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5:55: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考化学原子质量,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其中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无水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结晶水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
(2)元素质量比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化学式中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两种元素质量比等于两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乘以原子个数比,其关系如下:
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原子个数比
(3)元素质量分数
R元素的质量分数=R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中R的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
(4)化合物中某种元素的质量
化合物中R元素质量=化合物质量×化合物中R元素的质量分数
2.溶液稀释相关计算
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3.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一般会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式的推断、化学式的计算等进行考查,命题趋向与生活实例相结合.Www.21miSHu.
例1为测定某硝酸银溶液中硝酸银的含量,取20g溶液于烧杯中,加入5.5g盐酸(足量)使溶液中的硝酸银完全反应,将产生的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质量为2.87g.
(1)求上述20g溶液中AgNO3的质量.
(2)在实验操作中,通常是通过量取液体的体积来取用一定量的液体.查得上述盐酸在实验条件下的密度为1.1g/mL,则在本实验中所用的5.5g盐酸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解:设溶液中AgNO3的质量为xg.
AgNO3+HCl=AgCl+HNO3
170143.5
x2.87g
170x=143.52.87gx=3.4g
盐酸的体积为5.5g1.1g/mL=5mL.
化学方程式是表示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而在实际生产中所用的原料和产品一般含有杂质,因此,要将不纯物换算成纯净物,才能代入方程式计算.
例2将12.5g含杂质的石灰石与与100g稀盐酸放入烧杯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杂(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反应后经过滤所得滤液为105.6g.求:
(1)二氧化碳质量.
(2)稀盐酸质量分数.
(3)反应后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设CaCO3的质量为x,HCl质量为y,生成CaCl2的质量为z.
由题意知,CO2=x+100g-105.6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7311144
xyzx-5.6g
10044=xx-5.6gx=10g
10073=10gyy=7.3g
100111=10gzz=11.1g
生成CO2的质量为10g-5.6g=4.4g
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7.3g100g×100%=7.3%
反应后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1g105.6g×100%=10.5%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g12.5g×100%=80%.
4.数据分析题
【例1】下列化学符号、图示、用语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一致的是( )
A.Co――1个一氧化碳分子
B.4N2――4个氮原子
C.5个钠离子――5Na+1
D.――O2-
【解析】Co是钴元素的元素符号,既可以表示宏观概念Co元素或物质钴,又可以表示微观意义1个Co原子或Co原子,A项将Co错看成一氧化碳的化学式CO,错误。B项表示的是4个氮分子,错误。电荷的电性和电量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时,表示的是元素的离子符号,数字在左,“+”“-”号在右,数字“1”可省略;电荷的电性和电量写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时,表示的是元素化合价符号,数字在右,“+”“-”号在左,数字“1”不可省略。5个钠离子的正确书写方式应为5Na+,故C项错误。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原子核外电子总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时为原子,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大于核内质子数时为阴离子,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小于核内质子数时为阳离子,D项中核内质子数为8,是氧元素,核外电子总数为2+8=10,大于核内质子数8,是O2-,正确。
【答案】D
二、领悟内涵,理顺关系
【例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组成物质的粒子
C.原子中的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得出元素的种类由电子数决定
D.含有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解析】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通过定义可知,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是正确的,物质可分为纯净物、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故A项正确。微观概念用构成,宏观概念用组成,因而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故B项错误。在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元素是指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的核外电子得失形成离子,核外电子数目发生改变,但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故C项错误。宏观概念单质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物质可分为纯净物、混合物,含有同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气体是由O元素组成的混合物,故D项错误。
【答案】A
三、借助模型,搭建桥梁
【例3】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图示中没有单质
B.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该反应的生成物丁中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随着很多地区中考化学分值下降,方方面面都认为化学地位降低了,有些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在化学计算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但中考对化学计算的难度要求并没有显著降低,反而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泰州地区的计算题与科学探究、实验结合一起考的趋势。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初三化学计算的教学与复习,谈谈看法。
