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的问题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2 09:19: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独立思考的问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独立思考的问题

篇1

2、《杀死一只知更鸟》。

这本书交给了人们勇气、教养、平等,但是他也像人们传达了一个更加深刻隐晦的信息,这世上永远不要放弃的一种东西就是:自我。如果指鹿为马不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时,那么你会怎样说出自己的判断与观点?正如父亲告诉阿蒂克丝斯说:“杀死知更鸟是一种罪过。而亲手扼杀自我,更是一个人对生命最大的背叛。”

篇2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028-01

我国新的破产法最大的改变在于改清算组为破产管理人。破产管理人概念本身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破产管理人是专指在破产宣告以后成立的,全面接管破产企业,负责其清算分配的机构。其职责是专门负责破产清算。广义的破产管理人,除了负责破产清算事务之外,还可能负责重整等工作,在企业的重整、和解程序方面也发挥相应的职能。

一、 对破产管理人选任的监督问题

根据我国新企业破产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管理人由人民法院指定。指定管理人和确定管理人报酬的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2007年4月4日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产案件确定管理人报酬的规定》两个司法解释,其中规定对破产管理人的选任方式包括随机指定、竞争指定以及推荐指定三种方式。破产管理人由法院通过以上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指定产生。当然管理人的任职必须符合相关的条件,破产法规定可以由有关部门、机构的人员组成的清算组或者依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担任或者社会中介机构中具备专业知识并取得职业资格的人员担任。在这个过程之中,法院成为破产管理人的任命主体,这种任命权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权力值得探究。从形式上看,随机指定的管理人是由人民法院决定;竞争指定的管理人由人民法院组成专门的评定委员会来决定;而推荐指定的管理人还可以由法院在金融监督管理机构推荐的已编入管理人名册的社会中介机构中指定产生。虽然破产法中规定了债权人会议有权申请更换管理人,但最终是否更换的权力依然在法院,这对这种指定权的性质没有产生实质的影响。因此对于管理人的选任应当建立一种监督机制,以保证债权人的话语权,以平衡法院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有效的监督取决于监督的主体以及监督机制的确立。在破产程序中监督的主体包括债权人会议、债权委员会以及法院本身。债权人是破产程序中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对于破产程序中管理人的选任具有监督的意愿,是监督主体的最佳选择。因此在破产程序中,若能保障债权人的话语权,就是对法院的权力的制衡。可从我国的现行规定中发现,债权人会议产生于法院受理破产申请之后,而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之时,管理人同时被任命,这种程序时间上的错位使债权人无法有效的进行事前监督。所以,如果要构建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则应当让债权人参与管理人的选任过程,或者由一个独立于法院本身的机构来参与选任的过程,而不应由法院独自决定。

二、对破产管理人履行职责过程中的监督问题

一般来说,破产管理人的职责是在破产程序中,围绕着破产重整、破产和解和破产清算进行的各种行为。也就是说,凡是符合破产程序进行的目的、凡与其作为破产财产的代表机构相关的一切行为,均应属于破产管理人的职责范围。从现行法条的规定中可以发现,管理人的职责存在于破产程序中的各个环节。对于破产管理人履行职责的监督是对破产管理人的监督的关键。

法条规定了管理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报告工作,并接受债权人会议和债权人委员会的监督。但是其中的问题在于即使管理人作出了不利于债权人的行为,债权人也是在利益受损之后才能向法院申请更换管理人,对于已经发生的利益损害并没有恢复或补偿的救济措施。同时监督主体债权人缺乏一个直接的监督途径,因为管理人只报告执行情况和接受问询,可是对于一些直接由管理人决定的比如决定是否继续履行未履行完毕的合同这些事项,债权人的监督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在这些事项中,应当建立事前的监督机制,或者给债权人会议或债权人委员会一个向法院提出异议及撤销的权利。这样,才能在损害发生前防患于未然,在损害发生后恢复原状,这样也有利于债权人的事中监督。

在破产程序之中,有破产重整、破产和解和破产清算之分,而我国的破产法对于这三种程序并没有区分对待。在重整程序中,经人民法院审查并且裁定重整的企业,在重整期间,债务人申请法院批准后,可以在管理人的监督之下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这时,相应的管理人的相应职权就由债务人行使。这时债务人承担了管理人的职责,为了防止债务人转移财产,损害债权人的利益,这时对于债务人也应有相应的类似于管理人的监督。

在破产清算中,破产管理人参与破产变价方案和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的拟定,这里破产管理人有一定的利益冲突存在,管理人可能会因自身的财产利益而有失公正,所以这里对于破产管理人的监督也应当加以注意。

