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2 09:19: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472.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需要依靠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科研管理工作仍使用传统的文件管理方式,还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管理。把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和科研管理水平都有重要意义,因此,科研部门要重视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管理体制的变革来实现信息化管理。
一、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不足:当前科研部门的投入大多倾向于硬件等基础设施,而在应用软件开发和信息管理数据库的投入太少,导致科研管理的软件发展滞后,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化科研管理。究其原因,主要是科研部门对科研管理观念落后,管理者尚未认识到信息化对科研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充分了解。
(二)定位不准:信息化的科研管理需要形成一个体系。在信息化管理的总体规划中,必须要依据科研的实际状况,分步骤建立信息化的数据库,进行规范的管理,这些过程都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但科研部门大多将信息化的科研管理当作是一种简单的管理模式,在信息化建设中定位错误,缺少整体性。
(三)模式陈旧: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之上,在改进现有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同时,逐渐构造起信息化的管理体系,促使管理部门组织结构朝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但过去的管理模式太过陈旧,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更强有力的改革措施,才能将老旧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四)标准不一:科研信息资源的标准化与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对外的信息交换都有直接关系。目前我国的科研机构还未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其科研软件版本和开发设计标准都未统一,开发技术和设计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使得科研机构浪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同时又无法对科研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1]。
二、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要做好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把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以建设各项内容为步骤,逐步建立起信息化科研管理的体系。除去公共服务平台、业务综合平台和决策支持平台外,科研管理还有以下主要内容:
(一)基础通信设施:基础通信设施的建设主要是建立通信网络和运行软件的硬件平台,从科研管理的实际出发,围绕科研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保障各科研执行机构和科研管理机构网络办公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保证通信的安全,传输的速度要快,网络运行稳定[2]。基础通行设施是科研管理信息化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特别重视。
(二)基础数据平台:基础数据平台是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同时是科研数据的储藏库。基础数据平台存储的资源数据包括项目资源、研究数据和人力资源等,都与科研管理密切相关。收集好这些数据后,需要再按照信息化管理的标准来统一分类保存,伴随科研的进程不断更新数据库,保证科研资源数据的先进性。
(三)网络办公平台:网络办公平台是一种自动化的办公模式,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各部门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标准的办公流程。在网络办公平台上,科学研究的资源数据都可共享,信息的管理和决策变得流畅,科研数据管理更加规范,大大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效率。
(四)科研管理制度:除了建设信息化管理的软件和硬件设施,科研管理的制度也是搞好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科研管理制度在信息化的科研管理中起到约束作用,尽量避免在管理过程中出现过多问题,影响到科研的正常进行。因此,建设信息化的科研管理必须要建立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
三、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网上资源共享: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在互联网上项目申报、中期评估和验收鉴定等各类通知和指南,将信息共享到互联网上。通过网上资源共享,可以及时的把最前沿的科研讯息传达出去,将过去复杂的信息传输过程直接省略。
(二)建立信息系统:建立科研管理的信息系统需要结合现代科研管理理念和科研机构的实际情况,以科研计划管理和科研成果的管理为核心,综合运用创新的管理理念和先进信息技术最终形成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标准体系[3]。完善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科研机构的人力、资金和其它科研条件进行有效管理。通过整合所有可用资源,优化资源的配置,采用规范的管理流程,形成科研机构的资源规划和信息管理体系。
(三)提高管理能力: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最终还是要依靠科研机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信息化科研管理的改革,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新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要认识到信息化科研管理的重要性,对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和其它相关知识要有所了解,还要具备足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特别是对信息系统软件的掌控能力。为提高科研机构对信息化科研管理的实际应用能力,需要让管理人员接受专业的网络信息管理教学,或参与专门的培训,使管理人员更够更专业地使用信息化科研管理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科研管理走向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信息化的科研管理使科学研究的资源和信息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但信息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长期任务,科研机构在将科研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不懈,按部就班,为科研事业在信息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努力。
从我国高校排名中可看出,地方性高校一般都处于排名的中后方。虽然这类高校排名靠后,但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却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不同于排名处于前列的一流大学,他们更注重应用型研究与服务地方经济,更侧重于基础研究的深化和转化,这也是其特点所在。然而,由于大部分地方性高校建学时间不长,没有学术成果积淀,在声誉、财力及环境建设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要使其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提高办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突显自身的建设特色,而这特色又在各地方院校的学科中得以体现,因此,夯实学科建设基础,狠抓学科建设,对实现地方高校跨越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不仅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具有自我发展基础的应用型人才,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应用水平。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是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原为北京化工学院第一分院,并入北京联合大学后,学院积极贯彻学校关于“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落实“面向大众,服务首都;应用为本,争创一流”的办学定位。学院建设初期,由于对学科建设认识不足。缺乏经验,对学科建设的内涵以及与其有关方面的关系也不是很清晰,因此,并未将学科建设这项系统工程放到核心地位,而是先开始着手进行“化学工程”硕士点的申报工作。由于科研水平力量薄弱,不具有特色优势的研究方向,在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职称结构上也未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这样就很难显出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地位。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将学科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建设中,立足学校实际和发展的新要求来实施和推进学科建设,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高办学水平,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实现我院的全面发展。因此,我院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学科布局与定位方面、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方面、在如何提升科研水平方面进行了探索。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发展,形成了我院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服务。
一、我院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进行的探索
1.学科结构布局和方向定位
综合考虑我院历史背景和当前社会实际需求,在学科结构布局上,确定了一级学科分别是化学工程与技术、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以形成我院的学科特色,并把化学工程与技术确定为我院建设的优势和特色学科,而其建设工作的重心则放在生物化工这个二级学科方向上,以实现在该学科领域能够站在学科前沿的目标,并力争同时带动其他学科或学科群也能达到一流,为建立一流的应用性大学打好基础:二级学科药剂学确定为重点扶植和发展的学科,各学科之间相互独立、相互交叉和融合,以便形成我院的学科特色。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进行学科建设及与其相关的方方面面工作中,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实现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即以教师为主导,建一支走在学术前沿、视野开阔、服务行业的高素质团队;一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倡导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自主性、应用性和个性特色的发展,塑造学生优良的品质。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在实现教师全面发展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教师人才梯队建设中。我院始终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这也是进行学科建设中自始至终都遵循的主线。对于地方性高校,我院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人才梯队建设工作。一是注重对现有教师学术能力、教学水平的培养,通过加强与外单位合作、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选派教职工出国培训等手段来加强教师的内涵素质建设;通过激励制度、聘任制度、考核制度等手段调动教师参与学科建设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其次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基础上,注重对于学院急需学科人才的引进工作,通过引进具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与学科方向内其他教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便共同建设学科,以此形成我院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
