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法制课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4 15:55: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法制课教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法制课教案

篇1

成才必先成人,不成人必成不了才。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承担着青少年儿童法律安全意识的培养的责任和使命。结合小学知识,笔者浅谈怎么样在数学课堂中构建法制安全教育教学。

一、把法制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

要想在数学课程中融入法制安全教育,必须把教学内容与法制安全内容有机的融合起来,既把课程学好,又把法律灌输给学生。但是不能重此失彼,把数学课堂上成法律教育课,是在教好基本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法律知识的渗透,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知法,更要懂法,熟读《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自由运用。

(1)在学习课程“克与千克”时,要学生进行通过天平来进行测量,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即知道1000克=1千克。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课前准备好道具,比如硬币、食盐、沙子、大米等,要学生自己动手用天平进行称重,然后得出结果:1枚硬币约重1克,一袋食盐250克,散沙300克,大米500克,然后进行克和千克之间单位的转换1克=0.001千克,250克=0.25千克,300克=0.3千克,500克=0.5千克,要学生认识到1克,1千克的大小体积,重量。然后进行相关内容的导入,提问:

什么东西都可以用克和千克来做为单位计算呢?

同学回答:食物、水、建筑工具、衣物等都可以通过称重用克和千克进行计算。

然后进行法律知识的导入,一克的东西虽然很轻,很不起眼,但是同学们应该都知道,一克的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要是犯罪团伙走私1000克的,将会给社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走私是犯法的,是需要承担非常重要的法律责任的,因此同学们要远离,珍爱生命。

(2)在学习“认识厘米、米”一章节时,要学生用尺子测量具体实物的长度,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不少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尺子,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和交流的机会,要学习进行测量。

如要学生对课本、桌椅进行测量,然后整理出答案,教师请学生分别回答测量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做好板书。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进行学习和归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要学生尝试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然后记性回答,比如:尺子0-1刻度线是1厘米,3-4刻度线之间长度为1厘米,然后根据测量的结果,要学生回答课本和桌椅的长度中包含几个1厘米,,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尺子中的1厘米(0-1,1-2,5-6等)。教师进行知识的继续学习:那你们想到了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教室的长、宽呢?然后拿出米尺,并告诉学生米尺的长度单位为“米”,要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会发现:米尺上数字多、刻度多,有100,而学生尺上最多只有20;米尺比学生尺长得多。进而进行思考:“1米里有多少厘米”?得出结论:1米=100厘米。

然后进行知识的扩展,要学生发挥想象,想想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厘米和米?有的学生就回答道:“在十字路口,马路之间的长度就可以用米来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拓展的法律知识教育,教导学生在过马路的时候要认真观察是否有车辆,遵守“红灯停,路灯行”的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遵守交通规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要学生认识到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也教导学生要有责任心,一举多得。

二、借助情景,进行法制教育,要学生明白法律的重要性

篇2

课 题:本文为湖北省职教中心研究课题。课题名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编号:G2012C062。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功能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法曾被哈佛工商学院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目前学者们解释为:它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相比传统教学法而言,突出了学生为主体,有益于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有利于师生充分互动,有利于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2.案例教学法的功能

(1)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巴赫曾对案例教学的行为目标进行过研究,并形成了基本框架。包括:对情景形成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思维能力;对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分析;能识别并确定与案例紧密相关的要素和问题;定性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超越具体情景、具有更广阔视野和多种多样的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思维与表达、交往与合作、决策与创新等综合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开发。案例教学还是模拟的“社会实践”,曾亲历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的一位学生将哈佛教育的价值总结为:把通常需要多年实践方能获得的经验浓缩到两年的课程里,将涉世不深的学生“催熟”。这给学生进入社会职场奠定了基础。

(2)有利于课堂管理。案例教学法是开放式的合作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充分交流展示自我,使课堂可能存在的不良情绪得到消解。学生通过案例体验国情民生,增强感性,避免了学习抽象理论之“苦”,同时实现了师生双方有效沟通。学生充满兴趣而主动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和谐,促进了教学的良性循环。

(3)案例教学可以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升专业能力。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一方面教师的重点不只在传授知识,而是要成为案例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成为导演或艺术家,这对教师的角色和能力是一个多方面的挑战。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纷繁复杂,对现实社会发生的焦点热点事件,学生迫切希望教师给予解读,教师同学生一道直面问题并探寻思路,既增添了课堂的新鲜感,满足学生的渴望,实现了课堂的有效,也使教师自身能力获得成长。

二、高职思政课案例教学法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认识不到位

课后随机调查调查显示:有些学生没有认识到案例的价值,习惯于听故事、看情节是否吸引人;参与讨论的内在动力欠缺,没有很好地享受案例分析过程,不懂得如何抓住在解决案例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从教学效果看,可能学生记得的仅是几个故事而已。

2.案例针对性不强

教学中发现,有些教师缺少课前准备,随便拿个事件做案例,结果分析不到位。因此在选取或设计教学上一定要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并且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3.时效性差

主要指资料、数据的过时。思政课的特点是与时俱进,教学内容须时时更新。如党的会议精神、新出台的政策、正在发生的重大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有些教师图简便在教学中使用过时案例,甚至数据、事件本身发生了根本变化,还以过时的为依据,这自然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技巧欠缺

教师对教学案例操作不当,引导不够。比如简单、直接、突兀地提问,或抓不住时机层层引入,或不能设计出最恰当的方式表现案例的情景。

5.对案例教学过程的点评不合理

其症状为:易简单化,即专注答案正确的或优秀的学生,对错误的或混乱的想法和观点,刁钻怪异的言论不予理睬:易否定化,即无意识地使用教师权威,粗暴打压,强行要学生接受主体观点或自身看法,忽视学生的思想和人格。

三、思政教学案例的选取、组织与实施

1.如何选取思政教学案例

美国教育家威廉・贝内特曾在哈佛大学实施调查,得出结论,一个成功的案例要具备下列性质:应讲述一个故事(必须有趣);可以使学生对案例中人物产生移情(产生共鸣);含有从案例那里可引述的材料(体现真实);对已经做出的决策的评价(为新决策提供参照点)。我国学者郑金洲则认为好案例的标准包括: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要在一定的时空框架内;具体生动的描述事件产生发展过程;能反映师生的心理变化;最近三年以内发生的事件;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遵循这些经验和方向,我们认为思政教学案例的选取要突出如下几点。

