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管理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4 15:54: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经营管理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经营管理管理

篇1

本条例所称企业经营管理者,是指企业的董事长、经理、厂长等主要负责人。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做好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及时制止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四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应当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文明服务,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企业联合会、企业家联合会、商会、各类行业协会,应当依法维护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合法权益,反映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建议和要求,为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服务。

第六条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职工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对损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检举、揭发。

新闻媒介应当对损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八条企业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依法享有自主经营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处理涉嫌违法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得中止企业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九条企业及其出资人的合法投资和合法收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财产及其合法权益,不得违法向企业收费和罚款,不得向企业摊派财物。

第十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应当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取得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违反规定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非法限制外地产品或者服务进入本地市场,妨碍公平竞争。

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违反前款规定的行为有权进行抵制,并向上一级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检举。有关政府或者其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检举者保密,并依法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进口产品存在倾销、补贴或者数量增加的情形,并对有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有关企业可以自行或者委托有关社会组织依法向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或者采取保障措施的申请。

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反补贴或者保障措施调查的,省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支持涉案企业应诉,并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组织协调应诉工作。

企业在出口贸易中遭遇国外不公正待遇时,可以向省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反映,并配合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外开展贸易壁垒调查交涉工作。

第十三条有关国家机关制定涉及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时,应当听取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四条禁止以非法拘禁或者其他非法限制企业经营管理者人身自由的方式解决经济纠纷。

违反前款规定的,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救助,依法查处。

第十五条未经法律规定的机关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入或者搜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作场所和住宅。

第十六条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行或者委托有关社会组织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对国家机关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其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可以依法申请国家赔偿。

第十七条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不属于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范围的,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以自行或者委托有关社会组织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投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举报、投诉者保密,并在60日内依法处理,书面答复举报、投诉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拒绝受理举报、投诉,认为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在接到举报、投诉之日起5日内移送其他相关部门。

前款规定的期限,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

(二)包庇或者纵容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行为的;

(三)不为举报、投诉者保密,致使举报、投诉者受到打击报复的;

(四)对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案件不及时处理或者推诿不办的;

(五)对受理的举报、投诉未在规定的期限内依法处理的;

篇2

二、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实践研究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也需要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所以在企业经营管理创新中,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在新形势、新挑战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创新实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经营创新带动产品创新

新形势下,社会需求趋于多元化,这对于企业提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挑战,也是企业发展的机遇,所以企业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产品和服务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需求,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这对于企业有以下具体的要求:首先,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产品创新激励机制,去激励企业员工实现产品创新,因为有了激励的刺激,企业的员工的创造主动性和创新力才能够被发掘出来,并且建立完善产品的评价机制,根据市场反馈信息,建立专家组去考核产品的需求性和创新性,并对产品的需求趋势做科学的评估,鼓励更多、更好的产品进入市场;其次,产品要立足于客户,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一些企业一味的追求求新、求异,导致企业的产品和客户脱节,客户不能在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得到满足,也不会需要和购买企业的产品,所以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找准自身的位置,定位自身的角色,认准企业的客户群和市场,继而实现客户需求;最后,不断创新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由于客户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企业在根据客户的需求变化中,敏锐的捕捉市场信息,提供更加优秀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从而拓宽市场。在创新产品时,企业要不断加大产品附加值,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

篇3

一、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背景

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和公司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等工具,通过对大量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借助以上活动用来提高企业和公司的综合效益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日趋走向成熟,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正逐渐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已经是被捆绑在一起的两个方面。信息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对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进行了大幅度的创新,这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是许多大型企业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要想与世界接轨,在全球企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做到规范化的管理,只有规范化的管理才能在企业不断扩张的同时保证企业健康成长。在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与传播的范围使得企业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企业不对自己的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那么企业的发展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另外,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很多的公司都在运用信息化中的互联网技术等工具进行经营管理,只有这样才可以把企业真正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企业本身的竞争力。跨国公司的盛行更说明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司与子公司的地理距离会越来越远,如果想要把自己的各个子企业与子公司做到更紧密的联系,就必须要采用信息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在使企业在与其他企业和公司的竞争过程中不落下风。

三、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影响

信息化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当今时代的代名词,信息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

