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5:48: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材包括学生使用的教科书、教师使用的参考书和音像教材,是音乐课程最基本的资源,也是音乐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载体。多年以来,音乐教学模式把教材看得至高无上,课堂教学摆脱不了教材的束缚,不少教师离开了教学参考书就不能上课,教学公式化、内容单一,脱离农村生活实际,不能满足广大学生音乐审美要求,造成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不愿唱教材中的歌曲、不愿上音乐课的局面。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利用教材,用好教材,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过去,我们教师一直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教材提供什么材料,就教什么材料,即“教教材”。新课程指出:“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材(主要指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若通过对现行教材的合理设计与演绎,就能有效地拓展课程资源,充实课程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发其他学科资源
跳出音乐学科看其他学科,原来其他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音乐课程资源。教师可巧妙地利用其他学科中的音乐元素,把语文、品德与生活、美术、体育等知识或多或少地渗透在音乐教学中,这样就可以丰富音乐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如在“洗手绢”一课中“晒”字多数学生读不准确,通过标拼音读后,既巩固了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知识,也为歌曲的学习扫清了障碍。又如在“海”一课中我先在黑板上画出蔚蓝的大海,然后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海的一切,有的孩子画出海龟、海豚、海芋。有的孩子画出船、舰艇等,然后让学生绘画自己想象的大海,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开发学生个体差异资源
评价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要以正面激励为主,对于有差异的不同学生我们都要努力找到他们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更要重视学生实践活动中的每一细节上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的热情、自醒自悟的感想和独特的看法。教学中学生在视唱、表演、跳舞时表现出的闪光点和付出的辛苦,都应得到应有的鼓励、肯定和认可,我们采用学生喜爱的星星、笑脸、奖章等评价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和创造欲望。
四、开发校园文化生活资源
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等宣传媒体作用,配合音乐教学开展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动,如“小百灵广播”“每天一曲”“点歌台”等,同时,介绍一些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常识。师生共同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环境,开拓音乐视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这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五、挖掘民族音乐资源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地域、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文化遗产,各地域、各民族的音乐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色,不同民族的演奏、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无不是该民族的生态环境、生产劳动、生活习俗和思维方式的最直接的体现。民族、民间音乐资源是我国无形的宝贵财富和艺术遗产,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的科学、合理地对各地域、各民族音乐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是我们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将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品纳入小学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并把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品编写成教材。
挖掘民族音乐资源还包括开发乡土音乐资源。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服务于音乐教育。除了从现有的课本教材中去发掘乡土音乐资源外,我们还可以教唱本地戏曲和民间歌谣,请民间艺人进课堂或邀请地方专业戏剧团体来校演唱,学习或自制民间乐器等,以丰富我们的音乐课堂。
六、开发运用信息技术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217-01
目前我音乐教学中所指的课程资源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外部课程资源,第二种是内部课程资源。两种资源均是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形成的。现阶段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形成便是在音乐教学这一动态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然而,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必须在课程资源生成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要注重规范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生成性资源开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过程,为了能够保证音乐课程质量,教师一定要在音乐课中对教授的内容进行严格的规划,确保音乐课程的总体规范性。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经过严格的约束,对小学音乐的课程资源进行严格的筛选,从学生的心理层面出发,深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此外,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还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科学地对课程进行设计规划,提高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
为了让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从学生的兴趣和心理出发,便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讲解《白帆》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先对《白帆》的曲子进行弹唱,让学生对曲子的特点进行评述和分析。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两两分组,让两个学生对《白帆》进行合作练习,一个学生弹奏,另一个学生歌唱。通过规范化的教学模式,使小学音乐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得到规范性保障。此外,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从中明确学生喜爱的风格,进而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要注重可塑性
