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15:45: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字教育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基于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的需求计算机网络的发达带来的QQ、飞信、人人、微博、微信、陌陌等多种软媒体的无限蔓延,昭示着我们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生存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模式、语言特点、行为方式、心理意识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分制的推行,使得以班级为纽带的联系逐渐淡化,学生之间缺乏一个特别稳固的团队形式来组织,渐趋松散,再加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使得学生工作在突然间陷入被动局面,有些地方还出现了“真空”状态,迫切需要新的教育管理体制进行弥补。数字化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网络的显性和隐性方式积极“营造显隐结合、以隐为主的宽松、自由与自主氛围,通过感人情境、优美艺术、多样语言与多彩活动等教育信息依托、渗透、潜藏到网络信息中”①。如何通过树立品牌进一步创新数字化环境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促进数字化生存状态下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为当前高校一线的学生工作者———高校辅导员面临最严峻、思考最深刻的问题。
2、基于国内外学长制实施的实践经验“学长制”(英文为“StudentMentoringScheme”简称“SMS”)是在国际上和港澳台地区普遍推行的一种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指在高年级学生中挑选政治觉悟高、成绩优秀、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年级学生,经过培训,对新生开展帮扶、指导、教育,引导和帮助新生尽快地度过入学适应期的一种管理模式②。早在15世纪,英国的伊顿公学就出现了学长辅导制度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长辅导制度在学业、心理、生活和社会实践都已经发展的很成熟。日本早稻田大学将学长制纳入学分,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学长制作为新生始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我国,这项计划于1998年试行于香港城市大学,现已在香港各大、中学校广泛应用。近年来,内地的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等几十所高校陆续启动了此项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基于当前学生工作多元化的思考学生管理工作的事务性越来越复杂,如何将繁杂的事务条理化、规范化、清晰化也成为学生工作管理者思考的话题。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结合数字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品牌意识,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寻求新方法,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范式。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往往较难很快地改观其在高中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型、自我型心理状态。高校实施学分制,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部分课程,选择过怎样的大学生活。但这种选择有可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如果对于新生有了较为贴切和细致地指导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是光靠辅导员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为此,江苏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专门成立了学长计划项目组,团队成员深入学习调研了国内外学长制的实施概况,实际调查了我院新生的需求状态,从理论上探讨了学长制的可行性,并于2009年在实践中实施“常青藤”学长制。“常青藤”寓意朝气与蓬勃,积极与向上。同时,美国的常青藤高校是顶尖名校的代名词,常青藤高校的理想是培养一个完美的人,一个能让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给学长制冠以“常青藤”,便于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们乐于接受和印象深刻,进而打造基层学生工作的品牌。
二、“常青藤”学长制的实施和模式构建
1、“常青藤”学长制的实施与运行“常青藤”学长计划是由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策划、组织,选拔和培训一批高年级学长,组成“常青藤”学长队伍,通过构建1位学长辅导4-5位新生的学生互助网络。从大二、大三年级中选拔各方面表现优秀或有所特长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辅导低年级同学,从而使同学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更好地度过大学时光。“常青藤”学长团队由不同专业、不同班级,或者学习成绩优异,或者专业上学有所长,或者科研成果丰硕,或者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等几方面或者某方面突出的高年级学生组成。学长人选的产生经过自主报名、上一届学长推荐、班级推荐和综合确定四个步骤,学长入选后进行统一培训才正式和新生见面。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管理好你的辅导队伍、建立密切良好的关系等。第一学期末提交“常青藤”学长工作总结和“常青藤”学长意见反馈表,通过学长自评、被辅导同学评测和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测评等几个方面进行学长工作的中期考核,督促做好第二学期工作。第二学期5月份,面向全院大一、大二、大三招聘下一届学长。
2、学长制实施存在的问题“常青藤”学长制自实施以来,选拔了57位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同学,通过各种方式与新同学建立了良好的互助关系,不仅在专业学习上给予了悉心的帮助与指导,也与他们在生活上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由于时间上的相对不宽裕,对于学长的各种培训不够充分,“常青藤”学长们对工作不够熟悉,也凸显了一些问题:(1)学习活动开展较少。有的学长因专业赛事多、学生干部事务多等,而与学弟学妹们日常面对面交流较少,专门的学习活动开展也较少,这使得“常青藤”学长计划的开展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2)生活中交流不够多。一些学长在提供学习上指导的同时忽略了对学弟学妹们生活以及心理动态上的关注。对新同学们的指导应渗透于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的用心去倾听去关注他们才会使交流互动更有意义。(3)在辅导低年级同学时耐心不足。也存在极个别的学长,忙于自己的事情多,辅导学弟学妹耐心不足的现象,这一点对于新一届学长的遴选起到了借鉴作用。新同学们对大学的学习生活都相对陌生,作为一个过来人,应对他们保持以真诚及耐心,这也成为了日后遴选学长的最重要条件。
3、“常青藤”学长制实施模式的构建结合半年的学长制的实践,学长计划项目组对调查条款进行了修订,大量地搜集了学长及被辅导的低年级新生对于此项制度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调整了学长计划的相关活动安排、制度要求,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学长从遴选到考核的所有流程。体制上的健全和制度上的严格,使学长制开始从稚嫩走向成熟。为了便于学长团队的管理,缓解学院学生工作人员的压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设立了学长事务委员会,来专门负责“常青藤”学长计划的具体实施工作。学长事务委员会和年级事务委员会、专业事务委员会平行,同时隶属于院学生会,总体负责“常青藤”学长制的实施,从事相关计划、规则的制定,遴选学长及部署培训事宜,并且对学长的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新生可以通过反馈机制对自己学长的辅导情况进行反馈,通过考核机制对学长进行测评。学长要帮助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各个阶段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消除心理上的困惑与恐惧,使大学生活更加充实而多彩,也为今后的人生之路做好前期的积淀和准备。学长遇到辅导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及时与学长事务委员会联系寻求帮助,同时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为低年级同学服务。结合90后大学生数字化生存状态下的特点,我们搭建了“常青藤”学长的网络交流平台。“常青藤”学长QQ群,主要用于即时的通知和在线的交流;“常青藤”学长博客,主要用于适时的、定期的交流,是不同专业小组进行小组内交流和小组间交流的平台,是资料保存和非在线交流的载体。老师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平台,监督和指导学长的工作。同时也向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公开网络交流平台,使更多的人关注“常青藤”学长,评价学长的工作,不断地激发学长的工作热情和内在的动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7-0003-05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作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教育信息化中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而学前教育作为整个国民教育的起点及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在教育信息化的大潮中也被不断地向前推进,其资源共享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全国第一教育大省,河南所处的中部地区又是全国教育发展的薄弱地区,河南省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整个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平均发展水平,因此,实现河南省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有效共享,均衡提升全省学前教育信息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法,在河南省多个地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分析研究河南省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共享现状,希望对今后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具有实践性和建设性的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这次调查按照幼儿园的性质、质量等级和所在地(公办&民办、示范&非示范、城市&乡镇)随机抽取41所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这41所幼儿园分布在河南省的郑州、开封、洛阳等13个城市和乡镇,确保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这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问卷包括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获取途径及手段,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及用户需求,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重复现象,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现状及问题等。为防止问卷中的问题不能涵盖教师要反映的实际问题,研究者还考虑了问卷的开放性设计,主要包括选择和自由填答两类问题。[1]问卷分园长问卷和教师问卷,均设计了23个问题,基本涵盖了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使用及共享的诸多方面。本次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如表1。
