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5 16:11: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篇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创造力。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的有效方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激发好奇心和发现欲,使学生置身于渴望得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中。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以数学问题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创新的环境和机会。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往往呈螺旋递进式发展的态势,原有问题的解决会产生新的问题情境,为进一步的学习又提供了契机。

在提出问题阶段,教师要巧设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接受问题的挑战。在分析问题的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进行独立的探究,并且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解决问题的阶段,教师要把能力培养和基础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感觉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在理性归纳的阶段,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通过理性归纳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学会提问,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创造精神。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高中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包括制定学习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夯实基础是重点方法。基础差的同学,一定要老老实实的从课本开始,不要求快,要复习一个章节,掌握一个章节。具体的方法是,先看公式、理解、记熟,然后看课后习题,用题来思考怎么解,不要计算,只要思考就好,然后再翻课本看公式定理是怎么推导的,尤其是过程和应用案例。特别注意这些知识点为什么产生的。如集合、映射的数学意义是为了阐述两组数据之间的关系。而函数就是立足于集合,并由此产生的充要条件等知识点。通过这么去理解,你会发现,数学基础很快就能掌握。但记住,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着急。

寻找最佳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其中运算能力的培养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思考,优化运算策略;逻辑思维能力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使用归类、网联策略,区别好几个概念:三段式推理、四种命题和充要条件的关系。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思维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式往往影响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致产生错觉。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能够辨别数学知识之间的差异,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概念体系、命题体系和方法体系。

篇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特别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观念,探讨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探索、实践、合作交流中进行数学思考,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策略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的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它既有观念功能又有操作功能. 认知策略则是教学策略的核心,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内容,精选认知策略,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介绍数学课堂教学中几种常见的认知策略.

一、当教材内容的组织具有从直观(感性)到抽象(理性)的特点,且以直观启发为主,应采取“观察-操作-概括”的策略

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一节教学中,求和公式的导出是较为抽象的,它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教材上通过著名数学家高斯10岁时巧算1 + 2 + 3 + … + 100 = ?的例子成功地化解了这一难点,帮助学生完成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上的飞跃,对这一节教材我们也这样处理:

设{an}是一个正项的等差数列,它的前n项和可以被解释为右图中图形的面积,这个图形是一些底宽为1,高分别为a1,a2,…,an的小矩形拼接而成的,求Sn相当于求图形的面积,怎样求这块图形的面积呢?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和操作(可以利用剪刀剪拼). 学生经过试验后发现有多种剪拼割补的方法求出这块图形的面积(实际上得出了求和公式的多种推导方法),其中较简单的方法是剪出一块同样大小的图形,把它“倒”过来“合”在原图上就拼成了一个矩形,显然这个矩形的面积等于n(a1 + an),从而有Sn = ■n(a1 + an),这种方法形象地展示了“倒序”相加法中的“倒写”与“相加”,使学生清楚地触摸到推导过程中所蕴含的割补思想和化归思想,深刻地促成了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上的飞跃.

福慧双修是沟通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一座桥梁,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归纳,既可打破沉寂的课堂教学气氛,也为顺利构建认知结构奠定了良好的直观思维的背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做数学”的实践能力.

二、当教材内容的组织具有从已知(旧知)到未知(新知)的特点,且以精讲启发为主时,应采取“自学-讨论-发现”的策略

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与新知相互作用产生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把数学教学的内容能动地进行加工、整理. 创设切合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诱发和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a ≠ 0)的图像和性质”一节是在上一节二次函数y = ax2的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可采取“自学-讨论-发现”的策略来进行. 教师可出示下列自学讨论提纲:

1. 复习:说出二次函数y = ax2的图像和性质;

4. 函数y = ax2 + bx + c与y = ax2的图像的形状、顶点、对称轴和相对位置如何?要解决这个问题,事先应做什么工作?

5. 你能仿照y = ax2的性质,总结出y = ax2 + bx + c的性质吗?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精讲启发,本节课精讲的应是问题的后两问.

一组“阶梯式”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使学生已知的旧知成为了未知的新知的铺垫,在讨论中,学生的认知沿着老师设好的阶梯拾级而上,最后学生达到一个“欲罢不能”的状态,此时老师适时的启发,精练的讲解定会产生很好的效果!这种教学策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三、当教材内容的组织具有范例(个例)到通类(一般)的特点,且以范例启发为主时,应采取“示范-理解-创新”的策略

新教材中有下列范例:

在边长为60 cm的正方形铁皮的四角切去相等的正方形,再把它的边沿虚线折起,做成一个无盖的方底箱子,箱底边长为多少时,箱子容积最大?这是一道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范例,教师在示范后引申提出下列问题:

用一张长40 cm,宽20 cm的长方形铁皮,制作成一个深5 cm的长方形无盖盒子,列举你的一些制作方法加以比较,这个长方体的容积y的最大值是多少?