可塑性是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音乐教学中要尽量把一些创新型和实用型的资源落实到音乐教育中,从根本上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同样如此,需要对所教授的音乐知识进行不断探究与分析,通过实践性的尝试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的实用性,对音乐教学中知识点的问题进行挖掘,并针对性地找出解决措施。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找到科学的办法进行音乐教学,才能够使科学合理的音乐教学资源为小学音乐课堂作出实际贡献,并推动音乐教育中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
在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先从风趣的语言着手。语言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工具”,教师通过风趣的语言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能够愉悦学生的身心,更能激发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美术资源对相应的音乐曲目进行教授,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去观看相应的图片[2]。例如,教师在教授六年级音乐教材中的《茉莉花》时,将相关的茉莉花视频与图片进行PPT放映,学生在直观的茉莉花影像中欣赏茉莉花歌曲,能够极大地加速音乐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进度。
三、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要注重可教性
音乐课程的资源多种多样,但并非每一种资源都适合小学生学习。为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可教性,唯有可教性的保障才能够决定该课程资源是否适合小学音乐教学。众所周知,小学生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的兴趣并不浓厚,这便对学生的非物质文化历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困难,为此,必须通过相关的背景音乐教学,让小学生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的魅力。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对我国京剧的认识,便要让学生在聆听与演唱的过程中明确我国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在音乐课中对《京剧唱腔联奏》进行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京剧唱腔联奏》中的行当唱腔进行了解,可以将传统京剧唱腔与现代京剧唱腔相融合,让学生在对比过程中体会到我国京剧音乐的独特韵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京剧行当的几个标志性人物,使音乐教学中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效率得到提高[3]。
四、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是当前我国教育界关注的重点科目,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良好的音乐教学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我国当前小学教育的重点环节,必须要规范、科学地对其进行探索与限制,进而开发出有利于小学音乐教学良好发展的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常州;乡土音乐;小学音乐
由于溧阳戴埠镇太平军锣鼓、金坛谈庄秧歌灯等乡土音乐被被评为“国家级”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市顿时掀起了弘扬乡土文化、倡导传统民俗的热潮。过年过节时大街小巷、文化广场,大型文艺表演的演出舞台,经常能够看到常州市传统文艺、音乐的表演,常州市的乡土音乐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重视。
一、常州市小学音乐乡土课程资源的现状分析
对常州市溧阳、金坛、天宁、泓口等地20多所小学的走访调查发现,常州地区的多数重点小学已经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乡土音乐教程。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小学音乐教程只是局限于国家材,乡土音乐的实施大多都是以学校为中心各自开展,没有统一的规划与方案,实施的进程也各自不同。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乡土音乐在小学范围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常州市小学音乐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文献研究
根据《常州传统音乐的传播、传承与发展策略》《论本土传统音乐课程资源与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有机整合———以江苏常州为例》《江苏常州天宁寺梵呗音乐保护现状调查》《论常州吟诵的保护与传承》等文献的记载,常州市的几个重点乡土音乐项目在历史的流传和发展中曾遇到了很多的坎坷和阻碍。如今,国家和省政府的重视和关注,又为常州市的乡土音乐提供了发展的土壤,乡土音乐又一次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了。
三、常州市小学音乐乡土课程资源的选择
本文选择国家级非遗项目天宁寺梵呗唱诵、常州唱春、道春以及省级非遗项目茅山乾元观的道教音乐、泓口丝弦、溧阳戴埠镇太平军锣鼓、溧阳社渚“跳幡神”和金坛谈庄秧歌灯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在常州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弘扬与发展。
四、常州市小学音乐乡土课程资源实施策略
(一),全市小学联合编写“太平军锣鼓”教材
“太平军锣鼓”是常州市乡土音乐中较为容易掌握,也较易传承的一项民俗音乐。全市的各个小学可以联合力量,组织学校精英音乐教师及聘请“太平军锣鼓”方面的专业艺人,共同商讨、研究开发“太平军锣鼓”教材。在教材编写时要注重把“太平军锣鼓”的历史、演变、乐器、技巧方法、动作要领等详细地编入教材,从而充分激发学生演奏“太平军锣鼓”的演奏兴趣。
(二)创编小学“金坛谈庄秧歌灯舞蹈”
常州各个地区的小学可以共同协作,合力创编“金坛谈庄秧歌灯舞蹈”。利用教师周末、课下的时间共同开会研讨,商定“金坛谈庄秧歌灯舞蹈”的创编方案。每个学校的教师再根据“金坛谈庄秧歌灯”的特色舞蹈动作及表达情怀,写出本学校的创编动作。通过多轮商榷、推敲、否定、重编,最终确定适合小学生学习并大范围普及的“金坛谈庄秧歌灯舞蹈”。
(三)组织校园“唱春、道春”合唱团
每个学校可以组织自己的“唱春、道春”合唱团。教师组织对“唱春、道春”有兴趣并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进行排演、训练。通过“唱春、道春”的经典曲目练习增加学生对“唱春、道春”曲艺的了解和掌握。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唱春、道春”艺术专家,定期到学校合唱团进行指导、传教,把教师的唱功和学生的掌握要领提升上去。
(四),让民间艺人走进课堂
学校还可以定期聘请市内优秀乡土音乐表演专家到学校进行表演,让乡土音乐的民间艺人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学生与传统艺术零距离地接触,更加真实地体验常州乡土音乐的表演与传承。学校还可以聘请个别艺术家到课堂内手把手地教学生的动作要领和情感展现,让学生也可以通过丰富的肢体动作表达出热烈的内心情感。
