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15:45:2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字的教学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1 优化教学内容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包括逻辑代数、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数-模和模-数转换电路等。随着近年来数字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缩短,数字器件不断更新换代,使得该课程授课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更显突出,因此,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我们选用的教材是由清华大学余孟尝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在保证《数字电子技术》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内容选取上力求少而精,对于学生学过的知识(如:数的表示方法、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结构等)以及无法在较少的学时里充分阐述的知识(如:脉冲产生与整形电路、数模与模数转换电路等)做了较大的删减,并压缩集成器件的内部结构部分的内容,重点放在集成器件的外特性及其应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是本课程的重点,特别是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因此这部分安排了较多学时。同时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增加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1.2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有大量用图形、表格表述的知识,如电路图、波形图、时序图、真值表、状态转换图等,如果仅借助板书手绘图表,不仅费时、费力,效果却一般。而且,数字逻辑电路的知识和前面所学的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的知识密切相关,利用黑板不方便引用、回顾前面所学知识。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大量的集成电路、图形、波形、真值表等预先存放在计算机中,上课时教师可以方便、快捷地调用,减少了很多耗时的板书和画图,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数字电路》中组合逻辑电路及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及设计过程和其他一些章节都存在大量逻辑图、状态转换图、时序图及动画等,用多媒体教学无疑能很好地将这些章节的内容讲解得更具体、清晰、生动。
2 实验教学
2.1完善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担负着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任务。考虑到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动手能力弱的问题,实验内容中安排了基础性验证性实验;此外,为了适应数字电路的发展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在实验中还引入EDA的内容。
首先,开设基础性验证性实验,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开设3~4个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使学生熟悉实验仪器设备如实验箱、面包板等的使用,掌握基本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
其次,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室根据该课程的应用要求及学生学习兴趣,安排了数字钟、抢答器、裁判电路、交通灯控制电路设计等,并利用计算机对设计电路进行仿真调试。
通过这样设计的实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性及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O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0-0192-02
1、引言
经典的几何光学中运动粒子是光子,而电子光学是研究电子在电磁场中运动和电子束在电磁场中运动规律的学科。电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也有反射、折射、偏转、聚焦、成像等现象,因而可以将电子束类比成光束,将电磁系统类比成透镜,从而将几何光学中的研究手段用于研究电子光学。
本实验研究对象为X射线管的聚焦系统,该套旋转阳极X射线管通过在阴极头上加-50~-100kV的负高压,与阳极靶之间形成聚焦电场,使电子束聚焦。由于这套系统是该厂通过多年加工经验总结出的,缺乏系统的分析方法,在使用中存在很多局限性。本实验通过使用SIMION 8.0静电透镜分析模拟软件进行模拟,给出不同电压,不同电子能量以及不同发射距离下该系统的聚焦效果,以供厂家进行参照。
2、SIMION分析电场的方法
SIMION是一款静电透镜分析模拟软件,能在给定透镜电压及粒子初始条件的情况下,计算静电场的分布及场中带电离子的运动轨迹。SIMION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模拟电场和磁场中的离子运动,离子枪等。
使用3D建模软件对X射线管阴、阳极进行建模,并导入SIMION软件。在SIMION软件中对阴、阳极加上相应的电压,并模拟空间中的电场分布。在发射粒子(电子、离子)前可对粒子束发射参数进行设置,尔后可使用SIMION的模拟发射功能观察粒子束在该电场中的运动轨迹。软件可以将粒子打在阳极上的坐标记录并导出,便于分析粒子发射的特性。
3、电场分析的过程
X射线阴极管中形成电场的部件主要是以下4个:①阴极头,②大灯丝,③小灯丝,④阳极靶。使用3D建模软件(本例为pro/E)建立模型并保存为STL格式文件,即可导入SIMION进行分析。
使用SIMION8.0中的SL工具,将4个零件分别加上U1、U2、U3、U4的电压,保存为PA0格式文件。对导入的电极进行定义,接着进行快速调压,在阴极头和大灯丝、小灯丝上加-100kV的电压,阳极靶接地为0V。发射电子之前先定义电子源的性质,设定电子的质量(m),电荷(e),发射源为圆形,沿灯丝螺线一周,电子的发射方向为沿x方向,锥形分布,半角为180度。
打开“数据记录”(Data Recording)对话框,勾选记录粒子碰撞电极Z坐标,则每次模拟飞行之后都会生成一个日志,记录每个电子打在阳极上Z坐标。将数据导入至Excel,进行排序,找出每次飞行模拟后在阳极上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去除偏离的离散点),得出聚焦线度d。
在分析中主要考虑电子能量、阴阳极间电压和阴阳极间距离对电子束聚焦效果的影响。
(1)电子能量对聚焦效果的影响。实验中使用阴极电压-130kV,阳极始终接地,电势为0,阳极靶底盘到阴极头中心距离33mm,电子能量从2eV到18eV每2eV发射一次,得出电子聚焦线度与电子能量的关系(图2-A)。电子能量越大,聚焦线度越大,但增长放缓,表明阴极头对电子是有聚焦效果的。(2)电压对聚焦效果的影响。固定电子能量2eV,阳极靶底盘到阴极头中心距离33mm,阳极接地,阴极电势从-50kV~-150kV每20kV变化,结果如图2-B,即随着阴极电压的增大,电子的聚焦线度减小。(3)阴阳极几何性质对聚焦效果的影响。保持电极电压和电子能量为2eV,阳极接地,阴极电压-130kV,阴极到阳极距离从23mm~93mm每10mm增加,记录电子的聚焦效果,如图2-C,可见,随着阴阳极距离的增大,电子的聚焦效果降低。
A聚焦线度与电子能量的关系B聚焦线度与阴极电压的关系C聚焦线度与阴阳极距离的关系
4、电子束聚焦的本质
由以上测试可得出初步结论,即提高本系统电子聚焦效果的方式是降低电子能量,增大阴极电压和减小阴阳极间距。
进一步的分析指出,电子的聚焦效果与空间中的电势梯度(即电场线分布)有关。由于阴极头做成两边突起的形状,电势由两边向中央下降,形成一个电势谷,电子要跑到谷外需要消耗能量,如果电势谷又高又深,切在边缘形成陡峭的“山峰”,则会形成较好的聚焦效果。
图2可以看到,电子初始发射方向是全角度的,但是在经过阴极头的聚焦之后,变成了近似平行的电子束,电子束的宽度与电极电势,电子能量有关,与阴极外部飞行距离关系不大,因为电子在阴极附近已经形成近似平行的电子束。因此,这套系统的聚焦效果体现在将发散的电子聚焦为平行的电子束。
由图12中可看出,发散电子被聚焦成平行电子束之后,在垂直于发射方向上的分布是有疏有密的,大致是两边较密,中间有一段较稀疏。下面是在U=-130kV,kE=2eV,L=33mm的条件下,取距离阴极头10mm处的截面统计电子沿z方向的分布(有效电子数为3883个)。可见电子束在两侧形成了两个峰。
取较少的电子(100个)发射,可以看到这一现象的形成:背对发射方向的电子在电场中反弹回去,偏离发射角较小的电子基本按原方向飞行,偏离发射角较大的电子在电场中被挤到发射通道中,与该通道中原有的电子重合,因而形成了较大的电子数密度。
按同样方法,分析在阳极附近(距阴极头32mm处),电子束的强度分布,如图4-A所示。可见在阳极附近的电子束强度分布是单峰的,说明,经过一段距离的飞行,原来的两个分立波峰中的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被聚集在电子束中心。为了观察由电子束强度分布由双峰到单峰的变化,我们取距阴极头21mm处的界面考察,得到结果如图4-C所示。对比图4-A和图4-B,可看到在电子飞行中段,有一个电子束强度分布由双峰到单峰的变化。
