时间:2023-06-29 16:42: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音乐对教育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开放几十年,中国在艺术、医学、文化等领域均受到国外的冲击。中国社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的崇洋思想,导致民族音乐发展迟缓,人才凋零。这种思想对我国学龄前儿童音乐启蒙、专业音乐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的音乐专业的办学思路、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导向等均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在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教育中,虽然教师也会教唱如《茉莉花》等中国传统歌曲,各专业音乐院校也开设了《民族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等理论课程,并相应开设了各种民族乐器的专业课程,但是,西洋音乐已经被“神话”,很多师生以学习西洋乐器、演奏西洋曲目为“时尚”,学习中国民族乐器、演奏中国曲目则显得“土气”。导致了学龄前儿童启蒙、专业院校音乐技法学习都是围绕着国外的各种教材展开。几十年来,国内民族色彩曲目创作寥寥。纵览20世纪以来世界上通用的音乐教学体系,绝大多数都在强调民族音乐的学习对于儿童甚至是成年人在音乐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如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其主要思想就是学校音乐教育应建立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日本的铃木镇一音乐教育体系也是围绕着母语教学展开的。由此可见,民族化、本土化的音乐元素对于音乐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
学龄前的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很弱,所以必须要依靠教师、家长进行引导才能习得新知识。但是该年龄段的儿童模仿能力极强,对于一切外界因素都十分敏锐,是学习的极佳时机,这个时期所学的知识会影响其一生。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中国孩子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就是语音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影响,如果在此时的音乐启蒙教育中将民族音乐的元素大量融入进去,那么孩子的思维和潜意识里就会存在民族音乐的记忆,对于以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相反,如果这个时期只是单纯进行西方音乐教育,那么就算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儿童,也很难对中国的民族音乐、民族乐器建立起兴趣。以柯达伊教学体系为例,在他的教学思想里,民族音乐的教育是首当其冲的,他在年轻时与好友巴托克游历了整个匈牙利,搜集了许多当地的民族音乐,并对它们进行改编,使这些乐曲更加适合儿童的演唱及学习。再将这些音乐融入合唱教学,一方面提高儿童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他们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在我国学龄前儿童的教学中,可以参考此教学法。由于我国学龄前音乐启蒙教育多以歌唱为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先搜集各地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在原有音乐的基础上对乐曲进行改编。如保留原曲,对歌曲进行重新填词等。类似于“花儿”这种表达成年人情感的民歌,可以将其中与儿童年龄不相符的歌词进行改写,从而使音乐更符合儿童的思维。山歌类民歌音域宽广,可以将曲调进行改编,降低部分音高,使歌曲更适合儿童演唱和学习。再如,将一些抒情的南方音乐改编为无伴奏合唱曲,对于培养儿童合作精神以及训练儿童音准有着很好的效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能将中国不同地域的音乐元素合理融入到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教育中,势必会增加他们的民族心。
二、专业音乐教育
对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而言,该年龄段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很强,如果此时加强对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不仅对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意义重大,对民族音乐的发展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这类学生将来从事音乐教育以及音乐创作、演奏的机率是相当大的。以铃木镇一教学法为例,其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即是母语教学,他提倡以个别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用母语进行教学,并进行大量重复练习。虽然他的教学法针对的是儿童,但是对于专业音乐教育也有着极大的参考作用。我们不能单纯将母语教学中的“母语”理解为本国的通用语言,还应该理解为本国所特有的音乐术语与音乐体系等。比如在专业音乐教育中,学生会接触许多国外作品,这些作品的音乐表情术语都是以作曲家的本国语言写成的,学生若想搞清楚这些表情术语的意思,就只能靠查字典解决。但是字典中的解释又太正式,许多学生在一首作品练习完之后还是对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一知半解,甚至对作品的速度都无法准确把握,比如“Adagio”与“Largo”,字典中的解释分别是“柔板”与“广板”。学生无法搞清楚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该如何演奏。此时教师可以根据中国人的语言思维对其进行解释说明反观许多中国本土音乐,开头都标注有“深情地”“活泼地”等让人容易理解的表情术语,相比较而言,中国学生还是更容易理解中国式的表情术语。几乎每一所专业音乐院校都开设了曲式分析、歌曲写作等课程,比如曲式分析课,教师让学生欣赏学习的大多是贝多芬、肖邦等国外大家的作品,对于国内的作品涉及寥寥;在歌曲写作课上,老师教授的也基本是国外大小调的写作方法,对于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七声调式的写作基本没有涉及。这就不利于学生了解我国传统音乐的风格,更别提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发扬它了。国外的音乐学习都是以本国音乐为主体,以铃木镇一所在的国家日本为例,日本的音乐教育无论是专业型还是普及型,都强调从小学习本国音乐、将音乐教育植根于本国土壤。这样做,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容易了解民族音乐;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能够继承和发扬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无论是音乐的学习还是其他方面,一味封闭自己和一味借鉴别人都是不可取的,而应该将优秀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大力发扬民族音乐。所以,应该加大民族音乐在音乐鉴赏课与音乐理论课中的学习比例。例如,在最有可能提高学生创作能力的歌曲写作课上,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欣赏这些民族音乐,从中学习我国传统的民族调式,并学习这些调式的情感色彩,更好了解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也为学习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而对于曲式分析课,教师不要将欣赏的乐曲局限在古典主义时期,可以选择我国古代的古曲、近现代创作的乐曲进行欣赏、分析。