篇3

一、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界定及分类

(一)独立性界定

独立董事在西方指的是外部董事或者非执行董事。所谓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与公司或者公司经营管理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或专业联系,并对公司事物能作出独立判断的董事。我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于2001年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把独立董事定义为“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以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由《指导意见》中可以看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包括两个方面,即独立的身份和独立的判断。独立的身份是指除担任本公司的董事外,不能有其他的职务;独立的判断是指独立董事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可以说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没有独立的身份,那么即使独立董事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也是不可能做到客观独立的判断,同样如果只有独立的身份而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业务知识等,那也无法做到真正的独立。由此可见这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也正好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二)独立性弱化分类

1.形式独立性弱化和实质独立性弱化。形式独立性弱化是指上市公司聘请的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不能满足相关法规的规定,不具有相关法律规定的独立性。即不能满足独立董事的形式要件。由此可见,独立董事并不存在形式独立性弱化问题。实质独立性弱化是指受聘的独立董事虽然满足形式独立性,但是并不能够做到真正的客观独立判断。在我国受聘的独立董事肯定都是能够达到形式上的独立性的,因为这些都是法律的硬性规定,一旦违反那么对企业将是不利的。而我国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的真正原因是来自缺乏实质的独立性。法律的一些规定本身就是空洞宽泛的,同时由于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并不成熟,因此法律制度也不完善,这些都会让一些公司利用这些“漏洞”来钻法律的空子,导致一些上市公司聘请的独立董事缺乏实质的独立性,即实质独立性弱化。

2.专业独立性弱化和道德独立性弱化。专业独立性弱化指的是由于独立董事自身的专业能力不够,从而导致其在面对某些行为时不能够进行独立的判断,或者说是受其能力以及专业素质不够的影响而缺乏独立性;如某些独立董事在多家上市公司兼职独立董事,但由于其担任独立董事的企业来自于不同的行业,而自己本身并不是对所有的行业都了解,由此会出现不能做到完全的独立判断的情况,从而导致独立性弱化。道德独立性弱化是指来自于独立董事自身能力和专业素质以外的因素所形成的独立性弱化,这种独立性弱化是专业独立性弱化的补充,主要涉及一些专业能力以外的道德因素,因此这里将其归集为道德独立性弱化。可以将其理解为独立董事虽然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但在进行判断时并没有做到完全的独立。

二、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弱化的原因

(一)上市公司对设立独立董事制度意识淡薄

这里所指的意识淡薄不是说上市公司不设立独立董事制度,而是指上市公司对于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并没有认识清楚。有许多的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只是为了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如《指导意见》规定在2002年6月30日前,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2名独立董事;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类规定,导致了一些上市公司只是为了迎合相关的规定,聘请一定人数的独立董事,而并没有理解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根本目的。这就必然导致公司为了出于这样的动机而聘请质量较差的独立董事,同时由于我国的独立董事都是兼职,这些都必然会使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大打折扣。

(二)独立董事的任免机制不合理

我国独立董事的任免机制会带来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弱化。《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因此独立董事的提名受到公司董事会的影响,并且最终是由股东大会选举决定。这样大股东会在独立董事的任选上起主导作用,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也就名存实亡了。通过这种机制所任命的独立董事,其独立性是值得怀疑的,而要想达到对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也是很困难的。

(三)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不合理

与公司中的其他成员相同,独立董事也需要激励。激励的方式有两种,即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由于我国的独立董事都是兼职的,因此精神激励的作用并不明显。相反对独立董事的物质激励将更有效果。薪酬便是物质激励的一种,因此薪酬制度是否合理必然会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应当给予独立董事适当的津贴。津贴的标准应当由董事会制定预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公司年报中进行披露。由此可见独立董事的薪酬是受公司大股东的影响的,因此独立董事的薪酬不能独立于公司的大股东。独立董事在经济上不能做到独立,必然会影响其进行独立的判断。

(四)一人在多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

《指导意见》中规定,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中兼任独立董事。由此可见,一位独立董事可以在多家企业兼职独立董事,这肯定会影响到独立董事在每个上市公司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一旦没有花足够的时间,独立董事对各个上市公司的具体业务和经营就不能够做到充分的了解,这直接会影响独立董事在一些具体的决策和经营上不能进行客观独立的判断,从而产生独立性弱化问题。同时由于在多家上市公司兼职独立董事,时间一旦长久,就会产生一些社会关系,从而有可能会使各上市公司之间产生一定的关联,这都不利于独立董事进行独立的判断。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独立董事都是兼职,他们不可能对所有的行业都做到完全的了解和熟悉,从而有可能使独立董事和上市公司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些都必然会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判断。

三、小结

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采用的是与日本相类似的二元制模式,即董事会与监事会并存。但由于监事会的权力以及效果有限,我国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本是一元制模式下的产物,我国将其引入,可谓是一大创新。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并不完善,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独立性弱化问题。本文将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弱化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并由此提出了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弱化的一些主要原因。通过对独立性进行界定,可以把独立性弱化分为形式独立性弱化与实质独立性弱化,专业独立性弱化与道德独立性弱化。笔者将独立性弱化的原因归集于相应的类别。如表1。

【参考文献】

[1] 张宗益.公司治理:热点透视与实证分析[J].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篇4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8.061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8-0106-02