对电子束的聚焦来说,强度分布为双峰或多峰会使能量不集中,达不到聚焦的效果,而单峰的强度分布能将能量集中到一个较小的区域内,起到较好的聚焦效果。因而,如果飞行距离过短,电子束的强度分布为双峰或处在从双峰向单峰转变的过程中,则聚焦效果为不理想。
5、结语
使用SIMION软件能较直观地观察X射线管中的电场分布和电子束的聚焦过程。类比经典光学,灯丝相当于点光源,电子是四处发散的,阴极头聚焦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电子在经过阴极头聚焦之后形成平行光束,相当于凸透镜将焦点附近的发散光汇聚成平行光。在该系统中,灯丝正好处在焦点处,因而得到较好的聚焦效果。
致谢:
感谢上海医疗器械九厂提供的阴极头、灯丝及其图纸,感谢九厂的赵科长在实验中对我们提供的帮助。
感谢复旦大学物理系的王盾同学对我们在pro/E软件使用上的帮助。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座宏伟大厦,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
新课标要求,渗透层次教学.数学新课标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和函数思想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数学新课标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
1. 1 初级中学的学生欠缺对美术字知识的认识,在进行封面设计和广告宣传时,使用的字体不规范,例如:黑体笔画和宋体笔画同时用在一个字上;
1.2 学校供学生使用的电脑少,图书少,相关资料比较匮乏,加上美术是属于小三门,在这一科,学生没有做学问的自觉性与刻苦钻研精神,老师上课时教授得多他们的收获就多。反之则少。
1.3 初中学生虽然已经写了六、七年的汉字,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写出的汉字的结构依然松散与重心不稳。
如何提起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得到有关美术字的更多信息,如何教会学生在方格中把汉字写平、写正、写稳,这是美术字课上需要解决的问题。美术字课和绘画课一样,要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多练习,熟能生巧。听美术字课还要耳到,眼到,手到。
把老宋体的常用的八个基本笔划--点、横、竖,撇,捺,提,横折勾、竖弯勾制作成大副挂图。中国书法有“永”字八法之说--正揩书法,这八法除前面提到的六个笔画,其中后两个笔画是厥笔(即折笔)与勾笔,我改为横折勾、竖弯勾,因为横折勾一个笔画就隐含了横,竖,竖勾三个笔画,竖弯勾同样也能学到另外的几笔,教授时再添竖折笔的写法,那么,所有的英语单词由26个字母构成,可以说所有的汉字的基本笔画也就这八笔了。至于八个笔画又繁衍的诸多笔画,则在观摩过程中多多留意它们的长短正倚即可。
2.美术字体特点
2.1 老宋体:端庄大方、笔划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划收笔有顿角,笔划转折时顿角明显。
2.2 仿宋体:挺直、秀丽,笔划横直较细,起笔,收笔都有明显的顿迹。
2.3 黑体: 笔划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3.美术字书写步骤:
3.1 打格子:根据应用场合的需要,确定字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使用"米"字格或"田"字格等等。
3.2 布局:先要了解字体的组织结构和基本笔画的特点。把字的笔画合理的安排在格子里。
3.3 定骨架:用单线划出字形,用笔要轻,笔迹宜淡。
3.4 双勾字形:笔画要统一,按骨架的位置画出笔画。
3.4 填色:按需选择颜色,填色一般先画轮廓,再在引导学生套用汉字结构框 汉字结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字架结构中间填色。
4.结构比例和结构框的应用
结构安排简单的说就是每个字的笔画安排。它体现汉字笔画的组合方式,既交叉、横平、竖直、斜撑等。汉字是方块字。从结构看,可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例如:独体字“工”、“民”等;合体字又分左右结构,如“行”;左中右结构,如“做”;上下结构,如“春”;上中下结构,如“草”;里外封闭结构,如“国”;里外半封闭结构,如“区”,还有“品”字形组合的,如“森”等。布局时应根据每个字的组合结构,划分各部分的比例。
p所谓结构比例,就是每个汉字的每个部首或笔画在一方框中应该占的位置和比例。其中合体字的结构比例比较好分配。这是美术字教学中的重难点。汉字的笔画多寡不一,形态各异。要把它们安排在同样大小的方框内,使每个字组合整齐匀称,疏密协调并使之生动活泼。
结构框是按字的部首所占的大致比例和位置把方框分割的一种格子。 如上表所示,以“林”字举例,它是左右结构,可以套用对半分的方框,当然,为了遵循汉字书写“左抑右扬,上紧下松”的构字特点,在书写时尽量让右边的“木”舒展些,并且提醒学生注意笔画的避让与穿插。这如同绘画的构图,不但要把字的每部分摆放好,还要使每个笔画紧凑,且疏密有致,符合美感要求。又如“追”字,是半包围结构,则可以套用里外组合中的第一种框。 在套用结构框时,让学生细观察,勤修改,常查阅,多装字(“装”按新华字典注解即把零件或部件安在一起构成整体。“装字”即把组成字的各部分安排妥当,使字的笔画紧凑美观)。查阅,指查《美术字体库》或《新华字典》。因为《新华字典》中使用的字就是仿宋体。当不知道要书写的笔画如何避让时参考一下字典是很必要的。凡技能类学习,非朝夕能成,要持之以恒,熟后才能生巧。学生套用结构框的次数多了,一看到字就能根据这个字的结构,画出结构框。解决了字的部首在格子里的比例分配问题。不至于写出松散的字来。
以上所述,即是本人对美术字教学方法的基本概括。从真正让学生写好美术字的角度看,仅仅有课堂内的一点有限时间是不够的,还需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课外机会,促进和帮助学生写好美术字。
主要的办法有:
一是抓典型,立榜样。每个班总会有一两个学习尖子,征得班主任的同意,我把他们招集起来,派给他们任务。让他们负责每天值日生栏的书写。这样除了他们自身得到锻炼,其他学生每天也都能欣赏到美术字,久而久之这些字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碰到写不好的字,他们可以来请教我或其他写得好的别班的同学。
1虚拟教学法应用背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掌握“电子技术”课程必需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电子技术”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师“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水平。把虚拟教学法应用到“电子技术”教学中,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水平。因此,高职院校担任“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应该加强对虚拟仿真技术的分析和应用,明确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虚拟教学法的重要性、有效性和创新性,从而研究、制定出相关的方法和措施,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的提升。
2“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
“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主要课程,其教学内容是和电子、控制技术以及电气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电子技术”课程具有很多特点,具体如下:第一,“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理论性较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和枯燥,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电子技术”课程的系统模式化特点较为鲜明,且模型参数的变化也较为明显,其中的实验项目反而相对是独立存在的。第三,“电子技术”课程的项目设计的综合性较高,且技术的推广应用也较广,在实际的技术开发过程中,相关的案例也较为成熟。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将虚拟教学和实验教学相互结合起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帮助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最终促进“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创新发展。
3虚拟仿真平台的选用
