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程度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3 15:49: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文化程度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文化程度的重要性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97-0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不能脱离其自身所处的文化背景而单独存在,因此学习外语就必然要学习该国的文化,而文化教育也必须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众所周知,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上有着紧密的联系,以至于许多人认为中国人与日本人同文同种,但实际上,由于两国之间各自受地理环境、社会状况、、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两国的文化是“貌合神离”的。因此,在高职日语教学的同时,必须要意识到中日文化的差异,要把文化差异融入日语的教学,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类院校日语专业中的基础主干课程《日语精读》,是日语专业课程中课时比重最大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趋势下,众多的高职日语教师已经意识到了高职《日语精读》课程中日文化差异导入的重要性

一、高职《日语精读》的教学现状

高职《日语精读》教学是以日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为主要内容。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日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从课程要求而言,这门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日本民族文化的素质教育的课程。

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语言技能教学一直影响着日语教学的发展,特别在《日语精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日语语法结构的分析,常常运用单调的替换练习来训练学生的语速和语调,并认为只有扎实的基本功,能灵活运用语法结构,能进行很好的语言交流,从而忽视了对中日文化差异的了解与认识。因此可能会导致学生所讲的日语,尽管在语法结构上无可挑剔,却未能把自己的意图充分表达出来,有时甚至会犯下严重的语用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中日文化差异以及日本语言特点了解不足所致。有些日本人评价中国学生,日语句子说得很严谨,像在背诵教科书上的语句,十分完整,却说不出感情和韵味。还有的日本人反映,有些中国学生日语说得很流利但说得不得体,对日本文化尤其日本人的语言心理了解不够,很难相处和交往。

以上说明了高职《日语精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语言结构,轻实际功能;重语言训练,轻文化传授。这些都与高职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相悖,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学生学到的纯语言知识不能“学以致用”,难以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丧失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很难达到要求。

二、高职《日语精读》课程中日文化差异导入的重要性

1.中日文化差异主要体现的三大方面

(1)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中日两国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中国人喜欢用坦率、自信的语言表达方式,而日本人喜欢含蓄、暧昧的语言表达方式。

(2)行为方式的差异。若要表达对某一事物的看法,中国人习惯绝对的看法和说法,是非分明。而日本人的行为模式一般不会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而是含糊其辞、委婉地表达,让对方去揣摩他们的想法。

(3)逻辑思维方式的差异。中日两国都擅长形象思维,但与属于大陆文化的中国相比,日本属于海洋文化。因此,即便是同一种事物,由于双方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对事物的定义或描述也会不同。

2.高职《日语精读》课程中日文化差异导入的重要性

(1)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是由语言本身的特点及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决定的。把文化导入日语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只掌握语言符号系统或语法结构,而不学习其底蕴文化,就会造成虽能说一口流利日语,却犯下严重语用错误的现象。所以,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必须在进行日语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中日文化差异教学的导入,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的理解与认知的能力。

(2)近年来,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为日本企业的来华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来华投资的日企数量大幅攀升,随着中日经济往来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流也随之日益增多。从而,因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在交往中引发的误解也时有发生,这些事实使更多的日语教师认识到“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在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3)中日文化差异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满足语言学习的要求,从而促进日语教学,特别是《日语精读》课程的教学。这会对学生学习语言知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语言的同时结合语境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可以将中日文化常识融入教学,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点。

三、结束语

中日两国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截然不同,日本文化是日本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吸纳了包括中华文化在内的外来文化又将其巧妙地移植在本民族精神土壤上的产物。如果传统的语言技能教学完全将语言和文化分割开来,只注重教授语法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而忽视中日文化差异教学,将导致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日语。因此,将中日文化差异的教学融入高职《日语精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篇2

近些年,由于团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各种疾病也相对增加。团场居民健康教育的普及,对高血压的防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当前药物无法彻底根治高血压,只能控制血压,这就要求患者长期服用药物治疗,不得间断,应严格按照遗嘱坚持服药,而团场高血压人群的干预行为仍不理想。为此,我场医院对全场100位药物治疗的高血压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接受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人100人,其中男性45人,女性55人;年龄最大85岁,最小34岁;大专文化程度11人,初中~高中58人,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31人;病程最长21年,最短3年。

2.方法。调查对象均通过媒体及团场医务人员处接受过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健康指导。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使用药物、体重是否长期服药、是否定期监测血压、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通过家庭访视问卷调查收集资料。

二、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有93%的调查对象改变了饮食习惯,知道高脂高盐饮食对高血压的危害。并有85%能通过体操、打太极拳、散步等有氧运动及控制体重来调整血压。并有95%的调查对象保持良好心态、控制情绪对血压的影响。90%的调查对象定期监测血压。100位调查对象中有77位(占77 %)能严格按照医嘱加持药物治疗,有23位(占23 %)没有按医嘱坚持正规药物治疗。

对这23位没有坚持服药治疗人群的调查中,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4人(占17 %),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8人(占34 %),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1人(占47 %),年龄35~55岁5人(占21 %),55~70岁14人(占61 %),70岁以上的4人(占17%)。其中有13位(占57 %)调查对象通过接受健康教育并懂相关知识,对不坚持服药的严重危害性不是十分清楚。有3位因工作忙不能及时服药。另有7位(占30 %)调查对象缺乏坚持正规服药的相关知识,在感觉不适及血压高时才服药,这部分人群文化程度均很低。