最后一种方法得到的长方体的容积是否一定最大?有没有另一种制作方法得到的长方体容积更大?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依赖于对范例的理解,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求解.

例题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延续和深化,例题教学不能就题论题,教师应借助例题的示范作用,在学生充分理解例题的基础上,“小题大做”或“借题 发挥”,通过对例题的改编、引申,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实施创新教育,这是新时期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

总之,如何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在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素养方面受到更多的减免效益,完全取决于执教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制订符合学情的认知策略,揭示数学问题的形成、获得和应用过程. 整体而全面地把握知识,将蕴藏在数学教材中丰富的知识结构和精深的数学思想方法概括、提炼出来,给学生以熏陶和启迪,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促进学生对数学观念、方法和策略的逐步到位,数学观念、能力与素养的逐渐提高.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6-0061-01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主体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m当的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 课堂因争执而精彩

数学课程很枯燥,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例如,教师为了引出千克和克的这两个质量单位,叫了两个男同学上讲台,一个较瘦,一个较胖,教师让这两个学生互相背一下,较瘦的学生说:“他太胖了,我背不动。”教师就问较胖的学生,你能说出你有多重吗?学生说:“我有40千克。”这时就有学生大声说:“不应该是千克,而应该是克。”此时班级里一部分学生说用千克,一部分学生说用克,争执不下。教师要求学生保持安静,同时告诉学生因为他们的争执,教师也不清楚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等一会再来解决。教师就在这位学生的后面板书40克,就把这个问题放在这里。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东西,并查出上面的质量标记,报出物品的质量,如一个热狗40克、一瓶饮料500克等。学生通过比较,从中发现了问题,纷纷告诉教师:刚才那个同学的体重应该是40千克,而不是40克。教师又追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学生的质量不可能和一个热狗一样重。学生们自己找到了正确答案,也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容。这个课前的争执使学生们的学习情绪特别高涨,他们还总结出了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

二、对学困生在课后进行情感教育

新课改向一线教师,尤其是地处偏远的农村小学一线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教材难教,班级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这是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的难题。而其中怎样使学困生“脱困”,是教师们目前最想解决的问题。教师本人在教学中就遇到这样一位学困生,下面就谈谈这位学困生是如何转变的。二年级刚开学,从农场转入班级四名学生,教师让这四名学生做自我介绍。当小H自我介绍时,其他三名同学说他从来不写作业,他是我们班最差的学生,小H满不在乎地咧嘴一笑。教师心里想,刚上一年学就这么不在乎,一定很难对付,看来以后一定要严格对待。一上课,教师就领教了小H的不在乎。教师不看着他,他绝不写作业。教师也使用了各种严厉的办法,如叫到办公室、在全班写检查、批评受罚等。小H对待教师的各种严厉的办法还是满不在乎地咧嘴一笑,就这样对峙了半学期。正当教师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件事情使他改变了学习态度。有一天早晨,他因病在班上吐了一地,教师就和学生一起打扫干净,并给他的母亲打了电话,让他母亲来领他去医院看病。当时小H在住校,可教师下课到班里以后,发现他还坐在班里,就对他说:“小H,你生病了怎么不跟妈妈回家?”他说:“如果回家了,我就上不成课了。”听了这话,教师又好气、又好笑,心想他天天在这里也不学,生病了却怕上不成课。教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小H真勇敢,生病了还能坚持上课,我们大家要向他学习。”这时小H脸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从这天起,教师总是给他倒水提醒他吃药,小H也喜欢围在教师身边,一会儿问字,一会儿问题,忙个不停,学习变得主动多了,上课也不再是眼睛东看西看,一问三不知了。教师也给了他一些表现的机会,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他开始慢慢地听一些课了,在复习中几个单元连续考八十分左右,虽然在班里还是最后,但是进步了很多。教师在给学习好的学生发奖时,跟全班同学说:“小H最近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家说该不该给他发个进步奖?”学生们说:“应该。”教师说:“小H来领奖。”等了一会儿,不见小H上台,教师又说了一遍,这时小H的同桌说:“他说他不敢。”话音一落,全班同学给予他热烈的掌声,教师也给了他鼓励的眼神……终于,小H带着羞涩的微笑走上了讲台。从这以后,小H上课注意听讲了,不再是眼睛到处乱看,在兵团联考中数学打了98分。从小H身上,教师看到了所有学困生的影子,对于批评、处罚,他们都满不在乎,但对表扬和关心,反而使他们不安。教师对学困生经常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常以严厉代替慈爱,但实际上学困生却往往比其他学生更需要表扬和关爱。学困生认真学习,往往不是对这门课有了多大的兴趣,而是他从内心里喜欢这位老师。因此,教师只有用各种办法去爱这些学困生,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发展智力、接受思想教育的根本途径。当前,学生的主观意识、行为能力还很稚嫩,需要成人的约束和指导。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特点,创新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篇4

