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的资本性支出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2 09:19: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固定资产的资本性支出,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固定资产的资本性支出

篇1

在整个国内石油行业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中,成品油销售企业处于石油勘探开发、炼化、成品油销售整个产业链的末端,是实现整个行业价值的关键所在,是实现成品油收益的最终环节。成品油销售企业的资产主要表现为以成品油仓储库、加油站零售终端等为载体的资产组合,具有空间位置分布广、管理使用层级多、种类繁多、更新替换频繁,不同资产更新周期不同步等分散性特征。

在成品油销售企业的资产管理实践中,由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工具的缺失,资产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资产管理偏重于价值管理,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对资产新增到退出各环节监管不到位,造成资产信息缺失,资产动态未及时更新,资产账实不符;租入资产、低值耐耗品等资产管理由于未建立配套的实物管理规范使得其在实物管理上存在缺位,账外资产的存在使得资产毁损流失游离于监管之外,极易触发道德风险。

第二,资产使用和管理脱节,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资产达不到最大效能。管理职责不明确,资产管理、使用、鉴定、维修等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晰,人员职责不明确,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资产管理缺乏主观能动性。比如资产购建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不顺畅,造成新增资产转资不及时、不准确;资产使用部门、运营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不顺畅,资产调拨处置相关处理不及时;运营管理部门、维修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沟通不顺畅,导致资产不能得到及时维修,维修预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等,出现资产带病运行的情况;闲置资产信息缺乏有效披露平台,资产需求单位更倾向于购建新的资产而不会选择资产调拨。

第三,信息传递不顺畅、信息化手段滞后,各职能部门根据自身管理职能开发信息系统,缺乏部门间整体协调,资产购建价值链上同时存在多个系统,不但未能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反而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多系统间的协同及员工培训等大幅增加了管理成本。

第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后续支出的决策者和执行者缺乏全局观念,由于未受绩效及决策考核约束,加之管理跨度大、现场勘察困难以及出于安全风险防控考虑,更倾向于采取宽松的成本控制政策,节约成本一般不会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

(二)成品油销售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特点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成品油销售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主要包括对存量固定资产的改造、改扩建、维修维护等。

此外,由于成品油销售企业实行严格的全口径预算管理模式,资本性支出纳入投资计划管理,收益性支出纳入费用预算管理。企业自身管理缺乏规范和有效衔接,出于资本性支出计划整体平衡的需要,很多规模较小,无法落实下达投资计划项目存在资本性支出费用化风险。这种情况下,资产运营单位一方面受到严格的资本性支出投资计划的严格限制,另一方面面临着生产经营及安全风险防控的现实要求,?魍车陌肴斯せ?的改造维修项目管理模式造成资本性支出预算与现实需要存在不匹配,此时,由于资本性支出更为严格的预算控制,执行者就有了将原本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支出项目划分为收益性支出的冲动。

二、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的理论探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号―固定资产》第六条和《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的规定,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装修修理等后续支出,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或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可靠的计量,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将后续支出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扣除其账面价值。不满足上述规定的后续支出,应当将后续支出费用化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税务上与会计处理上并不一致,而是存在一些差异。《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084号)第三十一条规定,纳税人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可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修理,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一)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 (二)经过修理后有关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二年以上; (三)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新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将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分为费用化的一般修理支出和资本化的支出,其中资本化的支出又分为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及大修理支出。

新税法将不动产的资本化后续支出视为改建支出,将动产的资本化后续支出视为大修理支出,均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准予税前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

“(一)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三)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 (四)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

对于第(一)项和第(二)项所称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明确指出,“是指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延长使用年限等发生的支出”,显然这是指不动产的改建支出。该条同时规定,对于已经足额提取折旧的不动产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摊销;对于租入不动产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摊销;对于其他不动产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应当适当延长折旧年限,并相应调整计算折旧。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属于足额提取折旧的不动产和租入的不动产的资本化后续支出,不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要计入资产的计税基础,按调整后的计税基础计算折旧税前扣除。

三、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的实践探索

在成品油销售企业的资产管理实践中,固定资产资本性支出预算受到投资计划的刚性控制,后续支出决策者不受效益考核约束,加之管理跨度大、现场勘察困难、安全风险防控等因素,成本控制和准确划分后续支出类型成为次要考虑因素,资本性支出费用化形成账外资产成为可能。不仅为企业带来内部资产管理问题,同时增加了企业税务风险。为有效解决成品油销售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不准确的管理难题,根本途径是从固定资产管理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着手,建立一套完整的资产管理理念与体系,强化基础管理,借助系统工具,运用条码技术,强化约束激励机制,同时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征的后续支出定性与定量标准。

(一)强化固定资产基础管理

从资产购建、资产转资、资产调拨、资产改造维修、资产处置的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跟踪管理,建立定期与不定期资产盘点制度,保证资产增加及时入账、资产要素信息完整准确、资产状态及时更新、资产账实相符。强化资产购建部门、资产运营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衔接配合,及时准确维护资产增减变动及状态变更等动态信息,有效推进资产基础工作,为其他各项资产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二)打造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贴合实际、功能齐全、操作简易、界面友好的项目管理(含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项目)与资产管理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工具,及时掌握资产总体状况、资产明细等信息,准确记录资产名称、规格型号、使用单位、增加日期、保管责任人等要素信息,及?r反映资产改造维修、闲置、待报废、待处置等信息。通过将资产卡片信息电子化,实现对资产要素信息和状态信息实时监控。

(三)借助资产编码与条码技术

充分利用条码识别技术,为每项资产建立唯一的资产条码标签,粘贴在固定资产明显位置,通过条码扫描工具实现资产盘点信息采集操作,系统自动比对资产台账信息与盘点采集的资产信息,实现资产盘点信息化。通过条码技术的应用,为每项资产建立一个资产身份证,成为其他各项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识别基础。

(四)建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管理约束与激励机制,将资产管理及决策事项纳入绩效考核,严格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将项目后续支出实施前后相关指标客观比对,奖优罚劣,激励相容,有效提升各级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五)制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划分标准

首先,将成品油库、加油站固定资产按设施设备及位置分区分类,如将加油站房屋建筑物、加油棚、罐区基础、地坪场地、围墙、供配电系统等划分为设施类资产,将加油机、加气机、油罐、输油管线、发电机机组、油气回收系统、液位仪、站级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划分为设备类资产。

其次,针对不同资产制定不同构成部件的维修改造管理标准。特殊资产制定计量单位和费用支出双重上限标准,如地坪场地设定面积标准和维修支出双重标准,资产后续支出发生时套用对应标准,超过相应标准之一的,划分为资本性支出并履行相关报批手续,未超过相应标准的划分为收益性支出。

篇2

例题:下列各项支出中,属于收益性支出的是()。

A.购买固定资产发生的运杂费支出

B.购买专利权支出

C.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支出

D.购买工程物资支出

答案:C

解析:购买固定资产发生的运杂费支出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属于资本性支出;购买专利权的支出应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属于资本性支出;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支出应计入当期费用,原因是日常修理都属于中、小修理,发生的比较频繁,间隔期一般都在一年以内,所以属于收益性支出;购买工程物资的支出应计入在建工程,属于资本性支出。

关于成本法下宣告现金股利时投资收益的确认和应冲减或应恢复的长期股权投资问题,职称考试用教材和注会考试用教材上的公式不好记忆,且不好应用。老师能否针对这个问题做一个归纳总结?

