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职责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3 15:48: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水利工程管理职责,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水利工程管理职责

篇1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城市供水水质,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及自建设施供水(包括二次供水、深度净化处理水)的水质。

本规定所称二次供水,是指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储存、加压等设施,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者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后再供用户的形式。

本规定所称深度净化处理水,是指利用活性碳、膜等技术对城市自来水或者其他原水作进一步处理后,通过管道形式直接供给城市居民饮用的水。

本规定所称城市供水单位,是指从事城市公共供水及自建设施供水(包括深度净化处理供水)的企业和单位。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供水水质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水质监督管理工作。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供水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水质监督管理工作。

涉及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管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卫生主管部门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部、卫生部令第53号)的规定分工负责。

第五条对在城市供水水质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六条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体系由国家和地方两级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络组成。

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由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和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等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以下简称国家站)组成,业务上接受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为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中心站,承担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委托的有关工作。

地方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以下简称地方网),由设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的国家站和其他城市经过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以下简称地方站)组成,业务上接受所在地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指导。

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特点、水质检测机构的能力和水质监测任务的需要,确定地方网中心站。

第七条城市供水单位对其供应的水的质量负责,其中,经二次供水到达用户的,二次供水的水质由二次供水管理单位负责。

城市供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八条城市供水原水水质应当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城市供水单位应当做好原水水质检测工作。发现原水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时,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报告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水利、环境保护和卫生主管部门。

第九条城市供水单位所用的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城市供水单位应当选用获证企业的产品。

城市供水单位所用的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在使用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质量标准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条城市供水设备、管网应当符合保障水质安全的要求。

用于城市供水的新设备、新管网或者经改造的原有设备、管网,应当严格进行清洗消毒,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一条城市供水单位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编制供水安全计划并报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备案;

(二)按照有关规定,对其管理的供水设施定期巡查和维修保养;

(三)建立健全水质检测机构和检测制度,提高水质检测能力;

(四)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频率和有关标准、方法,定期检测原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水质;

(五)做好各项检测分析资料和水质报表存档工作;

(六)定期向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如实报告供水水质检测数据;

(七)按照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的要求公布有关水质信息;

(八)接受公众关于城市供水水质信息的查询。

第十二条城市供水单位上报的水质检测数据,应当是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检测的数据。水质检测机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结果。水质检测数据按以下程序报送:

(一)城市供水单位将水质检测数据报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地方网中心站汇总;

(二)地方网中心站将汇总、分析后的报表和报告送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

(三)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汇总、分析地方网中心站上报的报表和报告,形成水质报告,报送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城市供水单位从事生产和水质检测的人员,应当经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但是,仅向本单位提供用水的自建设施供水单位除外。

第十四条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水质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强水质管理,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并对各类储水设施清洗消毒(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不具备相应水质检测能力的,应当委托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测。

第十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以及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城市供水水质检查和督察制度,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入现场实施检查;

(二)对供水水质进行抽样检测;

(三)查阅、复制相关报表、数据、原始记录等文件和资料;

(四)要求被检查的单位就有关问题做出说明;

(五)纠正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十七条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检查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知悉的被检查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八条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挠。被检查单位应当接受监督检查和督察,并提供工作方便。

第十九条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实施现场检查时应当做好检查记录,并在取得抽检水样检测报告十五日内,向被检查单位出具检查意见书。

发现供水水质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责令被检查单位限期改正。

第二十条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实施监督检查,应当委托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监测站或者其他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水质检测。

第二十一条被检查单位对监督检查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监督检查意见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实施监督检查的机关申请复查。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及有关问题的处理结果,报上一级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并向社会公布城市供水水质监督检查年度报告。

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违反本规定行为的,有权向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举报。

第二十四条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城市供水单位应当依据所在地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备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二十五条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二)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三)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五)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六)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措施;

(七)应急供水设施、设备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八)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事故或者安全隐患后,应当立即向有关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或者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报告。

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接到安全事故或者安全隐患报告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接到安全事故或者安全隐患报告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通知有关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

第二十七条发现城市供水水质安全隐患或者安全事故后,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立即启动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者扩大,并保障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用水;有关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应当立即组织人员查明情况,组织抢险抢修。

城市供水单位发现供水水质不能达到标准,确需停止供水的,应当报经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批准,并提前24小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因发生灾害或者紧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采取应急措施的同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并向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发生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事故后,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立即派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和取证。调查取证应当全面、客观、公正。

调查期间,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证据,不得谎报或者隐匿、毁灭证据,阻挠、妨碍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取证。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的罚款:

(一)供水水质达不到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

(二)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未按规定进行水质检测或者委托检测的;

(三)对于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选用未获证企业产品的;

(四)城市供水单位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净水剂及有关制水材料的;

(五)城市供水单位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城市供水设备、管网的;

(六)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未按规定对各类储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的;

(七)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隐瞒、缓报、谎报水质突发事件或者水质信息的;

(八)违反本规定,有危害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的其他行为的。

第三十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城市供水单位未制定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

(二)城市供水单位未按规定上报水质报表的。

篇2

2.1.1工程概述(应包括制造及安装项目、工程量及合同工期要求); 2.1.3钢管制造安装工艺设计;

篇3

0引言

本文从水利工程项目成本构成、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有关原则、成本控制要点三个方面分析出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工程造价人员匮乏、管理制度不健全、及时性工作不到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1.水利工程项目成本构成

水利工程项目成本可理解为在水利工程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中所产生全部费用的总和,主要包括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消耗费用、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施工机械的租赁费、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和奖金还有施工组织与管理所发生的全部支出费用。

2.水利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有关原则

2.1以创造利润空间为核心目标的原则

对于企业来说,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之下,利润才是根本的追逐目标,所以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也是水利施工企业的核心目标。一旦水利工程项目投标成功,那么施工企业就需要及时做出初步的预算方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企业的预控成本工作。

