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5:54: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课堂教学的追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灵动的课堂应该是自然的、和谐的,巧妙设计精彩的开场白能顺应学生的天性,诱发学生的需要,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在学习中对某一门功课产生较大的兴趣时.其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增强,创造性思维就活跃。因此,很多心理学家都把兴趣比作智慧的触发点。才能的生长点,求知的前动力。所以在上每一节课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精彩纷呈的导入,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二、和谐的氛围导之以情
作为一个好教师,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首先应创造出一个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要体现教师的爱。数学教学中的亲近感,就会形成健康良好的情感,形成有利于教育学牛的最佳氛围。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保持教师的人情味,通过课堂这个窗口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在学习中,要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桥梁。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后进生,用平和宽容的心态去亲近他们,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注意发现他们的每一个哪怕是细微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反馈中增强信心,在课堂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三、方法的点拨导之以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只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懂得了怎样学习,将来长大成人之后,就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地去学习, 去深造,去扩展,去探究,这也是创新性教育对我们教师的要求。而且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在教学中就非常注重这一点,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恰当的提问导之以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认清自己“导”的作用.不要代替学生思考,而要将讲授变为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讲在学生需要点拨之时,适时地打开学生的心扉.触发他们思维的火花,即指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最大限变地开发他们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课堂中要注意诱导,让学生带着疑点去探索问题的可能性答案。
五、积极的鼓励导之以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些与众不同独特的想法。特别是他们的一些直觉思维,教师要小心呵护,灵活及时的应变处理。直觉思维是指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则的约束,对于事物的一种迅速地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也就是直接领晤的思维或认知。布鲁纳指出:直觉思维的特点是缺少清晰的确定步骤。它倾向于首先就一下子以对整个问题的理解为基础进行思维,获得答案(这个答案可能对或错),而意识不到他赖以求答案的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培养好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而直觉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直觉猜想不要随便扼杀,而应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说出由直觉得出的结论。
六、问题的激发导之以疑
在课堂中适时的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包容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能有效的激发和导向学生,进行动态生成的思维活动。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也说:“新知识从怀疑中产生。中外学者的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探索的道路。有疑才能掀起思维的波澜,有疑才有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寻疑是解放学生头脑,培养其创新能力、发展智力的必要手段,但关键不是教师拟疑,而是学生生疑,主动的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不同的见解.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生发问,在探究中质疑。
七、合作的学习导之以乐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让学习成为学生的需要,就必须给予学生探究的方法,给予学生合作的机会,只有在这样的合作群体才能使学生在一个心里愉悦的自由空间里大胆思考。互相交流,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想法。
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的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必须要注重引导和调控,都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立足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培养。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中,有效、适时、灵活地加以引导。使课堂充满灵动的氛围,就能引燃学生思维创新的火花,激发活跃的生命力。
教师如果认为身在农村小学教学不能实现自身的理想与人生价值,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无法认清自己的使命,把自己的职业视为谋生的方式[5],则这位教师就无法承认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具备某种价值,会出现前面我们提到的“价值追求空位”的问题。同理,如果作为评价者过度认可城市小学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价值,则会降低对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致使农村小学不得不向城市小学“学习”,造成“盲目效仿城市”的问题。(二)学校管理者对教育的理解与定位作为一所学校的管理者,其对教育的理解与定位决定着学校将选择的教育目标与学校文化,如果农村小学的学校管理者不能正确理解教育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作用,把“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学生”作为本校教育的定位,以成绩和升学作为终极目的,那么在其管理下的课堂教学势必会盲目追求效率,而不顾学生的发展与学习体验,课堂教学有效性也会随之将“成绩或升学率的提高”作为价值追求。(三)现实差距与未来的不确定性现实中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使得许多人对农村的课堂教学存在悲观认识。的确,在物质条件、精神文明等方面,农村与城市有很大距离,这些距离影响了农村课堂教学的水平,也影响了改变这种状况的信心,即便有人能够高瞻远瞩,提出更为有意义的价值追求目标,也会因为未来的不可预见性和不确定性出现“曲高和寡”的局面。
