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物理课件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2 09:19: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物理课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物理课件

篇1

多媒体课件集各种媒体功能于一身,集各类信息为一体,利用整合性的优势,通过语言的描绘、文字的表述、图像的演示、动画的模拟等一系列方法,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角度刺激,向学生展示生动有趣的物理知识。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实现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事物宏观化,使学生多方位的了解、理解、和记忆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界定不够明确,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过分强调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二是一些容易做到的物理实验被视频或动画取而代之,导致学生对实验结论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得不到提高,严重违背了物理学科的思想和精神。

要使课件能真正的满足物理教学需要,服务物理课堂教学,关键是如何有效、合理地设计组织多媒体信息,这就要求在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优化方面,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必要性原则

教学课件的制作必须以课堂教学需要为依据,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考虑是否有必要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际上,并不是每一章、每节课都需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要因课而宜,因题而宜。使用多媒体课件重在解决重难点问题,对于那些由教师一讲学生就能清楚的问题,或者其他教学手段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则不一定强求使用。例如物理演示实验,学生如果能够很直观地看到教师的操作过程、操作步骤及操作结果,这样边演示边讲解,效果就很好。实验探究、分组实验课时更是无此必要。而那些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者难以讲清,较为抽象的内容,则适宜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热机”时,通常是结合模型和挂图进行讲解,学生本来对热机的概念就比较生疏,感性认识少,再用这种方式教学,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若采用flas,就可以更生动、更形象地把热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展示出来。在学习分子知识时,构成物质的分子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原子核是怎样裂变和聚变的?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把它们做成多媒体动画模拟在屏幕上,学生就有一种仿佛进入微观世界而窥其奥秘的感觉,这些都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2 教辅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它使教师能够把教学中的难点分散开或变得形象和直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但它不能是一节课的全部,也不可能代替教师全部的授课活动。因此,我们不必把课件做得面面俱到,不应将主要精力放在五彩缤纷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更不能把应该由学生思考的问题的答案轻易地展示出来,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课件的展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变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就物理学科而言,必须从物理教学的实际需要和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出发来考虑。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必定是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服务的,切不可为多媒体教学而教学。

3 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信息量,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中幻灯片切换不宜过快,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千万不要让多媒体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老师认为多媒体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才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经常在一些物理课堂上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忙得不停地出示幻灯片,学生跟着幻灯片紧张地思考回答,一堂课下来多的有三四十张幻灯片,教师也为这节课容量大而沾沾自喜,岂不知下课后学生一脸茫然,根本记不清楚课堂上所学的内容;研究表明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超量信息,会使大脑处于停滞状态,从而出现“迷航”现象,结果是变传统的“人灌”为“机灌”,这样不但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反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

篇2

我国当前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严重脱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严重脱离,极其严重的忽略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并且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正确学习理念.在每一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都是影响和引导着教育教学的质量以及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先进的、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某一门知识的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与动力.相反,如果没有先进的、迎合当前教育的教学理念,即便拥有最先进的教育设备、最丰富的教学资源、最全面的教科书,也不可能实现高效率、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目标.

要实现我国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生活化,教师们需要通过自我的学习、感悟以及认知,从而树立正确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是极其重要的前提.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们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创立新观念的过程就是破旧立新,破除旧的观念,从而建立新的观念.摒弃原有的“以课堂为主要教学地点”、“以教师为中心”、“为教材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多种传统的、片面的教学方式,相反,教师们应当从多个方面对知识点进行传授,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生活以及实际生活现象为主要的教育出发点,关心与鼓励学生们进行多方面的发展.第二,摒弃原来的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方式,大大丰富初中物理课堂的教育多样性.也就是说教师们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单一死板的讲解物理知识的课堂教学手段,学习使用各种教学设备作为辅助,将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例子引入到初中物理课堂教育教学中.例如,学习“重力”的物理知识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寻生活中关于重力的例子.例如,苹果成熟了会掉到地上;挂在衣架上的衣服被风吹落也会向下掉到地上;小孩子滑滑梯会从上面滑到最下方等等.与此同时,由于多媒体幻灯片课件具有直观、生动、新颖的特点,教师们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播放相关的教育教学视频,当前讲解的物理知识点所对应的在生活中的应用视频,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育教学的生活化,更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自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为我国的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创设生活化场景,丰富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在初中物理的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场景、社会化的场景,并将其与当节课所讲解的对应的物理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法是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这种方法能使学生时刻的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与此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以及物理思想思考与解释各种物理现象,久而久之养成利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的生活习惯,对学生们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牛顿第三定律,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与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一盆水,在课堂请学生拍打水盆中的水,进行切身的实验体会,学生们会感到拍打水的同时,自己的手也会有疼痛感,在此留下疑问,请同学们思考;或者请两名身高与体重差不多的同学到讲台上做实验,请两名同学互相用力推对方,会发现A同学推B同学的时,B同学向后退的同时,A同学也会想后退,在此留下疑问,请同学们进行思考.这种将生活中学生会经常见到的现象,带到物理知识的课堂中,通过创设以实际生活现象为根本的情景进行试验,将生活实际与物理知识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们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的兴趣,更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刻的掌握以及理解物理知识点,并且引导与培养学生们善于在生活中进行思考的良好习惯与能力.

