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4 15:56: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

篇1

我国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权力行使的基础单位,其内部管理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能否为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服务。而内部审计作为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有序与规范以及权力的良好运行的必要手段之一,它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因此为了适应当前深化改革的新常态,满足新形势对内部审计提出的新要求,研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问题十分必要。

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审计的现实意义

(一)监督和控制预算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讲,财政预算资金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预算资金正确的分配与使用关系着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完善其内部管理、形成权力的监督和约束的制度安排。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有利于其内部各部门正确履行职能,规范财务行为,并对预算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起到监督和制约作用,从而使单位资金安全得到保障,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减少工作人员权力寻租行为的发生。因此在当前我国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力争内部审计制度在各部门的积极推广,对规范和制约预算资金的科学分配和合理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有助于为国家政策方针的落实提供支持。主要表现在监督和管理服务职能两方面:一是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对单位经营活动的真实性、正确性以及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和监督的一种职能。行政事业单位是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转的组成机构,它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国家的政策方针常常通过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发挥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对单位内各部门进行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保障国家政策方针的落实。二是内部审计的管理服务职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已制定的工作安排对单位内部的管理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与评价,从而保障国家政策方针的全面落实。

(三)S护国家的财经法纪,促进反腐倡廉。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以国家的财经法纪为基准而开展的。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发现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和物资以及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国家的财经法纪能够得到充分的贯彻执行,从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讲,内部审计部门是独立存在的一个组成部门,其他各个部门需要配合内部审计部门的检查工作。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其他各部门的审查,对其资金使用情况做出评价,能够有效减少贪污受贿情况的发生,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使国家的财经法纪得到保障。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困境

(一)内部审计制度仍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在制度规范内容、标准以及流程指导等方面存在欠缺,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其监督和约束职能。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制度规范内容方面,存在过于笼统、具体与细化程度不足的问题,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只能得到原则性的指导,而在具体实施层面缺乏具体性的指引,使得内部审计工作不够规范,难以保证信息的公开与透明。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标准方面,尽管我国早已出台了《内部审计原则》,它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指导,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该原则已然不能适应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它还需要继续完善与修订。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标准需要进一步细化,为实施执行提供具体指导。三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流程规范性不足,没有按照审计准备、实施、报告以及后续审计这四个阶段详细执行。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工作较为随意,没有按照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进行,有的甚至直接由一人负责并仅仅向领导汇报。

(二)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足。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依靠于内部审计部门与人员在执行工作时保持独立性与客观性的状态,而独立性与客观性主要依托于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具备足够的权力。目前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尚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抽调内部人员来完成,只有少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单独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工作由专门人员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并不具备与其他部门和领导平行的权力,容易因受制于人情关系而,内部审计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三)内部审计范围较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主要包括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重要事务与决策审计以及其他审计等。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对内部审计的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涉及的范围也逐渐扩展。尽管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范围呈现扩展的态势,但是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仍集中于财务审计方面,内部控制审计和其他类型审计涉及较少,特别是其他类型审计十分欠缺。审计类型的局限性表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仍存在审计范围较窄、审计内容不足的问题,内部审计无法充分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四)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开始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该模式与以往传统管理模式存在很大不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属于在会计岗位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他们面对管理模式的转变,并不能很快地学习新知识并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其专业水平;二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较为繁重,特别是随着目前内部审计范围的拓展,它对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的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很难有时间去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可见,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严重限制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适应新常态的建议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制度是规范行为的基础,所以完善行政事I单位的内部审计,首先应从完善其内部审计制度入手。只有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制度安排,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对审计的标准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与规范,比如审计的开展计划、开展时间、流程与程序安排、审计人员数量与专业分配比例、培训机制等。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实践提供对照标准,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机制建设。内部审计本质上是一种监督机制,为了保证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保持其独立性与客观性,应当建立制约内部审计的约束机制。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方面是定期派当地的审计机关来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通过信息公开的方式让社会公众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制约体系中来,从而对内部审计工作起到保障作用。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加强其独立性。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常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足,影响了其独立性和客观性,进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因此为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得到贯彻与落实,应当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制度安排与执行、培训机制以及具体管理举措的优势。具体来讲,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可以通过组织内部审计培训,与当地审计机关合作举办相应的讲座,对参加上述活动的领导进行评价,并将该评价作为领导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在单位内部重点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等,提升内部审计的重要地位。

(三)改进审计工作方法,拓展内部审计内容。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存在局限性的一部分原因是工作效率低下,工作内容因受制于时间不足不能得到扩展与丰富。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应当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改进审计工作的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并促使审计工作内容更加全面与丰富。具体来讲,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更新有关审计的信息化软件与硬件,重视审计软件与业务、财务的衔接问题,搭建一体化信息平台,提升工作效率,丰富审计工作内容。

(四)通过选拔和继续教训的方式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选拔专业人才和开展继续教育两种方式进行。一方面是选拔专业人才,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选取学历适当、知识结构全面以及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开展继续教育,通过讲座和培训的方式加强对他们后期的考察与评价,努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哲.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J].时代金融,2016,(7).