“电子技术”课程的系统化程度较高,且理论分析上也较为复杂,因此,教师在采取虚拟教学法的过程中,在虚拟仿真平台的选择上,Matlab仿真平台是最佳选择,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很多的优势,具体如下:第一,Matlab仿真平台的计算功能较为强大,且在使用过程中,Matlab仿真平台的运算速度也较快,将其应用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有效解决课程中的计算问题,提高教学水平。第二,Matlab仿真平台也可以提供两种虚拟仿真的形式,即利用编写代码文件进行仿真和利用Simulink的仿真平台进行图形化仿真,其教学效果非常直观且形象。第三,对于Simulink的仿真平台来说,将其应用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供实体图形化的模型和相关的仿真仪器等,还可以提供专门的电气系统模型,虽然并不是真实的物体,但是却具有真实物体的特征和属性,也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另外,Matlab仿真平台的应用成本也相对较低,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其虚拟仿真结果和实际的实验结果相比较也具有一致性,教师在应用时,可以将Matlab仿真平台和实验项目的设计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1]。
4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虚拟教学法的可靠性
4.1教学条件上满足应用条件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各大高校在教学条件上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大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都是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虚拟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教学条件。教师通过在计算机上安装相关的虚拟仿真软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另外,完善的硬件设施使得教师也可以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对实验进行演示教学,解决了我国传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验教学问题。
4.2开发虚拟仿真技术的条件较为完善
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的电子类专业实验室也设置了相关的计算机设备,使得高校具备了开发虚拟仿真技术的条件。另外,我国的很多高校的“电子技术”专业中也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网络技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等实验室也配备了相关的微机。同时,高校也在微机上安装了Matlab等仿真平台,为“电子技术”课程的虚拟仿真教学提供了完善的条件。除此之外,部分高校的学生也有自己的电脑,可以在电脑中安装相关的虚拟仿真软件,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地限制进行实验设计。
5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虚拟教学法的重要性
5.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虚拟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高校在电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实验基地,可以打造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平台,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第二,在实际的虚拟仿真软件的操作过程中,也可以将学生难理解的理论知识用更加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电子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教师在应用虚拟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教学节奏的把控,来帮助学生探索并思考相关的知识结构,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5.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生产工艺更新加快,新技术被采用的步伐加快,这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着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通过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虚拟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高校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平台和操作环境,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理论知识的应用,加深对“电子技术”课程的了解。虚拟教学法在教学实际应用过程中,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通过虚拟技术体验知识要点和能力要点,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完美融合,进一步提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帮助学生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6我国高校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6.1相关的学习环境有待完善
“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学习情景的要求也较高,但是在我国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一般选择生活中的例子来演示和创设实验内容。生活中的例子只能说明结果,无法获取演进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只能知道是什么,却难以知道因为什么。另外,对于演示实验所需的教材,由于学校经费有限,相关仪器设备缺乏或陈旧,导致部分实验无法完成。即使能进行演示实验,由于人员、空间、温度、湿度等诸多因素,实验结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产生一定的误差,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6.2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有待加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材,主要教具是粉笔和黑板,即使有演示实验,也大多是验证实验。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总是被动的,即只记录和标记老师的讲解。在学习过程中,即使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测试,最终无法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有待加强[2]。
7基于虚拟教学法下的“电子技术”教学措施
7.1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教学课堂
我国以往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大部分时间也用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很容易影响学生听课积极性。另外,如果理论知识没有得到实践的补充和验证,无形中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需要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教学课堂,解决我国传统的“电子技术”课堂实验的困境。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演示,通过演示抽象的理论概念,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愿意主动思考问题,愿意动手进行实验,进而巩固相关知识点。
7.2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电子技术”课程的技术性很强,而学生的技术能力是需要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积累的,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只是对技术实践的知识补充,两者需要进行充分结合方能实现最好应用。同时,教师需要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应用虚拟教学法,通过应用虚拟仿真软件,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验中进行强化。另外,教师在实际应用虚拟教学法进行实验教学时,还需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之间加强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主动寻找实验内容的知识支撑,从而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完善实验方案,提高学生主动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电子技术”课程的整体学习水平。