三、调查的基本结果
(一)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及获取手段
调查结果显示,有35.8%的幼儿教师表示所使用的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网页,16.5%和13.6%的幼儿教师选择了光盘和电子图书,此外,传统纸质图书被幼儿教师选择的比率为23.5%(如图1)。可见,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已成为幼儿教师的主要资源来源。
在幼儿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获取手段方面(可多选),搜索引擎和登录学前教育网站是幼儿教师获取资源的两种常用手段,被选比例分别为51.0%和57.1%。另外,49.0%的幼儿教师表示会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这一比例与上述两种手段的比例相差不大,这表明,对于有利用价值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大部分教师还是能够接受通过付费方式获取的。除此之外,选择通过同事之间互传获得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比例为36.7%,由这一比例可以看出,部分幼儿教师愿意将自己或者本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与他人共享,这也是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机制建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条件(如图2)。
(二)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及需求
目前,幼儿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网络课程资源、学科资源(如教学课件、案例等)、多媒体素材资源(图片、视音频、动画等)、软件资源以及教学管理信息资源。调查显示(如图3),68.1%的幼儿教师认为本园的学科资源丰富(32.70%)和较多(35.4%),半数以上的幼儿教师认为本园的多媒体素材资源丰富(27.90%)和较多(23.1%),这两类资源是幼儿教师可以直接使用于日常教学的常用资源,在需求调查中(如图4),也是需求最高的两类资源,其中,选择需要和很需要的幼儿教师比例之和接近100%。对于其他几类资源,也有九成以上幼儿教师表示很需要和需要。从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出,幼儿教师对于不同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建设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学科资源和多媒体素材资源是直接使用于幼儿教学、面向幼儿的资源,在建设时应数量与质量兼顾,重点建设。而网络课程资源、软件资源及教学管理信息资源大部分是幼儿教师进行自我能力提升及幼儿管理的主要资源,应做到精而新。
当问及本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否在量上或质上满足自身需求时,八成以上的幼儿教师表示本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能基本满足自己的需要,但仍分别有14.3%和12.2%的幼儿教师认为在资源的量和质上不能满足。对于阻碍他们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原因,有42.9%的幼儿教师认为是自身技术条件的限制。其次,是收费问题和设备条件,分别占25.5%和24.5%,而网络条件有限、外部资源不丰富等也是阻碍幼儿教师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原因。[2]
(三)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现状
在对幼儿园之间是否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有效共享的问题调查中(仅园长卷),只有14.3%的园长认为自己幼儿园与其他幼儿园之间实现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当问及是否有和其他幼儿园或幼儿教育机构联合开发、共享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经验时,仅有8.2%的园长表示有过,另外,仅16.3%的园长表示有上述计划。
在目前学前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健全的状况下,大部分幼儿园对外开放的资源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比较多的是挂在幼儿园网站上“家园交流信息”,多数内容是与家长交流的育儿心得,而一些丰富的学科资源、多媒体资源以及幼儿园的特色课程等都是只供幼儿园内教师使用,不对外开放。还有一部分参加评比的优秀示范课作品,评比过后就被束之高阁,本园教师尚难获得,他园教师就更不用说了,这就大大增加了资源重复建设的可能性,同时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另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每一个幼儿教师都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数字资源,但是,目前这部分资源并没有被很好地共享,一般都仅局限于同事之间的相互共享,而无法提供给更广泛的幼儿教师群体使用。[3]当问及是否愿意将自己拥有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给其他人使用时(幼儿教师卷),100%的幼儿教师愿意将自己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以免费或收取费用的方式提供给本园的其他教师(如图5),49%的幼儿教师愿意免费提供给非本园的其他教师,还有25.5%愿意收取一定费用将资源提供给非本园的教师(如图6)。当问及是否愿意将本园数字化教育资源提供给他园使用时(园长卷),73.5%的园长表示愿意免费提供给他园共享,22.4%表示愿意提供,但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如图7)。在共享他人及他园数字化教育资源方面,65.3%的幼儿教师和91.8%的园长表示愿意付费共享他人或者他园的数字资源。由此可见,绝大部分的用户都具有共享的意识,不仅希望能从他人那里获取资源,同时也愿意将自己的资源供他人共享,只是目前仍然缺乏一个有效完善的共享平台及机制去实现这样的意愿。
因此,目前幼儿园之间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状况并不乐观。调查中(园长卷),有85.7%的园长认为,幼儿园间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并未实现有效共享,究其原因,有10.2%的园长认为是技术问题,2.0%的园长认为是管理,而认为两者皆有的占67.3%。除此之外,参与调查的园长还反映出诸多其他影响幼儿园间数字化资源共享的问题,主要包括:①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外部资源不丰富。②缺乏共享的平台及专门的资源共享管理机构。③缺少教育技术专业人员。④缺乏资源共享理念。⑤缺乏政策支持。⑥幼儿园间存在竞争,资源自我保护现象严重。⑦收费问题。⑧信息不对称等。[4]
四、调查结果分析
以上的调研结果反映出我省学前教育在数字化资源共享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各种制约因素与障碍严重阻碍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
(一)资源分配不均衡
造成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水平不均衡。这不仅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还包括人才资源分配不均衡。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幼儿园和政府财政投入较多的示范园有足够的经费投入数字化资源建设,因此,资源相对丰富。同时,这些幼儿园也更容易吸引人才,为本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服务,使得资源越来越丰富。而经济落后地区的幼儿园、政府财政投入较少的非示范园以及自负盈亏的民办园情况则刚好相反。
长期的资源分配不均衡必然导致各幼儿园信息严重不对称,而共享是要以互利互惠为基础的,只有当各共享主体都能获得相对合理的利益时,共享合作才能顺利开展,如果在共享中几乎只有一方提供资源,而且得不到相应的利益补偿,则共享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实现。因此,幼儿园之间资源贫富差距的存在也使得资源共享变得相当困难,要促进河南全省范围内的学前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就应尽量消除或者减少这种贫富差距,改善当前的资源配置情况。[5]
(二)传统观念的制约
调查显示,部分幼儿教师存在着一些束缚资源共享的观念,这些观念将会制约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的有效共享。
1.层级观念根深蒂固
由于我国幼儿园的分类层次的存在,像示范园、一级一类园、一级二类园、二级园、民办园等分类,各个幼儿园,尤其是示范园,为了彰显自己资金力量雄厚,或者在评比中保住自己的“示范”地位,在资源建设中盲目追求多而全的理念,对一些本可以多园联合开发或者区域共享的资源采取独立开发和购买的方式,导致部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与购置。[6]
2.狭隘的竞争思想
竞争本是为了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但是当竞争的思维模式固化以后,就会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许多幼儿园的资源建设就走上了一条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道路,只意识到与其他幼儿园之间的竞争关系,却从未考虑过良性的竞争合作关系带来的双赢局面,因此,将获得的优秀资源独自使用或开发的创新优秀课程封锁保存,不与外园交流,以为自身在不断强大,其实却是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空间在不断缩小。
(三)硬件资源欠缺
