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5:48: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量化策略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而在国内,量化基金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对于量化投资策略的研究较少。笔者以量化投资平台上自主开发的策略代码为例,通过对代码的编写优化及检验回测,使读者了解到量化投资的可操作性和高回报性。
1 量化投资策略概述
量化投资是计算机通过开发者编写的程序来进行分析以及交易整个的品种选择、交易时机、交易方向以及仓位管理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它避免了投资者个人的情绪影响,完全自动化操作,和如今的工业2.0类似。一个稳定的量化投资策略往往可以胜任一位投资者的多种操作策略,尤其在风险管理上量化投资更胜一筹。
国内的主流量化交易平台有文华赢智、TB、金字塔决策交易系统和国泰安量化投资平台等。国内的量化交易平台繁多,而与海外动辄数百上千亿美元的量化基金相比,国内目前量化产品规模总体不大,而严格遵循量化投资理念的基金更少。并且A股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与发达国家比起来市场效率低太多,所以A股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盈利机会。本文以程序化实现简单、性价比高等特点的文华赢智为程序化交易平台为例,为防止成果泄露,以上证指数为模型进行探究。
首先,笔者先阐述如何建立一个量化投资策略。
(1)交易思路的确立。不仅仅是量化投资,就算是普通的投资者也需要一套自己的交易体系。赚不到钱,赔钱,一直观望,总之,所有交易中的不幸都可以归咎于没有一套自己的交易系统或者自己的交易系统有问题。
(2)将思路编写成投资策略。这一项是量化投资的关键,如何将自己的投资思路转变为?C器代码,首先是由你所在的交易平台所搭建的语言决定的,例如文华赢智就是使用的比较简单的麦语言。其次需要对使用的技术指标进行组合搭建,编写出可运行的代码。
(3)在计算机上进行回测,选取最优目标组合和参数。技术指标的参数设置往往决定了整个交易系统的成败,一点点小的误差往往会导致千差万别的结果。笔者格外强调资金管理是投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却是大多数投资者忽略的环节,这需要读者进行不断学习研究。
(4)进行实盘操作,在操作中不断完善投资策略,评价该交易代码。评价程序化交易模型性能优劣的指标体系包含很多测试项目,但主要评价指标有年化收益率、最大资产回撤、收益风险比、夏普比率、胜率与盈亏比等。在下文中笔者将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分析。
2 量化投资策略代码分析:以文华赢智交易平台为例
在文华赢智中,进入趋势模型跟踪编写平台,利用麦语言中已存在的函数进行编写,现笔者将自行编写的其中的一个策略代码贴出:
MA1:=MA(C,N1);//多头均线
RSV:=(CLOSE-LLV(LOW,N))/(HHV(HIGH,N)-LLV(LOW,N))×100;//收盘价与N周期最低值做差,N周期最高值与N周期最低值做差,两差之间做比值定义为RSV
K:=EMA(RSV,2×M1-1);//RSV的指数移动平均
D:=EMA(K,2×M2-1);//K值的指数移动平均
C>MA1 AND CROSS(K,D);//MA1均线上方,KD金叉,买入
CROSS(D,K);//KD死叉卖出平仓
参数设置:[N1=10,N=44,M1=M2=27]
笔者需要对参数的设置进行重点提醒。测试参数的不同会对测试结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对于参数的精确设置影响到交易模型的可行与否。
这其中,笔者进行的是顺势交易的代码编写。顺势交易,是顺着当前的趋势进行交易。如果当前趋势上升就买入开仓,当前趋势下跌就卖出开仓。为了防止恶意做空,本策略只进行多头行情的研究,空头行情并没有叠加进来,所以收益率要比双向行情要低。
下面对此策略代码进行回溯。对交易模型的测试结果是否满意主要与品种、时间、手续费费率有关。不同的品种相同的策略有不同的结果,测试的品种越多,越能检验出策略模型的适用性。在时间上,如果所采用的历史数据越少、时间跨度越短,测试的市场状况就越狭窄,策略的可靠性就越差,反之亦然。手续费费率的影响就不用多提,但是有关滑点的问题也是策略需要多加研究的方面。
交易人员最关注的是策略到底能否盈利,能赚多少。交易的盈亏额能完全反映这一点。在如下的季度统计图和年度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从2009年8月到2014年11月各有盈亏,比较温和,总体的波动幅度并不大。而从2014年11月开始,出现了一直盈利并且幅度较大的状况,尤其是2016年年初的季度,最高的盈利额达到了110354元,这比2014年前总的盈利还要多。而从2016年第一季度后出现了亏损,但是幅度并不大,而后又出现了盈利的情况。该策略在该时间段是盈利的,符合模型最基本的要求,季度统计图和年统计图如图1所示。
交易者在一个策略中拥有的资产总和也是其关注的重点。假如交易者所用的权益小于某一理想的数值,他可能会停止该策略的继续进行,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回撤问题。在如下的权益曲线图中,交易者的权益几乎是一直递增,并且在2014年年末后斜率变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使用该策略几乎不存在回撤问题,对于交易者的心态有着积极的作用。权益曲线图如图2所示。
每次交易的盈亏额也是交易者关注的问题,如果亏损数量过大,再加上杠杆的作用,可能就会出现爆仓的问题。首先说明,此回溯并没有加进杠杆因素,国内保证金按保守20%计算,也就是5倍杠杆,虽然不太大,可是影响还是有的。在如下的盈亏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最大的一笔亏损出现在第500次左右交易时,亏损额为27523,而最大的盈利额也是出现在附近,盈利为32916,看来这附近的波动很大,应该有政策因素在内的影响。该策略总体来说单次盈亏额波动并不大,比较稳健。盈亏分布图如图3所示。
只有图表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策略的完全可行性,下面将此策略的测算报告给予公布。
我们从测算报告中可以很容易得出此策略一共测试了2772天,无杠杆收益率为六年50%,而且只是多头策略。而自2017年2月17日结算时起,沪深300、上证50股指期货非套期保值交易保证金调整为20%,所以5倍杠杆的话就为250%。如果只看重策略的收益率却忽略了回撤风险是极其冒险的激进策略。如果策略的收益风险比相同,但是结果还是要取决于资金管理决策。
笔者在此将夏普比率进行说明。评价策略的优劣应从收益值和风险一起考虑。调险后的收益率就是一个同时考虑进了收益和风险的指标,能够排除风险对评价的不利影响。1966年,夏普提出了著名的夏普比率:S=(R-r)/σ(R为平均回?舐剩?r为无风险投资的回报率,σ为回报率的标准方差)。此公式表示为尽量用最合适的方法用小风险换得大回报。如果为正值就说明投资收益比银行存款利息高。比率越大说明所获的风险回报越高。该策略的夏普比率为22.83,可见是一个理想的策略模型。
人力资本是企业劳动力的技术、经验和知识的集合,是生产劳动的源泉。近年来,量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步及到工作分析量化方法,定额定员标准的确定,工作时间标准的制定,工资等级的制定,福利待遇的确定等等。本文立足实际,探讨了企业人力资源如何实现管理量化。
人力资源度量化要求每项工作都能抓住最核心的指标,并设计可操性强、准确率高的数学分析模型,通过客观的数学分析对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下面对如何开展企业人力资源定量研究加以说明。
一、加强员工工作时间利用状况的量化管理
员工对工作时间的利用状况不仅关系到其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还影响着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成本,因此加强对员工工作时间利用状况的管理不容忽视,具体实施措施如下:一是做好员工工作时间的核算,以准确掌握员工工作时间资源的总量;二是制定工作时间平衡表,依据该表保证员工的工作时间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三是以工作时间为单位,确定一定工作时间内所能够创造的效益,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员工的工作时间利用状况。除此之外,为确保员工能够充分利用工作时间,更需要企业明确各员工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依据绩效考核结果给予员工奖励或惩处。