一、简单计算,理清概念
化学式方面的计算,一般是简单计算,这些简单题的计算要让学生理清概念的基本意义。
1.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主要出现在选择题中,在计算中往往不是直接考计算的结果,而是要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克”,也就是答题时不需要浪费时间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只要抓好核心点单位的理解。教学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及相对分子质量之和时,让学生理清化学式中各种数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清几种容易混淆的数字,并且在计算的过程中注意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与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是“相乘”不是“相加”。
2.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微观上每个化学式中各种原子的个数与其原子量的乘积之比。这是因为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任何纯净的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与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这是因为宏观上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微观上化合物的每个分子中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这些简单题较多地在选择题中出现,做题时往往不需要计算,但是一定要搞清楚不要把原子个数比误作质量分数比,二者是不同的概念。
二、图表计算,分类指导
图像计算题是将化学原理、物质的性质和量的变化规律巧妙地表现在图像的变化上,是质变、量变、图像三位一体,其本质是函数关系式与坐标系中的图像一一对应。教学时,让学生明白一定要看清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内容。初中最常见的图像计算题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关于金属和氢气之类的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作标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计算混合金属中某金属的质量分数。这类题的重点要搞清楚哪些金属与酸反应,哪些不反应,也就是说要牢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特别告诫学生铜是不反应的,铝的方程式和其他有所不同。第二类是关于溶液方面的计算,要指导学生看清楚沉淀(气体)是一开始出现,还是一段时间后出现,为什么这样,挖清图像背后代表的意义。这类计算考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最常见形式。又以两种常见形式为主,常见形式一是A、B两种物质只有一种与第三种物质反应且生成的溶质之一和不参加反应的是同一种物质,因而在计算时千万不要忘记两部分相加,有时也有可能是A、B两种物质与第三种物质都反应,但反应有先后关系。
表格计算题是将化学知识与表格数据有机结合,它是从量的方面直观地反映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它着重考查学生分析数据的思维活动过程,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抽象思维,故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原因主要如下:表格给出的数据有时变动反应物中一个量,学生不会确定参照对象,对比分析找出正好反应的一组数据或确定其中一种反应物是否过量的问题;有时两个量同时改变,学生不会对比分析确定两种物质正好反应的质量比。其实这类题的焦点就是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成正比的关系确定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和哪种反应物过量的问题。老师讲了若干次,学生遇到了还是不会解,这时不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鲜明的实验现象不仅让学生感到兴奋,觉得信服,而且使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确我做了,故我记得了。
对图像计算题和表格计算题进一层次探究,可让二者进行转化。让学生找出表格与图像之间的相互联系,再把图像转化为表格形式,或把表格转化为图像。通过表格和图像相互转化的训练,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智力,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一种思维方法,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教学效果。以不变应万变,在考场上学生便能轻车熟路。
三、综合计算,抓住方法
任何综合计算可以说是由基础题构建和演变过来的,所以计算题要重视基础计算题。基本题侧重基本概念、规律的运用,注意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的规范性,特别提醒学生在设时要设质量为x,不要加克,下面关系式和比例式要加克。进行根据方程式的计算教学时,让学生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和外延,方程式的质的意义和量的意义,强调方程式中配平系数的作用,抓住系数乘以相对分子质量与物质质量之间的等效关系这个要点,弄清这些关系后,学生就可顺理成章地进行计算。
其次,综合计算时,重点不要只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应孤立地对双基进行训练,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和知识的整体联系上,放在归纳总结解题规律、技巧上。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助于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正确解答计算题。
总之,通过应用上述策略,既加深了学生对化学计算题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营造了轻松高效的快乐课堂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1.该定律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包括物理变化.
2.理解参加反应的涵义:对于反应物来说,一定要强调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而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
,一定不要把没有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计算在反应前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中.
3.理解“反应生成”的涵义:对于化学反应后物质来说,一定要强调是指“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原来就有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中.
4.质量总和: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物质,不能漏掉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否则就会出现“不守恒”的现象.
5.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而不包括其它方面(如:体积或其它物理量)的守恒.
6.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其它物质(生成物)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变化,所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质量守恒定律.
