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德育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3 15:48: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德育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德育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篇1

品育教育,是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小学德育教育必须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出发,进行组织、协调、实施和评价,从小学生的个体特点,因材施教。我作为分管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名领导,紧紧围绕这个基本规律,以校长为首,组织全体领导班子和教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落实各项德育工作措施,把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项管理活动中,重视并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校内外相互联系、协调的德育工作网络,切实提高本校的品德教育质量。

面对新课改的全新观念,学校的德育教育内容和形式都必须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反映小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是新课改的最新理念。因此,在德育大课堂中,需要我们从实践新课改的理念出发,从我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思考,走生活化教学的道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在德育教育中尝试了两点做法:

1 让学生写德育日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这是德育教育走向生活化教学的实际要求

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受教育者体念生存、体念生活、体念生命,进而达到对人生意义的感悟与领会。我校通过学生把一天的好人好事、拾金不昧、清洁小卫士写德育日记,然后广播站广播表扬,激励学生体念优良品德的理解和尊重,引导学生从各自的视角中去体念品德行为习惯,理解做人的标准,真正让学生自主、自由、自觉地去领悟品德行为习惯,去甄别、判断、选择,实实在在的提高他们的理性自觉能力。举个例子吧,有一次,我教班级的一名学生吃了零食后把袋子乱扔,我看见了对他一话不说,而是带他去看看别的同学是怎样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的,后来我对这位学生跟踪观察,他不但不乱扔垃圾,而且还自觉地把地上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里。这种感悟是来自学生内心的思考,是学生用心灵对环境感受的结果,它有别于教师的灌输和说教。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认识过程是快乐的,是体念性的,有助于学生道德水平的升华。

篇2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抱有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我校在此方面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在师生中展开了“老师学,我也学”的活动。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

    第二部曲:教师垂范,树立形象

    我们知道,儿童最有模仿性和向师性。他们总是以父母和教师的一言一行为标准、为榜样。而小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某种程度上小学生的道德取向决定于学校老师对他的影响,老师就是他们学习的典范,是他们心目中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崇拜偶像。在他们心里,老师是可信、可敬、可服从的。因此,小学生道德形成与教师的言行垂范有很重要的直接关系。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责任莫过于育人,而育人的前提条件必须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一定水平的道德修养,在对学生进行各种道德教育时,自己首先具备各种道德素质水平,从自己的道德体验中由衷地教育学生,提高道德思想和道德体验水平,而不是只让学生高尚,自己却很低级,这样的教育肯定是失败的。

    第三部曲: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3

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规范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现在德育工作的不足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规范行为和校规校纪的教育上,至于学生是否养成自觉的行为,是否具有高尚的情操及健全的人格已被忽视了,这种满足于只抓外部行为而忽视内在思想情感培养的做法,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此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德育定位追求名利、缺乏实效在教育思想上,教育部门及其领导未能真正确立全面素质教育观,采用考分制,以学生学习成绩衡量教师、学校教育质量,以分数评价学生好坏。在这种导向下,德育的定位只是教师教、学生考,在教学效果上只是追求分数,不是教给学生道德的理念。学生只是简单的记诵,把提高分数作为追求的目标。这样德育教育就成为摆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教化功能。

加强师德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教师的榜样是无穷的。如何切实、适时地开展师德建设,我有几点建议。制定师德建设计划,如把学生、家长反映强烈的教师道德行为问题列为重点整改内容;建立相应监督机制,定期举办师德评优活动,设立师德建设举报箱和举报电话,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的监督;师德理论学习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如心理辅导,专家座谈,下乡助教,文娱活动等。德育教育思想要从被动向主动转变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形势和教育对象的研究。

篇4

一、以生为本,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素材

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有,但并不明显。这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广泛拓展开去,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和教学中。

(一)适当拓展阅读材料,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里都安排了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各个方面,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教育提供了园地。

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我先从那个数星星的孩子说起,然后介绍祖冲之,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二)合理利用知识栏目,贯彻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你知道吗?”的小知识栏目,可以合理利用。其中的有些知识,既可以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很好的课本资源。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有一段小知识:“你知道吗?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合理利用这个小知识,渗透德育教育,既可让学生学到小数的有关知识,又可使学生产生我们伟大的祖先而自豪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而树立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二、以师为镜,发挥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

