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2 09:19: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独立思考的问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杀死一只知更鸟》。
这本书交给了人们勇气、教养、平等,但是他也像人们传达了一个更加深刻隐晦的信息,这世上永远不要放弃的一种东西就是:自我。如果指鹿为马不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时,那么你会怎样说出自己的判断与观点?正如父亲告诉阿蒂克丝斯说:“杀死知更鸟是一种罪过。而亲手扼杀自我,更是一个人对生命最大的背叛。”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028-01
我国新的破产法最大的改变在于改清算组为破产管理人。破产管理人概念本身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破产管理人是专指在破产宣告以后成立的,全面接管破产企业,负责其清算分配的机构。其职责是专门负责破产清算。广义的破产管理人,除了负责破产清算事务之外,还可能负责重整等工作,在企业的重整、和解程序方面也发挥相应的职能。
一、 对破产管理人选任的监督问题
根据我国新企业破产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管理人由人民法院指定。指定管理人和确定管理人报酬的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2007年4月4日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产案件确定管理人报酬的规定》两个司法解释,其中规定对破产管理人的选任方式包括随机指定、竞争指定以及推荐指定三种方式。破产管理人由法院通过以上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指定产生。当然管理人的任职必须符合相关的条件,破产法规定可以由有关部门、机构的人员组成的清算组或者依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担任或者社会中介机构中具备专业知识并取得职业资格的人员担任。在这个过程之中,法院成为破产管理人的任命主体,这种任命权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权力值得探究。从形式上看,随机指定的管理人是由人民法院决定;竞争指定的管理人由人民法院组成专门的评定委员会来决定;而推荐指定的管理人还可以由法院在金融监督管理机构推荐的已编入管理人名册的社会中介机构中指定产生。虽然破产法中规定了债权人会议有权申请更换管理人,但最终是否更换的权力依然在法院,这对这种指定权的性质没有产生实质的影响。因此对于管理人的选任应当建立一种监督机制,以保证债权人的话语权,以平衡法院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有效的监督取决于监督的主体以及监督机制的确立。在破产程序中监督的主体包括债权人会议、债权委员会以及法院本身。债权人是破产程序中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对于破产程序中管理人的选任具有监督的意愿,是监督主体的最佳选择。因此在破产程序中,若能保障债权人的话语权,就是对法院的权力的制衡。可从我国的现行规定中发现,债权人会议产生于法院受理破产申请之后,而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之时,管理人同时被任命,这种程序时间上的错位使债权人无法有效的进行事前监督。所以,如果要构建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则应当让债权人参与管理人的选任过程,或者由一个独立于法院本身的机构来参与选任的过程,而不应由法院独自决定。
二、对破产管理人履行职责过程中的监督问题
一般来说,破产管理人的职责是在破产程序中,围绕着破产重整、破产和解和破产清算进行的各种行为。也就是说,凡是符合破产程序进行的目的、凡与其作为破产财产的代表机构相关的一切行为,均应属于破产管理人的职责范围。从现行法条的规定中可以发现,管理人的职责存在于破产程序中的各个环节。对于破产管理人履行职责的监督是对破产管理人的监督的关键。
法条规定了管理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报告工作,并接受债权人会议和债权人委员会的监督。但是其中的问题在于即使管理人作出了不利于债权人的行为,债权人也是在利益受损之后才能向法院申请更换管理人,对于已经发生的利益损害并没有恢复或补偿的救济措施。同时监督主体债权人缺乏一个直接的监督途径,因为管理人只报告执行情况和接受问询,可是对于一些直接由管理人决定的比如决定是否继续履行未履行完毕的合同这些事项,债权人的监督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在这些事项中,应当建立事前的监督机制,或者给债权人会议或债权人委员会一个向法院提出异议及撤销的权利。这样,才能在损害发生前防患于未然,在损害发生后恢复原状,这样也有利于债权人的事中监督。
在破产程序之中,有破产重整、破产和解和破产清算之分,而我国的破产法对于这三种程序并没有区分对待。在重整程序中,经人民法院审查并且裁定重整的企业,在重整期间,债务人申请法院批准后,可以在管理人的监督之下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这时,相应的管理人的相应职权就由债务人行使。这时债务人承担了管理人的职责,为了防止债务人转移财产,损害债权人的利益,这时对于债务人也应有相应的类似于管理人的监督。
在破产清算中,破产管理人参与破产变价方案和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的拟定,这里破产管理人有一定的利益冲突存在,管理人可能会因自身的财产利益而有失公正,所以这里对于破产管理人的监督也应当加以注意。
一、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界定及分类
(一)独立性界定
独立董事在西方指的是外部董事或者非执行董事。所谓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与公司或者公司经营管理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或专业联系,并对公司事物能作出独立判断的董事。我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于2001年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把独立董事定义为“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以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由《指导意见》中可以看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包括两个方面,即独立的身份和独立的判断。独立的身份是指除担任本公司的董事外,不能有其他的职务;独立的判断是指独立董事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可以说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没有独立的身份,那么即使独立董事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也是不可能做到客观独立的判断,同样如果只有独立的身份而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业务知识等,那也无法做到真正的独立。由此可见这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也正好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二)独立性弱化分类
1.形式独立性弱化和实质独立性弱化。形式独立性弱化是指上市公司聘请的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不能满足相关法规的规定,不具有相关法律规定的独立性。即不能满足独立董事的形式要件。由此可见,独立董事并不存在形式独立性弱化问题。实质独立性弱化是指受聘的独立董事虽然满足形式独立性,但是并不能够做到真正的客观独立判断。在我国受聘的独立董事肯定都是能够达到形式上的独立性的,因为这些都是法律的硬性规定,一旦违反那么对企业将是不利的。而我国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的真正原因是来自缺乏实质的独立性。法律的一些规定本身就是空洞宽泛的,同时由于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并不成熟,因此法律制度也不完善,这些都会让一些公司利用这些“漏洞”来钻法律的空子,导致一些上市公司聘请的独立董事缺乏实质的独立性,即实质独立性弱化。
