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贸易流程模板(10篇)

时间:2023-06-30 15:45: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国外贸易流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国外贸易流程

篇1

成果奖由领导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和秘书处组成。商务部部长担任领导委员会主任,于广洲副部长担任副主任。评审委员会委员由国内相关学科和行业有造诣的学者和专家担任。秘书处为成果奖的常设机构,设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成果奖设著作一、二、三等奖,论文一、二、三等奖和优秀作品奖各若干名。论文奖和优秀作品荣誉奖将以论文集的形式编辑出版。

成果奖秘书处从本通知印发当日起开始受理第六届(2003/2004年度)参评作品申请。凡是于2003年7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内在全国性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具有较高学术理论价值的社科类(外经贸领域)研究作品,或虽未公开发表,但在内部发行的刊物上刊登的研究成果均可申请参加评选。第六届参评作品申报时间从本通知印发当日起至9月30日。迟于规定日期(以寄出当日邮戳为准)寄出的作品将不被受理。

申请者可根据《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参评作品申请书》的有关规定,认真填写、报送参评作品。

申请者可自行向秘书处或当地商务主管部门索要《申请书》(复印件有效),也可直接从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网页中或商务部网页(mofcom.省略 商务部重要通知里)下载《申请书》。

秘书处联系方式及联系人:

联系人:吕更生、范晓莹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外东后巷28号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秘书处

邮 编:100710

电 话:(010)64216661-1608,1208

篇2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愈加重要,面临的挑战也接踵而至。2015年,多边贸易自由化有所进展,世贸组织《信息技术协定》扩围谈判达成全面协议,成员国对《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批准稳步推进。但在全球工业产能过剩、国际贸易大幅下滑、份额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些国家试图通过贸易限制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全球范围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外贸面临的外部政策环境趋紧。根据世贸组织2015年底的贸易限制措施报告,世贸组织成员国仍在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超过1900项,2008年以来出台的贸易限制措施中75%仍在实施。在此背景下,中国遭遇的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压力明显加剧。国际市场日益严峻,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贸易摩擦日益加剧,面对三个“日益”的不利国际经济环境, 原产地证作为一种特殊的贸易保护形式登上了经济舞台,通过保护本国市场,增加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发展对外贸易,产地证在我国出口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随着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也更多地受到世界经济运行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中国与越来越多国家的区域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双方都带来了不可小觑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多的贸易企业也加入到申请原产地证书的行列中。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07-2015年区域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签证金额也在不断攀升,原产地证证书为出口产品顺利享受区域性关税协议下各成员国关税减让的待遇提供了方便。

正是因为意识到了产地证在我国出口中的重要地位,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不仅致力于充分发挥产地证的作用,还不断创新,站在企业的角度,不断优化产地证的签证模式,加大产地证的宣传力度,通过简化模式和政策宣传,让企业意识到产地证所带来的巨大优惠,让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产地证的签证队伍中,享受产地证这一块“大蛋糕”带来的甜头。2015年以来,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自贸区探索构建以信用、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事前分类管理、强化事中事后验证监管的“网上申请,在线审核,双向寄递”新产地证签证业务模式。这一业务模式改变了以往企业法人代表或申领员需要持书面申请材料到办事大厅窗口面签的方式,企业足不出户就能轻松在家领证,实现“零见面”签证,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但这一模式需要快递寄送纸质证书,依然会因快递原因产生的时间滞后问题或是证书漏盖章签字等问题,为了更加方便企业签证,提高签证的实效性及正确率,通过对产地证签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互联网+质检”的发展应用,进一步方便企业申领原产地证书,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通过在原产地电子签证系统基础上研发使用电子签章辅助系统,开展原产地证电子签证业务改革试点,实现了远程电子签发原产地证书。

一、现有原产地证申领流程和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产地证申领流程

首先由企业通过企业端申报系统进行原产地证电子申报,然后数据发送到检验检疫局局端系统,由局端签证人员进行电子审核,企业端收到局端审核合格的回执后,即可在企业端进行纸质证书打印并在企业栏签字盖章,最后纸质证书递交局端,由前台签证人员签字盖章。

(二)存在的问题

1.流程的最后环节没有实现“无纸化”。在现有签证系统及产地证申领流程中,通过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八项惠企措施”实现企业产品备案模式简化。在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惠企措施基础上,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创新“网上申请,在线审核,双向寄递”模式,虽然允许企业采用邮寄方式,但在最后的签领环节还是需要耗费较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没有彻底完成全流程“无纸化”。

2.现有产地证签证系统不能提供电子证书。现有系统不能提供与纸质证书相一致的电子证书,不方便国外海关针对证书、印章以及签名查询真伪。

3.现有产地证签证系统已落后于其他单位签证系统。贸促会签发的原产地证书已实现电子签章,企业可以自行彩色打印已电子签章的原产地证。检验检疫机构产地证信息化建设已落后贸促会,不利于促进企业在检验检疫机构申领原产地证书。

4.地域局限性太大。企业制证、收回执、打印证书要通过某台特定的装有相关系统的电脑,无法通过简便的形式登录到证书平台,只能在特定电脑上查到证书的流程及相关信息,这就造成了制证、查证的地域局限性,若是特定电脑或是网络出现问题,易造成证书的实效性或是重要信息丢失。

5.“减负”作用或有针对性。对于产地证“网上申请,在线审核,双向寄递”模式,对于签证选择快递业务的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但是对于未选择快递业务的企业,依然存在着时间成本以及交通费等隐性成本。另外,企业的印章管理也存在问题。随身携带印章易造成印章丢失,或是证书上盖错签证章或是签证章不明显的现象,都会造成企业证书签证的延误,对企业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原产地证电子签章辅助系统对现有系统的改进

通过对企业实地调研,并结合检验检疫产地证业务的现状,本文对产地证申领业务流程进行深入梳理,初步形成了电子签章辅助系统实施流程。

(一)新的产地证申领流程

新的产地证签发流程与原签发流程比较,前面各环节不变,从原“企业打印证书”环节开始变更,环节变为由企业制证并发送局端,局端产地证签发人员直接实施电子签章后发送企业,企业自行打印加盖电子签章的证书。(见带电子签章辅助系统的原产地证签证流程图)

(二)解决的问题

1.通过系统企业可自行打印证书,实现签证过程“无纸化”。彻底免去快递费用以及寄送证书的时间,真正做到为企业“减负”,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办理产地证,也方便了企业的印章管理,避免了随身携带印章的麻烦,基本消除了证书上盖错签证章或是签证章不明显的现象,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便捷,做到真正实现“无纸化”。

2.通过电子签章,提升签证质量。系统自带了企业申领员/法人的签字、签证章、签证机构人员的签字以及印章,避免了因为印章模糊等类似问题造成的证书退回,节省了企业的签证成本,提升了签证质量。

