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5:55: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关于小学数学的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研究是数学应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合作能力的一个较好的平台,高职专科学校的数学开设时数、难度、广度与理工院校不同,学生基础情况也不同,所以要研究具有高职专科特色的数学建模教学模式。
1 教学模式内容
1.1 确立数学建模教学目标(目标分层) 我校具有师范类数学专业、理工科专业、经济类专业等专业开设数学课程,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对于不同专业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
1.1.1 师范类数学专业的教学目标 树立“数学具有广泛应用性”信念和数学应用意识,具备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使学生将来从容胜任中小学数学建模教学。
1.1.2 理工、经济类专业教学目标 树立数学应用意识,具备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毕业后能更好地应用数学为其从事的本专业的研究与工作服务。
1.2 教材要适合不同培养目标,具备专科特色和专业特色
1.2.1 教材来源 现在教材多是综合各类大学或理工科大学(多为本科学校)的教材,由于我校是专科类学校,数学课程开设的门类少、学时少,难度、广度远比不上这些本科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接受能力也不能与这些学校相提并论,所以教材不能采用不符合实际照搬照抄方式,我们采用以下方式:1)借鉴:精心鉴别吸收本科院校数学建模教材以及其他文献中符合专科特点的数学建模材料。2)研究吸收补充新素材 根据生产生活实际,把学生感兴趣的现代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吸收进来;选取自然界中奇妙而令人感兴趣问题;选取身边人们习以为常且容易忽视而结果又出乎意料问题;把近几年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专科组的竞赛题)也逐步补充进来。
1.2.2 根据不同专业情况选用素材,内容呈现多层面和多元化
1.2.2.1 师范类数学专业 师范类《数学建模》增设了中学数学建模内容,包括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历年中学数学建模竞赛题目选讲内容。师范学生要想在日后胜任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工作,他们不但要掌握系统的数学建模方法与技巧,还要掌握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中学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方式和方法,还要熟悉近年来中学数学建模的题目。
1.2.2.2 理工类、经济类各专业 选取的素材多为生产工程领域和经济类的数学建模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各个专业的问题,突出了多学科的交叉和综合,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1.3 根据专业确立《数学建模》课程设置,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教学
1.3.1 师范数学专业 我校规定师范数学专业的《数学建模》课程为必修课,它包括《理论学》和《实训课》,课时比为1∶1,目的是注重学生实际建模能力培养,为此提供时间和空间。理论课中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主线,围绕教材章节,教师归纳讲解不同类型数学思维方法和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讲解数学建模的步骤。教师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实训课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建立数学模型的实战能力。学生分为小组活动,一般三个人一组。教师在理论课提前布置与本节相关数学建模题目,在课后由这些小组成员共同查资料,互相启发、共同讨论并撰写出论文。上实训课时,围绕某一数学建模问题,各小组可以踊跃发表见解,介绍本组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其他组可以补充、修改,或提出质疑,也可以另辟新径采用不同的建模方法。最后由教师点评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1.3.2 理工科、经济类各专业 我们采用选修课形式开设《数学建模》课程,深入浅出讲解各种数学思维方法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主要是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生产中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教师精选学生力所能及的数学建模题目,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
1.3.3 开辟数学建模的第二课堂,建立数学建模实验室 每年我们吸收各个专业的学生到数学建模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选拔培训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让学生也进行高水平的数学建模实践演习。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一组进行实训和竞赛,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可以互补,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特长,如计算、分析、编程、写作等;各门学科的交叉和综合运用,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展了知识面,激发了他们探索和研究的兴趣和欲望,也使得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触角更加敏锐、灵活,思维空间更加广阔。
1.4 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成绩方法 数学建模教学改革以往评价学生成绩的方法,评定成绩的方法分为三部分:一是平时小组成绩;二是平时队员表现;三是论文成绩。评价学生更加注重对学生分析和建立模型过程考查,采用平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荣辱与共的小组计分法。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小组成员团结协作互相启发,互相质疑、共同提高;同时教师可以考查同一小组不同成员在平时建模能力表现,例如建模方法、灵活性,是否勇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另辟新径,用多种角度去分析问题,对于勇于质疑,勇于提出不同方法的学生加分。最后在学期未教师布置数学建模题目,给出几天时间由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形成论文形式上交,教师按一定标准记入成绩。
1.5 改革以往教学方法,注重数学知识来源、发现和探究过程,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往数学课程注重数学逻辑体系、定理规则及计算技艺,而忽视了数学知识它的来源,发现和探究过程。我们的学生面对考试可能是佼佼者,但面对活生生的实践问题可能就束手无策。项武义教授称之为把姜女西施置于X光透视,所看面的只能是一幅骨头架子,毫无美可言,学生连看的兴趣都没有,认为数学太枯燥、抽象,没实际应用价值,它离我们生活生产很遥远,谈不上更好地学习数学,更谈不上兴趣和创造。我们改革以往教学方法,注重数学知识来源、发现和探究过程,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转贴于
1.5.1 我们在数学建模教学中,讲解数学思维方法时都要从实际问题中导入,讲清楚每个数学分支的思维方法的背景和特征,注重知识的来源和应用范围。
1.5.2 在建模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探索发现新的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他们胸中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家发明研究时的火热的思考。教师制造平等的讨论研究氛围,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探究,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置疑,不断修改补充数学模型,学会分析和评价模型。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另辟新径、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实施效果
