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新闻报道策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4 15:55: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新闻报道策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新闻报道策划

篇1

常见的新闻报道策划有:

1.追踪报道策划。突发性、即时性的动态信息总是很多的,但能成为新闻予以报道的却是不多的。很多的新闻并不是一次报道就能够了结的,其根源就在于报道的事件还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这个过程还有新闻可挖掘,如果错过了时机,就浪费了新闻资源。追踪报道策划依赖于报道的新闻事件是运动的,其运动的过程具有可报道的价值,对于新闻价值,有的是在报道前可以预测到的,有的则是在报道之中才逐步显现加重的,如果仅站在事件的外面,仅对运动的事件进行记载和评论是不够的,还必须最大限度地深入事件中,为事件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做一些己所能为的事。

2.专题报道策划。在新闻报道策划中,有一些新闻要根据上级部门的宣传意图和本地工作需要,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选择两个或多个选题,调动有关方面人员相互配合进行集中报道。专题确定之后,所组织的材料和所进行的报道,必须围绕主题而展开,不可随着情节的延伸使报道无边际地拓展或报道过多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而冲淡主题。

3.纪念日(节日)报道策划。有一种特殊报道,即纪念日报道,做好这类报道意义深远,如一年一度的国庆节报道及各种纪念日报道等等。今年适逢党的90华诞,各级媒体各显能势加强策划,出新、贴近、可亲、震撼,不仅营造出了浓厚的迎庆氛围,更起到了一次极为深刻的爱党爱国的教育作用,可以说,媒体功不可没。纪念日报道的策划,应注意两点:其一,在内容上出新,即选择在这一时刻什么内容最具代表性和吸引力。其二,在形式上出新,即用不同于往常的传统报道模式,力求将完美的内容充分地表现出来。

新闻报道策划毕竟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进行策划要审慎地制定方案,把握好一些原则,注意一些方式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在策划主题上要遵循新闻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选题上要选取那些具有广泛社会意义,具有局部指导意义,能从宏观和微观上解读政策,解疑释惑,引导舆论。要从贴近百姓,关注民生入手,真正架起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策划时要把握“五性”,一是目的性,策划以事实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以达到最佳报道效果为目的,策划的目的越明确,也就意味着减少了无序和不确定性。

二是可行性,策划时要充分考虑这一选题是否为政策所允许,报道后,所反映的问题政府部门能否较快地很好地解决。所以策划中一定要吃透“两头”,兼顾“上下”,既要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更要反映百姓的所思所想。既当好党和政府喉舌,又要不断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

三是整体性,在策划活动中,有目的地保持整体最优化,注意参与其间的各个部分的有序性和科学性;注意发挥参与其间各子系统相互配合的最佳整体效益。

篇2

近年来在媒介融合趋势、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等的影响下,会议报道的形式更丰富,媒体对新闻资源的争夺也更激烈。而每年“两会”的报道,一向是媒体的重中之重。在2012年“两会”报道中,各路媒体在时效性、新闻呈现形式上的表现旗鼓相当。在这一背景下,出色的新闻策划能力便成为在信息海战中突出重围、亮出特色的有力武器。

作为在亚洲和大中华地区中排名第一位的主流媒体网站,凤凰网着眼于全球华人,是整合了凤凰卫视、凤凰周刊等集团旗下多项媒体资源的互动传播平台,它的“两会”新闻报道策划更能体现一种大局观和全球视野。在2012年“两会”报道中,凤凰网在延续其“新闻动态+重点策划+互动议政”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策划部分进行了重点着墨,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分别从凤凰网2012“两会”报道策划的内容策划、报道形式策划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以后的“两会”新闻报道策划以新的启示。

一、时空、人物、落点:策划内容的优化组合

一个好的新闻策划,其内容不是随意安排自由组合的,而是经过合理策划,使内容优化组合,达到最佳的策划效果。此次凤凰网的“两会”新闻策划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仍有清晰脉络可循:在把握了时空因素的基础上,用鲜明的人物来丰富事件,并找到最佳落点将所有资源串起来,清晰呈现。

1、时空:提供广阔视野

“任何新闻作品必须要具备三要素:事实主体、事实发生的时间、空间。”①新闻报道策划非凭空想象,而是依事实、资源量体裁衣,因此可根据新闻的时空属性来找好的切入点。

考虑时间,即在进行新闻策划时不是只看单一事件的时间点,而要前后联系,有历史视角。2012年“两会”报道策划,凤凰网专题页面的显著标题为“第十年”,打头就为整个系列找准了时间点。在策划的栏目中,“十年两会”、“国家十年”,追溯了自换届以来十年发展历程,是沿着时间的维度进行策划。思路清晰,把受众带入到整个策划中,并且具有一种历史回顾、奠定基调的效果,使整个策划具有厚重的事实支撑。

同时,时间延伸还能强化新闻策划的传播效果与影响力。找准时间点,向前回顾可丰富事实背景,向后延展则具有前瞻、展望的效果,使得策划更具建设性。站在“第十年”这个时间点上,凤凰网的这一策划引导人们反思,为下一个十年提供经验参考。

考虑空间,即在新闻策划时应有灵活的视角,广阔的视野,不拘泥于自身狭窄空间,善于谋划布局。凤凰网“两会”专题既有自己的独家策划,也有集众多知名媒体之声的“媒体观察”;虽是网络媒体,却不拘泥于网络,联合凤凰视频、凤凰卫视知名评论员曹景行打造“曹景行两会观察”,实现内部联动。

2、人物:让策划有血有肉

时空为策划找到最佳切入点,人物则使得策划“活”起来,和新闻事实一起串起整个策划。如果在新闻报道策划中,只有事实的展现,而没有人物,则策划会丧失活力,事实的呈现也会略显生硬。“要想吸引住受众的注意力,贴近百姓生活几乎已成为一个屡屡得手的法宝。”②人物,能够使会议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情感。

凤凰网以“盘点十年两会热点人物”作为策划中的一条线,辅之以最新的“2012年两会十大热点人物”、“2012年两会十大热点言论”,用人物来连接十年内的热点事件,将医改、矿难、教育改革等十年间的重要议题自然地连接。例如2010年热点人物朱清时,体现了南方科大所代表的高校改革,以校长朱清时这一人物形象切入,使事实更具体,严肃认真的话题也丰满起来,依靠人物实现硬话题的“软着陆”。