篇2

作为一种监督体系,内部审计要求具有独立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因此又具有特殊性。内部审计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高效率运行,从而保障社会发展的稳定,它直接行使各项权力,所以必须通过有效的监督来实现其运行的公平、公正、廉洁。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能否有效使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的收益性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内部审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其的影响因素也具有多样性,当前社会有诸多的因素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有效运行,因此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针对具体的不足之处,对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针。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我国传统计划经济形式对内部审核工作存在不利影响。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审计工作内容跟不上发展的节奏,陈旧繁荣的内容内部使审计工作的质量不佳,组织结构不够合理,部门分布不相等。这些都显示,如今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真正脱离传统计划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即采用传统的的工作方式,没有进行相应的拓展,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而降低的工作效率。

2.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完善就缺少的工作执行的指导方针,由于国家制定的内部审计不完善,使得一些工作难以操作。我国对于审计工作的相关法律不健全也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运行。国家颁发的现行法规中,并没有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严格规范的法律法规。在缺乏强硬制度的规范下,一些部门所制定的内部审计制度显得微不足道。审计工作缺乏制度保障,不能做到有法可依,就很难去落实一些具体的审计建议,最终导致审计工作缺乏效率。

3.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缺乏独立性,大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机构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部门的设计都依靠于其他的部门,并没有对其进行专门的设置,从中也可以看出审计部门大多得不到重视,甚者连专业的审计人员都没有,用财务会计人员来兼职审计工作,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审计缺乏严明性,审计结果缺乏科学性,最终直接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

4.内部审计工作存在滞后性。不正确的定位,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进行,使其不能紧跟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从而导致审计工作存在滞后性。不能与时俱进就无法实现审计工作的目标,而且内部审计所制定的目标也不合理,把责、权、利的原则放在内部审计工作之外,没有这个原则的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确切落实就变得更加困难,可操作性也大大减弱。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直接把领导的意见作为单位的审计结果,这完全没有可信度,这样也许通过了上级监管的检查,但是是没有任何意义可言,更不用说审计工作的效率了。

5.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够深入。近几年来,国家在收支、部门预算、资金等方面实行了一些政策来应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一些审计部门的领导对这些有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国家有了一些管理,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就不需要再进行内部审计了。这样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了有效的监督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就没法正常运行,甚至无法再开展,这样就与国家设立审计部门的目的背道而驰了。这一切都是因为领导对内部审计审计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是保证审计工作正常运转的基础。

6.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素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能否高效的开展,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密不可分,而现状却是审计人员不达标,缺乏专业性的同时还没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审计工作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它与法律、政治的也有密切联系。目前我国审计人员不能将经济知识与法律政治相结合,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全面性。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将财务会计人员任命为审计人员,而这些财务会计大多为中老年人,他们没有全新的知识体系,不能适应发展快速的市场经济要求,所以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内部审计工作需求,从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低下。

7.审计工作内容太过单一,缺乏创新。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市场经济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变化发展着,而内部审计工作却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更新,很多部门的审计工作仍只停留在财务方面,监督管理也属于事后监督,缺乏创新性。如果审计工作仍不采取有效措施那它便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那么内部审计对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就不是有利的了,所以内部审计应不断革新,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出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调整。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问题的相关策略

1.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审计管理。专业的审计人员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的能力。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各种与审计管理相关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思想素质,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行政事业单位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和思想素质。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应该从两方面加强培养。第一项是工作能力的培养,对于这一点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培训会,定期进行检验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测试等来提高专业素质。第二项是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讲座来解决,这样可以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事业心和大局观。

2.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考虑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不受外界干扰是其能否达到理想的审计效果的关键所在。失去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也就失去了审计部门存在的实际意义。要想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需要在两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是内部审计工作要单独设计部门。内部审计不应该作为任何部门的下属部门,也不应该由任何部门进行控制管理,在行政权利和管理经费上保持独立,不应该与其他部门有任何的利益来往。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是保证审计人员的专职性。审计人员不应该在其他部门任职,尤其是不能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这样可以增加审计部门对外的公开性和公平性,也便于审计部门内部的管理。

3.完善审计工作的相关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需要用健全的相关制度进行保障,只有在完善的制度的指导下,审计部门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健全审计工作的制度时需要全方面考虑各种因素。比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必须符合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审计制度要做到毫无遗漏,覆盖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特别是财务部门要进行重点控制和审计;让内部审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针对审计的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更加法制和规范,大大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