2.2遵照动态追踪的原则

成本控制与管理为了有效应对水利施工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必须遵循动态跟踪的原则,因此在水利施工中,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检查等多个方面,以期通过这种对水利施工整体工程进行动态跟踪的方式,获得各个项目和阶段的真实成本信息。

2.3发动全体员工的原则

在水利施工企业中,无论是管理层的员工,还是基层员工都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力量。为此在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坚持发动全体员工的原则,尤其是鼓励基层员工参加到成本管理活动中去。具体而言,企业决策层应为项目部的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信息等资源的保障;项目部需要发动广大员工参与到成本控制管理中,通过对具体操作流程和技术的控制,工程内容变化的及时记录与回馈,降低每一个环节的成本投入,进而达到降低整个工程施工成本的目标

3.水利工程成本控制要点

3.1工程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企业应避免对项目的决策发生致命失误,如不熟悉合同条件,盲目投标,掉入陷阱,没有把各种风险考虑进去,以为“拣到篮子里都是菜”,中标了兴高采烈,进入施工就傻眼了,越干越赔,形成巨额亏损,丧失“造血功能”,以至于资金链条断裂。

3.2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反对“秋后算账”和“死后验尸”的做法,提倡预先控制和过程控制。因此,成本控制必须遵循预先控制和过程方法的原则,并在各项成本发生之前或在发生的过程中去考虑和研究为什么要发生这项成本?应不应该发生?应该发生多少?应该由谁来发生?应该在什么地方发生?是否必要?决定后应对过程活动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

3.3完工核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完工成本分析是以单位工程完工成本分析资料为基础,再结合项目部的具体经营效益进行的一项综合分析判断。对每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弄清各项费用是属于必须支出还是额外支出,并针对产生的原因加强管理,减少开支,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 工程造价人员匮乏

在水利工程成本控制及管理工作中,工程造价人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造价人员专业技能、专业水平、道德素质的高低都将影响着施工成本控制及管理质量。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及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因信息的不全面、个人责任心等原因,不能就建筑材料市场进行全方面分析,另外,工程造价人员的知识水平及专业技能不能满足现代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及管理工作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是凭借经验进行工作,且偏老龄化,不利于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4.2 管理制度不健全

就目前来看,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及管理质量低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还不够规范、健全,加之监管人员缺失,不能全面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施工管理工作都有程序制度可依,使得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浪费严重,许多材料没有被完全利用后就被丢弃,增加了工程施工成本。再者,工程施工企业会私自将主体意外的施工内容分包给不同的施工队伍,增加了施工管理难度,部分分包队伍施工水平有限,导致质量与造价的矛盾突出,影响到工程质量,一旦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就会造成返工,进而增加工程施工成本。

4.3 及时性工作不到位

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下,市场的调节作用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己经越来越大。市场经济讲的是优胜劣汰,前期信息的不及时,导致承揽不到任务,市场份额越做越小,人才越走越少,效益就会越来越差。施工过程中,发生变更、索赔情况,施工企业不能及时上报意向,不能及时收集证据材料,直接为后期的变更索赔工作加大了难度,也就为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加大了难度。

5.改进措施

5.1加强教育,营造良好的责任成本控制环境

对从业人员定期做成本控制方面的培训工作,编制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专项方案,并将责任制度贯穿于专项方案中,提高项目工程参建单位从业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和能力,最终营造一个科学的、合理的、良好的环境。

5.2建立并完善工程成本控制体系与相关监管制度

企业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内部施工定额,用以满足实际市场需求,同时结合已有的施工组织设计、市场材料价格、合同等相关材料,下达成本的控制指标和编制计划。

在管理组织上,要明确企业层、项目层级的监管人员。要把成本指标分解落实到具体有关部门,实行成本控制靠大家,坚决执行责任目标的落实,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对于施工中的每个过程都应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如工程材料管理,可以从材料验收与入库、使用与出库、材料的归还与退库、材料使用限额领料、材料的保管与盘点等方面制定管理制度。制度中一定要有奖惩制度,相关责任人严格落实,层层监管,才能真正起到制度的管理效用。

5.3加强质量管理,做好质量成本控制

工程质量成本由保证并提高工程质量所需的一切费用,和不能达到标准要求导致的损失费用两部分组成。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安全为天,质量是命”为口号,可见工程质量是评估和衡量一个工程成功与否的重要部分。但过分的追求施工过程中的单元工程质量验收的优良率,势必会增大施工成本,影响施工进度目标的实现。所以要在保证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人、材、机费用,以期得到最好的成本控制效果。

5.4加强变更索赔工作的实效性

变更,索赔工作是工程施工过程中都会发生的,在这些情况发生时,现场人员、技术人员与合同计量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上报相关工期费用的变化情况。因水利工程的负责性,长期性,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拍照、录影、签证等工作,以便于后期进行变索赔费用的提出。一旦工作完成,再去收集相关资料,会极其困难。在合同总价中,变更索赔费用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企业项目负责人应在商务工作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并配以合理的人员,做好变更索赔工作。

总的来说,在水利工程中,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是保证工程顺利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落实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管理措施,从而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284-01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农村水利建设中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发挥着防汛抗旱、保障洪水排泄安全的重要作用,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我国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农业生产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首当其冲。解决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成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特点

1.1 服务范围广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服务公众的公益性项目,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所在区域避免遭受水灾和旱灾的不良影响,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农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效益。目前,云南省农村许多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政府为了满足和保证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所建。

1.2 特定区域的服务

当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很大一部分属于饮水工程,因此,饮水工程建设都是在特定区域建设的民生工程,对固定面积区域产生影响,不存在礼仪冲突,反而很好的做到利益共享和利益共存。

1.3 公益性特点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往往都是由政府出资、群众出力建设,属于不计经济效益的公益性富民工程。这也成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制约因素,由于收不到经济回报,工程很难吸引外来投资的管理,只存在政府的干预和宏观管理,由政府出钱进行维护、维修和管理,渐渐的提高了生产成本,政府难以承受与日俱增的工程建设消耗,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开始出现了被忽视和力不从心的局面,甚至许多工程遭到破坏,价值大打折扣,最终丧失了原有功能[1]。