关于成本法下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的处理:

现金股利的处理涉及到三个账户,即“应收股利”、“投资收益”和“长期股权投资”。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可先确定应记入“应收股利”和“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金额,然后根据借贷平衡原理倒挤出应记入“投资收益”账户的金额。

当被投资单位宣告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应得部分借记“应收股利”账户。“长期股权投资”账户金额的确定比较复杂,具体做法是: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计数大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计数时,其差额即为累计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然后再根据前期已累计冲减的投资成本调整本期应冲减或恢复的投资成本;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计数小于或等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计数时,若前期存有尚未恢复的投资成本,则按尚未恢复数额先恢复投资成本,然后再确认投资收益。但恢复数额不能大于原冲减数。

处理原则:

将累计净利和累计应收股利进行比较:

(1)如果应得净利累计数大干应收股利累计数,那么累计应该冲减的成本为0,以前如有冲减的成本数,应该全额转回。

(2)如果应收股利累计数大干应得净利累计数,那么其差额应该和已经冲减的成本进行比较,差额大于已经冲减成本的,将大于部分继续冲减成本,差额小于已经冲减的成本的,小于部分转回冲减的成本。

篇3

在使用收益法对一些固定资产较多、更新周期较短的企业进行评估时,折旧与资本性支出的预测对评估结论往往影响较大。而永续期内的折旧与资本性支出的预测在实务操作中存在多种处理方式,不同的处理方式得出的结果往往有所差异,笔者希望通过对比目前常用的几种预测模式,探索出一种操作性强且结果更为合理的折旧与资本性支出的预测模式。

二、资本性支出、折旧以及资产更新周期的一般情况

企业的资本性支出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而购置新资产所发生的支出,可称之为追加支出;另一种是为了维系现有生产规模、生产条件,将已经达到经济寿命年限的资产进行更换而发生的支出,可称之为更新支出。在进行资本性支出预测时,通常按上述两种形式进行预测。

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作为一种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在收益法中通常应参照企业实际执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预测,并应区分存量资产、更新支出以及追加投资三种情况分别预测。

按照经济寿命年限的经济理论,当某一资产达到经济寿命年限时,继续使用的经济效益会小于将其进行更新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继续使用将不再经济。基于这种理论,在运用收益法进行评估时,应考虑在某项资产经济寿命年限结束时,对其进行更新。但由于实务操作中,资产的折旧年限通常与资产的经济寿命年限存在差异,资产的更新可能发生在明确的预测期内,也可能发生在永续期,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三、目前在实务操作中主要采用的几种预测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方法一:根据历史平均年折旧额占资产原值的比例测算综合折旧率,按上年固定资产原值某一比例分年预测资本性支出,按资产原值与当年资本性支出之和乘以综合折旧率作为当年的折旧额。永续期资本性支出按明确预测期末资产原值的某一比例计算。这种方法计算较为简便,容易操作。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明确预测期内折旧计算不够准确,对资产在预测期内存在的停提折旧的情况考虑不够全面。

2. 资本性支出按比例计算,没有区分资本性支出的性质,容易把更新支出与追加支出相混淆,无法全面考虑资本性支出对企业收益规模的影响。同时企业资本性支出水平的年均差异较大,很难得出一个合理的比例用以计算平均的资本性支出。

3. 没有考虑企业存量资产达到经济寿命年限后更新支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方法二:根据被评估单位提供的更新、扩建计划分别计算预测期内更新性支出与追加支出,并逐项计算各项资产在预测期内产生的折旧,折旧提足后,不再计算该项资产的折旧。永续期折旧与资本性支出相同,且等于明确预测期最后一年折旧额。这种方法较前一种方法相比,明确了资本性支出的性质,考虑了预测期内逾龄资产停提折旧对预测期内现金流量的影响,在方法上有所改进。但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预测期内更新支出系企业提供,可能存在与成本法中考虑的经济寿命年限不一致的情况,与成本法中通过经济寿命年限计算出的成新率以及评估值相矛盾。

2. 由于永续期内的折旧与资本性支出是一种年金化的表现形式,意味着永续期内每年都按预测的这个金额进行折旧和支出。方法二中永续期内的折旧与明确预测期最后一年折旧额相同,仅仅在资产的折旧年限与经济寿命年限相同、且资产更新金额与原始购置金额相同的情况下成立,而这种情况往往只是个例,大部分资产的折旧年限与经济寿命年限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这样预测永续期的折旧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

3. 方法二中永续期资本性支出与折旧相同,是基于固定资产投资一般通过折旧回收的理论,但由于存在时间价值,在计算成等效年金时,这两个数字往往有较大差异。例如:某项资产账面原值100万元,在明确预测期末需要进行更新,更新金额与账面原值相同,更新周期即经济寿命年限与折旧年限相同,均为5年,不考虑残值因素,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则永续期内年折旧额为100/5=20万元。而更新支出为5年一次,需要进行年金化处理,假设折现率为10%,则年更新支出A=100/(P/A,10%,5)=100×10%/[1-(1+10%)]-5=26.38万元,显然与永续期内折旧不同。因此永续期内的折旧与资本性支出需要通过等效年金换算,不能简单认为永续期内折旧与资本性支出相同。

方法三:明确预测期内折旧与资本性支出的预测与方法二相同,逐项预测资产折旧及资本性支出。在预测永续期内折旧与资本性支出时,将企业资产按房产、设备、土地等分为几个类别,把多项资产汇总模拟成简单的几项资产,分别计算其平均的经济寿命年限、平均折旧年限以及预测期末至首次更新时点的平均年限,再将永续期的折旧及资本性支出按其分布规律折算成等效年金。这种方法在解决永续期折旧及资本性支出的问题上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思路,但在计算平均经济寿命年限、平均折旧年限等参数的过程中,需要先对资产合理分类并进行加权平均。如果同一类资产的折旧年限或经济寿命年限跨度较大的时候,会产生较大误差。如果按照折旧年限或经济寿命年限进行分类,往往会加大计算难度。

四、不同方法下折旧及资本性支出预测对比的案例分析

案例:某企业拥有的设备A,账面原值120万元,评估原值150万,折旧年限10年,经济寿命12年,截至评估基准日已使用2年。设备B,账面原值100万元,评估原值80万元,折旧年限与经济寿命年限相同,均为10年,截至评估基准日已使用3年。设备C,账面原值200万元,评估原值250万元,折旧年限与经济寿命年限相同,均为8年,已使用5年。企业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残值率均为0,企业所得税率为25%。评估师给出的明确预测期为5年,折现率为10%,现金流期末流入,企业提供的预测期内年末追加投资为年初固定资产原值的5%,新增资产折旧年限与经济寿命年限均为10年。假设资产在每次更新时,更新金额为基准日评估原值,永续期内不再进行追加投资。

方法一:按照案例给出的数据,评估基准日资产账面原值=原值A+原值B+原值C=120+100+200=420万元。年折旧额=120/10+100/10+200/8=47万元,综合折旧率=47/420=11.19%。本年折旧=当年期初原值×综合折旧率。

方法二:按照方法二计算,设备C在第3年末折旧到期,从第四年开始不再计算折旧。永续期折旧、资本性支出与第5年相同。

方法三:预测期内折旧及资本性支出与方法二相同,在永续期内将A、B、C及新增资产汇总为一项资产M,资产M在第5年末表现的经济特征。

其中账面净值与评估净值均为资产模拟使用至第5年末,根据使用年限与折旧年限、寿命年限模拟计算得出。

平均折旧年限=(120×10+10010+200×8+116.04×10)/(120+100+200+116.04)=9.25年,即按照资产账面原值对资产折旧年限进行加权平均得出。