硬件资源配置是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实现有效共享的前提。但是,调查中发现,我省幼儿园在硬件资源的配置方面不尽人意。在阻碍幼儿园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主要原因的调查中(仅园长卷),有近一半(49%)的园长选择了设备条件的限制,这一数据表明,我省幼儿园硬件资源配置水平仍然较低,而低水平的硬件资源配置必将制约我省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的有效共享。
(四)缺少资源共享平台
调查中发现,一部分幼儿园(32.7%)拥有自己专门管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数据库,但这些数据库都是根据幼儿园自身的发展需要建设起来的,缺少开放性和互联性,共享范围极为有限。此外,在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与建设标准的情况下,幼儿园各自为政,建立起来的数据库标准不一,很难实现有效共享。因此,建立适合共享模式与共享层次的平台,是真正实现全省范围内学前教育优质数字化资源共享的重要环节。[7]
(五)资金问题
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国内其他教育学段的投入相比,学前教育总投入占全国教育总投入的比例在近十年间一直维持在1.24%~1.44%,[8]这不仅跟发达国家高达10%的比例差距甚远,也远远落后于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3.8%的世界平均水平。[9]而中国0~6岁的儿童多达1.3亿,是世界同龄儿童的五分之一,1.24%~1.44%这个比例与1.3亿的学前儿童规模极不相称,从根本上难于支撑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10]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是建立在雄厚的经费保障之上的,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经费不足则无法支持设备的购置、软硬件的升级、人员的培训、数据库购置与更新、网上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更难以保障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顺利推进。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投入主要来自当地财政收入,而当地的财政收入则又主要依托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河南省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六)管理问题
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实现全省范围内共享,是一件长期的、系统的、持续性的过程,必须站在全局高度,统一规划实施,形成完善的资源评价、认证机制,提高资源质量,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11]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宏观调控薄弱,导致幼儿园之间很难达成一致协议。各园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均以自身需要为准,个别几所幼儿园之间会进行小范围的资源交流,但要实现大区域乃至全省范围内的共享很困难。
(七)专业人员
1.幼儿教师
调查中发现,多数幼儿教师能够较好地认识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使用信息技术获取教育资源的积极性也很高,具备了一定的检索、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比较好的是归类、保存和搜索,以及播放现存教育资源的能力,但组合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以及交流共享数字化资源的能力相对较差。[12]在对园长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其实很多园长清楚,现阶段园内大部分幼儿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需要,但是,如何对这么大规模的幼儿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如何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都需要一个指导性的意见和评价标准。2000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2年,教育部下达“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2004年,教育部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5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之后“国培计划”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纳入其中,等等这些,都是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的,而关于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指导意见和培训却寥寥无几,这难免会导致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参差不齐,获取的数字化资源质量不对等,从而阻碍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实现广泛而有效共享。
2.教育技术专家
访谈中,当问及没有与其他幼儿园共享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原因时,有园长表示“我们不是不愿意共享资源,而是不知道怎么共享。其实我们希望获得更多数字化教学资源,也愿意将我们的资源与其他幼儿园共享,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源交换过程,它涉及到技术、管理、评价等很多方面,应该有一个完善的机制来指导我们合理有效的进行共享”。目前,我省在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方面的确缺少一些能够利用精深的专业知识建立合理有效数字化资源共享机制的教育技术专家,这些教育技术专家不仅能够指导共享机制的建立,还能够采用最新的理论和科研成果优化建设成本,使我省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水平达到最优。
3.教育行政管理者
调查访谈的过程中,许多园长表示,想要实现全省范围内的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有效共享,不是某一个或几个幼儿园组织倡导一下就可以实现的,这是一个持久、连续、系统的工作,需要专门的教育行政管理者来制定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创建标准和规章制度,开展绩效评估、行政监督等。除此之外,教育行政管理者还要统筹各个幼儿园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管理效益。[13]
五、结束语
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看到河南省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现状不甚乐观,存在的问题不少,尤其是资源配置问题、资金问题,还有学前教育师资信息化整体水平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一定差距的问题,缺乏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的问题,缺少政策标准和专业人才的问题,缺少统一规划领导等问题,都需要我们继续作相关课题和扩展课题的研究,积极为促进河南省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有效共享建立一套符合本省实际情况的共享机制。
[参考文献]
[1][12] 刘珍芳.浙江省学前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8):34-38.
[2][3][4][5] 汤巨霞.高等院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5.
[6][7] 江雪双.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8] 蒋冠瑞.学前教育资源公平分配问题探析[J].教育导刊,2013,(1):16-19.
1.遵循语言学习规律
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设计开发必须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可以把视频、音频、文字以及写字板融为一体,甚至可以在一个终端上实现虚拟的课堂,将英语学习者置于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之中。而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中动画、图片及背景音乐的过度使用,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因此,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策划、设计人员要了解语言教学的相关专业知识。
2.服务于英语教育
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显著特征是它的教育性,能否服务于当前的教育教学,推进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是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选题策划应遵循的另一个原则。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利用数字资源开发管理平台对内容资源进行高度集成,运用数字出版技术改进传统英语教育类教材和教辅,确保教材、教师用书、学生辅导书等不同内容出版的横向立体化配套,以及纸质介质、音像、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出版物的纵向立体化配套。[2]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可以立体化、多维度地呈现教材内容,并通过与数字出版平台及数字资源开发管理中心的互动,为学生提供个性的学习方案,真正实现个性化和自主化学习,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3.融合国外文化知识
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涉外特点是指书稿内容、图片、视频等涉及国外的文化背景的特点。为了保证学习者能接触到地道的英语表达和思维方式,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原文多为外国人创作。另外,在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中,英语学习者除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方面,还应涉猎国外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文化信息。因此,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内容应让英语学习者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了解国际文化知识。
二、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现实困境
1.兼具外语素养和专业素养的编辑人才匮乏
