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的教学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3 15:48: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声乐的教学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声乐的教学方法

篇1

引言

教学教学形式及方法都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高校声乐教学方式与方法。只有方式合理。方法得当。才能有效地提高声乐教学水平。

一、加强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拥有一些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的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的确如此,声乐学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教师,还不如不学或者自学,而声乐要完全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1.声乐教师要有基本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演唱方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的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2.要有个好耳朵

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教师不应该只是掌握一大把方法,方法固然重要,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到错的方向上去。

3.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

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

二、浅谈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学评价方式的应用

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率,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这是由于这不仅是声乐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也是所有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声乐课大都是选修课程,而就学生而言,选修课并不是完全为得到学分,因而学生在确定某一门课程后,选修课的实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必修性,因而作为教学因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严格按照规定课时进行教学,并结合学生实况给予学生正确、客观的评价。即使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但也是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声乐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中,对不同条件和水平的学生,每到一定的时间,无论其进展程度如何,都必须全面而耐心地进行教学评述,评述时要语重心长、实事求是。好在哪,不足的在哪,讲得越具体越好,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的地方阐述其具体的、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确定新的目标。切记莫用世界上或国内某某名家来对比,以免造成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更多的应是激励学生脚踏实地,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努力提高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平。

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

声乐教师必须认真而细致地备课,对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音质、音域、嗓音类型、乐感、语言修养、文化修养以及接受能力等)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具体教学,必须根据该学生的实际条件来制定和实施,否则很容易生搬硬套。如学前教育的学生基础差,乐感差,上声乐课之前甚至有许多人未唱过歌,对他们主要以训练自信心为主,首先解决心理问题,激励她们大胆做动作,大胆唱出声,并在每节课上教一首幼儿歌曲,激发她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通过朗诵练习,在语速、咬字、节奏、音量、强弱等方面下手,提高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而音乐系的学生就不同,他们在专业技能方面至少也有1—2年的学习实践。为了声乐技术的训练和稳定,又为避免学生面部紧张、声音发僵,可将“无声练习”提出来,使学生把咬字做到积极又自然的状态后再放声歌唱,从而保证教学的进展,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训练当中,要求教师必须认真而细致地制订每一位学生的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材,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声乐训练的步骤,必须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五步走:第一,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嗓音状况,剖析其长处和存在问题,制订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第二,让学生放开嗓门歌唱,全面锻炼其基本的演唱机能。如呼吸、共鸣、吐字、体能、心能等,这是声乐教学中必须全力以赴并且贯穿始终的主要工作,它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发展潜力。第三,在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发声方法后,必须进一步对其声音加以润色、修饰和美化。主要手段应该以训练混合共鸣的运用为主。第四,在现有的发声方法基础上,有意针对高难声乐技术进行强化训练。如声音运用上的灵活性,情感的转换,在演唱中对音色、音量的变化的控制,以及声音的表现力等等。第五,学习行之有效的感情表现手段。如针对喜、怒、哀、乐、悲、惊、忧、思等各种情感元素的训练和准确无误的表现能力,以及手、眼、身、法、步的协调统一等等。这五个训练步骤,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次要分明,方法要得当,真正做到循序渐进。

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言听计从的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实现。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也就失败了,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地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其次,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第三,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对于声乐教学来说是致关重要的,教师要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断的找出适合当前的学生特点,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声乐潜能的有效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使学生在有丰富的音乐素养的老师的培养下,成为有才、有德的声乐人才,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找到属于自己演唱的风格、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能力,唱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还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和良好的声乐学习氛围,但决定因素在于本文所提示的四大点。广大声乐教师要以“多、快、好、省”地培养声乐人才为己任,积极探索出更多实施声乐有效教学的好路子、新路子。

篇2

1.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生源差距大。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很多,生源基础良莠不齐,音乐素质和嗓音条件都比不了声乐专业学生,那么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就不能采取专业院校“一对一”这种单一的上课模式,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必须以集体课教学为主。但是以往的声乐集体课难以照顾到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个别差异,久而久之,除了少数悟性较好的学生学有所成外,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得不到解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1.2 不注重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是幼儿教育工作,当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内容脱离幼教实际,教学效果不佳。由于音乐教师长期缺乏与幼儿园的直接交流,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关注不多,致使多年以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仍然与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相类似,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幼教实际。再者,学生由于接触的幼儿歌曲较少,对于幼儿歌曲的发声概念十分懵懂,到了幼儿园,在校所学的声乐技巧基本用不上,她们甚至错误地认为幼儿歌曲演唱就是用白声、真声去范唱。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师教育专业,作为一种职业定向的专业教育,应该具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其声乐教育应与音乐专业相区别,让学生早接触、多实践具有本专业特点的课程。

1.3 声乐教材严重缺乏。目前学前专业声乐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规范,很多学校靠上课的教师来自选歌曲教学,严重制约着上课效果。所以,根据学前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心理、生理等特点,选择古今中外思想性较强、艺术性较高、训练价值较大的艺术歌曲和优秀民歌做教材显得更加重要,同时要不断更新教材,补充和选用反映时代精神和现代生活的新作品。这些作品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精神人格得到陶冶,思想品格得到升华,从而得到了美的享受,提高了审美能力。

