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4 15:54: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

篇1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一、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本次调研,对不同区域物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有所了解,掌握社会及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合理定位高职类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划,为专业建设及提升提供决策依据。

二、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1)国际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物联网这一概念提出于1999年,此后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先后提出了基于本国经济特点的物联网行业发展规划,均认为物联网是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确立国际竞争优势的发动机,比如美国提出的“智慧地球”、欧盟提出的“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则提出了“U-Japan”。物联网产业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美国Forrester机构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会比互联网大30倍,将会是又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

(2)国内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2012年,工信部制定并了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将重点建设10个聚集区、100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

近年来,由于国家重视、政策扶持,我国的物联网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总产值约1900亿元,而2015年达到近7500亿元,短短5年总产值增长了295%!随着行业标准完善、技术不断进步、移动互联向万物互联的扩展,我国物联网产业将面临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业机遇。

2.物联网行业人才培养及社会需求情况

(1)我国物联网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物联网专业是个交叉学科,其内容涉及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多项知识。目前我国在研究生、本科、高职、中职等多个教育层次均开设了物联网专业,但在教学过程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体制落后,师资队伍薄弱,教学设备陈旧等。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针对物联网专业所具有的很强的工程实践特点,当前很多院校对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始了探索。

(2)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随着物联网产业的急速发展,其各领域上下游企业专业人才大量短缺,据工信部统计,未来5年,仅《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圈定的9大领域重点示范工程人才需求量就达上千万,如智慧农业预计需求1000万人,智能家居预计需求100万人,智慧交通预计需求50万人,智能医疗预计需求100万人,现代物流预计需求20万人,智能电网预计需求100 万人。

同时,不少专家指出,由于其专业的跨学科性,未来物联网产业需求更多的将是复合型人才。

3.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开设的可行性分析

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以培养一线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的学生应适合领域内各企业的技术性岗位,如感知层终端设备维护、物联网项目实施、系统终端设备维护、网络线路设备维护、系统信道测试维护等。

(1)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紧缺。自从2009年我国提出物联网发展战略以来,物联网在智能工业、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9大试点领域逐渐发展起来,工作岗位激增,而教育部审批设置的“物联网工程”等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2011年才开始招生,培养出的学生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我区抢抓机遇,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以构筑“智慧内蒙古”为目标,依托我区产业特色、科技基础、区位条件和资源环境等要素,整合区内外产学研各界的力量,面向经济、公共管理和公众服务等领域,分期分批建设示范工程,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物联网领域技术产业发展快速、应用先行的省区。

(2)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广阔。在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更贴近“政策驱动型”,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政策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大。据统计,物联网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每年近百万的人才需求量与当前各层次人才培养的速度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物联网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三、调研结论

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及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经过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定位。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办学定位应该确定在应用层面上,培养物联网企业所急需的一线技术人才。

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本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调整与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经过近几年的实施和改进,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调研后将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作出以下调整,我们将着实做好如下几点:

1.根据岗位需求,不断更新和改革,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

2.根据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技能性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篇2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become much more common in all walks of lif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further developed under such background. 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online shopping has promoted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owever, since the application time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still relatively short, there still exists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of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logistics, analyzes how to improve these problems and proposes th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computer;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logistiecs; innovation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很多的购物网站兴起,比如:淘宝、天猫和京东等,同时也带动了物流业和物联网的发展。为了促进物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就要加强对物联网技术创新,不断完善其服务的能力,从而促使物流行业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1 计算机物联网对物流行业的影响

就现在看来,我国的物流行业仍然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所以如何提高物流工作的效率,节约其成本,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和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整合资源,提高物流行业整体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是我国现代物流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最为主要的问题。因为物流这一行业的工作中有多个环节,而且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广,网络化作业的特点比较明显,所以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就比较高。而现在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大量应用,也给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促使了物流行业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

物流企业使用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它对联网中的物流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比如:在工作过程中对货物的生产、入库、整理和装卸等环节都可以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些工作环节都是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物流工作。而物联网可以对每个工作流程进行适时的监控,从而改善传统的管理状况。在物流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对货物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安排配送路线,减少配送环节中的人工和交通成本等,而且也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库存情况,通过互联网对货物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跟踪,可以有效的提高车辆的装载率,从而减少对车辆的使用。同时可以很好的监控到货物状况,以免货物在运送路途中,被损毁或者被盗等情况的出现,在责任划分的时候,也可以做到有理有据,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的情况。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验证信息,使得客户可以清楚的查出自己货物的物流情况,从而提升了物流行业服务的透明度,而且也使物流查询变得方便快捷,使物流行业的服务更加高效和全面。所以通过物联网对物流进行动态化的管理,可以很好地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物流行业整体的服务质量。

和传统的物流业务相比,现在的物流行业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方便和快捷的获取相关的物流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各环节中的应用,实现了物流行业许多工作环节的自动化。并且通过对每个工作环节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人们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物流的整个配送过程。所以随着物联网的技术的发展,会使得企业内部之间和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便捷。

2 计算机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物联网存在信息安全问题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递的,并通过信息共享完成基本信息内容的构建。但是由于互联网是一个信息较为开放的平台,所以在信息进行传递时很可能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或者网络系统出现安全漏洞,从而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这样货物的信息和客户的信息都容易被窃取,无论是对于物流企业还是对客户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2.2 成本过高的问题

由于物联网技术在应用时需要使用很多电子仪器和设备,比如电子标签和视频读写器等设备。使用这些设备在提高物流的工作效率和服务的质量的同时要花费比传统的物流行业更多的费用。现在的物流行业发展中,一些相对较小的物流公司会比较注重其工作中的成本,入不敷出很容易导致公司倒闭,所以他们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就不会选择高成本的设备和物联网技术。所以物联网在进行发展和推广的时候,应该重点减少自身的成本,降低其门槛,使得每个物流公司都可以使用物联网这一新的科学技术,从而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快捷。

2.3 存在物联网技术问题

在物联网技术不断l展和不断扩大的应用过程中,网络传输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可追溯性管理技术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有关的无限射频识别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方面,我国依旧处在一个比较落后的阶段,而且远远无法达到可以灵活使用的地步。但是在现代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这些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一定非常广泛,所以对此应该加强研究。目前,我国物流行业中精通物联网技术的专业人才还很匮乏,使得其技术在一定时间内很难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 计算机物联网在物流领域中的创新和举措

3.1 培养出专业的技术团队

相关的政府机关和部门应该重视起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建设,并针对其服务的领域和工作性质制定出相关的扶植政策。可以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科技人才,加大投资的力度,联合相关的技术进行创新和探究。这不仅需要很好的专业的物联网技术,同时还需要研究如何降低其中的成本,从而使得物流行业获得最大的利益。与此同时,各高等院校不断提高物流专业的教学质量,从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出相关专业的人才,为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从而促使物联网技术可以全面、协调的发展。