3.生成电子证书,方便网络传输。企业可以通过登录证书平台,打消了制证的地域局限性,真正做到只要硬件条件允许,企业就可以在任何地点打印证书,方便国外针对证书、印章以及签名查询真伪,促进了数据的共享。

三、充分发挥原产地证电子签证的作用

原产地证书,作为国际贸易中被称为“有价证券”和开启国际市场的“金钥匙”,是出口商应进口商要求而提供,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等出具的用以证明货物原产地或制造地的文件,是进口商减免关税的重要凭证。出口企业在贸易洽谈时若能主动提出能提供优惠产地证,并要求对方将其进口时得到的关税减免以提高出口价格的方式返利给出口商,我国出口企业就能与进口商共享关税优惠。

篇3

辅料是服装的骨架、眼睛,它决定着服装品质的高低。欧美等国对服装产品质量安全关注的新动向,即不仅关注成品主要原料(如面料等)的质量,也关注服装产品的辅料的质量安全。近年来,由于童装辅料安全原因而导致的贸易摩擦层出不穷,召回通报案例屡次发生。本文所指的辅料包括绳带、扣件、纽扣、拉链、缝纫线及其他装饰件。

一、常见不符合项目

1.绳带设计不符合要求

童装的绳带安全性问题在国际市场上十分敏感,特别是欧盟地区要求十分严格。目前,欧盟、美国对此都有明确的技术规范要求。如儿童带帽服装使用了弹性绳索,拉伸后容易打到脸部和眼睛;服装的帽绳、下摆绳、固定腰带、裙带、背带等部位超过长度限制,形成过长套索,在儿童活动过程中易被周围的物体钩住造成意外伤害,或误套颈项后造成窒息。

2.扭拉力强度不符合要求

各种纽扣、铆钉、小绒球等服装小零件的缝制牢度未达到规定的拉力要求。由于使用人群的特殊性,儿童因对小物体的好奇心,会撕扯、啃咬这些小附件,脱落后误吞而造成窒息,因而拉力强度也成为衡量服装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

3.尖端或锐边而存在致伤风险

因配件加工品质不良或使用后破损等原因,各种塑料及金属扣件和拉链等附件形成尖端或锐边,造成儿童被刺伤、割伤等而存在致伤风险。此外,刺绣图案背面手感较硬,极易磨伤婴儿皮肤,由于细节设计未充分考虑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存在安全隐患。

4.化学安全问题不符合要求

儿童对重金属的吸收率高,且自身解毒,排毒功能差,所以极易受到铅等重金属的危害。国际市场日益关注童装产品生产中使用的化学品安全问题,特别是对童装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出口童装辅料的标准也日趋严格。美国CPSC近期虽已决定免除几乎所有纺织品的铅测试要求,但对纽扣、拉链、装饰物和紧固件等仍需进行铅测试。欧美等国外市场的新法规将检点落在纽扣、金属饰物、拉链和印花所使用的油漆上。可见国际市场对服装辅料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

5.含有禁用偶氮染料

偶氮染料是纺织品服装在印染工艺中广泛应用的一类合成染料,用于多种天然和合成纤维的染色和印花。在特殊条件下,禁用的偶氮染料可能会裂解出致癌芳香烃,引起直接接触的人体皮肤病变,严重情况可诱发癌症。

禁用偶氮染料因其高毒害性,一直作为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监管的主要指标。纺织品中禁用偶氮检测以面料为主,缝纫线、花边因其在服装当中作为细小辅料,往往被忽视。近期有一批儿童尼龙夹克,由于在灰色缝纫线中发现69.9ppm的四氨基偶氮苯遭通报。生产企业对服装面料进行了检测后投入生产,但对产品所用缝纫线未做要求。

二、原因分析

1.标准的差异和缺失

上述出口童装存在的问题,国外都有相应的强制性法律法规要求。国外的标准或技术规范后,还随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定期评估和修订所有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但国内大部分出口企业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国外买家要求什么项目就做什么,不要求的项目就不做。

2.缺乏严格的设计和开发流程

国内大部分服装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盲目依赖国外客户的设计要求,简单地从事仿制品的生产,对国外最新标准了解掌握不够,对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国外的质量安全要求缺乏辨别能力。造成大部分童装安全性不符合要求的原因并非出自服装企业的生产环节,主要是外方客户的产品设计存在缺陷。部分外方客户对输入国技术法规不够熟悉,有的客户为了产品美观、别致,而给出了绳带过长或带有珠片的设计等。

3.国际贸易壁垒的寒流尚未传递到出口服装行业的供方

出口服装企业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贸易壁垒,受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安全项目要求的约束,而国内辅料配套生产企业对来自国外的要求还没有清醒的认识,自检自控的意识和能力较弱,其产品在禁用偶氮染料、重金属含量等方面还落后于最终出口制品的要求。

三、应对措施

1.把好质量关,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首先,把好采购关,童装生产企业必须采购安全的辅料,采购的辅料检测指标必须合格,从而从源头上杜绝不安全因素。建立合格辅料供应商目录,对外购或客供辅料,要求提供检测合格证明,并灵活完善合同条款,有效规避贸易风险。第二把好生产关,每道环节严格把关,建立相应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生态、健康、安全的童装产品。

2.提高应对国外贸易壁垒的能力

出口童装企业应加强对国外技术法规的学习,及时了解国外贸易壁垒动态,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并严格按照输入国技术法规和标准要求生产,使自身产品适应进口国标准法规要求。

3.建立严格的首样件审核制度

儿童作为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自我保护能力的特殊人群,其生活用品的设计均有特殊要求。儿童服装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对首样件的产品风险存在点进行评估和自检,要深刻认识和了解童装机械安全性能要求。

4.政府部门做好引导工作

篇4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尝试结合当前国际贸易的新变化和格局特征,立足于专业贸易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现实,从贸易公司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客户管理上,分析和阐述贸易公司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病。并为公司建立专业贸易服务型高效供应链管理体系提出优化措施,为我国众多贸易公司降低经营费用、增加效应规模,形成行业优势竞争力提供帮助。

从目前我国众多专业贸易公司的业务实际看,其供应链管理中客户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过分强调价格优势的供应商选择标准

目前贸易公司的供应商选择过程中,虽然引入了信用评价和供应商风险识别系统,但是在具体业务的供应商选择上,依然以价格最低化和利润最大化的选择标准为最高追求,而总是有意无意的淡化风险、信用、综合资质等方面的选择权重。或者说,一般的贸易公司尚缺乏一套对供应商信用、价格、供应能力、应急能力的综合评价系统从而实现合理价格选择,特别是供应商的价格、信用与供货能力等相关参数出现矛盾时,公司现有的评估体系尚缺乏一种科学的综合分析能够在多家供应商中进行识别与选择,这使得供应商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同时处于供应链内的各企业,由于作为合作伙伴的加工贸易企业与供应商,为了各自企业的利益,在价格和信息方面经常处于搏弈状态且存在利益冲突,也容易积累违约风险。