3.重视科研项目是搞好学科建设的主要途径
进行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提升教师所在学科的科研水平,而教师科研水平的高低、研究内容是否具有创新性、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等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师能否获得高级别的项目,能否争取到科研经费。然而。由于地方高校成立时间不长,在学术水平上与一流综合大学相比处于劣势,在争取重大课题上也是比较困难,通常存在一种“两头少”的局面,一是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等高级别项目较少,另一是科研成果积累较少的青年教师承担的项目较少。我院在并大后初期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教学阶段建设中,教师梯队包括学历、职称、学科方向都参差不齐,科研工作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性的研究工作多,国家级、省部级的项目几乎没有,学科建设处于低水平层面。为此,我院在提升科研水平、争取项目经费、促进学科建设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在经费、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教职工以充分保障,以便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科研工作;其次在特色学科、优势学科经费资助上给予政策倾斜,优先扶持校院级重点建设学科,通过重点建设学科带动一般学科或相关学科群;再者,通过设立校级、院级项目对我院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提升科研水平,积累科研成果,为申报国家级、省部级或局委办级等纵向课题做好积累准备;此外,我院每年定期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举办学科建设成果展览,表彰在学科建设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同时,进一步加强我院与外界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借鉴兄弟院校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以此,充分调动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经费,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晰学科建设理念,强化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
建设初期,对学科建设思想意识不太明晰,对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够。近几年来,随着北京联合大学和我院科研工作、学科建设工作及申硕工作的整体推动,我院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已将学科建设工作纳入到学院建设的重要核心地位上。学科建设是一项综合的、长期的和系统的建设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使广大教师都能够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工作中,要行之有效的实现以学科建设为主线,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实现为地方经济服务等功能,就必须立足于我院现状,明晰学科建设思路,树立学科建设的思想意识,加强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大力加强学科建设的宣传工作,在全院相关管理部门、教学部门
及组织中树立主导意识、全局意识及特色意识,使全院干部和职工明晰建设思路;其次,健全管理制度,制定政策导向,充分发挥学院管理阶层在学科建设上领导和监督作用,各职能部门都要以学科建设工作为核心和重点,做一流的服务工作,提升教师参与学科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以加强对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此外,还要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为学科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经济保证。
2.会聚队伍、凝练方向
我院在学科建设中学术研究队伍合力不够、研究方向不集中。虽然生物化工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有比较强的研究队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上已形成合理的梯队。但在研究方向上比较散乱,没有形成有效的团队协作机制,这样很难获得重大课题并实现创新。在学科队伍的建设方面主要抓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学科带头人。其次,是各学科方向负责人,再次,是科研骨干。带头人是整个学科的灵魂,要凭借自身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带领一批人为实现本学科的目标而工作,因而除了自身科研工作外,还要起到对外交流,对内管理的作用,以使整个团队形成合力;方向负责人则要把握好支撑学科建设的各自研究方向,确定本方向的具体研究内容,制定长短期的研究目标,积极促进研究成果的形成。最终汇集成本学科的科研特色;科研骨干是参加学科建设的基础力量。他们每个人的智慧都可能给学科建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而带头人和方向负责人既要关心整个学科的发展也要关心这些骨干的个人发展,即要引导他们围绕本学科方向开展研究工作,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他们个人水平。在凝练方向方面,必须明确方向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研究方向的确定要依据学科的总体目标,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和科研条件以及科研队伍。方向的凝练不是一挥而就的。是逐步遴选和提炼出来的,这里凝结着每个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同时,研究方向既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也要有可实施性,突出特色为方向的精髓所在。一旦方向确定,就要围绕方向,发挥科研骨干的特长。用研究成果巩固方向的权威性、稳定性。
3.学科平台建设工作需进行整体有效合理的规划,以避免配套设施存在不平衡性和相对滞后性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土木学科是一个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强调工程应用的学科,土木实验室是一个重要的科研和教学平台,为高层次的社会服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学生通过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提供最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提升学校实力和推进学科发展。作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优秀工程人才的基地,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的好坏程度对人才培养的优劣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的重要一环。以评估为契机土木工程专业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并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建设、评建结合”的目的。
一、实验室地位明显提高的因素
在高校教学中过去实验室处于“从属地位”。学生到实验室只是加以验证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且毫无创新,使得实验室得不到重视,造成了管理体制不健全、实验室环境差、设备陈旧、资金短缺、人员素质低、实验队伍结构不合理和流动性大等问题。
通过院各级领导、专业评估使校和全校师生对实验室重要性的充分认识,成立了校内评估专家组,聘请在实验室建设、实验管理和教学方面有丰富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校内外人员担任专家,由主管校长担任组长,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给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方面。在学校的各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学院根据专家组意见进行了整改,使得实验设备得到补充,实验室环境和面积都有了较大改观,管理机制得到完善,实验室整体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有力的一系列举措,使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在全校掀起了实验室建设的,得到了全校的广泛关注,实验室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当前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各高校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其教学、科研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重要标志,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实验的重要性更不可小觑。目前我国高校的结构实验教学主要是补充课堂教学的一项内容及手段,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笔者通过分析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科研方面
土木工程专业涉及很多的科研项目,这些科研项目都需要通过实验进行研究。目前我国很多土木工程学校的教师每周都有很大的教学工作量,教学任务繁重,因而无法保证教师具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往往体现在很多高校教师在科研工作上无所作为,积极性不高。于是产生的结果又导致实验室对科研成果的有效利用率较低,这就制约了学校专业化高水平的发展。
(二)、教学方面
学生在学完课本中的理论后,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只是对其所学理论的验证,而且是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和步骤或者在试验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而对于试验原理的理解及其相互联系却不甚了解.甚至部分学生对试验结果的正确与否都不能加以判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更是不知其所以然。
(三)、管理队伍方面
目前由于实验教学的从属地位。从事实验技术工作的人员一直被视为教学辅助人员,长期以来由于实验室人员不受重视,在一定程度挫败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很少有人关心他们的业务学习和提高,导致了专职试验教师缺乏和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从而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四)、学生综合水平方面
结构实验室在设备上的欠缺,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和实验必须通过分组多人进行,延长了课程教学的实验周期,导致教师实验教学任务量增大。教师教学辛苦,学生学习也不方便,而且在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成绩评定的时候也缺乏平等的操作性。实验室场地有限,然而仪器设备都是超重超大型的,而且实验所用的试件也是超大型的,设备的有限,根本无法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制作试件和操作仪器,使得学生无法对设备及实验目的进行更深入了解,无法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发挥。
三、实验室建设改革对策研究
(一)、定位需要兼顾专用性与通用性
新建多功能振动试验中心项目的出发点就是基于城市建设与防灾平台拓展优势的传统学科,提供迄今为止最好的大比例模型试验手段和平台,为土木防灾研究的创新和超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点地震模拟振动台阵为本建设项目的主要特色,体现了高定位的建设思路。2个承载量30t和70t的振动台可以在70m的长槽和35m的短槽内移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利用多台工作模式可以支撑长线和非直线布置结构模型的试验,在国内外尚无先例,配合10m高的一字型反力墙可以进行动力混合试验,将成为广泛领域内的振动和抗震试验研究基地,在规模、规格和时间上具有相当的超前性。
在考虑实验室专用设备要求的同时兼顾通用性试验装置的要求,除振动台区域外实验室内尚有多达2300m2的多功能地锚区域,配合高15m的T型反力墙,可以满足10MN的疲劳机及许多不同规格作动器的安装要求,可以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土木结构试验,地锚区域下的地下空间高度为2.4m,除布置一些通用实验设备外,也可以灵活布置各类试验装置。实验室大厅内,试验研究场地的区域较大且可灵活调整,如图1所示,也可满足与土木学科相近的多学科的试验研究需求,拓展了实验室的用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图1多功能振动试验中心的平面布置