这些乐曲既符合本国的国情,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欣赏的过程中,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植入民族音乐的思想,更加利于民族音乐的发展。铃木教学体系的另一个教学方法,即定期组织音乐会,也适合专业音乐院校借鉴使用。此方法用在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中可能比较困难,但是对于行动能力较强的大学生而言,要容易很多。音乐会这种形式在我国专业音乐院校很常见,但是,大部分院校的大部分音乐会都是演奏西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甚至印象派大家的作品,就连声乐音乐会演唱的也大多是西方的歌剧、咏叹调,涉及中国的作品少之又少。对于这种情况,器乐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耳熟能详的民族器乐改编曲,一来减少学生对于此类乐曲的审美疲劳;二来可以将民族音乐以一种更新、更吸引人的形式呈现在众人面前。而声乐教师可以选取我国近现代,甚至是当代的一些优秀歌剧、音乐剧供学生学习、表演。许多业余人士,甚至是一些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对于传统民族声乐的认识还停留在京剧、越剧等传统戏曲上。殊不知,我国从开始到如今,几十年里产生了大量表现我国人民勤劳勇敢、团结向上的歌剧和音乐剧。如由国家大剧院推出的首部歌剧《运河谣》,就将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副悠长的民族画卷,表现了中华儿女善良正义、勤劳勇敢的特质。这些音乐便可以作为声乐音乐会的首选曲目,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认识,也可以使音乐会“西洋化”的情况得到改善。无论是柯达伊,还是铃木镇一,甚至是其他本文没有提及的教学体系,他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围绕的核心一方面是学生;另一方面就是音乐教育本土化。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弘扬民族音乐”的课程基本理念。2001年音乐教育改革后,我国一直在大力强调推进音乐民族化,但是这些思想也一直停留在理论上,并没有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实施。无论是学校音乐教育,还是专业音乐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基本都是国外著名的教材,欣赏、演唱和弹奏的乐曲也基本都是国外的著名乐曲。人的生理机制是刺激—反应模式,也就是说,个人的音乐素养不仅和遗传因素有关,更与外界的环境刺激有关,只有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才有可能对学生产生刺激,引起相应的行为。不可否认的是,国外一些作曲家非常伟大,但是他们身处的国家和时代与我们完全不同,所以对于他们创作的乐曲一些学生甚至是老师无法理解都是在情理之中。民族化的音乐不同,它是植根于中国本土,将中国人日常生活元素都融合其中,这样对于乐曲的情感理解就更加容易。综上所述,基于民族音乐的音乐教育,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学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对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将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日常教学中大力弘扬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中图分类号: J619-4;G6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149-02
电脑音乐制作系统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音乐教育中已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深入普及,必将使传统的音乐教学体系从观念、内容、手段、方法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崭新的变化,同时也为学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音乐学习途径。
一、有利于视唱练耳教学
将电脑音乐制作应用到视唱练耳中,已成为当前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它可以有效地丰富传统方式的视唱练耳训练,还缩短了学生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以往教学所处的单一音响的状态、听觉材料有限和风格单一的状况,而且对其他音乐基础技能教学的辅助意义也是相当有益的。
在以往的视唱练耳教学中,视唱与听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以钢琴为教具进行教学时,教师一定会遇到训练音色单一、不断反复弹奏、无暇顾及学生学习效果的难题。但电脑音乐制作的运用,使老套的课程变得生动化、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事先运用电脑音乐制作系统制作好训练内容。如:不同音色的音程、和弦、旋律、节奏,还可以自己用MIDI制作伴奏。上课时通过电脑对视唱曲和练耳内容进行编排,自动播放,从而使教师在集体训练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近距离辅导。同时,在视唱时更可以减少减轻教师不停伴奏和范唱的辛劳。电脑制作的内容节奏音准非常精确,可以任意逐小节、逐句随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播放。其速度、音调、音色均可任意变化。只要合理运用电脑音乐制作系统,教师将会在授课时既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在运用了电脑为教具后,练耳不再是钢琴单一的音色了。教师可以使用不同音色来播放同一旋律,让学生体会不同音色的同一旋律、风格。为学生今后参加各类演唱、演奏、合奏、协奏打下良好的听觉基础。
有“音乐灵魂”之称的节奏在视唱练耳中占有相当比重,也是具有训练难度的。因为节奏训练要求精确度的掌握和不同风格的把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内具备了打击乐器效果。调出打击乐音色后,每个键盘上有相对应的打击乐音色,从全套爵士鼓到木鱼,从拉丁手鼓到梆子应有尽有。教师可以将打击乐音编成节奏型,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即时改变速度、力度,与以往教师用跺脚拍掌,用口读“哒哒哒”进行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两者效果有天壤之别。
二、服务于声乐教学
声乐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看不见的教学,也就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很多人都说声乐是最难学的科目,因为它不像理论课或器乐课那样直观。另一个问题就是声乐教学双方要付出巨大的体力代价和时间代价。教师在讲课时要求学生能准确找到声音的位置,教师就要反复示范。如果示范的时间过长,就会造成教师的疲劳。再者,传统方式下的声乐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有的也只是教师的演唱或是大师的CD或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仿又容易造成依赖心理或方法错误。
利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可以让声乐直观化。可以应用到相应的音乐制作软件Cakewalk 9.0或音频软件Cool Edie pro、2496或Sound forge录制声音。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示范在讲课时实时录入电脑,电脑将生成音频波形文件。这样,声音就可以看到了。好的声音的音频波形与不好的音频波形是有很大区别的。教师可以把波形给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这样便可直观地去讲述问题的关键了。这种直观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体会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发现自身的不足。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及时发现、及时改正。教师可以把自己录好的声音反复播放,让学生聆听,并穿插讲解。这样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后教师还可以把课堂示范及一些重要资料复制到光盘上,使课堂教学得以延续性发展,同时又无形地对学生进行了课后辅导。