篇3

当前,新课改已经深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再也不像传统的应试教学那样只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教学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然而部分老师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做了片面的理解,总以为现在的新课程教学不再注重考试,考试也不要看学生成绩了。事实上,新课程教学并不放松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时候需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需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并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以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某些老师认为,现在不许补课,也不能大题量地进行训练,学生的成绩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如此种种的错误思想,其根源就是忽视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授课,尤其是应用课件进行物理教学,对促进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我对引进课件到物理课堂进行教学做了一些研究。

一、物理课件的认识

教学课件集图形、音乐、文本、动画于一体,能够与计算机交互控制技术有机地融合,从而完成教学的演示。它不仅能重复使用,而且能根据需要进行修正与更新。多媒体技术体现了当今教育技术的发展的最主要的特点,它综合处理与控制,便捷的人机交互操作,以及强大的模拟现实的能力和信息储备、检索能力,使教学的时空不再局限于教室了,同时也为师生的情感交流、信息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二、物理课件制作的侧重点

课件不是万能的,也不能到处乱用,确实需要的时候,就应该制作好,应用好。毕竟,它的模拟的画面,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一般说来,下列几种情况需要制作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

1.选择理论性强,而用教学语言很难描述的,黑板又很难表述的关键知识点,采用课件教学,就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分子的运动、电路中的电流,等等。它很微观,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应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危险的实验,比如,人的触电,可以制作课件给予讲解。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能增强教学效果。

2.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有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将基础知识、典型题类制作成课件。比如,对某一物理单元的复习,我们可以制作课件,将本单元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概况总结出来,或者将本单元的知识与其他单元的知识纵向的联系起来复习。这样远比教师利用黑板板书来的快捷,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整理、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3.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各种场景。利用课件,可以为物理教学创建各种场景,而且绘声绘色、图文并茂,给学生以真实的、逼真的场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比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的时候,可以演示下雪、下雨的天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三、课件的教学作用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的教学作用是巨大的。新课程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学生能不能积极地投身到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去,有没有毅力开展各种探究学习活动,关键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如果学生对物理学习没有兴趣,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不能取得效果的。因为,学生根本不想看,不想听,也不想做。利用课件进行物理辅助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如,在学习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制作课件,让学生看到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听到黄河奔腾的咆哮声以及宏伟壮观的三峡大坝。很少有学生能看到大型的水电站,但学生能通过课件认识到水电站的运转过程。这样的教学情景,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原理,而且能使学生产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课件可以向学生提供声、光、电的多种信息,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多彩,优化了教学气氛,学生置身于多彩缤纷的教学环境里,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提供感性的教学材料。课件能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也能为学生展现很多感性材料,便于学生理解物理原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欠发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课件在这方面可谓大有作为。比如,在学习浮力应用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课件播放气象气球的升空,潜艇在水中自由的上浮、下沉,农民利用盐水进行种子的筛选等的视频。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有效地调动他们思考物理问题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效果的增强。

3.模拟物理实验。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物理知识与原理也来源于生活实践。然而,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很多实验是无法实现的。比如,电磁场、电流的形成、原子弹爆炸,等等。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课件,让学生看到逼真的视频,同样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教学效果。课件远比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画的效果好多了。