结果表明,团场高血压人群的干预行为主要与高血压人群监测正规药物治疗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不坚持正规药物治疗的严重后果的了解程度相关联。

三、讨论

篇3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09202

“80后”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狭义是特指1980―1990年出生的人群,且主要指文坛“80后”现象。而广义的理解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本文主要从广义角度来探讨“80后”,并引用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奎对“80后”的定义,即指1980年以后出生,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处于物质生活较好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和正在成长的一代人。本文将激励因素按物质财富、个人发展、工作环境、业务成就和工作自主等归为五类,采用李克特量表,将激励因素重要性按1-5来计分。问卷调查对象为长沙市43家中小企业的员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8份,回收率95.6%。其中,有效问卷447份,有效率89.4%。

1 不同性别激励因素的比较分析

现代社会男女地位平等,但不同性别“80后”员工有着不同的激励需求,应注意对其进行适当的差别激励。

不同性别“80后”员工五类激励因素的显著性P(Sig.)分别为0.975、0.926、0.874、0.654、0.574,P(Sig.)>0.05,说明不同性别“80后”员工在激励因素重要性方面的差异不显著。在个人发展方面,他们的均值都是4.17,均值较高且相同,说明“80后”都同样重视个人发展,企业采取激励措施时应注意一视同仁。但男性在物质财富、业务成就方面的均值分别为4.27、4.12,女性的则分别为4.26、4.08,男性在物质财富、业务成就方面的均值都比女性的高,说明男性对物质财富、业务成就的重视程度高于女性;而女性在工作环境、工作自主方面的均值分别为4.09、3.85,男性的则分别为4.08、3.79,女性在工作环境、工作自主方面的均值比男性的高,说明女性比男性更关注工作环境与工作自主激励。企业提供给“80后”男性更多的物质财富与业务成就激励,而给予“80后”女性更多的工作环境与工作自主激励,激励效果会更好。

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激励因素的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80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工作中对激励因素的要求也比非独生子女的高。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80后”员工五类激励因素的显著性P(Sig.)分别为0.928、0.214、0.111、0.110、0.139,P(Sig.)>005,说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80后”员工在激励因素重要性方面的差异不显著。但独生子女“80后”员工五类激励因素的均值分别为4.27、4.24、4.17、4.20、392,非独生子女的则分别为4.26、413、4.03、4.04、3.75,独生子女“80后”员工五类激励因素的均值都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均值,说明“80后”独生子女比“80后”非独生子女更需要激励。

3 不同文化程度激励因素的比较分析

“80后”员工学历较高,学习欲望强烈,但不同文化程度(高中/中专及以下、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80后”员工对激励因素的重视程度不同。

在物质财富方面,不同文化程度“80后”员工激励因素的显著性P(Sig.)为0.041,P(Sig.)0.05,说明“80后”员工在这四个方面的差异不显著。在个人发展方面,不同文化程度“80后”员工激励因素的均值分别为412、4.19、4.12、4.30,均值都较高,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均值最高,说明“80后”员工都比较注重个人发展,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尤为重视自身发展。在工作环境方面,不同文化程度“80后”员工激励因素的均值分别为4.36、4.12、4.03、408,高中/中专及以下员工的均值高于其他学历的均值,说明他们比其他学历的“80后”更看重工作环境激励。在业务成就方面,不同文化程度“80后”员工激励因素的均值分别为446、4.05、4.05、4.31,高中/中专及以下、硕士及以上的均值较高,说明这两者更注重业务成就激励。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80后”员工希望通过业务成就激励发挥自己的能力,弥补自己学历上的不足,而硕士“80后”员工则希望通过业务成就激励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自我价值。在工作自主上,不同文化程度“80后”员工激励因素的均值分别为4.18、3.84、3.72、3.96,高中/中专及以下的均值最高,说明他们较其他学历“80后”员工更需要工作自主激励。高中/中专及以下的“80后”员工学历较低,工作较缺乏自,适当地给予其工作自,可以得到更佳的激励效果。

4 不同工作性质激励因素的比较分析

不同工作性质(管理类、技术类、销售类、客服类、其他)“80后”员工的工作侧重点不同,对他们的激励不能一概而论。

在物质财富、工作环境方面,不同工作性质“80后”员工激励因素的显著性P(Sig.)分别为0.001、0.009,P(Sig.)0.05,说明不同工作性质“80后”员工在个人发展、业务成就及工作自主方面的差异不显著。

5 不同工作时间激励因素的比较分析

工作时间较长的“80后”员工对激励的需求已趋于稳定,而工作时间较短的员工为了尽快适应本职工作或取得工作成绩,对多数激励因素的需求都较旺盛。

在个人发展、工作环境和业务成就三个方面,不同工作时间(2000.12.31以前、2001.1.1-2004.12.31、2005.1.1-2008.12.31、2009.1.1-现在)“80后”员工激励因素的显著性P(Sig.)分别为0.004、0.014、0.014,P(Sig.)