传统的声乐课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是它可以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处理;不利的是钢琴自身的音准问题,再者是可变的“跟节奏”伴奏无法给予学生准确的节奏感和风格感训练。同时,教师在伴奏时不容易更投入地去听学生声音的正确与否。正所谓“一心不能二用”。
运用电脑音乐制作可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强调风格和节奏,使学生能够树立较强的节奏观和风格观,从而达到表达的准确性。可见,电脑音乐制作能很好地服务于声乐教学。
三、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育工作要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以确保人才的能力素质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学的开展能够通过自身优美的旋律变化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而使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下逐渐具备综合素养,为幼儿的全面成长奠定基础。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等无法满足学前音乐教育的实际要求,致使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无法得到落实。
一、当前学前音乐教育所呈现出的弊端
(一)片面强调技巧的教学。对于幼儿音乐教学来讲,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的是以音乐在听觉上的优势作用来实现对幼儿智力的开发,这不仅符合了幼儿发展阶段的特点,同时也是幼儿教育阶段实施音乐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注重的是音乐技巧的传授,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唱歌,而不是如何通过歌曲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幼儿音乐教学更应注重的应是情感教学,强调的是要通过音乐教学来实现对幼儿情感的启蒙,进而确保幼儿能够度过健康、快乐的童年。
(二)过于重视学前音乐教育的商业价值。实施学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对幼儿智力以及其情感的启蒙,以确保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开展幼儿阶段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一教育建立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之上。但是,由于大多数家长要么禁锢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要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出现偏差,使得学前音乐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偏离了轨道,成人化的教育思想使得教育者过于重视学前音乐教育的商业价值。实施学前音乐教学是为了给幼儿以更好的情感启蒙,进而使其在音乐的世界中懂得什么是快乐,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是幼儿音乐教学之所以倡导寓学于乐的原因所在。
二、学前音乐教学对幼儿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一)能够通过音乐韵律节奏的感染力来激发幼儿的感知力。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能够通过韵律与节奏的变化来展现歌词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而引起聆听者情感上的共鸣。而对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来讲,其尚未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更多的是以感性思维来理解这个世界,音乐在听觉上所制造出的感染力要远远强于生硬的语言文字,这就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幼儿注意力的吸引,使幼儿全身心的融入于音乐的世界中。正因如此,在学前音乐教育中,通过音乐的感染力能够启发幼儿的感知力,使其在音乐的情感世界中快乐的遨游、健康的成长。比如在节奏、韵律欢快的音乐中,幼儿能够通过对音乐的感知力来享受音乐的快乐;在节奏与韵律舒缓的音乐中,幼儿能够放松自己,安逸的聆听。
(二)能够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并具备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学前音乐教育能够使幼儿在感知音乐、享受音乐的过程中,以快乐、轻松的姿态来度过每一天,而正是在这种积极、阳光且快乐的心态下,幼儿才能在受教育的最初阶段拥有良好的心态,这就为其日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了基础,也是确保当代学生实现全面成长的根本所在。与此同时,开展学前幼儿音乐教育能够使幼儿具备审美能力,进而在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中能够将美进行传递,这种正能量的传播是一个人终身所应具备的美好品质,只有幼儿阶段具备此种意识,才能够乐观、自信的成长、成才。
(三)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并培养幼儿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的培养、增强幼儿的兴趣,才能够使其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音乐本身所具备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会使得幼儿愿意投入到其中,加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会充分的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幼儿便会情不自禁的走进音乐的世界中,这种好奇心与兴趣的培养不仅使幼儿能够更好的投入到音乐教学中,还能够使其逐渐探索新的未知领域,进而具备敏而好学的求知精神。知识的世界是无穷的,只有具备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在不断求索的过程中具备奋发图强的精神。
(四)能够通过对幼儿情操的陶冶使其具备良好的精神品质。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这是音乐本身所具备的艺术魅力。在音乐的学习中,最为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优美的音乐往往能够使人变得从容而豁达,而高亢的音乐往往能够使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任何一种形式的音乐都能够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体验,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正是通过音乐本身能量的传递来实现对幼儿心灵的净化与陶冶,进而使其具备良好的精神品质,能够在音乐中获得快乐的力量,并健康、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学前音乐教学对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感知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与良好的精神品质,并使幼儿具备对事物的好奇心与兴趣,进而在全面提升幼儿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确保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这就要求当前学前音乐教育要结合自身在教学中所呈现出的问题,强化对学前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来发挥出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幼儿是指一岁至六岁的孩子,这个时期是音乐学习者掌握音高、音色等的最佳时期,他们听到的音符不必依附在标准音上,听到的音乐更纯粹。在未达到学习乐器的最佳年龄之前,比如2-4岁的幼儿,老师或家长可在钢琴上弹奏单音,让学习者模仿听到的音,长时间做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其对固定音高有一个最初的基本的概念。这样的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可能不会一次就记熟音高,但是在潜移默化中会很自然的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在当代,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胎教,其实胎教是音乐启蒙教育中很重要的的一个环节,有研究表明,胎儿可以听清并分辨音乐。