2.1 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学生对数学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具备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建模的收集资料、分析思维过程的演练和运用讨论探究式学习,学生对数学产生深厚兴趣,认识到数学处处在我们身边,利用好它可以解决许多生产实际问题,学生从数学建模中体验到从来未有过的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火热的思考,这种返璞归真的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模型过程中面对活生生的实际问题,教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并用多种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2 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数学建模教学模式,使得不同专业学生呈现不同的特色。数学专业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都得益于数学建模学习中论文写作,很多学生做论文题目就是数学建模方面论文,具备了建模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师范类数学专业不仅具备了数学建模的能力,还熟悉中小学数学建模题目类型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毕业后能从容胜任中小学的数学建模教学工作。非数学专业学生接受了数学建模培训和锻炼,开扩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领略到了各门学科交叉和综合运用的价值,为他们提供了培养创新能力和科研合作能力的一个较好的平台。通过数学建模,这些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中能自觉地应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论文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2.3 我校是同类院校中最早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奖学校之一,从2001年至今,每年组织学生参赛,曾获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每年都有获奖学生。
美术教师为学生们描绘出灿烂的人生美景,向学生们展示出人生的美好未来,把真善美经过艺术的加工,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对美好人生带来渴望,拨动着欣赏着的心弦,抚慰着理解者的情怀,让人们获得智慧,带来美的享受;美术让世界变得多姿多彩,让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共鸣,一幅美术作品就是一种倾诉,一幅美术作品就是一种沟通,它能够跨越国界、感染和振奋精神,对于人生不可或缺。美术学家给美术的价值这样定义:“在有组织、有步骤地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美术能力的过程中,谋求主体发展与客体培养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主体获得发展的潜能。客体所具有的价值,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动力”。做为美术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了解美术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激发对美术的兴趣,进行有质量的美术实践活动,完美的完成美术教育活动。
2.提升对美术的认识
美术如此的重要,可是很多人认为美术没有考试任务,教得好不好都无所谓,根本不考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有没有美术的天赋都不加重视不予挖掘,上美术课的时候,只是对其中的一些图画只做一般性的欣赏,从而忽略了美术的重要性,将学生们引入歧途。这样的结果扼杀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不加培养,其结果是贻害无穷。
3.美术的社会功能
美术老师文君将美术的社会功概括为六个方面:审美教育的功能;陶冶情操的功能;认识社会和自我的功能;交流的功能;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智能,开发潜能的功能;提高物质产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含量的功能。这种区分方法是从多个角度出发,经过综合地考虑,而给予的一种评价。从这六个方面来分析,美术学科有非常广阔的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具备极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
二、使用多媒体让学习美术的兴趣发挥到极致
美术的教学,归根结底就是培养观察的能力,通过想象达到创造美的过程。而观察是学习美术最重要的开始。美术教学受到的限制很多,课堂教学不具备各种有利的条件,想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让学生们观察到大千世界,认识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这是不可能做到。美术教学,需要让学生们畅游名山大川,观察万事万物,在课堂上只有老师的解说,必然空洞枯燥,学生学得也索然无味。所有的学习中,兴趣是学习优良的一个条件,也可以说兴趣就是专业化的老师,只有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才能够有好的学习成绩,还能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情,达到学习上的成功。多媒体的使用恰恰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一个视频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多媒体就是一个无限的认识源,课堂的容量无限扩大,信息得到无限的丰富,各种学习素材多种多样,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增加视觉的直观,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上欢声笑语。
三、教学活动创新商榷
首先,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描绘、拼贴、堆积、组合等手法进行简单的造型活动,获得视觉和触觉经验。
其次,用平面或半立体的形式,将动物与人物等不同类别的形象组合在一件作品中。制作简单的彩塑及脸谱。
再次,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纤维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第四,用撕、剪、刻、折、卷曲、插接、粘接等基本技法,进行立体、半立体纸工制作。
最后,利用多种媒材,如蛋壳、羽毛、废包装盒、秸秆等当地媒材制作作品。
四、学生预期培养目标
首先,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能够达到正确的看待人生,规划发展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对事物做出客观的价值判断。对美术的理解、欣赏能力与水平有所提高。
其次,能够达到确立学习目标,学会制订学习计划,及时调整学习计划的能力。具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总结、反思的习惯。
再次,能够具有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能与合作伙伴共同制订合作计划的合作能力。
第四,让学生能达到认真上好每节美术课,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同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意志坚定,不怕挫折,正确认识自我,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自信心,有较强的意志品质和较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最后,在审美与表现方面,形成珍视自然、文学、艺术和科学之美,热爱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色彩,具有辨别美与丑的感觉和直觉的审美素养。具有创造美的欲望和思维,具有应用艺术美化生活能力的审美表现。形成鲜明的美术教学风格,提升教学品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而奋斗。