教师的教学个性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孔子倡导“因材施教”,在诸子百家中个性鲜明,故能培养出个性迥异的七十二贤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独树一帜,故能培养出个性张扬的哲学巨人柏拉图。特级教师孙双金的情智课堂、王崧舟的诗意语文、薛法根的智慧教学、杨屹的情趣教学等个性特色十分鲜明,各自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教学个性,故能上出个性鲜明的精彩课例。个性突出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正如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出来。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教师都拥有自己的智能优势,都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专业特长。合理利用智能优势,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特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继而形成教师个性,是构建个性课堂的前提。
课堂上,教师能利用自己的个性魅力,把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身上,真正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将课堂教学涂抹上智慧的色彩,将智能优势淋漓尽致地发挥到极至,形成独特的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艺术化了,也就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教师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张扬,用独具特色的组织艺术,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匠心独运的评价策略,引发学生探究体验的欲望,启迪学生自主求知的智慧,引领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点亮学生生命的心灯,发展个性。
彰显着教师个性魅力的课堂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教师的个性魅力犹如有着强大磁力的磁石,能牢牢地牵引着全体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并逐渐把他们引向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轨道。教师的个性魅力得到充分展示,就会构建起情趣盎然、个性鲜明的智慧课堂。
二 、个性课堂,是凸显差异教学特色的和谐课堂
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从教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差异有“成就度差异”、“学习速度差异”、“学习能倾差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等)、“兴趣爱好差异”、“生活经验差异”等等。个性课堂,能全面关注学生的差异并合理利用差异,以差异促发展。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新的教学。”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各种差异,找准“最近发展区”和“教学的起点”,依据学情以学定教,真正满足具有不同差异的学生学习需求。
教师在认真考虑全体学生共性的同时,能重视学生的个性形成和潜能开发,针对每个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有差异的个性化教学。能科学制定出具有差异性的个性教学目标,如分差异设计教学目标,优秀学生的目标可以高一些、难一些,上不封顶,学困生的学习目标可浅一些、容易一点,下要保底;采用多种策略激发不同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不善发言的可以引导多表达,不愿学习的多激发兴趣,不善倾听的重点培养听的习惯,等等。设置灵活多样、可供不同差异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有差异的教学方法,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等,因为自主学习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有效利用学生间“相异构想”,进行合作探究,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最终实现不同层次、不同差异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全面发展、差异发展和富有个性的发展,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任何无视个性的均等划一的教育都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只有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才能真正构建起照顾差异、宽容另类、接纳发展、追求个性的和谐课堂。
三、个性课堂,是绽放学生个性之花的创新课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学会生存》指出,“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追求人的个性和谐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主导价值。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具有完美个性的主渠道,这惟有构建和谐、创新的个性课堂。
首先,个性课堂是每一个学生释放个性的“乐园”。学生徜徉于快乐和谐的课堂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无拘无束地和教师平等对话,与同学智慧碰撞,与文本自由“交谈”,跟作者交流情感,同编者思维对接,自由自在地张扬着个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让课堂适应新课程,如何让课堂成为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如何通过课堂来实施新课程的目标,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必须要有新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不管什么学科的课堂教学,必须要有三个现代教学理念来支撑。
一是课堂应该由讲堂变为学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程改革下实施素质教育的响亮口号,但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存在。中考与高考的压力使得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教师讲是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最有效途径,最后导致这部分教师辛苦付出却教不出成绩理想的学生。在笔者的学校,就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每年的中考成绩揭晓,就有一些年长教师到校长室叫冤,说自己平时工作很认真,但学生却考不出好的成绩。其实我们心中都有数,这些教师的课堂,大都是传统的满堂讲、满堂练、满堂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课堂教学效率变得低下。