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效的组织结构的辅助,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工具可以对企业和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ERP的管理思想是当今时代一个较为新颖的思想,我们可以拿来借鉴,为改造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管理变革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综合运用新的思维和方法技术,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组合形式,以使得调整后的资源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它们在整合之后的作用,利用信息化的经营管理努力达到“少投入、高收益”的终极目标,使企业组织结构更加优化。

2、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增强企业的执行力,公司的运作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到上行下效,从而提高其管理效率,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之中传统的组织架构是“层级式”的,这就决定了信息的传递方式是从下向上,然后领导的决策又从上向下逐级传递。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工具进行传递,由原来的“逐层传递”方式转变为“水平传递”,管理的组织结构也就从所谓的“金字塔型”的结构向“扁平化”的结构方向逐步发展,自然而然,管理效率就会相应的提高,企业的命令执行力也会变得更加有序,执行力加强,企业的管理效率就会进一步提高。

3、促进管理过程的公平化和透明化

有了信息化的工具,我们就可以创建更多的类似于信息化平台的工具,这个平台能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企业的决策与企业的重大行动,从而可以让员工和其他人为企业的决策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企业和公司的决策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当今社会,很多的企业和公司为了能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都尽可能的创建更多的信息化管理的平台,公开本公司的部分决策与重大实践活动,比如:企业日常的开支,企业的长远规划和未来发展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旨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讲,信息化的经营管理理念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利用好了信息化的工具,才可以完善这个项目,使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遍布于企业的每个角落,优化企业的管理,使管理过程更加的透明与公正。

4、革新企业经营管理思想

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旧理念与思想会逐步被社会所遗弃,残酷的企业竞争就如同大自然食物链中弱肉强食的规律一样,没有“利刃”就无法存活,这种“利刃”就是新的经营管理思想,信息化的发展能从本质上变革企业的管理思想。信息化能广泛聚集大众意见,“集聚效应”有很大概率能使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在短时期内进行频繁的更新换代,过滤掉陈旧的观点,筛选出符合时展的思想,信息化的交流能进一步开阔企业的视野,使企业能更快的走向国际化,与整个世界接轨,获取更加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

5、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篇4

就目前来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标准,不同学者的界定标准各有不同。胜任力理论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其合理性以及实际使用价值,在国外得到迅速普及,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医疗、教育等各个部门。目前认同较为广泛的是将企业经营管理胜任力分为表面的知识、技能和内在的特质、动机、自我概念等。具体来说,知识是指管理者掌握的信息,技能是指管理者在处理事务时具有的能力,自我概念是指管理者自我的价值观、态度和认知,而特质是指管理者自身的特性,动机则是指管理者实现目标的意愿。总而言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胜任力不仅可以判断其能否胜任某项工作,而且还关系着企业经营管理绩效的高低。

(二)经营管理绩效理论

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经营管理绩效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的,其不仅体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很好地反映企业在市场中占据的份额以及存在的问题,因此目前经营管理绩效理论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收。但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一样,目前关于经营管理绩效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就目前来看,对经营管理绩效理论的评判标准主要有三种,其分别为: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的评价标准、单一指标和多项指标的评价标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重叠,目前较为常用的评判方式是通过多项指标从主、客两方面来衡量企业的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

二、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与经营管理绩效的关系

(一)胜任力的特性

我们可以从对胜任力界定的不同标准中总结出一些相似点,也可以说是胜任力的特征,其主要有三点:(1)胜任力在不同的任务情境中其表现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动态性;(2)胜任力与经营管理工作绩效有着密切关系,不可反映甚至预测经营管理的工作绩效;(3)可以通过胜任力将经营管理能力强的人员鱼经营管理能力弱的人员区分开来。

(二)经营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学者Boyatzis提出了高效工作绩效模型,其指出经营管理绩效是由经营管理需求、管理者的胜任力以及企业环境等三部分共同组成的,只有当这三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时,才会使得经营管理绩效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企业经营管理者本身所具有胜任力的种类较多,但在实际经营管理中一般不需要用到所有的胜任力,其所需要的胜任力要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具体评价,要努力使得能最大程度地将胜任力潜能激发出来,从而有效提升经营管理绩效。笔者认为,影响经营管理绩效的胜任力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管理能力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指管理者能对自己有正确认识,并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调节来实现自身发展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发展,以此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绩效,因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