核心人物,也是新闻策划中的重要一环。核心人物可以是平凡大众,可以是重要人物,但应集中体现策划的意旨。此次“两会”策划,凤凰网围绕总理这一核心人物,根据温总理发言时擅于以诗言志的特点,推出了“温文尔雅诗言志,赋到沧桑句便工――两会记者会全记录”特别策划。选取每年温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引用的诗句作为引子,沿着时间脉络,呈现了温总理履职十年的记者会实录,对十年的变迁进行诗意的解读,增添了策划的感彩,拉近了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此外,人物背后的故事、人物花絮、人物言论等,使新闻内容丰富立体,为枯燥的内容增添趣味性。

3、落点:为策划再添价值

在掌握了大量新闻消息与新闻资源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整合手中资源、体现策划意图的落点,能强化传播效果。新闻的内涵通常是隐藏着的,关键在于记者寻找落点时能否统筹考虑全局,是否有双慧眼去发现可以做文章的“策划点”。一旦发掘出有创意性的落点,就能给整个策划增添附加值。

凤凰网此次的落点是“十年”。十年回顾,十年历程,十年展望,站在第十年一个小结式的点上,反思展望的思路对国家对人民更有价值。新闻策划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敏锐地看到眼前发生的事实,而且可以敏锐地回忆过去发生的历史,可以科学地预测未来,找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发展趋势。”③这一落点,将整个策划拔高了一个层次。在为策划增加价值的同时,好的落点也能体现媒体的定位,凸显媒体品牌。“十年”落点,宏阔大气,既有感性追怀与期待,亦有理性反思。这是追求国际视野、全球华人主流媒体的凤凰网特点的体现。

二、自身特点与热点趋势结合:策划形式的尝试

1、国家情怀与平民视角

作为定位于全球华人的主流媒体网站,凤凰网一直秉持的是客观理性、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态度,风格新锐大气。因此在进行“两会”新闻策划时,策划的呈现形式也会和普通门户网站所追求的草根、细碎、花边有明显不同。与其他网站重点呈现的微博问政、明星代表出席两会不同,凤凰网在策划中体现的是国家情怀与平民视角的综合。“民意代言录”以“这些年,他们代表我们”为主题,深度对话9位人大代表,以访谈的形式体现热点议案与人大代表的行动,代言民意,记录点滴进程。“全民相对论”,在两会的参政议政背景下,以“粉给力和围正义”为题,将本年度网络关键词“粉”与“围”进行了大讨论,探讨他们对中国社会有多大影响,他们的呼声是否能换来正义与公平,将民间的参与同两会的背景相结合。一些年度热点话题如李庄案,也在此次策划中出现。从以上这些案例可看出,凤凰网的策划既延续了其一贯的理性大气、有高度有意义的特点,又从普通民众所关注的事件切入,走进普通人中,言国事,为苍生。

2、热点联动,资源整合

报纸版面有限,难以在策划时做到面面俱到;电视节目更是时间金贵,难以详细展开。而网络媒体却能利用互联网的空间与数据特点,最大化地实现资源整合,使整个策划内容厚重翔实,多角度视野。

凤凰网在策划中的联动整合体现在频道与热点话题两个方面。热点频道分设两会热点专题,例如网站下的汽车频道、财经频道、房产频道等都有“两会”新闻区,相应的新闻发到对应的频道,使信息细分,将“两会”新闻覆盖到各个频道;其中凤凰视频频道还被纳入到“两会”新闻策划中,作为重要一部分,制作了国家十年专题视频,凤凰视频的重要节目“全民相对论”也针对性地制作了“两会”专题节目,以此将视频频道的特点长处融入到整个策划中。

热点话题的整合,主要体现为对近年来国内重要新闻的联系与解读。“两会”新闻策划如果只是就事论事,只关注“两会”会场上发生的事,则不免狭隘,也缺乏深度。联系“两会”的大背景,在参政议政的氛围下讨论、解读近年来的重要新闻事件,才更有深意和建设性。凤凰网此番策划利用深度解读、回顾、辨析讨论等形式,涉及了李庄案、“围观改变世界”、南方科大教育改革等曾经的重磅话题,以回顾、思考的形式,对照当下的政策形势进行新的解读。

三、对新闻报道策划新启示

凤凰网的此次实践,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也给新闻报道策划带来启示。

1、找到有价值的“落点”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两会”报道,基本上新闻资源是共有的,各媒体难做独家。大家都在信息的时效性和全面性上下足了功夫,想单纯从内容上来一较高低是不实际的。因此策划出新就更加必要。新闻信息浩如烟海,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筛选信息,找到能为我所用的“落点”,让手中掌握的新闻信息资源以别人没有的形式落地,这就做出了心思和差异。受众在各家媒体相似的新闻字眼中,就能被这种新意、看头所吸引。

2、网络媒体在新闻策划时应凸显自身的强大整合力

纸媒的策划长处于深、精,电视策划则有最佳的视听效果,网络媒体在策划时的优势则是媒体联动与整合能力。通过简单的超链接,即可实现全网内容的联动整合,丰富的网络资源都能为新闻报道策划所用;网络媒体各栏目、各频道间都能及时互动,针对一个话题实现内部联动,形成一个有组织的策划整体。同时,网络媒体能在一个页面内实现音频、视频、文字及与受众互动的结合,最大程度地调动各方资源,达到最优策划效果。这是网络媒体在新闻报道策划中应坚持的长处。

综上,基于新闻事实,发挥策划的功效,凤凰网的“两会”策划方式是值得研究借鉴的,也给以后的“两会”新闻报道策划带来了新启示。

参考文献

①陈力丹,《推敲新闻概念》,《新闻实践》,2001(11)

篇3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039-03

一、引 言

会议新闻,历来是主流媒体的城市党报报道的重点。因为党报承担着对党和政府事务的宣传报道任务,而党和政府研究中心工作、权威政策信息多以会议形式呈现。尤其是一些会议,由于主题重大、内容丰富、出席人员特殊或层次较高而引人注目,具有较强的新闻性、政策性、指导性和政治性[1]。如,一年举办一次的人代会和政协会。宣传好、报道好会议新闻,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群众,是党报的职责所在。