同理,根据评估原值对平均经济寿命年限进行加权平均,得出资产M的平均寿命年限为9.66年。

账面综合成新率=账面净值÷账面原值×100%=27.89%

篇4

全面预算体系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企业,但它毕竟是传统意义上的全面预算体系。随着战略管理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对预算管控要求不断提高,促使我们从战略管理的视角思考全面预算管理。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建立在企业战略的目标基础之上,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和依据,是企业战略在财务管理上的分解和具体化。

电网企业资本性投资规模大,为了做好供电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每年要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电网建设与改造,做好资本性投入规划,支撑公司的战略发展,是战略导向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但一直以来,对于如何在总体的资本性投资规模控制范围内,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预算分解,公司并没有很成熟的、成体系的方式。

因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重点探讨研究在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本性目标分解,以总规模为控制,充分考投入产出、安全生产、保障供电、提升服务,促进公司和电网按照战略规划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综合经营绩效最优。

一、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战略导向预算管理

战略目标指导预算管理工作,预算目标体现战略目标,是战略目标的具体化,是战略目标的阶段性体现。在上述思路中,主要的难点在于如何将战略目标进行细化,进而确定合理、可行的预算指标体系。由Robert S.Kaplan和DavidP,Norton率先提出的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它的主要特征是:以企业战略为核心,通过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体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内部与外部、结果与过程、管理业绩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平衡。

(二)电网企业资本支出预算的特点

电网企业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是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全面考年度必须安排的资本性开支项目,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综合平衡可用的资金额度,实现企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管理过程。电网企业资本性支出预算最突出的特点是投资规模大,电网企业的社会属性决定其“经济效益为重、社会效益优先”,为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必须投入巨额资金开展资本性投资,以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电力保障。在这种社会责任驱使下,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是规划主导,财务筹资。电网企业的资本性支出预算编制、调整主要是以规划部门提出电网建设的需求,财务部门负责资金筹措和分段投入。由于电网改造压力大,资金紧张,电网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模型,帮助其统筹平衡资金紧缺与电网建设全面推进之间的矛盾,以使有限的资金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以确保既能保证电网安全,又能在最大的限度内节约资金的使用成本。

(三)战略导向预算管理在电网企业资本性支出预算中的应用

企业要实现战略发展,必然要实现多方面的综合平衡,我们要进行战略导向的资本性目标分解,必然也需要多维度地进行考,实现综合效益最优。平衡计分卡原理以其多维性、平衡性、因果性、战略性的诸多优点引入,并被作为本次资本性目标分解的基础理论。

传统的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营运、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对企业的进行评分,以判别企业的总体经营绩效,从根本上消除了单一维度指标评价的片面与不足。我们在开展资本性支出目标分解研究时,正是吸收了平衡计分卡原理的精髓,实现多维度的分析,选择不同的关键指标建模,使资本性支出投向可以全面切合电网企业的战略需求。

在维度选择上,我们结合电网企业的实际,认为在开展资本性目标分解时,应综合考效益、规模、安全、风险四个方面。

二、模型构建

(一)研究思路与步骤

结合平衡计分卡原理,我们确定开展电网企业资本性支出目标分解研究的总体思想是:立足企业战略规划,按照规模、效益、风险、安全四个维度,以实现综合经营绩效最优为目标。在收集、分析历史数据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社会经济对电力市场的需求,以总规模为控制,确定资本性资金投向与项目分布,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全省资本性支出目标分解模型,促进电力企业资本性投资效益、效果与回报的有效提升。

整体研究工作分五步走:

1 选取目标参数

分析各地区投资关键影响因素,根据规模、效益、风险、安全四个维度,选取关键业绩指标作为目标参数。

2 确定建模主参数

收集某电网企业各单位2005-2010年关键业绩指标数据,并建立资本性支出目标分解基础数据库。利用SPSS软件对各单位所有的备选指标与资本性投资总额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相关度较高的项目作为模型主参数。

3 建立基本模型

应用SPSS软件对建模主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形成多元回归方程,建立基本模型。

4 确定模型调整因子

选取关键指标作为调整因素对模型进行修正,使模型与公司的发展战略相适应,体现出公司的未来管理导向。

5 搭建最终的分解模型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在基本模型基础上,加入调整因子后。形成最终的资本性支出目标分解模型。

(二)模型的构建过程及其结果

1 目标参数选取

由于搭建资本性支出目标分解模型没有经验借鉴。没有具体数据验证支持,只能凭经验从合理性方面假设各项指标与资本性支出目标分解的相关性。为了使模型更符合电网企业实际。我们根据重要性原则,从规模、效益、风险、安全四个维度。将可能相关的13项指标列为备选参数,计划先通过相关性分析。选取密切相关的指标作为建模参数,其他指标通过进一步筛选作为调整参数。备选的目标参数分别如下:

反映规模维度的指标五个,包括GDP、供电量、售电收入、固定资产总额、资产成新率:

反映效益的指标四个,包括总资产内部报酬率、万元固定资产供电量、单位供电成本、资产报废净值率;

反映风险的指标三个,包括资产负债率、经营杠杆、资本性投资计划完成率;

反映安全的指标一个,是容载比。

通过数据收集整理,我们建立了囊括各单位2005-20IO年13项指标数据的资本性支出目标分解基础数据库,为建模奠定了分析基础。

2 目标参数相关性分析

由于在进行资本性目标分解时,无法取得预算年份相关指标的数据,因此假设当年的参考指标数据是指导下一年资本性投资预算分解的依据,我们在

进行相关性分析时,主要分析当年的资本性投资总额与上一年各指标的相关程度。

根据SPSS软件分析规范,Pear-soR Correlation"为指标的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表示两项指标的相关性越高。符号表示正相关还是负相关;“Sig.”为显著性,当“Sig”

我们认为,模型的搭建,一方面要建立在对历史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使各单位的资本性预算与历年存在一定的延续性;更重要的,我们要着眼于未来管理的思路,体现出管理的导向。

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们将从与资本性投资总额显著相关的规模维度指标中选取GDP和售电收入两个指标作为自变量,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多元方程分解资本性投资,这样将避免分解出各单位的资本性投资总额与历史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现出效益风险导向,我们将选取万元固定资产供电量(效益维度)、资产负债率、资本性投资计划完成率(风险维度)、容载比(安全维度)等指标,作为调整因素对模型进行修正。

3 搭建目标分解模型

为了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形式。我们先对目标参数进行曲线分析,作散点图观察因变量与各自变量间的曲线性关系。通过线性估计分析,我们初步得出结论,资本性投资总额与GDP、售电收入呈现较强的线性关系。可以建立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多元线性方程,基本模型为:资本性投资总额=a,×GDP+a2x售电收入+b。

4 模型修正

回归方程的建立,使资本性目标分解的结果与历史数据保持一定的延续性。下一步,我们要根据未来的管理思路,在模型中加入修正指标,体现出效益风险导向,更好地引导各单位关注投入产出、关注有效资产形成、关注财务风险控制、关注电网安全。

初步回归方程已从规模维度选取了GDP和售电收入两个指标,为全面地考虑模型的设置,体现管理导向,调整指标从效益维度、风险维度、安全维度选取,并按企业财务管理的侧重点将三个维度的权重分别设定为效益40%、风险30%、安全占30%。

