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5:48: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德育的任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与西方人本主义道德观相比,中国传统道德观更注重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在个人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上,强调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以为国为民献身为荣,在 生死观上强调要能做到舍生取义生要生得正大、死要死得壮烈。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都表达了以公为先的人生价值观。特别是在祖国危难关头,民族英雄们所 表现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的民族责任感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热 爱祖国、忠于祖国之情。尽管在封建社会中,这种以公为先的思想通常与忠君相联系,带有封建主义的色彩, 与我们今天提倡的先公后私、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不能相提并论,但其中的忘我精神、牺牲精神、高度的民族 责任感,还是我们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发扬光大。 什么是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应当继承哪些美德?这是我们在讨论此问题时首先应当明确的。中国几千年的 道德文化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东西。
二、帮助学生树立与人为善的交往美德
在与人交往时要温和、友爱、忠厚、善良。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外要爱人,如孔子提出 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相爱,要爱人犹己,都强调了要善待他人,对人有仁爱之心。另外,在处 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强调要讲谦让,替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就是教人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要只顾自己、不想他人。在这种道德伦理思想支配下,形成 了我们中华民族良好的社会风尚,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讲谦让、懂礼貌等等。这种谦和、善良的人伦思想 ,正是我们今天待人处世、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应提倡的。它还包括自谦自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为人之道。对己严、对人宽一直作为传统美德流传至今。
三、帮助学生树立做人要谦虚、谨慎的思想观。
学生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事情没有做好,首先要反求诸己,从自己这里找原因。所谓躬自厚 而薄责于人、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都强调了在为人处世上要严于解剖自己,对待他人要宽 容,不苛求于人。传统道德观还强调,当自己强于人时要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当自己不如人时,不要嫉妒人,毋以己拙而忌人之能。这些都是很好的品质。今天,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我们提倡要敢于表现自己参与竞争,这种自谦自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思想还需要不需要呢?我认为,不但需要,而且还有它特 殊的意义。我们讲竞争不是资本主义的相互倾轧,在竞争中更需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心胸宽阔,能与人合作。
四、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人格魅力
自尊自爱,讲情操、重气节的人格品质。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少仁人智士都把追求高尚情操 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方面。比如,强调为人要正直,面对邪恶要刚直不阿,敢于主持正义,宁愿直死,不可曲生。做人要有骨气,在上不骄、在下不谄、要洁身自好,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另外强调做人要知荣辱,懂得自尊自爱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这种自尊自爱、追求高尚情操的精神品质 ,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是文化的载体,一方面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另一方面也不断开启着新鲜的创意,这是美术学科独特的价值所
在。“立德树人”与美术学科有着密切的关联,如同人的两只脚一样,共同推动学生逐渐成为德才皆备之人。
一、立德为先,成败在于观念与方式
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对美术课程目标有明确的表述,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这四大学习领域中,也分别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其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对应了“立德”的内涵,应当在教学中予以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过程与方法”上,甚至连“知识与技能”都提及的不多,更别说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究其原因,还是观念的偏差。美术老师普遍认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比较空洞的,这个目标是不太好去检测的,也是没有办法在书面或手工作业中体现出来的,因而也就不可能成为学校所要考核的目标,自然就没有必要去加以关注。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树立“德为才之帅”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于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观念转变之后,教育方式的选择对于“立德”的成效就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了。说教式方便、快捷,有一定的作用,但比较浅表,也是短效的。体验式深入、细腻,能够引发学生共鸣,但是对时间和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不容易实现。合理的方式,可以是两者的有机结合。课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发掘其中的育人点,考虑教学任务和流程中可以渗透之处,提前做好设计,并要充分估计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波折,做好一定的预案。
二、全面树人,关键在于教研与拓展
《标准》指出,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忽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缺乏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美术教学方法”“美术教学设计的程式化倾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固然有美术老师自身素质、经验等方面的因素,但是美术教育界内部分别以学生、学科和社会为主的不同观念的反复冲突,也是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这样的冲突不会因为《标准》在目标上的界定而停止,在这个价值多元的社会里,争论必将会延续。作为教学一线的老师,我们要重视《标准》指出的问题并加以弥补,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研。
美术学科有其自身的规律,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但是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对于美术教学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苏教版小学美术12个学期的教学目录,立足于或有赖于课外实践的课题数不胜数。以一年级第一学期为例,《走进大自然》《七彩生活》《新花布,新衣服》等都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践密切相关,基本上占了本册课题的一小半。可以说,没有课外的体验实践,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就不会如愿。因此,必要的拓展是不可或缺的。
三、评价引导,关键在于过程与激励
当前美术学科越来越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根本的举措就是对美术课堂教学和成果给予合理的评价并与老师的绩效相关联。在这一点上,大部分学校遵循的评价标准就是看学生的作业本,或者是查老师的教案,听老师的课等等,这些都不能真实反映美术教学的成效。当前的评价均侧重于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侧重于知识而忽略了情感。在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上的认识与研究都比较模糊,导致美术教学评价仍然呈现薄弱状态。
真正有效的考核,应该注重过程性。首先,是对教案的考核,关注的重点是有没有体现出学生立场,是不是在充分分析了学情之后再去设计。美术老师常常任教多个班级,每个班级的学生对于美术的态度是有差别的,在美术技能的掌握上也各有区别。教案要能够针对这些特点加以微调。当一课时上完之后,主要看教学反思是不是深刻到位。
其次,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这个评价不是用一张试卷可以完成的。而是要深入到学生中,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访谈,以及该班在一些美术活动中的表现去判断。这样的评价结果更为真实、客观。有的学生善于绘画,有的学生善于手工,还有的善于欣赏。这些都是美术教学所应该涉及的领域。如果仅仅以绘画甚至对美术知识的僵化掌握来判断课堂教学的成效,无疑是极不科
学的。
第三,应该关注课后的研究和探索。美术课不是培养艺术家的,而是培养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和技能的现代公民的手段之一。如果学生只能在课堂中接触美术,那么这样的教育也不能算是完善的。学校应该想方设法在课后为学生进一步提供激发美术学习兴趣、表现美术才华的场地、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以美术的方式加以表达。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真实思想,以美术这种柔性的方式去滋养学生的心灵,
(一)讨论或辩论式任务
小学生争强好胜。教学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教学Holidays时,我不仅让学生在画一画、说一说的任务型学习中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拓展教材,设计了如下表格:
针对表格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我把学生按照喜欢的节日分成了几个组,就题目“When is…?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Did you…last year?”进行辩论。这样的任务能使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换意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操作性任务