设问,它是一堂课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地方,教师如果抛出一个、或几个高质量的设问,就会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刹那间激起学生思维的阵阵涟漪,持久而热烈.而这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地方,往往就在知识的疑难点上.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问,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思路认真剖析,循序渐进地不断设问、不断引导,最后,学生恍然大悟,会留下深刻而难忘的记忆.

案例1 这是一位教师在执教“不等式”一课中的教学片断:

(在不等式的应用中,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恰当的处理是教学的难点.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问1∶27名学生去公园进行活动.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票可以少收1元.当领队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一位爱动脑筋的学生喊住了她,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学生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究竟这位同学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

一位学生说:买27张票要付款5×27=135元;买30张票,要付款4×30=120元.显然120<135,所以买30张票比买27张票付款要少.表面上看是浪费了3张票,但实际上节省了钱.(其他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问2:如果去公园的人数较少,只有几个人,是不是也要买30张票呢?

学生们给出了一致答案:不能买30张票,因为那样要多花钱,还是按实际人数买票较好.

师问3:那至少要多少人去公园,表面上多买票,但实际反而合算呢?

学生发表看法:“我们小组的意见是设有x个人进公园,如果x≥30,则按实际人数买票是每张票4元,买30张票要付款4×30=120元;如果x<30,那么按实际人数买票x张要付款5x元.如果买30张票合算,应有120<5x,当x=29、28、27、26、25时,上式都成立,当x=24时,120=5x,上式不成立,再代入更小的数也都不成立.所以我们的意见是至少有25人进公园买30张票才合算.”

“老师,他说的不对.我觉得至少有24人进公园买30张票合算.因为当人数是24的时候,按实际人数买票花5×24=120元,买30张票花4×30=120元,花了同样的钱,我们多买了6张票,当然合算了.”

嘿,他竟然是这样的道理!教室里一片哗然.

“我们把多买的6张票按每张4元的价格当场卖出去,这样就又少花了24元钱.”

“即使我们不卖掉,把多买的6张票送给小朋友,他们还感激我们呢.”

“我们留着票,到下次去的时候再用也可以嘛.” ……

说明 教师设计了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开始的设问起点较低,请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问题虽简单,却是一个前奏,一个起跳的平台;由此深入一步:如果去公园的人数较少,只有几个人,是不是也要买30张票呢?把学生引领到对实际问题的具体分析处理;之后再提高一点要求:那至少要多少人去公园,表面上多买票,但实际反而合算呢?可见,正是这匠心独运的设问,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成就了一段师生、生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与互动,思维就这样延伸到了问题的方方面面.其实,学生说的情况在实际生活中都有可能发生,而学数学正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2 追问:行云流水,问在思维的发散点

追问,是一连串问题的组合,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它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追问要为落实课堂教学的目标服务,必须方向明确;追问还要综合考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自己的收获,体会到属于自己的成功喜悦.许多课例研究表明:学生思维的发散点,常常是教师课堂追问的关键之处.

案例2“多边形外角和”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知道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吗?

生:知道,是360°.

师:那你知道四边形的外角和吗?

(一部分学生说360°,一部分学生说480°)

师:那请360°、480°的同学表述一下各自的理由?

生1∶360°我是猜的,老师对吗?(其他学生笑)

生2:我代错公式了,我把4代人(n2)×180°得出了360°,它应该是四边形的内角和.

生3:就是360°,书上写的,但不知为什么?

生4:我是推测的,因为三角形的外角和360°,故每一个外角平均120°,因此四边形的外角和是120°×4=480°.

生5:我是这样想的:因为四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和相邻的内角构成邻补角,所以四边形的外角和与四边形的内角和的和就等于180°×4=720°,又四边形的内角和为(42)×180°=360°,故四边形的外角和为720°360°=360°.