(1)尽量使用经典案例。经典案例一定是真实的,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典还意味着权威,越权威越有说服力,能加深理论观念的建立。经典案例也一定是趣味的, 它的趣味吸引学生认真倾听、思考和评论。

(2)体现时代性。思政教师要随变化着的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课程内涵。在案例设计上,要重点关注社会上的焦点与热点,将具有时代特征和气息的内容吸纳到课堂以创造思政课的生命力。

(3)具有开放性。郑金洲认为“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因此案例应有开放性特征,包括信息的多元和答案的多项。

(4)凸显职业性。高职院校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应优先考虑与学生未来职业相关的案例,最好能源于行业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和最实用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和方法。

2.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在情感和态度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问题,努力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2)善于激励以培育学生的探究心。大学思政课堂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平台,教师要做的重点就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言的信心,以赞赏、表扬和鼓励去帮助学生释放求知欲和思辨力,侧重过程。

(3)做好诱导,让学生愉快地分享过程。教师在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后不能急于给答案,一定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在发现学生有困难时可以提供简单的分析路径。比如所需要的理论支撑、如何找切入点,关键信息提示等。最后教师要做整体的分析,将思路与方法一同交给学生并告诉学生案例分析的目的不是寻找结果,而是学会掌握正确的方法。

(4)做好评价。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带给学生成功感,激励学生继续向上。评价要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及时”指要做到重视每个观点并给予说法,体现尊重。“准确”是要客观公正,体现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全面”指评价要采取多种方式:自评、他人评和小组评、等级评和评语评相结合,体现合理性。

篇3

一、案例教学法的起源及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基于教学的需求以典型教学案例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以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它于187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兰代尔正式提出1979年我国工商行政代表团访美时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将其正式引入国内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着诸多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教学交流由单向转为多向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积极发挥组织、指挥和协调的作用指导学生开展案例讨论对学生的思想活动和学习情况能够及时进行了解和掌握针对教学中反馈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节奏上的调整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能够适时与教师、学生展开讨论交流他们可以通过讨论争辩、质疑探索等方式不断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小组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二)教学主体由教师转为学生案例教学是学习者知识不断构建的过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内外独立查找搜索、阅读分析资料不断归纳提炼观点形成自己的认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发散思维、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达到了教学的应有目的(三)教学内容由枯燥转为鲜活案例教学所选取的素材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比较“接地气”ꎬ深受学生喜爱通过这些丰富鲜活的案例和事件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被具体化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达到了内容与实境的有效融合基于此学生能够在解剖案例素材的过程中深刻领会、把握理论的时代气息和实际价值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课程内容充满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较高学习的效果也会较好灵活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一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拥有较高的自由度获得更多的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对教学充满兴趣和积极性二是适时地为学生提供新鲜活泼的案例能够使抽象、乏味、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化、形象化使理论生动、丰富起来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勤于学习(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倡导学生从多个侧面观察问题从多个层次分析现象从多个角度剖析原因从而掌握和理解相关教学内容首先在集中讨论教学案例之前学生需要阅读大量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充分的调研这样无形中提高了信息的检索、组织、归纳整理能力其次学生通过运用理论对案例进行判断与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形成了多向的、发散的、创造的思维锻炼了运用理论知识和相关经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分数论成效”的弊端最后学生通过这些自主活动不断地探求真理不断地张扬个性激发了创新灵感训练了创新思维其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三)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案例内容取材于社会上的现实问题和真实生活案例中的真实事件和内容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情感体验”ꎬ置身其中对相关问题作出反应和判断学生在课堂中就能走进现实、深入社会亲身体验、接触、处理社会实际问题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目标这就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更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固定之间的矛盾满足了思政课的教学需求弥补了教材的滞后性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事项

(一)案例素材要“选择好”案例教学中案例至关重要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ꎬ而应该精选力求选出最有代表性、针对性、说服力的案例主要把握三点:一是符合学生认知所选取案例应贴近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结构、年龄特征和生活阅历要有公信力和说服力既能讲清事实、摆明道理又能震撼心灵、引起共鸣如民意民生等焦点问题、改革创新等难点问题、考公支教等热点问题都是选材的极佳来源这些素材和案例能够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澄清认识、解除困惑二是资料可靠准确选取的案例必须有据可查、有源可依必须从权威部门和媒体的消息中获取资料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必要的核实如果有条件能够从第一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更好三是保证案例典型选取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与教材的内容紧密相关能够较好地诠释教材内容、点明相关问题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能够较好地分析特点规律、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二)教学案例要“使用好”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先下发案例材料要求学生预先学习认真思考分析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跟上进度、积极发言在课堂上教师要能够正确地使用教学案例讲解的时候要尽量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把案例的内容完整表述出来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同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要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将案例的内容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在关键之处设置提问环节用提问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在课堂讨论环节中教师要能够把握和控制课堂节奏既要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他们进行积极思考又要能够抓住重点引导和启发学生始终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讨论不出格、不跑偏教师要学会用好课堂点评这一有力武器既在理论上进行精确的阐述又在问题上进行一针见血的剖析既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又帮助学生深度思考点评的时候应充分肯定积极发言的学生正面激励发言较少的学生对发言中有价值的观点、见解应予以表扬对发言中暴露出的问题和错误认识应及时予以纠正引导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从中得到启发提高、成长进步(三)课后环节要“总结好”在案例教学授课结束后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和梳理一是要看所讲的案例是否贴切是否反映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是否符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否能吸引大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果在这几点上效果不明显就需要及时对案例进行加工、修整与完善甚至进行重新选取和更换二是要看课堂教学效果怎么样案例教学成功与否关键要看课堂气氛是否热烈学生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是否得以彰显教学目的是否得以实现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就算是一堂合格的案例分析课(四)网络平台要“建设好”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短时间内难以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同时学生在课后对所学案例内容如有新的疑问和认识也需要一个快捷、方便的反馈渠道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建设好案例教学网络平台可以依托BBS、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课件及精选案例上传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上网查看并留言发表看法对其中的不解之处、争议之处还能够通过这些平台及时与教师取得联系以得到及时的回复和解惑同时平台的存在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花促使他们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信息不断地学习相关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仅是财经商贸类专业的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课,也是其他诸多专业的主要选修课程。为使中职学生能够将营销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能力,强化学生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各种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最活泼,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就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教学实践中,用最新、最典型的营销个案进行剖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他们的基本素质和营销技能。