4.不断反思现有内部审计工作的不足并改进。在内部审计工作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不断寻找工作中的问题并改正。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从根本上保护国家的财产和利益,实现审计部门的自身价值。单纯地延续原有内部审核工作的流程和制度只能使审核部门渐渐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也涉及到群众的利益,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政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意义非凡。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内部审计工作要做到推陈出新,不断改善审计制度。总而言之,内部审计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作者:苌征 单位:开封市统计局普查中心

参考文献:

篇3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的好坏直接决定其财务管理的效率。但是在现实审计的过程中,其依然存在很多风险。尤其是在市场投资以及财务报表的审计方面依旧还有很多不够完善之处,所以对内部审计进行分析十分关键。总体而言,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事业单位增加价值和改善企业运营。它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事业单位实现其运营目标。所以对其内部风险进行控制,能够有效地提升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因而,在进行相关的工作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给审计工作的进行造成一定的影响。经过一定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知道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内部审计认识不够到位

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领导对其并不够重视,他们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并不像别的单位一样有一定的盈利或者收益,因而不需要进行相关的审计工作;并且,有些单位对审计工作这种督查性质的工作比较抵触,甚至一些单位对此是非常反对的。正是因为这些错误的想法,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2.内部审计的制度不够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是否健全,是非常重要的。其一,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专门的法律法规,现在制定的内部审计的一些相关制度主要是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实施的《内部审计准则》来制定的,从法律上来说,这些法规的法律效力是明显不够的,规定比较笼统,对于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很明显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其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够合理。一般来说,内部审计的工作独立性非常高,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但是,目前一般的行政事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比较随意,甚至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都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也没有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这样一来,会导致内部的审计工作很难开展;其三:审计单位内部的职能定位不够准确。就一般而言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应以本部门的工作为中心服务于本部门的整体目标。但是,到现在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定位并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这个问题时非常严重的,应予以较大的重视。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防控

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风险防控时,我们首先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也要意识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树立内部审计的意识

在很多事业单位经常会出现内部审计无意识的情况,很多财务人员在审计方面并不重视。所以要深化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明确审计工作的职能目标。一般来说,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领导来主导并进行的,但是一般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部门内部的审计工作不够重视,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要加强领导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认识,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整个部门的重要性;还要进行相关人员的工作调配,使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更加专业,这样才能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促进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2.建立出更加健全的审计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各个单位的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阶段。那么这个时候,之前制定的一些相关的内部审计的制度就不能够满足单位内部现有的需求了,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首先要根据国家规定的相关制度,再与现在的实际相结合,从而制定出符合自己部门的内部审计制度,这样才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同时,在进行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中,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制度,这样才能让审计制度更加周密全面。

3.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

在初步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以后,就要使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能够更加充分挥发出来。现在我国的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够健全,并且,现有的一些相关的规定法律效力明显不够。为了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首先要设置出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并配备专门的审计工作人员,这样才能够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的职能,使得审计工作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益。其二:要找准内部审计的位置,对单位中内部审计这个环节进行一定的优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更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找准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好服务与监督之间的关系,强化内部的管理。此外,还要加强审计的力度,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和资料,确定出理想的内控模型,这样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才能够不断地被完善。

三、结语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其不仅能够让事业单位的发展更加完美,还能让内部审计工作逐渐趋于完善。所以在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防控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健全相关的准则以及制度。为财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内部审计意识。从而实现事业单位在风险环境下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根平.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刍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2(,7):112-118.

篇4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以及业务活动的合法合规,而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开展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活动,并服务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改进提升,进而确保单位整体组织目标的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特点在于主要服务于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内部管理的活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且审查评价时效性强,覆盖范围广。内部审计职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监督控制职能

监督控制职能是内部审计管理最基本的职能,特别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因此,更需要通过内部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以及资产运作管理状况进行全面的掌握,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严格约束在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框架范围内。

(二)鉴证评价职能

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工作要求就是客观公正与独立性,因而内部审计结果的可信度较高,可以通过各类信息数据的汇总分析,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状况作出整体的评价,并将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参照,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以及责任人准确直观地通过审计结果明确自身实际状况。

(三)服务管理的职能

通过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开展审计管理,特别是通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管理情况、资金运作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管理工作的绩效等进行的全面审查分析,能够依靠审计结论准确的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审计建议,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改进自身管理的决策依据。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全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力度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不够造成的。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面,普遍认为单位有着外部的财政、审计以及纪检部门的监督管理,在内部再设置审计工作机构的必要性不大,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支持不够;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层面,一些员工片面的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企业而言重要,但对于以财政经费作为运转基础的行政事业单位意义不大,有的甚至认为内部审计工作是对自己工作的不信任,因而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缺少应有的配合支持。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技术手段落后

内部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因而审计工作的任务较重而且相对复杂,如果没有较好的审计手段,不仅审计效率慢,而且也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目前我国一些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方法选择不合理,内部审计手段上信息化技术应用不足,再加上部分参与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强,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质效。

