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5:54: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股市资金流向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引言
早期学者对股票市场资金流向的研究相对较少,原因在于对资金流向数据的统计存在困难,随着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在股票市场的广泛运用,学者对资金流向的研究才日益增多,大部分都认为资金流向对股价在短期有一定影响。
Chan和Lakonishok(1995)认为资金流向与历史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55]。Kim(2000)对资金流向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订单的不平衡性与股票收益率具有负相性。Bennett和Sia(2001)利用1997年6月至1998年6月期间纽约证券交易所的1622家上市公司数据,发现不仅资金流向与同期收益率正相关,而且历史资金流向可以预测未来资金流向和收益率。Campbell和Ramadorai(2009)认为机构日订单流对股票未来收益有明显作用,特别是机构的委卖订单对股票收益的这种负面作用更为显著[58]。
侯丽薇,谢赤(2010)通过研究A股市场分钟级高频交易数据分析资金流向和当期股票收益率以及未来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发现资金流向对股票的收益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王义和柳会(2011)从目前中国股市市场主力(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出发,研究资金流向对股价短期波动的机理,并总结提分析验证主力资金进出对沪深股指、板块指数以及个股走势的主导作用。
二、资金流向的定义和机理分析
目前关于资金流向的统计方法目前还不统一,主要有根据主动性买盘和卖盘来定义资金流入和流出的资金净流入数据,以及根据大额报单来定义市场中主力资金流向的大单动向数据。
资金净流入是从外盘内盘角度出发,从价格角度出发通过价格变化反推资金流向。股价处于上升状态时产生的成交额是推动股价上涨的力量,这部分成交额被定义为资金流入;股价处于下跌状态时产生的的成交额是推动股价下跌的力量,这部分成交额被定义为资金流出;当天两者的差额即是当天两种力量相抵之后剩下的推动股价上升的净力,定义为当天的资金净流入。具体到统计数据而言,是按照成交单的方向和大小来定义资金流向。根据交易所提供的成交数据,如果单笔成交的成交价在现价之上,即主动性买盘(外盘),表明买方的意愿更强烈,该笔成交定义为资金流入;如果单笔成交的成交价在现价之下,即主动性卖盘(内盘),表明卖方的意愿更强烈,该笔成交定义为资金流出。这种计算资金流向的具体计算方法表述为:
资金净流入=主动性买入成交金额-主动性流出成交金额
大单动向是从成交单的金额大小出发,将市场中的大金额成交单作为市场中的主力资金。在股票市场中,由于机构投资者资金集中度高,持有资金量大,其交易必然与一般投资者会有很大不同。资金量小的投资者不可能报出大金额订单,只有资金量大的机构投资者可能提交大金额报单。大金额成交单一般是市场中的主力(主要是机构投资者)的成交单,由于他们具有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主导了股价的走势。大金额成交单卖出视为资金流出,大金额资金买入视为资金流入。这种计算资金流向的计算方法表述为:
大单动向=大金额成交单买入金额-大金额成交单卖出金额
三、资金流向对股价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深证成份指数是我国证券市场在理论界和实务界运用广泛的并且具有代表性的股价指数,本文选取深证成份指数指数的日涨幅值作为研究的因变量,符号为RIndex。
本文选取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的日涨幅值,资金净流入,大单动向数据,共计323期数据。其中资金净流入符号为Netinflow,大单动向符号为Largeamount,大单标准为成交量大于50万股或者成交金额大于100万元的成交单金额,单位均为亿元。
(二)平稳性检验
运用单位根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分析宏观层面资金信息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1。
四、结论及分析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资金流向对股价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作用,大单动向与股价涨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2、资金净流入不是股价涨幅的格兰杰原因,股价涨幅是资金净流入的格兰杰原因;3、大单动向对股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资金净流入是投资者在股票投资过程中常用的参考指标,但是它不是股价涨幅的格兰杰原因。从理论上看,这种以价格方向推定资金流动方向颠倒了资金与价格的因果关系,这种以价格方向定资金方向的资金流向信息不是股价变动的原因,只是股价变动时同步运用资金数据对股价行情的一种描述而已,虽然它对投资者分析股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它不是股价在交易层面上引起股价变动的影响因素,我们需要另外的途径解析资金流向。
股价的波动从交易层面看就是买卖双方资金博弈的结果,大单动向是大金额成交资金综合结果,大金额资金成交是市场中的主力机构资金博弈产生的,机构投资者主导股价的波动方向。
另外,股价涨幅是大单动向的格兰杰原因,是因为股价对大单动向有一定的反馈作用,市场中的主力资金一定程度上是顺应股价的走势进行交易,股价的波动也会对大金额资金交易产生影响。
因此,虽然关于股票资金流向的定义没有一致的规定,但是实证结果表明以大单动向为标准确定资金流向更为科学合理,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要密切关注市场中主力资金的动向。(作者单位:集美大学)
参考文献:
[1]Chan K.and Lakonishok J.The Behavior of Stock Prices around Institutional Trades[J].Journal of Finance,1995,1147-1174.
[2]Kim,Jung-Wook 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rades on Stock Returns Using Money Flow Data[J].Harvard University Paper,2000.