二、贸易公司海外分销的终端需求客户培养能力偏弱

一般的贸易公司依托本土化优势,在国内直接需求客户的挖掘与关系网络建设方面均表现出较强的能力与经验,但是在相关产品的海外分销上,由于对市场的熟悉程度差、资金投资能力限制、海外贸易服务竞争优势较弱等原因,贸易公司在出口贸易中往往愿意选择海外贸易商进行产品海外渠道销售,而很少能够直接针对海外终端客户进行贸易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销售速度与资金周转速度。但是以国外贸易商为主构建海外销售网络,会因为贸易商的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巨大等原因导致销售网络的稳健性极差,同时即使选择进行分销,也往往由于国外贸易商处于买方市场,而难以签订到符合公司预期的长期合同。或者说,国内的贸易公司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一种良好的模式,能够直接发掘海外终端需求,这与一般公司长期以来忽视海外终端客户培养有关,当然也与国外产品销售市场渠道销售模式的根深蒂固有关。

三、共赢为基础的伙伴关系有待强化

贸易公司的供应链由于其业务特征决定了供应链模式属于共生网络模式,其客户较为松散,在此条件下加强伙伴关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就是公司与客户间共赢机制的形成。从这一点上讲,当前贸易公司业务中,为客户提供增值能力而体现公司核心价值的服务尚相对缺乏,公司服务的可替换程度高,无法体现出独有优势。共赢机制的缺乏,使得公司业务部门和高管必须拿出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与客户关系的经营中。多年前高管满天飞拜访客户、靠人际关系维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依然是公司的重要方式。公司高管疲于奔命,而客户流失度依然较高。

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和相关伙伴关系管理理论,未来国内贸易公司提升客户忠诚度,扩大客户网络覆盖能力的关键点就在于建立高效供应链模式下的客户管理体系,具体的方向可归纳如下:

1.建立基于供应商综合评价的选择模式

以往以价格为标准选择供应商和采购商的策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最大化利润的经济目标,但是这种策略选择会形成一种相对松散和碎片化的供应商网络,特别是在供应商的价格、信用、应变能力、技术能力等指标存在差异的条件下,以价格最优为标准在可能造成违约风险的同时,难以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与粘性,也不利于建议一种长期伙伴关系,难以保证供应链的稳定与客户网络的成熟。

因此,国内贸易公司应该将供应商选择的重心从价格策略向价值策略转移,加快建立能够综合反映供应商情况的评价系统。对供应商的选择,不但要审查所提品的价格、合格率、交货期、合作态度,还要了解供应商经营产品的状况,经营效益,生产设备、技术水平,服务状况,市场占有率,发展潜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还需要注意企业文化是否有冲突,合作的积极性等,并构建能够综合评估供应商的评价体系。评估体系可参考“Q.C.D.S”系统,即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四维评估系统,供应商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可按表1设计, 通过该评估体系企业对所有供应商有一个公平、客观、统一的评判标准;然后在优选出来的供应商中与他们签订长期合作合同,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Supply Chain Partnership),并对企业内部不合理的?购流程进行优化,加强公司供应链系统的协调性、集成性、同步性。

当然,上述综合评价体系在执行初期存在一个较高的信息搜寻成本,需要公司对具体供应链的信息做全面了解,这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可以考虑综合系统与现行系统实行并行运转一段时间再实现全面过渡。

2.加强供应商管理,提升供应商粘性

在科学选择供应商基础上,公司应进一步重构贸易供应链中的伙伴关系模式,与经过综合选择评价后遴选出的目标供应商签订合同后,应致力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持多层面的信息共享,通过高效信息网络的有机连接,使得供应商能够及时使用相关信息来协调他们的供货与买方的需求和计划相匹配,以实现信息对接的无缝一体化,加强企业供应链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可以参考的策略包括:

(1)长期合同管理

与优选供应商签订一份较长期合同。长期合同的签订使得供应商把公司的生存与自己的公司联系在一起,可以为公司储存一部分原材料,不会因为原材料涨价,找不到货源,而影响供货。供应商也不会担心产品滞销的现象出现。如有一些产品市场需求量不是很大,公司也可以先不进行提货,暂时存放在供应商处,以节约库存成本。

(2)引入竞争机制

有意识地引入竞争机制以加强供应商管理强度。因为考虑到只选择一家目标供应商,一旦出现不可抗力因素,唯一的一家供应商无法供货,公司将出现违约与资金损失,因此常规产品与销量大的产品的目标供应商可以选择2-3家,这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还可以有一家备选供应商。而且可以战略性的让供应商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努力提升技术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

(3)建立供应商长效沟通机制

公司可以根据往年的销售记录,在年初制定全年的采购计划,并把这一预测报表分享给供应商,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做好准备提高产能。并在每个月月底与供应商开电话会议,对每月的?购量进行总结,比较全年采购计划。对供应商在技术,生产方面的问题给予支持如产品更新等,这样不仅显示了对供应商的高度信任,而且公司也最大程度的掌控了市场,提升了采购效率。

(4)建立积极有效的供应商绩效考核体系

公司应该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系统绩效考核分析,考评周期可以设计为一年两次,考评内容包括来货批次合格率、来货抽检缺陷率、来货使用报废率、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订单变化接受率、采购价格成本率、表现的合作态度、参与本公司的产品改进与开发项目、售后服务等,对考评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问题点,分析不可控因素。对于需要改进的问题提出限期改进意见。通过绩效考核,不断改善整供应商管理强度,增加T公司与供应商的紧密度。

3.加大与客户间的双赢分享强度

篇5

一、何为中国人民币跨境结算

跨境人民币结算是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最初的、比较重要的一个步骤。2009年7月中国国务院批准深圳、东莞、珠海、上海和广州等城市的三百余家都开始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2010年6月试点地区由几个城市扩到到二十多个省,而境外区域则有港澳和东盟地区扩展至全球。国务院规定试点的业务范围是跨境货物与服务贸易结算。由于开始时国税总局对于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的出口退税是否进行出口退税不明确,相关企业参与不太积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仅为三十余亿。

人民币跨境结算在我国金融危机汇率不稳定的时期很好地保护了我国国内企业的利益。人民币跨境结算可以很好的避免美元和欧元等国际结算货币大幅波动所导致的汇兑损失。

在境内地域分布上,虽然人民币跨境结算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来,但是东南沿海尤其是广东省所占的比重还是最高的,在2011年达到31%,其次是上海市。这是由于中国相当份额的对外贸易基本上都是由香港中转的,许多出口企业在香港设有分支机构和办事处,对人民币也有相当程度的认可,所以广东省成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重点地区。

在境外地域分布上,人民币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跨境结算,然而事实上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业务仍旧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和香港两地。