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现实意义的语言场景更利于学生产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并促使其主动地内化、吸收与运用。因此,通过设计一定的操作性任务,可以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并有效地展现其个性化特征。制作贺卡、生日卡片等活动都是操作性的任务。如在教师节时,围绕“给教师送贺卡”这一情境,我设计由学生自制贺卡的活动:“贺卡表心意,同学们亲手制作的更是精品,你可以将它赠给老师,表达你对老师的节目祝贺。你可以在贺卡上画好插图,再在上面写上一句祝福的话。”全班同学一下子都忙开了。当同学们把贺卡送给我时,我看到了贺卡上美丽的图画和各种祝福的话语:“Happy Teachers’Day!”(教师节快乐!)“BestWishes!”(致以最诚挚的祝福!)“I wishyou well and happy!”(祝您健康愉快!)我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欣慰,因为在这一刻,每一位同学在写下祝愿的同时,正在自觉地尝试着语言的综合运用,英语正成为他们生活、活动的工具。
一、任务型教学的真谛
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考试的分数)来体现所学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学习,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任务型教学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也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要用,学就学到手,这就是它的真正内涵,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任务型活动的设计
(一)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交流则需要一定的情境
执教 Can I have some……?可以直接切入话题:今天是班里××同学的生日,想不想来参加他的生日Party?你怎样交流才能得到你想要的食物呢?(同时展示出很多学生们喜欢的食物)又如在My birthday教学中,设计了Our Class Birthday Chart真实性任务活动,鼓励小组成员交流合作完成,选出小组长汇报给老师,小组成员可以帮助补充、修正,最后完成班级生日总表。
只有通过真实的情境设计,情景再现才能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交流的渴望,这样才能使学生完成的任务具有真实性。
(二)任务设计与人们日常生活交际关系密切
学了句型How much is it?或How much are they?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讨价还价的任务活动。在学完了有关天气句子就要设计天气播报任务活动或What do you wear,进行小组交流活动。学习了有关食品的课文可设计食品分类任务活动:喜欢的或不喜欢的健康的或不健康的。在教学How tall are you?新知时,可先设计小组任务活动,在此基础上各组还要讨论:比较的结果,完成比较级的任务观察调查结果,自由交流。通过设计学生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的任务活动,实现了同学间的交流、沟通、合作,做到了在“用中学,学了就能用”,让学生感受了成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说明学和用是一个整体,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三)任务设计的环节及类型
任务的设计应包括三个连贯有序的环节:“任务”准备阶段、“任务”执行阶段和“任务”后阶段。
在准备阶段,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则动脑思考在执行阶段:学生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实施任务。在任务后阶段:根据任务执行的情况向学生讲解语言难点并进行适当的操练,但不是过分强调语法知识。
任务活动设计类型可根据不同教材设计
①列举、编目型 My family ,Famity Tree,Timetable.
②查阅型:Sports London.
③调查型:Shopping List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④排序分类:按喜欢不喜欢、健康的非健康的。
⑤举例对比型:City Countryside 各自优劣势。
Class 1.Class;2.从人数、性别、教师分配
⑥解决方案型:假期就快到了,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出游计划,并为老师选择去北京、上海、海南的最经济实惠的方式。
⑦创造性的任务:采访市长、校长、家长,Make a report。
三、任务型活动注意和思考的地方
(一)任务活动的设计必须尽量做到真实性和可操作
在教学“what's your name?”句式时,有的老师让同桌的两人进行问答。这样的活动是在学生已经知晓答案的情况下设计的。这样的活动失去了它的意义。也就是说任务交际需要有信息差或信息沟。有了信息差的语言才是真实的交际。
(二)任务活动强调在互动中交流
在设计任务时,要为学生留出充分语言交流机会,不是走一走过场、形式。在交流中学习语言,应用并拓展语言,教师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看待学生在尝试用英语表达思想时所犯的语言错误,要及时给予鼓励,
(三)任务设计与练习、操练有本质的不同
《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育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并且还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学生们在学习中要充分的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精神,培养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英语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创造性的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将学生吸引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一个任务的完成,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概述
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是以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为基础的,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探究性为主的学习模式。其具体指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任务二进行学习,在这种探究性学习方法的驱动下,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探究,并且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了一种学习的热情。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兴趣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任务驱动最早应用于语言教学是在80年代,将这种方法应用于语言教学中又被称为任务型教学法,其本质是相同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语言的应用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要求教师要要提出一个具体的任务,然后以完成该任务为目标进行教学,体现的更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二、任务驱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是整个英语教学的基础与起点,不仅关系着英语学习的水平,而且对今后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生爱玩、好奇的天性,进行任务启动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下面将做具体的介绍。
1、要设置科学合理的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首要问题时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与目标,并且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特点进行任务的设定。教师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合理的任务,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可以灵活的掌握所要学习的英语知识,并且提高实际的应用能力。比如,在教师在教授Howmany这一句型时,其教学目标是能够让学生们明白该句型表达的意思,不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语法,也不用过多的纠正学生的发音,教师通过任务的设定要使学生们可以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可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有合适的组织形式,而小组合作的方式时一种有效的方式。组织方式要服从于任务驱动型教学方式的内容,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而小组合作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一定程度上说来,小组成员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充分的进行交流与讨论,这样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一种协作精神,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3、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形象力与创造能力,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可以通过小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置的任务中来,比如可以让学生们合唱“数字歌”,通过这种轻松地氛围,然后将学生带到一种英语学习氛围中。其次,在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之后,教师要巧妙地将任务展示给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游戏中接受任务。再次,就是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地进行交流与讨论,在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聪敏才智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问题,完成任务。通过这整个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与综合素质。
4、采取有效的活动评价
