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5:48:4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发展信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品的文化价值要求增高,企业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不仅要增强商品的自身价值,还要关注到商品的文化价值。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竞争表面上是物质商品的竞争,而实质上则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最核心部分,是企业个性化,能力化,人文化的体现,要保持企业正常运作以及长远发展,企业必须要有创新的,反应整个企业明确的经营意识的企业文化理念,从而培植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持久而人文化绿色发展。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表征,它的概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日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争夺经济市场时提出的管理学新概念。到20世纪80年代,深入到理论研究领域指出,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而企业文化在价值观念,企业道德,企业精神,团体意识,企业制度,企业形象等方面作用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可以称作为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或是软件支持。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各国间的合作与竞争也更为突出。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极高资本主义大国的美国,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有着高数量,例如,2010年,美国GDP为145107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在体育上,历年获奖总数之和遥遥居于榜首,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上也是独占一片天。这样的成就,不仅与他的经济实力相关,这也说明了这个国家的软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企业文化理念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1)培植文化创意产业灵魂——企业文化理念人文性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文思想的深入,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要取得新时代条件下的竞争优势,必须抓住企业的灵魂,在“人”上下足功夫,以“人本”取胜,以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制胜。企业文化的基因,来自于企业创始人和企业团队的理念,要取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企业的人才观念是第一步。提及海尔,中国人为之自豪,而真正成就海尔的是它的企业文化理念。以人们实际要求为产品趋向,以时代要求为发展动向,以质量取胜为企业根本,以团队合作为企业支持,以积极进取为企业精神,以优质服务为企业保证,这一系列的企业文化理念,无时无刻不关注到“人”。产品的生产基于消费者的需求,基于对质量的保证,产品的销售,基于市场的要求,发展中的人们的实际需要,销售中以及售后的热情服务等都浓缩了整个企业人力团队的合作意识,以及企业领导的文化理念。再者,诚信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道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理念创新,必须是理性的人本创新,将理性精神融入到仁爱精神里,将仁爱精神融入到信仰精神里,才是商道的终极精神。企业必须做到诚信为本。企业文化根深蒂固,企业发展也便枝繁叶茂,企业的人文性文化可谓是一个企业活的灵魂,为企业创造内在动力,海尔集团企业文化理念带来的经济效益,人文效益正说明了这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企业文化理念的人文化创新,以从根本上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2)描绘文化创意产业色彩——企业文化理念意识化创新。良好的企业文化要有良好的体制支撑,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具备企业文化理念中的企业制度创新,企业文化结创新,企业品牌创新。时代的进步,促使一系列新生事物的出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跟上时代的要求,提供创新型的服务。首先,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一个企业的制度有着密切联系,只有文化责任感十足的企业文化,才能为企业营造出优质的发展环境。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个企业中也是如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有企业发展制度性,责任性的保证。例如公司对新产品的开发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对产品开发研制人员提供出国学习与培训的机会等。公司的体制支撑,很明显的体现在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领域上,文化创意产业要增强此部分的结构优化性,以保证长远的发展,这就要企业文化理念在企业文化布局上有所创新。美国文化产业和中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时,分别是20%和3%,这正突出了我国文化产业的不足。文化产业种类很多,例如新闻媒体文化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等等,就一个国家而言,必须给以相应的体制支持,而且要合理调整文化布局,积极发挥文化产业的力量。从微观上看,一个企业也是如此。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先的领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企业文化理念与市场资源相结合,探索发展新模式,也只有这样文化创意产业才会有自我发展的色彩,才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声有色的平台和空间,才能以自我的色彩创就一个独特的企业。(3)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魅力——企业文化理念特色化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时代的要求,是一个企业要发展的动力。企业的发展要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勇攀新高峰,创就品牌。例如,在电子产品行业,手机的生产有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变,电脑大型化到“手托化”的转变,都立足于消费者市场,进行创新,且看,现代青年机运用最为潮流的“苹果手机”,将智能化与娱乐性相结合,创就了电子世界的“苹果时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要在文化创意产业开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必须立足本民族的产业,一个企业要走大走强,也必须有自己企业的特色文化。我国的酒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就“稻花香里说丰年”,“牧童遥指杏花村”“九九女儿红”等诗句的描述,也就激起人们对中国古香韵味十足的酒水的渴望,我国酒业,在发展时要发现自我领域下的历史文化,发展区域民族的特色,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成为民族的骄傲。从今年诺贝尔文学的获得上来看,是“高粱红了”造就了中国的莫言,也是莫言造就了世界的红高粱地,造就了一个民族的土地,带动着那片土地上的酒文化。同时在企业文化理念创新上要引进历史的韵味,用历史来充实一个企业的文化。我国国酒茅台,它走向世界不仅只以为它自身浓郁的香气,还在于它身后的文化积淀和人文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企业文化理念特色化的创新,只有特色化的企业文化,才是企业的制高点,才能创就一个企业的魅力,正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企业文化理念特色化的创新也成就着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真实自我。
三、总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取得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创新企业文化理念,以特色化、人文化、意识化的企业文化理念作后盾。同时,作为企业文化核心成分的企业文化理念,与时代接轨,与民族同行,以人为本的创新正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进一步要求,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且共同作用于整个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增灿、增辉。
参 考 文 献
[1]何晓阳.品牌经营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J].现代焊接.2002(5)