五、“想学”“会学”“学会”三者的关系
“想学”+“会学”,那么“学会”必然水到渠成。强硬填塞知识的老师犹如在筑堤防洪,必然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引川归海,学生必然想学、爱学;课堂上,收放自如,明确责任,设定范围,让学生懂得,无志向愧青春壮色,少收成惭皓首荒年,在校学习,安然静坐,大好年华,辜负青春,学无所成,于心何安?之后只要能够学懂,只要能够吃透,怎么个过程可以自由支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洒脱自在,各得其乐。教师眼观六路,学案主导、确定难点重点,不牵制,不生硬,师生如友,放手而为,“无为无不为”,使之动力不竭,其乐融融,让他们“学会”“会学”更“想学”,还要鼓励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受教师、课堂、教材的限制,不循常习故;美术学习动中寓静,静中含动,即可保证美术学习进度、质量,熟能生巧,日久功深。
引言:
时代的进步以及现代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引进与发展,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这一点上来说,技术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与发展潜力的。不管是就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来说,还是就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质量来说,技术的发展都是非常有价值而且相关研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1从教师的角度谈技术视域下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1.1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电子档案,便于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向来是教育界公认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措施,把学生按照学习能力与学习状态区别开来,然后进行一对一式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与教学训练,这样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显然是事半功倍的,反之如果忽略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与学习基础,进行统一式的教育,那么取得的教学效果一定是有限的,因此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技术视域下的因材施教可以通过以下这种方式进行,那就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电子档案,对每一个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记忆对知识的接收状态、理解能力等都通过电子档案这样先进的技术记录下来,以便教师随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查询,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从根本上有效地提升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1.2提高教师教案和课件的质量:教师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也是最为主动的因素之一,在整个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承担着主导性的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案和课件的水平能够达到规定的层次之上,那么所取得的课堂教学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而当先时代背景下技术的发展就为教师教案以及课件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技术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从根本上提高自己教案和课件的质量,在其中加入更多新鲜的尤吸引力的内容,这样就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接受知识的能够,从而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整体的教学水平。
2从学生的角度谈技术视域下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1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系统:教学评价系统是建立在现代化的技术基础之上,在网络系统上教师对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一种体系,这种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教师的教学与评价工作,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督促学生进行学习状态的改变与提升,是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技术视域下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骑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教学评价系统,教师不仅仅能够说对学生的状态与学习质量进行系统的评价,更重要与更关键的一点在于教师能够通过教学评价系统对学生们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收集与整理,根据整理出来的问题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这样有利于教师提炼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有利于增减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全方位的理解,从而有利于技术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与优化,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教学措施。2.2建立游戏化学习:所谓的游戏化学习指的是一种新鲜的学习方式,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有非常大的区别,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虽然能够保证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对于学生接受状态与学习状态并没有一个有效的保证与优化,经常会出现教师讲完了,但是学生还没有弄明白讲得内容是什么的这种问题,而游戏化学习恰好能够对这一状态进行有效的解决。游戏化学习是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计划于有趣健康的游戏进行相互之间的融合,这样能够改变死板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为课堂教学增加活力与趣味,并且有效地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中小学课堂学习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个非常可靠的保证。教学的过程毕竟是理性思维的产物,所以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也要从理性思维上下手,而游戏教学恰好是这样一种方法,让学生们在娱乐中掌握学习内容,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并且有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与养成,更能够在根本上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结语:随着我国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以及各种先进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教育事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相应地,教育事业的技术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技术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了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技术,以提升教学质量,成为了教育界不得不面对的和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一、加强思德教育,培养好的班风。