一、案例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1.选择案例阶段

该项工作由教师课前完成,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案例。

2.讨论发言阶段

首先,根据教学班的情况将学生分为5~6个讨论小组。其次,各组要在组长的领导下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为了发挥各小组的潜力,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采取引导的方式,而不是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做,同时还应尽可能地避免各小组之间的沟通。

3.发言总结阶段

讨论结束后,要进行发言总结,本阶段应当是由学生主导的阶段。首先,各小组要对本组的讨论进行发言。其次,教师要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各小组的发言内容进行总评,尤其要找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闪光点和创新之处,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同时,也要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加以分析,查找根源,给学生以启迪。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不打断学生的发言。这主要是为了保证发言的完整,防止影响学生的思路。(2)暂不评论。每组讨论发言结束以后,教师暂时不评论,以免对后面的发言产生影响。(3)要控制。主要是指在讨论发言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场面,使之既保持课堂的热烈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又不偏离主题,影响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运用的体会

1.坚持理论为主的教学理念

任何的案例分析都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不可能进行好的案例分析,好的案例分析从另一方面也是对理论的补充,对学生进行了思维转化,起到了加深印象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理论为主的原理,在理论体系建立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

2.案例贯穿于课程教学中

市场营销课程的特点主要是为日后工作实践奠定基础,所以在课程讲授中以案例讲解贯穿始终。首先在每一章开始以案例引入,从案例中的问题引入本章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其次在讲解中针对原理分别用实践中案例运用作为例证,加强理论的实际说服力;最后在全章总结部分以一个综合性案例强化本章所学,并结合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分析,强化所学。此外,在作业布置上也要体现应用性的案例分析为主,考试试题部分相应加大案例分析的比例,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将所学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

比如,在讲授“价格策划”内容时,以“苹果系列产品,特别是手机的定价”小案例引入新课;在讲解“撇脂定价策略”时,以“英特尔公司电脑芯片的定价”进行总结;在本章结束之后,以“珠宝定价”的案例来进行总结。

3.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

首先,所选案例要与学生所学内容相接近,同时又要求具有一定的疑难性,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然后提出多种见解。其次,案例要力求简洁,使之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也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就失去了演练的意义,在选择案例时可以将2个小案例进行串联,第1个案例比较简单,第2个案例是在第1个案例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在练习时既可以有一定的层次性,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必须完成第2个案例。再次,案例应当是不完整的、缺少最终结果的,这可使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例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对于书本中出现的案例进行甄选,将不适合、学生不太了解的案例进行剔除,使案例能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4.教学过程中注意与职业道德的相结合

(1)诚信为本

市场营销就是把企业、产品推向市场,取得不错的佳绩。为了这个目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为了销售产品,可以不惜任何手段,包括欺骗客户和消费者。我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倘若作为一名市场营销人员,做市场营销其实就是在营销自己,营销自己的理念和自己的人格。诚信对于营销者整个的营销生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一定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诚信是最基本的人格保证。营销者要和自己的客户真心地交朋友,多了解客户的需要,多站在客户角度去考虑问题。

(2)守时为先

守时对营销者至关重要,与客户约好时间一定要提前到达,无论是多么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都不是营销者迟到的借口,如果真的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告知客户迟到的原因并致歉。

(3)微笑为要

营销者一定要学会微笑,对自己微笑,对客户微笑,对困难微笑,微笑的魔力真的很大,当见到客户的时候,对他微笑,客户会觉得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在良好的气氛中交谈肯定成功率会大很多。持之以恒,凡事贵在坚持,客户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的,需要营销者日积月累起来的,如果因为一丝困难而放弃,那么就永远别想成功,阳光总在风雨后,会看见曙光的。

在《市场营销》的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不仅使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到了课本及课本之外的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职校学生尽早适应社会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为将来迈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翊,肖钠,林子华.市场营销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3).

[2]闵靓,肖圣飞.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探讨: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经管系首届工商管理综合实训为例[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01).

[3]任榕榕.浅谈中职市场营销课程的教与练:案例教学的实战意义[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7).

[4]许玲.试论市场营销课程中探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J].才智,2011(20).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1.案例教学法的由来及优势

案例教学是美国哈佛大学在上世纪20年代首创的一种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主要以对企业过去或现在正在发生的管理问题的讨论为核心,并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使其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问题和实际社会环境,从而学会在复杂条件下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说,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培养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实务性和创新性,世界上以培养实用型创新管理人才著称的学校无不以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是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是实践性课程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2.传统型教学与案例教学方式的比较

传统型职高专业教育的特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结构式课堂教学”。具体讲,就是重概念定义、轻管理实践,重理论体系、轻方法策略,重教师传授、轻学生参与,以至于这样的教学方式被称作“黑板管理学”,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与此相对比,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侧重实践、师生交互式和基本由学生自主进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不再是知识的复述者,是每个管理案例的导演或指挥,而不再是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则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全面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3.在《导游法规知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基于上述认识,在《导游法规知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是十分必要的。我经过多年的实践,觉得教学效果比较好。从不少业已毕业的学生的反馈信息看,《导游法规知识》课堂教学很实用,学生记忆深刻,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应用到他们的导游服务中。我想,之所以有这样相对较好的效果,是因为我在《导游法规知识》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导游法规知识》教学中的实施

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导游法规知识》“五段式案例教学法”,详见下表:

1.展示案例――阅读感知阶段

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或课中,一般是在教师导入“主题”之后进行。案例的展示方式多种多样:①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②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屏幕上;③播放案例录音;④教师或学生生动形象地描述案例;⑤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⑥将案例编成剧本,由部分学生表演呈现出来;⑦利用现时的刺激或现有的环境制造案例,等等。以上几种方式可以兼顾,但无论使用何种方式,教师都应尽可能地渲染、烘托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以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的情境之中,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例如,“导游人员管理法律制度”这一章涉及到“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我就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下面的案例:

李某能否从事导游工作

某高校外语系学生李某先后两次报名参加导游资格考试,均未合格。他急于从事导游工作,遂与某国际旅行社多次联系,希望能给予带团导游实习机会。次年7月,正值旅游旺季,该国际社导游不足,遂聘用李某充任导游人员,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查获,以其未经导游资格考试合格,擅自进行导游活动给予了罚款处罚。李对处罚不服,认为自己并非擅自进行导游活动,而是受旅行社聘用从事导游工作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处罚不当,遂向上一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复议。

问:1.李的看法是否成立?有何依据?

