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德育的基本问题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3 15:48: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德育的基本问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德育的基本问题

篇1

近年来很多同志认为,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只有社会性发展问题而没有品德培养间题,并主张用社会性这一概念来涵盖品德等旧有概念;而有的同志则坚持采用品德和幼儿德育等概念认为社会性发展是与品德发展相伴的一个过程,不能代替或涵盖品德等概念。面对这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从根本上对幼儿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等概念进行考察,唯有正本清源,方可了却纷争。

1、社会性发展同认知发展一样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

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两大方面,社会性发展同认知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它们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并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完整统一体。这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全部实质所在。

目前,我国对“社会性”与“社会性发展”等概念还缺乏理论研究,不同研究角度对其定义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教育界对儿童社会性的理解则主要着重在“个人的社会性”,即所谓的儿童社会性就是指儿童个人的社会性而言的,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出生时所处的既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如家庭出身、籍贯、居住地区等等)所获得的先天的社会特性;二是由后天自身活动继承、学习、创造而获得的各种社会特性,称为后成社会性。我们常说的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主要就是指儿童的“后成社会性”(即后天获得的社会性)而言的,它包括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两大方面。

周宗奎(1992)在其专著《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对“社会性发展”的解释为:“所谓的‘社会性发展’,又可叫作‘非智力发展’,系指除生理和认知发展以外的一切心理特征的发展。……‘社会性发展’与‘人格发展’是密切相联的,二者常常在很多意义上包含相同的内容。”我们认同这一概念。

2、儿童社会性发展包括自我系统、社交系统与社会规则(范畴)系统等三个方面的发展内容。

我们认为,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自我系统方面的发展,这又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和自我调节等方面的内容(庞丽娟、李辉,1993);二是社会系统方面的发展,这又包括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师生交往以及其它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内容;三是社会规则(范畴)系统方面的发展,这包括性别角色、社会角色、社交规则、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等规则或范畴方面的建构与发展。这三个方面,可以涵盖我们认定的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所有内容。

3、无论从社会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道德(品德)都是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道德就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人们为了维护集体的共同利益,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为社会所承认的、调节人们行为的共同准则。道德实质上是人类的社会性(即由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一切特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并随着人类的社会性发展而继续发展。品德是每个人所具有的个体心理现象,是一个人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固定的特点。儿童经历了初步社会性发展(1岁以内)—>自我意识发生(1岁以后从认识自己开始) —>品德发生(2岁左右有最初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品德不断完善(2岁一一)的过程。由此可见,品德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并随着其社会性发展而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层次水平的品德.

4、品德是个人社会性发展水平的标志,社会道德个体化贯穿于社会性发展的整个进程。

我们认为,品德并不直接是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它是个人社会性发展的产物及其社会性发展水平的标志。这是因为:首先,品德只是在道德活动中表现出的个人特点,如果没有道德活动就没有品德可言.因此,品德并不直接隶属于我们所提出的社会性发展三大内容中的任何一部分。其次,品德并不等同于道德,道德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对社会道德的理解、掌握与建构(即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品德则是个人在执行道德准则时才表现出来的固定特点。品德在个体社会化发生到一定阶段后才产生并表现为伴随着社会性发展而不断发展着。而实际上这就是社会道德不断个体化的结果,这是因为道德这种客观的社会存在.从儿童一生下来就开始伴随着其社会性发展过程而不断地向儿童个体施加各种影响(这就是社会道德个律化的过程),从而在社会性发展到一定阶段(实质是因为道德个体化到一定程度)后才导致个体品德的产生。而社会道德个体化过程在品德产生以后并未结束,它伴随着个体社会性发展的进程而继续发展着,并贯穿社会性发展的整个进程。

二、幼儿德育与社会性发展教育的关未

1、德育与幼儿德育。

德育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某一社会所需要的政治、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这是广义的德育概念。狭义的德育概念则主要是指德育中的品德教育,我们常说的幼儿德育,指的是狭义的德育也即,幼儿德育主要是指品德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人际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思想)认识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德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萌发幼儿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其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2、社会性发展教育.

社会性发展教育就是通过个体社会化过程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儿童正确的社会认知和良好的社会行为,促进儿童在自我系统、社交系统和社会规则系统方面发展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社会认知”就是指个体对各种社会刺激加以综合认知的过程,如对自己和别人行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交往关系的认知等。

社会行为是指个人在各种社会情境下的个体行为,是社会心理(社会认知)的外部表现。社会行为包括表情、姿态、言语、语气、活动等各种外显表现。一个人的社会行为主要取决于其社会认知水平。

社会性发展的三大方面,即自我系统、社交系统和社会规则系统等都包括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这两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认为,关于社会性发展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儿童在自我系统、社交系统和社会规则系统等三方面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能力。

3、德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的核心和导向力量。

幼儿德育实质上就是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道德内化的过程,即把道德规范等逐步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二是社会道德个性化的过程,即每一个体都有性别、年龄、智力、性格的差异,实现思想品德社会化的共同要求,不是把人变成一模一样的人,而是个性化的过程。社会道德个体化本身是贯穿于社会性发展的整个进程的(前已论述),那么在这整个进程中,德育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呢?

我们认为,人的社会性发展有两个维度(图略):一是水平(程度)维度,这有高、低之分;二是方向维度.包括两个方向,即亲社会性方向(与社会要求相适应并于社会有利的发展)和反社会性方向(与社会规范和要求相违背甚至相对抗的发展),在这一发展方向维度中还有一个中性的,即与社会既无利也无害的发展,那些“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管好自己,休说他人”的人,不可不谓之为“社会性发展程度很高”、“很适应社会”,但对社会却无甚益处。

篇2

1.2 本体模块

本体模块位于整个分类框架的中间层,是框架的核心部分,也是整个分类系统的理论基础。本体有多种用途,可以利用本体库中的标准本体文件或是手工构建的本体作为背景知识,提供语义信息构建分类模型,也可以利用本体对特征向量进行降维(长文本)或添加主题词扩充特征向量(短文本),提高分类效率,当然本体中包含的信息越完备,取得的分类结果越准确。

1.3 分类模块

分类模块主要是利用传统分类算法或本体构建分类模型,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分类,对未知文本进行判别,将其划分到所属的类别中。

2 关键技术研究动态

2.1 特征处理

近年来,特征处理过程(对高维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和对稀疏特征向量进行扩充)越来越多地被人们重视,高维稀疏的特征空间中缺少对分类给力的特征项,包含过多冗余信息和噪音数据,对分类效果起反作用。从知识发现的角度看,识别出预测结果中的低维特征是非常有用的,消除无关和冗余的数据特征,提高数据挖掘的效率,改善预测精准性等学习性能。

特征降维[9]是从初始高维特征集合中选出低维特征集合,并根据一定的评估准则最优化缩小特征空间的过程,主要有特征选择和特征重构两类。特征选择的本质是对原高维特征空间的约简,即在不损伤分类精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特征空间中的索引项的数目,降低向量空间的维数。较为典型的特征选择方法有文档频度、互信息、信息增益、X2统计量等。Yang yiming[10-11]等人在reuters-21578和一部分Reuters Corpus Version1(RCV1)语料库上分别采用文档频度、互信息、信息增益、X2统计量等方法对特征向量进行降维,然后用Naive Bayesian, Rocchio, kNN和SVM等分类算法进行多角度实验,结果表明SVM和X2统计的组合方法优于其它的方法。特征重构[12]又称特征抽取,是基于特征项之间的语义相关性、类内文本聚合程度、类间离散程度的影响力等方面因素,对文本特征集进行压缩,把原来的特征向量转换成为一个不同的更紧凑的新低维空间。例如主成成分分析(PCA),线性区分分析(LDA),潜在语义索引(LSI)等。

还有其他降维方法,如利用通用本体和领域本体提供的概念层次语义结构实现降维。采用本体中概念及概念间的语义关系并结合潜在语义索引算法对特征空间进行降维,可以提高分类性能。文献[13]提出基于WordNet语义词典和隐含语义索引(LSI)模型的英文文本分类方法,用WordNet中语义集代替单词构成特征向量,然后利用LSI模型进一步深入挖掘语义集的概念间的深层联系,将语言知识和概念索引有效地融合到文本向量空间的表示中,对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并分别用Naive Bayes和简单向量距离算法实现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准确率都随着语义分析的深入逐步提高,充分表明语义挖掘对文本分类的重要性。文献[14]也利用WordNet通用本体和潜在语义索引算法,实现了对信息检索中的文档向量进行降维,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方法也适用于大规模的文档集。文献[15]利用潜在语义索引和领域本体实现文本特征的降维和分类,该方法适用于对领域内的文本集分类。近年来,基于分形的方法也得到人们关注[16]。采用分形的思想,可以较准确地估计出数据的本征维[17],为进一步地降维提供指导性的参考。

对于新闻标题,广告语,电影预告等短文本进行预处理后得到稀疏的特征向量,缺少对分类给力的特征项,为解决其稀疏问题除了要去掉冗余和噪音特征项外,还需要利用语义词典或本体对文本向量进行特征扩充,添加对分类起正面作用的特征项,辅助指导分类。文献[18]提出一个基于短文本的半监督的分类通用框架,适用于从Web搜索结果到医学等众多不同领域的文本分类。利用潜在主题分析模型如pLSA、LDA等和机器学习方法如最大熵和支持向量机等,从大规模外部语料库中抽取出潜在主题词扩充特征向量,提高分类器的覆盖范围。

2.2 分类模型

随着本体的发展,近年来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将本体引入到文本挖掘的各个应用领域,基于本体的分类是研究热点之一,下面通过几个典型实例进一步说明该研究的特点及进展。