师:至此,答案应该清晰可见了.前四位同学,实事求是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但面对问题要注意深入思考,生1、生2、生3结果都是正确的,但不知所以然;实际上生4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他大胆地进行了推测,步步有据,推理韵味十足,可惜外角和并不按生4的安排而递增;生5非常规范地表述了自己的理由,揭示出了此类问题的本质.(接下来师生根据生5的思路共同完成证明.)

至此教师意欲提出如下问题:“那五边形呢?六边形呢?n边形呢?”此时“意外”出现了!一位一直低头演算的学生忽然站起来说:我有一个方法要说?

师:那说说你的方法.

生6:如图1,过点A作AM∥BC交CD于M,则∠β=∠3,

∠α=∠4,根据DAM的外角和360°可得∠1+∠α+(∠2+∠β)

=360°,则∠1+∠2+∠3+∠4=360°.

此时,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欣赏):这位同学的一条平行线,把四边形的外角和问题聚合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外角和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数学上常用的思想――

众生:化归.(推导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刚刚提炼出来的,学生有印象)

师(继续追问):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受生6的启发,学生的化归意识被激活了,接着又出现了另外的三种思路:

生7:如图2,过点A作AM∥BC交CD于M,AN∥DC,则∠NAM=∠α=∠4,∠β=∠3,∠NAE=∠1,根据周角为360°得∠2+∠β+∠NAM+∠NAE=360°,所以∠1+∠2+∠3+∠4=360°.

生8:如图3,过点B作BM∥DC交DA延长线于M,则∠β=∠1,∠γ+∠α=∠4,因为∠β+∠α+∠2=180°,∠γ+∠3=180°,所以∠β+∠α+∠2+∠γ+∠3=360°,即∠β+(∠α+∠γ)+∠2+∠3=360°, 所以∠1+∠2+∠3+∠4=360°.

生9:如图4,延长BA交直线CD于M,在MAD中,∠α=∠β+∠1=∠2+∠1,再根据三角形CBM的外角和360°得∠α+∠3+∠4=360°,则∠1+∠2+∠3+∠4=360°.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挖掘出蕴涵在各种方法中的共性――化隐为显,再次历练了化归这一重要的思想,从课堂的表现来看这种思想已经在学生的心底扎根了.显然,预设的任务没有完成,但通过课堂的一个意外引发教师的追问,活化了学生的思维,收获了惊喜.

说明 案例中,教师通过“你知道四边形的外角和吗?”“请360°、480°的同学表述一下各自的理由?”“那五边形呢?六边形呢?n边形呢?”“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等层层推进的追问,激活学生思维,步步生成精彩.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通常都会表现出零碎、孤立、浅显的思维特征,有鉴于此,每一个有见地、成熟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重视运用追问策略,引领学生拓广思维的视角,习惯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发现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思维品质意义非同一般.

3 反问:出其不意,问在知识的生成点

反问,是教师面对问题时不予以直接、正面地回答,而是将问题反方向加以转化,成为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问题.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刚学习过某一知识后,有的学生就觉得蛮简单,懂了,伴随而来的是自我满足,开始放松自己,注意力也不象原先那么集中了.此时,富有经验的教师会循着学习内容、循着学生的认识,出其不意地向学生提出一些反问,动摇他们的自满,促使他们从另一角度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思考、再讨论、再认识.

师:这个范围正确吗?

生3:还有k≥0这个条件,k的取值范围应同时满足k>-[SX(]1[]4[SX)]且k≠-[SX(]1[]3[SX)]且k≥0,故k的取值范围应为k≥0

说明 案例中,这位教师对学生理解肤浅,尚待深入的问题,通过不经意地反问一句――这个范围正确吗?效果非同一般,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过来,而且引领着他们换个角度、换个方向,在更高层面上进行再辨析、再认识,培养他们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和敏捷性.

4 互问:别开洞天,问在学习的共鸣点

互问,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与对话交流活动.课堂上教师问、学生答的交流模式,人们或许早已习以为常,但在当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改理念下,回归学生的课堂,倡导让学生主动提问,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符合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其意义与效果当然更会与众不同.其原因在于:由学生主动提问,很大程度上能避免教师提问的盲目性,有时在教师看来是问题,在学生那里不一定就是问题;相反,有时在学生看来是问题的,教师可能没想到,反倒成了问题;况且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反映了他们内在真实的困惑,更能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

案例4实践与探索(华东师大数学七年级下§7.3)教学片断:

(多媒体演示,画面出现美丽的生日贺卡及包装精美的生日礼物,同时播放美妙的音乐《生日快乐》)

师:同学们,我们班接受了一项光荣的任务,为下个月初一年级过生日的同学设计制作生日礼物包装盒.(教师展示实物:一个长方体盒子及其展开情况)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同学们有信心吗?

