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5:55: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语言的训练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70-01一、引言
聋儿受听力障碍的影响,语言的学习与使用变得比一般人要困难。因此,对聋儿进行有效的言语康复是十分艰辛的,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本文通过对现有的聋儿言语康复教材和语言训练方法进行研究。
二、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聋儿康复尚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没有科学系统的语言康复教材与教学训练方法,现有的教材或教学训练方法多是教员依据自己零散的感性经验而编制的。我国目前对聋儿进行语言康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全国各地各级聋儿语言康复机构的不平不均,聋儿语言康复效果也各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比之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聋儿语言康复水平还十分低下。“八五”“九五”时期,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耳鼻喉专家学者提出:听障儿童应及早得到发现或确诊,应及早得到补偿和训练;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与康复课程应当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关于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内容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多是方法之类的泛泛而谈。这往往导致教学或训练内容的缺少系统性与连贯性,导致教学或训练的有效性不够高。然而,虽然聋儿语言康复教材尚未成系统,但有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如高成华、梁巍的《为了聋儿的明天——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师资培训教材》、如梁巍的《咿呀学语教学指南》。此外,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专职人士的专职水平总体水平不够高。在教员的语言康复训练中,聋儿常因诸多无关的训练行为而分散了注意力,影响到聋儿的学习;聋儿也常因相应的训练与自身特性不合而训练效果不佳。
三、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方法设计分析
(一)聋儿自身有其特殊性,导致聋儿语言康复阻力陪增。聋儿的听觉神经劣于普通儿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发育迟滞,听器官的发音与构音器官功能异化。因此要有针对性的设置出合理的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方法。而且,聋儿的语言康复课程又应当注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二)聋儿的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方法应当从“听觉、言语、语言”出发,即是从“听得明白、说得清楚、交流自如”三个方面以教学康复的目的。所以应当在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中合理设计,让聋儿最大限度是运用其残余听力来感知的声音的存在,切身体验到各种声音地不同,激发聋儿“说”的欲望,最终达到交流自如的目的。
四、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方法的内容选择与组织
(一)聋儿具有其特殊性,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中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其中词汇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选择词汇时应当注意:1.选择聋儿喜欢的人和物;2.选择聋儿日常能接触的能理解的熟悉的词汇;3.选择聋儿容易看清楚口形的,容易学习发音的。
(二)聋儿语言教学或训练中,应当依据聋儿的特殊性,采用适宜的灵活多种的教学训练方法。
例如“山”: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来训练,1.先给聋儿看图片,让聋儿有一个直观的映像;2.让聋儿通过观看体态和拟声语来学习;3.让聋儿看教员的口形及发音,来选择“山”的图片;4.让聋儿试着说出“山”的声来。
例如:设计出不同的主题,每个主题下又设计出不同的单元内容,而且彼此之间又是连贯在一起的。主题单元我我的家、我的同学、我的伙伴、我是学校、我的教室我的身体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头发(三)聋儿学习语言尤其困难,因此,更应当注重语言的边学边用。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才能扎实,不会边学边忘。因外,聋儿的语言康复学习应当是一个不断重复训练的过程,所以课程设置应当设置重复学习的知识。如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教授同一个词汇。
(四)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安排应当张施有度。教员要合理运用教学游戏观念,让聋儿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游玩;让聋儿的语言康复教学变成一个有趣的过程,从“聋儿需要学习”变成“聋儿主动想学习”。
五、聋儿语言康复及训练方法的建议
(一)聋儿语言康复不仅仅需要教员具有专业职业素养。良好职业素养的教员才能让聋儿语言康复的课程与训练方法变得有效,才能让聋儿更快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去。
(二)聋儿语言康复课程最早应该在2-6岁。
(三)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应当由简单到复杂,学习的词汇应当由少到多。
六、结论
本文综合研究了分析了聋儿语言康复及训练方法的现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研究聋儿语言康复及训练方法。对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及训练方法进行的探析,试图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20-01
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突出体现,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语言表达能力,作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之一,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着力培养的能力。但高职院校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特别是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明晰性上严重欠缺。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使他们怯于沟通、不敢与陌生人交往,从而制约了其他能力的展现。要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一、高职学生语言表达存在的突出问题
