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5:48: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老年人优质护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键词】
老年患者;责任制护理;优质护理;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老年患者身体各种机能的下降和相关健康意识的缺乏,导致受伤住院的老年患者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该类患者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较多、治疗依从性较差[1]。为了提高老年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优质护理模式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护理的临床实践,在老年科护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中男性35例,女性28例,年龄65~87岁,平均(72.4±3.4)岁。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27例,年龄69~87岁,平均(74.1±3.1)岁。所有患者均都可进行正常语言和文字沟通交流,排除心理障碍和精神异常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按照老年科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包含了病情观察、每日餐饮方面的指导、根据心功能的情况安排休息及治疗护理。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本科室护士长牵头,按床位进行分管,责任到每个护士,定期进行抽查,对不满意或操作不规范的护理进行处罚[2]。主要对患者进行以下护理:(1)分管心理护理护士需要详细掌握了解患者的病情、教育背景、家族遗传病史,解除或缓解患者因所患疾病造成的心理压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让患者能以乐观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2)穿刺时做到稳、准、快,尽最大可能减少疼痛刺激。输液要合理安排顺序,尽量先输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并做好血管保护[3];(3)老年患者饮食较为特殊,要依据患者的个人的具体饮食习惯,进行饮食调节和搭配,在满足身体充分营养需要基础上,要使其获得心理和生理的舒适感觉;(4)鼓励患者做床边或院内的适当活动,减少长期卧床的频率,以致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1.3.1依从性依从性好:完全接受医生为其制定的治疗方案,顺利完成完整的治疗疗程,完全配合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依从性差:对出现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不能理解,拒绝配合医护工作,或者只是单方面的接受[4]。
1.3.2心理健康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5-6]对两组患者心理健康进行评价。SCL-90由90个项目组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一般认为因子分≥2分,被测试者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
1.3.3感染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例数,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提高,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后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2例,发生率为3.17%,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11例,发生率为17.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5,P<0.016)。
3讨论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项机能的下降和减弱以及相关健康知识和意识的缺少,很容易发生意外,引发各种严重并发症[7]。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护理理念逐渐被重视。研究发现,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依从性、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疗效。但护理理念并未深入到每个科室,这与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有着一定的关系[8]。本科室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中的责任制护理,每个护士分管一定的床位,并定期进行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的考核,并与绩效并联,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研究显示实施优质护理组的患者在治疗时及在接受护理期间的依从性表现明显高于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后,优质护理组老年患者的SCL-90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中患者的评分,说明优质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自身状况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本组研究通过优质护理的责任制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模式,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从本科室开展实施的优质护理模式的具体情况来看,优质护理的核心就是要以患者为中心,在实施的过程中护士分工要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建立起对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认知和行为干预的具体机制,并争取患者家庭的支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的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尤其是责任制的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老年患者在治疗中的依从性,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张翔 王雅纯 李夏婷 黎昌炫 赵丽 符少恋 王星 单位: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吴华颖董杰,李铁,等.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5):80-81.
[2]黄改萍,王巧红.护理结局分类在老年科心脏病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18):1654-1655.
[3]张秀萍.舒适护理对血液病患者化疗的心理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097-7098.
