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存款风险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3 15:48: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村镇银行存款风险,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村镇银行存款风险

篇1

(一)冲突的表现及影响

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据2007年颁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看,主要是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对于村镇银行的管理,作为国家代表的银监局完全是依照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方式进行,突出表现就是对注册资本金、存贷比等指标实行严格管制。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和弱势群体,农村是欠发达地区。因此“三农”贷款的风险是较大的,要远大于工商业贷款和城镇贷款的风险。让村镇银行经营风险较大的“三农”贷款,但完全用管理以工商业贷款和城镇贷款为主的商业银行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村镇银行的设立目的和管理方式间显然是矛盾的。虽说村镇银行的贷款利率可以比以工商业贷款和城镇贷款为主的商业银行高一点,但并没有完全达到让村镇银行值得大胆去冒险的程度。对于这一问题,各地村镇银行有着普遍反映。在完全商业银行行为的管理方式下,出于规避风险的本能反应,村镇银行收缩了“三农”贷款的额度,把贷款投放到风险较低的工商业和城镇里,否则其就无法生存下去。然而,如果村镇银行长期如此作为,就会偏离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使国家的设立目的不能完全达到,甚至可以说达不到。

(二)村镇银行和银监局的解决方案

对于当前村镇银行的设立目的和管理方式间具有的这种矛盾,应当如何去化解呢?村镇银行认为:第一,希望国家能够主动改变设立目的。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改为服务工商业和城镇,就违背了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而且这一职能已经有其他商业银行承担了,因此,村镇银行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第二,如果改变设立目的这个办法行不通,希望国家能够在管理方式上有所松动。譬如在注册资本金的使用、存贷比的指标限定等方面,能够给予比经营工商业贷款和城镇贷款为主的商业银行相对宽松点的政策。这一要求估计也很难被国家接受。村镇银行经营的“三农”贷款风险要比其他商业银行所经营的工商业贷款和城镇贷款大,却要求对其风险防范与监管放松点,这是不合情理和不可行的。第三,如果以上两种办法都行不通,为了生存,村镇银行只能被动地去改变国家为其设立的目的,以工商业和城镇发展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实地调研也发现,目前,相当部分的村镇银行已有这种趋向。但这和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又是相悖的,银监局也决不会允许。银监局认为:为“三农”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设立目的是村镇银行产生和存在的前提与依据。管理方式的完全商业银行行为是为防范金融风险,因此,这两者都不允许改变。要解决它们间的矛盾,关键是村镇银行要开发出风险较低的涉农金融产品。但“三农”天生就具有较高风险性,要在短时期内开发出与其相关的低风险金融产品,这似乎也有点不太现实和不可能。

(三)“三农”贷款风险分摊与补偿机制

上述解决方案,村镇银行是从被管理者的视角提出的,银监局是从管理者的视角提出的,明显都有维护当事人自身利益的意图,皆不够客观。因此,它们都不能被对方所接受。但我们也发现这些方案都是围绕着如何规避“三农”贷款风险设计的。如果能够提出一种降低“三农”贷款风险的方案,当前村镇银行在设立目的和管理方式间所具有的矛盾也就能够得到解决。为此,我们设计了“三农”贷款风险分摊与补偿机制模型。我们设想这一机制的参与者由四方共同组成(见图1),即国家(包括银监局在内的各相关政府机构)、保险公司或担保公司、村镇银行、“三农”贷款者(包括贷款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在农村地区从事工商业的贷款者)。整个运作流程是:首先,“三农”贷款者向保险公司或担保公司提出信用保证保险或担保申请;其次,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对申请进行评估,做出是否接受或担保的决定;再次,“三农”贷款者持保单或担保单申请贷款,村镇银行接受申请并发放贷款;最后,“三农”贷款者按时还贷,村镇银行通知国家,国家向保险公司或担保公司支付保险费或担保费。这一机制的核心是让担保专业化。虽说“i农”风险大,但却是可控和可预测的,因此,“三农”保险与担保有相当大的利润空间,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是愿意经营的。据此可以让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专门负责“三农”担保,使其也分摊一部分“三农”贷款的风险。关于保险费和担保费支付问题,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如果“三农”贷款者按时归还贷款,其保险费或担保费就完全南国家承担,作为对因采用这一机制而使信用良好者费用增加的补偿。而且从“三农”对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角度看,国家在“三农”贷款中也不能只担当管理者角色,也应该是义务人和出资者,替“j农”贷款者支付这一机制所产生的保险费和担保费。如果“三农”贷款者未按时归还贷款,则由其自己单独承担,作为对其不守信用的惩罚。表面上看,这一机制会使国家的财政支出有所增加;但实际上并不会,甚至还可能会使其财政收入有所增加。贷款风险降低和担保专业化,会使贷款效率和贷款回收率提高,进而会使村镇银行和“三农”对国家税收的贡献率提高;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做“三农”保险与担保,也会产生新的税收贡献。这些税收贡献合起来,足以弥补国家支出的保险费和担保费。

二、“三农”概念过于宽泛

(一)过于宽泛的表现及影响

“三农”是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各地银监局对此非常重视,始终要求村镇银行“j农”贷款必须占其贷款总额的一半以上。调查统计显示,目前“三农”贷款所占比例在各行最低,但也在55%以上。单从数据上看,达到了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但深入分析看,并没有完全达到。通常所说“三农”,农民是指户籍上的农业人口,农业是指动植物的种养及加工,农村是指城镇之外的广大区域。当前村镇银行的贷款流向主要有三:一是进城创业的农业户籍人口,二是从事非农产业的农业户籍人口,三是县城农产品加工企业。比较分析来看,村镇银行贷款流向的“三农”只是通常所说“三农”中的小部分,而且是风险较小的部分。村镇银行服务的贷款对象是农民——进城创业和从事非农产业的农业户籍人口,是以通常所说的农业户籍人口为判定标准的;倘若按国家统计局目前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标准——根据居住地看,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就视为非农业人口,其中相当一大部分又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了。村镇银行服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这个贷款对象,从其经营产业类型看,是属于农业的范畴;但从所处地域看,又不在农村范围之内。分析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当前人们对“三农”概念的界定过于宽泛,村镇银行利用这个漏洞来大肆规避“i农”贷款风险。村镇银行的这种行为,如果从企业行为的视角看,应无可厚非,因为避险盈利也是村镇银行作为企业运作的本性。但村镇银行的存在是有一个重要前提的,即国家为其设立了为“j农”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目的。因此,我们应当更多地从这个视角看。如此,村镇银行就有故意躲避为“三农”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企图。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果国家对这种行为不予阻止,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就很难达到和实现,其从农村地区吸储的存款会再次流向城镇尤其是县城,所发放的贷款也多会为工商业服务。为此。想要提高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发展的绩效,促进国家设立目的的尽快达到和实现,就必须对村镇银行贷款服务的“i农”做一个清晰的内涵界定,即对“三农”的范围加以限定。