语言表达不仅要清晰的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交流的内容,还要将各种情感和表达的内容主题突出,准确、清晰的进行交流。高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语言表达不准确。很多学生用词用语不准确妥帖,表达不顺畅,语句不通。
2、语言表达内容不明确,层次结构不清晰。有的学生想要表达认识、思想或情感等,但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甚至让人感到费解。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现象、事理和情感的表达。缺乏语言的连贯性、逻辑性和流畅性,显得思维混乱。
二、提升高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准确性及明晰性训练方法及手段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明晰性是指语言表达中用词准确,语意明白,观点明确及结构层次清晰等,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鉴于语言表达能力在个人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学校管理者及教师要充分认识语言表达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意义,将相关课程纳入通识教育的课程范围,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全面、系统、规范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规格要求、教材、考核方式等。同时,教育并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对应聘就业、社会交往以及成就事业等方面的重大影响,从而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修养与训练,在校园内形成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良性土壤。
1、开设说话课,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在高职教学中,开设说话课很有必要。说话课的开设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职生毕业后,走向社会,面临就业,准确、流畅的口语表达是他们将来立足社会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通过说话课,以介绍、交谈、讲演、解说、辨论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方法和技能,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
(一)开展诵读活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诵读能够锻炼人的记忆力和表达力,有利语言积累 。近年来,诵读对于人大脑、身心各种机能良好的潜在效应已经在各国研究人员的相关实验中不断得到印证。在说话课上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促进学生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开展词语运用竞赛活动,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表达能力的高低与讲话者掌握的词汇量有关。掌握的词汇量大,讲起话来就可以选择最准确、最生动的词语,也不会出现由于选不到适当词语而语塞结巴。这样才能根据内容表达需要,选用最确切词语以准确地表现事物特征及作者思想。
(三)用“录音法”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由于学生无法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和准确的评判,只能根据别人的点评对自己的讲解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录音机把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记录下来,通过播放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从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课堂上,组织多种形式的说话活动如演讲,辩论,广告会,新闻会,现场招聘会,电影沙龙,读书沙龙,原创表演和表彰大会等,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语言、语速的技巧来表达讲演内容,善于运用无声语言(表情、姿势、手势)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激励措施,调动学生“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开辟第二课堂实践促进教学
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训练的补充与延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言类校园文化活动,使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培养的表达能力得以不断的巩固、强化和空间的伸展。把教室这一空间尽可能伸展到其他更多的活动空间去,形成一个学习、运用、研究语言表达的更大的语言环境,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更多的补充,效果也更好。例如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经验交流会、辩论会、知识竞赛、选拔校园节目主持人、播音员比赛等以口语表达训练为目的的课外活动。要选择学生关心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打开“言”路。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动互补,形成教学指导实践,实践促进教学的口语学习与训练的良性循环