[4]华茂,郑雪艳.预见性护理在老年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1986-198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我院成为广东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单位之一。
1 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和方向
1.1我科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实行优质护理,使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愉快地完成血液透析,保证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生命。他们的年龄较大,优质服务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他们对服务的满意率,使他们感觉到护理人员对他们热忱、耐心、细致的服务,使他们内心感受到我们护理人员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他们为中心,以他们的满意为目的。
1.2学习和服务都是没有止境的,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质服务示范工程”的展开,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也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努力示范的平台。示范就是要做出榜样来。作出好的榜样,就是我们优质服务的方向。
2 优质服务的方法和实施
2.1在院领导的安排和组织下,让护士以更多的精力去护理患者,由于没有了患者的家属陪护,所以必须给护士更多的护理时间,而且还必须是优质护理。为此,应该简化不必要的护理文书,使用格式化护理文书,缩短护士在书写文书上所占用的时间。并限制所有的非护理岗位、非护理工作占用护士,最充分的发挥护士的护理作用,做到“人尽其用”。
2.2实行护士包干责任制,每一名护士分管5-6名老年透析病人,包干所管病人的一切治疗、护理等等。包干责任护理强调把患者全面看待。老年患者年龄大,子女工作繁忙,无时间顾及,透析期间多有焦虑不安甚至孤独感。责任护士应及时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并尽力满足,对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都应耐心细致的回答。要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透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如饮食、活动等,责任护士要熟悉分管的每位患者的全面情况。
2.3因患者每周接受血液透析2~3次,每次4~5小时,因此在透析前帮助患者清洁穿刺侧肢体,做好个人卫生,生活不能自理者由护士协助。老年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需要进食,上厕所,护士应协助患者,保护好穿刺针不脱落。
2.4医院积极配合,大力改进护士的工作条件,使用移动电脑、多功能治疗车。使护士能更好落实床边工作制,时刻能在病人的身边,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医院并规范了服务用语,公开基础护理服务项目的内容,使我们的工作得到社会及病人的理解支持与监督。
2.5在护士的培训上,也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护理培训制度,并界定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落实层级护理。护士长对护士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考核,科护士长对护士长进行考核,护理部对科护士长进行考核。
3 优质服务的效果
比较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前、后的病人满意度。2010年1月~6月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前,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在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98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每月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1],回收96份,回收率98%。2010年7月~10月,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后,在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87例,问卷调查回收84份,回收率96.5%。两组在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病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3.1病人的满意度提高
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前、后病人满意度经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
由于包干责任任务明确、清晰,便于检查和追究,护士心中任务明确,服务对象明确,工作丝毫不敢马虎。责任感是我们战胜工作中诸多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使我们有勇气排除万难,甚至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2】。包干责任制,由于每名护士分管5-6名病人,服务质量的好坏,通过这5-6名病人的反应就能很清晰的反应出来。不同于功能制护理时期,干好干坏一个样,因为病人及护士的护理是交叉进行的,不容易反映出护士们的工作状况。现在,这5-6位病人的所有要求面对这一名护士,由这一名护士全部负责,他们的要求是否得到妥善解决,病人是否全部满意,或者部分满意,问题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等等,都容易发现、追究和解决。这样,显著提高了每一位护士的责任心,充分地调动了每一位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患者的评价,清晰明确到对每一位护士的工作评价,使护士心服口服,她们更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中的长处及薄弱环节,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更加勤奋学习,真正做到优质护理,护士在辛勤工作中,通过患者对自身工作的肯定,实现自我价值。
3.5护理质量的责任人由护士长一人扩展到护理小组长,避免了护士长整天忙于琐碎事务。由于小组长每天上白班,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对病人的病情掌握清楚,针对病人身心两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连贯性的护理及效果观察。两小组之间进行交叉质量检查,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欠缺,并能及时纠正,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3】。通过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根据原因分析法,前瞻性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3.6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
我们科室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从患者和家属的需要出发,推行包餐制,无陪护制,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得到全面的周到的护理服务。取消陪护工之后,不仅减轻了病人及家属的经济负担,也没有了由于护工不懂专业技能造成的一些麻烦是非,更为患者营造了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解除了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患者与家属的良好反应,必然给医院带来较好的社会影响,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 讨论
4.1明确责任与要求,增强护士的责任心。
为什么过去一个患者出现护理责任不追究,那是因为几名护士都在护理这位病人,责任不易查清,这样护士的工作干好干坏,难以评价,护士的责任心就不会很强,护士干好干坏一个样。实行包干责任制使这一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责任清楚了,干好干坏的效果也明显反映出来,护士的工作绝不敢粗心大意。充分挖掘护士的潜能,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4】。
4.2建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尤其是老年患者,护理责任更重。使他们满意,既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更是我们工作的必须,否则医院是不能生存的。而要把医院办好,就必须让这些患者满意,只有他们满意了,通过他们的语言传递,才能真正建立起我们医院的良好的社会形象。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这才是我们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工作的意义所在。
4.3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的能力和自信心
让护士参与同专业的文化活动,既是一种学习,还是一种享受。因此,在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中,首先要充分尊重护士的个体需要,其次要注意发挥护士的潜能,因为每个护士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都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培训者要用欣赏和信任的眼光发现每个护士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帮助护士树立信心,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以实现真正的自我。
参考文献:
[1] 江春香,林晓霞,病房实行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2A):42-44.