1999年,浙江大学与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创办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真正走向多元化办学模式,是高等教育改革一项重大创新举措和有益探索,这一有益探索顺应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客观需求。到2012 年11月,我国共有独立学院303所,在校生达60 多万人,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独立学院发展目前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有独立学院自身的内部问题,包括办学条件、办学历史、社会认可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师资力量、资金来源和就业等;有外部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支持问题,包括与独立学院相关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持及完善、体制问题、产权问题和政府监管问题等。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都关系到独立学院进一步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制约独立学院发展的内部因素——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两方面分析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问题。

1 独立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的“两个队伍”的建设问题

1.1 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1) 教师结构分析。目前,独立学院的教师是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兼职教师数量占主要部分。兼职教师(特别是高职称教师)主要来源于母体学院, 构成了独立学院兼职教师的主要力量, 而这部分人又分为2部分:一部分是有余力的中青年教师,一部分是离退休教师。兼职教师有其优势,比如教学经验丰富、技术职称较高、人力资本使用成本较低等,但兼职教师因非本职工作,不易管理,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不利之处。专职教师主要是由刚毕业的研究生构成,因此专职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学经验不足、职称比例较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科研能力较弱等问题十分突出,是制约独立学院发展的瓶颈之一。但这支队伍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比如学习能力强、基本理论扎实、工作干劲足、富有朝气等。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这一问题不同于公办院校、民办和高职院校等,因此,如何有效管理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利用母体学院教学资源,稳步提高专职教师队伍的水平和质量,同时将兼职教师这一教学资源与校内资源进行有效结合,形成良性发展的教学团队,做到优势互补,是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之一。

(2) 教师队伍稳定性分析。兼职教师因非本职工作,所以不稳定具有客观性。对于专职教师来说,目前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3方面因素:① 独立学院本身的体制不明晰。独立学院是新生事物,从宏观层面,国家对独立学院的法律法规、体制、产权以及政府监管等都处在摸索完善阶段,因此不完善是客观存在的;② 对年轻教师的培训机制不健全,包括职业发展规划、职业道德教育、业务技能培训、科研能力培养等,再加上缺失“传帮带”的教师梯队,容易造成年轻教师对职业前景不明朗,产生悲观情绪; ③ 校内制度不健全,包括合同制合作关系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人事管理制度的不规范或不完善、人文关怀管理的缺失以及教师职业发展平台的模糊性等。基于这几方面的原因,致使年轻教师无法“安身立命”于独立学院。

1.2 教学管理团队受传统理念束缚而缺乏活力,制约独立学院快速发展

1.2.1 结构分析

目前,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或多或少还是依赖于母体学院,表现在其教学管理队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多来自于母体学院,这部分管理人员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并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能力,是独立学院近些年发展的“掌舵手”。而担负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基层工作人员基本上是招聘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硕士研究生,平均年龄在30左右,职称较低,这部分管理者普遍缺乏教学管理经验,且在短时间内无法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队伍这种组成致使其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上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不合理结构,管理团队有断层。另外,女性教学管理者的数量远大于男性人数,性别结构也不尽合理。

1.2.2 稳定性分析

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队伍与师资队伍建设有着同样问题,队伍流动性大。造成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有3方面:① 激励制度不完善。教学管理工作冗繁、辛苦,付出同样的时间与教师相比,其收入与付出反差较大,易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和挫败感,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 欠缺科学系统的培训平台。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定期业务学习、办公软件培训、在职进修、调查研究及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由于独立学院处在发展初期,比较重视校园建设和各类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在制度建设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对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也就相应地受限。

2 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2.1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1.1 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稳定专职教师队伍

尽快搭建青年教师的培训教育平台,从师德、教学、科研、实践教学等多方面着手,建立科学、有效、系统的培训机制。同时鼓励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学历、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行业资格认证、参加各类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培训和交流会,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拓展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建立青年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自信和规划意识。

2.1.2 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特别是人文关怀

兼职教师在任课过程中,依然肩负“三尺讲台,责任千斤”的使命。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提出的“自我实现”人假设,他认为金钱、名誉和社会地位都不是人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人的最终目标是追求人的自身价值的体现。因此,教师“自我实现”的需求不仅要求获得应得的报酬,还应获得尊重与理解。学校不能把兼职教师视为“临时工”,应将其列入学校长远发展规划中,挖掘发挥其潜在价值。学校在支付报酬之外,应加强与兼职教师沟通,取得理解,使得在管理兼职教师过程中感受“以人为本”的理念,调动兼职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1.3 丰富教师队伍结构,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实现“校企结合”

逐步吸引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高级工程师和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一方面,可拓展学生及年轻教师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扩大学生的实习、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可通过其社会声誉,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信誉度。

2.2 加快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推动独立学院在创新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2.2.1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