人类大脑发育在幼儿时期(两岁)已经很接近成人,大脑中不论学习、肢体动作等功能在五岁的时候已经完全健全,这个时间段的听觉启蒙教育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所有听觉记忆的基础。所以在学习者五岁至六岁之间可以选择一门乐器来帮助他们更清楚的认识音高,由于前期对学习者的有意启蒙,他们在学习乐器、乐理知识的时候也更加容易接受。
听,是利用我们的听觉来感受声音,所以这个阶段的教学是可以不需要教科书的,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只是诱导孩子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并将这些声音与钢琴或其它乐器联系起来。生活中的任何声音在孩子们听来都是新鲜的音乐,大自然给了他们最好的教学,生活中的音乐不但能让他们分辨出音高,更加能使音色这个概念在他们的脑海中存在。所以只要老师或家长稍微加以诱导,他们会很自然的将这些声音与琴键上的音乐联系起来。这些教学方法对这个年龄段的音乐学习者来说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二、“唱”出来的音乐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沙连娜?哈伯迈耶认为:“人类的嗓音是乐器之一,实际上也是我们所学的第一件乐器。它被称为最动听、最完美的乐器。”所以“唱”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儿歌可以很好的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高感,家长可以挑选节奏欢快明显的儿歌来完成初期的节奏节拍训练,在训练中可以适当加一些舞蹈动作来帮助其更好的感受节奏感。每首儿歌都有不同的节奏变化,所以唱儿歌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里和听觉功能。比如在学习英文单词的时候,比较复杂的单词只要加上旋律,学生就会很快又有效的记住它。
如果孩子在4-5岁时开始接触钢琴,就要配备相应的教材,在练习弹奏的同时,学习者会真正认识节奏节拍的意义,但是在识谱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最好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在弹奏前先唱。所以在学习者熟悉了五线谱之后,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就是让他们学会唱。把要弹奏的曲目按照其节奏节拍唱出来,在心里形成一段旋律,然后再弹的过程中就没有那么困难,节奏也能准确地把握,比较容易识别弹错的音。在乐器教学中,指法、手型、坐姿等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让学习者弹奏出音乐,而不只是音符。
目前越来越多的钢琴教师主张练琴之前,尤其是拿到一首新的作品时,先唱谱,在唱的过程中,注意节奏、节拍、音高等问题,这样就为弹奏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把练习做到水到渠成。事实上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唱谱已经成为了一种最重要的教学内容,视唱练耳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蒙也越来越重要。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20-01
一、前言
对于大学生而言,音乐素质的培养不应该局限于原有的思维模式与授课习惯,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概念可以引入日常教学之中,教师通过持续的试验与改进,能够逐步摸索出一条有新意、有实效的音乐素质培养之路。尽管结合不同特征、不同侧重以及各异的职业方向,音乐类教学被划分为多个专业,但是在常见的音乐院校以及音乐类专业的教学活动中,仍然能够大致了解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听音识谱、声乐练习、和声创作等仍然是学生们需要重点掌握的。舞蹈和音乐都属于艺术范畴,它们起源于相似的历史背景,同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打磨和升华,都是现代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大学院校中的教师在开展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二者所属范畴上的区别,只要是有益于学生更深层次理解艺术本质,有助于专业能力提高的教学手段都能够被应用于实践,将舞蹈和音乐教学巧妙结合同样会为师生带来全新的艺术享受,全新的素质培养模式也将就此展开。
二、舞蹈教育在大学生音乐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
(1)强化舞蹈与音乐之间的艺术互通。就艺术领域而言,它的原型并没有过多的概念划分,现在人们所认知的艺术形式也是通过人为的区分和细化得来的。因此,无论是舞蹈、音乐,还是美术、工艺等等都能够被归结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它在给予人们充分的审美体验与享受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和细腻地感知世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前进。最为常见的歌伴舞形式就是将舞蹈与声乐表演相结合,民族舞蹈搭配地域性特征明显的山歌、民歌,唱法多元、曲风轻快的音乐搭配节奏感较强的POPING、BREAKING则能够增强舞台渲染效果。在春晚上为人们所熟知的《千手观音》就是一个比较生动的例子,通过舞蹈动作编排、队形变化以及肢体上的律动,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千手观音这人物的神秘感,还与音乐在节奏、韵律、起承转合等方面达成了良好的契合。由此可见,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值得人们进行更多形式的尝试,不管是音乐类专业学生还是老师,都可以大胆地将不同的舞蹈风格、表现形式以及舞台元素有机地融合到日常的音乐学习与表演之中,进一步增强表现张力以及艺术理解力,从而实现个人音乐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2)促成创新性音乐素质教育的新形式。在大多数的音乐专业教学中,学生们所接触到的学科教育是相当丰富的,除了常规音乐基础和声乐知识,他们还会在舞台表演、幕后编曲制作、剪辑等方面进行更加专业和深入的学习,这不仅是未来职业规划的要求,也是每个学生完善自身素质、激发个人潜能的必经之路。因此,将舞蹈作为增强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一环不无道理,事实证明,这种相对新颖的方式在大多数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反馈。比如,音乐专业学生会通过音乐剧、文艺汇演等形式积累演出经验,而这一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加入舞蹈元素来渲染与主题相适应的氛围和情绪,与此同时,其表现的观赏性也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在这一系列的实践中既能够感知未涉足的新鲜领域,还能够使原有的基本功和个人能力得到强化。因此,这种创意类的舞台表现和更加多元化的编排逐渐受到人们的支持和喜爱,这也是越来越多创新性作品受到人们追捧的原因之一。基于此,老师和学生们可以将舞蹈元素与音乐创作相结合,吸纳来自国内外各个层次的灵感,让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和音乐素质珠联璧合,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3)凸显学生在音乐素质培养中的自主性。现阶段的大学生较之前的学生相比更具有独立、张扬的性格特点,再加上如今越来越完备的技术设备支持和丰富的可利用资源,他们逐渐成为了新时代音乐领域发展的主要力量。更多饱含情感的好作品和鬼马精灵的新想法都出自他们之手,更多的教师也逐渐意识到,“修行在个人”是一种高于日常教学层次的再创造。在保障学生基础能力和知识比较扎实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感兴趣的音乐形式、表现方法以及展示途径,是对学生个人能力最有效的历练,也将是在其音乐学习生涯中受益最多的部分。音乐专业学习本身就涉及个人音乐创作,学生掌握一定的主动权是保证其作品独立性的重要保证,同样也是音乐创作领域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结束语