Gu等人[19]提出一个基于SARS本体的文本分类模型,利用本体中层次概念结构构建向量空间模型,为分类提供领域知识。同时从预处理后的文本集中抽取出主题词构成词典,用来不断扩充和完善SARS本体,一方面可以构建本体向量,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传统分类方法中存在的特征向量的高维稀疏问题。基于该分类模型构建的原型系统,对200篇有关SARS信息的文档进行分类,其分类结果的精准率和召回率最高分别可达到0.93和0.95。

Probowo[20]等人根据DDC(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和LCC(Library ofCongress Classification)的特点,建立了一种DDC-LCC映射关系,利用基于DDC和LCC两种分类模式的Web网页构建本体库,并映射到DDC和LCC两个分类模式,给出了DDC-LCC和基于本体的分类模式之间的映射的形式化定义。这种映射关系能够提供度量Web网页和类别的相似度的方法,并结合本体中的概念与实例的语义关系和层次结构关系,辅助对Web网页进行分类,取得较好效果。

Song[21]等人在2005年提出了一种利用Web网页中抽取的语法知识构建领域本体的方法,并利用领域本体的层次结构、概念特征及概念间的关系和属性等领域知识对Web网页分类。首先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Web文档进行词性标注和语法分析等预处理,抽取出重要概念术语构建层次结构,进而利用层次结构的语义关系构建领域本体。然后对从Web网页中抽取的概念术语进行权重计算构建文本向量,通过计算文本向量与本体构成的类别向量之间的相似度实现对在线的Web网页进行自动实时分类。与传统的贝叶斯分类器和TF-IDF分类器进行实验对比,分别对从雅虎的经济新闻网站抽取的Cooperatives,employment,Finance,Marketing,Organizations,Trades等几个类别的文本集进行分类实验,三个分类器的F1指标平均值分别为0.92,0.82,0.79,基于本体的分类器有效地提高了分类性能。

2007年,文献[22]提出一个基于本体的Web文档的分类方法和自动构建本体的方法,并对分类后的文档进行排序。基于WordNet的同义词集用经验模式分解EMD(Earth Mover’s Distance)算法计算概念的相似度,根据相似度得分对已有的本体进行扩充和维护,然后把本体作为类别向量对Web文档进行实时分类,最后用排序算法对分类结果中的Web文档集合进行排序,为信息检索提供基础。分别采用KNN和SVM算法对从网站上搜集的2000个Web文档进行实验,本文提出的方法得到召回率和精准率明显优于KNN方法,召回率与SVM算法相比相当略有提高,但精准率约有降低。

文献[15]提出一个文本分类的通用框架,并将潜在语义索引算法(LSI)和领域本体引入到该框架中实现对领域内文本集进行分类。潜在语义索引算法可以有效解决特征向量的高维和稀疏的问题,提高文本分类的精确度。领域本体具有丰富的领域内专用术语,可以为分类提供背景知识。利用潜在语义索引算法和领域本体实现的分类器可以有效的提高分类的性能,其精准率、召回率和F1度量值的平均值都略高于传统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实验结果。

文献[23]将本体知识作为背景知识应用到文本表示中,实现对文本的分类。对XML文本进行解析,从XML文本的元素中抽取术语构建特征向量,并充分利用XML文本的特殊结构,并对其进行标注,将文本标签及标签路径结构也作为特征用来扩展文本向量,并结合通用本体WordNet构建更丰富特征的特征向量,即将twings和tag paths的信息添加到文本向量中,并找出与twings和tag paths的信息相对应的WordNet中的同义词集合,对一词多义和多词同义现象进行词义消解。如doctor有两个词义,医生和博士,分别与WordNet中的两个同义词集{dentist, therapist, psychologist }和{professor, associated}相对应,要结合上下文的背景确定选择哪个同义词集,扩充特征向量。该方法对XML文本进行分类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

2.3 性能评测

2.3.1 数据集

对分类模型进行性能评价的前提是在相同的运行平台上对统一的标准文本集进行实验。目前常用的标准文本集有Reuters-21578,20-Newgroups及其他文本集等。Reuters-21578 文本集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标准语料库[24],来源于1987年路透社的新闻专线的新闻材料,主要用于文本分类系统测试,该语料库分为135个类别,共包含21578篇文本。20-Newgroups[25]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McCallum等开发的Rainbow系统的标准数据库,有20个类的新闻组讨论英文文章分别存放在20个目录下,每个目录的名字作为一个新闻组类别,每类大约1000篇文本。对于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性能评测也可以采用特定领域的文本集如茶领域文本、酒领域文本等。

2.3.2 评价指标

经过分类后可以产生四种结果,如表1所示。

其中TC表示本属于该类别,且被正确地判断为属于该类别的文本数;TW表示为本不属于该类别,却被错误地判断为属于该类别的文本数;FC表示本属于该类别,却被错误地判断不属于该类别的文本数,FW表示本不属于该类别,也被正确地判断不属于该类别的文本数。

通常采用精准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正确率(accuracy),错误率(fallout),误差率(error)等评价指标对分类器的性能进行评测[26]。其公式如下:

precision=TC/(TC+FC),

recall=TC/(TC+TW),

accuracy=(TC+FW)/(TC+FC+TW+FW),

fallout=TW/(FC+TW),

error=(TW+FC)/(TC+FC+TW+FW)

要对分类器的整体性能进行评测,采用F1_Measure度量[27]指标,其公式如(1)所示。其中,β是召回率和精准率的相对权重。β等于1时两者同等重要,β大于1时,精准率更重要一些,β小于1时召回率更重要一些。

(1)

F1度量指标是对精准率和召回率两个指标的综合,分别反映分类效果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是互为消长的关系,不可能两全其美,其精准率高,召回率低,反之亦然。根据分类实验的具体情况,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使分类的精准率和召回率都取得较高值,β通常取值为1/2和1。

3 主要挑战及研究进展

3.1 领域本体的构建不完善

基于本体的分类方法主要是利用领域本体或通用本体对领域内的数据的描述,从中获取知识或规则指导分类,领域本体构建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分类的性能。目前已建立了一系列的领域本体的构建工程方法,涌现出许多理论、技术、描述语言和构建工具。但是手工构建本体需要用户逐个输入大量知识,费时费力,是一项繁琐而辛苦的任务,还会导致知识获取的瓶颈,要构建完备的领域本体也是许多研究学者一直着力解决的难题。因此,如何降低构建本体的开销,根据已有数据资源实现半自动化或自动化构建本体,这是本体学习所要研究的内容,是一个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28]。

3.2 领域本体可重用性差

本体的目的就是知识的重用和共享,但领域本体必须是依赖特定领域的,才能具有良好的领域知识表达能力,领域本体的可重用性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问题。

不同本体的构建者开发的本体所描述的领域可能相关或重叠,使用的建模方法、建模工具和建模描述语言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大量异构本体。如何在构建新本体时重用现有的本体,实现对本体的重用、更新和维护已经成为本体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体标准化和模块化构建可以为解决本体的可重用性和面向特定领域提供一种新思路。如何找出多个已有本体之间存在的语义联系,对多个领域本体进行映射和合并,这就是本体集成所研究的内容,即集成不同组织开发的不同语言和不同组织方式的本体,以解决不同应用中的信息异构问题,也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29]。

3.3 通用本体缺少领域术语

较为典型的通用本体有HowNet[30],WordNet[31]等。HowNet又称知网,是一个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在线常识知识库,包含中文词典中概念之间的关系,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中文对应的英文的概念及属性关系,常用来辅助对中文文本进行分类。WordNet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认知科学实验室的George A.Miller 教授负责开发的基于心理语言学规则的英文词典,它以同义词集为单位组织信息,对查询结果的演绎比较符合人类思维定式。许多研究学者根据WordNet的特点,将其应用到文本分类中作为背景知识指导分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用本体不但可以结合分类算法构建分类模型,还可以对文本向量进行特征处理,能有效提高特征向量中的特征项对分类所起到的正面作用。通用本体是通用词汇的集合,包含的词汇量很多,涉及范围广,但缺少对特定领域的专业词汇的描述,不适合指导特定领域的文本分类。领域本体可以弥补通用本体的不足,综合采用通用本体和领域本体可以更好的提高分类的性能。

3.4 本体的推理能力利用不充分

Perez[32]等人认为本体中包含类,关系,函数,公理和实例等5个基本建模元语,可以从不同层次的形式化模式上给出领域内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相互关系,提供对该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其中公理是对本体中概念及其关系的约束,是对知识进行推理和验证的基础,而OWL(Web Ontology Language)本体描述语言是基于描述逻辑的形式化的本体描述方法,具有强大的演绎推理能力,利用推理机制进行分类并结合本体中用于描述属性和类型的词汇,会进一步提高分类效果。然而,本体中强大的机器推理机制的功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对本体中概念、实例和属性等特征也缺乏深层次的语义分析,本体中概念关系、实例、属性类型等特征对分类过程所起的作用不大。如何充分利用本体所提供的机器推理机制及深层次的语义关系,实现对文本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是研究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4 总结

本文提出一个基于本体库的文本分类通用框架,并分别从特征处理,分类模型和性能评测等多方面归纳总结了现有基于本体的文本分类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及研究进展,希望上述工作可以给相关的文本分类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Sebastiani Fabrizio. Machine Learning in Automated Text Categorization [J]. ACM Computing Surveys, 2002,34(1):1-47.

[2] Lewis D D. Naive (Bayes) at forty:The Independence assumption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C]//Proc of the 10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Chemnitz, Germany, 1998:4-15.

[3] Yang Yiming, Liu Xin. A Re-examination of Text Categorization Methods[C]//Proceedings of the 22th Annual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SIGIR-99).Berkeley, CA, 1999.42-49.