7.小结和归纳:从宏观角度知微观角度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可将化学反应的过程归纳为“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五个不改变:(1)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2)微观――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1)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2)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3)22-052-1
一、问题的提出
“资料卡片”的作用是:简单介绍化学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物质性质、技能方法等。本部分的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课程资源的要求,为学生的深入发展提供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师可利用这些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作为一线化学教师我们必须充分挖掘“资料卡片”栏目的教育价值,重视“资料卡片”栏目的有效教学。
二、现状分析
面对中考的升学压力和初三有限的教学时间,加之多数教师受“不能为应试教育提供有效服务的教育很难立足”这一现实思想的影响,化学教师很少关注作为选择性素材――“资料卡片”栏目的教学,思想上和行动上不够重视,更多关注的是中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忽视了“资料卡片”栏目的教育功能。
三、实施策略
1.作为引入新知识的背景素材,教师可以围绕“科学事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线索进行教学,让学生再现科学探究的历程。
如“资料卡片”定量研究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向学生介绍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历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实为学习情景,以科学家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为学习的内驱力,以学习定量化学实验研究方法为过程性体验,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为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归纳、解释质量守恒定律,达到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问题的学习目的。
2.作为拓展性阅读材料,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当堂阅读。
如“资料卡片”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爆炸极限、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溶液乳浊液悬浊液、酶、纤维素等内容作为阅读材料呈现。一方面是对教材正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正文知识严谨的逻辑结构,突出学科知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如在学习制取氧气时,完成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学习后,教师让学生阅读“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主要是分离液态空气,液态空气的分馏属物理方法,全过程很少涉及化学变化。再如在学习相对原子质量时,可介绍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例子,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体会相对原子质量测定的学科价值。又如在学习纯碱时让学生当堂阅读侯德榜的相关资料,加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的意识。
3.作为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资料,可作为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向家长、亲友介绍。
如“资料卡片”空气质量日报、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如何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氮肥的简易鉴别、鉴别服装的标签等内容,作为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介绍给家长、亲友。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营造了生动有趣和基于生活经验与社会文化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和成就感。
4.通过创设习题情境,进一步在习题中开发“资料卡片”内容的教育功能。
运用资料栏目内容创设习题情境,也是将资料内容用于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使本来枯燥、无味的习题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编制习题时应根据资料内容的教学需要及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层次的题型,体现不同层次的教育功能。如为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在课后以练习题目的形式呈现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史的素材――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①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②由于波义耳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以上通过习题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的原因做出分析,使得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对科学故事的阅读上,而是基于问题情境产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不但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为逐步深入理解科学本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育价值分析
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
资料卡片栏目中许多素材融入化学史的内容。如:水的组成揭秘、酸碱的由来、原子的猜想与证实、张青莲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等,一个个生动有趣充满智慧的科学故事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家的科学品质、人格魅力及其科学成就对学生学习化学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2.再现了科学探究历程 。
在教学中,我经常告诉学生,做题之前先找与本题有关的课本内容――知识点,把它们罗列出来,如果某个知识点较生疏,先复习课本知识,把它记熟再去用它.我常说,不要为做题而做题,应该为掌握课本知识而做题,这样才会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这道题用到的知识点有:盐的溶解性,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过滤的概念,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物质溶于水的解离,溶液的概念,离子的正确书写,溶液质量大小的判断以及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由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Al>Fe>Cu>Ag,由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可以得出,排在前边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那么加入铁粉可与AgNO3反应生成Fe(NO3)2和Ag,还可以与Cu(NO3)2反应生成Fe(NO3)2和Cu,但铁不能与Al(NO3)3反应.
由“过滤的概念”―――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同液体分离开来,我们推出滤出的固体有可能是Cu、Ag、Fe.而由“盐的溶解性”得出生成的Fe(NO3)2和未反应的Al(NO3)3是可以溶于水的,不会被过滤到滤纸上.题中说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由“活泼金属与酸反应”这一知识点可以知道,在Cu、Ag、Fe中只有Fe可以与稀硫酸反应而放出气体,也就是说在整个反应中铁是过量的.言外之意是在混合溶液中的AgNO3和 Cu(NO3)2被全部反应完了,全生成了Fe(NO3)2和Cu、Ag,那么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未反应的Al(NO3)3和生成的Fe(NO3)2.“物质溶于水的解离”这一知识点告诉我们Al(NO3)3可以解离成Al3+和NO-3,Fe(NO3)2可解离成Fe2+和NO-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Al3+、Fe2+.这样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
再由Fe+2AgNO3=Fe(NO3)2+2Ag、 Fe+Cu(NO3)2=Fe(NO3)2+Cu来判断溶液质量的变化,反应前,Al(NO3)3、Cu(NO3)2、AgNO3可溶于水,是溶质,水是溶剂.反应后,Fe(NO3)2、Al(NO3)3可溶于水,是溶质,水是溶剂,反应前后,Al(NO3)3没有参加反应,质量不变,水质量也不变.只需对比AgNO3和Cu(NO3)2的质量之和与生成的Fe(NO3)2的质量大小即可.根据方程式,一分子的Cu(NO3)2生成一分子的Fe(NO3)2,硝酸根的质量相等,而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3.5,故铁小于铜,也就是说Cu(NO3)2的质量大于Fe(NO3)2的质量.而两分子的AgNO3反应后生成一分子的Fe(NO3)2,硝酸根的质量相等,而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2Ag是216,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故2Ag大于Fe,也就是说AgNO3的质量大于Fe(NO3)2的质量,故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原混合溶液的质量小.