篇4

一、依托云平台空间,深入挖掘教材教学内容

高效课堂的建构离不开教师对教材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唯有通过深入挖掘教材教学内容,教师才能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才能围绕教材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形形的课堂教学活动为抓手,课堂教学效益才能够节节攀升,学生核心素养才能够逐步发展。在以往,教学参考书就是教师挖掘教材教学内容的焦点所在。正因为如此,教师挖掘教材教学内容的视野就会相对比较窄,教师对于教材教学内容挖掘的深度也就不够。而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依托教育云平台中的各种空间,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比如说,教师可以在教育云平台中搜集与研读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从这些优秀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可以借鉴别人先进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还可以对教材教学内容有一种不同的认识与理解。由此可见,依托教育云平台的各种空间,教师挖掘教材教学内容的视野更为广阔,教师对于教材教学内容挖掘得也就更为深入细致。

二、借助云平台渠道,全面了解学生实际学情

篇5

一、要抓好基础知识的引导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开始的一门新学科,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但是,若这种新鲜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新奇上,老师不及时深化,那么这也将是教学的失败。所以,作为一个教学工作者,首先要抓好基础知识的传导。作为老师而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地做好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解决好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将这些引入到教学课件和教学实验器材中。例如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要求初步认识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以及能量守恒等内容。并且了解新能源的应用,能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老师可以自己动手设计一些小实验,比如以两个小磁铁之间的磁性推动了小木车的快速运动,两个物体的撞击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的现场试验。还可以以现实案例或者以多媒体的形式做成动态的幻灯片来宣传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提前预习,鼓励学生课前自己查资料,从而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

在物理教学新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有一点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的。在教学过程中能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中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生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因此,教学工作者在课堂上,开展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过程,能学会简单的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并在其中发现一些问题,还能及时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实验方案,学会利用不同渠道收集所需要的科学信息,形成自己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并能对信息做出有效的判断意识,还能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与此同时,教学工作者也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在课下设计实验,或者根据课外的资料,来模拟物理实验过程,加强学生物理实验动手能力。并且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实验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讨论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和讨论记录,教师则做好实验分析总结。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因此,构建愉悦和谐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形成良好的和谐课堂,才能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在和谐的课堂上是完全可以形成并达到这一目标的。在和谐的课堂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以学生对老师的喜爱,能把这种喜爱转移到课堂上去,能高效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容易接受知识和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还能使学生愿意和老师交流他的想法、学习中的困难和快乐,能更好地进行学习生活。

四、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趣味引导

1.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 如我校的一位优秀物理教师,在他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八年级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初中学生好动心里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为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中一个突出实例就是:有一个学生因物理实验的妙趣而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积极大量地参与小实验和小制作,增长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了基本物理知识。物理考试时总能取得九十多分的优良成绩,而其他学科成绩却在七十分以下。 2.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学生而言,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讲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每位物理教师应具有的一项基本功。 记得我刚走上教育岗位时,学校里有一位化学教师上课的语言特别有趣,学生上课感到很“有劲”,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据了解,这位化学教师是一位艺术天才,他在吹拉弹唱方面有一套,善于表演,善于模仿各种声音。因此这位教师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有时上课讲解中还不断夹杂些地方话,尽管这不规范,可趣味性强,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其教学效果却不错。 3.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课件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可延迟再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那么,好的教学软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许多青少年非常喜欢电子游戏,为此他们可以废寑忘食。为什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游戏软件本身设计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具有青少年所喜爱的趣味性。这说明教育辅助软件的趣味性是激发教学对象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形象直观地把一些现象展示出来,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求知欲望,维持学习兴趣,也是很重要的。

篇6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3/15-0077-02

微课是根据教学实践的要求,以讲解某个知识点或展现某个教学环节为目标,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微型教学视频。这种新兴的教学资源是伴随着视频压缩与传输技术发展的成熟、无线网络的普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流行,以及互联网进入“微时代”的文化语境下,在教学领域产生的。微课具有主题明确、内容精悍、资源丰富、结构独立等特点,能够为学习者提供碎片化的、移动化的学习体验。近年来,深圳、天津、广东佛山、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在中小学的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具有探索意义和示范意义的微课教学实践、资源建设及理论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同时,随着全国性的微课教学大赛的开展,微课也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一、初中物理微课开发设计流程