2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现状

2.1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涉及到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关系重大的民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有相关专业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和建设监管。但是就目前的现行水利工程建设来看,工程建设竣工后随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撤离,水利工程立即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极容易遭受到自然灾害等不定因素的破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由引水、输水和配水等部分构成。其中,配水是直接惠及农民生产生活,也是农民唯一能使用的部分,引水和输水两部分属于农民集体共用的部分,这两个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引水和输水经常出现技术问题,且一旦出现问题就难以维修。另外,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很大一部分都是承包给建筑商全权承办,承包建筑商一般只管建设不管维修,造成了水利工程管理上出现断节现象,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诸多因素。

2.2 水利工程管理职责模糊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势必造成管理职责的不明确,管理职责主体概念模糊。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公益性的公众项目,由农户、村名小组、村民委员会等共同使用,当工程出现问题需要维护和维修时,就会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往往因此而影响工程维修被搁置,引起更严重的破坏,不利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高效、持久使用,由于维护不到位导致引水工程、输水、配水工程等不能及时修复,而最终造成工程得不偿失 [2]。

2.3 农民观念守旧

农民习惯于靠天吃饭,依赖自然,加之每年的农业生产活动的收入有限,对经济投入较大、人工投入较多的农田水利工程心存疑虑,很大程度上会质疑水利工程建设对农业生产产生效益能否达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的预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农作物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这些观念是普遍存在于农民之间的,就算农业生产活动喜获丰收也会将功劳归功于“天”,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效益忽略不计,甚至张冠李戴。云南省这样的现象甚是严重,大关县的气候和降水条件同等情况下能基本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这就更加深了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不认可程度。

3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建设发展途径

3.1 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

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首先要将管理职责落实到人、村民小组或村民委员会。大关县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体模糊极易造成水利工程因长久未修而产生技术性问题,见于此考虑,可以通过各村民委员会轮流管理的方式来明确管理职责和主体,一村民委员会管理或多村民委员会轮流管理,自行对水利工程进行维护和维修。为了避免技术难题难以解决状况的出现,也可以通过平均分配维修费用,进行缴纳,雇佣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维修管理等。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水利工程引水、输水、配水充足,还能延长水利工程寿命,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效率。

3.2 增强农民科技认知,普及节水灌溉理念

要想改变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看法,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中最看重的两个因素就是生产效率和经济投入收益,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农民对生产方式的选择,小型农田水利可以此为出发点,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同时,让农民真切的感受到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和益处,从而使农民认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好,进而促进农民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形成良性循环。除此之外,要普及节水灌溉理念[3]。大关县由于所处地理位置,降水丰富,水利工程建设的引水、输水和配水工作相对简单,但是节约用水的灌溉方式也是务必要普及,这样才能保障水利工程防洪抗旱的主要功效。

总结

总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惠及民生的公益性项目,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要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主体,将水利工程管理责任落实在具体管理主体上,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转变农民观念,相信技术,为农民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

篇5

1.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现状

我国国家水利管理体制是以国务院授权水利部统一管理,国务院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管理。流域机构在流域内按照水利部的授权行使水资源管理职责。各省市下设水利厅局履行各自区域内水资源管理职责。由于水利工程的多样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内容也存在差异。但是其管理模式大同小异,机构设置繁杂全面,分工太细,职责交叉。另外,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长期存在着体制不顺、机构臃肿、经费短缺、管理粗放等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由于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的分离,经常出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权、防洪安全的执法权和管理权、水政渔政的执法权和管理权等工作的错位或缺位,以及在水利工程管理机构、水费计收体制、水利工程管理或养护、收益分配等方面的诸多矛盾。在运行机制方面,习惯于商品生产和工程建设严重依赖上级的行政命令,单位职工吃“大锅饭”, 职工收入差、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水土资源的综合收益率低,忽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机构臃肿,因人设事,因人设岗,造成了人员臃肿且人才比例失衡的问题。由于没有经费,长期以来,没有加入社会保障体系,单位和个人的后顾之忧非常严重。另外,大部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资产、财务管理薄弱,难以做到规范化管理。大多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创新能力差,没能依托行业和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多种经营。而水价、电价偏低,水费收取困难,未能实现良性循环。并且我国大多数的大中型水利工程修建的年代时间都已经过长,受当时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设计要求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不高。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跨塌水毁严重、水资源损失浪费惊人、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鉴于以上的这些问题,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必须要适应时代的需求,进行改革和创新设计。

2.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创新设计

2.1事企分开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分类按照以下标准来进行:第一,承担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定性为事业单位,称为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第二,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性功能称为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其中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企业。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事业单位。第三,承担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定性为企业,称为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在批准的编制总额内合理定岗。

企业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构建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责人由企业董事会或上级机构聘任,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在工资方面要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以岗定薪,明确职责,合理拉开各类人员收入差距。事业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实行聘用制,按岗聘人,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要撤并不合理的管理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责人通过竞争方式选任,实行优胜劣汰。在工资方面,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同时,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把职工收入与工作责任和绩效紧密结合起来。

由财政全额拨款的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企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围绕与水利工程相关的项目进行,保证水利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的足额到位。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严格划分承担供水、发电及多种经营职能部门和对内部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职能部门。将经营部门转制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下属企业,实行财务独立核算。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不得兴办与水利工程无关的多种经营项目。

2.2人员分灶

企业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行筹集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修养护资金,财政不予补贴。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列支。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基本支出以及公益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等项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经营性资产收益要纳入单位的经费预算。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广开渠道,妥善安置分流人员。鼓励分流人员大力开展具有行业和自身优势的项目的多种经营。在清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现有经营性项目时要与分流人员的安置结合起来。利用水利工程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进行经营的企业,要优先安排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分流人员。各类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参加所在地的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做好转制前后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的衔接工作。

2.3管养分离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实行科学定岗,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剥离出来,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的资质标准。各级财政部门商保证经核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培育维修养护市场主体,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