四、参加社会实践,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这还很不够,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即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而且通过社会实践,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因此,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外,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开展各种社会交往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新闻采访”、到老人院孤儿院进行各种慰问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从而提升高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新课标改革实施以来,语言训练成了语言类学科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语言训练,小学语文成了运用语言训练最为普遍的前沿阵地。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语言训练的方法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语文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是显著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从而营造出互惠共赢的局面。
一、语言训练的重要作用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始终贯穿整个学科体系。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语言的训练,其在整体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语言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搭配合理详细的方案进行训练,不能盲目求快、急功近利。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进行语言训练教学过程中应当摒弃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要加强对语言训练手段多样化的重视。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其根本是一种基本的技能,需要不断地运用和积累,然后逐步地得到提升,这与其他的体育竞技类技能没什么本质上的差别。然而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都忽视了词语的积累,更缺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年纪小,理解力和思考能力尚未完善。此时注重词汇和语言的积累对于他们来说为时尚早,不免有操之过急的嫌疑。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基础,只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对其中优美的词汇或语句则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学生由于缺乏语言和词汇的积累,往往导致在日后的训练和写作练习时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写些什么。
另外,在当今以独生子女为主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缺乏与人的交流和沟通,自私自利、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点暴露无遗,和以往相比,孤僻、不合群的学生人数也在与日俱增。而语言训练这种充满互和交流性的学习模式使学生之间可以平等交流、相互沟通,对建立健全学生的人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语言训练这一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综合素养也有着莫大的帮助。
二、语言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涯里,小学语文学习就是其中的一叶扁舟。而语言训练就是这一叶扁舟上鼓起的帆,如何能让小学语文学习这叶扁舟“远航”,则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首先要有针对性地设立语言训练目标和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语言训练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训练目标和学习任务,不仅方便以后具体对语言训练成果的检验,更是对未来的语文学习增添了更大的学习动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的大小制定任务与目标。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训练主要是以正确拼写汉字和语文听读能力的培养为主。高年级的学生,年纪稍长,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更强,此时的语言训练应该以流利表达自身观点,能够基本分析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主。
为了加强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训练,教师除了布置单一的语文抄写作业外,还可以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把其中觉得比较好的词语摘录下来,然后在全班进行分享。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全方位地学习语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全班分组讨论,语言训练中的这种小组成员间的讨论和交流,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对整体语文学习的把握与认知得到升华,还能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环境中学习小学语文,从而大大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训练中,最后的环节就是对训练成果的评价和总结。这种评价是相互的,既有教师对全班学生的整体评价,也有对学生个人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互相的评价。在最后的评价中,教师要对语言训练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重点表扬,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更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语言训练这一教学方法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数学课本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数学语言的范本。认真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有助于学生较为准确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累规范化的数学词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可提出几个思考题,让学生边读边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教学两位数除多位数的计算法则时,可提出下面几个问题:两位数除多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商应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除到哪一位,哪一位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什么数小?为什么?带着问题读,然后回答问题,最后归纳出两位数除多位数的计算法则。