同时,党报对会议新闻先天的重视,来源于党报的定位和读者群的需求。党报的定位是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其受众主要是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高端人群,是关注社会发展,关心时事政治,引领时代潮流的社会中坚阶层。为他们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就必须在重大会议这类新闻报道上下功夫。只有这样,党报才能真正发挥其权威性、公信度和影响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党报会议新闻报道一直以来不太受读者欢迎,究其原因是会议报道的内容公务化、形式程式化、文风八股化。报道多为机关视角、工作视角,仍单纯停留在纪录、宣传层面;报道中领导讲话多,议程叙述多,就会议写会议,见人不见事,读者关心的需要的信息少;报道形式单调,平铺直叙,缺乏立体感、纵深感,角度不新;报道语言比较生硬、呆板,有的甚至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由于长期以来党报会议新闻报道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甚至导致读者产生逆反心理,强化成一种心理定势。说起党报就想起空洞说教和生硬的面孔形象,使得党报本来拥有的会议新闻宣传优势,反而成了党报舆论引导上的软肋。

因此,会议新闻报道的创新,成为了新闻业务改革的突破口。特别是对重大会议的报道,已成为新闻媒体显示综合实力和新闻创新成果的重要场合,直接影响和推动着新闻媒体报道业务水平的提高。

那么党报会议新闻报道如何策划创新?结合《西安日报》近年来的会议新闻报道,尤其是在“两会”这样的重大会议报道上的策划与创新尝试,谈几点认识。

二、创新报道理念,回归新闻本位

党报的办报人,记者、编辑要破除以往“党报特殊论”的陈旧观念,将报道中存在的一贯的工作性宣传性思维调整到新闻规律的本位上来。

(一)要增强受众意识

新闻传播是否有效,取决于受众对传播的新闻信息的接受程度[2]。因此党报工作者首先要树立受众意识,要讲究报道效果。我们报道会议新闻不是传达文件,不是会议记录,更不是上级对下级安排工作,要分析受众心理,从受众的视角去审视新闻素材,尽可能选准受众心理的共振点,增强与受众的亲近感。由过去的“我说你听”转变成“我说你想听”。在当前传媒发展多元化、分众化、受众选择多样化的情况下,党报更应发挥会议新闻资源优势,挖掘政策性、方向性、权威性的第一手新闻信息,去争取更广泛的高层的受众群。

(二)要增强服务意识

党报要唱响主旋律,要讲主题、主调,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主旋律是最有生命力的。因此要牢牢树立服务意识,从读者的需求出发,用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整合会议新闻资源,用更精准、更深入的报道,为读者解读方针政策,提供工作指导。

(三)要强化新闻意识

目前党报缺乏吸引力,主要是由于“宣传”味过浓,“新闻性”不够。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但党和政府的主张和声音是通过新闻报道来实现的。要有鲜活的新闻事实为载体,而不是简单的传声、传达。因此要处理好发挥宣传功能与遵循新闻规律的关系,报道中讲求时效性、新闻性和可读性。

三、创新报道内容和形式,策划贯穿始终

会议新闻报道的创新,离不开整体的精心策划。不同内容、规模、层次的会议,报道策划的主体和侧重点不同,效果就不同。通常,根据会议的内容、受众的关注程度以及新闻价值的大小等,大致可将会议分为重大会议、重点会议和一般会议三类,按照会议的不同类型,报道策划的重点不同。

(一)一般会议报道策划:一次性报道,突出新闻内容

一般会议大体主要包括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召开的例行工作会和报告会、总结表彰会等等集会。这类会议报道通常采取单向信息的传播形式,报道策划的重点是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简洁求实。要根据新闻报会议,而不是根据会议报新闻。尤其是一些研究、部署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工作的会议,会议只应该是新闻的由头、背景和舞台,唱主角的应该是会议中蕴藏的新闻。

(二)重点会议报道策划:组合式报道,会议报道+新闻拓展

篇4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8-0013-01

新闻策划,是新闻改革的产物,是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和计划。其目的是更好的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使报道更具特色,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新闻策划一般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但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新闻策划,都必须限制在新闻业务活动范围内和维护新闻的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的“度”。作为宣传科技的――科技新闻,也不例外,也有其自己的“度”。科技新闻策划的“度”,是规定媒体及采编人员对所要报道的科技新闻事件进行策划的范围、策划的量的界限。科技新闻策划一定要在“度”的范围内进行。科技新闻策划要达到一定的量的积累,且不能超过科技新闻策划的“度”的界限。否则将引起科技新闻报道的质的变化。只有把握好科技新闻策划的“度”,才能使科技新闻报道达到理想的目的,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

1 把握科技新闻策划的“度”,是科技新闻宣传报道的根基

科技新闻的策划是科技宣传实践活动中的新生事物,它的产生是科技进步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宣传工作的需要。目前各大媒体及采编人员在科技新闻报道上广泛的应用策划进行宣传报道,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我们知道,采编人员在接到一个关于科技方面的新闻报道任务后,特别是重大题材、重要内容、重大活动的报道。就会在头脑中进行思考,诸如怎样采访、选择什么角度、以什么为切入点、采用何种形式、手段报道等等。这些问题经过采编人员的思考和反复推敲,形成了一个方案后,采编人员就会在精力、物力、行为上按照方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准备并实施,这种从思考――计划――实施过程,是一次报道策划的完成过程,如果这个科技新闻策划是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的量的积累,不超过一定的界限,即一定的“度”,那么这个策划就是一个成功的科技新闻策划,会产生与科技新闻策划相匹配的报道效果,科技报道的质量就能得到保障,就能够形成正确的传播氛围。

科技新闻报道不能“过度”或达不到一定的“度”,过度的策划就会造成以点带面,以偏盖全,夸大事实、脱离实际的失实的报道和假新闻。反之,如果重要题材,重大内容不去有目的的策划而没能达到一定的“度”,那么所报道的科技新闻是呆板、平淡无味,失去科技新闻应有的鲜活的生命力,受众是不会爱看的,更谈不到保证质量。所以说“注意分寸”、“掌握火候”科技新闻策划就能够发挥报道的主动权。就能够为科技报道取得社会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掌握好科技新闻报道策划的“度”是科技类新闻报道创新和发展的需要

科技新闻报道中“适度”的策划,是科技报道的必要准备。报道前的策划,可以对可知的可能发生或一定发生的重大题材、重要事件进行科学的分析,缜密思考研究,做充分精细的思想、物质、行为准备,使报道的科技新闻主题突出,特点鲜明;更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和正确性。