2.不断创新学前声乐课堂教学的方法

声乐课堂教学创新的方法有多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完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前教育专业未来职业的特点,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2.1 游戏教学法。

玩是学生的天性,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交流方式。我们不妨把音乐知识编成游戏的方式,和学生在玩中完成教学任务。如:欣赏乐曲《动物狂欢节》,可用设疑的方法导入,先由学生猜出哪种乐器表现的是哪种动物,推动学生去探索那段乐曲所描绘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在学习音乐节奏知识时,可以采取小组接力模仿节奏的游戏推出新知,由小组的第一个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后,在传递给后面的学生,一直向下传,直到小组的最后一名学生把这个节奏写到黑板上,由第一个同学评价,教师再给出答案。这个游戏很有趣,调动了每个学生都在注意那个对的节奏,强化了学生对正确知识的注意,学生在玩中学会了要学的知识。在训练节奏时,可以训练学生嘴念节奏、手打节拍、脚打强拍或手打弱拍等“玩”法;还可以把节奏编成总谱式的合作游戏,学生分成小组,有打节拍的、有打节奏的、有唱谱的、有加打击乐的等,一起合作;也可继续发展为加入打击乐、钢琴等乐器来“玩”。这种利用猜谜、游戏、打击乐、钢琴伴奏等手段以“玩”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通过手、眼、脑并用,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乐感与审美,发展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2.2 情感体验法。

情感互动是师生互动中的高层需求法,是知识互动中的另一种高级形式。

要达到真切的情感体验,教学就必须设计丰富的内容,采用多种手段,创造多彩多姿的情境,例如: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歌唱水准,教学内容可以从幼儿歌曲着手,如:《小乌鸦爱妈妈》、《摇篮》、《大鞋与小鞋》等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歌曲进行歌唱训练。这些歌曲短小、精练,音域也不宽,对刚学歌唱的同学来说容易接受,从中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还可以增加一些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和艺术实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预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自我展示、相互评价、挑战自我。在活动中得到情感和心理的满足,师生可以根据歌唱作品的内容一起进入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2.3 互动交流法。

教学中的互动与交流是实现良好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寻找他们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对条件差的学生以鼓励为主不嫌弃,并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每班只有2到7名男生,在上课时他们总是低着头坐在课堂的最后面,为了消除他们不平等的心理压力,我将他们调整到自己的身边,上课时总是给他们送去鼓励的眼神,在教学的内容上也选择了适合男女声演唱的歌曲,在课堂个别抽查的过程中,选择适合的调让他们演唱。对五音不全,连张口的勇气都没有的学生,教师不是用眼神去斥责学生,用动作去制止学生,而是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让他们知道害怕就是自己的敌人,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调整好心态,每个人的学习都是从不会开始的,只要努力就会获得好成绩,就能获得美好的歌唱。

在课堂提问的环节里,让学生知道提问、抽查不是为了让他们出丑,而是针对每位同学对知识理解的程度进行教学反馈或把他们存在的不同问题和错误进行纠正。以点带面使没机会被问到的同学也能进行自我更正。

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多用表扬、赞许的语言,哪怕是一个眼神和会心的微笑,也会让他们对教师产生真正的信任,以便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消除过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低年级学生的声乐基础训练过程由于声乐理论比较抽象,技术性又很强,初级练声曲也比较单调,又要不断反复地练习,因此就需要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目的、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与教师积极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计划。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师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创新音乐课堂教学的空间是无限的,只要教师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途径,就会不断地创造出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玩中学、学中玩,快乐地教和快乐地学,顺利地实现具有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的目标。

一名优秀的学前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方面,不应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上课时不能仅仅是复制传统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用适当的方法来启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必须不断创新。所以,就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而言,注意培养和开拓学生在幼儿声乐教学方面的创新素质,必须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去努力实现。

参考文献

篇3

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是18世纪意大利流行的一种歌唱方法,到19世纪达到完美阶段,有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欧美各国一致认为是一种正统的歌唱方法,是歌唱技巧的完美体现。他要求歌唱者的气息从下腹的位置发出,要求三个共鸣区构成一条管状通道,形成良好的共鸣,要求声音从头的上部自由地放出来(头声)以获得明亮而圆润的声音。美声唱法在演唱中强调共鸣腔体及声音的位置,要求气息下沉,声音位置要高(时刻把位置挂在头上),发出的声音比较圆润、浑厚、柔美,擅长抒情,音色变化比较丰富,演唱作品的艺术性较高,技巧较复杂。

美声唱法一般被称为最为科学的发声方法,因为它的历史悠久,很多的标准与规则都已经有机形成。另外,美声唱法当中还有六部之分,每个部的划分都非常的严格且明确,包括了声部与声区之分、要求母音一致、吐字清楚、声音连贯、声情并茂以及要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等等,这些要求是每一个学习美声的人都必须要做到的。