德育过程既是直接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间接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形象和体现出的精神形象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一)以身作则,从细节做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要做好这个榜样。例如升国旗时,我端端正正站在队伍前面,严肃认真,学生自然照样守纪律了。小学生可塑性强,所以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有一次,我去上课,走到教室门口,喧闹的教室一下就安静了,教室门口到处都是纸屑。我什么都没说,弯下腰开始捡起来。慢慢,孩子们聚拢来,一起拾。我接着上课,同学们都很认真,教学效果很好。下课后,两个坐学生主动到办公室,承认了错误。

(二)严于律己,从教学抓起

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上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老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三、以教为主,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

教学过程中,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设身处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光靠老师口头传授,过于抽象,起不到多大作用。这时,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法,既有利于学生互动学习,又便于德育渗透。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既有利于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一举两得。

四、以践为途,开展数学活动的德育教育

篇5

生物课程在德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遵循德育的总体目标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生物教学新大纲进一步明确了生物课程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根据学科课程的特点,以及时代的要求,新大纲突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求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结合我国的国情,介绍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成就,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加强民族凝聚力。新大纲强调要引导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生物观,认识生物发展变化的进化观和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生态观。而且通过科学家的事迹、生物科学发展史和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作用的介绍,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为适应今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还必须提倡集体主义精神,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生物本身和生物与环境之间就存在着辨证唯物性。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与环境”、“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命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等内容在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如唯物主义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生命也不例外。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演变成原始生命,生物经过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强调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命物质所特有的。各种化学元素又进一步构成各种化合物,每一种化合物都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生物学关于生命是物质的观点,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三、突出重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生物教材中有关爱国主义的素材十分丰富,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选取有关我国丰富的动物资源和我国人口、资源等方面内容,古代和现代的生物科学成就,向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家乡的政治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在国情教育中,教师可结合有关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的陆地面积不到世界的3%,但有高等植物达3万多种,居世界第3位,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称号,其中珍稀树种居世界之首,如金钱松、珙桐、银杏、银杉等;鸟类有1186种,占世界总数13%,超过欧洲鸟类的总和;哺乳动物有430种,约占全球种类的10%;鱼类有2千多种,淡水鱼年产量居世界之首;此外还有许多闻名世界的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如银杏、水杉、珙桐、熊猫、朱等。通过介绍,学生会对于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有较深的认识,并引以自豪,增强对祖国的热爱。教师还可以介绍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在生物学方面的众多成就和事迹,展现我国科学家的智慧,以及为世界科学所作出的贡献。如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1989年转基因鲤鱼的培育;1992年,我国研制的生物工程乙肝疫苗投放市场,在预防乙型肝炎发挥了重要作用;1993年,我国研制的两系法杂交水稻;1995年,抗虫基因棉花的培育成功;2001年,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课题,研究绘制人类基因图谱,等等。教师介绍这些内容,可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从而树立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远大理想,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6

1.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物理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同时物理科学也是建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主要基础之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等内容常常在新课程中得以体现.通过物理学发展史可知,科学实验以及生产实践是促进人们认识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律的主要手段,认识不是思维的产物,而是物质的产物.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对学生哲学思想的教育,可以教给学生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3品格意志教育一个学生的良好品格意志的形成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的,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努力,其中促进良好品格意志形成的重要阵地则是物理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育的主要内容则是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勇于进取、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团结协作、遵守纪律的作风.物理学是一门科学性极强,结构紧密,体系严谨的学科,在教学中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物理教学由诸多教学形式组成,其中实验教学是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中,能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认知态度,培养学生认真实验、严格操作的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品质,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以及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

1.4创新教育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最重要、最广泛的一门学科,物理学的发展史本来就是一部人类征服自然的创造史.物理学不仅是实施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丰富有趣,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找到与创新教育的结合点,适合训练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更多地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技能.

2德育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原则与途径

2.1德育教育在中学物理教育中体现出的原则(1)适度原则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德育的依附性,在教学中确有需要进行德育时才加以引入.针对教材中所隐含的德育内容,应点到为止.坚决不能脱离实际需要空谈德育教育,坚决避免搞形式主义、牵强附会以及大贴政治标签等教学行为.避免将物理课变成德育课,不能失去物理课存在的本质意义.(2)求是原则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实际、生理及心理特征,掌握知识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状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德育教材进行选择,做到因材施教.避免出现要求过高、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3)重点原则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教材都可以用来进行德育教育,为了使德育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应遵照重点性原则,在教育中应该对一个观点进行主要突出,不求面面俱到,必须突出一个重点,让观点鲜明,坚持不懈,以求取得良好的效果.(4)探究原则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德育知识,可以进行变换角度或者对其进行拓宽、延伸,努力做到老话新谈.