任务驱动的一个重要的步骤是活动评价,因此,在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教师要采取有效的评价方式,这样可以更有利于巩固教学效果。小学生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任务结束时对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首先,教学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作出积极地评价,使学生们可以得到一种愉悦感,从而可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有效英语课堂活动中,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其次,评价还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不断地优化课堂活动,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任务驱动只是一种教学模式与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地途径,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灵活的应用该种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向英.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英语教学效益[J].金色年华(下)
[2]杨彦.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社会科学版)
一、对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认识
众所周知,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国内乃至全世界基本形成共识。关于学校体育及其目的任务,国内有关论述很多,也有很多建树。就其目的而言,经历了从“技能”-“体质”-“人才”的演变发展过程,对于激发人们积极投入体育实践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从宏观上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差异,因而由此反映出来对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在观点及其内容上各不尽同。笔者积多年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实践经验与学习体会,认为“技能”、“体质”、“人才”均不能单独构成学校体育的目的。学校体育以青少儿为对象(其年龄一般在6-7岁-21-22岁),其目的在于促进生长发育,体格健美,身体健康,精神愉说,帮助学生形成健身、娱乐、生活等方面的多种身体技能;增进体育文化知识,促进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形成,佼学生在校期间有充沛的箱力学习,为他们毕业后能够获得高质量生活奠定某些基础,创造有利的条件。学习体育的这一宗旨,与学校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开拓型人才的目的不无一致,反映了青少儿的身心特征,体现了体育的目标功能和国家社会对青少儿一代的期望。由此也决定了学校体育的地位。而青少儿的体格健美、体质强壮,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的兴旺发达;增进文化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与生活习惯,又正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多种身体技能及其迁移,必然影响到青少儿现在与未来的学习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是人类社会生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地位与意义非同一般。如实说,学校体育发展到现在,己超出了学生时代,具有终身意义,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超出了强身健体的独特功能,具有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的全面效能。为此,务必加强全面管理,努力完成下列任务:①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健身、健美、健心的技术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健身与养护身心的方法;②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体格健壮、姿态优美,身体健康,全面发展体能、机能和心理能力,增强适应能力和审美能力;⑦加强思想教育和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体育意识与公民意识,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道德作风及坚持体格锻炼的习惯;④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娱乐生活,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社交能力与团结、合作精神。
二、加强管理全面落实体育任务
明确了学校体育目的任务,能否实现的关键在于管理。所谓管理,泛指对学校全部体育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协调与监督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全日制小中学暂行工作条例》、《全国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两个条例》、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对学校体育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工作,体育骨干队伍,体育图书情报,学生体质测试与评价以及体育经费、场地设施器材等方面进行具体的管理。其中,应以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为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其积极性为根本,而以管理人员的明确分工尽职尽责为保障。因此,实施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要求应该是:
(一)管理人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校长学校体育工作应在学校党政领导下,由校长或副校长分工主管。其基本职责是:①根据上级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指示,结合学校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总的目标要求,并将其列入学校工作计划。②深入实际,检查、评估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及其效果。④加强对体育组(室、部)和体育教师的领导,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支持鼓励他们钻研业务,尊重体育教师的辛勤劳动。④动员教育班主任、辅导员及全体教师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③提供必要的体育经费和物质条件保证。
体育教研室(部)是学校中具体组织实施体育工作的部门。其基本职责是:①根据党的教育,体育方针,上级对体育工作的指示以及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学校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学校体育工作和必要的规章制度,报请学校领导审查批准。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体育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和建议。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组织开展体育教学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⑦协助校医室(院)定期检查学生身体,建立健康卡片。④协助总务部门做好场地设施器材的修建、选购、维修和保养工作,并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动员教师维修、自制体育器材。③做好体育的宣传工作。⑥关心教师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中坚力量,其基本职责要求是:①自觉坚持政治、思想、业务进修,做一名具有高尚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强、体格健壮、姿态优美的又红又专的体育教师。②根据教育计划和大纲精神及时制订各种教学文件。③热爱关心学生,上好体育课,积极开展学校体育活动。④协助学校医务部门检查学生身体,建立健康卡片。⑤积极做好体育宣传工作。⑥自己动手及时维修,自制体育器材,教育学生爱护公物。⑦结合学校体育实践,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班主任、年级辅导员①将体育工作列入本班、本年级工作议事日程,并结合本班、本年级实际情况作好具体计划安排。②加强对学生进行有关党的教育方针、思想品德教育,鼓励学生在搞好文化学习的同时,积极上好体育课,搞好课外体育活动。③以身作则,规范带头,主动协助体教师开展各项体育工作。
(二)齐抓共管,提高整体效应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事关全体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其工作过程,涉及面广又很具体,只有全校师生员工上下配合,协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因此,学校对其体育工作实施全面管理过程中,即从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到检查督促,效果评估的全过程,都应全校动员,实行齐抓共管,追求整体效应。更要不时运用评估所获信息,调控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能。其主要内容至少应该包括:①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②体育教研室(部)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发挥作用的程度。④体育教学质量。④群体活动开展情况。⑤学生体格、体能、姿态,素质发展情况。⑥学生健康状况。⑦体育图书资料的收集,整理、储存使用情况以及场地设施器材的建设,保管与使用情况。@教育科研进展及其主要成果。
参考文献:
一、观察
案例1: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一课的“先学”任务
1.从农历初一到农历十五,在每晚8点,记录你观察到的月相。
2.除了月相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样的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3.在同一天晚上的7点、8点、9点,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变化吗?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记录观察到的月相,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属于简单的任务,并且是观察既十分熟悉又未曾细致观察、了解的月亮,学生乐意去做。这个貌似简单的任务却触及了根本,学生们不仅清晰、直观地观察了上半月月相由缺变圆的整个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在尝试解释观察过程中所发现、记录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时,需要不断纠正自身的前概念,需要甄别到底是“月球公转”还是“地球自转”,需要深思。当然,学生不可能就此对月相变化的规律、形成的原因以及月球绕地球公转和地球自转引起的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完全明白,但已经是继续学习的良好内核,有待于并有条件建构为完善的科学概念。
案例2:五年级上册《土壤中有什么》一课的“先学”任务
1.观察花坛中的土壤,记录你发现的土壤的成分。
2.观察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问题?你准备怎样解决?