2、领导能力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领导能力是指管理者通过人际交流或自身行为影响来提升整个企业工作人员水平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对企业其它工作人员来说起着领导作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绩效,其在胜任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任务管理能力

任务管理能力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以通过自身经验来对团队进行指导,以此来完成任务的一种能力。任务管理能力的直接实施对象是任务,而只有保证团队任务的完成,才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绩效。

4、创新管理能力

创新管理能力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根据企业发展背景的变化,对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合理改进,使得其更加符合当前企业发展需求的一种能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经营管理者创新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创新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管理者拥有较强的创新管理能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5、社会责任能力

在明确社会责任能力之前,首先必须要将其和经济责任区分开来,其不是以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具体来说,社会责任能力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对职工的责任、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以及对社会公益责任等的一种能力,一个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必然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能力。

(三)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与经营管理绩效的关系

企业的经验管理绩效主要可以分为发展绩效、财务绩效、流程绩效以及市场绩效,研究表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领导能力、个人特质、管理能力都可以对经营管理绩效产生影响,而这些都是属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的范畴。比如人事管理能力对企业的发展绩效和市场绩效都能产生显著影响,因为一旦企业经营管理者具备较强的人事管理能力,其就可以对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更好的组织,从而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社会责任能力也对发展绩效有着促进作用,因为若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能力,就会通过如社会公益等各种行为来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而这在无形之中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提升企业的发展绩效。

(四)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与经营管理绩效关系带来的启示

1、给选拨和考核企业经营管理者带来的启示前面已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自我管理能力、管理创新能力、任务管理能力等胜任力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拨或考核时,可将这些能力纳入衡量范围。比如,在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拨时,可通过对其个人特质、自我学习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胜任力的考察,来衡量其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对其人际交往能力、影响能力、指导能力等胜任力的考察,来评判其领导能力;通过对其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绩效管理能力等胜任力的考察,来评价其任务管理能力。总之,在进行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选拨时,要考察其各方面的胜任力,以此保证其具有足够的资格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2、给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带来的启示由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许多胜任力对经营管理绩效都有影响,因此在进行管理者的培训时,要依据不同胜任力的不同特点来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方案。这样可以使得培训更有针对性,从而大大提升培训效果,使得企业经营管理者有足够的能力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5

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是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增强企业实力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脱颖而出,更能帮助企业实现自我定位和快速发展。但是当今的企业大部分都存在制度不完善,发展规划不切实际,人员调整制度存在缺陷的问题。我们应该对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强化企业的整体实力,从而间接地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企业建设的时代步伐。

1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时代意义

企业的成长进步就犹如大树一般,要经历诞生、成长、鼎盛等重要的时期,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就有如加固了大树之根,方便大树在生长发育的同时更快更好地汲取能量。经营管理能力是贯穿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生存的主要线索,没有管理便不成方圆,而有了经营管理制度,却不符合当今企业的发展要求和公司实情,也有碍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当今的时代潮流之下,全球经济化已经成为时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深,企业的实力竞技便成为了当今我国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而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经营管理制度,能够帮助我国的企业在时代的竞争中做领跑者,也可以明确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让企业做到精细化发展和有效性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途径进行有效的分析,结合当今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优秀的国外管理理念,对我国企业的管理现状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制度—执行力—监督—再创新几方面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改革与探索,从而提升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2从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分析问题

2.1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缺陷问题

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是维持企业发展的重要辅助工具,与当今的市场和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息息相关。但是,当今企业部分的制度制定者和管理者仍然呈现出与时代脱轨、固步自封的状态,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从小部分人的利益入手,以维护部分小团体的经济与权力利益为目标;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过于陈旧老套,没有完整的监督系统和第三方的督查系统,缺乏执行力;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未进行人性化的思考,为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反而降低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发展速度。这样的制度不仅不能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也让企业的经营管理成为形式化的流水工作,流于形式的制度,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当今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应该结合企业的现状和人力调配、调整情况进行,制度不仅仅要满足员工的需求,更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不仅要从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和发展速度的大方向出发,也要结合人性化的制定标准和具有企业特色的制度制定方面进行思考。制度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管理和调配的标准。