(三)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存在弱化问题

监督控制、评价以及服务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能,这些职能对于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以及单位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上,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差,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单一,审计面过于狭窄,因此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职能被削弱,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改进建议措施

(一)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应该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导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强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以及工作的独立性,自上而下的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其次,应该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学习教育,让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充分的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其配合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积极性,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此外,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划管理上,应该重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审计技能与综合素质能力,通过在审计法律法规、管理知识、信息化技术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开展教育培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胜任能力,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的建设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的依据和遵循,也是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客观公正与审计结果准确可信的主要途径。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按照《审计法》、《预算法》、《

会计法》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等相关要求,制定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特点的内部审计管理组织实施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流程、具体程序、审计人员管理、审计报告等进行明确的规定,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标准化开展。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做好审计工作开展的规划管理,尤其是对于内部审计的审计周期以及审计深度等进行全面详细规划,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三)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技术方法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上,除了必须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顺查、逆查、交叉、优选等审计基本工作方法以外,还应该积极的采用盘点、鉴定、观察等现代审计方法,重点突出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手段上,应该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化的审计手段,特别是通过采用审计软件,将审计工作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业务管理联结共同建立工作平台,提高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完整度以及分析利用深度,最大限度的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效。

(四)强化内部审计工作职能的发挥

篇5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即组织内部的一项单独性客观的监督与评价工作,其借助系统、规范的手段,审视评定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行以及内部控制是否适当、合法和有效,以此推进组织增大价值与提升运作成效等目标的达到。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的安全、合理与有效应用。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即由内部审计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的逐项业务工作实施有计划的监督与调整,真实地探究出内部审计工作所存的差距与不足,科学合理地确立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之具体方法和手段,对于推动内部审计活动的全面开展与质量的不断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内部审计制度欠缺,监督作用未有效发挥

当前我国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仅有审计署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且内容没有上升至法律的层面,致使内部审计与国家以及民间的审计于地位上存有差别,使得内部审计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并且,各行政事业单位未构建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工作的随意性大,未真正达到制度化和常规化。

(二)内部审计机构不完善,内审工作很难展开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审部门的配设情况为: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等行政管理部门都配置了单独的内审部门,配置专门的审计工作者;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未配设内部审计机构,未配置专门审计工作者。其主要原因,是因体制编制所局限,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几乎是没有机构编制、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往往内审未真正做到名正言顺。

(三)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内审工作质量很难保证

主要是一些单位的主要管理者以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局限了其职权和自由权,及至对其功能不屑一顾。此种错误认识较为普遍,导致内审工作质量很难得到保障。主要表现在如下两点: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时效性不强;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结论的落实性不强。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很难发挥内审职能

内部审计工作属于一种专业性与政策性很强的审查与评定工作。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者整体素质很低,主要表现在:审计工作者配置不科学;内部审计工作者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分析、处理问题、社会交往、文字与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少数内部审计工作者缺乏职业道德和最基本的处事原则等。

(五)内部审计措施单一,内审工作方法缺乏创新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的内部审计活动主要以财务收支状况展开,重点置于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方面,而在评定内部控制制度可否健全、单位内部各机构职能可否到位等方面,未发挥应具备的作用。

三、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控制的应对措施

(一)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展开内审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行政主管单位单独设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是做好系统内部审计的根本保障。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内容:1.应当科学界定内部审计职能。应当由市场主体管理者的视角出发,以适应管理者的需要为基础,制约监督市场主体之内部分权行为;2.应当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独立性可谓审计的灵魂,抛开了独立性,审计的所有结论定会丧失单独的控制作用。

(二)进一步理顺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应当确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者关系,也就是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在本单位主要领导的直接领导下,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规章制度等,对本单位(包括所属单位)的财政、本单位(包括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与本单位(包括所属单位)的经济效益实施内部审计监督,单独行使内部审计的监督权,对本单位管理者负责并报告工作,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权威和有效。

(三)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积极展开内审工作

借助强化内部审计人员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其参加学习与培训、定期不定期开展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研讨会,让审计工作者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以更好地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主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1.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明确和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者的管理方法及激励机制,妥善处理好他们的待遇等问题,充分调动内部审计工作者的积极性;2.应当严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者入口质量关,将那部分政治思想与业务素质高、责任感强的人才调整到内部审计职位上来;3.应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者培训工作,不断更新内部审计工作者的知识内容,增强其业务技能,以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4.应当明确审计工作者职责,严格审计纪律,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四)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内审部门一定要根据我国的审计法律法规及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确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制定内部审计的工作报告制度、从事内部审计工作者应具备的条件、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与权限以及各项审计业务的具体程序等,达到有章可循。