2.旅行社能否聘用李某从事导游工作?有何依据?

《导游法规知识》这门课程相对比较专业化,很多知识点多是条文或规章,学生如果仅学习课本知识点相对就比较枯燥乏味,很抽象,而且不容易记忆。利用这一案例,学生进入案例情境,然后从书本中找寻答案,就显得浅显易懂了。

2.设置疑问指导――个体自主探究阶段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和盘托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否则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的信心。注意一定要契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这一点特别重要。教师设疑后,尤其不能放任自流,主要有两个基本任务:①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探究的进程、课堂纪律等进行“微观调控”。②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指导学生把握主题;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这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案例:

责任在谁

1998年1月某国际旅行社组织了一个赴长白山旅游团,委派导游黄某作为全程导游随团服务。当此旅游团将要攀跃天池的前一天晚上,该团一些团员询问黄某,上天池是否要多添衣服,以免天气变化。黄某根据其多次在这个季节上天池的经验,回答游客不必多添衣服,以便轻装上山。翌日,该团游客在黄某及地陪的引导下上了天池,不料,天气突然变化,天降大雪,气候骤然下降,黄某急忙引导该团下山,但由于该团有些客人未带衣帽围巾等御寒之物,致使不少人耳、鼻及手脚严重冻伤。其中4人经医院诊断为重度冻伤。为此,该团游客投诉导游黄某,要求黄承担医治冻伤等费用,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黄某所属的国际旅行社接到此投诉后,认为此次冻伤事故是由于黄某工作失误所致,责令其自行处理游客投诉,旅行社不承担任何责任;黄某则认为此起冻伤事故是由于天气突然变化所致,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与其无关,不应由其承担法律责任。

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

①旅行社认为此次冻伤事故是导游黄某工作失误所致,与旅行社无关的说法是否正确?有何依据?(这是浅层性的设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探究,了解正确的导游人员的职责所在。因此属于知识性的探究。)

②导游黄某认为此起冻伤事故是由于天气突然变化所致,与其工作无关是否正确?有何依据?(这是对前一层次的提升,要求学生从前一层次的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原因的分析;要求学生探究出正确的行为倾向,因此属于行为性探究。)

③假如你是导游黄某,带团队赴长白山旅游,应怎么做?(这一层次的设问,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属于创新性探究。)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置,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极大地诱发了,学生扩展了思维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

3.组织小组讨论――群体合作探究阶段

学生通过分析、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成员轮流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允许意见、见解有冲突、纷争,无须达成共识。在这一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4.组织班级交流――自主学习互补阶段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形式可以采用辩论会,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再一次闪光,并发生碰撞。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巩固和强化大家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它的主要意义在于:①尊重和肯定每个学生及每个小组集体自主探究的成果,给学生展示自己、欣赏自己的机会,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②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一阶段的讨论,教师要力保其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这一阶段的交流,要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5.总结评价――能力提高阶段

引进案例教学方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教师的总结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以正面激励为主,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以肯定;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正确的或错误的)给予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中得到启示,提高思维能力。②对案例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或问题进行评价,以调整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让学生树立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正确态度,提高学生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或现象时的分析、解决的经验与能力。

如“旅游合同法律制度”这一章涉及到知识点“违反《合同法》的法律责任”时,我为学生出示了这则案例:

应该退还全部费用吗

王女士到某旅行社参加“承德5日游”,并特别询问是否乘空调车,工作人员答复:肯定是空调车,王女士随即支付了全部费用。第二天,她按要求到为车站集合,导游把火车票分发给每个人。王女士上车后顿感热气逼人,经询问列车员得知,该车次并非空调车,她立即找导游,但未能找到,一气之下,下了火车。

随后,王女士到旅行社质问,旅行社负责人说铁路部门临时调换了车次,他们也不知道。王女士要求退还全部费用,旅行社答复因王女士擅自退团,故不能退还。

上述案例学生们通过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如下:

有三种假设:

1.如果旅行社购买的是空调车票,并且能够出示铁路部门临时调换车次的证明,表明旅行社已经履行了合同义务。游客应当随车旅游,旅行社应同交通部门交涉,退还游客车票的差额并赔偿违约金。

2.如果旅行社在游客报名时承诺的是空调车,而在报名后购买到的是非空调车车票,但未向游客及时说明并再次确认合同,游客有权要求旅行社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3.如果游客在报名时旅行社明知所购买到的车票是非空调车车票,为招揽客源而故意隐瞒事实,致使游客作出决定,游客有权要求旅行社全部退还旅游费用,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无疑是正确的,职业类学生能够做到这样,着实令我感动。由此可看出,即使是职业类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只要教师精心浇灌、精心养护,也总有开花结果的季节。

三、在《导游法规知识》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与不足

1.优势

(1)便于学生深度理解概念和原理

导游法规案例具有相关的背景资料,而且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加深对抽象导游法规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2)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我的导游法规知识“五段式案例教学法”是围绕着一个个案例展开的,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在此过程中,许多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如从图书馆、Internet上学会了自主收集和加工处理资料和信息,能力得到了提高。

(3)训练思维能力

教学中选择的一些导游法规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有些是热门话题,学生综合运用导游法规原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与经验剖析案例,把握案例的关键;教师有意识地对案例进行引申和扩展,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拟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4)学会沟通和合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弘扬社会的人文精神,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我的“五段式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善于与人合作与交往、沟通的能力。

2.不足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我的导游法规“五段式案例教学法”也不例外。

(1)导游法规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的能说明问题的导游法规案例为材料。针对不同的导游法规教学内容,要把设计的讲解式案例、讨论式案例、活动式案例和调查式案例进行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

(2)案例教学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反过来讲,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至少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其一,它的连贯性强。这对于导游法规某些教学内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二,在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的灌输中,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

四、未来展望

今后,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完善“五段式案例教学法”,研讨调整课时设置问题,使之更契合教与学的实际情况。精益求精,探索不已,注重发展职高学生的潜能,争取获得质的飞跃。

篇6

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法。在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适应新课程的教改要求,有利于展示学生个性,活跃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益。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运用好这一方法呢?