在数字化出版的环境下,编辑出版的整个流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发展中,人才储备仍然是关键因素。在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生成流程中,编辑的工作相对要简单,只需负责英语教育类出版物选题的甄选和内容的把关,但是数字出版物对英语教育类的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参与到数字出版物的设计、加工、出版、营销几乎所有的环节,并具备对数字技术的熟练运用、较高的外语水平、信息快速的检索能力、计算机熟练的操作能力、多媒体娴熟的转化能力,还要有全方位的市场营销能力。由于数字出版社都是从传统出版社的基础上改制而来的,但是专业人才并没有紧跟数字技术的发展步伐,或者是具备数字技术的人才不太了解英语教育的专业知识,这就使得能够完全掌握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技术和管理的人才稀缺,因此引进和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是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很快要解决的问题。
2.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策划创意不足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教育政策改革为英语教育市场的需求形成一个基本的模式:以大学英语教材为例,一般的纸质图书都需要配上电子教案、助学光盘以及网络教学平台。因而,但凡出版大学英语纸质教材,必然要出版这三类数字出版物。由此一来,这类英语教育类数字产品的选题就固化了。[3]这就需要策划编辑对英语教育类数字产品的素材呈现方式、产品功能、出版平台设计等方面进行突破,更好地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服务。另一方面,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对内容有巨大的需求。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能力,学习者关注的侧重点各异,需要各种类型的内容来满足不同层次英语学习爱好者的需求,更需要大量优质内容来凝聚核心的用户群体,而当前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选题雷同的现象十分严重。
3.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版权困扰
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的另一困境是海量作品的授权问题,其常见的版权问题表现如下:其一,作为语言学习材料,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经常会使用大量的英语原文作为素材。这些原文均为教材作者从已出版的材料中选择出来的,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侵权情况。其二,图片、音频和视频的著作权往往容易被忽视。由于语言学习的环境十分重要,尤其英语的听说能力的训练,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能够使文字、图画、音频和视频相结合,这是英语学习的一大优势。现在这些资源在网络上搜索起来比较容易,但是使用这些图文并茂的素材时一定要谨慎。由于图片、音频和视频上经常会不注明作者,容易出现侵权问题。产品一旦销售出去,就可能面临版权纠纷。
三、化解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困境的路径
1.培养高素质的英语数字出版人才
数字出版工作需要培养复合型编辑人才,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高素质编辑人才需要具备如下素养:首先,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编辑需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熟悉英语教育的市场需求,了解不同层次英语学习者的需求,熟悉当下英语学习的最新趋势。其次,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编辑应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懂得如何对传统资源进行创新和加工,同时在素材内容的表现形式上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再次,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编辑应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基础,不仅涉猎二语习得的规律和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而且要了解具体产品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出版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流程及技术。最后,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编辑要具备很强的执行能力和社交协调能力,编辑需要制定周详的计划并予以落实,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对各环节的工作进行有效的协调。
2.提升产品策划能力
研发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之前,要根据产品的大致服务对象和目的,开展相关英语学科教学和学习规律以及数字出版物特点的研究,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例如针对中小学教育,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卡通、小游戏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英语学习产品;针对高等教育,则集合图像、声音、文字等向英语学习者呈现更加丰富的知识与信息,同时开通网络互动信息平台,有助于出版社、英语学习者、著作者等多方的互动交流,从而促进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不断完善。再就是根据出版介质的特点、技术能实现的程度决定是否改编内容以及怎么改编。如果网络课件、助学光盘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与图书完全一致,则会丧失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吸引力。因此,策划编辑可以在产品内容中增添一些丰富生动的口语情境、逼真的语音训练等视频、音频,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充分发挥网络和光盘作为出版介质优势的素材。数字出版物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传播渠道以及不同的终端拥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并相互补充,才能使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论文关键词】SOA Web服务 数字教育资源 一站式 协同
【论文摘 要】充分利用网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当前教育数字化深入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对分布式数字教育资源协同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SOA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框架模型(MERSCA),论述了系统的主要架构和关键技术实现。希望在对现有各资源站点改动最小的基础上解决资源的共享和增值应用问题,创新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引言
数字教育通过实现教育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数字化,使现实校园环境凭借信息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1]。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是为解决分布式互联网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和重用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软件系统架构,它允许不同系统能够进行无缝通信和异构资源共享。
传统的网络教育资源使用模式降低了远程教育系统中的资源通用性能力,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建设开放共享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重要主题[2]。SOA(面向服务架构)为数字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最佳支持,为构建开放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建立新型的面向数字教育的公共服务机制,国家支持实施了“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等多项重大项目,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奥鹏”、“弘成”和“知金”三个覆盖全国的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3]。
在分布式教育资源服务的集成应用中,信息的交互、共享和数据的安全访问是关键内容[4]。设计一个全局的资源协同和访问框架来屏蔽资源平台差异,实现分布式资源的共享,以支持优质教育资源增值应用,构建开放和便捷的资源整合服务,成为SOA环境下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本文在对分布式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的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SOA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框架模型(MERSCA, Model of E-learning Resources Sharing andCoordination Architecture),然后从协同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访问和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基于序关系的协同两个方面讨论了MERSCA实现的关键技术。实践研究表明,MERSCA模型是分布式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系统建构中一种可行和实用的方案。
二、分布式数字教育资源协同需求分析
数字教育要达到的重要目标是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建设和完善过程[5],涵盖资源建设、资源集成、知识处理、平台接入和运行、质量监控和资源评价等多个方面,所以在建设之初就应融入基于全局观点、具有可扩展性和新技术兼容等多个方面的考量。
SOA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框架及实现涉及资源协同的可扩展性、资源访问的便捷性、用户身份的管理以及认证、授权、加密等多项技术,框架的整体设计应满足以下目标:
(1)灵活性