(1)从效益维度选取了万元固定资产供电量

资本性支出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应当有相应的电量作为产出匹配,万元固定资产供电量指标可反映资产的投入产出效率。我们将该指标纳入模型作为修正因子,更多是体现出一种管理的思路。引导各单位关注有效资产的形成。我们以全公司2005-2009年平均的万元固定资产供电量作为标准值,各单位的万元固定资产供电量与标准值进行比较,比标准值高的,相应调高资本性支出投资分配额;反之。调低资本性支出投资分配额,以达到管理上的引导激励。

(2)风险维度选取了资产负债率和年度电网建设投资计划完成率

资产负债率是检验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健的主要指标。由于省公司统一进行筹资,各供电局目前对该指标的重视程度都不高。我们选取该指标,是认为资产负债率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指标,可以客观地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即使由省公司统一筹资,各供单位也应该关注各自的财务承受能力。我们以全公司2005-2009年平均的资产债为标准值,比标准值低的,相应调高资本性支出投资分配额。反之。调低资本性支出投资分配额。该指标设定的权重为15%。

年度电网建设投资计划完成率反映各单位完成电网建设投资的实施能力。完成率超过100%的单位,足额分配资本性支出投资;反之。表明该单位实施能力不足,调低其资本性支出投资分配额。该指标的权重设置为15%。

(3)安全维度选取了容载比

容载比就是变电容量与最高负荷之比,它表明该单位的安装容量与最高实际运行容量的关系。容载比越高,表明电网裕度越大,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资产闲置程度高。相反。容载比越低。表明电网裕度越小,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资产利用程度高,但低于一定程度将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根据行业推荐值,当某单位容载比低于最小值时。表明电网安全性不足。应相应调高资本性投资分配额,以进行电网改造提高电网安全性;反之,当容载比高于最大值时,表明电网资产的闲置程度较高,可相应调低其资本性投资分配额;当容载比在最大值和最小值区间内。则不对资本性投资进行调整。

5 建立资本性支出目标分解模型

综合回归结果及各项调整因素,我们得出资本性支出目标分解模型如下:

资本性投资=(a1×GDP+a2×售电收入+b)×综合调整系数。

综合调整系数I=万元固定资产供电量调整系数x 40%+资产负债率调整系数×15%+年度电网建设投资计划完成率×15%+220kV容载比调整系数×15%+110kV容载比调整系数×15%

由于各单位的资本性投资总额必须控制在全公司的资本性投资总盘子以内,我们按投资总盘子对各单位的资本性投资进行修正:设各单位的资本性投资总盘子为T,各单位最终应分配的资本性投资为F,按模型计算的各单位资本性投资为F1,总盘子为T1,则F=F1/T1×T。

三、结论

本文探讨性地研究建立电网企业资本性支出预算目标分解模型,应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相结合的方法,在深入研究战略导向预算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电网企业构建资本性预算支出目标分解模型的基本思想和具体方法。重点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围绕实现综合经营绩效最优的目标。通过分析,GDP、售电收入等规模指标与资本性投资相关度较高,因此作为建模的主参数,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多元线性方程,经过检验,回归方程有效且拟合程度较高。其中引入GDP指标可体现出电网企业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售电收入指标使资本性投资与各供电局的经营规模相适应。同时我们从效益、安全、风险维度选择有导向意义的指标作为修正因子,使按模型分解的资本性投资一方面与历史数据存在一定的延续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未来管理思路,积极引导各单位关注投入产出效益,关注财务风险、关注电网安全,使资本性支出投向与企业战略发展相适应,有效促进电网企业投资回报有效提升。

篇5

中图分类号: F2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未严格区分资本化和费用化。预算部门下达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预算时,有时将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充分发挥其效能而进行的必要维护(不改变其性能)的后续支出预算下达为资本性更新改造支出。由于电力企业财务核算严格执行预算,因此在账务处理时导致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资本化,导致虚增资产。也存在以新的技术装备对原有的技术装备进行改造、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或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的更新改造的资本性支出预算作为费用性预算下达,这样既影响固定资产价值的确认,又影响当期损益的确认。造成应当增加企业资产却使资产一次性费用化、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以及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

(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未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要求固定资产发生资本化后续支出时,一般应将固定资产的原价、累计折旧和资产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停止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重新确定固定资产原价、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计提折旧。但在电力企业固定资产资本化后续支出核算过程中,更新改造任务金额较大且改造时间长达数月的改造项目均未将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核算,也未停止计提折旧,更未在更新改造完成后重新确定固定资产的原价、使用寿命,从而造成经过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财务数据失真。

(三)固定资产后续资本性支出涉及替换原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被替换部分账面价值未扣除。由于电力设备的更新改造任务非常繁重,设备改造部门完成生产任务后,未及时将替换原设备部分即被拆除部分的价值计算依据、被拆除部分废旧物资的变卖价值反馈给价值管理部门。因此财务部门未及时剔除被替换部分价值,从而高计固定资产成本,并存在废旧物资处置收益流失的风险。

(四)为完成考核期内预算指标,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未发生或未完工而财务部门已确认成本费用。由于电力企业部分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不能按照既定的预算严格执行,但为了强制完成预算考核指标(财务指标),在预算执行期期末虚列工程支出以满足预算指标的完成。从而造成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账实不符,以及引起财务账面已经领料计入成本、实际并未领用的材料物资管理存在很大的风险,极易产生腐败行为。预算执行期以后是否认真组织实施、按原预算完成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财务部门很难监管到位,该部分资金管理存在很大的风险。

二、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财务管理完善对策

(一)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在下达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预算时财务部门应会同固定资产业务管理部门,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化支出,正确下达不同性质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预算,确保正确核算更新改造支出和修理支出,规范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

(二)规范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账务处理,真实反映资产设备更新改造后财务状况。对于更新改造时间较长(长达数月)、投资较大的资产设备应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正确核算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准确反映固定资产改造前后相关财务数据的变化,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设备状况。

(三)应加强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与资产价值管理部门的协作,使资产实物变化与价值变化保持一致,确保账实相符。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将被替换的部分价值计算依据和方法与财务部门沟通,财务部门应准确扣除被替换部分资产价值,真实反映资产设备的价值。同时应加强废旧物资处置管理,预算部门在下达资产更新改造预算时应同时下达废旧物资处置收入指标,内部监管部门监督废旧物资处置,确保废旧物资处置收入及时完整入账,减少国有资产流失。

篇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2

资本性支出不同于成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由各受益年度的营业收入分摊负担,成本性支出全部由当年营业收入补偿。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成本性支出,是为了正确反映资产的价值和正确计算各年损益。如把资本性支出作为收益性支出,结果是少计了资产价值,多计了当年费用,虚减当年利润;反之,则多计了资产价值,少计了当年费用,虚增当年利润。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会计处理,有时把小于一定金额的资本性支出,也作为成本性支出处理。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要求在会计核算中首先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加以区分,然后将收益性支出计入费用账户,作为当期损益列入损益表;将资本性支出计入资产账户,作为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前者称为支出费用化;后者叫做支出资本化。资本化的支出随着每期对资产的耗费,按照受益原则和耗费比例通过转移、折旧和摊销等方法,逐渐转化为费用。

一、资本性支出财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各企业以多计资本性支出、少计费用性支出,进而虚增资产及利润的情况居多,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固定资产分类不清

固定资产需分类的情况主要发生在大中型项目投资,如井巷勘探开发等,分类不清容易导致将部分低价值、低寿命的生产及非生产辅助设备合并计入单项大额固定资产,延长折旧年限,导致后续资本性支出及费用性支出计量有误。

