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5:54: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农业的技术创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烧咄?往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部分,技术创新能够依靠中小企业的发展得以实现,而同时,技术创新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推进剂,中小企业凭借技术创新的发展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更快的发展,可以利用技术创新作为突破口,依靠前沿技术和产品打开市场的空间。也因此,中小企业也背负着技术创新的使命。
而目前,为了促进我国农业企业的进一步突破和发展,中小企业应该积极肩负起科技创新的责任,通过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等,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武装自己,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得自身的市场价值也得到大大的提升。
2 农业中小企业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优势
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在农业技术创新当中有着天然的优势,在技术创新当中,它们往往具有着更高的灵活性,同时由于它们往往有着自己的团队,因此,也具备了更高的的专业性,这也直接刀子了他们往往也有着较高的创新率。农业领域中中小企业的发展优势主要还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2.1 对农村市场更为熟悉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员工往往便是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构成。由于长期的农村生活,也往往导致了他们对于农民的消费习惯以及农村市场的特点更为熟悉。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对于农业生产环境熟悉,能够使得他们更好的将新的技术结合应用在农业领域。
2.2 更具灵活性
灵活性是中小企业在市场当中最大的优势,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的员工相对较少,企业内员工能够进行实时的沟通,这也使得他们在面对市场的起伏变化时,能够迅速做出应对,及时抓住市场的特点,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他们能够及时深入到农村的各个阶层,及时对企业的产品和技术进行宣传和推广,让企业的销售和发展更为顺畅。
2.3 富有企业家的精神
农业中小企业的领导阶层往往更加具有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精神,他们往往能下定决心及时抓住机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他们能够最大程度利用手中的资源,同时他们往往接受了较为先进的思想,在领导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较为理智地引导和管理。
2.4 具有更加团结的团队
农业中小企业的团队往往是由家族中的亲戚建立起来的,也正因此,他们之间的信任程度往往较高,相互之间也更为了解,能够更好的合作和交流,企业员工之间也因此更加充满活力,能够更好地面对企业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问题。
3 农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劣势
虽然农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如今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巨大的市场竞争面前又显得相对弱小,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们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首先,农业中小企业的观念往往相对落后,他们虽然对于农业市场较为熟悉,但是由于缺乏对于市场的分析以及消费者心理的研究,也因此往往在发展的过程中将工作的重心放在技术上却很少对市场投入关注。同时企业之间也往往不能相互合作,不能有效进行企业之间的技术协作,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大削弱。另外,目前我国的农业中小企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的,运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技术的加工。这也直接导致了企业收入相对较低,也难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的升级改造,因此他们的技术创新往往是在较低水平上徘徊。
4 建议以及对策
4.1 加强对农业中小企业管理层的培训
农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不缺乏实干的精神,但是他们对于科学管理的思想往往相对欠缺,同时也缺少企业间技术协作的理念,因此,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进行相应的培训,能够慢慢转化他们的观念。培养出更具领导头脑的企业家。
4.2 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
如今,传统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现代化大数据时代,将彻底改变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信息服务技术也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信息化服务影响着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农业信息服务从根本上而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在内外相结合的模式下,进而推动信息服务发展。
一、农业信息服务工作中的不足
如今,农业信息技术中融合多方面技术领域,但是从整体发展上看,农业信息服务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行业发展失衡、适应范围较为狭窄。自从人类进入第三次技术革命以来,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未来,成为发展共识,实现“信息技术”引领时展,但是我国农业技术服务中问题越来越严重。
(一)农业信息缺少整合
我国是农业种植大国,因此,对农业生产尤为重视。农业发展对我国经济、政治、环境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信息服务在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多样的环境中显然不能自如的应对,因此,想要在这样的状态下灵活的应对,还需要立足于农业发展中,掌握信息发展变化。但是根据我国目前发展状态而言,农业信息缺少集中性,缺少整合,在相关决策上并不能达到准确、科学。
(二)缺少有效的反应制度
在农业市场发展中,价格调整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得市场机制在一些突发事件上缺少预防性,即使有了预测,也不能做到积极的应对。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彻底改变这一问题,大数据时代所发挥的真正作用是:对突发事件的预测,利用相关数据信息,进而对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预测。所以,从现阶段来看,大数据时展中,农业信息服务技术有待进一步创新。
(三)信息化发展失衡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信息服务发展较为落后,起步较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现空白。农户缺少相关信息化知识的普及,在沟通、先进技术学习上较为滞后,农户整体素质较低。另一方面,在其地区发展上失衡,影响了信息服务的发展。我国一些地区发展较为快速,在信息化发展上更为先进,而在我国东部、西部等地区信息化发展则较为落后。
(四)缺少信息化人才
我国农业信息人才服务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服务缺少人才的培养。第一,在其专业知识上,缺少先进知识的学习、更新速度较慢,落后于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人才整体专业知识较低;第二,在其结构、学历、组织上出现较大的差异性,缺乏合理性。
二、大数据时代农业服务信息策略
(一)加大资金投入
现阶段,我国农业大数据研究正处于初级发展时期,因此,数据的收集、决策、问题解决成为当下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目前,我国在生产效益上,难以将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而想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我国投入更多的资金应用在数据研究中,建立公益性研究组织,可以与学校、IT行业、基层单位等进行合作,进而增加研究实力,当研究一定的成果后推向社会发展中。
(二)建立农业联盟
大数据时代,自身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高集成的特征。因此,建立农业联盟成为大数据时代下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实现大数据资源的共享,提高农业研究技术。在这样发展状态下成立数据平台,其内容丰富多样,例如: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等,将其在数据平台中,实现关系分析。
(三)实行农业信息服务推广