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充分利用班会课、品德课,有针对性在开展多形式、生动活泼、丰富的中队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学生零钱多,喜欢买零食,吃喝;学习怕苦怕累,无上进心,不想读书,我针对这一现象,认真地组织学生开展“新学年新打算”、“我为集体做贡献”、“家乡的变化”、“爱祖国,勤奋学习”、“跟奶奶比童年”等主题会,引导学生把零花钱用在学习,使学生认识至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他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并用“小学生首则”、“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学生言行,提高全班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二、在班级中开展“自己与自己比”,提高竞争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一些老师往往希望全体学生向最好的学生看齐,是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实施素质教育首要问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班主任必须关注班中的每一名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全体学生是不科学的。试想:在同一次考试中,一名向来低于九十分的优秀学生只得七十五分,而另一名向来不超过六十分的学生却只得七十分,那么,谁更值得称赞?基于这种认识,为了使班中每一个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我在班中开展“自己与自己比”的教育活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基础,智力状况,身体素质,性格爱好的基础上,确定每一个学生的奋斗目标,同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客观地、全面地总结自己过去,充分认识自我,然后在思想、学习、纪律、文体劳动、爱好特长等方面确定今后的奋斗目标,并坚持每月小结一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奋斗目标,对学生来讲是切合实际,可以接受的。虽然是自己与自己比,但实际上也存在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这种竞争就是比谁的进步大。这样的竞争是人人都可以争取的,因而,学生谁也没有太重的心理负担,只要努力,就有进步,就能实现目标。这样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感,经常在他们心中荡漾,班中开展自己与自己比活动,使后进生不再消极、气馁,信心十足地面对每一天,优生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三、在班级学生转化工作中:
(1)要抓得准,做得细,要有恒心,要乐于帮助。准是指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要摸准会出现过错的原因,把准“脉搏”,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学生出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例如:好心办错事;出于好奇心而干了错事;受人唆使帮助别人打架、偷别人的东西;自我要求不严格而违反纪律;家庭教育不良。为此要仔细分析,找准病症,区别对待,因事因人而异,力求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朝健康的方面发展。细指细心。班级德育工作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提高学生的自学性,帮助他们择善除恶。任何学生都有闪光点,差生也不例外,只要细心留意,就不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劳动、班级活动中闪现的亮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恒是指恒心。对转化工作要按计划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不能热一阵、冷一阵、抓一阵、放一阵,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并不断强化。后进生毕竟因其后进,在学习上与其他同学落下一段距离。为了使这个距离缩短,我还经常帮他们另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来帮助他们。先跟他们谈话,要他们明白老师、家长都希望他们学习进步,都想帮助他们,而只要他们自己加倍努力,老师和家长都相信他们同样会成为好学生。另外在课堂上,对于一些预知的疑难问题,师生共议解决后,我还特别叫他们起来复述,进行难点突破、巩固。而课堂上没解决的,课余再补,利用放学后的十几二十分钟时间,他们进行个别补习。由于长期如此,有些学生乐意配合老师的行动,他们学习也在慢慢地进步。
(2)让学生教育学生。教育孩子必须走进孩子的世界,理解孩子的心理,决不从大人的角度看待孩子。有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是错误的,但在孩子眼里却是真实和正确的。大人教育孩子时,总喜欢摆大道理,大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没有触动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很有效。一次有两个学生打架,我很耐心地摆出一些道理和事实教育了他们一番,让他们明白打架的坏处和弊端,我认为这一次教育对全班同学来说是十分深刻的,但没过两天,又有另外两个学生打架。我很气愤,但我认为如果再批评一次也起不了作用。我将前两天打架的学生叫到跟前,让这两位学生将当天打架的情形和感受与他们分享。这两位同学很留心听他们说,听后深有感触,并互相道歉,许诺以后不打架,使这两位同学确实受到深刻的教育。
在教学上,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我首先从自己做起,改变观念,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做了以下几点:
一、认真备好课,做好课前准备,上好每一节课。
二、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谈不上自觉学习,抓学生坚持预习的习惯,学生借助课后思考题,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扫清学习上的障碍,做到勤检查。培养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修改文章和订正作业的习惯。
一、转变观念。树立育人意识
一般数学老师以为数学课只是传授数学知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语文课和思品课的任务。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这个原理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完全应该,也完全能够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数学老师首先要在头脑中牢固的树立利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端正的处事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意识,随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格。在具体地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的作法是充分利用数学教学中包含的德育因素的内容和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的:“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熟悉的学习素材,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古代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一个数学问题,小孩子都知道。很多电视剧尤其是侦破片反间谍剧目中有些细节,决定大事成败的就是一个数学难题,学生大都最喜欢观看电视剧,教师可根据学生都看过的电视剧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学生懂得了这个道理,学习的兴趣会大增。再比如“旋转和平移”的原理在光盘、缆车、电梯等很多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果让孩子自己设计小朋友游乐园中的玩乐场所,去发现并制造出旋转与平移现象,让抽象的数学和孩子们丰富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探索真实世界中的数学,这比单纯的数学学习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也更好的培养学生热爱家园,创造生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