(五)创新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优质高效展开内审工作

主要应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1.在关注重点方面,应当以财务收支为主转变为财务收支同业务控制并重;2.在审计模式方面,应当从事后监督转变为全过程监督;3.在审计层次方面,应当由治标转变为治本;4.在审计结论整改落实方面,应当由自行落实转变为督促落实。

篇6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独立性

近年来,在中央“八项规定”和反腐倡廉的号召下,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形成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体系,已刻不容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政府财务管理的重要体现,也是政府规范内部行为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仍然比较落后,未能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还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新形势下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通过审查和评估业务活动以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以及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作为独立评价、监督本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有效和效益的行为,其根本目的在于不断加强和督促单位改进现有经济管理水平,从而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实现经济目标。从工作内容上看,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相比,内部审计能更加真实地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资金来源渠道和使用方向,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首先和外部审计一样,具有独立性,工作过程和程序及出具的审计结果均应保持独立、客观、公正。其次,内部审计不同于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具有服务的内向性,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是单位内部,是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者,为单位内部管理提供参考。最后,内部审计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对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可以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及时地评价和监督,并且可以对单位的各个层级各个部门进行全面监督,从而实现审计目标。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首先,内部审计有助于制约行政事业单位权力的滥用。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的公共部门,掌握着大量的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权,还掌握着大量的资金管理支配权。这些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其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所以,仅仅依靠外部审计的监督远远不够,必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才能有效地制约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权力的运行。其次,内部审计有助于防范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风险。内部审计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评价、监督,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及对单位各个层级各个部门的监督,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能够在合法、有效的范围内进行,对违法违规行为能够起到监督制约作用,保证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存在偏差

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还不够重视,往往将内部审计工作当做上级部门的要求,而未能够基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决策。还有的领导甚至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就是对单位内部账目进行例行检查,和外部审计没什么区别。而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则认为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按照相关规定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再加上已经比较频繁的财政检查和政府审计,自行开展内部审计没有必要,上述认识会导致内部审计无法完全发挥其自身的经济监督功能。

(二)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制订了专门的内部审计制度,但和实践联系还不是很紧密,在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难以体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由于内部审计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及后续审计阶段。因为涉及环节较多,再与之相关的配套制度制订不完善、不具体,有的单位在准备阶段仅通过口头通知方式告知,审计的严肃性无法保证;有的单位在实施阶段不重视工作底稿的编制,工作底稿随意性强,不够规范;有的单位在报告阶段信息不公开透明,无法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有的单位内部审计档案保管不善等。上述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无章可循,无据可依,难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功能与作用的发挥。

(三)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部门与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的过程中具备客观性和不受影响的状态。行政事业单位专门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还比较少见,有些设置了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单位,很多也只是在财务或监察部门中下设一个内部审计部门,还有一些单位直接由财务部门承担内部审计的职责,自己的账务自己审计,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无法保证。而相当多的设置了独立审计部门的单位,在人员配置方面也比较有限,仅有的人员配置难以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急需提高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个人修养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财务与审计知识,还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法律、经济学以及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相关知识。但是,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总体情况来看,内部审计人员中同时具备会计、审计、经营管理、计算机、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人才少之又少,而且由于多数单位领导对本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给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导致内部审计人员知识陈旧、审计方法落后、手段单一,不能够满足新形势下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建议

(一)转变内部审计观念

必须要积极地转变观念,首先,需要提高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领导的重视程度往往对内部审计工作起决定性作用。单位领导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其次,需要提高单位内部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只有单位内部人员都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积极配合和参与到内部审计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审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各个阶段,都应制订出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比如,在内部审计工作准备阶段,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时间、通知流程、资料准备等方面都应制订出详细的内容;在内部审计实施阶段,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流程、审计方法、底稿编制等方面制订出规范化的程序。另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培训、对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等方面也要制订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严格地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实现按章实施内部审计,从而有效地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行为,切实保护好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

(三)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各单位必须要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在单位内部应居于相对较高的层次,并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必须与纪检、监察部门及财务部门分设,在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对单位负责人直接汇报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能够独立地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实施定期轮岗制度,这样可以防止内部审计人员因与被审计部门、人员的私人关系而做出影响审计独立性、客观性的行为。

(四)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通过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培训,不断更新内部审计人员的财务和审计知识,提高审计业务技能,同时,还要加强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综合管理知识等,切实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鼓励内部审计人员不断自我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参加各种考试和培训,增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及学习,单位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并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

四、结语

总之,由于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应积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意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为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其改进措施分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年第9期.