传统的管理理念是“以事为中心”,而现在需要逐步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先进管理理念,从尊重管理者、理解管理者和关怀管理者的角度,充分与管理者沟通,发挥其个性,激发其工作热情,使其工作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2.2.2 优化环境

年轻人是最具有创造力和较大发展空间的群体,也是独立学院推动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创新的中坚力量。稳定教学管理队伍,首先要健全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在其工资待遇、福利保障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保证,解除其生活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工作;其次,建立对创新型教学管理团队培养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培养,可缩短其教学管理适应期,加快制度创新,推动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建立科学有效地评价考核机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带来的是教学管理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在具体工作中表现为难度增加、管理头绪更为复杂,要建立与之对应的考核机制,难度也就相应提高。对其业绩的考核包括政治素养、品德、工作能力、积极性、创造性等方面,在考核过程中,应坚持公平、公正、合理、科学的原则进行综合考核。

2.2.3 注重人才引进,优化结构

优化结构包括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等。优化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主要通过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在职进修,获得更高的学位,或通过多元化的聘任制度和开放型的公开招聘方式,吸引人才,优化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队伍进行结构。

另外,无论专职教师还是教学管理队伍,职称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反映一个学校教学管理的总体能力。职称结构的调整非一日之功可取,需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通过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有效的人才激励措施、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合理的职位晋升机制等来支撑,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其内部结构。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若为,石茂. 独立学院建设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8).

篇5

1路面平整度的概念

路面平整度是路面表面诱使行驶车辆出现振动的高程变化(其纵向起伏的波长范围约为0.5m-50m),它可以用仪器进行量测。而乘客对振动的感受和接受能力带有主观性,往往采用小组评分的方法进行主观评定。路面使用初期的平整度与施工技术水平(工艺和设备)施生质量控制、面层构造(如接缝)和材料(如集料粒径)等因素有关。而在使用期间,随着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周围环境周期变化的影响以及路面龄期的增加,路面的平整度会随着各种路面病害的出现而逐渐下降。当平整度下降到一定的期限时,路面便不能满足基本功能的要求,而需采取适当的改建措施以恢复其功能。

2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阶段,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基本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从通车后观察主要表现为:①路面裂缝多,平均7-8m就有一条横向裂缝。还伴有较多纵向裂缝。较高速公路30―40m一条横向裂缝,病害发生率明显偏高;②连续降雨后,路面网裂严重、坑洞多;③道路交叉路口及公交汽车站台周边,多有面层细料脱落、车辙严重等病害。究其原因与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有着直接关系。

2.1 半刚性施工质量低劣

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普遍存在下列违反规范的行为:①集料级配严重失控,集料大于40mm颗粒数量占粗集料总量的3O~40%,10~40mm颗粒数量严重不足。混合料产生严重的粗细集料离析现缘;②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普通(强制式)搅拌机搅拌,人工摊铺,严重影响了拌和料的均匀性,导致混合料离析现象产生;③为保证混合料成型,采取提高水泥用量并用细料罩面;④施工缝多但处理草率等。这些问题导致半刚性基层裂缝增加,直接影响到通车后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增多。

2.2 层间连接施工质量没有保证

市政道路路面施工与高速公路相比。其层间连接施工质量更难以保证,主要表现为:①未能封闭施工的客观环境,更易造成连接层面问污染,导致沥青路面结构层层问连接不严密;②沥青面层间粘层油施工没有按规范进行,现实中因急刹车导致面层整块滑移、撕裂或脱落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层问连接不紧密,易导致地表水浸入,此时若在层间有浮尘或松散颗粒,水进入层间缝隙后。缝隙中饱和水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动水压力及以后荷载重复作用,对缝隙产生冲刷,形成唧浆,使缝隙处结构层强度降低。最终形成空洞。造成路面损坏。③基层透层油喷洒往往在铺筑沥青层时进行、由于污染和粉尘.实际上不能达到透和联的作用,而半刚性基层暴晒时间过长将产生干缩裂缝。

3 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

3.1 路基的不均匀沉降

路基不均匀沉降是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路基的沉降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路基本身的压缩沉降;二是由于路基下部天然地面承载能力不足,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引起沉陷或向两侧挤出而造成的。路基的沉缩是因为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在路基堤身内部形成过湿的夹层等因素,在荷载和水温综合作用下,引起路基沉缩。地基的沉陷是指原天然地面有软土、泥沼或不密实的松土存在,承载能力极低,路基修筑前未经处理,在路基自重作用下,地基下沉或向两侧挤出,引起路基下陷。

3.2 基层的不平整

基层的平整度差对路面平整度有着重要影响。若基层不平,即使面层摊铺平整,压实后也会因虚铺厚度不同,产生路面不平整。对于沥青路面,因基层顶面的平整度允许偏差为l0mm,当用沥青摊铺机作业时,尽管沥青混合料表面是摊平了,但该处因多出10mm的松厚,压实后仍将出现低洼。基层的不平整产生的原因主要在施工环节中,基层混合料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基层混合料的拌和、摊铺、整形、碾压施工,基层的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都会影响到基层的平整度。