一、资金流策略的意义
资金流是一种反映股票供求关系的指标,是指证券价格在约定的时间段中处于上升状态时产生的成交额是推动指数上涨的力量,这部分成交额被定义为资金流入;证券价格在约定的时间段中下跌时的成交额是推动指数下跌的力量,这部分成交额被定义为资金流出;若证券价格在约定的时间段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则这段时间中的成交额不计入资金流量。当天资金流入和资金流出的差额可以认为是该证券当天买卖两种力量相抵之后,推动价格变化的净作用量,被定义为当天资金净流量。
有效市场假说的概念是说证券价格已经能够完全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即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不论选择何种证券,投资者只能获得与证券风险相当的正常收益。然而完美的有效市场存在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同样对于中国证券市场而言,市场并不十分有效,并且股价在短期内可能受到某些消息的影响,或者某些市场内在因素的改变从而产生剧烈波动带来的差价投资机会,因而在市场中经常存在交易性机会,从而在量化投资选股方面也有很多种选股策略,根据资金流选股便是其中一种。
资金流策略是指根据资金流这一指标进行选股的一种量化投资策略。该模型使用资金流向主要通过衡量当前市场上的股指或股票的资金流入或者流出的状态,从而进一步去衡量未来股票的涨跌情况:如果是资金流入的股票,则股价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上涨;如果是资金流出的股票,则股价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下跌。这样就可以根据资金流向来构建相应的投资策略。
二、资金流策略具体操作及结果分析
(一)资金流策略指标含义及操作步骤
对于资金流向的判断,根据买卖双方的力量对比来衡量。资金流分为流入流出两个方向,如果当前的成交价格在买方,则认为是卖方出卖股票的意愿较强,资金流出;如果当前的成交价格是在卖方,则认为是买方买股票的意愿较强,资金流入。对于资金流的测算,采取日数据计算,即当日价格上涨全部计算为流入,若当日价格下跌则计算为流出。本文采用的选股指标包括:1. 资金流信息含量IC(资金流中有效信息含量),将资金流向标准化,用当天的资金流净额除以当天的股票成交量,即资金流净额/交易额。2. 资金流强度MFP,资金流净额/流通市值,即标准化资金流的强度。3. 资金流杠杆倍数MFL,流通市值/资金流净额,即衡量资金流的撬动效应。
操作步骤:选股策略基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并将股票按照各指标进行排序,去除数据计算无效的股票;研究的时间从2014年10月1日到2016年8月31日,共6期;组合调整的日期为4月30日(一季报披露完成)、8月31日(二季报披露完成)、10月31日(三季报披露完成);剔除在组合调整日前后长期停牌的股票;组合构建时为等权重;组合构建时股票的买入卖出价格为组合调整日收盘价,若调整日为非交易日,则向前顺延;在持有期内,若某只成分股被调出沪深300指数,不对组合进行调整;将各成分股的季收益率与其相应指标进行合并,去除无效数据;将已合并好的沪深300成分股按照指标按照从高低的顺序排列;分为6组:排名前10的成分股、排名前20的成分股、排名前50的成分股、排名在50~100的成分股、排名在100~200的成分股、排名在200以后的成分股;计算出各组平均季收益率,将各组平均的季收益率与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作对比,考察跑赢概率。在2014年10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共进行了12期组合的调整,不计交易成本。
(二)资金流信息含量假说及检验
1. 资金流信息含量假说
信息无效――回归拟合优度很差
信息泄露――回归拟合优度很好,资金流系数为正
信息反应过度――回归拟合优度很好,资金流系数为负
R■=MFPt,iβ1,j+MFLt,iβ2,j+R■β3,j+αi
其中,R■表示第t期股票i的超额收益率;R■表示第t+1期股票i的超额收益率;β表示各公示因子的回归系数;MFPt,i表示第t期股票i的标准化资金流;MFLt,i表示资金流杠杆倍数。
2. 对资金流信息含量假说的检验
本文以浦发银行(600000)为例,设第t期为2016年3月10日到20日,则第t+1期为2016年3月20日到30日,对于非交易日顺延并剔除无效数据信息;首先计算出第t期的资金流强度MFP和资金流杠杆倍数MFL;然后计算出第t期和第t+1期浦发银行的超额收益率;最后用Eviews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线性回归系数为0.965963,拟合系数为0.933085,接近于1,说明拟合程度很好,第t期的股票超额收益率、资金流强度和资金流杠杆倍数这三个自变量对于第t+1期的股票超额收益率的解释程度很高。
由表2可知,F值为6.97219,F>F0.01(5.64),即方程极其显著,各自变量对因变量有很显著的影响,方差值很小,比较稳定。
由表3可知,资金流信息含量IC的回归系数为-1.05399,与t+1期超额收益率呈负相关,资金流强度MFP的回归系数为257.5974,与t+1期超额收益率呈正相关,资金流杠杆倍数MFL为-4.6E-07,与t+1期超额收益率呈负相关。从而回归方程为:
R■=257.5974MFPt,i-(4.6E-07)MFLt,i β2,j-2.05606+R■+αi
综上所述,当期的超额收益率、资金流强度、资金流杠杆倍数这三个指标对于下一期的股票有着很好的预测效果。
3. 根据资金流信息含量IC选股策略结果
由表4可知,整体上看,资金流信息含量较低的组合表现较好,其中资金流信息含量排名200之后的成分股构成的组合表现较好,记为组合IC(200)。在2014年10月1 日至2016年8 月31 日间,不考虑交易成本,组合IC(200)年化收益率为8.97%,高于同期沪深300 指数的表现。在6期中,组合IC(200)有5期跑赢了沪深300 指数,跑赢概率为83.33%。
(三)资金流强度MFP
1. 根据资金流强度MFP选股策略结果
2. 根据资金流强度MFP选股策略结论
由表5可知,整体上看,资金流强度较低的组合表现较好,其中资金流强度排名200之后的成分股构成的组合表现较好,记为组合MFP(200)。在2014年10月1 日至2016年8 月31 日间,不考虑交易成本,组合MFP(200)年化收益率为10.62%,高于同期沪深300 指数的表现。在6期中,组合MFP(200)有5期跑赢了沪深300 指数,跑赢概率为83.33%。
(四)资金流杠杆倍数
1. 根据资金流强度MFL选股策略结果
2. 根据资金流强度MFL选股策略结论
由表6可知,整体上看,资金流杠杆倍数较低的组合表现较好,其中资金流强度排名100~200的成分股构成的组合表现较好,记为组合MFL(100,200)。在2014年10月1 日至2016年8 月31 日间,不考虑交易成本,组合MFL(100,200)年化收益率为-2.93%,高于同期沪深300 指数的表现。在6期中,组合MFL(100,200)有4期跑赢了沪深300 指数,跑赢概率为66.67%。
三、各策略比较分析
将根据不同指标所选股的结果放到一起进行比较,时间是从2014年10月1日到2016年8月31日,由进一步的比较分析可知,按照低资金流强度选股的策略表现最好,年化收益率达10.62%,在6期的分析中有5期的收益率超过大盘,跑赢概率为83.33%。
四、资金流策略的有效性分析