2.2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问题

制度的制定是为了企业具有更加优化的管理调配模式,而当今的企业在管理模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部分企业习惯于单向式的传统管理模式,缺乏与时代相关联的创新思想,也未曾进行双向管理、双向监督的管理调配尝试。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不能够利用当今经济市场的经济讯息,也造成了企业员工工作能动性低下、企业间部门分工和责任分担不明确的企业管理缺陷问题。单方面的管理模式,也造成了企业中部分不公平现象的产生,对企业高层和管理层缺乏监督和督查效力。先进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应该能够给员工提供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和更多的优质学习培训条件,应该对企业整体的上下层都进行有力的调配。公平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该以责任分担和企业效益为量杆,为企业员工创造出一个公平自由、和谐积极的工作大环境。

2.3监督机制的缺失

当今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缺乏明确的责任,完善的制度和经营管理的监督团体。要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实现具有创新性的经营能力改革,我们就必须要从监督机制的建立和监督团体的塑造开始。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建立监督督查系统,树立员工工作标准、明确责任分担、建立明确的奖惩规范。当今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监督机制的缺失不仅为极少部分人提供了不公平竞争的条件,也造成企业工作效力低下的情况。

3具体的企业经营管理途径优化的想法

3.1制度化与规范化

进行企业内部制度的建立,规范企业内部的责任分担制度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核心,也是企业管理的关键,而制度的制定最终目标也是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规范化与制度化的管理办法,应该从日常考勤、工作态度、工作质量、最终效益的个人角度出发,讨论公司的部门配合、未来发展和企业整体形象的问题。要从细节入手,在把握公司整体发展目标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前提下进行有效性的制定和讨论。

3.2多培训与竞争性培养计划

优化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就应该从企业员工训练计划的制定和企业员工竞争环境的改良入手。我们只有加强了对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只有从改良员工的工作环境,提升企业员工的公平环境入手,才能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我们应该从人性化的工作方案改革入手,对员工进行差异性评价。我们要为员工制定出统一的效益评价标准,也要谅解员工的能力短板,对他们进行特色化和差异性的个人培训。

3.3结合国外优秀模型进行改革

我国的经营管理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营管理能力而言,仍然处于落后的现状。当今国际上比较常见的EPC模式和BOT模式,对于我国企业的整体管理和效益提升都有促进的作用。这两种经营管理模式,从市场调查和市场经济入手,讨论了当今的经济市场与企业生存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对员工的效益贡献进行了具体的量化性标准评价。而我们国家企业缺乏的正是这种与经济市场相关联的经营管理途径的建立,我们必须要在了解市场、了解民众需求、了解经济发展方向的前提之下,为我们企业制定出整体的经营管理方案和发展方向,进行人性化的效益化管理,才能进一步深化我们企业的发展。多结合国外的经验进行总结及借鉴国外的管理模式,进行反思和学习,也有利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

4总结

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与企业的效益增长速度和企业发展息息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也与企业内部的人员调动效益评价和奖惩制度的制定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思考企业经营管理路径提升的同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将市场经济的评估作为企业发展目标的影响因素之一,从而深化我国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一、树立创新理念

人类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文明史。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社会经济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社会交通由人力车、马车到火车、汽车、飞机;企业管理从泰勒时代把人当作机器一样对待,到现代企业管理的“以人为本”,都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立足创新,包括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开拓创新为动力,走出一条以科技为主导的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子。实践证明,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成功之路。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企业竞争首先是产品适销对路,质量要高,成本要低,服务要好,即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经营企业。要达到这些要求,就要在技术、经营、管理、制度、组织等方面实现创新。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广大职工要全面提高素质,包括思想观念、技术业务、道德素质以及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力等。

二、紧紧抓住依靠科技进步的关键性因素

科学技术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高达85%;在我国的经济发达省、市,如广东省的深圳市,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75%;在现代工业园,如苏州现代工业园,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70%。实践表明,现代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主要推动力。企业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实现科技创新:一是增加科技投入,每年投入经费不少于整个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的5%;二是要引聘、培养高科技人才。事业是人创造的,没有创新型人才,就没有创新型的事业;三是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目标,主要是开发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努力创建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重奖有特别贡献的科技创新人才;五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使传统产业上一个新台阶,提高一个新水平。

三、确立资本经营理念

所谓资本经营,是指把公司所拥有的各种资本,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变为可以流动、可以交易的价值资本,通过重新优化配置进行有效运营,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