(二)村镇银行贷款服务的“三农”概念界定

在经济大发展快速拉动我围城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整个社会对“三农”的认识也发生了诸多重大变化。如国家统计局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标准,就由按户籍改为按居住地。村镇银行贷款服务的“三农”概念界定需要及时应对这些变化,并对“三农”发展中亟需贷款的关键点和地方予以支持。城镇化大发展使农业户籍人口大量流向城镇,并在城镇常住甚至永久搬离农村而在城镇定居,从事非农产业并以其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他们已经成为事实上的非农业人口,所谓的农业户籍人口已是虚名,不再具有实际意义。与仍在农村地区常住的农业户籍人口相比,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不再弱势。因此,从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视角出发,村镇银行贷款服务的“农民”应被界定为在农村居住半年以上的农业户籍人口。农村是与城市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由于县属建制镇的相对落后,我们从宏观上可以把整个县域范围内都视为农村,但县城必须被排除在外。因为,县城一般都聚集有众多的商业银行,足以满足农民在此进行各种产业活动的贷款需求,而村镇银行的进入只会加剧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因此,从促进农村地区繁荣的视角出发,村镇银行贷款服务的“农村”应被界定为县城之外的整个县域范围。动植物的种养风险比较大,国有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从事这方面的贷款,可它们又亟需贷款支持。同时县域外的动植物种养风险更大,村镇银行控制起来也更加困难,有些甚至都无法控制。因此,我们可以把村镇银行贷款服务的“农业”界定为县域范围内的动植物种养。由于农产品加工的风险相对较小,在县城经营,向其他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比较容易获得批准。因此,村镇银行贷款服务的“农业”又应把在县城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排除在外,把在县城之外的县域范围内进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界定在内。

三、吸储难

(一)吸储难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

本文所说的吸储难是指吸引个人和企业到村镇银行存款难。这是当前村镇银行发展中遇到的头等难题。调查资料显示,几乎所有村镇银行的存款业务都主要依赖于地方政府的对公存款,占其存款总额的90%左右;个人和企业的存款在绝大多数村镇银行的存款总额中所占比例基本都不超过10%。对公存款只是政府的短期支持行为,不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个人和企业的存款才是村镇银行发展的根本所在。吸引不到他们的存款,仅靠资本金和对公存款放贷,村镇银行很难发展壮大起来。调查分析个人和企业不到村镇银行存款的原因,有营业网点少,存取款不方便;有折无卡,取钱、消费不方便;剩余资金有限,没有多余资金存放银行等。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个人和企业对村镇银行的认知度较低。认知度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许多个人和企业没听说过村镇银行这一新生事物,能够认识、了解其优点者更是少数;二是许多个人和企业认为村镇银行是民办银行,发生倒闭的概率较大,而且倒闭后,如果股东无能力支付,他们的存款就无法获得赔付;三是许多个人和企业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经营,实力雄厚且有国家做后盾,一般不会倒闭,在其处存款比在村镇银行这样的小银行要安全、保险。很明显,个人和企业对村镇银行的认识有许多误区。但正是这种低认知度,才使许多个人和企业产生了对村镇银行的不信任和怀疑,影响了他们往村镇银行存款的意愿和积极性,最终导致吸储难。吸储的多少决定着放贷能力的大小,吸储难成为制约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村镇银行要壮大发展,必须突破吸储难这个制约瓶颈。

(二)解决方式与途径

篇2

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主要是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而各地银监局对村镇银行的管理完全依照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方式进行,对注册资本金、存贷比等指标实行严格管制。这样目标设定和管理方式之间就发生了冲突和矛盾。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和分散的个体、农村地区是欠发达地区,它们使对“三农”的贷款风险要大于对工商业的。利用对以非农存贷为主的商业银行管理方式,让村镇银行去经营比非农存贷为主的商业银行所经营产品——工商业存贷风险都大的产品——涉农存贷,即使利率高一点的前提下,这也是不公平的而且也很难做到。所有村镇银行对此都有反映。因此让村镇银行今后能够生存下去,或是国家主动改变当初对村镇银行的目标设定,但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改为服务非农,就违背了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村镇银行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或是村镇银行被动改变国家对其的目标设定,主要服务工商业及城市。当前一些村镇银行已开始有这种趋向。但这与国家设立其的目标是相悖的,国家也决不会让其长期、大规模进行甚至会把其撤消掉。

在目标设定和管理方式发生冲突的情况,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改变管理方式对管理方——国家和被管理者——村镇银行来讲,都是最好的选择。在管理方式改变方面,村镇银行希望在现有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政府能够给予有别于其他商业银行的政策,在注册资本金使用和存贷比方面对它们放宽点、税收优惠的年限能够长点等,使其能够在和其他发展已久、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竞争中先生存下来。其实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降低对涉农贷款的风险。由于涉农贷款风险比较大,保险公司不愿意对涉农物质保险,因此这种风险补偿机制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由政府、村镇银行和保险公司参加。

二、“三农”概念的扩大与否

“三农”是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各地银监会对与此相关的贷款有明确的指标要求。据调研情况来看,涉农贷款额占总贷款额的比例最低要求也在55%以上。涉农贷款风险比较大,村镇银行为这种躲避风险,就随意扩大“三农”尤其是“农民”和“农村”的概念。农民以户籍上的农业人口为准,农业人口进城创业和从事非农产业也计算在涉农贷款之内;农业,包括在城镇里进行的农产品加工;农村就直接定位在县域之内。村镇银行这种扩大“三农”概念的行为,使吸储的农村地区存款再回到城镇特别是县城所在镇、所发放的贷款再多为工商业服务,不能真正起到服务“三农”的作用。“三农”概念的大小成为当前村镇银行和国家相博弈的焦点,也成为村镇银行的国家设定目标能否达到的关键。如果不能及时对“三农”概念做一个妥切的界定,就会重蹈当年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逐渐从农村地区撤出来的覆辙,背离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国家目标。目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担忧的问题。

政府对此应该早点对“三农”概念做清晰界定,阻止村镇银行随意扩大“三农”概念的行为。我们建议:对于农民的界定,应该以职业为准,限定为从事农业的生产经营者;农村的地域范围,因为县城所在镇比较发达而且其发展所需资金也比较容易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所以限定在此之外的区域比较好;相应地,农业指在县域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和在县城所在镇外进行的加工。:

篇3

我监管办按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管流程指导意见》的规定和要求,对XX村镇银行????年四季度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资产负债结构情况

截止????年??月底,XX村镇银行资产总额?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增幅为?%;负债总额?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增幅为?%;所有者权益为?万元,较年初增加?元,增幅为?%。