[4] Joachims T.Text categorization with support vector machines:Learning with Many Relevant Features[C]//Proceedings of European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1998.1-7.

[5] Wiener E, Pedersen J O, Weigend A S.A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to Topic Spotting[C]//Proc of the 4th annual Symposium on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1995.317-332.

[6] 苏金树,张博锋,徐昕.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分类技术研究发展[J].计算机软件学报,2006,17(9):1848-1859.

[7] 孙娜.基于本体和潜在语义索引算法的文本分类方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8] Yang Xi-quan, Sun Na, Zhang Ye, et al. General Framework for Text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Domain Ontology [C]//Proc of 3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emantic Media Adaptation and Personalization, 2008:147-152.

[9] 胡洁.高维数据特征降维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9,25(9):2601-2606.

[10] Yang Timing, Pedersen J O. A comparative study on feature selection in text categorization[C]//Fisher DH.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Nashville: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1997.412-420.

.

[11] Rogati Monica, Yang Yiming.High-Performing feature selection for text classification[C]//DavidG, Kalpakis K, Sajda Q,et al.Proceedings of the 11th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McLean:ACM Press,2002.659-661.

[12] 刘海峰,王元元,张学仁,等.文本分类中基于位置和类别信息的一种特征降维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8):2292-2294.

[13] LV Lin, LIU Yu-shu, LIU Yan. Realizing English Text Classification with Semantic Set Index Method[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2006(2):22-25.

[14] Pavel Moravec, Michal Kolovrat, Vaclav Snasel.LSI vs.Wordnet Ontology in Dimension Reduction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C].Snasel C V,Pokorny J,Richta K.Dateso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Ostrava,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2004.18-26.

[15] Xi-Quan Yang, Na Sun. The application of latent semantic indexing and ontology in text classifi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IJICIC),2009, 5(12):1-9.

[16] Camastra F, Vinciarelli A. Estimating the Intrinsic Dimension of Data with a Fractal-based Method[J]. IEEE Transaction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2002,24(10):1404-1407.

[17] Tolle c R, Mc Junkin T R, Gorisch D J.Suboptimal Minimum cluster Volume cover-based Method for Measuring Fractal Dimension[J]. IEEE Transacti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3,25(1):32-41.

[18] Xuan-Hieu Phan, Le-Minh Nguyen, Susumu Horiguchi. Learning to Classify Short and Sparse Text & Web with Hidden Topics from Large-scale Data Collections[C]. WWW 2008 / Refereed Track: Data Mining-Learning, Beijing, China,2008:91-100.

[19]Huazhen Gu, Kuanjiu Zhou. Text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Domain Ontology[J].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2006,3(5):29-32.

[20] Prabowo Rudy, Jackson Mike, Burden Peter, et al. Ontology-Based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for the Web Pages: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C]//Proc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IEEE Computer Science,2002.182-191.

[21] Song Mu―Hee,Lim Soo・Yeon,Kang Dong-Jin,et a1.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of Web Pag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omain Ontology[C]//Proceedings of the 12th Asia-Pacific Soft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APSEC’05),IEEE Computer Science,2005.645-651.

[22] Fang Jun,Guo Lei,Wang Xiao Dong,et a1.Ontology―Based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and Ranking for Web documents[C]//Proceedings of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FSKD 2007),IEEE Computer Science.2007:627-631.

[23] Martin Theobald, Ralf Schenkel, Gerhard Weikum. Exploiting Structure, Annotation, and Ontological Knowledge for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of XML[C]//Data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Web and Databases (WebDB).San Diego, California, 2003:1-6.

[24] David D.Lewis.Reuters-21578 text categorization test collection Distribution 1.0 README file(v1.2)[EB/OL].[1997-09-06]/~lewis.

[25] McCallum,Andrew Kachites. Bow:A toolkit for statistical language modeling, text retrieval, classification and clustering[EB/OL].[1998-09-12]cs.cum.edu/-mccallum/bow.

[26] Xiaoxun Zhang, Xueying Wang, Honglei Guo,et al. FloatCascade Learning for Fast Imbalanced Web Mining[C].WWW 2008 / Refereed Track: Data Mining - Learning,April 21-25,2008,Beijing,China,71-80.

[27] 李保利,陈玉忠,俞士汶.信息抽取研究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10):1-5.

[28] 杜小勇,李曼,王珊.本体学习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2006,17(9):1837-1847.

[29] 范莉娅,王爱民,肖田元.本体集成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3(5):911-917.

篇3

恩格斯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出: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有三种,一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思维对存在以及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建立在对物质和精神关系的特定理解上的一般世界观是唯物主义。对于这种论断,学术界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不同的见解。国内对哲学的问题表述主要基于马克思注意哲学的存在范畴,国内使用的教材,对哲学范畴的逻辑序列尤其是对存在的定义为最高普遍性。所以我们提出的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已经显现出被规定性,因此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同在一个范畴。所以国内的哲学教学中,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作为哲学最为基本的问题而表述。

孙正聿主张一种新的理解方式,主要是针对恩格思对哲学问题的表述,他认为存在这个范畴不等同于物质这个范畴,物质的存在也包括精神的存在,精神和物质等同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那么对于思维和存在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忽视,甚至是将哲学自身的丰富理论内涵肤浅化了,使丰富的哲学内容变得简单了。但是恩格斯对于哲学的问题表述是统一的和一致的,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只是抽象和具体的区别而已。在这里黑格尔的影响也是不能小觑的。因为黑格尔曾经说过哲学的起点便是思维和存在的对立,也正是这一组对立的矛盾构成了哲学思想体系的全部。黑格尔也曾经将哲学的原则确定为思维与自然的确立,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自由地把握和理解自己和自然是哲学的本质问题,哲学是探索自然界普遍规律的科学。

2哲学的根本转向

篇4

图画书,又名“绘本”,是儿童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书,深受孩子们喜爱。绘本已成为小学语文低学段阅读教学的理想教材,在开发学生多元智力、培养想象力和表达力等方面发挥无限的可能。“文体”就是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和结构方式。基于文体意识指导下读者的绘本阅读是一种更接近文体特征的审美体验,读者对绘本意义的理解和领悟更深刻。绘本作为儿童文学一种重要文体,有着与其它文体截然不同的鲜明特征。绘本或单纯以色彩鲜艳、新奇优美的图画为儿童讲述故事,或浅显诗性的文字与图画交融互补,一起讲述童趣盎然的故事。绘本的“图画”,本身就具备讲述故事功能。

拥有“日本图画书之父”之誉的松居直先生说过:“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1〕这就需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文体意识的自觉,在绘本解读教学过程中渗透文体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掌握绘本文体特征,指导学生用已掌握的绘本知识和阅读经验进行阅读实践。2014年5月,在“首长窦桂梅老师亲自执教的绘本导读课《大脚丫跳芭蕾》,就是基于文体意识观照下探究绘本阅读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成功范例。

一.直面绘本:真实朴素“读图”

《大脚丫跳芭蕾》是美国著名图画书作家埃米・扬所著,绘本以颇具漫画意味、视觉冲击力很强的画面和简约的文字,讲述一个名叫贝琳达的女孩很喜欢跳芭蕾舞,但由于她有一双大脚丫,被权威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她根本不适合跳芭蕾,贝琳达只好放弃跳芭蕾找了一份餐厅服务员的工作。她工作认真负责,但从没放弃跳芭蕾的执着愿望。有一天,当她听到餐厅乐队的音乐声时忍不住翩翩起舞,餐厅老板让她为客人跳芭蕾,贝琳达欣然同意并以优美灵巧的舞姿迷醉越来越多客人。慕名而来的大都会芭蕾舞团指挥也深深被贝琳达的芭蕾舞感动。贝琳达终于实现自己跳芭的梦想,她可以幸福快乐地一直跳舞了。

1.从封面开始,进入故事世界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学者彭懿指出:“好的封面,是一本图画书的灵魂。”〔2〕绘本的插画会讲述故事。从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到封底的插画,组合成连续完整的故事。封面是图画书表现力最强的一幅画面。窦桂梅老师深知孩子们阅读绘本不会放过任何插画,任何细节,因而以“发现”为主线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在导入环节中,她一边启发学生注意调动已有阅读经验读绘本,一边让学生直接“读封面”,从封面发现故事。

窦桂梅老师首先用对学生的充分信任搭建了一个让学生自由说话的平台。学生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从绘本的颜色、贝琳达优雅的芭蕾舞姿、大脚丫、发型和表情、题目里的文字等信息,大胆踊跃地谈着从封面图画中读到的种种“发现”:有的发现这是一个跳芭蕾舞的女孩并且有着一双大脚丫;有的发现大脚丫跳芭蕾存在问题;有的猜想着为什么跳芭蕾非得写大脚丫,大脚丫一定代表着什么;有的发现作家是一个女士,并且猜想这个人就是书中的大脚丫;有的发现正因为大脚丫跳芭蕾突出,所以作者才创作这个绘本。……同学们在窦老师鼓励下,纷纷积极投入“发现”之中,享受到阅读愉悦,形成鲜活的印象。他们用自己对芭蕾舞的了解和对绘本的阅读经验,从大脚丫跳芭蕾不容易的角度,猜想这是一个想学跳芭蕾但可能会遇到困难挫折的故事。原汁原味的真实阅读使学生获取对绘本的原初感受。带着这些真实可贵的感受和本真的阅读期待,学生跟着故事主人公――大脚丫贝琳达,很快进入绘本故事世界中,身临其境地与贝琳达感同身受地高兴着和发愁着。

2.一页一页读,猜想故事情节

绘本是离儿童生命最近的书籍。绘本夸饰性强、童趣盎然的插画非常符合幼儿审美接受心理特征。绘本的画是一幅幅静止的画,孩子一边听大人读和讲述,一边看图,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脑海浮现出对故事的整体印象,再造出一个神奇的童话般故事世界。儿童天性有很强的观察解读插画能力,有时候更容易读懂插画。回归童真,敬畏儿童,才能激励学生发挥读图天分,享受阅读快乐。在与孩子们一页一页读插画的教学过程中,窦老师一边带着一颗“长不大”的童心、用纯真的儿童视角给学生读故事,一边激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猜想发现一幅幅插画串起来背后的故事。

生:我发现贝琳达面对评委的不负责任的批评很难过。

生:我发现这双大脚以前没引起她的自卑,但现在却成了她心理问题。

生:我是从颜色中看出来的,画面的背景是灰白色。

师:你感到――

生:就像出现了雾霾天,让人感到压抑。

师:画家画贝琳达在浴缸里,她真的是在洗澡吗?