7.3增多课程设计实践环节
教师在应用虚拟教学法进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时,还需要增加实践环节的课程设计,进而实现时间目标、教学目标的有效控制。首先需要教师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多个单元模块的划分,以此来提高虚拟教学法的有效性;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电子技术”课程的演示实验,在按步骤规范地操作一次以后,要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实验,自主分析,独立思考,独立制定实验计划;最后,教师在学生实验操作结束以后,要安排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简单的讲解和总结,引发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思考,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实现二次思考,最终实现理论知识的牢固掌握[3]。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区内各高校均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本文中主要指的是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肩负着建设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促进祖国边疆的巩固和民族团结的特殊重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代少数民族青年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这些民族未来几十年内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态势和水平[1]。但是, 受到经济、文化、教育等多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高考录取分数普遍偏低、文化基础知识普遍偏弱,并且我区各大高校基本上承袭内地兄弟院校的办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少不适宜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问题,而最主要的问题则是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语言障碍问题没能得到根本的解决。教材内容基本上与实际联系不紧, 较少反映近年来电子工业和通信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器件、新工艺; 未能突出技能的培训和工程的应用, 针对性和灵活性较差。近几年,面对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特别是少数民族毕业生),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问题等等,导致民族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缺乏兴趣。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这些问题较突出。
“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是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必修的主干课(国内兄弟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自动控制、仪器仪表类、地球物理等专业也授这门课)。当今,“数字信号处理”在无线电通信、数字电视和媒体、生物医学、数字音频和仪器等关键性的技术领域产生着日益增加的重要影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育者担负着培养综合型的、适应性强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合格人才的任务。
1、少数民族学生特点
(1)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较低。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地区, 各地区的教育程度不同, 学生的汉语程度参差不齐。虽然进入大学后有一年的汉语预科班的学习, 达到了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MHK)或汉语水平考试(HSK)一定等级以后才可进入专业阶段的学习, 但真正使用汉语学习和生活,毕竟不如母语那样方便和流利,仍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困难。汉语基础薄弱和水平的不一致, 直接反映为学生对授课内容接受理解程度严重不一致。如果老师自身的普通话不够标准, 方言较重, 或讲课太快, 则造成学生反应不过来, 听不懂。还有老师板书不规范, 马虎潦草, 造成民族学生误解、曲解。
(2)少数民族学生记忆一般都是以形象和机械式记忆为主[2],无论学什么新内容,学生一般都用背经书的方式来记忆。这方法不利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少数民族学生个性心理倾向单一,思想单纯,喜爱歌舞,宗教观念较浓厚。他们有着热情、活泼、开朗、奔放的性格,学习刻苦、认真,不耻下问。有着炽热的进取精神,不甘落后,好胜、团结互助的优良学风。由于个性心理不同,民族学生就有不同的学习习惯,不同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4)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教育,特别是理工科教育基础薄弱。由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人才的缺乏和各民族学习参考书籍的有限, 少数民族学生普遍中学阶段文化基础(主要是数理化)薄弱。而且新生入学后为期一年的汉语学习, 有些本就没掌握好的知识基本上忘记了。导致学生对课堂中的专业术语不明白, 新的知识点和原理理解不透, 不能融会贯通, 无法灵活运用。日积月累, 学生前面的知识跟不上, 后面的问题就更严重。
2、数字信号处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校学生把“数字信号处理”视为“很难学的课”,特别是对于“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等内容; 教师反映“难教”、学生反映“难学”, 也反映了“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普遍的现状。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认为关键还是对课程性质的定位, 以及如何采取相适应的教法。
2、1 数字信号课程未能显示工程性特点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体系具有抽象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等特点[3]。课程的内容大体包括Z变换(含逆Z变换)、FT(含DTFT、DFT、FFT)及滤波器(含IIR、FIR)设计三个中心部分。其它内容及细节都围绕这三个中心展开,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而课程体系上以系统分析为主, 信号分析为辅, 重在介绍一般原理与方法, 其内容、分析方法和处理技术方面的基本观念、基本体系逐渐与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不相适应。
2、2 有时课程内容讲“复杂化”
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高度抽象,尤其在Z变换、DTFT、DFS、DFT和FFT方面有大量的数学公式推导。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可以运用发挥自如、内容“可深可浅”、“重点难点”突出。而有些教师想要“深讲”,常常陷于复杂的公式推导而淡化了物理概念。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之为“讲数学”, 学生感到枯燥。其根本原因还是对课程的性质认识不深, 对课程体系及其内容没有吃透, 说到底还是“不知深浅”。有些问题必须推导, 而有些问题需要给出公式但不必推导还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来加深理解。繁杂的数学内容和数学结果使学生感到难学、难懂、学了不会用;教与学的过程中在原理、方法与应用三方面有所脱节。
2、3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不当
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阅读困难和学习特点,也没有考虑到所教课程的教学内容,盲目滥用多媒体教学,不在备课上下功夫,上课时满足于课件内设计好的内容。一般的多媒体教室都是将屏幕安放在教室的正前方,教师在整节课的多数时间里坐在计算机后面,一边击键,一边讲解,学生整堂课机械地被多媒体课件牵着鼻子走,计算机成了课堂的主角。师生缺乏交流,气氛沉闷,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思维主动性。