2.将不合适的借款费用进行资本化

(1)外因:企业因业绩考核压力存在人为调节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的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为了确保国家宏观利益的实现,采取了与集权式控制结构相对应的业绩考核激励机制,相对落后的机制一直成为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反映在资本性支出问题上,各企业为了完成计划任务和利润考核指标,存在调节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的主观意愿,同时也具备操控财务部门进而实现意愿的能力。事实上,部分企业在日常项目投资活动中确实存在因业绩考核压力人为调节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的情况,其中,又以多计资本性支出、少计费用性支出情况为多。

(2)内因:部分企业财务部门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偏差导致对资本性支出计量有误

新准则坚持原则导向,执行中需要财务人员根据准则规定做出职业判断。在实际执行中,部分企业在一些需要较多职业判断的事项上,对会计准则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导致对资本性支出计量有误。比如:对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大修理支出和一般修理支出划分与计量;对矿山企业,三量平衡所要求的工作同时存在,井下掘进作业等工程与当前生产作业关联度较高,对矿区权益中勘探支出、开发支出与生产支出的划分与计量等。

3.内因:部分企业在项目投资管理上的薄弱影响会计信息

部分企业在项目投资管理上较为薄弱,缺乏预算、立项、概算、验收、决算、事后监督评价等最基本的项目投资管理基础工作,而项目投资管理又和企业日常生产相近或紧密相关,在准确判断资本性支出方面确有困难,最终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等。

二、解决资本性支出的财务核算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针对业绩考核压力导致人为调节情况,加强预算及审计监督环节。

(1)预算方面,建议加强项目投资预算的编制管理,项目主管部门或各企业应严格执行项目投资基本程序,做好项目勘察、设计、论证分析等前期工作;加强对项目投资预算执行进度的管理,及时分析、跟踪和通报有关情况,掌握预算执行动态,把强化预算执行进度管理经常化、制度化。

(2)审计监督方面,建议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各企业结合正在推进的工程项目审计工作,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充分利用工程造价结算审计和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的手段,厘清界限、划定标准;加强会计检查的力度,同时可与年审中介机构协商予以更大关注。

2.对于新准则理解上存在的偏差及项目投资管理薄弱,可以通过培训等手段对企业进行辅导,使员工掌握相关的知识,在业务上做得更好。

(1)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执行力,从制度设计与执行等方面提高企业的项目投资管理水平,切实完善资本性支出管理相关流程;

(2) 结合实际问题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并结合内审、外审等事后监督评价等环节,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财务水平,加强财务人员对会计准则中资本性支出的理解及实务操作能力;

(3)在制度尚未完善的过渡期,建议企业加强项目投资的备案制,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的事后审计、审核,促进企业在项目投资管理及财务核算上的改进与提高。

三、企业管理与核算中的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涉及工程建设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总承包项目、研发项目、勘查项目、项目,其中工程建设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总承包项目共性较强,合并体现在“工程类项目”部分,研发项目、勘查项目由于自身行业特色较强,独立体现。

对公司而言,由于授权管理等原因,并非所有的项目均会完整履行上述预算、项目建议、可研分析等流程,但是所有的项目投资均会履行项目管理流程。从作用而言,项目管理是保证项目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项目管理的准确和科学性,对项目投资具有极大的影响;项目管理体系是否先进、以及其业务和技术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到项目投资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它在保障项目投资的顺利进行、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等方面,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主要就研发项目的管理进行分析:

研发项目按项目来源分为纵向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和自主研发项目三类。纵向科研项目是指各单位承接的国家、省(部)、市(厅)政府、社团和行业管理部门等的各类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是指各单位承接的各类(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等项目;自主研发项目是指各单位以自有资金投入设立的科研项目。

纵向科研项目除满足下列内部控制标准外,还需要执行国家、省(部)、市(厅)政府、社团和行业管理部门针对科研项目的相关管理办法。

1.立项管理

包括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与审核、决策环节的控制。此流程系项目投资的前置流程,侧重点在于通过合规、科学的方式对项目进行初步建议,与本文所述资本性支出无直接联系。

2.组织实施管理

包括项目团队管理、进度、经费管理等环节的控制。其中,与公司资本化控制相关的控制点主要为编制项目进度计划、检查项目进度和控制经费环节。

3.项目验收

(1)项目验收包括结题验收、档案管理、后评价等环节控制。其中,与公司资本化控制相关的控制点主要为组织鉴定及验收环节。对研发项目而言,开发阶段的支出在开发过程中仅为暂时资本化,只有通过本阶段的鉴定及验收,才能合理判断研发是否成功,开发支出应资本化还是一次性进损益。设计与审查包括合作单位选择、方案设计、审查、确定、合同订立与生效等环节的控制。其中,与公司资本化控制相关的控制点主要为编制及审核设计方案、编制项目概预算环节。实施与监督包括项目团队管理、进度、质量、效果、经费使用等管理环节的监理与控制。其中,与公司资本化控制相关的控制点主要为编制项目进度计划、项目变更、检查项目进度和项目资金控制环节。

(2)验收与成果管理。验收与成果管理包括项目成果编制、审查与资料核实等环节的控制。其中,与公司资本化控制相关的控制点主要为编制项目成果报告、编制项目决算环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规定,矿区权益中勘探支出的资本化采用成果法,即勘查过程中,矿区权益的前期取得支出及勘探支出均为暂时资本化,只有待本流程项目成果形成以后,才能最终资本化;如果不能形成项目成果,前期暂时资本化金额,将一次性列入损益。

四、总结

综合上述,企业在资本性支出方面由于业绩考核压力、财务人员对会计准则理解偏差及企业工程管理薄弱等原因,造成日常项目投资活动在财务核算及工程管理上均有不足,最终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且多表现在多计资本性支出及当期营业利润。

篇7

为了改善煤矿职工的工作环境和安全状况,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国家建立了煤矿安全设施投入机制。一方面国家直接投入,另一方面企业从成本中提取安全费用。为了管好用好该项资金,财建[2004]119号文,对安全费用的提取和使用规定了会计处理办法。财政部又以财会函[2008]60号文了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度年报工作的通知,要求高危行业企业按照规定提取的安全费用,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中的具体要求进行处理。新旧安全费用会计处理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上对资产负债表要求的影响,也给会计核算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拟进行对比分析。

一、安全费用提取的会计处理

原规定:财政部财会[2004]3号的《关于执行〈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的通知中规定,煤炭生产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时,应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按量计提,从生产成本中列支,计入“制造费用―安全费用”科目,在 负债类“长期应付款”项下设立“应付安全费用”二级科目,“应付安全费用”下设立“提取数”“使用数”“结余资金”三个三级科目。在三级科目“使用数”下按照财建[2004]119号规定的使用办法的十大分类设立四级科目,企业根据需要可在四级科目下设立“设备”“井巷工程”“其他”等五级科目或单设备查账进行核算。

新规定:安全费用提取时按规定标准按量提取,在权益类“盈余公积”科目列报,从利润分配中提取。分录为:借: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贷:盈余公积―专项储备―安全费―提取数

因此,原规定安全费用在成本中直接提取列支,作为企业长期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余额可在以后年度使用。新规定只是按规定标准按产量提取,在企业权益内部结转,只要企业实际没有发生支出,不影响资产负债表结构,不影响所有者权益。

二、安全费用的使用

原规定:企业在使用时,费用性支出按项目在提取的安全费用中直接列支;形成资产的资本性支出,按资产总值,全额计提折旧,按项目在提取的安全费中列支。在“设备”,“井巷工程”下可按名称等设立六级科目。具体处理如下:

1、企业在费用性支出使用时,借:长期应付款―使用数-xxx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2、安全工程资本性支出使用时:

① 需要安装设备及工程。借:在建工程―xxx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安全工程项目完工转固定资产时,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②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借:固定资产,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③次月将安全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一次提取折旧按项目记入“长期应付款―使用数”,借:长期应付款―使用数―xxx,贷:累计折旧

新规定,安全费用的处理按三部分分别进行账务处理:

① 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安全技能培训及应急救援演练等费用性支出,在支出时计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安全费用” 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② 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安全设施费用支出,在发生时构成产品成本的,借记“制造费用―安全费用―xxx”贷记“工程物资、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③ 构成固定资产的安全费用资本化支出,不需要安装设备,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需要安装设备发生时,借:在建工程―安全工程―xxx 贷:工程物资、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等科目。完工后,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安全工程―xxx,该部分在固定资产使用中安规定计提折旧,计入有关成本费用科目。

期末,结转安全费用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借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安全费―xxx 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每月结转一次,年末,全年实际使用的安全费结转余额以“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余额冲销至零为限。并将“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

三、安全费用余额列报

原规定,安全费用投入不足,“长期应付款―安全费用”为贷方余额,在资产负债表“长期应付款”项下列报,超支部分计入成本。

新规定,安全费用投入不足,反映为“盈余公积―专项储备―安全费用”贷方余额在资产负债表“盈余公积下”列示;安全费用超支,其资本性支出为正常性投入,不再计入生产成本,“盈余公积―专项储备”余额最小为

零。

四、新旧规定会计处理差异比较

原规定账务处理方式存在以下弊端:一是给人为调解利润创造条件。二是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三是给调节税负创造条件。具体影响:

1、对净资产的影响

原规定,“长期应付款―安全费用”贷方余额,在资产负债表负债类列支,虚列企业的负债,形成企业净资产的减少。新规定,在所有者权益“盈余公积”下列报,不影响企业的净资产。

2、对成本费用的影响

原规定,计提的安全费用可以全额一次计入成本。新规定,费用性支出只能按实际投入数计入成本费用,固定资产只能按正常设备折旧计入成本费用,超支的资本性支出部分不再计入成本费用。

3、对成本报表的影响

原规定,报表中安全费用项下,包括所有安全项目的所有投入(包括资本性投入)。新规定,安全费用项下,只包括安全工程部分不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性支出。

4、安全费用使用情况报表反映

篇8

一、现行会计制度的不足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等职业学校对教育成本核算将会成为趋势。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但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并不能正确核算教育成本。与权责发生制相比,有些项目不能满足成本核算的需要:

(一)修缮费。现行制度将修缮费全额列为当期支出,但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对于大修理支出应分期摊销,对于资产改良支出,如房屋装修、教学设备因技术要求更换主要部件,应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固定资产原值。

(二)未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未设立“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及“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允许学校在每年的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在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列支,专款专用。这样做不能反映资产的新旧程度,也不能反映资产实际损耗的价值,起不到资本补偿的效果。对于学校定期支付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固定资产大中型维修费,如不通过待摊或预提科目核算,将会导致不同会计期间费用负担不均衡的情况。在责任成本管理的模式下,不利于目标成本的制定,也不利于对各责任成本中心进行考核。

二、完善和改革中职学校教学设备会计核算的构想

由于现行会计制度对中职学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存在着不足,在中职学校加强教育成本管理和核算的要求下,应对中职学校的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本文以务实的原则,在遵循现有事业会计制度基本框架的前提下,着重提出改革和完善中职学校会计制度中教学设备的相关核算方法。

(一)教学设备购入的会计处理

中职学校在加强教学设备成本管理和核算的要求下,必须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并把费用按配比原则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加以划分,这样,才有利于目标成本的制定,有利于教学设备成本管理绩效的考核。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少文章观点认为,现行事业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购置上是一次性计入当期支出,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其实,这是对现行会计制度了解不全面造成的误解。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在固定资产购入时,借记“事业支出资本性支出”,贷记“银行存款”或“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同时全额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这样处理,就等于是把期结转事业结余时,把应计入“固定基金”的资本性支出提前计入,否则,期末结转时要作调整,不调整的话,就有可能确实把当期的资本性支出作为事业结余而最终增加了事业基金。所以说,现行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购入核算应该是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的。

(二)教学设备折旧计提的会计核算

现行会计制度允许学校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修购基金,各按50%在修缮费和设备购支费中列支。计提时借记“事业支出修缮费”、“事业支出设备购置费”,贷记“修购基金”。这样核算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当教学设备购入时已借记“事业支出”,在计提修购基金时又借记“事业支出”,产生了重复计支出的弊端,且所计提的修购基金与教学设备没有关系,不能反映出教学设备的使用状态及实际规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的途径是对教学设备计提折旧。因中职学校教学设备一般不要求加速更新,且中职学校经费一般有限,所以,没必要采用加速折旧法。可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设备折旧。

1.教学设备折旧方法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均年限法适用于各个时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折旧。它的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指按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一般是按固定资产所能工作的时数平均计算折旧额。工作量法适用于那些在使用期间负担程度差异很大,提供的经济效益很不均衡的固定资产。在各期使用固定资产的时间或产量不均衡时,采用此方法更加符合配比原则。在中职学校,在实行目标成本管理的模式下,对于一些能确定工作时数的设备可采用这种方法计提折旧,更能体现各责任成本中心的真实成本。如电子实训室的单片机等机械设备,可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实际工作量可按该设备的实际人时数来确定。

2.教学设备折旧的会计核算

目前,有些观点认为,目前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中的“修购基金”应该废除,完全借用企业会计制度对折旧的核算方法,以“累计折旧”来代替修购基金。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特别是公办中职学校,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有本质的不同,不能全部以企业的会计制度来代替中职学校的会计核算。且“修购基金”可以直观反映中职学校现有的资产更新和扩张的能力,应该予以保留。中职学校对于教学装备的维修,可分为零星修理、大中型修理。对于零星修理所发生的费用,因金额较小,可直接计入当期支出,借“事业支出维修费”,贷记相关科目。大中型修理或定期全面检修、用修购基金购入教学设备,因金额较大,可从修购基金中列支,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记相关科目。

对教学设备计提折旧时有两种方法可选择:一是不设“累计折旧”科目,计提的折旧额直接借记“事业支出教学设备折旧”,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这种核算方法的优点是账务处理简化,但缺点是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不出固定资产净值,不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状态和实际利用能力。第二种方法是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在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教学设备折旧”,贷记“累计折旧”,报废时将折旧额转入修购基金,借记“累计折旧”,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这种方法能使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净值,反映出学校现有固定资产的规模及利用能力。

(三)教学设备报废的会计核算

现行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报废时,“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对冲,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如有处置收入,借记“现金(或相关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在设置“累计折旧”科目核算折旧的情况下,学校在报废教学设备时,应将计提的折旧额转入修购基金,借记“累计折旧”,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参考文献:

[1]熊立芬.高校预算控制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3).