3.2 加强信息安全的管理建设

在网上购物越来越活跃的今天,人们的个人信息安全也越来越难以得到保障。所以在物联网运作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各种防御安全系统的建设,在网络信息遭到攻击或者入侵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进行识别和防护,避免个人信息在物联网中遭到损失,同时还可以通知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出现的系统漏洞进行及时的修复,从而有效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工作人员还可以增加物联网中对人们身份的验证步骤,有效地限制异常的访问,通过联合计算机技术对异常的信息进行检测和分析,及时拦截异常的访问,加强物联网对信息的安全管理,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密有效保证信息的安全。

3.3 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时间还很短,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还不齐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行业的不断进步,物联网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针对物联网发展状况建立起与其配套的法律体系,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修改,从而保证法律法规的健全性和时效性。有序地促进计算机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3.4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创新和应用

物联网具有三种主要的技术,分别是全面感知技术、智能处理技术和可靠传送技术,但是在中国的物流行业中主要应用的是全面感知技术和可靠传送技术。在智能处理技术方面应用则比较少。比如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在货物的运输和配送环节的可视化管理的方面,如生产仓库和配送中心的自动化作业和对物流全程的追踪和监控等。尽管如此,物联网的创新和应用对物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许多物流公司都非常注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而且物流信息网络技术是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比如有关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主要是为全省的物流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它不仅把省内的各种物流信息进行整合,放在同一个标准上,然后共享信息,而且可以和其他省的物流平台相连接,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有关物流信息的资源共享。企业可以通过了解物流业的信息,掌握目前物流业发展的状况,做出企业的经营策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从而为我国物流行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4 总 结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物联网对于物流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物流领域也应该加强自己的科技建设,从而跟上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物联网给物流行业带来了更加简单方便的工作方式。所以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中要加强对物联网的建设,从而促进这项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使其逐步成熟,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物流行业经济的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篇3

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

微博进入平稳增长期,手机微博用户增长保持强劲势头 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路线确定,普及率将达到45%以上

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对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网络应用和互联网安全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为政府部门、企业等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

事实上,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并于同年11月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从1998年起,为了使调查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从62万到5.38亿,15年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

网民究竟有多大的规模,这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在普及率达到约四成的同时,中国网民增长速度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放缓的趋势,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

据介绍,1997年我国上网用户数仅为62万人,现在我国上网用户数达到了5.38亿,是15年前的867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7%,即使在增速放缓的当前,最近半年,我国用户数增长了2450万个,平均每天增加13.5万个网民,5天的新增网民数就已经超过15年前的中国网民总数。从国际对比来看,2008年6月底,我国上网用户数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全球每100位网民中,就有24个是中国人。

《报告》认为,当前网民增长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互联网在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下一阶段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将转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以及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因而需要关注互联网在这些人群中扩散的障碍。总结过去几年中国网民的增长情况,从2006年互联网普及率升至10.5%开始,网民规模迎来一轮快速增长,平均每年普及率提升约6个百分点,尤其在2008年和2009年,网民年增长量接近9000万。目前,这一增长势头出现减缓迹象。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当前互联网在全民中的普及率不到四成,网民增长还有十分广阔的空间,但是考虑到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种种因素,目前我国居民中具备上网条件和技能的人已经基本转化为网民,接下来网民规模增长的难度加大。

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显示,在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手机上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台式电脑这一传统上网终端的使用率在逐步下滑,中国网民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呈现出全新格局。

图表25: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资料来源:《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当前,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移动上网应用出现创新热潮,手机价格不断走低,对于庞大的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来说,使用手机接入互联网是更为廉价和便捷的方式。这些因素都降低了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从而促成了普通手机用户向手机上网用户的转化。

《报告》还显示,2012年上半年,通过互联网收看视频的用户增加了约2500万人,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数据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网络视频用户的人均单日访问时长比一季度增加近10分钟,网络视频在用户规模和用户使用深度上均呈现增长趋势。与整体网络视频用户规模的稳步增长相比,手机端视频用户的增长更为强劲,使用手机收看视频的用户已经超过一亿人,在手机网民中的占比由2011年底的22.5%提升至27.7%。在视频网站、运营商等多方积极推动下,用户使用手机终端在线看视频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

《报告》指出,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发展对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广阔的农村地区,以及庞大的流动人口来说,使用手机接入互联网是更为廉价和简便的方式。在2012年刚开始上网的新网民中,农村网民比例达到51.8%,这一群体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60.4%,使用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比例只有45.7%和8.7%,而新网民中城镇人口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只有47.2%,这一结果显示出,相比于电脑,手机对农村网民的增长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虽然中国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电子设备的普及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通过电脑使用固网的成本依然较高,在这样的限制下,通过手机终端接入移动互联网是在农村地区普及互联网更加现实的方式。

微博进入平稳增长期,手机微博用户增长保持强劲势头

微博客,是当前互联网的新宠。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4亿,较2011年底增长9.5%,网民使用率为50.9%,比2011年底增加2.2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称,微博用户规模已进入平稳增长期。自2011年上半年爆发式增长以来,微博用户增长已逐渐回落。2011年6月底用户数增速为208.9%,网民使用率增加26.4个百分点;2012年6月底用户数增速已低至10%以下(9.5%),网民使用率仅增加2.2个百分点。在网民使用率超过一半的前提下,用户增长的回落,意味着微博已走过早期数量扩张阶段。

手机微博则延续2011年快速增长的势头,截至2012年6月底,其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提升5.3个百分点至43.8%,是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机应用。一方面,手机微博能体现微博内容的即时性和发挥微博应用的自媒体优势,用户体验较好,流失率较低;另一方面,手机微博客户端功能不断增强,例如增加LBS交友、社会化阅读、兴趣社区和通过客户端直接购物等,提升了手机用户使用微博的黏性和使用体验。

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路线确定,普及率将达到45%以上

目前,互联网已深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我国已成为全球互联网大国。但由于技术和历史方面的原因,我国互联网存在网络地址获取量不足、安全可信度较差、服务质量较低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互联网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目前,我国仅拥有约3.32亿个IPv4地址(不含港澳台地区),即使大量应用地址翻译(NAT)等技术延缓IPv4地址消耗,仍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应用需求,还会显著增加网络复杂性和管理难度,降低网络与信息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

从2010年起,不断有研究机构和互联网专家发出警告,IPv4(国际互联网协议第4版)地址短缺从一个科技问题一步步走近社会大众。

2011年12月23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此次会议明确了以IPv6(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大规模部署和商用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的路线图和主要目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工作部署,国家发改委2012年2月下发,“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和规模商用专项”通知这是第一个出台IPv6发展的国家专项,是对国务院的确定发展IPv6路线的细化和落实。