2、4 实验教学中实验类型的设置单一
课程的实验一般利用数字信号处理的开发环境CCS (Code Composer Studio) 软件通过DSP 芯片的硬件来实现、或者利用 Matlab软件实现本课程的相关理论及算法,且大部分为验证型实验,自主设计型实验很少、甚至没有。这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改进的一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我院实际出发,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意见:
3、1 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兴趣
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我认为应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想办法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最为重要。根据多年来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总结,粗浅地谈谈自己的教学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 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通过介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概况,让学生体会到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科学技术,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其次,介绍生活里不断出现的电子新产品,如智能玩具、机顶盒、无线调制解调器等,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再者,还应介绍数字信号处理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明确数字信号处理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最后, 从身边入手, 找一些电子小产品, 如: 智能手机、MP3播放器等。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 从中让学生发现它们实用电路中的各模块及其功能, 从而引出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知识, 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3、2 进一步提高民族学生授课语言(汉语)水平
听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一方面教师要讲好,另一方面学生要听懂。当然,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对汉语的教学工作很重视,很多学校都把汉语课程作为主课,因此大多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在逐步提高,日常生活及公共用语比较好。但是,对于数理基础知识用语,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差异比较大,因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听课效率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极大。针对学生特点,教学中对学生听力的培养与训练,关键是克服专业语言的表达障碍。对民族学生用汉语授课,导入专业内容的语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能使学生接受且感兴趣。民族学生难以一步达到一定的高度,教师应联系他们的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力求语言上通俗,让学生能够接受,只有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听清楚明白了,学生才能与教师达到心理上的融合、共鸣,才能吸引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必要时用母语解释问题来提高教学效率。
3、3 在教学方式上要进行创新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必须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模式, 突出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长期以来, 教师关心的是学生学没学会, 会不会做, 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汲取知识, 探索未知领域的创造性。目前,数字信号处理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知识更新迅猛, 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自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而应采用各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方式, 由被动接受式教育向创造性教育转变, 为学生今后从事职业技术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启发式教学提倡学生多提问,以利于开动学生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 并能灵活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方法。课程的有些内容需要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比照讲解或有的大问题需要逐步写出推导、编制的全过程,这时容量大、使用方便的黑板可以弥补其他教学媒体在这方面的缺陷。尤其对于汉语水平和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重要知识点的板书、疑难问题的黑板推导演示和师生间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提倡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应该相互交叉、相互融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利用多种媒体如,声、图、文、动画以及视频等,来形象化地描述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开发出的数字信号处理Flas平台[4]在实际教学中确实起到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3、5 实验教学注重了新技术、自主设计型试验
为了能够适应21 世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适应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 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与内容进行一些调整。在实验课上, 在保证做一定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我院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设计出几套新的自主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在查阅国内外院校开设的自主设计型、综合型实验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成员已完成的或正在研究的科研目,推出几个新的自主设计型、综合型实验项目。以大作业、课程论文的形式,鼓励学生结合现代电子通信领域的新技术自行完成设计性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6 灵活使用多种计算机仿真的手段
当今,由于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提供了前提条件。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教学设计,形象而直观地讲解专业理论知识,以便加强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教学手段将有助于进一步培
养学生正确的方法。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较流行的为 Matlab, Labview, Systemview等仿真软件。此外,我们提出的利用Praat语音软件来仿真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方法[5],形象、直观、地描述信号处理前后的变化,加深了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复杂算法的理解。