正因为中国的A股市场不是特别有效的市场,量化投资策略正好可以发挥其纪律性、系统性、及时性、准确性、分散化的优点而不惑国内市场的各种投资机会。相比定性分析,现阶段A股市场的特点更适合采用客观、公正而理性的量化投资风格。股票市场复杂度和有效性的增加已对传统定性投资基金经理的单兵作战能力提出了挑战。相对于海外成熟市场,A股市场的发展历史较短,有效性偏弱,市场上被错误定价的股票相对较多,留给量化投资策略去发掘市场的无效性、寻找超额收益的潜力和空间也就更大。事实上,尽管在国内发展历程较短,从国内已有的采用了量化投资方法并且已经运作了一段时间的基金来看,量化基金可以被证明是适应中国市场的。
本文采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从2014年10月1 日到2016年8 月31 日间沪深300成分股的情况,探讨了资金流信息含量的预测作用,研究了根据资金流三个指标进行选股所做策略组合的收益情况。主要涉及资金流信息含量IC、资金流强度MFP、资金流杠杆倍数MFL这三个指标,分别根据每个指标进行选股,观察其组合走势情况,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资金流信息含量对下一期的股价走势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第二,根据上述的三个指标进行选股所做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获得超过大盘的收益率。
作为量化投资的一个组成部分――策略指数基金已经发展起来,其中选股策略就包括本文所论述的资金流策略。不仅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可以满足投资者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需求。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A・哈根.金融学――有效市场的反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美)罗伯特・阿诺德,许仲翔,约翰・韦斯特.基本面指数投资策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丁鹏.量化投资――策略与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4]朱世武.基于SAS系统的金融计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曹立著.透视无形之手――中国证券市场资本流量运动解析[M].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海天出版社,2009.
[6]田存志,王聪.证券市场信息非对称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7]陈威杰,蔡志成.数量化投资指标之资金流策略指标研究[J].时代金融,2013(12).
[8]石建辉,基于资金流的股指期货投资策略[J].中国证券期货,2014(01).
企业贷款变成存款,如果主要是活期存款,问题不会很大,活期存款可能是项目的总体贷款分期投资的一个临时性资金管理行为,可能成为下
阶段的投资而进入实体经济,对当期经济增长仍然会产生拉动效应。但如果企业长期信贷转变为大幅增加的定期存款,对当期经济增长就很难有直接拉动效应了。如此,我们在判断分析信贷增长和投资增长拉动驱动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时,可能就要打折扣,那将大大降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换句话说,如果是后一种情况,7.37万亿元的信贷增长,不会带来正常情况下信贷增长的经济拉动效应。
其次,资金流入股市,楼市隐藏银行系统风险。房地产投资推高房价,显示资金流入投资性房地产。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为5381亿元,同比增长32.6%,个人按揭贷款2829亿元,同比增长63.1%。由此估计,上半年金融房地产信贷资金超过8000亿元。
最近各地房价不断上涨,已接近2007年的高峰水平,如此高房价绝对不是所谓“刚性需求”群体所能承受的。所以,近期房地产的繁荣应该是投资性活动,或者是投机性活动所致。而投机性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赚钱或转手卖出,并不是为了居住,只不过是把空置率从发展商手中转移到投资人手中,对实际拉动相关产业,比如装修业的投资和消费没有实际意义。因此,投机性房贷不能算进入实体经济。
更严重的是,房价高涨,发出了房地产市场回暖的错误信号,开发商又开始高价拿地,银行判断房地产又成为优质贷款,因而放宽信贷条件,会大大增加信贷风险。谁是将来的买家呢?如果到时候卖不出去,所有的风险就要银行承担。
管住银行资金对投机性活动的支持,是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回归正常调整的关键,也是避免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系统性风险和危机的关键。
现在没有官方数据显示有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但看看当下沪深股市资金流进流出的变化,特别是货币政策变化受高度关注的情况;从货币政策变数的“权重”不断被强化的市场氛围中,可以判断,也可能有一部分巨额信贷进入股市,其正是股市近期上涨的动力之一。
银行资金推动股市上涨,就存在巨大的系统风险。如果说去年股市下跌近70%,对经济和金融体系没有太大影响,那么其最重要的原因也是上一轮泡沫的形成不是由大规模银行资金推动的。银监会在泡沫形成过程中尽心尽职地充当了“watching Dog”,使银行系统避开了泡沫危机的冲击,也使经济体系没有受到本土市场泡沫破灭的影响。
再次,还应该值得注意的是,若资金和信贷没有流入实体经济,可能带来三方面的问题。
从微观层面看,银行信贷可能主要给了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不缺钱,信贷返存银行变身存款,不能达成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既定目标。所以,银行信贷应该更多向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和民曹企业倾斜,拉动民间投资,才能真正发挥新增贷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
从宏观层面看,6月份货币供应量增长28.46%,比上月末高2.72个百分点,再创新高。如果以8%的经济增长,加上2%的通胀预期,代表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那6月份货币供应增长远远超过了经济运行所需要的货币增长1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那些超出经济运行所需要的货币供应量,流进了资产市场,推高了资产价格泡沫,进而可能产生银行风险。所以,货币政策应该有必要收回“过剩”的货币供应,以避免将来不必要的麻烦。
从政策层面看,如果不把资金流向分析清楚,仅从巨额信贷增长的角度判断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就会误判将来的经济形势,误导可能的经济政策。