[2]刘镇.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的基石[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2(6)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这大多是指向中职教师,对于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人们较少涉及。实际上美国早在19世纪初就开始关注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但当时人们认为只要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可以胜任教学工作,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研究水平,带薪休假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形式。20世纪70、80年代,美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进入了兴盛繁荣时期,一方面,开展专业发展的高校激增,发展了多种形式的专业发展模式,在政府和基金会的支持下成立了各种各样的专业发展组织;另一方面,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不断深化,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指专业领域内研究水平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教学能力水平和专业素质的提高,并且教师个人生活的发展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向更全面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但我国长期以来认为高职教师进行的高深学术研究已经非常专业化了,无需关心他们的专业发展,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高学历水平就是高专业水平,高职教师已经具备从事教师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可以自如地胜任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高学历不等于高专业水平,在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的时期,借鉴美国的有益经验,根据我国高职教师发展的实际,形成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显得尤为必要。我们认为应形成以下理念。
一、以高职院校为基地,实现校本在职发展
校本在职发展是指以高职院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目标,从教师和学校的需要出发,满足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目的教师专业发展。20世纪70、80年代,多校园合作模式、校园中心模式、院系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美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发展模式,实际上这些模式都是以一个或多个高校或高校内的院系为基地,满足高职教师多样化的需求,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与指导。这种以教师任职的学校为中心,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场革命性的转变,它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由校外到校本的转移。
我国现行的高职教师培训体制可以概括为:政府主导,培训网络体系组织协调,举办学校实施培训。这一模式本质上是政府集中计划和直接管理的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教师的培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自的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的加快,原来的高职教师培训体制已不能满足教师和高职院校多样化的需求,这就需要根据高职院校和教师发展的实际,立足于本校,拓展于社会,规划组织管理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索多样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校本在职发展模式除了岗前培训、单科进修、国内访问学者、出国进修等形式外,还应努力发展以下有效模式。
1.辅导教师制
辅导教师制是指为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配备指导教师,提供同事教练式的支持与指导,与我国传统的“老带新”的师傅徒弟式的指导有明显不同。首先,辅导教师的选择有明确的标准并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其次,辅导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更为重要的是应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积极辅导关系。因为辅导的成功更取决于他们双方的积极参与,这样不仅对于教师,对于导师而言都是学习提高的过程,一方面,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增强其教育教学的信心,另一方面,导师在此过程中也受益匪浅,在再学习与反思中,获得更广的专业发展空间。
2.在职发展课程
在职发展课程不仅仅包括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学、高等教育职业道德四门理论课程,应既包括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内容,又更强调教育教学实践。同时课程形式更可以多样化,集中授课、讨论观察、实地考察、校际观摩、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实施模式,可以满足高职教师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3.自我发展模式
由于高职教师的自主性独立性较强,因此也可以开展高职教师自我发展模式,比如撰写教学反思日记、专业发展日记,进行教育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激起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以教师为主体,注重专业发展需求
实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应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其专业发展需求,为其专业发展提高便利条件和有效支持。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师培训形式以满足多数人同一培训要求而设计,讲究培训的规模和效益,其供给框架基于一个假设,即大工业的标准化社会赋予了人们趋同的发展要求。培训模式单一,未能满足教师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培训内容陈旧,忽视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培训动机更多的是专业评估、职称晋升的外在压力,而不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内部动机。因此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以高职教师为本,形成教师专业认同,树立专业发展信念,评估专业发展需求,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1.形成教师专业认同,树立专业发展信念
认同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结构中所处位置的意识,教师专业认同则是指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角色和自己在专业群体中所处位置的意识,它是作为一名教师个体的和专业的意识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作为高职教师必须弄懂不断变化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社会期望和角色定位,必须形成“作为高职教师的我”的角色意识,并通过不断反思,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联系,充实完善发展自己,形成对教育工作和教师专业的理解,并树立持续专业发展的信念,这将推动高职教师专业持续不断向前发展。
2.评估专业发展需求,真正实现专业发展
需求评估是判断培训是否必要的过程。评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就是指,通过收集、分析各种相关信息来评估高职教师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和发展需求,从而为培训的内容、方法、形式等作为决策参考。高职教师具有个性化的专业发展需求,教师既有学历培训需求,又有非学历培训需求。学历需求是指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而非学历需求,则是指更新知识,掌握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成果,提高学术研究能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发展教育教学技能,提高专业素质水平。另外处于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也有所差异,因此应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做出有效评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教师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按需发展,分类指导,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实现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Berquist W.H. & Phillips S.R. A Handbook for Faculty Development,vol.2, Washington, D.C. Council for Advancement of Small Colleges, 1977,326.
一、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环节的深化分析