在大数据农业信息服务中,选择技术超前、水平高的农业研究成果,全面实行农业服务技术的应用,根据相关发展需求建立技术先进、数据集中、资源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从根本上实现信息系统的整合,进而将数据信息发挥真正的作用。
(四)培养信息服务人才
大数据时代中,人才的发展成为支撑社会的根本要求,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中,人们对于农业活动缺少深入认识,对先进技术涉及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为农业信息服务带来的便利条件。所以,当前形势下,只有培养农业信息服务人才,才能推动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打开了农业信息服务发展的新模式,改变了单一的思维方式,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分享。笔者分别从:农业信息服务工作中的不足、大数据时代农业服务信息策略进行分析,其目的希望各地区寻找到一条适合农业信息服务发展的新篇章,进而在大数据形势下,建立适合现展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2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创新
2.1发展特征及趋势
现代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的主要特征有:①以高科技为依托,具有高投入性;②相互渗透,具有开放性;③促进规模经营,具有高效性;④需求与要求矛盾多,极具差异性;⑤引进竞争机制,具有挑战性[7]。同时,智能化、移动互联特征鲜明,农业信息化呈现出集成化、专业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综合化、全程化。当前,全国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趋势:①从注重基础建设向注重资源整合转变;②终端开发应用开始由传统终端向高效便捷的智能化终端转变;③产业信息化开始由单一环节的信息化科技创新向全产业链信息化科技创新转变;④由单一信息化技术创新向集成技术创新转变;⑤农业信息服务科技手段开始由传统单一方式向协同化、精准化、个性化、可视化、智能化方向转变;⑥创新机制开始由高校科研机构为主体、国家无偿投入为主,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国家有偿投入转变。
2.2发展策略
依据前述发展阶段,在发展策略上,第一阶段为政府主导型,农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研究、开发,实验的人力、物力主要由政府投入;第二阶段是双轨协调型。即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设由政府、科研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第三阶段为市场主导型。政府主要承担发展战略制订和政策环境构建,引导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受技术创新利益驱动,企业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8]。“十三五”期间,我国大部分省份应该采取第二阶段战略,即双轨协调型,政府做好规划,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地位的作用。
3现代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
从信息利用过程来看,农业信息化技术创新的重点任务可归纳为:①信息自动获取技术,主要包括传感、遥测、遥感及摄像扫描技术;②信息传输技术,包括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激光等;③信息利用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模拟与仿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9];④信息控制技术,包括生产自动化技术,如农业生产领域的自动灌溉、自动施肥、温度自动调节等技术。同时,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农业信息监测与速报系统、虚拟农业和精确农业等已成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其中,农业数据库产业是信息部门重点开发的领域,农业应用软件开发将成为农业信息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0]。在农业信息智能分析方面,需要突破智能化数据采集与挖掘、海量数据管理、生产风险因子早期识别、农产品市场价格短期预测等关键技术[11]。其中,精准农业、数字农业、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技术集成、低成本便捷性农业软件和终端技术等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研究的重点。
4现代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创新
4.1精准农业: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
针对农业生产环节精细化程度不高、农业污染、资源浪费大等突出问题,面向良种繁育、作物栽培、畜禽饲养等农业生产,以精准农业“3S”等关键技术集成开发与应用为代表,研究农田水、土、肥、气、温度等生长信息的智能感知与快速获取技术;研究土壤养分与墒情变化、耕地质量动态、气候变化等监测与处理技术;研发农田精准作业导航与变量作业控制、精准作业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决策等管理系统;建设动植物防病治病、病虫草鼠害发生、重大疫情快速反应与预警体系。整合建设北斗导航、全球定位系统GPS、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业专家系统、网络化管理系统等,构建省级主要作物精准作业体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系统产品,提升省级以精准农业为代表的农业精细化生产水平。
4.2数字农业:农产品加工储运领域信息化
针对农产品加工储运领域自动化控制水平不高、管理薄弱等问题,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运信息科技创新,重点开展农产品加工智能化装备、生产自动化控制、农产品储藏环境远程监控、鲜活农产品冷链运输控制、农产品物流管控等信息技术研发。攻克农业信息智能处理与知识发现技术,探索农业信息大数据应用建设。构建农产品加工数字模型和虚拟加工储运技术平台。研究农产品加工过程模拟模型,开发便捷性生产加工管理系统。利用工业化数字控制技术已有研究和应用成果,改造、改良传统农业产品加工领域的技术和设备,实现农产品加工储运优先向数字化迈进。
4.3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交易信息化
针对农产品信息流通、交易不畅等问题,顺应电子商务发展趋势,通过引进与开发,依靠信息科技创新,形成易用、好用的生态地理标志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及系统,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提高科技信息服务含量,提升农产品交易的快捷性和便捷性。建设新型农产品交易平台、大型农产品数据库;加强支付、认证、配送等环节创新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生产、流通、交易、竞价、网上超市等体验式服务。引导电信运营商、电信增值业务服务商、内容服务提供商和金融服务机构相互协作,开发电视、手机、电脑、公共服务等多种接入终端,建设并创新完善移动农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研发信用积分管理系统,加强交易双方的信用管理。积极研发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配送物流配套体系,完善农业电子商务创新体系。
4.4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信息化
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重点研究及应用农产品电子标识以及物流网络构建技术。研发质量监控、追溯技术及设备,推广便携式快速检验终端。通过农产品信息采集、质量检测监控、质量安全追溯信息读取等新型信息技术研发,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保证质量。重点综合应用推广农产品电子标签及条码标识、信息采集与传输、无线移动数据采集与可靠传输技术,降低RFID设备和标签的成本,提高RFID技术普及率。针对猪肉、牛肉、鸡肉、蔬菜、水产品以及茶叶等农产品开展质量安全监管与质量追溯信息化示范,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其安全水平。
4.5共性关键技术:创新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共性关键技术
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和经济组织急需的共性关键技术,主要进行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开发个性化信息服务软件和设备,探索农业信息资源挖掘与便捷传送技术,通过大型智能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硬件云平台化、软件超市化,形成农业信息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体系。面向大田作物、设施蔬菜、集约化畜禽与水产等生产经营全产业链,集成数字农业、精准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关键技术,推进农业物联网信息融合与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开发性能可靠、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现代农业软硬件技术产品和系统,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12]。面向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中小经济组织,进行移动互联网设备及软件的研发与创新,开发特色软件,提高软件稳定性,满足特定用户的使用体验,解决农业人口普遍存在的文化程度总体相对偏低问题,提升信息化水平。