以上分析表明,政策取向,至少货币政策温和调整的必要性凸显。不过,在经济还未真正复苏,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还不足的大背景下,调整基准利率有百弊而无一利,相信货币政策不会大动干戈。但是,公开市场操作,定向票据发行,必要的时候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还有新增贷款规模控制等量化型工具,应该都是下半年收回过量货币可能动用的政策手段。
相关链接
专家视点:信贷流向与结构
魏加宁(国务院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9年上半年,大约有20%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这就意味着仅在今年1~5月,就有大约1.6万亿元的信贷资金流入到股市。
张明(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
按照历史经验,如果银行信贷资金流入企业固定资产领域,那么企业存款也将伴随银行信贷资金的增长而大致同步增长,因为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将贷款全部用掉。然而,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存款增加5.27万亿元,如果再考虑到企业自身盈利增长,则企业存款增量与企业部门信贷增量之间存在一个显著的缺口。
与此同时,2009年上半年新增票据融资1.71万亿元,占信贷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票据融资属于流动资金贷款,如此大的票据融资增量令人疑惑。
此外,去年10月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取消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管理而引发的信贷飙升,恰好与去年11月以来的A股市场指数飙升完美地重叠在一起,“令人不能不怀疑信贷资金在股市上涨背后的推手作用”。
资金再次流入,似乎是第二季亚洲区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之一。政策风险纾缓,刺激资金流入亚洲市场。就香港而言,资金持续流入构成港元升值压力,为捍卫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管局自7月初起多番入市,购入美元并沽出港元。迄今,金管局合共向银行体系注资 437 亿港元,以免港元汇价突破强方兑换保证水平。今次是金管局逾 18 个月来首次干预外汇市场,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
资金流入不只于金管局注资
随着金管局多番注资,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即商业银行在金管局开设的结算户口结余总额――亦在 7 月上旬显著上升。部分意见认为,如果单从银行体系总结余的每日变幅判断资金流向,今年上半年资金流入香港的规模不值一提。但要注意的是,银行体系总结余之变化,并不能全面反映香港的实际资金流向。我们要指出,以银行体系总结余变化来量度资金流向,至少存在两大局限:
其一,有关指标未能过滤金管局公开市场操作所带来的杂音。由于金管局可视乎需要,随时发行或赎回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而银行可凭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作抵押,向贴现窗借取流动资金,故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被视为组成货币基础的一部分。因此,单以银行体系总结余变化来计算港元流动性存有偏差。
其二,商业银行亦可选择容许货币错配,接受外来资金而不与金管局平盘。2012 年的情况便为一例,当时外来资金涌进香港,但银行体系总结余却无甚变化,主要因为银行增持外币资产以作抵销。换言之,只有商业银行不愿意增加外币资产,而把外币敝口转让予金管局,银行体系总结余方会随着资金流入而上升。
怎样量度资金流向?
总括而言,与一般认知不同,金管局没有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或者银行体系总结余维持不变,均并非代表没有资金流入。为掌握金管局公开市场操作及商业银行外币资产变化之影响,我们根据两项指标,包括货币基础(由银行体系总结余、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结余额、负债证明书及流通货币所组成)变幅及认可机构持有的外币资产净额变幅,判断资金流向。
据我们估算,在夏季来临前香港已见资金明显流入。虽然1月份、2月份香港曾出现资金外流的情况,但自3月起资金便持续流入,每月平均达 510 亿港元,为 2013 年9月以来最高。今年首五个月合计,净流入资金为 452 亿港元,高于金管局约 437 亿港元的注资规模。然而,相对现存金融体系流动性的规模,迄今资金流入的规模仍相当有限,故其直接影响只属轻微。
另一值得留意的趋势,是近月流入的资金,似乎都被商业银行以增持外币资产的形式吸纳,而非反映于银行体系总结余之上。今年首五个月资金流入规模为 452 亿港元,其中446 亿港元已反映在商业银行外币资产净值的升幅上。商业银行增持外币资产的意欲增加,相信与过去两年本地银行外币贷款快速增长有关。
推动资金流入的真实原因
既然肯定资金在较早时间已开始流入香港,接下来的问题是资金流入的原因。或许资金流入与以下因素有关:海外投资者风险胃纳增加;股票价值被低估;季节性融资需求及首次公开招股活动引起海外投资者的兴趣;被人民币升值潜力所吸引;港元与美元息差轻微扩阔。
透过分析 2000 年 1 月至 2014 年 5 月的月度数据,我们尝试寻找左右资金进出香港的主要因素。我们的研究显示,恒生指数市盈率对资金流向起重要作用,但港元与美元的息差未对资金流向产生重要影响。这可能反映选择把资金停泊于香港的投资者,并非被息差所吸引,而更看重实质增长前景。我们认为,市场参与者预期内地经济回稳,是吸引资金流入的重要诱因。
当然,资金流向亦受其他因素影响。根据我们的分析,人民币汇率预期走势改变,亦是资金流向出现变化的原因之一。虽然央行官员对经济形势的评论与此前相若,但 4 至 6 月份公布的贸易数据及采购经理指数均较市场预期理想,令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已逐渐减弱。
实际上,违规违法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正面临巨大风险,并通过放大效应令银行处于危机的边缘。――这正是当前银行监管当局高度关注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原因所在。
一般来说,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按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信贷资金;另一类是个人信贷资金。无论是企业信贷资金,还是个人信贷资金,从其“合法”取得银行贷款资金,到资金成功进入“证券公司”,这一路线往往是隐蔽和曲折的。当事主体通常借助第三方或通过多家银行的过渡会计科目、跨行跨地区多次转移达到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目的。从涉及的银行贷款品种来看,企业类涉及的贷款包括: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中长期项目贷款、票据贴现等;而个人类涉及的贷款则包括:存单质押贷款、个人综合经营贷款、二手房按揭贷款、个人信用贷款等。其涉及的会计科目则有个人贷款、企业贷款、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开出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同城代转户、同业往来、汇兑款项等九种之多。