舞蹈与音乐本身就是难以分割的,尽管它们能够在不同的情景和需求下表现为系统且独立的个体,但二者的巧妙融合总会使人们眼前一亮,并从中获得强烈的渲染与带动。教师在着力强化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同时,有必要将舞蹈领域中的部分元素筛选出来,用更加具有新意和开创性的手段实现原有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良升级,用更加包容的方式和更加积极的态度去探索技术领域素质培养的新渠道、新方法。通过师生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懈努力,人们不仅能够欣赏更多具有独创性的音乐作品,领略艺术魅力,还能够看到一批专业素质优良的音乐领域人才。
参考文献:
音乐是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科目,对发展学生的智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等都有着较大作用。音乐又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一门艺术。所以音乐教育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素质时,音乐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大视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有助于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高校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高校育人的特殊途径。
一、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可以看出他提出乐教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们心胸宽广,心地善良的品德。同时他也指出“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这进一步提到通过音乐教育来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感化人的内心。
著名钢琴家帕莱夫斯基说:“音乐是唯一真正生存的艺术,它的震颤、律动,也就是生命的要素,任何有生命的地方,必然也有音乐。”音乐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人心与心的沟通,是思想火花的碰撞。作曲家通过音乐表达他们的思想和内心情感,音乐又可以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影响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修养。
例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反映了我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精神,在今天重新歌唱,依然令人热血沸腾。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这部作品能提示人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同命运做斗争,这种精神现在乃至将来,都会同那铿锵有力的音响一样,在人们的心头久久回旋。
音乐教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健康的音乐作品蕴涵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能使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以完善,进而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促进个性向着完善和优化的方向发展。
二、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
音乐教育能使大学生扩大文化视野,提高文化品位,并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技能。
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即文字、数字和音符”。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的源泉。”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音乐艺术是一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艺术活动。在音乐艺术活动中,学生演奏或演唱作品时,会努力表现作品意境,从而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应变力和创造力等都会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
所以,通过音乐教育,能激发人的灵感、开发潜能,促进智能的发展。
三、音乐教育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功能
音乐作品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能表达人类复杂的情感和内心活动,具有其它任何表达方式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
列宁非常喜欢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每次听到这首乐曲,他都会热情沸腾,他常说:是音乐坚定了他的革命意志,是音乐激发了他的革命热情。所以在音乐实践中,有助于自信心、自制力、毅力、耐心、细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促进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大学生通过聆听或表演,达到情感的体会和抒发,不仅具有消除疲劳、调节精神的功效。还有一些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也可进行自我调节,这也就是盛行的音乐疗法。
四、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通过音乐作品向学生讲述结构的形式美、旋律和声的和谐美、乐器的声音美、内容的思想美、环境的意境美等,以审美教育为中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例如民歌欣赏,就有着很大的作用。目前,当代大学生就严重存在着忽视民族文化的现象,对我们的民族音乐知之甚少,往往在他们耳边环绕的都是流行音乐。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所以通过高校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民族音乐修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也更好地弘扬了民族音乐文化。
总之,音乐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的音乐教育,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娜.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初探.社会科学论坛,2008.