(二)盈利水平情况

截止????年??月底,XX村镇银行各项收入?万元,同比减少?万元,降幅?%;各项支出?万元,同比上升?万元,增幅?%;净利润?万元,同比减少?万元,降幅为?%。从收入结构来看,上半年共实现贷款利息收入?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增长?%,占收入比例?%,同比上升?个百分点,贷款利息收入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投资收益?万元,同比下降?万元,占收入比例?%,同比下降?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往来收入?万元,同比下降?万元,降幅为?%,占收入比例?%,同比下降?个百分点。

(三)各项存款情况

截止????年??月底,XX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万元,较年初净增?万元,增幅为?%。存款增长主要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单位、个人存款稳定增加。单位存款较年初增加?万元,占新增存款的?%;个人存款较年初增加?万元,占新增存款的?%。二是低利率存款增长较快。截止??月底,该行活期存款余额为?万元,占各项存款的?%,较年初增长?万元,增幅为??.??%,定期类存款余额??????.??万元,占各项存款??.??%,较年初下降?????.??万元,降幅为?.??%,低利率存款增长较快,利润空间大。

(四)各项贷款情况

截止????年??月底,XX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增幅??.??%。截止??月底,短期贷款余额??????.?万元,占比??.?%;中长期贷款余额为??????.??万元,占比??.?%。新增短期贷款较年初?????.??万元,占比??.??%;新增中长期贷款?????.??万元,占比??.??%。

二、主要监管指标变化特点

XX村镇银行??月份主要风险指标一览表:  单位;万元,%

  

(一)  新口径资本充足率指标达到监管标准

截止????年??月底,XX村镇银行新口径资本充足率??.??%,较年初下降?.??个百分点,超过监管标准?.??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年初下降?.??个百分点,超过监管标准?.?个百分点;杠杆率?.??%,较年初下降?.??个百分点,超过监管标准?.??个百分点。

(二)贷款预期风险抵补指标有所增长

截止????年??月底,XX村镇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增长??.??%;贷款拨备率?.??%,较年初提高?.??个百分点,超过监管标准?.??个百分点。

三、经营风险分析

(一)风险状况总体评价

????年四季度,XX村镇银行存款稳步增长,信贷投放有效增加,不良贷款占比略有下降,股本金保持稳定。

(二)信用风险分析

?、信贷资产质量分析。

截止????年??月底,XX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万元,较年初上升????万元,不良贷款占比?.??%,较年初下降?.??个百分点,低于监管标准?.??个百分点。

?、非信贷资产分析

截止????年??月底,XX村镇银行非信贷资产余额??????.??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增幅?.??%。按五级分类口径,无不良非信贷资产。

?、大额风险集中度分析

截止????年??月底,XX村镇银行最大十家集团客户授信余额为?????.??万元,最大单一集团客户授信余额????.??万元,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最大十家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比去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从总体情况看,我行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都在稳定指标范围内。

(三)流动性风险分析

截止????年??月底,XX村镇银行超额备付金率??.??%,比年初下降?.??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为??.??%,比年初下降?.??个百分点;从总体上看,该行资金富余,不存在支付风险。

(四)操作风险分析

XX村镇银行为有效遏制各类案件风险…………坚决遏制了各类案件的发生,努力构建了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确保了全辖的依法合规经营。

(五)声誉风险

银行作为高风险、高信用的金融………………截止目前为止,该行………………。

五、监管意见

(一)提高资本充足率,强化资本管理

(二)降低不良贷款,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三)全面做实利润,增强抗风险能力

(四)认真执行相关制度,加强资金风险管控。

一是

二是

三是

篇4

1.1资金有限,业务开展受到限制

虽然国家一再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些大的银行基本上都退出了村镇辐射区,再次重新进入的意愿不高。而且这些大的银行在城市中的营业网点分布比较广泛,进入农村市场的利润不高,这些都导致了它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积极性不高。相比之下,中小银行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就使得村镇银行的资本金规模较低。而资本金过小,就会使得银行的业务规模受限,服务对象不能有效扩大,势必影响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事实上,村镇银行作为一个新生的金融团体,所面对的经济环境相对比较复杂,资金规模比较大的话,就会对银行的资本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在监管层设立网络的时候,没有把村镇银行纳入银联系统之内,这样一来,村镇银行只能吸纳本地的存储,在这个地区进行放贷,一些外出人员在汇款的时候也只能选择在其他银行进行。这造成村镇银行在业务操作上很不方便,限制了村镇银行的吸储能力。

1.2吸存能力不强

通过观察村镇银行的经营可以看出,其吸存较为困难,这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一个障碍。造成吸存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作为村镇银行,不可避免地会吸纳一些民间资本,一些对此不了解的村民就会误以为是私人设立的银行,如果在私人银行里存钱,倒闭了破产了都是极其不安全的,这样的不可靠导致他们不敢轻易地把钱存进去;其次是村镇银行设立的时间还不是特别长,还没有设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相比之下,肯定不如一些大的银行的知名度高,缺少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长期累积的信誉,相比之下,农民更愿意到以上金融机构办理业务,而不愿到村镇银行存款;最后,由于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不长,经营的网点有限,最低也是设在了县城,在乡镇里一般是没有网点的。这样就会导致存取款都非常麻烦。农民一般都会更愿意去周边网点较多的农村信用社或邮政储蓄银行存款,一般不会选择到村镇银行存款。

1.3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

村镇银行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外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见,村镇银行也是金融机构,同一般商业银行一样,具有高风险的特征,但是村镇银行风险的表现形式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2村镇银行风险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2.1村镇银行的利率风险

在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利率风险主要表现在利率的市场变动,这样就会引起银行的风险。有的专家学者认为,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表现的不是特别明显,目前我国银行利率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在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制定调控的,相当于利率风险被锁定。就村镇银行而言,银监会在现阶段对其发展采取比较严格的调控措施,利率风险并不十分明显。

2.2村镇银行的操作风险

这个风险主要存在于由于银行在机构的设置以及银行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方面的原因,还有就是银行本身经营方面的风险。作为村镇银行,一直沿袭着以前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在那些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发达的地区,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是特别优秀的话,就可能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但是事实上,存在大的操作风险一般都是由于银行自身的业务操作,这是银行自身的风险,属于可以控制的风险。

2.3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

所谓的信贷风险主要是借款人本身存在的还款能力的问题,包括他们的还款意愿,还有在内外部经济环境内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还有就是借款人可能存在一定的违约行为。如果单从理论方面看,信贷风险主要在贷款之前存在的风险逆向选择,还有贷款发生之后存在的道德风险。在银行自身发生了信贷业务,就会产生一些信贷风险,这是必然的,也是不可消除的,但是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2.4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

从国家公布的数据来看,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良贷款率远远高于平均不良贷款率。涉农贷款不良率较高是因为农业受自然灾害与市场影响较大,是高风险产业。村镇银行的立行宗旨却恰好是立足“三农”,这导致其贷款品种多是高风险品种,贷款也大多投向高风险领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3村镇银行业务的风险控制对策分析