二、加强员工数量、素质和构成状况的量化管理
首先,加强对员工数量的量化管理。即企业应保证人员正常流动,人员流动率是指员工流入量、流出量与平均劳动力资源总量之间的比率。经济学家指出,人员流动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不断更新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企业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一定量的人员流动率,从而为自身生存和发展提供后勤保障;其次,加强对员工素质的量化管理。即员工的综合素质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以企业应结合员工的特点和需求对其合理配置,同时,加大对各级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不断增强员工的技能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最后,加强对员工构成状况的量化管理。即员工数量规模取决于企业生产规模和劳动技术装备程度。对于生产规模大、劳动技术装备精良的企业而言,其所需的员工多,而且其员工大都为技术型人才;对于生产规模小,劳动技术装备落后的企业而言,其所需的员工少,而且其员工大都为劳动型人员。
三、加强员工薪酬的量化管理
通过对员工薪酬的量化管理既能够起到加强劳动者管理的作用,又能够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和质量,对企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贡献。现阶段,我国各企业常用对工资总额的动态研究、对平均工资动态研究和工资效益分析等方法实现对员工薪酬的量化管理。
1.对工资总额的动态研究。即计算收入与报酬的总量,工资总额的变动与工资水平的变化、员工人数规模的变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企业应立足于工资水平的变化和员工人数规模的变化之上分析工资总额的变动,以全面挖掘引起工资总额变动的原因。
2.对平均工资动态研究。平均工资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其是反映一定时期内职工工资收入高低程度的重要指标。平均工资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呈现正相关性,即随着平均工资的增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越高,从而使得企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增长;反之亦然。
3.工资效益分析。工资效益即为投入工资成本后所取得的价值,工资效益取决于工资水平,即随着员工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将激励着员工更加积极工作,以此使得工资效益显著增加。现阶段,国内企业常用计算工资效益指标和工资效益指标变动分析两种方法进行工作效益分析。
四、企业并购业务人力资源量化管理策略
1.实施裁员培训策略。并购后企业给予被辞人员一定的经济补偿。同时,给予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由并购后企业组织对其人员进行就业技术培训,使其能够获得基础生活保障,以此,充分体现出并购后企业人性化管理,从而,有助于增强被辞人员和核心人员的忠诚度与归属感。
2.自愿辞职策略。并购企业一旦对裁员措施不当,将给并购后企业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因此,并购企业需实施自愿辞职策略,劝说人员能够主动申请退休,并给予退休金,此做法不仅能够维护并购企业良好的形象,而且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被辞员工对并购后企业实施打击报复的风险。
3.减薪策略。并购企业可适当降低绩效差员工的工资及其福利报酬,以此,一方面是降低了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而且还能够体现出并购企业的人性化理念,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团结力和凝聚力,使其全心全意为并购后企业服务。
五、企业人力培训量化管理
1.开发课程、组织培训与考核的量化管理。企业以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与工作为依据进行分析,并组织了全体的管理人员从管理能力提升、企业战略达成的角度进行了各项管理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要求的讨论,提出了团队建设、沟通技巧、管理技能、管理概论等管理素质多项能力项目,并且利用企业的网上大学的理论学习、案例研讨、集体讨论与外出考察参观等各种方式,进行不断的组织学习交流和管理培训,同时布置改善管理项目与管理付诸实践,进行管理改进计划的立项与监督跟进,以此评价各级 管理人员的进行参与管理培训之后达到的提升效果,若无法达到培养目标的人员将被从管理岗位上淘汰。
2.增加业绩中对管理量化表现的衡量。业绩管理是企业通过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和方式对员工及组织业绩进行管理的活动。业绩管理是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关键,同时,通过业绩管理,实现员工业绩的改善和组织业绩的提升,最终实现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业绩包括两个方面即员工业绩和组织业绩。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业绩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对员工业绩的管理完成对组织业绩管理的过程,通过员工业绩管理实现组织的业绩目标。员工业绩和组织业绩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其结果是一样的。正因如此,员工业绩对组织业绩的影响之大显而易见,良好的员工业绩是良好的组织业绩的保证,反之,员工业绩差,组织业绩也不会好。 业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它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具体实践,与企业的文化息息相关。
业绩管理的手段是考评,业绩管理的核心是激励,业绩管理的目标是改善。
业绩管理系统包括三个系统的建立:即绩效考评系统、员工激励系统和业绩发展系统。
考评系统从管理程序上,可分为四个部分 :业绩计划、过程控制、绩效考评、业绩改进。
绩效计划:确立业绩目标,设立考评标准,为保证业绩目标的完成明确应提供和可提供的资源。
过程控制:管理的重点是及时提供帮助和辅导,以确保目标的实现,同时监督并记录业绩目标的完成情况。
绩效考评:是通过对员工绩效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员工现有行为表现进行评价,确认成绩,找出差距,并对绩效考评结果加以运用的过程。
业绩发展:重点包括激励系统和绩效改善系统的建立。
一方面,根据绩效考评结果进行绩效工资的兑现,通过薪酬设计与绩效表现的挂钩,真正建立绩效导向的激励机制,促进员工个人及组织效能的提高,最终实现组织业绩的提升。
另一方面,针对绩效考评结果中需要改善与提高的部分,通过绩效面谈,主管和员工对绩效结果达成一致意见,并一起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落实实施,从而改善员工及组织效能,进而确保组织绩效提升和组织战略目标实现。
业绩管理的最终效果是:组织核心竞争能力的建立和提高。
六、结论
近年来,量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工作分析量化方法,定额定员标准的确定,工作时间标准的制定,工资等级的制定,福利待遇的确定等等。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称为人事部门),对量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钟情,特别是绩效考核方面的量化管理,其效果和运用的异化,已经到了物极必反的程度,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总之,人力资本管理策略是企业管理全体员工的一切行为的总和,它与企业的商业模式或经营战略一样,对企业同等重要。人力资源管理的量化问题,只有做到客观公正、便于操作,才能作为管理基础去运用。
参考文献:
[1] 张 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性及其战略[j].当代经济管理.2012(11).