儿童观察自然状态下湿润的土壤,会有许多发现,同时也会遇到问题:潮湿的土壤颜色深,黏成一团,很难观察得十分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儿童自然想到把土壤晒干、碾碎观察,以及把土壤颗粒放在水中沉淀并进行观察,把观察土壤的活动推向深入,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找例子
案例3:三年级下册《水珠从哪里来》一课的“先学”任务
找到并记录关于“凝结”的5个例子。
找生活中的例子,此即“低入”,并能实现多做。要准确找到5个例子,必须先自学,搞清凝结的概念,需要把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在这个案例中,某学生竟 然找到了7个例子:①冬天,教室的窗户上会出现水珠;②夏天喝冰饮料,瓶子外面会有小水珠;③吃冰棍时,冰棍纸外面会有小水珠;④从冰箱中拿出的苹果,不久后会出现许多小水珠;⑤夏天自来水管外面会有小水珠;⑥冰啤酒放在桌子上,瓶子外面会出现小水珠;⑦戴眼镜的同学冬天从室外进入房间,眼镜片上因为出现细小的水珠而变模糊。这些既包括了书本上的例子,又提供了许多典型的生活实例。有些学生还查阅了相应的资料,这样,我们就达到“不教而教”了。
案例4:四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花》一课的“先学”任务
找到并记录不完全花的例子3~4个。
某学生找到的例子是:①柳树花;②桑树花;③杨树花;④南瓜花。
在课堂小组讨论中,同组同学对于桑树花到底缺少哪一部分有争论。又有同学提出,南瓜花到底是雌花还是雄花?争论由此而起,并由小组升级到班里。最后,问题聚焦在什么是不完全花,什么是雄花和雌花?大家又重新去阅读课本和资料。在争论、辨识和再阅读的过程中,概念越来越清晰。这样,课堂上教师还需要口干舌燥、滔滔不绝地“教”吗?“不教而教”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三、做前思
案例5: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一课的“先学”任务
1.以垫圈重力拉动小车,你预测拉力大小与小车速度有怎么样的关系?
2.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哪几个条件要始终保持一致?为什么?
3.应该怎样增加垫圈?说说你的理由。
4.你认为还需要什么仪器,才能研究小车的速度变化问题。请说出实验方案并尝试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先学后教促自主学习,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体现科学探究。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把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标准的一部分,并指出科学探究应是重要的科学学习方式。有教师不禁要问:让学生先学,先看教材了,结论尽知,还谈什么探究,探究性实验的功能又何在?
典型的实验探究课,用实验探寻规律是课的核心部分。但是 动脑胜于动手,如果只是根据教师所给的步骤进行按部就班的操作,将使探究“成为教师指令下的操作活动”,学生的行为沦为做“实验体操”。说到底,动手前的动脑才是最核心所在。因此,让学生在课前的先学就是进行触及核心的思考。该课的“先学”任务,即从生活经验和三、四年级学习基础切入,引导学生设计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速度快慢规律的实验方案。第1问提出假设,第2、3问为实验设计起铺垫作用。在课堂交流时,由于学生在课前对于对比实验相关变量的控制、变化有触及核心内容的思考,课堂上思维的火花便随处可见。
四、家庭小实验
案例6:三年级下册《水和水蒸气》一课的“先学”任务
1.洗过的手帕,你能够让它干得更快吗?
2.你有几种办法?在家里试一试,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
如此“先学”任务,简单而灵活,学生乐于去做。虽然简单,却触及本节课的核心――“蒸发”概念的建构及水蒸气特点的观察,触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情感、思维上作好准备。
案例7:六年级下册《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一课的“先学”任务
1.设计对比实验。提示:把相同的铁钉分别放在空气中、潮湿处、完全浸没在水中、完全浸没在油中、一半浸水中一半暴露空气中等。
1. 加强财务人员的师德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内在要求。现阶段,包括财会人员在内的所有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要把财务人员的师德建设摆在学校的重要位置,纳入中学整体建设规划中加以实施。唯有如此,才能为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2. 加强财务人员的师德建设,是校风建设的重要驱动。一所学校后勤及财务人员的工作不显为人知,但星火之势不能小视,其服务意识、服务热情以及服务态度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教风;教风决定学生的学风。财务人员自身的修养对中学生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可谓无处不在。
3. 加强财务人员师德建设,是中学各类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所在。在中学各类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中,教师的师德是最为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而且也会带动整个学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二、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涵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适用于所有在校工作的教职员工,财务人员也不例外。由于财务人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他们的职业道德还表现在:
1. 大局意识。参与学校财务政策咨询、风险预警。在执行财务制度时,善于发现问题,向领导提供信息反馈,在业务问题处理中,能站在加快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高度为学校分忧解难,提供专业的咨询意见。
2. 责任意识。在学校,财务人员把握经济命脉,所以要有极强的责任意识,在执行财务制度、开展财务工作中,要时刻记住为学校负责、为校长负责、为师生负责、为家长和学生负责的准则,严把入、出口关,必要时做好提示、警示工作。
3. 专业素养。要做好财务工作,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学校财务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工作中做到账目清楚,为上级提供准确信息,准确上报各类数字,确保工作不出差错。
4. 服务意识。财务人员的工作涉及学校整体,涉及教师个人甚至学生,可谓一针多线。如摆不好自己工作与一线工作的关系,就容易产生高高在上的心理。因此,作为财务人员要时刻牢记为师生服务、为学校服务的宗旨,不摆架子,不随意做主。
5. 工作态度。财务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在于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妥善解决学校、教师与学生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财务对教育教学的保障作用。因此,在工作中要把自己与一线教师的关系协调好。虽然财务工作不定时,但只要有需要,随时提供服务、热情接待每一位同志,就能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一、输入阶段的任务
视频1是由中关村三小一教师讲授的《新起点英语》三年级上册“My Clothes”。在该视频中,教师采用了以下方式来促使学生掌握有关clothes的名词。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 Today is very cold.