6 结论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性别、独生子女与否、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及参加工作的时间等不同背景都会使“80后”员工对激励因素重要性的认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企业激励“80后”员工必须在充分了解其激励需求的基础上,注意激励的差异性、层次性及动态性,以提高激励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篇4

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10例妊娠合并乙肝患者的一般情况见表1;不同文化程度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及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见表2-3。

3讨论

3.1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情况表2显示,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母婴阻断方法的需求排在第一位。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和高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在心理调试方法和乙肝治疗效果的需求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在母乳喂养知识、产检注意事项和消毒隔离方法等方面的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历高者对心理调试方法的指导需求较高,而学历低者对知晓乙肝治疗效果的需求较高。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教育的针对性,要根据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需求侧重进行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因人而异,保证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都得到满足。

3.2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一对一讲解为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最高需求,其次是多媒体放映和集体讲座。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和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在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方面的需求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3个方面(集体讲座、多媒体放映、健康教育宣传栏)的需求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历越高的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的需求也越高,而学历较低的患者更希望通过直观、通俗易懂的途径获取健康教育知识。这可能与文化程度影响知识的获取方式有关。因此,在健康宣教的护理工作中,应采取患者易于接受的传授方式,因人施教,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4对策

4.1重点宣教母婴阻断方面的知识据报道,重型肝炎病毒感染胎儿总病死率为48.15%,其中55.56%与HBV感染有关。另据估计,我国的慢性HBsAg携带者至少有1/3(可能高达40%~50%)是由母婴传播而造成的。可见母婴传播发生率极高,及时采取有效的阻断方案至关重要。除向患者讲解母婴阻断的重要性外,还应告知其阻断的具体方案,现今效果较好的主要有宫内阻断结合婴儿联合免疫、婴儿联合免疫、单纯疫苗免疫3种。方法分别为:1)在孕28、32及36周时,对孕妇肌内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在婴儿出生后12h内及1、6个月龄时接种乙肝疫苗5μg,同时肌内注射HBIG200U。有研究表明,该方法的阻断失败率为3%~7%。2)婴儿出生12h内及1、6个月单纯注射疫苗。有研究表明,宫内阻断结合婴儿联合免疫是目前阻断母婴传播的最佳方案。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将最新、最有效的母婴阻断相关知识及时传达给患者,使她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母婴阻断的工作中,以减轻她们焦虑、紧张的情绪,采取正面的态度面对疾病。

4.2加强心理调试指导HBV携带孕妇存在焦虑、抑郁等很多负性情绪,为了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多与其沟通,了解其内心感受,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对其有目的地进行心理指导。对于学历较高的患者,可指导其听一些节奏舒缓的音乐或阅读简单有趣的书籍等,鼓励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学历较低的患者对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认识比较薄弱,除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外,还应着重讲解心理因素和情绪对疾病发展及胎儿发育的影响。同时,还应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支持、理解与爱护,充分调动社会支持系统的积极作用。

4.3指导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有针对性地向其讲解用药知识、治疗方案及效果,指导患者及家属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注意餐具等生活用品单人单用,及时清洁、消毒。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尤应加强疾病知识的宣教。患者若计划再次妊娠,应指导先行病毒负荷量检测,选择病毒负荷量小的时候受孕,有助于减少母婴病死率和母婴传播率;在病毒负荷量较大时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后再妊娠。

篇5

一、问题提出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迁入到城市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相应增多,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随之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问题涉及到社会的稳定及和谐发展,而外来务工人员作为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特殊群体,其生存状态及子女的教育问题更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因此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我们以南京一所外来子弟学校为例,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校内务工子女的生活、学习状况。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家庭教育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如何有针对性地给予外来务工人员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务工子女的学习能力和成效,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二、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南京市玄武区一所外来工子弟小学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抽两个班的学生做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多渠道、多角度搜集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借鉴其经验,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个案研究法则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针对典型案例做细致深入的研究,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现状;家庭环境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影响。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75份,有效率96%。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外来务工子女之间家庭教育的差异分析