(二)、加大试验室投资,提高设备利用率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学科新专业的增加,使我们很多高校出现了试验设备陈旧,试验方法单一的现象,甚至都不能满足理论教学和科研的需求。因此,我们应对学科实验进行整体规划,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积极争取到学校划拨的实验室建设经费,在加强实验室基础建设的基础上,应加大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投资,淘汰陈旧的设备,配置足量的实验、科研精密仪器,面向校内外开放,最大提高设备的投入产出效益。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课题,对于实验室的使用给予优惠使用政策,并实施有效的奖励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良好的科研氛围,这也是提高试验设备使用率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则积极鼓励参与科技创新相关的课题项目,对取得成果的予以适当的奖励。只有把学生、教师的科研积极型调动起来,才能活跃实验室的气氛,才能拓展实验室的空间,才能真正实现实验室的价值。
(三)、加强实验训练,实施开放式管理
高校管理人员要重新认真地审视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从学校的实际建设工作出发,重视实验教学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抛弃实验教学处于理论教学附属地位的思想观念,真正将其作为理论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特别是在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训方面,要尊重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今后开放性的实验将会不断在课程教学中开设,实验教学的改革将会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开放性实验教学,通过独立的思考,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一个开放性和综合性实验室的建立,能够有效地从整体上提高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水平,再将其与相关科研项目进行结合,对实验教师业务以及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增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对土木工程试验室建设的重视,这就对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素质的要求,而师资培养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因此,要建立健全试验管理规章制度,改善试验教师的业务培训,职称晋升及工作待遇的问题,充分调动和发挥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实验室教师感到积极工作的意义和自我实现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为了保证正常实验教学的开展,以及实验室的开放,仅靠少数讲授实验室教师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为做好这项工作,应采取校企联合制度,聘用企业单位有丰富工程经验、责任心强的专家为实验指导教师,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实验的目的性,对实验和工程实际的结合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
(五)、设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基金,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学校设立专项基金供教师申报课题给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结合实际情况和土木工程专业特点,从本科实践教学的全局出发,着重从实践教学结构实验方法、整合与重组、内容和手段等问题的研究和将这些方面的综合优化改革进行研究,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新技术应用与开发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个性发展与能力等。这一举措大家纷纷参与集思广益,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六)、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
实验中心建设通过专业评估建设,建立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进行整合学院大型仪器设备,设立共享平台实验岗位,由专人负责使用较多、用途广的大型仪器设备;而在由学院共享平台实验员监管下对于专业性较强、专业面窄或者是专门为某项课题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给课题组兼职人员负责代管,从而减少了资金投入,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提高了仪器的利用率,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支撑平台,更好地为理论和实践教学服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涉及大量的结构实验,因此在高校中,结构实验室属于科学研究、实践创新、技术开发以及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对结构实验室的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结合工程实践的综合性对实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并通过演示和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进行科研创新,巩固专业知识,满足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1]。学科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等的基础功能单位,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要素,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在国家“双一流”的建设背景下,全国各高校更是将学科建设列为学校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对学校的教学、人事、科研等基础信息进行高效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管理水平及办公效率。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龙头工作,是提高学校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各高校在重视学科建设的同时却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科学、高效的管理会推动学科建设,反之将会制约学科建设与发展。随着教育体制改革、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及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革新学科建设管理模式已成为必然选择,一个科学高效的学科信息管理平台,将极大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工作,带动高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一、学科信息管理是学科建设管理的基础
学科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长远性、系统性工程,学科建设内容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位点申报、增设新学科、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重点学科,更重要的是学科方向的凝练、学科带头人和师资队伍的培养、科研水平和学术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贡献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学科建设内容自身的复杂性、多样性,使得学科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学科信息量相对较为庞大,如学科方向、师资队伍人员构成(学历、年龄、职称等人事信息)、项目课题、科研成果、科研平台、人才培养情况等,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学科的各类信息将为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在指导学科建设、制定重大决策时提供重要依据,促进学科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加强学科发展建设,提升学科竞争力。
(一)学科信息是学科建设情况的直观反映。
通过查看学科信息可以对学科整体情况、学科建设水平及层次有所了解,如学科骨干教师信息、科研获奖信息、重点实验室平台信息等都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标志性信息,是学科实力的具体反映。
(二)学科建设定位与发展规划需要完整系统的学科信息作为决策支撑。
通过对学科现状信息和既往学科信息分析总结,可以为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与借鉴。通过对学科信息变化情况追踪监测,可以掌握学科规划执行情况,及早发现学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以调整规划决策。
(三)对学科建设成效评价需要学科信息作为依据。
通常,学校分管学科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需要对学科建设情况(尤其是对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学科建设信息将是评价学科建设情况的主要依据。此外,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全国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也可视作是对学科建设情况的全面检验,更需要全面系统的学科建设信息。
二、学科信息管理平台是实现学科建设管理的重要手段
(一)学科建设管理存在的不足。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建设的核心,但是各高校却普遍存在重学科建设轻学科管理的现象。以“学科建设”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检索近五年的学术论文有15500余篇,而以“学科管理”为主题近五年的论文数仅有270余篇,如此明显的差距表明了学科建设管理相对学科建设来说的弱势地位[2],从学科信息管理角度看,学科建设管理还存在如下局限:
1.在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制定方面。各高校往往注重宏观性、指导性的规划文件,缺乏行之有效的工具、平台支撑实际操作,学科建设目标和任务的落实缺乏有效的过程监控,学科建设成效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
2.在学科信息管理方面。首先,目前学科建设管理人员在工作上仍然是手工或半手工方式为主进行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相对滞后,致使数据的保存更新和查阅工作较为繁重,业务部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不高,不能满足学科建设日益增长的信息管理需求。其次,分散于各学院或职能部门的部分学科信息存储格式各异,如学科团队人员信息存放在人事系统、学生培养信息存放于学生管理系统,各学院存储的学科数据可能存在规范不一致、格式不统一的问题,使得学科信息难以集中,无法及时了解学科现状,产生信息孤岛,浪费人力物力。
3.在学科建设体系化管理方面。由于各学科独立进行建设,学科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很难对学科信息有整体上的认识和把握,无法从学校整体角度了解学科建设情况,进而给学科之间、院系之间学科数据的管理分析比较工作带来困难。
(二)依托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促进学科建设管理。
学科建设的系统性、学科信息的复杂性重要性及学科信息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必然要求创新学科管理模式,提高学科建设管理水平,适应现代科学发展趋势,紧跟教育体制改革和“双一流”建设的步伐。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也称学科信息管理系统)是以网络化、信息化方式管理学科信息资源的软件平台,是实现学科信息科学管理、推动学科建设工作全面开展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立足于学科建设事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学科信息管理平台对学科建设管理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科信息管理平台能满足学科建设管理业务的需要。学科信息管理平台是在充分熟悉学科建设各环节、掌握学科建设管理者各方面需求的情况下设计的,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学科信息的科学管理,满足学科建设工作实际需要,提高学科管理者工作效率。成熟的网络技术和C/S软件架构使得用户不必进行繁琐的安装配置,通过浏览器即可便捷地访问服务器进行一系列操作,方便使用、易于维护[3]。
2.科学规范地管理学科建设数据信息,为学科建设稳步推进提供保障。学科建设信息涉及的数据较多,学科信息管理平台能够对学科建设所需的各类信息数据进行安全、稳定、规范的存储和管理,完整的学科信息有利于学科建设过程的常态追踪、学科建设成效评价、研究学科发展规律,促进学科建设稳步推进。