5现代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创新保障
信息服务业作为新兴行业,需要依靠政府大力推动,这是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13]。为实现我国现代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政府需通过重大专项的形式支持农业企业等相关经济组织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农业信息化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引导农业信息化创新,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实施(见图1)。
5.1关键技术创新思路
根据农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结合农村信息化“十二五”发展情况,针对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农业信息服务共性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的具体问题,保障现代农业在信息采集、加工处理、信息传播、信息接收利用等环节的畅通,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实现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协调发展。
5.2关键技术创新布局
(1)农业信息体系创新布局。重点完善以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为主体的关键技术集成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以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信息服务资源整合、信息传输以建设及信息服务终端研发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形成以试验、示范为主要手段的推广应用体系。
农业产业化是在我国现实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国家能力等条件下,解决我国农业症结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最显著的特征是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企业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而龙头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如何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加快制定和实施促进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产业技术政策
在产业政策上,应该完善促进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土地使用和流转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保险政策、农产品价格政策、进出口贸易政策、基础技术研究的资助与组织政策、科技人员合理流动政策等配套政策体系,加强政府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政策引导,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促进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向龙头企业技术创新领域投入。在技术政策上,关键在于从企业自身情况出发,采取恰当的技术创新方式,注重坚持技术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相结合;同时加快制定各个行业具体的技术标准,鼓励采用先进技术,龙头企业应全面推行和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环保、安全、质量标准,开展ISO9000、ISO14000和HACCP认证,在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普遍采用国际标准,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标准。
二、搞好经营机制,多形式、多层次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该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才有利于龙头企业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技术开发和创新工作。对于我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该转换经营观念,摆脱小农思想的束缚,以国际化经营视角来摆正自己的经营理念,以开放的姿态来吸收外部世界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成果,尽量的搞活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在技术创新上,龙头企业可以以技术参股、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加强自身技术人员的培训,也可以在引进样机等初始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了解产品的设计、制作原理、工艺路线,然后吸收消化并改进引进技术。龙头企业,应该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吸收外部世界的一切优秀成果,并尽快实现科学技术的转化,努力提高自身农产品及加工品的科技含量,不失时机地发展壮大自己,为新的技术突破打下基础,从而进入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对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规划与管理
企业体制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使企业运行规则尽快与国际接轨。龙头企业要逐步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更新管理理念,用全新的管理模式配置资源,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采取物质重奖、职位提升等多种有力措施,充分调动企业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龙头企业要加快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加紧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目标,把技术创新作为实现企业长远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要努力提高企业营销能力,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通过产品销售规模的扩大和加强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等措施,增强企业经济实力,为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将研究与开发活动放到企业战略高度上来进行规划和组织,要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投入技术创新,并不断提高其比例:建立健全专门的技术创新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对技术创新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有条件的大中型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可构建以企业为中心的自主性技术研发体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或与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携手合作,联合进行技术研发;塑造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企业文化,弘扬创新精神,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同时,将改制与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结合起来,使改制过程变为创造上市条件的过程。
四、改革农业科研管理体制,促进技术研发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农业科学技术在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年来,我国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进一步取得新进展,特别是转基因生物技术、禽流感疫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二、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体