二、正确音乐观的培养和树立

美声的声乐教学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在音乐观上的正确性。声乐学习是建立在优美动听声音的赏鉴能力这一基础之上的,通常意义上而言,此处优美动听的声音由器乐以及声乐等部分组成。器乐以及声乐二者存在一定区别,器乐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受客观因素限制,虽然其演奏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多种多样,然而其发音同基本的演奏效果是固定不变的,由此而言,器乐具有客观的固定性。相对而言,声乐却有很大不同,其由人体器官发声而产生,演唱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以歌唱者的感觉为支撑,且易受到个体体征、情绪等多元素的影响和限制。因此,从某种角度而言,声乐具有抽象的多变性。人体内部的相关发声部位,如声带、咽喉、口鼻、胸腔等,不同部位的配合发声各不相同,个体器官的生理构造也都存在很大差别,加之神经等的影响和干预,赋予了声乐千变万化的特点,使其较难被歌唱者所掌控,演唱过程中具有很大比例的主观及多变性,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声乐的演唱较难实现预想效果或臻至完美。由此来讲,声乐的教学过程艰难、复杂,且周期较长。帮助学生培养和树立科学、正确的音乐观念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唱者只有对声音概念有了科学和正确的掌控,才能在演唱过程中对声音有更为精准的掌控和领悟,进而改进自身发声、用声方式,获得进步发展。

三、美声唱法技巧培训

在声乐中,美声演唱又被称之为柔声演唱,由此可以看出,美声演唱要求力度偏于轻柔,演唱者在演唱中使用其半分力量即可。当进行高音演唱时,应该使用自然且轻柔的发音方法,而非蛮横的使用气息的冲击发音方式。因此,歌唱者需要以来自深下腹,即通常所谓的丹田处的气息为支撑,使声音由头上部用较轻柔的方式发出。美声声乐教学大致可由如下方面进行:首先是起音方式,正确的起音方式对于歌唱而言十分重要。优美动听的美声演唱,应以清朗、舒适、婉转而精确的起音为开端。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实现咽喉、气息、胸腹腔等的状态,及其之间的共鸣发声方式。好的起音方式的使用,能够达到用最少消耗获取最佳发声效果的目的。在歌唱者的演唱过程中,如果能掌握良好的起音方式,歌唱者声音将富有持久性和多变性,而在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减少对歌唱者在体力及声带的损耗,长久保持有利于演唱人员演绎寿命的增加。其次是音质特色,音质在美声声乐演唱中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美声演唱中,追求的是婉转、嘹亮、有感染力及金属特质的音质。由演唱者的发音音质容易得知其演唱功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又明又暗”的音质特色,即灵活且紧实、嘹亮且圆润的声乐特色。最后是呼吸方式,气息是演唱者在歌唱过程中的动力来源,可被收放控制,在美声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气息运用上保持稳定、顺畅,科学正确的呼吸方式是美声演唱顺利进行的前提。

四、美声艺术文化底蕴的积淀

西方声乐艺术自产生之初,便受到了社会、文化、艺术等多方面因素的深入和综合影响。无论是在产生之初还是在全盛的发展时期,无不留下了前辈先人的心血。内容丰富多彩的美声歌剧作品,都是特定气氛和环境下由作曲家谱写而成。因此,本质上说,美声声乐艺术也是社会及人民生活的艺术剪影。因而美声声乐学习不能仅关注所学习的音乐作品本身,不能简单地束缚于对技巧的精通,对美声声乐这一艺术的学习,仅限于传统意义上正确发声方式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此外也需要深入探究西方美声声乐作品中的艺术内涵及其蕴含着的历史文化意义。具体而言,当教师教授歌剧咏叹调时,除去歌剧本身的内容,还应引导和教授学生了解和把握其整体风格以及相关剧情、产生与盛行时代、地域以及处于此段时期或此范围地域内的艺术文化特色,著作者生平经历和艺术特点等等。如若声乐作品改编自文学作品,教师也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此文学作品。歌唱并非简单的由人体器官带动而成的机械运动,歌唱者的演唱是任何精密仪器都不能效仿的,而声乐的精髓恰恰就在于其非模仿性,在蕴含在声音中的、给人以无穷精神享受的灵魂触动。

篇4

一、当代声乐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声乐教学理念

(一)端正正确的声乐艺术观念并且准确地掌握声乐的方法

早在《师说》里韩愈就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望解惑也”这句名言。老师在教学中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老师明白了、理解了、掌握了,学生才有可能明白、理解并掌握,假若教师自身都不明白准确的声乐唱法,在向学生教学时,难免会陷入到“摸着石头过河”的地步。这样的话,学生不仅会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还会引领学生走向错误的方向,从而极大地阻碍了声乐人才的的培养。因此,身为声乐老师,特别是刚刚从大学毕业经验不足的年轻老师,不仅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有关声乐的知识以及提高自身的声乐演奏水平,而且还要今极尽大的可能掌握各种各样的多种风格的声乐作品的演唱方法,从而拥有准确的声乐发声方法,以及端正正确的声乐艺术观念,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相关知识。