篇7

笔者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联系实际,针对中职护生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挖掘教材内在思想性,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树立科学德育观

教书育人是作为教师的职责所在。作为中职护校的专业课教师除了教授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注意对学生的思想品质、作风进行教育。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将德育教育渗入学生心灵。

1.1围绕护理职业特点,对中职护生进行医风医德教育

护生未来的工作岗位不仅要求护生各项护理技能操作熟练,还要有高标准的护理道德,关心病人疾苦,细心护理病人。尤其是传染科护理人员由于其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对传染科护士来讲应更具有同情心,奉献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应围绕护理职业特点进行德育教育。如讲完艾滋病病人护理时,让学生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名艾滋病病人,可能有哪些心理感受?有哪些护理需要?需要一名什么样的护士?通过这样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体谅病人心情,不嫌弃、鄙视他们,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在严格遵守消毒隔离规则,注意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克服惧怕被传染的心理。还可联系到抗非典过程中无私无畏,冲锋在前不幸倒在抗非一线的英雄护士长叶欣,让学生了解当她自身健康面临威胁的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忘我工作,把安全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受到敬业精神和献身精神的教育。

1.2授课过程中联系实际,对中职护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对自身所处的社会背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他们树立危机感和责任感,国情教育必不可少,因此,笔者在讲课时经常以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例如:经血液传播疾病居高不下并且逐年上升,从全球来讲,乙肝病毒感染者一共有3.5亿人,我国HBsAg携带人口在1亿以上,病毒性肝炎引发的肝衰竭、肝硬化、肝癌屡屡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称之为“白色瘟疫”的肺结核病如今又开始死灰复燃,主要集中在农民工人群,由于居住密集,卫生条件差,劳动强度大,营养缺乏,身体抵抗力下降的人群中,结核病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新发传染病(艾滋病、SARS、人禽流感等)的出现与流行,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让学生树立危机感和责任感, 让学生明白我国的传染防治任重道远,并做好为之奉献的思想准备。又如讲到中国科学家在最短时间进入国际“非典”研究的前沿,与全世界科学家开展了前所未见的联合攻关,为依靠科学攻克“非典”作出了积极贡献,让学生坚信传染病是可以治愈和控制的。激励学生奋发图强,为祖国医学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3结合传染病的疫情特点,对中职护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充分挖掘教材,把环保意识参透到教学中。如给学生讲传染病的危害时,迄今为止,全球范围传播的传染病已发生1100多起,今后可能还会面临新型致命疾病的威胁。人口增长,城市化步伐加快,环境破坏和抗菌药滥用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衡,每年出现一种新型传播疾病,这种速度前所未有。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流行与环境及生态息息相关。这样可提高学生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自觉的养成环保习惯。在讲到流行过程影响因素时,强调自然因素对流行过程影响的重要性,举例说明水源污染时,蚊虫滋生,可造成肠道传染病和经昆虫传播的疾病呈季节升高,让学生了解如果人类继续对自然环境进行摧残,那么大自然就会用它自己的方式来严厉惩罚人类。

1.4在讲解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时,对中职护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传染病的发生是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相互斗争、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人体和病原体及所处的环境之间不断发生变化,一些传染病在不同时期的发病特点与流行特征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例如,在讲麻疹病人护理时,就应结合最近几年冬春季节麻疹的特点来谈“老麻疹新特点”(1)发病年龄变化:过去就麻疹发病多为5岁以下儿童,尤以1~2岁最多。现在患麻疹者大多是8个月以内的婴儿和7岁以上的学龄儿童。(2)轻型或非典型患者增多:过去典型麻疹具有“烧三天、出(疹)三天、退三天”的特征,如今典型麻疹比较少见,皮疹以斑丘疹多见,亦可有疱疹、出血点样皮疹等其他形态皮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扩展,对学生进行初步辩证唯物主义知识教育,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学会动态观察对待事物。

1.5在讲授传染病预防知识时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应发挥教师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把思想品质、文明行为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例如:在讲到艾滋病时,要告知学生青少年已成为最易受艾滋病侵害的人群。青少年尤其是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易感染HIV病毒,其中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性传播疾病、与艾滋病关系的基本认知。并展开正确的性道德教育,举例说明一些青少年因好奇、交友不慎等原因,染上吸毒恶习,成为了艾滋病或其他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受害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洁身自好,讲究性道德,远离,减少感染机会。

2传染病护理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2.1要注意专业课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有机的结合

科学性是搞好教学的基本前提,也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教育只有具有科学性,以真理的力量使学生心悦诚服,才有可信性,才更有说服力;在科学性的基础上,深挖本学科的思想性,并根据学科的特点来进行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使两种知识体系相互容纳和相互渗透,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效果是最好的。