二、人民币跨境结算存在的问题

人民币跨境结算最初的原因是为了在金融动荡的环境中保护我国的出口产业,我国国内的大部分企业对这项方法是持支持态度的,然而我国政府却没有过多的考虑过贸易的另一方——国外的进出口商。

因为境外人民币存量较少,汇率波动较为频繁。而资本项目下的管制导致资本不能直接进行汇率套利,不能有效的抚平汇率波动。由于汇率波动较大,进口商和出口商在对人民币升贬值上分歧较大时,不容易达成人民币结算的协议,只好用相对稳定的美元进行结算。如果国外进出口商不看好人民币前景导致其不接受人民币支付的话,坚持用人民币结算不但不会保护国内外贸商的利益,而且可能成为国外贸易商抬高(或者压低)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借口,甚至导致谈判破裂。

由于境外人民币存量较少,汇率波动剧烈。资本项目下的管制导致资本不能直接进行汇率套利,不能很好的稳定汇率波动。在汇率波动较大的时候,进口商和出口商在对人民币升贬值上分歧较大时,不容易达成人民币结算的协议,只好用相对稳定的美元进行结算。

另外,因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时间较短,商业银行在进行跨境人民币结算方面的经验又比较少,能够很准确的熟悉流程的工作人员只存在极少数的银行中。 由于人民币在国外存量较小,国外商业银行并没有建立开设收付人民币的相关系统,这种技术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直接对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拓展造成了阻碍。

三、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建议

如果想逐步地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中国政府首先要做的是维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进出口商倾向于固定汇率制,赚取合理的利润,币值不稳定的货币是不受贸易商欢迎的。国内价格持续上升和人民币的持续走强对人民币发挥跨境贸易中载体货币(vehicle currency)的作用是不利的,所以政府需要使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而不是加大波动,给国内外的贸易商一个稳定的期望汇率,这样才能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业务拓展。

跨境结算推行不畅的一个深层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出口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属于较初级的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在签署合约时往往只能由对方指定结算货币。所以,针对这一点,中国政府应该逐步地推进产业转型,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出口其他国家无法替代的尖端技术和产品,这样才能提高中国出口企业的议价能力,在选择结算货币时可以选择对自己更为有利的人民币。

由于商业银行中很少有熟悉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工作人员,但是培养此类人才是需要过程的,必要时可以借助“外脑”进行培训。由于人民币海外存量比较小,大部分国外银行并没有建立开设人民币收付的相关系统。针对这一点中国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的方式激励国际清算组织和跨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协助人民币结算,同时支持国内银行走出去为本国和国外企业办理清算和汇兑业务,毕竟国内银行更加熟悉国内企业。

参考文献:

[1]刘阳.人民币跨境使用与银行国际化[J].中国金融,2013,No.75505:57-58

[2]朱敏.人民币跨境结算问题初探[J].时代金融,2013,No.50806:133-134

[3]中国银监会珠海监管分局 冯可励 王晓红.对横琴新区开展跨境人民币融资的思考与探索[N].珠海特区报,2013-02-25006

[4]中国银监会珠海监管分局 冯可励 王晓红.对横琴新区开展跨境人民币融资的思考与探索[N].珠海特区报,2013-02-25006

篇6

一、信息化技术在中小型外贸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原则

(一)信息化建设服务于企业战略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更好的实现公司战略,并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因此不能将两者分开对待。有的企业失败的原因是单纯的将信息化作为一项技术工程对待,对于那些基础管理水平低下的企业而言,误解信息化建设的含义比推迟信息化建设更容易导致破产。

(二)重视规化与管理

外贸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应用中要重视规化与管理,要遵循“三分软件,七分实施,十二分管理”的原则,管理作为外贸企业的核心也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管理和信息化的联合将为企业业务流程优化以及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有利条件。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将遇到众多阻力,有人会因信息化改造与利益分配模式变动而阻拦,因此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仅靠系统与技术人员以及管理者都难以解决。外贸企业经济管理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好人员和信息以及商业过程的关系,这些要素的完善协调将有效提升外贸企业的工作效率,并减少成本投入,进而使企业拥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三)需求引导,效益驱使,统一规划,分步骤实施

外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目的就是解决企业在当前发展阶段所遇到的难题,并做出符合预算要求的最佳解决方案。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必须要按照实用、有效、能整合、可维护以及可支付原则进行建设。

(四)谨慎选择信息化战略合作商

外贸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将碰到关于管理科学、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工程、信息安全、质量管理、数据库、数据仓库、人工智能、Internet/Intranet、Web技术以及开发技术等多项专业学科技术,因此企业很难独自制订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信息化战略。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战略合作商对外贸企业非常重要,工程成本、工程质量以及按期完工等都会有所保障。外贸企业在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战略合作商的基础上,将会得到合作商关于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与经验的指导。对本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克服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以及透彻的分析,找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而有效解决建设难题,并在明确本企业实行管理信息化目的与需求的基础上,做出一份可行性较高的总体规划以及实行方案,从而有效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二、对中国外贸企业经济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

(一)市场营销部门的信息化建设

我国目前已步入市场经济发展环节,市场营销部门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企业能更好的实现盈利以及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视营销水平的提升。企业营销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刻不容缓,电子商务技术作为企业营销信息化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要得到重视。电子商务的产生来源于信息技术与开放模式下市场经济的相互交融。据可靠数据显示,虚拟市场发展迅猛,其交易额占据市场总交易额的比例越来越大,依托于B2B、C2C以及B2C等模式的虚拟市场也在日渐繁荣。在以后几年期间,在虚拟市场完成的交易量将占据全球总交易额三分之一,中国外贸企业只有致力于本企业电子商务建设,才能抓住这个巨大的商机。外贸企业以往的业务工作,主要依靠员工来完成每一项业务的跟进,这种模式下需求的都是职业素质较高的员工,而且不利于企业对客户资源进行掌控。电子商务应用到外贸企业市场营销后,企业将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对客户资源、销售交易以及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平台会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在反馈给企业,使企业能够更好的把握其产品消费群体,进而制定出更完善的营销战略。

(二)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

供应链是外贸企业市场营销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展现企业管理水准的窗口,因此供应链具有完善和简洁以及高效等特点的外贸企业一定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外贸企业要重视供应链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企业会更快速、准确的获取国际信息,并找到最合适的买家或卖家,进而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将使原料采买、生产、以及销售等不同环节集合在同一条信息链中,有利于企业快速、完整的获取各环节信息,并使环节之间都能实现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客户管理

外贸企业的经营方向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客户管理是外贸企业发展的工作要点,信息化作为新型管理方式应在企业客户管理中运行。客户管理的目的不只是进行市场维护,更重要的是企业通过客户管理明确自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使问题得到改善和解决。目前我国外贸企业在客户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还很低,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要点在建立数据库,企业通过数据库跟进顾客的消费状况,并运用数据库分析出客户的消费习惯及偏好,进而为企业制订营销计划提供数据服务。