一、要注意案例与举例的区别

有人认为案例与举例相同,其实不然,虽然两者都是一种教学手段,都是为了说明某个问题,但两者有较大的区别:

1、两者的作用不同。举例是教师讲评知识点的手段,是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如教师在讲到“爱岗敬业”时,举了李索丽的例子,学生从例子中理解了爱岗敬业的含义,但毕竟是被动地接受来的知识,老师给予的是现成的知识,学生少了主动思考的过程。而案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动地学习和思考。如同样是李素丽的例子,案例教学能让学生自主地总结出“爱岗敬业”的含义、要求及意义。

2、两者的地位不同。职校德育课程的内容是以案例贯穿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应该围绕案例展开,因此案例教学是教学的核心:而举例则是一种单纯的论证问题的辅助手段,充其量是文中观点的一种佐证。

3、教学的方法不同。举例是知识型教学。是为了解释社会问题和现象:而案例教学是创新型教学,是通过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形成独特见解,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要注意案例的选择

1、案例要有教育性。德育课是对职校生进行品德教育和基本常识教育及国内国际形势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开展职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德育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有教育意义的、积极向上的案例贯穿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如讲“职业道德五条基本规范”,每一规范都包含三方面的问题:含义、基本要求、意义。这些内容虽然重要,但浅显易懂,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地讲述。容易流于肤浅,缺乏趣味性,学生不爱学,这就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运用案例教学。可以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因为实行案例教学,可以将课本知识通过学生自己讨论后讲出来。对学生来说。这既是一次认识与思维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更是一次思想教育的提升。

2、案例要有“新颖性”。德育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德性成长与其生活、社会实践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选取案例要鲜活,要贴近职校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案例内容要有具体的细节。这样的案例学生讨论起来才能真正进入情景,发现具体问题所在,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果案例不切合学生生活、思想实际,或者内容空洞,那么学生提出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会空泛、肤浅,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如在讲“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时,教师用“豪华生日宴与简朴过生日不同消费观念”的案例对比,让同学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互相质疑。在争论与质疑中逐步认识到了哪种消费观是积极合理的。通过这样对比、辩论,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这样。学生就能学到经过自己思考的、活的知识,使学生更容易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并学会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创造性。

3、案例要有“趣味性”。人常说“兴趣是智力之母”,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会丧失学习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如耐人寻味的故事。精彩有趣的游戏,幽默风趣的语言,紧张刺激的竞赛,形象具体的操作,饱满真挚的情感等等,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引发学生的兴趣。把课堂打造成一个充满趣味的知识园地,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三、要注意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设计教学方案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案例教学大体分四步:

1、划分团队。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是案例讨论。如何开展讨论?这里面有一个组织技巧的问题。组织得不好。可能表面上热热闹闹,实则离题千里。有的学生参与,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兴趣。为此我们可以把班上的同学分为几个“团队”,让学生给自己的团队起一个名字。同时告诉同学们每个人的发言要记入团队成绩,成绩好的团队将给予鼓励。而且,观点越深刻、越新颖。得分越高。这些措施为积极开展讨论,提高讨论效率奠定了基础。

2、展示案例。先让同学们阅读案例,理解案例。

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118-02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在教师的设计和激励下,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试图发现案例本身蕴涵的本质规律并对此加以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以教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到有效实现,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师生互动效果良好,同时将教学做一体化。对教师和学生有效参与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事先搜集和整理案例,并对案例进行深度思考;学生要有序地开展案例的阅读、分析讨论、撰写案例报告等活动,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解判断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本文讨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教学的特点

社会学是包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内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类、文秘类专业的必修课,是研究社会问题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一门工具课。学好这门课对于大学生未来走向社会、进行职业选择、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学习基本的社会学理论,学生能够掌握社会学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运用“社会学想象力”,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调查,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应用性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它综合了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社会问题产生和发生的机制,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的学科,并对预防、解决社会问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就决定了在社会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强调应用性为导向,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必须体现应用性的特征,在教学实际中必须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并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野和方法,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理解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理解个人所处境遇的原因,避免盲目性,使个体的行动更为合理和理性化,为奋力谋求个人发展创造条件。

(二)重实践。高职学生的文化根底相对比较薄弱,自我意识较强,对理论性的认知学习不太感兴趣,但对于应用性的东西,热情比较高,兴趣比较大,乐于参与。传统讲授式的方法易使学生对社会学课程不感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结合高职生的特点和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社会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运用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基本的社会问题和现象,明确主要社会社会问题产生的机理,解决和控制问题的对策,掌握研究社会运行的基本手段,能运用社会学理论和知识来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三)教学内容体现广度和深度的统一。社会学课程主要讲授社会总论、家庭、社区、社会与组织、阶级与阶层、人的社会化与行为导向、文化与制度、制度分论、社会化的制度化过程、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社会问题及对策、社会控制与社会管理、社会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这些内容既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既有社会问题分析,也有社会政策探讨。对每一个问题,不同的学者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因此,教师必须较全面地了解相关方面的近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资料,对相关的社会现实有自己的思考,搜集整理相关的案例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社会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案例教学法在这门课程教学中的高度适应性。运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案例进行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与一般的教学方式有明显的区别。案例教学法有序地开展离不开选择案例、分析与讨论、总结这几个过程。