供水价格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核定。非农业用水与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水价要根据水资源状况、供水成本及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调整,分步到位。要逐步推广按立方米计量,改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和方法,,改进收费办法,减少收费环节。严格禁止乡村两级在代收水费中任意加码和截留。

3.结论

全面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的创新,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是一项势在必行、十分紧迫的大事。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创新设计可以从事企分开、人员分灶、管养分离几个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

篇6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按照*区水利工程公益性的属性,坚持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明确政府对*区水利工程管理养护的责任,强化水利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能,建立健全以政府公共财政保障的管理养护资金渠道,构建符合我市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区工程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区工程的安全正常使用和充分发挥效益,实现*区工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二)具体目标是:

1、明确管理体制和市、镇两级*区管理工作职责。

2、建立财政保障的管理养护资金渠道。

3、建立以联*为基本单位的服务体系,实行“管理分区网格化、管养分离市场化、管理设施标准化、管理制度规范化”。

4、五年内完成水闸、泵站的安全鉴定,每年维修15%闸、站。

二、管理体制和职责分工

(一)管理体制

1、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市水利局是全市*区水利工程的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水利工程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制订本市*区建设和管理养护的实施方案,会同市财政局汇总、审核*区各镇上报的计划,平衡后编制全市建设、管理养护建议计划上报市政府,经批准后下达市级补助计划并监督实施。制订建设管理养护考核标准和办法,监督检查和考核各镇的管理养护工作。

2、*区各镇人民政府负责本镇的*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执行有关水利工程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本镇*区水利工程管理养护、除险加固和改造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落实建设管理养护经费按时足额到位,做好防汛抢险工作,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区内涉水建设项目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工作机构

1、*区各水利站作为市水利局的派出机构,在*区工程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执行水利工程管理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具体负责所在镇*区工程的行业管理、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根据下达的市级补助计划拟订市级资金分配计划,报市水利局批准后组织实施。对本镇的养护管理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考核,对养护维修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制定工程运行调度方案,按市、镇防汛机构指令,负责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做好*区内涉水建设项目管理工作。

2、*区各镇政府成立*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镇*管办),由一名分管领导负责,具体负责*区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其主要职责是:依法保护、维修和养护水利工程,确保工程安全完好和正常运行。拟订本镇*区水利工程管理养护、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建立并落实工程管理制度,建立工程技术档案和日常管理养护台帐资料。执行工程调度运行方案和防汛抗旱、水资源的调度指令。及时检查发现并采取措施处理工程安全隐患,并报告镇政府。对管理养护作业单位和人员进行合同管理,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考核。

3、镇*管办在每个联*设立联*管理服务区,办公场所设在一中心闸站,镇*管办人员和作业单位人员现场办公,常年有人值守,水利站派人指导,做到工作重心下移、服务前移。

三、资金筹措和使用管理

(一)资金用途

管理养护经费包括日常养护和维修工程两部分,不包括排涝动力费和工程建设、防汛抢险、水毁工程修复及其它工程费用。

(二)资金来源

市、镇每年对管辖的水利工程进行检查,对损坏老化的工程设施及时进行维护养护、加固或更新,所需经费应纳入市、镇财政年度计划。按照“有工程必养必管”的原则,市、镇两级多元筹集管理养护资金。来源如下:

1、市政府将全市*区工程管理养护补助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经费测算详见附表),具体为:

(1)日常养护经费:实行定额补助,补助标准(原则上市级补助30%)为:闸站每年每座1.3万元、水闸每年每座0.8万元、泵站每年每座1万元、涵洞每年每座300元、*堤每年每公里3000元、联*服务区每个1.3万元。

(2)维修工程经费:按每年完成20%的闸站安全鉴定和15%的闸站维修,市级给予70%的经费补助。经鉴定需除险加固、大修或重建的,单独编报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所需经费另行安排。

市级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工程设备日常养护、维修和管理设施维护更新,逐步提高*区工程标准化管理水平。

2、*区各镇政府要把*区工程管理养护和加固改造工程及防汛抢险资金列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并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排涝动力费、管理人员费用、日常管理养护资金落实到位,保证*区工程完好和正常运行的需要,最少不得低于市级补助标准的1.5倍。

3、随着工程运行年限的增加和地方财力的增长,市、镇两级用于*区工程管理养护的财政资金要逐步增加。

(三)资金管理和使用

1、预算管理。每年8月底前,由*区各镇政府上报下年度管理养护计划,市水利局、财政局进行汇总、审核、平衡后报市政府列入下年度财政预算计划。

市级补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后,每年汛前由市财政局拨付给市水利局专户,由市水利局具体负责经费的管理和支付。

2、专户管理。市水利局、*区各镇要建立*区工程管理养护资金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市、镇两级资金分别拨入两级专户。

镇级资金须与市级资金同步按时足额拨付镇资金专户,保证工程安全正常运行的需要。

3、使用管理。市级补助的日常养护资金的80%分批拨付到镇资金专户,20%由市水利局每年末根据对各镇的考核结果实行以奖代补。维修工程资金依据年度计划和工程进度情况拨付。

水利站根据工程类别、规模大小、运行方式(常年预降、季节预降,灌排用途)、工况(工程使用年限、设备老化程度、管理设施更新)和管养人员配备(数量、技能)等因素和管理考核情况,拟订市级资金分配计划,按照批准的计划,结合考核情况拨付市级资金,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报市水利局。

镇*管办要及时将市、镇资金拨付作业单位,保证排涝动力费预购电费并有富裕量,日常保养费每月按照考核情况拨付,年末按照考核情况全年结算。定期将本镇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报镇政府和水利站。

维修、大修及重建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要切实履行项目法人职责,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建设监理、竣工验收、决算审计等有关建设程序和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4、监督管理。有关单位要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严格执行经费申请、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制度,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滞留、挤占、挪用,不得弄虚作假,虚列支出,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安全。

市、镇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接受市纪检监察、财政、审计、水利等部门的监督检查,检查结果上报市政府,通报各镇政府。

