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沟炎的预防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2 09:19: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甲沟炎的预防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甲沟炎的预防措施

篇1

专家点评:我国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不够,有的出现足皮肤溃疡了,还认为是小事,可不治自愈。殊不知,由于病程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有下肢供血障碍,有的还合并肾病、低蛋白血症、贫血及高血压、血脂异常等,足溃疡一旦出现往往难以愈合。

306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许樟荣说:糖尿病足是由于下肢缺血和(或)周围神经病变所导致的足的畸形、溃疡或坏疽。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5%会发生足病变,且目前发生率还在增加,轻者表现为皮肤溃疡,重者发生足坏疽或严重的关节畸形,患者的生活能力受到了严重限制。足溃疡是最常见的糖尿病足病变。据国外调查,80%以上的下肢坏疽是由于溃疡引起的,坏疽的足一般需要截肢。我国糖尿病病人并发足坏疽的约占0.9%~1.7%,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并发糖尿病足坏疽的占2.8%~14.5%,截肢率21%~66% 。

危险因素,危险人群要注意

许主任说:“病史和临床体检发现有下列危险因素者要给予特别重视。”

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足溃疡的既往史;神经系统的症状(足的麻木、感觉触觉或痛觉减退或消失)和(或)缺血性血管病变(运动引起的腓肠肌疼痛或足发凉);神经系统的体征(足发热、皮肤不出汗、肌肉萎缩、鹰爪样趾、压力点的皮肤增厚)和(或)周围血管病变的体征(足发凉、皮肤发亮变薄、脉搏消失和皮下组织萎缩);糖尿病的其它慢性并发症;神经和(或)血管病变并不严重而存在的严重的足畸形;其它的危险因素如视力下降、影响了足功能的骨科问题如膝、髋或脊柱关节炎;穿不合适的鞋、足的卫生保健差。

许主任强调,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一定要定期筛查,以保证尽早发现病症。

糖尿病患者如何护好足

糖尿病足病的治疗很困难,但做好预防工作,对防治糖尿病足病十分有效。有研究证明,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使一半的患者不发生足溃疡或截肢。对于已有足溃疡者,则需要强调尽早的合理科学的治疗。许主任表示,糖尿病患者护好足要从多方面注意:

1.不要赤足行走,以免足部皮肤受损。

2.尽量穿干净舒适的棉袜,且不要太紧,否则会影响足部血液循环。鞋子也要穿宽大一点的,透气要好一些。鞋跟不可过高。

3.洗脚时,先用手试试水温,以避免水温高而引起足的烫伤。洗脚后应用毛巾将趾间擦干。

4.剪足趾甲时,应平剪,不可为了剪趾甲而损伤甲沟皮肤,甚至引起甲沟炎

5.用些护肤品,不要让足部皮肤干燥。

6.足底如有鸡眼,不要自己处理。

7.就医时,提醒医生检查一下您的脚。

篇2

糖尿病足是因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循环障碍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部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血管并发症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溃烂及肢端坏疽等症状[1]。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足的出现,使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所以,糖尿病足的护理及干预对患者的综合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本院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50例,其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46~82岁,平均64岁;糖尿病史6~28年,平均17年。50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根据糖尿病Wagner分级法[2],50例患者中:0级6例,Ⅰ级12例,Ⅱ级27例,Ⅲ级5例。

2 护理干预

2.1 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要对糖尿病足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让患者知晓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护理技能,指导患者掌握足部自我护理和保护措施,合理饮食及用药,适当体育锻炼,定期进行血糖监测。黄丹妮等[3]在对糖尿病足坏疽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中指出,糖尿病患者在健康教育后比健康教育前,懂得糖尿病足护理的患者增加了70.7%。周莹霞[4]在糖尿病足的防治及护理研究紧张中总结指出,通过积极的健康教育及合理的预防措施能降低40%~80%的糖尿病所致的足部溃疡截肢的发生率。因此,加强糖尿病足知识的健康宣传,是患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糖尿病足的危害是至关重要。

2.2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身高、性别、体重、病情等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保证低糖、低脂、低盐、按时、按量,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饮食,改善全身的营养状态,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促进创面愈合[5]。

2.3 心理治疗 糖尿病足的病程长,并发症多,费用高等使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大、紧张、焦虑等。医生及护士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指导,多安慰及鼓励患者,使其消除恐惧紧张等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4 足部护理及治疗 护理: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晚用温水泡脚20~30 min,水温不要超过40℃,洗后擦干脚趾,同时对足底进行按摩,轻拍足背,并可适当作小腿和足部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若感觉足部麻木,足部皮肤变白或发红、疼痛、肿胀、磨伤、甲沟炎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并给予正确处理,防止感染扩散。平时穿宽松柔软合适的鞋袜,每日换洗袜子,保持干爽、清洁。寒冷时注意肢端保暖,但忌用热水袋热敷保暖,以防烫伤。