篇7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行政事业单位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非盈利性组织机构,其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对国家和党的事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在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例如会计内部控制意识不强、财务管理体制还不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不够到位、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等,都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为了有效提高事业单位资产安全性与使用效率,维护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势在必行。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现存的问题

(一)会计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当下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缺乏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过多的重视公共事业管理上的政绩,忽略对单位内部的控制管理,因而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建设没有严格的把关;第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对于自身职责的理解存在误差。不少财务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到自身在会计内部控制中发挥的作用和应尽的职责,对岗位责任约束的意识过于薄弱,造成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其财务控制和监督作用[1]。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会计基础性工作落实不到位、财务会计工作规范化水平不高、监督和控制手段比较欠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严且成效低下等问题,这些都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的结果[2]。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还体现在审计监督职能的弱化对财会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负面影响,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支出的审批和报销程序监管不严,内部管理组织构架权责也不清晰,造成单位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行政开支过大等现象。

(三)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单位会计预算约束力不够,其二是单位资产实物和财会账务记录信息存在误差。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年度预算尤其是公务费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和细化,时常出现临时更改和变动的情况,导致预算机制难以正常运转。再加之单位年度预算收支前松后紧、合理性不够,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账目不规范、不及时、不全面以及缺乏严谨、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也是会计基础性工作比较薄弱的突出表现。

(四)内部审计监管体系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管体系不到位,会大大削弱会计内部控制的成效和执行力度。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还停留在控制主体内部的不合理的监督机制,导致内部审计效果很不理想;其次,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也是导致内部审计体系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还在财务或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的领导下运行,因而审计工作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限制,造成审计结果的权威性和时效性大打折扣。再加上部分单位审计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还不能很好地胜任本职工作,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管体系效应和约束力度

的退化。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强化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认知意识上的充分重视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顺利实施的前提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应树立起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的主观意识和参与意识,以单位领导为表率担负起首要责任,工作人员齐心合力维护内部控制制度的施行;其次,通过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事业单位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建立起良好的内部交流机制,以便全体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动态与成效;最后,明确落实会计内部控制施行的相关责任人,通过到位的奖惩制度和监管制度确保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顺利开展。

(二)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是决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和制度执行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制定一个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有条不紊、有章可循。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把握住三个原则:其一是注重会计程序的制约,其二是注重岗位责任的牵制、细化和明确,其三是以预防控制为主,从根本上避免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失效。

(三)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管理

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能够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要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实行职务分离但相互制衡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第二,制定严格的内部核算和监管机制,对会计信息的复核和处理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章程执行,以保障财会业务和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第三,认真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建立完善的会计处理程序[3]。

(四)完善内部审计监管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是一个动态性相对较强,且系统性和完整性都比较突出的工作,在其实施过程中必须有严格且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管体系来制约和鞭策。内部监督工作主要可以分为预算监督和执行监督两部分,在预算的编制中,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做到依法编制,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管体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执行环节中,工作人员应该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的完整性和违章必究权威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会计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也是保障事业单位高效、稳定运转的必要前提。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监管体系,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出发,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8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组织架构形同虚设。尽管《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都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并未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合适的规章制度,在工作中无章可循。或者制订好的规章制度,只是流于形式,“纸上谈兵”。对于重要人事任免、重要事项、重要决策事件、大额开支,仍然是“一人拍板”,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的个别行为仍然存在,一些必经的手续也只是形式主义,应付检查。

3.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控制。行政事业单位都是实行政府部门预算的单位,预算控制也是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实上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单位预算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造成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准确。有的并非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而是结合考核目标和领导业绩,在上年预算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编制。因此,形成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不一致,单位支出与预算编制相脱离,导致一方面资金不足,另一方面严重超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与国库集中支付与政府采购制度等相互脱节。弱化了预算控制对财政资金的监督作用,容易引起、现象的发生。

4.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会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规模的扩大,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监督手段。部分单位的财务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公用经费任意挤占项目经费“;两费”即公务接待费和会议费预算指标低,但实际支出超标;会议费支出随意性强;往来款项和未达账项清理不及时;财政下拨的专项资金被出借、挪用、闲置,部分出借经费被用于弥补经费、设备购置;一些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列支的费用通过虚开发票,来掩盖其违法行为等利用不正当手段依法和挪用财政资行为,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

5.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到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未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未配备专职的内审人员。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难以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督,部分单位虽然设置了内部机构,配备了相应的人员,但并未定期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和内部控制执行效果。难以发现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和内部控制制度中疏漏之处。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权威性仍然受到限制。造成了对内部控制工作落实缺少必要的跟踪、监督和评价,无法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缺陷,无法合理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无法提出科学性的改进建议。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意义

1.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贯彻落实《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及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可以有效降低舞弊现象的发生,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通过采取各种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相互牵制机制的作用,堵塞漏洞,有效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浪费、贪污、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建立完善的会计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让决策者了解过去、控制现在、预测未来。

3.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可以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制度的协调和完善,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有效管理;也能够合理地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促使各部门及人员尽职尽责,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举措

1.提高内部控制意识,转变观念。财政部门应定期组织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及财务人员,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知识讲座和培训。转变他们对控制制度建设必要性的认识,强化他们的内部控制意识,督促他们了解和把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