调查问卷涉及的家庭教育包括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再具体细分为若干标准,希望通过多层面了解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同时将外来务工子女家庭中父母的文化程度分为高中以上和高中以下两个层次,分别调查其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两方面的表现,通过卡方检验得出χ2值,评价子女的教育现状在两者之间的统计学意义。从表1中可知,不同文化程度的外来务工父母对子女的学习都较关心,希望下一代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在675份问卷调查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259人(38.6%),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父母416人(61.4%),他们都较关注孩子的学习,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241人(39.1%)关注孩子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215人(38.5%)和孩子经常沟通了解学习情况,212人(40.2%)经常和学校联系,167人(40.7%)通过讲道理教育孩子,164(39.4%)人遇到孩子成绩下降,会冷静分析原因;而对于高中文化程度以下的父母来说,他们也同样注重孩子的学习,375人(60.9%)关注孩子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344人(61.5%)在家会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学习情况,316人(59.8%)经常和学校联系,243人(59.3%)通过讲道理教育孩子,256人(61%)在孩子成绩下降时,会去寻找原因,而不是通过单纯的打骂来解决。经分析,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在关心孩子学习方面并无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在家庭环境方面,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调查者在家庭氛围、父母关系和学习环境方面做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较少吵架,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240个家庭(39.9%)的孩子切身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只有16个家庭(21.3%)的父母会经常吵架,120个家庭(31.3%)的孩子会经常上网玩游戏、看电影等。与此相对应的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父母,有361个家庭(60.1%)的孩子能感受到家庭温馨,59个家庭(78.7%)的父母经常会吵架,263个家庭(68.7%)的孩子会经常上网玩游戏,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创造家庭的温馨氛围、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方面,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父母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χ2值≤0.05,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文化程度高的父母更注重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二)外来务工子女之间家庭教育结果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针对675份问卷调查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259人(38.6%),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父母416人(61.4%),其子女家庭教育的结果也做了相关分析。从学校表现和家庭中的表现两个层面分析了不同的家庭教育对子女教育结果的影响。从表2中可看到,父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孩子当中,191人(39.7%)担任班委,204人(39.3%)希望学业达到大学水平,父母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孩子当中,290人(60.3%)担任班委,315人(60.7%)希望学业达到大学水平,两者相比χ2值>0.05,并无显著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234人(40.2%)父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孩子能做到上课积极发言,240人(40.3%)积极参加校内活动,与父母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孩子相比,χ2值均≤0.05,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说明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子女在学校的表现越积极,与父母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有关。而在家庭表现方面,父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孩子,88人(44.7%)会主动向家长诉说烦恼,寻求帮助,父母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孩子109人(55.3%)选择向家长述说烦恼,两者相比χ2值≤0.05,数据分析具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文化程度高的父母更关注亲子关系,视子女为朋友,使子女在遇到困难时更愿意和父母倾述,寻求解决办法。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决定了子女的家庭教育环境,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能为子女提供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应的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也更为积极,更自信,视父母为知己,遇到烦恼会向家长倾诉,寻找解决办法。而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由于不太注重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能给予子女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因此势必影响子女的成长,使他们缺乏自信,如在积极参加校内活动和积极发言方面表现较差,在家与父母沟通较少。由于不愿将自己的烦恼告诉家长,因此家长鲜有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使孩子内心孤独无助,不利于其成长。

四、对策和建议

通过本调查研究,可见家庭教育对务工子女的学习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成败。因此,如何提高父母的教育意识和能力是改善务工子女学习现状的重要举措。在诸多举措中,笔者认为重视家校合作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利手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方可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家校合作虽已被众多学者认为是提高教育成效的有利途经,但始终未得到有效的贯彻,特别是对于务工子女的教育状况,更是纸上谈兵,未从根本上起到促进学生教育成效的结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途经简化家校合作方式,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子女的能力,促进下一代的成长。

(一)成立家长学校,全面提高外来务工家长的教育素养

大多数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外来务工人员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后,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和自己无关。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展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综合教育素养,首先使其意识到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来自于父母,并通过家长学校的定期学习掌握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另外,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学校应注意选取适当的培训时间,以外来务工人员能理解的方式和语言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逐步提高对子女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成为其子女良好教育的积极影响因素。

(二)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务工子女的教育环境

问卷分析显示了部分外来务工家庭由于不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导致孩子学习成效差,缺乏自信。针对此现象,学校应主动和家长建立联系,甚至可通过家访实地考察务工子女们的家庭环境,及时发现问题,与家长多沟通交流,结合学生在校表现提出改善家庭环境的可行性建议。而家长也可通过到校了解孩子的学习、校内表现,及时发现孩子现存的学习和心理问题,和老师多沟通,寻找适合孩子的解决办法。

(三)亲子沟通,掌握子女的心理活动

针对部分务工人员不注重了解子女内心想法,使其遇到困难不愿向父母倾诉的现象,应给予外来务工人员一定的建议,促使其多与子女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认识,有的放矢,针对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对于困扰子女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引导和疏通,避免不良情绪的增长,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周全,崔筱波.南京市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J].品德与心理,2011(8):37-44.

[2]曹宏婉.给进程务工者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几点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2010(22):93.

[3]孙辉,王淑娟.关注学生成长填补家庭教育的空白[J].学校采风,2003(4):58-59.

篇6

劳务品牌是指一个特定区域的劳务群体,由于特定的职业、熟练的技术、勤劳的工作态度等要素的组合,在某一个区域内形成了比较高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并逐渐被全社会认可,从而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一类品牌(王义民,陈登胜,2008)。劳务品牌代表着一定的劳务质量和水平,建设有区域特色的劳务品牌,可以有效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一、劳务品牌的重要性

1、降低了务工人员外出务工的盲目性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往往不了解市场需求,主要通过投亲靠友并由熟人推荐介绍工作,这种盲目性不仅增加了务工人员的务工成本,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而且会带来一系列诸如交通运输压力增加、社会治安复杂等社会问题,给务工人员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导致社会对务工人员的不信任。劳务品牌化可以降低劳动力的盲目流动,使劳动力转移由零散、无序向有组织、有序转变。

2、提高劳务人员技能,保护劳务人员权益

外出务工者多从事初级体力劳动,收入较低。建立劳务品牌需要对劳务人员进行系统的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劳务人员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增加其收入。此外,在长期经营中,劳务品牌能够促进行业规范的完善,可以有效避免拖欠工资、超时劳动等现象,保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3、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保障雇益

在劳动力市场中,需求方难以获得关于劳动力真实、有效的信息,而品牌具有信号功能,可以减少雇主的搜寻成本和市场风险。劳务品牌意味着特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其中包含的信息能够帮助雇主识别出符合要求、高质量的劳动力,节省了搜寻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市场风险。同时,劳务品牌也是对高质量劳务的承诺,一旦品牌劳动力发生损害雇主利益的行为,为避免品牌忠诚度下降,劳务品牌运营主体会采取积极的态度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劳务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品牌运营主体不明确