3.3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影响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也是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一个因素,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①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的影响。为确保摊铺机连续、匀速、不问断地摊铺,每台拌和楼的产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数值,否则必须采朋多台拌利楼联合供料,在联合供料过程中,每个拌和楼的拌和温度不可能完全一致,再加上料源的小一致,使得摊铺后的局部在碾压过程中碾压温度产生变化,引起实效果的变化,影响到路面的整度。②热拌沥青混合料离析的影响。一般沥青拌和楼均带有储料仓,混合料通过运料斗进入储料仓再放入运输车辆,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半只细料离析(尽管采取车辆前后移动的措施),加上传统习惯施工过程中每车料摊铺结束时摊铺机接料斗的两翼都将翻起,使得沥青混合料殳加离析,摊铺后由于粗细料的相对集中,导致压实系数不同,使得压路机存压实过程中有明显的摇晃,引起压实效果不好,影响到平整度。

3.4 沥青混合料拌和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为了保证摊铺机连续、匀速、不间断地摊铡,每台拌和机的产量一定要和摊铺机相匹配,则就得采用多台拌和机联合供料,但在联合供料过程中,每台拌和机的拌和温度不可能完全一致,再加上粒料规格的不一致,使得摊铺后局部的温度差异、碾压的温度和效果变化较大,影响到沥青路面平整度。

4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质量控制

4.1 路基的施工控制

路堤填料一般应采用砂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不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质的土。对于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一般不宜作为路基填土。

公路运输和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时,应分别严格按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或《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发验收规范》要求进行,并应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小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仕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还要有一定素质的施工队伍来重视。

为了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必将影响路基稳定的地面水予以拦截,并排除到路基范围之外,防止漫流、聚积和下渗。同时,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成以截断、疏干、降低水位,并引导到路基范以外,注意防渗以及水土保持问题。

4.2 沥青路面原材料的控制

篇6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54

所谓“轴问题”,是指阅读教学中教师针对文本要义设计的带有核心作用的教学问题。为提升阅读教学品质,教师要对阅读教材展开深度挖掘,利用价值度更高的教学问题进行教学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学习。

一、“轴问题”设计,捕捉作者意念向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文本展开多元解析,为教学设计提供信息支持。特别是“轴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充分整合教材资源,对文本展开深度挖掘,对作者情感进行细致剖析,这样才能获得“轴问题”设计的思路。

如,《嫦娥奔月》一课,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进行了精彩描述并提出了“轴问题”:“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嫦娥奔月’的故事本身很凄婉,即使经过千万年,人们对其喜爱程度一点也没有退减。故事有动人的力量,其美感自然会呈现出来。如果我们能够细细品味,一定会被故事中流淌出的美所感染。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美呢?我们不妨对故事展开精细阅读。”学生被教师娓娓动听的导语打动,纷纷展开自主学习,并给出了更丰富的学习感知。有学生认为,“嫦娥奔月”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虽然这种理想带有虚幻色彩,但这种对美的追求、对自由的渴望,让人感动。

学生的学习思维被激活,探究气氛被点燃,学习进入到主动探索的境界,这正是教师问题设计的初衷。这说明教师的“轴问题”设计非常成功,能够紧紧抓住作者的情感表达,对学生的学习展开定向、定位引导。

二、“轴问题”投放,贴近学生思维频率

阅读问题的设计需要有“轴意识”。在问题投放时,教师也要关注一些细节。首先是“轴问题”的投放时机: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前后、课堂进入深度赏析阶段、教学训练启动时,都是“轴问题”投放的良机。其次是“轴问题”的投放形式:教学进入崭新环节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只有确定了学生学习思维的全面启动,才能进行“轴问题”的投放。

《傻二哥》是评剧艺术家新凤霞写的,文风极为朴实,描写也富有个性。在课堂教学展开后,教师给出问题设计:“这篇课文为什么叫‘傻二哥’呢?这个傻二哥傻在何处?他是真傻吗?”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自主阅读。同时,教师提出阅读要求:“弄清文章主要写什么事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傻二哥的。总结一下傻二哥的性格特点。”学生快速投入阅读课文,并自发进行集体讨论。有学生认为,文章题目之所以叫“傻二哥”,是因为这个人物贯穿始终,作者就是要向读者介绍这个人物。有的学生认为,傻二哥爱帮助人,一帮就帮到底,这样的“傻”当然不是真傻。有的学生认为,善良、机灵、热情、助人等优秀品质,应该是傻二哥性格的真实写照。

从学生对问题解读的情况能够发现,教师通过“轴问题”,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文本阅读,对主要人物展开多方位解读,最后给出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发展自然顺畅,这说明教师的“轴问题”投放非常及时,有效激活了学生的主动认知,课堂学习呈现出活跃的景象。

三、轴问题解决,点亮阅读教学天空

在“轴问题”解决时,教师要充分发动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多种互动、联动等形式,对阅读“轴问题”展开个性研究、分析、整合、归结,并形成独特认知。