生:没有,她很郁闷,在那躺着。

生:这幅画面构图很有意思,中间有一大片白的,反映贝琳达的心理应该很空虚,受到很大打击。龙头上还有一滴水。

师:是水龙头没拧紧吗?

生:我觉得就像她的泪水。〔3〕

正如松居直所说那样“孩子是从画的细部读出故事的高手”。〔4〕学生们和窦老师一起仔细观察插画,没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这里,从构图、色彩到水龙头那一滴水都关注到。就是从这微小的 “一滴水”中,学生真切体验到贝琳达被一年一度芭蕾舞表演选拔的评审委员们否定之后绝望难过的心情。松居直曾说过“对绘本的画来说,细腻的描绘很重要,细腻描绘出的细部往往讲述着故事。”〔5〕同学们在插画强大的视觉冲击下,积极主动地探究发现插画的诸多细节。有的从背景变成蓝色,而蓝色代表着浪漫,读懂了贝琳达对芭蕾舞事业充满希望和乐观。有的发现“贝琳达跳起舞来了!”那几个字是往上斜的,读懂贝琳达跳芭蕾时的开心与高兴。还有的发现费莱迪餐厅客人纷纷被贝琳达的芭蕾舞震撼了,大家沉浸在欢乐明快的心情中,连一只猫也很享受地翘起尾巴爬在椅子背观赏贝琳达跳芭蕾舞。

在绘本导读过程中,窦老师从来不否定同学们的“发现”。更可贵的是,窦老师仿佛也变成学生中一员,时而参与进去一起“发现”,时而会从学生的“发现”中得到启发。比如,她让学生大胆想象费莱迪餐厅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时,学生们从插画中餐厅鲜亮的颜色猜想贝琳达应该会在这里继续跳舞。窦老师说自己从中得到了一个启发,那就是“只要你有梦想,人生的命运有可能就在你生命的拐角处和你相遇。”正是窦老师对孩子天性神奇读图能力充分信任和敬畏,孩子们沉浸在绘本故事情境中,融入到大脚丫贝琳达的情感世界,感受着贝琳达内心的绝望和梦想。这是绘本教学的极佳教学境界,孩子们在感同身受的审美体验中潜移默化浸润了心灵,熏陶了情感。这是一种教师、学生、文本进行生命对话的过程。在这种心灵得到浸润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带着纯真的儿童视角,一页页读着插画,猜想推测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不受任何框框条条束缚,进入到一种审美自失的极佳阅读状态。学生享受着快乐阅读绘本的审美愉悦,获取心理满足。

二.巧用“空白”,放飞想象的翅膀

绘本通常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述接近他们日常生活幽默风趣的故事。绘本语言不仅呈现为文字部分,绘本的绘画也是语言世界。孩子们读画,就是读画里讲述故事的语言。松居直说“孩子们是在读画。……用耳朵听到的语言的世界和用眼睛看到的语言的世界,在孩子的心里融为一体。”〔6〕绘本插画与插画、文字与文字之间存在跳跃性和灵动性。这使得绘本画面和文字部分的语言留有许多“空白”。这就需要孩子们调动丰富想象,填补文本的“空白”。窦老师在教学中善于找准绘本的“空白处”,激励同学全情投入参与,预测猜想故事、丰富情感体验。

1.凭借插画“空白”,大胆想象

绘本简短文字有时无法具体描叙一个物体的外貌,而图画在讲述故事时有其特点。正如彭懿先生所说那样:“图画擅长表现空间,却不擅长表现时间、声音、味道、事物的因果关系和人的心理活动。”〔7〕绘本画面留有许多给人想象余地、以无胜有的“空白处”,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放飞想象、自由飞翔的幻想空间。

比如,《大脚丫跳芭蕾》中,贝琳达泡浴缸画面一片灰白的颜色,同学们从大片空白和灰白颜色体验到贝琳达绝望和难过的心情,也就读懂了图画的“空白处”。当窦老师给同学读到贝琳达不得不放弃跳舞,在一家餐厅找到一份工作时。贝琳达与餐厅、厨师、乐队广告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存在着许多“空白”,隐含着丰富信息。窦老师紧扣绘本图画的空白,激励同学大胆想象,猜测在费莱迪餐厅里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同学中有的将对页的两幅插画结合起来读,从插画之间的连贯性推测贝琳达和厨师人物之间的关系,猜测厨师会对她有一些什么帮助;有的关注到“室内乐团即将登场”海报,有乐队就有音乐,有音乐就能跳舞,推测贝琳达应该会在餐厅跳舞;有的还发现餐厅用鲜亮的颜色来装饰,特别是黄色代表着机会,贝琳达应该会在这里继续跳舞。窦老师激励学生放飞想象,调动儿童天性诗性思维和阅读经验细细品读,猜想预测接下来将发生的故事。

2.凭借文字的“空白”,品味体验

绘本文字部分简短浅显,非常符合孩子们用耳朵听语言的体验需要、绘本的文字也有诗歌语言“不着一字,而形神兼备”的含蓄内敛,留着许多耐人寻味的“空白处”。孩子天生是诗人,他们感性而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与诗的主观性和意象性非常吻合。他们一边用耳、眼、脑听大人读绘本,一边自由地放飞想象不断填补“空白”,在心中创造出一个“活”起来的故事世界。

比如,绘本讲述大都会芭蕾团的指挥在朋友的朋友力荐之下到费莱迪餐厅看贝琳达跳芭蕾。他们是怎样成功地向这位专业指挥推荐的呢?文字部分没有交代。窦老师及时抓住“空白处”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指挥朋友的朋友,你打算怎么推荐?又比如,窦老师还抓住贝琳达前后两次不变的语言“噢,当然好啊!”引导学生读懂简单重复的文字藏着的丰富。绘本的文字没有描叙贝琳达在不同的语境中,带着怎样的心情和表情重复着这两个简单句子的,文字间留有“空白处”。同学们前后联系,同时结合插画,读懂贝琳达越来越好的心情,也读懂她对舞蹈不变的热爱和梦想。窦老师顺势引导点拨,加深学生感悟理解绘本图文并茂,图画和文字相互渗透融合,相辅相成共同讲述故事的特点。同时还自然渗透阅读绘本的方法:“读图画书的时候,不仅要关注插画,也要关注文字。”它们彼此的关系就好像“朋友”和“亲人”亲密不可分。

三.走走停停,让绘本浸润学生的心灵

绘本是引领儿童走进阅读的一扇门。绘本阅读也是一个浸润心灵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一起读绘本时,关注学生有创意的体验,让他们在快乐阅读中丰富情感体验。窦老师强调:“这意味着课堂有时候需要停下来,共同欣赏孩子们真正的创意,而不是一味地走过场式的表扬。教学,有时候就是慢的艺术。”〔8〕

1.放慢节奏,重视阅读实践

在导读《大脚丫跳芭蕾》教学过程中,窦老师采用走走停停,有时不惜放慢节奏,干脆“停”下来,让学生参与想象体验、创作绘画、猜画互评和角色表演等阅读实践活动。

比如,窦桂梅凭借贝琳达被评审们否定后在浴缸发呆难过的插画,没有接着很快放下读画猜测故事的发展,而是“停”下来,让学生们结合自己被否定,被迫放弃某件事情的生活经验,让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创意绘画,其他同学展开想象,猜画读画、相互评论,感同身受体验贝琳达被否定之后绝望的心情。又比如,大都会指挥观看贝琳达跳舞由震惊到震撼感动的心理变化,绘本只用了三句简单朴素的话:“他很惊讶。”“他非常赞赏。”“他觉得好感动。”窦桂梅老师在这里故意放慢节奏,让孩子们先在组内合作,然后分组推荐代表上讲台创意表演大都会指挥的表情。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大指挥,积极投入到角色扮演和感情朗读中。在同学们踊跃参与的角色扮演,快乐体验过程中,窦老师不露痕迹落实了想象力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情感体验的积淀。正如特级教师周益民所说:“她所选择的‘停’,看似随意实则颇见用心,既合作品自身的节奏和结构,又能促使学生对故事的发展产生好奇与期待,观察、猜测、想象或表演,都成为他们表达内心情绪的迫切需要。”〔9〕在窦老师“放慢”的教学情境创设中,同学们在快乐感受贝琳达灵巧优雅舞姿的魅力,分享着贝琳达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心灵潜移默化得到了熏陶浸润。