一般来说,微课的设计开发主要分为“选题――设计――制作”三个步骤。下面结合初中物理课程的特点对其进行简要说明。

首先是选题。选题是微课设计开发的关键,它直接决定了微课的价值。微课的主要特点在于主题明确突出、内容短小精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聚焦一个知识点,尤其适合围绕着学科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或热点等开展教学活动,而一些比较庞大、空泛的主题不适合微课呈现。在初中物理课程体系中,可以围绕着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现象,以可以围绕着实验操作或经典习题解析展开选题。

其次是设计。教学设计是开展微课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纵观近年来全国微课教学大赛的视频资源可以发现,有许多微课存在着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对象不清、内容呈现混乱、课件美感缺失等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对微课进行精准的定位和有效的设计。微课不是对传统课堂实录视频的机械化分割,而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具有本体意义的教学微视频资源。因此,在微课真正制作之前,应对微课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教学资源、教学情境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同时,在讲授上应注重对课程导入、互动、总结等进行必要的设计,真正地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来设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是制作。制作是将设计蓝图实现的关键环节。有了准确的定位和精心的设计后,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表达呈现教师的设计。当前,微课制作比较主流的方式包括屏幕录制和实地拍摄两种。屏幕录制的方式一般采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录制PPT课件,同步配合讲解,屏幕录制方式比较快捷,在个人电脑上即可实现,但对PPT课件的制作要求较高,否则,最终呈现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实地拍摄的方式需要摄像机等专业录制设备,可以在教室或演播室内进行,录制完成后可以进行必要的剪辑与包装,这种方式有助于呈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但对录制设备和录制环境要求较高,也需要多人合力才能完成。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录制。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微课以实验操作为主题,那么,选择实地拍摄的方式是比较合理的,这种方式具有直观性,有助于以镜头语言呈现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细节规范。

二、初中物理微课的设计原则

基于物理微课的开发实践,并结合学生应用的反馈情况,笔者认为,初中物理微课的设计开发应注重其教育性、趣味性、情境性、启发性和艺术性的原则。

1.教育性

微课的作用在于知识的共享和传播,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微课与其它诸如微电影等微视频资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教育性。这也是微课的开发制作需要首先考量的问题。微课的制作要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学生认知。

2.情境性

物理课程中的许多概念、规律和现象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是比较难于理解的。因此,物理微课的设计需要在合适的情境中展开,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营造具有切身体验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

3.趣味性

微课的学习与传统课堂面授式的学习是不同的,它不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常通过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进行移动式学习,所以,枯燥无味的讲解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微课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它的趣味性。教师应充分挖掘物理知识的亮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在比较愉悦的环境中进行物理学习。

4.启发性

微课教学的特点不在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非面授式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规律的关注,并有效地进行实际应用。因此,在物理微课的设计中,应注重问题的引入、课程的导入,以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微课学习中,和教师形成真正有效的互动。

5.艺术性

微课设计的艺术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的艺术性,教师在这种教与学时空分离的新型教学模式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教学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二是内容呈现的艺术性,无论微课制作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考虑到其呈现的艺术性,包括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及影像表达的艺术性,都需要在技术手段的支撑下充分考虑以达到较好的内容呈现效果。

三、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意义

1.微课有助于物理学习方式的变革

由于物理课程难度较大,在一堂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对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能深入地把握,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也导致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在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也无法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那么,利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微课,并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向教师反馈,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与指导。同时,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课后复习与考前自修等。这样能够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微课有助于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现象和规律是通过实验归纳、总结、推理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真正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也有助于带给学生真切牢固的印象。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往往因为场地、设备等种种原因,真正的实验教学课程开设不足,那么,利用实地拍摄的方式来制作实验微课,可以清晰地记录实验操作的过程与细节,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大有益处。

3.微课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过程都是十分封闭的。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微课的形式教学,其环境与资源都是开放的,这无形中带给教师极大的压力,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必须通过自身水平的提高以提升微课的教学质量,以接受学生、同行及家长的检验;同时,近年来全国的微课教学大赛如火如荼地展开,也给教师带来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因此,微课教学对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是有重要意义的。