根据以上分析过程,所涉及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Fe+2AgNO3=Fe(NO3)2+2Ag、Fe+Cu(NO3)2=Fe(NO3)2+Cu、Fe+H2SO4=FeSO4+H2,任写一个就行了.
你学会了吗?练习一下.
1.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铁粉
B.滤渣中一定有铜粉
C.滤液中一定有Fe2+
涉及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些重要化学概念,首先要尽可能通过实验或其具体事物分析、概括导出,其次注重概念同化,进行新旧概念对比,弄清相近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存联系,然后加强运用概念的训练,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基本概念的能力,最后还要加强与基本概念相关的化学用语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独特的学习语言。
实践证明,当学生理解了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基本概念,以及化学式含义和化学式前系数的含义等内容后,有关化学式的基本计算就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了;当学生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反应物及生成物各物质间质量比的含义等内容后,学生基本都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了;当学生理解了溶液、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也就不再难倒学生了。
二、初中化学计算是化学“量”的思想与数学计算方法的结合,化学计算的关键是化学“量”的思想
各种计算类型在教材上都有相应的例题,它们以清晰的解题步骤阐述了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的思想,以简明的解题格式规范正确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表述逻辑思维过程的方式。故而要特别注重发挥教材上例题的作用。如何发挥例题的作用呢?从接受式和探究式两种学习方法来讲要形成两种策略,即传授性和探究性两种教学策略。
传授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教师讲授或师生共同谈话或学生直接自学教材上例题等方式,接受性学习化学基本计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训练,并通过师生评价或学生相互评价等矫正,让学生掌握化学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化学计算能力。这种方法多数学生能够较快接受,迅速掌握基本方法,效率较高,但少数学生容易因“不理解而掉队”,从此对计算失去信心。
探究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教师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力图运用基本化学概念完成基本化学计算问题,通过评价矫正不足。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概念或原理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例题中获取方法(不仅限于模仿),把获取的方法运用于问题中并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迁移。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悟或体验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自然形成化学计算能力,并巩固学习兴趣。短时间来看,这种策略似乎更费时间,但学生真正运用化学思想和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时,既形成了能力,又保持了兴趣,应该是更有效率的学习。当然,这种策略要求学生的化学概念必须牢固,基本学习方法必须到位,化学学习兴趣必须浓厚,否则课堂教学中容易“冷场”,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因而两种教学策略都要根据学生特点而确定,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化学的总复习策略
初中化学的复习阶段,当然主要是针对选拔功能来说的,我认为在复习迎考中有这样几点需要大家加以关注。
(一)复习措施
1.以大部分学生现状为基础,分析教材、学生,研究对策,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2.认真研读中考精神和中考说明,把握走向,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3.分轮次复习,使用盐城中考说明、盐城零距离、中考十三地市试卷,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按单元顺序复习,加强学科知识的联系,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加强对学生三基的考查,及时查漏补缺。
(二)化学复习计划
1.指导思想。以教材、化学课标、考试说明为依据,以“三基”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为重点,以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为方向。
2.复习目标。扎实地掌握三基;形成熟练的科学(化学和生物)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较强的化学和生物能力和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备考策略。
⑴大力强化“三基”,重视教材、课标、说明的指导作用;
⑵强调理性思维,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提高;
⑶构建知识网络,重点内容重点复习,并研究综合能力的提升,加强对学科主干知识特别是知识交汇点的教学,通过对主干知识的教学带动相关知识的全面复习。
近几年中考充分体现了重点知识、热点问题常考不变,如物质结构、酸碱盐、化学计算等。
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重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技能的描述能力、实验设计的思维能力、实验解释的思维能力。