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或名词、术语,要放到句子或题目里,让学生反复读,进行对比分析,逐字逐句地理解其意义。如“增加”与“增加到”,“扩大”与“扩大了”等一些词要放到应用题里,学生通过读题,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明确“今年增加21人”意思是:“今年比去年多了21人。”“今年增加到278人”意思是:“今年比去年增加了人数,现在有278人。”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词自编应用题,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二、重视学生对新知识的说理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可利用上课开始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概念、定律、法则、性质等基础知识的口语训练。如让学生口答什么叫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并举例说明。口述一些例题的简便算法过程,如:285+752+115,要学生说出简算过程以及根据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读题式的训练,语言叙述要求形式多样,学会用和、差、积、商等数学术语正确读出。如“[240×(24+39)]÷20”可读作:(1)用24与39的和去乘240,再除以20,商是多少?(2)用20去除240乘以24与39的和的积,商是多少?这样做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为新课做好铺垫,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讲授新知识要重视学生对新知识的说理训练。如应用题的例题教学,要求学生能根据解答例题的算式,口述算式的意义及第一步计算所求的是什么问题。如“张华和李成同时从学校回家,反向而行,张华每分钟走65米,李成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他们同时到家,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对算式“(65+70)×4”,要求学生口答,式子里的“65”是指张华每分钟走65米;“70”是指李成每分钟走70米;“4”是指两个人都走了4分钟;“(65+70)”表示张华和李成一分钟共走多少米,也就是两人的速度和;“(60+75)×4”表示两人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也就是他们两家相距的米数。这样训练使学生沟通了数与物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
三、设计好让学生看图编应用题的训练题目,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
数学图形是用图和简练的语言表达数学问题,直观简单又明了。指导学生看图编题,能有效地丰富学生数学语言,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如:
看图编一道应用题。
通过提出下列问题,指导学生看图:(1)上图苹果有多少千克?(2)梨的重量是苹果的多少倍?(3)要求什么问题?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可以编出:小华的爷爷买了35千克苹果,买的梨是苹果的3倍,小华的爷爷一共买了多少千克苹果和梨?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看算式编应用题。这样做,学生的思维活跃,语言叙述形式多样,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四、用缩句的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复杂的文字题,学生由于不理解数学语言,弄不清楚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列式时,计算顺序经常搞错。为了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教学时可运用缩句方法指导学生列式。文字题缩句训练是抓住题目的关键字眼,缩成有效文字和数的式子。例如“360除以20与40的和,商是多少?”指导列式:结果是商,是谁与谁的商?通过回答,缩成“360÷和”,再把“和”补出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式子。
1、初中英语听力障碍
1.1、语音障碍
语音障碍包含了语句重音、单词重音、音标掌握、音的连读、强读、弱读、爆破以及省略、同化等方面的障碍,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正确掌握单词的发音,久而久之,就容易混淆发音相近的单词。如:house-horse,sheep-ship等。
1.2、听力习惯障碍
初中生接触英语的时间尚短,多数学生在英语听力训练的过程中都想将每个单词或句子都听清楚、听明白,一旦遇到不理解的词汇或句子就会停下来思考,这往往会跟不上语速,并影响到了后面的听力训练。部分学生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没有对关键词汇做好记录,从而无法有效掌握听力内容的主要信息。
1.3、母语干扰的障碍
由于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处于一个汉语的环境中,汉语习惯已经根植于每位学生的心中。这使得大多数初中生会自然而然的将汉语习惯带到英语学习当中。如,学生在进行英语听力练习时,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干扰,会将听到的内容用汉语翻译出来,而不是直接运用英语的思维,将听到的信息转化为特定的情境,在此过程多了个心译的环节,从而使得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反应速度下降。
1.4、心理因素以及外部环境的障碍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当学生处于一个紧张的心理状态时,极易产生惧怕、恐惧的心理,从而影响其听力的效果。如,部分听力水平偏低的学生,总认为英语听力难度较大,听力时间太短,缺乏足够的思考时间,对英语听力缺乏信心。这种听力恐惧的心理无形中降低了听力信息加工的有效性,使得学生听力理解能力下降。还有部分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汇或句子就会产生烦躁的心理,导致听力质量下降。除此之外,外部环境的障碍,如,录音清晰度、播音机声音的大小、室内外噪音等,都有可能会干扰到学生的听力理解。
2、初中英语听力训练方法
2.1、加强学生英语基本功的训练