科技新闻报道中“适度”的策划,能拓展报道领域,科技新闻报道是为受众提供生动的、形象的受众愿意接受的科技信息,科技新闻策划在科技报道中的作用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科技新闻报道丰富多彩,同时适度的策划,能够及时的发掘、发现与科技新闻事件相关的信息和科技新闻事实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及科技新闻背后的新闻,从而使科技新闻报道的领域更加宽阔。

科技新闻报道中“适度”的策划,是媒体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科技发展迅速,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推广日新月异,这也为各个媒体提供了良好的新闻报道素材,但是目前我们媒体竞争相当激烈,都在争抢有利的要地。媒体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信息占有量和的速度的竞争,就是争夺听众和观众,媒体都想在第一时间得要重大新闻,并出去,在激烈的竞争中,谁都没有把握保证永远在第一时间得到重要新闻,但可以通过对科技新闻事件进行“适度”的策划,寻找科技新闻的其他落点,最佳的角度,在做精、做细、做深上下功夫,同样会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3 影响科技新闻策划“度”的几个关键因素

1)编采人员的素质。编采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及主动性和创造性,决定着科技新闻策划的“度”。提高编采人员的两个素质和编采人员对科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成度,是做好科技新闻策划的前提

2)科技新闻事件的价值。一条科技新闻是否能策划,关键要看这一新闻是否有策划的价值,也就是说事件的价值决定了策划。如果没有价值的科技新闻事件,硬要去策划,就可能是策划出一些失实的东西,也就严重的违背了新闻报道规律。

3)宣传纪律。宣传纪律这把尺子。是度量科技新闻策划的重要工具,编采人员在运用新闻策划时,要具备较强的宣传纪律意识。否则将对受众和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4)策划者的实力。掌握好科技新闻策划的“度”,策划者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量力而行。盲目的不切实际的策划不仅收不到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篇5

形态层次。构成报道形态层次的要素主要有报道的表现形式、组织方式和报道者组成方式。在新闻报道的策划中,报道表现形式一般要求多种体裁和手段并用,力求灵活多样。如2008年春节前吉水县重大交通事故频发,社会上众说纷纭,吉水台及时进行了报道策划。先是以消息的形式报道了重大交通事故的状况,接着又邀请交警大队的领导到演播室进行访谈,既谈了交警大队采取防范重大交通事故的措施,又谈了群众出行应注意的事项,使群众对交通事故有了准确的了解,也知道交警部门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还获得了有关出行的交通安全知识。

报道者组成方式包括新闻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兄弟新闻单位的相互配合以及邀请上级新闻单位前来参战。在纪念杨万里诞辰880周年报道中,吉水台打破常规,抽调精兵强将,邀请省、市级新闻单位的记者联手合作,各展所长,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从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时态层次。包括以报道时间长短作为划分和报道时机的把握两个方面。从报道时间的长短看,可分为长期、短期和单个报道策划。长和短的划分是相对的。报道时间长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报道的规模、力度。如对“两化”(工业化、城市化)的报道,吉水台做了长期的策划,开辟了专栏,对“两化”的进展时刻关注,跟踪报道。“双创”(创省级卫生城市、创省级园林城市)是一段时间的阶段性工作。我们从“双创”的目的,相关单位采取哪些措施,广大市民应该如何配合进行了报道策划,并在挖掘“双创”典型等方面作了短期策划和安排。由于策划到位,报道起到了很好的鼓动和推动作用。

报道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与报道的时机是否恰当直接相关。报道时机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配合式,即配合形势变化,政策颁发,工作布置等。比如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重大政策出台之时,媒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报道。由于配合式报道各媒体同时进行,容易雷同,因此,策划要特别注意发挥创造性,讲求宣传艺术。二是即时式,即对突发新闻事件进行的报道策划。突发新闻事件一经发生,立即进行报道策划,在报道过程中,随着事态的发展做出即时反映和调整。三是预见式,即对尚未发生、可能发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的报道策划。从预见性的事物中,寻找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报道策划,唤起群众关注,引导社会舆论。

篇6

“报道计划”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观众要求。对一个时期或一个专题的报道内容和方法所作的统筹安排。一般包括报道的意图、报道的重点、报道的阶段、报道的重要选题以及报道方式的选择和报道力度的安排等。

从“策划”与“计划”的异同可以看出,用“报道策划”来取代“报道计划”,不仅转变了话语形式.而且改变了实质内涵。

1.报道计划是以被宣传者为主导,而报道策划的前提是受众

传媒在产业化运作的道路中,传授关系也从传者本位走向受众本位。传者本位是新闻传播活动以传播者的需要出发,以传者的愿望为中心,忽视乃至无视受众的需要,强调自上而下的思想灌输。受众本位则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要满足受众需求,形成良好的信息互动,提高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于是,如何根据受众的需要、兴趣来确定报道的选题、内容、方式等,就成为媒介需要精心策划的重要问题。

2.报道计划缺少主动性,报道策划更具有充分的创造性。

报道计划的目标、内容、方式往往由上级主管部门事先确定,报道计划是对上级主管部门的主观愿望和要求的加以执行。而报道策划则意味着媒介机构从领导者到一般记者、编辑,都必须主动地根据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根据媒介自身的定位,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自主地确定报道的目标、内容和方式.创造性地完成传播任务。

3.报道计划的实施缺少灵动性,而报道策划的实施具有强烈的动态性

在传统的新闻工作中,报道计划一经制定,编采人员往往是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缺乏灵动性,缺乏应变性,缺乏创新性。而报道策划则强调实施过程中必须灵活应对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修正原来的报道方案,通过不断创新来取得最佳的传播效应和社会效果。

新闻报道策划具有什么样的本质内涵呢?