劳务品牌根据构建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自发型、政府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潘建林,2006)。自发型劳务品牌源于区域特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劳动者通过“传帮带”形式并经过较长时间形成的品牌,劳动者处于主导地位;政府主导型劳务品牌是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发起和扶持的品牌;企业主导型劳务品牌则是在自发形成的基础上,由企业继续开发、运行和管理的品牌。目前,只有少数劳务品牌是企业主导型,如“川妹子”家政。大多数自发型和政府主导型劳务品牌没有明确的归属,品牌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限制了劳务品牌的发展。

2、劳动者文化程度低

国家统计局的《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了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其中,未上过学的占1.1%,小学文化程度占14%,初中文化程度占59.7%,高中文化程度占16.9%,大专及以上占8.3%。总体来说,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共占74.8%,文化程度不高使农民工难以理解、掌握技术培训课程内容,培训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也进一步影响了劳动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此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高新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对高素质人才的大量需求,智力型劳务是劳务品牌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由于劳动者文化程度的限制,现有的劳务品牌以体力型和技能型为主,集中在家政、建材、保安、厨师等行业,智力型劳务如吴忠阿语翻译、承德英语护士只是凤毛麟角。

三、劳务品牌建设途径

1、结合地域优势打造特色品牌

依托区域特定的地理、人文和历史资源,选择优势产业,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务品牌。如黑江省的桦南对俄劳务、兰西亚麻纺编织工,河南省的长垣厨师,江西省的“扬州三把刀”等。品牌名称应简洁明了,包含地域名称并体现劳务特色,如“吉林大姐”热情质朴、勤劳肯干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山东好汉”保安品牌突出了山东人淳朴、忠诚和尽职的形象。

2、建立和完善劳务公司培训体系

政府应鼓励、扶持劳务公司的建立,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劳务公司应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培训课程,综合使用讲座、授课、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培训,尤其要注重实际操作环节,并通过资质认证、等级考试等形式对完成课程的学员颁发证书。为每个学员建立学习档案,持续追踪、完善其工作档案和诚信记录,对劳务人员的违规行为给予警戒和惩罚。通过讲述职业发展历史、重要性,宣传优秀学员的先进事迹,培养学员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定期组织已毕业学员及用人单位参加公司活动,增强个体的归属感,扩大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劳务公司内部还应成立相应部门,当出现劳动纠纷时,帮助劳务人员维护其合法权益。

3、加强品牌宣传力度

劳务公司应为劳务人员进行统一形象设计和统一着装,使其职业、专业、敬业的形象深入人心,并收集、整理品牌下普通劳动者质朴感人的故事,综合采用诸如新闻媒体、拍摄纪录片、推介会、品牌展示交流会等方式宣传劳务品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加大对基础教育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我国农村劳动者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较落后,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用信息的获得和识别以及新观念的接受。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这些投入可能短期内难见成效,但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将有长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义民,陈登胜.河南省劳务品牌培育的创新途径研究[J].特区经济,2008(1).

篇7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出现缺陷或者胰岛素作用中的障碍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人体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中,糖尿病已经成为人类主要的健康杀手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作为糖尿病的主要发病群体,老年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自我血糖监测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效果。然而众多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O测的依从性并不高,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进一步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1 主要影响因素

1.1年龄因素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老年人群体中退休在家的糖尿病患者中其血糖的自我监测依从性要显著的高于仍在工作的糖尿病患者[1],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在不断的提升,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血糖自我监测依从性也在不断的提升。汪刘涛等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明显好于非老年组,主要的原因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加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维持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除此之外,当老年人退休之后,有更充足的时间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因此血糖自我监测的依从性也会显著提升[2]。

1.2经济状况 邹建英等对26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经济原因也是影响老年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高低的主要原因[3]。在城市中生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依从性要显著的高于农村患者。主要原因可能与城市人口由于经济能力较高,因此具有更好的血糖监测仪器购买能力和自我监测能力[4];除此之外城市人口更容易获得医疗支持,同时城市人口在获取医疗知识以及相关医疗信息的渠道和途径也更广,因此其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也会更高[5]。

1.3老年患者糖尿病知识的相关掌握情况 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多种不同的获取糖尿病知识的途径与渠道,导致患者监测的依从性不高的原因与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的情况有直接关系[6]。患者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的不足将直接影响着老年患者对于自我监测血糖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对于监测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会相对欠缺,因此导致自我监测血糖的依从性降低[7]。程建群等[8]在研究中发现有多大65.2%的患者对于自我监测血糖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更不知道在糖尿病治疗中提供自我监测报告的重要作用[9]。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群体中普及血糖自我监测知识是提升患者自我监测依从性的重要保障和有效途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若能较好的掌握血糖的自我监测知识和技能,其自我监测的依从性也会大幅提升。因此必须认识到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性。

1.4文化程度 苏兰等[10]在研究中发现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额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要显著低于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患者,这说明文化程度是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重要因素。主要原因可能与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患者在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获取方面具有缺陷有关,同时文化程度也直接影响着老年患者对于自我血糖监测重要性的认识程度[11]。