2.专业独立性弱化和道德独立性弱化。专业独立性弱化指的是由于独立董事自身的专业能力不够,从而导致其在面对某些行为时不能够进行独立的判断,或者说是受其能力以及专业素质不够的影响而缺乏独立性;如某些独立董事在多家上市公司兼职独立董事,但由于其担任独立董事的企业来自于不同的行业,而自己本身并不是对所有的行业都了解,由此会出现不能做到完全的独立判断的情况,从而导致独立性弱化。道德独立性弱化是指来自于独立董事自身能力和专业素质以外的因素所形成的独立性弱化,这种独立性弱化是专业独立性弱化的补充,主要涉及一些专业能力以外的道德因素,因此这里将其归集为道德独立性弱化。可以将其理解为独立董事虽然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但在进行判断时并没有做到完全的独立。
二、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弱化的原因
(一)上市公司对设立独立董事制度意识淡薄
这里所指的意识淡薄不是说上市公司不设立独立董事制度,而是指上市公司对于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并没有认识清楚。有许多的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只是为了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如《指导意见》规定在2002年6月30日前,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2名独立董事;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类规定,导致了一些上市公司只是为了迎合相关的规定,聘请一定人数的独立董事,而并没有理解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根本目的。这就必然导致公司为了出于这样的动机而聘请质量较差的独立董事,同时由于我国的独立董事都是兼职,这些都必然会使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大打折扣。
(二)独立董事的任免机制不合理
我国独立董事的任免机制会带来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弱化。《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因此独立董事的提名受到公司董事会的影响,并且最终是由股东大会选举决定。这样大股东会在独立董事的任选上起主导作用,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也就名存实亡了。通过这种机制所任命的独立董事,其独立性是值得怀疑的,而要想达到对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也是很困难的。
(三)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不合理
与公司中的其他成员相同,独立董事也需要激励。激励的方式有两种,即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由于我国的独立董事都是兼职的,因此精神激励的作用并不明显。相反对独立董事的物质激励将更有效果。薪酬便是物质激励的一种,因此薪酬制度是否合理必然会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应当给予独立董事适当的津贴。津贴的标准应当由董事会制定预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公司年报中进行披露。由此可见独立董事的薪酬是受公司大股东的影响的,因此独立董事的薪酬不能独立于公司的大股东。独立董事在经济上不能做到独立,必然会影响其进行独立的判断。
(四)一人在多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
《指导意见》中规定,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中兼任独立董事。由此可见,一位独立董事可以在多家企业兼职独立董事,这肯定会影响到独立董事在每个上市公司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一旦没有花足够的时间,独立董事对各个上市公司的具体业务和经营就不能够做到充分的了解,这直接会影响独立董事在一些具体的决策和经营上不能进行客观独立的判断,从而产生独立性弱化问题。同时由于在多家上市公司兼职独立董事,时间一旦长久,就会产生一些社会关系,从而有可能会使各上市公司之间产生一定的关联,这都不利于独立董事进行独立的判断。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独立董事都是兼职,他们不可能对所有的行业都做到完全的了解和熟悉,从而有可能使独立董事和上市公司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些都必然会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判断。
三、小结
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采用的是与日本相类似的二元制模式,即董事会与监事会并存。但由于监事会的权力以及效果有限,我国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本是一元制模式下的产物,我国将其引入,可谓是一大创新。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并不完善,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独立性弱化问题。本文将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弱化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并由此提出了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弱化的一些主要原因。通过对独立性进行界定,可以把独立性弱化分为形式独立性弱化与实质独立性弱化,专业独立性弱化与道德独立性弱化。笔者将独立性弱化的原因归集于相应的类别。如表1。
【参考文献】
[1] 张宗益.公司治理:热点透视与实证分析[J].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前言
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关键问题是路面施工,因此,要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必须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先进的施工工艺、先进的施工方法,同时要有科学的管理,严格控制每个施工工序,认真把好每一道关,精心施工。在高速公路建设中, 由于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抗滑、低噪声、维修简便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若力求沥青路面平整度达到标准, 主要从以下进行控制。
一、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的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1、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最佳配合比拌和。
2、清除热仓料超尺寸颗粒, 检查振动筛, 调整冷料仓上料速度。
3、清除混合料中的花白料, 升高集料加热温度或增加拌和时间。
4、清除湿料, 对含水量大于 7% 的细集料禁止使用。
5、消除混合料无色泽, 严格控制沥青加热温度在 160- 170℃。
6、拌和设备的规格决定, 为了保证连续、不间断摊铺, 一般应经常保持在摊铺机前有 4- 5车沥青混合料待卸。
7、为了减少换车卸料, 应选用载运量大于 15吨的自卸汽车, 为了防止离析, 向自卸汽车放料时应采用前、后、中的放料模式, 同时自卸汽车应有保温措施。
二、摊铺机的施工控制问题分析