2.深度解读,领悟丰厚内涵

绘本是一种看似简单,内涵厚重的文学样式。绘本以稚拙简单“书”的形式,往往讲述触动从低幼儿到成人读者心灵深处的故事。彭懿先生曾说:“一本图画书,能让孩子落泪,更能让大人落泪。”〔10〕绘本寄托着作者对儿童的敬佩和对人生的哲性思考,深受孩子们和永葆童心的大人们喜欢。日本临床心理学家河合隼雄说:“绘本能够给大人和孩子同时带来乐趣,从绘本中可以得到的东西无法估量。”〔11〕绘本神奇的魅力,为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提供极佳的教材凭借。窦桂梅老师用五年级学生来执教《大脚丫跳芭蕾》,就是利用绘本简单见丰厚的特点,对绘本意蕴进行深度解读。

在一页页读完绘本故事之后,窦老师没有完全收束全课,而是用“我还发现”,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度阅读,进而解读看似简单故事背后的丰厚内涵。同学们调动自己丰富的阅读经验,从发现评委、发现厨师,到发现贝琳达的种种“变”和“不变”,继续读出许多丰富的信息。比如,一个小组的学生发现了贝琳达的发型、粉色的舞蹈服、简短的话语、对别舞蹈的热爱和梦想始终不变,变化的是她越来越丰富多样的舞姿和随之逐增的自信。窦桂梅老师顺势引导点拨,让孩子们从封面到封底故事结束时贝琳达发型的不变,她对评委的评价从在乎到不在乎,是谁改变了贝琳达?孩子们带着极大的探究热情,联系生活体验纷纷发表自己的“发现”。他们不仅发现贝琳达在成功路上虽然得到众人的帮助,但关键是她自己对梦想的坚持改变了自己。有一个小组同学发现在现实生活中贝琳达、厨师和乐团指挥到评委到底是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窦桂梅老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学情,引导学生学会在书中找到现实,发现自己。同学们不仅“发现”故事蕴涵多元主题意蕴:这是一个关于立志的故事,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一个关于克服困难的故事,一个关于把缺点转化成优点的故事,一个关于学习的故事,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一个关于人生磨难的故事。学生品味体验着蕴涵的深厚人生体验。显而易见,他们心灵受到深刻触动,才会引感体验,获得个体体验的积累和提升。窦老师在指导深度解读绘本“丰富的深刻”过程中,让绘本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生命体验,潜移默化熏陶润泽着孩子们生命成长的心灵田地。

综上所述,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大脚丫跳芭蕾》绘本导读教学,自始至终渗透融入自觉的“文体意识”。她引领指导学生直接从快乐读图出发,让孩子们享受原初的阅读愉悦唤起阅读期待,幻化成绘本角色进入故事情境,与角色一起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地体验感悟,发现图画背后故事的丰厚内涵和生命意义。在用绘本教语文,教阅读,教人方面,窦桂梅老师为广大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大人和小孩一起“读”绘本成功的范例。

参考文献

〔1〕〔4〕〔5〕〔6〕〔11〕〔日〕河合隼雄 松居直柳田邦男.绘本之力〔M〕.朱自强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3.38.64.64. 39.153.

〔2〕〔7〕彭懿.图画书应该这样读〔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4.13.36.

〔3〕让孩子在发现中成长――窦桂梅绘本导读课《大脚丫跳芭蕾》课堂实录〔J〕.上海:小学语文教师.2014.(09).22.

〔8〕窦桂梅.窦桂梅的阅读课堂〔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247

篇5

1.前言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谓语的补充成分,也是连带成分,它随着谓语而出现,放在谓语后边补充说明谓语的结果、数量、时间、地点,或补充说明性状的程度,用于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之类的问题。谓语和补语之间常用结构助词“得”连接。例如:

(1)段元星写完了信。

(2)他等了半天。

(3)我们的边防战士顽强得很。

例(1)中的“完”是补充说明动词谓语“写”的结果;例(2)中的“半天”是补充说明动词谓语“等”的时间;例(3)中的“很”是补充说明形容词谓语“顽强”的程度,所以“完”、“半天”、“很”是补语。

2.补语的表示法

(1)动词所带的补语

第一种:动词谓语,常用数量词、形容词作补语,其次,也可以用动词作补语,例如:

洗干净 说明白(形容词)

去一趟 跳一下(数量词)

带走拿 得动(动词)

第二种:各种词组都可以作动词的补语,例如:

他的步子变得轻快而灵活。(联合词组)

大家感动得流了眼泪。(动宾词组)

这个故事说得人们都大笑起来。(主谓词组)

(2)形容词所带的补语

第一种:形容词谓语,常常带有动词、形容词补语,数量词和能代替动词、形容词的代词,以及“很”、“极”两个副词也可作形容词的补语,例如:

记清 忙坏(形容词)

痛得叫 亮起来(动词)

忙一些 朴素一点(数量词)

第二种:各种词组都可以作形容词谓语的补语,例如:

急得流泪。(动宾词组)

人多得挤不动。(动补词组)

从上述情况来看,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作补语的主要是形容词、数量词、介词结构。其次,各类词组,以及动词、个别副词也可以作补语。其次,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它表示后边是主语。有的补语必须用“得”,有的不用,有的可用可不用,其规律大致如下:第一,数量词、介词结构、副词“极”作补语,不用“得”。第二,动词、形容词作补语,可以用“得”,也可以不用,但用与不用,意义不同,如“搞清楚”与“搞得清楚”,前者说明结果,后者说明可能产生某种结果,“搞得清楚”就是“可以搞清楚”的意思。第三,补语在两种情况下必须用“得”:一是副词“很”、代词、重叠形容词作补语,如“干净得很”、“学习得怎样”、“看得清清楚楚”;二是词组作补语,例如:

长得英俊结实。(联合词组)

红得像朵花。(动宾词组)

⒉补语和谓语的关系

补语是补充动词、形容词谓语的,因此,二者在意义上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通过下列几种补语来说明。

(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的。动作、行为发出后,通常要产生一种结果,这种结果有时不需要表示出来,如“他说了一句话”,说的结果如何?没说,也无须说。但有的句子不说出结果,就觉得语意未尽,缺少什么,如“他把问题说”就不完整。如果加上个成分,成为“他把问题说清楚了”或“他把问题说明白了”,就有了结果,语意就完整了。

(2)程度补语

程度补语是补充说明谓语的程度的。这种补语常常是形容词、动词、少数副词,且多为单音节的;用词组表示的也不少,其谓语主要是形容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

(3)趋向补语,这种补语是由趋向动词充当的,表示谓语动词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趋向,例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4)表示可能的补语,动作行为可能产生某种结果或趋向,或是不可能产生某种结果或趋向。表示这种可能与否的补语,就叫可能补语,如“讲清楚了”,“清楚”是结果补语。“讲得清楚”“讲不清楚”,就是可能补语。又如“站起来了”,“起来”是趋向补语,“站得起来”“站不起来”就是可能补语。

(5)处所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处所补语表示它们发生的方向、地点。这种补语多用于介词结构担任,例如:从胜利走向胜利。

(6)时间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变化所发生的时间,例如:看了一会儿。

(7)数量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用数词和动量词来担任,例如:说了一遍。

3.补语和宾语的区别

补语和宾语有三点相似之处:位置都放在动词后面;都是谓语的连带成分;有的词或词组既可作宾语,又可作补语。对于两者的区别可从三方面辨析。

第一,宾语和补语前面充当谓语的词类有差别。宾语前的谓语一定是动词;补语前面的谓语有动词,也有形容词。因此,凡是附在形容词后起补充作用的成分都是补语,如“快得很”。

第二,从宾语、补语跟动词的不同关系来区别。动词对宾语是支配关系,宾语表示动作涉及的对象,回答“什么”的问题,例如:―写什么?―写文章。

动词和补语是说明关系,即补语是对动词进行补充说明的,而不是受支配,用来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例如:―写了多久?―写了半天。

第三,充当宾语和补语的材料不同,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

其一,名词、代词(谁、什么)、“的”字结构,可以作宾语,不能作补语。其二,介词结构、副词(很、极)只能作补语,不能作宾语。其三,动词、形容词多半作补语,但也可以作宾语。其四,主谓词组、联合词组、动宾词组等可作宾语,也可作补语,但作补语时一定要用“得”。其五,数量词作补语和作宾语容易混淆,区别的办法是利用量词的性质来确定:表示动量和时量的数量词在动词后面,是补语,如“跑了一次”、“去了三天”;表示物量的名量词在动词后面,是宾语,如“买一本”。

以上是关于补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探析,当然这还只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识,要真正学精学透,还得下工夫钻研才行。语言本身的灵活性也要求我们不能用固定的眼光去看待语言的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其最新的发展动态。

参考文献:

[1]江天.现代汉语语法通解[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

[2]高更生.汉语语法问题试说[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

[3]李扶乾.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

[4]景士俊.新编汉语语法[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1.