首先,应加强音标教学。音标基础的优劣关系着语调、语音的正确与否。因此应强化学生的音标基础,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其次,应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的训练与培养,正确掌握语音的变化:(1)音的连续,是指英语短语或者句子中邻近的两个词汇,前一个词是辅音结尾,后一个词是以元音开始时,需要连读。(2)音的不完全爆破,指的是爆破音[b],[p],[d],[k],[t],[g]后跟鼻音、摩擦音、舌边音或破擦音时,或相邻两个词均为爆破音屎,前面的爆破音在口腔中形成阻碍,发音不完全爆破,即停顿一下后发出下一个音。(3)音的同化,即两个相邻的音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发出的第三个音。然而,英语基础的训练并非一蹴而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跟读录音,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英美口音,让学生正确掌握英语的语调、语音、升降调、意群、重读、弱读以及韵律,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
2.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技巧与听力习惯
听力技巧包括了理解技巧与语音技巧。理解技巧指的是对听力内容的预测、检索以及取舍等技巧,教师应在听力训练开始前,教会学生注意抓住听力内容的重点信息,先整体浏览习题,抓住题面上有用的提示信息。例如,七年级(上)Unit 3中一听力材料的标题为“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s”,通过表格中Activity,Time,Place三个栏目进行预览,学生则很快捕捉到题目的重点信息。此外,在学生要做到边听边记,加深对听力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在记录的过程中,要用技巧,有重点的记录,例如,人名、地点用代号记录、数词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记录,长句记录重点部分、长词用缩句来记录。语音技巧包含了句子重音、连读、弱读、重读以及意群划分等内容。除此之外,对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形成的不良习惯应予以及时纠正。
2.3、将英语文化背景渗透到听力教学当中
语言反映了一个地域乃至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与发展,是文化的直接表现。教师可将英语的人文特色以及文化特点等内容融入到听力教学当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与方式,有助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摆脱母语思维,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这将会对学生良好语感的培养以及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2.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首先,教师应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听力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应对其予以充分的重视,同时,应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听力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遇到困难时,应正视并积极去解决,只要经过学生持之以恒的努力,听力障碍是可以得到克服的,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听力学习的信心。其次,教师应构建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尽可能的减少学生的听力心理障碍。再者,教师可适当采用竞争机制,调动学生听力积极性,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应及时予以肯定与赞扬。
网球比赛中发球能够给对方一种压迫感,对于好的发球可以赢得主动的机会,但是一个效果不好的发球将会给自己带来被动的局面。所以要想在比赛中保持不败的地位,不仅要有好的发球,接发球同样显得十分重要。网球比中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是相互对抗、相互制约的一对孪生技术。对于一名优秀的网球选手来说,一场比赛中大约一半的得分是从接发球开始。随着发球技术的不断提高,接发球的重要性也也愈来愈加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评估要素
网球训练中接发球技术是由一定的操作技巧的,同时对于一个接发球的好坏也存在一定的技术评估要素,根据这些要素来判断球的好坏。尽管接发球的基本动作与正常的击落地球动作非常相似,但比赛中的情形完全不同,因为发球的一方有机会给接发球的一方制造更大的压力。网球的发球需要手臂上的力度发挥出来,所以针对个人体质上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发球方法,这些方法在使用的力度方面就表现出不同。所以,要想在网球比赛中取得胜利,在接对手的发球时,一定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接发球类型。
在接发球时主要的是看对手的发球速度和发球角度,速度太快和角度太大会给对我方一种措手不及的反应,造成我方会因为球速太快和角度太大而无法及时的运用技巧击球反攻,从而能够给让对方有充足的时间来应对我方的击球。因此,要想在接发球上不被对手压制的话,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选择有针对性的接发球。接发球的基本类型有两种:进攻型和防守型。因此接发球的速度和角度也是成为衡量接发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然一味的求速而不考虑接发球的质量很有可能将球打出底线或造成击球下网的后果,最终丢失自己的接发球机会。在接发球中一定要掌握接发球的力度使球主要降落在规定的区域内,在对方防守较为薄弱的地方落球,从速度上保证对方未能及时的接球。评估接发球的好坏就看球的落点是否恰当合适。
在接发球中对于接发球的速度、角度以及落点把握是一个好球员最基本的要求,当然一个球员在打球时都受到自己固定的接发球习惯影响,所以在长期的磨合中很难从接发球的速度、角度以及接发球的落点中来取得接发球的优势,但是从接发球的技巧上可以使接发球发生旋转,这样接发球将能够给对手一种无法准确判断的感觉,最终取得优势。
二、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动作要领
站位和步法至关重要的。球员必须有一个稳健的准备姿势,以便快速地回击任何类型的发球,并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发球手的抛球动作。发球手击球时,球员应向前跨步,触球时应力求将整个身体重心前移,以便在击球时使用线动量。
接发球由一整套的动作,在接发球前要有准备姿势和引拍。当使用进攻型的接发球时,球员应使用合适的正反手握拍法。当使用防守型接发球时,如果对来球来不及作出反应,球员可能不得不使用中间握拍法(即大陆式握拍法)。然后向前挥拍和触球。使用进攻型接发球的向前挥拍与球拍带上旋的落地球的轨迹相似。触球区通常比正常的击带上旋的落地球的触球区更高,更靠前。防守型接发球的向前挥拍通常与截击时球拍的轨迹或击直线落地球时球拍的轨迹相似。最后就是随球动作。使用进攻型接发球的随球动作与击带上旋的落地球的随意动作相似,使用防守型接发球随球动作,根据发球的力量与正常的截击或凌空拦击的随球动作相似。
三、网球接发球技术训练方式
网球接发球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够熟练的掌握相关的技巧,但是对于练习也要采取正确的方式,一般而言在网球的接发球技术训练中最好是将发球与接发球的训练结合在一起,这样我们不仅可以练习好接发球技术,同时对于不同的发球我们也能够有一定的了解。