摊铺机是沥青面层施工的主要机具设备, 其本身性能操作水平对摊铺平整度影响很大, 具体表现为: 摊铺机结构参数选择不当; 摊铺机基准线控制不当; 摊铺的快慢速度不均; 摊铺机在操作中猛烈起步和紧急制动以及供料系统忽快忽慢,这些都会造成面层的不平整和波浪。
1、摊铺机结构参数选择不当。熨平板组合宽度不对称以及下表面不平直, 机具易走偏, 并在混合料的惯性作用下使熨平板前后的混合料压力不一致, 造成横断面厚度的差异。组合后的熨平板下表面若不成平面, 也将形成摊铺厚度不均匀。熨平板初始工作角不一致将造成摊铺层同一横断面内厚度不一致或出现台阶, 直接影响平整度。熨平板前后拱差值选择不合适, 会使整个摊铺层结构不均匀, 密实度不一致。如前拱过小, 摊铺层中部会出现松散结构, 摊铺层两侧会出现明显刮痕。当摊铺厚度较大, 骨料粒径较大和要求密实度较高时,若螺旋分料器与熨平板前缘距离过小, 满足不了摊铺厚度时,会使摊铺层出现波纹, 使路面平整度下降。
2、摊铺机基准线控制不当。如果基准控制不好, 如基准线因张拉力不足或支承间距过大而产生挠度, 则会使面层出现波浪。挂线高程不准, 量线失误或桩位移动都会通过架设在钢丝线上的仪表反映在相应的路段上, 造成路面高低起伏, 影响平整度。
3、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在摊铺沥青混合料的过程中, 随意变更摊铺机的摊铺速度, 使摊铺速度快慢不匀, 也会导致面层出现粗糙不均匀。此外, 当摊铺机中途停机时, 因混合料温度下降会引起局部不平整, 而且纵向调平系统在每次起动后, 自动水平装置仍需行驶3- 8m 后才能恢复正常, 也易造成摊铺厚度不均匀。
4、摊铺机操作不正确。摊铺机操作者操作不熟练, 在摊铺机前进中, 一旦纠偏过猛就会出现凸楞, 使路面不平整。在正式摊铺前, 熨平板未充分预热, 造成混合料粘结和熨不平。运料车在倒车时撞击摊铺机, 会造成摊铺机扭曲前行 ,使路面出现凸楞; 或是料车停在摊铺机前待卸料和卸料过程中使用制动增加了摊铺机的牵引负荷以及卸料过猛, 使摊铺机的速度发生变化, 使路面形成波动或“搓板”。在摊铺中, 熨平板处于浮动状态, 如果供料系统失常,料位高度不稳定, 就会使进入熨平板下的拌和物密度变小时,支撑熨平板的浮力变小, 摊铺厚度减小; 反之, 熨平板被抬起,摊铺厚度增加, 导致路面出现”波浪”。因卸料而散落在下层的混合料未及时清除影响了履带或轮胎的接地标高, 而殃及摊铺层的横坡及平整度。
三、碾压对平整度的影响及措施分析
沥青面层铺筑后的碾压对路面的平整度有着重要影响, 需认真选择碾压机具、碾压温度、速度、路线、次序及接缝的碾压等。
1、压路机型号, 如采用低频率、高振幅时, 会产生“跳动”夯击现象破坏路面的平整度
压路面初压吨位过重会产生推挤变形。一般初压用 6-8T 双轮振动压路机, 复压: 16T 以上的轮胎压路机, 终压: 静力双轮压路机。
2、碾压温度、速度的控制。初压温度过高压路机的轮迹明显; 沥青料前后位移大, 不易稳定。初压温度控制在 120- 140℃。复压温度过高会引起胶轮压路机粘结沥青细料、小碎片飞溅, 影响表面级配; 温度过低则不易 碾压密实和平整, 复压 温度一般控 制在 90 -120℃, 终压温度不应低于 70℃。压路机碾压速度不均匀, 急刹车和突然启动, 随意停置和掉头转向, 在已碾压成型的路面上停置而不关闭振动装置会引起路面堆拥。在未冷却的路面上停机会出现凹陷。一般初压速度控制在 1.5- 2km /h, 复压速度控制在 3.5 - 4.5km /h,终压速度控制在 2.5-3.5km / h。
3、碾压的作业顺序。为保证各阶段的碾压作业始终在混合料处于稳定的状态下进行, 碾压作业应按下述规则进行:由下而上 (沿纵坡和横坡 );先静压后振动碾压;碾压时驱动轮在前, 从动轮在后;后退时沿前进碾压的轮迹行驶;压路机的碾压作业长度与摊铺机的摊铺速度相平衡,随摊铺机向前推进;压路机折回去不在同一断面上, 而是呈阶梯型。
4、接缝的碾压。横向接缝的碾压, 应先用双轮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 碾压时压路机主要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层上, 伸入新铺混合料宽度不超过 20cm, 接着每碾压 一遍向新铺混 合料层移动20cm, 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碾压为止。然后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纵向接缝的碾压, 压路机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 同时碾压新铺混合料 10- 15cm, 然后碾压新铺混合料, 同时跨过已压实路面 10- 15cm将接缝碾压密实。
四、接缝处理欠佳影响问题分析
接缝包括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两种, 接缝处理不好常容易产生的缺陷是接缝处下凹或凸起, 以及由于接缝压实度不够和结合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纹甚至松散, 从而引起路面的不平整。接缝处理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工作缝 (横缝 )对于平整度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 施工中应注意接缝的处理。采用直接接缝(平接缝 ), 可用切割机划线切割。第二次摊铺时宜将第一次摊铺接头预热, 并与第二次摊铺接头一起碾压, 要求横向碾压 3- 4遍, 以保证碾压效果。接缝应在各结构层位置错开, 一般不小于 50cm。在沥青路面混合料施工中, 要想提高路面平整度, 在注意以上各方面的事项的基础上, 更应该重视机械能力和机械配套水平, 可以说, 沥青路面平整度是施工队伍水平、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建筑密度是衡量城市居住环境和建设单位经济利益的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房屋建筑的间距、尺寸大小、室外活动空间、绿地结构等,同时也会关系到消防条件、采光通风和居住环境的优劣状态,对建设和经济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针对居住区开发建设项目是敏感指标、硬性指标,所以建筑密度指标的核算工作值得高度重视。规划和建设管理部门只有处理好环境、效益、建筑密度等之间的关系,才可能促进城市的合理发展、切实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1 建筑密度核算的意义
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50280-98)指出,建筑密度主要是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为了避免出现漏算、错算等问题的发生,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实践中,对于一些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密度计算需要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提高建筑密度核算的准确性。由于建筑密度的大小和核算的质量会关系到居民的生活需求,影响着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城市的主体形象等,规划和管理部门对于土地开发强度的指标审查工作尤为关注,所以高度重视建筑密度的核算问题,也将是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 永久性顶盖和无维护结构的货棚、加油站等构筑物的建筑密度核算
建筑密度的含义中涉及到永久性顶盖无维护结构的车棚和加油站等方面,该类建筑因为底部面积只计算支撑结构和基底柱的面积跟基地面积的比率,很少影响到建筑密度的大小,所以将其完全作为建筑密度来计算,不符合科学的建筑密度计算。因此,永久性顶盖无维护结构的货棚、车棚和加油站按照水平投影的面积来进行建筑密度的核算,将会失去建筑密度计算的意义,不符合建筑密度规定的开发效益。所以这些永久性顶盖和无维护结构的货棚、加油站等构筑物的建筑面积在计算建筑密度时不与其围合的基地面积等同。
要想合理、有效的将永久性车棚、货棚和加油站等计算在建筑密度内,首先要确定该建筑或者构筑物在整个建筑内所占的有效面积和空间影响度,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对永久性车棚、货棚、加油站等无维护的构筑物面积做出了规定,均按照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这样既满足了建筑密度的核算要求,又不影响建筑面积的核算,通过对这些建筑和构筑物的建筑密度合理有效的核算,使建筑单位和城市环境建设均取得了成效。