数字教育服务架构通过通用性的服务接口调用来实现资源的跨域整合,个体原子服务独立于实现平台,具有松耦合、可扩展等特点,它们往往在不同时期由不同厂商开发,设计方法和开发技术也有所不同,各自拥有独立的用户认证体系,也因此导致了目前各个系统的用户数据分散,不能统一管理,难以共享数据的现状[6]。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协同架构需要从整体上灵活地鉴别用户,为这些多类型的安全服务提供基于整体访问的跨域安全集成,提供统一访问入口,从而提高优质资源整合的敏捷性。
(2)信任迁移
面向服务的思想使得资源应用逐渐趋向于分布式和相互合作的形式,用户的身份和授权也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信任域。当资源来源于多个安全域,为保证资源交互活动安全,每次访问都需要对用户进行身份和权限准入确认,降低了资源使用效率[7]。因此需要一种信任迁移机制,能够提供一个整体的、运行时身份验证尽可能少的安全信息共享方案。资源访问主体只需要在某个安全域中进行一次身份认证,就可以访问其被授权的当前安全域其他资源或被当前安全域信任的其他域中的资源,不必通过多次身份验证操作来获得授权。
(3)可伸缩
模型应当能够提供开放式体系结构,实现可扩展的安全访问机制,框架应当将信息系统所面对的教育企业或机构从整体应用的角度统一对待,保持通过增加资源使服务价值产生线性增长的能力。当有新的应用需要部署或增加时,不需要对应用程序本身进行大量修改,通过考量安全方案规划技术发展因素,使新的安全技术和规范可以很方便地融入[8]。
三、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协同
架构模型(MERSCA)
SOA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框架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MERSCA采用层次结构建模方法,从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中协同资源一站式访问与基于序关系的动态协同两个核心技术构建资源的安全整合,把握用户对于教学设计逻辑和资源访问等个性化需求,在进行异构数字教育资源协同架构规划中兼顾目前和未来的发展。MERSCA模型从下至上分为资源管理层、通信层、资源组合层、资源协同层和应用层。
(1)资源管理层
我国教育数字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网络教育资源开发。为促进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已经建立起了媒体素材、在线题库、网络课件、网上教学案例、网络课程等多种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9]。
在MERSCA中,资源管理层从分布式的优质教育资源中提取类型资源共性,参照已定义好的统一接口标准,将资源属性对应于标准属性用XML格式字符串描述出来,形成统一的资源描述规范和服务接口。同时通过WSDL协议描述数字教育资源的服务,实现标准的接口绑定和异构资源的服务封装,并进行注册和功能分类的集中管理,在对现有各资源站点改动最小的基础上解决资源的共享和增值应用问题。资源管理层为通信层和资源服务组合层提供了资源的预处理功能,通过服务接口对外提供教育资源服务。
(2)通信层
通信层使用基于XML的SOAP协议(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对教育资源交互信息进行描述。应用程序之间基于SOAP进行相互沟通时,不需要知道彼此是在哪一种操作平台上操作或是各自如何实现等细节信息。SOAP代表了一套资源如何呈现与延伸的共享规则,它是一个独立的信息,可以独自运作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面,并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通讯方式来传输,例如SMTP、MIME,或是HTTP等。
无论基于.net技术开发的教育资源系统,还是应用java技术开发的教育资源系统,通过SOAP协议,系统之间能够相互进行沟通和资源共享,资源系统之间的平台架构和实现细节是彼此透明的。
(3)教育资源服务组合层
资源组合层基于BPEL4WS业务流,在Web服务组合引擎所提供的质量控制、消息路由、信息管理、事务管理和流程管理等功能的支持下进行资源服务集成。通过可视化编排方式,资源组合层将不同的教育资源原子服务依据教学设计者设定的逻辑组合在一起,屏蔽底层信息基础设施的变迁,合理地安排这些服务的运行顺序,以形成大粒度的、具有内部流程逻辑的教育资源整合,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的潜力,形成“1+1>2”的服务资源集成增值效果。
BPEL4WS基于XML Schema、XPath及XSLT等规范,提供了一套标准化语法对业务流程所绑定的Web服务交互特性及控制逻辑进行描述。通过对业务流程中教育服务资源的交互行为建模,BPEL4WS以可视化和有序的方式协调它们之间的交互活动达成教育资源服务的组合应用目标。
(4)教育资源协同层
异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协同应用过程涉及处于不同计算域下的多个资源提供者,当用户访问分布式的多域数字教育资源时,就会涉及安全边界跨越问题,需要登陆不同系统,接受多次安全身份验证,安全与访问效率都无法得到保证。
安全声明标记语言SAML是信息标准化促进组织(OASIS)为产生和交换使用者认证而制定的一项标准规范,它基于XML架构在不同的在线应用场景中决定请求者、请求内容以及是否有授权提出需求等,同时为交易的双方提供交换授权和确认的机制,达到可转移的信任。安全协同层基于SAML实现用户在多个资源提供者之间身份和安全信息的迁移,通过数字加密和签名技术保证系统消息之间的保密性。用户只需在网络中主动地进行一次身份认证登陆,不需再次登陆就能够在达成信任关系的成员单位之间无缝地访问授权资源。资源安全协同层所采用的一站式访问形式减少了认证次数,同时也降低了用户访问资源时的时间成本。
(5)应用层
应用层是系统功能和使用者交互的接口,提供安全管理入口、资源展示、资源新闻、知识宣传等功能。E-learning学习信息门户是应用层信息资源集成界面与终端使用者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桥梁,它通过一站式服务为学习者提供分布式数字教育资源集成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学习者通过信息门户模块进入学习环境,依据自身的需要和意愿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来完成通过多个安全域中的分布式资源整合而形成的系列课程学习。
四、MERSCA模型的关键技术实现
依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MERSCA模型已在实践应用环境中得到成功实施。MERSCA通过分布式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整合来凝聚分布于网络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并提供安全方便的资源访问模式。MERSCA的成功实施依赖于协同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访问和资源服务基于序关系的协同两个关键技术。
1.协同教育资源的一站式访问
协同资源一站式访问技术通过使用SAML安全信牌确保可移植的信任迁移,在分布式的教育资源提供者之间共享用户身份验证信息和授权信息,同时又保证资源提供者对资源的控制权。SAML安全信牌由身份认证权威生成,它的生命周期也由身份认证权威来管理。完整的一站式访问安全认证实现过程如图2所示,主要由六个步骤组成:
(1)学习者向身份认证权威的SOAP安全Agent提交身份验证信息,请求确认身份的合法性;
(2)在确认学习者身份为合法后,身份认证权威为学习者创建含有SAML合法性判决标识文件的安全信牌,并将该信牌返回给学习者;
(3)学习者在教学设计业务流程逻辑的引导下,通过点击目标资源地址的URL来试图访问某个协同学习资源,同时将合法性标识文件作为URL的一部分发送给资源站点,然后被重新定向到资源提供者;
(4)学习资源提供者的SOAP安全Agent收到步骤(3)传递来的信息,从合法性标识文件中解析出身份认证权威的地址信息,然后向身份认证权威的SOAP安全Agent发送包含合法性标识文件的SAML请求;
(5)身份认证权威的SOAP安全Agent收到SAML请求后,从请求中包含的合法性引用信息找到相关认证,然后将认证信息封装在SOAP包中,以SAML响应方式传送给资源提供者;
(6)资源提供者的SOAP安全Agent检查学习者安全信牌信息,如果检查成功则将学习者重新定向到数字学习资源所在的URL,并将所需资源发送到学习者浏览器,否则将拒绝用户访问。
在步骤(2)~(6)中,由于在重定位URL后附有与学习者认证相关的安全信息,可采用签名和加密的方式来保障认证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为确保发送方和接收方身份的真实性,步骤(4)和(5)中资源提供者和身份认证权威需要进行双向认证,它们在传输身份声明的过程中对学习者是透明的。
协同资源一站式访问的实现让学习者在访问不同的服务资源时避免身份重复认证,节省了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提高了系统资源的服务效率。
2. 资源服务基于序关系的协同
资源服务基于序关系的协同技术将分布式环境下的教育资源服务看作独立的功能模块,通过BPEL4WS(Web服务业务流程执行语言)流程活动绑定这些资源模块,通过结构化业务流程活动来定义资源服务活动之间基于序的逻辑关系,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协同,组成大粒度增值应用服务。BPEL4WS流程引擎为业务流程所绑定的资源提供了控制与管理支持。教育资源设计者可以方便地依据教学设计思想采取可视化的方式编排资源协同关系,更方便地适应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图3展示了一个基于BPEL4WS的简易资源协同实例,BPEL4WS业务该流程通过三个基本活动分别绑定了由不同提供者提供的“C语言基本知识和测试服务”、“C语言高阶知识服务”和“C语言基本知识巩固服务” 分布式资源,基于教学设计序逻辑组成“C语言知识集成服务”组合服务。当E-learning学习门户接收到学习者的服务请求时,组合服务资源主要协同过程描述如下:
(1)流程“Receive”协同服务接口接收开始信息启动业务流程,启动一个资源协同实例;
(2)“C语言基本知识和测试服务”通过基础知识服务接口为学习者提供C语言基础知识学习资源,通过测试接口对学习者进行知识测试;
(3)“C语言基本知识和测试服务”将测试结果得分提交给BPEL4WS学习流程;
(4)BPEL4WS流程对学习者的学习绩效进行逻辑判决;
(5)当学习者得分小于60时,学习流程引导学习者进入“知识巩固服务”,进行知识巩固;当学习者得分大于60时,学习流程将引导学习者进行高阶知识学习;
(6)学习者知识学习结束,学习流程通过“Reply”协同服务输出接口发送终止信息终止业务流程,结束学习过程。
五、结论与展望
屏蔽资源平台差异、构建便捷的一站式数字教育资源整合服务是开放环境下数字教育服务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SOA环境的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协同架构模型MERSCA,MERSCA采用分层结构,通过对数字教育资源的服务包装,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可重用;通过基于SAML的安全信息共享技术,实现了一站式访问;通过BPEL4WS绑定,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基于教学设计思想的增值协同。MERSCA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集成性以及与平台无关等特点,适用于数字教育资源跨部门协同应用中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模型的实现过程证明,该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这些特点在笔者参与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实践应用中得到了证明。未来的工作将主要集中在业务流程级别安全性的设计与实现方面,以便提供一个更完善的数字教育资源集成服务安全体系。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 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 中国电化教育,2007,(6):07-19.