首先涉及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些重要概念,在形成时应尽可能通过实验或其他具体事物分析、概括导出;其次,注重概念同化,进行新旧概念对比,弄清相近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然后加强运用概念的训练,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基本概念的能力;最后还要加强与基本概念相关的化学用语的训练,掌握化学学科独特的学习语言。
实践证明,当学生理解了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基本概念,化学式含义及化学式前系数的含义等内容后,有关化学式的基本计算就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了;当学生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反应物及生成物各物质间质量比的含义等内容后,学生基本都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了;当学生理解了溶液、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也就不再难倒学生了。
二、初中化学计算是化学“量”的思想与数学计算方法的结合,化学计算的关键是化学“量”的思想
各种计算类型在教材上都出示了相应的例题,它们以清晰的解题步骤阐述了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的思想,以简明的解题格式规范正确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表述逻辑思维过程的方式,故而要特别注重发挥教材上例题的作用。从接受式和探究式两种学习方法来形成两种策略,即传授性和探究性教学策略。
传授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指通过教师讲授或师生共同谈论或学生直接自学教材上例题的方式,学习化学基本计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训练,并通过师生评价或学生相互评价等矫正,让学生掌握化学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化学计算能力。这种方法多数学生能够较快接受,并迅速掌握基本方法,效率较高。但少数学生容易因“不理解而掉队”,从此对计算失去信心。
探究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力图运用基本化学概念完成基本化学计算问题,通过评价矫正不足。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概念或原理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例题中获取方法(不仅限于模仿),把获取的方法运用于问题中并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迁移。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悟或体验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自然形成化学计算能力,并巩固学习兴趣。短时间来看,这种策略似乎更费时间,但学生真正运用化学思想和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时,既形成了能力,又保持了兴趣,应该是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当然这种策略要求学生的化学概念必须牢固,基本学习方法必须到位,化学学习兴趣必须浓厚,否则课堂教学中容易“冷场”,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因而两种教学策略都要根据学生特点而确定,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化学的总复习策略
初中化学的复习阶段,当然主要是针对选拔功能来说的,在复习迎考中有这样几点需要大家加以关注:
(一)复习措施
1.以大部分同学现状为基础,分析教材、学生,研究对策,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2.认真研读中考精神和中考说明,把握走向,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3.分轮次复习,使用盐城中考说明、盐城零距离、中考十三地市试卷,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按单元顺序复习,加强学科知识的联系,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加强对学生“三基的考查及时查漏补缺。
4.注意对学生思想的教育,要进行人生理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明确目的,增强信心,提高复习的自我意识。
5.积极搞好教研沙龙,通力合作,集大家智慧,提高复习的质量。
(二)化学复习计划
1.指导思想。以教材、科学课标、考试说明为依据,以“三基”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为重点;以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为方向
2.复习目标。扎实地掌握三基;形成熟练的科学(化学和生物)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较强的化学和生物能力和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思路方法。
(1)加强集体备课,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完成说课――讨论――导学反馈案。
(2)落实复习环节:读、讲、练、测、评、补(六环节复习法)
读:预习、练习,发现问题;
讲:按知识体系,梳理知识,形成结构,提炼学科思想方法,理清基本题型,掌握基本解题方法;
练:精选习题,学生训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一、 方程(组)法
例1镁和碳酸镁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相同,求原混合物中镁和碳酸镁的质量比。
解析设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0g,镁的质量为x时,完全反应可生成氧化镁质量为a,则(100-x)g碳酸镁完全反应可生成氧化镁质量为(100-a)g,
2Mg+O22MgOMgCO3MgO+CO2
48808440
xa100-x100-a
48a=80x84(100-a)=40(100-x)
解得x=44,带入得=
点拨(1) 列方程(组)解化学计算题是最普遍的一种解法,使用面很广,遇到计算题,应先想想列方程(组)。
(2) 列方程(组)解法要注意争取题设未知数少,这样能压缩解题步骤解题快,差错少。
二、 差量法
例2将10g纯锌放入93.7g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中,反应停止后有锌剩余,过滤后滤液质量比反应前盐酸质量增加6.3 g,试求:
(1) 还剩余多少锌?
(2) 反应前盐酸的质量分数?