1.市场经济结构的日益深化,体制日益健全,社会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深化,我们要进行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系统的健全, 以满足企业的实际工作的发展需要。经济建设的发展,推动了饿知识经济发展,一系列新会计模式的应用,突破了传统会计管理的模式,实现了时间环节及其空间环节的局限性的突破,有利于其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的优化,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运行。为了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深化,我们要进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模式的深化,促进企业的内部相关会计数据信息系统的健全。促进其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的更新,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为了满足企业的经济管理需要,我们要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的优化,实现对其内部相关环节的优化,以满足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的需要。以提高对经济效益的重视,促进其经济运作效果的深化,促进其管理思想深化,以满足企业的管理制度健全的需要,进行其内部人员管理意识的提升,确保其企业整体系统的内部环节的有效协调。
2.在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中,我们要实现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对象的深化,促进其无形生产要素的应用,突破其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局限性,避免对人力物力环节的片面应用,促进其生产要素环节的深化,促进其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的需要,进行其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其规范性的实现。通过对这一系列的无形生产要素的应用,确保企业的生产空间的拓宽,促进其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有效提升,满足企业的日常管理的需要。通过对其资本价值作用的深化,促进其知识生产力的提升,促进其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的提高。
二、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更新
1.为了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深化我们要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深化,这个环节的稳定运行,离不开对企业的获取收益环节及其规避风险环节的应用,促进其实际管理模式的健全,促进其企业管理者的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视,实现对该环节的有效应用,通过对新管理技术的应用,实现企业的内部经营环节、生产环节、管理环节的等的协调,促进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提升。以获取企业的高效益,实现对其财务运作风险的降低。在实际工作运行中,不具备没有风险的项目,风险是必然存在的,我们只能通过相关措施的应用,实现其风险的有效降低,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环节的优化,促进其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企业的经济建设的稳定开展,促进企业的风险管理环节的优化实现其投资经营环节、筹资环节及其生产销售环节等的稳定运行。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要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确保其自身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实现对其潜在风险的有效控制,确保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健全,满足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的需要。通过对其财务风险环节的分析,促进其对具体运作环境,运作模式的深化应用,实现对一系列条件的有效假设应用,确保其企业的财务预测系统的健全,以适应未来融资需求的发展需要,实现对其财务风险的有效预防。
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的深化,离不开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的深化,通过对企业的发展规划的遵守,促进其实际财务管理质量效率的提升,促进其会计信息系统的健全,促进其会计信息系统的健全,实现其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与财务运作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其企业的实际运作环节的分析,通过对其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的优化,促进其管理质量效率的提升,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其传统的人财务报表的应用,是通过对其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等环节的应用,确保其报告模式的深化,通过财务人员的自身的操作,确保其报表环节的优化,实现对企业的资产运作情况、收益情况及其资金营运情况的有效应用,确保其财务信息系统的健全,确保其表述环节、披露环节及其确认环节的有效协调,实现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监督控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健全,企业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这就需要信息使用者掌握必要的手段,确保其企业的整体财务信息系统的健全,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
为了促进企业的财务运作质量效率的提升,我们要进行无形资产环节的深化应用,确保其无形资产系统运作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其相关内部内容的有效狠话,实现对财务管理信息及其非财务管理信息的有效应用,促进其企业的经营业绩的有效深化,促进企业的各个经营运作项目的内部收益环节及其相关环节的优化,确保其人力资源信息表的有效应用,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确保其文化程度、人力资源投资环节及其人力资源收益环节的有效控制。企业要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消耗资源创造财富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3.我们也要实现企业财务的再造策略思想的应用,通过相关措施的应用,实现企业的运作成本的降低,进行其财务管理策略的优化,促进其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健全,促进其有效的评价,实现对其系统功能的的有效优化,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的稳定运行。既可更明确财务部门各环节的权责利,又可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使每个员工都处于自主管理状态,让顾客导向的观念在整个财务流程中得到体现,以发挥群体优势。财务再造策略包括:财务流程的再造、财务人员的再造、融资机制再造、投资机制再造、收益分配机制再造等内容。
三、结语
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其财务管理环节的优化,需要引起相关管理者的重视,促进其管理理念的更新。
参考文献:
[1]安志刚.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J].山西建筑,2003,29(13).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34 -04
2016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尤为重要的一年,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形势仍然严峻。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涛声依旧”。如何帮助中小企业突破“强位弱势”的困境,发展中小企业年金,尤其是发展集合年金或许是一个突破口。
一、我国中小企业年金发展现状
企业年金是企业和员工在缴纳国家强制的基本养老保险之余按照国家政策要求,依据企业自身经济负担能力,自愿建立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是对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补充。人社部2016年5月30日的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全国约有7.55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同比增长3.0%。参加职工人数为2316万人,比上年增长1.0%。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9526亿元。从覆盖人群角度评估,年金账户管理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账户数仅占全国企业的0.5%,其中中小企业所占比重更少,若以职工人数 300 人为分界线界定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参与企业年金的人群不足大型企业的 12.5%。与美国有大约50%的中小企业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相比,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步伐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下面笔者将通过比较2015年和2016年的相关数据,具体分析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
根据表1数据,我国企业年金计划中绝大部分为单一计划,集合计划占比极小,2015年度集合计划的建立数占计划建立总数的3.77%,2016年一季度集合计划的建立数占计划建立总数的3.80%,占比的上升仅仅是因为计划总数的增加,而集合计划建立的绝对数没有增加,由此看来,集合年金计划在我国的建立情况并不乐观。下面,笔者将针对投资收益率对比分析单一计划和集合计划。