老年骨折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其体质和病情的特殊性更给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因此,笔者为全面改善和提高老年骨折病人的临床治疗水平,深入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病人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特对我院骨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老年骨折病人应用了新型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以期为老年骨折病人的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老年骨折病人114例,其中男72例,女42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为70.46±8.35岁。上述入选病人均经入院各项指标监测和常规检查而彻底排除由于骨髓炎、骨肿瘤所导致的骨折,以及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和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随机将入选病人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并且在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其两组病人比较差别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老年骨折病人均行一般常规护理,而研究组病人则行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 ①心理护理:病人入院后,针对不同骨折部位给予相关及时的宣教,主要包括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预防措施以及注意事项等。对于存在焦虑、抑郁以及悲观等不良情绪的病人,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耐心倾听病人心中对疾病的疑惑及顾虑,并采用通俗的语言给您细致的讲解,以最大限度消除病人不良情绪,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状态积极配合治疗。②护理:依照各自病人的实际病情,正确指导其选择舒适、合适的,积极协助病人开展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每天定时为病人进行翻身和拍背等常规护理操作,对于存在压疮高危因素的病人应实行重点监护,及时给予相关预防措施。③饮食护理:指导病人进行营养均衡的饮食搭配,多以高热量、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饮食为主,以达到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损伤组织恢复的目的。同时需鼓励病人保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以避免结石的发生。④舒适护理:按时为病人进行清理,尤其要协助已经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进行简单的活动,积极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休息环境,确保病房内环境的温、湿度适宜,护理操作应做到娴熟、轻柔,尽可能保持病房的安静。 ⑤并发症的护理:密切观察病人体温及切口感染的变化情况,对于出现红肿和疼痛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机体功能的尽快恢复。
1.3 评价指标[2] 分别对两组病人的骨折愈合情况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其中骨折愈合情况的评定标准:痊愈为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功能完全恢复,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有效为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功能有所恢复,X线片示骨折愈合情况一般;无效为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功能未恢复,X线片示骨折愈合不佳。总有效率为痊愈率和有效率之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评定标准: 完全正常为100 分;优秀为91~99 分;良好为75~90分;尚可为50~74分;差为50分以下。优良率为完全正常和优秀及良好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病人骨折愈合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病人痊愈的比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则显著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病人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病人关节功能恢复为优秀的比率和总的优良率均显著提升,而尚可的比率则明显减少,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老年骨折病人而言,由于其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身体康复情况相对较慢以及家属难以长期留院陪护等原因,使得其心理孤独感较为强烈而进一步影响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于老年骨折病人而言尤为重要[3]。
优质护理模式主要是医护人员在服务病人的宗旨下,给予老年骨折病人合理的知识宣教,促进病人能够积极配合相关治疗;指导病人增强膳食营养,进一步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促进病人骨折部位的愈合;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功能性锻炼,改善骨折部位及全身的血液循环,避免或减轻骨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了病人关节功能的恢复[4]。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质护理病人痊愈的比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则显著降低;同时关节功能恢复为优秀的比率和总的优良率均显著提升,而尚可的比率则明显减少。由此可见,优质护理对于老年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均具有全面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英姿,冯水土,刘玉芬,等. 优质护理对高龄骨折患者心理的影响和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3):202-203.
