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3 15:49: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篇1

引言: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陶冶学生的性情和帮助学生通过音乐表达思想感情,都有重要的作用,好的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对学生的人生都会产生长远深刻的影响。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学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合唱的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要教学目标,成功的合唱需要做到准确的音准,声音的一致以及合唱学生情感的相同性,这三点要求对于小学阶段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适应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带领学生找到音乐教学中合唱的要点,达到良好的合唱效果,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创新改良。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现状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存在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不高,以及学生在合唱上的能力不够的问题。学生对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没有按照班级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没有很好的照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因此学生对于课堂上进行的合唱活动表现出不关心。同时学生对于合唱的技巧和要领也掌握不足,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合唱技巧进行相应的锻炼和讲解。缺乏训练的合唱就会出现音调不准,情感不一致。声音不相同的问题是会影响合唱最终呈现效果。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现状,需要教师对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到合唱课堂中来,同时对学生进行合唱时的技巧引导和训练为主。使学生能够在合唱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的和谐之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教学效果[1]。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创新优化方法

2.1爱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合唱教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老师,学生只有对一门课程和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才有动力在课堂上继续进行参与和练习,学习效果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音乐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合唱教学的兴趣,就要从对音乐的欣赏入手,而不是从理论讲授开始。理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不能引起学生的充分关注,也不能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前,可以先通过视频和音频的方式,令学生充分感受到合唱的震撼和和谐之美。通过事实上的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合唱技巧的兴趣。对于合唱教学中技巧的讲解也要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和性格的特点。可以借助动画和视频等,音画兼备的教学形式辅助课堂,不再依赖书本上单纯的文字知识对学生进行技巧知识的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习惯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到合唱教学中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2实战训练,掌握要领

合唱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之外,还必须付诸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合唱的要领。合唱作为一种集体形式的声乐艺术,对于年纪较小的小学阶段学生来说,要想唱好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为了让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产生比较好的效果,就必须要对学生们进行实战训练。因为许多学生本身的音准和声音情感表达等都不具备音乐基础,基本知识掌握的也不够,因此对于合唱练习效果也会不明显。为了使不具备音乐基础的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合唱练习效果,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在练习中加入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的音乐能力提升训练。比如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可以从发出声音的要领,音调音准的要领以及合唱的站姿,吸气吐气的频率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指导。再加上反复的练习和纠正错误逐渐就能够使学生在合唱练习中掌握正确的要领,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其中对于学生合唱要领的指导中呼吸方法是最为重要的。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换气呼吸方法,教会学生能够在合唱中学会真假音的转换和结合,从而使得合唱的音乐效果更加优美。同时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在合唱中控制自己的音量,达到合唱效果整体的和谐。为了取得良好合唱效果,除了对呼吸换气的练习之外,还要尽量在练习中避免学生出现吐字不清的情况,影响最后呈现的效果。对于个别学生发音不准,也需要进行特别加强训练。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节奏训练,让没有音乐基础的小学阶段学生能够通过训练掌握合唱歌曲节奏的要领。为了使学生把握节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一些打击乐器,强调歌曲中的节奏特点,以达到更好的训练目的。以上种种针对合唱的站姿,吸气吐气换气频率以及节奏把控,吐字清晰等的练习,都会影响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效果[2]。

2.3持续训练。提升效果

在学生能够掌握合唱的基本要领之后,教师就需要在音乐教学课堂中采用持续训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掌握的合唱要领。比如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通过乐器辅助学生把握音准,提高学生合唱的学习效果,在练习的阶段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表达情感的准确性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进行合唱时能够表现出歌曲所展现的情感。在多次的持续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分声部进行合唱的练习,丰富合唱表演的层次和结构,使合唱最终呈现出更加完美的效果。特别是对于情感的引导,在进行合唱时保持情感的统一。这一点对于合唱的艺术表达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2.4提供展示的舞台。感受音乐之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和感受到音乐所具有的无穷魅力,对于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和合唱教学也需要以这一教学目标为主。学生学习到了合唱进行的要领,并且还经历了多次练习,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能力的舞台。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能够积极展现自己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因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或者联合几个班级共同组建合唱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比如在学习合唱歌曲,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的时候教师在为学生讲授了歌曲的历史由来以及所包含的意义,在为学生引导了合唱的技巧,进行了充分的练习之后,就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几组进行小型合唱表演或者比赛,也可以请学生单独演唱。共同欣赏歌曲的优美和其中赋予的情感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教学中引入了竞争的模式将会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参与的合唱音乐中的热情。在进行歌唱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就能领会到音乐的魅力所在,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表演舞台,也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发挥他们的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有积极的促进意义[3]。