2012年3月29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大政府统筹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创新发展,深化国际合作,加快推进IPv6网络规模化商用,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网络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安全保障、业务应用等领域的重大突破,构建设施先进、节能泛在、安全可信、具有良好可扩展性和成熟商业模式的下一代互联网,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重要保障。

据有关专家介绍,基于IPv4的现有互联网,用于标识全球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网络地址约有40 亿个,目前已基本分配殆尽。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地址数量是2的128次方,是现有互联网的1029倍,一个通用的形象说法是:能使“地球上每粒沙子都拥有一个IP地址”。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下一代互联网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是更大,采用IPv6协议,使下一代互联网具有非常巨大的地址空间,网络规模将更大,接入网络的终端种类和数量更多,网络应用更广泛;二是更快,100M字节/秒以上的端到端高性能通信;三是更安全,可进行网络对象识别、身份认证和访问授权,具有数据加密和完整性,实现一个可信任的网络;四是更及时,提供组播服务,进行服务质量控制,可开发大规模实时交互应用;五是更方便,无处不在的移动和无线通信应用;六是更可管理,有序的管理、有效的运营、及时的维护;七是更有效,有盈利模式,可创造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意见》在明确下一代互联网的重点任务的同时,对下一代互联网进行了描述,6”时代的互联网不仅有IPv6,而且“地址资源足够丰富、设施先进、节能泛在、安全可信,应该能提供更大信息量和多样化的业务应用,更智能地支持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互联通,为社会生产生活构建更坚实有力的信息基础”。为此,《意见》提出将开展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后续演进技术、光纤网、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等IPv6宽带接入业务,促进基于IPv6的宽带数据业务商用;积极发展地址需求大、速率快、移动性高的个性化互动业务;建设基于IPv6的三网融合基础业务平台,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融合类业务应用;以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为重点,积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在教育、农业、工业、医疗、交通、铁路、水利、环保和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应用。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将加大资金投入,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分阶段组织实施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重大工程,积极引导电信运营企业、有线电视运营企业、软件研发企业等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下一代互联网。

篇4

2016年底,我国共享单车行业莫名其妙就火了起来,一张24个全是共享单车APP图标的手机截屏引发了广泛关注。OFO共享单车最先进入共享单车行业,摩拜单车紧跟其后,据统计,2016年至少有25个新的共享单车品牌进入这一行业,其中可能还有些电动自行车共享品牌。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快速,但欲速则不达,随之而来的一些社会问题也不断出现。本文通过PEST宏观环境分析模型对共享单车行业做出全面的分析,以期为该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一、共享单车的定义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形态下产生的新物种,指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在户外公共区域如校园、公交地铁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它的特点主要是共享经济、互联网+、智能解锁、低碳、环保。PEST分析指的是宏观外部环境分析,指一般不受企业掌控的、一切能影响行业或者企业发展的巨大的社会力量,具体PEST模型包括政治环境(Political)、经济环境(Economic)、社会环境(Social) 和科技环境(Technological)四个方面。对行业进行PEST模型宏观环境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行业环境,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做出适合的影响活动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达到其营销目标。

二、PEST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现在,随着城市私家车增多,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成了每个城市政府都头痛的问题。以前政府也出台过相关措施来解决城市出行问题,像限制外来车辆牌照、限行单双号等,但效果并不明显,无法从根源解决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绿色环保、健康出行模式,政府对这一模式也持鼓睢⒅С痔度,也更愿意看到OFO共享单车、摩拜单车等互联网企业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今年两会期间,交通运输部发言人称要鼓励支持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政府部门要加强规范指导,企业首先承担主要的管理责任,提升服务水平,社会公众更要文明出行,文明用车,共同促进共享单车行业的良性发展。对于共享单车出现乱停乱放的痛点问题,北京、广州、深圳等地都加紧出台治理乱象政策。一方面政府要大力推进自行车硬件设施的建设,整体规划停车容量;另一方面,将信用体系纳入到共享经济中,加强信用机制的建设,将他律变成自律,处理好共享单车的管理问题。

2.经济环境分析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5年底我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6.88亿,手机网民比例超九成,移动互联网为社会公众塑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最后1-5公里的出行选择共享单车,会比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在金钱上节省很多。以广州的上班族为例,使用摩拜单车是0.5元/小时,乘坐公交车上班2元/程,一个月21天出行上班产生的费用,摩拜单车对比乘坐公交车可以省到60%-75%。而且,选择公交车个人交通拥堵成本,如因堵车造成的身心健康成本、因堵车等待的时间损耗的社会成本也更高。

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文化是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共享单车的出现,唤醒了中国自行车传统文化的回归。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说过,她是一个有自行车情结的人。自行车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小时候的回忆,单纯而美好。在城市里骑着黄色、橙色 、绿色等色彩艳丽、时尚又有文化设计感的共享单车穿梭,充满浪漫复古的文艺气息。此外,共享单车也倡导一种全民健身的理念,骑单车不仅是满足出行的需要,更是一种健康的锻炼方式。饭后散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单车小运动”,在生活中运动健身,方便也健康。

4.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科学技术给很多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共享单车能迅速普及也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具体技术主要依赖以下几点:1)智能手机的技术红利: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购物到出行,都为新时代用户体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共享单车将物联网运用于城市的交通升级,规模化的实现人与物的连接,探索过程中的二维码识别、防盗、定位等各方面,开创了人与物互联互通的新模式。3)高科技智能解锁、精准的GPS定位技术发展都推动了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互联网移动支付也为共享单车建立起了它的盈利模式。4)工业技术方面:像实心轮胎、轴传动、铝合金车架焊接工艺等都使得共享单车对比传统的单车骑行时更为稳定,也为用户创造出了更好的骑行体验。

三、总结

共享单车的出现对于满足公众“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带动健康、环保、绿色出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当下崇尚低碳环保、健身强体的生活理念相吻合,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据艾瑞监测数据显示,共享单车现在的用户数量已接近千万,如今,共享单车在公众的出行中已占据了重要地位。未来共享单车要如何发展,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各共享单车平台需要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形成完善的沟通机制,对城市单车的投放数量以及投放位置进行合理规划;另一方面,共享单车企业要加强对自身运营的管理和要求,及时维修有故障的单车、回收已损坏的单车,对不规范停车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维护好市容市貌。

参考文献:

篇5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一种全新高新技术,其自身优势较多,计算能力突出,已经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程序设计、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管理,都少不了计算机智能化设备的支持。当下较为常见的计算机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超级计算机工程控制计算机等,而在时代前沿,光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的应用还有待推广。实际应用中要求相应操作人员能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核心技术,同时自身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和相应的使用经验,可以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归纳,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完成一些复杂信息的处理工作。要求对应操作人员能灵活应变,根据行业不同单位不同,针对其诉求,对信息优化整合,以网络渠道传播信息,满足实际需求,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最大化价值。