优质护理服务的服务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 以质量为核心[1]。它能有效的解决护理人员经验技术的参差不齐, 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矛盾, 夯实了护理工作的基础, 保障了医疗安全, 改善了护理质量。在老年患者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有利于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可以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 身心均处于最佳状态,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对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学会提出60岁以上作为我国现行的老年人的划分标准 [2], 1999年10月, 国家统计局公布, 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数的10%, 标志着我国进入老年型国家[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年加剧, 老年人患病住院人数的增加, 对老年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因此, 本科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 在老年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得到广大老年患者的认可, 减轻了他们患病的痛苦, 提高了老年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促进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增进了护患关系,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入院指导
有专门责任护士和医生负责老年患者, 第一时间来到患者身边, 为他们介绍科室布局, 病房环境, 从生活和治疗两方面, 为老年患者提供详细的入院指导, 使他们能够面对面与责任护士沟通, 减少因病住院的恐惧心理, 为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医技检查指导
针对老年人行走不便, 患者活动无耐力等特点, 给患者提供专用轮椅, 并有专人为老年患者进行各项检查预约, 合理安排检查时间, 并有责任护士详细介绍给患者和家属检查流程, 反复告知检查前后注意事项, 减少老年人遗忘和耽误检查, 使各项检查结果及时准确反馈给医生, 为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3 健康教育具体化
在基础健康教育的基础上, 本科设计制作了配以文字、图形的饮食指导卡片, 以及各种警示牌, 如防跌倒、防坠床、防脱管、慢病宣教室等, 生动形象的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时刻提醒与疾病相关的知识, 既加深了老年人记忆, 也有利于护患沟通, 增进了护患关系, 同时也满足了老年患者对自我保健及健康知识的需求, 使老年人在医院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深受老年患者的喜爱。
4 口服药卡片提醒
本科将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服药情况以卡片的形式悬挂在床头, 方便护士了解所管辖患者的服药情况, 及时给予准确的用药指导, 同时还可提醒老年患者服药的剂量、方法、时间, 减少老年人因记忆力减退, 而导致乱服或漏服药物而延误疾病的治疗, 对疾病早日康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 基础护理家庭化
生活部分自理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占住院患者的80% 以上, 因此我们建立翻身卡、定期巡视、及时翻身, 并做好记录, 为患者制作软枕、足圈、靠背垫等等, 晨晚间送水送饭及睡前护理等, 既方便患者和家属的照顾, 也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
6 出院定期电话随访
针对老年患者记忆力差, 行动迟缓, 本科定期由责任护士进行出院电话随访, 可以及时了解老年患者出院后的病情、心理、药物等方面需求, 为他们提供家庭保健指导, 提醒他们按时服药, 定期复查, 使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状态更加清晰, 可延长老年人再次入院的时间间隔。
总之, 在老年患者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顺应和完善了以个人为中心, 以质量为核心的整体护理的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保证了老年患者身体和心理都处在良好的状态, 有助于配合治疗, 减轻了他们患病的痛苦, 提高了老年人对疾病的认识, 促进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增进了护患关系, 是拓宽、发展老年人护理事业的重要举措, 将能为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同时使社会对老年人更加关注。
参考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选取所在科室68例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进行资料统计分析。将参与本次研究的68例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采用盲选平均分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的资料有:最小年龄65岁,最大年龄80岁,中位年龄(72.50±0.55)岁;性别:男24例,女10例,共34例;研究组患者的资料有:最小年龄64岁,最大年龄81岁,中位年龄(72.50±0.49)岁;性别:男23例,女11例,共34例;将两组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68例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均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
1.2.2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包括常规性消毒备皮,静脉通道的建立以及给予患者常规性吸氧辅助。
1.2.3 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
①手术前护理干预:
针对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忧虑心理,护士给予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关于该疾病的基本知识,以及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方法,了解患者的忧虑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讲解安抚,使患者积极面对手术治疗,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同时,手术前一天晚上禁止吃易腹胀难消化的食物。
②手术中护理干预:
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性操作,并且给予患者静脉通道的建立。密切观察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准确无误的配合手术者传递对应的器械或物品。
③手术后护理干预:
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呼吸情况、脉搏情况等,同时给予3L/min常规性吸氧持续6小时,若患者伴有慢性呼吸道相关疾病,则给予4L/min常规性吸氧持续14小时。患者手术后给予2-3天的抗生素治疗。以及白蛋白的补充,在给予患者换药时,护士采用含酒精的湿纱布对切口处湿敷。
1.3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分析数据,P
2.Y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比较
从表1可知,研究组出现1例阴囊水肿,1例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为5.89%(2/34),对照组出现6例阴囊水肿,7例尿潴留,3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6/34),P
3.讨论
腹股沟疝[1]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临床上对于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以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为主[2]。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适应症较为广泛,对于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以及伴有长期习惯性便秘腹股沟疝患者、长期慢性咳嗽腹股沟疝患者、以及腹内压轻度增高腹股沟疝患者。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属于微创技术,创伤极小,患者是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结束后的疼痛较轻。在老年人腹股沟疝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围术期[3],应用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4][5]。
综上所述,应用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腹股沟疝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低,手术后疾病复发发生情况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荔,田政球.高龄腹股沟疝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干预[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5):390-392.