2.5优化评价体系,给学生信心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都十分在意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因此为了使小学音乐教学的合唱教学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该对音乐教学中的学生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被认同,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展示和认可,能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和收获的喜悦,这样也是对小学阶段学生积极性的提高。通过优化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给学生以信心,也能够从侧面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还应该在评价中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能够在音乐的合唱教学中,学会团结合作的精神。力求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教学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结束语

小学是一个人发展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在小学的学科教学中,音乐教学是艺术也是学科,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因此绝对不能忽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好的音乐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对学生有终身的有益影响,在音乐教学中不管是帮助学生鉴赏音乐作品,还是教会学生弹奏演奏乐器,或者是对学生进行声乐教育,都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集体形式的声乐艺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要想唱好合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合唱需要集体都能够达到音准,和声以至情感一致的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动独立意识强,并且很多学生都不具备基础的音乐素养和知识,想要呈现出较高的合唱效果是不容易的,因此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首先需要在合唱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先引起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之后再进行理论的讲述。避免在一开始就打击了学生学习合唱的热情。在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这时就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练习合唱的技巧。包括合唱是如何站立,如何发声,如何呼吸换气,以及如何把握音准和节奏等。只有掌握了充分的技巧才能够使合唱演奏,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在对技巧进行充分的讲解和掌握之后,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充分的实际练习,使学生能够把掌握到了得技巧充分运用到实际的合唱演唱环节中去。在实际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找到音准,同时为学生分声部使合唱的效果更加富有层次,更具欣赏价值。最后,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音乐能力的机会,在班级内或者多个班级之间举行合唱比赛。对于学生的评价也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实现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热爱音乐,欣赏艺术的情操,如此一来,就能够综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创新合唱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篇2

一般情况在校园中,大合唱一直受到全体师生的热爱,而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农村小学中,音乐教育水平也较为低下,甚至连音乐教师都是由其他的教师进行的,更是缺乏相关的教学器材,合唱教学水平就更加匮乏了。长期以来,农村为了追求升学率,改善当前贫苦的现状,以致音乐教育一直不能得到家长及老师的认可,并把学习音乐划分在不良行为当中,认为学好语、数、外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实际上音乐教育尤其是合唱教育能加强学生内部的团结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到健康成长。

一、浅谈合唱教育为学生带来的益处

小学校园中重要的活动形式就是大合唱。小学生在合唱训练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也能使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提高,并在无形中,将班级团体紧密连接在一起,从而加强小学生的团结互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且教师对合唱的教育,必须从低年级抓起,因为小学音乐教育为以后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起主要作用。

二、当前农村小学合唱教学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一是小学生因生理原因,歌唱水平不一,要使合唱整齐统一,则需要学生拥有较高的技巧和学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都是高低各异的,因此给合唱教学带来了困扰。

二是学生合唱歌曲的观念不强,认识不足,以致在实际合唱中对声部和谐观念认识不足,合唱起来乱糟糟一片,因而降低了合唱的兴趣。通常学生在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后学会了简单的两声部旋律,而在正式合唱时,常常会出现声部的攀比,不同协作,导致合唱音效差。而小学生管教困难以致教师信心降低。在实际教学中,多以拼凑的方式处理合唱,机械的教学制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进而不配合。

三、促进农村小学合唱教学的良性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1.教师在合唱中应具备一定的指挥才能

合唱中的指挥人员不仅是合唱团的领导者、组织者,更是合唱团的核心及艺术的再创造者,合唱团的指挥员被称为合唱团的灵魂。指挥员通过规定的手势动作――即指挥语言,与演唱者相呼应,引导演唱者用正确的方式将音乐表现出来。指挥员在指挥时动作应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应结合演唱作品的内涵、节拍、力度,精心而又准确的设计每一个指挥动作。每一个设计的动作都表达了指挥员的情绪。并准确通过动作对演唱作品的各处起拍、呼吸点、换气点、收拍及预示进行把握表现。且在指挥演唱时,指挥员动作应富有协调性、舞蹈性,使整个指挥过程动作表现美观大方,具有观赏性。

起拍的预备动作是音乐开始的提示,也是提醒演唱者准备开唱,进行呼吸的虚拍,起拍也是抓住听众情绪的重要节拍,能够产生引起听众情绪共鸣的力量,这也是每个指挥家的追求。在演唱者集体吸气后,合唱正式开始。收拍就如所说的话结束了,无论演唱是多么的激烈、柔和、热情、冷漠、神秘还是宁静它都将结束了,等待这最后一个节拍通过手势给予诠释,给听众体会到完美的结束感,因此收拍也是合唱成功的关键。加强演唱呼吸技巧,要是学生控制歌唱技巧,并告诫学生禁止嘶声竭力的大声喊唱,拥有正确的歌唱技巧,不仅保护了嗓子,也能更快的建立准确的发声观念。