生:(齐答)有!老师,用什么材料做呢?盒子做多大?有多少同学过生日呢?

师:同学们的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老师这儿有20张白卡纸,每张纸刚好能做出2个盒身或3个盒底盖.如果1个盒身和2个盒盖可以做成一个礼品盒,想一想,做盒身与盒底的纸应怎样分配?最多能做多少个盒子?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

一组:我们采用的方法是估算.首先,我们知道做盒身的用纸比做盒底盖的少,我们便从靠近中间的数开始计算.用9张纸做盒身,11张纸做盒底盖,则有9×2=18(个)盒身,有11×3=33(个)盒底盖,但是18×2=36比33大,所以只能做32÷2=16(个)盒子.

(调整用纸)用8张做盒身,12张做盒底盖,则有8×2=16(个)盒身,有12×3=36(个)盒底盖,但是16×2=32比36小4,还是只能做16个盒子.以后再调整分配用纸,所做的盒子都少于16个.(师生热烈鼓掌)

师:一组的同学不仅解决问题的方法合理,而且寻求到了问题的结果,真了不起!其他组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吗?

五组:我们认为一组的方法虽然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如果纸的张数很大时,一一计算会很费事.我们组是这样做的:设用x张白卡纸做盒身,y张白卡纸做盒底.根据题意得[JB({]x+y=20

生:虽然三个组的解法正确且答案也一致,让我也学到了新招,但纸张都有浪费.

师:这位同学的发现很有价值,在上述几种解法中,最后还余多少张纸?这些纸还可以做盒子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讨论)

生:刚好剩下1张纸,将它裁成1个盒身和2个盒盖正好做1个纸盒.

师:这位同学的思路很好,我们把在一张纸上既裁盒身又裁盒底的方法叫做套裁,大家同意他的做法吗?

师:那么最多只能做16个盒子吗?

生:还能再做1个盒子.因为前面用11张纸做盒盖正好多了1个盒底,所以多出的这1张纸只需裁出1个盒身和1个盒底就可以了.(全班给予热烈的掌声)

……

说明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启发、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与经验,激发其情感及认知上的共鸣.案例中,通过师生归纳、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强化了自我动机,既能把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与大家分享,又能冷静地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得失,并及时加以校正,培养了学生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及自我补救的方法与能力,课堂也因此而活力四射,精彩纷呈.

我们说: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堂课,不同的教师其教学效果可能会大相径庭,这其中的原因当然可以有许许多多,但课堂中教师会不会提问、学生能不能提问,都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回眸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的好课都会给人留下这样一种感觉:问得巧妙,答得精彩.是的,好课多从问开始,有时是设问,有是追问,有时是反问,有时是互问,有时一问推波助澜,有时一问柳暗花明.课堂提问,演绎精彩的师生对话.

参考文献

[1] 周健良.活用延缓评价,提升教育品质[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0(6):15―18.

[2] 刑成云.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有效追问[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0(11):8―10.

篇5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320-01

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它具有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广泛性等特点。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思想的启蒙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形成了初步的数学思想。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坚持新课改教学理念,创新教学,使得课堂更加灵动,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一、借助知识树,建立知识体系

在教学小学数学时,把知识、方法、思想紧密相联,便可以形成一棵“知识树”。主干是每章的内容,其中的枝叶是每节的知识点,这就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精髓。建立“知识树”,可以帮助小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每个单元甚至每个学段的知识构成,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加深对数学实质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时,可以先给学生看一下本单元的“知识树”,让他们初步了解一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对接下来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在本单元的学习结束之后,可以再拿出这个“知识树”,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学过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合作意识

数学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全程经历知识和技能形成发展的过程,形成统计和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形成以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观念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去体验和发展,单纯靠教师教是无法达到的;培养学生应用意识要始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而要想实现上述过程目标,必须依靠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探究。数学课程反映的是现实世界的内容,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应是活泼生动、积极主动和极富个性的动态化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独立思考,获取知识以及积累学习经验。这要求学生不断反思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看法。以“100 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为了解答实际问题,学生必须探究不同的算法,这些算法要求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操作小棒,并根据自己具备的知识与经验,积极开展自主探索才能得到。这个过程表明,学习数学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灌输的过程。以独立探究为基础,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可以自由展示各自的思维方法,与同学展开分析讨论和研究,实现彼此启发,优势互补,进而拓展学习思路,形成更好的问题解决策略,最终把知识内在的规律性揭示出来。增强合作意识的同时,也能实现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四、课堂进行预设,做好应对准备