通过对有关案例进行调查分析,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种类型:
1、不经过第三方,直接进入股市
企业或个人,通过虚拟贷款用途或者挪用贷款资金,将银行发放的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或个人生活消费的信贷资金直接投入股市。这一路线不涉及第三方,有时甚至也不会涉及到第二家银行,路线比较清晰,也容易被识别。
2、借助关联企业或第三方账户隐蔽入市
这里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企业借款人从甲行取得贷款资金;然后将贷款资金转入在乙行开户的关联企业账户;再由关联企业将贷款资金转入在丙行开户的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些情况可能要更加复杂,涉及多家关联企业、多家银行。
第二种情况,企业借款人在甲银行借款,获得贷款后,将资金转移到在无借款关系的乙银行开立的存款账户,再从该账户将资金转移到证券公司账户。
图1 借助关联企业或第三方账户隐蔽入市(第一种情况)
图2 借助关联企业或第三方账户隐蔽入市(第二种情况)
3、企业通过高管人员名义间接入市
借助高管人员名义入市的企业往往是拥有较多关联企业的集团客户,他们在操作信贷资金入市时,往往先以企业高管人员的名义在异地(或者当地,更多的则是在异地)注册若干关联公司。在关联公司名下,以自然人名义在多家大城市开立资金账户和股票账户。通过资金在多家子公司之间汇进、汇出的串账方式,将信贷资金间接转至关联公司及自然人名下账户,再转入证券公司,从事股票买卖。
图3 企业借助高管人员间接入市
4、借助“票据业务”曲线入市
采用票据贴现资金流入股市的企业,往往利用多头开户,多家银行借款,以及对贴现资金用途审查不严的漏洞,采用先在一个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到其他银行贴现,贴现资金再转到另一个金融机构资金账上,然后再将资金划入证券公司。
图4 借助“票据业务”曲线入市
5、个人从银行贷款后套取现金并转移入市
借款人以资金周转(或消费贷款、信用贷款)的名义从银行取得贷款后,采用取现的方式终止银行跟踪资金流向的线索。然后,该借款人再以自己或他人名义以现金方式存入其银证通或者银证转账账户,达到进入股市的目的。由于银行对大额现金的支出有详细记录,这种方式很容易被识别。比如,有案例显示,某借款人获得贷款并取现后,其家人在同一银行用“现金缴款单”交等额现金给另一行开户证券公司;在偿还贷款的路线上,该借款人用现金归还贷款,其还贷现金来源于其家人的“银证通”账户。
图5 个人从银行贷款后套取现金并转移入市
6、证券公司从银行融资后进入股市
美国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比较乐观,比如,去年四季度GDP增长强劲,今年1月份ISM制造业活动指数创下2004年8月以来的新高,去年12月份个人收入环比增长幅度高于市场预期,2009年12月份美国旧房签约销售数字出现环比增长。这些数据都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虽然上市公司公布的去年第四季度业绩好坏参半,但一批公司如福特汽车、埃克森美孚、UPS等的业绩超出投资者预期,为市场提供了上涨的动力。
不过,美股出现的此次调整已在市场人士的预料之中。道指自去年3月探底以来,在美国政府的刺激措施下,至今年1月19日,涨幅高达64%。当投资者开始担心未来流动性将出现收缩的情况下,投资者倾向于获利了结,保留前期的投资成果。
美国研究机构Bn-inyi Associates表示,过去历次的大反弹都会经历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平均涨幅为37%,第二阶段为10%,第三阶段为12%,第四阶段为22%。其认为美股在完成10%以内的阶段性调整后将重返上升通道。
但不可否认,美国股市仍面临考验。美国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劳伦斯・萨默斯近日表示,理论上美国经济正在复苏,但由于失业率高企,所以美国正遭受“人力衰退”。
最新公布的美国就业数据显示,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的人数不跌反增,这导致美股再次出现大跌。
港股集资引来热钱
近期港股走势反复,主要原因是受到了内地政策调整的影响。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近日对热钱涌入香港问题提出警告。他指出,去年第二季度至今,流入香港的外资总额达4200亿港元。这些资金主要由股票集资活动所带动,其中内地公司的集资额达3400亿港元。大部分资金仍未兑换成外币,以港元方式留在香港或内地银行体系内。有关公司如果有资金需要,资金则会被抽走,金额可能高达2600亿港元。不过,今年如果香港股市仍然畅旺,股市的集资活动持续,美元利率依然低企,资金流入香港的压力可能持续。
在过去股票市场实际运行中得到反复验证,M1增速变化已经成为目前股票市场投资策略选择的先前指标之一,股票市场投资者不妨借助这一指标变化特点,进行短、中、长线投资策略的把握都将有很大帮助。
从去年11月6日国家宣告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随后央行宣布信贷规模控制解禁,当月银行信贷资金增长为4769亿元,12月份银行信贷资金新增为7718亿元,到今年1月份银行信贷资金新增为1.62万亿元,累计近3个月银行信贷资金规模达到2.86万亿,在节节攀升货币供应量增长基础上,今年1月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8.79%,是近5年来最高。与此同时,沪深股票市场也走出了一波反弹行情,如沪市综合指数11月6日1703点,振荡反弹到今年2月17日2402.81点,升幅为700点,现在股市呈现出反复震荡格局,后市何去何从,有必要从货币供应量变化这一角度加以分析,因为货币资金流向、流量和流速变化,比股票市场上通常用基本面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更为贴近市场,借鉴价值更高,波段操作指导作用甚为有效。
从公布今年1月份信贷资料看,当前市场货币资金流动性的确出现局部性宽裕,但是M1同比增长仅为6.68%,这是历史上最低水平,1月份M1与M2增速差距迅速扩大到12.11个百分点,M1与M2“剪刀差”是1996年9月以来新高,表示货币资金存款定期化特征甚为明显。M1与M2增长方向一减一增,意味着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增速一减一增趋势,正是反映企业投资需求下降,利润减少,居民消费意愿下滑,市场投资和消费信心趋弱,货币资金更多以定期存款等形式被企业和个人通过银行进行“窖藏”,从公布1月份居民储蓄(主要是定期储蓄)增加1.53万亿,创下多年新高,就可见一斑了。说明大量流动性资金沉淀滞留在银行体系内,充裕宽松的货币资金量没能够有效地流向实体经济,而流向了虚拟经济,如果缺乏实体经济基本面增长的支持,虚拟经济资产价格上涨,很可能是一种“虚胖”,尤其是1月份M1增速减慢,对资产和资本价格推动作用较为有限,对股市短期演绎则不利,所以讲,M1增速变化对股市运行影响较大。