四、强化考核,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一)运行机制。要推行“专业管理、管养分离”的运行机制,择优确定专业的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单位,提高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现阶段暂时无法实行“管养分离”的,可由当地专业劳务合作社承担水利工程管理养护。

(二)管理养护要求。作业单位应严格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养护标准要求,按规定配备管养人员,做好工程设备日常维护,确保工程安全完好和正常运行。制订并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巡查,随时掌握水情、工情并及时上报,严格执行运行调度指令。

管理养护人员配置一定要到位,每座泵站配备1名管养员常年值守,汛期配备2名轮流24小时值守;每座水闸配备1名管养员常年值守;*堤每3公里配备一名管养员,涵洞由所在堤段的堤防管养员负责兼管。

(三)检查考核。

1、实行市、镇两级考核。市水利局要制订*区工程管理养护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并每年汛前、汛中、年末组织对各镇管理养护工作的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上报市政府,通报各镇政府。对检查、考核优秀的镇将予以表彰、奖励;对养护质量差、管理不规范的镇,将核减市级补助资金。水利站负责对本镇*区的日常检查和每月一次的技术考核。

2、*区各镇政府应建立健全管理养护制度,制定本镇考核标准和办法,镇*管办要以合同管理为核心,加强对作业单位和单项工程的镇级检查考核,确保管理养护到位。

五、依法管理,维护*区正常水事秩序

(一)明确*区水利工程管理范围为:河道管理范围按照市政府太政发[2008]97号文执行;*堤为迎水坡坡脚至背水坡坡脚外3米(有顺堤河的,以顺堤河为界)范围内;闸和排涝站为上下游河道各20米、左右两侧各5米范围内;单项工程建设时设定具体管理范围内的,按实际设定的范围。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利工程的义务,必须遵守水利工程的有关管理规定,不得从事违法违规行为,不得擅自占用*区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和工程设施。确需在*区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兴建各类建(构)筑物和工程设施或从事有关活动的,其建设方案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凡危害水利工程安全和影响防洪抢险的各类建筑物,均应限期拆除。

(三)市水利局要对*区水利工程管理范围依法加强管理,加大对*区水事案件的查处力度。*区各水利站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工程安全。镇*管办和作业单位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四)各镇要高度重视对*区内河道的保护,规划的水面率不得缩减,确需调整、填堵河道的,须经科学论证,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五)针对*区工程特别是*堤战线长,分布广的特点,*区各镇要充分调动*区村委会和群众的积极性,共同保护*区工程安全。

六、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区工程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区工程安全关系到防汛保安,涉及民生保障和新农村建设,*区各镇和市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区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工作纳入正常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范畴进行目标考核。

篇7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已基本逐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从结合计划经济到结合市场经济转变,管理体制的初步建立促进了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向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迈进。但是这只是初步的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实现,日益表现出水资源供求短缺、水污染的日趋严重、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等现象,这些现象充分表明了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以及国外西方国家水利工程管理相比,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就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现象表明,现执行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措施等不适应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如何加强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结合国外水利工程管理的成功经验,分析我国目前水利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适合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若干对策,以改善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1国外内水利工程管理对比分析

即使我国与国外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上完全不同,而且经济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同时各国的水利工程管理的体制以及发展历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过对各国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等进行对比分析,仍可找出各国之间在水利工程管理观念上的某些一致性,从国外的成功经验上得到启示借鉴,以改善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1.1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上对比

(1)国外的管理体制。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对于水利工程管理已经实行了分级管理体制,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分工管理。就以在水利工程管理有卓越成效的德国来说,其水利工程管理又不同部门分工管理,主要由联邦环保部、州环保局和水利协会。其各级水利工程管理部门都职责明确、政企分开,突出分工协作的重要性。水利工程的管理、建设等由该国的堤防工程部门负责执行,而其余利工程政府全不直接负责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管理体制上很突出的特点是分级明确、分工协作。

(2)我国的管理体制。就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来分开,主要分为生产经营型和社会公益型两类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即中央管理以及地方管理。与国外管理体制相比,显然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是处于政企不分、政事交叉以及职责不明确的管理状态;经常出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权、防洪安全的管理权等工作的错位或缺位;同时在水利工程管理机构上存在较多矛盾。显然,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严重缺点就是政企不分,职责不明确。

1.2水利工程管理法规上对比

(1)国外的管理法规。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完了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法规,可以说各项水利工程管理都是有法可依的。如以法规的形式明确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程序等。如荷兰的水利工程管理的成效得益于水利法规体系的完善,无论是防洪工程的规划、管理,还是洪水预警预报等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以及相关部分执行。

(2)国内的管理法规。从上世纪开始,我国以及各省份都相应出台相关的水利工程管理法规,如《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为水利工程管理实现有法可依提供了基础。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来看,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法规不如西方发达国家法规的完善。水利配套法规体系仍需要不断完善建设,另外,即使有法可依但仍存在有法不依或者执法不严等问题,不利于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法规的实施。由此表明了我国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首先不断完善水利配套法规体系建设,其次落实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以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以法治水。

1.3管理技术

(1)国外的管理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水利工程管理的成功得益于国家注重管理技术的推广以及应用,有效合理的管理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以及运行费用,而且正确的管理技术还能确保工程的正常运作,对提供合格的水产品起到关键的作用。就拿德国的水利工程管理来说,该国十分重视工程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制定了行业标准以及技术手册等,通过技术手册等介绍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最先进管理技术,让行业及时地得到学习。对于一些新技术、方法等先通过公报的形式在协会内部交流,供参考使用。

(2)国内的管理技术。对于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来说,部分管理手段还是相当落后。部分工程在先前建设时,由于没有考虑必要的管理技术,致使现今工程存在养护维修阶段,防汛抢险技术水平相当落后,设施也出现严重缺乏。如部分地区水利工程管理设施中还没有水文自动化调度系统或者下游警报系统。现代化的管理设施,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严重缺乏。

2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针对以上分析的国外与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对比,可发现我国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体制落后,权责不明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仍采用传统管理体制,没有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管理表现出权责不明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经营性资产产权过于单一,所制定的产权制度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导致缺乏活力。