篇9

中图分类号:F530文献标识码: A

本文主要结合企业实践,概括阐述固定资产从取得、使用到最终处置涉及到的内部控制及计量方面的内容。

一、固定资产取得的内部控制及计量

企业增加固定资产,势必要经过预算、采购、验收、转资等环节。在财务进行固定资产入帐前,需要相关部门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固定资产取得的合理性及计量的准确性。

1、固定资产预算管理

企业的资本性支出预算应由董事会批准,部门只能申请使用预算范围内的项目及金额。部门发生采购需求时,需要填写《资本性采购申请》。使用部门对业务的真实性负责,预算管理部门负责审核是否超预算范围,财务部门负责审核该项支出是否属于资本化支出。

财务部应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明确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的划分标准。

新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要同时满足两个特征:一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是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情况会比较复杂,对一项支出是属于费用性支出还是资本性支出,往往很难进行判断。签于此,财务部门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还要兼顾税法的规定,设定明确的资本化和费用化支出划分标准,由公司领导层批准后执行。比如:对于备品备件支出,如果是在设备正式使用之前试生产领用的备件应予以资本化,如果在设备正常使用过程中领用的应予费用化;对于办公家具、工具等可以以购置值做为划分的标准,比如购置值大于2000元的,予以资本化,否则费用化。

《资本性采购申请》的内容应包括:资产内容详细描述、技术标准要求、资产所属项目、资产数量、金额、目标购进日期等,由需求部门提出申请,由预算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公司领导批准后,提交到采购部门进入采购流程。

2、固定资产采购

采购员根据《资本性采购申请》的内容面向市场进行招标,在对投标供应商进行比对后确定最终的供应商,经过采购部门的审批流程最终产生具有法律效力的采购合同。采购合同的内容除必需的标准合同条款外,还需明确供应商具体的交付日期和付款时间。采购合同经双方盖章后生效。采购部门将合同反馈给使用部门,由使用部门跟踪供应商后续的供货情况。

3、固定资产验收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的验收流程,应区分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制定不同的验收流程。使用部门按验收流程以及合同规定的时间节点对供应商提供的资产进行验收。使用部门对于已达到验收标准的固定资产,应填写《固定资产验收进度报告》。《固定资产验收进度报告》中需详细填写合同号码、资产描述、本次验收进度,由各相关领导审核批准后,交财务部固定资产会计。固定资产会计按照验收报告上的验收比例在系统中对合同进行收货处理,即入帐到在建工程(借:在建工程,贷:中间科目)。供应商提交等额发票后,由应付会计校对发票与合同验收金额是否一致并入帐(借:中间科目,贷:应付账款),然后完成对供应商的付款。

4、固定资产转资

如果某项资产的验收进度已达到100%,使用部门需要向固定资产会计提交《固定资产转资确认单》。

《固定资产转资确认单》的内容包括:

1) 判断资产属于新增还是增值,新增是指企业新增加的一项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会计在系统中创建一个新的资产号,增值是指对老资产原值的增加;

2) 类别,根据本企业资产情况划分大的类别,便于确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3)资产所在部门,用于归集该资产的折旧费用;

4)资产存放地点及管理人员,便于资产的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转资确认单》由使用部门工程师填写,资产管理部门

进行审核。固定资产会计根据《固定资产转资确认单》的内容将资产从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并在系统中维护资产的主记录,包括资产折旧年限、资本化日期、使用部门等,为计提折旧做好准备。

固定资产会计将系统生成的固定资产编号打印成条形码做为固定资产标签,由固定资产管理协调员粘贴到固定资产上。标签缺失,由部门提交补打申请。

固定资产的购置值应包括:资产的采购金额,运输过程产生的费用、验收前的发生的检验检测费用,以及不应抵扣的税金等。房屋建筑物的购置值除采购金额外还应包括竣工验收前发生的各项行政事业收费等。

二、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及计量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计量主要包括资本性后续支出的确认、资产减值的计提、固定资产的盘点。

资本性后续支出的确认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大修理等支出。是否属于资本性后续支出,也应参照《费用化和资本化支出划分标准》来判断是否应资本化。判断属于资本化的后续支出,使用部门按照前述固定资产取得的流程进行申请,最终由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部门在填写《固定资产转资确认单》时,要标明是对原有固定资产的增值,要提供原资产的号码,固定资产会计据以对原固定资产进行增值帐务处理。原固定资产发生增值后,从增值的次月开始重新计算月折旧额,不改变以前已计提折旧额。

资产减值的计提

企业应在每年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测试结果出现减值迹象的,要对设备计提减值,计入当期损益。一旦计提减值,以后都不可以转回。

固定资产的盘点

企业应至少每年对固定资产盘点一次。确定一个时点,以财务账面资产数为准,由使用部门进行100%资产全盘。运用扫描枪,将固定资产条形码一一扫入系统,固定资产会计将扫描结果与账面资产进行核对。

部门盘点结束后,财务部组织人员按一定比例进行抽盘。抽盘结束后,各部门提交部门盘点报告,财务负责整理汇总全部的盘点报告向领导层汇报,财务部根据批准的盘点报告的内容决定后续的帐务处理。

三、固定资产处置的内部控制及计量

固定资产处置主要包括出售和直接报废两种情况。为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报废资产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内部流程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固定资产在不需用的情况下,使用部门应提交《固定资产处置申请单》,填写固定资产账面原值、累计折旧、计提减值、净值的金额,详细描述固定资产处置的原因,进口设备还要看是否属于被海关、税务监管期内。申请部门根据处置资产的账面净值金额大小,进行相应的审批流程。对于金额、规模达到一定水平的资产处置申请,还有必要经过董事会的批准。对于仍处在监管期内的资产,应按规定补交税款后才可以被处置。

资产在处置之前,企业技术人员应检查设备是否具有本企业专属的工艺技术,保证本企业的专利技术不被外漏。固定资产处置应本着更新再利用-出售-报废的优先次序选择处置方式。故事先应由专业工程师做出评估,该设备是否有可利用价值,是否更新改造比重新购置更经济。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6-0045-02

1 前 言

现代财务核算及会计准则把支出按着受益时间长短的不同,分为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对于受益期间没有达到一年或一个会计周期的支出称为收益性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收益期如果超过一年或一个会计周期的支出叫做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当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由在建工程归集的资本支出结转为固定资产,会计上叫做转资。近年来,石化系统销售企业千方百计抢滩布点,大力发展加油站网点建设,加油站建成投产后,其在建工程转资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加油站基建项目合同签订不规范;不少加油站建成投产多年,其资产仍长期挂在“在建工程”科目;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支出混淆;加油站项目交付使用手续不规范等。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了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与可靠性,另一方面影响企业的固定资产后续管理工作,同时还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纳税风险,所以很有必要针对加油站在建工程转资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2 加油站在建工程转资存在的问题

2.1 加油站建设程序与项目合同签订不规范

加油站工程建设具有投资额大、建设期长、审批环节多等特点,加油站建设程序有多个环节,如可行性研究、立项、规划审批、设计、招投标等。各环节都有一定的次序,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要严格执行加油站的建设程序。不少企业违背程序操作,有的为了赶工期,有的明知报建存在问题,为了形成既定事实,实行边建边补办手续的做法,往往造成工程进展不畅,长期停工,甚至形成烂尾工程,给企业带来严重影响。

加油站工程合同涉及加油站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如设计、土建、供水、电力、网架、管道等,它为确保工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法律保障。工程合同的签订为项目管理提供了管理对象,并成为全过程施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加油站工程合同签订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加油站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间接影响了加油站在建工程转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加油站建设存在施工与设计合同内容不明确、合同项目与工程款不确定,甚至还存在先施工后签合同的现象。工程合同签订不规范,导致失去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质量控制、工程付款控制的作用,也间接影响了加油站项目竣工决算与在建工程转资工作。