1.5家庭及社会支持 家庭及社会支持是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人、朋友对于患者的支持和帮助,包括物质上与情感上的帮助[12]。有效的家庭以及社会支持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监测的自我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当患者在物质上或精神上遇到困难时,家庭以及社会支持会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支持与帮助[13]。家庭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活动场所,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基础,家人以及朋友给予患者的帮助将有效的提升血糖的自我监测依从性。

2 护理研究进展

2.1强化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工作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依从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因此通过针对老年患者展开糖尿病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向老年患者普及必要的糖尿病知识以及糖尿病的危害性等,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对于糖尿病中自我血糖监测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同时也将有效的促进患者积极开展自我血糖监测。通过对老年患者讲解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原理、临床病症表现、治疗方式与原则等,能够使患者意识的开展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进而有效的提升老年患者的自我监测依从性,更好的控制糖尿病。

2.2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确保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关于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主要作用机理、服用药物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等将有助于患者自我监测依从性的提升。使患者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能够按照医嘱遵循科学的用药时间以及用药计量等,禁止患者自行加大药量,或者停药少药等。使患者了解到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使患者做好充分的接受终身治疗的准备,提升老年人患者对于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重要性认识程度。

2.3注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首先应该细致的了解患者的经济状况、家庭情况以及记忆力状况等,针对存在经济困难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该对其提供必要的帮助。针对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患者应该适当选取价格较为优惠的药物,针对患者合理科学的制定用药方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爱的关怀,了解患者记忆力情况,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进行定时、定期的自我血糖监测。

2.4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可以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开通医疗咨询专线,确保老年患者在治疗和预防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提升医患的沟通效率,畅通糖尿病患者的就医渠道,改善医疗环节,不断提升医护人员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与护理过程中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主动理解和体谅患者的困难,做到切实为患者的利益着想,建立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使患者愿意配合治疗,不断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依从性。

目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状况并不容乐观,这不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有效疾病控制,导致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患者的年龄因素、经济状况因素、文化程度、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家庭以及社会的支持,以及血糖仪的可靠性程度等。因此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z测的依从性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逐步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自我监测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也才能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汪刘涛,薛燕,侯冉,等.影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因素的文献回顾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6,01:57-60.

[2]黄莹,蒋守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01:59-62.

[3]邹建英,蒋青,成兴波,等.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应用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16,08:925-928.

[4]徐雪梅.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科技,2014,11:41-43.

[5]吴然,陈丽榕.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5,01:33-37.

[6]刘瑞芬,魏淑萍.综合护理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8:246.

[7]周玲.延续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08:1113-1115.

[8]程建群,肖锐霞.老年糖尿病用药依从性差的影响因素与护理方法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5,34:4871-4872.

[9]傅海静.家庭访视在老年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及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02:187-188.

[10]苏兰,李迎春,彭金玲,等.护理干预在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04:289-290.

篇8

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临城街道居住1个月以上的463位流动孕妇。

2 调查方法 临城街道辖区内所有联络员和责任医生、责任护士通过上门摸底,采用调查问卷和面对面访谈对流动孕妇建册与否、文化程度、未建册原因等进行调查。

结果

1 地区分布 463名流动孕妇大多数来自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四川等西部地区,普遍家庭条件较差。早孕建册数26人,占总数的5.62%。

2 文化程度 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92.01 %;而仅有的4名大专文化程度的就有3名是早孕建册 ,占了其中的75.00%;高中和中专的26人中有12名是早孕建册,占其中的46.15%;初中文化的182人中有11人是早孕建册,占其中的6.04%;小学和文盲的早孕建册数为0。见表1。

3 未建册原因 在463名流动孕妇中没有进行早孕建册的有447人,无准生证的有319人,占71.36%;为节约费用没有进行早孕建册的有352人,占78.75%:准备回老家生产而认为没有必要在暂住地建册的有295人,占66.00%;根本不知道需要早孕建册及对早孕建册认识不足的有250人,占55.93%。见表2。

4 通过问答发现没有进行早孕建册的孕妇却在早孕期检查过的(包括做过B超或产检一次以上的)有397人,占总人数的85.7%。她们中部分人认为做了B超就等于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检查,其他检查项目都是浪费。也有部分人认为检查过就好了,至于检查结果根本没必要汇集在围产保健册中,即没必要建册。

讨论

此次调查表明: 导致早孕建册率低的原因是1、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卫生保健意识淡薄,而且这些家庭收入较低。2、在未早孕建册人群中有 78.75%孕妇是为了节约费用。3、有71.36 %的孕妇因为无准生证,这些孕妇由于害怕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对她们进行制裁总是频繁转移暂住地,错过了早孕建册时间。4、文化程度高的孕妇虽然为数不多,但她们大都是早孕建册,这些人中往往家庭收入也颇高,对早孕保健比较重视。5、宣传不到位,有 %孕妇对早孕检查及早孕建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为充分发挥公共卫生三级服务网络,切实做好流动孕妇保健,保障母婴平安,本人认为提高早孕建卡率是关键。具体可行的方案:

加强教育,广泛宣传。

充分利用媒体、报刊、宣传窗等渠道开展孕期保健教育,并宣传早孕建册的重要性;积极发挥社区干部、联络员和责任医生的作用经常在人口密集的菜场等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