T: Yes, it’s very cold. So we need to wear more warm clothes.
教师先通过日常问候,引出本节课的主题clothes,然后提出问题:What clothes can you see?
学生说出一些衣服的名称。接着教师播放一段学生自己录制的视频,内容如下:
Hello, I am John. I’m very, very happy. I will go to park. Look at my sweater. My sweater is blue. I like my sweater. Look at my jeans, I like my jeans. Wow, it’s very cold. Down coat, down coat. This is my down coat. My down coat is blue. I like my down coat. This is my cap, my cap is blue and red. I like my cap. Scarf. This is my scarf. My scarf is very long. It’s black and blue. I like my scarf. Sneakers, sneakers. Where are my sneakers? I like my sneakers. I can jump. Gloves, gloves. Where are my gloves? These are my gloves. My gloves are blue. I like my gloves. Cap, scarf, down coat,jeans, sneaks, gloves. I’m OK.
视频播放完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do you hear? 学生说出听到的衣服名称。在讲解学生不太熟悉的词语时,教师采用了图片以及实物对比的方法,尤其在讲解sneakers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知何为sneakers, 采用了对比的方式。
T: I don’t have sneakers. Look, shoes.(指向自己的鞋子) Who have sneakers?
S1: I have sneakers.
S2: I have sneakers.
视频2是由人大附小一教师讲授的《新起点英语》六年级上册Feelings。在该视频中,教师采用了以下方式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Feelings。
T:First let’s play a game. Look at the game rules. We have four groups of phrases. Each team chooses one letter and reads the phrases. And look which team is luckier. Ok?
S:……(沉默)
T:So you are team 1 ,you are team 2. let’s begin the game. Team 1, choose a letter.
(第一组选了卡片C)
T:Let’s read.
S:……(沉默)
T: Read together.
S: Go roller skating, see the dentist…
T: Ok, how much have you got? (电脑屏幕上显示30分)
(第二组的人选了卡片D)
S:Studying for a test, see the animals…
T: Ok, how much have you got? (电脑屏幕上显示70分)
……
(游戏最后第二组获胜)
T: So team 2, you are so lucky in the game. You look happy.(学生反应茫然) Don’t be sad and worried, team 1. (学生反应茫然)
根据费厄斯坦的认知地图,一个智力行动是由7个重要因素组成的。关于智力行动所围绕的整体内容,视频1中的教师做得更好。该教师考虑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在设计任务时,要尽量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明白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视频2中的教师显然没有达到这一要求,在任务完成后,大部分学生呈茫然状态。关于智力行动的复杂程度,学生处理不同复杂程度的任务的能力是因人而异的。鉴于此,视频1中的教师采用了多种手段,促使不同阶段的学生掌握必备的信息,然而视频2中的教师只通过游戏复习单词,且这些单词与主题内容的相关性不高。就智力运作的三步骤而言,费厄斯坦认为,学生在输入阶段必须选择、收集、吸收适当的信息,且学习者须掌握以下技能:系统地探索学习情境,而不冲动行事;培养对单词和概念越来越高的准确性;从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在视频1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日常问候以及教师的鼓励,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背景说出相关词语,系统地探索学习问题。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对比等方式,促使学生培养对单词和概念越来越高的准确性。学生从自身已有的知识背景以及视频材料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的服装词语。相对而言,从视频2中可以看出,学生并没有收集吸收到适当的信息,教师设计的任务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游戏结束后,学生并没有系统地探索学习情境,因为所涉及的词组与feelings缺乏相关性。学生通过游戏也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或者失败的悲伤,处于茫然状态,就被教师引导到这节课的主题。此外,通过游戏得分可以看出,学生也没有具备对单词或概念越来越高的准确性,一是因为教师在呈现单词时间隔过短,二是因为大部分学生对这些单词不熟悉。再者,学生只在游戏结束后才收集到3个关于情绪的单词happy, sad, worried,渠道过于单一,且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提前估计学生的现有水平,设计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任务,且要紧扣主题,让学生能从多种渠道获得不同的信息。
二、精细加工阶段的任务
视频3是由北师实验小学一教师讲授的Travel Plan。在该视频中,教师设计了以下任务来帮助学生制定travel plan。
教师首先采用了bomb游戏来帮助学生复习单词,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操练本课所涉及的短语,为之后制定旅游计划做语言铺垫。
T: I want to do something interesting. I want to go to another place. I want to see beautiful views. I want to go to travel.
教师板书并教授travel,利用PPT呈现中国地图,解释travel含义。接着教师播放视频,视频内容为上海旅游宣传片并配有教师配音及背景音乐。
录像语言材料:7 wonders of the week, 7 days in Shanghai. I want to go to Shanghai this national holiday. I want to go shopping. I want to eat sea food. It’s yummy. I want to dance with my friends. I want to take pictures. I want to go there by plane.
T: After watching the film, please tell me where I want to go.
S: Shanghai.
T: Let’s watch it again. This time try to remember what I want to do there.
学生两人一组讨论,结合视频找出教师想要做的事情,小组讨论后,教师请5名同学到黑板前,说出正确答案。
T: How do I want to go there? Do you remember?
S: By plane.
T: I want to go to Shanghai. I want to go shopping, eat sea food, take pictures, see animals and dance there. I want to go there by plane. This is my “Travel Plan”.