三、利用教材。启发思智,培养感情
教材中《你知道吗》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的很好教材。如介绍《周髀算经》,其作者是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小数的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学习整数时要讲在整数的性质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数学家华罗庚等,利用这些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和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中华民族在世界数学史上取得的成就而骄傲,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为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设计题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是最重要的情感,感恩之心需要细心栽培与呵护。作家文立芳说过:“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发现美和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比如我在教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的计算题(在公开课上)。让学生采访在座的某位听课老师:你一天要批改多少本作业?改作业花费您多少小时?老师说要改56本,一天改作业花费3个小时。于是学生算出了老师每月只是花在改作业上的时间至少就有66小时,老师还要备课,授课、辅导等等,这样一计算,学生马上明白了老师是多么辛苦。有一个学生激动的说:“老师辛苦了,以后我再也不敢犯错误捣乱了。这时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其职业特点要求直接面向具体工作实用技能教育,要把在学校真正所学的用到实际工作中。
(一)教师的教法方面。教师把应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教学变成了英语语言知识讲授课,语法分析课。有些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大部分的学生本来英语基础知识就很差,学习英语就没有多少兴趣,这样就更使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对学好英语没有信心,有的学生就甚至就放弃学习英语。学生只是听教师讲,跟教师读,没有时间去思考,去分析,没有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不能开口讲英语,不能动手写英语,更谈不上与人交流。
(二)学生的学习方面。学生的英语程度差别很大,成绩优秀的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进行日常会话,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而成绩差的学生表现为英语成绩不佳,词汇量小,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匮乏,应用语言的能力差。甚至连26个字母都不全会。今年我们对新生英语成绩进行一次测评,结果发现其中大部分的英语都不及格,平均每个班英语较好的学生就只有3到5名学生。另外,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能力不强、思想素质偏低、缺乏恒心与毅力等不足之处。大部分学生厌倦英语学习,导致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困境。
二、激发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必要性
面对当前职业中专英语教学的现状,为了提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促进中职英语教学的发展。对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据学生反映,英语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于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虽然学生自己知道读学前教育专业,学好英语对他们来说很重要。还有的同学甚至说:“我就不喜欢学习英语”听到这样的话,可以看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状况,但是我们相信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空间和可能性。所以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
三、激发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方法
(一)从教学方式上看,教师应该创设情境,积极应用现代多媒体等高科技设备教学和多种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具体的图像、声音、动画的方式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它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它绘声绘色地体现了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当然喜欢听、喜欢看。另外,多媒体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能帮助教师创设语言环境,对于英语语言教学非常有用处。采用这种手段教学,学生会很容易进入状态,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充分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动机。我校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和提问教学法等)就使得枯燥无味的课堂生动活泼起来,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至于对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二)在教学内容方面,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激发学习英语兴趣。长期以来,在英语学习方面,对于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往往大于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变成了枯燥的语法学习和词汇的记忆学习,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文化是涉及到各方面,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不能独立于文化学习之外。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也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素养,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加强背景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节日、风俗等情况的方式,这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很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我们也可以用英文小儿歌来对学生进行渲染气氛,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一方面我们学校做的就非常好,也可以说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例如每次上课的导入环节我们会用一首与本节课有关的英文儿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后面的巩固与延伸环节我们配套学一首与本节课有关的英文小儿歌,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可以巩固本节的内容而且效果特别好。