农业科学技术在发展我国现代农业,改善“三农”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由谁来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呢?换句话说,谁是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体呢?综合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笔者认为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体应该是企业。企业是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实施者。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资源配置的主要实施者,是社会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因此,在发展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应该而且必须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载体。修改后的科技进步法也进一步明确,国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扶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三、企业在发展农业科学技术中的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是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立足本地优势,依靠科技的进步,形成规模经营。以企业为载体,实行专业化分工,贸工农、产供销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功能的作用,并且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坚持“大、高、外”的发展方向,重点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农业产业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农业科学技术研发中的作用。在我国的传统体制中,国家的计划、科研单位的研究和企业的需求之间不可能相互吻合,这就使得科研与开发应用始终是“两张皮”,科技、经济严重脱节。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这种现状必然也必须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在我国农业科技系统主体结构中,应该有一个以农业企业为重点的研究开发应用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国家择优支持一支精干的重大基础或公益性研究力量(比例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任务、经费、基地、设备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确保我国农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后劲、实力和水平。其他力量则纳入市场轨道,进入企业或科技进步相关的第三产业,使得企业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方面的开发能力大大加强,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集团应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力量。此外,大中型企业具有资金雄厚、科研实力强、市场竞争意识浓、又具有先进的管理及人力资源优势,有条件也有能力成为农业科学技术研发的主力军。
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从源技术发明和科学发现经过生产技术定型到商业成功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源技术发明、研究、开发、中试、工程设计、试生产、扩散等一系列相互紧密联系的阶段。这一复杂的过程具有目的性强、涉及领域部门多、投入大等明显特点。大型农技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其生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先进的生产或加工技术,把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品生产并销售出去,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要求强烈,也只有不断地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农技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农业科技企业,集科技生产经营于一体,资金雄厚、技术先进、机制灵活、营销手段有力、市场反应迅速,是一支充满活力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强大推进器,是现在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达国家实现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应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高科技战略紧密结合,当前应着力改造和培育一批技贸工农一体化企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民营科技企业。
四、小结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影响着我国的国计民生。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先锋的农业科技企业,应该积极地进行技术创新,提升我国农业科技企业的竞争力,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奠定坚实基础。
二、农业科技企业的界定及其技术创新的特征
1.农业科技企业的界定。农业科技企业是指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在新技术、新产品研究与开发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从事农业新品种、新生产工艺、新仪器设备的研发与推广,最终形成的农业的农业性高、规模生产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农业科技企业有如下特征:(1)主要以新产品研发、生物新品种、新生产工艺等为主要经营对象,推出的商品必须具有高技术含量。(2)必须拥有独立法人资格,以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为前提,在组织、管理等方面符合自主经营、责权利明确、自负盈亏等企业运营的基本特征。(3)区分农业科技企业与从事简单农产品经营的这类一般性企业,农业科技企业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科研投入占有比重高,由于各地的农业技术发达程度、农业产业化程度等不一,占有比重不能一概而论。
2.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1)参与创新过程的主体多。农业中的技术创新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诸多方面,要想充分准确地把握好农业技术创新,首先是认识清楚创新过程的多主题特性。(2)创新过程复杂。农业科技创新的复杂性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学科之间的分化日益精细,各学科越来越向专业化靠拢,而这正是农业科技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第二,把先进高效的农业技术产业化是农业技术创新的终极目标,是创新过程中的最关键一环。第三,由于农业生产单位规模较小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致使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最终产品并被作为使用者的广大农民所接受这一过程就变得较为复杂。
三、我国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
(1)技术因素。技术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非常关键的,拥有先进的技术可以能够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2)经济因素。随着国际间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一国的经济状况出现不良,便会殃及到其他国家的经济态势,处于宏观环境下的农业科技企业的活动势必会收到一定程度的影响。(3)生产因素。生产环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4)管理因素。对于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而言,企业家的素质、各管理者与外界的协调沟通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企业内部间相互沟通与交流能力以及对员工的激励制度等都会对技术创新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5)市场因素。农业科技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时,应该对同行竞争者的数量以及其水平有所掌握。(6)财务因素。企业的自有资金、营运能力、融资能力以及企业资金回收期等都会对创新活动造成影响。
四、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1)加大R&D资金的投入力度。倘若农业科技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所配备的人力物力水平就会比较高,无疑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便能达到较高层次,追随者在短期内无妨进行模仿与跟进,从而使企业获得了较为长期的技术创新优势。(2)培养高素质的科技管理人才。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企业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企业须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3)农业科技企业应重视财务管理。盈利是企业经营的动力,是企业生命的保障。农业科技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时,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4)重视自主创新平台和自主创新机制的建设。大力增强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虽然自主创新资源投入较大,风险偏高。(5)走持续合作创新之路。企业应该从大局出发,与高校以及科研机构进行长期合作,构建创联盟,进行创新分工,形成联盟式的创新合作机制,最终获得1+1>2的创新优势。(6)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建立和完善了扶持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会如鱼得水似的更好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2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企业应将农户生产需求