[2]张永梅,陈雪云,罗慧等.优质护理方式在老年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5):393-395.
1 老年护理服务中的语言技巧
1.1 微笑,一种特殊的交流语言
对于大多数老年人,往往住院次数多,病情迁延长。因此,对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十分敏感,对此,作为护理人员,脸上的笑容会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给病房营造欢乐的气氛。在工作中,适当的运用微笑,会使患者感到亲切,心情舒畅,可减少患者因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治疗,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
1.2 要有童心童趣
生命的衰老是无法抗拒的,而一个成熟的老人应该追求童趣,保持精神年轻,童心不老,就能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对此,医务人员也能保持童心童趣,与老年人进行沟通时,无形中拉近了老年人之间的感情。而且使自己活得轻松愉快,浑身充满朝气,生活充满快乐,工作变得更加快乐,而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1.3 学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病区老年人比较多,说话,走路,都不太利索。护理人员在通过语言与患者交流时,一定要通俗易懂,而且能唤起老年人内心深处的甜蜜记忆,那是老年人一天的精神食粮。我们病区的每位护士在巡房时,都会根据老年人不同的情况,来不同的称谓老人。例如:(1)称呼老人为宝贝时,老人会称呼我们为心肝。(2)满头银发,生命走到尽头的老人,在我们的护理下,我们会称呼漂亮奶奶。(3)老年痴呆患者,我们会鼓励他回想他以前美好的记忆,并鼓励他释放自己的激情,我们也参与其中。通过使用关心、爱护的各种语言,我们科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回头率的老年人特多。
1.4 应用鼓励性的语言
老年人随着年龄疾病的迁延,对于日常的事情都依赖他人,在加上记忆力又差。所以,遇到上述情况,我们应该多使用鼓励性语言。例如:你真棒、你真厉害,来缓解老人悲观、绝望的心情。
2 住院过程中开展优质护理的措施
2.1 在患者入院时我们专门为他们讲解医保知识,办理入院手续,并为他们介绍病区环境,为他服务的工作人员。住院时为了方便老年人做各种检查带来的不方便,我科专门有人陪护去做检查;对于害怕输液的老年患者,我们专门安排穿刺技术高的护士为之做治疗;对于需求不同的老年人,我们根据老人不同的心理问题详细地制订心理护理计划。出院时,我们会把他们的出院带药详细的用法写在药盒上,并发放我科专制名片,告之随时可以打电话咨询,我们全体工作人员乐意为他们服务,使老人真正感受到我们是老年人家中的医院。从开始不满意到真正开心满意到不愿意离开医院,并积极认真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2 具体方法
(1)认真贯彻全程标准化优质服务及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在我心中,强调每一个都要发自内心的为患者服务,要随时想到如果是我的家人躺在那里,我会怎么做?从而时刻鞭策自己。(2)强化服务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技术操作及服务技巧,明确患者的需求并及时给予解决。(3)落实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3 效 果
3.1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高度的责任心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护士工作大多是在无领导监督下独立完成护理工作。因此,具有高度责任心,良好的慎读精神是避免差错事故的保证。科学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在护理岗位的安排上做到新老结合,相互协作,促进护理人员关系的协调性,发挥互补性,提高了护理群体质量。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3.2 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赖
俗话说3分治疗7分护理,在医护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的回头率达到了98%。病人有什么事,直接打电话给我们,已经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家人来看待。
3.3 提高了护士的职业素质
不但从制度上,纪律上规范护士行为,更重要的是逐渐统一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价值取向,价值观,这一观点逐渐渗透到护理工作中的一切活动中。激发了护士的智慧,潜能和创新精神。让病人记住我们的护士,下次住院还会到病区再找自己,这是我们全体护士的目标和希望。
4 体 会