(2)机构过于多而复杂,管理技术水平以及管理人员素质落后。这问题在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中尤为突出,相当多的管理部门责任存在交叉重叠,导致权责不明确;而且并没有通过有效途径去宣传管理上的新技术、新方法,导致所采用的管理技术已沿用多年,根本不能适应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3)过于单一的治理目标。目前我国每年都尚有发生水污染、洪涝灾害等问题,归咎原因在于水利工程管理方法过于单一。例如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只顾及工程问题,如没有兼顾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造成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仍会出现各种弊端。

3启示和对策

结合国外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的成功经验所得到的启示,并针对我国所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对策进行改革。

(1)借鉴荷兰的经验,完善水利配套法规体系建设,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水。建立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法律法规同时,与城市规划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一切水事活动都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做到依法行政,使水利法规能够真正落实到每个水利建设工程中。

(2)精简机构,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素质。基于现代网络化的不断普及,网络化管理已日趋成熟。采用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不仅精简多余的管理机构,而且还能使管理更为规范化。采用先进的管理水平,通过杂志等刊物来宣传管理的新技术等。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3)注重结合生态保护。借鉴德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经验,应注重环保,主要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工程都不应该建设。尤其是在治水观念上应从过去单一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转变为结合生态保护的多目标综合治理。

(3)正确处理好建设和管理的关系。首先,每一项水利工程在立项审批、规划设计、施工组织中都要考虑工程管理问题。要把工程管理设施、监测观测、交通通信及信息化工程等管理项目纳入工程建设计划,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使用。其次,工程验收中要把管理作为重要内容。任何一项水利工程建设都要按照其等级履行相应的验收程序。对没有组织验收的水利工程,不得交付使用。验收报告中应附具水利工程管理预案,验收后必须由验收主持单位出具验收纪要或验收单,并纳入工程管理档案。验收纪要(单)中,应对工程交付使用后的管理提出要求,对管理预案提出评价意见。对列入建设计划的管理措施没有完成的项目不能通过验收。最后,建立水利工程管理台帐。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所分管的各类水利工程定期进行普查,建立小(二)型以上水利工程管理台帐,需要报废的,可以按规定程序申请报废;需要交付使用的,要通过验收后交付使用;对存在突出问题的,要及时研究予以解决;需要维修改造的,可按轻重缓急,编制维修改造计划,逐步实施。对微型水利工程可实行动态管理,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总量控制,通过产权改革,实行社会化管理。对每年需要上水利工程管理台帐的,可由工程管理单位按管理权限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方可列入,作为水利部门编制规划和年度计划的依据。

就目前的工程建设发展速度来看,我国水利工程数量将有迅猛的发展势头,若不结合生态保护,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影响将日益严重。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应采用适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水利管理模式,注重水利工程管理环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议多目标的综合治理方式。

结语

通过国内外水利工程管理方式的对比,分析我国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改善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促进水利事业发展。

篇8

中图分类号:TV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127-01

前言:水利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历史过程,其建设标志着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和变革,所谓水利管理,是指将已有的水利工程和水利项目,按照水利工程的管理技术和经营理念进行系统完善的管理活动。管理措施要适应水利现代化的要求,创建一流、先进、科学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包括:具有高标准的水利工程设施,拥有先进的高度监控手段,建立造就市场经济体制的良性运行的管理模式,以及建设具备现代思想意识、现代技术水平的管理队伍。

一、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必要性

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并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现代化是当前水工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利事业与建筑事业一样,均属于我国基建工程的一个部分,并在现阶段被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事业来看待。从当前局势来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双重需求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急需改进。相比于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来说,现代化管理模式由于引入了更多高新技术,如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等,使得其在质量安全保障方面更具优势。且借助于先进的网络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手段,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可实现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益的双丰收。由此看来,水利工程建设实现现代化管理是极具必要性的。?

二、水利管理现代化的基本要义

对具体的水利工程而言,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完成的,其现代化水平有时代的局限性,随着全社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工程的现代化水平终将落后于时展步伐。水利现代化同其他行业的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长期的过程。所以说,一个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建设只是现代化的起点,管理才是整个水利现代化建设中任务最重,责任最大的环节。

三、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存在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引起突出问题:一是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科技含量低,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管理经费不足,管理投入严重不足;三是管理技术水平低下,管理软件资源缺乏,管理能力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四是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活力不足,缺乏应有的激励和竟争机制等;五是管理队伍素质偏低。

为了更好地解决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体系,努力实现工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和高效化。

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具体措施

1、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现代化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对原有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和发展。建立一个良性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对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能够更好地担负起维护公众利益、提供基本水利保障的职责。

1。1建立职能清晰、权责分明的水库分级管理体制,妥善处理水库公益职能和经营职能的关系。既要承担超公益性水利保障的职责,又必须纳入公共财政支付,保证经费渠道周转达畅通。

1。2建立经营规范、管理科学的水库运行机制,加大水库管理部门内部改革力度,确立一个精干高效、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水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审定管养经费,实现管养分离、定岗定职、科学管理、规范运行,更好地保障水库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1。3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库维修养护体系,在稳步推进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基础上,水库管理部门内部实行管理与维修养护人员分离,维修人员和养护人员的工资分别按照工作量定额标准计算。

2、 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现代化

随着传统经验模式弊端的出现和高新水利手段的发菜,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趋势日益显著。只有不断积极探索管理创新、推广管理新技术、引进先进管理设施、增加管理工作科技含量,才能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住处化建设,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解决方法通常是借助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测遥控技术能及图文视讯技术,建立专用的通信传输线路、信息采集网络、远程监控系统。

3、进一步提升管理质量水平

在水利工程建筑项目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首先需要做好项目的科学化、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对项目的施工方向、施工程序、流程,管理都要落实责任分工制,水利工程项目施工需要得到水利技术、建筑技术的有效整合,才能确保正常施工。因此,必须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将管理责任落实到管理个人,通过责任划分,个人权责分明,并通过明晰的责任制度来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有利于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效率,并增加强整体施工队伍的团队意识。