三、小结

在推进经济全球化的热潮中,企业已经逐步将国内贸易和国外贸易整合在一起。规模较小的外贸企业要在以往的外贸交易经验上,不断推进经营理念革新,同时也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对推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外贸企业在安装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网络后,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投入,并有效改善生产、经营以及决策的方式,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对外贸企业进行信息化经济管理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篇7

一、引言

据相关统计分析广东省的企业数量在全国是最多的,其中主要的是一些中小企业,数量之多已经超乎想象,几乎占到企业数量的95%以上,其总产值占广东省的75%,对广东省的GDP贡献非常大,提高了广东省的经济发展速度。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商务手段与形式对,对企业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把电子商务恰当的应用于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广东省中小企业展开国际贸易面临的困境

(一)对国际贸易环境的认识不够

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无疑不是对国家政策很了解的,这是最基本的,如果对于自己的所从事的工作不了解的话,在激烈竞争中只能是出于下风的不利地位,所以适时地关注相关领域的国家制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防止在贸易的过程中出现重大的失误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不幸的是,对于许多中小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政策和当前政府贸易伙伴国的相关政策重视态度是不够的,因此给企业带来的经济贸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

(二)与大型企业的差距日趋扩大

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的差距与不平等的发展不仅在传统意义上如“数量”上扩张,而且也产生了质上的差距,在功能,组织和行为也有同样的变化。这就是大企业的优势所在,因为大企业的固定资产以及流动资产的雄厚所以大企业在制定一系列的规划愿景的时候可以有很大的预算,这样有利于贸易的扩大,以及对贸易领域行业的投资,开展多元化的服务信息功能等多用途平台,这样就进一步加大了综合经营公司的管理能力。大企业往往在旗下有很多的子公司,这些子公司在母公司大的纲领下统一协调经营相互补充同时内部竞争有益于企业的发展和多功能完善,在生产、经营、销售方面各司其职,从单纯的内部行政协调,使多个单一企业合并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管理服务有了共同目标,这样它就具有抵御市场风险和一定程度控制市场的能力。小公司相对来说预算有限,所能开展的经营活动相对较小。

(三)缺少专业外贸人才

中小企业的通病就是缺乏了解国际贸易的专业人员。对于大多数小型和中型企业要配备上述人员显然是不能够达到要求的。在实际工作之中,企业所聘请的对外贸易人员,公司领导希望他们是全能的。既希望他们是翻译同时又是个不错的销售人员。这也是国内很多企业的通病,造成的困境时专职不专,工作人员不能一心一意的去从事自己专职工作。

(四)外贸信息渠道不畅

在电子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有些中小企业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没有相应的部门去主动获取对外贸易信息。中小企业在和国外的企业交流中缺乏自信,对于自己的实力信任不足,所以在和国外贸易公司的合作中往往吃亏。另外在国际市场领域由于广东省的中小企业力量过于薄弱在和国外大客户户谈判的时候没有发言权没有谈判的实力,所以在经销商和零售商拿去一部分利润以后,中小企业所剩利润已经所剩无几。这样的情况需要尽快转变,长此以往,在相关领域的市场份额只会越来越小。

(五)出口产品结构雷同

广东中小企业产品档次比较低,品种也不多,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出市场比较小,各个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加大了自己的营销力度,甚至不惜走在法律的边缘游走。

三、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积极投身电子商务发展大潮

电子商务有着巨大的潜力,中小企业应该适时抓住机遇,面对挑战,摒弃一些过时的想法,及时跟进时代的步伐,使自己的观念与时俱进。认真研究电子商务这种新观念,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力争跟上国际市场形成竞争优势。

(二)积极创造条件,循序前进打造电子商务环境

电子商务的核心绝不是前台电子商务这种表面的业务,重中之重是电子商务的背景,以及整个操作流程的全部信息。以及这种流程中所包含的组织、制度、环境等的加强与优化。在此基础上实施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建立和完善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企业信息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无缝对接。

(三)着力塑造网络品牌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世界各国的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世界知名品牌也随之加多,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力是直接的,在客户心中有比较大的影响力。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品牌以网络的形式发挥作用,并且传播更加迅速、快捷。网络品牌的作用是直接引导顾客进入本企业网站,也是顾客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该企业相关信息的媒介。一个优秀,有特色的网站是中小企业推销自我,打造自我品牌的重要王牌。由于各种业务信息在互联网上的“质量”不可靠,企业选择贸易伙伴和消费者选择满意的商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择的网络品牌。

(四)重视客户关系管理

企业需要时间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中小企业加强进出口企业如何经营电子商务培训,是保持与客户良好的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够帮助中小企业把握住市场机会,这不仅对规格产品贸易有利,也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量身定做特种商品,如此可让客户获得最大的满意。

(五)重视人才开发

各个中小企业在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商业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建设适宜于自己的电子商务。与此对应,必须有实际领导参与到相应的业务,使得这种流程操作更加的规范,制度趋近完善,使电子商务的进程加速建设。考虑到以上的因素,企业需要不定期的对员工进行深造,加强员工自身的职业素养,这对于企业未来发展以及规模的扩大都是十分有益的。(作者单位: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黄州应.跨入新世纪的世界贸易.求是,2003,21.

[2] 马宇.中国・经济:所谓“市场经济地位”.经济观察报.

[3] 汤承,刘铮.发改委:我国中小企业已占经济总量“半壁江山”.新华网.

[4] 黎敏庄.Bto C春天在哪里?.中华工商时报.http://.cn.

[5] 郭诚忠.全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网络世界,周报第46期.

[6] 李玉潭.美欧中小企业理论与政策.

[7] 陈同仇,薛永久.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8] 陈雪梅.中小企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1,第1版.

[9] 崔日期主编.入世后中外经贸关系新变化,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3,第1版.

[10] 顾露露.电子贸易―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新方式,理论月刊,2005,2.