2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状况

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自身的优势受到大众追捧,各行各业都引进了相应的计算机技术。但是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领域还处于冰山一角,我国对该技术的研究时间较晚,虽投入大量精力,但整体发展仍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此外,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还受到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影响,在东部地区普及率高,而在西部地区普及率较低。由于人们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需求,计算机硬件设备发展速度迅猛,但现阶段一些半导体的研发已经进入瓶颈,要打破瓶颈,需尝试不同方向的努力,以不同途径优化计算机应用技术,满足市场需求。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方面,我国整体展现出来的状况是缺乏高专业水平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导致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全面发展创新受到制约,所以大部分人员可采用计算机搜索相关资讯,完成简单操作,但这仅限于满足日常生活行业发展需要,专业化的人员完成安全维护工作,故障处理工作等专业化工作,要求其按照行业发展单位需求完成监督管理,还要能够针对客户的要求,开发有创意的软件、开发功能性较强的硬件,为客户提供优质化的服务。

3新形势下计算机应用技术如何实现创新

3.1进一步强化专业人员综合素质

时代在不断发展,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也会不断发展,但其发展必须依靠有专业能力且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团队,以此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基于此,需不断强化专业人员综合素质,满足技术发展要求。相应的,研发机构可针对机构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人员安排具有针对性和侧重点的培训,将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引进研究机构中,引导科研人员对其攻破学习,并结合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创新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全新技术。此外,要对计算机领域出现的相关技术和信息给予重视,将国际前沿的研发理念及技术引入到实际的研究创新中,跟上国际上相关技术的发展步伐。此外,在人员聘用上,要求研究机构优先对高学历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优先录取,在人员聘用上开出较高的薪资待遇,以吸引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入研究团队,实现技术创新,提供更多可能。研发公司可以和一些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聘请计算机专业人员到公司开展教学讲座,通过交流和协商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公司员工综合素质。必要情况下,可以针对研发各个阶段的要求,吸收一些国外研发工作人员,壮大公司实力也打破计算机技术创新瓶颈。

3.2强化应用技术创新

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对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且这个影响还在不断加深,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计算机业务技术的要求逐渐严格。在此背景下,对应工作人员需全面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将应用技术和互联网+结合,开展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在相关技术研发中,可以利用综合效率强,但实际成本较低的技术为基础,如半导体技术、封装技术、装配技术等,对现有的领域进行革新,在将其应用到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中。也可以将时代前沿快至人口的一些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结合,如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超级计算、嵌入式技术等,以此充分提高计算机性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操作体验。此外,可以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云储存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操作管理工作中去,构建新时期网络生态化的管理系统。例如在工业方面,可以以智能化的系统实现对整体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一些智能化的设备还可以代替人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不合格产品造成的成本浪费。再比如,在手机研发中,可针对不同受众的使用需求,开发智能机型,对APP进行优化,实现智能服务、精准服务、个性化服务。在医疗领域则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一些医疗影像数据实现极速分析,设备对人体扫描之后迅速得出结果,为生判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一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研发,甚至会对未来工作轨迹造成重大影响,例如语音识别技术可强化人工智能虚拟助理研发,大大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比如以语音识别技术应用,在医疗领域可构建全新电子病历,配备对应的网站,使患者可以足不出户的和医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医嘱、也了解对应的检查结果。现阶段研发人员还需对以往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有足够的经验,了解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分析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从而研发出有针对性或应用性较全面的软件。同时,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及安全风险也是不能忽略的,技术研发需考虑到信息篡改,信息泄露可能对使用者造成的巨大损失,从而针对非法使用资源,网络资源错误等作出调整,设计好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例如可以将先进的人脸认证技术和声音认证技术引入到信息管理系统当中,只有对应使用者按照要求验证之后才能查阅信息。针对一些企业的核心研发技术,其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等级要求较高,可以在该类系统中加入信息数据加密技术,构成复杂且完善的整体,只有获得授权,且通过验证才能够解读相关信息。即使如此,也要注重防火墙技术的研发,不断引进入侵检测,做好病毒预防,不断更新防火墙。

3.3强化人才培养

篇6

行业年鉴作为反映上一年度行业发展和成就的资料性工具书,汇辑了一年内行业的重要信息和统计数据。就年鉴作为工具书而言,实用性是衡量编纂质量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尤其是行业年鉴的实用性,直接影响为行业发展服务的效果和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下面结合《中国建筑业年鉴》(以下简称:建筑业年鉴)的实践,探讨如何增强行业年鉴的实用性。

一、做好框架设计,全面反映行业发展

全面地反映行业发展和成就,是行业年鉴实用性的基本要求。而框架设计直接影响年鉴内容的全面程度。年鉴的框架是指构成全书的各个基本组成单位,也就是年鉴专栏和栏目的总体。框架设计要从实际出发,了解和掌握行业的全面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尤其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资料来源,来确定年鉴的结构层次,是采用两个层次,还是采用三个或四个层次,使年鉴的框架结构更为合理和完善,更加贴近行业实际。建筑业年鉴采用三个层次的框架结构。第一个层次的栏目有六个:“总论”、“全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概况”、“行业纵横”、“企业经纬”、“信息资料”、“建筑业统计数据与分析”。第二个层次是六个栏目中的分目,如:“信息资料”中的“重点工程”和“调研报告”。第三个层次是各分目之下的条目,如:“重点工程”之下的“北京市重点工程”、“上海市重点工程”等。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行业情况,建筑业年鉴的部分栏目采用四个层次,如:“行业纵横”是第一层次,其下的“各行业建设概况”、“地方建设概况和社团组织概况”是第二层次,“地方建设概况”之下的“北京市建设概况”、“上海市建设概况”等为第三层次,“北京市建设概况”之下的“建筑市场管理”、“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建设科技”等为第四层次。这样的框架结构,对年度行业重要信息资料应收尽收,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行业发展实际,增强年鉴的实用性。

年鉴内容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做到常编常新,对框架设计做调整和创新,力求符合行业年度发展实际。最近几年,建筑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如火如荼。根据这一情况,建筑业年鉴及时调整内容框架,在第一层次“全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概况”下增加了“建筑业信息化建设”的条目,来完善和充实年鉴内容。同时,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一些信息从互联网上获取比在年鉴中查找更为便捷。因此,删除了第一层次“信息资料”之下的“科技实录”。因为“科技实录”中收录的省级工法名单等内容均可在互联网上查到。

做好行业年鉴的框架设计,与时俱进地优化框架内容,全面地收录年度行业信息资料,方便读者在行业年鉴中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年鉴的实用性也就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建筑业年鉴目前收录的内容在记录行业年度人物和国外建筑业发展状况方面还比较欠缺,这是也以后优化完善的方向。