二是问题大于认知。对于课堂教学,笔者认为课堂上的问题大于课堂上的认知。课堂上的认知仅是学生通过阅读或者教师的讲授,知道是什么。这样获得的知识,仅是表面层次的。课堂上,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以认知为基础,去生发问题。问题要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产生,通过学生个体的思考,学生群体的思考,最后商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良好思维品质。
三是重视过程的体验。课堂教学不仅要追求最后的结果,还要注重学生过程的体验。重视过程的体验,首先是课堂上要有“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上课下课,而是课堂教学中要实施知识的探究,探究就是过程,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科学的神秘,体验语言的神圣,感悟思想的深邃。其次是过程中出现的体验、感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提升,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必备的品质和情感。
二、找准有效课堂教学的着力点――让教师成为课堂上的“主席”
所谓“主席”,就是活动秩序的管理者和活动的评判者。在现代课堂上,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是课堂秩序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评判者以及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成为课堂上的“主席”。
做课堂上的“主席”,教师本身要有过硬的素质。这里教师的素质包含三点:一是过硬的基本功,包括普通话、粉笔字、多媒体运用等能力;二是扎实的学科知识,笔者所在学校每年暑假都要求所有教师逐份去做当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以此掌握各地中考新的知识点,在开学前,学校统一组织考试,九十分为及格线,不及格者限时补考;三是深刻理解教材的能力,对于教材,笔者一直主张“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只有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像面包店里的师傅一样,将教材变成自己手中的面团,任自己揉捏,驾轻就熟地运用教材。
做课堂上的“主席”,教师要有科学的统筹管理能力。作为课堂上的“主席”,教师要统筹规划学生的活动,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前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做到心中有数。科学的统筹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教学机智,能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做出及时、合理的调整,使学生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所以,当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进行行间巡视,并参与学生学习,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以便调整下面的引导活动。
做课堂上的“主席”,教师要具有科学评裁的能力。课堂上,学生会根据课堂需求,说出自己的理解,对于学生的理解,当前教师一般会出现两种状况:一是与自己的答案比照,如果符合就表扬,如果不符合则批评;二是不论正确与否,都是“很好”。笔者认为对于课堂上学生的见解,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做出点评,如果学生的见解正确,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要做出评点;如果学生的见解偏颇或者还有问题,教师要加以引导,并帮助学生剖析问题出在何处,如何解决。
三、稳固有效课堂教学的支撑点――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
一个教师上好一节课并不难,要一直上好课就比较难;培养一个教师成为课堂教学能手并不难,培养学校所有教师都成为教学能手就很难。所以,要提高全校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强有力的课堂教学管理是追求学校课堂有效的支撑点。因此,在课堂教学管理上,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我校在集体备课上实行“3521”工程,就是“三个落实、五个说课、两个交流、一个讨论”。“三个落实”指落实下下周教学内容,落实下下周说课分工,落实下下周统一作业设计分工;“五个说课”是指从本节课的导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设计、例题设计、课堂练习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两个交流”指交流各自的教案,交流制作的课件;“一个讨论”即讨论统一作业的内容和测试的内容。
二是统一课堂基本要领。我校要求教师做到“五必须、三一定”。“五必须”指必须提前两分钟进课堂做好上课准备,必须微笑上课给学生和自己一个好心情,必须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讨论探究,必须要有课堂小结时间让学生归纳本节课的收获所得,必须准时下课不拖堂。“三一定”指一定让学生先自主学习,交流自学所得;提出的自学问题,一定先由学生自己思考;总结概括时,一定要学生尝试说出学习所得。
三是做好教学反思和教学善后工作。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节课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教学反思既能总结成功之处又能反思不足,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正确的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我校要求教师每节课后,都要进行教学反思,主要是写出本节课需要补充和改进的地方,这样,对照教学反思,教师就可以在自习课上,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补教,做好教学善后工作。
四是加强教学监管。我们学校每天都有三节随机课,这三节课全校教师不分学科来听课,对照学校课堂要求写出听评意见,每周一小结,只分合格与不合格,若一人一学期出现两次以上(含两次)不合格的课,则责令整改,并在大会上点名批评。同时,学校每周五在大会议室上一节教研课,要求除当时有课的教师外所有教师必须参加,周日晚进行全校性大评课,先由上课教师本人进行教学反思,然后由教师提问,上课教师答疑,最后由一名教师点评。这样,学校通过随机听课了解学校日常课的运行状况,通过教研课了解学校课堂教学教研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现状 简约化 教学策略