2.5 治疗:溃疡患者局部用0.9%的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双氧水或碘伏进行消毒,少量多次的方法进行坏死组织的清除,以不伤及正常组织不出血为度。根据患者情况局部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双黄连等进行湿敷。每天对足部进行检查,观察并记录足部皮肤组织的代谢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局部皮损面积、感觉、血管搏动及是否有分泌物等情况。根据创面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整换药间隔时间及方法。同时,对足部进行红外线照射,距离﹤50 cm,每天照射1~2次,每次20~30 min,以减少渗出,促进血液循环和肉芽生长,加快溃疡面的愈合。

2.6 全身药物的治疗护理 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应用抗凝、抗感染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物的治疗,促进肢体血管扩张,改善下肢缺血缺氧等症状,促进创伤面的愈合。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时,指导患者掌握用药的方法、时间以及其他注意事项,检测血糖,尽可能使血糖达到正常水平。

3 结果

通过临床治疗和积极的护理干预,38例糖尿病足患者完全痊愈,10例患者溃疡面明显缩小,2例因足坏疽转入外科截趾。

4 结论

糖尿病足是不同于普通足部溃疡、坏疽的疾病,其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致残率较高。要求护理人员具备糖尿病和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以外,还须具备良好的品质,如耐心的指导、细心和持之以恒的护理等。糖尿病足需要多层次、多方位的进行合理调护,使饮食、心理、健康教育及药物等多方面协同合作治疗。通过有效及合理的护理干预,早发现,早治疗,控制好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皮肤抵抗能力,促进伤口愈合。因此,重视预防、治疗和护理糖尿病足可以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藏萍. 20例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大家健康,2011,5(5):28-29.

[2] 叶任高.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06-808.

篇3

我科从2006年2月~2008年2月共收治糖尿病病人34例,通过综合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06年2月~2008年2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足病人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50~72岁,有糖尿病史6~30年,平均11.2年,糖化血红蛋白(HBAIC)8%~14.5%,平均11.04%;下肢血管B超显示有动脉粥样硬化者34例,血管重度狭窄4例,局部血管闭塞1例,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28例,良好2例;肌电图检查符合周围神经病变的34例;诱发因素中,烫伤10例,误伤4例,足癣5例,鸡眼3例,甲沟炎10例,其他2例。

2结果

经治疗后,治愈、好转28例,6例无缓解。

3病因分析

3.1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后果是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的主要因素,美国每年因此而截肢者逾5万人,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1]。糖尿病健康教育滞后,从所选病例中可以看出,年龄大、病史长;病人在患糖尿病后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健康教育,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而糖尿病足部并发症出现缓慢,使患者在短期内没有看到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产生一种侥幸心理,影响了患者对足部预防的重视程度。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长期神经营养不良,自我护理能力下降,更易发生足部并发症,应尤为重视。

3.2血糖控制不良

对血糖的良好控制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最有利的措施,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为长期处于持续高血糖状态可使血管内皮损伤,使血管内膜不光滑或阻塞,血糖是合成糖蛋白的原料之一,血糖控制不良,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增加,使微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3.3周围血管病变

由于长期持续的高血糖,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因为蛋白质的糖基化使动脉壁中的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破坏,血管壁弹性降低,血流阻力增加,导致局部血液灌注不良,组织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引起肢端坏死溃烂,本组34例病人均给予下肢血管B超,结果全部符合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度狭窄3例,局部血管闭塞1例。

3.4感染

由于血糖控制不良,组织内血糖升高,为细菌提供了培养基,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局部血运不良,抵抗力下降,血液灌注不良,局部组织营养代谢障碍,引起组织缺血坏死,给细菌的入侵提供了机会。局部溃疡分泌物中可以查到致病菌。溃疡浅表,侵及皮层,多为G+球菌感染,波及肌层及骨、关节者,多为G-杆菌感染。

4护理

4.1有效控制血糖

近年来,2型糖尿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及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过去的认识。由于部分糖尿病病人早期并无症状,估计在出现糖尿病症状并确定临床诊断时,大约有3~5年的延迟,因此,部分糖尿病在得到诊断时,已经出现并发症。对糖尿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血糖控制相当重要。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是一个长期细致的过程,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病人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及自我管理。糖尿病足感染时,病人血糖增高,本组34例病人中,HBAIC平均11.04%,临床实践中发现血糖和感染是相互影响的。血糖增高会加重感染,感染加重又会使血糖难以控制,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后足部感染溃疡也会明显好转。为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糖尿病确诊后主张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或口服降糖药加胰岛素联合治疗。随着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使部分难以控制的高血糖病人的血糖得到稳定且理想的控制。