4、 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素质

管理施工建设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实践能力、技术能力、责任心等,其对水利工程的施工控制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就显得很重要,首先是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运用一世可促进工作积极性的手段,充分的发挥出人的主体作用;二是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施工管理意识,妥善处理并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便于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二是施工单位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培训和道德修养宣传,施工管理人员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并端正人上角色,为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提供保障。

5、明确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目标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水利设施的常规运行,从而促进水利工程效益,进而保证水利工程的长期健康运行。明确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先进行管理系统化和精细化梳理;完善各岗位职责,逐步完成管理系统化、精细化、规范化;二是利用高科技信息化管理技术,建成水利工程计算机管理网络,实现对工程的时时动态监控,及时准确的处理分析、决策、存储各项数据及突发问题等;三是通过对工程运行的动态监控进行分析、评估,做好相应的预报预测工作,为工程运行和维护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五、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思路

我国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目前,推动我国水利工程的关键方法如下:一是对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进行革新。当前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依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如何努力将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实行转变,将其向现代化水利管理靠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模式,是当下水利管理的主要问题;二是制定相应的审核标准,管理精确化、细节化、标准化,这三点的要求必须落实到实处。需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不断强调,成为管理工作中严格恪守的基本原则;三是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的科技含量和水平。科技含量及水平的提升,可极大程度地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程度;四是水利工程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加优质的水事服务。因此,确保水利工程在施工期间的无障碍运行,确保水利工程的保质量地完成,并为今后的社会水利事业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这是水利工程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推动我国水利工程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

结语;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实现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水利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水利部门应该重视和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相关的各项基础工作,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以此逐步推进水利工程定理现代化。

篇9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work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water works smoothly, we must strengthen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projects, ensure project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ersonnel. The author first recogn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water conservancy management.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5

随着我国的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业也逐渐变得更加重要,国家也大力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控制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做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针对不同的工程提出不同的改革方针,水利工程已显示出了很高的优越性。在当前社会,新农村建设也很重要,对水利工程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推动新农村建设更好的发展,管理好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是关键。我国水利发展迅速,成绩日益显著,管理好大型水利工程企业也十分重要。这些工程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社会的环境和经济产生了巨大效益。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对水利工程管理做了更高要求。

一、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水利工程标准偏底,工程质量差,不能满足防洪兴利需要。水利工程大多兴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标准偏底,施工质量差,随着运行期的增长,工程开始老化和损坏,形成病险或隐患工程。这些病险水库有的需要降低水位运行,严重影响了其效益的发挥;有的带病运行,势必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2、资金投入不足,重建轻管,工程效益降低。由于水利工程缺乏维修资金,致使很多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特别是不少病险工程没能得到及时除险加固,工程效益锐减。

3、水利工程配套不全,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多年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只重视枢纽工程的建设 ,而忽视了对渠系配套的建设和管理,致使受益范围窄小,或造成渠道淤堵,有时渠水白白流失,影响了灌溉效益的发挥。

4、机械设备流失,老化现象严重。由于缺乏管理,使原有的机械设备有的流失,有的已经老化,还有些零部件已经损坏,无人修理,带病运行。 5、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一些水利工程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较底,造成了在执法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策略

1、统一认识,转变观念 依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关键在领导,领导的关键在观念的转变。领导工作的注意力和主要精力要转移到依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上来,从根本上转变那些不适应依法行政、依法管水要求的传统习惯和方法;从过去只重工程建设转变到加强管理、建管并重;从过去主要对水利行业内总的管理转变到对全社会的水事活动的管理;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转变到用法律、行政、技术、经济手段,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进行管理上来。着力研究和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工作新机制、新格局,为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

2、多管齐下,广泛宣传 要紧紧抓住“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的有利时机,做到与长年性宣传相结合,与案例宣传相结合,与水法律、法规宣传相结合,与宣传水利建设成果相结合。宣传应着重向基层乡村干部转移,向山区、半山区群众转移,运用多种形式、多种载体深入开展宣传,如组织大型晚会、水利成果展、万人签名、水法规咨询、知识竞赛,散发宣传资料,制作大型广告宣传牌等,通过各种形式,使水法律法规逐步入耳、入脑、入心,形成全县上下共同保护水利设施,依法保护水资源的良好局面。

3、健全网络,明确职责 一是聘请水利员作为水利协管员,定期组织水法律、法规和管理业务培训讲座,明确他们对本乡镇范围内水工程运行负有检查监督职责,考试合格的发给聘书。对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年终给予适当奖励,对工作放任、或失职者,建议当地政府给予调离或辞退处理,以增强其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是各流域管理所增挂水政监察中队牌子,实行合署办公,明确规定对本管辖区内的水工程负有日常的管理职责。而且各管理机构要明确一名副职负责工程管理,分片划组管理到每个工程。 三是水利管理所作为县级、乡镇水利工程管理职能部门,侧重在水工程维护修缮、检查观测、控制运行等技术方面加强督察。县水土保持监督所、水政监察大队作为全面执法管理单位,依法对生产经营、开发建设活动中涉水事务进行监督检查,加强水法律、法规监督实施。这样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既明确分工,又相互协同,变一家管水为多方管水,合力同唱“一台戏”。

4、建章立制,落实责任 贯彻查处和预防相结合的方针,全面推行巡查执法责任制。 首先从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规程着手,如制定颁发了有关《水政监察巡查制度》、《加强水工程管理的暂行规定》、《水政监察大队考核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出台《水利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水利局行政错案追究制度》等一系列文件,分别对考勤、巡查、受理、立案、考核、奖惩等作出明确规定。

其次是建立和完善水行政主管部门层级监督和互相监督办法。建立社会举报制度,凡举报有功人员均给予适当经济奖励。各职能单位围绕各自工作职责,做到每周巡查两次,巡查时要有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一般水事违法案件由各流域管理所按简易程序进行处理。发生较大的一时制止不了的立即上报县水保所、县水政监察大队调查取证,按执法程序进行调处。每个层次管理单位根据职责分工不同,都有相互监督的权利和义务。