年金计划投资组合的类型分为固定收益类和权益类,本文讨论两者的加权平均收益率。根据表2显示,2015年度单一计划加权平均收益率达到9.92%,集合计划加权平均收益率达到9.79%,二者收益率仅相差0.1个百分点;2016年一季度单一计划加权平均收益率为-0.30%,集合计划加权平均收益率为-0.06%,虽然都为负的收益率,但不难看出,仅就加权平均收益率这一指标来说,集合计划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能力要强于单一计划。这表明,建立企业集合年金计划是那些不满足单一计划建立条件的中小企业的不错选择,有利于中小企业留住人才、稳健发展。然而由上文可知,我国集合计划的建立数量不到企业年金建立总数的5%,因此中小企业并不能从集合年金计划中实际收益,更不用说促进自身发展了。
综上分析可知,目前我国的企业年金得到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障碍。虽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其年金计划发展状况却并不理想。对比在已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中占比高达90%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存在的客观因素,比如:企业资金不足、员工流动性大、企业生命周期短、年金基金资金积累慢、内部表决制度的缺乏、年金计划建立成本高等,都使得中小企业在建立和发展企业年金时困难重重,甚至举步维艰。
作为一种较好的福利计划,企业年金既可以提高员工福利又能为中小企业解决人才流失难题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增加企业凝聚力、吸引力的作用。尤其从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不足、融资难方面来说,企业年金相当于将当期应支付的货币工资转化为延期的养老金,一定时期内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来源。
然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济实力、经济负担能力、集体协商机制等方面的局限性,不能单独成立企业年金理事会来受托管理企业年金。从养老体系的完善来说,如果不能有效地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年金,那么仅仅由大型企业建立的企业年金制度既不足以构成我国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也不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均衡分配。
二、集合年金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优越性
我国的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主要是由法人受托机构发起设立的,事先指定政府监管下的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建立基金运作的相关制度和规范,承担相应义务和责任,能为多个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基金管理和服务的企业年金计划。
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首先,集合计划降低了中小企业建立年金计划的标准,在简化了企业参与年金的步骤的同时解决了繁琐的建立程序。标准化的集合年金计划使得中小企业的加入程序变得十分便捷,委托人只需购买年金产品,省去了管理人招标、合同谈判、资源配置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缩短了年金构建的时间,同时也为中小企业缺乏年金专业管理人才提供了解决办法。其次,集合年金计划以整体规模摊薄和降低了整个计划的运营成本和管理费用,提高了资产运作的效率,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充分享受规模经济效益。站在初始基金投资方角度来看,单一年金计划的审计、开户等费用是由单个企业独立承担的,然而集合年金计划是由参与计划的各个企业共同承担的,众企业的共同参与摊薄了投资中的各项成本,节约了一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集合计划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而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节约可促使计划的受托方、管理方降低相关费用率,从而可降低企业成本开支,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集合年金计划还大大增加了投资组合的多样化选择。在投资组合的选择上,单一年金计划能够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但严格的法律规章限制了投资方案的发挥空间;而集合年金计划恰恰可以解决此问题,由于集合计划庞大的资金规模,能够灵活地拆分并形成不同的投资组合,建立多种投资管理账户,增加客户的选择余地,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风险偏好。
从年金运作来看:第一,集合年金计划中各个企业的年金账户都具有其独立性,在这种运作模式下,各个企业在托管人处设有相互独立的受托资产托管账户、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为其建立相互之间独立运作的账户体系进行清算、核算和估值,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也由企业的账户管理人为其单独建立。因此,集合年金计划的运作既不受企业年金方案的变更也不受参与成员变动的影响。第二,集合企业年金基金更加透明化的运作。首先,监管部门对建立集合年金计划的企业都设立了严格的准入限制,增强了管理的规范性。其次,由于集合计划属于公开发行的产品,因此监管部门往往要求其有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及时向全社会公开披露计划的运作情况和投资业绩,确保计划运作的合法性和公开性。
由于国外的集合年金计划发展较早且成效显著,因此笔者将对国外成熟集合年金计划的发展经验予以梳理,探索我国中小企业的集合年金发展之路。
三、国外集合年金的发展经验
集合年金中又以行业年金和区域集合年金最为出名。行业年金是由处于相关联行业中的单个或多个中小企业共同发起的企业年金,仅对相关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开放,由参与企业联合委托托管机构负责年金基金的筹资、投资、运作等管理工作。区域集合年金是指在中小企业集群或产业集群发展较为集中的地区联合相关中小企业设立的企业年金计划。相较于行业年金,区域集合年金受地域限制、政策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笔者认为行业年金更适用于中小企业年金的建立与发展。
美国的多雇主年金计划和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计划是行业年金中最为典型的代表。美国多雇主年金计划是由众多中小企业联合发起设立的企业年金计划,由于其雇员的强流动性、众多雇主缴费、信托基金集中管理资金、共同协商养老金和联合受托人等特点成为美国众多中小企业为雇员提供退休金的最佳选择。与单个雇主年金相比,多雇主年金不仅使企业获得了规模经济,降低了计划的经营费用,同时还使参与此计划的雇员共享了计划带来的外部经济效应,较好地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均衡。总结美国发展多雇主计划如此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美国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美国对中小企业年金发展有完善的法律政策支持,使得小企业在建立年金计划时有可靠详尽的参照依据,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加入年金计划的效率。其次,美国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美国为促使中小企业加入年金计划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例如企业缴纳的年金费用的15%内的部分可以作为成本在税前扣除,由此达到企业税收优惠的目的,这也是众多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年金计划的目的之一。最后,是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中小企业员工人数占整个市场就业职工人数的绝大部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老年职工生产效率的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的生产力损失,就得使这部分老龄化职工退出生产,此时,年金计划可为这部分员工提供很好的生活保障,同时,也为在职员工的工资提供了稳定性的保障。
澳大利亚的行业年金计划是澳大利亚养老金体系的第二支柱,其特点如下:首先,计划具有强制性的高缴费率和较高的社会覆盖率。企业年金的强制性是其高覆盖率强有力的保障,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计划的覆盖率超过了90%,基本上达到了“全面覆盖”。其次,以政府强大的财政为支撑的澳大利亚超级年金计划采用ETE税收优惠模式,即缴费阶段减税、投资收益纳税、支付阶段免税。再次,严密的养老管理体系。澳大利亚实行以“受托人实体”为运作中心的监管体系,统一管理和控制基金,使得机构在法律的约束下各自履行其职能,从而形成严密规范的运作体系。第四,澳大利亚企业年金实行的是商业化管理,在过去的23年期间,澳大利亚培养了一批专门为养老金提供管理服务的公司,激烈的竞争导致了管理费用的下降,从另一方面又促进了中小企业年金的壮大。
从美国、澳大利亚的发展经验来看,中小企业集合年金的发展与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中小企业自身意愿这三者有着密切联系。而行业年金更适用于员工数量较多且流动性较强的行业,如餐饮业、建筑业、零售业等。这些行业中的企业同质化程度较高,经管模式相似。其中的员工在年龄结构、业务技能、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对行业发展的认知等方面也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发展行业年金面对的是大量同行业的雇主和雇员,便于交流和沟通,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