篇7

0 引言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且对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起着支柱性作用。当今社会,随着市场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品质的追求以及建筑企业市场低成本的进入,使得建筑市场成为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而经营作为各个企业经济活动的中心,直接关系到企业本身效益的好坏,并且对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学习经营、懂得经营和善于经营,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管理者最基本的能力。

1 建筑企业经营及其影响要素

建筑企业经营就是将企业内部的经营要素(如技术、人力资源、资本、质量等)与外部的经营环境相结合,并通过管理、生产和服务等活动,实现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建筑企业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基础,以符合设计和满足用户要求为根本,从而达到或超过预定目标期望值的目的。而影响建筑经营的要素主要有企业内部的体制结构和外部市场环境,建筑经营投入的施工技术、人力等,以及产出建筑物的质量和获得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等三大类因素。因此,可以从这些经营要素的管理入手,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

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好的管理组织将会极大的提高对企业经济的管理,节约各种行政支出,并能有效地对各个经济要素进行监督,最终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领导体制,是一个十分复杂又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一方面它同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想联系,要与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规模相适应;另一方面又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受到社会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与企业形式的制约。企业组织管理则体现了为实现企业共同的任务和目标,而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有效的配备和使用企业资源,并能够正确地处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建筑企业在健全企业的领导体制和管理组织时,也必须对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包括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一套严密的经营、生产、技术、财务、质量、劳资、材料、机械设备等管理标准,对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对各种计量技术和计量手段的管理,以及所有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信息资料的管理等。这些基础工作是实施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对整个企业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以及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

2.2 加强建筑企业技术要素的经营管理

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就是要求对企业中的相关的各项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要素实施计划、组织、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筑行业的各种技术活动,一是指包括技术检查与核定、技术交底、图纸与工艺会审等方面为保证正常生产活动的技术要素;二是指技术创新活动,如技术改进和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新技术工艺的试验研究等。技术经济管理是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加强技术管理对于稳定企业生产技术工作秩序、保障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搞好环境保护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做好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技术管理的任务,正确贯彻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活动,不断推进并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努力提高各技术的经济效益,真正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二是要做好各项技术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健全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责任制、做好技术情报和信息管理工作、做好施工技术日志好工程技术档案、严格贯彻和执行各种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并定期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三是要做好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如建立安全责任、检查、教育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施工环境的公害和污染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等。

2.3 加强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经营管理

人是建筑施工的主体,其经济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的管理活动,实施有效人力经济管理能够极大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企业本身效益的最大化。人力经济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除了传统的人员招聘、录用、档案管理、人员调动等,还增加了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岗位与组织设计、行为管理,以及终身教育等内容。

人力资源是实现建筑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方面。良好的人力经济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人员的劳动消耗,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建筑企业在人力经济管理上的,必须充分发挥企业中人员的内在潜力,实施各尽所长、各尽所能的“能本”管理;并建立“德为前提、能力本位”的能绩优先的用人制度,坚决实施能上能下、竞争上岗的干部人事制度,创造条件保证有才能的人更好的发挥才干。

2.4 加强建筑企业质量要素的经营管理

所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不只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甚至是子孙后代的幸福。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必须时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而建筑质量经济管理就是要根据设计和用户要求,在规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建筑施工,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以实现企业本身效益的最大化。

建立全面的质量要素管理体系是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要求运用多方法对全员、全过程、全企业进行经济质量管理。要实现全员的经济质量管理,必须做好全员的质量教育工作,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建立包括各级部门和人员在内的质量责任制制度,已明确其职责与任务范围;有必要经常性的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以及主人公精神,积极主动参与到质量经济管理中去。要做好全过程的经济质量管理,必须坚持“为用户服务”和“预防为主”的思想,从市场调研、建筑设计、建筑施工,以及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经济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经济管理则是要求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都必须自觉履行各自的质量职能,并相互监督,使得全企业都处在质量经济管理之中。

3 结束语

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全面的综合管理,其管理素质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竞争愈来愈激烈的行业,建筑企业只有不断的改进经营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力资源、施工质量等经营因素的管理,才能持续促进企业的发展,并在未来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刑补团.浅谈建筑企业经营管理[j].山西建筑,2007 33(16).