3 地下室、半地下室地块的建筑密度核算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提出居住区绿地率≥30%,其中包括了宅旁绿地、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和配套公建所述绿地等,同时也包含了地下或者半地下室屋顶绿地和满足当地植物绿化覆土要求的绿地等。地下室一般是指房间地平面的高度低于室外地平面房间净高的1/2以上的,而半地下室则是指房间地平面高度低于该房间净高的1/3,但不超过1/2的。所以如果半地下室和地下室的顶板面低于室外地面,且能够满足绿化的覆土要求,此设置目的是为了满足和方便居民的出入等,但其视觉和空间环境的感受并没有受到影响,所以该部分不应计入到建筑密度的核算范围中,仍按照绿地率计算;如果此时半地下室和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90cm时,且满足绿化覆土的要求,则为了方便居民出入考虑将其1/2面积计入到建筑密度核算中,因为该结构对人的视觉感受和空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半地下室、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的尺寸大于90cm时,严重的影响到了人的视觉感受和空间环境,所以将半地下室、地下室和基地面积均应计算在建筑密度中,绿地率中不需要将开发商植入的绿化面积重复计算,仅仅是为了满足商品房的销售。
4 室外楼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地块建筑密度核算
建筑施工中室外楼梯可以分为存在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和不存在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两种类型,其中针对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可以按照《建筑面积计算规定》3.0.17条规定的进行计算,也就是将存在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按照建筑物自然层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纳入到建筑面积的核算中。 对于不存在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其建筑密度核算需要按照《建筑面积计算规范》3.0.24条规定的进行计算,也就是对于没有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架空走廊、用于消防和检修的室外楼梯等均不计算在建筑面积中。因为这些无永久性顶盖的建筑和构筑物的通透性较好、没有永久性顶盖、对空间环境影响较小,所以不计算其建筑密度。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建筑密度的计算需要合理的分析其结构形式和状态,其中自动人行道和室内的自动扶梯等已经被纳入到建筑密度核算中,但如果是室外的自动人行道和自动扶梯均需要按照《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中的规定进行计算,因为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等没有将建筑面积计算在内,且对建筑空间环境和人的视觉范围没有产生太大影响,所以将这部分区域作为场地道路用地的范围,暂不计算在建筑密度范围中。
5 结论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环境的大力建设,改善城市建筑面貌的同时也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众所周知建筑密度是衡量城市居住环境和建设单位经济利益的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房屋建筑的间距、尺寸大小、室外活动空间、绿地结构等,同时也关系着消防条件、采光通风和居住环境的优劣状态,对建设和经济成本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建筑密度的核算关系着建筑物空间的大小、尺寸、绿化、采光、通风、环境等方方面面,在建筑密度核算中容易因一些建筑物(构筑物)的面积计算缺失影响到建筑密度计算的准确性,建筑密度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需要高度重视建筑密度的核算工作。因此笔者建议对于建筑密度的定性和定位需要作出细致的规定,通过合理计算建筑密度、有效把握建筑居住环境、合理搭配建筑物(构筑物)结构来提高规划和管理水平,有利于保障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俭,梁洁,陈飞.历史保护区保护规划的实践研究――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的探索[J].城市规划学刊,2012(04).
[2]宋迎春,曹亚美.关于规划管理中建筑密度有关问题的思考[J].江苏城市规划,2008(03).
初中语文阅读即使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初中生语文能力提升的重要重要路径。新课改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最大限度的提升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要地位,发挥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还要学会尊重学生,了解学情,做到与时俱进,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了解学情,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
开展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走进学生,掌握学情,做到因材施教。在初中语文课文和各类文章的阅读中,都需要学生认识和掌握文章的生僻字和生词,并能理解和体会它们的含义,这样学生才能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然后才能了解文章的结构,并能分析文字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寓意。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阅历较也比较肤浅,造成个性与思想都不成熟,他们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和感悟还不能很到位,难度系数相对较大,如果再出现生僻字词,那文章的意思学生就更难理解了。为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的开展字词教学,让学生熟知字词的意思和读法,练好基本功,这样才能辅助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除了认真努力的学习之外,还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育领域教师说教给人知识不如教给人获得知识的方法。初中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他们不善于总结和反思学习方法,也没有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的分析学情,不可以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对策。有效的语文阅读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态度,更需要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表现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初中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他们不善于总结和反思学习方法,也没有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的分析学情,不可以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效的预习可以提前熟悉新知识,了解新知识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然后再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的学习。