(四)满足需要,以此激发兴趣。兴趣来源于认识和需要,教学中教师既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又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产生学好英语的强烈愿望,增强学习英语的内驱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尽量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做学生的朋友,使学生有一种亲近感、信赖感,这样才能产生“信其道”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把教学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确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把学生真正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克服让学生讨厌的“满堂灌”和“满堂问”,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少讲、精讲,学生多练、多学。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相信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提问、练习、操练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问题,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自己的成绩,都能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激发、才能持久。
(五)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体现自己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当一个学生喜欢教师时, 就会表现出一种向师力。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师的魅力吧!一位有魅力的教师会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魅力是包括好多方面的。所以,教师在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以大方而充满活力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去触动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师德去折服学生。这样,学生才能佩服你,喜欢教师,喜欢英语。同时,教师还应该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还要有流畅地道的口语,同时还要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这样的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才能折服学生,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而探索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方式、方法、策略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有待于我们继续不懈努力。英语学习兴趣的浓厚与否,会直接影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效果。我们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育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258.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4-0107-02
多年来,由于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成熟、不规范,导致一方面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严重匮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研究已成为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而学校图书馆作为传承人类文化和传播知识信息的服务中心、教学和科研的服务基地、学生的第二课堂、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辅助机构,应自觉、主动、义不容辞地配合学校教育,并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任。
一、中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 中学图书馆是实践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科学知识急剧增长形势的推动下,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不可能只依靠学校课堂教育的力量,而必须更多地动用其他教育手段。显然,图书馆作为巨大的知识宝库,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特点优势,更加有效地履行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教育职能。图书馆教育是以自学为主,以个别教育为主,图书馆的大门是向每一位读者敞开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认识能力,自由自在地运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去吸取各自所需的知识。在素质教育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图书馆在这方面具有任何一个教育机构所不及的特点,这也是它与学校课堂教育的最大区别,所以,这也是学校图书馆成为素质教育重要阵地的当然理由。
(二)中学图书馆是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课堂教育、图书馆教育和实践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中三个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教育整体。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后,既可以来到“第二课堂”——图书馆,巩固在“第一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触类旁通,选读各种文献资料来学习自己在“第一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丰富、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图书馆拥有非常有利的条件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图书馆教育形式比课堂教育更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广泛性,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中学图书馆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源泉
图书馆可通过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来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知识互补,还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积极地浏览、消遣、调节、休息。特别是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图书馆的资源更丰富、更广泛,学生可充分利用图书馆先进的设备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检索查阅各种电子书、电子期刊、光盘、磁带、声像及网上全文资料,还可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途径向网上发送各种各样的活的信息源等。
(四)图书馆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场所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是当今所需人才的重要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灵魂。图书馆以注重个体、学生中心、自主学习为主,这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可在图书馆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学习,自由地支配时间,而图书馆里丰富、广泛的资源也为他们提供了进行自主创新所必备的知识、信息,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图书馆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机构