[2]谢延浩 孙剑平 申 瑜:薪酬特征
的个人—组织匹配与薪酬满意关系实证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3]朱正磊 张 霞:浅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内部岗位轮换[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36).
中图分类号:TS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2
一、概述
在全国大市场、大品牌战略尚未实现的时代背景下,“稍紧平衡”是行业总的调控方针,既要确保市场供应又要满足消费需求,如何衡量稍紧中的平衡、量化平衡中的稍紧,实现精准投放,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卷烟需求预测是执行“稍紧平衡”原则的前提和基础;互动预测定量是执行“稍紧平衡”原则的措施和保障。
当前,卷烟经营过程中的货源供应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客户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降低了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1]。
上海烟草[2]在量化“稍紧平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工作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将市场的总体状态划分为五种状态,然后通过设定两级评价指标体系来分析市场状态,最终大多数客户的卷烟经营实现了“稍紧平衡”,零售客户销售的卷烟很少出现断档或积压。
在本研究中,亳州烟草在省局和兄弟单位前期研究项目的基础上,借助量化管理理念,对如何实现基于量化管理的卷烟精准投放策略这一问题展开针对性研究。
二、量化管理理论的介绍
量化管理是以数字为基础,用数学的方法来考察和研究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性能,对关键的决策点及操作流程,以求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等做出精确的数字描述[3]。
在烟草领域中,按照量化管理理论围绕整体货源计划和品牌培育规划要求,可以实现对货源分配管理办法的修正和引导。按照可供货源总量、品牌与规格,紧俏与满足程度,统一供应与分配标准,努力实现货源分配的制度化、流程化,最大程度地实现客户的满意。
在本研究中,量化管理理论主要通过市场状态评价体系和非线性多目标最优化模型的有机结合得以实现。市场状态评价体系首先通过各品类市场的市场状态评估总体市场容量,得到年度总量的预测值,进而得到总量的年度计划。非线性多目标最优化模型又对各品类进行最优化的分配组合,得到各品类的最优年度投放量。
1.市场状态评价体系。首先,将各规格在零售市场上的量价存信息数据进行梳理;然后以月度为时间单位,运用两级的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为零售价格指数和社会存销比,二级指标为订单满足率)构建市场状态评价矩阵图。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投放量的预测,汇总各品类的市场评价结果得出年度总量预测值。
2.非线性多目标最优化模型。非线性多目标最优化模型[4]又称数学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等。
三、亳州市量化管理理论的应用研究
1.基于市场评价体系的销量预测。首先,利用亳州市2010-2012年各月的订单数据,分别计算出10个品类的市场零售价格指数、社会存销比和订单满足率。
将两个一级指标分别划分为断销、顺销、滞销三种状态,并分别进行赋值,然后组合出9种结果。订单满足率有高、低两种状态,大于等于80%为高,反之则低。
表1列出了3种可以直接判断的市场状态及6种无法直接判断的情况。
对于市场状态无法根据一级指标直接判断的情况,我们将结合二级指标(订单满足率)进行进一步具体判断(如下表)。
依据以上市场状态标准,亳州市的投放量的调控标准,如表3。
2.运用最优化模型建立投放规划。
(1)问题分析。本研究将计划销量、总收入及总毛利作为模型的目标条件。
根据市场状态的年度预测值经过调整,得到总量年度计划。最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具体设置为:卷烟总销售收入不低于241643万元,其中低档烟①不低于6923万元,结构烟②不低于234720万元;卷烟总毛利不低于59463万元,其中低档烟不低于1028万元,结构烟不低于58425万元。
(2)约束条件分析。该投放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设定为卷烟品牌的投放数量与预测数量的方差最小。另外,还根据卷烟预测结构对低价烟及结构烟的总量进行了限定,以符合市场需求。约束条件设置为:总销量等于132000箱,其中低档烟为16400箱,结构烟为115601箱,另外,约束条件还包括各品类年投放量预测值的比重。
(3)规划模型求解及结果分析
通过最优化模型建立,在以上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下,求得各品类的年度投放量如下:
表4 亳州市2013年各品类的投放量预测
四、总结
(1)本研究中的量化管理理论主要依赖于市场状态评价体系和最优化模型相辅相成,将市场和计划完美地结合,两者缺一不可。市场状态评价体系为最优化模型提供了总量及各品类的需求预测,而最优化模型使需求预测更加细化和精准。
(2)量化管理理论以科学的预测和分析为前提,着重于现实的可操作性,将使企业管理者摒弃凭经验或拍脑袋进行决策的做法,为快速决策、正确决策提供了前提和方法。
(3)本研究只是在一种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下,提供了各品类最优化求解的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卷烟市场状态的变化多端,卷烟销量进度的执行,可即时改变最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从而快捷地实现各品类投放量的最优化配比,节省了大量的手工计算。
注释:
①低档烟为五类烟,条批发价小于25元。
②结构烟为除低档烟以外的卷烟,条批发价大于等于25元。
参考文献:
[1]王承丞.稍紧平衡,科学发展[J].中国烟草,2009.