《皇帝的新装》是根据安徒生童话改编的小话剧,这样的课文最适合课堂表演。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也是从这个视角展开的:“《皇帝的新装》中人物比较多,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呢?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个问题一经抛出,顿时引发学生的热议。有学生直言不讳:“我最喜欢小孩这个角色,虽然只有一句台词,可只有他说了真话。”有学生说:“我喜欢两个骗子的角色,面对老大臣、官员、皇帝,这两个骗子居然能够展开骗术,而且所有人都上当受骗了,这说明骗子能够抓住人们的虚荣心。”骗子所作所为是令人不齿的,但没有骗子的反衬,如何才能体现官员和皇帝的愚蠢呢?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了肯定评价。

篇7

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重视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认真深入分析了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也是形成阅读个性化的行为之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适时鼓励学生进行创设性学习,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会主动进行探索学习。然而,这需要教师主动引导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其实,朗读过程就是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权,使学生能够有充分的读书空间。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学生不但会读书,而且读懂书。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很难再看见学生用心读书的场景下,语文教学中串讲串问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有读书时间,40分钟的课堂里,朗读课文往往是匆匆而过,没有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任何痕迹。比如在预习时要求学生朗读,通过朗读课文,增强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把握,但是有部分学生还未读完这篇课文,老师就立即转入下一个教学程序。教师没有根据教材特点、年级、学情来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让平时的讲讲、问问、答答占据了学生的读书时间,不能切实把书读到位,无法使学生达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就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与作者对话情感。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课文感受身临其境的境界,充分激发学生的经验背景,与文章中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才能流露出感情。

二、营造学生阅读的良好氛围

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关键。当前学生在阅读上存在诸多问题,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必须从学校、社会、家庭、学生、教师等因素思考,极力引导学生大胆思考,敢想、敢问,营造学生阅读的良好氛围。这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学生对提问感到胆怯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管提出的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让学生建立自信。在学生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时,可以采取团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交流,在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找明原因。学生在共同探讨钻研,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习上得以积累。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质疑、提问,勇于挑战困难,做到想问、敢问,使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创设学生阅读的情境

有过教学实践的教师都只知道,创设教学情境是让小学生对语文教材产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大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进行阅读。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教师创设的问题产生兴趣,产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到确切的答案欲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立足于全方位、多角度,抓住中心和重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所思所想,“对症下药”,激发其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另外教师还要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对学习和阅读没有思想负担,把阅读当做一种享受。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上语文课,才愿意进行阅读,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得到更多的收获。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意识会不断增强,阅读能力会得到不断地提高。但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

四、及时点拔学生阅读的困惑

及时点拨学生阅读的困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新发现和新问题,有很多的困惑,有的问题能通过和同桌或小组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获得问题的答案,但是仍有一些问题,通过小组集体交流讨论还是解决不了,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及时进行引导、解释、分析,让学生获得正确、准确的答案。教师在为学生解疑释惑时,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引导,争取让学生在获得疑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极大地得到提高,换言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篇8

一、国内污染转移法律及相关对策

目前在污染转移控制方面,主要是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原国家经贸委于2000年发出的《关于禁止向西部转移污染的紧急通知》,该通知对于一批已明令淘汰的15类严重污染环境的小企业、设备、工艺等做出了明确的管理规定,这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一部分恶性的污染转移。同时,国务院有关部委制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前者对外商投资的领域作了相关分类,列出了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产业目录,后者针对西部各省的实际情况,列出了适合于西部各省自身特点的鼓励产业目录,都对调整投资领域的产业与地区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将投资转向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在地方政府层面,尤其是西部热衷于招商引资的地区,很少能意识到污染转移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学者研究普遍认为,就控制污染转移的法律政策完善方面,主要有:一是调整西部地区环境标准。目前在地方环境标准上,是环境质量差的地区制定和实施的是较高的环境标准,而环境状况较好地区反而实施相对较低的环境标准,从而在制度上鼓励经济发达地区的污染产业大规模外迁。因此,应当有更严格的标准。二是强化政府环境责任。将绿色GDP核算指标纳入地方官员考核体系,从思想根源上转变发展经济就要污染环境的想法,对于环境污染控制不力的要进行问责。但多数建议都将重点放在了污染转移后环境污染的控制上,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转移的问题,笔者认为,控制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是解决污染西部转移的有效方法,,将一个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是防止其向区域外转移的根本手段。