初中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预习习惯,甚至还不知道如何预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形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并针对阅读预习提出相应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也就知道如何阅读了。如:熟读课文,实现有感情的流利朗读课文;查找生字词,解决不熟悉的句子;在阅读的基础上有所思考,能了解文字背后的那些寓意;然后能有所感悟,提升自己相关方面的文学修养。另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采用丰富多彩的阅读形式,比如速读和精读,开展阅读比赛,集体阅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各项阅读技能。阅读的种类很多,教师要交给学生速度、略读和精读的方法,有步骤分程序的提高阅读的能力。同时,如何提高阅读能力,还要学生自身学会阅读,学会学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除了按照老师讲授的方法之外,还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强化阅读训练,并且善于总结和反思,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开方式授课,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当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教育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我们知道在以往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语文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多数是采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没有考虑到学情和学生的需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实现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思想,改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充分的整合学情、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并培养阅读个性,还要挖掘文字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和训练中,一般都是老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解决问题,学生永远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但是,新形势下,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想方设法的让他们通过一定量的阅读,学会总结和反思,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实现人本化教育教学。我们知道在以往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语文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多数是采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没有考虑到学情和学生的需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实现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思想,改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充分的整合学情、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并培养阅读个性,还要挖掘文字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总之,在新课改下要想提升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必须转变教学思维,做到与时俱进,并且要有效的整合学情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而实现素质教育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重视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认真深入分析了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也是形成阅读个性化的行为之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适时鼓励学生进行创设性学习,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会主动进行探索学习。然而,这需要教师主动引导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其实,朗读过程就是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权,使学生能够有充分的读书空间。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学生不但会读书,而且读懂书。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很难再看见学生用心读书的场景下,语文教学中串讲串问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有读书时间,40分钟的课堂里,朗读课文往往是匆匆而过,没有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任何痕迹。比如在预习时要求学生朗读,通过朗读课文,增强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把握,但是有部分学生还未读完这篇课文,老师就立即转入下一个教学程序。教师没有根据教材特点、年级、学情来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让平时的讲讲、问问、答答占据了学生的读书时间,不能切实把书读到位,无法使学生达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就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与作者对话情感。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课文感受身临其境的境界,充分激发学生的经验背景,与文章中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才能流露出感情。
二、营造学生阅读的良好氛围
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关键。当前学生在阅读上存在诸多问题,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必须从学校、社会、家庭、学生、教师等因素思考,极力引导学生大胆思考,敢想、敢问,营造学生阅读的良好氛围。这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学生对提问感到胆怯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管提出的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让学生建立自信。在学生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时,可以采取团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交流,在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找明原因。学生在共同探讨钻研,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习上得以积累。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质疑、提问,勇于挑战困难,做到想问、敢问,使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创设学生阅读的情境