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成因
(一)贷款审查不严
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实行审核与发放相分离的制度,在审批制度上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审贷分离制度是贷款管理的基本制度。其基本要求是:调查评估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职权和审批借款人借款申请的职权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和不同人员行使。审贷分离制度有利于避免贷款决策的盲目性、主观性和任意性,从而保证商业银行贷款的质量。分级审批制度要求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其分支行资产状况、负债规模的不同及管理水平的高低确定与分支行状况相适应的贷款审批权限。该制度有利于在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同时,提高审批贷款的效率。其目的是保证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避免人情贷款、以贷谋私等危及贷款安全的审批行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贷款的审查与批准有时受各种干扰及人情因素影响而流于形式,没有规定严格的审贷分离流程及各自的责任。
(二)贷款担保制度不健全
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借款人应当向商业银行提供担保。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抵押物的抵押权、质物的质权的权属与价值以及商业银行行使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和评估。贷款担保措施不力是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第一,没有担保。由于受粗放型经营思想的影响,商业银行对一些关系贷款、人情贷款,在借款人未提供任何担保的情况下,草率审批和发放。第二,保证人的主体资格和偿债能力审查不力。按照《担保法》的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进行严格审查。然而,商业银行有些贷款的保证人竟是毫无还债能力的“皮包公司”。有些关联公司在商业银行贷款中互相担保,以至于经济稍不景气或者遇到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时,银行贷款发生系统性大规模风险。第三,商业银行对抵押物、质物的权属、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评估不足、审查不严。具体表现为抵押物、质物未办理所有权证书,权属不明,应该进行抵押、质押登记的由于不想交付费用而未登记,抵押物、质物价值高估等。
(三)违规向关系人发放贷款
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关系人包括两类人:第一类是自然人,指商业银行的董事、管理人员、监事、信贷业务员及其近亲属;第二类是非自然人,指第一类自然人主体投资或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并且向关系人发放担保性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然而,在实践中,一方面很难查清关系人,另一方面对不同借款人担保贷款的条件无法进行比较,所以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人情贷款等现象普遍存在。这导致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
(四)对借款人资信审查不严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应该对借款人偿还借款的能力、借款的用途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其中,对借款人资信状况进行审查是保证贷款质量防止银行贷款形成呆、坏帐的有效方法之一。资信审查包括对借款人财务报表的形式审查、偿债能力的临界预警评估以及重大诉讼的分析等。鉴于目前各商业银行尚未健全政策与信息调研机构和通讯网络,因而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跟踪审查不力。商业银行对借款人资信状况缺乏统一授权管理,以至于同一商业银行的一个部门在对借款人依法收贷,另一部门却在对借款人的管理公司或者是子公司、母公司放贷。
(五)银行内部考核不严且对逾期贷款催收不力
科学、完善的内部考核制度,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优化商业银行资源配置。商业银行粗放式经营、内部考核不严是造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各商业银行建立了不良贷款追究的内部考核制度,但仍然不健全,并且执行力度不够严格。一些信贷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违规发放贷款。对逾期贷款催收不力,甚至出现了贷款逾期未催收而超过诉讼时效及未在保证期间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而保证责任免除的案例。逾期贷款催收的常用方式有电话催收、函件催收、直接催收、委托催收、公告催收、公证催收等方式,对于保证贷款诉讼时效、保全银行信贷资产具有重要意义。逾期贷款应尽量采用直接催收,如果借款人拒绝签收,应采用公证方式催收。
(六)企业法人恶意破产逃债
企业法人恶意破产,是指公司、企业法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采取各种欺诈手段,虚假破产或者非正常关闭、逃避债务的行为。恶意破产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第一,虚假破产;第二,向境外转移资产和移民;第三,真兼并,假破产;第四,否定抵押的效力;第五,虚列破产费用及按需评估。企业法人恶意破产逃债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第二,法律、法规不完善;第三,企业法人融资成本高、民间高利贷倒逼;第四,受宏观调控影响,银行抽贷、停贷、延贷;第五,为了保增长和维护社会稳定,地方政府强令贷款。公司企业法人恶意破产严重损害了债权银行的利益,助长了公司、企业不诚信经营的歪风邪气,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并增加社会治安负担,埋下了金融危机的隐患,是形成不良信贷资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谢安平,2011)。
当下的市场氛围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形成全面深刻认识,很多情况下,受到利益的诱惑或者驱使,无视产品质量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针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各方面的创新。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在管理过程中应用现代化标准,这样一来就能够通过管理来对产品质量进行管控,使得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能够达到相关标准的具体要求。最重要的是,还要能够做到先于用户的需要进行创造性生产,以此来刺激用户的需求,这种方式的生产才能够称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仅如此,受到体制上的限制,质量检查部门也很难对质量起到管理和控制的作用,很多生产厂家对于质量问题习惯性无视,即使出现质量问题,也不能够做到有效的责任追究,依靠检验根本无法保证产品质量。这种现状充分证明了对于生产加工,我国还普遍性缺乏现代化的管理。
1.2质量管理无法有效执行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质量管理最终所要达成的目标就是能够通过管理来实现生产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同时还有程序化和制度化,从而使得产品质量能够有所提高,并在优化生产的基础上使得产品的生产成本能够得到精简,并最终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益能够长久稳定的增长。尽管针对质量进行管理的体系从整体上来讲还能够发挥出一定程度的功效,但是受到人员素质以及管理系统连接不够严密的影响,使得相关的管理标准不能够得到彻底的贯彻落实,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折扣,再加上很多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没有能力对产品质量做出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全体工作人员都应该强化对于质量管理的业务熟练,使得质量管理中的各项标准都能够被充分把握,并具体落实的执行管理的过程中。但是,由于管理动力不足,即使相关管理系统十分的科学和完善,由于难以高效运转,同样难以对质量管理发挥作用。
1.3质量信息无法及时准确传递
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机械生产业在我国产业模块中占据比例最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机械生产的整体水准是一个国家整体工业水平的标志,并同时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综合性经济实力,但是在这中间信息化同时作为衡量工业生产整体水平高低的标志性指标。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同时得到了快速普及,并开始广泛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应用,机械生产也就是其中之一。随着这一技术被应用的更加深入,机械生产中的很多环节都已经被信息技术垄断,并呈现出进一步扩展的势头,信息技术不仅被应用于生产环节中,同时还渗透在了设计以及制造的环节,已经深入到机械化生产的方方面面。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握最前沿的相关信息才能够对整个机械生产产生最高效的管理。但是由于很多生产企业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限制,很多方面的思想观念还不能够与时俱进,这就很难使得生产实现全面信息化,从而对生产管理的进步造成阻碍,使得生产难以得到层次上的提升。
