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5:48: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111-01
新课标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它明确指出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当今的初中音乐课堂教育能否实现新课标对其的殷切希望与要求呢?为此,笔者将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为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
一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
音乐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变革,在全新音乐教学理念的引导下,音乐教学理念正展现出勃勃生机。在这样的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时期,日喀则地区学校的音乐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音乐教师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不断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且在一系列的改革、发展基础上,我国初中音乐教育取得了振奋人心的伟大成就。
然而,在我们面对这些令人欢欣鼓舞的可喜成绩时,却不得不正视当前日喀则地区初中音乐教育中同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具体表现为:有些教师过分地追求形式主义,在没有理解学科综合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将其弄成了“大拼盘”;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追求时尚,而忽视了对音乐本体的教学;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有些音乐课堂的合作学习时效性不高,且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等。
上述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仅导致了音乐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更严重地影响了课堂功能的整体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首先,更新教育理念,以审美能力的培养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音乐教育是一种以审美为其主要核心的教育,研究音乐教学领域中的审美要素以及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审美特征已成为了当今音乐课程最突出、最重要的课题。所以,在现今日喀则地区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已成为了当今时代赋予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使命。
其次,扩大教育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管其是否有音乐天赋,都应让其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的快乐。如《我的家在日喀则》,为学生讲解一些他们不知道的地域风俗,提升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及了解,让他们富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
不可否认,音乐教育是一种承认个别差异的教育,然而,承认个别差异并不代表着“选择”和“淘汰”。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每一名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以开发,使每一名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相信这是每一名音乐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第三,重视学科综合、创新教学方法。进入21世纪以来,教学领域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倡导各科课程逐渐向学习者的生活和经验回归;重视学科课程与学习者发展需要的联系;追求学科课程之间的融合、结合以及整合。由此可见,要将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密切地联系起来,不仅是音乐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的重要手段。所以,初中音乐的教师们应尤其注重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使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更能加深学生对该音乐所表达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的感悟与思考。
第四,了解多元文化、重视教学评价和反思。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与发展的世界,学生只有详细地了解多元文化、认识多元文化,才能够接受、尊重多元文化,并从各种不同文化中汲取精华、丰富知识。所以,当今日喀则地区的初中音乐教师们应注重加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引导学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正确审视各种文化,找出其中的异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正确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为其今后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和准备。
三 小结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仅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观、树立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然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所以,初中音乐教师们应顺应时展的潮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并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雪芳.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24-01
虽然音乐这门学科被看做副科,但是为了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音乐在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也必须给予初中音乐教学高度的重视。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还需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育学生的灵魂,塑造学生的人格,优化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和兴趣,使学生丰富活泼的个性和爱乐的天性在音乐课堂中得以释放。
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深刻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不仅要像以往那样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加以控制和组织,还需要做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乐学、会学。而凭借着前置式教学的优势,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前置式教学可以满足上述要求。下面结合实际浅谈如何搞好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课堂前置式教学,以期为音乐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一、前置式教学以及前置式学习定位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前置式教学模式就是把一部分教学环节前移,形成教学前置,主要包括预习前置、作业前置,也就是以往总提到的先学后教。在前置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也需要像以往那样发挥主导作用,不过此时的导需要注重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过程中。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等准备,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先知,促使学生充分思考、自主思考。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了思考的自主式学习状态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音乐学习,这样可以将音乐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起来。
为了充分发挥前置式教学的优势,在指导学生进行前置式学习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这几点:(1)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前置性学习内容;(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为学生提供音乐课堂学习的主动权;(4)确保前置性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我建构的;(5)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体现“以自我为中心”的自学模式:①指导学生自我调控(借助情境创设):丰富教学语言和教学动作,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当中。②促使学生自主体验(融技能和兴趣为一体):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游戏、情境创设、即兴表演等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在诱发学生参加听、唱、玩、动、奏、创等活动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其在自主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③促使学生自行提高(实施分层教学):在掌握不同学生的具体学情的基础上,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掌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实施分层评价,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有所发展。④促使学生自我感悟(善于运用启发诱导):若学生在教学活动产生了质疑,教师要善于通过语言描述,结合音响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诱导、启发,促使学生在有情感投入和兴趣支持的学习过程中寻找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的最佳结合点,使其可以对音乐情感加以充分的体验,对知识真谛加以充分的感悟。⑤鼓励学生自求创新(加强审美的创造):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适度延伸知识范围,在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对学习目标加以确定,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先前学习经验获得新的音乐体验和知识技能,以达到延伸情感、创造美的效果。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及课堂教学观,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问题的关键。我作为一名多年在一线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想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新课程改革指导下音乐课的常态教学,谈谈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及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学行为的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大纲中没有阐述的,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必须把握的依据和支撑。新世纪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进步需要改革,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去其糟帛,取其精华,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实行新课程改革后,听过几节公开课,发现几乎没有不用多媒体的,歌曲的二部合唱如何处理没有了,启发学生怎样唱出优美的声音不见了,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几乎消失了,教师的范唱少之又少,有的只是热烈的课堂气氛和各种音乐活动,给人感觉像在做秀。这让在音乐教学第一线上的我时常感到困惑,是否每节课的内容都需要多媒体?新课程改革难道只是教学形式的改革吗?难道常态教学都这样上吗?