在最开始技术还不是很熟练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接发直线的练习。此目的是巩固接发回击直线的能力。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可以采用单打接发球控制,这样做是为了巩固底线接发落点的能力。练习达到一定的效果以后,我们就可以快速接发球练习,半场发上接上连贯性控制练习以及发上练习和发上接发练习了,这些练习的目的也都是为了进一步的强化网球选手的底线接发球的能力。
网球的训练方式中还一定要注意的是将网球击球的力度与身体的姿势相互协调起来,从而激起身体的能量保证球能够准确的到达落地地点。在网球的训练中要注意根据自身的使用习惯来握拍或者击球,对于姿势的要求也不一定是固定的,只要是适合自身的训练方式都可以利用,但是必须在保持科学的基础上。
网球运动中最重要的是就是发球和接发球技术。接发球的练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运用正确的方式来练习,同时在接发球中能够适当的采取一定的节奏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余曦.网球发球技术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5).
一、注重婴幼儿时期语言能力的培养
1.训练婴幼儿发音要清楚、准确,学习说普通话。语音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一口纯正的语音好比是一段优美的乐曲。语音的清晰、准确有赖于听觉的灵敏程度和控制发音器官的能力,因此要训练和保护孩子的听力并且让孩子多练习发音。
2.教给婴幼儿丰富的词语。这就要求孩子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因为词是语言的基础,幼儿掌握词的多少,理解词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质量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3.使婴幼儿掌握基本的、规范的口语语法。语法是语言的规则,是说者和听者的桥梁。婴幼儿不必也不可能专门学习语法,但在日常语言过程中应该简洁通顺地表达词语的意思,并有一定的语感。
4.促进婴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是语言培养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幼儿能够把准确的语音、丰富的词语和规范语词,并能正确了解词语的含义。
二、注重学龄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
孩子过了3-4岁时期,进入了5-6岁时期,这个时候孩子已基本上掌握语音、语调和一定数量的词汇,能进行日常对话了。此时,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家长要进一步丰富扩充孩子的词汇,让孩子学说较长的句子和较难的句子,并帮助孩子组织语言描述事物和现象,扩大孩子语文覆盖面,可以让孩子说顺口溜、绕口令、背诵唐诗宋词,复述科普故事,描述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等等。
丰富词汇,是培养孩子口才的重要途径。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3~6岁是人一生掌握词汇最迅速的时期,抓住了这个关键期丰富孩子的词汇,孩子的语文就会充实而生动。在孩子刚学说话时起就抓紧日常生活中的每个时机随地进行词汇教育。上动物园、参观博物馆,教他学会形容各种动物、人物、事物。这样实地观察、直观形象使孩子能发准词音,记住词义,正确运用。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思维的发展,有时会出现词汇贫乏、用词不当的现象,父母要加以纠正。
教会孩子出口成章,对答如流的本领是培养孩子口才的关键。从表面上看,难度似乎大了,但只要内容是孩子知识经验范围以内的,经父母巧妙的启发,孩子是能达到的。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注意!我们可不是鼓励你成为絮絮叨叨的唐僧。你需要做的,是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通过清晰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告诉给孩子。总之,运用你的经验和所有感官,帮助孩子增加体验,并且学会如何描述。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肯定有吐字不清晰,甚至沾染了其他口音和错误发音的地方。这个时候不要模仿、更不要嘲笑他,你只要用正确的发音重复一遍他的话就可以了。敏感有聪慧的小家伙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就可以在你若无其事的影响下,学习到正确的吐字发音。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歌曲是孩子们接受和掌握语言的最佳形式,他们在学会旋律的同时,自然而然就记住了歌词。所以,每天安排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听歌、唱歌。唱的过程中,你可以配合上相应的手势,帮助孩子理解歌词的意思。
3.在语言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经典的儿童故事,不单能够教给孩子勇敢、诚实、勤劳和爱,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语言学习课堂。而且,对于不是非常善于言辞的父母来说,讲故事是教给孩子良好表达方式的捷径之一。不过,父母还是要提前做一些功课的。首先,挑选那些比较精致的译本,无论翻译还是插图,都应该和一流的故事内容相般配。其次,自己先浏览一遍,不要边讲边看,那样会严重破坏孩子的收听兴趣和故事的价值。最后,如果故事内容里面有你不认可的部分,可以进行适当改编。
1.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1.1强调运动员的技术有利于减少阻力
游泳运动员在水中的阻力主要有主动阻力和被动阻力。主动阻力同运动员在水中的游进方式有很大关系。被动阻力同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及在水中的姿势有很大关系。运动员在水中游进时身体重心的移动比较平稳,游进的速度和变化较为均匀平稳的,主动阻力会比较大;相反,在游进中游速的变化非常均匀的,或者说最高速度和最低速度的差小的话,主动阻力就会小。例如:波波夫在游进中的功率为87瓦特,他的主要技术特点就是连续、连贯的用力。这种技术是依靠长期的技术训练形成的,合理的技术是通过训练来得到的。
1.2重视技术的效果,保持合理的划频与划幅
在几名奥运会冠军中波波夫的划幅最大,而划频最少。划频和划幅是决定游泳速度快慢的主要因素,若划水幅度相同,则划水频率高的速度快;若划水幅度不同,划频相同,则划幅大的速度快,划水幅度的长短与划水力量的大小,划水速度的快慢、技术掌握的合理与否以及身高臂长有密切的关系。经过追求快频率或大划幅以后,运动员是能够使游进速度达到最快的最佳划频和划幅的组合。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都较为重视技术的效果,即划频与划幅的合理配合,在保证技术效果的同时,根据比赛项目和战术采用合理的动作频率来完成比赛。
1.3重视“核心力量”的训练及身体协调用力在技术中的运用