“报道策划”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传统新闻工作中“报道计划”或“组织报道”的一种发展,一种创新。这种发展和创新的实质就在于报道策划是对新闻工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肯定。

作为对报道活动的思考与谋划,报道策划事实上是一种思维活动,也就是一种意识活动。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被动的机械的反映,而是一种能动的反映,在一定的条件下,意识能够对客观世界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意识的这种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报道策划所强调或宣扬的新闻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完全符合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的认识论原理。

1.报道策划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前瞻性

根据认识论,意识能动作用的第一个具体表现,是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人的行动与动物的活动不同,它总是在一定的目的、主张、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事实之前产生某种动机和目的,并为实现这个动机和目的而谋划相应的对策,正是为了达到新闻报道的目的性、计划性,而开展新闻报道工作。

2.报道策划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认识论认为,意识能动作用的第二个具体表现,是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活动能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够从认识现在而探索过去,推测未来,为了使新闻报道更充分深刻反映当前社会现实,报道策划应是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在具有丰富材料和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报道方案,促进新闻报道的创新。

3.新闻报道策划在新闻报道中具有很强的积极作用

由于报道策划是认识能动性的表现,所以是否进行报道策划,传播效果大不一样。实践证明,报道策划对于推动新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深化报道主题,强化舆论导向

需要进行报道策划的题材,往往是那些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事件、现象、问题。一般来讲,这些事件、现象、问题往往涉及方方面面,纷繁复杂,不易把握,经过报道策划,新闻工作者就可以更好地认识其本质,把握其精神,从而深化报道主题,做好舆论导向工作。

(2)有利于发掘新闻价值,满足受众需要

新闻报道对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把握得越好,也就越能满足新闻报道的需要,要搞好新闻报道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掘新闻价值。报道策划是若干新闻工作者一起研讨报道对策,集中了集体的智慧,从而准确地进行新闻报道。

(3)有利于强化报道创新,提高传播效应

篇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新闻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各个媒体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吸引受众的法宝。新闻策划作为当今比较流行的新闻运作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变得炙手可热,各个媒体在不同程度上越来越重视新闻策划,特别是在重大的新闻事件中,更加离不开新闻策划。本人结合多年以来在清远广播电视台担任记者、编辑工作之实践,现就“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这一议题一叙管窥,以期抛砖引玉。

一、什么是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新闻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发掘已知,预测未来,着眼现实,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的策划活动。新闻策划一般包括策划者、策划目标、策划对象、策划手段、策划成果。新闻策划它是人们的主观意识活动,这种主观活动是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活动后进行的,是在坚持事实第一性的原则下,新闻工作者意识能动性在新闻报道活动中的充分反映。这些信息包括对采访对象各种新闻要素的了解,对各种报道手法和技巧的运用,对本单位、本地区、全国以至世界范围新闻单位对同类或相似报道的历史资料的掌握。

二、新闻策划的途径与方法

1.根据社会公众热点来策划新闻

公众在不同时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也不相同。策划新闻者,要洞悉新闻媒体的运作规律,知道什么时间记者对什么新闻感兴趣,根据“热点”问题来策划新闻。

例如:在2008年冰雪灾害发生时,清远人民广播电台就及时组织策划,并发挥电台特点,利用记者连线的方式,第一时间采访了抗灾现场的情况,使听众在最快时间内获得最新的信息。另外,报道了供电部门积极抢修受损线路、努力保障灾区用电的情况,稳定了灾区群众的情绪。

又如:在近期日本的地震、海啸、核危机以及利比亚内战这些新闻事件中,中国中央电视台就紧紧抓住上述事件,分别在央视国际频道、新闻频道中开辟专栏、新闻性专题,大量报道有关事件,此举在全国及港澳电视台都堪称力度最大,份量最足的,央视的报道也因此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瞩目,相关节目的收视率也一举超越此前在此类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一直处于翘楚地位的凤凰卫视台。

2.借节日庆典来策划新闻

借节日庆典来策划新闻,这种手法并不新鲜,但无需晦言的是,这种手法在最近这些年来呈现出越来越被众多媒体采取的策划方式,而且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越来越高,人们对于节日或庆典追求的信息量愈来愈大,这种比较不新鲜的策划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媒体采用了。

最近几年,清远广播电视台、清远日报等多家本地媒体,围绕每年的春节、2.28清远建市日开展了多次借节日庆典策划新闻的报道,从老百姓每逢佳节到来时,衣、食、住、行等方面生活的变化来展示清远的变化,并通过展示这些变化,成功运作了一批经营项目,媒体在因此而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在今年的4月2日于广州举行的20011年中超联赛开幕式,承办方广州恒大集团,就可以说运用节日庆典成功实施了一次特大型的策划活动。这次号称史上最华丽的中超开幕庆典,吸引了包括国内的三十多家电视台并机直播,两百多家媒体到场采访,恒大的名声因这场开幕式的成功举办而愈加广为人知。不管恒大企业、恒大俱乐部今后的发展之路将何去何从,但这场开幕式无疑让其赚足了眼球。当然,恒大集团承办的这一届开幕式,在新闻策划上也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这一点将在后面的论述中提及。

3.借名人效应来策划新闻

生于清远市清新县的莫锋,2003年9月从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放弃福利待遇在业界首屈一指的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金碗”工作,响应国家号召志愿服务西部,扎根内蒙古大草原。2004年,他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由于工作出色,他先后担任内蒙古巴林右旗卫生局副局长,大板镇党委书记,共青团巴林右旗委员会书记,现任巴林右旗卫生局副局长兼大板镇党委副书记。清远广播电视台就围绕这一典型人物,组织了一系列的策划报道,使莫锋在清远家喻户晓,成为一代青年的楷模。

4.借新闻机构来策划新闻

一个组织如果和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联合举办各种活动,就能增加该组织在新闻媒介中出现的机会。因为新闻机构参与了这一活动,自然会在自己的新闻媒介上报道这一活动的,组织因此也得到机会和广大公众见面,提高知名度。

四、新闻策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新闻策划一定要符合实际。新闻策划的基础是客观实际,因此在进行新闻策划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密联系实际。新闻宣传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都有一个时期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新闻策划只有摸准“脉搏”,吃透精神,找准切入点,才能产生好的效果。这就是 新闻策划新闻性原则。

第二、新闻策划不能滥用于所有的新闻报道工作中。这就是适度性原则。在新闻策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度”,宣传要适度,不能炒作过头,产生副作用。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在新闻策划中,一定要讲辩证法,防止因片面性造成本质的失实,从而影响受众对是非的判断,影响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一家新闻媒介每天报道的内容是大量的、全方位的,客观世界中有许多事实都可能成为新闻媒介报道的新闻。对此,任何一家新闻媒介都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全部报道进行策划。真正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新闻策划,只能是那些对于重大事实、典型事实和代表某种发展趋势的事实的策划。

第三、新闻策划不能变成策划新闻。新闻策划是对新闻报道方式的策划,不是对新闻事实的策划。有时候,新闻媒介为了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会抓住时机参与或组织一些社会活动。如果这些活动是有益于受众的,当然无可非议。但若仅仅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特别是仅仅为了扩大自己的广告效益,则是不可取的。

第四、新闻策划应该跳出老套,力求出新,更不能一招用到老,从而导致新闻策划活动不仅未能收到其应有的效果,反而变得“画虎不成反类犬”,以致贻笑大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积极作用是毋庸质疑的。一个好的新闻策划往往能够让后来出现的新闻报道更加有声有色。新闻策划的方式方法可以有很多,但我们必须切记的是:新闻策划绝不是,也不应该是策划新闻,更不能够是“制造新闻”。

参考文献:

[1]赵振宇《新闻策划》 武汉出版社 2000年8月 第185页.