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非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借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就可以完全代替教师的范唱、范奏,只要学生高兴、有了热烈的课堂气氛,就是好的课堂教学。其实不然,教学活动没有了知识的支撑,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发展和提高。“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体现不是用各种高级先进的设备变着花样得让学生去听,而是要在唱歌、演奏、创作等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二、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至关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发现不管课堂教学内容多精彩,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始终不好,甚至会出现正常教学无法进行的情况。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于是我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酝酿合适的导入方法,由于方法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越来越好。例如在《雪绒花》这一课中学生进教室时给他们放录音《哆咪》,用音像图画式和提问描述式引导学生: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想看这部电影吗?随即给学生播放电影《音乐之上声》片段,学生聚精会神的观看后,不仅对此歌的创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片中的音乐也逐渐熟悉了,因此,再学习这首二部合唱歌曲就比较容易而且也学的很投入。因为在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时,已经三次出现所要学的《雪绒花》的旋律部分了,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记住了主题旋律,都听会了,那教师只要在解决第二声部的难点部分和歌曲处理上进行启发和引导就可以了。
设计目标应该注意三个维度的整合,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过分突出哪一方面或忽视哪一方面都会使教学产生偏颇。课改之前的音乐教学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因此教学目标过多地围绕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这显然是一种偏颇;然而当前则又有走向另一偏颇的倾向性,那就是无知识要求的情感态度,或无目标达成的过程方法,这两种不良的音乐教学状态都应引起关注。以下案例值得大家思考。
其一:唱歌课《如今家乡山连山》。学生基本学会歌曲后,教师采用独唱、对唱、小组唱、全体齐唱等多种形式唱了一遍又一遍。但每遍都没有情感和技能上的任何提示和要求(情绪、表情、速度、力度、节奏等)。结果重复演唱了许多遍后,不仅学生的歌声不见起色,而且流露出厌倦之感。
其二:唱歌课《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师在指导学生唱歌时,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歌曲有几个乐句,由几部分组成,可以运用几种演唱形式等。教师站在一旁若有所思,似乎在思考下一步的教學环节,在计算课堂上已过去的时间,既没有参与学生交流,也没有调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流情况,就随意地在各小组间巡视了一遍后结束讨论。前后没有几分钟,在学生讨论兴趣正浓时打断了讨论,进入了下一阶段的教学。结果,学生茫然、失望的神情写在脸上。
以上案例中的教学现象集中反映了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问题。很明显,上述两个课例都存在音乐教学目标不清晰,缺乏鲜明的指向性与达成性设计的问题。还有一些音乐课,教学内容过杂,太孔,知识无序,教学过程鲜见有机的组合与连接,教学形式与方法过于外在和花哨,往往与教学内容脱节,有活动没体验,有形式没内容,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缺乏目的性。有些音乐课追求形式,而不是神似,一些根本不需要的形式(如分组)却乐此不疲,一些直接明了的问题也让学生去讨论,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也要学生去创编。这样的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于整合
在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方面,我们要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音乐课程标准》设定的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的关系。音乐教学内容虽然划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不同领域,但体现在教学中却是一个整体。因此.不同教学领域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教学的整体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感受力、欣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和谐发展。
课程标准是国家进行各科教学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等方面工作的依据,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形势、新环境的变化,使传统的课程标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形势下,教育部门开始对课程标准进行改革。
新课程标准从三个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论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音乐教学,除了应注重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初中音乐教学情况来看,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分析,笔者总结了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首先,不管是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不太重视音乐这门课程。他们认为,音乐只是一门“副科”,音乐学习的好坏与学生的成长没有多大关系。因此,音乐课程的开设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次,音乐教学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教师都注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音乐欣赏能力,但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堂教学目的的要求。再次,音乐教学方法单一、过时。纵观我国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课程教学和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但却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其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效率。最后,音乐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不合理。教学实践中,很多音乐教师都把焦点放在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技能上,而忽视了音乐评价的重要性。他们对于课堂表现良好的学生过分表扬,而对于那些音乐能力较弱的同学缺失关怀;甚至部分教师还以“唱歌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素养的评价,给初中音乐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音乐教学改革策略
转变音乐教育理念 转变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标准改革对初中音乐教学提出的首要要求。首先,教师必须摆正观念,把初中音乐课程摆在和语、数、外等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加认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从根本上认识了音乐学习的重要性,他们的学习效率才会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明确初中音乐教育目的 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音乐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音乐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学习必要的音乐知识、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以外,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挖掘音乐素材的深层含义及寓意。例如,在学习《歌唱祖国》时,教师在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领会歌曲的深层含义:祖国是最伟大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全面发展、提高创新能力等是素质教育对新时代中学生提出的重要要求。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课堂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接触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引言