二、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模式启示

资金只有经过预算才能得到合理的适用,同样,对环境容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进行预算可以使环境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而不至于加重环境污染。2011年,在污染减排任务目标下,河南省探索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预算管理模式,先后颁布实施了《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2012年进行了环境容量研究、总量预算指标分配、环境目标责任书签订等具体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预算管理实施的几个月时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也从中看到了其在控制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污染转移的借鉴意义。(一)设立了3个约束性指标,即控制排放量、总减排量、预支增量。《办法》第三条规定“控制排放量”是一定时期内最大允许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总减排量”是一定时期内必须削减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存量和增量,“预支增量”是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允许增加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这三个指标具有统一性、整体性,通过控制总量,目标是实现污染量减排,同时,完成减排任务又成为作为获得预支增量指标的前提条件。对预支增量的严格控制就是对新污染企业增加的有条件阻断,在确保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一定的减排任务的前提下考虑预支增量,可以使得环境状况较好的西部地区合理使用环境资源,掌握控制环境容量,适度引进投资企业,在一定限度内给予环境优惠,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次优状态。(二)区域预支增量与建设项目排放量双头控制。对地区预支增量进行约束性控制的同时,要对建设项目排放量核定予以规范,确保两者之间相互衔接。建设项目的排放量须在预支增量总盘子下进行支出,所有建设项目的排放总量不得超过地区预支增量,已经没有预支增量的地区不予核准新建项目。两者结合,可以在该预算体系下自动调整新建项目的领域方向,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可能在该体系下无法进入。(三)总量预算管理制度与环评制度合力发挥作用。《办法》第14条规定,“未经核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将总量预算管理制度与建设项目环评制度紧密结合,加强了总量预算的实施力度。(四)建立总量指标动态管理体系。建立了一套网上申报管理系统,全省所有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必须通过网上管理系统核定、备案。通过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动态管理体系,可以全面及时掌握全省建设项目新增污染物的排放量。(五)对预支增量的支持项目做了特别规定。《办法》第十八条规定,“预支增量优先支持高成长性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先导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优先支持省重点建设项目、进入产业集聚区的建设项目和污染排放轻度低的建设项目”,该规定具有对新建项目的领域导向作用,鼓励引入高附加值、低污染的产业,在总量界限明确,预支增量明确的情况下,限制了高污染、高耗能,落后淘汰产业的进入。

作者:姚芳莉 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14-02

学习地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学会用地理知识与技能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难题,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基本理念,要实现这一理念,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让课堂生活化。让学生能根据所学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会从地理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地理学习联系现实生活,并且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所学地理知识指导生活中的决策。”这是我的教学宗旨,为了实现以上的目标我从以下几个步骤来逐步培养学生从地理的角度思考问题。

一、第一步:多样化作业布置,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想达到课标的这条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首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觉得地理学习并不枯燥乏味、觉得学习很有收获,学生才会真正喜欢上地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尤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结合时事的探究作业的布置来进行的。案例一:在学习“日本”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探究性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以及世界上最近十年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有哪些?分布在哪些国家、地区?并在六大板块分布图中标出发生地震的地区,让全班各小组学生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分析得出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由此得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并且在课上让每一组的学生派出代表担任“小老师”向全班同学讲解,并由全班进行评价打分,并把学生讲课照片和作品放到学生的成长记录册中。案例二:在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中认识地球仪、经纬网、大洲、大洋时,我在讲完前两章新课后布置了以下作业来巩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作业要求:自己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并在地球仪上标出经纬网绘出大洲大洋(可以2~3人小组合作完成)。这两份作业的完成,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并通过分析、合作讨论等方式最终绘图或制作模型得出结论。在这过程中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地理知识、增长了见闻,并且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并且最后成果展示的环节中让学生展示本小组的成果,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通过这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了强烈的成就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真是一举多得啊!我的本意仅仅是让学生喜欢学习地理,这些意外的收获让我更加坚信自己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

二、第二步:参加社会实践,让课本知识回归生活,指导生活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并且最后都要走向社会,让我的学生提前进入社会了解社会的相关发展情况,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进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我选择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来实现。案例三:在学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对生活的影响”时,我布置学生在暑假时调查乌鲁木齐市的房屋价格与房屋朝向的关系来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生活的影响。学生通过调查自己周边小区的不同朝向的房屋价格进行对比,分析出现价格差异的原因。案例四:在学习“土地资源”一课时,涉及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严重的问题,我布置学生4人一组,每组负责一个片区进行调查、取证,收集我们乌鲁木齐市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填写调查表、附拍摄照片、进行分析,尝试提出好的解决方案。这样通过教师设计的两个生活小调查,让学生从生活经历的所见所闻或所感中,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体现了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这一理念,从而对地理的学习建立一种需求感和内驱力。

篇10

审计收费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后向被审计单位收取的费用。审计收费是由风险状况、损失的分担机制、会计师事务所的生产函数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等因素决定的。我国独立审计准则规定:“CPA的服务是一种有偿服务,但收费的多少应当以服务性质、工作量大小、参加人员层次的高低等为主要依据,按照规定的标准合理收费。”