[2]肖云、王卉:《新闻策划的本质和对象新论》,媒体竞争研究网站,2005年2月27日.

[3]吴粲.策划学(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4]董天策:《走向21世纪的中国报业理念》,《新闻知识》2000第9期.

[5]陈宣良《理性主义》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17――18页.

[6]郑兴东等:《报纸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2版.

[7]《都市报现象研究》新华出版社 1998年版 第164页.

[8]贾奋勇:《捡回来的“新闻冲击波”》,郑兴东主编《好新闻后面》,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篇8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的新特点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新兴媒介成为百姓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也影响着媒体的新闻策划与生产。我国的新闻专题策划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一)多媒体联动成为新闻策划的主要形式

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0.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2]。通过网络获取新闻成为大多数年轻一代关注新闻的主要方式,并且随着社会化新型媒介如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的广泛普及,网民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同时更加注重分享和转发,成为新闻信息传播广泛度的主要推手。在此大背景下,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在内的国内传统主流媒体纷纷推出自己的APP,借助互联网多媒体联动,使同一新闻资源可以在不同的媒介形式中得到共享,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二)受众的互动参与成为策划的重要内容

传统媒体的新闻策划更多的是以引导舆论、激发热情为重心的策划,而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策划已经无法适应满足社会的需求,策划更多的强调受众的参与程度以及活动本身带来的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在一些公益活动的新闻策划中最为常见。从2011年起,《南方日报》不间断地策划了“幸福厨房”公益活动,旨在为全国范围内缺乏午餐条件的学校建设以“加热自带午餐和集中蒸饭煮粥”为主要功能的电器型“幸福厨房”。2013年6月,南方公益执行团队联合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幸福厨房”专项基金,面向全社会公开募捐,截至2013年12月,“幸福厨房”在全国范围内已建成154间。

(三)新闻内容更加分众化成为新闻策划的主要方向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纷纷尝试新媒体运营,推出不同的介质,分享同一新闻资源,但如果只是简单的信息分享,很难实现真正的转型,因为不同的介质对同一新闻资源的要求并不同。借助大数据对每种介质的受众实现良好精准的定位,积极地使新闻内容分众化,成为众多媒体的必行之路。如2013年底,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策划了“2014生活微行动”,倡导大家通过一系列微小行动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策划组针对网友受众的特征,在微博上发起志愿者征集活动,并应邀数十位演艺界明星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共同加盟“微行动助力团”,配以大量的图片、视频进行宣传,不到半个月,就有7万网友参与转发与评论,并承诺愿意加入到“微行动”中来。电视媒体通过微博平台与网友良好互动,扩大了新闻的影响力。

(四)网络新闻策划日益活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大新闻网站也顺应潮流,不断推出赋有自己特色的网络新闻专题策划,从而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2012年,腾讯网和新浪网响应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的“地球一小时”倡议,精心策划了“地球一小时”网络专题报道。在各种专题的吸引下,全球超过5000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参与了2012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一共有124座中国城市加入到活动中来,并公开了自己的环保承诺。随着互联网使用的进一步深入,借助网络进行报道策划已经成为重大国际、国内新闻事件报道的主要方式。

二、媒介融合给新闻报道策划教学带来的新挑战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资源来源广泛,渠道众多,传播速度加快,传播形式多样,受众互动性极高等特点,对新闻策划教学理念与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传统的教育理念与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传统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以教授新闻策划的知识和技巧为主。这些理论知识的传授有其必要性,但也存在过于理论化,与业界实践存在一定脱节的问题。媒介融合背景下,业界需要既有扎实的人文社会学科基础知识,又能突破专业界限,熟练使用多种媒介手段,能够同时胜任文字、摄影、摄像、录音等各种工作。这些变化要求学生及时掌握媒介形态的变化,熟悉业界优秀生动的实践案例,具备复合型的能力,才能及时跟进适应新的媒介生态下新闻策划的需要。

(二)传统的教材与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有所脱节

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对新闻策划专业教材建设较为积极,涌现了一批优质的专业教材,比如蔡雯教授的《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2004年)、赵振宇教授的《新闻报道策划》(2008年)等。同时,受出版时间较早的影响,这些教材大都存在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策划关注不多,甚至没有关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策划教学需要,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依靠教师自己总结摸索合适的教学内容。

(三)实践环节薄弱与媒介融合下新闻策划的需要不相适应

当前,高校的新闻教学实验室设备往往落后于业界的更新速度,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跨媒体设备更是匮乏。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实践环节重视不足,大多以课堂讲授加一点实习作业的模式开展教学。这种实习作业往往由学生随意进行,多是一些应付之作,起不到实践的作用,不利于提升学生跨媒体的新闻策划技能。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教学的改进措施

目前,大部分的国内大学新闻院系都将新闻策划作为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媒介环境,掌握全媒体环境下新闻策划能力,是新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案例教学,促进学生适应全媒体环境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资源来源广泛,渠道众多,传播速度飞快,传播形式多样,受众互动性极高。这些特点都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思维,摒弃陈旧的教材与案例,打破传统报道形式,创新信息多样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众多优秀的新闻报道策划案例,让学生充分掌握全媒体下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方针、方法等。同时,客观而言,高校授课教师往往多是博士或硕士毕业后直接进高校教学,本身大多没有新闻策划的实战经历,对案例的讲授往往也是照本宣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入在新闻媒体一线工作,具有实战经验的新闻策划专家讲解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新闻策划的基本理解。