2.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近年来,随着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国家已经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但各单位还要以此为母板,结合本单位的行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3.严格预算的控制管理。预算管理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预算管理的编制与执行环节,都须严加重视。在编制预算时要“准”即编制部门预算时要结合当年财力状况,核定具体支出额度,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

篇9

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将单位的内部审计定义为管理与效益的结合, 这句话明确的指出了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并不只是局限于单位内部的经济效益,单位的管理职能同样重要,甚至有时候其重要性还要超越经济效益。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的效益和管理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加强了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单位财务管理是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发挥审计职能,能够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账目清晰,避免出现坏账和账外账,维护了国家的财产安全,减少了国有资产外流的现象。

其二,加强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利用财政资金。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对单位内部财政管理的监督,有利于促进资金用在合理的地方,达到最大的利用率。另外,对单位内部进行工作监督,督促员工认真工作,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行政管理目标和最优社会、经济效益。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现状和突出问题

(一)审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时展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涵盖多个方面,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核算、内部控制、投资效益、经济责任等,由于审计工作的涉及面广,对于审计人员的要求自然也就相应的比较高了。就目前情况来看,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像这种全能型人才比较缺乏,大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具体表现为法律意识不强、政治道德素质低、知识结构不均衡、员工老龄化加剧等,甚至还出现专业的审计人员外出兼职的现象,造成两方面工作不能兼顾,给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多方面不利因素造成审计人员素质低下,严重影响工作质量,达不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标准。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技术水平低下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完善,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方法的改进成为各单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现在审计人员的工作方法大多都是采用问询的手段,或者采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来了解现阶段单位内部的相关活动和财务状况,这样的工作方法比较单一,而且工作效率低,工作只是浮于表面,无法深入,不能准确的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具体工作情况和财务状况,对现实认识不清。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现在普遍常用的审计模式有两种,即管理导向模式和风险导向模式。

(一)管理导向模式

管理导向模式主要是通过内部控制机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绩效和经济效益进行监督评估活动,然后根据得出的审计结论对审计工作做出具体的调整和改进。虽然管理导向模式能够从总体上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控制,加强自身建设,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往往会因为太注重自身管理而忽略外部因素,不能够做到统筹兼顾;且在工作和活动中进行整体改进的话会使得工作过程愈加繁琐,降低工作效率;管理导向是单位内部整体工作上的管理和调整,用大方面的调整策略全面覆盖,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改进,容易造成改进方法与真实情况不符,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风险导向模式

风险导向模式主要是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外两方面情况的具体了解,然后检测单位内部各项工作、活动将要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制定最小风险的工作计划,做到尽最大可能减免损失。风险导向模式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活动中的方方面面,既能够在前期做好规划,又能够在工作中掌握具体情况降低风险程度,与其他的审计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三)审计职能的转变

鉴于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凸显的主要问题,如审计工作制度的不完善、审计人员的素质低下、审计工作的方法落后等,内部审计工作的计划和职能已经到了不能不改进的地步,当前最关键的就是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转变审计职能,将审计职能逐步的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首先要结合管理工作的过程,对单位已形成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核实,并对各项制度和决策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其中利弊,提出科学、合理、可实行的意见;然后加大方针政策的推广力度,确保各部门顺利采用,督促行政事业和经济活动高效高质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可在对各项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后,根据市场上的具体情况,考虑多方面意外因素,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评估标准,规范单位内部的一切管理工作和经济活动。

2.提高风险意识

任何经济组织在进行内部工作或开展外部业务时,一帆风顺的时候很少,总是担着一定的风险,时刻在心理上保持警惕心和风险意识,能够有效帮助组织节省额外时间、减免损失。行政事业单位也是如此,要时刻谨记外部的不稳定因素,提高风险意识和自身的修正纠错能力,在单位内部加强风险性管理,用强烈的风险意识去规范工作行为和活动过程,降低决策的失误率和单位内部的财产损失。

3.内部审计职能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

篇10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172-02

目前,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主要由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三部分构成。与政府审计、社会审计这两种外部审计相比,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则是近几年才逐步建立的。因此,尽快健全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促进和加强审计规范化建设成为当今内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难以对内审工作进行规范和监督。为更有效规范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按照政府职能部门要求,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增设内部审计部门。但与之不匹配的是,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规范化建设相对缓慢,为内审工作的有序开展增加了难度。一方面,国家审计机关制定的专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审计准则和实施细则少之又少,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审计工作时常常出现依据不足或者不适用的情况,审计工作权威性受到严重质疑。另一方面,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制定具体的内部审计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标准的审计程序、方法开展审计工作,审计随意性较大。同时,由于制度不健全,缺少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在履行岗位职责、开展审计工作有效性等方面均无法形成对内审人员的有效监督。