信息作为重要创新源农户作为农业技术的主要消费者,他们的需求规定着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因此需要研究以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为导向的农业技术创新信息源,根据农业技术创新信息源构思符合农户需求的创新农业技术,才能真正为实现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提供保障。对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企业而言,应该根据农户对农业技术的具体生产需求,进行农业技术的创新信息源的识别、挖掘和构思研究。只有真正把农户的生产技术需求放在首位,农业技术创新的有效供给才可以真正实现,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企业要了解目前农户的实际生产需求,根据农户的实际生产需求,研制开发适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及不同类型农户的适用技术。特别是在科研选题、立项、试验、示范环节积极让创新农户参与进来,在成果的完善、提高、改进等环节吸取农户采用成果后的信息反馈,使农户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需求信息体现在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企业的农业技术创新构思的过程中,从而使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企业研发的创新技术真正符合农户的实际生产需求,解决农业技术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
3建立符合农户生产需求创新信息源挖掘运行机制
由于目前以农户需求为导向的农业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尚没有建立起来,农业技术创新机构和同农户的结合上尚存在一系列的制度。首先是农业科研机构没有专门调研和挖掘农户生产需求信息的专门分支机构,也没有支持农业科研人员挖掘农户生产需求信息的制度保障。虽然国家各部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创新科研支持项目,但这些项目多是针对基础研究,并不针对应用研究;而涉农企业应该是农业应用研究的主体,但目前条件下我国的很多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不足,特别是针对农户需求的创新技术。在所在组织没有相应的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的条件下,农业科研人员当然没有深入农户调研农户生产需求信息的激励动力,毕竟深入农户生产实际对农业科研人员而言在目前制度下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一是深入农户生产实际进行深入访谈条件很艰苦;二是在条件艰苦的条件下深入农户需要一定的调研经费支持。特别是第二个条件,没有一定的农户生产需求技术信息调研经费支持或其它的项目经费支持,农业科研组织的研发人员很难深入农户生产实际去调研相关的信息源。即使部分农业科研院所或农业科技企业对农户进行了一定的生产需求信息的调研,也往往仅限于农户生产技术需求信息的简单调查搜集,而没有深入农户生产实际和深入访谈挖掘潜在的农业技术创新信息源。要加强以服务农户生产需求为动力的农业技术创新,必须在制度上有一个保证,建立以识别、挖掘农户生产需求技术信息为创新源的农业技术创新信息源挖掘运行机制,促进和协调农业科研单位的研发人员立足农户实际生产需求,详细并深入挖掘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需求信息,研发符合农户生产需求的农业新技术。
3.1激励农业科研人员深入农户挖掘农业技术创新
信息源机制对农户生产技术需求的识别、搜集、挖掘需要深入农户生产一线认真观察和体验、深入农户进行深入访谈,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能够满足农户生产需求的农业技术创新信息源。这就要求农业科研机构对农业科研人员深入农户生产实际挖掘农业技术的创新信息源给予一定的项经费支持和制度保障,毕竟深入农户生产实际对农业科研人员而言不仅条件艰苦而且需要付出艰辛的思考并付出一定的时间、精力,如果没有相应的经费支持和制度保障,那么农业科研人员个人由于不想做额外的工作而不会主动深入农户生产实际对农户生产实际的创新信息源进行调研、搜集、挖掘。因为对农业科研人员个体而言,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他们在决定行动前会考虑成本收益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一定的经费支持或项目支持和相应的制度保障,自己为挖掘获取农户生产需求技术创新信息源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将是非常不经济的,这就使得农业科研人员对农户生产需求技术创新的信息源没有深入调研、搜集、识别、挖掘的动力,势必会导致农业科研人员研发出的农业创新技术和农户生产的实际需求相互脱节,从而导致农业技术创新的有效供给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因此,应该建立激励农业科研人员挖掘农业技术创新信息源的相应机制,支持有创新思路的符合农户生产实际需求的农业科研调查研究项目的立项,当然,如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样,要有相应的目标考核机制,为农业科研人员挖掘农业技术创新信息源提供动力支持。以促进符合农户需求的农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挖掘和相应农业技术的创新,为实现我国特定条件下的农业现代化贡献相应的力量。
3.2挖掘农业技术创新农户信息源的方法和步骤
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需求信息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选择什么样的的农户进行调研、收集和挖掘什么样的信息、采用什么样的信息收集方法和信息挖掘方法决定了农户信息源对农业技术创新的价值大小。创新信息来源的选择是决定创新信息挖掘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收集信息时采取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也十分重要。传统的农户调查和市场研究方法虽然使用广泛,但对农户深层次的、潜在需求的生产技术信息的挖掘效果不大理想。关于挖掘农户信息源的方法和步骤,虽然没有直接关于如何挖掘农业技术创新概念研究阶段的农户生产需求信息源的研究,但可以参考借鉴工业产品创新中VonHippel的“领先用户”信息源挖掘方法和陈劲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创新信息源的领先用户方法以及范晓屏的产品创新信息源的挖掘方法体系。由于玉米、小麦和水稻这样的主要粮食作物,国家本身对相应的农业技术创新投入很大,研究出的适用农业技术创新成果也很多,以下没有探讨其农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源挖掘问题,以下主要针对果蔬和经济作物种植过程中农业技术创新信息源的挖掘方法和步骤进行探讨。所谓农业技术创新户是指对农业生产实际过程比较敏感,能够率先提出一些他人尚未意识到的农业生产技术需求,并能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率先采用农业技术的农户。一般而言,农业技术创新户是农户中的创新领先者,他们对农业生产实际的技术需求的体验和感受远比跟随农户和落后农户深刻,对跟随农户和落后农户访谈得不到的技术需求信息可以从农业技术创新农户处访谈得到。
步骤1:具体识别创新示范户和落后农户的方法,可以根据果蔬或其它经济作物种植收入通过和本村的村干部了解确定本村的果蔬或其它经济作物种植收入大户或种植技术能手为农业技术创新户,同样的道理,落后农户也可以通过和本村的村干部了解确定本村的果蔬或其它经济作物种植收入较低农户为农业技术落后户,跟随农户可以在两类农户之外随机抽样确定。当然,在科研项目经费许可的条件下,可以对果蔬或其它经济作物集中区采取大样本的调研方法根据农户特征和收入科学综合确定创新户、跟随户和落后农户。具体而言,可以根据农户的主要成员的敏感性、冒险性、独立性、外向性等特征与人的创新性正相关关系和农户的收入特征来筛选出相应的创新户、跟随户和落后农户。
步骤2:对识别出的农业技术创新户深入入户访谈确定农户农业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农业生产技术问题并且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解决技术的相关需求信息。访谈过程中,不仅要搜集创新户表达出所需求的农业技术创新信息,还要挖掘探索创新户没有表达出来的深层次潜在隐性需求的生产技术创新信息。因此,在调研过程中,要求调研者本人熟悉农业生产实际。具体收集、识别和挖掘农户需求的农业生产技术信息而目前还没有解决的相关技术的信息的方法可以参考手段-目的方法、登梯技术等方法,具体方法如下:首先要识别和挖掘农户生产过程中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产品特性、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问题等。然后将这些问题转换为相应的技术功能或产品功能信息,并经农业技术创新户验证相应构思的技术功能和产品功能开发是否能够解决他们生产实际的问题。