2.教师在选取演唱作品时,应结合自身驾驭能力

一个优秀的合唱指挥员不仅要拥有娴熟的指挥技巧,更应具备敏锐的听力、协调的速度感与节奏感;且对音乐应具有丰富的鉴赏力与想象力,使自身有身临其境的美感;合唱指挥员应有夯实的音乐基础,能清晰的解读、研究总谱能妥善的指挥合唱作品以及排练合唱团的经验与能力。此外,指挥员应积极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如文学、历史、民俗、美学等以及其他艺术的学科知识,进而为合唱做好准备,提高合唱的内涵。指挥员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并加强人文素养,通过学习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得到发展,以致具备驾驭各类作品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得到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加强学生的合唱兴趣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先培养出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并采用清唱与合唱的方式进行对比的欣赏,让学生们体验合唱带来的震撼力及其艺术表现形式;也可以通过对合唱的历史及发展情况进行教学,并介绍一些著名的中外合唱经典作品如:黄河大合唱、卖花生(菲律宾民谣)、德拉维族人的酒神赞歌(印度风格)等名曲,接着让学生对其进行观摩和欣赏,进而加强学生的听力,让学生能充分的体会到和声的美妙以及合唱的魅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进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培训训练。在农村小学的学生,一般音乐基础较差,相关教学较少,以致几乎没有识谱的能力,面对这样的教学困境,要求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采取分段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在强化学习中,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将简谱与五线谱进行对比性的进行教学,接着进行分步教学,先让学生唱些简单的歌曲,在熟练后进行适当的填谱训练,进而强化高声概念在学生脑海中的意识,并调动起学生对识谱的积极性。

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正式开展合唱教学活动前,应通过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放松,例如,在开始训练前,让学生排成几排,左右前后互相敲打锤击,不仅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与此同时还能使学生,活跃兴奋起来,使得学生在活跃的环境中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表现力以及感知力。在开始教学时,先轻声唱歌,并在轻唱时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音色以及声部并进行相互协调,让学生写会用心唱歌,有控制地唱出带有真情的歌曲。合唱作为典型的集体艺术表现,其合唱效果的优良直接取决于合唱学生的整体素质,想要将合唱的声音调成整齐悦耳的天籁之音,就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整体凝聚力加以提升,而缺乏良好的纪律、思想约束里差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实际训练是存在讲话声、打闹声等;或者在合唱训练时,态度不积极,人到心未到,因此,在开始训练前,必须做好相关制度规定,尽量少缺课,当然,若学生出现迟到现象,教师也应妥善表达,积极对学生进行纠正,避免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压力,齐心协力,认真完成合唱。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农村音乐合唱教学是对学生得到各方面综合发展的助推力。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日渐成熟,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综合提升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培养出一部分解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农村小学必须注重学生的音乐教学,并通过上述措施,解决农村小学音乐的痼疾,积极吸收相关专业教师,把音乐教育工作做好,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配合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建设,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保证农村小学的合唱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艳丽.农村小学(承德丰宁)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篇3

一、引言

合唱是音乐表演中重要的表现形式,演唱过程中发音的标准与否直接影响到表演的质量和效果。发音如果做到标准、统一,则在某种程度上会给整场表演一定的加分,反之,则会给观众留下不好印象。当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合唱发音不准仍然是硬伤,加大学生音准的培养力度,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已经势在必行。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音准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学生身体发育的变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进入青春期之后身体各方面情况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声带的变化导致声音改变。通常来讲,学生在十岁以后就会逐渐进入青春期,变声不可避免,男生的声带会由原来的窄、细变得宽、厚,女生的声带也会逐渐变得短、薄,随之而来的就是声音变化,加之嗓子容易出现疲劳,导致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音准难以把握。

(二)学生的音乐感有所区别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学生对于音乐的敏感性是不同的。[1]有些学生在音乐上的天赋比较强,对于合唱的发音非常敏感,可以准确找到音准。而有些学生则缺乏音乐天赋,在进行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五音不全的状况,合唱时对于节奏的变化把握不到位,不知道何时要加强何时要减弱,唱着唱着就容易跑调。

(三)自我心态的调整不及时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2]台上合唱与台下训练不同,台上合唱要远比台下训练情况复杂得多。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可能表现非常好,音准也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站到台上,面对台下那么多观众,容易紧张,音准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发挥失常。然而在出现问题之后又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使得整场合唱表演都不和谐。