四、推动我国集合年金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年金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可借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集合年金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根据我国国情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集合年金的构建
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加入企业年金计划的大部分为国企,占行业参保企业的93%,占地方参保企业的55%。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年金覆盖率?美国、澳大利亚的经验值得借鉴。丰富的企业资源给美国多雇主年金计划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企业也愿意为职工提供除了社会保险福利之外的养老保障,因此401K计划得以实现。然而完全依赖企业自愿加入集合年金计划,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不成熟的背景下,是不可能实现的。从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计划来看,其采用强制性措施使得年金覆盖率高达90%,但是如果我国也走强制性的道路,则会进一步给发展本就不够稳定的中小企业增加经济负担,显然这也是行不通的。
综上,我国必须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集合年金制度,采取半强制性、半诱导性的制度架构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对于那些达不到企业年金建立标准的企业,应借鉴行业集合年金计划,政府可放宽对此类中小企业的要求,只需要他们按一定比例缴费,即可加入集合年金计划。与此同时,政府必须协调好已经建立年金的国有企业和参加计划的中小企业的关系,确保中小企业的利益不被侵犯,以此来吸引更多中小企业自发地参与进来。而对于那些已经达到建立企业年金标准却不建立的企业,政府应采取强制性的措施迫使他们建立年金计划,一方面为吸引他们而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或奖励政策,另一方面也可以颁布相关法规处罚此类违反规章不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从两个方面入手强制此类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
(二)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力度
2013年年底,财政部、人社部、国税总局联合了《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正式确立了我国年金税收政策的EET模式(即在年金缴费环节和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环节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个人实际领取年金的环节履行纳税义务),这也让很多人误以为“中国版401K”已经出现。而在美国401K计划中,国税局要求雇主在雇员401k账户中最多投入收入的6%,双方如果按照1:1配比缴费,合计就有12%的部分可以享受税优政策,与我国的税收优惠力度相比,对个人参加年金的激励力度更大。根据2013年年底的通知,个人缴费不超过本人上一年度工资4%的部分暂不履行纳税义务,其中缴费工资基数不得超过上一年度当地平均工资的3倍;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为个人账户缴费的部分将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但企业缴费不超过工资总额5%的税前扣限额没有放开。这与美国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15%以内的部分可以在成本列支相比,我国的优惠幅度还极为有限。现有的优惠政策是否能对促进中小企业建立年金计划产生决定作用,还是未知数。因此,政府当局有必要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制定更为诱人的税惠政策。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在年金缴费环节,政府应适当提高中小企业的免税比例,使之与国有企业区分开,避免统一免税比例而加剧企业收入的两极分化。第二,在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环节,政府可对中小企业实行差别税率,适当提高中小企业职工免税的工资基数,这样既能增加个人收入,也能缩小与大企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一定程度上对中小企业留住人才有积极意义。第三,在领取年金的环节,适当减少对中小企业员工的征税额度,用足够大的税收优惠引导中小企业员工自发地加入到年金队伍中来。
(三)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工会组织、增强其独立性
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建立,不仅需要国家的倡导和企业雇主的联合,同样也需要企业职工自身的联合。工会的建立使得职工这个弱势群体联合在一起,向企业管理层直接有效地表达观点,由此,工会的建立有利于企业职工维护自身权益。美国企业强大的工会力量与其如今企业年金计划发展的规模密不可分。工会的建立既能促进中小企业年金的建立和发展,又能代表员工和企业进行谈判确定年金待遇。因此在中小企业,尤其是工会形同虚设的大部分小型企业,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对年金计划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工会的带动下,职工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使其有为自己退休后寻求更多保障的意识,进一步推动了集合年金计划的建立。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年金计划的建立往往由管理层甚至老板一个人决定,而不是由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代表通过集体协商确定,老板往往更多考虑自身的利益而选择不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我国中小企业工会组织发展迟缓,功能不够强大是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即使是已组建工会的中小企业,由于发展不完备,使得已组建的工会实际上成为私营企业主的附庸,很少能真正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许多中小企业,工会已完全丧失了为工人维权而斗争的功能,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娱乐和福利机构。
为了提高工会在企业年金制度中的维权作用,在创建和谐劳工关系、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明确工会在企业年金计划实施中的职责,提高工会的独立性,使工会真正成为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组织,这同样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与监管。
参考文献:
[1]常宇靖.多雇主企业年金计划对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启示[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02):128.
[2] 张鹏伟.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战略构想[J].商业时代,2011,(17):62-64.
[3]张红,蔡宇安.论如何借鉴美国经验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年金计划[J].宜春学院学报,2014,(04):49-53.
[4]张明莉.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对我国企业年金的启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69-71.
[5]冯堂平.集合企业年金计划探究[J].北方经济,2007,(18):40-41.
作者简介:
刘晶,女,江苏常州人,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会计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046-01
一.新型管理理念下的“四大定律”
1.烂苹果定律
在任何组织里,都存在几个难管理的人物,他们像苹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它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这是因为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匹野马一秒钟就能毁坏掉。一个不干工作喜欢搬弄是非的人足以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烂苹果”要果断清除。
2.手表定律
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走时不一的表时却无法确定时间。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同理,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行为将陷于混乱。
3.彼得定律
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把晋升作为一种奖励手段,因此,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被晋升提拔到别的岗位却不称职。一名称职的技术工被提升为经理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
4.认同定律
认同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往往被一些企业老板疏忽。认同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因此,企业的领导者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暴力管理与危机管理
暴力,在任何一种管理形态下都是客观存在的,按性质分,包括合法与非法两种强制性的本质属性;按状态分,有正常与非常两种表现,正常表现,一般都是基于对象在执行方面是否存在着反对、推卸与不作为等行为,主要的显见表现是,在工作计划指标的完成方面存在考核的必要;非常表现,一般都是基于对象行为在性质上构成利益损害,表现在企业方面,主要是阻碍组织在企业化过程中制约了行业的进步,或者企业绩效的利润所得即已构成针对员工与顾客的社会化损失(收入增减与支出增长存在不协调)。