(一)广搜集,精心选用案例。搞好社会学案例教学的必要前提是教学案例的搜集、编写整理和选择使用。教师应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编选浅显易懂而且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案例。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只是通过简单举例说明来解释理论,点到为止,只是停留在现象分析的表面,没有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这种流于形式的做法反而让学生不得要领,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不够深刻,从而影响其对理论的消化和吸收。因此,必须紧密联系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精选案例。一是强调案例的时效性。如婚恋问题是当代中国青年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时,我们可以对当前非常火爆,收视率非常高的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中男女嘉宾经典台词进行案例编选。从而对人们婚恋观的变迁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因为该栏目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很多学生也对此津津乐道,既贴近现实,又可以从中升华和提炼出理论,学生参与的兴趣比较浓。二是突出案例的针对性。案例的编选要符合社会学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不能脱离教学大纲,同时做到能够强化教学目标、内容,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加以学习并适时和适当地深入,通过案例教学的有序开展,以实现所追求的教学目标,而且要根据专业的特点选择案例。如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社会学课程中,可以对网络问政现象精选案例,从而发起互动方式的变革引发行政管理方式创新问题的大思考。三是强调案例的典型性。选编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案例中能体现出社会学概念或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接受和理解社会学知识。例如在讲个人的社会化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对狼孩、伤仲永的故事进行深度解读,分析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化的条件。

(二)讲技巧,精心组织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在思想的交融和碰撞中,产生许多的新思想,学生们深刻体会到“1+1>2”,学会综合全面地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这种教学方式第一步是由教师依据授课课题将精选的案例分发给学生,并提出对应的思考题;第二步要求学生在阅读案例后,搜集分析资料,并结合个人特点和案例需要组成随机讨论小组,展开自由讨论;第三步由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观点陈述,教师进行活动归纳、总结。案例讨论既可以是在某章或某一问题系统讲授后进行小案例讨论,也可以是在某一章或某几章的理论问题结束以后进行综合性案例分析。比如,对社会组织的教学中,教师以富士康十连跳自杀事件为典型案例,要求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评价案例中富士康集团这一组织机构的模式、特点以及企业文化,同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与困惑进行探讨,即他们的集体焦虑源于什么?他们的出路在何方?

(三)重思考,分析总结案例。教师是案例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必须掌握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从而进行归纳总结。案例教学效果实现的关键一步是教师的分析总结。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学生作出的案例总结,进行分析,总结出本次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结束后教师可以将该案例或者相关案例作为作业布置下去,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研究报告的目的是通过对现实中理论问题的描述和解释,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般的经历,从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提高其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教师应对报告进行细致的批阅,及时反馈结果,对于报告中反映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此外,教师还可以把每次案例讨论中学生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作为期末综合评价的依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8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源质量呈现下降趋势。表现在学生文化基础不好,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差,中职学校课堂的实效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学生技能的培养。因此,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1、“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内涵

    什么是“学案”?“学案”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使用,课后复习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种教学模式。教师根据上课的实际安排分课时编写学案,就是一节课一个学案。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做学生的组织者、支持者、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不好,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差,采用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显然已经很不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中职课堂中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2、黄瓜栽培学案的设计

    学案设计,要求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做出正确判断,在处理教材时,尽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学习内容适中,导学方法得当,达标习题全面等等。根据以上要求在设计黄瓜栽培学案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明确制定黄瓜栽培学习的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攻方向。本节课目标就是掌握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黄瓜的多种栽培方式;黄瓜的生长发育;黄瓜的栽培技术。黄瓜的栽培技术是重点,在栽培中肥水的管理技术是难点。

2.2有层次、有梯度地设计黄瓜栽培的学案内容

    学案内容是学案的核心。学案内容的设计,就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删减、合并、重组,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并能联系生产实践。在设计层次性、梯度性上的要求是: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进而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

    在黄瓜栽培学案中首先设计了以下基础性问题供全体学生预习时思考:①黄瓜对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营养)有何要求?②黄瓜培育壮苗要抓好哪几个环节?③露地黄瓜栽培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④黄瓜喜湿喜肥,但吸收水、肥能力弱,应怎样对黄瓜进行水、肥管理?⑤怎样对黄瓜进行搭架整枝?⑥黄瓜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怎样防治?这样,学生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预习的目的更加明确,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基本上能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层次性设计,能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探究过程,感受成功喜悦。

    其次,为了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使学优生从学案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一也能从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让不同水平学生都参与并学有所得,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信心。在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拓展学生思维的探究性问题:①为什么黄瓜早产高产,但难以稳产丰收?②如何使黄瓜的雌花形成得早而多?③黄瓜有时会出现畸形瓜,如尖嘴瓜、大肚瓜、细腰瓜等,有时会出现苦味瓜,这些会使黄瓜的品质大大降低,探究畸形瓜、苦味瓜的产生的原因及防止?④黄瓜能嫁接吗?嫁接苗用于什么栽培方式上?有哪些嫁接技术,具体怎样操作?对于上述探究性问题,学生必须查阅相关资料才能获取答案,适合于中等以上学生去探究思考,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的习惯。

2.3达标训练

    达标训练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题目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为此,笔者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题目在课堂上完成:①为防止黄瓜种子“带帽出土”,播种时种子必须放。②黄瓜应采取的追肥原则。③黄瓜嫁接的砧木主要是_,嫁接的方法主要有     和   。④黄瓜花芽分化期间,以下哪些条件有利于形成雌花:a短日照、低夜温;b长日照、夜温偏高;c氮磷营养供应较大;d较高的coz浓度;;e外源激素乙烯利。⑤为什么说黄瓜早产高产但难以稳产?

    另外还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如黄瓜栽培管理,在课堂上难以完成,可以放在课外让学生完成,如组织学生在校外蔬菜基地参与黄瓜栽培管理,从播种育苗一直到采收,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教师根据学生实践动手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了解学生技能达标的情况。

3、黄瓜栽培“学案导学”的组织实施

    “学案导学”的实施,有以下几个环节:依案自学一课堂讨论。点拔精讲、练习检测、课后巩固。

3.1依案自学

    依案自学是“学案导学”教学法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在课前把精心编好的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问题的指导下对课堂内容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材及查阅一些参考资料,掌握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黄瓜培育壮苗的环节及高产黄瓜栽培主要技术措施。通过自学,学困生可以找出书中重点、难点;中等生能标出自己的疑问,带问题进课堂;学优生掌握自学的方法。