3.多角度的信息查询展示,为上层规划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学科管理者通过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了解学科的信息数据,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检索功能,针对信息或信息的要素提供不同粒度的查询功能。全方位多角度(尤其是可视化的方式)地展示学科信息可以使管理者对学科状态有直观的认识,及时掌握学科建设情况,更好地为决策提供支持,是学校管理层非常迫切的需求。
4.实现层级式学科建设管理。利用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为学科、院系、学校不同级别的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功能,在满足各级单位学科建设管理需求的同时构成完整的管理流程,将分散的学科数据有效整合,并给予不同的系统用户不同的操作权限,确保学科建设信息数据业务上的安全性。
三、学科建设管理的思考
方法决定成效,运用何种管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科的建设发展。通过学科建设管理平台的运行建立学科信息库,使学科建设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将原本琐碎繁杂分散的学科信息有效整合并管理的井井有条,不仅提高了学科管理人员的办公效率,更为学科建设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支撑,使学科建设工作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更有效地落实。在我校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推进高水平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学科信息管理平台对学科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在后续的学科管理工作中将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
(一)对学科建设进行常态追踪管理。
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作,学科管理更要做到久久为功,坚持学科建设常态化跟踪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稳步推进学科建设。
(二)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学科管理。
一流学科建设要有一流的学科管理,高校要及时反思,总结经验,避免闭门造车,结合实际情况向国内外优秀高校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紧跟时代潮流,革新管理模式、管理技术与管理理念。
(三)进一步优化学科信息管理平台,革新管理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关键因素,这对培养科技人才的大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出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日益成为大学的重大任务和使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而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大部分都是以班为单位,以实验课的形式进行的,所进行的实验大部分又都为验证性实验,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内容、增强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对新科学技术的掌握,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缺陷。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为了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本文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平台建设措施进行了研究。
1.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科技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大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必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学习,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新的思维方法,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建立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是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逐步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1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是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在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一个国家具有超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高端位置,就能激活和创造国家经济的新产业,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总之,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是国家发展的关节点。
1.2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所培养的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人才水平的高低。作为探究高深学问场所的大学,其本质就是创新。传统教学是以课本为基础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要求,但对满足当前社会要求学生有科技创新能力这一点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为了能够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了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创新能力,大学应该建设满足这些要求的科技创新平台。
此外,一所高校的水平,不在于环境多么优美,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质量,在于教师和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水平。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也是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2.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措施
如何建设一个好的科技创新平台,如何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一些建设措施必不可少。通过参加多年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我们认为建设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有以下几方面措施。
2.1成立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
学生由于接触专业的时间不长,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这就要求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引领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里面的老师应当具有科研经历,能够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责任心和创新能力及意识,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宽知识面,具有团队精神。能够帮助和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因材施教。高校里面的每个专业都会有科研项目的老师,每个老师可以组织几位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年轻老师组成团队,这样每个团队就可以带一批学生,每个团队里面的学生都可以在业余时间帮助老师完成科研任务,学生在助研的过程中无形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团队负责人每个星期或每个月定期跟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学生们近期学习了什么,什么方面还有问题,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等等。
2.2建立科技创新实验场所
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纸上谈兵,学生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实际动手做出科技作品,这就要求学校提供实验场所。目前,高校实验室都是学生在上课时开放,学生上完实验课就关闭,造成了实验室资源的严重浪费,可以将实验室设置成开放性质,那样如果学生有什么新想法、新思路就可以在实验室里面完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单独建立创新实验室,创新实验室里面配备电脑、操作台、测试仪器、焊接仪器等。创新实验室要以学生创新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为重点,着重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通过创新实验室这个平台能够创作出优秀的科技作品,为他们将来能够成为优秀的科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3与平常学习相结合
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光靠设计作品,要与平时所学的理论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科技作品制作、科技创新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等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各个方面在上课时传授给学生。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中加入科技创新内容,使得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平常教学的方方面面。
2.4多参加竞赛
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和省里的各种科技创新大赛,学生通过多参加竞赛才能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研活动的能力;学生通过参加科技竞赛能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不仅如此,有些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竞赛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2.5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基金支持
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是学生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的保障,要以公正、公平、公开为原则,以高效率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的科技成果为基准。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奖惩合理,对认真研究、积极参与、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同学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抄袭他人作品,有违科技创新精神的人给予批评教育或处罚。
在有完善制度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顺利开展,学校应给予适当的基金支持。
科技创新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培养科技人才的大学应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期间,努力培养出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对科技创新平台进行建设。本文通过描述成立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建立科技创新实验场所、与平常学习相结合、多参加竞赛,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基金支持等几方面措施提出了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思路。这对每所高校培养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鲁宁等.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3):117-120.