篇8

0 引言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且对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起着支柱性作用。当今社会,随着市场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品质的追求以及建筑企业市场低成本的进入,使得建筑市场成为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而经营作为各个企业经济活动的中心,直接关系到企业本身效益的好坏,并且对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学习经营、懂得经营和善于经营,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管理者最基本的能力。

1 建筑企业经营及其影响要素

建筑企业经营就是将企业内部的经营要素(如技术、人力资源、资本、质量等)与外部的经营环境相结合,并通过管理、生产和服务等活动,实现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建筑企业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基础,以符合设计和满足用户要求为根本,从而达到或超过预定目标期望值的目的。而影响建筑经营的要素主要有企业内部的体制结构和外部市场环境,建筑经营投入的施工技术、人力等,以及产出建筑物的质量和获得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等三大类因素。因此,可以从这些经营要素的管理入手,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

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好的管理组织将会极大的提高对企业经济的管理,节约各种行政支出,并能有效地对各个经济要素进行监督,最终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领导体制,是一个十分复杂又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一方面它同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想联系,要与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规模相适应;另一方面又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受到社会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与企业形式的制约。企业组织管理则体现了为实现企业共同的任务和目标,而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有效的配备和使用企业资源,并能够正确地处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建筑企业在健全企业的领导体制和管理组织时,也必须对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包括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一套严密的经营、生产、技术、财务、质量、劳资、材料、机械设备等管理标准,对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对各种计量技术和计量手段的管理,以及所有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信息资料的管理等。这些基础工作是实施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对整个企业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以及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

2.2 加强建筑企业技术要素的经营管理

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就是要求对企业中的相关的各项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要素实施计划、组织、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筑行业的各种技术活动,一是指包括技术检查与核定、技术交底、图纸与工艺会审等方面为保证正常生产活动的技术要素;二是指技术创新活动,如技术改进和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新技术工艺的试验研究等。技术经济管理是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加强技术管理对于稳定企业生产技术工作秩序、保障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搞好环境保护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9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品牌经营是房地产企业核心经营的核心,它对消费者和房地产企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要求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强化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提高企业营销策划能力,建立企业文化和诚信机制,增强企业的团体凝聚力,进行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品牌创新。

1.房地产企业经营基本要素

1.1房地产企业的内部管理

内部管理大体上可以总结为一个根本、两个侧重点和三个建设。一个根本就是指在管理上,房地产企业要做到以人为本;两个侧重点就是指房地产企业要做到标准化管理并且要实施IS09000质量保证体系;而三个建设是指房地产企业要不断地进行进步的制度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和有竞争能力的组织建设。

1.1.1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更要尊重人性,尽可能多地考虑企业员工和客户的利益,为社会做尽可能多的益事,并把以人为本的这一理念作为指导企业发展的最高行为准则,也可以说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房地产企业成功的根本所在。

1.1.2房地产企业实施IS09000质量保证体系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它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基础。而IS09000质量保证体系是全世界顶级专家经过对全球成千上万的成功企业的质量管理进行总结,并且经过科学周密的研究论证而形成的企业管理质量体系。

1.1.3房地产企业要取得成功,就必需进行与时俱进的制度建设、先进的文化建设、有竞争能力的组织建设,这也可以说是房地产企业成功经营的前提条件。

1.2外包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专业化的生产经营要求越来越强。房地产企业也不例外,必需不断培养自己的专业化经营,把更多的优势资源配置在自己专业化的领域,发挥自己更大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必需把大多数的工作,如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监理、销售等,以外包的形式分包出去。房地产企业切忌“小而全、大而全”的思想,应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外包充分合理地利用外部优秀的专业化资源进行经营管理,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资本流通效率和企业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这样企业就可以把自己的主要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在培养自己核心竞争能力的方面,从而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培养自己的优质的外包管理素质。

2. 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

2.1制定长远规划,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寻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成立以来.在制定最初的经营管理思路时,就要有长远的规划,并将这种规划与当前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企业规划中,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时刻把握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决策建立在一种科学的态度上,避免企业经营陷入战略性发展瓶颈。在房地产企业项目进行项目开发产品定位阶段,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济实体, 房地产企业必须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来研究和了解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情况,及时掌握当年或近期内城市建设发展的意向。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拟定新开发的项目意向,切实加强市场调查研究,掌握消费者心理,以便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来满足用户的需要,以便达到企业制定的发展和战略目标,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2积极进行经营机制创新