接着教师呈现旅游地点图片,如Hong Kong, Shanghai, Hainan, Tianjin, Sichuan, Xinjiang, etc.
T: Those places are so beautiful. I want to go there now. How about you?
S: Me, too.
T: Before we go to travel, we should make a …
S: Travel Plan.
T: To make a travel plan, first we should know …
S: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 I want to make my travel plan, too. But I don’t want to go there by myself. I want to find some friends to go with me together.
接下来教师要学生通过问“Where do you want to go”寻找自己的旅行伙伴,去同一地方的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制订旅行计划。
视频4是由人大附小一教师讲授的《新起点英语》五年级上册Shopping。在该视频中,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了各种币值的钱,然后通过问价格引导学生掌握cheap, expensive,接着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理解购物常见对话,同时引出一些表示文具的单词。接着教师又给学生布置一项听力任务listen and number,让学生给所听到的文具排序。最后,通过找朋友的活动来巩固所学内容。
T: do you have a notebook?
S1: Yes, I do.
T: How much is it?
S1: It’s 6 yuan.
T: Oh, you are not my friend.
……
根据费厄斯坦的认知地图,两个视频中的教师在智力行动所围绕的整体内容、智力行动的表达媒体或语言以及智力行动的复杂程度这三方面都做得不错,皆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使不同阶段的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具备一定量的相应背景知识。就抽象度而言,费厄斯坦认为,学习者的抽象思维能力因人而异,他赞同皮亚杰的观点,认为任务的设置应从具体到抽象,这样,才有利于儿童的发展。鉴于此,视频3中的教师设计的任务由小到大,由易到难,从设计旅游计划包括的各个小方面出发,在学生熟知地点、交通工具、能做的事之后,再由学生设计一份完整的旅游计划,这符合费厄斯坦的认知地图理论。然而,视频4中的教师在设计任务时,皆是些具体的任务,即抽象度低的任务,学生在完成各个小任务后,缺乏整体概念。
根据费厄斯坦智力运作三步骤,在精细加工阶段,学习者须掌握以下技能:能够明确任何所遇到的问题的性质;能够提取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能够选择相关的线索,忽略无关的信息;能够做相关比较;能够将事件和对象与之前或预期的情况相联系;能够总结所有相关信息;能够构建一个符合逻辑的行动计划。
在视频3中,学生通过教师golden week的导入,能明确自己所遇问题的性质,所做任务皆以制订旅行计划为主。在涉及“What do you want to do”这一提问时,学生皆能自动提取之前通过bomb game复习的词语,选择与他们要去旅行的地方相对应的信息,使表达更流畅。在感知完where, what, how之后,能总结出这就是制订旅行计划必备的信息。通过寻找旅行伙伴,学生能够根据自己要求制订出一个符合逻辑的旅行计划。且教师设计的这个任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不仅与学生自身经历相关,而且还能发展学生思维。在视频4中,学生能够明确任何所遇到的问题的性质,在回答教师提问时,能从容提取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在完成听力任务时,能够选择相关的线索,做相关的比较。然而,在最后的找朋友游戏中,学生一开始处于茫然状态,尚不明白这个游戏的规则,只是单纯地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教师并没有设计任何能够总结所有相关信息的任务,学生在课结束之前尚没有亲身感知购物,整堂课教师将所有的重心集中在教授知识方面,忽略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鉴于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设计精细加工这一阶段的任务时,不仅要让学生对单个的知识点有所感知,更要让学生整体把握,将所学知识点综合运用。
三、输出阶段的任务设计
视频5是由海淀区某小学一教师讲授的My Pets。在该视频中,教师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音频导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pets,然后通过视频“蜡笔小新”的宠物介绍,引导学生们对宠物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通过“流浪动物没有家”这一话题,引导学生们制作海报,为流浪动物寻找新家作宣传。
T: My pet is very happy, because it can live in my home. Your pet is happy too, because it can live in your home. But there are many pets. They have no home. This woman has many homeless pets. But now, she can not feed them. She wants to make some posters to introduce these homeless pets. So others can keep them and help them. Do you want to help her to make posters?
S: Yeah.
T: Look, here is a poster.(教师出示一张海报,做示范,引导学生做海报)
……
T: can you show your poster to us?
S1: I have a rabbit. It’s white. Its name is huanhuan. It has long ears. It’s beautiful.(学生朗读海报上的动物介绍)
视频6是由北大附小一教师讲授的《新起点英语》三年级上册Asking the Way。在该视频中,教师主要教授学生如何问路以及如何指路。在输入阶段,学生已经熟知一些地名,诸如post office, book store等。接着,教师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怎样指路。但在学生自己输出这一部分时出现了些许问题。
T: Our classroom is a big department. We can see many departments in our classroom. (每个桌子上放了个表示建筑物的牌子) Can you show me where is the CD department?