[2]毕开凤.论当代大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激发与培养[J].杭州商学院学报,2004(1):36-65.
[3]黄守星,李利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文化建设重要性分析[J].职业时空,2014,10(9):58-61.
医院学科建设水映出医院的整体学术地位。作者单位是以研究治疗肝胆疾病为特色,各学科并进发展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本文针对综合性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作简要论述和探讨[1]。
1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
1.1有利于形成优势和特色推动医院科研发展
医院重视和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注重建设优质、有突出优势的学科,可以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发挥学科优势,带动医院多学科共同发展和建设,使医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1.2促进高层次学科人才的培养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可以增强学科带头人的责任感,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学科带头人的聪明才智和引领作用。
2学科建设的方向
2.1提高医学技术水平、推动医学科技进步
重点学科建设与促进科技进步密切结合,通过加强学科建设,不断增强科技水平。注重科技前沿,不断加强重大、重点攻关科技项目的能力,突破医学防治疾病的重点、难点,对关键技术加以攻关,提高疾病的治愈率[2]。
2.2造就高层次人才创建一支尖端水准的医学科技队伍
加强学科建设,力求让医院的学科专业在国内外的医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拥有一定的学术地位,锤炼出一批具有国内外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创办多学科、构造健康的学术梯队,逐渐形成人员队伍合理、精干、高效的卫生科技队伍[3]。
2.2.1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及时补充医院各学科需要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培养和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加快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因素[4]。
2.2.2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医院有计划、有目标地选派业务骨干进修学习,使之成为医院发展的主力军[5]。我院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人工股骨头置换、阴式子宫切除术等新技术在医院的开展,充分证明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我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2.3优化实验技术装备,完善科研支柱体系
科研支柱体系离不开先进的实验场所和先进的实验装备,对准国际前沿优势学科,创建以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学和干细胞研究等为基础的高科技平台,加快医院高新技术的发展。加强科研设备,如荧光定量PCR仪、流式细胞仪等设备的配置。积极吸引人才,为学科发展出谋划策。科研平台的建设,保证了科研课题开展的可行性,促进了重点学科的健康发展。
3重点学科建设注重专人培养
3.1做好重点专科建设,实施专科人才培养
加快重点专科建设进程,增进医院优势,提升医院竞争力[6]。制定每位医生的轮转计划,强调急诊轮转。要求主治医师以上要有科研方向。组织科室内副教授和主治医师编写书籍。科主任和副主任参加指导,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问题。组织英语听说训练,观看专业原版光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2注重横向与纵向合作交流
为了不断获得国外先进技术和知识,有计划选派年轻医师短期到国外学习,学习新的技术,开拓新的科研方向,为开展科研及提高临床医疗水平打下基础。重视与国内兄弟单位的合作,注重提高学术水准及医院的综合实力,使重点学科建设获得优势地位。要保持医疗水平的领先,医院就必须强化科研管理,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创业、科技兴院之路,树立品牌优势,使医院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参考文献
[1]项媛珍,洪启明,顾奋勇,等.上海交通大学健康科研所课题责任人负责制实施初探[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7,20(4):236-238.
[2]蒋小华,贾媛,涂诗意.政府补偿与监管机制改革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科教与学科建设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4(2):22-23.
[3]毕玉田,蔺武军,苏承芬.综合性医院创新性管理的应用与思考[J].重庆医学,2014(1):25-26.
[4]胡玉莲,张志英,刘敏.288名医护人员医疗纠纷防范认知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1):45-47.
医院重视和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注重建设优质、有突出优势的学科,可以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发挥学科优势,带动医院多学科共同发展和建设,使医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1.2促进高层次学科人才的培养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可以增强学科带头人的责任感,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学科带头人的聪明才智和引领作用。
2学科建设的方向
2.1提高医学技术水平、推动医学科技进步
重点学科建设与促进科技进步密切结合,通过加强学科建设,不断增强科技水平。注重科技前沿,不断加强重大、重点攻关科技项目的能力,突破医学防治疾病的重点、难点,对关键技术加以攻关,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2.2造就高层次人才创建一支尖端水准的医学科技队伍
加强学科建设,力求让医院的学科专业在国内外的医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拥有一定的学术地位,锤炼出一批具有国内外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创办多学科、构造健康的学术梯队,逐渐形成人员队伍合理、精干、高效的卫生科技队伍。
2.2.1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及时补充医院各学科需要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培养和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加快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2.2.2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医院有计划、有目标地选派业务骨干进修学习,使之成为医院发展的主力军。我院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人工股骨头置换、阴式子宫切除术等新技术在医院的开展,充分证明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我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2.3优化实验技术装备,完善科研支柱体系
科研支柱体系离不开先进的实验场所和先进的实验装备,对准国际前沿优势学科,创建以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学和干细胞研究等为基础的高科技平台,加快医院高新技术的发展。加强科研设备,如荧光定量PCR仪、流式细胞仪等设备的配置。积极吸引人才,为学科发展出谋划策。科研平台的建设,保证了科研课题开展的可行性,促进了重点学科的健康发展。
3重点学科建设注重专人培养
3.1做好重点专科建设,实施专科人才培养
加快重点专科建设进程,增进医院优势,提升医院竞争力。制定每位医生的轮转计划,强调急诊轮转。要求主治医师以上要有科研方向。组织科室内副教授和主治医师编写书籍。科主任和副主任参加指导,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问题。组织英语听说训练,观看专业原版光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The Supporting Rol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Oriented Hospital
LI Juan, CHEN Chun-yan, LAN Xiu-jian, WU Jue-heng
(SunYat-sen University Zhongshan Medic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80, China)
Abstract:Open, Shared and well-equipped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is good for promoting, efficiency uti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achieving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in research-oriented hospital, and increase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hospital. The article expounded and analyzed the rol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oriented hospital.