[5]宋玉柱.现代汉语语法论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篇6

(一)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关注历史信息,而且也关注未来信息。这种关注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变迁。1.在化的早中期,市场需求相对单一、稳定和规模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相应,企业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十分关注企业历史和现实的生产经营能力,而对未来市场的变动及其对企业的重视不够。2.投资主要采取直接投资形式,企业的所有者相对稳定,一般不存在现实投资者与潜在投资者的对立。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现实的投资人,他们的信息需要主要是企业的历史和现在信息。3.所有者或投资人一般只从企业分得投资利润,这就要求经营者报告其经营业绩,对投资者分配利润。以此为基础,现行财务会计的报告模式是为报告和解脱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责任、分配企业利润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财务会计必然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反映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此不同,在工业化社会的晚期,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或化社会)后,市场需求具有小批量、多品类、易变化的特点;金融工具大量涌现,金融市场日趋活跃和变化不定,投资风险大为增加。为了分散风险,投资者必然要不断地进行金融工具的买卖,从而形成了金融市场上现实投资者与潜在投资者的对立;金融市场间接投资的出现,也使得投资者谋求获得资本利得,这使现实的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都在“博未来”,究竟鹿死谁手,取决于两者掌握的发行证券企业的未来信息;金融工具的出现与不断创新,使得企业的金融资产数量不断增加,金融资产价值在市场变动中会远离其历史购买价,这意味着必须用公允价值来反映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因此,企业仅仅提供以考核经营者业绩和分配投资者利润为目的历史会计信息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有关未来的信息。

财务会计报告可以用三种方式向企业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未来信息:一是在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加入以公允市价为基础的会计信息;二是以按历史成本编制的财务报告为基础,编制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能变动的衍生性报告,如主要产品销售明细表是损益表的衍生报表,它能一定程度揭示盈利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三是以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期为依据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相应形成一套与两表揭示的要素相关的确认和计量,它显然与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存在差别。

(二)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关注企业整体信息,而且也关注企业的分部信息。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所提供的信息反映主体的整体性和反映时间的整体性(分期性),即以整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信息作为揭示对象,这符合工业化社会早中期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进入工业化社会后期至今,一方面市场变幻莫测,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强,致使投资者十分关注投资风险;另一方面间接的金融工具投资,使投资者不必将投资长期固定在一个投资方向上。对投资者来说,投资机会与投资风险并存,一个企业的整体信息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甚佳,并不意味着企业不存在潜在的风险或危机;一个企业的整体信息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欠佳,并不意味着企业不存在投资的机会。风险和机会的前兆通常存在于分部信息之中。所以,提供分部信息是投资者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可能的机会的基本依据之一。同时,由于投资者的投资表现为一种经常性的行为,就要求提供信息的时间将不再按照会计分期的原则进行,不仅提供信息是经常的,而且提供信息的期间是不固定的。

在历史成本信息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上,提供各种分部信息是较为容易的事情,一是通过各会计要素按部门设置明细帐户就可以获得各部门的经营业绩和财务情况的分部信息;二是通过各会计要素按不同业务设置明细帐户就可以获得各种业务的业绩的分部信息;三是通过会计分期的缩短和灵活划期就可以获得各种会计期间和各会计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三)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关注企业经营结果的信息,而且为了控制的目的也关注企业经营过程的信息。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是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特征的,它是一种结果信息。这意味着投资者关心的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而对经营活动过程不太关心。这也与工业化社会早中期环境相适应。这时市场稳定、生产经营稳定,相应投资报酬稳定。同时投资多采用直接投资,甚或投资者直接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使投资者能直接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控制。这样企业不需向外部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关经营过程及其实现经营目标程度的有关信息。在进入工业化社会后期,特别是金融化社会后,一方面投资风险增大,投资结果可能与投资报酬预期相去甚远,投资者必须对接受投资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为此,企业外部信息的使用者十分关心企业预算的信息以及预算执行差异的信息,并且,预算执行差异的信息应以动态的形式提供;另一方面,股份公司大量出现,投资者与经营者分离,投资者因股票的出现而社会大众化。投资者大多只能采取间接方式对企业进行控制,当企业经营不能达成预期目标时,投资者将出售手持股票,即“用脚表决”。相应,投资者必须获得企业经营过程的信息,特别是获得企业经营可能偏离预算目标的信息。同时,由于采取股份公司形式,投资者与经营者在企业信息上存在分享的不对称性,加之内部人控制的不利性,投资者可能面临接受虚假信息而带来的投资损失,相应,投资者也必然要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信息的依据或基础是否真实进行控制,也就是对会计信息形成过程进行控制或监督。这种控制是一种反馈控制,所要获取的信息是差异信息。

在以揭示资金运动过程的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提供企业经营过程的反馈信息是十分便利的,也就是在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中,按预算标准揭示每项业务的预算执行差异或每一期间的预算执行差异。同时,通过预算分解,落实到各部门,相应形成揭示每个部门预算执行差异的会计核算,也称为责任会计核算,它们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完全可以合二为一。

(四)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关注企业的货币性信息,而且关注企业的非货币性信息包括经营信息等,它要用实物量衡量,甚至不能度量。在工业化社会的早中期,投资者的直接投资所取得的报酬根本上取决于所生产产品的价值实现程度,即货币收入的多少,以及为此而花费的货币支出的多少,两者之差即为投资收益。一般情况下,其他非货币收支因素对投资收益影响较小。在进入工业化社会晚期至今,作为交易物的不仅有实物商品而且有金融商品,实物商品的价值实现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购买力,较少受货币购买力以外的因素影响。金融商品取得收入的多少不再直接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购买力,而是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这种供求关系是以货币供应量因素或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为基础而形成的。这样就产生了非货币性信息,诸如经营方向、产品品种调整、人动等,以及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政治信息的需求。至今有关企业的非货币性信息仍然是以表外项目的方式予以披露的,随着表外披露的增加,原财务报告主体内容的重要性将日渐减弱。是继续维持现有报告模式,还是改革现有报告模式,必将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至少就披露非货币性信息而言,可以有三种基本思路:一是与货币计量有关的实物信息可以伴随财务会计的价值核算同时进行,并在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二是与货币计量无关的经营信息,可以通过改革现有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直接在新的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三是编制独立的非货币性信息的报告。

纵观以上分析,企业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正向着未来信息、分部信息、过程信息和非货币性信息的方向变化,这些信息与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特征十分一致,这表明管理会计是对外财务会计的进一步引伸与拓展。当然,正如财务会计的信息也在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所使用一样,由于管理会计信息更具预测决策和规划控制的特征,而更易于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所使用,结果企业投资者与企业经营者的目标更易达成一致。

二、关于管理会计的性质

管理会计的性质涉及管理会计是什么:

(一)管理会计是一个决策支持系统。传统观点认为管理会计是预测决策会计,具有参与决策的作用。事实上,管理会计作为财务会计揭示历史和现实会计信息的一种延伸,旨在揭示未来信息,为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这主要表现在:1.从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管理会计只是为其提供决策可用信息,决策活动是由信息使用者自身完成的;2.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而言,不同层次的决策活动也是由其自身完成的,管理会计也只是为他们的决策活动提供依据; 3.各决策主体进行决策时,不仅依据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而且也考虑从其他方面取得的信息;4.各决策主体的决策行为不仅取决于决策对象的客观情况,而且取决于决策主体的心理偏好,而这是管理会计所不能描述的。这意味着在管理会计中认为收益最大的项目,并非都能为决策主体接受。

管理为决策主体提供决策支持是以系统信息的提供为特征的,表现在:1.管理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延伸,是以提供未来价值信息为主要的,它具有综合性;2.管理会计不仅提供预测信息,也提供可资的决策信息或意见;3.管理会计以提供价值信息为主线,将各种非价值信息也价值化,或者为价值信息提供补充说明;4.管理会计不仅提供决策支持信息,也提供决策执行信息。

(二)管理会计是一个规划与控制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不同,管理会计作为一个规划与控制系统,是由其自身来完成系统功能的。在两权分离分层管理的条件下,决策者不可能亲自监控决策目标的执行,决策者必须得到有效的监控决策目标执行的保证,以及监控结果的反馈信息。

管理会计执行对决策目标完成情况的监控是一种自控制,它是在内部建立责任体系,进行分工协作,形成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决策执行运行体系。

管理会计执行对决策目标完成情况的监控也是一种会计控制,表现在:1.控制标准是预算,而预算是会计实现其控制功能的重要形式;2.控制的组织是预算指标的逐级分解与责任中心的建立。它是一个会计指标的分解过程。而责任中心是按收支的可控性设立的,也是反映对各责任中心进行会计核算的要求;3.控制过程的信息反馈也是以会计报告形式实现的;4.决策执行结果的考核也以各责任中心的会计报告为基础。5.为确保各责任中心的会计报告是否真实,建立内部审计与内部牵制。

管理会计是一个反馈控制系统,一方面管理会计通过预算与投资者的投资报酬要求对接,并通过预算分解转化为一个企业全方位实现投资者投资目标的过程,使得投资者的要求建立在现实可行的基础上;另一方面管理会计把各责任主体和整个企业执行预算过程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以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管理会计决策与控制的内容不仅仅是成本,而是收入与成本的相互关系。传统观点认为管理会计是一个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原因在于:1.管理会计是以成本按习性分类为基础的;2.管理会计实质是对内的会计,而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成本管理是核心。关于第二点已在前面论述中解决,管理会计不仅对内,而且作为财务会计的引伸,是为了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关于第一点,不可否认成本按习性分类在管理会计体系形成中起到了基础作用。但是,这种分类从实质上看恰恰是把成本与收入的关系揭示出来,而不是把成本从收入中独立出来作为管理会计的内容。由此出发,管理会计决策与控制的内容实质是成本与收入的关系。管理会计成本与收入的关系涉及两个层次:一是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与收入的关系,它是为了解决决策中对不同成本应如何与收入相联系,以及对不同成本应如何控制的;二是总成本与总收入的关系,它是为了解决决策的可行性的问题。在整个管理会计的决策中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是各种决策方式的形成基础,而谋求总收入与总成本之差,即利润最大化则是各种决策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三、关于管理会计的内容

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和管理会计的性质中,我们可以得知管理会计的内容包括预测和决策以及规划和控制,也就是通过预测做出决策,各种决策的有机统一形成规划,以规划为基础进行控制,以保证决策实现。这种分类从横向体系上说明了管理会计的内容,我们还必须进一步研究管理会计在纵向线索上按哪些主体要素贯彻始终。我们认为形成管理会计的纵向线索,要实现以下结合:

(一)人与物的结合。从管理会计的看,两种基本理论在着管理会计,一是理论,二是管理理论。以前者为基础,管理会计强调数量与分析技术的运用,而这是以物的运动为基础的,通过各种物质要素的组合,以期实现最大的利润或使成本最低,这样就形成各种数学模型与最优解。以管理理论为基础,把有关组织行为学理论用于指导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系统就成为人文系统的一部分,管理会计更突出人本主义的思想,强调人的行为与对人的组织会对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产生直接影响。实际上,管理会计必须把人和物两个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尽管预测和决策与规划和控制,从形式看是通过其实现物的投入较少而产出较大,但从实质上看是要通过对人的组织,激励人的行为以实现利润最大或成本最低。实现人和物的结合,在管理会计中应做到:1.必须考虑预测和决策主体以及规划和控制主体的行为特征及其对物的作用;2.必须考虑预测和决策对象中以及规划和控制对象中人的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物的作用;3. 以这两点为基础研究预测和决策与规划和控制的组织过程。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5-0046-04

一直以来,在升学压力这片“乌云”的笼罩下,传统的“教本课堂”理念对于很多语文教师(尤其是中学的语文教师)来说依然根深蒂固,课堂成为大多数教师分秒必争地讲授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只有深化“学本课堂”的教学理念,才能进一步打破“历史格局”,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顺利实施,从而真正发挥语文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价值。故揭示语文“学本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势在必行。

一、研究对象、方法及工具

(一)研究对象

在深圳市L学校随机选取初一的四位语文老师进行课堂观察,以三位老师为研究对象。这三位老师均为年轻教师,她们均坚持“以学为本”的课堂理念,在课堂中提倡并力行小组讨论等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本课堂”的实施情况,主要采用观察法,因此编制了相关的量表和量规。第一,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配观察量表。此表借鉴了FIAS系统(师生教学互动行为观察系统)编制的思路,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了相应的修改,相应做了每隔5秒进行统计的行为记录表;第二,小组合作评价量规。该量规用来准确反映小组合作的实际情况,以此发现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生生间合作的质量。本次研究方法还以教师访谈和学生访谈为辅,进一步了解现象所存在的问题并获取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二、问题分析

通过观察及分析发现,三位老师的课堂均出现了相似的问题:虽提出众多问题却无足够的思考时间;虽重视教材问题的解决却极少关涉智慧的启迪;虽有表面的小组讨论却无实质的效果;虽有自由的讨论却无“民主”的交往。课堂实质成为了少数学生的“天堂”,造成了大部分学生无所适从的困惑。

(一)问题过多,而思考的时间过少

“‘问题导学’是以优质的‘问题’为纽带,通过师生间对系列‘问题’的互动建构、生成、甄别与合作探究,以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增进学习效益、愉悦学习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导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启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模式。三位语文教师也充分使用“问题导学”法,抛出问题,触发学生积极思考并积极发言。然而通过观察发现,三位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问题数量偏多,致使学生的思考时间十分有限,如下表所示:

然而从课堂的互动情况来看,大多数是师生之间“提问一回答”式的互动,问题多,但问题的质量还存在一定的考量。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抽取这三个班的个别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访谈。不少学生一致表示,老师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很少。其中有一个学生这样表述道:“我们老师呀,上课给我们的问题是挺多的,主要是想让我们去思考。可是提问我们的时候,一个是没有提供多少时间让我们好好思考问题,一个是我们还没说几句,老师就插话。”对此,林卫民指出:“教学是一项‘留白’的艺术,教师与其自己不断地、十分辛苦地讲述,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求。”师生间的问答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需要教师设置一定的“留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

(二)重视解决问题,但较少启迪智慧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本主义者认为,学习不应只是形成习惯和发展智力,它必须诉诸心灵;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责任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领悟人生意义、发生终极关怀。他们还强调,“教人”比“教书”更重要。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在问题的设置方面,这三位老师在课堂上抛出的问题涉及较多的是紧扣教材内容的问题,而关键点在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更多的是为学生获取知识而服务的。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通过访谈得知,如教师乙所说:“老师抛出问题,这些问题肯定离不开课文,应该来说,每个问题都是为了解决教学目标来设计的。问题解决了,孩子们也知道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思想。知道这篇课文作者要传达什么思想给我们,这个很重要的。”在教师看来,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可以明晰作者的情感表达,进而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但是教师没有意识到随着年代的隔远,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也在不断拉大,教师要清晰意识到问题的解决并不代表智慧的启迪。教师的作用在于,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领悟生命本质,促进智慧生成。

(三)重视小组讨论,但效果不佳

符号互动理论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必然是与他人互动的过程。合作学习正是进行课堂互动的有效方式。“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相比,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小组讨论成为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通过观察发现,三位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均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为了进一步了解组内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采用小组合作评价量规的记录方法,对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情况做一个较为详细的评价。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详见下表2),从整体来看,小组讨论的参与情况并非理想,小组讨论的民主度、倾听度、协同度不满意的均达到40%以上。可见,在课堂上,看似热闹的讨论场面,但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学习。

(四)强调自由讨论,但无“民主”交往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充分发挥班上所有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可以说小组成员之间自由讨论的实质是一种民主的交往方式。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对话者,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与观点的共享,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但从本次课堂观察的情况来看,小组讨论的民主度还不够,有40%小组存在不民主的现象。情况并非想象中的乐观,看似十分自由、和谐的讨论,实际却“隐藏”着“不和谐”的现象,在讨论过程中,组员之间并非平等对话交往。深入小组当中,会发现总有一两个最强的声音一直控制着整个小组的任务运作。

三、对策探究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初中语文“学本课堂”还存在系列问题,如何进一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明晰“学本课堂”理念的实质内涵

当代建构主义的课程观认为,学习者是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学习是学习者一种主动建构的活动。“学本课堂”基于这种课程理念,教师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有研究者对此做了相关的解释,认为“学本”即表示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学本课堂”即是以师生(都是学习者)合作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学本课堂观”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后,教师和学生将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标。可见,“学本课堂”以实现学习目标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路径,共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平等对话、互帮互助、教学相长的生态型课堂。

(二)设计优质的“胖问题”

“胖问题”又称“问题串”,“胖问题”的解决是L学校实现分类学习目标的重要路径,它打破了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实质是构建一种问题导学型的学本课堂。而“‘优质问题’的提出是有效实施“问题导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优质的“问题”应该是具有探究性、发展性和适切性(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特征,唯有这样的‘问题’,才具价值性,其‘引领’下的‘导学’过程和结果才会是有效的。”根据L学校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抛出的问题偏多、质量不高且学生思考时间过短的现象,由此提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设计数个关键的、具有拓展性、挑战性的问题,以此展开多次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比“提问――回答――提问――回答……”不断循环的师生互动所取得的效果更佳,因为真正有效的“胖问题”能够引领全班学生进入“积极探索――思维碰撞――乐于共享”的平等对话当中。

(三)激发学生的“发问精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的产生,往往是进一步学习的开始。学习必须有发问的精神,在有疑之处发问,在无疑之处也要具备不断发问的精神,在发问与求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意义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发现问题、创造知识。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创造知识的重要发源地。语文的美一定程度上在于它具有很大的思维空间,语文教师应该创设情境,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发难质疑。故真正的“学本课堂”,应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使之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发现问题,具备质疑和发问的精神,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来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的课堂。

(四)结合学生经验,启发学生感悟生命

篇8

关键词: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理意义成本管理问题成本管理模式

一、成本管理体系

一个典型的成本管理系统包括战略、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预算、成本计量、成本控制和成本考评等要素。各要素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成本管理的战略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总结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与发展而做出的带长远性、全局性的成本谋划与方案。是统一其他要素的主旨性要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本预测是成本管理的首要环节,它对于作出正确的成本决策,科学地编制成本计划,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成本决策是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好的效益为原则,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

成本决策只是明确了应当实施哪一方案,要真正实现还需要做好周密的计划。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的具体化,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出了明确目标,有利于严格控制生产费用,是企业财务预算和全面预算的重要基础。

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

成本控制贯穿于企业供、产、销的全过程,因此可与成本的日常管理结合实施。在实际工作中,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密切相关,通过核算可反映偏差,加强控制可促进核算。

成本考评是确定上述六个要素是否真正产生了作用的必要步骤,是整个成本管理体系得以正常有效循环的重要保证。

二、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1、加强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途径。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壮大,能够生产出或提供优质价廉的产品或服务是关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赢得顾客的青睐、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在竞争中若要以低价取胜,则必须以低成本为前提。只有降低成本,才有降低价格的可能;若不考虑成本,就贸然打价格战,结果很可能是一败涂地。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2、成本管理对我国应诉反倾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反倾销给我国一些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而出现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应诉过程中企业所提供的应诉成本会计信息不能满足调查当局的要求。排除掉一些政治因素,成本支出的计量不足、成本核算范围与计量基础的国际差异、成本会计核算失范及新会计准则执行不力等因素是导致我国企业所提供的应诉成本会计信息不能满足当局要求的主要原因,而这些都是属于成本管理体系(主要是成本核算)的范畴,所以加强成本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3、加强成本管理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加强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要想降低成本就必须减少浪费,强化资源的循环利用,增强节约意识,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成本管理面临的问题

1、成本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很多企业,尤其是国企,把大部分资源都集中在追求收入和销售利润上,而忽略了成本的管理,对机会成本、责任成本、作业成本、人力成本和环境成本缺乏认识,最终导致收入与成本双高的局面。

2、内部管理比较混乱。很多企业内部监督体制不健全,设备利用率低,国有资源流失现象严重,营业性支出和营业性外支出都很大,职工隐利大,企业对废旧物资的处理不及时、不规范,部门独立核算造成严重浪费。