通过贯彻落实优质护理示范,我们真正感受到临床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患者,通过护士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感受到护士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的职业文化。感受到护理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促进了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今天发展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让广大老年人享受优质养老服务,已经成为中央关注、社会关切、群众期盼的民生大事。要做好这件大事,虽有许多工作,但尽快培养一支能够真正提供优质服务的养老照护员大军,无疑应是一项具有关键意义的任务。因为只有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才能使养老服务设施、制度、规划和标准运行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才能为老年人提供让他们安心、静心、舒心的服务。
我认为能够被老人视为“身边最亲养老护理员”的人一定是那些能够将尊老与敬老结合并做出成效的服务者。
据统计,2011年底,我国年龄大于60岁及以上的人数已有1.85亿,占比13.7%。而预计2025年时,老年人数将突破3亿[1]。因此,在医院护理工作上,提升服务质量,调整服务观念和模式,以及服务功能,是医院得以长足发展的必经之路。鉴于此,本文主要通过2010年2月到2013年2月入住于我院的140例老年人信息资料实施回顾分析,并将优质化长期护理的服务模式应用其中,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10年2月到2013年2月共计有140例老年人入住我院,其中含男78例,女62例。年龄61至76岁,平均年龄为65.6±4.1岁。将全部老年人随机分成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两组病患在性别和年龄以及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长期的护理模式。具体为:首先为老年人制定出科学性长期护理的有关方案,为其营造良好住院环境。根据老人年实际心理状态,以优良积极态度对其进行心理安慰,缓解其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实际治疗时,鼓励其积极参与适合自己的社会活动以及娱乐活动,依次分散其注意力。让其切实体会到自己于社会的价值和地位,帮助其增强自信。同时允许其对自我情感进行适度发泄和表达,护理人员需积极聆听和安慰,从各方面实施开导,以消除其消极情绪。此外,医院在对老年人实施的日常护理中,以专业人员对其开展按时配膳、喂饭,以及洗澡和陪护看病,与之沟通聊天,并为其读报等长期性护理。按长期护理有关等级进行划分,可将最重度和重度,以及中重度等分别分成一级,二级以及三级。根据不同级别为其实施差异性护理。
1.3 疗效评价 以抑郁量表(即SDS)以及焦虑量表(即SAS)对两组老年人病患的情绪进行评估[2]。统计两组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软件操作。数据比较用X2检验方案。计量数据选用t检验方案。P
2 结果
2.1 两组病患SDS以及SAS评分对比 观察组在护理之后SAS评分为32.40±12.21,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之后SAS评分38.29±14.30,同时显著低于观察组护理之前评分43.21±14.30。观察组在护理之后SDS评分为33.60±12.84,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之后SDS评分37.98±12.35,同时显著低于观察组护理之前评分45.25±14.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2.2 两组病患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在实施长期护理的服务模式后,满意率为98.57%(69/70),显著高于对照组82.86%(58/70)。观察组不满意率为1.43%(1/70),显著低于对照组17.14%(1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3 讨论
通常而言,长期护理的服务模式主要是针对生活无法自理,亦或是有功能的老年人病患[3]。其往往在较长时期中,甚至可能是生命存续期中,均需要他人于日常生活和医疗护理,在情绪支持等多方面为其提供连续性,和全方位以及综合。实施长期护理的服务模式,主要应彻底对护理观念进行转变,提升护理过程中资源配置的效率,系统全面地增加服务质量,此外还应积极建立护理质量有关评价体系。本文通过对于我院老年病患实施长期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在护理之后SAS评分为32.40±12.21,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之后SAS评分38.29±14.30,同时显著低于观察组护理之前评分43.21±14.30。观察组在护理之后SDS评分为33.60±12.84,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之后SDS评分37.98±12.35,同时显著低于观察组护理之前评分45.25±14.15。表明实施长期护理可明显改善老年病患不良情绪。符合罗玉红,王晓荣等人[4]报道结果。此外,我们还发现,观察组在实施长期护理的服务模式后,满意率为98.57%(69/70),显著高于对照组82.86%(58/70)。观察组不满意率为1.43%(1/70),显著低于对照组17.14%(12/70)。表明实施长期护理增加老年人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度。与姜丽文等人[5]报道一致。综上所述,探索和研究适合老年病患长期护理的服务模式,对提升其生活质量,以及促进护理模式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曾莉,周兰妹.国外老年人长期护理的政策分析及启示[J].护理研究,2010,24(3):570-571.