篇7

高效课堂是针对低效、无效课堂而言的,它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具体含义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通常为45分钟),通过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活动,可以高效率、高效果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当然,创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需要我们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下面,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因此新课程强调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我们因为开设物理这门课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进行物理教学时,一定要坚持“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原则,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地把生活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从而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中“光的折射”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说:“你们在现实生活中肯定见过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变弯折以及原来碗底看不见硬币,倒入水后却能看到的现象,还有你们听说过的海市蜃楼,你们知道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吗?”因为这些问题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马上就会来了兴趣,这个时候我们再适当地引入新课,学生马上就会做到入情入境了,而且会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物理课堂结构

如今,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传统的教学工具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现代教育的要求,而且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抽象复杂的学科,有些内容对于还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而利用多媒体,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教学内容以动态和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就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时,在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时,如果我们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压力差,学生理解起来还是很抽象,对我们的讲解过程也比较茫然。但是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这节课的课件,以活泼的动画效果和直观的图形演示出压力差的前后过程,就很容易解决这一难题,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获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这也为高效物理课堂的建立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重视激励性教学评价,使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自信

物理是一门难度较高的理性学科,学生由于个人爱好、学习习惯、智力水平的不同,物理学习水平也是参差不齐,长时间下去,那些学困生很容易就会对物理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学习成绩更是提不上去,因此逐渐丧失了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基于这种情况,作为初中物理教师的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激励性教学评价这一环节,使学生重塑学好物理的自信心。比如,我经常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学习上的互动,对于学生的表现我也总会给予正面、积极的教学评价,如,“回答的很好,与上节课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继续努力!”“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有点脱离实际,不过老师很欣赏你的勇气!”“太棒了,这样的想法真的很独特,老师都没有想到。”……或者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可以向学生传递我对他们的肯定和赞美之意,而且这也有利于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总之,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之风的盛行,“高效”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孜孜不倦的教学追求,当然,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和学生积极配合的长期过程。但是不论教师采取哪种方式,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也要围绕学生来进行,让学生满怀激情的投入到物理学习当中。

以上是我个人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几点看法,希望能为其他教学同仁在物理教学问题上提供些许参考和建议,以为我国的初中物理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刘志英,王恩华.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篇8

关键词 物理;课堂;生动

物理教学本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毕竟有实验等等的动手环节,但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老师常常采用灌输式教学,使本来生动、活泼的课堂,变的死气沉沉,学生学的枯燥无味。而生动的课堂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是快乐的、是有趣的,进而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在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打造生动的课堂呢?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实践,在此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的主人是谁,回答这个问题不难,难就难在如何落实到教学行动上。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以自己为中心,按照教学大纲设计好教案,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的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既担心进度赶不上,又担心知识点没有讲细,心中充满着学生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期待,但就是不担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否快乐,各方面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在这样的教学思维下,老师所采取的各种教学措施,都是与知识传授有关的,很难顾及到学生是怎么学习的。老师重视的是教学的结果,没有顾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的感受,使原本生动、活泼的,备受学生喜爱的物理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因此,要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活泼,就要转变教学思想,不能再以教为中心,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的,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是否生动、活泼,与师生关系有很大的关联,假如师生关系不融洽,老师常常在课堂上板着面孔,学生内心就会很紧张,本来想提出的疑问,就不提了;本来想放手做的实践,也没有胆量去做了。这样的课堂是冰冷的,对学生来说是压抑的,甚至造成部分学生期待着早点下课的心理。假如老师很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视学生为知己,学生有了疑问就敢随时提出来,需要实践的也敢于探索,这样的课堂不仅充满着快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比如,在进行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教学中,如果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当老师说,如何用你身边的物品发出声音来的时候,学生就立即“行动”起来,有的拍桌子,有的敲文具盒,有的喊出声……这样的物理学习就变得快乐而有趣。因此,欲使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首先要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要懂得如何尊重学生,使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下,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进而如饥似渴的投入到物理问题的探索之中。