二、以读者为中心,打造实用栏目

年鉴的实用价值与读者数量的多少成正比,内容要多贴近读者,满足读者的需要。行业年鉴在全面反映行业发展的基础上,应以读者为中心,不断关注读者的需要,不断完善年鉴内容,尤其要打造几个实用栏目。建筑业年鉴这几年根据读者反馈,不断完善年鉴内容,突出行业特色,为读者提供实用信息。针对每一年度行业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汇集各地各部门和大型企业所做的有分量的调研报告,将“信息资料”中的“调研报告”做成重点栏目。其中的各篇文章,不仅对行业难点热点问题有深入透彻的分析,同时结合各地各单位自身情况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读者纷纷反馈,通过建筑业年鉴这一栏目,了解了同一问题在不同地区和企业的情况,对解决同类问题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行业的统计数据是读者关心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年鉴作为工具书,数据更是必不可少的实用性内容。建筑业年鉴将行业统计数据作为体现实用性的重点栏目,收录年度行业统计数据分析和行业各类统计数据。同时,按年度数据和近几年相关数据进行分类,既方便读者查找上一年度数据,也能按需要查找近几年的数据,特别是与建筑业相关的重要数据。读者对统计数据栏目给予了很好的评价,表示在查找数据时非常方便,对实际工作帮助很大。

三、内容电子化,缩短出版周期

当前,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对传统纸媒造成很大冲击。年鉴作为工具书,虽然不像报纸、杂志和一般图书那样受到很大影响,但如不紧跟形势,则必然会出现在信息时代中实用性不足的问题。年鉴的电子化比较容易实现的是随书发送电子光盘,使年鉴内容能够轻易地通过电脑进行阅读。电子光盘在制作的时候要注意保持年鉴内容的完整和易于查找,真正发挥电子版年鉴的便利性。如有条件,还应考虑与网络的进一步融合,提供各年度年鉴的在线查阅,方便互联网读者使用年鉴。建筑业年鉴自2005起开始随书附赠内容光盘,并将1984年至2004年的年鉴也全部制作成光盘,方便读者查阅。

年鉴的出版周期为一年,但出版时间是越早越好。因为读者越早地看到年鉴,特别是行业年鉴,就能及时地了解上一年度行业的情况,掌握需要的资料,也就能更好地发挥年鉴的实用性。因此,缩短年鉴的出版周期就要提前进行计划安排,积极认真做好组稿和编校、印刷等工作,严格按照计划节点完成工作任务,按时出版年鉴,发挥年鉴的时效性,同时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年鉴的实用性。

上面是结合建筑业年鉴这几年的编纂实践对增强行业年鉴实用性的一点看法。实用性作为行业年鉴的基本要求,只有在编纂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才能不断地提高,行业年鉴也才能不断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7

互联网金融是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科技大力发展的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是金融行业和大数据相互结合之后的产物。互联网金融之发展,不但表现为传统金融往互联网领域不断加以延伸,比如,网上银行大行其道、网络证券与网络保险方兴未艾等,而且还表现为民间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比如,P2P、第三方支付的大量运用。在网络和金融相互联系起来之后,不断切实降低了金融交易的实际成本,而且还有效地解决了困扰我国多年的小微企业与个人融资难度大等问题,而且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互联网和金融的紧密联系,能够借由互联网金融来实现了各项资源的最合理配置,推动了我国实体经济实现更好地发展,利用移动支付平台以及个性化金融服务来满足具体客户之需求,不仅能够为民众提供了全新的理财的形式,而且还加快了金融行业摆脱中介的进程,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创新。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依据2015年10月由国家10部委联合的关于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互联网金融是主要是指传统金融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之间运用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来推动资金的融通、支付与中介服务的新类型的金融发展方式。依据该定义的表述,当前我国所实施的互联网支付、众筹、互联网基金、信托以及消费金融等均在互联网金融的范围之内,其中得到最快发展的是第三方支付以及P2P网贷。我国互联网金融尽管起步比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却极为惊人。依据一项统计,我国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速度大大超出了别的行业发展,但该速度是以宽松型监管为中心的。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分类监管造成多头监管。依据分类监管之原则,我国互联网的支付业务是由人民银行负责进行监管的;网络借贷、网络信托业务以及网络消费金融业务等则由银监会加以监管;众筹融资以及互联网基金业务监管则是由证监会加以负责的;还有互联网保险则是保监会加以监管的。二是监管立法过于滞后造成互联网金融企业跑路等不良事件多次发生。自从2007年我国产生了首家P2P网贷公司至2014年,这类企业的发展始终处在没有准入门槛、行业规则和监管举措的状态之下,监管立法大大落后于本行业的发展进程。监管立法落后所造成的直接结果为监管的套利。监管的套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动了这一行业的极大发展,但是也导致了恶性事件的大量出现,而且有可能会造成市场信息不对称性的持续强化,而且还会对监管层以后监管举措的选择造成了极大的挑战。比如,尽管国家曾经提出P2P平台不能办资金池,但是没有制定出具体的监管处罚条例,造成诸多P2P选择铤而走险,进而产生由于难以兑付而产生倒闭现象。据统计,从2015年以来,全国每月所倒闭的金融平台至少有100个。2016年全年我国已经有500多家网贷平台产生了停业甚至跑路等问题,从而对互联网金融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三是互联网金融业的自律监管还没有切实建立起来。我国互联网金融是从十年前开始发展起来的,但一直到2016年3月,我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才宣告成立,而且互联网金融业的自律监管体系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对科学与规范本行业的发展还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

三、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的几点策略

(一)制定出台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各项细则

因为中央以及地方更为倾向于全力支持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与逐步壮大,从而支持在传统意义上的金融途径无法融资的中小企业来开发实体经济,从而推动普惠金融得到新的发展,但是绝不可以改变金融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为主要代价的,不能够以牺牲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为主要代价,不能够放任于互联网金融实现野蛮发展,或者是钻法律以及监管的相应的漏洞甚至出现违规发展。我国一行三会等相关监管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尽快地借助于国际上的经验,并且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近些年来的发展状况,尽可能快地制定出互联网金融监管行业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点是要对P2P网络借贷平台以及众筹等各项业务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与业务上的监管。但是,我国在对P2P网贷以及众筹监管之时不能类似于美国政府那样进行过大的管制,从而影响到了互联网金融实现了创新型发展。笔者觉得,我国完全可借鉴于英国的监管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而且还不会制约互联网金融监管行业实现新的发展。