4、总结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本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必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尤其是在处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中更要扮演其他民族人士难以胜任的角色。为了能够适应21世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要使少数民族学生能顺利学好《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程,教师对传统的授课模式、方法与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必须认识到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既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及创新能力,又要求我们有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
一、引言
《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特点是理论性强、公式繁杂、内容晦涩难懂,新技术和新理论层出不穷。其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不仅在电子信息、自动控制、通信工程、计算机等领域得到应用,而且在生物、纺织、机械、汽车、医学等领域也有涉及。理解和掌握数字信号产生、处理的过程,对于学生日后从事此方面工作至关重要。在不同专业和不同学位课程体系中,数字信号处理所占的比重不同、侧重点不同,学生基础条件也不一样。本着因材施教、为学生负责的教学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发现这种差别并予以解决。我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在不同学位教育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
二、教材的选择
不同专业、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基础不同,其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会接触到电信类专业的学生,又会接触到非电信类专业的学生;既会接触到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又会接触到独立学院与成人教学阶段的学生。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教材的选择应有所不同。
1.研究生电信类专业。
在通信与信息系统等电信类专业的研究生阶段的教学中,数字信号处理本就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非电信类专业的研究生教学中一般不再涉及此课程。由于电信类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一般都学习过此课程的基础部分,因此在研究生阶段的教学中要重点突出,教材的选择应该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专业水平、理论与实际能高度融合的教材为首。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姚天任等编著的《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一书,不再讲述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而是从广度和深度进行拓展。学生能从此书中学到很多现代新兴的实用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从事的科学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2.本科电信类专业。
本科电信类专业的学生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大多学过《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讲述过信号的产生、处理的过程与系统的整体特性等。因此,电信类专业选择的教材应该直接从数字信号产生开始讲述,重点在离散信号的时域、频域上不同的表示方法及其物理意义。在此基础上,教材中可涉及到各种简单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及其物理意义和适用场合,让学生能与实际联系。
3.本科非电信类专业。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曾给计算机等非电信专业的学生授课,他们没有接触过前续的各类课程,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此类学生教材的选择应注意前面的铺垫,应该有对信号与系统基本理论的讲述,让学生先有整体概念才有利于整体的教学。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编教材,把前面需要补充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讲述。
4.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是普通高校采用民办机制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教育机构。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的教学活动主要依托其母体一本院校的教育资源,在教材、教学方法、教师等方面都是照搬其母体院校的教学模式。这种做法使学生在学习时,由于自身基础不够扎实、自学能力不强等因素而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对于此类学生,教材的选择应该与大院有所区别,教材应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讲述,内容不能过于庞杂。
5.高职高专类。
高职高专类学校在近年来也开始普遍设立电信类专业。据我考察,大多数专业选择的课本仍旧是本科系列教材,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不利。由于此类学生在毕业后大多到一线岗位上从事技术工作,因此对理论的要求不是深奥,而是浅显易懂。教材的选择应该侧重于讲述基本理论框架和原理、侧重于实际意义而不是纯粹的数学公式。教材中应该多讲实例,不单是数学推导的实例,还要包括此理论的应用场合与产生的作用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
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各不相同。研究生教学强调数学模型的建立,对于数学工具的运用要熟练。本科阶段电信类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数字信号产生的过程以及基本的处理方法,并且能够对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有大体的了解;非电信类本科生要求会用,在本专业课程中需要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地方要能用得上。独立学院的学生要求对基本的原理要掌握,对FFT、DFT技术的基本思想要能掌握,要有简单的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技能并且要能学有所用。高职高专的学生要求了解基本原理,能够活学活用。
四、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过程已不再是单纯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高科技的手段使得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1.在课堂教学上,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工具。
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要书写大量的推导公式。我做学生时曾有深刻印象,在学习《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程时,老师不停地在黑板上写,学生不停地在下面抄;老师顾不上给大家解释,学生也没有时间去思考。这种上课方式,使得教学效果很差。有了多媒体工具以后,教师就可以从这种繁杂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向学生更好地讲解公式的具体含义、应用场合、物理意义等,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的。多媒体工具的介入也可以解决复杂图形的问题,老师只要轻轻点击鼠标,所要的图形就投影到大屏幕上,老师可以指到哪里讲到哪里,学生也能跟上老师的讲解,非常容易地读懂图形,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2.在课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