(二)拥有准确辨别声音好坏的耳朵

学习声乐的人都知道,声乐教学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听觉来进行相应的教学的,身为声乐教学教师一定要通过自身灵敏以及有阅历的听觉来精确的判断学生们在发生和演唱时的音准、音色、音质、读字、节奏以及气息等等各方面有关的情况,从而可以及时的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时出现的问题来及时的作出指导和调整。如若声乐老师的听觉不好,耳朵不灵,分辨不清,那么就非常有可能把学生引领到错误的方向,导致学生掌握错误的方法。

(三)掌握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丰富灵活的教学模式

其实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歌唱技巧、发声方法以及歌唱表现等等一些问题。身为声乐教师,在学生进行声乐演唱练习时,一定要及时发现学生演唱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采用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演唱技巧。就像在学习冰太阳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介绍练习朗诵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让学生一起开始进行多次演唱,随后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使学生们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接着针对学生的个别发音问题进行详细有效的讲解,并且一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极其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如果想成为一位优秀的声乐老师,必须要掌握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创建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就好比一名优秀的医生必须掌握多种疾病的对症处方一样,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声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四)拥有优秀的舞台表演能力以及较强的乐器伴奏能力

一名优秀的声乐老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舞台表演能力,而且还要拥有较强的乐器伴奏能力。古语有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也就是说,身为一名声乐老师要具有“言传身教”的能力,同样也必须具有自身的声乐美丽以及使学生信服的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一个丰富有趣的教学平台。学生聆听老师的演唱,不仅对作品具有全面的理解,还能通过老师的演唱来掌握一些演唱的技巧和手段。拥有较强的乐器伴奏能力也是身为声乐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本领,良好的伴奏能力会使演唱者更加投入的去演唱歌曲,体会歌曲。

二、重视声乐人才的选拔以及人才的培养

(一)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喜好

每一个声乐老师都知道,声乐专业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对自身具有比较高的自我评价,他们非常渴望成功,渴望舞台,渴望与众不同。想要引起他人的关注,尤其是专业老师的关注。当然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嗓音条件和接受能力,作为声乐教学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特点来制定出针对个人的训练的目标和规划。比如说有些同学的咬字发音不够好,上课的过程中就多强调如何用身体器官配合自然发声的训练。有些同学气息支撑不够,就需要老师多制定一些“小狗哈气”等训练气息的方法。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平等公正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多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少些批评教育。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紧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还要有选择的制定出教学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增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在声乐教学中,正确地做到因材施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声乐的教学中增强艺术与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他们积极观看各种优秀歌唱家的音乐会,多参加国内外声乐比赛。也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更好的去学习舞台表演能力,全面的提高他们的自身音乐素养。

(三)创建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新颖的师生关系

篇5

声乐,是指用人声表现的音乐。声乐演唱艺术发展至今,歌唱发声技巧与表演的实践经验已不再是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而是从发声生理科学的理论出发,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歌唱发声方法,用以指导歌唱实践和声乐教学。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教学双方的交流是互动的,学生对歌唱状态最直接的印象主要是来自教师的讲解、指导、示范和演示。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技能和知识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面对受教育者“授业传道”,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一、了解基本的发声体系

人的嗓子,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要做到能正确、科学地发声并利用好嗓子这件乐器表现音乐,了解嗓子的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含假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气息怎样运动,路线如何,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舌根、舌头的运动,下巴如何运动,怎样张嘴,人的身体如何配合等都关系到声音的好坏。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

二、构建科学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

声乐教学,要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思想禁锢。任何唱法都不可能墨守成规,它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随着作品的创新而发展。作为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千万不能去造“声音”。

三、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声乐教学,包罗万象,大到教学整体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小到每个具体教学手段的设计与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最关键一点,就在于因材施教。常用的教学法有:

1.演示法。演示法是一种直观感性的教学方法,也是声乐教学的基本手段。通过教学演示可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意图产生直接的印象和共鸣,以利于激发学生歌唱学习的形象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包括动作演示、嗓音演示和表情演示等。

2.分析法。分析法所涉及到的内容应涵盖声乐理论、声乐技术、艺术表现等三个方面,所研究的对象应包括声乐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两个不同层面。借助分析法,能够帮助学生寻找到歌唱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途径等;通过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从歌唱艺术现象深入到对歌唱艺术本质的思考;通过分析帮助学生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取得进步。

3.练习法。声乐艺术是具有显著技能特征的艺术,在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之后,需要通过经常性的重复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同时,那些错误的发声技能也需要通过练习加以克服和纠正。在歌唱艺术实践中,学生对作品的演唱处理以及歌唱技术方法的设计安排和表演运用,同样离不开练习的帮助。

4.听赏法。听赏法是声乐教学常用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歌唱听觉训练和作品赏析训练。对教师范唱和声乐大师音像制品的听觉赏析,有助于逐步确立正确的声音观点,使之在歌唱训练中起到正确的引导。同时,听赏法必须逐渐渗透到对不同体裁、题材、风格、流派、演唱形式的听觉训练方面,学生在接受技法训练的同时提高歌唱听觉感受、感知和听觉思维创作能力。