教师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以及其他突发事件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做到心中有数。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认真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反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还要认真研究解题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思路,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失误等。比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的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这样操作:同时投掷两枚硬币,让学生猜猜两枚硬币都正面朝上的几率有多大?教师在备课时,会想到会有1/3的学生回答错误,原因是有不少学生会认为会出现三种情况。所以教师可以事先想出纠正学生错误的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用两只手代表两枚硬币,硬币朝上的情况(A)用手心朝上的手掌表示,硬币朝下的情况(B)用手心朝下的手掌表示......学生通过手势演示,就会发现事实上会出现(AA、BB、AB、BA)这四种情况,从而会得出结论:①两枚硬币有1/4的可能性正面都朝上。②两枚硬币有1/4的可能性正面都朝下。③两枚硬币有1/2的可能性是一枚正面朝上,另一枚正面朝下,注意不是1/3。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备课时进行预设,那么相应的应对策略会更加有效,这样以来形成的教学课堂会更加成功。

五、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笔者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灵活掌控课堂,优化教学策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篇6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实施多种策略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关系着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忽略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学生解题的方式和能力,忽略了解题过程,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教学方法模式化

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形式,忽略了教学的本质,浪费大好的课堂教学时间。另一方面, 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实践中仍然是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

许多教师很少花时间去研究教材,没有吃透教材,在课堂的讲解中总是使用几种固定的解题思路,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盲目灌输的状态,阻碍了他们数学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

一方面,部分学校因为资金原因,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不能很好地结合,优质教学资源也不能实现共享。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设备运用不当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投影、多媒体演示过多,减少了学生操作时间,没能发挥现代手段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过于单一

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回答问题必须符合标准答案,否则就轻易武断地认为是错误的,学生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表扬。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被激发,课堂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象,从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和他的同事们总结出了四个数学学习原理:建构原理、符号原理、比较和变式原理以及关联原理。

(三)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过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概念、命题等总是通过与学生原有的有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条件下转化为主体的知识结构。

(四)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 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教学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管理自己的机会,他们要求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1.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平台。2.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艺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情境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3.重视学习过程。如何设计好课堂活动,使学生获得发展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丰富而真切的心智发展体验,是教学理念中的要义。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充分利用一些直观的教具使教学活动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和直观化,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2.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自己应该保持愉快的心情,并通过这种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乐学;其次,要尊重、信任、理解每个学生,既要激发优秀生,又不冷落学困生。3.要充分利用赏识教育。小学生的一言一行需要教师用欣赏、赞扬的心态去看待,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发现自己的长处。

(三)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

1.灵活安排合作学习。以下三种情况比较适用:一是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二是当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三是当遇到某一知识点,学生的意见出现大的分歧,或算法多样化的时候。2.进行分层次教学。一方面,教师在平时的实际课堂教学之中,需要围绕知识结构中各个学习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制定合理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水平、个性特征出发,进行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3.实施“讨论—发现”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多为学生们创设一个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发挥空间,适当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四)要有效利用教材

首先,要吃透新课程的理念。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次,要领会教材意图。要活学活用,给教材灵活的加工和诠释。只有通过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才能达到课堂教学效果。

篇7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302-01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因教师的教学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差异,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课堂给学生创造广阔的学习空间,适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怎样才能上好农村小学数学课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要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开头导入得好与坏非常重要。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进行学习活动,犹如顺水推舟,否则将会事倍功半。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中的“统计”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 六・一马上就要到了,为了让同学们过上一个愉快的节日,老师准备买一些水果给同学们吃,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同学们立刻兴奋起来,全班20名同学有可能就有20种结果。为了避免给统计带来不便,于是我随机引导:目前超市中只有梨子、香蕉、苹果、崭趟闹炙果,你又最喜欢哪一种呢?这一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要对教材进行重组

教材仅仅是一个引子,是一把钥匙,是一个缩影。新教材中,每个例题都是以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出现。可是,这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就不太适合了,大部分情境别说经历,连看也没看过,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重组,尽量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才乐学、易学,才能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从而也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设计了同学们喜欢的游戏----图图的耳朵,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使贴上去的耳朵对称呢?这样,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接着,我又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观察:看看我们的身体还有什么也具有图图的耳朵的这种特征,让学生感触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