随着义务教育的步伐越来越快,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化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趋势之一。而简约化教学要求语文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语文教学的简约化实质上是要求语文教学尽可能的简化一些形式,进而最大限度的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简约化的优势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教育改革时期提出要简化小学语文教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对学生要有全面的教育,特别是在拼音的学习上,要求学生可以准确写出来,不需要默写和听写,这样学生在识字方面就显得更加轻松,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特别是在认字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笔画,在课文的教学方面开展更深的讨论,采取简约化的教学,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标的实行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多样化的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阅读内容,就需要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这时就需要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时让内容更加简明扼要,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阶段,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多从他人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学会给学生分析、分类、比较甚至简化,这样就会让教学中繁冗复杂的内容变得更加简单,减少更多的干扰因素,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简约化的策略
(一)内容上的简约化
在传统教学中,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语文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时显得很是吃力,无法准确地把握文章主题,更无法把握学习的重点,使得学习效率特别低下,学习兴趣也下降很多。这时就需要教师合理控制语文课堂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简约化,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认真地解读教材,对文章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整理,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将文章内容变得更加精简。通过教师的精简处理,再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圈出文章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当然,课本知识是有限的,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恰当地补充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教师就可以简化文章内容,让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将文章内容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节省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开展合作学习,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乌鸦喝水的方式,这时学生可以发挥任何想象,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再说出文章中的乌鸦喝水方式,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效率也会大幅提高。
(二)过程上的简约化
语文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师有规律有顺序的引导学生去有条不紊地掌握教学重点内容,然而,现阶段很多教师过于急功近利,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大幅下跌,由此可见,复杂繁琐的教学过程会阻碍学生的学习,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多花精力,将课堂教学的目标变成一个有层次性的目标,突出语文教学重点,为学生节约更多时间去朗读课本、感悟人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热爱语文教学,愿意花更多时间去学习语文知识。
例如,在学习《卧薪尝胆》时,教师需要将整个教学过程加以简化,先让阅读文章内容,之后结合材料书更加深刻地认识文章中心内容,最后再熟读材料,领略文章特殊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思路,进而在今后自己的写作中加以借鉴,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这篇文章告诉学生在人生低谷时一定要激励自己,为伟大的抱负奉献自己的一生。
(三)目标上的简约化
目前,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学存在教学目标虚化的严重现象,设定的目标特别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得不到落实,特别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开展拓展训练,却忽视学生最基础的课程,练字和识字工作,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这时,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目标的难度和指标仔细斟酌。语文素养的中心是语文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才能将教学目标变得更加直观,让教学的目的性更强。
例如,在学习《郑成功》时,教师先给学生明确好这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文章内容,更好地体会郑成功当时下西洋时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真正可以体会当时主人翁的心理变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精神上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多播放一些背景音乐,展现郑成功是一位爱国主义勇士,忧国忧民的民族情怀。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化,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教学方法的改善,以及对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让学生可以第一时间感受到文章内容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效率和质量,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更减轻学生不少学习压力,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
【参考文献】
现象(二):现在的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痛苦,但所取得的成绩与所付出的辛劳不成正比,学生并未得到应有的发展;新课程理念实施过程中,出现有其形,无其神的现象――表面热热闹闹,实质效率不高;课堂教学过程中内容枯燥、难懂,课后又是大题量、高难度的操作性、重复性的训练。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收效了多少?