根据人民银行公布2008年货币信贷资金统计资料显示:去年新增贷款为4.91万亿,按照往年贷款惯例,每年第一季度新增贷款投放占全年比例60%到70%,按此推算今年第一季度贷款信贷资金投放应该约有3.15万亿元,而1月份新增信贷资金又往往占第一季度投放总额一半,也就是说应该约在1.58万亿元,那么今年1月份新增贷款1.62万亿元,是符合往年新增信贷资金惯例,不是被一些媒体渲染为暴增现象,现在市场纷纷预测2月份信贷资金投放可能缩至5000至8000亿元左右,又让市场人士担心,实际上也是属于正常现象,尽管今年2月份新增贷款数据肯定会大幅度下降,可与2008年、2007年、2006年的2月份新增贷款2470亿元、4137亿元和1528亿元相比,仍然高于往年同期新增贷款规模,可见信贷资金投放量依然处于较高水平,问题关键1月份票据融资快速增长应引起有关部门注意,日前央行已经得到关注并召集商业银行开会讨论,提醒商业银行注意这样问题。因此要密切关注3月份中旬公布2月份金融数据,现在有市场分析人士预计,2月份M1增速可能大幅反弹9%以上,如果预测成立,对后股市行情演绎又会构成重要参照作用。
1月份M2增速加快与M1和M0增速明显放慢背离格局,“剪刀差”扩大到12.11%,是近12年来从未出现过现象,反映市场中相对活跃资金减少,货币流通速度放慢,会致使货币承数作用降低。显示货币资金流向、流量和流速发生变化,当这一组金融数据在市场上公布后,两市大盘指数也就开始出现回调走势,波段格局甚为明显,似乎M1增速变化,在过去股票市场实际运行中得到反复验证,已经成为目前股票市场投资策略选择的先前指标之一,不妨股票市场投资者借助这一指标变化特点,进行短、中、长线投资策略的把握都将有很大帮助。
数据公布之后,在预示了好的市场前景和信心之外,关于资金流向和隐藏风险的担忧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对于上半年度次高的新增信贷,央行立即着手进行了密集的专题调研,以解背后谜题。
流向之偏
1.3万亿的信贷,有多少流入了实体经济,有多少流入了虚拟经济?在今年上半年,楼市重拾2007年高峰,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沪指飙涨一倍有余,远胜实体经济的复苏速度。这不能不让人猜疑有相当一部分信贷资金直接或者间接地流入了股市和楼市。
就在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分析,今年前五月近6万亿的信贷,约1.16万亿的信贷资金流入到了股市上。如果按照这个比例,上半年7.3万亿的信贷,至少有1.5万亿左右的资金流入了虚拟经济,占比20%左右。
这也是市场对于信贷激增的最大担忧。燕京华侨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华生说,现在并没有权威的数字表明究竟有多少信贷资金流入了股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一部分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了股市。分析人士称,有些企业由于对生产前景不看好,肯定会把部分资金用于非主业投资,其中不排除一些大型企业把信贷资金放入集团“资金池”后投入股市和楼市。
从放贷比例来看,中小银行占到了6月新增贷款的绝大多数。如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它们6月份新增贷款是4970亿,6月份贷款一共是1.53万亿,中小银行贷款在6月份的新增贷款当中占了1万亿以上。分析人士张鸿认为,这些钱大多流向了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
“地方政府苦于刺激经济所需资金的捉襟见肘,于是一些县、市级的政府,搭建自己的融资平台、成立了类似建司,以类似财政担保的形式取得贷款,进行公共事业、市政项目的建设。”
同时,也不排除另外一些可能。据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透露,存在部分企业,包括银行,担心货币政策可能会收紧,遂提前放贷以做后用。
经济学家、太平洋研究院院长向松祚表示,尽管今年每次公布的信贷增长数字都大大超乎了人们的预料,但在配套4万亿和“双防”政策松绑后的背景下,天量增长也有一部分的合理性。
然而,关键问题是在信贷的流向和结构上,它过度集中到了国家的大项目,很少流到一些真正对于就业,或实体经济增长具有最大帮助的这些中小企业里面去。
事实上,为刺激经济而放开的信贷,有接近20%的份额进入了虚拟经济而催生经济泡沫,只有5%的份额进入了解决70%以上就业的中小企业,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风险之辩
今年上半年,新增信贷已经达到了7.3万亿的巨量,长此以往,一系列问题将随之浮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担忧,天量贷款有可能变成坏账,投资效益和风险堪忧。“很多银行都是在压力下放款,而不是根据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的平衡来放款,应该让商业银行,根据商业上收益和风险平衡的原则,让它自主地选择贷款项目和贷款额度。”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博士认为,因为贷款投放多数是给中长期项目融资,所以叫停很难,预计这种势头还将持续。预计2009年全年贷款总额将过10万亿元。
某股份制银行信贷部门负责人对媒体表示,6月贷款增加较多,与季度效应有关,尤其是部分股份制银行在第二季度出现争放贷款冲业绩势头。而存款增长则与贷款增长直接体现的关联性最大。因为天量信贷有可能与票据融资和个人房贷增长有关,如果房价一旦下跌,风险可想而知。
货币信贷的迅猛增长对保增长功不可没,但是也存在诸多风险,包括产能过剩、通货膨胀预期等。因此,在未来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基调不改变的前提下,应对货币政策适时适度作些微调。
若要未雨绸缪,就要寻根溯源。至于信贷,就是流向哪里去,就要在哪里监管。对于流入股市的资金,需要特殊监管,以免动摇经济复苏的根基,滋生泡沫;对于流入房市的资金,则应根据具体形式加以调控,不能肆意放贷,加剧呆账坏账之险,日前披露的某国有银行被房产商虚假骗贷数亿元的本金损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交通银行经济学家连平将这些风险归纳为六个方面,第一,交通运输、电力煤炭行业集中过高,第二,大银行放贷倾向大客户,对小型微型客户信贷增量小,第三,在单一客户上集中度过高,有些银行超过15%甚至更高,第四,对中长期集中提高,第五,不同银行集中在同一家客户上过高,第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集中过高。显而易见,结构矛盾与后续的风险皆存。
政策之判
上半年的7.3万亿,使货币政策面临新的挑战。从去年11月开始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已连续推行半年有余,是不是到了该适当调整的时候了?信贷投向是不是要重新设置调节?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李东荣在浙江省调研时表示,下半年央行将坚持防范风险的原则,继续加强货币信贷管理,合理把握货币信贷的投向。