Key words: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Research-oriented hospital
受研究型大学成功发展启示,建设集医疗、科研与教学于一体的研究型医院已成为国际大型医院发展的趋势。而科技基础条件的优化与重整,正在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研究型医院科技创新竞争的一个新的焦点。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已成为研究型医院发展的必要支撑,医学科技创新对科研平台的依赖更为突出。本文试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大型科研平台建设及其建设成效为例,浅析科研平台在医院科研快速发展中的作用。
1科研平台提升研究型医院核心竞争力
1.1研究型医院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研究型医院是受研究型大学成功经验启示,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医院发展理念,是以临床医疗工作为基本任务,坚持临床和科研并举,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催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以新的医学知识和新的医疗技术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高为主要特征,以利用科技创新推动临床医学技术发展为重要标志。研究型医院坚持按照"科研来源于临床、围绕临床、服务临床、支撑临床"的要求,突出科技创新,孵化科技成果,催生医疗技术,推动医院发展[1]。
研究型医院区别于普通临床型医院,具有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多数普通医院是依靠床位扩张、资金注入来推动医院发展的,而研究型医院坚持科研与临床并举,按照临床牵引科研、支撑科研,科研围绕临床、服务临床的要求,依靠科技创新医疗技术,推动医院发展。科研成果转化效益占据医院效益的主体部分。其次研究型医院具备高水平的临床诊治技术和手段,医疗不是简单的临床技术的重复、治疗经验的重复,不仅能看常见病、多发病、还能解决一般医院看不了的疑难复杂病症[2]。研究型医院以医疗为根本、以科研增强核心竞争力、以教学提升辐射力、临床与科研并举,依靠自主创新意识、能力和成果带动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高。因此是顺应于医院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本质要求、是适应于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时代要求,创新了发展理念和管理思路、通过技能创新、交流与合作、优势整合等显著提升可医院核心竞争力。故目前建设集医疗、科研与教学于一体的研究型医院已成为国际大型医院发展的趋势。
1.2科研平台是研究型医院科技创新的基石 科学研究水平已成为衡量研究型医院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而科研平台的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科研平台集聚先进的实验设备、优秀的科研人员、精湛的创新团队、良好的科研项目、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开放的学术氛围、为孕育科学灵感、催生原创成果提供了无法替代的优越条件。科研平台建设是医院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石,科研平台建设水平直接关系着科学研究的质量。制约着研究型医院的发展。
科研平台建设是医院科技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动力。科研平台可根据其形态和作用分为硬条件平台和软条件平台两大类[3]。硬科研平台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硬科研平台的发展支撑和促进软科研平台的建设。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和研究型医院建设的不断深入,硬科研平台在大型综合医院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科技支撑、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重要作用,正成为新形势下研究型医院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2研究型医院科研平台建设思路和建设现状
2.1医院科研平台建设思路 科研平台建设水平直接关系着科学研究的质量,制约着研究型医院的发展。
目前医院科研平台分为医院自筹建设的专用平台和与外单位合作共享的共用平台两类。专用平台着眼本专业、本学科发展方向;公用平台着眼为临床、基础提供先进技术支撑和高水平科研服务。
由于科研平台建设投入大、周期长,大型仪器价格昂贵、技术精密、操作难度较高,因此每台大型、贵重的共享设备必须安排受过良好培训的专业人员管理,专业人员对设备高水平的操作有利于保持设备的良好工作状况,以使有限的资源充分满足全院科技人员的实验需要。另外在一些医院,科研仪器设备仅仅被认为是资产而非资源,使用与维护还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院自筹建设的专用科研平台的发展。而通过发挥地域优势,与周边大学、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调动社会资源弥补医院建设基金和技术力量的不足,面向存量资源,加强院际协作共享,以整合为主线,实现科研资源优化配置,以资源共享为核心,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垄断状况,多学科共建的共用平台,则很好地起到了促进学科交叉、服务临床科研的支撑作用。
2.2目前国内研究型医院科研硬平台建设现状 目前国内大型医院科研硬平台基本上是按临床专业独立设置,各平台隶属科室管理[4]。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以科为主"的管理体制显露出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实验技术力量分散、总体业务水平不高、科研创新能力不强;不同科室间相同实验设备重复配置,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仪器设备使用分散,平台总体装备水平不高[5];平台间条块分割,工作上难以整体协调,学科间很难相互渗透,交流存在障碍,综合实力大打折扣,难以形成合力,不能充分对外开放等。这些问题与迅猛增长的临床科研需求形成了突出矛盾,科研平台从管理模式、建设规模、功能定位、技术水平、人才需求等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研究型医院快速发展的需要。
3中山医学院科研平台在医院创新发展中的探索和实践