“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所学知识与所用知识脱节,这种教学给教师、学生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时间、精力和能力上的消耗。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追求新境界势在必行。
一、分析问题
就数学本身来说,它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大量的、抽象的符号、公式、推理、及数学语言的严谨、客观、科学的特性,使得数学给人有些生硬、枯燥,再加上高中数学在内容上有一定的深化,很多同学上高中后就很惧怕数学这门学科。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开动脑筋,可以通过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二、解决问题,优化课堂教学,追求新境界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赞可夫指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总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那么这些解释仍会落空。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境中,学生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如何使数学课堂生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发展智利、培养能力。情境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片段1 在以前介绍函数概念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讲授新课时,照本宣科地将知识程式化地交给学生,学生即使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如果换种方式,加入典故、趣事如用“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的这样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来启发学生理解函数概念呢?“牛魔王先变,它变的目的是千方百计想逃跑。于是牛魔王变成白鹤,孙悟空就变成丹凤,牛魔王变成香獐,孙悟空就变成饿虎,……孙悟空会随着牛魔王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牛魔王是‘自变量’,而孙悟空则是牛魔王的‘函数’。牛魔王的变化受自己本领的限制,这就好比自变量有自己的范围,就是函数的定义域。孙悟空随着牛魔王的变化而变化,也有自己的范围限制,这就是函数的值域。这样上下来,课堂气氛会立刻活跃起来了,学生兴趣盎然,不费力气就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印象也会非常深刻。当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后,他就会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片段2 在讲“充要条件”一节时,如果采用这两幅课件图片,效果又会怎样呢?第一幅图片描述的是一个人用一把很长的刀杀一只小鸡,学生能猜出是“杀杀鸡焉用宰牛刀”。接下来引入:“我们用一把杀牛刀杀鸡,杀得了,而且完全办得到。但我们原本用一只小刀就可以杀一只鸡,那么用‘宰牛刀’杀‘鸡’是完全充分的,也就是说‘有它必行,没它未必不行’。针对这种情形,我们数学上称之为’充分条件’”。第二幅图片是一幅法国著名球星‘齐达内’的人物肖像,引入:“一提起‘齐达内’这个人物不由把我们的思维带到了上届‘世界杯’上,法国足球队惨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少了‘齐达内’。后来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齐达内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齐达内是不能的,’这说的是’有他未必行,但没他肯定不行’,针对这种情况,数学上称之为‘必要条件’”。这样,学生兴趣提高了,理解自然了,认识水平提高了。
精心设计情境教学确实能够促进教学过程,能变成一种不断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活动。但创设情境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复杂问题简单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生活化;使学习更容易。创设情境要找准切入点,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境的创设,情的激发要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设置问题的难度适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必要时,也可以开门见山。
1.教师的职业动力,直接决定着他的教学效度。如果教师把这个职业只看成是谋生的手段,他对教学工作必将缺乏激情,课堂教学将很有可能常常行走在无效、甚至是负效的沼泽地,总体难以达到理想的境界。如果教师将三尺讲台看成是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他对教学工作会怀有炽热之情,教学工作的效度不言而喻。
2.在实施高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心中方向坚定明确,而不至于在各种时髦的教学理论中迷路呢?为此,我们教师必须要追根刨底发问求索: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需要什么教育?作为每一个富有个性生命体的学生需要什么教育?什么方法最适合学生、最高效?怎么追求高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实现高效教学的终极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古今中外的经典论著,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改造”论、孔子的教育论断、现行的《新课程标准》等,要认真汲取其中的理论精华,并进行自主意义建构,从而确立自己教学工作的终极方向。
3.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 “填鸭式、满堂灌”的现象大为改观,但随之又产生了为片面追求课堂气氛而滥用的所谓“合作互动”学习方式以及过度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象。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要本着求真的态度,坚决摈弃标签式的教学花招,一切服从于学生素质的发展。
二、要追求课堂教学的人性化理念
1.以人为本。教师心中始终要装有学生,将学生这个 “人”字大写。目中无“人”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教育。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成功、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宽容学生的错误、期待学生的成长,都应成为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逻辑起点。教师要尽量避免生硬的说教,要善于运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向善乐学。教学设计时,除了关注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外,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将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经验、情商、智商、学习风格、个性、兴趣、习惯等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紧贴最近发展区为学生“量体裁衣”。