S1: Go straight, then turn right(实际是左边),go straight, then turn left(实际是右边), you can see it in your left.(实际是右边)
根据费厄斯坦的认知地图,就效率即智力行动的速度和准确度而言,视频5中的教师在设计完成海报的任务之前,给学生输入了许多基本信息,因此,学生能够又快又准确地完成任务。在视频6中,由于教师在之前的教学中缺乏对细节的强调,过于强调整体,因此,即使学生能十分流利地表达,但其准确性还有待加强。根据费厄斯坦的认知运行步骤,在输出阶段,学习者须掌握以下技能:能够用一种可控的、计划好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能够正确地运用词语;能够有效地与他人互动。在视频5中,教师通过对流浪动物的介绍,引发了学生们的同情心,他们乐于为这些流浪动物制作海报。在海报中,学生能够用所学的句型、单词描述动物,能够正确地使用一些形容词。海报是4人一组共同完成的,这有助于学生有效地与他人互动。然而,在视频6中,学生对词语的掌握出现了偏差,多个学生对right, left不分。在进行问路、指路任务时,学生缺乏兴趣,表现比较麻木,且这任务设计的是师问生答,没有涉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性较差。
鉴于此,笔者建议,在设计语言输出任务时,教师须注意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提前进行巩固,使学生得以顺利进行语言学习任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顾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四、建议
总而言之,费厄斯坦认为,语言学习任务不仅应有意义,而且应有教育的目的或价值。交际法往往设置了有意义的任务,但可能缺少教育的目的,要使任务具有教育的目的,就应使任务与学习者个人相关,还应发展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因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不仅要兼顾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双重目的,还应注重任务的教育目的。对小学生而言,课堂任务不仅要紧贴学生日常生活,还应给予学生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既能开心地学习,又能茁壮地成长。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选择、调整以及呈现任务的能力,并以一种良好的方式使之与自身的教学理念相融。对小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发展其自身的能力,丰富情感,提高信心。
(3)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会对自己所面临的任务的意义进行建构,因而,对任务的理解和情感反应因人而异。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让学生理解所设计的任务的能力,并且识别学生的需求和调整学习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1-0059-04
职业教育是将学生导向工作体系的教育,不同于将学生导向更高知识层次的普通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下的工作体系是一个需要具备多种素质、多种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的领域。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应根据社会对进入工作体系人的要求,拓宽教育域面,丰富教育内容。多年来,笔者所在学校从教育的使命出发,依据对职业教育特质的理解,以育人为重心,将“五会”教育即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列为学生教育的重点。
一、职业教育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学会做人是职业教育对教育对象的第一要求。
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后,其人品的优劣、境界的高低、胸怀的宽窄,对工作的成效、事业的成败影响巨大,必须从时代要求的高度出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做一个与时代相吻合的人,做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所以做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实现了科学精神的回归。中央教科所周南照先生认为,学会做人超越了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与教育方针强调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相吻合。笔者所在学校在学生做人教育过程中,从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合作、创造、独立判断、批判精神等方面积极探索,提炼出弘扬雷锋精神、做雷锋式时代青年,从五个方面引领学生成人。
(一)教育学生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人是不能没有信仰的。信仰是人的灵魂,没有信仰,思想就会失去支撑,行动就会失去目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信仰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就是将个人的理想与时代的期望融合起来。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德育为首的理念,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德育课主渠道的作用,引领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创设了雷锋园,引领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像雷锋那样做一个有坚定政治信仰的人。
(二)教育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
正直就是要有正义感,在是非面前有基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舍。笔者所在学校将正直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德育课、班会课、宣传橱窗等引导学生做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做有是非观的人。学生具备了正义感、是非观,也就奠定了做人应有的品德基础。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正直有为的青年,如孙玉龙烈士,为了集体利益,不惜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三)教育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
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儒家认为诚信是修身之至道,主张“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笔者所在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引领学生从理论上知晓诚实对成就事业、发展自我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自觉确立诚信的品德,为学生学会做人奠定行为基础。
(四)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爱心是做人的根本,爱心首先就是要有关爱父母的孝心。推而广之,爱心就是关爱他人的情怀,就是关心弱者的胸怀,就是主动帮助需要帮助人的心怀。笔者所在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从培植爱心出发,积极打造以关爱他人为内核的“仁”文化体系,引导学生确立爱心。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培植学生关爱他人、自觉帮助弱者的意识。学生具备了爱心,懂得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也就奠定了做人的素质基础。
(五)教育学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是否有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与时代精神相吻合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现代青年社会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互之间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对责任心的要求愈加强烈。多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将学生责任心的确立作为学生做人的支柱,鼓励学生做任何事都要对使命负责,对父母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学校每年举行“十八岁成人礼仪”,目的是引导学生对生命负责、对国家负责,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职业教育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学习是学生的基本职责,是学生的第一使命。但由于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学习为基本职责的学生并不真正知晓学习的要义,并不真正了解学习的内涵,并不真正懂得学习的方法。一些初中毕业后选择了职业教育的学生,由于思维类型的差异,多年来养成的惯性使然,会学习成为他们最需要建构的能力。
学习从本质来说,是学生自己的个人行为,具有显明的独特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的内涵在不断拓展,学习的形式在不断变革,学习的要求在不断提升。我们依据时代变迁对学习内涵的新要求,主动帮助学生补上“学会学习”这一课,引导他们从认知需要、发展需要、报答需要、竞争需要四个角度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为学会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一)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学习观
引导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迫切性,将学习作为完善人格、优化人性、建构素质、提升能力的阶梯,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抓手。一个人的生命有限,实践范围有限,要想取得较多知识光靠直接经验是绝对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吸收间接知识。取得间接知识,可以克服实践活动的局限性,少走弯路。同时,从科学学习观出发,还要做好引导学生选择科学的学习路径。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灵活具体运用书本知识;要引导学生抓住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光学不思,不会获得真知;要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校正,在实践中丰富,从而达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最高境界。
(二)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自己选择学习的主题,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自己创新学习的路径,自己把握学习的节奏,自己调节学习的重点。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是当今社会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在应试教育的大旗下,深谙考试规律、应试诀窍的教师自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宰。一切都听命于教师,一切都服从教师的安排,习惯成为自然,自主也就无从说起,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就因此成为时代最为关切的话题。职业教育虽然不是将学生导向更高知识体系的教育,但自主学习能力的建构仍然是学生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几年来,我们通过学校自创的“主题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也涌现了一批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积极分子,整体推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从社会发展的整体来看,单枪匹马的时代已经过去,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合作才能成就伟业的时代。对于以学习为主要职责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就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学习。这种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学习,致力于在研讨中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在交流中启发团体成员的思维,在碰撞中深化学习者的见解,在激励中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深度。