[2]邓辉.素质教育视域内的音乐育价值的实现问题.大学时代,2006,(6).
[3]章佩君.试论学校音乐教育对德育的渗透作用.育人,2006,(4).
[3]常云昆.浅谈高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民族音乐.2006,(1).
音乐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幼儿音乐教育,它以自己独特的内容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思维习惯中,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应该加强幼儿音乐教育,加强幼儿情感体验活动。
一、音乐教育与儿童早期教育的关系
儿童早期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能发育。儿童时期是孩子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就显得早期教育对于儿童而言尤为重要了。早期教育并不意味着强迫孩子背唐诗或认字,而是要了解孩子天生的学习与探究的动力,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使智力得以显现,身体、情感、智力、意志等获得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满足他们成长所迫切需要的感觉刺激和学习经历。因此,早期教育并不是单纯地为了促进发育,而是让孩子在教育活动中开发潜能,是一种重在学习过程而不单纯追求技能训练和知识掌握的教育。
音乐教育和儿童早期教育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要促进儿童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应该充分发挥音乐教育这一优势,发掘儿童的潜能,塑造儿童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在音乐教育中,进行的应该不是单纯的音乐课程教学,而是对人的培养,应创造机会让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充分体验和发现。儿童有了一定的音乐能力之后,再结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引导儿童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情绪情感和教育内涵,这样就能促进儿童多方面的发展。当然,儿童音乐能力的形成、音乐教育的成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个个音乐教育活动中,通过音乐教材,一点一滴的培养起来的。如果老师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培养和教育计划,组织好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就一定能使音乐教育在儿童成长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儿童情感的培养
作为情感艺术的一种,音乐能够有效地传达人类感情,而情感的培养也正是现代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核心内容。情感上的体验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首要目标,通过这种体验,儿童能够得到宁静、松弛、紧张和愉悦等种种不同的感受,这些情绪都会带给儿童不同的心理反应。通过音乐的方式进行情感教育能够更加深刻地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让儿童在音乐中成长,能够为其音乐知识的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够培植其学习动力。儿童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能够受到旋律和音乐的刺激而产生各种情感,从而使其消除紧张状态,达到心理和情感上的平静状态,更能够获得情感上的平衡。
2、培养儿童的感知能力
感知能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儿童认识世界、积累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儿童学习音乐不需要先认识文字符号,而是通过感知。对于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的辨别力,对于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都会提高儿童听觉的敏锐性、选择性和对音乐的整体感受性。音乐的学习不仅是耳朵和手指的事情,它还会引起全身官能的反应。伴随着律动、舞蹈、乐器进行的歌唱或表演活动,要求儿童的耳、眼、脑、四肢协调作用,可以培养孩子的敏锐感觉,提高大脑反应的灵活性。音乐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形象性的特征,但音乐中最重要的乐音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高低与时值的长短、音乐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等等,对于培养儿童的直觉、分析、想象、创造等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在儿童游戏及日常活动中,给他们播放一些喜欢的、旋律优美动听的世界名曲,如《天鹅湖》、《动物进行曲》等,这些乐曲的形式、内容都符合儿童欣赏的水平,儿童也能理解。通过那一首首优美的乐曲,把儿童带入美的境界。
3、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
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欣赏和学习中体验到真正的快乐。儿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常会随着音乐的旋律来进行自发地舞蹈,充分体验到肢体语言的表达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同时在这一过程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和熏陶儿童的心灵成长,帮助儿童有效地驾驭和调节自身情绪,还能通过重唱、合唱与欣赏等方式促进人格的健全,培养合作意识和协作心理。在合作的过程中儿童能够学会分享快乐、珍惜友情、互谅互让和团结友爱。另一方面这种合作方式还能够增进儿童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提高集体的凝聚力,让儿童在团体协作中实现自我的价值。通过学习和欣赏音乐,儿童能够实现心灵上的净化与感染,无形地建立起对于所有美好事物的感情,从而养成对于人生的积极态度与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以及奋斗精神。同时幼儿音乐教育者要根据儿童认知的独特规律,重点培养儿童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让儿童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4、培养儿童的想象、创造能力
想象力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基础。音乐活动中儿童的参与、探索、表演、动手实践,使他们有机会独创、试验自己的艺术想象。他们哼唱或是拍击出一个旋律或节奏的片断,或者表演了什么动作,可能很幼稚,甚至不可能再重复,但这是可贵的创造性活动,是儿童尝试对已经感知了的东西进行变化与重新组合。那些极富想象力的儿童音乐作品,更是童心幻想的大世界。比如,听完一首儿歌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用图画、符号描绘出对音乐的想象,说说对音乐的感觉,配合音乐做一些即兴的、带有简单情节的表演等等。老师不要以过多的语言、过于具体的描述代替对音乐的听赏,要让孩子从听引发感觉,做出表现,给他们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高度重视音乐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发挥出幼儿音乐教育应有的感知社会功能,塑造儿童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也为今后能从事音乐艺术的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