他坦承,下一步的货币信贷工作面临新挑战。“一方面,国内扩大内需的政策实施还受到一些条件制约,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很艰巨:另一方面,国际上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仍在延续,致使外部需求尚未走出低迷的状况。”
申银万国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下半年贷款增速预计将有所放缓。“实际上,现在的信贷情况完全处于预料之中。因为年初就明确了“早贷款,早上项目,早受益”的方针,这是避免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办法之一。李慧勇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切都还是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华生分析说,今年上半年特殊的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是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扭转经济下滑的步伐,在经济启稳回升以后,货币政策要逐步地收紧,这肯定是一个趋势。“另外,经济增长从下降转为回升已经明朗,但是希望今年有特别高的增长或者明年有特别高的增长并不现实。”
数据公布当日,央行便开始重启91天期正回购以及一年期央票。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次1年期央票重出江湖,明确表示了货币政策的强势微调。如果站在未来两年回望,则很可能是货币政策转向紧缩的最早期信号。“1年及以上期限央票的重启,将是货币政策趋紧的标志。”
一、投资者资金流
股票市场的非理性追涨杀跌、板块频繁轮动以及市场的投机行为,造成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如何揭示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资金流向,捕捉投资转移方向,有效地选择投资股票和投资板块,降低剧烈波动下的投资风险,建立资金流向冲击下的投资策略,是我国学者和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资金流向预示着投资者投资转移方向的选择,定单流是捕捉资金流向的重要指标。本项目以定单流衡量个股的资金流向,以板块加总的定单流衡量板块的资金流向,以各市场加总的定单流衡量各市场的资金流向。通过对投资者频繁投资转移的“共同因素”检验,挖掘投资者频繁转移的共同影响因素和对各类市场产生影响的特殊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宏观经济政策,避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提高政策实施的有效性。首先,通过本项目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和政策等共同因素对投资转移行为的影响,分析和检验投资者投资转移行为及其内在机理,揭示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资本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其次,通过“共同因素”检验,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的不同程度影响,检验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帮助投资者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选择投资方向。另一方面,根据定单流的信息含量,选择投资品种(如股票、债券等),指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资金持续流入预示着投资者的投资方向选择、板块轮动和投资转移,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信息,也是投资者选择投资品种考虑的主要因素。
二、安全性和流动性视角下的投资转移行为
当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增加时,投资者往往会将投资转向风险更小的市场(如债券市场),即“安全性转移”行为;在安全性相同的情况下,投资者偏好于流动性更好的市场(如短期债券等),即“流动性转移”行为。Underwood(2009)分析了不同市场条件下,美国股票和国债市场定单流对收益率的相互影响,结果发现,股票市场不确定性较高时,股票市场收益率与国债市场收益率负相关,投资从股票市场转到了国债市场;相反,当股票市场收益较高时,更多的投资从国债市场转移到股票市场。Goyenko和Ukhov(2009)分析了1962-2003年间美国国债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关系,其实证结果发现一个市场的流动性状况对另一个市场的流动性状况具有预测能力,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存在领先滞后关系和双向因果关系,与投资者“流动性转移”和“安全性转移”行为一致。 Dungey等(2009)建立理论模型研究了新兴国家股票市场对美国国债市场的冲击,实证结果发现投资者存在从新兴国家股票市场到美国国债市场的“安全性转移”行为。Beber等(2009)使用欧洲地区10个国家债券市场的数据研究了债券市场的安全性转移与流动性转移。实证结论表明,当市场出现危机(stress)时,投资者通常选择流动性更好的资产,“流动性转移”行为更加明显。Hammed等(2010)通过研究股票市场下跌与流动性的关系发现流动性水平和流动性共性对股票市场正收益率和负收益率存在非对称反应。伴随着股票市场下跌,流动性成本上升,投资者将增加流动性需求,追求高流动性的股票。国内学者黄峰和杨朝军(2007)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股市和国外一样存在对非流动水平的收益补偿和“流动性转移”现象。谭地军等(2008)讨论了我国债券市场的“流动性转移”行为,发现国债市场内部不同债券之间的“流动性转移”行为显著,国债市场与企业债券市场之间的跨市场“流动性转移”行为比较微弱。靳飞等(2009)对股票之间投资转移的实证研究发现市场定单流上升、流动性变好时,由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共同因素的影响,高市值股票和低市值股票之间存在投资转移。
三、投资转移下的股票选择、板块轮动及投资组合
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股票选择方式,资金的流入流出是目前比较流行的选股方式之一。在理论上,也有一些学者研究了股票选择方式。王中魁,杨继平和张力健(2009)以Arrow-Pratt风险厌恶度来度量期望效用-熵平衡系数以改进风险型决策的期望效用-熵模型;根据改进的期望效用-熵模型以及期望效用准则选择股票,构造投资组合。杜江和史天雄(2010)通过分析公司内在和外在价值之间的联系,即财务指标与其真实市值的关系,构建了基于市值管理理论的选股方式。王燕鸣和楚庆峰(2009)研究了IPO行业板块效应,新股IPO对同行业板块的其他股票的影响,导致板块轮动,通过板块的轮动选择股票。
参考文献
[1]谭地军,田益祥,黄文光.流动性补偿、市场内及跨市场“流动性转移”行为[J].金融研究,2008(09): 23-43.