三、如何在音乐合唱教学时培养学生的音准

(一)准确朗读歌词

在聆听或者合唱一首歌曲之前,教师务必让学生浏览一下歌词,浏览一遍之后再让学生字正腔圆地根据节奏朗读一遍,将歌词牢牢记在心里。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容易忘记歌词,在合唱的时候极易出现跑调的情况,于是就滥竽充数,蒙混过关,严重影响了合唱的整体质量。比如在学习《南泥湾》的时候,绝大部分学生由于将“唱一呀唱”记成了“唱呀一唱”,然后在合唱的时候一时改不过来,就是因为这两个字顺序的差别,导致合唱的质量下降。所以针对此情况,教师在进行每首歌的教学之前必须让学生牢牢记住歌词,只有把歌词记准、记牢,歌曲的表达才会更加准确。

(二)加强听觉训练,克服音准误区

耳朵对于声音的敏感度也影响着合唱时的音准,所以激发学生的听力敏感度有利于音准的把握。在平常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有些听力不敏感的学生经常容易听错,比如把“1.2.3”三个不同的音唱成同一个调,并且音高的位置也找不出来。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详细向学生讲解模唱的概念,并且让学生明白钢琴等按键乐器上的音都是有区别的。因为小学生的记忆力都比较强,加之教师的引导,久而久之,学生的听觉敏感性以及对音准把握的能力将会逐渐提高。

(三)多听多唱,培养乐感

通常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都将重点放在“唱”上,而忽视了“听”的教学,殊不知倾听也是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赏析能力的有效方法。[3]当然聆听并不只是听到耳朵里,而是通过耳朵听到内心去,用心去感觉音乐,不断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就是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指挥《命运》的。教师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余时间,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听,适当的时候可以利用嘴巴哼出来,不懂的地方可以多问多学,直到会了为止。

(四)尝试学习一种乐器,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平常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种情况:学生在跟着伴奏合唱的时候唱得非常标准、完美,但是一旦将伴奏中止,合唱就变得一团糟。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建立起高音的概念,气息的控制也显得不足。教师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应当鼓励支持学生学习一种乐器,如葫芦丝、口琴之类的。通过对乐器的训练,学生的高音概念也得以建立,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对自己的气息进行调整,从而控制好音准。

四、结语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是需要时间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耐心,充分认识到合唱教学的重要性,总结教学经验,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培养学生的音准,促进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子英.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6(03).

篇4

二、为适应新课改目标,调整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新课改教学实施以来,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要从学生自身个性特征以及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合唱教学有效性改革。

1.纠正学生的音乐发音

首先,可以从学生的发音训练上着手。发音训练是合唱音乐学习的基础,每个学生的音色、音质、发音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在合唱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强化发音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要求,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合唱教学学生会用和谐统一的韵律合唱,同时要注重多声部的训练方法。一方面教师要提高合唱教学的技巧,合理改进教学方法,把纠正学生发音作为教学基础,从气息、节奏、音质上协调培养,调整学生的音色。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音色特点,对学生进行分批训练,对音色较突出的、发音技巧熟练的学生进行强化发音特殊训练,并给予合理的个人独唱空间,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歌词说唱训练

歌词说唱发音的培养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提高发挥着较大的作用,通过对歌词内容的发音和说唱,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诵将其情感转移到合唱训练中去,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对歌词的熟练,有助于学生发音时较好地掌握歌词气息的合理流动,使学生的声音更加清新自然。当然,进行歌词说唱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把控,避免长时间进行一个教学动作。另外,学生进行歌曲说唱训练时,可以选择不同感情基调的歌曲,同过多样化的曲目练习,培养学生对歌词说唱的兴趣。

篇5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发展

小学音乐课程的实践性和技术性都非常强,不管是音乐基础知识或者基本技能,都必须要循序渐进的练习,而作为童声合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音乐教师的重视。从一开始的学堂乐歌发展到今天的合唱教学,校园音乐合唱在我国的合唱艺术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优良传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为了让我国的合唱教育能更好更快的崛起,很多老一辈的指挥家和教育界联手,在小学、中学以及全国高校中广泛的组织合唱活动。而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推进,校园合唱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各个教育行政部门也陆续出台了关于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规范制度,这些文件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小学音乐课程的开课率,也促进了我国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我们更应当开展好音乐教育工作,为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1.努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为了实现合唱教学的预期效果,应当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合唱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进而更加牢固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合唱教学时,我们可以采取对比教学的手段,让学生可以利用合唱与独唱的方式感受合唱的魅力与美感,利用立体感的渲染作用,让他们感知合唱的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小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让学生可以结合合成训练计划来逐渐的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在教学时必须要 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合唱技巧,可以通过改编创作某一音乐作品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此外,在合唱训练中应用情景教学法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教师通过创设带有某种情绪色彩的具体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尽可能的将音乐融入到所创设的情景中去,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赏能力