3、人力、材料等各种成本上升,成本难以控制,增加了成本管理的难度。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这也意味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争夺也将变得日趋激烈,这些原因也直接导致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原材料及其他方面的成本也不断增加。由于材料价格、运输成本、房租成本在不断上涨,这些都明显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担。因此,企业的成本控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4、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相对薄弱。在企业成本管理中,成本算准一直都是一个传统难题。财务经理普遍认为,当前应将成本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如何核算清楚每种产品的成本上。但事实上,即便在金融危机的巨大压力之下,企业也无法将成本管理工作做细。

四、成本管理新模式的展望

成本管理的模式有很多种,比如,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位置管理模式,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等等。个人认为作业成本管理模式(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以供决策。)是未来成本管理模式的趋势。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成本控制理论

波特是最早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他认为公司价值创造过程是由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两部分形成的,这些活动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是互相联系的,由此形成公司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称之为价值链。企业内部从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交货以及辅助活动构成企业的价值链,而企业的价值创造正是在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某些活动创造的,因此,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各个活动进行有效的分析,能够找到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各个环节降低成本,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成本控制,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企业外部来看,企业上游的供应商、企业、企业下游的销售商之间形成的链条构成了企业的外部价值链,企业要与上游的供应商企业形成战略联盟,降低企业成本,实现双方共赢,企业与下游的销售商要建立适合彼此的销售模式,在销售环节,找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明确企业在竞争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二、基于价值链分析的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缺乏整体价值链的成本控制观念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成本控制的理解是片面的,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工作也很少考虑价值链,也就是说企业成本控制的观念缺乏对价值链的正确认识,我国企业成本控制工作要求全体员工都参与其中,企业各个部门以及业务全过程都进行成本控制,这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单薄,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为成本控制只是企业总经理和财务经理的职责,成本控制工作要靠行政手段才能实现,因此企业成本控制仍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的成本控制观念还相对落后,这就导致了高级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问题不加以重视,成本控制观念跟不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的各个部门只是以成本控制的考核指标为工作的目的,没有将企业经营的整个价值链贯穿在企业成本控制当中,只是单纯的降低企业成本,一味的强调节约成本,片面的要求企业各个部门降低成本导致了企业在某些需要加大投入的环节降低了竞争优势,从长远看来,这将会给企业带来非常重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一方面应该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成本控制观念,将价值链的观念应用到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中,强化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在全公司形成正确的价值链分析的成本控制观念。

2.偏重于企业价值链的内部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

传统的成本控制只注重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控制,只是降低企业生产过程的成本,这就使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局限在企业的内部,而忽视了企业供应和销售环节的成本控制,对于企业所处行业成本控制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成本控制问题更是关注甚少,这就是没有从价值链出发进行成本控制,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要生存发展,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从整体上考虑企业的价值链,必须通过分析自己与竞争对手相比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这就要求企业在了解国内外市场的状况和竞争环境的情况下,确定自己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为企业制定成本控制方案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企业要成长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生产环节,还要考虑企业的外部价值链,对企业的上游企业供应商和下游企业销售商的成本情况也要重视,可以和供应商形成战略联盟,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对下游的销售商企业要及时了解其成本情况,对其成本实施有效的控制。

3.企业提供的成本动因未充分考虑价值链

传统的成本控制认为企业成本费用只是料工费用,主要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而实际上成本动因是多样化的,例如企业规模的大小、所处的地理位置、产品的复杂程度、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及供应商和顾客的关系等都是影响企业成本的关键因素,然而这些因素都是传统成本控制未曾考虑的因素,而这些因素恰恰是企业充分进行价值链分析而获得的因素,通过对价值链的分析,能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因素。另一方面,企业提供的有关成本的信息主要是财务信息,而像顾客满意程度、市场占有份额、生产的弹性等隐含的成本信息,企业都没有全面的考虑到,也就是企业未考虑价值链包含的成本信息,因而企业对成本的信息掌握的是不全面,不完整的,没有真正的分析和了解企业的成本构成,这样不全面的信息就会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对企业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形成了阻碍,从长远看来,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4.企业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缺乏完善的体系,只注重的产品的直接费用,企业一般就是在成本的关键环节进行成本控制,其他次要的环节企业并没有加以重视,企业从整体上忽视了企业的价值链,更谈不上围绕企业价值链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也就无序的进行,进而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效率相对低下,不能对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企业的成本偏高,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利润高低,从长远看来就会导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一个完善、综合考虑企业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体系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只有有效的控制成本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这样企业才能生存成长。

三、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成本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企业价值链的成本控制观念

我国企业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相对落后,只是单纯的理解为节约成本,节约开支,片面的一味追求低成本,在企业的各项活动中都追求节约成本,并没有从价值链的角度进行成本控制的观念,传统的观念有时企业会因为节约一部分成本而导致了企业整体利润降低很多,这样企业就会因小失大,因此企业要树立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成本控制观念,从企业的内外部价值链出发树立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观念,即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2.从价值链出发扩大企业成本控制范围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发展、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成本控制的范围也应该不断的扩大,满足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只是注重企业内部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问题,忽视了企业的价值链和外部环境,未全面考虑整个市场环境中的企业成本控制问题,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包括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交货等一系列的活动的集合。这一集合构成了企业的内部价值链,而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因此企业要分析每个环节影响成本发生的因素,对每一个环节发生的成本都加以控制,从价值链的源头开始就降低成本,进而逐步降低了整个价值链的成本,扩大企业成本控制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生产环节,范围扩大到整个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降低整个价值链的成本,使企业的总体成本降低,进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3.准确定位企业各价值链的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就是指成本发生的根本原因,包括作业量、物料消耗、规模、技术、质量等。企业要想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必须了解企业成本产生的原因。就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是以产品数量为成本动因进行成本核算,在单一品种产品生产的企业中,以产品数量为核算标准,在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里,以机器工时、直接人工工时和直接人工工资为核算标准,折旧费、维修费等通过制造费用核算,要想准确的分配费用,进行成本控制就要把产品数量动因扩展到一系列更为详细的成本动因,从企业内外部价值链出发,对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划分企业的成本动因,准确定位企业的成本动因,使得生产成本各组成部分使用相对应的成本动因,通过成本动因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企业的成本构成以及企业成本发生的情况,及时了解企业利润的高低,准确的确定企业成本动因有利于企业合理的降低成本,因此要识别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成本动因,正确对待企业的成本动因,合理的降低企业的成本,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4.完善企业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体系

从企业内部来说,其经营是一条价值链,因此在企业内部的研发、生产、销售、交货等各个环节构成了价值链,每一个环节的成本控制问题都会影响企业的整体成本,从内部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可以确定企业成本发生的合理性,找出增加顾客价值的活动,并对主要增加顾客价值的活动采取必要措施降低成本,建立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体系,完善了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真正的达到企业控制成本的目的。从企业的外部来说,对企业外部的上下游企业运用外部价值链分析供应商、企业、销售商之间的关系,使得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共同降低成本,企业可以和供应商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合作共赢,企业从原材料开始就进行成本控制,降低成本,企业与顾客之间寻求新的销售模式,降低双方之间不必要的成本,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在企业外部也形成一条成本控制的体系,这样内外部价值链的基础上构成了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使之不断完善。

[参 考 文 献]

[1]李运键.先进制造企业取得成本竞争优势所必备的成本控制新理念[J].经济研究参考,2012(16)

[2]袁轶颖.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J].财经界,2013(8)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60

一、前言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和关键。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解读文本的角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理解和体验的程度。文本不仅是语言知识的载体,同时还能传递思想、表达情感、蕴含文化。教师需要深入解读文本,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读出它们的逻辑关系、内在思想,读出文本背后的故事,并在阅读教学中加以体现,从而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理解、体验和感受文本,赋予文本以生命,赋予课堂以活力,使阅读教学变得立体和综合,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

教师应该走进文体深处,根据文本的写作形式确定文本的体裁,再由体裁特点出发,剖析文本结构,总结前后衔接的形式,指导学生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了解各类文体的特征,进而进行模仿创作,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将知识迁移并内化,为学生以后的自主阅读奠定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就体裁而言,英语阅读文本可分为论述类、说明类、描写类、叙述类四种文体。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文章架构、写作目的、表现手法、语言特点。在深入阅读之前,学生必须明白文章的体裁,从而采用恰当的阅读策略较快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和重要信息,把握篇章结构,了解篇章内容。教师可以从体裁分析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体裁结构、篇章模式和篇章类型,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设定相应文体的阅读要求,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并给予学生必要的阅读指导。文本解读的角度和处理方式应该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选择和调整。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文本的内容和结构,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步骤,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是很多教师不断摸索的课题。

笔者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Module 5 Unit 13 Reading IQ:EQ Success comes with a high EQ阅读教学为课题,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文本的体裁教学进行尝试。现将本课设计思路和教学步骤描述如下: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Leading-in)

本单元Reading IQ: EQ Success Comes with a high EQ是以智商和情商为话题。笔者设计了一个以教师信息为话题的导入方式――用图片、数字、人名、地名组成的信息链让学生猜,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启发学生讨论教师的信息,不知不觉进入教师设计的教学程序之中。

T: There i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me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guess 2003 AnQing?

S: You were born in AnQing?

T:No. I graduated from AnQing Teachers’College in 2003.

S: 6, you have worked in this school for 6 years.

T: No.

S: your ...?

T: Sorry, you are wrong. It’s my son’s age. He is a boy and I love him. What about 50?

S: Is ...? Is ...? Is ...?(学生们兴奋地猜着)

T:Sorry. It’s the score I got when I did an EQ test. Now open your book, you can find the test I did on page 8 and now it’s your turn to do the EQ test. Let’s see what score you will get.

2. 快读(Fast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