在此,我试着列举暴力管理的种类。在针对企业的正常暴力管理活动中,主要表现为对人、财、物的调节与制约,譬如:辞退、扣薪金、转移投资等;而一些非常暴力管理活动,一般表现为战略并购、行业重组、职工罢工、股东表决罢免大会、其它方式的产权占有与转让等等。这里说明一下,公共管理领域的军事管理与刑事管理并非本文探讨内容。但是,企业及其相关方(主要是员工与顾客)通过社会管理机器维护自身权益属于一种非常暴力管理手段。不过,在专制结构体系中,员工实施非常暴力管理手段往往需要建立在健全与保障的工和福利机制之上;否则,个人将品尝到非奴化后果。当这样的个案不断叠加,则易于形成社会暴力活动危机。
三.明确创新管理的目的
在我们强调创新管理的时候,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创新管理,我们又为什么要坚持创新管理。虽然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真正善于创新的人少之又少,但由于全社会对创新的大力鼓吹,以及创新之于企业的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因而,员工在谈到创新时,差不多争先恐后地予以倡导,唯恐说晚了、说少了被同事视为保守。创新在企业似乎成了“绝对正确”的代名词,其实是大谬不然!创新,有如我们所言的创新,固然是名利双收,多多益善,但创新本身却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像企业常见的产品创新,从产生一个创意到产品概念设计、工艺设计,再到市场化、产业化,每一步都是一个惊险的跳跃,其间的任一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导致创新走向愿望的反面,轻则多绕几个圈子,费时费力,事倍功半,重则迷失了方向,钻进死胡同,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以华曙高科为例,通过创新化管理,使企业拥有从软件到材料再到设备的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条,华曙设备可以修改参数及更换耗材,大大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开源思想及多年技术沉淀,让华曙得以提供高性价比的工业打印解决方案,这也是华曙最大的竞争优势。
华曙40%销售来自海外市场,拥有丰富的海外视野及应用案例经验,为加快行业产业化积累了宝贵经验。目前,华曙设备已经进入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市场保持高速增长。今年,华曙将进一步加大海外尤其是欧美市场布局力度。在去年收购欧洲最大3D打印设备服务商LSS股份基础上,通过他们的专业服务,今年将进一步拓宽欧洲市场。此外,近期还将斥资在美国奥斯汀成立美国分公司,并在当地布局加工服务。所有这一切创新管理举措,使华曙高科迈入了发展的快速通道。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花了这么大的精力去做创新管理,必须明确自己的目的。通过创新管理,不断地否定自己,超越自己,永续经营。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次成功的创新,在给企业谋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利润上升、市场扩大、业绩增长迅速的同时,也带给企业自以为是、人员膨胀、骄傲自满、反应迟钝的“成功综合症”。“成功综合症”的症结不在成功,而在成功者对成功的态度,成功者如果视一次成功的创新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本,放大并滥用一次成功创新的经验,从此裹足不前,抱残守缺,则其进锐者,其退速,成功变失败之母。反之,成功者视一次成功的创新为千里之行的起点,持续创新不动摇,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与日俱进,一往无前,则长江后浪推前浪,不尽成功滚滚来,成功为成功之母,永葆活力,基业常青。
参考文献
一是要强化开拓创新的新理念。开拓创新是加快企I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面对电力企业经营举步为艰、盈少亏多的现状,树立开拓创新的新理念比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组织实施转型发展、内部挖潜过程中,科学合理调控速度与规模,使管理与经营、质量与速度、成本与效益协调迸进,结合火电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走出四条创新发展之路。要坚持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狠抓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施多元化经营模式,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要准确洞察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遵循市场规律,“眼睛向内挖潜力,眼睛向外找机会”,不等不靠抓转型,主动作为求发展,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之路。要对标先进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全面落实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实行以实绩选人、以价值创造为导的用人机制和奖金分配模式,走出一条精细管理之路。要增强市场意识和煤炭经营策略,紧盯煤炭市场,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科学优化掺烧方式,提高掺烧经济煤种的比例,走出一条降低成本之路。
二是要强化统筹协调的新理念。“协调出经济效益,协调也出生产力。”加快转型发展、提质增效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工程,需要涉及各方面的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各方面的财力,必须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确保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积极健康有序推进。结合当前火电企业建设发展实际,在处理好抓主业与搞副业、求稳与快进和投入与产出三种关系的同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突出抓好三个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二期工程建设,周密协调组织,合心合力攻关,积极推进工程建设进度。抓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健全组织、修订预案、搞好演练,同时制度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跟踪抓好落实到位,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和问题。全力推进黄疃窑码头建设步伐,充分利用毗邻“两淮”煤矿,紧靠怀远马城经济开发区的独特区域优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协调与周边企业联系,主动承担各企业的运输业务,持续增强企业发展实力和后劲。全面拓展供汽供水供热和煤灰灰渣经营业务,充分发挥电厂副产品资源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坚持三供和两灰与马城开发区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建成、同步运营,让多种经营早见效益。
坚持“学以致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不学习就不能做好工作、增长才干”的思想观念,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业务知识学习,更新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技能;注重学习方式方法,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实践中锻炼,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积极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需要。
坚持“优质服务”,塑造企业形象和品牌。以“一流金融机构”的标准,强化自我要求和约束,树立文明服务理念,规范自身服务行为,用优质文明服务,向客户展现郓城农信社内涵和价值,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客户满意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打造一流的行业品牌。
坚持“合规经营”,夯实基础和发展后劲。强化合规意识,坚守“合规”理念,以“合规”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和必须恪守的信条,贯穿工作始终。强化制度执行,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违规操作,严防各类风险隐患;强化工作落实,对联社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做到雷厉风行,立说立行,令行禁止,不打折扣贯彻执行。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
我国企业界现在广泛地讨论着一个话题,就是如何更快地由“中国制造”过渡到“中国设计”,即通过优秀的设计来迅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一方面可以摆脱长期处于国际分工中产品加工的窘迫境地;另一方面改变当前企业之间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因此,设计战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列为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所谓设计战略,首先可以被解释为以设计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即战略是主体,它和管理p销售等企业发展战略处于同一层面;其次设计也可以作为战略的实施主体,即设计内部如何分步骤地实施战略。无论是哪种解释,设计战略都需服从于企业核心战略目标――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本文论述的设计战略两者兼有,但因论点和取材的关系将更倾向于后者。因为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是实现“制造”向“设计”过渡的出发点,也是在大审美经济时代以创新设计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的关键,只有通过定位明确、梯度清晰的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才能使企业的设计实践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不断拓展产品的市场份额。江苏省常熟市波司登公司以设计美学观念创新为出发点的设计战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实例。