5.情境法。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艺术形象关联的情境内容的创设,为学生勾勒出特定的内心人物、场景、情景、环境、氛围等鲜活艺术形象,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谋求格调高雅的审美品位。合理地使用情境教学法将有利于提高声乐教学训练的实际效果。

四、把握声乐学科特有的教学原则

1.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限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

2.坚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序渐进是声乐教师应特别重视和严格遵守的教学原则。初学者往往容易犯急于求成的错误,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适当的发声练习和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比如,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

歌唱艺术是实践性的艺术,有关歌唱经验、体验、理论方法是否正确、适用,必须通过学习者自身的歌唱实践才能得到检查和验证,本文提出的几种教学方法均系经过教学实践检验过的有效方法,值得声乐教育者尝试。

篇6

1.了解基本的发声体系

人的嗓子,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要做到能正确、科学地发声并利用好嗓子这件乐器表现音乐,了解嗓子的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含假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气息怎样运动,路线如何,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舌根、舌头的运动,下巴如何运动,怎样张嘴,人的身体如何配合等都关系到声音的好坏。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

2.构建科学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

声乐教学,要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思想禁锢。任何唱法都不可能墨守成规,它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随着作品的创新而发展。作为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千万不能去造"声音"。

2.突出个性,选择适当的声乐教学曲目

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表现力。

2.1 教师应考虑每个学生掌握发声法的不同程度和不同特点。适当地选择声乐教学曲目,切记不要"盲目贪大"。曲目选择好后,教师要向学生讲诉曲目的时代背景,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及词、曲作者的生平,并根据曲目的音准、节奏、速度、风格特点、技巧要求、情感把握、特定曲式等将曲目正确的完整地,带有情感的给学生讲一遍,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曲目的教学要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2 教师在教授声乐曲目时要秉持耐心,细致,严谨,负责的态度。认真讲解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单词、每一个音乐特殊记号和曲目演唱的难点,必要时可以分段来分析,反复来练习,不要心急赶进度。曲目熟悉后,学生必须与钢琴伴奏教师紧密配合,并在配合中反复领会钢琴伴奏教师对曲目技巧性和艺术性的讲解,使曲目的整体感觉充分体现出来。

3.教学方法探讨

3.1 演示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由教师将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和技能通过音像制作后进行教学示范。例如,当演示"歌唱技能"训练时,可将与呼吸系统相关生理结构图及理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屏幕上显示,然后采用动画形式展示歌唱时的呼吸运动图,通过播放几例错误和正确的歌唱呼吸实例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最后再由教师针对演示过程中涉及到的呼吸原理和练习方法作总结分析,在学生中间开展呼吸训练。这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迅速正确理解歌唱呼吸原理和掌握呼吸系统生理结构,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科学练习法并加深记忆。

3.2 赏析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大量投入声乐鉴赏或优秀教学实例欣赏,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观念和科学评价方法,丰富学生音乐内涵及较高的音乐素养。并引导学生在赏析过程中进行少量针对性的发声联系。试图加强演唱歌曲的声乐技巧,全面协调学生生理机能。这种利用赏析、歌曲式的总体反应的万幸心理教学方法,可将歌曲中局部的动作技巧缩减至最小程度,同时开阔了学生视野,启发了学生音乐创新的潜在灵性,从多角度加大了学生阅历和专业修养。

篇7

一直以来,声乐教学总是围绕着解决开喉咙、呼吸、喉头等技术问题来进行。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肌肉运动的技术能力,忽视了人的情绪性格等因素,造成技术的不全面,使专业的学习较为艰难。声乐学生整天努力练习的不是如何进步,而是忙于解决各种声音的毛病。许多声乐前辈和老师说。学习声乐就是建立好的“歌唱乐器”,就是“发声机器”的训练过程。然而这种单一的将发声技能作为声乐教学的全部的教学方法,是不能真正达到声乐教学效果的。声乐是技术和音乐的结合,它需要一个整体协调的状态,包括情感控制、咬字状态、心理稳定等方面,仅仅练习发声技术不但学不好技术,还会影响歌唱的美感。实际上声乐就是正确的说话,歌唱最终是表达感情的。歌唱的内容是歌曲的音乐情感和音调,其他的练习都是辅的。而且每个人对声乐技术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而教师最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稳定状态,建立起学生个人的演唱技术状态。优秀的教师是不拘于某种教学模式的,而是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得知以音乐中心,通过表现音乐形象来调整发声技术的声乐教学方法事半功倍。

一、建立以音乐为中心的整体教学观念

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建立以音乐为中心的整体教学观念。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音乐是声乐艺术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从培养学生音乐内心听觉与音乐意象人手,在声乐教学实践中,通过长期刻苦的音乐艺术训练,融入练习者的创造性,并依靠练习者的情感、经历、修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不断促进声乐艺术的表现。技与艺,即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吐字和隋感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二者不可分割。歌唱的人声是以人身的整体作为乐器从事歌唱的,绝非只靠嗓子、气息或共鸣就能单独完成。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歌唱应成为诸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换言之,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声与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不论是专业歌唱者还是业余爱好者,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嗓音也有差异,在声乐教学中整体训练尤为重要,它不仅包括歌唱呼吸的整体训练、歌唱语言处理,歌唱心理的训练等,更重要的还是歌唱的魂――音乐的训练。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的练习中,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整体歌唱”的含义。