4.2有效控制感染

有效控制感染,可以促进血糖的良好控制,因此,要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根据血糖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全身加局部用药,效果更好。

4.3足部溃疡的处理

局部采用清创的方法,逐步清除坏死组织,不能急于大面积清创,尤其是侵犯肌腱时,为保护肌腱的功能,避免肌腱萎缩坏死,更不能因清创而暴露肌腱。根据局部溃疡的具体情况,可采用紫草油纱布引流,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血运,也可用654-2加胰岛素加抗生素局部湿敷。

5体会

篇4

糖尿病的害处,很多时候表现在并发症上,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一种。随着糖尿病患者人群的不断扩大,糖尿病足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由于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以及感染的三重打击,糖尿病患者脆弱的双脚很容易受损,感染发炎以致溃烂,可导致截肢,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严重者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是国内外非外伤性截肢的首位因素。为了避免“失足之痛”,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学习相关的知识,做到早预防、早治疗。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55例病例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51-87岁,平均72,糖尿病史最短10年,最长31年。治愈54例,自动出院1例。本组55例中有不同程度感染,周围神经病变44例,表现为深浅感觉减退,缺血性溃疡38例,坏疽1例。2 方 法

2.1 局部创面处理糖尿病足患者脚部出现溃疡感染,换药抗脚部炎症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糖尿病足患者需要怎样注意抗炎消毒、外科清创等细节。

2.1.1 抗炎消毒 对于糖尿病足患者的患肢局部应用碘酒、酒精消毒,喷洒抗生素,碘酒、酒精能有效的清洗患者的溃疡组织,在糖尿病足溃疡部分使用抗生素,能够有效抑制糖尿病足坏疽的扩散。

2.1.2 减轻压力 糖尿病足患者应尽量去除局部水肿、引流出分泌物,必要时外科切开脓肿引流。同时对于糖尿病足患者的敷料不要包扎太紧,影响脚部供血,保持脚部血液循环的畅通。

2.1.3 外科清创 尽量把糖尿病足患者的坏死组织、隔膜、死骨等切除干净,把局部脓液等分泌物清理掉,露出新鲜肉芽组织,可用含分解酶的生物活性敷料,促进坏死组织自溶。糖尿病足坏疽扩散期内,创面局部处理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糖尿病足治疗的疗程和效果,关系到糖尿病足患者是否会因为坏疽而被迫截肢。蚕食法方法可以有效处理糖尿病足。蚕食法即分期分批清除坏死组织。具体处理步骤为,先清除远端坏死组织,后清除近端坏死组织;先清除疏松的坏死组织,后清除牢固的坏死组织;先清除软组织,后清除死骨。蚕食法需要遵循的两条原则:一是彻底清除的时机应该选在炎症已经彻底消除或控制,健康组织和坏死组织界限分明的情况下;二是彻底清除时应该时刻注意局部血液供应情况。

2.1.4 切除和缝合治疗糖尿病足一段时间后,坏脚皮温下降、水肿消退、伤口干燥后,可用含表皮生长因子的敷料继续换药,也可局部喷洒654-2、胰岛素等,同时切除干痂和不规则骨突出物,缝合皮肤或移植皮瓣等。

2.2 合理应用抗生素 对伤口感染较重,全身抵抗力较差者,可遵医嘱给予广谱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2.3 积极治疗原发病 严格控制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及时诊治并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的第一道防线。糖尿病代谢本身并不直接参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但糖尿病的高脂血、高血糖症及所产生的蛋白非酶糖基化产物,可通过大、中动脉硬化及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其周围血管病变的发展。周围血管病性足部溃疡及坏疽,临床为慢性过程,具有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活动强度等因素,制定详细的综合治疗与调护计划,积极治疗原发病,从而促进创面愈合,防止复发。

2.4 健康教育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怎样避免足部损伤及足部伤的处理,强调绝对戒烟,积极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足。

2.4.1 患者应穿着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透气性好,棉麻质地的鞋袜,不宜穿过紧过硬的鞋袜。并且鞋袜经常更换,保持清洁卫生。

2.4.2 预防外伤、烫伤、冻伤,严禁赤足行走。每次穿鞋前,要检查鞋内有无异物,以防硌脚;每晚用温水洗脚,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防止烫伤;剪趾甲时应先洗脚后剪,不要修剪过短,必要时由其家人帮助操作。