2.以发展为本 。高效课堂并追求的绝不只是学生的分数,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可以促进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时刻为学生阳光快乐的生命做奠基工作。要引导学生健自信之骨、育仁爱之心。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合作,掌握学科思想、形成科学精神、积淀人文情怀。
3.彰显绿色智慧 。教学的绿色智慧是对教育学原理深刻的把握和艺术性的运用,是人本理念在特定教育情境中的最佳调遣和适用。绿色智慧是对生命的精心呵护、对错误的宽容、对潜能的激发、对学困生的信任和期待,从而充分激励每一个生命体有个性的张扬、拔节。绿色智慧闪烁着理性的光华、流淌着温情的溪流。
三、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精致理念
精致是高效教学对教师职业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诉求,对课堂教学的精益求精的追求。
英语教学不仅是知识性教学,更是一种语言教学,因而每一堂英语课都应当成为学好英语语言和知识,培养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和拓宽知识功能的综合性课程。在七年级英语Unit5 Topic1“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Section A教学中,我关注了这一问题,努力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一、贯彻课改理念,充分相信学生,调动学生,基本实现本课程设想的初衷,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1.注意凸显创意,完成自然导入。以新颖的手段启发学生质疑,收到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究和发扬。教学中通过设计学生“迟到”与交通工具的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探索的欲望;通过“迟到”的“紧张”,在情境创设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全局,营造了角色氛围;对“迟到”的质问,引发了对纪律的强调,也加强了守纪教育。
2.加强直观展示,促成情景交融。通过多媒体展示海陆空等多种交通工具,加强学生对实物知识的感观认识,通过公众人物活动中交通工具的使用,拓宽视野;扩大知识的纵横联系,使单一知识在多向思维中获得渗透和巩固;通过杰出人物杨利伟和“神舟五号”的引入,突出教学的时代性特色和亲切感,达到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目的。这种直观展示、情景交融的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实施德才并举,实现教学“三维”目标,这是本课教学中我较为满意的一环。
3.全程师生互动,挖掘主体潜能,“把主阵地让给学生”,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师生互动中发挥,在激发学生发挥最大潜能中完成,是本课教学构思的主体。在完成具体情境中交通工具的运用时,让学生自行设计旅游路线,使学生品尝求学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在执行各组对话训练时,充分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口语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正做到不单纯为知识学习而学习,体现教学设想,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是探索教学新路较为可取的一步;在开展短时间小组讨论时,让学生主动参与,有效互动,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发现中总结,在总结中自悟,使知识与能力的形成能极大地融合。虽然最终的效果未待验证,但“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的功效,已为前辈大师所崇且至今不衰,应继续挖掘,在不断创新中不断进步。
二、体会相信教学相长,在过程教学中纠正不足,在实践与构想冲突中调整构思,充实理论,提前实现教学反思的优化。
1.通过课前预讲、预练,我修正了“迟到”时间,使角色引入与课堂教学在自然过渡中顺接,排除了最初构想中的时间冲突,使创意真正发挥了调动性功效。
2.通过教学对象学况了解和事先座谈,临时缩减分组数量,扩大小组讨论对象,营造激烈的讨论氛围,使课堂气氛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一度的高峰。
3.通过补设奖品,使设想中正常课程的师生互动浓烈度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调动达到了,收到了比预期目标更高的效果。这种在预练中修改构思,在教学进程中调整手段,使实践检验理论的标准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升华,体现了“教学相长”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突进,也促使该课教学反思在提前的时段得到了推动。
三、博采众议反思,积极追求教学的最大完美,在收取反馈和自我检讨中发现不足,修正错误,扬起英语课改教学崭新的风帆。
1.本课教学的创意,并非来自本学科的独创,也非我预先的设想,而是由省级优质课例中“导入”过程的启发而触动的;本课教学构思的完成非个人独立完成的设计,而是由全体教研组老师、有经验的教学能者帮辅才得以完成的,“博采众议”使本课教学和我的教学教研能力获得极大的提高和进步,开课所获取的一定收效及取得的成功是分校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使我感受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真诚与朴实,让我感到了课改教研的紧迫和必要,让我尝到了集体教研的甜头,这是我原先的不足,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2.依据教学反馈,在充分相信学生之余,我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尚存在对学生的学力水平的怀疑,从而引致教学中不敢最大限度地使用英语语言进行全程教学,使学科的知识品味在教学进程中得不到理想的贯彻,这是美中的瑕疵,也是今后教学的教训,它提醒我:“最大限度地相信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符合课改精神,才是对学生主体的最真诚的尊重。
3.在教学效果的调查中,尚有乏力的表现,在课末学生兴趣浓烈、意犹未尽之下,制造适当的悬念,激发学生今后更浓的学科兴趣,引导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诸多做法未得到应有的安排,这是我今后教学必须努力的一个方向。
纵观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全程,在课改理念引导教学方面,我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方面,能主动求知,主动探究调整,努力优化教学进程;在课后反馈、追求完美方面,能自我检讨,虚心求正,博采众议,努力使自身教学素质、教学能力向更高的目标奋进,相信,今日一课的成败必将成为我一生教学旅程的导航灯与警示塔,引领我走向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喜欢地理吗?如果去问学生,是不是对学生的回答越来越失望?教过的学生有多少人正在做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工作?如果认真统计调查,获得的结果是不是也让你失望?如果存在上述问题,有可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地呈现出来,没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喜欢地理。作为一名新时代有思想的地理教师,应该如何追求地理课堂教学特有的“味道”?