(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适应新媒体需求的业务技能

篇9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1-0125-02

新闻是靠记者像蜜蜂采蜜一样去采集来的,还是靠几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拍拍脑袋“策划”出来的?这应该是常识,无需多问。可是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人已把“策划”当成搞新闻的主要手段,而对新闻信息采集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一般来说,媒体的新闻报道策划其实就是有计划地进行采访、写作、编辑和编排。就电视新闻而言,就是通过策划,使新闻节目的质量更高,更能吸引观众。策划实际上是在已有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如何去做好报道的行为,如果只强调“策划”而轻视现场采集,那么新闻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就难以保证。

笔者认为,对电视新闻报道的策划行为必须进行正确的理解,避免走进“策划”的误区。

一、新闻报道“策划”的误区

(一)设置圈套,造假做假

现在,一些电视新闻节目为了片面追求收视率,总是想方设法去“策划”一些另类题材。

如雇一个老太,让她背一个大包,假装刚下火车,走在路上向行人求助。记者拿着摄像机躲在车内偷偷地跟拍,把一些看似很真实的长镜头自然地展示给电视观众;有的则在过往行人多的马路上扔几枚硬币,看谁会来捡,让捡钱的人在电视屏幕上出出丑,并在片子后面再发一通“现在的市民素质不高”之类的议论。如果把记者当作行为主体,那么采访对象和受众就是客体。靠设置圈套、造假做假“策划”出来的“新闻”,伤害了两个客体,一是愚弄了当事人,二是欺骗了受众。

(二)小题大作,变相广告

“有偿新闻”是新闻界的四大公害之一,错误的“策划”理念为搞有偿新闻的人大开了方便之门。如一些小店开业,店主想做广告又出不起钱,于是就请那些热衷于搞“有偿新闻”的媒体人士去“策划”一些“活动”,花几百元小钱买点水果什么的,到一些福利院或敬老院去“送温暖”,同时叫上一些媒体的记者朋友来为店名亮相。有一家保健品商店做变相广告的“策划”可高明了,该店新进了一些“海马强肾”保健品,急需做广告,但没钱,于是叫上媒体人士“策划”。他们请来了一个老太太做托儿,装作买药时营业员错给了她“海马强肾”保健品。

稿子是这样写的:某地一个老太,最近一段时间晚上尿频经常睡不好觉,于是她来到某地某路的一家保健品商店,营业员让她买“海马强肾”,说能治此病。于是老太花100元钱买了9盒“海马强肾”。当晚服了一粒药丸后就浑身发热,精神异常兴奋,整夜都不想睡。后来经过了解,原来,“海马强肾”是一种治疗男性障碍的药物。报道名义上看是在对这家保健品商店进行曝光,而实际上是在为该新上市的保健品做隐性广告,不但宣传了药效,还把价格也“标”了出来。

(三)主题先行,按图索骥

有人说,新闻内容的“策划”是主观新闻客观化。只要想出好的点子,就能做出好的片子。于是,少数几个自认为是“精英”的人就开始闭门造车,他们为记者定好调子,划好框框,甚至选好采访对象,让记者拿着“图纸”去“施工”。对于主题先行的报道,你要想去找些例子,世界这么大,正反两方面的都找得到。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按图索骥的做法还存在着一个以偏概全的问题,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准确反映。

报道策划的立足点应该是新闻的真实性,离开了真实,所谓的“新闻策划”就成了“策划新闻”,就是为了追求某种轰动效应,在主观的预想和操作下人为地策划一些可供报道的东西,这就走进了新闻报道策划的误区。“商业化的竞争,使得传媒一方面表现出更加贴近读者和观众,强化对新闻的捕捉,强化服务功能,改进包装等等;而另一方面,在新的竞争环境中,争夺市场已经不惜以新闻的真实性为代价,煽情声色,弄虚作假”[1]。

现在,经过所谓“新闻策划”而出笼的假新闻已越来越多。这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底线是绝对不能突破的。那种妄图通过恶意“策划”、片面报道、刻意炒作来赢得收视率的投机做法,只会把电视媒体带入死胡同。

二、策划者与操作者认识的差异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万事万物转瞬即逝,“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说明现实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长期坐在办公室里的人是预料不到的。有时编辑策划出一个自己认为很不错的题材,但记者到现场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就是策划者和实际操作者对事物认识差异所造成的。因为许多客观事实的存在、发展和变化是我们料想不到的,必须一切以实际情况为准。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什么是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还未发生的事实,经过你的“策划”,就能成为新闻吗?“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报道策划必须要忠于事实,反映事实。无论如何策划,新闻报道都要实事求是、取信于受众,丢失了真实性的新闻报道,即使策划的再好也只能称之为炒作,失去了意义。[2]”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要区别新闻宣传与新闻报道的不同点,正确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绝对不能混淆报道策划与宣传策划的概念,新闻宣传可以有主观色彩,而新闻报道却要强调它的客观性。新闻记者是社会公正的守望者,最讲实事求是,由于记者的职业特点,有时他们在受众的心目中甚至是正义和真理的化身。去“策划”报道内容和题材,是违背基本的新闻伦理和职业操守的,丧失了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应承担的责任。这种现象再持续下去,将导致媒体公共性、公正性和公信力的名存实亡。

三、正确实施报道策划行为

报道策划作为媒体传播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新闻报道的事前准备、角度选择和事实提炼,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科学性。记者的职责是深入生活、发现新闻、报道新闻,忠实地去记录和客观地去反映客观新闻事件,而不是先去刻意制造一个事件,然后再去加以报道。报道策划以客观新闻是否存在为策划的前提条件,是一种被动的、“第二性”的行为,策划要准确预知和估算受众的心理期待与满足的度,一旦超出了度,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不少媒体在策划时对度的理解和把握不当,从而成为让人反感的新闻炒作。

关于报道策划,还有一个新闻预见力的问题。新闻预见力有利于新闻报道的前瞻性,是媒体现实抓住受众的关键所在。报道策划需要媒体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新闻预见力,不但要占有当前的信息,还应该把握那些尚未充分表现出来的、作用于未来的信息,并不断挖掘和展示某一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在新闻报道时先声夺人。当然,发挥新闻预见力的作用,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则你的报道就会失实,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如一些节假日报道、“两会”报道、重点项目开工或落成、大型体育运动会等等。这些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些是可以预料的,策划也不过是把这些报道做得更好而已。“别人按照惯常的思维报道,我独辟蹊径,围绕着事件、会议、活动与节日本身,在横向上拓展,在纵向上开掘,把新闻背后的新闻一一展现出来,使报道呈现出一定的高度、深度和力度。[3]”