2.领导重视程度不足,审计独立性难以保证。一方面,由于内审部门刚刚设立,其对单位的重要性尚未凸显。另一方面,近年来财政部门采取资金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编制、部门决算公开等多种财政手段,加大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这使得一些领导认为,外部监督足以满足审计的需要,无需再开展内部审计。正是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也因此受到影响。首先,机构设置不健全。有些单位在财务部门内设置内审机构,有些单位将内审机构置于监察部门之下;其次,领导层级不高。领导层级越高,审计部门独立性越强。然而有些单位的审计工作是由单位分管财务的负责人分管,而有些单位直接由财务部门负责人监管;最后,人员配备不足。很多单位并没有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而是由财务人员兼任。

3.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审计方法与技巧不足。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相关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有财务、统计、金融、审计、工程、法律、计算机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保障审计业务的顺利开展。然后实际情况是,内审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刚开展不久,单位没有足够的审计人才储备,很多审计人员是由财务部门调整过去的,审计人员存在专业单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时,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及后续教育,直接导致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审计经验严重不足。在开展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采用的审计方法较为单一,通常采用从证到账再到表的传统检查模式,强调查错防弊,很少采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在审计内容上,更是以事后审计为主,忽视事中及事前审计,导致审计职能不能有效发挥。

4.忽视审计结果的运用,审计意见及审计建议难以执行。审计人员通过对单位账务的审查,结合自身专业判断,会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或者潜在风险。对于这些问题,审计人员应该及时汇报给主管领导,并结合单位具体情况,尽快确定整改思路。同时,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在合理范围内,与之协商确定整改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领导不重视审计结果的情况,认为有些问题不影响整体账务处理则不必修改,而有些问题涉及实际情况又无法修改。强烈的人为色彩,不但无法达到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目的,更是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使得审计部门形同虚设。与此同时,很多被审单位也并不认同审计意见及审计建议,面对审计结果百般说辞,再加上没有领导的鼎力支持,最终使得审计结果不了了之。

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1.完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实现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化。随着内审部门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逐步设立,内部审计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因此,为规范内审行业,指导内审业务,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势在必行。同时,随着内审行业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还会涌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内部审计法律体系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杜绝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现状,从而逐步建立有行政事业单位特色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实现内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2.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全方位、多角度保障审计独立性。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拥有自己的优势,如熟知单位具体情况,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审计工作。发现问题后,也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整改思路,大大提高审计效率。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提高认识,了解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最大程度的为内审工作提供人员保障及资金支持。同时,建立行业内审准则,完善内审机构设立,优化内审部门选人用人制度,促进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全方位、多角度保障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3.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决定了审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审计部门发挥作用的大小。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首先,完善审计部门人员构成。作为一个能够独立完成审计工作的内审部门来说,审计人员的构成必须包括财务、经济、工程、法律等多学科人才,同时符合一定的比例结构;其次,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由于内审部门在行政事业单位刚刚成立不久,一些审计人员仍不清楚具体的职责以及审计方法。特别是对于从财务部门调整过去的审计人员,财务思想根深蒂固,审计观念严重缺乏。岗前培训能够客观地将审计观念及方法程序传达给审计人员,为以后审计工作的开展指明道路;最后,坚持后续教育。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逐步规范,审计重点及审计方法均会发生改变。审计人员应该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审计策略,而这种审计能力的培养与职业后续教育息息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积极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对最新财经政策、最新审计法规、审计方法的培训,定期更新专业知识,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4.完善审计思路及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逐步规范,查错防弊式的审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这就需要重新完善审计思路及审计方法。积极探索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现代审计模式,将财务审计和风险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提高对财政资金绩效、决策评议和经济责任的审计比率,并对制度建立健全、日常管理模式、人员岗位风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使单一的审计内容向多内容审计转变。更加注重事前审计及事中审计,尽早发现问题和风险,防患于未然。对于审计查出的问题,不仅要进行恰当的处理,更要查明具体原因,以便制定相应的政策,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5.强化审计结果运用,确保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到位。审计结果是内部审计人员运用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各项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后形成的意见,对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规范性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对于审计结果,领导层及被审计单位应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领导层可以将此审计结果与被审计单位领导的任职情况相结合,以此作为评价、考核、升职的参考;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应以此为契机,及时发现并改正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规范财政收支流程,将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狠抓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要把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要严格追寻问责。因此,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确保审计结果执行到位。一是在内部审计相关文件中对审计结果的执行进行明确规定,为审计执行提供制度保障;二是积极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做好领导决策的助手,争取领导支持;三是以帮助被审计单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后果并找出解决思路为目的,争取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

内部审计作为单位的内设机构,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完善制度建设,规范部门设置、提升业务水平等措施,逐步建立一支专业涵盖广、业务素质高、操作能力强的优秀队伍,使得评价更加规范,监督更加有力,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吴少珍.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2

[2] 张治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浅谈[J].金融经济,2010

[3] 温勇鹏.做好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