3.2课堂讨论

    课堂伊始,教师要先进行导课,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往往也是学生的疑难问题,提出后采用分组讨论,每5-6人一组,阅读教材,讨论疑难。讨论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把握课堂讨论节奏时机,讲究艺术,注重灵活性。如何使黄瓜雌花形成得早而多?指导学生从黄瓜花芽分化对环境的要求及受外源激素两方面来归纳问题。第三,导学应灵活多样,并根据教学不同情形,灵活调整学案,及时完善课堂教学,不受既定学案束缚。第四,做好小结,将讨论结果和疑难问题列出提纲,由代表向全班陈述。

3.3点拨精讲

    经过小组讨论,集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各组容易出错的问题,由教师精讲。教师的精讲要有针对性,抓住要害,切忌面面俱到;要有启发性,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结合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这节课的难点是黄瓜的水肥管理,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点明黄瓜水的管理一般遵循薄水勤浇的原则。苗期保持湿润,当根瓜坐住时开始浇水,盛瓜期是黄瓜一生中需水最多时期,应增加浇水次数,每隔1一2天浇一次水。肥的管理,根据黄瓜长相和生育期长短,进行平衡施肥,适时追施氮肥和钾肥。一般掌握第1次摘收黄瓜前不施肥,第1次摘瓜后随水追肥,结瓜初期结合浇水隔两次水追一次肥,结瓜盛期可隔一次水追一次肥。每次每亩追施尿素5kg,开沟追施或穴施,生长中期追施硫酸钾8kg。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喷施微量元素肥料。比如喷施叶面肥防早衰。

3.4练习检测

  课堂上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以了解全班学生对各个知识、能力点的掌握情况。要限时完成课内达标训练题,此间教师巡视,做好个别辅导工作。这样既能使学生当堂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对学生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部分进行纠正,力争整体达标。

3.5课后巩固

    课后教师要根据课堂讨论及课堂评价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适时将学案收回,仔细审阅,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来巩固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无疑一有疑一无疑”的过程中,由未知到有知、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4、对黄瓜栽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

4.1“学案导学”要注重“学”

    在设计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摸清学生的认知情况、各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来编制体现学生需求的学案。此外,学生们之间的互学互研使得学生能够学到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4.2“学案导学”要讲究“导”

    教师适当的引导能够维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还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导”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驾驶能力,要善于处理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做到活而不乱,又要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3“学案导学”教学实践中要尽量关注学困生

    一部分学生若不能认真完成学案中基础知识的自学要求,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处于被动地位,更不用说课堂知识的延展和研究性学生。教学实践中要促使这部分学生愿意学习,做到既发展了学优生,又使学困生有所进步。

篇9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源质量呈现下降趋势。表现在学生文化基础不好,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差,中职学校课堂的实效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学生技能的培养。因此,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1、“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内涵

什么是“学案”?“学案”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使用,课后复习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种教学模式。教师根据上课的实际安排分课时编写学案,就是一节课一个学案。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做学生的组织者、支持者、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不好,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差,采用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显然已经很不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中职课堂中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2、黄瓜栽培学案的设计

学案设计,要求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做出正确判断,在处理教材时,尽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学习内容适中,导学方法得当,达标习题全面等等。根据以上要求在设计黄瓜栽培学案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明确制定黄瓜栽培学习的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攻方向。本节课目标就是掌握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黄瓜的多种栽培方式;黄瓜的生长发育;黄瓜的栽培技术。黄瓜的栽培技术是重点,在栽培中肥水的管理技术是难点。

2.2有层次、有梯度地设计黄瓜栽培的学案内容

学案内容是学案的核心。学案内容的设计,就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删减、合并、重组,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并能联系生产实践。在设计层次性、梯度性上的要求是: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进而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

在黄瓜栽培学案中首先设计了以下基础性问题供全体学生预习时思考:①黄瓜对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营养)有何要求?②黄瓜培育壮苗要抓好哪几个环节?③露地黄瓜栽培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④黄瓜喜湿喜肥,但吸收水、肥能力弱,应怎样对黄瓜进行水、肥管理?⑤怎样对黄瓜进行搭架整枝?⑥黄瓜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怎样防治?这样,学生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预习的目的更加明确,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基本上能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层次性设计,能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探究过程,感受成功喜悦。

其次,为了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使学优生从学案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一也能从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让不同水平学生都参与并学有所得,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信心。在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拓展学生思维的探究性问题:①为什么黄瓜早产高产,但难以稳产丰收?②如何使黄瓜的雌花形成得早而多?③黄瓜有时会出现畸形瓜,如尖嘴瓜、大肚瓜、细腰瓜等,有时会出现苦味瓜,这些会使黄瓜的品质大大降低,探究畸形瓜、苦味瓜的产生的原因及防止?④黄瓜能嫁接吗?嫁接苗用于什么栽培方式上?有哪些嫁接技术,具体怎样操作?对于上述探究性问题,学生必须查阅相关资料才能获取答案,适合于中等以上学生去探究思考,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的习惯。

2.3达标训练

达标训练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题目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为此,笔者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题目在课堂上完成:①为防止黄瓜种子“带帽出土”,播种时种子必须放。②黄瓜应采取的追肥原则。③黄瓜嫁接的砧木主要是_,嫁接的方法主要有

和 。④黄瓜花芽分化期间,以下哪些条件有利于形成雌花:A短日照、低夜温;B长日照、夜温偏高;C氮磷营养供应较大;D较高的COZ浓度;;E外源激素乙烯利。⑤为什么说黄瓜早产高产但难以稳产?