(五)组织学生参观天宁梵呗唱诵、茅山乾元观等道教音乐
及溧阳社渚“跳幡神”等民俗音乐对于天宁梵呗唱诵、茅山乾元观的道教音乐、溧阳社渚“跳幡神”这种与宗教有关的民俗音乐,学校可以利用周末、春游的机会,组织学生去这些寺庙、道观参观乡土音乐的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和文化精华。
总之,将常州市的乡土音乐融入到小学音乐教程,需要各方面协调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只有常州市的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及乡土音乐传承人都致力其中,常州市的乡土音乐才能有更好的推广和发展。
作者:苏畅 单位: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
完善职业学校音乐课程教学系统、提高音乐课程教学质量必须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反思职业学校音乐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其中不乏与教师鲜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意识、缺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手段有着明显的联系。在大力推进职业学校课程建设、确保学校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中职学校音乐教师必须抓住有利契机,把践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作为转变音乐教学模式、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切入点,事实证明,广大教师只有把一切有助于推进音乐课程改革的课程资源加以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才能丰富音乐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一、文本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博性
提到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一般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教科书的开发与利用,其实这种认识具有明显的狭隘性。就职业学校音乐课程而言,教学载体除音乐教科书外,还包括了其它与音乐教学有关的资料,诸如,音乐教学参考书,音乐教学唱片,音乐教学软件等,它们都是文本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职业学校音乐教学,音乐教科书曾一度被认为是唯一的文本资源,音乐教学中,教师研究教材、使用教材毫不怠慢,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既有深度、也有力度,但是,这并没有改变音乐教学“坐井观天”的现实,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包括,教师教学视野狭窄,无法把音乐教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及时移植到课堂教学中来,音乐教学模式单一、机械,教学过程呆板、乏味,包括,学生老是抱着一本教科书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学习缺乏积极性、思维缺乏灵活性,音乐教学缺少艺术学科应有的气氛与活力。诚然,音乐文本资源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并和音乐教学有关的文本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同时,广大教师还应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校音乐课程发展的状况开发与利用学校音乐校本课程资源,一方面,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触音乐、赏析音乐的平台,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能力、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另外一方面,它可以使教师在更为广大的空间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学校实情创造性地开展音乐教学工作,提高音乐教学效能。
二、学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发展性
音乐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意义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愉悦学生身心、加深学生情感体验,也可以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显然,学生音乐学习的意义有的外在显现、有的深邃隐藏,但是,无论基于哪一种情形,都直接作用于学习主体――学生。因此,音乐教学还必须开发与利用好学生资源,确保音乐教学对学生个人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音乐学习兴趣。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学习品质、学习行为相对较差,他们对音乐学习的作用缺少应有的认识,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加之,有些学生五音不全、羞于开口,音乐学习对他们而言可谓雪上加霜,因此,教师不仅要通过必要的说教方式,帮助学生认识音乐学习的重要意义,而且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诸如鼓励学生学唱不同体裁及风格的歌曲,强化音乐感受,提升音乐理解能力;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既沐浴在中外民歌的海洋中,也让学生畅游于优秀的流行乐曲中。其次,开展音乐趣味活动。一般而言,学生对于参与各类活动情有独钟,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和发展学生优良品格作为课堂主要抓手,也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渲染音乐教学氛围,让诸如听音比赛;独唱比赛;讲解音乐故事等活动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热情,加深学生 音乐学习体验,使音乐教学真正体现愉悦学生身心、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目的。
三、设施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多样性