1 我国老年护理现状
1.1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简称人口老化,它是指社会人口年龄结构中一定年龄(6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即老年人口系数)较高的一种发展趋势[1]。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已近1.3亿,占总人口数的10.09%,据预测,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4.00%,2050年将达到25.50%,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最多、老年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目前已接近70岁,其中男性为67岁,女性为71岁,女性老年人增长速度较快。
1.2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社会人口老龄化所带老的问题,不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它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诸方面,带来一系列的问题[2]。如:社会负担加重,据联合国统计预测到2030年2个劳动人口就要供养1个老年人。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跟不上老年人的需要,家庭养老功能减弱,老年人将更多的依赖于社会等。
1.3 老龄化社会对护理需求大大超过其他人随着老年人年纪的增大身体机能将逐渐下降,患病几率将逐渐上涨。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70%以上的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而且因慢性疾病而影响活动能力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根据我国城市老年人医疗服务调查,老年人2周就诊率为23.75%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14.66%的水平;老年人住院率为7.62%,比其他年龄组4.36%高得多。再加之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增多,理解能力的下降将大大增加我国医疗和护理的需求量。
1.4 老年护理医疗保障制度不全、保健体系不明确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针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建立了相关的保障体系,而我国由于经济不发达,针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全、体系不够完善,远远满足不了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老年人口中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村老年人基本上不能享受退休金和公费医疗,其供养和医疗费用主要由家庭承担。
2 我国老年护理展望
2.1 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确保老有所医 早在1965年美国在社会保障法中就建立了老年人医疗保障计划:建立老年人医疗保险,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服务机构,如:护理之家、日间护理院、家庭保健、老人养老护院等[3]。日本在1975年就开始着手老年保健的立法,一系列老年保健措施,如老年人健康检查制度,卧床老年人的功能康复,家庭护理和访问知道基本形成一个体系,并于1982年建立老年保障法,1983年完善了老年保健对策的综合体系[4]。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社会、社区和家庭等整个体系共同参与老年人的护理,建立老年人福利制度和老年医疗保障法,大力发展老年医疗保险事业,确保老有所医。同时还要在社区建设上增加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加大政府的专项资助和扶持,老年人家庭养老护理不再难,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便有了保证。
2.2 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培养专业老年护理人才老年护理学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存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反映的学科。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人健康问题也具有特殊性,因此在我国医学院校、中职护理院校中普及老年护理学和社区护理学,有条件的院校应开办老年护理专业,让学习护理的人员学会老年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巧,掌握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维持老年人的最佳功能装套,提高其生活质量。已从事老年护理和社区护理的护士,可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进修,补上老年护理的专业知识,实现向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转型[5]。
2.3 加大医疗投入,提高老年人医疗护理服务大家都知道,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是相对的,医疗保健系统立马当先迎接了严峻的挑战,为更好的服务老年人,医疗机构应引进先进的医疗护理器材和设施,如各种助行器、可推、坐、洗澡、排便的多功能轮椅等,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确保老年人安全。
2.4 维护和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护理是人对人的帮助,所以要用心去体会,注意互相间的心理活动及沟通。依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变化与发展的特点,应加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保健。在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应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要充分考虑老年病人的特点与习惯,尊重、关心老年人。同时还应改善和加强社会的老年心理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做到既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要,又尽量让其参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
2.5 通过社区宣教,帮助老年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古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节、不妄作劳”是很有道理的。为维护老年人自尊需要应进行适当的修饰,改善外貌形象;老年人退休后面临一“空巢”期,应适当扩大社会交往,多交知心朋友,多接触大自然的良辰美景,或欣赏有没的音乐艺术,获得爱与归属感;搞好起居卫生,养成良好的休息、睡眠习惯,做到学习与运动相结合,这对发挥老年人的智力、增强老年人的体力、提高老年人的青春活力是很有效的。
总之,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是老年护理的最终目标。我国应建立完善的老年医疗保健福利体系,如;老年人护理院、老年人疗养院、日间老人护理站、敬(养)老院、老年公寓等,运用老年学知识,开展老年病防治工作;知道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健身锻炼,延长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殷磊.老年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44-645.
[2] 张多来.人口老龄化及老年护理伦理思考.衡阳医学院报,2000,4(1):47.