3.1扩大资本规模

作为村镇银行,要积极的吸纳民间资本到农村金融行业,不断鼓励一些民间资本投入到村镇银行的建设中来,可以让其以入股的方式实现。这就使得那些愿意为“三农”服务的投资主体进入了农村市场。实现了资本构成的多元化,扩大了资金来源。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地吸引当地政府的支持,让它们入股,这就能看到当地政府对村镇银行发展的一个基本态度。消除了公众对这个事件的顾虑,把银行的信誉度也提高了。还能通过吸收财政存款解决吸存难的问题,可谓是一举多得。但在经营中要坚持发起银行的控股地位,避免政府过度干预。

3.2健全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保险主要是针对农业生产者在从事一些养殖业和种植业过程中,防范自然灾害的一种风险。农业保险的外部性比较强,那些以营利为目的的银行肯定是不愿意农民在其地投保,但是如果只是依靠市场防范是根本没办法完全解决的,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运用法律规范的方式促进农业保险行业的发展,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3.3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银行业的性质就决定了其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防范、管理和化解风险是其不变的主题。预防风险,降低风险,把风险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银行的经营活动提供最大的经营效益。这样能防范银行的经营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切实防范各种类型的风险。还可以建立一个科学管理的模型,不断加强对风险的预警和分析工作的开展,提高信贷业务的监管水平。村镇银行在推进风险管理的时候,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运用全新的管理理念,不断强化分析其风险应对能力。寻求其在运营中可能产生的风险,通过资源管理和组织架构等技术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篇5

河北省在2008年6月建立第一家村镇银行――张北信达村镇银行。截至2012年9月30日,河北省辖区内村镇银行达23家,其中,2008年设立1家,2010年设立5家,2011年设立15家,2012年上半年设立2家。其分布范围涉及张家口、承德、廊坊、石家庄、保定、唐山、邢台、沧州和邯郸。

河北省的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迅速,经营财务状况良好,支农效果初显。河北省村镇银行因时因地制宜,针对“三农”和各地小微企业的特点,分别推出不同种类的贷款,如沧县吉银村镇银行的“农商三宝”组合贷款、种植养殖专项贷款等;任丘泰寿村镇银行的“农户联户联保”、“中小企业信用联盟”、“乡村2+1”等产品。截至2012年9月30日,23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总额为11.8亿元,从业人员630名;资产总额58.91亿元,负债总额47.03亿元,各项存款42.70亿元,各项贷款21.35亿元,贷款户2742家。其中,发放中小企业贷款9.98亿元,发放农户贷款9.47亿元, 投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91.10%。[1] 2012年上半年实现利润1379.4万元。

二、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社会信誉度低,吸收资金不足。河北省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74%的村镇银行营业时间在1年左右, 当地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知度较低。 尽管村镇银行也进行了广泛宣传,但不少人仍然对村镇银行缺乏了解, 不愿意到村镇银行存款,而更愿意把钱存到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再加上大部分村镇银行只有一个营业网点,覆盖范围小,没有加入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系统,结算功能不健全,也影响了村镇银行的吸存能力。 河北省23家村镇银行只有蔚县银泰村镇银行一家有分支机构,只有文安县惠民村镇银行一家加入了人行金融管理与服务体系。再者,村镇银行主要设立在农村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也造成村镇银行筹资困难。此外,在存款总额中,一些村镇银行对公存款份额较大,储蓄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占比较小,这反映了村镇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还很不稳固。

2. 金融服务品种少,金融功能缺失,竞争力低下。从河北省村镇银行的经营范围看, 一些村镇银行只能提供存款、贷款、国内结算、票据承兑和贴现等业务,汇兑、同业拆借等一些基础业务都没有,更不要说发行、电话银行、投资理财、担保咨询等其他新型金融业务了。再加上大多数村镇银行还没有实现与人民银行大小额实时支付系统、征信系统的对接,导致村镇银行不能充分为客户服务,造成竞争力低下。此外,从贷款对象和期限结构来看,虽然各村镇银行都提供短、中、长期贷款,但是大部分村镇银行提供的贷款期限都较短,而且受到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的制约(河北省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金最低的1000万元,最多的1亿元),能够提供的贷款额度也较小,导致一些有较好发展潜力的项目其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支持,也影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3. 经营风险大,抗风险能力低。村镇银行的主要贷款对象是农业、农民和小微企业,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而我国当前针对农村地区自然灾害的风险补偿机制还很不健全, 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此外,一些农村地区客户的信用意识较差,村镇银行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道德风险;再者,村镇银行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因此,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大。目前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还普遍很低,这主要是因为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贷款投放较少,随着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到期贷款增多,信贷风险问题将日渐突出。

三、促进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1. 提高吸存能力,扩大资金来源。首先,村镇银行要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加大向公众宣传的力度,加深公众对村镇银行的了解,提高村镇银行的影响力。其次,适时开设分支机构,增设储蓄网点, 这既可以满足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农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还可以扩大资金来源。再次,加大营销力度,增加储蓄存款的来源,解决负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时,村镇银行应争取早日加入到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完善自己的金融服务功能。

篇6

从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看,虽然民间资金参与了新设的村镇银行,但是由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且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这样,大股东对村镇银行占有的绝对控股地位,致使村镇银行在成立初期相当于大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人员管理、业务经营诸多方面都受到约束,自主经营权难以发挥。另外,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较低,导致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存款客户特别是一些大额资金不敢进入,影响了负债业务发展。此外,受最大贷款户比例不得超过注册资本5%限制,难以满足一些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影响其资产业务拓展。

(二)配套法规政策不健全

自从《意见》出台以后,中国银监会又陆续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6项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组织的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但是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业务管理等具体规定还没有出台,各地区的政策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一是国家税收政策扶持不明确,能减多少税、免税多少年没有规定;二是国家还未建立支农奖惩机制,对支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尚未建立激励机制,影响其支农积极性;三是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尚未向村镇银行倾斜;四是村镇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能否享受国有商业银行的剥离、核销呆账和农信社的中央银行票据置换等政策,当前还未能明确。

(三)信用环境较差且贷款风险难以控制

农村信用环境是村镇银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农村信用环境不容乐观。首先,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他们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其次,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一些农民对政策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凡是国家在涉农方面的政策举动都被认为是对农民的“救助”。部分农户认为在村镇银行借钱,可以先不用考虑归还,从而引发资金的道德风险。第三,担保机制缺失,村镇银行信贷资金的有效运作依赖于农村地区信贷担保体系的完善,但农村地区可用担保资源稀少,遏制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加之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

(四)金融监管模式缺乏针对性且“严监管”难实现

当前银监部门对村镇银行采取“低门槛、严监管”的模式,“低门槛”即适当降低机构和业务的市场准入条件,增加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覆盖面;“严监管”即强化监管措施,实行刚性市场退出约束。但是事实上很难将“严监管”这一目标落实到位。首先,目前的监管力量不够充足;其次,即使有足够的监管力量并采用目前通常的银行内部关系人控制的模式来对村镇银行实行严厉的监管,也可能因为管得过多过严,而使村镇银行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以退出机制的运用来看,村镇银行一旦出现经营风险,就启动刚性市场退出机制,其负面效应是很难预料的。而且,由于金融风险有着强烈的传导效应,因某一家金融机构非正常退出,则有可能引发区域性的金融风波。