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知道:成长中的学生心理、生理发展迅猛,但尚未成熟,心理矛盾交织,知识经验、生活阅历相当有限,适应能力差,因此心理发展中易出现障碍。具体表现为:厌学、逃学,自我中心,挫折耐受力差,过度依赖,过度焦虑,情绪脆弱,攻击,人际交往障碍,孤独与冷漠等。健康的心理素质会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我,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图书馆要和学校教育一起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发挥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的措施和方法
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自信、自尊、自强,学会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生成一种社会责任感,为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在这些方面,学校图书馆的教育是与素质教育一致的。
(一)不断加强图书馆的自身建设,提高馆藏文献质量
我是岔河乡中心学校教师xx,男、汉族、大专文凭、采矿技术专业,xxxx年xx月xx日生,20xx年参加工作(社招考试)由于我专业不对口,自身经验的不足,近期的工作让我觉得力不从心。为此,我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我想我在专业对口的岗位上,会发挥我的专业优势。为了不因为我个人的原因而影响单位的的正常工作,经过深思之后我决定辞去这份工作。我知道这个过程会给您们管理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便,对此我深表抱歉。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大,不但运用于自然科学各学科、各领域,而且渗透到了经济、军事、管理以至于社会科学和社会活动的各领域。但是,社会对数学的需求并不只是需要数学家和专门从事数学研究的人才,更大量的是需要在各部门中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及数学的思维方法来解决他们每天面临的大量的实际问题,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们不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而寻找实际问题(就像在学校里做数学应用题),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需要用到数学。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关系或规律,把这个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这就称为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这个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我们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常常要做的工作。做这样的事情,所需要的远不只是数学知识和解数学题的能力,而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社会对具有这种能力的人的需求,比对数学专门人才的需求要多得多。特别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根据这个目标,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应以突出数学的应用性为主。高职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用数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出发点就在于培养高职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结合专业知识、运用计算机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训练的途径 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训练有两种途径:第一是开设数学建模课,这个途径受到时间的限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如此,由于学制短,分配给数学课程的课时数较少,这对于我们要做的事情来说是非常不够的;第二个途径就是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有机地贯穿到传统的数学基础课程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获得数学建模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日后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高职数学教学中,是一种非常适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际的一种教育方法。
三、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实践初探
1、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高等数学中的函数、向量、导数、微分、积分都是数学模型,但在教学中也要选择更现实、更具体、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等领域关系直接,同时有重大意义的模型与问题,这样的题材能够更有说服力地揭示数学问题的起源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相互作用,体现数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要重视高等数学中每一个概念的建立,数学本身就是研究和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在教学中,每引入一个新概念或开始一个新内容,都应有一个刺激学生学习欲的实例,说明该内容的应用性。在每一章节结束时,可列举与本章内容相联系的,与生产、生活实际和所学专业结合紧密的应用实例,这样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也是数学建模的过程。
(1)重视函数关系的应用
建立函数模型在数学建模中非常重要,因为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许多例子首先都是建立目标函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在这一章中要重点介绍建立函数模型的一般方法,掌握现实问题中较为常用的函数模型。
(2)重视导数的应用
利用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可求函数的极值,利用导数求函数曲线在某点的曲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很有意义。在讲到这些章节时,适当向数学建模的题目引申,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导数的概念可以从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交流电的电流强度等实际问题抽象出来。导数的意义是函数相对于自变量的瞬时变化率,以此为依据,所有有关变化率的实际问题都可用导数模型解决,这也是利用微分方程建立模型的基础。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就用到了导数的数学意义(函数的变化率);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弹性分析、征税问题的例子都要用到导数。总之,在导数的应用一章中,适当多讲一些实际问题,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积极性。
(3)重视定积分的应用
定积分在数学建模中应用广泛,因此,在定积分的应用一章中,微元法以及定积分在几何物理上的应用都要重点讲授,并应尽可能讲一些数学建模的片段,要巧妙地应用微元法建立积分式。积分的概念可以从曲边梯形的面积、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等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积分的基本思想是“局部以直代曲取近似,无限分割求和的极限”,利用定积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求微元。利用定积分模型可以解决变力作功、不均匀细棒的质量、交通信号灯时间设置、商品存储费用优化等实际问题。运用数学建模法学习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使学生经历数学家研究创造时的思考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意义,而且可以彻底改变学生认为数学无用的错误认识。