常熟市在全国百强县市中排名第四,社会经济发达,常熟最大的民营企业波司登公司,前身是1976年成立的仅有8台家用缝纫机的山泾村村办缝纫组。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最著名的从事羽绒服装科研、设计、制造、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企业的业绩可从一系列数据中得到展现:
2007年,波司登公司与美国杜邦、日本伊藤忠一起成为全球三大的羽绒制品生产基地。年产销量近3000万件,员工16000余人,其产品连续12年(1995-2006)全国销量第一,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名列中国服装企业十强。据国家统计局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波司登”羽绒服市场占有率高达45%。200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利税收入13.4亿元,完成贸易出口额2.9亿美元。“波司登”品牌获“首届中国服装品牌价值大奖”,品牌价值高达102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防寒服领域的领军品牌。
波司登公司发展的重要经验是:始终坚持以设计美学观念创新为出发点的设计战略,引导企业成为大审美经济时代羽绒行业的时尚先锋。
一p波司登公司将设计美学创新作为企业设计战略出发点的原因
(一)设计美学对设计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美学是以人类审美活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而人类的任何设计活动均不同程度地具有美的因素,因此,设计美学正是两者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设计美学对于设计实践的指导作用首先表现在其研究的内容,设计美学主要研究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人与物的关系;第二是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第三是主观创造性与客观约束性的关系。有人又曾概括了西方设计史中美学与设计实践的密切联系,第一:一些美学观念成为艺术设计直接表现对象;第二:著名设计流派和思潮与相应的美学流派和思潮关系密切;第三:某些美学原理和原则指导着设计实践;第四:著名的设计师具有明确的美学理念[注:参见凌继尧《大审美经济中的艺术设计教育》一文,《装饰》,2006第8期,第90页。]。在西方现代设计史诸多实例中功能主义设计是比较典型的,正是基于古希腊美学家苏格拉底“效用即美”的观念,贝伦斯等设计师与德国AEG公司合作,形成了影响世界设计史的功能主义设计思潮。
(二)设计美学观念的创新是推动设计实践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诚如上文分析,设计美学对设计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它的创新则会给设计实践的持续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西方现代设计五彩缤纷的发展面貌为我们呈现了设计美学创新的力量,工艺美术运动遵循的是自然主义美学理念,新艺术运动是唯美主义观念在设计领域的反映,而“效用即美”的观念成为现代功能主义设计的美学基础。即使是同一设计师在不同阶段也会以不同的美学观念作为其设计创新的动力。如著名建筑师赖特,他一生的设计风格从自然主义p有机主义p中西部草原风格p现代主义等等都体现了他对不同美学风格的追求[注:参见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119页。]。
波司登公司的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显然也反映了这一规律,他们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羽绒服“防寒加审美”的设计美学理念p生态美学设计理念以及抑菌、保健功能的设计美学理念。由此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品牌效应深入人心,在逐渐占据了国内市场半壁江山的同时,也引领了整个羽绒行业的时尚化趋势。
(三)波司登公司将设计美学创新作为企业设计战略出发点的原因分析
1.只有通过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才能摆脱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局面
服装与纤维制造业p家具制造业等行业的产品高度依赖于审美,属于“高审美依赖度产品”。因此,这些行业的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羽绒行业于上个世纪七p八十年代兴起并壮大,作为新兴产业,羽绒服一出世便在暖p轻p松p软等特点上超越了棉袄p棉大衣等传统冬季防寒服。到九十年代初,全国已经有数千家羽绒制品企业,市场的极度膨胀迷惑了许多企业,产品始终停留在以“保暖”为目的的初级目标上,没有认识到服装产品只有不断更新设计美学观念才能保持产品的生命力。由此企业间也开始陷入了“反季销售大甩卖”等价格战中,当时企业亏损面达80%。波司登公司率先从这种恶性循环的价格战中醒悟,于1995年提出了“防寒加审美”的设计美学新观念,开始实施“羽绒时装”设计战略。在形式上借鉴时装简洁p贴身的流行款式,以“轻p薄p美”的外形审美特点替代了过去“厚p重p肿”的形式,选用色彩丰富的进口面料,在制作工艺上则把含绒量由60-70%提高到90%,这样从功能p形式到色彩都体现了“羽绒时装”的设计美学观念。特别是国内首次推出的套裙式与大摆连衣裙式羽绒服,一改羽绒服只能冬季穿的历史,使羽绒裙装成为冬p春p秋三季均可穿着的高档时装。这一设计美学观念的革新很快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当年一举创下了68万件销售记录,市场占有率达到11.21%,企业也从当时行业的一个小字辈上升为全国第一。
2.在大审美经济形态中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是促进消费的重要途径
一、构想的提出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加入WTO后国际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经营面临着更多的考验,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是企业自身运作能力的竞争,更多的是考验企业如何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在这方面,众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行业协会和商会等企业联合组织,在沟通企业和政府,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等服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我国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存在组织规模小、人员素质低、行政色彩太浓、服务意识淡薄等突出问题,功能严重缺失。
本文即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建立一种新型的企业联合组织的构想,暂且称其为“企业联合发展中心”。
二、企业联合发展中心的基本运作模式与功能
企业联合发展中心建立的宗旨是架起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为企业提供法律、信息、技术、培训等多元服务,帮助企业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
企业联合发展中心采取“事业型组织,商业化运作”的模式,不以盈利为目标,采取会员制的运作模式,由企业自愿参与,在中心内设立专业服务部门,为会员企业提供高品质和全方位的服务,靠会费和服务性项目收入维持运营。
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政府间的沟通协调:维护企业与政府部门间的良好关系,保护企业的利益。
2.信息交流:开展市场调研和信息统计工作。
3.市场拓展:帮助企业及时获取市场需求信息,通过推介会、展览等多种形式,组织会员企业开展国内外交流,拓展国内外市场。
4.各种专业服务:包括政策咨询,特别是WTO规则方面的研究,有效应对国际贸易纠纷;建立或委托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为会员企业开展法律咨询、会计、金融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成立管理咨询部门,为企业的经营提出建议,为企业的发展、规划等管理问题提供咨询,促进管理经验的交流。
5.培训服务:受会员企业的委托,帮助企业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工作。
6.技术扩散: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科研创新能力差,产品很大程度上靠模仿,难以形成长久的竞争优势。而另一方面,科研院所智力高度积聚,在科学研究方面占有优势,但由于体制、机制的问题,成果转化能力差,很多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难以得到推广应用。企业联合发展中心依靠广泛的社会联系,可以在科研机构和企业间发挥桥梁和中介作用,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深入合作,共同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这不仅提高了科研机构的科技转化能力,也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帮助会员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三、企业联合发展中心的组织框架
我国的大多数行业协会组织结构比较简单,一般在理事会下设立一些常设机构,负责协会的日常事务,如设立秘书处、信息中心、培训部等。这种组织结构重在联络企业,注重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但服务不足。本文参考行业协会的组织形式,提出如图2的组织结构。