2生产管理的策略
2.1转变管理观念
对生产现场进行有效管理已经作为一项促进生产的有效措施在执行,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生产管理的综合水平。通过对现场管理的观察和分析,能够发现很多方面的问题,并且能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一个初步性的判断。在我国很多生产企业死在了盲目扩张的道路上,不能够意识到管理进步的重要意义,很难意识到企业发展真正危机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针对管理观念进行革新,使得企业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系统化管理,使得相关管理工作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
2.2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行业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件大势所趋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要针对信息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通过相关的基础建设,来有力推动机械生产的信息化,这样一来,技术将更加先进,生产也将更加高效。不仅如此,还将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电子商务方面的基础性建设。
中图分类号:U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038-01
近些年,现代交通系统不断完善,汽车已成为人民首选的出行工具,随之出现的是石油需求不断增长,然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面对日益严重的石油危机,全球气候变暖等诸多问题。新能源电动车作为一种搭载清洁能源,对环境友好、对自然消耗率小的新兴汽车,吸引了诸多企业。汽车制造商纷纷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如今混合动力汽车发展迅猛,众多汽车生产商将其作为公司发展新的战略阵地。
混合动力汽车主要包括两种能量流,其一是发动力的动能能量流,其二为电动机的电能量流。能量管理系统的目标主要是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型,减少排放,同时不削弱车辆的加速能力,爬坡能力,与此同时在成本上加以控制。理想的能量优化控制策略能够保证混合动力汽车在多动力源共同作用下实现模式切换与功率分配,使能量管理系统对多股动力适时切换转变。
混合动力汽车分类多种多样,按照发动机及点动力功率大小可分为里程延长型、双模式型、动力辅。按照运行模式的不同,可分为发动机开/关模式型、发动机连续运行模式型。按照发动机及电动机是否布置在同一轴线上,混合动力汽车可分为单轴型与双轴型。根据动力源数量及动力系统结构形式,分为串联式、并联式、混联式。本文主要从动力源数量分类角度,对串联式、并联式、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源优化控制策略进行分析与阐述。[1]
1.串联型混合动力汽车主要依靠电动机提供动力,发动机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因此发动机只是辅助动力源。在车辆起步时,由于蓄电池电能充足,故只需蓄电池为电动机提供能量,电能传递到电动机,电动机经过传动装置驱动车辆运动。其中发动机的主要用途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变成为机械能,再次化为电能,当车辆所需的动力减小时,发动机的额外能量可带动发电机发电将电能储存至蓄电池中,在整个能量装置及系统当中,电动机起主要作用。但是由于能源经过多种转换,整个过程中综合效率比较低,所以燃油经济性改善有限,因此在混合动力汽车上串联式很少见。串联式的控制策略有恒温模式,发动机跟踪模式及基于规则型策略。
(1)恒温控制:当电池剩余电量SOC低于设定的门限制值时,发动机开始工作,在最低油耗点(或者在最低排放点)处工作,发动机提供的功率一部分用于车辆行驶的驱动,另一部分向蓄电池充电,在这种模式之下,在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有较多的能量损失,且蓄电池要满足所有瞬时功率要求,对发动机有利,对蓄电池不利。
(2)发动机跟踪模式及基于规则型策略:发动机提供的功率要根据车辆所需功率变化而变化,与传统汽车相似,在充放电过程中功率损失减小,发动机要在较短时间做出相应,发动机在从低到高整个负荷区间内工作,这会影响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与排放性能,解决方法可采用自动无极自动变速机器CVT,通过改变CVT速比,使发动机在最小油耗线处工作,同时减少排放,上述模式结合起来,使发动机在经济区间内工作,减少排放,同时电池也在高效区工作。[2-6]
2.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当中,车辆采用两套独立的传动装置驱动车辆运动。具有发动机单独驱动、电动机单独驱动、电力混合驱动三种不同工作模式。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种将电力作为辅助动力的燃油车,当发动力所提供的功率大于汽车正常行驶、制动所欲要的能量时,发电机处发电状态,将发动机提供的剩余能量存入蓄电池。当车辆处于加速或爬坡状态是需要较大的驱动力,发动机与电动机共同工作,保证车辆所需驱动力。当车辆处于低速工况,如城市工况,由于发动机在此类工况下不能在经济工作区工作,因此由电动机提供车辆的驱动力。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优化策略包括逻辑门控制策略、瞬时优化,全局优化,智能算法四种。这里主要介绍瞬时控制策略及全局优化控制策略。
(1)瞬时控制策略:通过实时计算发动机和电动机在不同功率分配组合和不同工作点处的瞬时燃油消耗率和排放,电动机等效油耗与发动机实际油耗合称为名义油耗,在保证名义油耗最小的前提下,来确定最佳混合动力系统工作模式和工作点。具体如下,在某一时刻将电动机消耗电量折算成为发动机提供等量能量消耗的燃油和排放,再加上制动回收的能量与发动机时间消耗的燃油与排放,建立油耗模型与排放模型,计算其最小值,并将此最小值作为该工况下最优工作点。
(2)全局优化控制策略:应用最优方法与最优控制理论开发出来的混合驱动驱动力分配控制策略。建立以整车燃油经济性与排放为目标、系统状态量为约束全局优化模型,即动态最优控制,运用相关优化方法计算求得最优的混合动力分配策略。[7-11]
3.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在结构上综合了串联式及并联式的特点,与此同时结合了上述两种方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点,但在结构上相对复杂,增加了制造成本。
混联式的控制策略有发动机恒工作点策略和发动机最优工作曲线策略。
(1)发动机恒工作点策略:该控制策略是指在车辆上采用行星齿轮作为传动机构,发动机的转速不随车轮转速变化而变化,使发动机在最优工作点工作,提供恒定的转矩,剩余转矩由机提供,在加速或爬坡时由电机提供,避免动态调节对发动机的损害,且电动机控制更加灵敏,发硬速度快。
(2)发动机最优工作曲线策略:使发动机工作在万有特性油耗线上,从静态万有特性曲线出发,在跟踪条件决定的最优工作曲线上工作,在所需功率或转矩高于某个设定值时发动机才会开始工作。发动机停止工作后,离合器脱开啮合或接合,在发电机产生的电流超过蓄电池所能接受的电流时或驱动电流超过电机或电池接受能力时,调节发动机的工作点。[12-14]
结束语
本文系统论述了现今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优化控制策略并分析其利与弊,现今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其自身的优越性得到了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青睐,而能量优化控制算法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经济性与动力性,从而进一步推动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志生.汽车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58-65.
[2] 申彩英.串联混合动力汽车能量优化管理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3] 张军.基于CVT的混合动力汽车相关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4] 欧建,张勇,陈宝,邓国红,张志远.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进展[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
[5] 彭栋.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与ABS集成控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6] 李国洪.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与动力电池系统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7] 舒红.并联型混合动力汽车能源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8] 岳丽.一种并联混合动力汽车能源控制策略仿真研究[J].汽车与配件.2013.
[9] 吴剑.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优化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8.
[10] 钟彦雄.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源管理策略[J].科技与创新,2017.