在合唱表演中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就更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坚持以情带声。而情感的来源则是学生的听辨能力,通过听来理解音乐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可以准确把握自己声部的同时,更要倾听其他声部,进而实现合唱过程中的协调统一。例如说我们在讲《红蜻蜓》这首经典的二声部合唱歌曲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欣赏音乐感知作品的内涵之后引导学生用深情、和谐的声音来演唱,为他们描述作品中的画面,让他们能够感知作品的内涵。或者可以让小学生自己来规定演唱时的力度、速度以及形式等,自己来理解音乐情景。借助于听辨、模仿以及听记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记忆力。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指挥的形式来要求学生用视觉进行感知,并根据手势调节速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分别充当表演者、欣赏者以及创作者,让他们相互之间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合唱经验,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积极寻求多样化的唱练方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合唱,因此二声部接受起来还相对困难,不能够自己感知音乐所带来的美感,如果我们采取重复性的练习手段,学生必然会感觉到无趣,所以我们应当寻求多样化的唱练方式。第一是“先入为主”,小学生对于曲调的感觉通常都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情况,在进行合唱的过程中,小学生通常难以接受第二声部旋律,这是因为一声部己经给他们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为了避免小学生对二声部产生恐惧感,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一开始就教第二声部,也可以选择将第二声部拿出来要求学生模仿演唱或者进行发声练习,待他们己经基木掌握之后再教一声部,这也是先难后易的教学原则;第二是“听唱结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分声部练习仅仅适合学生学会各声部旋律之前。当学生在练习某一声部时,剩下的学生演唱另外的声部,如此一来更有助于学生感知合唱效果,从而习得更加全面的合唱技巧。为了增强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演唱一个声部时,使用乐器伴奏另外的声部,从而培养学生的听、唱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

篇6

《礼记•乐记》中描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音乐作为特殊的艺术门类,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唱为基本表现形式,直抒胸臆、陶冶情操。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起步阶段,对社会的认识与感知尚欠,思想情感还不成熟。班级合唱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小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现状

班级合唱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可观的实践意义,因而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新课程改革标准下,纵观我国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已取得了诸多成效,未来发展前景好。就客观角度分析,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依然存在不足,最终导致收效与理想状态差之甚远。班级合唱教学作为一项体系化工程,对音乐器材配备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在国家教育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虽有明显改善,但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滞后、闲置现象,其功能和价值未得到有效挖掘。从教学质量上来看,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禁锢,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内容、方法设置较为单一,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和体现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二、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优化策略

作者基于上述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优化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一)优化教学选材。从教育的维度讲,创新与实践是其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在日常的班级合唱教学实践中,由于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学生歌唱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自身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对合唱成功的体验不够,直接影响了他们对美的感悟和认知。对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合唱歌曲选材上从简、从优,以学生兴趣为着手点,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驱动力,并合理配置各声部人员,增强其存在感、荣誉感,继而引导学生感知音乐魅力。以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四课《动物说话》为例,原有单声部旋律简单,容易引起学生的枯燥感,而在编者的二度创编之后,其生动活泼性逐渐凸显,使学生演唱意犹未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自主学习习惯。(二)创新教学方法。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是一种团队精神风貌的表现艺术,其立足点在于培育学生音乐知识、声音技巧、情感认知等综合素养,这亦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单一形式的教学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应从不同层面提高学生合唱素质。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可采取分层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发展实际,在秉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协调好重难点配比关系,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小学音乐教师还可引入合作竞赛,即将学生群体分为几个合作小组,选定合适的合唱歌曲,由各小组分别进行演绎,并作出及时恰当的指导。如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演唱热情。(三)改善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及师资环境匮乏是现阶段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对此,学校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准确定位班级合唱教学的价值和功能,并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增加相关投入,购置足量、先进的音乐设备,以满足教学需求。同时,制订完善的教学资源分配制度,合理调配使用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学生发展服务。在师资环境建设方面上,学校需积极引入素质教育理念,进一步明确班级合唱教学目标及要求,并重新审视既有师资结构,善于发现其中的不足,继而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活动。在此过程中,学校可邀请业界专家及其他优秀教师等组织会谈,及时更新音乐教师认知,夯实其学识基础,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开展相关工作尤为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各小学音乐教育实践存在差异,本文作出的研究尚有不足。因此,作者希望学术界的大家持续关注小学音乐教育发展,深度剖析班级合唱教学的价值及现状,并针对其中隐存问题,提出更多有效优化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化功能,引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作者:蒲玉凤 单位:甘肃省礼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篇7