3.1中山医学院科研平台架构 中山医学院科研共享平台为校级公共服务技术平台,下设科研仪器管理中心、BSL-III实验室、BSL-II实验室、动物实验室、放射性实验室。所有子平台均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若干名。其中科研仪器管理中心所管理贵重仪器已超过100台/件,设备资产达4000多万元,拥有高通量测序仪、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悬浮芯片、膜片钳系统、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系统等大型设备和配套设施。BSL-III实验室是目前华南地区唯一的获得国家认可的人类病原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拥有三个核心实验室,可同时接受三个不同项目的课题组。BSL-II实验室按功能分为细菌操作区、病毒操作区和PCR操作区,其中病毒区拥有二个核心实验室,可同时接受二个不同项目的课题组;细菌区拥有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和全自动细菌培养系统等高端仪器;PCR区通过控制气流方向和压力梯度严格为试剂配制、模板制作、扩增和电泳四个独立密闭区。核医学实验室具有《辐射安全许可证》资质的丙级非密闭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承担放射性试剂的审批、定购、保管、样品处理、测量、废物处理等工作。此外,公共服务性技术平台的建设也已全面启动,包括转基因和基因敲除动物平台、动物分子影像技术平台、斑马鱼平台。这些平台将本着"为团队服务,为课题服务"原则,为校内外多个学科提供全面服务和人员培训,为医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平台将三个"分离"的管理理念[7]、RFID技术、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和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已实现实验室网络化实时监控管理、仪器分管共享、使用者身份识别、仪器开放预约、使用经费结算、效益评估等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6],同时引入ISO管理体系规范仪器设备管理,以用户为中心持续改进服务质量,促进仪器管理效率全面提高。
3.2中山医学院科研平台促进医学协同创新发展
3.2.1促进学科建设统一合理规划 科研平台是推动高水平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传统的医院实验室主要是按学科划分,依托于某一个或少数几个学科建成的,存在实验室建制不甚合理,仪器设备低水平重复且有严重的条块分割现象;加之大型综合性医院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如果没有统一规划建设,各学科之间缺乏联合,学科建设资源配置势必会分散,影响全院整体优势的发挥。中山医学院大型科研平台本着以全面提高科研能力为目标,以整合为主线,实现科研资源优化配置;以资源共享为核心,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垄断状况,多学科共建,建立科研资源高度开放共享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极大推进了研究型医院学科建设的合理规划。通过科研资源的整合,相关学科方向的凝练,使得单个优势学科拓宽发展思维,促使其找到新的学科生长点和研究方向,创造新的科研动力。同时,资源齐备,配置合理的科研支撑平台也为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间接促进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3.2.2专业的管理和服务机制促进医学协同创新发展 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直接关系着科研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中山医学院科研平台拥有一批具有良好团结协作精神和受过专业培训的的专职技术人员,其熟悉和熟练掌握实验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性能、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及维修、维护和保养方法,能及时地解决用户在科研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仪器故障或技术问题。确保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或备用状态。此外,共享平台实行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方位共享服务模式,针对不同阶段的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共享平台定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和仪器工程师举办大型试验技术讲座,介绍仪器原理、技术参数和功能等知识,普及相关实验技术和方法,促进新用户和潜在用户对共享平台资源的了解。其次,在用户首次使用仪器时,技术人员提前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的实验需求,对其提供前期样品制备指导和建议;并在共享平台的仪器预约界面提供可供下载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和视频学习资料;随后对其进行一对一的上机培训3~4次,直至用户完全掌握并熟练操作该设备。另外,共享平台还定期举办用户答谢会,组织新老用户交流实验技术和仪器使用技巧以及经验,定期向新老用户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用户意见和建议,并根据需求反馈信息调整服务,大幅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以及仪器使用者的满意度。以2012年为例,截止9月,注册用户总数中医院用户达47%,新注册用户中医院用户的数量逐年上升,从2010年的37.4%上升至2011年的47.3%,2012年(截止9月)新注册用户中医院用户已上升至58.4%。总使用机时近5万小时,解决许多课题组急需但又无必要自行配备的常规贵重仪器使用难题,协助攻克临床转化研究中高端贵重仪器的技术瓶颈,促进医学协同创新长足发展。
3.2.3初步建成面向广州越秀区黄花岗医疗产业园区的共享平台 中山医学院科研平台利用现有实验室设备和人力资源积极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由点及面、已初步形成面向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岗医疗产业园区的共享共用服务体系,针对恶性肿瘤、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力求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医学之间固有的屏障,利用平台现有的高端精密贵重仪器,建立了能有效促进从"病床"到"实验室"再到"病床"循环往复的转化医学关键技术体系,包括转基因和基因敲除技术、动物分子影像技术、基因组与蛋白组学技术、显微图像及超微结构分析技术、流式细胞术、膜片钳技术等,以期将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上的治疗新方法。该体系拓展了设备共享服务范围,提高了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效益。并为我市科技自助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4结论
医院科研的高水平是医院持续性发展的优势之源,先进的新型科研支撑平台对医院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平台的不断升级和更新保证了医院科研能力上升的持续性。中山医学院将结合3年来取得的初步成绩,对科研实验技术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不断更新科研管理理念,与时俱进,保证和支撑我校医院在医学领域中的不断创新与强劲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少平.研究型医院科技创新体系构建[J].中国医院,2012,19(1):16-18.
[2]秦银河,文德功,郭旭恒.创建研究型医院-"301"医院管理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22.
[3]史扬.科研平台的构建及其对科技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9,10:4-9.
[4]张文桂.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2):7-9.