患者安全一直以来是医疗卫生系统最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优质护理工作中重要的问题之一。对我院2012年在老年病房发生的11起不良事件分析中,患者发生跌倒并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事件有7起,占全年不良事件的70%,因此找出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做好预防工作,有效避免跌倒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优质护理服务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跌倒是指一种不能自我控制的意外事件。为找出住院老年病人发生跌倒的原因,减少其发生率,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下对我院老年病房 2012年度患者发生跌倒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老年病房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并造成骨折或缝合患者7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
1.1 年龄: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63岁,60―70岁4 人,71―80岁1 人,81--90岁2人,平均年龄72岁。
1.2 跌倒时间分布:周末及节假日6例,工作日1例,其中中班:5:00pm―8:00pm 3例;夜班:4:00am―5:00am 1例;6:00am―8:00am3例。
1.3 疾病分类:依次为精神分裂症4例,阿尔茨海默病2例,复发性抑郁障碍1例。
1.4 发生跌倒的原因:行走过程中站立不稳跌倒1例(14%)改变时跌倒5例(72%),受精神症状支配1例(14%)。
1.5跌倒所导致的后果:腰椎骨折1例,髌骨骨折2例,缝合4例。
2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2.1 内在因素
2.1.1年龄及生理因素: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身体各器官功能均有所下降,平衡能力降低,反应时间延长,感觉迟钝,行动迟缓,跌倒的危险性增加。
2.1.2 跌倒与改变:全年7例跌倒中改变就占了5例,由于老年人关节僵硬,导致活动不便,例如:一例患者就餐后,从座位站起想回病房时被座椅腿绊倒导致骨折,
2.1.3跌倒与药物:患者服用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及抗抑郁药物,导致的副作用等都是引发跌倒的相关因素。
2.1.4跌倒与设施和环境因素有关如地面湿滑、易绊倒的地面物品,桌椅腿也是造成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
2.1.5 情绪障碍:有些病人思维紊乱,行为冲动,造成身体失去平衡,抑郁患者情绪低落,可消弱老年人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注意力,都可增加跌倒的危险因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由于认知能力降低,体力和智力状况的下降使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增高
2.2 外在因素:
2.2.1 从患者发生跌倒的时间上我们可以看出患者发生跌倒集中在中班晚间护理和夜班晨间护理及清晨取血等护士工作比较繁忙的时段,患者在跌倒前的瞬间身边没有护士及时搀扶。
2.2.2 患者跌倒与护士人员配备和护士的工作状态有关,在7例跌倒的患者中有6例发生在周末及节假日,护士人员相对较少,工作状态有所放松,安全意识减弱。
2.2.3护理评估工作不足和护患沟通不够、护士资历不够、经验不足等。
3 老年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的安全护理目标
3.1老年人和照顾者清楚跌倒的危险因素,能够积极主动的自我防护。
3.2 老年人在住院期间的日常生活需求能够得到保证。
3.3 老年人在将要跌倒的瞬间能够得到及时的护理和处理。
4老年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的安全护理对策
4.1跌倒风险评估:病人入院时护士要对其进行跌倒风险评估,目前我院采用的是摩斯跌倒评分,对于曾经有过跌倒史及被评为高危易跌倒的老年住院病人,要有严防跌倒医嘱,并在床位一览表有明显标志,,在病人床头有黄色防跌倒卡,使大家易于记住防范,并做好交接班。
4.2增强医护人员预防病人跌倒的安全意识,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观念,学习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
4.3消除安全隐患,改善住院环境,及时清除病房及走廊内各种障碍,病室内床头桌椅子等摆在固定位置,随时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厕所楼道内安装安全扶手。调低老年病人床的高度,可适当加床档,做到设施到位合理。
4.4病人入院当天要详细做好环境介绍及住院宣教,使病人尽早熟悉环境。对于高危易跌倒病人要作好防跌倒宣教,嘱托病人在走动时尽量把扶安全扶手。在没有扶手的地方或站立不稳时要及时大声求助。
4.5 鼓励老年病人参加适量工娱疗活动锻炼 ,增强体质。对于走路不稳的病人,参加活动时要有专人陪伴,搀扶。
4.6 护士要认真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精神症状,对病人受精神症状支配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要有预见性思维,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4.7 建立护士弹性排班制度,对患者易出现跌倒的高峰时段,增加护理人员的配备,同时在这个时段加强巡视,主动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患者时时进行提醒,对跌倒的高危患者,在活动时身边要有人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