[11] 王保华,王伟明,张建武,罗永革.并联混合动力汽车[J].系统仿真学报,2006.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235-01
前言
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地大气质量标准,科学监测是科学治理的基础,对环境空气的监测点选择应科学规范,最真实反映城市总体空气质量,避免人为因素影响监测结果。
一、石嘴山市主要污染物浓度监测情况
1、二氧化硫(SO2)
2015年全市二氧化硫年均值为71μg/m3,日均值范围为8-285μg/m3,日均值超标率为7.4%。惠农南大街站点二氧化硫年均值最高为77μg/m3,日均值超标率为12.3%。二氧化硫污染采暖期(每年11月-次年3月)较为突出,采暖期污染明显重于非采暖期。
2、二氧化氮(NO2)
2015年全市二氧化氮年均值为30μg/m3,日均浓度值范围为5-104μg/m3,日均值超标率为0.5%。二氧化氮浓度值随季节变化不明显。
3、可吸入颗粒物(PM10)
2015年全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124μg/m3,日均浓度值范围为33-493μg/m3,日均值超标率为29.0%。红果子镇惠新街站点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最高为128μg/m3,日均值超标率为30.7%。可吸入颗粒物污染随季节变化差异明显,采暖期(每年11月-次年3月)以及多风季节(4-5月)监测值明显高于非采暖期。
4、细颗粒物(PM2.5)
2015年全市细颗粒物年均值为48μg/m3,日均浓度值范围为8-263μg/m3,日均值超标率为15.3%。大武口朝阳西街站点细颗粒物年均值最高为60μg/m3,日均值超标率为21.1%。细颗粒物污染随季节变化差异明显,采暖期(每年11月-次年3月)以及多风季节(4-5月)监测值明显高于非采暖期。
5、臭氧(O3)
2015年全市O3日最大8h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为155μg/m3,符合臭氧(O3)日最大8小时二级标准;O3日最大8h范围为15-217μg/m3,超标27天,超标率为7.4%。大武口区朝阳西街站点O3日最大8h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最高为170μg/m3,超标47天,超标率为12.9%。6-8月温度高,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臭氧污染较为突出。
6、一氧化碳(CO)
2015年全市一氧化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为1.915 mg/m3,符合日二级标准;日均值范围为0.158-3.803 mg/m3,日均值均符合日二级标准。大武口区朝阳西街站点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最高为2.850 mg/m3,超标4天,超标率为1.1%,采暖期一氧化碳污染明显重于非采暖期。
二、加强环境空气监测质量水平的几个重要策略
1、建立完善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络系统
一个完整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系统是保障环境空气监测质量的前提,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系统,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控[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应该有监测子站、计算机控制中心,质量保证实验室等组成。监测子站主要负责环境空气质量和天气气象状况的监测。在检测子站系统中,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并实现信息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和存储。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计算机监控中心实现数据的传输。当监测子站监测到的数据被传输到计算机控制中心后,控制中心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判别、检查、分析以及校准,在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存储。质量监测实验室则肩负着整个监测系统所用监测设备的校准和审核工作。通过质量监测实验室来确定设备运行状态,进而制定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2、对空气质量按功能区进行分类
目前,我国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而目前很多地方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后,特定的工业区功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这些区域大多数成为了居住区、商业区、公共绿地区等,这些特定工业区的污染源一是通过改造升级,减少了污染的排放,二是企业进行搬迁,远离了城区,然而这些地区已经不再适用三级标准评价环境空气质量,要按照新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分类。
3、做好环境空气监测现场采样
(1)合理选择采样点的位置,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和优化采样点的位置,经过验收后才能够正式开始监测工作。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对优化后的最佳测点数、站位、覆盖范围进行定期复验,当发现环境条件和周边污染状况有较大变化时,应作适当调整并报批。严格按照标准采样方法、采样规范的简单的监测任务,不必编制采样方案。
(2)监测任务的布点、采样应根据监测目的,确定采样点位、采样时间、频次、间隔时段和采样方法,使样品在数量上、时空分布上能正确反映被测物质的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保证所采样品数据有足够的代表性、完整性和可比性。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订监测方案,方案应包含有布点、采样内容。监测方案应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必要时报同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采样工作主要由监测业务科室承担,每个点位应由两人协同采样,其中至少有1人参加过同类采样工作。
(3)现场采样必须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在开展采样工作时应该按照实现制定好的方案进行。如需加固定剂保存的水质样品,由采样人员在现场加入。采样过程中不得离开现场,以便应对仪器或环境的突发状况。每个样品采完后及时在包装容器上贴好标签、作好标识,并在采样记录表上做好详细采样记录(包括采样方法、环境条件、采样点位说明及相关图示、采样时间、样品数量及其表观描述、采样人签名等)。防止采样过程中样品被污染,环境空气监测采邮本】赡懿杉现场空白样,现场空白和实验室空白两种试验结果之间应无明显不合理差异。
4、不断的完善城市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
按照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现在地级以上的城市都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城市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的,分批的把缺少的监测设备补充完整。根据地区特点的不同建立不同的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各个监测点位之间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数据的传输的系统,和网络化的监控平台,进而提高各市、地区的城市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
5、加强管理
在环境空气自动化监测系统中,管理是质量保证的基础,为了更好地确保环境空气自动化监测质量,就必须加强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自动监测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对监测子站要加强日常巡视工作,确保监测设备在生命周期内能够正常运行,针对一些常见的设备故障要加以特别重视。其次,要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以及责任意识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到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为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人员的管理工作,加强他们专业素质的培养,落实责任制度,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意识。
三、 结语
1.当前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1.1教学目标模糊不清
在当前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太过模糊,导致影响教学的质量。尤其是对于高中化学,目标不明确将导致化学的理论与习题存在复杂的关系。由于教师对学生习题的掌握程度还不够了解,在教学中无法确定教学的目标。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通常只是随意的进行教学,无法抓住重点知识进行讲解,这样就导致学生无法掌握习题的解题方法,从而影响了化学习题课的教学效果。
1.2化学习题缺乏实效性
在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设计合理的方案,导致教学过程中过于随意,化学习题训练缺乏实效性【2】。另外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在选择化学习方面也比较老套。教师通常都是按照固定的思路进行解题,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的思维能力。大部分教师都是将习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行的解决,而没有培养学生解题的技巧,这对学生学习化学有着不利的影响。
1.3实验操作缺乏可行性
实践操作是化学中的主要部分,对学生学习化学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选择化学习题时,由于没有考虑到实践性,无法发挥出化学习题的意义,导致实践操作缺乏可行性。一些化学习题需要实践操作论证,而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对学生的学习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有的实践性较强化学题,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来验证,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从而导致学生降低了对化学的兴趣。
2.提高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2.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首先要改变学生的固定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使学生在解决习题时能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在为学生讲授解题的方法时,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进行解题,形成独立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对已讲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接着再让学生进行解题,学生通过对习题的思考与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不足的地方,教师要进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解决化学习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2.2优化选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师在选化学习题时,需要打破陈旧的观念。例如,在选择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课题时,由于习题的的提问方式不同,解题的难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选题,尽可选择对学生有着较大思考空间的习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课后习题通常较为枯燥,学生通常对教学缺乏兴趣【3】。因此教师可以将习题稍微改动,使题目变得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课题:与5mol CH4有相同的H原子数的H2SO4为多少mol?这道题经常出现在物质的量教学中。在课堂上,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老套的方法解决,先计算CH4有H:20mol,接着再换成H2SO4时为10mol。但是,在教学中涉及到物质的量非常少少,学生对这一概念相对较陌生。假如将习题换成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将习题换成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将狗与鸭脚的个数进行比较:5只狗脚的个数和多少只鸭脚的个数相等?通过这个题目的思考,学生能够快速的进行回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将原子数与分子数之间的关系作出清晰的表达。