一、我国独立审计收费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增长较快,尤其以中小型事务所居多。审计市场需求不足、供给过剩,事务所之间压价竞争现象普遍存在。许多事务所为占一席之地,普遍采纳“低价进入式审计定价策略”招揽审计业务,引发审计市场的价格战争。低于政府定价的审计价格招揽审计客户行为的审计回扣有时高达40%~60%。因中小事务所林立,特别是有限责任制组织形式的事务所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业务范围窄,赔付能力有限,较少考虑预期损失费用的因素,相应地给出更低的审计定价,造成审计收费秩序混乱。有些事务所缺乏长远目光,专注于以低价招徕客户,使事务所陷入恶性竞争的旋涡之中。市场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中外事务所收费差距很大,造成国内事务所低价恶性竞争。另外,我国独立审计收费制度实行政府定价模式。事务所的客户一般呈现地域性分布,而很少会出现跨地域的审计行为。事务所如果和被审计单位不在同一地区,审计收费会高于两者在同一地区的收费。在我国审计收费存在收费地区级差,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审计收费普遍高于西部不发达地区。所以事务所的本地客户占据相当大比例,从而导致事务所变动率不高。

二、我国独立审计收费问题成因分析

(一)审计收费和审计行为监管制度不严

当前我国对审计行为、审计收费监管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职能错位;行业监管法规政策尚不健全;政府监管政出多门,监管效果差;行业自律机制薄弱,惩戒不力,监管效率低。我国加入WTO后,要求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真正成为行业自律管理组织,应充分发挥其统一监管、服务及协调的职能。但由于立法明显不足、监管体制不顺、政府转变职能不到位等原因,各级协会一直未真正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而是集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职能于一身,导致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执业中严重造假问题的监控滞后,惩治不力。

(二)审计收费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对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我国《注册会计师法》没有明确规定。目前我国审计收费基本政策依据是2007年1月施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只是对审计收费作了一些原则性规定。根据我国《价格法》和《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审计收费标准由各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制定,价格标准采取“固定价±浮动百分比”、“固定价格”、“根据资本和时间定价”等方式。各地虽原则相同,但实际缺少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客观上给评价事务所审计收费情况造成困难。

(三)审计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审计市场的供给方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市场的需求方一般为提供会计报表的一方,其最终需求是来自报表使用者。另外,管理者也可能为改善单位的管理产生对外部审计的直接需求。以投机为主的投资者不会给报表的需求方带来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动力,而依据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作出决策的成熟型的投资者、债权人则会提供高质量审计需求的经济源动力。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仅达到弱势有效,证券投资者多为投机型投资者,对审计报告质量要求不高,不能对上市公司形成有效制约,这就使得审计市场缺乏有效需求。目前我国48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在数量上使我国审计市场的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按照市场规律,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审计服务的均衡价格势必会下降。

(四)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的恶化

在我国企业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经济秩序喜忧参半,不讲信用、商业欺诈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上市公司聘请事务所须经股东大会批准,但在内部人控制下,真正聘任事务所的是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并决定着审计机构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这就造成了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的恶化,导致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能完全客观、公正地出具审计报告。

三、解决我国独立审计收费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与审计收费相关的法律法规

首先,要确定科学、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审计费用收取应遵循市场化原则,可借鉴国际惯例,以审计工作小时为基本依据来制定全国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根据公司实际状况和所处行业会计处理复杂程度等因素,预测工作量和审计人员配备及不同级别审计人员小时收费标准,确定最终审计费用。其次,通过第三方介入改变现行审计收费模式。现行审计收费模式是由事务所直接向被审计单位收取费用,导致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形成财务依存性。因此应设立审计收费监管机构,在审计费用支付流程中加入独立第三方的监管环节。另外,要改善审计收费自律机制,建立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之间的伙伴关系,强化行业协会建设,建立专业委员会,引入专家指导制度;实施审计收费备案制度;建立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信用档案制度,并配以信息反馈制度。

(二)加强对审计收费的监管力度

首先,要严惩低价收费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严格处罚超低价收费的不当竞争行为。其次,强化监管,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违法违规惩治力度,形成一个完善的关于CPA的法律责任方面的规范,加大CPA的法律责任,强化赔偿责任。另外,应适当限制与审计业务不相容的多元化服务。通过法律法规形式明确咨询业务和审计业务的关系,要求CPA把为客户提供的咨询服务和审计服务分开,在形式上和实质上提高CPA的独立性。

(三)做大做强会计师事务所

首先,要促进事务所之间的兼并联合,提升市场竞争力。其次,要优化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可引进融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与一体的新型合伙制形式――有限责任合伙制。在该形式下,事务所以全部财产对其职务承担责任,各合伙人对其个人执业行为承担无限责任,它克服了合伙制连带责任给无过错合伙人造成的不公平这一缺陷,在防范业务竞争和职业责任风险方面能力也较强。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在现代学习型社会里,更应该加强审计人员的学习观念,要把学习作为提高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积极倡导终生学习的思想理念,在审计机关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审计人员从实践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弘扬爱岗敬业精神与激励机制的统一,教育审计人员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审计人员谈话沟通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伍利娜.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影响分析[J].会计研究,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