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是合唱教学,通过合理的合唱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学校来说,合唱教学有着投资少、易操作、好普及的优势,它能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能够启迪心智、净化心灵,使学习更富有成效。合唱需要学生有较高的音乐素质,学生须能较好地控制气息、掌握音准以及能够配合不同声部间的合作,要达到这些要求学生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训练。训练控制气息能够增强学生的肺活量,训练掌握音准可以让学生口齿伶俐,而练配合力能够增强学生的协调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与反应能力。综上所述,良好的合唱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音乐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合唱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及一定的知识水平。目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合唱教学的质量,亟待解决。

1.对合唱教学的认识不足

现今大多数小学对音乐的教育认识不足不够重视,更不用说对合唱教学的重视,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认为音乐教育对学生而言可有可无,故而放弃或忽视开展合唱教学,引发合唱教学的后续问题。

2.音乐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由于学校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往往不愿聘请专业的音乐教师,该课程多由其他教师兼任,而一般教师不具备专业的合唱知识及能力,无法进行高质量的合唱教学,而合唱对学生的音乐素质要求较高,教学难度较大,故而没有专业能力的教师只能放弃合唱教学或应付对待。

3.合唱教学的方法不科学

由于部分音乐教师的专业性不强,无法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及相关教学内容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大多学校仍然采用过去的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较枯燥单一,容易使学生失去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合唱对学生的音乐素质要求较高且强调整体性,在合唱过程中学生必须唱对每一个音节,且和其他声部的同学相配合,这就需要学生反复练习,练习过程中唱功较差的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抗拒合唱练习,而教学模式单一的大量练习,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态度,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合唱的热情。

三、做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细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单项合唱教学容易将学生引入死胡同,枯燥乏味容易打击学生的兴趣,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站在学生的角度,贴近他们的生活进行。

1.根据合唱歌曲,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妙趣横生的设计会让合唱教学更好地进行,教学中突出“趣”,让学生唱进“趣”,学出来,体验合唱的独特魅力。例如,在教学《迷人的火塘》的时候,可以将两个声部设计成对唱,让学生模仿侗族人民的对唱方式,欢乐的气氛,也容易帮助学生突破合唱难点;又如,在教学《如今家乡山连山》时,可以将歌唱过程设计成母子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发挥器乐的辅助功能

二声部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受年龄限制,由于不能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合唱时会遇到多种困难,相比枯燥的音准教学,器乐辅助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手脑并用,发挥器乐的辅助功能,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把握好音准和音程。例如,在教学《小白船》二声部歌曲时,留出一点空间让学生分声部演奏旋律,提醒学生仔细聆听,接着开始合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按要求掌握音准和音程,将这种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合唱时,科学分组,每个声部由指定的学生进行伴奏,有条不紊地交替进行,合唱的音准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四、有序的音准训练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声部音准是决定合唱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合唱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当认知到音准训练的重要性,在训练时,切勿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从基本的辨单音开始,接着是旋律音程,等到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全体能进行轻声演唱、以及能准确唱准音高)后,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两大组共同进行二声部的和声音程训练,接着再次进行辩单音、旋律音程的训练。音准教学必须具有针对性,辨音中的“音”必须“采摘”于这首歌曲的旋律。另外,还可以采用辅助手段开展训练,比如,柯达伊手势教学法将抽象性的音符形象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真切地“看”到高音,根据手势的不同变化掌握音高与音准。

五、创造性地使用合唱作品是有效教学的“法宝”

学生年龄较小,合唱经验不足,教材中一些难度较大的合唱作品较难胜任。教师应当做一名合格的引路人,课下为学生创编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低声部旋律,另辟蹊径,因材施教,立足学生实际情况,这种人性化教学能够有效避免统一演唱高声部时出现“车祸现场”的教学尴尬。

又可以将某首歌曲中的一段高音部进行删减。例如,课本中《踏雪寻梅》这首歌曲,最后一句对歌唱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合唱有些难度。结合学生的合唱水平,可以将最后一句改为齐唱,歌曲的前半部分采用合唱,结束句用齐唱的方式收尾,降低了歌唱难度,学生也能轻松、快乐地学习。

不同于合唱队的训练,课堂合唱教学有大量不稳定的因素。合唱队成员经过千挑万选,每个成员都具有一定的歌唱实力,高音也能轻松驾驭。相比于合唱教学,学生的歌唱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声部都不够齐全,合唱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必须有“滴水石穿”的耐心,适当放宽“政策”,训练也不应太过专业化。坚持“快乐”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合唱的乐趣,感受合唱的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策略,从而有效地进行课堂合唱教学。

总之,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歌唱水平,从实际出发。合唱教学过程突出“趣”字,给学生构建一个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在欢乐中攻克难点,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巧妙借助器乐、柯达伊手势进行辅助教学,优化教学环节,让学生银铃般的声音充斥课堂,回荡于校园的每个角落。