篇5

1 预防方法[2-4]

1.1 保持足部的清洁和滋润 必须坚持每日洗脚,水温38~40℃,若要泡脚,不能超过10 min,用肥皂涂抹后轻轻揉搓,用温水冲洗干净。洗完毕,用柔软的毛巾擦拭,可涂抹润肤膏,以保持皮肤滋润。

1.2 注重足部的常规检查 检查双脚及足底有无鸡眼或水疱,脚趾间有无裂痕感染、水疱或皮肤变色,足部皮肤是否干燥。若患者自己不能检查可由家人代替检查。

此外,修剪指甲时,要用指甲刀,勿用剪刀。修剪之前应用温水浸泡,并小心修剪,避免剪的过深损伤甲床或肌肉。随时观察患足创面情况,并向医师汇报以协助医师治疗。嵌入性指甲或鹰爪指甲切勿自行处理,应找整形外科医生处理。气温低时要格外注意保暖。

2 足部护理

2.1 按摩 按摩足部可改善微循环并可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弹性及皮肤温度。足部按摩每日早、中、晚各1次,每次30 min,动作轻柔,从趾尖开始向上按摩,可使血液循环明显改善,有利于糖尿病足的恢复[5],患者行动不便时可让家属协助按摩。

2.2 运动疗法 对血管原因引起的糖尿病足采用毕格尔运动法[6]可有效地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该方法分3个部分:①躺在床上双腿上举,与床面呈60~90°,停留至脚尖发白或局部缺血约0.5~2 min,再将腿放下;②将脚垂至床沿下,直到脚底发热或充血2~5 min,然后脚踝部分向上下左右活动约3 min,至脚部颜色红润;③平躺床上,用毛巾包裹热水袋温暖脚部5 min。

2.3 中药治疗[7] 根据糖尿病足的不同病变程度,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若无开放性病灶,表现为肢端供血不足,颜色紫绀或苍白,肢端麻木、发凉,感觉迟钝或丧失,可选用丹参、川芎、金银花、连翘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中药内服。若局部红肿,可用黄连、马齿苋、大黄煎液湿敷,以消炎祛肿。已形成脓肿者,应切开排脓引流,保持引流通畅。若形成口小腔大的坏疽应扩大切口,保持引流通畅;对局灶性或少数足趾干性坏疽,应与健康组织分离清楚后手术清除。局部创面比较清洁红润者,可用生肌玉红膏,局部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庆大霉素4万单位及胰岛素4单位浸湿的无菌纱布湿敷,随时更换保持湿润状态。

3 健康教育

3.1 强化足部保健措施,减少足部皮肤损伤因素 当糖尿病足部病变出现时,血管壁的结构损伤已不可逆[8],治疗困难。穿鞋不当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9]。研究显示,近半数糖尿病患者对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袜子了解不足,2/3糖尿病患者未能掌握正确的修剪趾甲的方法[10]。脚损伤的原因以穿着不合适的鞋子、修剪趾甲不当为最多见,其次是足部疾病自行处理不当、足部意外损伤(如烫伤等)和甲沟炎、足癣等足部疾病[11]。

可见,糖尿病足部的预防应通过多次、反复对患者实施强化足部护理保健教育,促进患者从日常生活中易被忽视的每一个细节做好预防,如嘱其每晚洗脚防止浸泡过久,保持皮肤的正常功能;每日检查足部皮肤,及时发现细微变化;穿合适鞋袜,袜口宽松,以棉质、透气性的面料为佳;选择下午购买鞋子,双足试穿;穿新鞋时,要逐渐延长试穿时间;每次穿鞋前,均要检查鞋内有无杂物,不要穿有破损的鞋子[12];建议患者使用有保护功能的舒适鞋及有压力缓解作用的鞋垫,解除体质量对足部的负荷,减少足部损伤;禁止赤足走路,养成穿袜的习惯,袜子应每日换洗,保持清洁[12];有脚气者应该积极治疗;修剪趾甲宜在洗脚后,平剪,磨平;足部的胼胝或鸡眼禁止自行修剪处理,要接受正规治疗;走路不宜过久等。糖尿病教育者要进行示教,给患者以正确指导[7]。建立正确合理的足部保健护理行为,才能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3.2 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甘俊丽等[13]对15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结果:30.4%患者懂得足部护理,而坚持足部主动护理的患者仅占13.3%;81.0%~89.9%患者希望了解糖尿病足的表现、治疗及自我护理技术。刘晓明等[14]对108例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知识与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不知道什么是糖尿病足者占81%;不知道其严重危害者占83%;有半数以上患者不懂得糖尿病足的预防知识,如不知如何选择鞋袜,不知慎用热水袋、电炉取暖及不懂得日常足部保健知识,所占比例分别为74%、72%、67%;只有29%患者经常检查足部;虽有49%患者经常按摩足部,但目的不明确、手法也不正确;其中5例发生溃疡,有4例为热水袋或电炉取暖或理疗烫伤,1例为足癣感染所致;1例发生全足坏死的直接诱因是穿鞋不当致足感染扩散。提示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在预防糖尿病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3.3 加大糖尿病足知识宣传力度 加强糖尿病足各方面的健康指导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调查显示,85.5%患者表示需要接受糖尿病足防护知识指导,但只有24.1%患者曾接受过此方面的详细指导[15]。大部分患者认为医护健康教育重点在于药物治疗、饮食、血糖及尿糖监测,而对糖尿病足的防护知识欠具体,不足以引起患者对足部护理的重视。有关文献报道显示,在健康教育前,30.5%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29.2%患者懂得糖尿病足的护理,而只有13.4%患者对足部进行足部护理;在健康教育后,85.3%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84.1%患者懂得糖尿病足的护理,81.7%患者能坚持对足部进行主动护理[16]。吴丹[17]对12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足健康教育调查分析发现,因教育程度不够,虽然患者接受了糖尿病的有关教育,但部分患者对糖尿病足部保护知识仍然缺乏,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由此可见,需强化糖尿病足的教育。