篇8

音乐欣赏教学近年来成为了德育教育的关键部分,同时德育教学也将极大的促进整个素质教学的发展,这将是有利于中国教育的发展,是符合当下教育改革的浪潮的。当然,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断然不能够进行一刀切,什么情况都按统一的方法进行解决,为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对不同群体的音乐欣赏教学进行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方式,由于年轻人也就是说青春期的人是形成良好德育的关键时期,对年轻人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将有利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本文就选取了中职院校的学生和高中学生进行研究,这2部分学生代表了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学生类型,可见进行分析既有代表性也具有研究性,同时也能够有效的简化研究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在整个大环境下分析双方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然后针对其不同之处进行更加细致的微观分析,然后希望通过针对解决这些不同之处来建立起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模式,以便实现中国德育教学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

一、中职和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宏观状况

众所周知,音乐的欣赏教学正是现阶段音乐教学的重点,中职院校的学生和高中的学生基本是处于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在生理上基本上没有差别,只不过在教学环境上存在一些不同点。总体来说,双方都是处于青春期,其思想是活跃的,而且也正是在形成人生正确观念的时期,这将是教育发挥重要作用的阶段。因此,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共同点来说,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音乐的欣赏,使得他们能够不断的进行音乐方面的学习,得到艺术的不断熏陶,感受人文气息,通过音乐欣赏来实现与德育教学的良好沟通,最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然而,双方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的,中职院校的学生更加重视就业,基本目标就是踏入社会进行生活,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其基本的目标还是进行读书,进行学习,这是双方最为明显的区别。所以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必然要有所不同,这样才能够体现双方目标的不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因为音乐鉴赏是众多大师心灵感悟的集合,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时候绝不是简单的看一看,读一读,更多的是需要掌握进行音乐鉴赏的方法和知识,通过增加的知识来有效的提升高中生的德育水平;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其基本的目标是尽可能的适应社会,在社会中生存下去,所以在进行音乐鉴赏时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的知识的广度,而不是加大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要让中职的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理解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才能够有效的提升中职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养,为日后的工作做好人文准备。这便是双方在宏观层面上的基本差异点。

二、中职和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微观分析

1.双方教学目的有差距。高中的音乐鉴赏的目标可以这样理解:知识技能目标是全面音乐知识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重视过程、强调方法, 其实质是尊重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体验和学习方式;情感与价值目标居于课程目标首位, 其特质是情感审美,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所以,可以清晰的发现其基本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来不断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然后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将在培养起重视学习的习惯,最终提升其德育水平;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更多是要将其日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相联系,实现其在基本能力的培养下,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最终实现其在社会上高品质的生活状态。

2.学生自身特性有差别。高中生一般具有较为全面的知识储备,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有效的对自身进行评价,构建起自身与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可以看出其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所以在M行音乐欣赏教学的时候,要更多的是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断培养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和意愿,这样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对于学习的热情都不高,而且其兴趣爱好也不是那种坚持时间比较长的情况,因此在对其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就不能够将提升其知识作为基本的目标,由于其本身的特性不同,对于他们更多的是要让他们自由的发挥真实感情,不断培养他们的信心和热情,这样能够实现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最终能够使得他们在社会中可以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学生本身的职业规划有差别。由于本身在定位上,双方就是有差别,高中生在进行高中生活之后更多的是进行继续在学习和教育,而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其毕业基本上意味着踏入社会,在社会中生存,所以双方这种职业规划的差别就导致了音乐欣赏教学的差别。高中生的音乐欣赏教学更多的是要关注于对音乐整体的把握,提升其基本的音乐素养,不断的提升人文气息,以及进一步的音乐学习和创造,但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更重要的音乐欣赏课程是要加强了解的过程,让他们体会音乐的魅力,这样能够极大提升他们对于人文素养的向往,这将有利于在日后生活中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是对于人生的有效引导。

三、结语

素质教育的普及,要求进行德育教育的培养,加强音乐教育的培养正是符合了这一基本的目标,因此,在进行音乐欣赏的同时要注意区分高中生和中职生本身的差别性,通过针对不同的群体制定不同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和方法,将能够有利的促进中国素质教育的普及。

参考文献:

篇9

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教育和教学是紧密相连的,单纯的进行知识的传授,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生物教学也不例外,在生物教学中,因此本文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给粗浅的论述。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浸透