如在给中班幼儿上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很容易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此种歌唱方法。
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
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
2.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下参加无数次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引导幼儿自己摆弄节奏乐器,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如学习《什么乐器在歌唱》,准备小铃、小锣、小喇叭、小鼓,让幼儿用这些乐器进行节奏练习。通过练习让幼儿感受各种乐器的音质、音色。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这些乐器的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让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如下的大雨和小雨能让幼儿认识一些乐器,如串铃、铃鼓、鼓、沙鼓。让幼儿选择适合大雨和小雨相匹配的乐器,这样不仅让孩子通过歌声和小乐器表现了对大雨和小雨的感受,同时在探索中学习了不同乐器的敲击方法。
3.联系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唱歌的兴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性和表现力。如在教《不倒翁》这首歌之前,教师为幼儿准备了蛋形塑料糖盒,橡皮泥。教师唱这首歌时拿出一个做好的不倒翁放在桌上,教师轻轻的推不倒翁,但不倒翁马上又立了起来,这时幼儿那惊讶的表情都表现在脸上,都想来玩玩,体验之后都想自己拥有一个。教师心灵深处感应到孩子们的渴望,于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制作不倒翁的乐趣。
通过对该首歌的学习,不仅拓宽了知识,而且感受到了自己动手做玩具的成就感。这样,应用多种手段有机的结合,互相渗透,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多方受益。
二、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其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寓语言于音乐教育之中。
首先,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再次,要做到有机结合,要努力将发展语言能力有机地渗透到音乐教育中。总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应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当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使幼儿的生活、游戏、劳动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美化幼儿的生活,美化幼儿的心灵。
三、音乐教育和心理教育统一起来
音乐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由于音乐内在的特点,充分挖掘现有的音乐教育中潜在的心理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有音乐教育的各种形式,结合心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很好地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开展对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认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是每一个幼儿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
1.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够明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教育目的不够明确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要知道,幼儿教育的对象与其他的受教对象不同,幼儿音乐教育有其特殊性,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其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的目的性更强,应该认识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目的更多强调的是通过各种有趣的音乐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幼儿分享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幼儿音乐素质的发展起到一个奠基的作用,而这种幼儿园音乐教育目的的模糊给幼儿音乐教育的有效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方法较为陈旧
在现阶段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陈旧,依然沿袭着小学的音乐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音乐理论灌输与音乐知识强化依然大行其道,这显然与幼儿的年龄是不相适应的。幼儿正是心智发展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于音乐的理解还处在懵懂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音乐教学的实施中,采用音乐知识灌式的教学显然是不恰当的,拔苗助长式的音乐知识化教学不仅不能让幼儿的音乐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相反还会造成幼儿对音乐的厌倦,不利于幼儿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严重点说,将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幼儿的音乐教学中是对幼儿的一种折磨,这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有效实施是极其不利的。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幼儿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认识到幼儿音乐教育的开展是幼儿学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学前教育是一种较为全面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幼儿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如果轻视幼儿音乐教育,那么幼儿的素质教育实施也就无从谈起,并且音乐教育本身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的教育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彼此关联、互相影响、相互促进,过分突出任何一种教育而忽视另一种教育是不可取的,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实施中的重要性。