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以此为指导,音乐教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浓厚兴趣,变“厌学”为“乐学”,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最终达到素质教育之要求。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调动需要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在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实F学习主体角色的扮演。要实现这种教师引导和学生主体性体现的目的,音乐课堂上的师生高质量互动成为必需。另一方面,与其它学科教学相比,音乐具有较强抽象性,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高质量的互动才能进行音乐信息的交流,实现较好的音乐课堂教学,从而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喜爱,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音乐智能和品质的培养。笔者结合在音乐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一、互动性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素质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音乐教学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实际在音乐教学中,初中生大多不重视音乐教学,不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去。互动性教学模式倡导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充分的进行交流互动,教学相长,不但能有效激发初中生参与音乐教学的兴趣,而且还能指导教师改进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初中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互动形式,优化初中音乐教学
想要让互动性教学模式更加有效实用,还需要教师创新多种互动模式。老师范唱之后,领学生学唱的模式是最基本的互动模式。但是生之间的互动模式过于单一化形式化,时间久了也会让学生们觉得课堂索然无味。创新互动模式为互动性教学增加多样性与趣味性,为整个的教学过程增添一抹亮色。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举办歌曲接龙小游戏,可以通过游戏让学过的曲目得以温习,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随机应变能力,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大都喜欢流行音乐的元素,教师还可以在互动教学中,尝试多用一些流行曲目的赏析,又或者每节课开始之前让学生们以才艺表演的形式演唱喜欢的曲目。这样做不但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有助于老师对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与深入,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课堂氛围。分组合作作为另一种互动的形式。老师可以在每个学期末组织一次创意音乐比赛,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尝试编写一段旋律或者一段歌曲,并让老师进行专业的指导,通过指导不断去完善团队的作品。互动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于音乐课堂新鲜感的保持,有助于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有利于音乐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营造多元化音乐课堂
教学时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音乐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与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所以,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时,也要恰如其分的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学习氛围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只要学生们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自己就会积极地与老师进行课堂互动,积极配合老师完成音乐课程的教学任务,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目的。
如,在音乐课程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网络资源是近年来在教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应用,在网络上有大量关于音乐教学的资源,教师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教师根据每节课要学习的音乐内容,到网络上搜寻合适与相应的音视频资料,在课程开始之前,为学生播放相关的音视频资料,来对课程做出整体的铺垫,进而巧妙引出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给学生们营造出一个充满趣味性的学习环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
四、利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建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音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在实施素质教育这一过程中,通过科学的设计、间接的认知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种电教手段,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学生通过对作品的了解,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讲解,对相关作品理解更透彻。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能理解《黄河大合唱》的宏伟气势,能感受《二泉映月》的悲愤情怀,能与《牧童短笛》同乐等等。健康优美的音乐还会让学生逐渐养成好的审美意识,在审美过程中还能去伪存真,扬善弃恶,促进审美素质与艺术素质的形成。
五、进行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互动的积极性,进行生活化教学就要求教师采纳优秀的生活素材作为教学资料,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也会让学习体现出实用价值,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于生活化教学的看法,然后不断的调整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逐渐的成熟起来,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也会进一步的加深。
互动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构建高质量、高效率课堂的保障。良好的互动使音乐教学达到新课标的教育要求。良好的互动能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受音乐,进而去理解音乐,并欣赏音乐,对音乐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与老师的互动交流中学习音乐知识,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本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那如何有效、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本地的音乐课程资源,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
一、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路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最根本的思路是要充分调动音乐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建立合理有效的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突出校本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体思路是:
(一)确立音乐课程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学科地位