档案是准确、完整记录历史信息的重要资源,在医院档案管理体系中,科研档案是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可以真实、具体地反映医院科研工作的基本状况,为医院科研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推动医院科研项目顺利进行,对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极为有利。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的时代环境下,医院相关人员应正确深刻领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明确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在实践中以多元化举措全面提升科研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为医院科研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信息资源助力。
一、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科研档案共享管理的重要作用概述
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科研档案管理者应基于医院档案工作发展实际,积极推动科研档案共享管理工作开展,既可以大幅度提升医院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价值,又可以为高质高效地开展科研项目提供信息支撑,以此推动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发展。1.有效控制医疗科研成本医疗科研项目的有序进行,可以实现医疗科研档案信息共享目标,进而可以为医疗科研人员展开科研工作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资源和档案信息资源支撑,且便于科研工作人员借鉴科研档案资料中记录的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优化科研工作,从而可以保障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同时,有效降低科研成本。在此过程中,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升,对医疗科研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提高科研档案资源利用率和价值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为科研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支撑,从而有利于医疗科研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进而可以为医院各项工作的高效率开展提供优质服务,使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价值得以全面提高,最终有利于医疗科研工作的现代化发展。3.推动管理工作现代化发展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挖掘有价值的科研资料,为医务人员临床科研工作提供资源支持,进而整体提升医院综合服务水平。在当代网络信息环境中,积极探索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手段的医疗科研档案信息化共享管理模式,可以为医疗工作人员参与临床科研工作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参考,在提高科研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同时,有利于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提升,使得医疗科研工作能够高质量、有序进行,最终有利于全面提升医疗综合服务水平。
二、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科研档案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信息网络时代,医疗档案信息共享是实现档案资源利用价值增值和档案管理水平提升的主流趋势,对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事实上,当下的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共享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使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增值难以成为现实,总结医疗科研档案管理现状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建设落后于医疗技术发展在科技发展支持下,医疗技术成果日新月异,尤其是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普及应用在医疗卫生领域,为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传递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中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在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方面,建设成效不高,即使在医疗科研档案管理领域引进信息化技术手段,也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没有正确深入地认识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中应用的积极作用,使得其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信息技术发展思想观念僵化,观念守旧,不利于医疗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医疗科研成果的支持密切相关,一旦在信息化环境中没有加快推进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单纯凭借纸质科研档案,显然难以实现医疗科研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直接影响科研成果转化的同时,对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极为不利。2.科研档案缺乏规范性科研项目活动是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与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密切相关,始终在医疗临床经验总结、医疗技术创新、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医疗科研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在于缺乏规范性的科研档案管理,不仅会影响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还会对科研成果的转化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会影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事实上,当前我国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其中科研档案缺失规范性是突出问题之一,主要原因在于相关医疗机构在运营中一味重视科研工作,片面地认为科研工作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但科研档案工作只是简单记录科研工作内容,缺乏实用价值,这使得相关医疗机构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未能严格按照要求来规范做好科研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从而出现科研档案资料收集不完整,科研档案信息失真等问题,难以提高科研成果准确性的同时,使得科研成果丧失了利用价值,还会影响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后续利用,最终影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不利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3.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素养有待提高现阶段,医疗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集中体现在科研档案管理业务能力和素养等方面,使得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难以高质高效开展。与此同时,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业务能力和素养,在具体的工作中未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展开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使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质量和效率,难以发挥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不仅如此,当前从事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绝大部分是兼职人员,并非专业领域出身,从而存在巨大的人员流动问题,难以全面了解医疗科研档案,且无法建立稳定性高、综合素质高的档案管理队伍,直接影响科研档案管理水平。此外,由于相关医疗机构缺乏稳定性高的专业档案管理队伍,不仅难以解决医疗档案管理中的具体问题,还难以在科研档案管理理念上与时俱进,与新时代科研档案管理事业发展观念相悖,最终会影响科研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不利于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
三、基于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科研档案管理对策分析
如前所述,在医疗科研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集中体现在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较高的综合素质等,不利于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应基于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并立足于科研档案管理实际,从建设高效信息化平台、加强监督、规范化管理科研档案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医疗科研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1.建设高效的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在医疗卫生领域,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高质高效开展,以及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推进,都需要医疗机构相关领导和档案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因此,医疗领域的领导者应该在思想层面重新认识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深入理解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势的基础上,立足于医疗机构发展实际,基于医疗机构长远发展目标、医疗档案信息共享等,重视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并要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医疗机构常态化管理工作范畴,不断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和效率。在实践中,相关医疗机构应基于医疗科研档案特点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并要同步配套建设软硬件设施。在硬件方面,相关医疗机构应配套完善的相关存储和交流设备。在软件方面,相关医疗机构应建立开发高效率的网络软件支撑平台,并要结合医疗科研档案事业发展需求,开发系统功能完善的软件,具体包括操作、管理等软件。通过完善建设科研档案管理软硬件设备设施,助力提升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为医疗科研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切实提高医疗档案信息的共享程度,彰显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推动科研档案事业健康、长远发展。此外,在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大前提下,可以快速推动新医疗成果及医疗技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不断提升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以此提高科研成果利用率,从而既有利于医疗科研档案事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医疗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2.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研档案管理规范化是医疗科研档案信息高度共享,并充分发挥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重要保障和基础。针对当前医疗科研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的实际问题,应加强多方监督,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首先,以时展和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要求为立足点,牢固树立科研档案价值最大化的管理意识和观念,加快推进科研档案数字化建设,不断完善新形势下科研档案归档范围、构成要件等系统建设,使得科研档案应归尽归,以此保证科研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为科研档案后续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有效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其次,以科研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实现科研档案的全面公开、透明,鼓励科研档案信息交流与利用。最后,加强科研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明确责任。针对医疗科研部门,在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还要重视科研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旨在保障科研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应在科研项目进行中,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方式,抽查科研文件资料,一方面可以有效把控科研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并指出科研档案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便于科研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共同确保科研档案工作的规范性,进而为医疗科研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提供支持,最终为科研档案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夯实基础。3.创新科研档案管理,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首先,相关医疗机构要积极创新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以传统科研档案管理功能为基础,深入开发科研档案管理利用价值,建立多样化科研档案信息数据库,完整呈现科研项目数据、成果和科研过程信息等,并要在数字化档案资源的支持下,提供便捷且多元化的档案信息查阅服务。其次,创新和丰富科研档案利用模式。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使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具有海量化的特征,只有加强科研档案信息的多元化处理,才能为相关医疗机构今后科研项目的高效开展提供大量信息资源,最终有利于科研事业的发展,并有利于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最后,拓展科研档案应用范围。医疗科研档案应用价值集中体现在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医校教学实践等方面,这要求积极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积极创新科研档案管理,切实发挥科研档案信息利用价值,最大限度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4.基于医疗档案信息要求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相关医疗机构要想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应强调信息化优势在科研档案管理中的充分发挥,为医疗科研人员提供更加全面且准确的科研信息资源,这无形中对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应对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且全面的针对性培训,具体包括计算机、部门交流与协作、档案业务等培训,以期通过专业且深度的针对性培训,持续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综合素质满足于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需求,切实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相关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高标准要求,要求正确认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缺陷,积极从建设高效的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为科研档案信息共享提供支持,有效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推动医疗档案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佞,卿粼.内控视角下公立医疗机构科研经费管理[J].质量与市场,2021
[2]陈栋.基于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科研档案管理对策[J].办公室业务,2021
[3]黄艳.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医疗机构科研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
[4]黄艳.福建省医疗机构科研档案管理现状的横断面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
[5]苏凯.医疗档案信息共享下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20
[6]刘春.医院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9
[7]陈明喜.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9
[8]廖宇红.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J].兰台内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