二、有内涵的练声

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简言之,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服务。发声练多因为没有歌词的原因,被认为是没有情感内容的,属于纯粹技术练习,如单个音素、音节的发音练习,扩展音域的练习,提炼音质的练习等等。其实不然。即使是单个长音,假使我们用不同的情绪来表达,也将出现多种声音音色、音质的表达方式。在歌唱中“声和情”永远都是紧密联系的。例如:我们在心情愉快时发出的声音是甜润、温暖的,而板着脸孔则会发出冰冷、干涩的声音,即便符合练习要领,声音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的。发音正确基本方法的掌握,是为了利于更大程度地表情达意,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声音。愉快、温暖的发音应是歌唱时的最基本声音色调,它可以使声音柔和悦耳,声随情走,充分做到有声有情,情托声,声含情。

在声乐教学中,练声过程是整体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让学生从枯燥的练声技能中摆脱出来,就需要运用音乐的魅力,发挥练声曲的作用。在练声前,首先要求学生在思想上作好准备,借助发声练习曲调的旋律,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愿望,抒发内心的情怀。例如:5 4 3 2 | 1――这一短小的练声曲,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这个练声曲的旋律是对“彩虹”的描绘,提示学生用声音来描绘彩虹的形状,以及用“雨后见彩虹”的欣喜心情来进行发声练习。如此,简单枯燥的练声曲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学生会用愉快的心情去完成,最终达到练声目的。同时,在发声练习过程中,结合字声练习(带词练习)要求根据词意思维有想象、有意境、有画面、语气有表现、声音有乐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过渡。

三、“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

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更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是以歌唱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人类精神唤醒及生命升华的展开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开其价值,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在歌唱的诸多环节中,“情”是最重要的,在歌唱中起主导作用,是声音的灵魂。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指出:“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整的音乐效果”。意大利著名的歌唱家卡鲁索认为“歌唱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为了追求一种效果而作的技术挣扎。”他在歌唱时听从心灵的支配,超越技术对他的影响,他的感情是他歌唱中唯一的导师。北京曲艺界也有着“说书一股劲,唱曲一段情”的艺谚,要求演唱者以充沛的内在情感统领、调动声音,以显示情真意切、优美动人的双重艺术魅力。因此,笔者认为在声乐教学中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歌唱的情感表达和歌唱的艺术表现上,会给课程的整个过程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

篇8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在大学声乐教育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互动式教学法,能够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之间的互相沟通,营造良好的课程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自助式学习。在现代教学环境影响下,整个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所以,在声乐教学活动中,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对于发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在大学声乐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意义

(一)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自由、民主、和谐课堂氛围

作为声乐教学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自由、民主、和谐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种课堂教学氛围之下,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得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去学习,互动式教学能够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比较注重学生的感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教学双方的关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在传统声乐教学中,往往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在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始终居于主体的地位。互动式教学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不仅解放了教师,还将学生从被动的位置解放出来。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互动式教学不仅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互动式教学中,除了可以有效的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还需要完成自我探寻,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提升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互动式教学法,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互动式教学法精髓在于“互动”,也就是课堂教学时,教师与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改变传统教学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好的状况。在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中,多数教师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根据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步骤,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少。对教师而言,互动式教学法是一个挑战。在互动式教学法中,教师需要掌控课堂节奏掌握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丰富教学经验,有效提高教学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地位容易被忽略,然而,如果在教学中实施互动式教学法,就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更好的体现教和学的双方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在传统声乐教学中,许多教师比较喜欢使用讲解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对于音乐理论比较偏重,教学内容枯燥无味,不仅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实施互动式教学法之后,比较自由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通过有效的交流沟通,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够运用抽象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等院校声乐教学现状

近些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在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下,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方法都有所改观。然而,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声乐教学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方式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学生思想意识比较活跃,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注重自我意识。如果教学缺乏创新,始终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不仅很难激发学生兴趣,久而久之,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二是教师主导了课堂,课堂教学以示范式教学法为主。大学声乐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也发挥了一些成效,但是,作用是有限的。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一边做示范动作,一边做指导,采用示范式教学法,课程教学氛围的单一,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不仅影响大学声乐教学的质量,很难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容易引发学生的疲倦和厌恶情绪,逐渐变得消极应对,对声乐教学失去应有的热情。声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教师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必然会影响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三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历程是由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的,而教师的耐心程度和责任感,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当前部分学校师资力量还相对薄弱,教师专业综合能力还不是很强,会使学生的声乐学习存在很多障碍,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倦心理,甚至抵触对声乐的学习,进而降低了整体的教学质量。所以,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大学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将学生从被动地位解放出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寻,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有效的互动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印象在大学声乐教学中,采用互动教学法,思想先行是一项客观要求。所以,要想有效实施互动教学法,必须要改变教师按部就班式的教学模式,创设有效的互动情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基本成形,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一板一眼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实施教学没有任何灵活性,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被动的学习,就会缺乏学习兴趣,最后演变成讨厌声乐学习。所以,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创设有效的互动情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通过多媒体互动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意境,还可以传达作品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互动式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歌曲欣赏等,为学生营造较为直观的感受,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然后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通过互动式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信息的传递与反馈,交流是重要手段。在大学声乐教学中,互动式的交流,有利于打破传统的信息输入模式。师生之间信息的流通,也是通过语言与肢体传递与反馈信息的过程,在声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所学的内容。在大学声乐互动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式交流,让学生更清晰地明白所学的内容,通过更直观形象地表达,让学生快速领会教师的意图。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互动式交流,可以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只有师生不断交流与互动,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对于艺术的领悟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感受力,实现教学理论与艺术实践的结合。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大学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在课内进行,在课堂教学之余,也可以使用。因为在课后实践中,互动的重要性同样不能够忽略。师生之间课后的实践与互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学生可以在课后向老师咨询不理解的问题,反馈当天课程学习的感受。在课后,教师也可以和学生讨论学习效果。在课后的实践和互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样,教师就可以针对一些共性问题,为学生指导,纠正其在学习中出现的偏差,同时,帮助学生改正理解上的错误,使学生达到有效的学习