教学设施在职业学校教学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更多体现在诸如电子专业、机械专业等学科教学中,因为这些课程与学生将来就业有着直接的联系,正因为如此,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本身往往都十分重视与学生就业密切相关课程教学设施的开发与利用,而对于音乐等所谓附属学科教学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则显得滞后而被动,教学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客观呈现着明显的学科倾斜特征。音乐课程改革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高度强调了音乐教学在职业学校教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这为音乐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支撑。结合职业学校音乐教学实践,我们认为音乐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首先,音乐乐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丰富音乐教学过程,渲染课堂教学氛围要彻底摆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具体而言,教师要充分利用诸如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等音乐教学设备烘托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诚然,教师除了呼吁学校在设备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体现主体地位以外,也可以考虑在学校客观条件受限制的情况下,鼓励学生通过自带乐器的方式弥补教学的不足,力争以多管齐下的方式丰富学生视野、拓宽学生音乐学习渠道。其次,音乐天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构建灵活的音乐教学模式,教师要在学校支持下,结合音乐教学特点开辟音乐专用教室,通过师生共同点缀与装饰,使其成为启迪学生心智的殿堂,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台对全校学生覆盖的优势,通过播放思想健康的音乐使其成为熏陶学生情感的手段。
总之,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课程教学观念,体现资源开发与利用意识,这样才能确保音乐教学真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热情的作用,确保音乐教学对学生成长及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
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引领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好的音乐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小学音乐课程建设的主要途径,笔者主张应是在课程领域之下,将课程分为以学科教材为实施载体的知识课程和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的经验课程。
一、小学音乐课程建设的指向性认识
小学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中的作用相当重要,少年儿童正处在发育成长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音乐教育对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文化和艺术修养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础教育小学阶段必须高度重视音乐课程建设,发挥其育人作用。
小学音乐课程建设的指向性,是指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课程建设如何根据学校的情况,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兼顾、从分散教育实践到音乐课程化、注重传统与现代的多向交汇、精英化发展与大众化需求的协调、注重多元文化音乐的融合、活动化与学科整合等课程建设的几个大的方面的影响作用整合,确定好课程建设的总体方向。研究表明:小学音乐课程建设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的价值和广阔的前景,不少的学校做法是把校园文化作音乐课程开发的思想指导和制度保障进行导向的。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课程理念下开展音乐课程建设的做法是:依据2011年《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育要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分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课程理念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从音乐艺术的特点、音乐教育的历史、音乐教育的哲学三个方面重点导向开展音乐课程建设是比较有效的。一方面,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的特点:非造型性、非语义性等决定了音乐的特殊性;在另一方面,音乐所具有的这些其他艺术所不具有的特点也决定了必须要以审美的方式去体验它,而这就决定了音乐区别于其他门类艺术的审美本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课程理念让音乐引导课程建设,可以满足人良好的听觉感性,满足人微妙丰富多样的情绪体验,更充分地呈现现出音乐所独有的审美价值。
事实上,学校课程建设有五个指向性的要求:一是校本化,也就是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转化为符合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条件、教师素养和学生实际的课程;二是整合化,就是课程内和课程间跨领域整合;三是个性化,课程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给儿童课程选择的权利;四是生活化,生活是课程的来源,生活是理解课程的基础,生活是课程的目的;五是特色化,课程建设需要遵循儿童本位,要有对人的培养价值有独特的认知,有对学校资源的独特凝聚,有关于学校品牌的独特塑造。
二、小学音乐课程建设的主要途径
研究表明:学校课程建设的依据有6个:一是通过教育方针贯彻落地,搞清学校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国家课程方案;三是国家课程标准;四是儿童认知规律;五是学科教学规律;六是资源环境条件。小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有三个逻辑思考:一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建设德育课程、智育课程、体育课程、和美育课程,二是按照课程领域建设语文课程、数学课程,三是在课程领域之下,将课程分为以学科教材为实施载体的知识课程和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的经验课程。小学音乐课程建设的主要途径,个人主张应是在课程领域之下,将课程分为以学科教材为实施载体的知识课程和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的经验课程。
1.认真学习领会小学音乐课程建设的目标。音乐课是一门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小学音乐课程建设的目标在于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
2.把握小学音乐课程建设的特点。音乐不是一种技能教育,而是审美教育,应当通过音乐的熏陶,通过声音艺术,提高学生的情趣。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制定,从根本上理解了音乐课的价值,突出了艺术教育的特点,渗透了对学生理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强调让学生感悟、理解音乐,喜爱音乐,为学生一生爱好音乐打下基础。
3.促进小学音乐素质教育活动开展。小学音乐课程的实施,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有趣的方法教授学生,引导学生更积极更快乐的学习。如从节奏入手,以语言、动作、舞蹈、表演、音乐游戏等方式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去解释和再现音乐。如音乐课程的引入应该通过听、看、动、想、说、导的方式来进行,用以深化、强化学生的理解、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
4.确定新的音乐课程实施评价指向。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评价的教育。评价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准确性、流畅性,要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重视学生参评的重要性。