(五)业务类型有限且存款来源不足

目前村镇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从存款的角度看,首先,村镇银行设立于我国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虽然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其次,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较低。再次,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小。这就使得村镇银行存款来源少,制约其市场开拓及业务范围。

我国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如果村镇银行改变目前由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的做法,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农村。例如:可以进一步放宽银行业机构发起人组建村镇银行的条件,探索境内外各类出资者,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企业和自然人共同发起组建专司控股村镇银行的金融控股公司,逐步尝试由控股金融公司发起组建村镇银行,形成投资多元、主体多样、形式多种的银行格局,更好地为农村小额农户、农村种养殖专业户、农村及县域小企业等不同层面的金融需求者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村镇银行的支持政策应当明确。作为银行业的新生力量,特别是诞生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农型地方性银行,村镇银行在发展时处于明显的经营弱势,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关于税收、准备金、再贷款等各方面的支持或优惠措施。具体而言,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应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第二,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立贷款利率;第三,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支持其发展壮大;第四,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为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切实保障,并考虑建立村镇银行的联合银行;最后,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

(三)不断优化经营环境

首先,要大力改善当地信用环境,增加违约者的机会成本,培养和打造一批愿与村镇银行进行业务往来的客户群。第二,要加快农村个人诚信系统的建设,在全面采集个人信息的基础上为农民建立信用档案。同时,可以在试点村镇开展诚信农民评选活动,在农民诚信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不断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环境。第三,要建立农村风险补偿与转嫁机制。按照“银行+保险公司”模式,开办由村镇银行放款、农户承贷、保险公司担保的贷款品种;或者按照“企业+农户+银行”模式,开办由企业和种养大户签订协议、农户给企业签订单、企业给农户贷款做担保的贷款品种。第四,要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组建村镇银行要杜绝政府参股和干预管理决策,为村镇银行提供一个市场化的、充分竞争的发展环境。

(四)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

金融监管部门应引导村镇银行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银行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帮助村镇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第一,应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加强村镇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对申请开办村镇银行的个人或企业建立相应的举报制度,让公众对申请者的资信、品行进行评议。第二,要建立审慎的运营监管制度,对于村镇银行,考虑到其经营的高风险性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的特点,对其运营应坚持更为审慎的原则。比如资本充足率标准应该高于其他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分类标准和流动性比率应更高,以保障其运营更安全,努力减少因经营不善可能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要建立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比如按季在当地主要媒体公布经营情况:主要客户名单、各项经营指标、各类监管要求等,由监管部门组织成立由监管者、专家和业内人士组成的经营评价机构,定期公布评价结果,将经营情况置于公开场所,使存款人方便查阅,借以增强市场对经营者、借款人、监管者的制约,向存款人提供充分的信息。

(五)努力拓展资金来源

首先,政府可以考虑对村镇银行开放更多的融资途径,以使其获得更大的资金支持,比如捆绑发行金融债券,可以吸收大额的协议存款等等。其次,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增强公众向村镇银行存款的信心。第三,可以不断设立村镇银行分支机构,加快村镇银行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化的手段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的加盟。第四,村镇银行应及时了解农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

(六)加强金融手段创新

从长远来看,发展村镇银行仍然需要创新金融工具、金融技术、金融产品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首先,可以加强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合作,通过对大中型项目的联合贷款,或者为县域同一产业链上的不同需求主体提供信贷支持,扩大金融供给规模;其次,可以参与县市、乡镇政府的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建设规划,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扩大金融服务对象;第三,应探索多种担保、抵押方式帮助种养殖大户、专业农户、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其资金需求,如经济林木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保单受益权抵押等,并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推出与自身管理相适应、与“三农”和微小企业融资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保险、、担保、个人理财、信息咨询、银行卡等,填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同时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增强自身竞争力。

篇7

——结算系统不畅。目前,村镇银行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尚未连接,未设置金融机构联行行号,使清算、汇兑等业务无法办理,这也限制了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此外,村镇银行的业务处理系统是基于简单联结的内部网络,与外界相关机构和发起行没有实现相应的网络连接,如代收代付、通存通兑、信用卡及网上银行等业务难以开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业务正常开展。

——资金筹集难。村镇银行地处农村贫困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而且,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不高。加之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由于结算系统不畅,同业拆借难以进行,村镇银行不能发行、买卖金融债券,融资渠道受限。

——风险控制难。一是服务对象风险。银监会强调,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这些类型的贷款风险高、数额小,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农民,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加之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二是自身经营风险。村镇银行尚处于萌芽阶段,规模尚小,实践证明:规模过小的金融机构难以存活。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会碰到所有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的商业银行同样的问题,如贷款风险偏高、呆坏账可能性比较高等。

——政策支持不足。一是货币政策支持不到位。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的《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虽然解决了村镇银行开户、资金清算、存款准备金和征信、统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但急需解决的央行再贷款、银联入网等问题仍未得到明确。二是缺乏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村镇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却没有享受到与农村信用社一样的待遇,相关行政性、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免和涉农资金存款的支持都没有体现。如政府没有出台与村镇银行相配套的存款保险、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贷款利率及信用担保、法律环境等政策,由于业务开展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

村镇银行发展对策

篇8

摘要: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事关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的未来以及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基于河南省汝州玉川村镇银行个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村镇银行的现实困境及困境产生的原因,构建了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期为该村镇银行乃至其他地区村镇银行的健康、良序、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农村小微金融;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093-03

一、引言

农村小微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中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地区在资金上的严重“贫血”。村镇银行作为小微金融,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实践,它的设立为建立多种形式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进行了有益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的金融需求,补充和完善了农村金融市场,增加了对农村经济的资金支持。但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成立时间较短,自身发展不足,配套制度不力,竞争能力偏弱,企业的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面临诸多难题。村镇银行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影响到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和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的未来,而且事关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河南省汝州市玉川村镇银行个案,深入进行调研,并系统分析了该村镇银行的现实困境及可能的原因,构建了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期为该村镇银行乃至其他地区村镇银行的健康、良序、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

汝州玉川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汝州玉川村镇银行)是由河南省济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该行于2013年1月24日在河南省汝州市正式开业,注册资本5000万元。其中济源农村商业银行出资2000万元,本地14家中小企业和自然人出资共3000万元。

截止2014年3月底,该行资产总额14978万元,负债总额10137万元;各项存款9069万元,较年初减少3315万元。各项贷款11782万元,较上年初增加786万元,各项贷款中涉农贷款余额11782万元;利润总额-158万元;资本充足率41.94%;存贷比129.91%;流动性比率24.52%,略低于达标值≥25%;备付金比例为3.94%,低于达标值(达标值≥5%)1.0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0;贷款集中度风险指标符合监管要求;资产利润率-12.36%;资本利润率-39.64%;成本收入比97.64%。