步骤3:将从农业技术创新户深入访谈得到的需要解决的生产技术信息和相应的技术功能或产品功能开发信息,到跟随农户和落后农户处验证,确认他们是否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也迫切需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和相应的技术或产品功能的开发能否满足他们的生产实际要求。根据笔者2011年对陕西太白县无公害和绿色A级蔬菜基地的不同蔬菜种植村调研,调研中按照农户特征和蔬菜种植收入特征进行分类抽样,通过对97户跟踪农户的入户深入开放式访谈发现:创新示范户能够通过蔬菜苗的大田移植过程认为由于劳动量投入很大应该发明一种机械化的栽苗技术,而跟随农户和落后农户则只是认为该移苗过程由于劳动量投入大认为自己家里劳动力不足应该雇佣一定量的劳动力;创新示范户在蔬菜田畦间的锄草劳动过程中自己发明了简易的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切方便的锄草工具,而跟随农户和落后农户则只是认为该锄草过程由于劳动量投入大和由于蔬菜间距离狭小认为除草非常不方便。综合以上信息源的识别和挖掘,可以确认太白蔬菜种植基地目前需要节约劳动力的大田移苗技术和节约劳动力的方便的非施农药除草的除草技术。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技术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做好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工作,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农业资源的使用率,还能够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同时,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农民使用农业机械技术时间较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快速发展,为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从而不断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业机械技术能够更好的发展。同时,通过对农民进行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能够有效减轻农民朋友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为国民科技提供良好的经济支撑。
2农业机械技术在创新与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创新与培训人员对其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由于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人员知识水平有限,接收新知识的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质量,降低农民的工作效率。同时,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结构存在问题,技术培训对象主要是农民,由于农民对机械的认识不够全面,并且不同区域的农民对机械技术要求不同,创新与培训人员如果采用统一的培训结构,不能够让农民更好的掌握农业机械技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除此之外,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了创新与农业机械技术发展的影响,农业机械技术的使用人员主要是农民,创新与培训人员往往按照以往的培训内容进行培训,会让农民产生一种无聊乏味的感觉。因此,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人员需要不断加入创新因素,并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技术的重视,保证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方法
3.1转变传统的农业机械技术培训观念。在传统的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根据自己的培训经验与理念进行培训。由于农民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已经不适用于当今。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源培训效果,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改变传统的农业机械技术培训观念,让农民能够真正掌握农机机械技术的精髓,保证农业机械技术在农村能够更好的发展。例如,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人员可以定期组织农民进行专业学习,在学习农业机械技术的过程中,鼓励农民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给予针对性解答,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帮助农民能够更好的掌握农业机械技术。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农民学习农业机械技术的积极性,相关培训人员可以采取奖励措施,对于那些掌握农机技术较好的农民,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给予相应的奖励。当然,对于那些表现较差的农民,应该不断鼓励。通过转变传统的农业机械技术培训观念,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不但能够让农民更好的掌握农业机械技术,保证农业生产质量,还能够让农民真正认识到农业机械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保证我国农业经济能够稳定快速的增长。3.2提高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人员对其工作的重视。在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过程中,由于培训人员对其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效果。因此,农业相关部门需要不断提高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人员的专业技能,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工作对农村经济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人员对其工作的重视,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人员的工作质量,促进农民能够更好的掌握农业机械使用技能。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同时,技术培训人员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如果遇到不能完全执行的管理条例,需要及时将情况上报相关部门,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人员能够正常工作。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人员对其工作的重视,还能够有效保证农民的学习质量,让农民真正掌握农业机械技术。3.3及时更新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内容。为了能够让农民更好的掌握农业机械技术,应该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培训队伍,并及时更新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内容,保证培训质量。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在保证农民学习质量的同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促进农业机械在农村能够更好的发展。同时,技术培训人员也可以积极采纳农民的建议,让技术培训人员与农民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农民能够更好的学习农业机械技术。例如,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人员可以定期将农民组织在一起,然后分组进行讨论,如何提高培训人员的工作质量,讨论结束后,技术人员让每个小组的代表人员进行发言,在发言的过程中,可以将农民提出的意见详细记录下来,然后针对农民的观点,不断引进新的农业机械技术,从而满足农民对农业机械技术的要求。通过及时更新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内部,培训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只有培训人员掌握良好的专业技术,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培训工作,让农民能够更好的了解学习农业机械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培训人员需要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采取合理的创新培训方案,让农民能够真正认识到农业机械技术对农业经济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农民的工作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不断转变之前的传统培训观念,及时更新培训内容,保证培训质量。但是,培训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经济,提高农民对农机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方法的满意度。
作者:苑东明 单位:周口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任丹,漆雁斌,于伟咏,等.农户机械使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四川省205户猕猴桃种植户的调查[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6(04):528-534.