[2] 冯琳,郝丹. 现代教育服务业与数字化学习港——第十五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综述[J]. 中国远程教育,2007,(9):05-17.
[3] 杨宗凯. 数字教育服务体系和环境的构建[J]. 中国远程教育,2007,(10):57-58.
[4] 钟志贤,王觅,林安琪. 论远程学习者的资源管理[J]. 远程教育杂志,2008,(6):48-52.
[5] 罗勇为. 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6):22-26.
[6] Shang Chao wang,Liu Qing tang,etc.Requirement Driven Learning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Based on BPEL [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2010,(02): 263- 267.
这也必是国内K12教育在今后的5-10年中将看到的场景:一个由“计算机实验课老师”升级到“教室数字化”前沿的激动而忙乱的年轻老师,一群处于数字化夹缝焦虑的中年家长和一个无法阻挡受到孩子们热捧的数字化未来。
可以想见,美国老大搞的规模空前的教育数字化计划也势必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对K12“数字化课堂”建设的热流。作为世界老二的中国也必然积极跟进。国力竞争的关键教育硬指标怎能落于人后?
事实上,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即使在美国也只是处于“着力推动”的开端。奥巴马政府的计划是,到2017年4千9百万美国学生人手一个计算机设备(手提电脑、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同时提供足够的宽带让所有学生同时接入因特网。
根据时代周刊文章中所展望的场景:厚重的书本会被平板屏幕代替。所有的练习都存在云端,而不是在文件夹里。杜威十进制数学会让位给谷歌…
美国教育部长阿伦·邓肯对此表示:“这将是一个很大、很大的事件。”
K12中小学教育的数字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成为一个大热点和人们认识到数字化教育的不可逆转是在最近一两年。这个趋势在全球较发达地区基本同步。为什么是现在?其中自有原因:
1.网络和计算机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下面轮到像教育这样的应用层面发力阶段。
2.经过差不多20-30年的数字化产品应用,一批掌握着教育决策权的人士也理解并开始倾向于这种彻底的教育数字化变革。
3.尤其重要的是,现在在校接受K12中小学教育的一代是沉浸在数字化环境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他们的思维和接受知识的方式已经改变。
如时代周刊文中所说“孩子们更喜欢从屏幕上获得知识而不是从纸上。他们在课堂结束时会发出惋惜声,数字化的课堂结束得太快。孩子们的注意力实际上在屏幕上集中的时间更长…”
儿童注意力通常只能集中二十分钟左右,多图形、景象、立体形象会增加儿童视觉上的趣味性,吸引儿童注意力。在进行数字出版物的设计制作时,要强化互动的理念,要理解用户的体验,从色彩、图形等几个大方而对界面设计进行有特色的分析和归纳,对其艺术风格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阐述。(1)目标导向界而对于儿童教育类的出版物来说,应该拥有明确的视觉导向系统(知识框架),一种直观和操作简便的界而对象,把当前要使用的操作命令以项目列表的方式显示在屏幕上,供受教育者按需选择。根据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清楚明晰的目标导向不仅可以减轻记忆负担,而且易于操作。(2)窗口在窗口的设计上应尽量采用单独的大窗目显示,因为儿童的思维系统性不强、注意广度较小,当多个窗目同时或交替出现时容易使他们不知所措。而大窗目便于其察看窗目内容,能够形成视觉冲击、吸引注意力和排除屏幕上其他信息的干扰。(3)图形化按钮这一种非常符合儿童思维、认知习惯的交互方式,在数字教育出版物设计中,我们提倡按钮形象化、图形化,让儿童一看就知道点击可以触发哪些动作,表达方式接近自然,易于识别和理解,削弱了受教育者对数字化出版物界而产生的陌生感和神秘感。(4)对话框是一种弹出式窗目,根据教学情景,将教学内容以对话框的形式展示。在一个对话框中设计的选项不应太多,如果太多,则会造成使用效率不高、浪费屏幕空间等,这时应考虑用其他方式设计。
2声音用户界面交互性
在儿童教育类数字出版物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借助音乐和声音效果创建一种特殊传授方式,把儿童带到特定的气氛之中,有助于调动情绪,使学习过程变得更轻松,丰富儿童的感官享受。语音操作命令,形象化图标相结合的讲解内容,及时的语音信息反馈等。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在学习的过程渴望互动与鼓励,因此,在交互设计过程中,反馈尤为重要。例如:当孩子把手指放在屏幕上某个图标时,会有相应的音乐,可以是图标的对应解释,也可以是对孩子动作的鼓励,如答对了,你真棒,增强界而的交互性。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167-01
最近几年,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很多职业院校都修建了数字化资源平台。同时学校也鼓励教师多应用数字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以下简要针对数字化资源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1 数字化资源在职业教育中的问题
在进行职业教育过程中,数字化资源能够增加教学的信息容量,创建知识网络,使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质,提高教学质量。依据技术手段对数字化资源进行类别划分,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动画资源;其二,图表资源;其三,视频资源等。遵照设计功能进行类别划分,包含的内容有:演示类资源、虚拟仿真类资源、交互类资源等。不同的数字化资源都存在优点与不足,教职人员应深入对其进行研究。但是,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在进行教学活动期间,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从而禁锢了数字化资源的功能及价值,影响了教学效果。一般来讲,存在的不足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教职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数字化资源的重要性。现今,很多职业院校中的教职人员并没有了解数字化资源的内涵,在讲解课程期间,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生搬硬套的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出于被动的地位,不仅极容易消除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们的综合发展;第二,教职人员本身的能力较差。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负责人,其自身的能力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一些授课老师并没有熟练掌握应用数字化资源的技能,无法对资源进行深入开发,从而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第三,学生们对数字化资源运用缺少兴趣。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讲,他们普遍对学习丧失了兴趣,成绩相对较差,而教师应用数字化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内容十分乏味,极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从而对数字化资源持有抵触的心理,进而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2 相关解决策略
2.1 教学需求性原则
在进行职业教育期间,数字化教学资源属于一类辅助教学方法,需要服务于整体教学过程,并且与教学改革的方向相一致。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各项技能,为学生们以后的求职就业夯实基础。所以,在教职人员在运用数字化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应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参与能力及动手能力。在开发数字化资源期间,需要严格遵照观察、模仿、训练、考核这一流程进行。教职人员设计课程软件时,应包含分布演示、训练等内容。通过这样的设计,培养学生们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同时学生们经过动手训练,可以逐步进行模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们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2.2 技术适应性原则
数字化资源开发的技术方法需要服从教学效果。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的差异,选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如果可以应用二维动画讲解的知识点,尽量就不需要应用三维动画。可以通过视频讲述的内容,尽量不适用动画形式进行模拟,应明确认知到,并不是技术方法越先进越高。大多数较为先进、科学的方法都计算机设备都有严格的要求,这样不利于一些教学条件较差的学校应用。只要让数字化资源的开发技术达到教学效果即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2.3 辅原则
对于数字化资源来讲,其仅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方法,无法完全替代真正的教学过程及实习活动。就像驾驶汽车玩具并不能替代真正的车辆驾驶一样。数字化的资源能够加快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速率,帮助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更适应职位,同时也能够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然而,却不可以完全以数字化资源替代实习活动。一些实习活动是无法借助计算机模拟进行的,例如:在进行汽车的装配实习期间,公差间的配合极为重要,需要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才能够熟练掌握;对于烹饪专业来讲,刀工及掌勺也不是以来计算机操作就能够完成的行为。调酒活动并不是简单的将配料加在一起,还需要借助力度及手法,从而制作出美味的鸡尾酒。
2.4 低成本原则
当前,数字化资源作为一类新兴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各个职业院校的认可及喜爱,同时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来讲,专业实习活动需要耗费很多成本,例如:针对数控专业的学生来讲,其实习操作成本较高,在刚入学的实习活动中,经常可能出现设备不够的问题,并且其操作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学生无法熟练掌握相应知识点,则不仅浪费了资金,同时也会降低实习的效果。而借助数字化资源进行模拟训练,就能够良好的处理设备不足的问题,并且帮助学生深入记忆相关内容,待日后真正操作时,能够更加熟练、保证实习质量及学生们的安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实习都适合采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模拟,所以,教师应认真对该方面内容进行研究,进而增强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2.5 共享性原则