全面激发企业活力房地产业属于高度竞争的行业,将公有资产逐步从企业中退出,引入外资、民营资产或其他优良资产,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盘活存量资本,扩大增量资本,是进一步焕发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吸收外资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资本,引进其先进的理念、经营机制和内部管理方式。甚至在项目融资或吸纳外部资金上也可以创新经营管理方式,本着加大激励与加大风险相结合,放开经营与强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界定责权利关系,实行利益与风险对等政策,调动各方经营的积极性。实行经济责任追究制,凡因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严肃追究经营管理者的经济责任甚至法律责任。

2.3努力实现产品的各项指标,优化节能设计

项目产品定位后,在进行项目规划方案产品设计时,一定要由专业设计人员、专业策划人员、专业销售人员、专业施工管理人员、以及公司决策层高管组成的专业小组仔细推敲产品的户型、功能、面积、采光,通风、经济性、开发周期等各项指标,同时要认真考虑建筑产品的节能指标,因为我国是个人口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社会资源的浪费也越来越大,因此在房地产开发的项目产品规划方案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产品的节能设计,优化节能设计,这一要求,既是建立节约、环保型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尽的社会义务。因此,专业小组要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了解当前本地市场的需求,同时借鉴本地一些目的成功开发经验,只有这样,规划方案产品的确定才是科学地、严谨地、能经得住市场的选择,也才能使产品的各项指标最终达到合理的地步。

2.4合理制定产品的价格

根据国家现行房地产销售制度,项目只有施工至一定阶段时,才能销售这一规定,企业在这一阶段要进行项目销售实施方案制定,销售方案中最主要的是项目产品的销售定价,定价除要参考本地区同类产品的价格外,还要把握宏观经济的走势,以及银行的存贷款政策,还有税务政策,同时结合项目自身情况来确定销售价位,并在执行中,辅以灵活性,做到定价切合市场实际。切忌定价过高,因为一旦项目定价过高,脱离市场,就容易造成产品积压,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2.5经营制度管理

2.5.1加强资金管理

资金运用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整体效益,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对企业内部资金运行应进行静态控制、实时监控、动态管理、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监督控制,实行资金按调度使用,制定严格的用款制度,重点掌握工程项目资金的来龙去脉。通过加强资金管理也可以做到深化成本管理。

2.5.2实行质量安全目标管理

工程项目各项工作的质量安全管理如何,是建设项目成败的关键。加强管理,保证质量、保证安全,才能实现我们的投资期望。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工程项目的主体单位,应对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负总责。同时,通过签订各种合同将有关工作的质量安全责任分解到有关单位。在签订合同之前,我们必须通过有效、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择优选定有资质、有实力、有合作诚意和热情的相关单位,并在合同实施过程当中,随时跟踪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实际,保证项目按预期的目标实现利润和声誉的双丰收。

2.5.3加强项目综合管理

为保证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必须对项目进行综合管理。因为项目管理是多个群体参与、多项工作相互交叉,需要多种资源、实现多个具体目标的集合体,它有一个共同的整体要求和目标,但同时又存在不同的认知、矛盾和冲突。对项目进行综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项目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及时进行统筹安排,沟通、协调各方的要求,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冲突,并通过实施对项目范围、质量、进度、费用、.安全、资源、环境、信息、风险、沟通、收尾管理等目标的综合管理,使项目管理工作形成有效的整体。为了考核实施活动过程的结果,应用考核结果的描述来确定绩效的高低,做出综合性的评价,并形成绩效评价报告。通过此报告所反映的综合状态信息,我们可以对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有一个动态的控制、跟踪和掌握,也以便我们及时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做出改进和弥补。

3.结语

房地产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站稳脚跟,棋高一着,做大做强,关键是要紧紧抓住经营管理创新这根主线,牢牢把握经营管理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勇于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用客观、科学的态度,合理、大胆、有效的创新,企业才能在竞争中不但安身立命,充满发展的活力,而且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篇10

1引言

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企业立足的根本,是任何企业良好发展的前提。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市场也出现了变化,企业想要在变化中继续生存,迫切的需要进行企业改革,其中企业经营管理的改革是重要的方面之一。但是经营管理涉及到的方面较多,从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到经营制度,因此想要切实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此外不同的企业面领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环境不同,还要具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