有些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可能没有听懂或者有些问题理解不够深刻,在课下的时候就可以在网络上对理论知识进行补充学习。我制作的教学平台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上课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用大量的动画把一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公式形象的表示出来,让大家在教室外也能学到知识。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作为课上的补充,而且可以作为成人教育或者是远程教学的一种教育方式。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略老师的主导地位。
很多教师在制作完成多媒体课件以后,就一劳永逸,上课时只是把幻灯片放出来,照本宣科。而很多课件本身就是课本的翻版,在学生中造成了“看黑板不如看课本”、“听老师讲不如自己学”的现象。种种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老师过度依赖多媒体工具,而忽略了老师的主体地位。其实,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永远都是“主角”。老师要充分发挥讲的作用,特别是在工科教学中,很多概念、公式、图形永远是需要老师去充分解释的。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过于依赖。
五、实验环节
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教师才能加强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并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我选用MATLAB软件作为平台。该软件是一种先进的计算软件,功能强大、简单易学、编程效率高,且具有信号分析工具箱,不需很强的编程能力,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信号分析、处理和设计,是一种有力的实验教学工具。
1.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不同阶段的学生所设立的实验课程要有所不同。在研究生阶段,教师应该强调数学模型的实现,例如卡尔曼滤波器、维纳滤波器的实现等,并且要根据实例把这些滤波器进行应用,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在本科阶段实验课上,教师应将课程中比较抽象、也较难理解概念、原理如离散线性卷积、循环卷积、抽样定理,频谱分析、数字滤波器设计等用MATLAB语言通过图形建模使之可视化,增强数学原理的可读性与可观性。在独立学院的实验安排中,应配合实验箱,用一些程序已经固化、参数可设置的实验设备简单易行地显示常见的基础性试验;创新性的实验可以在课下开放性的实验室中完成。在高职高专的实验课程安排上,教师应该侧重于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的对比,让学生明白在哪些场合中可以用到,不应强调理论知识的推导。
2.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老师演示与学生动手相结合的方式。有些教师过于强调学生的动手性,把所有的实验从一开始就交给学生去做,可是学生在接触实验设备时对其特性并不了解。教师应该身体力行,手把手地教给学生实践性的环节,当学生掌握了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后,再用启发式的方式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而不是全部放手让学生去做,只去检查实验结果。在一些高难知识理解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利用实验设备给学生生动形象地讲解知识,做到教师与学生互动互学。
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从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综合利用、实验环节的悉心指导等各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丁玉美.数字信号处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吴秋玲.独立学院“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149).
教学方法的实践改革是现代教学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手动能力的重要途径,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的实验课程,现已具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多年的教学理念中,形成了以老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精神,提高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深化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理念,实践教学也是一项教学内容,教师要改变以往的那种站在讲台上授课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特色化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加容易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一、社会调研
通过对社会中需要电子电工技术人才的企业调查,市场对电气类专业的学生有着很高的需求,但是同时也有着很严格的要求,要求如下:具有对电子电工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解决问题和调试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能力;了解对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对目前市面上的电气化设备有能够进行操作和检修的水平;有吃苦耐劳,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电工电子企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懂得电气设备的人才,能够满足企业的高要求,高标准[1]。而电子电工课程是这种专业的基础课程,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尤为重要的,为了培养高科技人才,我们必须要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二、理论教学为基础,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前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能力薄弱,专业的基础知识点都背不下来的这种情况,学生根本不会实地操作设备,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的高科技设备,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重要知识点的重复训练,强化加深印象,对知识点要避轻就重,对整本书的知识点要删繁就减,确保学生不会因为过大的知识量而产生厌学心理,构建知识体系,对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知识点制作一个思维导图,使学生们对知识点有个大体掌握。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要同步跟上,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每位同学的不同兴趣爱好制定多种实践操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实践课程,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发挥自身的潜能。在实践中纳入重要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对复杂的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比如,学生在操作如何连接电线的操作中,教师可以对电流的流向,电流如何放大和缩小这一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们亲自操作,使学生们深刻的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知识点,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具体化,现实化,去引导学生更加迅速的掌握核心理论。
三、多元化的教学实践
二、注重能力培养
在电子技术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是教授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知识,而忽视其他课程的教学。固然学习电子技术的专业知识是必要的,但教师也要教授学生其他的有关知识,学校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尤其是像电子技术这种课程,更加需要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独立的应变能力,学会对于所学知识的组织和运用。