篇8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合唱教学其实质是一门讲究团队合作以及音乐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它在强调个体的同时,也注重多人之间的配合协作。而且在整个演唱过程中不仅要有一个横向旋律,同时也要一定具备一个纵向和声。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不仅要指导学生唱好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同时也需要对其他一些音程以及音准加以保护,以切实做好相应的合唱教学工作。

一、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总是说,“兴趣才是一个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现阶段的合唱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努力、积极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身的学习兴趣。首先指导和引领学生对一些经典的合唱作品进行认真欣赏,以在欣赏中逐渐的去培养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应该说,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播放或者放映的那些合唱作品,其自身旋律必须是比较动听而且深度较浅,且具有一定特色的音乐作品,当然有时也可以将一些现实中参加相关合唱比赛以及合唱团演出的录像播放给学生看,这样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和更加真实的体会那种氛围和激情,进而能够更好的培养和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就能多合唱中的多声部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和意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的对合唱这个音乐概念有着更为直观以及更为形象的认识和掌握。比如在进行合唱练习时,可以先播放一段《游子吟》合唱的片段,让学生感受一下,并让学引入到一种轻松、欢快的音乐氛围中去,这样就能更好的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自身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从而为最终提高课堂效率以及教学效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各种有效手段以及教学工具辅助合唱教学

1.利用各种所需的乐器进行相应的辅助教学

应该说,在开展二声部合唱练习以及教学时,由于学生自我能力有限,因此很难对其音程及其音准进行有效的把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于一些乐器来辅助教学,进而实现更好的指导和引领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比如对现阶段课本教材中《送别》这首二部分声歌曲进行有效练习时,因其自身的旋律相对简单,所以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对这首歌曲中的分声部分进行一个简单的旋律演奏,像什么口琴以及横笛等。这样彼此之间可以先互相去聆听,然后再按照标准来进行合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环节中要求教师将一些正确的音程以及音准能够应用到合唱中去。另外学生在进行合唱练习时,教师应该对每个声部进行相应的明确,并指派几个同学进行相应的伴奏。当然教师也可以自个来弹奏钢琴或者吹奏横笛来但当声部。通过这种合理、科学、程序化的教学以及训练,能够在合唱教学中尽可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在音准以及音程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教师同不同声部之间的有效合作

在现阶段的合唱二声部的练习以及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教学现状,来对其进行先唱或者是先奏,然后再根据一定标准同第一声部的部分演唱学生进行互助协作,然后再依据演唱过程,让第二声部的一些学生据此来进行轻唱,接着再让他们慢慢的放开些一起歌唱,当掌握一定感觉以及技巧之后,可以让其进行自行调节,将演奏或者唱歌的声音由原先的大声逐渐演变成为当前的小声,并实现将其划分成为某些特定音节的辅助音。另外在到达一定高度时,可以让学生对这两个声部的实际声音进行一个具体结合,这样就能在练习过程中,强化了学生对这两部声音的掌握能力。

3.进行分角色视唱,辅助相关教学

应该说,在现阶段的合唱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当前课材中的相关内容,挑选一些合适的歌曲,并对其进行改编,设计一些不同形象的角色,并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比如像在学习《小袋鼠》时,可以依据其内容的实际特点来设计一个母子音乐游戏,而在学习《柳树姑娘》时,教师也可以依据其教材内容的实际特点来添入一些打击乐器以及舞蹈动作或者专业道具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合唱练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融入到一个适宜的教学氛围当中来,这样就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进而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有效的增强了学生自身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以及鉴别能力。

4.依据学生能力,适当降低难度

应该说,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合唱练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不科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生由于年龄以及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致使出现很多问题。如果这时候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以及练习时,所选用的题目较难,这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的实际特点,在考虑到学生自我接收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同时,适当的降低下一个练习和学习的难度,进而实现为学生树立信心和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从而有效的实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同时也使得学生自身的音乐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总结

合唱教学作为当前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演唱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我国教育模式以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并没有对其起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就结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对如何做好现阶段的合唱教学进行详细的探究与讨论。

参考文献

篇9

合唱是小学校园艺术活动中最广泛、最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如果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不仅有利于启迪小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音乐情感和集体意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合作共处精神、提高学生音乐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合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包含着声乐技能、技巧及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培养。那么要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合唱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合唱中来并喜欢合唱呢?