[2]刘荣和.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措施分析[J].山西农经,2016(17):27.
[3]卢晓玲.新时期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12):47.
[4]张莹莹.五十年科研工作回顾与展望———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J].热带农业科学,2015(11):60-63.
[5]孙翔鸿.将技术发明创新简单化———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举办《企业创新技法(TRIZ)》培训[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5(03):56.
[6]田鞭.探析农改体制下山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新思路[J].中国农业信息,2016(01).
[7]刘必鑫.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10).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70
1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研究
综合现有资料来看,针对我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较少,李万君和李艳军通过对我国农业企业科技创新模式和风险的总结研究,确定在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面临企业主体意识较低、创新水平不足、市场环境复杂等风险,我国农业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肖更生等人则确定在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创新决策阶段、研发阶段、生产阶段和市场阶段共存在包括技术、人力资源市场、经济、政策等10个风险因素,同时确定了针对不同阶段风险因素的管理策略。高启杰通过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企业需要从自身和外部环境2方面进行建设,以保证企业总体创新能力的提高。
综合现有研究来看,针对我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研究集中于对企业面临总体风险的研究。美国工业协会统计表明,在技术创新失败的原因中,产品技术失败率仅占据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失败率的22%,另外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占据总体失败率的14%,剩下的63%则是市场营销的原因。尤其农业市场的不确定性和营销市场的变化加大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本。因此,从市场和营销角度来说,积极明确市场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能够有效确定农业发展需要和技术创新成本,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营销风险分析
本文将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分为决策阶段、技术研发阶段、农产品生产阶段、市场阶段等不同的阶段,结合50家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在不同阶段面临的政策、经济、自然、技术、市场、营销、管理等风险情况,利用样本收集和量表分析的模式,同时借助SPSS计算工具确定市场风险因素和营销风险因素的风险系数,进而确定2种风险因素对于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2.1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在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新型科技产品往往无法站到合适的市场,利润低下、分散经营的模式不利于对于科技成果的把握进而也不利于科技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在创新决策阶段,市场风险得分在7分以上,技术研发阶段在6分以上,生产阶段再次达到7分以上,市场阶段接近9分。
创新决策阶段,消费者和市场潜在能力对新型技术应用具有直接影响;研发阶段,企业无法准确判断该新型技术是否具备市场推广空间和利润空间,因此同样需要面临市场风险。生产阶段和市场阶段则需要考虑新技术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等,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更多。
2.2 营销风险
由于农业技术创新型产品的特殊性,其需要在充分考虑市场需要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I销策略,进而提高市场的产品接受度。创新决策阶段,营销风险得分在6分以上,技术研发阶段在5分以上,生产阶段则达到7分以上,市场阶段更是达到8分以上。
由以上数据分析也可以表明,营销风险直接关乎企业是否能够推动新型技术和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应用,影响企业市场价值的实现。而企业营销策略的失误,不仅会影响其知名度,而且会对企业后期技术创新发展造成影响。
3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营销风险考虑
3.1 提高市场营销风险意识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在决策制定阶段,即需要将市场风险和营销风险纳入考虑范围。企业需要转变只重视生产的营销理念,在追求产量第一的同时,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利用成熟的营销手段、充分的市场预估等,借助新产品打开市场空间,进而帮助企业激发总体生命力,实现技术创新服务于市场开拓,市场开拓再次推动技术创新的模式,促进新时期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应用和发展。
3.2 加强农业市场环境的调查
加强农业市场环境的调查,做好市场环境的预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市场环境调查,集中于对我国当前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政策、现有农业经济形势、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以及市场内其他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等进行调查。
利用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调查,了解企业所在地域的消费水平、文化水平、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明确企业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进而为企业科技创新寻求合理发展依据。
通过对企业现有文化、企业运营制度、企业基本规模、企业获得的国家政策支持条件等的调查,了解企业现行技术创新基础。
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全面调查,了解农业企业现有市场运营条件,进而保证市场营销活动效果的最大化。
3.3 完善商品生产和营销策略
农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商品策略和营销策略的转化,提升商品的技术内涵,提高企业综合实力,进而利用品牌效应推动新型技术市场营销的有效展开。
从商品策略来说,为提高技术创新的针对性,促进新型技术的有效推广,可以利用粗放农业、多种经营的模式,实现商品的组合营销;引进新型农产品品种,并结合地域条件进行模仿创新,加速当地农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开发绿色农业和观光产业,利用绿色农业进行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利用观光产业促进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和动力支持。
从营销策略应用角度来说,需要注重人才培养,保证人才尽快熟悉新型农业企业技术;保证科研人才工作动力的持续性激发。当然也可以利用人才引进的方式,补充现有人才结构,促进科研氛围的形成;利用广告策略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进而也为农业技术创新的推广提供必要的空间支持。
3.4 强化市场营销重点内容关注
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为提高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促进新型技术的有效推广,需要重视市场经营过程中潜在市场容量的开发,同时及时把握消费者对于新型产品的接受程度。需要着重提升新产品的质量,重视企业营销推广能力的提高。而在创新技术决策方面,则需要以消费者需要为准绳,以市场需要为标准,为技术创新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加强对于该阶段重点内容的关注,以便最大限度提升新技术产品的应用力度,满足消费者的新型消费需要,当然也为企业后期技术调整和研发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万君,李艳军.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的模式、风险、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5(21).