加强政府投入 ,全方位、广领域、多渠道救助,重点资助困难家庭。

①在政府核实的情况下,确定最困难的一部分流动孕妇为救助对象,经常与她们零距离接触,并逐步做好资助工作。

②政府拨给卫生服务中心一笔专用资金来救助特困流动孕妇,对那些人免收挂号费、产检费及辅助检查费,使他们在无负担中轻松接受早孕建册并定期检查。

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着推出外来人口健康银行积分活动。可以户为单位为辖区流动人口办理健康储蓄卡,每位家庭成员只要到服务中心或所辖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即可按不同项目积累“健康币”,如果是早孕建册时办理健康储蓄卡的,不妨额外加5分,以后每次产检加3分,“健康币”累积到一定额度后,可以兑换相应的礼品,并且享受对应币值的免费服务,如健康体检套餐和辅助检查项目。

④杜绝社区管理不合理现象 积极行动起来,杜绝某些乡镇社区管理人员因片面的追求某些指标,对辖区内无准生证的流动孕妇进行强制驱逐的现象,使他们在心理上消除防备,从而接受早孕建册。

⑤尽力提升服务质量 流动孕妇到人生地不熟的暂住地所在服务中心进行产检,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务必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使她们有家的温馨感。

⑥想方设法抓住已经接受检查的那部分流动孕妇的力量,让她们在老乡面前做好宣传工作。

⑦对居住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实行免费婚检,在婚检时强调早孕建册的重要性。

篇9

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操作方便、简单、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家居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村患者[1]。但是,因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缺乏卫生常识等,农村腹膜透析患者透析依从性差、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率高。针对这一问题,我科对农村腹膜透析患者除采取常规治疗及健康宣教外,重点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降低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取得较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0年1月~2014年1月,行腹膜透析治疗46例农村患者,年龄20~78岁,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文化程度:小学 31例,初中15例,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2013年1月~2014年1月26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由普通肾内科护士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出院时行出院指导,出院后每月自行回医院门诊复查。实验组由腹膜透析专科护士担任责任护士,通过对患者透析前、中、后不同阶段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出院后家庭护理干预。

1.2.2 评价内容 分析两组患者在透析后1年内腹膜炎发生率、营养不良发生率以及按时复诊、透析操作规范、合理饮食的差异。

1.2.3资料收集 患者住院期间建立个人透析档案,收集患者个人信息、住院期间治疗、饮食、操作规范等情况。同时,出院后采用家访、电话随访、门诊复查方式收集患者疗、饮食、操作规范情况。

1.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P

2护理干预措施

2.1透析前教育 专科透析护士在患者透析前进行透析评估及透析前教育,根据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采用图文教育及播放DVD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腹膜透析原理、腹膜透析手术注意事项、生活及饮食改变。同时,安排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交流,介绍经验,使他们对腹膜透析有充分的了解,做好心理准备。

2.2 透析中教育 采用7d课程培训方法,由专科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培训。其中6d理论培训,1d操作考核。7d培训内容如下:第1d讲解腹膜透析操作原则、如何正确的洗手及洗手的重要性;第2d讲解如何正确换液操作,换液前的准备注意事项;换液后的事项。并利用科室自制的透析模型,手把手指导患者操作,反复练习,指导患者掌握为止;第3d讲解如何正确护理导管和出口处,导管出口处感染的征象及处理原则;第4d讲解运动的好处以及如何开始运动以及运动时的注意事项;第5d讲解如何自我监测,体重和血压的测量,腹透液的观察;第6d讲解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如发生腹膜炎、污染接头、透析管路漏水、管路堵塞等处理方法;第7d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针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

2.3饮食指导 了解患者目前的营养状况、饮食习惯,如每日的进食量、食物结构、烹调方法等,由专科护士分析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向患者作详细的分析和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现状,认识到营养的重要性,提高依从性,能自觉接受、主动配合饮食营养指导[2]。护士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具体情况,提供示范食谱,制定个体化饮食实施方案,如今后每日的进食量和进水量;建议可以多吃和少吃的食物;指导正确的烹调方法。

2.4心理护理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患者主要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 良好的保护残余肾功能作用但作为一种带有创伤性地终生治疗,对于长期透析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经济基础弱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悲观、消极,不利于遵医行为[3]。因此,在住院期间除了对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疏导,建立信心外,我科还安排腹透治疗效果显著并恢复病情生活的患者进行交流,使患者能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5出院前指导 患者出院前腹透护士对患者家居环境进行评估,指导患者合理布局,确保居家透析环境符合操作要求。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及时复诊。

2.6 居家干预 患者出院后腹透护士定期随访电话,了解患者腹膜透析动态变化,及早发现并解决透析中问题。反复强化规范操作、合理饮食、按时服药、定期复诊的重要性。同时,开通24h腹透专线,随时解决透析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3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效果,两组患者腹膜透析并发症及依从性见表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显示通过护理干预,实验组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炎及营养不良患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可以通过以上干预内容降低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腹膜透析质量。由于腹膜透析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操作,农村患者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卫生保健知识缺乏,在住院期间由护士指导及示范操作后仍有半数以上患者难以掌握。因此,由专科透析护士在患者透析前进行透析评估及透析前教育,根据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采用图文教育及 7d培训课程的方法,利用科室自制的透析模型,手把手指导患者操作,反复练习,指导患者掌握为止,使每一位患者及家属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减少居家腹膜炎发生。

表2显示通过护理干预,实验组腹膜透析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实施有效护理干预,能使患者充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依从性,进而提高生活质量。腹膜透析多为患者居家进行,遵医行为不容乐观[4]。患者日复一日进行繁琐而单调的透析治疗,容易出现松懈心理。尤其是农村患者由于文化程度较低,经济基础弱,对疾病认识不足,在未进行专科护理干预前自行停止腹透或不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透析,自行停药或减少用药等行为经常发生。所以,农村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和迫切。而目前传统护理模式的透析健康教育存在形式简单,针对性不强等缺点。针对这些现象,我们采取形式多样、因人而异地教育方式,使患者在居家透析期间能规范透析和按时复诊,大大提高患者依从性,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化秋菊,张红.对农村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0):1082-1083.