(二)健全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机制

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不断地出台,这就意味着我国的互联网金融逐步进入到了规范化的发展时期,然而并没有有关的法律法规正视出台,未能创建起全面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体系。借鉴于国际上的经验,我国应当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全面发挥出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国家还要对互联网金融业应当不断强化管理,要求网络金融企业能够履行好具体的备案手续,全面发挥出金融监管协调组织机构的作用,全面关注网络金融监管的发展和有关的风险,从而确立客户资金的第三方保管机制,不断增加对投资人以及消费者所具有的权益保护能力。也就是说,要运用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产生,创设出诚信与规范化发展的突出环境。

(三)强化对消费者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护

我国的互联网融资平台牵涉到了投资者、融资者以及担保者等相关各方参与到其中。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人群在当前信息并不对称的市场大环境之下,因为组织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具有不一致性,所以,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极易影响到广大消费者所具有的各项权益。有鉴于此,对互联网金融消费人群权益上的保护应当切实做到以下两点:其一是要强化互联网金融平台之中各项信息的披露,金融产品要全面向消费人群作出介绍,让金融消费者群体能够明确金融产品所具有风险和其效益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传递出真实而又有效的各类信息,且把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经营状况在第一时间报告给上级监管部门。其二是当前我国的金融消费者群体的权益保护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这就要求创建更加健全的诉讼以及赔偿体系。对消费者群体所提出的诉讼,要及时加以处理与解决,从而切实填补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的漏洞,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实现公平、公正竞争。

(四)推M互联网金融行业企业的自律建设

随着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产生了非常多的牵涉到非法集资或者是牵涉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不良事件,一些互联网金融业务已经偏离了目前的的合理发展趋势,从而对本行业的声誉以及市场发展前景均蒙上了厚厚的阴影。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自律监管作为规范指引本行业实现健康、有序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实施自律监管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恢复本行业的声誉以及市场上的信心。所以,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协会诞生之后,应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地出台行业自律监管的具体实施办法,从而做到在本行业的风险防控、各类信息披露、投资人确定、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以及投诉机制、网络信息安全、互联网数据标准以及统计、金融客户资金的存管等诸多方面均明确标准以及细则,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意见,从而努力保障中央在互联网金融监管上的各项政策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互联网化已经成为传统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虽然互联网金融尚无法全面代替传统金融,但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与快速发展,非常大地转变了我国现有的金融活动生态,而互联网金融所取得的极大发展,也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健全提供了足够的动力。这就要求国家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出以大力支持互联网金融取得更大的发展,并且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依据国务院关于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安全体系,形成更加完善的监管工作新机制,进而为广大消费者群体创设出更为安全的互联网金融氛围。

参考文献:

[1]宁连举,刘 茜.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及监管建议[J]. 宏观经济管理,2015(1).

篇8

让P2P行业监管来的更猛烈些

监管的力量应让P2P行业回归纯正平台化。监管的到来对一直合规经营的平台来说百利无一害。为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出现,爱投资更希望监管机构减少观察期,让投资者减少蒙受皮包公司跑路带来的损失,加快推进平台规范化进程。而监管的主要方向除四条红线外应该是通过金融产品的注册登记,信息披露制度,最终目的必须在于让消费者得到做出投资决策所需的信息,保护消费者权利。从国外监管力度和效率来看,中国没有与美国类似的完备的个人信用记录,更适合向英法靠拢。

由于传统金融机构很难覆盖到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所以对那些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三农企业的,或促进社会实体经济发展,能加快中央强调的调结构进程的平台,应给予更多的宽容。#王博 爱投资CEO 微信公众号:itouzicom#

质疑互联网金融不安全很

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反对观点主要来自银行、保险、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就是传说中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信誓旦旦认为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快速膨胀会干扰利率市场,给中国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造成威胁等。

笔者认为,方兴未艾的互联网金融蚕食传统金融机构暴利已是不争事实,有望成为未来金融市场主力军。既得利益者不愿眼睁睁坐视利益一点点消失殆尽,但又提不出比互联网金融更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如便捷服务,高收益,安全性等。只能以“经济安全”和“网络安全”等老掉牙的冷战式思维,要求政府部门严控互联网金融发展,却无视自家储蓄卡和信用卡频频被盗刷前科,这不仅与国家发展背道而驰,也凸显出自己的无能和。#杨思亮 科技边角料主笔 微信公众号:tech-offcuts#

互联网金融有“禁”才有“进”

面对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监管空白,互联网金融到底能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笔者认为关键因素应该是监管力度的把握。

保护的应该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而不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的互联网金融创新。至于“禁”的力度,我个人认为“禁”才可“进”,要“禁”那些披着创新外衣的虚假互联网金融;对于一般互联网金融机构,要严格按照监管办法进行;对于独立运营不介入实际交易的互联网金融要给予鼓励扶持,这就要“进”。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尊重其规律,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型产物,我们应该更多的是通过合理的“禁”和“进”,才能使得其健康发展,在合理监管下,促进发展才是正确的方向。#邹正康 互联网那点事 微信公众号:hlwnds#

全民金融投资时代

互联网,让全民提前进入到了金融业。过去,金融业只是少数富人的游戏;如今,互联网金融,俨然已成为众多网民的投资渠道之一。

面对新事物,突如其来的“颠覆”,我们可能不适应了。但趋势所向,我们更应该要顺应“颠覆”、适应“颠覆”、应用“颠覆”,这样才有能让传统金融产业焕发新的春天。

互联网金融,需要入口,而类似微信这样的超级APP集成,让网民的资金流进流出更方便了,交易显然已经变成了一种数字的游戏。当它成为一种游戏时,金融业也就真正的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黄太阳 黄太阳开讲 微信号:h928677115#

“小额可进、大额当禁”

网贷行业越来越具有侵略性,小到几千上万的工薪贷,大到额度上亿的企业贷,都被圈到了网贷行业的地盘里。而工薪贷这块市场原本是信用卡的地盘,企业贷这块市场原本是银行、信托、资管等机构的肥肉。但额度的大小并不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在于额度背后的风险。额度越大,风险越集中,爆发起来就越具危害性――在觊觎大额业务的同时,网贷平台是否有足够的风险筛查和控制能力?更重要的问题是,部分提供本息担保的网贷平台是否具有抗击风险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讲,“小额可进、大额当禁”应该是当前网贷平台的侵略边界。当然,小额与大额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晰,需要平台、监管、投资人共同来划定!#耗子哥 网贷简报 微信号:wangdaijianbao#

周刊评说

一个行业要健康发展,监管是绝对必要的。周刊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将仍然按照业务属性分别由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监管,涉及银行信贷的,就按信贷政策法规去监管;涉及证券业务的,就按证券法规去监管。

但是,要理清新生事情的形态模式并制定合理的监管政策需要时间,这个犹豫期应越短越好,哪怕监管标准相对宽松一些,也比不监管任由发展强。同样,监管尺度要合理,一旦过严,将矫枉过正,对行业发展不利。#互联网周刊微信公众号:ciweekly#

中国金融体系正常化的第一步

首先,财经八卦阵的观点肯定是比较积极的,那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发生以及崛起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它的出现首先是让“散户”的钱有了投资的渠道,投资之后能得到更高的回报进而帮助民众解决通货膨胀带来的困扰,其次是他快速的发展让银行的地位逐渐“去中心化”,会倒逼银行迅速作出相关措施,加快金融改革的脚步。两方面看来,互联网金融在当前的环境下,还是有存在的意义的。格林斯潘认为,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将是中国金融体系正常化的第一步,这个观点,财经八卦阵表示非常认同!#财经八卦阵 微信公众号:shyjingsa#

互联网金融不能被禁

篇9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283-05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中国网民的数量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电子商务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再加上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安全性的完善,网络购物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使得网络购物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底,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42.9%,与2011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了4 807万人,增长率为24.8%,“8·15电商价格大战”与“双十一”等促销活动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显然,Internet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消费模式。但随着“云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网络购物自身的发展,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又将怎样顺应时代的潮流?