由于各级政府机构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所以职业院校都加大了在数字化资源开发方面的投入,从而经常出现重复建设的问题,严重浪费了资金。想要解决此问题,就需要实行资源共享,应用其他人员开发的资源,经过相应改造,从而变成自己的内容。当然,资源共享并不一定需要免费,可以适当收取一定费用,从而以最少的成本完成资源的建设工作。
3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教学改革速率的逐步加快,教职人员也应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深入挖掘数字化资源的价值,将其更好的应用在职业教育活动中,发挥其功能,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因此,对数字化资源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教职人员深入分析的事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同时,教育信息化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资源的开放、共享。因此,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成为教育信息化的迫切要求,在开放教育的视阈下,如何建设与整合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必将成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战略任务。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内涵及特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随着数字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发展而提出的新 概念。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它的基本特征是处理数字化 、传输网络化、检索快速化、呈现多媒体化、组织超链接化。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现:一是教学资源库,包括题库、教材库、课件库、案例库等。二是网络课程,即在网络上开设的课程,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可供人们直接在网上学习的完整的课程。三是教学网站,主要指为教师或教学小组开设的网络空间,供他们存放自已平时收集、加工或制作的教学资源、课件等。精品课程建设、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成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主要形式。所以,积极探索构建、整合数字化教育资源,完全符合信息社会、知识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信息化、终身化的发展趋势,适应高校以现代远程教育为载体的开放型大学教育系统的要求。
二、开放教育的数字化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开放教育经过了十几年的蓬勃发展,开放教育资源亦已突破了其现有概念内涵, 从关注“开放”到关注“应用”,这不仅对学习者的学习,对教师的教学应用更产生了真正有效的深远影响。如何建设优质的、高可用性的资源共享环境,如何融合开放教育资源理念、吸收开放教育资源成果、把握开放教育资源建设趋势,对构建教育资源共享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依托网络环境,构建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开放教育平台下数字化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传递。近年来,资源环境建设的需求日益凸显,推进数字化资源共享环境建设愈来愈成为发展的主流趋势,如北京市在教育资源领域开展了网络化教育资源共享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上海教育资源库项目的建设,适应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一个基本的责任就是服务社会、教化公民,通过网络公开课程把优秀的教育资源提供给社会,让更多的公众来学习,使更多的公众因此受益。所以,开放型大学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要把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给社会公众,通过这种方式来传承文化,传播知识。基于知识和资源的共享,大学网络公开课的建设,一定要把最优质的资源,最好的课程在网上公开。
作为我国远程开放教育的主体、以卫星电视为主要教学手段的 高校,不仅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也注入了更多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念、更新信息技术的电视教育。目前采用的媒体有印刷教材、电视教材、录音教材、CAI多媒体课件、VCD光盘、CD-ROM教学光盘等。此外,还有“直播课堂”、“VBI数据广播”等形式,而VBI数据广播其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卫星电视的各自优势,加强两者的联系,克服两者的不足,将天网(卫星电视网)和地网(计算机网)连接起来,促进了高校系统立体网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卫星电视的扩展功能,不仅丰富了远程教育手段,更扩大了远程教育的内容。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的思考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缺乏整体规划。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已有数字化教育资源相当丰富,但是,系统整合其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易于管理和使用。为了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则需要使用一些通用的标准对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规范管理。
2.管理上缺乏系统的协调机制。目前,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主要集中在教育、科研、文化等领域,每个领域又包括许多系统,如图书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等,这些条块型的系统缺乏纵横结合、协调发展。同时,还存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的低水平重复、盲目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现象,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推广和应用受到制约。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路径的思考
实现功能整合,提升平台综合服务功能。数字化远程教育课件制作基地在课件制作、传送等功能应与市远程教育中心平台的实时直播和录制功能的中心课堂和直播室相互连通;将现代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网与国家数字学习资源中心、教育培训网以及各远程教学网站等链接。
加强教学资源自主开发和整合。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整合,提高课件的使用效率。积极发挥“中心课堂”和“直播课堂”在课件制作、教学直播方面的功能,合理安排教学计划,邀请有关专家开展系列讲座和培训活动,并及时做好后期教学资源的课件录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求来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充分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以数字化现代远程教育课件制作中心的构建为牵引,通过整合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不仅能进一步加强资源库建设,为远程教育的学用开展提供丰富的课件保障,而且通过将远程教育资源、功能的进一步整合,必将实现构建集远程开放教育、社区教育、党员干部教育于一体的终身教育体系或网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220-01
一、构建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的意义
1.构建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是指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终身教育资源的综合,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为终身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方便,使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单独学习,而是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的协作学习的一种资源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在我国基本要形成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必将是未来教育的必然选择,迫切需要创新教育方法,实行新的教育模式促进人们终身学习。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由于其处理技术的数字化,处理方式的多媒体化,在学习上具有多媒化、即时化、协作化、研究化等优势,便于传送和共享,相对于纸质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构建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是促进市民更好地投身终身学习的需要。地市一级可以连接基层的市民和农民,建设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和普及终身教育的前提和根本,是为广大市民和农村突破固有的教育环境、时空限制,提供“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样样有学”的学习环境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平台。
3.构建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是服务湘潭“两型社会”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湘潭市在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湘潭依托湘潭电大建立健全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不仅关系到慕名来电大学习的学子,关乎他们的成长,更会直接决定着成年学子对电大的认同度和对自己来电大读书的满意度,建设得好,可以推动湘潭教育信息化、管理现代化建设,可以助推湘潭教育强市战略,更好的为湘潭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的特征