一、巧制时空轴线――呈现“特色味”
时空思维是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学科思维之一,贯穿整个高中地理教学。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各种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的变化特点(时空维度)或者分布规律(空间维度)。从教学目标与要求来说,运用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变化特点与分布规律来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是地理学科教学最基本的要求。高中阶段,地理时空思维模式基本可构建为如下两种:同一时间,不同空间,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规律;同一空间,不同时间,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变化规律。
【案例一】人教版必修1“地球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时空轴线设计
同时异空线:展示地球仪,找到北回归线,得知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可达90°。把前面计算的结果加以运用,通过空间概念得知离太阳直射点愈远,正午太阳高度就愈小(图1)。还可把图形进行转换(图2),分析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浓缩提炼,结论如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最小值;春分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同空异时线:展示图像材料“热带地区、回归线上和温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内变化情况示意图”(图3),分析热带地区、回归线上和温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浓缩提炼,结论如下:热带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最小值(北半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最大值、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最大值);温带地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有一次最大值(6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有一次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6月22日前后)。
二、妙设时代情境――展现“新鲜味”
面对数量丰富且变化万千的信息网络世界,教师需要有目的、有选择地编制学生感兴趣、可参与的时事热点材料作为学习情境。这样,不但能够实现学科教材内容的二次开发,提高学科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提升自身学习的乐趣和效率。
【案例二】人教版必修2 “人口的数量变化”时代情境设计
提供材料:“张艺谋超生事件”―― 2013年5月,著名导演张艺谋涉嫌“超生”一事被媒体热炒。在多次的报道中称,张艺谋与无锡女子陈婷在当地生有3名子女(2女1男)。经江苏省计生委、无锡市计生委调查、核实,报道属实。
问题设计:①名人富人就可以超生?有钱、有地位就可以超生?②人口性别失调该如何解决?③“流动大军(超生游击队)”违犯计划生育怎么办,应如何管理?
展示成果:①生孩子既是家庭的事,更是国家的事,不能因为自己有钱就可以多生超生,这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只要是违反计划生育,不管是谁,都要严肃处理(学生全体鼓掌)。②人口性别失调主要是“传男不传女”,不生男的不罢休,应该加强个人素质的提高,加强个人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对从事非法性别鉴定的医疗机构和个人追究相应法律责任。③对“超生游击队”应采用两地同管的方法,外来工作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应实行信息联网(在她们的家乡也要进行监管),防止她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学生们笑起来)。
三、精做深层探究――体现“思辨味”
思辨其实就是思考、辨析和辨别,是人的一种高级别的认识能力和理性思考的过程。具体到地理思辨,就是培养学生用比较分析的探究方法去认识地理问题,以及在上述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目前而言,能够较好体现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学习活动之一是探究学习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渐进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精心策划探究活动的主题和层次,切实避免思辨流于形式和表面。
【案例三】人教版必修3“河流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深层探究设计
一级探究――背景篇:①需要用哪些资料来分析流域的自然背景?②描述并评价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教师点拨:如何描述地理位置?如何描述气候类型?在分析气候成因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分析影响河流水能资源的主要因素?分析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主要因素?一个区域出现洪涝灾害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二级探究――问题篇:为何在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会成为美国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教师点拨:造成一个区域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的方法是什么?)。
三级探究――对策篇:①如果你是TVA的负责人,你将如何对该流域进行开发和治理?②运用所学知识,说说为何田纳西河流域要以梯级开发为核心?(教师点拨:分析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四级探究――总结篇:归纳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的一般方法(学生自主独立完成)。
五级探究――实践篇:根据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的一般方法,探讨长江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学生自主独立完成)。
四、开发乡土资源――表现“生活味”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强调要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而乡土资源是有用地理的源头活水,是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交叉点。地理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还要尽可能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尤其是对学生而言十分熟悉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乡土资源。换句话说,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把学生引入现实生活之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原来索然无趣的地理课带上浓浓的“生活趣味”,切实体现“地理学科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案例四】人教版必修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三角地区为例”乡土资源设计
论坛活动:主题为“工业让太仓富强,城市让太仓美好”。为提升活动效果,多媒体循环播放 “太仓市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影视资料和图像(太仓市城市形象宣传片、“太仓经济开发区”规划图与实景图、“太仓港口开发区”规划图和实景图、太仓外资企业――“玖龙”纸业水污染处理图、太仓市区夜景图等)。
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和教学实践模式。无论教学如何改革,“有效的课堂”都应该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有效性是指学习投入时间、精力与收获之间的关系,并有长效与短效之分。如何取得长效,即“后劲”?就是要有机会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化;在学习过程中积淀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提供学生喜欢的数学,持续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助于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不仅有效,而且高效呢?