3.4 提高专科医护人员对糖尿病足预防护理的重视 目前,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尚不能彻底预防,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最重要易感因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使下肢溃疡的危险性增加8~18倍,使截肢的危险性增加2~15倍[18]。蒋琪霞等[19]认为预防教育应从低危者着手,中、高危者列为重点预防对象,早期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是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因此,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全面检查足部1~2次,包括感觉的改变、血管搏动情况等。专科医护人员应仔细给每一个患者检查足部,有问题者在病历上做“注意足部”的标记,重视定期足部随访和检查。在糖尿病足预防教育中要重视提高患者对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危害性的认识,学会识别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病情变化是糖尿病足预防的关键[5]。糖尿病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及日常错误的足部护理行为。进行足部的主动正确护理可防患于未然。目前,国内尚无专职足病诊疗师,临床上糖尿病足防治问题缺乏专业人员实施与研究。糖尿病足患者的不断增加,对糖尿病足预防护理知识的普遍缺乏,使临床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研究显示,由接受过专业糖尿病健康教育训练的护士实施的对糖尿病足预防护理的教育干预是可行的、有效的[11]。

3.5 糖尿病足护理要坚持四项原则:①特制:即要穿特制的大小合适的柔软舒适的鞋。②帮助:即请家人帮助检查足部,有异常到医院请医生帮助就诊。③必须:即每日必须检查鞋袜是否平整,每日必须检查足部的皮肤是否完整,足部感觉是否完善,每日必须用温水洗脚。③不宜:即不吸烟,不赤脚行走,足部不用刺激性药物,不宜用热水袋或炉暖脚的原则。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的足部护理预防措施和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可以达到预防糖尿病足的目的,降低截肢率。同时也反映出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不足。目前,糖尿病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糖尿病足患者的群体也逐渐扩大。据世界糖尿病学会报道,世界上许多国家糖尿病患病率为10‰~20‰,1980年我国14个省市30万人口中,糖尿病患病率为6.09‰[20]。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有可能达到6 000万[16]。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没有糖尿病专科护士,如何培养和提高临床护士对糖尿病足的知识水平及健康教育能力,促进糖尿病足预防的深入有待进一步探讨;如何让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足预防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也是医护工作者今后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黄少薇,陈永松,黄建英,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2):242-243.

[2] 王晓媛,武惠萍,孟晓敏,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感觉测试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63-265.

[3] 刘卫芳.浅谈糖尿病足的护理[J].河北中医,2006,28(4): 290.

[4] 芦志娟.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河北中医,2007,29(4): 361-362.

[5] 张小群,范丽凤,于阿英. 糖尿病足预防护理“五步曲"的教育实施与效果评价[J].现代护理,2006,12(9):785-788.

[6] 王方凌.一失“足”成千古恨[J].糖尿病新世界,1999,(5):20-21.

[7] 邢占丽,陈淑杰.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 20 (3):333.

[8] 冯玉欣,逄力男,张奕,等.脂化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5):317-320.

[9]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

[10] 范丽凤,张小群,郝建玲,等.糖尿病患者足病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493-497.

[11] 范丽凤,李峥,陆菊明,等.强化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中远期效果[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6,5(1):24-29.