篇8

关键词:乌兹别克斯坦;企业;经济发展

引言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20多年来,中小企业作为乌兹别克斯坦主要经济主体,在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克服经济危机、促进就业、加快中产阶级形成、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等方面功不可没。中小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作用日益增长的趋势,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大力支持之下得到了明显的成果。

一、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力量

中小企业是乌兹别克斯坦企业生产组织体系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吸纳劳动力就业,扩大投资领域等多种功能。下图为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就业情况:

2005年至2011年,2011年乌兹别克斯坦中小或私人企业就业人数增加到了6.04万多,提供的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人数占65%;在这些新岗位的就业人数达到了8.9千万人。(在中小企业就业的人数在俄罗斯23.4%,哈萨克斯坦21.0%)其中60%的就业岗位集中在中小企业和私有经济体。

二、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是贸易发展中占主要地位

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在2011年的国际贸易流量达到了6762.1百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33.4%;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占比从2010年的22.9%提高到了2011年的26.5%;其中参与国外贸易的主体数量从2001年的2.8万个增长到了2011年的6.0万个。下图为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在乌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占比(%)

从上图可以看出,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在国际进出口贸易占比发生同步的变化,由于进口的现代化和经济的全球化所进行的所带来的机遇,进口产品结构有了新变化,其主要进口产品有:无色和有色金属,汽车和汽车材料等。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出口产品中主要有:食品、能源品和化学化工品等。

三、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发展

2011年,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的总量达到了21.8921万家,GDP的占比为54%、就业人数占比为74.8%、工业产值占比21%、出口贸易占比18.8%、进口贸易占比37.4%;在这些领域,中小企业的占比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在乌国各地区经济的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Асосий макрои=тисодий кырсаткичларнинг ысиш суръатлари的数据整理。乌兹别克斯坦统计年鉴;

根据乌兹别克斯坦统计局的统计年鉴,乌国中小企业在个地区经济的分布主要涉及企业从业人数、就业人数、工业产值、贸易,其出口和进口等五个方面。乌兹别克斯坦从事商业活动的经济主体在2011年达到了218921万家,集中在塔什干洲为34304万家、卡什卡达利亚洲为44469家。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在工业产值的比重是由于地区自然资源的差异而有差别,主要生产机械制造、金属加工、轻功、食品加工等。

四、结语

从乌兹别克斯坦情况看来,政府扶持和企业创新精神是能推动经济转型的最有效动力。在此,促进创新的中心点是中小企业,推进发展的动力也来自于中小企业,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在乌国经济领域的发展没有发生结构性变化,生产产品种类比较小,都是以资源优势为前提。而在适应世界经济局势的过程中政府还是需要给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环境而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中小企业需要在转型过程中不仅是品牌建设方面的注重更是在优化制度流程、人才的转型、商业模式和合作方式的转型等方面投入资金。(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参考文献:

[1]姚大学.王泽壮.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模式[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06).

篇9

[中图分类号]F74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7)02―0077―03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贸易合同中出口以FOB价格条款成交,进口以CIF价格条款成交的比例逐渐增多,某些外贸企业已达80%以上,甚至超过了贸易额本身的增长幅度。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不少中国卖/买方认为,出口以FOB价格条款成交,进口以CIF价格条款成交,卖方/买方比较省事,可以省却耗费在租船订舱、投保等环节上的诸多精力及费用,全力以赴做好与贸易本身有关的工作。也有不少新走进国际市场的外贸企业,由于业务不熟练,常常对于包含在整个国际贸易过程中的运输、保险等环节研究不多,或者说重视不够。

但从现在FOB条款合同日益增长的情况来看,其对外贸企业而言并不省心、省事。目前在我国以FOB价格条款成交的出口合同中,收货人指定船公司的少,指定境外货代的多,这并不符合FOB条款的含义。出口合同以FOB价格条款成交的比例为什么越来越大?弊端在哪里?出口商该如何应对?这是本文将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出口FOB条款合同增多的原因

1.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对外贸易实行的是国家统制政策,除少数三资企业外,外贸经营权局限于各级的专业外贸公司,国家为保护国轮和保险业的发展,提出了出口做CIF、进口做FOB,这成为当时对外贸易洽谈运输条款的准则。20世纪90年代以前,上述贸易条款占80%以上。但自从1988年外贸企业试行自负盈亏以来,各公司以至各业务员对外成交往往以盈亏为前提,因此,很少再去考虑保国轮、保国险等因素,这样在对方要求FOB价格条款时,也不去做更多的说服工作,甚至还抱有现在生意难做,不要说多了反而把生意说跑了的顾虑。

2.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航运市场改革的深入和航运市场的开放,各外资班轮公司纷纷抢滩中国的主要沿海港口。外资船公司的进入,为国外买家指定船公司提供了条件。同时随着三资企业的蓬勃发展,国家逐步放开进出口经营权,我国已不再是专业外贸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而是形成了大经贸的格局。加之国际贸易也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出口做CIF除国有企业有一定的传统影响外,其他企业是随行就市,使出口FOB的货量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3.随着境外船公司进军中国航运市场,境外货运也蜂拥而入。由于外国班轮公司、货代企业的服务好,价格优惠,门到门服务到位,国外买主都愿意指定外国班轮公司和货代安排运输。因此在同我国外贸公司磋商合同条款时,买主要求签订FOB合同条款。尤其是自从我国《国际海运条例》出台以来,获得“无船承运人一NVOCC”经营资格许可证的中外企业已达1600多家,这为国外贸易商指定境外船公司、货代或NVOCC安排运输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境外货代、无船承运人的活跃,使我国出口做FOB指定的货量急剧上升。

4.外国班轮公司在占据我国航运市场一定份额以后,便利用班轮公会、运价组织的名义,在我国航运市场频频炒作运价。1997年以来班轮公司屡屡涨价,涨价次数频,涨价幅度大,涨价通知急都是历史上罕见,使原来略有盈利的运费支出变为无利甚至反亏,迫使中国货主为规避运价风险,对外主动使用FOB贸易术语。另一方面船公司又纷纷让利于外国的FOB买主和CIF卖主,利用其垄断优势地位挤压我国货主的利润空间,在运费之外向中国货主收取各种不合理的附加费,甚至是重复收费,最典型的如21302年初强制向我国货主征收THC(码头操作费,Terminal Handling Charge)。这样在出口FOB贸易术语下,原本由国外买家承担的班轮运费中应包含的THC费用,却强加在中国货主头上。因此近几年来出口做FOB的货量连连飚升,有些外资企业已达到80%以上,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

二、出口合同以FOB价格条款成交的弊端

1.FOB价格条款如指定船公司,在船公司舱位紧张的情况下,不一定保证能订到舱。对FOB价格条款货物,船公司通过电脑查出运价低、又不是大客户的,往往不安排箱位。据有的外贸公司反映,当他们在赶交货期时,某船公司声称没有箱子,需从别处调箱,要增加调箱费用500美金。而此时我方货已备好,如不能及时装运,则意味着与信用证规定不符,因此只好支付高昂的调箱费用。指定船公司的另外一个弊端就是,往往卖方从备货到付运时间比较急促,而船公司在港口通常每周只有一个航班,若我方货备不齐,就得等下周才能出运,而延误装运期需买方修改信用证,遇上国际市场起了变化,对方不修证,而我方货已备好,则损失是肯定的了。

2.FOB条款合同下更多的是客户指定货代,而不是指定船公司,这对卖方来讲风险就更大了。目前,我国出口商使用的FOB条款大多数是进口商要求的,由买方指定境外货代或无船承运人(NVOCC)安排运输,买方往往接受契约承运人(或称无船承运人一NVOCC)提单,托运人、发货人、收货人由买方在L/C中明确。目前使用契约承运人提单越来越多,而对船公司来说,托运人往往又不是货主本身,而是契约承运人,甚至是收货人本身,因此在FOB出口条件下,恶意的无单放货风险越来越大。