美国科研人员和教练员认为,核心力量主要有三点:(1)发力来自臀部;(2)力是通过全身的协调工作进行传递;(3)用力时保持身体平衡。游泳的力量自臀部发力,使力量传递到手臂;在游泳技术中,要求运动员能够协调用力,而要达到协调用力,一方面是增加运动员陆上的协调性练习,例如采用各种垫上练习、球类练习、徒手练习来提高运动员身体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另一方面是提高运动员在水中控制身体的能力,通过运动员在游进中身体的滚动使身体的力量传至手臂和腿部;可以采用分解游、配合游和打腿练习来训练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协调用力及保持动作放松的能力。
2.现代游泳训练的主要特点
2.1训练量与强度的合理结合
在50年代初期间歇训练开始应用于游泳训练,这为增加训练量提供了主要方法。但是,大运动量训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其结果是中长距离的项目成绩提高很快,而短距离项目的成绩则停滞不前。此外,运动员容易产生疲劳。60、7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大负荷派主张训练量要大而且还要和高强度训练很好的结合起来。这种训练理论在实践中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美国运动员在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期依靠这种训练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随着对游泳运动实质的不断认识,逐渐发现单纯的强调大运动量或者运动强度都是不好的,而应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及训练目标,将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合理的结合。
2.2用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确定训练的强度
人体运动时肌肉的直接能源是体内的磷酸原系统。无氧代谢过程包括两个供能系统,既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有氧代谢过程是由ATP开始的,以有氧系统供能为主。不同距离的项目其参与能量代谢的供能系统是不同的。因此,在发展运动员某一专项能力时,依据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来提高运动员的相应供能系统的代谢能力、输出功率和身体对能量的利用效率,是非常有效的。根据能量代谢理论,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世界许多游泳强国都指定了能量分类表,将训练手段用能量代谢的观点划分强度,作为训练时的参考。
2.3高原训练
在高原环境下,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下降,使得单位体积中的氧减少。在这种环境中进行训练,给运动员额外的增加了负荷。自80年代后,我国游泳教练员、运动员也多次进行了高原训练,研究发现高原训练可视为一种承受高乳酸的训练,在同样游速、距离条件下,高原训练的血乳酸值明显高于平原,但是这种增高,可以逐周逐次的下降;承受高原强度训练的适宜高度为1890米;高原训练提高了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效率;高原训练的超量恢复,从乳酸—速度曲线右移,心血管功能的改善,血红蛋白的回升,提示为运动成绩提高的物质基础,反之亦然。
2.4恢复成为训练的一部分
尽管目前的研究对于疲劳产生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但随着人们对于疲劳机制的深入研究,恢复的重要性被广大教练员所认识。要保证运动员能够承受训练负荷、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避免产生过渡疲劳,就要求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采用合理的训练负荷并积极采用有效的恢复措施,才能保证运动员完成训练任务。因此,在当今的游泳训练中,恢复已成为训练的一部分,在训练中恢复训练已成为专门的练习被安排。在游泳训练后常用的恢复手段主要有水疗、按摩、药物等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此外,也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营养等手段加速机体的恢复。
2.5多周期、小周期训练的运用
高水平的运动员往往采用多周期的训练划分。在小年龄组时,训练多余比赛;而在某一阶段训练和比赛并行,在某一阶段比赛多余训练,在某一阶段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也需要较长时间的比赛。这些变化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高水平的运动员常采用多周期、小周期的训练方式;将非重大比赛纳入到训练的系统中,成为训练的一部分,即所谓“以赛代练”。在频繁的比赛之间,许多高水平选手在训练中常常安排多个连续的3-4天小周期的训练,这主要是便于教练员对运动员身体情况、训练情况的掌握,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比赛的概念应当是包含了训练比赛和各种小比赛及大赛。在训练中还可以使用接近比赛形式的练习来发展运动员的专项能力。
2.6对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发展训练更为细化
在现代游泳训练中除了采用以能量训练为基础的练习手段以外,对运动员的专项能力的发展是比较细化的。主要表现在训练中首先要清楚所选择的运动项目的供能特点(三种供能系统),各功能系统的发展情况。例如,在100米自由泳比赛中,可以分为3个部分,出发阶段、途中游阶段、冲刺阶段。每一阶段都是以不同的供能系统来为机体供能。其次,在训练中应根据专项的特点来发展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以100米自由泳比赛为例,出发阶段主要是依靠运动员的速度能力,而途中游阶段主要依靠运动员的无氧耐力能力,冲刺阶段主要是依靠运动员的乳酸耐受力以及运动员的技术稳定性。根据100米的专项特点,可以设计专门的练习来发展运动员的专项能力。
3.结论
现代游泳训练的主要特点是:重视训练量与强度的合理结合;高原训练和在特殊环境下的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用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确定训练的强度,使训练负荷更为精确;运动员的恢复训练已成为游泳训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训练更为细化;由于比赛的增多,许多运动员开始采用多周期以及3-4天形式的小周期训练,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运动成绩的提高已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现代游泳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为:强调运动员的技术有利于减少阻力;重视技术的效果,保持合理的划频与划幅;重视“核心力量”的训练及身体协调用力在技术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游泳.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杨锡让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8.