篇10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2-0004-03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估计全世界约有3.5~4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我国现有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1]。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已得到公认,但同时乙肝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依从性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针对患者不同的乙肝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予以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增强抗病毒的疗效[2]。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采样的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2月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0例。其中男112例,女48例;年龄23~45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32例,大专44例,高中36例,初中40例,小学8例;居住地:城市72例,城镇56例,农村32例;入院次数:1次72例,2次61例,3次及以上27例。

1.2调查工具

根据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表。调查表由2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基本情况,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患者入院次数;第2部分为患者对慢性乙型肝炎知识了解程度、情况共25项,其中疾病基本知识10项、预防知识4项、治疗知识11项。了解程度采用3级评分,总得分25~75分,得分越高,表示了解程度越低。

1.3调查方法

在患者入院时,由本科室经过培训的2名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表,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和填表方式,患者可自行填写调查问卷或在调查者的协助下进行,问卷当场收回。本次调查其发放问卷160份,全部收回,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P <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慢性乙肝患者有关乙肝疾病知识了解程度

160例患者对乙肝相关知识缺乏,对各条目的不了解率除了乙肝临床表现、合理饮食、抗病毒治疗等3条目为20%,其余为25.0%~94.4%,而能了解者除了临床表现56.3%、戒酒50%,其余为0~43.7%。其中疾病基本知识10项平均得分1.93分,预防知识4项平均得分2.29分,治疗知识11项平均得分2.42分,平均总得分为55.12分。见表1。

2.2 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对患者的问卷总分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以疾病相关知识问卷总分为应变量,以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和患者入院次数5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赋值方法:性别:女=0,男=1;年龄: 20~24岁=1,25~29岁=2,30~34岁=3,35~39岁=4, 40岁以上=5;居住地:城市=1,城镇=2,农村=3;入院次数:小学=0,初中=1,高中=2,大专=3,本科及以上=4)。其中入院次数、文化程度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我国具有较高的肝炎发病率,据报道人群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达到60%,患者疾病的长期自我监测对于病情变化的及时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以使疾病发展为终末期肝病的可能性大大地降低,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而我国的乙型肝炎患者具有较为匮乏的相关疾病知识,应加强患者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4]。

本研究通过对乙肝患者了解乙肝疾病相关知识情况的调查发现,患者对乙肝疾病基本知识、预防知识、治疗知识3个方面的了解情况一般。特别是对育龄女性选用药物、干扰素治疗注意点及耐药变异处理了解程度较差。这可能与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关,亦提示医务人员要加强治疗知识宣教。

研究中对乙肝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入院次数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相关(P < 0.05)。其中入院次数作用最大,其次是文化程度。本次调查中发现入院次数多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高,因多次入院,医务人员多次宣教,而且还有跟病友之间互相沟通交流,不断积累的结果。文化程度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的影响也很大。个体对问题的了解能力、掌握程度及看问题的方式方法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患者文化程度高低的影响[5]。文化程度高的患者,他们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讲自理能力的潜力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大,得到自我护理也更容易,此外,这类人群具有较为广泛的获取知识的渠道,对知识的认知及记忆力也非常强,而且他们比较留意疾病相关知识,善于采用多种方式,比如上网查资料,看相关书籍来了解疾病知识[6]。因此相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而言,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对乙肝疾病知识了解程度高。

加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关知识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当让患者明白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的重要性,增加其主动学习疾病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其次,针对患者对治疗知识相对薄弱的情况,而正确选择抗病毒药和医从性对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有所侧重,详细向患者讲解。第三,健康教育应该因人而异地进行,尤其要考虑入院次数和文化程度的差异。对于入院次数少的患者,可以推荐入院次数多的性情乐观的患者与其交流,提供一些经验。另外,在平时护理中更多地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特别是近年来肝炎防治进展。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宣教应尽可能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此外,由于此类患者往往经济条件较差,没有明确的治疗意向而容易导致治疗中断,所以对其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如何调理心理状态、擅自减药及停药的危害等内容[7]。

对乙肝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道乙肝可治,耐药可防,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树立信心,征服乙肝。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8],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服务,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作出抉择,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反复强化健康宣教,有利于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1,29(2):65-76.

[2] 谢青. 口服抗病毒药物耐药管理[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28.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6):421-429.

[4] 易露茜,杨旭,王小万. 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472-473.

[5] 鲁礼琼,李丹,欧阳玉燕.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 护理研究,2005,19(1):126-127.

[6] 于有芹,刘秀兰,王亚玲,等.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家属的防护知识及行为调查[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5,7(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