2.2 部分加油站在建工程转资滞后

有的公司领导没有重视加油站在建工程的完工验收及结转,认为加油站项目建设非常重要,而在建工程转资工作及时准确与否对企业影响不大,全部精力放在工程进度及费用的控制上,对在建工程转资具体操作与进度根本不去过问,更有些企业负责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加油站建设完成就是所有工作的全部完工。有的加油站已投入运营,完全满足了转资要求的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标准,但相关工作人员对在建工程转资的条件存在误会,认为必须要以工程竣工验收为标准才可转资,导致在建工程转资滞后,造成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不准确,直接影响本单位的经济效益,还带来了一定的涉税风险。

2.3 加油站项目交付使用手续不规范

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加油站在建工程投资项目完工交付使用时,未严格按照在建工程转资管理规定由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实物使用部门全程参与,未做到按固定资产交付清单对应现场实物资产逐一进行交接验收,出现交接不清的现象。有些加油站项目交付时仅关注资产实物本身,而不重视相关建设工程档案的交接。这些不仅给加油站日后的资产管理造成了一定困难,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油站在建工程转资工作。

2.4 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支出混淆

由于石化系统销售企业不同部门对固定资产认定标准存在不同理解,导致加油站在建工程投资项目资本化支出与费用性支出混淆,比如有的公司基建投资计划中存在一些投资项目,从专业上讲投入的是一种设备,实际上却是某一项设备的一部分,不能单独形成一项固定资产。而财务部门为了与基建计划统一口径,也将其核算为固定资产,使加油站固定资产得不到真实体现,影响了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

3 浅析解决加油站在建工程转资问题的对策

3.1 规范加油站建设程序与项目合同签订,从源头上减少转资问题的产生

要从源头上减少在建工程转资问题的产生,首先无论任何基建支出或者工程建设都要严格遵守国家法令法规的建设程序要求。除需认真落实基建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度外,还要求对加油站的基建工程项目建设和组织负担法律责任。我们企业应该执行行业招投标制度,对于加油站的基建工程须进行公开招标的,一定要按照国家法令制度及行业标准进行公开招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并需要严格执行行业工程开工许可以及遵守工程竣工验收制度。在加油站基建工程建设开工起始时,要办理施工许可证和基建工程质量监督备案手续。当整体工程建设竣工后,还要依法组织相关有资质的部门机构进行验收,只有验收合格后的工程项目,方可以投入使用,财务部门根据合法完整的资料办理固定资产结转。

加油站的基建工程建设要规范项目合同的签订与管理。签订项目合同前应进行该项目合同风险分析,以便于降低合同风险,堵塞和预防合同漏洞。合同应明确工程的工期、价格、质量和技术要求。要强化建设监理工程师的项目合同管理责任。还应当及时做好各个项目的跟踪,对全部合同和档案及各种工程相关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整理归档,通过相关部门对基建施工现场的直接管理去进行了解,掌握反映工程现场的施工情况信息。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根据整理出的工程实施状况与合同文本的对比,分析该项加油站工程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进行评价加油站合同整体履行情况,然后再提出最终分析结果并上报。

3.2 健全加油站在建工程完工转资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范转资管理

为了加强石化系统销售企业加油站在建工程完工的转资管理,以新会计准则和企业内控制度为依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要建立《加油站在建工程完工转资管理办法》,重点规范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加油站在建工程的转资管理,以及对暂估入账固定资产的竣工决算的进度进行监控。

在《加油站在建工程完工转资管理办法》中要明确工程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等部门的职责,以及在加油站项目科研、设计、招投标、采购、施工、竣工验收等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工作业务流程。对加油站工程项目建设完成的资产要进行细分,根据设备类资产、建筑物类资产、输电线路、工艺管网、消防等资产的性质和特点,要求相关岗位在加油站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要完成准资产(尚未预转资或转资)的基本信息和价值信息,包括设备名称、相关附件、数量、价值、规格型号、设备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制造厂家、使用单位、设备位号、安装地点等。要建立资产的列示原则和资产建筑、安装工程费、其他费的确认和分配标准。

3.3 成立加油站完工项目转资工作办公室,进行全部转资工作运行

首先领导重视与支持是加油站在建工程规范及时转资的重要保障,要将加油站工程竣工决算、在建工程转资作为加油站工程建设的延续,并纳入对相关部门和员工的业绩考核内容。其次要保证基建机构和人员的基本稳定,要成立专门的转资工作小组,由负责工程项目建设的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等参与,专门负责编写竣工决算和固定资产转资工作,并定期报告转资工作进度。

3.4 加快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做好加油站竣工验收工作

做好加油站竣工验收工作,是编制加油站竣工决算的前提。竣工验收工作从项目立项开始,贯穿至竣工验收结束的项目建设全过程。为做好竣工验收工作,要求参与加油站工程建设的建设、设计、采购、施工、工程总承包、监理等单位高度重视竣工验收准备工作,做到加油站竣工验收准备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

加强与施工单位结算管理,对加油站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经验收合格,要及时办理转资。预定可使用状态是指资产实体功能达到预定使用目标。存在以下情况之一时,可认为所购建的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一是资产的实体建造工作已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全部完成。二是已经通过试生产或试运行,且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行或者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或者试运行结果表明能够正常运转或营业。三是发生在该项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生。四是所购建的资产已经达到设计或合同要求,或与设计或合同要求基本相符,即使有极个别地方与设计或合同要求不相符,也不足以影响其正常使用。

3.5 规范加油站项目交付使用手续,完善加油站建设档案交接手续

加油站在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前,形成资产主要由投资项目管理者负责,在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后,形成资产的管理责任转至资产管理者与资产使用者。必须对加油站在建工程项目形成资产交付使用进行单项验收、专项验收,而且在验收时,投资项目管理者、资产管理者、资产使用者、财务人员等相关人员全部到达现场进行联合验收,对照编制的固定资产交付清单,逐一盘点核对,达到现场实物与交付清单相一致。

加油站项目交付使用除了对实物进行交接验收外,还需同步对加油站建设全部基建工程档案进行整体交接和组织专业人员验收。加油站建设档案是加油站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按照“一站一档”的要求,对各个阶段中形成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在加油站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一次付档案管理部门保管。按照国家关于《建设工程文件档案整理规范》,加油站工程建设的重要活动、记载工程建设主要过程和现状、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文件,均应收集齐全,整理立卷后归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程立项审批件、规划许可证、规划平面图、建设用地许可证、征地协议书、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设计施工图、供取水许可证、供电许可证、工程预算书、施工承包合同、油罐鉴定证书、加油机说明书等。

3.6 明晰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支出范畴,正确列支资本化支出

加油站在建工程的各项费用属资本性支出,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难以界定,容易与费用性支出混淆的现象。相关费用包括为建造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应负担的税金、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净损失等。基建部门与财务等相关工程管理部门要统一在建工程费用的认定标准,严格按照相关资产管理规定划分资本性支出范围,申报投资项目必须符合资本性支出范畴,从而规范加油站在建工程项目投资计划的下达,避免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支出相混淆。

4 结 论

以上仅为个人对加油站在建工程转资若干问题的尝试探索。综上所述,要提高加油站在建工程转资工作效率与效果,实现加油站在建工程项目转资及时、有效,需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需要工程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实物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从加油站建设与项目合同签订的源头上加以预防控制,从制度上规范转资管理,成立加油站转资工作小组,实行转资工作报告制度等。从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细化和规范加油站在建工程转资工作,为石化系统销售企业资产管理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雪峰.在建工程转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