一是无风险利率的继续下行,居民资产再配置。2014年以来,由于监管部门对非标的控制,以及经济持续疲软所导致的资金需求不足,社会融资成本出现了下降。而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调低14天期中标利率,更是在引导利率下行。
2014年11月21日,央行出人意料地下调存款基准利率0.25%、贷款基准利率0.4%,这无疑打开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进入宽松的预期空间。2015年,由于对经济进一步疲软的预期,继续降息、降准的预期浓厚。随着利率的下行,社会融资成本将继续下行,各宝宝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将继续下行,居民的资产配置将发生变化――存款进入股市将带来资金面上的充沛。同时,在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下,整体社会流动性也将趋好,因此股市的估值就会上移。
二是改革带来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虽然在2014年中,很多层面已经开始改革,金融市场更是迈出了一大步,无论是利率市场化还是沪港通等都是可圈可点的夺目之笔,但是市场翘首以盼的国企改革整体进程还是慢于市场预期。在新的一年中,国企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或都将提速,这对于市场而言,无疑又是一大利好。随着改革的落实,企业、社会整体效率会得到提高,股市作为投资者情绪和预期的载体,必会使得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出现抬升,从而使得股市的估值出现上升。
三是金融杠杆的提升。自2014年7月起,融资余额突然放量。随着两融门槛的降低,两融标的的增多,以及后知后觉者的纷纷加入,至2014年12月初,融资余额已经突破9300亿元,直奔万亿元大关。投资者加杠杆成为了时髦的词汇,富人带领着穷人一起在股市加杠杆成为看多股市的又一大理由。
此外,从股市上涨的目的来看,资产证券化、盘活国有资产、注册制以及鼓励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来完成转型发展等都需要一个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股市环境。这一切均指向2015年将是一个让投资者愉快的收获大年。
同时,2014年10~12月的连续大涨、每日近万亿的成交量,说明市场情绪亢奋。而情绪会传染,基金经理、研究员、交易员、分析师等都是这个市场的一分子,同样也会受到乐观情绪的影响。
未知的变量
但在这岁末年初之际,挑灯思索之时,笔者激动的情绪随着思绪逐渐平复。回忆此前,我们分析师在做预测的时候,通常容易将事物进行线性外推,然而事物的发展均是非线性的。一个变量发生脱离轨迹的变化,那么结果就会发生偏离,甚至可能是相反的方向。
笔者认为,2015年的市场同样存在着未知的变量,或是已知变量发生超预期变化的可能。因此,2015年的投资更像是走在独木桥上,走过去了,投资者将获得丰厚的回报,然而任何可能出现的闪失,都会让投资者损失惨重。
国际资金流向
国际资金流向就是其中一个变量,这或可从外汇市场各国汇率的变化一见端倪。2014年年初,人民币持续贬值,这一方面或是央行为了刺激出口有意为之,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国际资金在流出中国。直到2014年二季度末,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人民币汇率在经过了近1个多季度的贬值之后,开始重新震荡走高。从EPRF公布的资金流向变化上来看,也是如此,2014年整个一、二季度,国际资金以流出为主,直到二季度末,国际资金开始重新流入国内。似乎国际资金的流入、流出和股市的上涨、下跌存在着一些正相关的关系。
2015年,国际经济形势依旧复杂,尤其是美国加息的时间点对国际资金的流向影响较大。而中国此时则处在降息周期之中,两国间利差减少或引发的资金变化是需要格外注意的一个变量。
融资余额增量
按照当前主流券商的预测,2015年两融余额将达到1.5万亿元,也就是说从当前9300亿元的基础上还将有5000多亿元的空间。从绝对量上看,5000多亿元的融资量并不少。但是从相对量上看,2014年6000多亿元的融资增量大部分是在下半年完成的,这说明2015年5000多亿元的融资量较2014年下半年的增量在增速上将会出现下行。这似乎和2014年的9、10月份的情况有所不同。
今天加杠杆,或许在明天就是去杠杆。因此,需要持续观察两融的变化。另外,政策对两融的态度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变量因素。因此,融资余额的增量是否能够对冲国际资金外流,从目前这个时点上来看,是难以下定论的。
从库存周期看A股周期
除了资金外逃之外,还需要观察库存周期变化情况。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共经历了三轮库存周期,分别是2002年10月~2006年4月(43个月)、2006年5月~2009年8月(40个月)、2009年9月~2013年8月(47个月),平均时长43个月律。其中库存周期的上升期为26~28个月,大体占周时长期的2/3。研究库存周期对于股市的意义在于,在2006年之后,股市的重要拐点提前库存周期约8个月。由于上证指数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问题,因此主要参考了深圳综指。譬如库存周期底部2006年5月对应股市底部2005年10月,库存周期底部2009年8月对应股市底部2008年11月,库存周期底部2013年8月对应股市底部2012年12月;同样库存周期顶部2008年8月对应股市顶部2008年1月,库存周期顶部2011年10月对应股市顶部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