(四)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反思
反思、探索是真正的学习。中国古代的思想大家十分重视反思,所谓“一日三省吾身”。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的时候,就曾要求全校的学生养成每天反省的习惯,做到每天四问。学会学习,必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反思,在反思中找到前进的目标,找到发展的动力。
三、职业教育必须教育学生学会生活
生活是人生的全部,是人之成为人的根本。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今天许多青年学生,特别是初中毕业的未成年人不懂得生活,不理解生活,不会生活。学会生活对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一毕业就要进入独立生活状态,不懂生活、不会生活,何能自立,何能独立进行工作?基于此,笔者所在学校在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教育,千方百计引领学生学会生活。我们通过德育课、班会课,通过学生宿舍行为检查,通过评奖评优的引领,力图让学生从理念上知晓生活,从情感上热爱生活,从习惯上理性生活,从而把握生活的真谛,做生活的强者。
(一)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的真谛
生活的真谛,就是生活的意义所在。我们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知晓生活的意义,懂得学会生活是他们独立人生开始的第一步;懂得生活的底蕴就是对自己生活的规划和谋划,就是在体验中享受生命的珍贵,就是在享受中升华人生的境界,就是在感悟中回归生活的本源;懂得生活的形式就是自己独立人生境界的外在显现,生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形式,都是人的本性、人的素质、人的情趣的物质载体;懂得生活的尊严是自己所有追求的第一步,也是所有追求的全部意义所在;懂得只有通过健全人格的塑造,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奠实尊严生活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的基础
生活的基础就是生命价值的基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让学生懂得生活的基础就是劳动,就是创造。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实现自己的期望,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只有热爱劳动,才能确立奠实美好生活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的价值
生活的最高价值就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民的积极奉献。一个人的生活是否有意义,不在于自己的体验,而在于他人的评价、他人的感受。雷锋的生活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艰苦教育,启发学生懂得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社会、奉献人民。一个人只有奉献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才能赢得社会的肯定,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这样的生活也才能有意义、有价值,才能达到充实的理想状态。
(四)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的原则
现代社会生活的原则,一是要充实。充实的生活是一种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生活,是一个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时代的呼唤、与祖国的需要水融的生活,是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体验生命价值的生活。二是要乐观。乐观的生活是愉快的生活,是最高境界的生活。虽然人生在世烦恼不可避免,但作为个体的人来说,要将乐观列为生活的理想准则,要冲破名利的纠缠,突破欲望的重围,将自己的生活之舟驶向乐观的港湾。三是要有理性。有理性就能杜绝诱惑,克服随意,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克服诱惑的武器就是通过学习,提升境界,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性的人。
(五)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的规律
生活是有规律的。生活的基本规律是因果规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投入什么也就收获什么,没有投入就没有收获。今天我们投入精力于学习,也就能为未来工作创造便利,也就能为事业辉煌创设前提。当然,这里所讲的生活规律仅就一般性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规律。
四、职业教育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合作
合作是现代社会成员生存的基础,是合格社会成员的显著标志。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最需要建构的基本素质,也是我们职业教育着力建构的素质。特别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对象大多是90后的新生代,他们中间以独生子女居多,多年来在家庭中处于唯我独尊的地位。另外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初中毕业的学生不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也没有合作能力,不会合作。这就导致一些学生人际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甚至冲突。为此,笔者所在学校将教育学生学会合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在教育内容上,我们将懂合作、会合作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在教育中强调三个方面:一是尊重他人,这是学会合作的第一步,也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基础。尊重是双方的,你不尊重他人,他人也就很难尊重你,人际关系也就可能比较紧张。二是宽容别人,这是学会合作的行为基础。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实际距离在缩小,但心理距离却在增大,究其原因,就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宽容度不够。三是理解他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很多情况下是由于不理解而引发的。我们在教育内容上,鼓励学生变换思维主体,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
(二)在教育实践上,我们积极创设引领学生学会合作的情境
我们通过制度建设,通过行为引导,引领学生养成尊重人、关心人的行为习惯。在制度层面,我们将良好人际关系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标准。在行为层面,我们将合作作为学校宣传的重点,对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关心人、帮助人的先进事迹及时进行表彰、宣传。在教学层面,我们将学生之间的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作为学校创新的“主题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我们将礼仪课从德育课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开设。在强化礼仪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建构学校范围内的集体礼仪,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在方法层面,我们积极关注人际之间的语言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不合作,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语言表述不当引起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强教育,加强引导,加强训练。我们通过课堂教育、班会教育,将这些内容很好地渗透进去。
五、职业教育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创新
“十”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基础。不懂得创新的重要性,不会创新,就会僵化思想,窒息思维,就会失去发展的活力。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都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创新对个人的发展、事业的发展来说,极为重要。我们要在传授技能的同时,注重创新教育。对于在校生来说,要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路径等三个维度出发,着力培植学生创新的意识,着力建构学生创新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学习创新理论,培植创业能力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创新理论的掌握,就不可能产生创新的行为。培植创新能力必须从创新理论的学习着手。笔者所在学校在教育学生学会创新的过程中,努力将创新理论,特别是与学校专业相关的创业理论列入日常教育教学内容之中,定期举办创新、创业理论讲座,鼓励学生确立创新意识,了解创新、创业过程。同时通过相关措施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创新活动,且与学生的评奖评优挂钩。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
我们积极建构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的平台。学校建立了创业园,鼓励学生组织起来,以公司形式进行创业。通过创业的尝试,培植创新的能力。虽然我们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以第三产业为主,直接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成果的载体并不多,但我们对创新工作十分重视。每年的创新大赛,学校都高度关注,都尽可能抽调骨干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辅导和指导,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植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每年进行“学生创业培训班”,系统进行创业学习;每年进行创业创新大赛;每年请优秀创业者回校作报告,激励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大潮。
(三)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创新在很多情况下就是一种思维转换过程。面对工作中复杂的困难问题,需要执行者根据情况及时转变思维方式。转变思维方式,对工作任务的执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处于工作体系中的劳动者,也要像一个杀毒软件一样,要通过学习及时升级自己的程序,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转换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能让过去的经验、过去成功的思维模式束缚自己的思维和手脚。
"Five Abilities" Education: Mission and Task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ZHOU 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