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他们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向前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能够自强自立。教师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教会学生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要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使他们逐渐获取新的知识。要做到的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树立好的榜样,要不断探求新知识。
2.教师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教师要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不能只靠单一的教师讲解,只有让学生多动手,才能使他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所了解,要注意发掘学生的自身潜能,可以利用以下渠道:
(1)结合实际。电子产品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而且也都比较简单。教师可以寻找一些比较常见的电子产品,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研究,使学生能够在实际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另一方面,也比较贴近生活。
当下数学教学一方面要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一方面受人才选拔机制羁绊。由此,考核老师的教学、教学业绩就有了按新课程要求、按学生考分考核多种考核并存的考核机制。老师的评职晋级、奖金、工作地点易动无不与学生考试成绩息息相关,虽然倡导淡泊名利,但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更多的老师却变本加厉地急功近利,穿着课改的新鞋走应试教学的老路。教师无赖地戴着镣铐演绎着新课程,甚至把新课程诠释得五味杂陈。作为人师,熙熙攘攘为名利,何不开开心心教学生玩数学。基于此,本文试着提出“数学课堂是孩子们的”这观点。
一、“数学课堂是孩子们的”理性审视
“数学课堂是孩子们的”这观点并不新颖,也不具有创新,新课程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今天旧事重提,大约是因为自己良知过不去,眼看着莘莘学子一天又一天被老师奉送真理、一天又一天等待老师奉送真理,看着这似乎天经地义让人熟视无睹的当下教学,目睹孩子们乏味学习的无赖面孔,一天天怀着“要我学”思想无赖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老师不得不拷问自己的良知。为了挽留“我要学”,让数学课堂成为孩子们放飞思想的场所,我们良知里必须认识到“数学课堂是孩子们的”,不是老师有朝一日飞黄腾达的跳板。
“数学课堂是孩子们的”,这是老师对课堂的解放,建立在老师高度自觉的课程理论之上,立足于孩子的终身发展,需要老师本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去践行,是老师对教学与育人的高瞻远瞩。孩子们不能囿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框架下学习数学,重要的还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这样学生才会具备未来生活的基本素养,这是新课标制订的宗旨。为了孩子,老师要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审视数学课堂教学,不能鼠目寸光,要毫不吝啬地将数学课堂还给孩子们。
二、“数学课堂是孩子们的”前提条件
细观当下的教学,我们很多时候顾虑重重,尤其对放手让学生学更担惊受怕,甚至还找出一些堂而皇之的托词加以掩饰。究其本质,往大处说是怕孩子们过不了升学那道坎贻误孩子终身发展,往细处说是怕影响自己的教学业绩。
一次我参加校际课堂教学交流活动,聆听了一堂《中位线》概念教学课,也产生了不少思考:老师教学采用了导学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老师的准备十分充分,我也看出了老师对数学教学的虔诚。
课始,老师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齐声朗读屏幕上打出的“课堂因互动而精彩,课堂因探究而出彩”。老师抛出本堂课教学的理念,美好、美妙,令听课者心往神驰。进而出示学习目标,让后续学习有的放矢。理念是否贯穿课堂始终,目标是否达成,需要跟随课堂步步推进慢慢审视。
接着,多媒体屏幕上赫然打出“中位线”概念,老师对照文字重点讲述概念中的关键词,以此代替学生获得概念内涵。就这样一阵折腾,学生急急忙忙地演算训练题目,以之强化概念、驻留概念,一言蔽之,考试题目。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当然是答案正误对照,师生对照、生生对照。我想这就是老师理解的课堂互动吧。
概念运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中之重,也是数学教育发展人的主阵地,是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发展”的关键。老师准备了不少题目,这些题目对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妙不可言,然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老师将辅助线也添上了。我不由自主地想:“老师如果将最后这个难度大的题目,分化到概念教学中层层推进,学生也许此时就是轻身一跃就达到目的地了,获得成功的就不言而喻了。”辅助线本是学生“山穷水尽”后“豁然开朗”的思维放飞,这样一来本神奇的探究活动变得腐朽了。我料想学生在推理过程中更多的是感到望而却步,不出我所料,学生多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评课时,我纠结的就是老师为什么要将一堂本奇妙无穷的课化为腐朽的课。我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于是我将评课改成了问课,问道:“请问老师,你担心学生学不好吗?经常担心学生学不好吗?”
数学教学遵从:“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能力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用以审视这堂课,审视自己的课,便知道自己在数学教学上是否放得下,良知里会情不自禁地问:“我们是在放飞孩子学习的梦想还是在抹杀孩子们的天真童性?”
三、数学课堂是探究的天堂
1.我要学数学。这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有目的的学习,学生有了我要学的思想,意味着学生心中有数,当然就不愁脚下无路了。我要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尤其对数学这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其数字化、符号化、概念化、抽象化,冲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一个个困难面前摸爬滚打,不经意间就会败下阵来。要想孩子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向困难低头,兴趣、乐趣、甜头、成功感是最好的良方。除此之外,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做好层层推进,让数学学习都处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状态,既有挑战、探索,又有成功感,确保孩子学习激情永存。
学习是主动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如果学却学生的主动建构,任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口干舌燥是无济于事的。学生学习尤其需要自己亲自去尝试、挑战、冲击,经历思路历程,得到创新,获取价值。学生要成为新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课堂教学、课后练习、课外活动,教师都要千方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之中,积淀数学经验,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活动,其活动的结果和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课程的目标。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思想、方法是需要学生在较长的认识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的,是螺旋上升的。
2.与学生一同探究。学生是特立独行的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灵动的生命个体。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有些事情,我们成人看来不可理解、不可理喻,孩子们却认为平淡得不能再平淡,似乎是那么天经地义的事情。老师需要童心未泯,蹲下心灵与学生探究,顺应学生的思维走向,点化、点醒学生的蒙昧不知,追求自然本真的教学境界,师生共同进入忘我痴迷的境界,在数学世界自由游弋,领略、探索数学的奇妙无比,将学生领向科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