三、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吸收存款困难

从汝州玉川村镇银行的实际运营来看,吸收存款困难是目前村镇银行的最大难题。为增大存款资金来源,该村镇银行虽采取了一系列吸存措施,但本地存款特别是储蓄存款增长缓慢且不稳定,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很大。造成吸存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是填补“金融服务空白”,因而所选择的设立地点大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受资源环境、开放程度以及经济发展规模等因素影响,农民和乡镇企业的收入有限,闲置资金较少,客观上限制了储蓄存款的增长。二是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时间短,品牌形象尚未树立,公众认知度不高,无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累积的信誉。特别汝州曾是三会一部”的重灾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农民对这个植根于农村的“草根”银行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三是村镇银行营业覆盖面小。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只有一个经营网点,而且设在县城,在乡镇没有网点,存取款不方便,农民更倾向于周边存取款方便的农村信用社或邮政储蓄银行,一般不会选择到村镇银行存款。

(二)业务品种单一,金融创新不足

根据《村镇银行暂行管理规定》,村镇银行可以办理银行的存、贷、汇以及各种中间业务,在满足所在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后,还可以用富余的资金投放当地产业、购买涉农债券或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然而,汝州玉川村镇银行的实际情况却远非这么乐观。目前该村镇银行还没有开办信用卡业务,中间业务更加无从谈起。虽然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按规定申请加入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但由于这个“条件’’至今未明确,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尚无法以直联方式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导致其客户无法在银行之间直接划账、全国支票不能结算,企业愿意到村镇银行存款的很少。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开业到现在,当前仅仅开办了基本的存贷款业务,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质押贷款业务和票据转贴现业务。目前该村镇银行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业务和产品上,没有实现金融产品的创新。对于农户教育、购置生活用品、房屋建设等消费类贷款的探索还较少,对电子银行、保险、发行、兑付、承销及买卖政府证券、金融信息咨询、个人理财等中间业务的开发较少,缺少具有农村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业务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无法有效满足农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三)专业人才匮乏,人力资源不足

村镇银行基于立足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一般都设立在地区偏远或经济不发达的落后地区,要想吸引优秀的人才比较困难。虽然汝州市在地域方面没有存在天然的弱势,但是从汝州玉川村镇银行的员工构成上来看,该村镇银行缺乏必要的专业人才。该村镇银行现有员工18人,其中,副行长、行长助理为控股商业银行外派的管理人员,而基层业务人员主要在当地招录,全部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本科学历以下的4人,本科以上的为11人,但大部分缺乏系统的金融专业知识和全面技能。

(四)支付系统、征信系统不健全

支付结算系统不顺畅。支付结算系统,是指人行的支付系统和银联网络两个系统。到目前为止,我国村镇银行的支付系统还没有实现和人民银行的直联,人民银行没有给村镇银行提供专门的接口。即便与人民银行实现了支付系统对接,但自身资金规模小、地位孤立必然造就其支付结算的高成本。目前,村镇银行支付结算主要依托控股金融机构或协议机构,资金汇划费用比较高。另外,加入银联网络系统对该村镇银行也是一个困难的问题,高昂的接入费用使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对银联网络望而却步。

征信系统不健全。汝州玉川村镇银行虽然地处经济发展较好的汝州市,但是多年来,农村的信用环境一直不好,农民的信用体系建设覆盖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满足不了农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目前为止,当地人民银行还没有提供给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征信系统接口,在办理贷款业务时,该村镇银行为了获得客户的征信报告,只能派工作人员到平顶山市人民银行,在人行限制的时间内检查客户的信用信息,这种方法非常费时。且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在成立时间短,存在工作人员不足、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的情况下,再去人行查询征信信息时,由此减少的人和村镇银行其它的工作造成别的员工工作量的增加和业务处理时间的延长,都极大地降低了该行业务处理效率和村镇银行灵活短小的业务优势。

(五)风险控制任重道远

从内部控制看,尽管村镇银行有背后的控股商业银行进行间接管理,商业银行的成熟管理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两者毕竟是一个新生的事务,具体环境和实际情况也与商业银行有所差异。村镇银行的其他法人股东,缺乏对金融机构管理的经验。另外,由于村镇银行与其控股机构存在空间的不连续,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受到地域的限制,管理成本较高,为村镇银行违规经营埋下隐患。

另外,根据制度的安排,村镇银行主要从事农业信贷业务,其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农业,弱势群体——农民,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加之农村担保资产的缺失,造成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同时,从该村镇银行的资产结构来看,资产主要是贷款和票据贴现,其他金融资产几乎为0。单一的业务范围限制了多元化资产配置,信贷资金安全面临很大挑战,无形中加大了该村镇银行的市场经营风险。从数据看,2014年3月底,汝州玉川村镇银行的存贷比达到了129.91%,潜在的经营风险已经很高。

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提高村镇银行机构网点覆盖率

针对汝州市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少、金融支持不足的现状,应积极引导村镇银行提高农村银行机构网点覆盖率,增强村镇银行吸收储蓄的能力,扩大贷款的范围,增大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可以实现以规模取胜。村镇银行应本着为“三农”服务的宗旨,立足于以农村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发展可持续的基础上保持旺盛的“下乡”动力,真正服务于“三农”。

(二)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其组织资金的能力。汝州玉川村镇银行要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信度,让广大群众了解和信任村镇银行,愿意把手头资金存放在此;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积极完成行里分配的存款任务。

地方政府要做好正向引导工作。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地方政府要引导当地居民正确认识这些新生事务,通过存放财政存款,工资等形式,增强村镇银行的资金组织能力,提高其经营水平。

人民银行要加大支持力度。在从严监管的基础上,在头寸再贷款、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等方面给予村镇银行积极支持。适当降低村镇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上缴比例,增加可使用资金头寸,增强抵抗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三)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可以从金融产品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挖掘。根据不同市场需求,不同客户群体需求,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客户细分,为客户量身定做金融产品。例如,对于农户,可以提供贷款、理财、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开展家庭房屋改造贷款、子女助学贷款,购买大型生产资料贷款;针对高新科技产业和电子商务领域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充分考虑企业经营记录和未来成长空间,量身定做金融产品。探索新的贷款模式。引进担保公司或实行小额无担保贷款模式,解决农民对资金的需求;对供应链产业上的企业可实行“公司担保、分户贷款、封闭运行”的贷款模式;积极开办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农户(企业)联保贷款,有价证券质押贷款等品种。在经营方式的创新方面,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可尝试与当地政府部门、当地企业、保险公司本着“共同经营、共担风险”的原则,进行合作,实行联保贷款,减少信贷风险。此外,村镇银行在大力发展信贷业务的同时,还要加快发展如信用卡、汇兑等中间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人才队伍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之时,农村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增多,人才的竞争也越发激烈。根据汝州市玉川村镇银行员工的几种来源情况,对一线员工除了技能、专业知识的培训外,还要加大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训,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增加员工对村镇银行的认同感,培养提高工作的各项能力;而对中层管理者应该侧重团队协调能力、服务管理、风险管理等各项能力的提升;高级管理人员要会选人用人,注重管理的创新,做出正确的领导决策,起到带领团队、发掘团队最大潜力的作用。只有不断的培训,才能使村镇银行的员工掌握到最新最实用的东西,才能切实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各项能力,才能为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的培养