5、加强科学管理,努力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 要加强管理技术自动化、现代化的研究,加强防汛、供水工程的科学调度和运用管理,加快工程管理预警系统建设,对国有水利工程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努力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科技含量。要积极培养和引进既懂水利又懂管理,既懂经济又懂法律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加强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育一批农民技术管理队伍,通过提高管理者素质和管理水平,达到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目的。

6、大力开展水利综合经营 各级水利管理单位要依托工程资源优势,围绕主业,积极开展综合经营,兴办实体。要进一步增强水的商品意识,挖掘水土资源潜力,认真做好项目包装,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水利二、三产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职工福利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增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后劲。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开展的综合经营项目,工商、税务部门应给予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篇10

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几十年来一直重点管理的项目。水利工程不仅在供电上提供了能源的利用,还有利于我国农业的长远建设,并在防洪蓄水中起到了保证社会平稳建设的局面,可见实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了切实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控制,以及经济效益科学化的提升,必须要对内部的工人实施有效的管理,通过管理考核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

1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内容和目标分析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和电力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也在不断的建设中,并给农业建设和供电系统发挥了巨大的应用价值。但是在一些小型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常出现质量问题,在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上没有实现平衡发展,制约了经济总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在现代社会的建设要求中,必须要对工程建设问题进行科学的控制。通过优化管理结构、技术应用和人才的培训等,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的内容和目标上进行科学把握。

1.1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内容。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中,整个考核工作的你开展主要在于强化水利工程管理、科学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保障工程施工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目的。基于这些目的,我国水利部门和有关单位制定了《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其考核标准》。这一条例的应用是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最受关注和重视的一部分,它有力的保障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建设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优化管理策略的重要依据和理论基础。在工作中是从考核管理内容、内涵人手研究的,它在中是从水管单位管理状况人手进行综合评估的,其具体包含了组织管理、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内容。

1.2考核目标。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做好管理考核工作的最具基本任务在于建立与社会经济体制和时展相适应的工程管理机制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解决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优化水利工程管理策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质量、解决制约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同时在管理工作中还要达到保持水工建筑物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正确的使用各种不同工程设备、控制理念、调节策略来进行有优化,做到全面提高工程安全、高效运行的目的。

2提高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的具体措施分析

管理考核是新时期企业对内部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主要的考核对象就内部的工作人员,针对不同的工作部门与工作职能,对专业知识、设备应用、安全操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实施考核,规范人才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出巨大的建设经济效益。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施工环境和项目的复杂性,更要引进管理考核措施,充分利用水分科学、环境保护科学和能量转换等科学,为社会提供更科学的水利工程建设。

2.1实行差异性和明确化的管理考核目标。水利工程项目与建筑工程、道路交通工程的建设具有较多的相似之处,都是利用水泥、砂石和钢筋等工程材料进行建筑施工,不同的就是施工环境的不同。在水利工程中要对水域资源进行地理信息勘探,并对水文信息和生态详情进行综合的分析,这就要比地面上的工程建设难度增大一些,对于员工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考核内容增加了难度。在水利工程中要对施工的进行导流与引流,并结合围栏技术进行土木施工。因此,水利工程设计的科学知识具有复杂性,考核管理中涵盖了水文知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自动化现代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化勘测系统的实施等。在管理考核中,考核人员要深入了解不同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考核的目标以及考核的重点,力争在考核的过程中对员工实施二次培训,加深工程建设的综合素质教育。

2.2明确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工作职责。水利工程具有复杂的施工环境,不仅施工项目较多,人员的数量和机械设备的应用也具有较大的数量,必须要通过系统性的管理才能实现科学控制。在管理考核中,要针对考核内容,明确每个部门和每个人员的工作职责,将工作内容与责任进行统一,提高员工们的自觉意识,在施工制度和工作职责的要求中,实现工程质量的提高。从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经济管理四个方面落实相关职责,明确责任人,明确时间、任务和要求,按照考核标准,对照每项内容,认真仔细的进行自查和完善,分步分阶段开展工作。为了扎实有效地做好申报工作,成立外业组、内业组、督查组三个小组,每个组均配备技术精、业务强的技术干部,对照考核办法,明确各自的职责、工作任务、进度和质量指标。外业组重点做好工程面貌的改善,完善警示标语标牌,养修工程设备等;内业组重点做好备查资料的收集和汇报材料的编写;督查组对照考核办法定期检查申报工作完成的数量和质量。

2.3抓住机遇严格标准全面落实。经过多年的建设管理,无论是工程设备还是环境建设,无论是资料管理还是人员素质,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但对照《考核办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因此,管理所充分利用近几年省水利厅对工程管理单位加大维修养护经费投入的机遇,按照创建要求,有针对性的申请维修养护项目。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软件工作,从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到新资料的归档,从精神文明建设到安全管理,全方位地开展落实,使达标创建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2.4理清思路逐项落实。《考核办法》的出台,目的是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科学评价工程管理水平,保障工程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是水管单位的努力方向。管理所充分利用会议、网络、手册、报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该办法及其考核标准,使全体职工加深了对该办法的理解,工作中以其为准绳,行之有效地执行该办法;并多次组织有关技术人员逐条逐款弄清其含义,逐项对照标准查找不足,对于难以理解或领会不透彻的条款,多次请教管理部门。结束语在新时期的社会建设中,实施管理考核不仅仅是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以及安全施工意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发掘职工们的潜能,激励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在水利工程的管理考核中,相关人员要充分的利用考核的信息反馈,对工作人员进行技能规范的同时,还要发现现代化创新型人才,并进行培训与任用,对考核良好的员工进行绩效奖励,激发工人们的工作热情。通过现代化管理考核的科学事实,减少工人综合素质与施工建设要求不平衡发展的差距。

作者:黄桂仁 单位:绥化市北林区四方台灌区中心管理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