2.3加强合作与自主的结合
在化学课题的教学中,教师要转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创新的教学方法【4】。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课题的解答,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化学习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学习到更多的解题方法。教师还可以进行有关化学习题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2.4巧妙设置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3-070-03
为解决农村教师数量匮乏和整体质量偏低的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启动“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硕师计划”)。“硕师计划”是通过选拔一批优秀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录取为“硕师计划”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师生”),并与省、县等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签约正式聘为编制内教师,并到县、镇及以下中学任教。截至目前,该计划已在全国31个省(市、区)先后实施,参加推免工作的高等学校累计86所,承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高等学校达73所,共有9000余名优秀本科毕业生奔赴县镇及以下农村中学任教。“硕师计划”的实施可大致分为阶段:第一个阶段(2004年至2005年)为试点阶段。培养方式采取“1+1+1+2”,服务范围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高中。第二个阶段(2006年至2009年)为推广阶段。培养方式调整为“3+1+1”,服务范围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学校,以中学为主。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为完善阶段。培养方式由“3+1+1”五年制改为“3+1”四年制(前三年在任教学校边工作、边学习,第四年到培养学校脱产学课程,完成论文答辩),服务范围由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扩大到所有县镇及以下农村学校,并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结合实施。
“硕师计划”的实施,为扶贫县学校输送了一批优秀的本科毕业生,不同程度地缓解了农村教师匮乏的矛盾,提升了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激励了大学毕业生献身农村教育事业,到基层建功立业;探索了一条为农村学校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有效途径。
一、影响“硕师计划”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分析
“硕师计划”的实施是一项探索性和复杂性的工作。所谓探索性是指这项工作属于新思路、新改革、新举措,没有现成的做法可以仿效,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在实施过程中确立先进培养理念,完善科学培养机制,探索有效培养模式。所谓复杂性是指“硕师生”培养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可谓“点多、线长、面广”。“点多”是指决定“硕师生”培养质量的要素多、节点多、环节多,既有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又有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撰写等。“线长”是指“硕师生”学习和服务时间较长,在职边工作边学习三年,脱产集中学习一年。“面广”是指涉关单位部门比较广泛,既有教育部主管部门、省(市、区)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又有推荐学校、培养学校和接受“硕师生”的农村中学。
“硕师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其复杂性的特点,要始终把培养质量提到应有的战略高度,农村教育不仅需要大量教师,更需要大量高质量教师。近年来,笔者围绕“农村教育硕士培养现状及实施策略”这一课题研究,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硕师计划”实施以来,其培养过程缺乏有效监控,其培养质量缺乏有效保障,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主要影响因素。
1.生源质量整体偏低。教育部规定“硕师生”的推免条件有三条:一是思想政治素质好,热爱教育工作;二是应届本科毕业生能按时获得学士学位;三是服从省(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志愿到农村学校任教。从这三个条件来看,作为研究生入学的选拔标准,缺乏明确、具体的质量要求和能力考核标准,准入门槛偏低。另外,“硕师计划”的生源绝大部分是培养学校的本科毕业生,入选后仍在本校就读,属严重的“近亲繁殖”。因此,从入学条件和培养环境看,“硕师生”的生源质量先天不高,又在本科所在学校就读,难免出现培养质量不高和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
2.培养过程缺乏监管。“硕师生”的培养涉及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开题、撰写、评阅、答辩等环节,这些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完整培养体系。课程学习是他们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教育基本理论的主要途径,实习实践是培养他们教育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基础平台,学位论文是提高他们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基本保证。目前,由于“硕师生”的培养采取“3+1”模式,即前三年在签约学校顶岗任教,除了寒暑假集中上课,其他时间与培养学校少有联系。最后一年到培养单位开始脱产学习硕士阶段的核心课程,同时准备毕业学位论文的撰写、评阅、答辩等相关工作。这样的培养模式自然导致培养环节很难有效衔接,培养过程很难把握和控制。
3.导师指导不到位。随着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的战略性转变,在高度重视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大力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结构、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面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持续增加、研究生培养类型日趋多样的现状,各培养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扩充教育硕士指导教师的数量,提高导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目前,很多学校由于教育硕士导师缺乏,只能放宽遴选条件,从而导致教育硕士导师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下降。另外,限于客观因素,一些学校50%以上的专业学位导师是由学术型导师兼任,尽管这部分导师具有丰富的指导学术型研究生的经验,但对于指导教育硕士研究生,还缺乏指导实际,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硕师生”属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更强调综合能力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导师的精心指导。但目前导师责任心不强、指导不到位现象时有存在:有的导师以学术型研究生模式指导教育硕士,缺乏专业指导能力和水平;有的导师属纯粹的“师傅带徒弟”,缺乏现代教育指导理念和经验;有的导师所带研究生过多,根本指导不过来;有的导师教学任务过重,社会兼职过多,无法完成指导任务。
4.管理制度不健全。“硕师生”的培养有别于普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能完全套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机制和管理制度。目前,有些学校对“硕师生”的培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在培养方案上,只是对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基本环节做了简单的微调。在管理上,不同程度地仍在执行管理学术型研究生的规章制度。这种简单移植套用现成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只能是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科学研究能力不强、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不专的“夹生饭”。因而,针对“硕师生”培养的特殊性,要积极探索科学的培养机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培养质量。
二、保障“硕师计划”研究生培养质量策略
过程控制是为达到规定的目标而对影响过程状况的变量所实施的操控。在“硕师生”培养过程中进行过程控制,就是对“硕师生”的“教育输入、教育过程和教育输出”全过程的控制。教育输入涉及生源质量、招生制度、研究平台、科研环境和导师水平等;教育过程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方式、学位论文、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等;教育输出包括课程学习效果、论文质量、学生素质和社会反映等。强化过程控制就是要操控好影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关键环节和关键阶段。
1.以完善选拔机制为前提,努力提高生源质量。首先要严把“人口”关。“入口”决定“出口”,生源质量犹如原材料质量,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前提要素,“硕师计划”实施以来,生源情况备受关注。一度出现了准入门槛虽低但仍不能吸引大量优秀应届本科生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一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村中学条件普遍较差,城市学生很难适应农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二是三年后免试免费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时间过长,对他们吸引力不大,他们认为想读硕士途径很多。三是学生缺乏艰苦创业,献身农村教育事业的理想和信念。四是国家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服务农村教育的信心动摇。为此,要解决生源质量问题,首先,需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其次,要完善、落实“硕师生”的优惠政策,以政策吸引人,用待遇留住人;再次,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热爱农村教育事业,到基层建功立业的高尚品格;最后,要完善推荐考核程序和办法,侧重考核综合素质和能力,把更多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纳入“硕师计划”。