2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意义

2.1提升企业的应对能力

当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内外两个方面的困境。从内部管理来说,传统的管理制度与管理理念根深蒂固,企业的改革措施无法根本性落实,效果相对较差;从外部经营环境而言,市场越加稳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创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性提升,生存环境相对恶化。在这种状况下,企业要想最大化自身的利益,就必须要具有足够的应对能力。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实际上就是从内外两个部分来促进竞争优势,自然应对能力也会加强。

2.2提高企业市场的竞争力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政策鼓励创新创业,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市场,市场竞争也越加激烈。企业要想长期存在与发展,就必须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可以说,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每个企业的核心任务之一。当然,这个提高的方式多样化,既可以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着手,又可以从品牌创建、连锁效应等方面着手。但是,从根本上来说,都要加强内外管理。因此,可以认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是提高其竞争的必然途径。

2.3促进企业整体升级优化

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可以促进企业的整体升级优化。首先,企业经营管理应当将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作为重点目标。运营效率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有效提升运营效率既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也会促进企业与合作方建立高效的对接。其次,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可帮助企业以产业链的视角寻找到准确的发展方向。成熟的产业链中存在生产、销售、流通等环节,结合自身的优势寻找到利润空间最大的环节,可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再有,维护好营商环境,企业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中,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建立好稳固的关系,是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3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存在的问题

3.1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

当前,多数企业为了最大程度地招揽人才,都会频繁的进行人更,不仅包括招揽人才,也包括辞退员工以及员工退休。这就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流动性较强,同时很多企业又缺乏基本的员工意识培训,在优质员工的吸引力上存在较大的不足。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培训消耗时间,但是不培训员工需要更长的时间适应工作,在此期间,其在岗位上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质量也降低。且多数员工在上岗前没有经过对应的培训,在制度的遵守与生产质量上均得不到保证,影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升。

3.2组织管理模式不科学

多数企业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或者直接借鉴其他企业的优秀经营模式,但是在这个运用的过程中,忽略了自身企业的实际状况,从而使得其经营模式与经营实状不吻合。在很多措施的落实上,都受到了限制,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加上,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对于信息技术的要求较高,传统的管理基本上没有这部分内容,直接将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容加上信息技术使得在其他方面供应不足,并不能马上取得良好的效果,信息技术的适用性严重缺失。

3.3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直接引导着整个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与外部经营活动的开展。但是,由于当前多数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经营管理者思想固化,一味地进行沿袭与照搬,从而使得企业的很多经营管理制度与自身不符,且管理方式相对保守,部门与部门的经营管理活动开展受限,难以保证其日常运行的工作质量。在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上的缺失,使得企业内部联系不够紧密,从而降低了各部门之间合作的效率,使得企业整体发展受到影响。

4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路径

4.1运用新观念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运用新观念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主要指的是运用人才观念改变、运用成本预算管理观念和运用品牌价值管理观念。我国的一些企业受到家族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进行工作人员选拔时,往往以血缘关系为主要参考依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积极的发展,首先这种选拔方式选出来的人,未必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这也会给其他员工带来负面情绪,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工作效率,因此,在选拔人才时应该以能力为主要依据,尤其是管理人员,可以选择职业经理人进行企业管理。成本预算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一些企业还没能对此有充分的应用,还选用先拨款后结余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于控制成本带不好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应该依据上一年的经营情况以及各项目的消耗,以及今年的市场预估进行成本预算。一些企业在品牌价值上的观念不够强,认为进行品牌创造成本太高,而不愿意进行品牌资产投入,实际上品牌可以帮助企业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并且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4.2运用新技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运用

新技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主要是指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信息技术。首先,企业管理应该跟上时展的需要,摒除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传统的管理技术。应该充分应用时代的新型产物,应用大数据系统技术进行企业管理,应用大数据系统分析近几年的产品销售情况,并以企业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目标为依据制定经营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投入分配,例如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以及仓储空间等问题,这种方式可以明显降低产品过剩或产品严重短缺的问题,改变以往采用每周或每月进行工作总结的方式进行工作汇报的方式,采用建立数据库的方式,根据自身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状况进行企业数据管理模式,及时的进行数据上传,并进行有效地分析。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中很多方面的管理效率,传统的财务利用以及原材料输入与产品输出都采用纸质票据进行记录,这种方式耗时耗力,同时严重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而采用信息技术管理,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不仅能提升管理效率,对于数据提取也更加方便快捷。

4.3运用新模式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