(4) 重视二元函数极值与最值问题的应用
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与条件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以及最小二乘法,在数学建模中有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用上述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偏导数可以对经济学的许多问题作定性和定量分析。例如,经济分析中的边际分析、弹性分析,经济函数优化问题中的成本固定时产出最大化、产出一定时成本最小化等,都可以用偏导数来讨论。
(5)重视常微分方程的讲授,建立常微分方程的应用
解常微分方程是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为此,在数学课程教学中,要用更多的时间讲解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提炼微分方程,并且求解。
2、数学建模应与专业紧密联系,发挥高等数学对专业的服务作用
用专业知识作为背景,加工成数学模型,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专业中的地位。这样既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通过对一些以专业为背景、学生有能力尝试的问题的研究,把专业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可以增加数学教学的目的性和凝聚力。对学生在建模过程中碰到的专业方面和数学方面的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请教教师和查资料及时将要用到的知识补上。在强烈的学习愿望下,人的潜能是最容易被激发出来的。
参考文献
[1]钟继雷 应用高等数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9)。
[2]徐天华 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9)。
[3]王积建 在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实验”选修课的设想[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4]李乔祥 论数学建模竞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高等理科教育,2004(1)。
[5]王庚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A].数学文化报告集[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尚寿亭 等 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的教学研究与素质教育实践[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31)。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是我们的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的指南。我在学习和实践新课程理念,探索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过程中,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激发兴趣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这种倾向往往带有积极的情绪和色彩,使之向往、喜欢、追求直至迷恋。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长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借助学生熟知的趣闻,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一旦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时,我就适时的教给学习方法,特别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验到学习的甜头和乐趣,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领悟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的价值。每当学生有了兴趣和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就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处处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如在学习例题前,出示自学问题,提供自学步骤;自学例题时,加以点拨,切入要害;自学例题后,总结学法,探求规律;尝试练习时,适当提示;巩固练习时,提倡创新;释疑解难时,各抒己见。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在接受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从不自觉、不习惯到自觉、习惯而乐于自主学习。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设疑”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巧设矛盾冲突,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迫切想知道为什么的心理,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再激发学生大胆质疑。
二.优化教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具有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曾大胆地做个尝试,在低阶段集中识数: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到了中段,将整数加减、小数加减组合;整数乘除、小数乘除组合;到了高段,分数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进行组合,分数乘除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进行组合。由于优化组合,有利于进行的连贯性、循序性和迁移性,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同化、内化、理解、应用。我通常把课堂教学程序分为三步:一是揭题引趣;二是课中激趣;三是课尾延趣。教学中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评一评”的游戏式的活动中学习知识。
三.实践操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手段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创新。我认为,实践操作是实现数学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在一次为公开课设计教案时,我为教学“圆的周长”设计了一个操作实践环节:让学生用绕线和滚动的方法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学生互相配合,边测量、边记录数据,大家能够顺利完成。然后,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请同学想办法测量它的周长。学生回答,只能用绕线的方法测量,请一名学生上来操作,绕来绕去都很难测量。由此看来,用绕线和滚动来测量圆的周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找到一个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才行。针对学生测量手中圆片的数据,我适时提出讨论题: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讨论,继续测量、计算,得出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实践操作,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了创新。
四.体验成功是数学有效教学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