5.开发形成校本化的音乐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一方面能够大力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所学音乐知识的范围,培养、提高学生音乐能力,并且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音乐、学习音乐的机会,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修养,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另一方面,开发校本课程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建设,需要探讨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如何根据学校的情况来满足学生需求的音乐课程开发上,注意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兼顾、从分散教育实践到课程化、传统与现代的多向交汇、精英化发展与大众化需求的协调、注重多元文化音乐的融合、活动化与学科整合等要求,开发形成学校特色的音乐校本课程。
三、小学音乐实践课程建设的设计思考
小学课程建设的主要指导思想在于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实践成为课堂的中心”。对于小学音乐实践课程建设的设计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辅助教学在音乐课程中的作用
1.1有利于音乐知识的整合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唱歌、欣赏等等教学内容均有着强烈儿童特点,因此通过网络辅助展开音乐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在通过网络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校园网络提供的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依据具体的章节选择性额在网上下载素材,进而选取最优教学素材为音乐课程服务。还可以对网络食材进行整合,增长学生见识。例如在讲授《春天来了》这一章节时,可以提前选取春天美术图案对比,让学生养成对比、重复的思维。而后依据歌曲意境选择小学语文课本中相关图画,配上《春天来了》,可以使得学生想象自身处于春景之中,进而通过音乐来表现春天。教师还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与春天相关的动画、美术作品、作为,小学生在浏览的同时,会将知识进行整合,将各种关于春天的知识相联系,可以让学生准确、快速的掌握春天的艺术形象,进而达到自我教学的目标。
1.2有着较强的感染力
音乐课程乐曲旋律的生成,既是音符的组合,还是乐曲作者思想的体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其对色彩、声音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小学生可以在动听的音乐氛围中,较为全面的把握艺术形象。通过网络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将声音、画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乐曲创设的意境。在音乐课程进行的过程中通过网络辅助设置相关情境,帮助其在身临其境中体会音乐旋律之美,小学生再通过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对乐曲进行加工,使得其受到启发、感染,最后达到激发小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热情。
2、小学音乐课程网络辅助教学设计
2.1音乐氛围设计
小学音乐课程有着一定特殊性与针对性。小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其理解能力、自制力都相对较差,在小学音乐网络教学中需要对具体乐曲的意境、情感、内如进行引导、铺垫。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小学生更好的感受并领悟音乐魅力,还可以激发其学习音乐课程的热情。在音乐课程进行时,最为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音乐环节选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将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灵活的方式加以呈现,为小学音乐网络教学创设优良的氛围,尽可能的将学生兴趣转移到音乐学习之中,进而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提升音乐课程网络教学的教学质量。
2.2教学流程设计
优质的学习氛围是提升音乐课程网络教学的基础,而优化音乐教学流程是确保音乐课程质量的核心。在音乐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环节是“听”,因此教师在课程讲授时应当给学生一定空间,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理解、消化音乐内容,便与其感受音乐旋律魅力以及乐曲思想。音乐课程中第二大核心环节是“模仿”。如果出现学生理解、掌握音乐不到位的情况,这时就需要通过原创直观感受展开模仿学习,由技巧与情感这两方面加深小学生对音乐鉴赏作品的感悟与理解。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的设计阶段,教师应当对此部分有着特别的指导与准备。在音乐课程讲授过程中,音乐技能学习也是极为重要的,小学生在娴熟的掌握音乐技巧之后,可以更加准确的通过音乐来表达自身感情,使得音乐课程更加真实。因此在小学音乐课程网络教学设计阶段,应当注重音乐技巧训练,通过练习和表演总结经验,进而提升音乐技巧。
3、小学音乐课程网络教学的实现
3.1鉴赏能力的实现
在小学音乐讲授过程中,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非常重要,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是长期积累、训练的过程。在以往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有着时间、空间差异,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应当在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范围内,展开灵活多样的鉴赏能力培养。比如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插入与音乐相关的信息、资料,为音乐欣赏提供背景资料,创设优质的授课氛围。于此同时,小学生的音乐兴趣与注意力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照顾、关注,进而确保音乐教学质量。在鉴赏音乐之前,可以提问音乐作品蕴含的内涵与学生感受,使得学生鉴赏能力有计划、有目的的提升,进而保证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注意力的专注度与集中度。还可以在不同音乐背景和水平的情况下,吧同一鉴赏课划分为不同部分,依据个性和特点安排鉴赏的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小学生的鉴赏能力。
3.2音乐技巧的实现
小学音乐教育为基础教育组成部分之一,良好基础是音乐学习的核心 。在小学音乐课程讲授的过程中,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是教学计划实现的关键,音乐技巧也是音乐课堂需要练习、巩固的部分。因此,在小学音乐课程讲授时,教学方式课堂氛围对音乐技巧有着重要的影响。欢快的课堂氛围与高效的教学方式对音乐技巧、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影响。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时,不可以像面对面教学提问的方式整合、运用教学内容,这就给教师提出了通过引人注目的方式为学生示范的要求,使得学生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保持较高注意力。与此同时,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之余主动的去尝试和提高自身音乐水平与技巧,达到高质量音乐教学的目的。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中,需要激励学生主动练习,增加锻炼自身的机会。