[12] 王女亘,杨永年.糖尿病现代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59-371.

[13] 甘俊丽,谭艺真,李媛,等.糖尿病病人糖尿病足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1,16(4):201-203.

[14] 刘晓明,张秀丽,魏晓丽.对108例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知识与行为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17(2):22-23.[15] 甘俊丽,刘纯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1):842-844.

[16] 朱雪梅.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足护理的影响[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2,5(4):297-298.

[17] 吴丹.糖尿病足健康教育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1,7(2):151.

篇6

Abstract:Infectious loosening and aseptic loosening are the problems of artificial joint in clinical which needs to be addressed. Lo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es and clinical facts have proved that the particles, which produced by prosthesis and the osteolysis tha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sthesis loosening, can not be eliminate. Postoperative joint infection and prosthesis loosening are also mutually reinforcing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Joint friction and micromotion should inevitably form the biofilm and debris around the prosthesis, which will provide a breeding ground for the propagation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On the contrary, the destruction of bone around the joint caused by infection is one of the reasons of joint sinking. Therefore, preventing infection and reducing the generation of wear debri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eventing artificial joint from loosening and for extending the service life of artificial joint. This paper is a review of the progress on preventing infection and reducing the generation of wear debris.

Key words:artificial joint; infection; wear debris; prevention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严重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术后假体松动始终是临床上存在并需要解决的问题。病人因关节松动导致疼痛,最终需要做翻修术,由于初次人工关节置换病人增长迅速,翻修的总人数亦明显增加。因此防治松动是目前人工关节外科最重要的课题。临床实践表明,通过规范化操作预防感染、提高骨水泥技术、改进假体材料及设计减少磨损颗粒、注重手术技巧、个体选择及生物相容性、应用药物等,松动是可以延缓或预防的。

1 预防感染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感染是一种灾难性的并发症,一旦感染发生必然导致手术失败,多数感染病例需要去除假体,二期再植入,个别病例需要行关节融合术甚至截肢。因此,预防术后感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1.1 危险因素 人工关节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早在 1972年,Charnley就指出绝大多数的感染是由空气污染所致,所以在洁净手术室和层流净化手术室中进行全关节置换手术比较安全。目前比较公认的危险因素有老年肥胖、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泌尿系感染、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现在更多新的危险因素开始被临床医生所重视,如血液透析、血液病、侵入性的操作、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引流的处理等[1]。张洪凤[2]分析发生医院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有:(1)患有原发慢性未治愈的疾病,如糖尿病等。(2)长期使用非甾体抗感染药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3)层流设备未定期检测、维修,造成术中空气污染。(4)术后伤口引流不充分。(5)术后并发其他部位医院感染。

1.2 常见细菌 传统理论认为,骨关节感染75%~85%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为溶血性链球菌。国内有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例中革兰阳性球菌占76%,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5%,草绿色链球菌、D族溶血性链球菌和肠球菌等其他革兰阳性球菌占14%[3]。王娜[4]等对36 例人工关节感染病例进行细菌学分析,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占所有细菌培养的58.3%,溶血性链球菌占2.8%,革兰阴性杆菌比例也较高占30.7%,同时出现一例真菌感染。这说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致病菌呈多元化、复杂化趋势,为临床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困难。

杨朝君,等:人工关节松动的防治研究进展辽宁医学院学报 2009年12月,30(6)1.3 围手术期处理 根据林志雄、于楠生[5]的观点,将预防措施分为术前、术中、术后。术前他们提倡:(1)正确估计感染病灶,对咽炎、甲沟炎、足癣等亦需彻底治疗;(2)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降低交叉感染机率;(3)术前必须解决尿潴留问题,避免使用留置尿管造成的尿路感染;(4)术前常规使用抗生素,术前15 min 使用以保证有足够的抗生素浓度。术中措施他们强调:(1)保持严格的无菌状态;(2)无菌操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3)术中常规送检组织培养,以指导术后用药。术后预防措施:(1)彻底止血,切口放置引流,24 h引流量小于50 mL可提前拔除引流。Peersncan[6] 报道,引流管放置时间过长也是感染危险因素之一;(2)留置尿管尽早拔除;(3)预防褥疮;(4)术后抗生素应用7~12 d。术前术后应用抗生素是防止感染的重要因素。