村镇银行全面推行风险管理,必须遵循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突破原有的传统模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切实增强各岗位的风险管理意识。在日常业务操作中,强化分析应用能力,抓住管理的重点目标,寻找和把握村镇银行经营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并通过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制度、运行机制、资源管理、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与创新,构筑起全体参与、协调配合的防范和控制风险的管理体系,以此来提高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

(六)加大政策优惠和扶持力度

加大村镇银行的税收减免力度。村镇银行在成立之初的若干年内,对提供的“三农”贷款应免除所得税和减收营业税,税收减免可用于核销“三农”贷款坏账。

改善村镇银行的金融生态环境,政府在保护银行债权,防止逃废银行债务,处置抵贷资产,合法有序进行破产清算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

篇9

关键词 村镇银行 发展 对策研究

一、引言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试点机构,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自2007年以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局面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但同时村镇银行本身也有诸如成本高、成立时间短等弱点,而且面临着来自其他金融机构的威胁,其发展前景不一定十分乐观,村镇银行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村镇银行发展历程及现状

2007年3月1日,注册资本达200万元的我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挂牌开业。这是我国为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所迈出的第一步。5年来,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规模稳步推进。2010年5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设立村镇银行,村镇银行的发展进入提速期,到2011年底,我国已开业村镇银行达700余家。村镇银行从设立之初起,就以“服务三农、支农支小”作为主要职责,坚持小额、流动、分散的原则,搭建城市资本回流农村、农村资金留在农村的渠道,以激活农村市场,加强、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力争在支持县域经济、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从现实情况来看,村镇银行也确实发挥了部分在设立之初就已确定的金融服务功能。但由于其身处农村发展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村镇银行在取得可人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特定的问题。

三、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一)外部政策支持困难。一是村镇银行目前按25%的税率交纳所得税,而信用社却不需交纳所得税。二是村镇银行与农信社都是为“三农”服务,但是目前村镇银行尚没有获得类似支农再贷款等优惠政策的支持。

(二)自身经营管理困难。一是资金筹集渠道单一。(1)吸收存款难。村镇银行设立于农村地区,虽然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同时,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不高,使村镇银行在发展初期的竞争中处于劣势。(2)留住存款难。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部分居民将钱存到村镇银行,其初衷主要是为了获得村镇银行的优惠贷款。(3)存款之外的资金来源受限。村镇银行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吸收公众和企业的存款都有限,村镇银行需要寻求存款以外的资金。但由于结算系统不畅,同业拆借难以进行,村镇银行不能发行、买卖金融债券,融资渠道受限。

(三)风险管理面临挑战。(1)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决定了风险控制在其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农业保险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如何防控风险无疑是村镇银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2)农村金融需求旺盛,村镇银行吸收存款又比较难,这种资金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称性使得村镇银行存贷比过高,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影响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四、进一步推动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政府及监管层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现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一是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在村镇银行成立初期人民银行应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贷款条件,将支农再贷款向村镇银行倾斜,在进入征信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等系统时给予优惠政策。二是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立贷款利率。三是参照信用社改制期间的政策,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支持其发展壮大。四是出台有关政策,支持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进行适度的有序竞争,增强村镇银行的活力。

(二)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壮大资金实力。一是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二是设立村镇银行分支机构,扩大服务半径。三是村镇银行员工应深入“三农”的各个触角,及时了解农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

(三)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继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把制度落实到实处,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把防范风险作为拓展业务的前提。二是控制好贷款的投放规模,要与资金实力相匹配,要与贷款管理能力相匹配,严防出现流动性风险。三是不能盲目进行贷款创新,要先试点后铺开,循序渐进,严防贷款风险,实现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村镇银行要尽快结合小法人机构特点,探索建立简洁有效的法人治理模式,健全评价制度和效率评估体系;制定内控建设规划,构建制度流程体系和内部治理、风险控制、责任追究、协调联动、培训教育的长效机制,健全内部考核机制,切实转变以规模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和激励约束机制,尽快建立以资本金配置效率和经济利润为主要约束的考核机制,按现代金融企业要求转换经济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篇10

一、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一)村镇银行设立背景

过去几十年发展,我国银行体系在农村服务上气势不足,97年前后大多商业银行撤出农村,取消县级分支向居民贷款,仅保留吸收存款功能,实际通过银行系统转移资金,造成农村资金流失。这些大型金融机构不仅没有对农村金融市场输血,反而不断抽血,使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逼近边缘地带。

农村金融体系特有的平均贷款少,家庭储蓄少,资金盈利率低,农业生产周期季节性特征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农村农户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尤其有限。

在江苏省某县的一次调查中,选取245户农户2005-2007年的借贷情况。其中非正规借贷中主要来源于亲戚朋友,大多数的借款是无息或低息。所以在借贷中立有字据的比率较低,需要支付利息的比率也相应较低。

同时在贫困地区存在着一定的金融抑制。在调查样本中,2007年有借贷需要的农户有147户,能够从金融机构贷得所需金额的农户为72户,有16户贷款需要得到部分满足,其余农户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存在着明显的供给约束。

另外在农户借贷用途方面,得到贷款支持的农户中,35.2%的农户最优先用于建房、看病和教育等生活消费,53.9%的借贷农户最优先将贷款用于生产投资。以往农户现实的资金需求较多用于生活消费的现象有所改变,较多的农户在获得贷款之后不再优先选择满足其生活需要,而是用于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从目前农村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农民对金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贷款需求也越来越多,额度也在扩大。所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农村信贷模式也越来越重要。

(二)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06年底,政府为了抑制上述现象,对农村银行业准入规则作出重大调整,放宽准入资本范围,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各类金融机构。07年初,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从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等六省(区)开始试点。07年03月01日,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解决农村金融迈进第一步。10月,银监会扩大试点范围,由原来6省(区)扩大至全国31省(区、市)。截止2010年,共有300多家村镇银行成立,预计今年村镇银行的设立数目还会进一步提高。

如今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由主要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构成的正规部门;由农村扶贫社、农民互助储金会、国内非政府组织、国外NGOs和国际组织等组成的非正规部门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小贷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

村镇银行的兴起旨在从根本上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有效增强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而村镇银行的发展中必然会面对众多机遇以及挑战。