有些被指定的境外货代或NVOCC存心不良,与买方合谋串通。大多是以小金额的订单试几票,让发货人感到结汇安全,然后就以较大金额的订单骗货。这里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契约承运人提单只能提供给卖方作结汇之用,它不是物权凭证,真正的物权凭证――船公司提单掌握在NVOCC手里,NVOCC凭船公司提单把货提取出来,买方则不去银行赎单,使出口企业货、款两空。也有些客户特意设置境外货代或NVOCC来国内进行骗货。近几年来,在出口FOB条件下发生的无单放货案例屡见不鲜,货主往往是货、款两空。

2002年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及其细则对无船承运人的管理很松,没有注册资金的要求,也没有必须从事过货运业务的资格要求,更重要的是没有责任保险的要求,只要求交80万元押金、提单报备就可以取得无船承运人资格。对于境外的无船承运人,虽规定由中国境内的人代办手续,但没有规定代办人要承担的责任。这对货主的利益来说是没有保证的。如果遇到存心不

良的无船承运人搞无单放货,货主将损失惨重。

三、如何避免FOB条款陷阱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会发现,此类欺诈通常导致一种无奈的结局:真正获益的境外公司逃之夭夭,我国国内的卖方却必须承担惨重损失。而这种损失其实源于卖方接受FOB条款及买方指定的契约承运人签发的HOUSE提单所造成的。因此,我国出口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防范:

1.作为国内卖方,在订立国际贸易合同时应当保持警惕,充分注意到FOB条款的风险,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不同程度的风险控制。人们常说:只有完美的客户,没有完美的交易条件。在具体操作中,对于那些不知底细的客户,信誉不良的客户要严格遵守操作规定,高度警惕,严格把关,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会事与愿违的。但对于信誉较好的老客户,也不可掉以轻心,要随时关注他的业务的变化,并设立风险控制底线,不可将口子开得太大,以免掉进恶性循环的泥潭。

2.签订出口合同时,应尽量签订CIF或CFR条款,力拒FOB条款,避免外商指定船公司、境外货代或无船承运人安排运输,由我方掌握安排运输的主动权。总体来讲,在出口业务中采用CIF或CFR术语成交要比采用FOB有利。因为在CIF条件下,国际货物买卖中涉及的三个合同(买卖合同、运输合同和保险合同)都由卖方作为其当事人,他可根据情况统筹安排备货、装运、投保等事项,保证作业流程上的相互衔接。另外,有利于发展本国的航运业和保险业,增加服务贸易收入。FOB条款增多,对国轮、保险业的发展都不利,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的三大船公司(中远、中海、外运)都有长足的发展,如果外贸为规避运费上涨风险而去做FOB价,就会使国轮的发展失去货源基础。国轮壮大不起来,最后受害者是国家和国内的发货人,因为外轮占据了航运市场的主要份额,我国失去了对外运输的主动权,将使进出口易受制于人。现在从北美、欧洲向我国出口的运费是低的,增强了他们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反之我国出口运价水平持续偏高,削弱了我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3.如外商坚持FOB条款并指定船公司、境外货代或无船承运人安排运输,可接受知名的船公司,尽量避免接受指定的境外货代或无船承运人。争取采用船公司提单取代货代提单。船公司大多信誉良好,即便有时凭担保将货放给客户,但一旦出现问题,会凭借其信誉与实力,妥善地处理纠纷,其信誉度远非货代公司可比。如外商仍坚持指定的境外货代或无船承运人,为不影响出口,必须严格按程序操作。对指定的境外货代或无船承运人的信誉要进行严格的调查,了解是否有我国合法人向交通部办理无船承运人资格的手续,同时要求其国内的合法人或无船承运人出具保函,承诺被指定境外货代或无船承运人安排运输的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必须凭信用证项下银行流转的正本提单放货,否则要承担无单放货的赔偿责任。只有这样,一旦出现无单放货,才能有依据进行索赔。

4.拒绝接受“记名提单”。在国际贸易中提单具有物权凭证的法律功能,出口方可通过控制提单来有效控制和支配提单项下货物所有权,确保收取货款。但对于记名提单这种做法却并非万无一失,使用“记名提单”不仅会引起因对方无单提货而导致的风险和纠纷,而且会在以后如发货人因故要将货物退运、转运或委托第三方提货等方面造成很难解决的人为障碍。因为在此种提单项下,只有提单的收货人才有权对提单项下的货物进行处置。

篇10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015-02

收稿日期: 2014-04-21

一、引言

随着世界各个国家贸易往来的不断增多,很多发达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等为理由,对出口国家的农产品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以保护本国的利益。由于客观或者主观的各种原因,中国的农产品生产者和加工者在农产品出口贸易领域遭遇了巨大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对中国农产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家越来越多,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中国农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遭受的损失也越来越大,而且这种状况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显得十分重要。

国外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于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国外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包括:绿色贸易壁垒的一般理论、贸易的环境效益、绿色贸易壁垒实证研究以及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影响等方面。早在20世纪70年代,Baldin(1970)就提出了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在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方面, Hankan Nordstrom(2005)认为农产品出口技术标准在不断提高是因为贸易的发展不仅推动经济增长,而且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而国与国之间对标准及贸易与环境关系等问题上的认识存在不同,导致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摩擦不断。Thomas J.Sargent(2006)认为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来自于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个是生态环境的恶化:第二个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在中国,学者们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也研究出了一些成果。在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方面,孙洋(2011)通过对各种绿色贸易壁垒概念的比较,结合实际情况,得出了较为合理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澄清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赵宇(2012)详细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具体形式及特点,探讨了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张相文(2010)调查列举了欧盟在国际贸易中的各种技术壁垒,特别是欧盟在检测农产品农药残留方面的最新标准,佐证了中国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遭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王宇哲(2012)认为绿色经济观念淡薄,环保法规不完善、信息闭塞,缺乏有效的信息中介等是造成中国屡遭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原因;王剑文(2010)认为面对落后的农产品家庭联产承包制带来的弊端,就要改变农产品生产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

从总体上看,中国学者是在立足于当前中国国情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因和外因,进而提出了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一些对策。下面我们将从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入手,具体探索中国农产品出口中存在的问题,以求找到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根源所在。

二、中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现状

(一)中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总体情况

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出口的农产品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案例日益增多。从种类上来看,大规模的遭受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开始于蜂蜜和冻鸡,然后迅速扩展到畜牧产品以及水产品等其他农产品;从对中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家来看,不但包括传统的西方发达国家,最近几年更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中国实施比较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比如巴西、印度等国家。从近年来的情况来看,每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案例有增无减,并且每年都以很大的幅度在增长,以欧盟对中国农产品进口实施的TBT为例,参见表1。