根据上世纪90年代的资料统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为0.1%~1.0%,全膝关节置换术为1.0%~4.0%,而全肘关节置换术为4.0%~47.0%。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预防措施(如认真判断手术指征、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得到控制。德国学2004年的报道显示该国术后总体感染率为0.5%~1.4%[7]。言湛军等对123 例人工全髋置换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彻底止血,术后2 根引流管引流,动态观察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仅2 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63%。因此减少手术创伤、严格无菌操作和周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预防髋关节置换感染的有效方法[8]。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得到了多数学者的支持,认为这对防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有效的。蔡谞等人提出术前1 h 至手术开始后静脉应用抗生素可在髋关节假体植入的主要阶段保持较高的术野血抗菌效能,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但是不同抗生素的应用时机还应根据其药代动力学的差异进行相应调整[9]。

1.4 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与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有关资料已被证实。生物被膜是引起关节置换感染的原因之一,多数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慢性感染,其始动环节是手术当中污染的细菌,这些细菌在假体表面黏附并形成生物被膜,被膜内细菌无法被杀灭,逐步发展成感染。生物被膜使感染治疗困难,尤其是人工关节感染,如不取出假体并彻底清创,一般很难治愈。因此,抑制细菌在假体表面形成生物被膜对预防和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价值。细菌黏附在假体表面是生物被膜形成的始动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抑制细菌的黏附则可以抑制生物被膜形成,对于预防和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重要意义[10]。Schildhauer等[11]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不同金属材料粘附能力有明显差别,但表皮葡萄球菌对钽、钛、不锈钢等材料的粘附性没有明显差别。郝立波等[12]通过体外实验验证RNAⅢ抑制肽(RIP)可以抑制表皮葡萄球菌对关节假体材料表面的粘附,如果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可以起协同作用,对预防和治疗感染非常有意义。

2 减少磨损颗粒的产生

巨噬细胞与磨损颗粒相互作用引起的假体周围骨溶解是导致人工关节远期松动失效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改良假体材料和改进加工工艺以减少磨损颗粒的产生,可以防止假体松动。

2.1 金属材料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金属与金属(MOM)相关节的人工关节已经比较常见了,但是因为金属杯臼的早期松动而逐渐被弃用,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的钴铬合金磨损颗粒粘附和研磨引起部分骨溶解。到了80年代末期,人们认识到了聚乙烯磨损问题是人工关节晚期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而随着金属材料和假体设计的改进,金属—金属假体的远期松动率却较低。因此,金属—金属假体重新得到重视。相对于金属与聚乙烯(MOP) 相关节的人工关节,MOM显示了良好的耐磨损性能。Anssian等[13]对比了市场上的MOM(Metasul)假体和MOP(Protasul)假体的摩擦学特性,发现MOM的稳态磨损率是MOP的1/100。Chan[14]等发现在MOM假体头臼之间的空隙,以及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将直接影响假体的磨损情况。瑞士Sulzer公司推出的第二代MOM假体,增加了关节间隙,增强了金属的硬度,并且引进了可恢复光滑平面的技术。其中增加关节间隙可以使股骨头与髋臼关节间有足够的空间,使得液体膜产生作用,同时又能清除关节内的所有碎屑。Lappalainen等[15]利用脉冲等离子弧焊技术在MOM表面进行了金刚石涂层试验,发现涂层增加了MOM假体的耐磨损和耐腐蚀能力,且这种假体比传统的聚乙烯对金属和金属对金属假体产生的摩擦低100万倍。MOM是目前人工假体很好的替代品,特别是对年轻人和活动量较多的病人,但是其可能导致体内金属离子的浓度过高以及能否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其长期的安全性是值得注意的。

2.2 聚乙烯材料 聚乙烯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磨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它被用于人工髋关节的髋臼内衬及人工膝关节垫片的制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金属头的磨擦系数接近人体髋关节的磨擦系数,是目前最为广泛的一种组合方式。但其磨损微粒所带来的远期骨溶解作用,仍是人工关节长期使用导致无菌性松动的最主要原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UHMWPE)的抗摩擦能力明显高于普通的聚乙烯材料,高度交联的UHMWPE耐磨性明显高于线性的UHMWPE,不同的交联方法对UHMWPE的影响也不同。Mdkellop[16]等比较了不同条件下γ—射线照射的UHMWPE臼杯在髋关节模拟器上的磨损情况,证明在无氧条件下,通过γ—射线照射,可以引起UHMWPE分子间发生交联,提高UHMWPE的耐磨性能约50%。高度交联的UHMWPE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2.3 生物陶瓷材料 生物陶瓷的硬度极高,抗磨损,当自身配对时,年磨损率在0.025~10 μm,是Charn1ey 型人工关节的1/8 000到 1/20。当陶瓷-聚乙烯配对时,磨损率也较金属-聚乙烯小。Semlitsch证明,磨损40 μm,在金属-聚乙烯需要70 小时,在陶瓷-聚乙烯需要800 小时,在陶瓷-陶瓷表面需要2 000小时。陶瓷表面为离子型结构,高负电荷,因而有亲水性,可自[17]。同时,与液体的接触角小,体液可以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薄膜[18],使关节面得到良好的,降低了摩擦系数。陶瓷磨损颗粒虽可诱导吞噬细胞产生与骨溶解有关的炎性介质,但其生物活性较低[19],说明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氧化锆假体材料是近10余年来研制出的,它的主要优点是材料的韧性要比氧化铝好,可进一步降低陶瓷材料碎裂的发生率。现代的陶瓷人工髋关节假体,在髋臼的设计上有一个半球形金属壳,外表面有多孔的涂层,内面呈morse斜坡,可以嵌入陶瓷内衬,这样就成功的解决了固定和耐磨的难题。