1.数字化。“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设计、开发、存储与传播,基于信息化环境传递的终身教育资源。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依托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能够实现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虚拟仿真、远程共享等功能特性,能满足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爱好和时间,自主选择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学习方式的需要。一旦建成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每个学习者就可凭“学习卡”上网查找自己所需的学习内容,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听到千里之外的名师授课,获得课程辅导老师的指点、解惑,使终身学习更便捷;以“终身教育网”为平台可实现对每位学习者终身学习活动情况的网上管理,建立互动交流机制,加强联系沟通。
2.协作化。电大学生是社会中人,能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提高学习效率,协作学习非常重要。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是地方电大学子协作学习的基础,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中包含有大量的文、图、声、像等学习资源,学生和渴望学习的人士可围绕学习主题,搜集、整理、应用这些资源进行协作学习。建立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更是进行学员之间协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建设并完善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有助于学员之间的协作学习。利用数字化资源建设模式的协作化特征,将促进学习者之间在没有学校环境的支持下进行学习上的交流,使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在其他学习者的帮助下得到及时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使终身学习成为有高效率的学习。
3.资源的丰富性。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终身学习更是持续的、经久的过程,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不断地学习,而学习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作支持和保障。终身学习者所需要的资源往往具有量大、层次多、深入性的特征,传统的学习资源模式难以满足这种要求,而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可以储存大量的终身教育资源,以多元化、多维度的方式呈现多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其除了有文字和图片的内容呈现形式之外,还有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呈现形式,能从视、听等多方面调动人们的感官接受信息,能充分、准确、有效地呈现信息,具有丰富性的特点,人们利用它学习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并且方便检索,易于获取,能很好地适应终身学习者研究性学习的需求。
4.时效性。传统教育资源更新速度慢,更新周期长,如一本教科书从构思、撰写、修改定稿到出版再到发行,通常所需要时间要以年计,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时代,经过如此长的周期奉献给学习者和读者的信息,有相当部分已不是什么新的信息了,甚至于部分信息已经过时。而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可以为终身学习者及时提供最新的、权威的学习信息。数字化学习资源借助互联网的实时性传输,可即时地将新的内容上传至网络,只要需要,可每时每刻地更新数字信息资源库,确保展现给人们的学习资源信息不是过时的。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的时效性,将助推终身学习,为终身学习者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的学习内容。市州可以利用建设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
5.实用性。终身教育是居民出于兴趣和需要自愿参加的非正规学习活动。因此,市州要在建设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上坚持多样化原则,采用“需求导向型”的模式,即以学习者个体、市州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市州在资源模式建设方面,要贴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的需求实际,为此,我们应主动加强需求研究,准确把握需求导向,以有助于合理配置终身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成员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建立适合市州经济发展的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同时各市州开展终身教育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各市州要面向居民提供文化修养、道德法制、职业技能、生活休闲等各类数字教学资源。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必须突出实用性,实现资源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力戒形式主义的表面应付,要真正使居民愿学爱学,学有所用。
6.艺术性。终身教育是信息化时代国家作出的战略决策。适合于终身学习的市州网络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建设要以愉悦学习作为追求,建立艺术性网络教育资源,尽可能建设能让学习者沉浸于其中的资源,使学习者能深深陶醉于学习中,从容逡巡于字里行间,不时迸发新的想法。市州在建立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时要追求学习资源的艺术化表现,力求使资源赏心悦目,做到言简意明、重点突出、科学准确、引人入胜、催人奋进、引发思考,可追求故事般的情节、说书人的语言、散文般的优雅、游戏般的趣味,使所建设的资源是较长时间学习也不容易疲惫的绿色资源,最终在市州建设一种能让学习者乐此不疲地进行学习的学习资源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凡等.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
[2] 陈琳.有效网络阅读资源建设研究[J].情报杂志,2011,(1).
(一)博物馆专业人员与学校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博物馆主导开展教育、学校主导开展教育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主导开展的教育形式。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形式的不断变化,国家对于博物馆的教育逐渐的重视起来,博物馆由校外教育的形式,转变成为馆校合作,博物馆教育俨然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这已经是必然的发展形式。这一从“幕后”走向“台前”的转变,使得博物馆教育活动不再由学校完全主导。博物馆专业人员直接参与博物馆教育过程的发展趋势,推进了博物馆人工制品所蕴含的背景文化知识的传播,由此也为博物馆专业工作者与学校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保障。在结合教育的过程中,博物馆可以组建专门的教育队伍,与学校进行相关工作的接洽,博物馆可开展教育讲座,以推动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1]。鼓励博物馆向学校输出博物馆教育的相关资源,推动博物馆教育的质量得以持续提升。通过博物馆与学校的项目合作、馆校之间的经验交流,也可以提升博物馆专业人员所需的教育教学能力,完善博物馆人员的专业发展途径,为博物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同时学校的一些教师,可以多与博物馆的人员进行沟通,熟知各种藏品的知识,作为自己的教学资源。
(二)博物馆教育与学生科普教育相结合
在学校中开展科普教育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目前,博物馆(或科技馆)教育与学生科普教育结合形式多样,包括组织学生去博物馆或科技馆参观、科普活动进校园、馆校合作的科普活动等。通过这些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心理素质以及审美能力得以提升。博物馆教育与中小学科普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还能一定程度的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此外将博物馆教育与大学科普教育相结合,可以为大学教育提供一个科研基地,学校可在教学时,鼓励学生到博物馆进行实践探究。博物馆自身所具有的教学资源,对于科普教育有非常大的意义,可以满足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需求。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既将博物馆教育带进学校,也将学校教育渗入博物馆。教师也可以在线预约的形式,联系博物馆工作者进入校园进行专题报告,形成立体化展览进校园的文化传播模式。博物馆教育与学生科普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加形象化地理解?W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和创新能力,它符合我国人才强国战略指导方针。
二、博物馆资源与学校课程结合的主要策略
(一)重视学校特色在线博物馆的建设与利用
现今,很多发展较好的学校,已经开始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专题博物馆,既具有博物馆特有的特征,又能展现出学校本身的教育特色,这是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一大跨越。与普通的博物馆相比,学校博物馆功能更加偏向于其教学研究属性,为学校学科建设服务的同时传递学校特色文化,加之其教育对象的相对稳定,学校博物馆的展品收藏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其博物馆学习的教学内容也相应较有针对性,通过发挥其人才储备的优势,为在校学生更加快捷高效地学习理解专业知识提供了便利[2]。
为了发挥学校特色博物馆的建设与利用,可以通过结合本校的学科优势举办陈列展览、专题讲座、提供在线展览、在线课程或和大众传媒合作的形式向公众普及科学历史知识,推进科技创新、社会进步,充分发挥学校人才资源,尽到提升全民素质的职责。然而,与社会上的博物馆相比,校园里实体博物馆的利用率不太理想,加之不少学校博物馆尚未建立起与之相应的、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博物馆,使得学校博物馆没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所以,结合已有的学校特色博物馆,建设相应的网上虚拟博物馆,构成虚实融合的学校特色博物馆体系便成了当务之急。
(二)依托博物馆建设青少年教育网络课堂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少年教育应该成为各级各类博物馆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可以结合博物馆展品内容的特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博物馆学习的课程、教材教具等已有成果进行数字化,转化为可通过因特网调用的有效资源。建设和完善适应信息时代学习需求的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科学文化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