三、要给予学生广阔的操作时间和空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并非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创作欲望,我让同学们从我们的身体和日常生活中找出规律,自由地创作轴对称图形,因为是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同学们选作的方法不尽相同,当学生创作完成,我让他们在小组里交流,向小伙伴介绍自己的创作心得,并鼓励学生上台展示,有的学生说:“我把纸对折,画出蝴蝶的一半,剪下来打开,就得到一只蝴蝶。”还有的同学发现:只要将一张纸对折,沿着一边剪出任意的形状,打开后都能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由此可见,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么丰富,我们绝不能掠夺他们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四、要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不同,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智力和能力也各不相同。为了使全体同学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备课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知识、智力基础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也各有差异。因此在备课上必须做到让学困生“吃得了”,让优秀生“吃得饱”。同时,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不同层次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心理满足,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上兴趣。

2、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小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常常期盼着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赏识,于是,对学生的评价成为课堂内外不可缺少的环节。当然,这必须得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学困生,我们只能从他们的品行等方面去肯定,如“你乐于助人,关心班集体,如果对待学习也像帮助同学那样细心,我相信你一定会进步更快”;对于优秀生则不同,他们往往自认为非常优秀,于是常常表现出目中无人的态度,此时,我们必须对此类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如“你今天帮助后进生了吗?”“今天有多少同学得到了你的帮助?”“你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吗?”……此时,先进生就会扪心自问,就会给自己更高要求,从而实现生生友好合作、共同进步。

3、提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双边活动中,提问题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足以证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可是,在一些公开课或优质课竞赛中,有许多教师整节课提问优秀生而忽略了学困生,生怕学困生回答不出来而造成尴尬或拖延时间的场面,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在新课改中提倡:让不同层度的学生均得到发展。而有的参赛教师们却视学困生而不见,他们失去了参与权,发言权,他们的智力发展和能力发展又从何谈起呢?记得在一次数学公开课《6的乘法口诀》上,在巩固练习中出现6×8=( ),许多同学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唯独有一位刚转学来的学困生埋头不语。此时,我微笑着为他投去鼓励的目光说道:“请大家把这次机会让给小国吧!”小国站起来默默地望着我,他没有回答,两脸红到耳根。“请大胆点儿,说错了也没关系!”我鼓励到。几秒后他说“42”,此时许多同学在心里偷笑。此时我立即补充道:“其实我们的小国同学一向都是爱动脑筋的,只是刚才他有点激动而说错了,没关系,凭你那股爱学习的劲儿一定会进步很快。”我示意他坐下,他的高兴之余好像有点儿忐忑不安,因为刚才我为他挽回了自尊。从那以后,小国加倍努力,把《乘法口诀》背得既准确又熟练。由此可见,学困生是被冷落而形成的,只要对他们多给予一点关爱,总会有“枯木发芽”的奇迹发生。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因此,我们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同时,只有加倍关注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巧妙灵活地触动他们的心灵、用一颗真心去倾听和宽恕学生,才会取得“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良效。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83-01

1.巧用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观摩过无数次的课堂教学,回顾总结课堂提问的环节不难发现:体验成功的快乐几乎变成了反应灵敏、成绩优异者的专利,思考不成熟和反应迟缓者得到的永远是"你再好好想想"、"你怎么连这个问题也不会",有的甚至终年受冷落。尤其是一些诸如优质课评选之类的公开课中,这种"倾斜"愈加明显,其结果是课堂上的"消极怠工者"越来越多,教学也就成了少数人的课堂。因此,课堂提问要注意全面性,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首先是问题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让那些反应迟缓者也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机会;再者可以设计一下提问的形式,比如让学生通过书写的形式来回答问题,就是让所有的学生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快速写下自己的答案。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例如:、《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们去过超市买过东西吗?买了什么?说说自己的购物情况。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到超市去购物(课件出示图片):

水彩笔:8元水杯:4元

玩具飞机:27元文具盒:8元

足球:40元布娃娃:15元

请选购你最喜欢的两样商品,算一算买下它们你要花多少钱,并列出算式。

本片段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超市购物"入手,链接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兴趣、易接受,很自然地融入了数学情境中。

3.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爱因其斯坦曾经说过:"在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不过是笨拙的工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一旦把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铭记于头脑中,将会使他受益终身。

3.1教学生动手

先看一个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到野外秋游,带了三箱矿泉水,一箱有8瓶,回来时剩下一箱,另外还有7瓶。请小朋友们算一算:剩下的矿泉水有几瓶?请你们用小棒来代替矿泉水数一数。

生1:我是1瓶1瓶地数……一共有15瓶。

生2:我是4瓶加4瓶加7瓶,一共是15瓶。

生3:我是先拿2瓶和8瓶合起来是10瓶,10瓶和5瓶合起来是15瓶。

师:哪个小朋友数得最快?为什么他数得这么快?哪种方法好?