当前,绝大多数的学校具有升学的任务和压力,客观上促成了学校管理层和广大师生对升学考试不起直接作用的音乐等学科的轻视。音乐课作为“饭后甜点”而存在,成为可有可无、可上可停的自由学科,一有考试或学校其他活动,就会对其造成冲击和影响。这种音乐学科在初中学校教育中的从属地位,严重影响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要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音乐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不是以分数来衡量的,要充分认识音乐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改变音乐课的附庸地位,确立音乐课程的核心学科地位。
(二)建立有效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
由于当前初中学校的上述的特殊性,从学校运行体制上调动不了广大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从管理制度上致使大多数音乐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闲置或使用率极低。广大初中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课程论,掌握课程教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彻底改变对音乐学科的错误认识观念。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音乐学科教学的作用,给予音乐学科以必要的重视。从管理体制上体现出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重视,改变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完整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使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方便快捷正常顺利的使用各种教学设备,充分调动起音乐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培训,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者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习惯于统一的课程实施计划,一套完全相同的教材,这是一种比较落后的课程现象。虽然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实施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最直接被广大师生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仍然是教材,而初中的音乐教材每学期只有薄薄的一本书,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容易造成“换汤不换药”的教学现象。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充分调动起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者。
(四)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促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参与者,这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必要因素。首先,重视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的音乐教育的氛围;其次,建设各种适合于本校实际的学生音乐课外活动小组;第三,鼓励学生大胆开展音乐实践和创造。学生中蕴藏着大量的音乐课程资源因素,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
二、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一)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音乐课程资源中学校资源主要包括教师资源、环境资源和活动资源。教师资源是实施音乐课程的骨干力量;环境资源主要指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设备等;活动资源则是指学校组织、参与或开展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如:文艺汇演、友情演出等。像我我们文昌中学是一所规范化学校,在音乐教学设施的配置方面很好,学校还拥有音乐排练室、多媒体教室等,有自己的校园网站、广播站,并且利用校园网站、广播站经常播放一些健康向上的音乐,对学生在起床、吃饭、午休、就寝的时间段,都精心设置了相应的音乐。这样使学校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学习的场所,而且还是一个充满情趣、美化生活、享受生活的殿堂。
(二)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社区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它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资源。开发社区音乐课程资源,在于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使音乐课程的教学富有特色。我们成立了校合唱团和器乐团,定期邀请专家来指导。
(三)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家长资源主要指一些具有艺术专长或一定艺术素养的家长及他们的亲友及他们所拥有的有关艺术的书籍、音像资料、可利用的艺术器材等。在全校家长中征集了一名“客座音乐老师”,这一方法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学生在这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下,欣赏到了当地耳熟能详的民歌、豫剧、农村红白喜事中常用的音乐、民俗音乐……这样联合家长参与的音乐课程,不但为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新鲜感,巩固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音乐能力,也使音乐学习的层面更广泛。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初中音乐教学面临着许多新要求,教育部门对初中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强了教学思想的更新力度。音乐学习内容具有欣赏性,如何在初中阶段做好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是每一位初中音乐教师应当思想的问题。目前,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质量令人担忧,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做好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改革,是推动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现状
1.教师忽视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
大多数初中音乐教师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关注度不足,没有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多的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这样的教学很难达到音乐欣赏的目标。在分析音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时,教师也应当从初中学生本身的音乐学习能力出发,考虑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与音乐欣赏能力。但是,很少有教师去考试这些学生方面的主观因素,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2.教师对自己定位不科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课堂角色进行转变,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探究学科知识。但是,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课堂内容的呈现者,是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命令中。教师习惯于用命令的口吻与学生对话,让学生在自己的命令下完成一步又一步的学习实践,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也没有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中的权威,无视自己的不足,使得教学行为不能得到及时调整,影响了初中音乐教学效率。
3.教学内容与理念传统
在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课程标准对当代音乐教学内容与音乐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改革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学内容有了明显的改变,风格各异,体裁多样,学生可以接触到多种音乐作品。但是,这些更新后的内容也没有引起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不足,让欣赏教学意义不大。脱离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的音乐教学内容,让音乐欣赏教学没有内容基础。
4.传统教育体制限制