三、结语

目前,在大学声乐教学中,传统教学法并没有被完全摒弃。相比传统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大学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更利于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互动式教学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力.探究大学声乐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4,16.

[2]高鸣.大学声乐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S2.

[3]林声.试论声乐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篇9

歌唱中情感表达与歌唱方法的正确处理是歌唱演员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二者的完美结合在声乐演唱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然而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导致情绪的训练方法和技术的训练方法截然分开:一是仅仅强调技术方法,这样的最终只能使得歌唱的声音苍白空洞,无法感染观众;二是仅仅强调情感的抒发而忽视发声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最终使得音色变得粗糙,没有了歌唱艺术的魅力。在歌唱中情感表达与歌唱方法的完美结合是主体,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警醒学生:完美的声音质量必须以正确的歌唱方法为基础,以内在的情感表达来引发艺术的表现力和审美需要。因此,重视情感表达和歌唱方法的同时,必须让二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相辅相成。

一、情感表达和歌唱方法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

唱歌必须唱出情感,情感是歌曲的灵魂。可是当今有很多演唱者在学习和演唱的过程中过度的追求共鸣和气息,却忽略了情感表达在歌唱中的重要性,致使歌唱的过程中动作僵硬、表情呆板,缺乏应有的情感内涵,不能达到感染效果,也不能用歌声去打动观众。出现这些情况是因为:第一,传统的声乐教学往往偏于注重引导学生声乐技巧的学习,没有切实把情感融入到音乐中;第二,歌唱者没有从根本思想上对情感在歌曲中的必要性引起重视,仅仅强调了声音的外在质量;第三,声乐教学用书琳琅满目,但是大部分都在用文字描述声乐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极少有人说到情感在演唱中的必要性,即使有提到也毫无深度可言,所以学生们既无理论的指导也没有实践经验的积累,是不会在演唱水平上达到很高的造诣的。

(一)歌唱方法的重要性

歌唱方法代表着一个演唱者最基本的音乐基础和歌唱水准。正确的歌唱方法可以使歌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更能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使听众有很好的视听效果。所以声乐教师们在教唱的过程中会首先强调歌唱方法的重要性。我们学习声乐的时候也有同样的体会,每次上声乐课前老师都会首先强调呼吸方法、正确的咬字吐字和歌唱时要打开头腔共鸣、让声音更加优美动听等。声乐的学习是一个繁琐的过程,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歌唱的基础和保障,所以我们在教习声乐的时候要求学生必须好好掌握这些方法,并不断的巩固。

(二)歌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情感表达在声乐表演中至关重要。声乐教师教学时要教会学生把唱歌时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态度转化成歌唱情绪,并向他们强调歌唱情感与歌唱方法的内在联系,因为没有内在的情绪是不会发出感人的声音的。清代声乐理论家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到:“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宜重。唱曲不得其情,则正邪不分,悲喜无别。”

二、情感表达与歌唱方法的相互影响

人们一般认为在歌唱中情感表达和歌唱方法关系不大。然而通过演唱实践不难发现,歌唱情绪和歌唱方法有着很大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直接影响歌唱者的艺术表现力和歌唱水平。因此探究歌唱情绪和歌唱方法的内在联系可以更好的把握歌曲的内容和意境,并在提升歌唱水平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情感表达离不开技术支持

声乐教师在教唱一首作品的时候,要让学生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相符。例如,在演唱一首摇篮曲的时候需要甜蜜、柔和的声音,面对一首圆舞曲的时候需要轻巧、明亮的声音,而演唱一首进行曲的时候需要雄壮的声音。经过想象后,调动人声“库”中最恰当的声音,唱出歌曲本身所需要的视听效果。一般来说,明亮而富有光彩的音色适合表现高兴而欢乐的情绪;而音色洪亮、有力则表现强烈的情绪;另外,比较柔和、温情、流动感强的歌声一般是用来演唱爱情歌曲的。总之,演唱者应该学会灵活运用声音色彩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把生活感受和音乐形象完美结合,配上恰当的声音来演唱,才能更加完美的表现出歌曲的内涵。