有过教学实践的教师都只知道,创设教学情境是让小学生对语文教材产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大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进行阅读。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教师创设的问题产生兴趣,产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到确切的答案欲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立足于全方位、多角度,抓住中心和重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所思所想,“对症下药”,激发其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另外教师还要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对学习和阅读没有思想负担,把阅读当做一种享受。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上语文课,才愿意进行阅读,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得到更多的收获。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意识会不断增强,阅读能力会得到不断地提高。但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
四、及时点拔学生阅读的困惑
及时点拨学生阅读的困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新发现和新问题,有很多的困惑,有的问题能通过和同桌或小组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获得问题的答案,但是仍有一些问题,通过小组集体交流讨论还是解决不了,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及时进行引导、解释、分析,让学生获得正确、准确的答案。教师在为学生解疑释惑时,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引导,争取让学生在获得疑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极大地得到提高,换言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一、国内污染转移法律及相关对策
目前在污染转移控制方面,主要是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原国家经贸委于2000年发出的《关于禁止向西部转移污染的紧急通知》,该通知对于一批已明令淘汰的15类严重污染环境的小企业、设备、工艺等做出了明确的管理规定,这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一部分恶性的污染转移。同时,国务院有关部委制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前者对外商投资的领域作了相关分类,列出了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产业目录,后者针对西部各省的实际情况,列出了适合于西部各省自身特点的鼓励产业目录,都对调整投资领域的产业与地区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将投资转向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在地方政府层面,尤其是西部热衷于招商引资的地区,很少能意识到污染转移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学者研究普遍认为,就控制污染转移的法律政策完善方面,主要有:一是调整西部地区环境标准。目前在地方环境标准上,是环境质量差的地区制定和实施的是较高的环境标准,而环境状况较好地区反而实施相对较低的环境标准,从而在制度上鼓励经济发达地区的污染产业大规模外迁。因此,应当有更严格的标准。二是强化政府环境责任。将绿色GDP核算指标纳入地方官员考核体系,从思想根源上转变发展经济就要污染环境的想法,对于环境污染控制不力的要进行问责。但多数建议都将重点放在了污染转移后环境污染的控制上,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转移的问题,笔者认为,控制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是解决污染西部转移的有效方法,,将一个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是防止其向区域外转移的根本手段。
二、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模式启示
资金只有经过预算才能得到合理的适用,同样,对环境容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进行预算可以使环境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而不至于加重环境污染。2011年,在污染减排任务目标下,河南省探索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预算管理模式,先后颁布实施了《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2012年进行了环境容量研究、总量预算指标分配、环境目标责任书签订等具体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预算管理实施的几个月时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也从中看到了其在控制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污染转移的借鉴意义。(一)设立了3个约束性指标,即控制排放量、总减排量、预支增量。《办法》第三条规定“控制排放量”是一定时期内最大允许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总减排量”是一定时期内必须削减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存量和增量,“预支增量”是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允许增加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这三个指标具有统一性、整体性,通过控制总量,目标是实现污染量减排,同时,完成减排任务又成为作为获得预支增量指标的前提条件。对预支增量的严格控制就是对新污染企业增加的有条件阻断,在确保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一定的减排任务的前提下考虑预支增量,可以使得环境状况较好的西部地区合理使用环境资源,掌握控制环境容量,适度引进投资企业,在一定限度内给予环境优惠,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次优状态。(二)区域预支增量与建设项目排放量双头控制。对地区预支增量进行约束性控制的同时,要对建设项目排放量核定予以规范,确保两者之间相互衔接。建设项目的排放量须在预支增量总盘子下进行支出,所有建设项目的排放总量不得超过地区预支增量,已经没有预支增量的地区不予核准新建项目。两者结合,可以在该预算体系下自动调整新建项目的领域方向,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可能在该体系下无法进入。(三)总量预算管理制度与环评制度合力发挥作用。《办法》第14条规定,“未经核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将总量预算管理制度与建设项目环评制度紧密结合,加强了总量预算的实施力度。(四)建立总量指标动态管理体系。建立了一套网上申报管理系统,全省所有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必须通过网上管理系统核定、备案。通过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动态管理体系,可以全面及时掌握全省建设项目新增污染物的排放量。(五)对预支增量的支持项目做了特别规定。《办法》第十八条规定,“预支增量优先支持高成长性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先导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优先支持省重点建设项目、进入产业集聚区的建设项目和污染排放轻度低的建设项目”,该规定具有对新建项目的领域导向作用,鼓励引入高附加值、低污染的产业,在总量界限明确,预支增量明确的情况下,限制了高污染、高耗能,落后淘汰产业的进入。