2.4 滚动式人工关节 近几年基于滚动摩擦原理,有些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无聚乙烯滚动式人工关节设计思想。于仲嘉[20]等人通过改变人工髋关节主要摩擦副的运动方式,采用组织相容性好的标准型号的不锈钢轴承,将运动幅度最大的在负重情况下行使的伸屈运动由滑动运动副改变为滚动运动副;人工关节相互滑动界面不采用高分子聚乙烯材料,避免聚乙烯磨损颗粒的产生。结果明显减少假体磨损和松动,预期寿命经试验测定超过15 年。滚动式人工关节假体设计由于没有采用聚乙烯作为主要的摩擦件,从而完全避免了聚乙烯磨粒及其引起的生物毒性作用,为有效降低假体的远期松动提供了新思路。

3 结 语

人工关节能缓解、消除疼痛,明显改善关节功能。对年轻病人能使其从事基本正常的社会工作与活动,而对老年病人,能延续生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它极大地改善了关节疾病患者的生存状态,但术后假体的感染及松动已成为手术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在一定条件下,术后关节感染与假体松动相互促进,关节的磨损会在假体周围形成界膜和微粒,这就为感染创造了条件;而关节周围感染造成的骨破坏又是关节松动下沉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必须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积极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正确的术前术后处理,改进假体材料及设计减少磨损颗粒的产生,这将对延长假体使用寿命起到有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纪大巍.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6):1125-1126.

[2] 张洪凤.人工关节置换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40-41.

[3] 郝立波,周勇刚,王岩,等.37例人工关节感染的细菌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358.

[4] 王娜,丁继光,宋玉华.36例人工关节感染的细菌学分析[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8,21(16):1347-1348.

[5] 毛宾尧.人工髌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3.

[6] Peersman G,Laskin R,Davis J ,et al. Infection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6489 total knee replacement[J].Clin Orthop,2001,392:15-23.

[7] Haaker R,Senge A,Kramer J,et a1.Osteomyelitis after endoprostheses[J].Orthopade,2004,33(4):431-438.

[8] 言湛军,郑祖根,董启榕. 髋关节置换的感染预防[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1):158-160.

[9] 蔡谞,方毅,王岩,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时机的临床研究.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108-111.

[10] Trampuz A J,Osmon D R,Hanssen A D,et al. Molecular and antibiofilm approaches to 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J]. Clin Orthop,2003,414:69-88.

[11] Schildhauer T A,Robie B,Muhr G, et al.Bacterial adherence to tantalum versus commonly used orthopedic metallic implant materials[J].J Orthop Trauma,2006,20(7):476-484.

[12] 郝立波,邢庆昌,王继芳,等.RNAⅢ抑制肽抑制葡萄球菌在人工关节材料表面粘附的实验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23):1814-1817.

[13] Anissian H L,Stark A ,Gustafson A ,et al. Metal-on-metal bearing in hip prosthesis generates 100-fold less wear debris than metal-on-polyethylene[J]. Acta Orthop Scand,1999,70(6):578-582.

[14] Chan F W ,Bobyn J D ,Medley J B ,et al . The Otto Aufranc Award . Wear and lubrication of metal-on-metal hip implans[J]. Clin Orthop,1999,369:10-24.

[15] R Lappalainen,M Selenius,A Anttila ,et al. reduction of wear in total hip replacement prostheses by amorphous diamond coating [J] . J-Bio-Mater-Res(Br) ,2003,66(1):410-413.

[16] MdKellop H,Shen F W,Lu B,et al.Effect of sterilization method and other modifications on the wear resistance of acetabular cups made of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J].J Bone Joint Surg Am,2000,82(12):1708-1725.

[17] White S E.Stimulated knee Wear cobalt chromium and oxidized zirconium knee femoral components[J].Clin Orthop,1994,309:176-184.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