结束语
小学音乐课程教育高效的利用网络辅助展开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网络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音乐课程的讲授有着积极意义。利用网络辅助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小学音乐课程飞速的发展,进而普及网络课程教学,最后提升小学生音乐水平、音乐素养,为社会发展提供综合性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在进行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占据着主体的地位,所以,在音乐校本开发过程中,音乐教师的师资是非常重要的。受到影响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教师的数量。在大多数学校,音乐教师的资源都保持在劣势状态,特别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如果在学校中没有一定的音乐教师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成为一项难题。(2)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在我国许多小学,存在音乐教师的音乐水准低、学历不高、教学水平差等现象,这种现象都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对课本及课程内容缺乏认识,从而使音乐校本课程受到影响。
2.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了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展
我国大多数小学,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和学校的教学质量。这种片面的看法使音乐课程遭到了忽略,经常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部分学校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让一些所谓的“主科”占据了音乐课程的时间,不仅降低了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在工作方面的创新性也有所下降,影响了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展。
二、促进现阶段小学音乐校本开况的对策
1.加强小学音乐师资队伍
在我国众多小学中,只有不断地扩大音乐教师的队伍,引进一批专业水准高、创新能力强、能力素养精的教师队伍,才能在进行校本创新时,提出比较专业的教学标准,创设出比较贴切的教学理念,编排出比较科学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才能得到更加长久的发展。
2.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小学音乐校本课程
在开发音乐校本课程资源时,应当大量地关注民间的文化资源,并且加以创新,运用自己独特的思路将其融入音乐校本课程中去,增强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热爱的情怀。
随着新课改活动不断深入,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学音乐教学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学习音乐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是人类思想的声音,直可以对人的心灵产生冲击力。小学音乐课程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分辨能力,也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小学音乐教学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还存在部分问题,不利于小学音乐课堂的健康发展,也有碍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在农村地区,小学音乐课程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较大的教学弊端。我们要改变传统小学音乐教学观念,需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全面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1.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学校的经费不足,导致音乐环境较差,缺乏应有的音乐硬件设施,课本上的一些乐器的教学只能一带而过。课堂教学环境不理想,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兴趣;部分音乐教师依然保留着传统思想:音乐课程只是一门辅助课程。由于音乐教师缺乏足够的音乐教学意识,也引导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偏见。直接影响到小学音乐教学效果;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偏向于理论教学,使得原本热爱音乐的学生对音乐课程不感兴趣。音乐课堂缺乏创新精神。古板落后的上课模式,造成小学音乐课程倾向流程化,致使音乐课程效果大打折扣。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而且教学内容枯燥,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如果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将难以营造良好的教学范围。
2. 完善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对策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音乐起源拥有众多说法,其中劳动起源说影响范围较广。劳动起源说: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为了缓解劳动带来的疲劳,改善劳动的沉闷气氛,从而创造出一定的旋律与节奏。便于大家在劳动的时候,能够掌握劳作时作用力的统一点,提高劳作效率。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音乐拥有许多各种各样的旋律。不同的旋律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或者高兴、或者别上。音乐是多彩多样的。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要重视“创造”的作用。我国音乐教学受到应试教学的限制,多年都没有获得较好的发展。音乐创造教学在国外受到教师与学校们的重视,于此制定了相关艺术课程标准。我们也要学习国外先进的音乐教学经验,重新审视小学音乐课程的价值。比如,美国强调“开发人的潜能,提供创造和学生自我表现并享受成功的机会”,德国则强调“音乐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必须发展学生所有的能力”。音乐教师要将音乐创造教学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2)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
新课改改革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课程中。音乐来源于生活,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要局限在课本知识与课本曲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音乐,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全面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奥尔夫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强调的就是让小学生自己去做,让儿童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实践中,让他们在实践中切实感受到音乐,体验音乐的魅力。