2.对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开展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幼儿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幼儿的动作与情绪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是幼儿参与生活实践的极好机会,幼儿通过音乐活动的开展,身体的动作变得更加协调了,音乐的感知力也随着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而逐渐地增强,在音乐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幼儿的心智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丰富了幼儿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音乐是用来反映人类情感的艺术形式,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不仅能给人带来一种美好的听觉享受,也具有塑造人良好品格的作用。小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性阶段,这一时期音乐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忽略小学音乐课不仅抹杀了学生追求音乐的天性,而且泯灭了音乐的艺术性。
一、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应试教育一直根深蒂固,为了达到较高的升学率,常常忽视了对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音乐课就是被忽略的一项。面对升学率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文化教学质量,因此越来越少的忽略音乐教育的投入,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但为了响应新课程的教学标准,教师在音乐课上也是随便教学生唱几首歌,根本谈不上教学,音乐课完全得不到重视。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情操的关键,音乐课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不只是简单的活跃课堂气氛。
我国对于小学音乐教育一直没有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校也是因为课程标准开设了音乐课,但并不明白开设音乐课的意义,也没有实现开设音乐课的目的。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常出现多重“硬套”的现象,为了上课而上课,完全没有达到培养学生艺术庀⒌淖饔谩
二、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导致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就使学校咋招收音乐教师时要求并不严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农村,很多音乐教师没有完善的音乐知识,情感把握也有偏差,不能带给学生正确的音乐教育。
(二)音乐教学设备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咋音乐教育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很多农村的孩子无法像城市的孩子一样,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在宽敞明亮的音乐教室进行上课。很多音乐知识教师只能是空洞的讲解,不能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学生在理解上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开设音乐课的重要意义
三、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改进的措施
(一)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入
农村的教育经费十分有限,除了必要的文化课经费,没有多余的经费用在音乐课上。这就要求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补给,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增加多媒体电视、各种器乐、光盘资料等等,改善音乐教学条件。通过音乐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把音乐教育放在学校教学中相对重要的位置。同时,要改变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必须提高意识,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有序正常开展音乐教育课程,将农村音乐教育规范化,调动农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些农村的小学音乐教师,虽然拥有极高的教学热情和音乐知识基础,但是因为没有受过音乐方面的学习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音乐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基础设施完善,教学效果仍然得不到改善。因此学校在招聘过程中必须聘请专业的音乐教师或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进行培训,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加以规范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三)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自信
很多农村的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十分不自信,害怕受到嘲笑,没有学习的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自信,有了自信才有学习的热情,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在不断的进步学习中,让学生全面发展,不断缩短城市和农村的差距,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四)创造和谐的音乐氛围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动态,把握住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抓住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游戏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热情,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不仅仅是通过听觉听,也可以用视觉看,用心去感受音乐带来了激励心灵的美好,让学生从中发现美。
(五)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发言,针对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师生要一起讨论、交流,不能把问题一味地丢给教师。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性的教育,与其他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需要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努力尽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尽显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地创新。音乐教育也需要不断的创新,传统的音乐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教学过程中让课堂焕发出全新的活力。为学生带来全新的音乐享受。
四、结语
总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仍存在弊端,需要不断的改进,这不仅仅是国家教育部门的责任,各个学校也要重视起来。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希望农村音乐教育可以不断改革和创新,运用多方面的手段,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梅.试论农村小学音乐课中学生的音乐素养[J].未来英才,2015,(01).
[2]郑怡.试述音乐游戏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J].黄河之声,2015,(06).
[3]孙艳伟.探析乐器教学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