另外还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如黄瓜栽培管理,在课堂上难以完成,可以放在课外让学生完成,如组织学生在校外蔬菜基地参与黄瓜栽培管理,从播种育苗一直到采收,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教师根据学生实践动手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了解学生技能达标的情况。

3、黄瓜栽培“学案导学”的组织实施

“学案导学”的实施,有以下几个环节:依案自学一课堂讨论。点拔精讲、练习检测、课后巩固。

3.1依案自学

依案自学是“学案导学”教学法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在课前把精心编好的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问题的指导下对课堂内容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材及查阅一些参考资料,掌握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黄瓜培育壮苗的环节及高产黄瓜栽培主要技术措施。通过自学,学困生可以找出书中重点、难点;中等生能标出自己的疑问,带问题进课堂;学优生掌握自学的方法。

3.2课堂讨论

课堂伊始,教师要先进行导课,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往往也是学生的疑难问题,提出后采用分组讨论,每5-6人一组,阅读教材,讨论疑难。讨论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把握课堂讨论节奏时机,讲究艺术,注重灵活性。如何使黄瓜雌花形成得早而多?指导学生从黄瓜花芽分化对环境的要求及受外源激素两方面来归纳问题。第三,导学应灵活多样,并根据教学不同情形,灵活调整学案,及时完善课堂教学,不受既定学案束缚。第四,做好小结,将讨论结果和疑难问题列出提纲,由代表向全班陈述。

3.3点拨精讲

经过小组讨论,集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各组容易出错的问题,由教师精讲。教师的精讲要有针对性,抓住要害,切忌面面俱到;要有启发性,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结合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这节课的难点是黄瓜的水肥管理,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点明黄瓜水的管理一般遵循薄水勤浇的原则。苗期保持湿润,当根瓜坐住时开始浇水,盛瓜期是黄瓜一生中需水最多时期,应增加浇水次数,每隔1一2天浇一次水。肥的管理,根据黄瓜长相和生育期长短,进行平衡施肥,适时追施氮肥和钾肥。一般掌握第1次摘收黄瓜前不施肥,第1次摘瓜后随水追肥,结瓜初期结合浇水隔两次水追一次肥,结瓜盛期可隔一次水追一次肥。每次每亩追施尿素5kg,开沟追施或穴施,生长中期追施硫酸钾8kg。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喷施微量元素肥料。比如喷施叶面肥防早衰。

3.4练习检测

课堂上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以了解全班学生对各个知识、能力点的掌握情况。要限时完成课内达标训练题,此间教师巡视,做好个别辅导工作。这样既能使学生当堂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对学生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部分进行纠正,力争整体达标。

3.5课后巩固

课后教师要根据课堂讨论及课堂评价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适时将学案收回,仔细审阅,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来巩固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无疑一有疑一无疑”的过程中,由未知到有知、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4、对黄瓜栽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

4.1“学案导学”要注重“学”

在设计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摸清学生的认知情况、各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来编制体现学生需求的学案。此外,学生们之间的互学互研使得学生能够学到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4.2“学案导学”要讲究“导”

教师适当的引导能够维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还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导”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驾驶能力,要善于处理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做到活而不乱,又要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3“学案导学”教学实践中要尽量关注学困生

一部分学生若不能认真完成学案中基础知识的自学要求,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处于被动地位,更不用说课堂知识的延展和研究性学生。教学实践中要促使这部分学生愿意学习,做到既发展了学优生,又使学困生有所进步。

篇10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以真实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进而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突出特点是,把现实中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实际问题搬到课堂上,把教与学的双方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为以实战为目标的公开讨论,把学员个人的思考、分析和判断凝结成集体智慧,使学员们学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确定更为有效的经营方案和管理手段。案例教学能够加强学习与应用的联系,通过情境启发学习者的思考,加快学习者行为转化的速度。

二、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载体,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案例”是指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典型性事件的记录和客观叙述。一个案例就是一个真实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既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部分方法。选择教学案例应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一是真实性原则。真实发生的事件才有说服力。

二是典型性原则。典型任务、典型客户、典型项目中发生的案例,才能体现素材的代表性。

三是完整性原则。案例的背景信息、任务、行为过程及结果要完整,这样学生才能客观、全面地进行分析。

四是针对性原则。在选择案例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兴趣及接受能力,尽量选择针对性强的典型案例。

五是时效性原则,案例描述的内容应与时代背景紧密相关,应引用时间较近、内容较新的案例。

三、把握关键环节,提高中职学校案例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犹如大厨烹饪,案例素材好比是食材,教学计划、教学过程设计好比是厨艺,教师只有抓好这几个关键环节,才能给学生献上色、香、味俱全的高品质“食粮”。

1.准确定位中职学校经营管理案例,多渠道取材

(1)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案例的定位。中职学生的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和形象性思维,不擅长较复杂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故理论教学应强调“适度、够用”,并借助大量的实践、实习、实验和实训,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岗位技能。中职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是为企业输送最基层的管理人才或服务人才,而不是从事理论研究和高级管理。由此可见,HBS案例、MBA案例固然很多精品,但太深奥,不适合中职学校的教学。

(2)中职学校的本土特色决定了教学案例选取的方向。中职院校一般归地方政府直接管辖,所培养的人才多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和资源背景,因而除了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渠道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之外,应更多地考虑采用本土化案例。接近“地气”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实际意义。

(3)提高管理类教师的实践能力,采集和编写出更多高质量的教学案例。与工科专业一体化教学的要求相同,管理类专业教师也要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因此可以考虑从企业引进高素质管理型人才作为专职或兼职教师,同时经常派送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顶岗)。一方面保证教师有足够强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针对性地收集更多的案例素材,建立校本案例库,以满足经营管理类案例教学的需要。

2.科学编写案例教学计划,保证案例教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案例素材只是呈现了某个事件的情节和结果,不能直接用于案例教学活动,需要撰写案例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核心是根据教学目的,以案例素材为基础设计“讨论问题、讲评要点、总结要点”。一个完整的案例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六大部分。

(1)案例标题。即主题,要求言简意赅,具有导向性作用,最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案例目的。即教学目的,明确案例要说明的理论或原理。

(3)案例背景。即经过改写的案例素材,叙述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以及当事人采取的主要行动、原因和行为结果。要求结构清晰,文字流畅(不可带有评价性、非中性语言),长短适中,最好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4)讨论问题。即需要学生在阅读案例后思考讨论的问题,这是撰写教学计划的关键。设计讨论问题时需要注意两点:第一,讨论问题要能够引出教材中的内容,能够从一个问题引出多个问题,环环相扣,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理论知识;第二,避免问题设计不当。“假大空”问题,如“你看了案例后受到什么启发?有何收获?”,“封闭式”问题,如“你认为该观点是否正确?”,“相当于没问”的问题,如“这起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严重吗?”,这些要注意避免。

(5)案例讲评。指学生在讨论发言过程中,教师引导的问题和思考的方向。

(6)案例总结。指教师总结并提炼出案例背后需要传递的原理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