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比如让学生先聆听大鼓的声音、碰铃的声音等。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如何从力度、节奏等方面分辨不同乐器产生的声音。让学生敲打自己身边的器具,比如铅笔盒、水杯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与自由,让学生在和谐平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走进音乐世界。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在教育教学改革越发深入的今天,现代教学多注重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学手段现代化也成为教育者需要正面面对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可以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多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向学生传递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多媒体技术阐述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与信息,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时实施素质教学,提高小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学意识,将多媒体手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需要重视开发多媒体的功能,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效果。尝试合理利用有效资源,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资源整合。多媒体教学还利于增进教师教学交流意识,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为了将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必须集思广益,在教研组内进行经验交流。多媒体教学手段赋予了小学音乐课程更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丰富了传统教学资源。与传统模式不同,多媒体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范围,使小学音乐教学更加鲜活。教师还利用多媒体手段精心设置动态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情感的同时将多个教学知识重点与难点串联在一起,通过情境环节的串接引导学生有目的学习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让学生更好的学好重点,突破难点做好铺垫。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关知识,并联系当前国内外实际现身说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能长久保持集中的能力,并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3. 结语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音乐教育尤其是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很大的误区。音乐被视为学习的一种调味品,而忽视了音乐教育自身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人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不被重视的原因
1.音乐不是考试学科
我国的教育教学体制决定了考试对于一门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了一门学科的发展。小学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想通过小学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考试奠定基础,这就决定了在他们的意识当中,文化课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2.在学校的教学理念中没有突出小学音乐的地位
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音乐在教师和家长心中的地位无疑是比较低的。尽管存在一些家长为孩子报音乐特长班的现象,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旦他们认为音乐的学习影响到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就会毫不犹豫地停止学生的音乐学习。这种现象在学校教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当考试来临的时候,或者是要占用课堂学习时间进行某一项活动的时候,体育、音乐和美术的课堂往往成为被占用的对象。
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存着课程资源不合理和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一定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作为基础。尽管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其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课程的选择和方法的使用是一个长期摸索和探索的过程,绝不会因为一两个文件的出台就能一蹴而就。
二、小学音乐课改当中应采取的措施
1.把握音乐课改的理论依据
我们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这两个文件是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法律支撑,也是小学音乐课程深入进行的依据。通过这两个文件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基石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充分关注人的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教育要体现满足需要、普遍适应情意统一、综合渗透和协调发展的原则。
2.改变传统的理念
在教学中,学校和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小学音乐教学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它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学校和教师还要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要完善学校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硬件设施是更好地实施音乐教学的关键,也是更好地进行小学音乐课改的保障。
3.在教学中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新教学方法的使用
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有能力制定小学音乐教材,也为了更好地统一小学音乐教育,教育部制定了统一的音乐教材。教育部制定的音乐教材具有普适性,但是对于某些地区来说,这些教材可能或多或少地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在实施教育部制定的课程任务的同时,还要主动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的教学资源,拓宽自己的课程资源。