2.重视学习的过程。知识是无止境的,如果一味的重视学习的结果,学生在短短的学校生涯中,能学到多少知识呢?将来走向社会后,学校里学习的那点知识根本是不够用的,新的知识需要自己学习才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常侧重于学习的结果,老师希望学生多接受点知识,忽视了学习过程的体验,这种应试教学模式,势必造成课堂沉闷,因为学习的快乐只有在学习的过程才能产生,才能体验得到。如果只重视学习的结果,肯定避免不了向学生强行的灌输知识,然后就是永无止境的练习,哪来的生动、活泼可言?为了创建生动的课堂,老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落实新课改的要求,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深刻的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兴趣。新课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老师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不要以分数的得失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的还给学生,而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探索新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浮力知识的时候,不是只向学生灌输什么叫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什么受到浮力的作用,而应该让学生用实验探索。从生活实例出发,如停靠在水面上的轮船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浮力作用吗?如果受到浮力,那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能不能测出浮力的大小呢?从一个问题引入另一个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得到阿基米德原理。同样的课堂教学,一个是以“教”为中心的,学生只能坐在桌子上聆听,课堂是沉闷的,学生将学习作为一种任务与负担,没有兴趣而言;另一种是以“学”为中心的,学生能放手去实验,课堂是生动的,富有活力的,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有生命力,学生也不会感到学习是枯燥的。

二、让探究变成课堂的常客

课堂犹如即将被开垦的原野,用不一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就决定着不一样的结果。假如老师采用满堂讲的方式进行,那么,学生就会不开口也不动手的坐等知识,就像容器一样等着老师装进来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是没有活力的。假如老师采用探究式模式教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亲身体验物理问题的探索过程,在活动中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能力的自我锻炼,那么,课堂会变得生动。因此,如果要创建生动的课堂,必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在进行《平面镜成像》教学时,老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各种平面镜成像的情景,如,白塔在水中的倒影等等,激起学生探究成像原因的兴趣,然后给学生分发实验的器材,要求学生利用这些器材,找出镜中像的特征。假如学生不知道探索哪些特征,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像的位置,像的大小等等。最后再让学生解释一些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现象,如,猴子捞月,杯弓蛇影等等。学生在这节课里,忙碌而快乐着,课堂里留下了师生交流的倩影,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应有的知识,还产生了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总之,生动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物理是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物理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成功,做起学习上的真正的主人,那么,课堂就必然会充满着生机,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篇9

物理进入到初中课程表中,给学生的印象就是不好学。所以构建高效课堂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确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初中物理课堂不做出相应改变的话,那么将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无法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次,高效课堂要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在一堂课中,教师要传授尽可能多的知识和让学生尽可能地理解这一目标,就必须实施高效课堂策略。

二、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工作多年、教学模式已经固定的教师,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能按照科学的教学策略来进行授课;家长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和目标不熟悉,加上过于关注子女成绩,对教师的做法不理解,增加了初中物理教师的授课难度和学生的学习压力,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三、在新课程背景下建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

1.课前精研教材,发挥备课组的力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每位教师心中都要明确“我教什么”“学生学习什么”,针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集体备课,反复磨研,整合出最佳方案。明确各班的情况,学生的学情和个性,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出预测,做到心中有学生。例如:“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一课,备课组教师都想当然的认为让学生测小药瓶的重力和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可行的,但在教学中,很多同学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却得到了相反的结论:重力大于浮力物体就上浮。虽然老师及时分析了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研究对象太小,读数时误差较大。在分析误差上浪费了一些时间,因此在浮沉条件的应用上就比较草率,并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后来同组的教师立即对实验做了改进,使其他班级的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保证了课堂的高效性。学校要求每个备课组成员都必须提前写出备课提纲,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组内资源共享。提出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

2.课前学生的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根据导学案完成书面作业。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先读、先疑、先思。在预习的过程中,对所遇到的困难做适当的记录,反馈给老师,或与同学交流。上课时,学生懂的略讲,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课余时间完成一些小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热现象”单元,让学生从清洗冰箱开始,冰箱工作一周的时间,观察冰箱冷藏室和冷冻室内壁的变化及冰箱内食物的变化,记录现象,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看谁观察得仔细。很多同学为了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完成了一个单元知识的自学,并在一周的时间内完成了“冰箱之旅”的报告。在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展示,体验成功的快乐,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高效课堂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实验器材的准备工作,为高效课堂赢得时间。“浮力”单元,要用到溢水杯和小桶,它们是玻璃制品易打碎,于是我就教学生用食用油桶做溢水杯,矿泉水瓶做小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节约了老师课前准备实验器材的时间,为高效课堂赢得时间。