作者:姚芳莉 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14-02
学习地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学会用地理知识与技能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难题,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基本理念,要实现这一理念,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让课堂生活化。让学生能根据所学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会从地理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地理学习联系现实生活,并且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所学地理知识指导生活中的决策。”这是我的教学宗旨,为了实现以上的目标我从以下几个步骤来逐步培养学生从地理的角度思考问题。
一、第一步:多样化作业布置,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想达到课标的这条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首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觉得地理学习并不枯燥乏味、觉得学习很有收获,学生才会真正喜欢上地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尤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结合时事的探究作业的布置来进行的。案例一:在学习“日本”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探究性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以及世界上最近十年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有哪些?分布在哪些国家、地区?并在六大板块分布图中标出发生地震的地区,让全班各小组学生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分析得出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由此得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并且在课上让每一组的学生派出代表担任“小老师”向全班同学讲解,并由全班进行评价打分,并把学生讲课照片和作品放到学生的成长记录册中。案例二:在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中认识地球仪、经纬网、大洲、大洋时,我在讲完前两章新课后布置了以下作业来巩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作业要求:自己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并在地球仪上标出经纬网绘出大洲大洋(可以2~3人小组合作完成)。这两份作业的完成,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并通过分析、合作讨论等方式最终绘图或制作模型得出结论。在这过程中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地理知识、增长了见闻,并且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并且最后成果展示的环节中让学生展示本小组的成果,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通过这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了强烈的成就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真是一举多得啊!我的本意仅仅是让学生喜欢学习地理,这些意外的收获让我更加坚信自己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
二、第二步:参加社会实践,让课本知识回归生活,指导生活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并且最后都要走向社会,让我的学生提前进入社会了解社会的相关发展情况,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进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我选择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来实现。案例三:在学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对生活的影响”时,我布置学生在暑假时调查乌鲁木齐市的房屋价格与房屋朝向的关系来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生活的影响。学生通过调查自己周边小区的不同朝向的房屋价格进行对比,分析出现价格差异的原因。案例四:在学习“土地资源”一课时,涉及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严重的问题,我布置学生4人一组,每组负责一个片区进行调查、取证,收集我们乌鲁木齐市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填写调查表、附拍摄照片、进行分析,尝试提出好的解决方案。这样通过教师设计的两个生活小调查,让学生从生活经历的所见所闻或所感中,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体现了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这一理念,从而对地理的学习建立一种需求感和内驱力。
审计收费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后向被审计单位收取的费用。审计收费是由风险状况、损失的分担机制、会计师事务所的生产函数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等因素决定的。我国独立审计准则规定:“CPA的服务是一种有偿服务,但收费的多少应当以服务性质、工作量大小、参加人员层次的高低等为主要依据,按照规定的标准合理收费。”
一、我国独立审计收费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增长较快,尤其以中小型事务所居多。审计市场需求不足、供给过剩,事务所之间压价竞争现象普遍存在。许多事务所为占一席之地,普遍采纳“低价进入式审计定价策略”招揽审计业务,引发审计市场的价格战争。低于政府定价的审计价格招揽审计客户行为的审计回扣有时高达40%~60%。因中小事务所林立,特别是有限责任制组织形式的事务所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业务范围窄,赔付能力有限,较少考虑预期损失费用的因素,相应地给出更低的审计定价,造成审计收费秩序混乱。有些事务所缺乏长远目光,专注于以低价招徕客户,使事务所陷入恶性竞争的旋涡之中。市场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中外事务所收费差距很大,造成国内事务所低价恶性竞争。另外,我国独立审计收费制度实行政府定价模式。事务所的客户一般呈现地域性分布,而很少会出现跨地域的审计行为。事务所如果和被审计单位不在同一地区,审计收费会高于两者在同一地区的收费。在我国审计收费存在收费地区级差,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审计收费普遍高于西部不发达地区。所以事务所的本地客户占据相当大比例,从而导致事务所变动率不高。