短跑是典型的速度素质项目,要求人体运动器官在缺氧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大强度的工作。短跑对人体的最主要作用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快速反应的能力和灵活性,提高无氧耐力。
短跑的技术结构由起跑、起跑后的疾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四个阶段组成。影响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是步频与步幅。所以,在教学训练中主要采用技术性练习和跑的能力练习。对于技术性练习,一般采用30米起跑练习,30米行进间跑,做5~6组;原地快速摆臂80-100次,做2~3组;原地快速高抬腿练习60次,做2~3组;后蹬跑60米,做2~3组;30米、50米、80米加速跑或(或大步跑),做5~8次;150米中前100米后登跑、后50米全速跑等3~5次;对于跑的能力练习,一般采用200米~300米重复跑3~5次,做1~2组,在跑的过程中要求做到蹬摆结合放松大步;100米间歇跑,做5~6组,间歇2~4分钟;80米牵引跑,做5~6次;利用地形、地势进行上坡跑、下坡跑、顺风跑等多种方式练习相结合。
最后在练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树立战胜自我的决心和战胜他人的信心。短跑属于极限运动,要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提出具体要求,一次课总量一般不超过600米~800米,以防止过度疲劳。
二、力量素质训练
力量是人体或身体某些部分用力的能力或肌肉在人体活动中克服内部和外部阻力的能力。力量素质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没有力量,运动成绩就不会有较大的提高。而协调能力是决定力量发挥能动效应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训练中采用力量练习与协调练习交叉进行的方法,使其共同发展。
在力量训练中要根据学生的训练水平制定训练方法,一般采用增大肌肉生理横断面的训练和改善肌肉协调能力的训练。在训练中,我们先进行增大肌肉生理横断面的训练,有了一定的力量基础,再进行肌肉协调能力的训练,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在练习中受伤。
增大肌肉生理横断面的力量训练,负荷强度采用本人最大负荷的60~80%的强度进行重复练习,每组5~10次,做3~5组。这种方法可促使肌肉功能性肥大,增加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改善肌肉协调能力的力量训练,负荷强度用本人最大极限负荷的85%以上的强度,重复2~3次,做4~7组。这种强度刺激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向肌肉发放冲动的频率和强度,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
三、立定跳远训练
第一:摆臂练习。我们可将摆臂练习分为三步:一、双脚并立,身体立直,双臂侧上举,重心上提;二、身体下蹲重心下移,双臂经前下摆至侧后,上体前倾;三、双臂快速经前摆至侧上举部位并制动。在摆臂练习熟练后,做第三个动作摆臂制动同时,双腿用力蹬离地面,向上跳起。注意身体一定要保持协调。平常起跳只用双腿力量,这样练习可以同时增加双臂上摆力量,加大向上动能,可以更有利于提高立定跳远成绩。
第二:收腹练习。立定跳远落地时,弯腿落地和小腿伸直脚后跟落地两者之间间距至少相差10~20厘米,要练习到小腿伸直落地,有一定难度。平时教学中,只提到“收腹举腿,小腿前伸”,具体练习方法很少提到。现介绍一简单有效的练习方法:跳起双手触摸脚尖。练习时先易后难:一、原地弯腰双手触摸脚尖;二、双手放踝关节前伸跳起触摸脚尖;三、双手放膝关节前伸跳起触摸脚尖;四、双手前平伸跳起触摸脚尖;五、双手上举跳起触摸脚尖;六、原地跳起双手触摸脚尖。注意跳起时双腿同时起跳,腿向前伸直,双手同时向前触摸脚尖,收腹时动作要快,上体快速下压。练习熟练后,可以使脚后跟先着地并且身体不后坐。
用语言艺术实施心理护理,初步掌握正确处理医患的要决,是我们临床带教中遇到的一个新课题。
1 使护生掌握讲话的礼貌与技巧
训练护生讲话的礼貌与技巧,是对其进行语言护理训练的第一课。因为讲究礼貌是同病人谈话最基本的态度,也是尊重病人的表示。讲礼貌首先对病人要有恰当的称谓,这与当前服务行业开展的使用文明用语活动是相吻合的,其次还要有服务于病人的廉恭态度,文明的举止,和善的语言等。如果没有这一良好的基本态度,对病人态度冷漠,说话生硬,没等讲话即引起病人的反感。
1.1对病人说话或听其说话时,要注视对方的眼睛和面部,以表示真诚的倾听。同时这也是尊重对方的表现。
1.2听病人讲话时,不要随意发笑,以免引起病人的误解及反感。
1.3病人正在讲话时,护士不要打断,否则是不礼貌、不尊重病人的表现,也会使病人感到自己说话唠叨。
1.4同病人正在交谈时,要注意观察病情,寻查病因,要带有目的性来谈话,
1.5同病人谈话,不论对方是干部还是农民,要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这是医务道德的体现。
1.6对病人谈话是一个学习机会,要提高护士的素质,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
2 引导护生进行“换位思考”,在假如我是患者时求沟通
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临床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时,患者往往直接和间接地拒绝实习护士做处置。比如输液,护生边消毒,患者边把手往回缩,边说自己的血管如何不好扎等话。实习护士心理想不通,做处置时,除三查七对外,多一句话不说,与患者产生隔阂。这时我们引导护生进行“换位思考”。由于护患双方所处的位置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遇事就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假如“我是患者”,也愿意找操作熟练的老护士做处置,可以减轻由于技术不熟练带来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做为护士,要正确理解对方的态度,与他们进行位置互换,用对方的处境与情感对待现状,体会对方的心理,从而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护理方法。讲通了这个道理,实习护士主动接触患者,勤巡视病房,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征求患者意见,满足患者需求,密切二者彼此关系,使患者打消顾虑,实习护士再做处置时,患者也能主动配合,并且还在带教老师面前对护生进行了表扬。
3 教导护生用“保护性语言” 对患者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