(二)中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1.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导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在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冲击的国家和地区中,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总受限比重的90%,其中40%农产品出口企业受欧盟限制、27%农产品出口企业受美国限制、25%农产品出口企业受日本限制。

2.农产品出口市场受限范围越来越广

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产品出口范围的日益广泛,中国和很多发展中国家也产生了很多农产品出口摩擦,很多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国家也对中国设置比较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在对中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会有某种联动性,一个或几个国家对中国某种农产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会引起其他一些国家也采取相应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例如,2002年6月2日墨西哥农业部在抽样检查中,发现从中国进口的蜂蜜中含有链霉素等一些有毒物质的残留物和一些对人体健康和国家养蜂业造成危险的污染物,于是下令把扣留的356吨受污染的中国蜂蜜销毁或退回中国。随后,日本、加拿大、美国也相继加强对来自中国蜂蜜的检查。2007年中国的五种水产品遭受到美国扣留也同样引起了欧盟、日韩等出口市场的限制措施。2010年2月23日,韩食品医药品安全局宣布即日起在每一次进口中国产蜂蜜强化检查氯霉素含量。

3.农产品出口标准越来越多、检验越来越频繁

在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市场,它们对进口农产品的检测都很严格,很多在中国被认为是合格的农产品在西方国家并不符合标准。此外,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壁垒不仅对最终农产品有技术性要求,还对农产品的整个种植、生产、加工等过程都提出了想当高的技术要求,并有强制性的技术标准限制转向无定量的、人为的管理控制的方法进行限制。

三、中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

(一)国际因素

首先,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抬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生产商不仅面临着本国其他生产企业的生产竞争,还要面临来自国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冲击。这些发达国家迫切希望找到一些既能获得国内民众支持、又能有效限制他国农产品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措施。而在众多非关税壁垒中,绿色贸易壁垒因其实施对象的针对性、方法的隐蔽性和范围的广泛性成了各个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首选。其次,农产品国际标准制定中发达国家享有话语权。在农产品出口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发达国家以其先进的高科技手段、雄厚的经济技术基础、强大的综合实力在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关技术标准和准入规则制定中享有决定权,这就使得看似公平合理的国际绿色贸易实际上更多的是体现发达国家的意志、维护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最后,国际社会对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随着各个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态价值观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视度也日益强烈,绿色经济、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产业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主旋律,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二)国内因素

首先,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弊端。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农业生产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以的形式进行的,这种分散的、不统一的小生产状态使得农产品生产方式极其落后,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低下,难以实现农产品标准上的一致。其次,中国农产品生产加工中确实存在问题。中国农产品的生产者多数生活在农村,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他们掌握的农业科学知识不足,接受教育的水平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没用能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从事农作物的播种、栽培和经营,也没有能力保障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的卫生安全,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基本上没有绿色经济观念,化肥的滥用乱用、剧毒禁用农药的喷洒已成为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常有的事。最后,农产品质量与技术标准体系落后。中国虽然是一个农产品生产与出口大国,但其环保法规与标准尤其是与农产品出口贸易有关的条款并不健全,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中国在农产品标准化方面,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标准低、标准陈旧、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等等,很多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就是由于检验检疫不过关,特别是在动物检疫方面,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

四、中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一)针对国外贸易保护主义

1.重视国际间的协商与谈判

对于各个国家出于本国自身利益考虑采取的一些贸易保护措施应当予以理解,而不是采取相对的贸易保护主义、以邻为壑。国际间的贸易协商与谈判对于消除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有着重要的意义,双方或者多方之间应该通过贸易协商与交流,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达成谅解,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共同开展经济贸易。

2.主动参与国际农产品绿色贸易标准的制定

中国应积极主动参与到农产品国际质量标准的制定、更新与实施的工作中,在国际绿色贸易标准制定中掌握话语权,力争将中国已具优势的农产品项目标准纳入到国际标准之中去,使国际标准也能反映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利益和要求。

3.扩大国内农产品消费市场

各个国家在实施绿色贸易壁垒过程中主要目的是保护本国的农产品消费市场,这给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影响也是在于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萎缩,当前消费不足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与其寄希望于他国放松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不如首先鼓励国内农产品消费,因此为应对国外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可以通过扩大本国农产品消费市场来缓解绿色贸易壁垒危机,进而从依赖出口为主的农产品发展模式转变为注重国内农产品消费市场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达到中国农产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4.实施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中国农产品出口对象主要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普遍实行的是相对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标准,中国经常面临来自这些绿色贸易壁垒森严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的出口连连碰壁,情况不容乐观。那些复杂苛刻的标准,对于中国大部分企业来说,即使技术、设备的改善有充足的资金保证,也难以在短期内达到。但是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如此高的标准,中国出口的农产品依然符合相当多的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在保持原有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的同时,应当寻求跟多的机会,积极发展同这些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

(二)针对国内农产品生产自身问题

1.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当今世界农业竞争是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科学化的大农业竞争,小农经济已不能适应国际大农业竞争。中国需要高度重视农产品出口绿色贸易壁垒,坚持科技兴贸战略,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农产品出口企业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招纳人才,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机器设备,注重培养本国科研团队,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力度,用高新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注重自主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其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从根本上提高出口农产品竞争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农产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2.强化绿色经济意识,发展绿色农业

针对农产品污染严重的问题,中国政府和企业要积极提高农产品标准和质量,重视发展生态环保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道路,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在国际上的声誉,实现弱势地位的逆转。在具体措施上,应首先强化公众绿色经济意识,加强生态环保教育,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还可以鼓励相关农业技术人员、农业专家深入农村的田间地头,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深入分析农作物土壤成分,因地制宜,指导农民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化肥、农药等,并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农民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道路,对农产品进行科学种植,科学管理,使得绿色农业的观念深入民心、绿色农业的行动落到实处。

3.健全中国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完善绿色保障制度

为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加强环境立法和建立完善中国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国应尽快以国际农产品出口法规和标准为依据,修正中国农产品生产标准中不适应国际绿色贸易发展趋势的环保政策,不断完善中国农产品出口绿色保障制度。在制定标准时,应立足中国农产品生产的具体环境,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努力提高中国现有农产品生产标准,扩大国际农产品出口标准的采用率。对于条件暂不成熟部分农产品,也应尽可能地向国际标准靠近或与之相匹配。

五、结论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然会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贸易的诸多限制,特别在中国农产品出口方面,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各种复杂的情况,绿色贸易壁垒虽然给中国提供了提升农产品质量,转变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契机,但是更多的是给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带了挑战,影响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农产品遭受的绿色贸易壁垒的不同表现形式,通过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了解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深层次的几方面原因,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紧迫形势以及应该采取的行动。

参考文献:

[1] 毕金峰.欧盟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及其借鉴[J].中国食品与营养,2005(3).

[2] 陈美荣.绿色贸易壁垒与中国农产品[J].经济师,2007(7):55.

[3] 杭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3(3).

[4] 刘林奇.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效应理论与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