1、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是:艰苦奋斗、辛勤劳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财富;反对民族分裂和国家分裂,维护各民族的联合、团结和国家的统一;从而推动祖国的繁荣和进步。

2、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在讲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时,强调我国承担了百分之一的工作,说明我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总之,在各个领域我国科学工作者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对科学的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通过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的意志,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一切。

在讲到“生物武器”时,强调不要忘记日本的侵华历史,在侵华期间,他们用活体做细菌实验残害了不少中国人,研制出的细菌武器使世界人民深受其害,教育我们的后代不忘国耻,只有国家变得强大了,经济发达了,才不会受别国的欺辱,教育学生为强我中国发奋读书。

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渗透

1、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生物学的教学,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渗透,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的特征和生物活动的基本规律等基本知识,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自我认识,自我改正,自我评价,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如,在辨证唯物论方面,要树立物质观、运动观、普遍联系观,在唯物辩证法方面,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般学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可塑阶段,正确的引导,不失时机的教育,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的关键,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是人生旅途中的导向标,可以使学生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2、挖掘生物教材中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因素。任何一种生物,它们的身体都是由各种化学元素以及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构成的。也就是说任何生命现象都有它的物质基础,即整个生物界是物质的世界,这是毋庸置疑的,让学生树立物质的观点。

在生命分子中,载体分子、信号分子、酶分子、ATP 分子、结构分子等等它们相互联系协调完成新陈代谢。反映出生命分子是联系的。

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细胞膜、细胞核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蛋白质的分泌,反映出了细胞内的细胞器是联系的。

由细胞形成组织,由组织形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由系统形成个体,由个体形成种群,由种群形成群落,由群落形成生态系统,由生态系统构成生物圈的庞大的生命系统也是紧密联系的。

生物在环境中生存,要从环境中摄取物质和能量,对环境产生高度的依赖性,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对环境也产生影响,反映出了生物和环境也是联系的,也就是说整个生物界是普遍联系的,由此说明生物界联系是普遍的,让学生形成普遍联系观点。

三、法律观念教育的渗透

1、法律观念教育的意义。在法治社会,使公民树立法制观念,形成法律意识,对于普法非常重要,青少年时代,法律意识淡薄,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所以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青少年作案主要以暴力型、故意型、团伙型为主要方式,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同时,犯罪趋于低龄化,在校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比例大有增长之势,这就说明了在学校进行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学生阶段都要进行这个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法制教育。生物教材中蕴藏着许多法制教育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生物学的特点,挖掘教材中法制教育的因素,使生物科学知识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让课堂教育提高到“法”的高度,让学生掌握法律的合理性和强制性。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挖掘生物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因素。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生物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开发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相融统一。

在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这章内容时,一定要向学生介绍我国植被面临的严峻问题,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多种原因,以及介绍有关的违法案例和相关人受到的法律制裁,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白国家现在执行的相关法律制度和措施,比如我国开展了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并将每年的 3 月 12 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为了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国际组织把每年的 6 月 5 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把每年 4 月 22 日确定世界地球日,这说明保护环境和地球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律意识。

在讲解“伴性遗传”的内容时,不但要让学生掌握遗传病的危害,而且要明确近亲结婚大大增加遗传病的发病率,结合这些知识,对学生进行严禁近亲结婚的法律宣传,让学生了解“婚姻法”有关的内容。

这样将生物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恰当的把握好尺寸,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生物科学知识,而且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也得到提高和加强。

四、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注意事项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要明确德育工作的导向,在教学中要明确新课程德育的思想,要对德育的内容了如指掌,把握好新课程德育的正确导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人之师表、学之楷模”,应该用自己的言谈、做事和做人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挥教师自身的德育示范性。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让学生学会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道德的养成、信念的确立仅仅依靠知识的灌输和理念的教授是不能完成的,我们要深化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将学生的课堂德育教育和生活中的德育教育联系起来。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要从关心爱护青少年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腔热情地关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教学教材内容积极发挥服务育人的作用。

结语

教书育人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在生物教学中,每个教学知识点都可以被利用,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还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德育的教育,两者一起抓,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往往是抱守着极端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局限在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一再强调,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强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走上街头,打扫卫生,宣传环保。走进敬老院为“五保老人”送温暖,使德育教育做的扎实有效。

二、以实践为重点,体验全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以实践为重点,体验全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

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更加明确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定要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善于捕捉机遇,不错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品德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对于抽象的道德戒律,光凭说教是不能令人心服的,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抛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捕捉机遇,充分利用“晨会、校会、班(队)会、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节日庆典、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地对小学生加强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比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收拾房间,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还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了他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概括、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准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