近年来笔者参加不少关于课改的论证会、示范课。通过听课欣喜地“感受”到了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气息”,聆听了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感人故事”。有效的课堂教学“可磨、可学、可练、可研”。下面选择片段供大家借鉴、探讨。
一、情境创设——高效实用、返璞归真
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能够让师生处在很好的互动之中,能够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不论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情境创设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情境创设简洁化。一位特级教师曾说:“创设情境不要过分,不要沉迷其中。”对此,我也有同感。如一位老师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开头部分所创设的情境就很简洁,让人感觉不累赘。请看: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到动物园去看看——
然后老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和笔算,以及新知教学。这样的情境创设没有那些“诱人的废话”,寥寥几句就将学生带入了学习活动中。
(二)情境创设实用化。情境创设的目的就是“吸引学生,服务教学,提高效益”。因而创设实用的教学情境就很重要。比如:泗洪县兴洪双语年轻教师蔡敏执教“认识小数”时,设计了能激活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呈现超市买东西的情境,让学生听导购阿姨播报商品优惠信息。然后,立足于此,引导学生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这样的情境创设虽然没有什么“花”的东西,但很实用。其实,一节课时间本来就少,我们一定要“珍惜”40分钟,让40分钟能够发挥更大的效能——也就是“高效教学”。
二、媒体使用——高效实用、返璞归真
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无可厚非”。我们必须明确教学媒体不是“万能”的,该由“人”做的事情还是要由“人”来做。特别是需要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才能“获得”的知识点,还是由学生“摸石头过河”的好。如一位老师执教“轴对称图形”,就很好地借助多媒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很好地把握了多媒体使用的“度”,没有滥用多媒体。他是这样处理的:
(一)充分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感受:教师首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身边感兴趣的物体,给学生强有力的吸引,鼓励学生归纳整理这些物体外形的共同特征,初步感知对称。
列举:接着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交流时间,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列举一些生活中对称的物体。
(二)师生共同探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画:通过画出对称物体,得到平面图形,研究平面图形的对称性。
2.分:教师收集大量图片(包括不对称图形),让学生分类,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对称性。
3.研:学生通过猜测、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在对怎样对称的研究中让学生发现轴对称及其特征。
(三)识别、创造轴对称图形。
1.识别:观察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去识别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设计:给出一些材料(剪刀、彩纸、白纸、水彩、格子纸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各种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成果。
(四)总结回味,课后延伸。
欣赏:引导学生看黑板,体会对称美。课件播放:眼睛的对称,让我们看物体更加准确;耳朵的对称,让我们听声音更加清晰,有立体感;蜻蜓的对称是为了平衡的需要,人们受到启发设计出来的飞机才平稳飞翔在蓝天……
拓展:同学们回去后,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对称现象,每人设计制作出一个更美的轴对称图形,装点我们的教室,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从上面的教学流程来看,老师很好地贯彻了《课标》精神,既让多媒体发挥了作用,又让学生的自主探究落到了实处。教学中,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活动,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思考,体会活动的乐趣,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