二、我国独立审计收费问题成因分析
(一)审计收费和审计行为监管制度不严
当前我国对审计行为、审计收费监管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职能错位;行业监管法规政策尚不健全;政府监管政出多门,监管效果差;行业自律机制薄弱,惩戒不力,监管效率低。我国加入WTO后,要求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真正成为行业自律管理组织,应充分发挥其统一监管、服务及协调的职能。但由于立法明显不足、监管体制不顺、政府转变职能不到位等原因,各级协会一直未真正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而是集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职能于一身,导致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执业中严重造假问题的监控滞后,惩治不力。
(二)审计收费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对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我国《注册会计师法》没有明确规定。目前我国审计收费基本政策依据是2007年1月施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只是对审计收费作了一些原则性规定。根据我国《价格法》和《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审计收费标准由各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制定,价格标准采取“固定价±浮动百分比”、“固定价格”、“根据资本和时间定价”等方式。各地虽原则相同,但实际缺少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客观上给评价事务所审计收费情况造成困难。
(三)审计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审计市场的供给方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市场的需求方一般为提供会计报表的一方,其最终需求是来自报表使用者。另外,管理者也可能为改善单位的管理产生对外部审计的直接需求。以投机为主的投资者不会给报表的需求方带来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动力,而依据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作出决策的成熟型的投资者、债权人则会提供高质量审计需求的经济源动力。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仅达到弱势有效,证券投资者多为投机型投资者,对审计报告质量要求不高,不能对上市公司形成有效制约,这就使得审计市场缺乏有效需求。目前我国48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在数量上使我国审计市场的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按照市场规律,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审计服务的均衡价格势必会下降。
(四)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的恶化
在我国企业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经济秩序喜忧参半,不讲信用、商业欺诈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上市公司聘请事务所须经股东大会批准,但在内部人控制下,真正聘任事务所的是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并决定着审计机构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这就造成了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的恶化,导致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能完全客观、公正地出具审计报告。
三、解决我国独立审计收费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与审计收费相关的法律法规
首先,要确定科学、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审计费用收取应遵循市场化原则,可借鉴国际惯例,以审计工作小时为基本依据来制定全国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根据公司实际状况和所处行业会计处理复杂程度等因素,预测工作量和审计人员配备及不同级别审计人员小时收费标准,确定最终审计费用。其次,通过第三方介入改变现行审计收费模式。现行审计收费模式是由事务所直接向被审计单位收取费用,导致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形成财务依存性。因此应设立审计收费监管机构,在审计费用支付流程中加入独立第三方的监管环节。另外,要改善审计收费自律机制,建立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之间的伙伴关系,强化行业协会建设,建立专业委员会,引入专家指导制度;实施审计收费备案制度;建立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信用档案制度,并配以信息反馈制度。
(二)加强对审计收费的监管力度
首先,要严惩低价收费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严格处罚超低价收费的不当竞争行为。其次,强化监管,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违法违规惩治力度,形成一个完善的关于CPA的法律责任方面的规范,加大CPA的法律责任,强化赔偿责任。另外,应适当限制与审计业务不相容的多元化服务。通过法律法规形式明确咨询业务和审计业务的关系,要求CPA把为客户提供的咨询服务和审计服务分开,在形式上和实质上提高CPA的独立性。
(三)做大做强会计师事务所
首先,要促进事务所之间的兼并联合,提升市场竞争力。其次,要优化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可引进融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与一体的新型合伙制形式――有限责任合伙制。在该形式下,事务所以全部财产对其职务承担责任,各合伙人对其个人执业行为承担无限责任,它克服了合伙制连带责任给无过错合伙人造成的不公平这一缺陷,在防范业务竞争和职业责任风险方面能力也较强。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在现代学习型社会里,更应该加强审计人员的学习观念,要把学习作为提高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积极倡导终生学习的思想理念,在审计机关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审计人员从实践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弘扬爱岗敬业精神与激励机制的统一,教育审计人员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审计人员谈话沟通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伍利娜.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影响分析[J].会计研究,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