3.建构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通过平等的交流,引导课堂讨论,既有情感的传递,又有信息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在愉快主动的学习中,形成了积极探索、进取的学习品质,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例如,探究“速度的变化”,因条件有限,我把它做成演示实验,在课堂上故意加大了斜面的坡度,导致小车下滑时间很短来不及计时。着急的同学耐不住性子指手画脚,有些“愤悱”的状态,我看时机成熟,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马上回答:时间太短。有的同学说加长斜面,有的说降低倾斜度,有的说换一块更粗糙的板,还有的说在板上放一块棉布,孩子们的思维实在是太活跃了。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觉得有意思,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对构建高效课堂是有意义的。

4.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可以解决常规教学中由于实验器材与实验本质的限制而无法完成一些实验的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支持,对学生的探究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还原实验过程。“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生做完实验,仅知道凸透镜能成像,却不知道其中的缘由,教师可把部分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录制下来,将其播放一遍,让学生把很零乱的实验步骤变得有条理,成像规律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生活化教学情境再现。“浮力”一课的教学中,我把当地的一座浮桥在不同水位时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现在孩子能够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很少,接触到的事物更少,如,卡口、螺口灯泡、灯头结构、电能表、高压锅等都没有认真观察过,我把它们全拍成图片,放大给学生看,让物理课堂更贴近生活,缩短学生与物理课程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上物理课堂,进而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的目标。

5.运用QQ视频投影放大实验现象

许多实验,在桌面上操作有些学生看不到,借助QQ视频投影,教师操作方便,所有学生都能看得清晰,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感受实验的全过程,有助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10

1.巧妙运用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初中是物理学习的起始点,更是一个关键点。在很多初学者的眼里,物理是一个充满新奇的世界。但是,当开始学习物理才发现这门课不容易学,抽象的物理公式和难以理解的定理在不同程度上磨灭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本来应该是热闹活泼的物理课堂却变得枯燥乏味。能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了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由于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和生产,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在课堂进行之前提出与本课教学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景,例如讲授《光的折射》一节时,可先创设以下情景,通过老花镜看书上的字会怎样?看远处的物体会怎样?透过圆形金鱼缸看缸里的金鱼,发现金鱼会怎样?透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现筷子会在分界处折弯,为什么?在学习《压力的作用效果》时,让学生将铅笔的笔尖和笔尾分别压在拇指和中指之间保持静止,问:铅笔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吗?两手感觉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呢?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听课的兴致会提高,为高效课堂做好准备。

2.积极改进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模式,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

2.1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或者通过身边的物理现象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如,教学"大气压"的相关知识点,教师就可以通过手吸住杯子等试验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探究学习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还需根据教学内容来选用相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探究性学习的趣味性。此外,还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力等,通过教学模式的改进,也能有效构建高效课堂。

3.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改革,应当贯彻"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策略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应当引导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习设计教学"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设计有效的活动,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提示学习和探究的线索,下放学习的权利,给足时间空间,探究,体现学生的潜质。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预习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才能更高效;展示中,教师要充分选题,做到典型题、重点题不遗漏;达标测试中,教师要对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吃透,把握好重点难点,才能对学生进行选题测试。同时在教学中,课堂要活,而不能乱,这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驾驭力。同时教师备课中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中才能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4.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但实际上,在我们的初中物理课堂上,很少有教师会真正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因为大部分教师都感觉自己才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必须要无条件的服从于教师。恰恰是这种观点,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感觉到自己始终都是在被老师支配,自己成了容纳知识的容器,毫无个性发展可言。新时期,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进课堂具体的教学策略。比如,我们常采取合作式教学和交互式教学,正是建构主义理论所指的"重视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的主要体现,同时也是激发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以生生合作教学模式为例,教师首先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给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按照5-6个人一个学习小组,分好以后,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都会为了自己小组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而积极的努力。最终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成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成为学习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观念。

5.突出物理学科的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