[2]肖更生,姚琼,李崇光.技术创新的风险识别:农业科技企业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10).
[3]高启杰.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7).
一、吉林省农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农业经营风险大,农业保险未成体系。农业生产周期长,自然灾害风险是农业经营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同时,由于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加大,特别是鲜活农产品数量的大量涌入,带来大量异源有害生物的侵入,给农业生产造成潜在危害。加入WTO后,由于消除了农产品进出口非关税壁垒和下调关税,国外优质农产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使原已过剩的农业剩余加剧。在良好的市场体系中,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分散风险。但农户缺乏有效的资本市场来分散风险。现阶段农户对风险的防范主要还是通过家庭内部及农户之间的各种手段来应付,而且这些手段主要集中在应付意外事故。对农户生产和消费可能遭遇到的风险还缺乏有效的机制与手段来防范。
2.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农户的技术行为最终取决于他的经济行为。改革以来,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就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步下降,农业收入己经不再是农民收入的唯一来源。缺乏利益激励是农业技术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农业比较利益偏低是长期以来政府、科研单位、农民不愿意对农业进行投资,不愿意花更多的钱去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原因所在。
3.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技术创新在新的思想形成后直至在市场中产生利润的全过程都需要大量投入。在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必然要求政府追加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但是,吉林省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并没有随经济的增长而迅速增长。吉林省政府对农林水利部门的支出占GDP的比例相当低;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也偏低。因为农业财政很大一部分用于农业基本建设上,而用于农业科研与开发的投入就相对低。而吉林省近些年的GDP增长速度较快。这说明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并非因为经济力量不够,而是因为农业投资效益较低而不愿投资农业,从而对农村、农业的资金投入总量不足。
4.农业科研成果与市场需要相脱节。农民最讲实际,敢冒风险的不多。各种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无论多么先进都必须符合当地农民实际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经济水平,符合市场需要才有可能得到农民的认可。如果一项技术符合上述条件,不用劝说农民,农民也会自愿地采用该项技术,否则无论如何先进的技术也很难在广大农民中推广普及,科技成果很难转化成现实。但是,一直以来研究开发立项主要由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或研究人员决策,过多的考虑政治因素和学术价值,较少考虑市场需求及农民实际接收能力。而且大多数科研集中在产中阶段的研究,忽视产后农产品多用途开发及加工增值等方面的技术,造成了创新资源的浪费,制约了农产品的市场经济效益。
5.农业技术创新中介渠道不畅。随着农业经济的深化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农业的利润主要来自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环节,产量再高如果不注重加工、包装也卖不到好价,只能以初级农产品出售获取微薄利润。而目前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仍然以产中服务为主,多数只是推销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忽视产前、产后服务。因此,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有待突破。
二、加强吉林省农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1.发展农业保险,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吉林省农业保险还处于试点时期,2004年12月30日成立的安华农业保险公司是吉林省第一家农业保险公司,也是国内第三家农保公司,是国内七大试点之一。公司实行股份制商业性运做,树立大农险经营理念,开办“一揽子”农村保险业务,以险养险。主要承担农村财产保险、园艺设施及园艺作物保险、肉食鸡养殖和生猪养殖保险等险种,加大了对种植业保险力度,财政也加强了对农业保险的支持。政府也在加大对农业、农村资金投入。由于农业技术创新活动不仅受经济规律支配,还要受到自然规律和生物规律的支配,因此存在较大的风险,发展农业保险、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势在必行。
2.改革农业科研体制中的成果激励机制。要尽快改革现行农业科研体制中的成果激励机制,改善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推动我国的农业技术创新。改革农业科研体制中的成果激励机制的关键在于把农业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挂钩,把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与实践结合。加强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鼓励建立以教授、专家为指导的,为企业提供咨询的服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