一、从兴趣入手,做好音乐基础训练

篇10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发展所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身是一个悲剧。”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有许多的合唱歌曲,这些歌曲的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其中还有很多深受学生喜欢的儿童合唱歌曲。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些宝贵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只教唱一个声部,把合唱改成了齐唱,有的干脆不教了。我认为造成这样的结果有很多原因:教师对合唱教学缺乏认识,教学环境的限制……但主要的还是教师对合唱教学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长期以来形成了恶性循环,使教师和学生对合唱产生了畏惧感,最终导致放弃。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作、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合唱教学,坚守“音乐课”这块空地,普及合唱艺术,从而让学生在合唱教学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能力等,对此我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开展了合唱教学的研究。

一、兴趣培养

学生所处的音乐环境会制约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各种影视、广播等音乐媒体,流行音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听到的都是通俗歌曲,少儿歌曲是少之又少,更别说是优秀的合唱歌曲,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喜欢合唱呢?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合唱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地唱好每一个音符,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常以兴趣入手,对同一首歌进行合唱与独唱的对比欣赏,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到合唱带来的巨大感染力。还向学生介绍优秀的中外合唱作品,如《黄河大合唱》《蓝色多瑙河》等等。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感受合唱的魅力。

我还经常在课堂上有计划地进行简单的合唱训练,例如,拿到一首可听性、可唱性较强的歌曲,我通常从节奏入手,过渡到分声部视唱旋律,从简单的轮唱再到两个声部的演唱,循序渐进,达到较好的合唱效果。我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对一些简单的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改编成合唱歌曲让学生来唱。

二、注重方法

前年参加了宁波国际童声合唱节,观看了他们的现场排练,使我对合唱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以往的合唱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抬头、挺胸、收腹,造成了学生紧张的状态,而他们的教学中老师特别强调的就是学会放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本没有强调他们抬头、挺胸、收腹,反而让他们跟随来势做各种姿态有趣的动作,如“挎部扭一扭”“脖子扭一扭”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放松中激起了对合唱的兴趣。所以在音乐课堂中我也经常使用这一招,使学生学习得以放松,为唱歌做准备。

在合唱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呼吸习惯的培养,我会把孩子们带到特定的想象意境中:“一天,爸爸、妈妈带着同学们去逛公园,看公园多美呀,那花,那草,那树,同学们的眼睛都来不及看,突然,同学们看到了一位小时候最要好的,但是有二三年时间没见面了且天天想念的好朋友,那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同学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指导学生用惊讶、惊喜的表情(无声的“ha”,自然、放松、张开,以口腔吸气为主,口鼻同时进行的快吸动作)进行表现,每次从意境引入着手进行惊喜、惊讶表情训练,把它熟练成一种无意识的习以为常的吸气动作,指导孩子们在歌唱时运用这种惊讶、惊喜的歌唱激情,而不是纯粹的吸气动作。

培养孩子们合唱听觉习惯,也是提高合唱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听音、听节奏、听旋律等步骤加强听觉训练,建立合唱听觉习惯。训练开始,我指导学生从要求自己怎么唱的关注点转移到集中听自己歌唱的声音上来。接着进行二个声部的和声音程训练,唱前先明确两个声音合在一起的音响效果,再找到自己的音高,通过琴声给予的和声音响效果,一边唱、一边听,一边调整合唱音响效果。

在教学中,合唱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像孩子们走过的成长道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音乐老师耐心地进行训练。

三、辅助形式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最基本的艺术功能就是表现情感,表现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但是音乐又是比较抽象的,具有想象空间,能够表现最复杂、最深刻、最细微的内心世界,这些情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现的。

传统的合唱形式以唱为主,不能充分表现出音乐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因此我们必须在音乐作品的内容中加入恰当的舞蹈、打击乐。在日常的班级合唱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加入打击乐或者简单的律动,对合唱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在教唱二声部歌曲《小白船》时,先让学生分声部用竖笛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都比较好地得到解决。

四、教学细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课堂上如果单项进行合唱学习终究会将学生引入一个死胡同,我们的合唱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生活出发进行教学。

1.根据合唱歌曲,设计教学环节

好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步步渗透,把双声部的教学设计成不同的情境。二年级《同坐小竹排》中,可以在歌曲前加入两个声部的训练,设计成学生模仿壮族的对唱“小――妹――”“小――弟――”。

2.根据学生实际的演唱能力适当进行“合唱教学的加减法”

3.合唱教学时,发挥音准好的小老师的特长

一个教学班里,总有音准特别好的学生,同样,也有特别不好的,而大多数是居中的,要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我是这样做的。例如,在教唱五年级某一课时,第二部分的合唱虽只有一个乐句,但集体唱还是出不来效果,这时学生们自发地选出6个小老师,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合唱,同学们终于能够听到纯净的和声,教室里可安静了,接下来大家就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分成两个声部认真练唱。最终的结果还是不准!但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听觉的积极的训练。

五、自身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