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手机购物用户占网购用户的22.9%,比2011年增长了6.6个百分比,其用户量比2011年高出2.36倍,这些数字都充分说明了手机购物必然成为未来中国网络购物发展的新模式之一(王雪梅,2009;陆敏玲等,2012);另一方面,随着B2C模式弊端的不断暴露,C2B模式的优势就愈加凸显,以反向团购(潘勇,2005;张璇等,2012;袁娜,2013)、线上交易线下消费的O2O模式(吴芝新,2012;王艳江,2012)、预售模式(张力澎,2013)等三大典型C2B模式无疑成为其中最大的亮点。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网络购物的四大主流方向——手机购物、反向团购、O2O模式及预售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一、手机购物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已相当普及,手机已经成为网民接入互联网的主要方式。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了约4 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由上年底的74.5%上升至78.5%。而手机网民规模早在2012年6月就超越了使用PC机上网的网民。这种庞大的用户群体就不得不吸引着各大商家步入移动互联网领域,开拓移动购物市场,重塑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2012年11月CNNIC的《中国手机网民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指出,网购消费者比例只有21.8%,相对于在其他方面的应用来说,所占比例相当小,但却是移动互联网最具市场价值的掘金点之一。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便捷性。无论你是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还是在排着长长的队伍,甚至是挤着拥挤的公交车、地铁,只要你想购物了,只需拿出手机,轻轻一点,便可轻松购物了。如果我们能够从移动购物中享受到如此大的便利,何乐而不为呢?第二,手机支付及其安全性的完善。小到一张电影票,大到酒店旅游,网民都可以一站式移动消费,而不必手机查询后再移到电脑端支付,这就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提高了购物效率,同时,移动购物的这种特点,也恰恰迎合了当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第三,二维码等功能技术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购物比较等多方面功能,这就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开始转移到移动购物上来;第四,本地化信息动能。本地化信息是移动互联网商业信息模式,是现在传统的PC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所未涉及到的模式。

但说到底,网络购物就是视觉购物。消费者更倾向于花费更多的时间通过大屏幕来浏览商品。虽然手机屏幕越来越大,但还没有达到消费者浏览大图片的要求,这就有可能成为阻碍手机购物发展的瓶颈。市场调研公司eMarketer表示,相较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屏幕更大,更适合进行购物。但是,不难发现,平板电脑却没有智能手机便捷,因为,你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带着平板电脑,而手机却是你必备的。Fiore等人提出的Image Interactivity Technology(IIT)——影像互动技术,它能够使产品或者环境图像来模拟实际的产品或者环境。特别地,之后两年,Fiore等人还结合了three-dimensional(3D)virtual models——三维虚拟模型。比如说购买服装,只需要输入自己的身高、体重等信息,IIT和三维虚拟模型技术就可以模拟出穿上衣服的效果。假如此技术也应用到手机端购物,那么消费者就不用担心屏幕大小的问题了。但是,这只是一种假设,还缺乏实验证,需要做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电子商务市场的移动革命已经开始,移动电子商务必将在电子商务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eMarketer预计,到2016年,美国移动购物规模将达到870亿美元。在不远的将来,手机购物时代必将到来!

二、反向团购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2年度中国网络团购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累计诞生团购网站6 177家,其中56%的团购网站已关闭,团购网站数量缩减至2 695家(如图1所示)。面对团购行业整体下滑的趋势,电商网站不得不寻求新的电商模式。

2013年3月1日电商网站蘑菇街推出的“蘑菇自由团”频道一上线,就引起了消费者火爆反应。数据显示,“自由团”上线两小时就组织了超过5 000个团购,共有20 000多人参与组团。“蘑菇自由团”就是消费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发起团购,卖家设定团购价格和时间,当团购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团购就成功了。这种由消费者发起的团购就是反向团购。

天猫原创品牌茵曼首次参加了双十一预售活动,在双十一之前,共推出六种款式的服装,其中,有两款预售就超过了2万件,效果特别惊人。这种以预售模式为代表的天猫“双十一”营销创新,极大地震动了传统营销模式。

所谓预售模式,就是以消费者的需求来驱动商家生产,即利用网络平台,提前一段时间产品信息,并在短时间内快速聚集单个分散的消费者需求订单,然后给厂商一个集采大订单,厂商可从供应链的前段、后端进行优化,从而更加精确地锁定消费者,进行提前备货,消除库存,进而大大降低产品成本。简单来说,预售模式,就是先收集消费者需求订单,然后再进行生产、流通和销售。

这种模式不但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和忠诚度,而且解救了库存忧患,实现了消费者和商家的双赢。但是,考虑到时间成本,预售模式需要商家具备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因为该模式虽有很强的精确性,但是时效性很差。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购买时间一般不会超过3天,而服装的生产周期一般不会低于15天,这样就会损失一批潜在购买消费者。所以,目前,预售模式只适用于具有快速响应的供应链体系的商家,比如宝缦家纺,它就拥有一条从棉纱、织布、印染、制造到销售的完整供应链体系,产品生产周期仅需要7天。这也许是该模式最大的弊端。

五、结论

互联网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并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随着“云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网络购物自身的发展,现有网络购物模式的弊端愈加清晰,以消费者为中心,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购物体验的模式逐步形成。手机购物、反向团购、O2O模式以及预售模式,不仅方便了消费者,而且迎合了他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更符合电商营销方向。因此,这种社交加本地加移动化的购物模式即SOLOMO模式——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动的),必将成为未来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发展的新模式,引领消费者进入另一种消费时代。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

P020130122600399530412.pdf,2013-01-15.

[2] ALBRECHT ENDERS,TAWFIK JELASSI.The converging business models of internet and bricks - and - mortar retailer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0,(5):542-550.

[3] 王雪梅.3G技术下电子商务时代的“手机购物”模式分析[J].中国商贸,2009,(9):123-124.