在此片段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算法,而是借助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明确算理、比较算法进而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学会了学习。

3.2教学生质疑。敢于并善于提出问题是投入学习的前提,敢疑才善思。我们在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敢于并善于质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如"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比、分数、除法间的关系为什么不用"等于",而用"相当于"?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时要先通分?……问题一提出,同学们探知兴趣浓烈,思维活跃,发言就更加积极,比、分数、整数和比例间的关系就一清二楚了。同学们的主动性发挥了,好学、善学、乐学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4.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4.1明确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32-01

高中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高中数学是应用学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促进其个人智力发展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也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标实施以后,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重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教学目标能否实现,能否培育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但前提必须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核心是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是创设富有创新性的教学过程。本文首先分析了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其次阐述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让读者对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一)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半时间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然后预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做练习,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老师对学生评价的高低也完全依赖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堂表现。这显然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老师将教学目标一概而论,不论优生,还是差生都在同一教学目标下进行课堂教学。而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往往是以优等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这就导致很多差等生的数学成绩愈来愈差。而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正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优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主要目的,使之更加符合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

(二)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改革的需求

教学改革是完善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本身就属于教学改革的一部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作为高中数学教学整个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之一,其并非独立的存在,其内涵十分丰富。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教学改革所涉及的项目众多,除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的改革以外,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课堂教学的改革。只有落实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很多教师将众多复杂的数学知识在一堂课中尽数灌输给所有学生,毫不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不管学生是否能够全部理解。而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提升,往往也不从自身教学方式中找原因,只是一味责怪学生不努力,这显然是无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鉴于此,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师的主体作用转化为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不干预学生的自由发展,让学生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参与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科学手段,丰富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科学技术相继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这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影音、图像、文字等诸多符号形式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带给学生更为直观、生动的感受,刺激其感官思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加深其记忆。比如在《椭圆》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用实物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椭圆;也可以利用影音媒体向大家展示椭圆的形象;还可以让学生制作椭圆等。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学习氛围中学习。

(三)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业界有句箴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生,学习任何课程,都必须要先对其感兴趣,才愿意学,才能学好。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后,突然发现数学知识的难度大幅度增加,很多知识自己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学习兴趣也开始降低,学习成绩也慢慢的开始下降。针对这类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学习兴趣方面。因为数学难度的增加,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尤其是以前数学基础本就不好的学生,更加不愿意投入精力与这个“难缠的学科”耗时间。鉴于此,教师必须要重新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让学生明白数学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对其引起高度重视。然后再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题,尤其是针对基础不好的学生,必须要设置其感兴趣且难度相对较低的课题,慢慢培养其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为高中主要的基础应用课程之一,必须要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做好引导者,认真落实新课程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结合时代特点,勇于创造新型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邵传经.高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与布置的优化策略[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3):3.

篇1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首先应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科学高效地将评价执行下去,对于评价的教育功能,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挖掘,构建完整健全的评价体系,为新课程的改革和推进奠定基础。

一、他人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

过去课堂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工作,评价方面缺乏必要的依据,对于课堂教学的创新能力开发不足,教师的授课态度以及授课情感问题直接影响着授课的质量,而且教师的主观方面对于评价影响很大。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教师首先在教学情感上有所转变,由过去的教师为主导向学生为主导进行转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评价当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制订评价标准时,首先应该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吸收率为基础,以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客观公正地对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

二、教学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于每个阶段进行一些即时性的评价,以便能够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给予纠正。对于一个阶段的结束,还要进行一次结果评价,以此检验整个过程中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吸收情况,最常见的评价模式是周考和月考,另外,还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课堂测验以及作业情况。此外,还有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等,都是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具体实施措施。

三、即时评价和长久评价相结合

即时评价是对整个课堂教学价值判断的一个及时有效地短期评价战略,即时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教师在进行即时评价时,要对进度和质量进行即时评价,以便对于影响教学质量的细节问题及时做出纠正,对影响进度的问题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对于教学中的环节进行一些系统性的评价,并制订具有调节、完善,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长期性的评价标准保证每个环节的评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