(二)学习歌唱方法是为了更准确的情感表达

歌唱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共鸣腔体调节的不同结果导致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正确的歌唱必须以良好的发音状态为基础。

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呼吸器官的发声训练是歌唱者的基本功,呼吸方法的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发出声音的质量。在唱歌之前要对呼吸有个良好的控制,随着歌曲的起伏去调节吸气和呼气。当然,歌唱时还要注意咬字和吐字的运用。因为舌根与喉结相连,当喉结下沉的时候,舌头也要随着下沉才能保持自然松弛的状态,舌头才能随意改变形状来进行咬字。但是大部分人习惯了喉结在自然结构下舌头的咬字位置,一旦喉结下沉,舌头如果还保持在原来的位置进行咬字,就会造成发声器官紧张,对发声产生影响。所以在歌唱过程中舌头应该随着喉结的运动来自动调节形状变化来确保咬字,保证正确的歌唱方法。

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教会学生情感表达和歌唱方法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并通过自己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带动各种情绪,最终达到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理想效果。片面追求声音、不重视表达作品情感的歌唱是无法真正打动听众的;同样,没有技术支撑,声音必然苍白无力,不仅无法胜任高难度的作品,也无法准确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

篇10

【Abstract】In the vocal music teaching the process, teacher the voice that can think a way to polish each student, make it flowing freely, have support and have flexibility, tactfully moving or emollient quantity.

【Key words】Give out sound a method;Music teaching

我们在日常的声乐教学工作中,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常常说某某学生适合唱美声,而某某学生适合唱民歌;嗓门大的、粗犷的、宏亮的便是好的“美声”料子,嗓门不大,但优美、细腻、抒情、嘹亮的则是民歌料子。在教学方法上也一味去追求某一方面的东西,去“造声音”。其结果是将音乐教学引入误区。正确的发声体系,要尊重实际,尊重民族,尊重发声的科学原理,切不可人为的、主观的去认识。更要强调的是,人的嗓音如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想办法去修饰每个学生的声音,使之流畅、有支持、有弹性、婉转动听或有力量。

1.声乐教学中的发声方法商榷

人的发声器官大体由声带(含假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自然的歌唱与人的情绪、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积极配合、协调有极大的关系,甚至是歌唱活动“生死存亡”的关系。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气息怎样运动,路线如何,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舌根、舌头的运动,下巴如何运动,怎样张嘴,人的身体如何配合等都关系到声音的好坏。人的嗓音虽然在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上具有共性,但每个人的声音特点是不同的,除有男声、女声、童声,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外,还有音色、发音习惯、语言习惯的不同,另外,还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气息怎样运动,路线如何,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舌根、舌头的运动,下巴如何运动,怎样张嘴,人的身体如何配合等都关系到声音的好坏。人的嗓音虽然在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上具有共性,但每个人的声音特点是不同的,除有男声、女声、童声,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外,还有音色、发音习惯、语言习惯的不同,另外,还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西洋唱法”历史悠久,除语言和音乐风格与我们有区别外,在嗓音训练方法和声音美学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过去有人说,“西洋唱法”声音宏亮、宽广、浑厚,有较强的戏剧性,不宜表现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其实,中国声乐艺术也同样要求声音的宏亮、浑厚、结实、宽广,我国北方一些民族性格粗犷、豪爽、奔放、热情、真挚,恰好就可用“西洋唱法”中一些特有的音质来表达我们的音乐。

正确的发声体系,要尊重实际,尊重民族,尊重发声的科学原理,切不可人为的、主观的去认识。更要强调的是,人的嗓音如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想办法去修饰每个学生的声音,使之流畅、有支持、有弹性、婉转动听或有力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尊重科学,稳步前进,切忌模仿。过去我们要学生多听人家唱,那是要求学生多听人家是怎样运用自己的嗓音,怎样把握作品风格,适合自己的便可以借鉴,但不可模仿。其实,声乐艺术也同样要求声音的宏亮、浑厚、结实、宽广,青海高原各民族性格粗犷、豪爽、奔放、热情、真挚,恰好就可用“西洋唱法”中一些特有的音质来表达我们的音乐。例如:朱仲录先生演唱的《上去高山望平川》等系列的高原花儿,就不能用粗沙、略带嘶哑的声音和通俗的风格来表现,完全还可以用明亮、宽厚、奔放的男高音来表现。到底如何借鉴“西洋唱法”中的先进经验,中西结合,达到发展我国声乐艺术的目的,我们的先辈和广大声乐工作者已经作出了长期的、艰苦不懈的探索,也总结出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总的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声乐教学中,根据学生声音特点,因材施教,广泛汲取西洋唱法中先进的训练方法。第二方面是如何将美好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嗓音运用于风格不同的中国作品的演唱中。

声乐教学一一定要循序渐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一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包括内心听觉和内心感觉)。二是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四是锻炼学生正确的运用歌唱气息。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

2.音乐教学欣赏课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