这一结构类似于直线职能结构,但作为一种社团性质的服务机构,企业联合发展中心对其会员企业并无直接管理的权力。随着企业联合发展中心规模的扩大,会员企业数量的增加和业务量的增大,中心可以成立自己的专业服务机构,包括管理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上图2左边部分虚线就变成实线联系。
四、企业联合发展中心的建立和实施
企业联合发展中心的建立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企业联合发展中心虽然本着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不以盈利为追逐的目标,主要依靠会费和服务性收入维持运营,但在建立初期规模较小、实力不强时,如何被广大企业认可,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在目前情况下,采取完全从零开始的模式会十分困难。可行的途径之一,是在现有行业协会、商会的基础上,逐步改造、合并等,转变理念,完善功能,形成企业联合发展中心的运作模式。天津市几个行业协会正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这样的组织,以使其可以在整合社会资源、促进会员企业发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晓晨:欧美商会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管理世界,2003,1
[2]陈文椿张稷锋:关于我国行业协会发展前途问题的探讨[J].南方经济,2004,6
[3]张仁峰:美国行业协会考察与借鉴[J].宏观经济管理,2005,9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乡镇企业作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作为六枝特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的平寨镇经济能不能上新台阶,人民生活能不能进入小康,关键在于乡镇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更新观念;发展;乡镇企业;经济
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企业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非公经济企业作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作为六枝特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的平寨镇经济能不能上新台阶,人民生活能不能进入小康,关键在于非公经济企业的发展。
一、非公经济企业的现状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平寨镇把发展非公经济企业作为振兴全镇经济的战略突破口,紧紧依靠区位,人才资源、科技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全镇非公经济企业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现已成为平寨镇经济中最有生机,最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到2013年底全镇非公经济企业已发展到7547个,从业人员31943人,完成增加值158527万元,总产值506859万元,营业收入524948万元,利润总额41156万元,上交税金19345万元,劳动者报酬39603万元。这表明一方面非公经济企业的发展,不仅有效地带动全镇总体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经济活力,在发展市场经济,消化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还是在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公共设施等社会化服务体系,非公经济企业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全镇的政治稳定,社会进步都产生了特殊的意义。
二、平寨镇非公经济企业应该更新理财观念,探索新型财务管理方式
平寨镇非公经济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方式的改革,要从根本上抛弃与小商品经济相联系的落后理财观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的理财观念,平寨镇非公经济企业应该在哪些方面更新理财观念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效益观念非公经济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其最终目标是以尽量小的耗费获取尽量多的收效,提高经济效益,即尽可能做到投入少产出多,这集中体现在企业获利多少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从平寨镇非公经济企业内部来说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做好降低产品成本这篇大文章,要由从前事后记帐,算帐报帐和分析,转变为事前预算、决策、计划、确定目标成本,进行目标控制,最终达到考核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的目的。把企业职工纳入成本管理的行列,实现全员成本控制目标,使企业产品成本达到最优化。二是要加强控制期间费用,对企业各种期间费用,必须采取各职能部门提出,财务部门核定,厂级会议审批,财务部门监督与反映要以系统管理方法来控制。
(二)风险观念非公经济企业的风险包括:产品销路风险,长期投资收回的风险,应收帐款拖欠的风险,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等。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在财务上都会有所体现。面对风险,企业既不应退缩,也不能轻举妄动,厌恶风险,逃避风险都是不现实的,不客观的,而为了获取更大收益去盲目冒风险也是不可取的。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勇于正视风险,妥善处理风险,敢冒风险。从理财上讲,风险往往同收益成正比,风险与收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般而言,风险性愈大,风险收益也可能愈大;风险性愈小,风险收益也可能愈小。只要企业立足于市场,有效地预防财务风险,在风险发生时才能使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因此,平寨镇非公经济企业应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一套风险防范机制。当产成品库存数量过多,或新产品销路不畅,资金周转不灵时,除一方面广开销售门路外,财务部门还要从筹资和挖潜两方面着手,增强企业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经济企业必须具有风险与收益意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细微、周密的工作,绕过风险,分散风险,使损失最小,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来增加和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
(三)信息观念在信息社会里,企业理财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企业理财的重要特征。企业理财的基本信息主要有:一是为企业提供宏观管理需要的信息;二是提供组织市场活动需要的信息。而提供这种信任和了解的主要依据和手段是以财务会计报表为载体的财务会计信息。企业理财既要对外提供满足各种需要的信息,又要对内部提供管理需要的信息,因此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加强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的搜集、反馈和传播,有效地监测和适应本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理财环境,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公关观念
理财公共关系观念主要包括:重视形象和信誉的思想。企业的社会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财富,是一个现代非公经济企业的灵魂和生命线。平寨镇非公经济企业资金要靠银行贷款,但银行信用利率与企业信用素质关系很大,信用素质良好的企业不但有优先取得银行信用的权利,而且支付的贷款利率也比较低,反之,信誉形象不佳的企业,向银行借款比较困难,即就是能够得到,也将承受较高的利息支出。互惠互利是现代公共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思想。企业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动机,既非一味地“利己”,也非无原则地“利他”,而是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以“利他”的方式“利己”,推崇“大家都赢”的原则。这也是公关关系与投资取巧,坑蒙拐骗的区别所在。一个出色的企业理财人员,除了自己心里装着“算盘”外,还应是一个公关专家,一个具有良好的公关素质的理财者在任何财务环境都能做到随机应变,通过公关知识对自己的上司的“口谕”做合理的调整,以争取盈利机会。所以,公共关系开展的最终目的在于扩大企业乃至社会整体经济效益,保持企业良好的财务公共关系状态,为企业的发展赢得优化的社会环境。
(五)道德与法制观念高层次的市场竞争则讲求韬略计谋,讲求道德观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是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要在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与其他企业既相互依靠又相互排斥。这种依赖性与排他性,要求企业在经营中,严格依法经营,遵守合同协议,服从工商税务部门的管理。理财人员要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理财,依法治企,不仅要了解、贯彻有关会计法规,使理财行为能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进行,同时又要善于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从而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