所以说,报道策划应该立足于客观新闻事实这一前提,只能对报道活动进行有前瞻性的、有巧妙创意和构思的、能够解答重要新闻热点问题的谋划与设计。这样做是为了提高信息加工层次,对新闻信息进行深度解读,同客观主义报道思想并不冲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视媒体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应该而且需要适应观众的需求,生产出观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但同时又不能背弃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媒体既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要反映群众的呼声、愿望、社会生活的热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四、科学理解报道策划要求

报道策划不是策划新闻,而是寻找新闻中的亮点、新闻价值之所在,并且赋予这一新闻亮点以恰当的表现形式,以达到“令人眼睛一亮”的报道效果。这是提炼的结果,也是深刻思考的结果。因此,不赞同“策划”新闻,并不是要求编辑被动编稿,有啥编啥,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而是要不断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重点问题来主动寻找和组织稿源,做到由被动接受信息变为主动寻找信息,由单纯接受信息变为积极参与信息的加工和及时反馈。报道策划的目的是追求新闻报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增强节目的吸引力。一方面是争取领导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是追求节目的收视率。

特别是那些主题报道,为了做到位,是需要经过精心策划的,同时更要强调它的客观性和新闻性。一般是去寻找一个动态事件作为新闻由头,再选择部分典型事例加以分析,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由点入面,通过层层剖析来展示一个阶段的成就,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由此来阐述上级政策和措施的正确性。但策划也不能脱离客观现实情况,不能策划内容,策划的重点应该放在选取事例,角度切入,报道形态等方面。

要不断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进一步增强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就必须科学理解报道策划,先弄清楚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当然,对于报道策划,也有事先策划和即时策划之分。事先策划就是某一项战役性报道或主题报道的前期策划,有报道计划、报道方案、记者分工等等;即时策划则是在记者报题时,编辑与记者进行及时沟通,确定做片方向、切入角度、片子的体裁、长度、形式等。科学理解报道策划好处很多,一是有利于调动各种资源;二是的利于记者深入采访;三是有利于使新闻主题鲜明;四是有利于组织最佳采访方案,确保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正确的导向。

参考文献:

篇10

新闻策划是指对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有目的、有准备的报道,通过对新闻事件深入分析、构思、酝酿、调整,从众多的报道方案中选择最佳的报道方案,已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新闻策划体现了媒体新闻制作水平。尤其是重大事件的新闻策划,更是对新闻媒体制作水平的全面考查。新闻媒体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更需要提升对重大事件的新闻策划能力。如何做好重大事件的新闻策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闻策划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好的新闻策划,能引导舆论导向。对于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现象的新闻报道,做好一个明确的新闻策划有助于报道的顺利进行,重大事件一般都繁冗复杂,涉及到很多的厉害关系,不便于新闻工作者把握,通过前期的新闻策划,新闻从业者就能很明确的掌握事件主题,从而全面顺利完成新闻报道。另一方面,好的新闻策划还有助于新闻事件的传播。

好的新闻策划,能满足大众需求。一则新闻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传播事实,为大众所接受。如何引起大众的关注,达到较大的传播效果,就需要一个好的新闻策划。他需要新闻成员研讨对策以期在思想上达成一致,一个好的新闻策划,是新闻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和体现。从策划中,既可以了解过去的历史事实,又可以预测未来,从而准备发现并挖掘新闻价值,为大众服务。

好的新闻策划,利于新闻报道的创新。新闻报道是对社会所发生事实产生的及时反映,它同样需要适当的创新,而新闻工作的创新就需要在新闻报道中融入新观念,这是新闻报道的内在要求。大众对新闻接受能力的提高促使着新闻报道的创新。作为新闻准备工作的新闻策划,就有助于新闻报道的创新。

好的新闻策划,是促成媒体独家报道的前提条件。新闻媒体异军突起,“抢新闻”也已屡见小鲜,在如此情境下,如何吸引大众眼球,做出独一无二的好新闻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此,“独家新闻”并小是要求新闻事实的独家,而是新闻报道视角和新闻观点上的独一无二。好的新闻策划可以帮助其发现小同的新闻角度,从而在新闻报道中赢得“新闻大战”。

二、如何做好重大事件的报道

一切有组织、有策划、有目的的新闻报道活动都是通过具体过程的实施来实现预期的目标。要成功策划重大新闻题材报道,有三个方面需要着重把握,即深挖选题,以我为主;制定方案,监控过程;充分沟通,应变有方。

1.重大策划要深挖选题,以我为主

在重大新闻题材的策划中,媒体所面对的原始信息源、新闻资源是一样的,但为什么在新闻终端产品上有时会有高下之别?这是由媒体的分析归纳能力、对新闻资源的挖掘提炼能力决定的。在重大策划中,需要编辑记者具有分析归纳、挖掘提炼的综合职业素质。从重大新闻事件中挖掘提炼出反映时代精神,紧紧抓住时代脉动,现实深层问题和个性特质的过程,能够更好地展示企业形象。因此,对待重大新闻问题要用“吃干榨净”的功夫,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的开掘,把新闻点放大、延伸,变成新闻线、新闻点、新闻面,使得重大策划在脉络和主题神韵的支撑上更有力量。

以我为主即要体现编辑部的策划意图。如果只是将手里的新闻素材归归类,或是拿来主义,是远远不够。要成功策划重大选题,需要将编辑记者所掌握的新闻素材分析梳理、整合重塑,提炼出编辑部最想表达的思想。

2.制定策划方案,运用过程管理方法,保障策划成功

制定一个周密可行的策划方案,首先对完成策划有利,可以保持思维的一贯性,认识高度的一致性,执行编辑部的意图不走样,同时对记者成长也有好处,他们在全流程中感受、探究、提高。一个流程走过,对重大策划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和对基本运作模式的把握。报道方案是报道思路的理性化、具体化的产物,是策划实际操作的依据。它是根据编辑部的思想,将策划研讨中零星散碎的思想火花、不成条块的任务目标、一盘散沙的信息点,进行梳理分析归纳提练后形成的,报道思路中的流程和所有细节都将有条理地明确表述出来。

通常情况下,重大新闻题材的策划要经过的流程是:从总体策划开始,收集资料、分析素材、制定方案、采访写作、沟通修改、过程控制、版面策划、标题制作、编辑校对、总结反馈等环节。抓好这些环节,并对每个环节不断完善和细化,使其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就能有成功的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