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限制,音乐,一直被当成可有可无的副科看待。在学校中,音乐不受教师欢迎,在家庭中也得不到家长的重视。教育相关人员都将文化课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许多初中学校,音乐课程的设置存在虚假性,学生很少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音乐学习。特别是在考试之前,音乐课会被其它文化课占用,学生不能接触音乐,更别提欣赏了。
二、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对策
加强初中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欣赏教学,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手段。只有教师大胆创新,才能让学生成为音乐作品欣赏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1.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内在动力。要让音乐教学的欣赏作用发挥出来,教师需要利用正确的方法对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调动。音乐欣赏课,是增加学生音乐知识,开阔学生音乐学习视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净化初中生的心灵,在欣赏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感悟音乐作品的内容,有利于其音乐欣赏学习兴趣的激发。
比如在学习《祝福祖国》的时候,教师先不要对音乐作品进行介绍,话不多说,直接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音乐作品的内容,去感受音乐作品的主旋律与节奏感。在聆听过后,教师就音乐作品的风格以及其中的情感内涵进行提问,并针对音乐作品使用的主奏乐器进行提问,让初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音乐进行辨别,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深度,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
2.加强音乐欣赏课堂设计
课堂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前,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多利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在课堂中一次又一次地欣赏,会让学生产生音乐欣赏的厌烦感,使学生产生负面学习情绪。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音乐聆听、表演欣赏与讨论分析活动进行有效穿插,对学生的各个感官加以调动,鼓励学生成为音乐欣赏活动的主体,让音乐欣赏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课堂活动丰富起来,学生也不会再觉得课堂无聊。
比如在学习《万马奔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聆听一次音乐作品,再鼓励全体学生起立,随着旋律进行律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动起来,促进音乐欣赏教学形式的创新,有利于学生欣赏兴趣的提高与欣赏能力的形成。
3.加强学生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声音艺术,音乐作品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与极为丰富的内容。音乐作品,是作者情感的载体。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去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学生所表达的情感。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在欣赏的同时,准确地了解词曲作者传递的情感。从情感感悟上来讲,音乐是一门较为高深的艺术,只有切实走进音乐世界,才能让欣赏过程更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78
在初中阶段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扩展学生的音乐学科专业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则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绪,使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在现阶段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音乐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向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习惯于向学生进行音乐学科知识的讲解和灌输。课程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压抑,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学习时,不仅难以感受到音乐教学所蕴含的审美因素和深厚情感,同时还背负着沉重的课业学习压力,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以及音乐鉴赏能力的形成。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背景之下,如何转变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理念,丰富音乐课程教学方法,采取更为有效的课程教学策略,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成为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在向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应该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音乐课程教学之中,改变学生对于音乐课程学习的认知和理解,拉近学生和音乐课程学习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兴趣,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向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应该使初中音乐课程教学和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建立相关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音方滩闹中,单纯的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音乐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教材音乐曲目的学习和演唱。
这种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课程教学和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局限在教材的狭小教学框架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一定的强制性和压迫感,而不能以一种放松的心态进行音乐知识和音乐曲目的学习和练习,影响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导致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学习时,将学习的注意力和学习重点,全部放在对于教材内容的学习和挖掘上,使学生忽视了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音乐元素和音乐曲目,影响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认知和理解,影响学生音乐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视野。
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该积极的在音乐学科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音乐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教材内容上,而是深入到现实生活之中,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音乐知识和音乐元素,拉近学生和音乐课程学习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音乐能够走进学生的生活历程之中,提升学生对于生活的感知能力和学生的生活品味。在向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可以适当渗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和音乐曲目,例如学生熟悉的电影插曲、民族传统曲目等。使学生在一种自己熟悉的教学内容中,放松心情融入到音乐课程学习中去,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进行音乐知识和音乐曲目学习的同时,对各种音乐类型和经典性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赏析和感悟。切实开阔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视野,提升学生对于音乐曲目的品味和鉴赏能力,突出音乐课程教学的审美性和人文性,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音乐曲目的学习和演唱,将音乐课程的教学设定为对于音乐知识的讲解以及对于音乐曲目的讲授上,认为只要让学生学习音乐曲目,便是完成了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任务,实现了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过于关注音乐课程教学的专业性和知识性,而忽视了音乐课程所具有的审美性和人文性,使学生对于教师所讲解和演唱的音乐曲目,仅仅停留在听和唱的学习上,而没有深入到音乐曲目之中,对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智慧等,进行全面的赏析和挖掘。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该以一种全面、科学的视角,对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进行审视和反思,加强对于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纵向挖掘和延伸。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音乐曲目进行深入的感知和体会,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对音乐曲目进行演唱和赏析,激发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1、开放的音乐教学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辩正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音乐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