教无定法,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我们一定要采用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大多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强、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针对小学生的好奇心,我们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为其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施小学音乐课改势在必行,我们只有转变观念,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才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和“江苏省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名称:“‘新课标’背景下高师音乐教材教法类课程优化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SJG212);江苏省中小学音乐师资和教学的现状调查(项目编号:201311460013Z);项目来源:江苏省教育厅。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日益相互交融,音乐艺术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相关问题也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音乐教学在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的推广、宣讲与实施的不断深化中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音乐教师的队伍和基础教育的水平也随之得到不断的扩充与提高。
尽管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带领下,江苏省的音乐教学在理念、手段与方法等方面均有了相应的进步与提高,教学活动思路和形式也在日益更新与发展,但与11版课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出的目标、内容与实施建议相比较,依然存在值得研究、探索与发展的空间。在深入中小学一线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本课题依据《1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苏南地区的音乐教学与发展状况,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探索的调查与研究。
调查选择了江苏省苏州地区昆山一所实验学校作为案例,综合了文献查阅、问卷调查、访谈访问、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对江苏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思考,以期促进高校师生对江苏音乐教学状况的全面了解,从而促进对音乐教学实践的进一步研究。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世纪之交秋季开始的第八次课程改革至今已经整整15个年头了。在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江苏省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坚持教育优先,改革创新,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健康、快速的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以及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国家的层面看,自2001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实施两年以后便开始了对课标的修订,经过大面积的教学实验、征求意见和反复修订,2011年4月通过并出版了《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并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课标、研究课标以及围绕实施课标进行的一系列教研活动。2014年,又对“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全方位的修订、研究与讨论,使音乐教学又着手向着全方位培养和提高音乐素养的方面进行。从江苏的层面看,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使江苏的音乐教育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在不断提升与更新,不断碰撞与矫正中思考与前行。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江苏省教育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凸显,其教学实力和教学水平的地位均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在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与整体提升的同时,江苏的音乐教学仍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现象严重的问题。尽管在江苏音乐琴童随处可见,但多数学生为应付高考或提高成绩不得不终止多年来的音乐学习,有的则从此彻底告别了音乐的学习。有些学生尽管喜欢音乐,但在学校的学习阶段几乎没有机会进行正常的音乐学习;有些城乡结合部或边缘地区的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接受过正式或系统的音乐或艺术教育。凡此种种,无不制约和阻碍着音乐教育或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的推进与实施。
就昆山的状况来看,随着江苏省和苏州大市的发展,以及昆山地区所处的地域环境,均为其全方位的发展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然而,在昆山的城市环境、城市面貌及城市居住条件日益改善的同时,昆山的常住人口也逐年增加,使得各级各类的教育资源愈发显得紧张,尤其是义务制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数不断增长,大班化教学的现象日趋严重。从各类学校办学规模的数据显示,全市初中和小学平均每班学生的人数分别由40向50人逐步过度,大班化的倾向正在日趋影响着昆山教育质量的提高。
与此同时,由于外来人口的不断迁入,私立的民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这些学校不仅在教学设施上配备不健全,更在教师专业化的程度上存在较多的问题。虽然近年来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音乐师范生通过考编补充到音乐教师的队伍中来,但所补充的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往往难以补充到真正急需专业音乐教师的学校中去,使得专业教师的问题仍然较为明显地影响着此类学校音乐教学的进步与实施。
目前,中小学音乐的明显问题是,优质的和专业的音乐教师和教学资源往往集中在名校和城市中心地区的学校,致使音乐教学的状况在名校和普通学校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和对比。尤其在城乡结合部或较为偏远的地区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值得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深层的探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