二、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风险问题

村镇银行进入农村市场,面临的风险很多。截至2007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良贷款率高达16.4%,其中农林牧渔贷款不良率27.1%,农户贷款不良率12.8%,均远高于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不良贷款率7.5%的水平。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主要是存在以下风险:

(一)信用风险:金融机构的债务人无法如期支付利息或者偿还本金,造成金融机构损失。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会面临信用风险,通常期限越长,面临的风险越大。

解决措施:加强银行对授信业务的政策性指导,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实施标准化的信贷管理流程,在贷款过程中仔细估计贷款人的盈利能力,从多方面深入评估其还款水平。同时深入群众,鼓励群众自我监督,互相监督。最后对关注类贷款客户进行有效监管,督促它们合理经营,努力还贷。

(二)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遇到突发大量现金需求,如存款人大量提取现金,必须以资产变现处理。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吸收存款有限而贷款需求无法满足,极易形成过高的存贷比,造成流动性风险。09年1月5日开业的双流诚民村镇银行,3月底的存贷比就达到97.35%,6月底进一步攀升到106.71%(其间向母行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拆借5000万元)。09年末,存贷比为74.83%,低于75%。但其实际存贷比为104.40%,因为有1亿元的存款是年末突击从其他银行转入,后迅速转走。

解决措施: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存贷款比例、备付率等流动性指标的检测,时刻关注各行流动性风险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适当增加自有资本,积极引导农村私人企业入股,扩大知名度,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面对过高的存贷比,村镇银行应该积极吸收存款,加强金融创新,以新颖的服务项目和高水平的服务能力赢得存款人的信赖。

(三)操作风险:由于刚刚兴起,并处中国不发达地区,村镇银行设立以来普遍面临着人员少、专业技能弱的问题,村镇银行大部分人员缺乏丰富的银行实务经验和业务知识,极易产生操作风险。

解决措施:进一步强化内控和操作风险管理,密切监测风险变化情况,建立反洗钱制度,对接触和使用银行资产的记录进行安全监控,同时定期对交易和账户进行复核和对账。最后对在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增强操作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增加优惠措施,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以外部资源扩充内部实力,也是村镇银行可选之道。

(四)政策性风险:农业作为弱势行业有很大风险。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强,抵御能力弱,出现风险损失惨重。同时农村特殊性,很多企业技术落后却是地方的“香饽饽”,因为他们可以增加税收带动经济,地方政府会给予照顾,然而一旦出现风险,他们会惨不忍睹。

解决措施:农村脆弱性是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政府和银行的合作改善。从眼前来讲,最可行的是村镇银行要加强农村产业发展的研究。一旦国家政策严格实施,它们可能瞬间倒闭,风险很大。村镇银行必须保持高度的政策敏感性,严格把关,远离这类风险产业。

三、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国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维风险,自成立以来在很多方面无法实现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有效竞争。目前在存贷款、政府政策倾向、系统建设金融创新和专业人员素质上难以满足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一)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存贷款方面:我国村镇银行普遍面临一个问题,存款有限而贷款需求无法满足,极易形成过高的存贷比,造成流动性风险。

一方面,村镇银行吸收储蓄有限。农民收入低,闲置资金少,而各大银行存款利率相近,农户常将钱存入大型金融机构;再者村镇银行刚刚起步,营业网点少,竞争力不足,在数量上不能满足居民需要。

另一方面农村放贷需求较大。村镇银行的设立目标即为“三农”服务,所以很多在原有金融机构得不到贷款的企业和个人纷纷转向村镇银行,过大的资金需求量增加了村镇银行的负担。

2、政府政策倾向:自2006年来政府大力扶持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得以快速发展。但在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需要政府支持的地方。如:目前村镇银行营业税率为5%,企业所得税率25%,远远高于农村信用社的3%和12.5%。最后,当前村镇银行在很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缺乏自己的存款机制,无存款保险,也没有征信系统,很多方面都力不从心。

3、系统建设:村镇银行难以与其他金融机构抗衡的原因。村镇银行是新生事物,正处于运营初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网点少,设备有缺陷,甚至连ATM机和银行卡都没有。对于在外务工或求学人群,无论是向家里汇钱还是储存闲置资金,村镇银行都无优势。另外村镇银行不能加入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也不能进行票据结算等,运行呈“孤岛”状。

4、金融创新:如果村镇银行一味遵循现在的经营模式,始终呆板进行现在的存贷款方针,那么村镇银行将难以担当解决农村金融困境的重任。就目前形势看,村镇银行发展中的很多制约因素限制了村镇与其他机构抗衡。

5、专业人员素质:村镇银行设立以来一直面临人才短缺的状况,但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机构,它的发展离不开具有专业技能和丰富执业经验的人才。由于当前农村金融环境欠佳,物质条件不如城市优越,金融资源也不如城市那么丰富,很多高素质人才会选择到城市发展,这直接导致村镇银行人力资源的欠缺。

(二)综观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面对各大村镇银行普遍存在的过高存贷比,村镇银行设立时应当适当增加自有资本,同时政府应鼓励农村市场中的个人和企业参股。一般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等资金比较充裕,如果其村镇银行的投资定会给村镇银行注入新活力。

2、政府应当对村镇银行免征或者减征营业所得税。在边远地区,应实行差别准入制度,制定符合当地经济形势的进入准则。最后政府应该辅助村镇银行完善相应制度,引入存款保险,巨灾保险等,对村镇银行申请加入银联网或者征信系统给予支持,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其健康发展。

3、村镇银行应合理利用周边资源,努力与政府或者监管机构沟通,在政策的扶持下逐渐完善系统建设,同时在能力范围内扩大机构影响力,在《阳光村镇银行:寻找“扶贫”与“盈利”的平衡点》中孔新忠行长在阳光村镇银行成立一年来,关注农户需求,努力掌握第一手信息,从而赢得大家的信任。最终建立与当地原有的金融机构的竞争优势。

4、村镇银行产生的特殊背景。努力办好职责内工作,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的赞许,同时积极拓展自己的业务,设计出针对性的服务,如:对特困个人给予优惠,进而改善生活;对需要学费的贫困学生设置专门学生贷款,鼓励其好好学习。最后村镇银行可以设计出一些类似国际微金融机构的政策,实行小组联保,互相监督降低信息不对称,利用村镇邻居的软信息优势。

5、村镇银行在招收员工时应该适当给予优越的条件,吸引人才,努力壮大员工资源。当然,村镇银行的员工不仅要熟悉金融业务,还应该熟悉农村市场。所以建议在招收专业人才的同时可以适当放一些名额,用于招收熟悉农村市场的个人,以“农民信贷员”的身份出现,这样有利于扩大在农村中的影响力,让农民对“村镇银行”这四个字更加熟识,方便后期业务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村镇银行门户省略/

[2] 数据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0-2000,2001-2005,2008,2009,2010,2011年度

[3]中国地方金融网省略/

[4]南方报业新闻 2010年04月12日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J10版:专题《问诊村镇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