解析设反应用去Zn的质量为x,HCl质量为y
Zn+2HCl=ZnCl2+ H2增重
6573136136-73=63
xy6.3g
=, x = 6.5g
剩余锌10g-6.5g = 3.5g
反应用去HCl为=,y = 7.3g
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00% =7.8%
点拨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差(或体积差)列比例式进行计算,往往要比直接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列式计算容易得多,利用差量法计算,尤其适用于解答一些难以下手的计算题。
三、 关系式法
例3用足量的一氧化碳还原3.2g不含杂质的铁的某种氧化物,将反应完全后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石灰水中,生成6g白色沉淀,求铁的某种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析设铁的某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xOy
FexOy+yCOxFe+yCO2①
CO2+ Ca(OH)2CaCO3+ H2O②
为与①式统一CO2 化学计量数,②式应写为
yCO2+yCa(OH)2yCaCO3+yH2O
关系式FexOy~yCO2 ~ yCaCO3
56x+16y 100y
关系量3.2g 6g
=解得 =
故铁的某种氧化物化学式为Fe2O3
点拨(1) 建立正确的统一的几个相关连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这是正确建立关系式的关键。(2) 运用关系式法计算比分步计算要简便得多。
四、 十字交叉法
例4由氧化镁和氧化铁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8%,求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解析MgO和Fe2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100%=40%×100%=30%
根据十字交叉法:
则Fe2O3的质量分数为×100%=20%
点拨(1)哪些化学试题能用十字交叉法求解?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
X1M1+X2M2=MX1+X2=1 ①
通过通常的代数运算可以得到X1和X2 满足比例关系:
由此可见,凡是能建立如①式的方程组的化学题就能用十字交叉法求解。
(2)应用①式的一元一次方程组解此例题,可体会到凡可用十字交叉法解的题也必定可用代数法解,只是十字交叉法简便,但不深刻理解其使用范围时容易出错。
五、 守恒法
例5有铁、氧化铁的混合物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到的溶液中不含Fe3+,且亚铁(Fe2+)离子数与放出的氢气(H2)分子数之比为4∶1,求反应中氧化铁(Fe2O3)“分子数”、铁(Fe)原子数、硫酸(H2SO4)分子数之比。
解析根据题意,列出包含Fe2+与H2的化学计量数为4∶1的总反应的化学反应式。未知化学计量数的物质分别用a,b,c,d表示,则根据反应中原子(或含离子)数守恒的原理建立思路可速解。
aFe2O3+bFe+cH2SO4 4FeSO4+H2+dH2O
由硫(S)元素的原子守恒,可推知,c=4
由氢(H)元素的原子守恒,可推知,d=3
由氧(O)元素的原子守恒,可推知,a=1
由铁(Fe)元素的原子(含离子)守恒,可推知,b=2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Fe2O3+2Fe+4H2SO44FeSO4+H2+3H2O
可知:Fe2O3∶Fe:H2SO4= 1∶2∶4
点拨守恒法是解化学计算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解题的关键是找准守恒关系,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守恒关系即可速解。在初中化学可能用到的守恒有:
① 原子(或离子)数反应前后守恒;
② 总质量反应前后守恒;
③ 溶液内阴、阳离子电荷总数(不是离子数)守恒;
④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化合价升价与降价总数守恒;
⑤ 某些反应中的增量与减量守恒。
六、 讨论法
例6某金属7g和足量的盐酸反应,可得到氢气0.25g,该金属11.2g可和21.3g氯气完全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求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设金属元素符号为M,相对原子质量为x,与盐酸反应生成MClm,与氯气反应生成MClm,
M+mHCl=MClm+H2M+Cl2=MClm
xm x 35.5n
7g0.25g 11.2g 21.3g
7m = 0.2521.3x=11.2×35.5n推之得x = 28mx=
推之得,3m=2n
该方程有两个未知数,无确定解,但因m和n都表示化合价,它们的绝对值必定是小于8的整数,讨论:
(1) 当m =1时,n≠整数(不合要求,舍去);
(2) 当m =2时,n=3;
(3) 当m =3时, n≠整数(不合要求,舍去);
(4) 当m= 4时,n=6;
(5) 当m=5或m=6时,n≥8(不合要求,舍去);
由此列出两组答案:
(1) m=2,n=3,则x= 56,该金属为铁;
(2) m=4,n=6,则x=112,没有与它相对应的金属(不合理,舍去),
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空气液化,矿石粉碎B.碘升华,红磷燃烧
C.实验室制氧气,铁生锈D.冰融化成水,工业制氧气
2.下列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Cl2B.HCl04C.KCI03D.KC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原子、分子的质量
B.铁生锈是缓慢氧化,属于物理变化
C.构成物质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SiozB.Fe20,C.Al03D.Al203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A.电子总数B.电子层数e.最外层电子数D.质子数
7.下列关于水的组成正确的说法是()一
A.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D.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8.在空气中,容易燃烧表现出还原性的单质是()
A.一氧化碳B.氢气C.=氧化碳D.氧气
9.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的最少量是()
A.试管容积的1/5B.试管容积的1/3C.3—4滴D.1—2mL
10.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B.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C.为节约药品,将甩剩下的药品装入原试剂瓶中
D.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11.下列做法可用“饮鸩止渴”形容的是()
A.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B.大量开办经济效益好但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
C.加强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D.提倡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12.下列液体药品取用和量取时操作错误的是(。)
A.把试剂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用完试剂后立即将瓶塞盖上
B。倾倒试剂时标签应朝手心,即免腐蚀标签