[4] 陆敏玲,曹玉枝,鲁耀斌.基于移动商务特征视角的移动购物用户采纳行为研究[J].情报杂志,2012,(9):202-207.

[5] 潘勇.网络交易中的逆向选择与营销策略取向[J].平原大学学报,2005,(1):4-6.

[6] 张璇,王琦.中国网络团购行业发展的瓶颈——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J].中国商贸,2011,(24):101-102.

[7] 袁娜.基于企业微博平台的逆向团购网站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8] 吴芝新.简析O2O电子商务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73-74.

[9] 王艳江.浅谈当下电子商务O2O模式新机遇[J].电子世界,2012,(12):23.

[10] 张力澎.电子商务预售:农产品又添一出路[N].新农村商报,2013-05-15(A06).

[1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12/0719/14/86PILUKG00094MS8.

html,2012-07-19.

[12]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手机网民上网行为研究报告[EB/OL].http:///hlwfzyj/hlwxzbg/ydhlwbg/201211/P02012

1116518463145828.pdf,2012-11-16.

[13] Fiore,A.M.,& Jin,H.-J.Influence of image interactivity on approach responses towards an online retailer.Internet Research:

Electronic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and Policy,2003(13),38-48.

[14] Fiore,A.M.,Jin,H.-J.,& Kim,J.For fun and profit:Hedonic value from image interactivity and responses toward an online store.

Psychology & Marketing,2005,(220):669-694.

[15] 黄炜,殷聪.中国式网络团购的现状、问题、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12,(8):135-143.

[16] 李晓欣.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网络团购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电子商务,2012,(12):14-15.

[17] 赵春兰.以CRM的视角看电子商务O2O模式的兴起[J].中国商贸,2012,(34):177-178.

Exploring of New Business Models of Online Shopping in China

XUE Yang-yang1,CHEN Mei-mei1,XUE Jian-kai2

(1.Glorious Sun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 200051,China;

篇10

1、经营权的问题

2015年以来,我省不同城市实行不同的经营权管理模式,目前有11个省辖市无偿出让经营权,7个省辖市有偿出让经营权。

出租汽车经营权是改革的核心,主要存在四大问题:一是部分城市经营权期限不明;二是缺乏市场退出机制;三是市场过度炒作导致价格居高不下;四是部分城市经营权归属不明晰。经营权改革涉及到从业者的切身利益,历史积弊较多,明确经营权归属,实行期限制,并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将会引起经营权持有者的不满,存在较大稳定风险。如何合理确定经营权期限,实现不同类型的出租汽车经营权由有偿向无偿平稳过渡,是我省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所面临的重点问题。

下一步可以结合我省省情,分已投放并实行有偿使用、已投放并转为无偿使用、新增并实行无偿使用的经营权等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对出租汽车经营权由有偿使用过渡为无偿使用,由经营权无期限过渡为经营权期限制。

2、承包经营费问题

我省出租汽车行业存在不同的经营模式,而不同的经营模式下,驾驶员向车主或出租车企业缴纳的承包经营费也各不相同。挂靠经营模式下,承包经营费由车主与驾驶员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大多在每月2800-4500元之间;实行公车公营的洛阳、新乡、南阳的份子钱分别是每月4000、3300和3000元。高额的承包经营费使得驾驶员不堪重负,成为出租汽车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下一步将依照交通运输部对于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精神,实行出租车企业、车主与驾驶员几方协商的方式,合理确定承包经营费用。

3、运力机制问题

长期以来,我省多数省辖市出租汽车运力不足,“打车难”问题普遍存在。这也给残疾人车、“黑车”、三轮车、“摩的”等非法营运车辆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同时,如何计算一个城市的合理运力规模,始终没有国家规范或文件明确,各地调整运力缺乏依据。因此,对于运力规模的调整有可能带来较大风险,这也是我省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所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下一步将认真评估市场供求状况,合理设定投放车辆数,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逐步投放运力,同时严厉打击非法运营行为,保障出租汽车市场的稳定。

4、运价机制问题

全省各地出租汽车运价长期低位运行,运价结构和价格水平难以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燃油补贴由车主领取,出租汽车驾驶员只能通过长时间劳动来维持收入水平。而调整运价则有可能在减轻驾驶员劳动强度的同时,导致客源的流失和驾驶员收入的进一步下降;此外,对于出租汽车的运价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对其调整可能会带来社会舆论的压力。因此,对巡游出租汽车运价机制的调整将是我省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所应重视的问题。

5、互联网+传统出租汽车融合发展的问题

目前,以北京市、上海市等为代表的国内部分城市探索建立了“首汽约车”、“大众出行”等互联网+传统出租汽车融合发展方案,为出租汽车行业改革与传统出租汽车的破局提供了多样化发展思路。如何探索适合我省省情的互联网+传统出租汽车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传统出租汽车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提供多样化运营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运输服务,是保证我省传统出租汽车长远发展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关于网络约租车的问题

1、平台规范的问题

目前,网络约租车的平台较为多样化,且平台各自独立发展、恶性竞争、难以监管,搅乱了原本稳定运营的出租汽车市场,同时也给公众出行带来新的安全隐患。探索建立统一的网络约租车监管平台,统一规范网络约租车平台与驾驶员的运营行为,稳定出租汽车市场运营秩序,保障公众安全便捷出行,是我省出租汽车行业改革中,对网络约租车规范与改革方面所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下一步将探索建立全省统一的网络约租车监管平台,将所有网络约租车平台纳入平台,并将企业的运行数据统一存储与维护,真正实现交通部门对平台和出租汽车的双重有效监管,更好保障乘客利益。

2、车辆管控的问题

网络约租车作为出租汽车行业发展出的新兴事物,对其运量规模尚未有明确规定。是否应对网络约租车进行运量管控、车辆投放规模的测算与控制等都关乎出租汽车行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与否;同时,对于网络约租车车辆的准入条件、营运资质的审核、营运年限的确定等则关乎社会公众的便捷出行与否。因此,对网络约租车车辆的管控是下一步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一步将探究网络约租车运量测算依据,同时遵照交通运输部的改革指导精神,完善网络约租车车辆的准入、审核与退出机制,做到对网络约租车车辆的精准投放与管控。

3、驾驶员的管理问题

当前,网络约租车驾驶员多为仅取得驾驶执照、未取得从业资格认定的人员。这些人员均为经过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安全运营等方面的岗前培训与日常教育,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对其管理依然是松散的和非正规的,对于公众出行的安全性存在较大隐患。因此,对网络约租车驾驶员进行正规化的管理也是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接下来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下一步将遵照交通运输部的改革指导精神,建立并完善网络约租车驾驶员培训、考核、注册与日常教育等一系列规范化管理体系,做到对驾驶员的严格规范化管理,为公众的安全出行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