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如《摇篮曲》一课,我抓住小朋友很想做爸爸妈妈的特点,准备了很多娃娃,让学生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在活动中巧妙地将歌曲教学、创编表演、打击乐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而主题活动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自由。游戏、表演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
学校音乐老师个人计划2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音乐学科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是:组织和引导中小学音乐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艺术教育工作工程规程》,进一步深入研究《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反思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品质。要以提高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对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的指导和管理,以课题研究和教研组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和学科基地的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搞好“器乐进校园”和各项艺术活动,努力促进我市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
1、继续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针对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
2、进一步健全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学科指导小组的作用,积极开展新课标、新教材的专题研讨活动。
3、组织高中音乐教师对音乐鉴赏必修模块进行集体备课,开设研究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搞好省级课题《普通中小学音乐学科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小学、初中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实施能力。
1、继续组织好中小学音乐教师对课标本新教材的实践研究,组织和开展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培训。
2、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学习常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建议,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预设的能力。
3、搞好高中音乐各选修模块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工作。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5、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师才艺大赛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6、积极发现、总结、推介教学第一线音乐教师的教学经验。
7、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三)搞好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组织部分音乐教师结合音乐学科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设计和模块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
2、研究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关注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关注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音乐表现,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入学生的音乐活动之中。
3、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小学音乐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初中学生音乐学业考核、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为抓手,组织课题组老师搞好省级课题《普通中小学音乐学科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研究》,不断完善中小学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4、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专业技能方面的提高与进修,对青年教师的范唱、伴奏能力要有一定的考核要求。
三、日程安排
九月份
1、召开小学、初中音乐学科中心组会议。
2、思考器乐进校园有关事宜。
十月份
1、十月教科研月主题活动。
2、武汉8+1城市圈交流研讨会。
十一月份
1、中小学音乐教师《会唱歌,唱好歌》专题研讨会。
十二月份
1、音美教师才艺大赛。
2、小学音乐教师器乐进校园活动初步验收。
元月份
1、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
学校音乐老师个人计划3
本学期在结合上学期课题的基础上,继续研讨《小学艺术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创新的实践研究》这一持久性课题,力争将这一课题中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落到实处。
一、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教学环境分析: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我校的音乐教育目标是:努力发展创造性教学,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发展思维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可我们学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可音乐教学设备不齐全,如:钢琴只有一台,打击乐器几乎都没有、说真的,要想把音乐课堂上的丰富多彩是很难的,只能进行了“互动式”教学实践,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3)班的音乐老师。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歌唱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四、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已下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中心;
3、以文化为主线;
4、加强实践与创造。
一年级下册共编成10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如:
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如第六课《我有一双万能手》中歌词从我是一个谁?还会有什么本领?让学生自由想象。
2、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如声音的强和弱(f强、p弱)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比较,再如利用乌龟和小兔子的特点,让学生区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区分。
3、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