C.用量筒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D.观察体积读数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边缘保持水平
13.将一定量的氯酸钾和少量的高锰酸钾混合加热,待完全皮应后,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物质中肯定有的物质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5.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____的自然科学。
16.1869年,____国化学家一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7.给试管中的药品进行加热必须使用试管夹,试管夹应从试管的____套入,夹在____。
加热时,应该先进行____,然后再把酒精灯的?部位固定在药品处加热。
18.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往烧瓶中加入少量沸石或碎瓷片,其目的是________。
19.(1)污水的主要来源有①;②__羔√;③____。
(2)针对这些污染源,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①____一;②—__
20.用化学符号表示:
2个钠原予____,钾元素____1个硫酸根离子____,3个镁离子____,4个硫离子____,4个二氧化氮分子。
21.把红热的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到的主要现象为________,该反应
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实验时,为防止,在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入____。
2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完全剩余固体中也有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这个反应的____;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完全后剩余固体中也有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____。
23.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____色火焰,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壁上有____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感觉到____,说明氢气燃烧放出____,氢气具有____性,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
24.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____、和____,粒子中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数,能决
定相对原子质量的是____
三、实验题(共16分)
25.(6分)某学生在实验时,不慎将试管碰坏,试管底部有了一个小孔,老师告诉他实验时要当心,注意安全,但不要将此试管抛弃,请他用这支试管和下列仪器及药品装配一套产生Hz的装置。要求这套装置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即需用时,即刻反应;不需用时,能很快停止。请你用该试管和下图有关仪器(仪器可不全用)组成这套发生装置,并在你选用的仪器图上直接画出。标出所用药品。
药品:锌粒、稀盐酸。
仪器:已打好孑L的各种橡皮塞、导管、广口瓶、烧杯(不考虑夹持仪器)。
使用这套装置的操作方法是在一____。要产生Hz时应________,要停止生成H2时应________。
26.(10分)在今年某校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我们认真完成了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请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通常是把导管口插入水中,然后手紧握锥形瓶外壁,观察导管日是否有气泡产生。请你回答这种做法的依据是什么?(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2)A装置内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二氧化锰在该反应
中作剂,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的方法是____一。
(3)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由于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锥形瓶内的反应就已经停止(如图所示)。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请你帮他想出两种方法。
①——②————。
四、计算题(共18分)
27.(10分)星期天小明与爷爷一起去农业公司购买化肥,已知当时化肥的价格表如下:
化肥品种
尿素
CO(NH2)2碳酸氢铵
NH4HC03硫酸铵
(NH4)2S04
每吨售价1080元330元450元
小明爷爷只带了500元,但不知道买哪种化肥能达到的肥效(即购买的氮元素最多),想到小明上初三了,学了化学,就让小明帮助解决问题,小明通过计算很快就选好了化肥,小明选的是哪种化肥?
A厂废水中含有一.
B厂废水中含有一.
C厂废水中含有一.
D厂废水中含有一。
试题答案
一、1.B【解析】A、D中两者都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C中两者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D【解析】A中a2是单质,化合价为0价;B、C、D可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求出化合价。
3.C【解析】A中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不是原子和分子的实际质量;B中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D中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4.D【解析】掌握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0、Si、Al、Fe。
5.C【解析】元素的化学性质跟最外层电子数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6.A【解析】A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负电荷,化合价表现为-2价;B容易失去1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化合价表现为+1价。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7.A【解析】熟知水的宏观组成。
8.B【解析】CO和H2都具有还原性,但CO是氧化物。
9.D【解析】严格按照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10.A【解析】B操作会烫伤手,C操作会使药品污染,
D操作会产生危险。
11.B【解析】“饮鸩止渴”原指喝毒酒解渴,用于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困难,不顾严重后果。
B中做法经济效益虽好,但能耗高会浪费大量能量,加速环境污染损害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