2.以优化培养方案为重点,积极探索培养模式。科学的培养方案是质量的保障。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是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与“硕师生”的培养模式和学习特点相适应,密切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与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和课程相衔接。实现课程模块化,将课程分为“公共学位必修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教育实践研究”等五个模块。课程内容要注意知识的更新和拓展,体现前瞻性和实践性。课程学习是“硕师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其掌握学科专业基本知识和教育专业基本理论的主要途径。课程安排要科学合理、衔接有序,根据“硕师生”培养方式,学位基础课安排在前三年,通过寒暑假面授和学生自学完成,核心课程第四年到培养学校脱产集中学习。课程学习采取分散与集中、自学与指导等不同方式,课程考核办法规范、标准严格。“硕师生”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论文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培养学校导师指导、任教学校导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学习、工作和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
3.以提升业务能力为核心,科学安排实践训练。“硕师计划”的实施,目的在于培养大批高学历、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骨干教师,进而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和农村教育质量。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使“硕师生”具备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新人服务期的“硕师生”是应届本科毕业生,还不具备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水平,教学能力不高,教学经验不丰富,这就需要在有限的三年时间里,不断强化教学训练。在培养过程中要实现培养学校与任教学校、理论与实践的多边互动,密切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完善培养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合作机制。依托学校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开展优秀教师的传帮带活动,通过开展优质课评选、公开课观摩等活动,使“硕师生”得到全面锻炼,使其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尽快从教学新手成长为教学能手。
4.以建立双导师制为关键,强化联合指导力度。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双导师是指给“硕师生”选配两个指导教师:一个是培养学校的导师,另一个是任教学校的导师。建立双导师制,就是要加强培养学校与任教学校导师的联合培养和指导。培养学校导师一般偏重于学术型,其指导任务侧重对研究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他们具有教师专业背景,了解教师职业技术要求,熟悉研究生培养规律,对“硕师生”的指导具有稳定性。重点在于对课程学习,课题研究,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选题、撰写、答辩的指导;任教学校导师一般偏重于应用型,其指导任务侧重对“硕师生”实习实践的训练和指导。他们是从基层中学选拔的具备高级职称的职业型导师,多年从事中学教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硕师生”试教阶段的培养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能够提高“硕师生”对教学实践的感知和体验。双导师的建立与实施,既有利于“硕师生”理论水平的提升,又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是“硕师生”培养的有效模式。今后,如何进一步明确双导师的岗位职责,如何进一步调动双导师在“硕师生”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需要政府和学校建立起配套的奖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一、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分析研究
结构设计的具体程序是需要严格遵守的。建筑物的设计工作实际上存在诸多分支,这些分支具体涵盖了结构设计、电气设计、建筑设计、暖气通风设计、给排水设计等。每个分支的具体设计过程都必须围绕四个根本目标: 审美要求、功能要求、环保要求以及经济要求。建筑的结构是建筑物发挥其使用功能的基本条件,因而,结构设计也是建筑物设计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结构设计细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设计结构方案、结构分析、设计构件、绘制施工图纸。建筑结构的类型这一概念相对而言范围广、内容丰富。根据不同建筑物在具体功能要求上的差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产生了诸多结构类型与结构的分类方法。从建筑物具体用途的角度,可以划分为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如果依据建筑物的层数来分类,则可以分为超高层、高层、多层、单层建筑。建筑物使用的结构材料是有所区别的,从结构类型的角度来分类,大体上有: 混合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此外,建筑物的结构构件组成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区别,从这个角度,可以划分为框筒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筒中筒结构、筒体结构、框剪结构、束筒结构等。由此可见,建筑结构类型的划分方法颇多,内容也相对复杂。而建筑结构设计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名词: 概念设计。概念设计的具体含义指的是通过清晰、明确的概念结构,在不进行数值计算的情况下,根据分系统与整体结构系统间的结构破坏机理、力学关系、实验现象、震害以及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原始设计思想与基本设计原则,对结构的计算结果做出合理、准确的分析,同时将计算假设与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间的差异也考虑在内,对结构或构造进行设计,尽可能保证建筑物的受力更安全、更合理、更协调。
二、概念设计的具体步骤与重要意义分析研究
在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结构设计步骤通常可以划分为三步: 前期选择方案阶段,中期结构计算阶段以及后期制绘施工图阶段。结构设计与分析的首要步骤就是概念设计,以上三个步骤均与科学的概念指导不可分割。一名好的结构工程师在每个项目工程设计的初始阶段,也就是建筑设计方案确定阶段,先按照自身的经验和专业基础,在心里经历一段优化过程,应用概念设计手段,能够快速、合理地构思,比较,抉择每一个结构体系,并且协助建筑师扩展或者实现建筑行业所需要的空间形式,想要的使用,构筑和形象功能,且将其定为目标,同建筑师共同决定建筑的总体结构方案,此外,还要确定整体结构体系和分体结构体系最佳的受力方案。得出来的方案一般具有清晰的概念和正确的定性,从而避免了后期不必要的运算,经济可靠性能较好。另外,这种方法也可以作为判断计算机的内力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可靠性的依据。作为结构设计的灵魂和核心,概念设计统领着整个结构设计过程,也显示了设计工程师的理论和设计水平。通过结构概念设计的运用,可以从全局上明确结构的各项性能,从而科学的判断计算分析得到的结果并进行合理的利用,确保了设计过程中工程师的主体地位。
三、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具体策略分析研究
建筑工程的一个特点就是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这个特点也导致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参数很可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简单举例有: 基本雪压、基本风压、场地土类别、地震烈度等铸锻参数的选取过程都要严格依照《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以及工程地质报告这三份材料进行敲定,又如墙体围护的主材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工程师则需要根据实际选用的主材确定墙体荷载。在开始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应当大量收集设计相关资料、深入研究设计规范,根据具体的工程类型、地域条件确定具体参数,这样的做法能够在加强计算结果可靠性的同时,避免参数不合理、参数错误造成的返工、浪费等现象。建模计算的前期处理是提高结构设计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荷载的计算要保证准确有效,估计、推测等无依据的做法是需要每个工程师尽可能避免的。建模的过程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来给定输入,楼梯洞口输入处的局部开洞处理,转换层构件与悬挑构件设计中活荷载的不利影响,飘窗部分的荷载分析等都是需要格外注意的步骤。在尚未了解各个参数具体含义的情况下,毫无依据的对参数进行盲目的修改是结构建模过程中的一个大忌。在调整参数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不同参数的具体适用范围,具体的某一项参数大多具有较为严格的适用性,砖混结构下准确的参数,很可能不适用于框架结构,多层结构下准确的参数,对高层结构的适用性也未必能够保证。对相关计算软件的应用也要注意这个问题。不同的计算理论是具有其特定的假设条件的,软件的编制默认状态下均符合这些特定条件,为了避免出现参数不匹配、不适用的问题,在使用软件前必须了解清楚这款软件的具体技术条件,即使是最熟悉的 PKPM 软件系列也不能忽略这个问题。缺乏对于软件技术条件的深刻理解,就无法合理、正确的应用软件进行实际设计。因过分信任计算机的计算结果,而忽视结构概念导致的严重错误,近年来在结构设计领域也屡见不鲜。相关领域工作者在必要的情况下要进行手算复核,而不是迷信软件的计算结果,这种情况对于带转换的构件设计工作最为重要。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建筑物计算分析的结果是为了确保在静力荷载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动力荷载作用下具有较强的整体安全性。然而,仅仅依靠计算分析结果展开的设计,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避免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局部开裂、破坏等现象的。针对不同的自然灾害,要进行专门的防护性设计。以地震为例,可以根据工程抗震等级的要求指标,按照设计规范中的具体要求,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采用必要的构造措施。特别是针对计算性相对比较弱的结构类型时,多数的设计都要求通过构造措施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四、结语
建筑的结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设工程的安全可靠、美观实用、施工难度、工程造价等诸多品质,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自古以来,都是结构工程师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同时,项目的特殊要求、施工环境的变化以及结构设计人员水平上的差异等诸多因素都与结构设计的出图质量密切相关。为了尽可能避免设计图纸上出现“漏、碰、错、缺”,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作者应当通过有效的措施尽可能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