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11: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十四五规划推进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坚持以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积极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做好建设绿水青山、维护生态安全、打造金山银山三篇文章,为我区全面开启林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建设生态文明、秀美山川新XX提供科学的规划保障和政策指引。
(二)编制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与创新发展相统筹原则。既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林业发展基础,科学设置“十四五”林业发展目标;又要适应林业转型后新体制、新环境的内在要求,要以发展的眼光全面分析林业发展现状与突出问题,主动衔接国家、省、市等上位规划,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确保规划适应新时代要求。
2.坚持全面谋划与突出重点相协调原则。既要全面统筹林业各方面,推动全区林业高质量发展;又要突出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滞后方面,集中攻关,提出可行思路和务实措施。
3.坚持战略谋划与可操作性相统一原则。既要坚持未来五年甚至未来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增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又要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规划设定目标的科学、合理和易评估,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4.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既要充分发挥好政府部门编制规划的主导作用;又要坚持开门搞规划,充分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尤其要听取基层单位、涉林企业及林农的意见,增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提高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
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一)主要任务
系统总结XX区“十三五”时期林业建设取得的成绩、经验,找出制约林业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十四五”时期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林业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生态治理重点建设区域和重点建设项目;提出营造林任务、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蓄积增长、林业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等目标指标;确定“十四五”期间深化林业改革的重点任务及需要国家支持的政策建议;制定实施“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的主要保障措施。
(二)责任分工
1.生态保护修复股。牵头推进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落实规划编制机构单位;征求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对林业发展的意见建议;汇总收集相关课题调研报告,整理形成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及规划评审会;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
2.财务股。负责落实规划编制工作经费。
3.森林资源管理股、森林防火股(办)、森防站等相关股室(单位)。根据各自工作领域和调研工作安排,完成相关课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及时报生态修复股收集汇总。
4.南阳国有林场、区国有林管理所、区种苗站等直属单位。根据单位自身基本情况,结合“十三五”期间工作开展及项目进度,充分考虑“十四五”期间林业发展方向,撰写本单位“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成果报告,并报生态修复股汇总。对全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初步成果提出意见建议。
5.规划编制单位。具体规划编制单位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由生态修复股按程序落实。
三、工作阶段和时间安排
规划编制期限为:2020年12月-2021年7月,分为制定工作方案、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总体思路、编制规划大纲、成果编制评审和规划成果报批6个阶段。
(一)制定工作方案阶段(2020年12月)
制定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部署开展重大问题调研;组织各直属单位、局机关有关股室和乡镇林业工作人员开展“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发展基本思路、建设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政策和资金需求等基础材料及数据收集上报工作。
(二)开展专题调研阶段(2021年1月-2月)
围绕《规划》编制和重点工作,确立3个调研课题方向,分组开展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于2021年2月底前报“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保护修复股)汇总。
1.推动林业转型,实现“十四五”XX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对策
课题组组长:施广,成员:岳映强、曾冬、毛中友、胡昭、李文铭
课题任务:精准分析XX林业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准确研判国家林业政策走势和重大机遇,对接林业改革方向,确立林业转型思维,研究提出“十四五”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
2.建立“十四五”林业森林资源综合监管保护体系的重点任务与对策措施
课题组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课题任务:吃透国家、省、市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工作职能,提出“十四五”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地、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在专题调研进行的同时,同步启动规划编制单位招标。
3.“十四五”林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对策与思考
课题组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XXXXXX
课题任务:全面分析“十三五”XX林业产业发展基础,把握林业金融、资金等政策走向,提出“十四五”林业产业发展升级的方向、途径。
(三)形成总体思路阶段(2021年3月)
完成规划编制单位落实。
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保护修复股)在汇总前期资料收集和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林业发展相关政策,撰写形成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提出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经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定后提交规划编制单位。
(四)编制规划大纲阶段(2021年4月)
深度剖析国家、省、市林业发展规划,深入对接上位规划和区级相关部门“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大纲,召开第一次专家咨询会,修改后报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定。
(五)成果编制评审阶段(2021年5-6月)
2021年5月底前,编制完成“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6月上旬,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单位、乡镇(街道)、机关股室、直属单位、社会各界等意见建议,召开第二次专家咨询会,修改形成规划送审稿;6月下旬,召开专家评审会,根据专家评审会意见修订形成规划成果稿。
(六)规划成果报批阶段(2021年7月)
2021年7月,完成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成果编制,按程序送审报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保证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成立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分管林业工作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生态修复股、森林资源股、财务股、森林防火股(办)、区森防站、XX国有林场、区林管所、区种苗站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附件),下设办公室于生态修复股,负责日常工作,统筹推进“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协调解决编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二)成立咨询专班。
X、全力抓好专项行动综合协调。区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我委已着手X年重大重点项目收集整理,目前已拿出初稿。我们建议继续按照“百日攻坚”模式,继续担当好专项行动综合协调牵头人。将项目建设推进细化,量化,明确项目建设的关键节点和完成时限,严格按照时序要求,推进项目建设。力争X年全区重大重点建设项目开工率达到X%,项目达标率X%。对区委、区政府所部署的重大重点项目,主动牵头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做到条件成熟的项目,快速高效立马办;条件一般的项目,创造条件果断办;条件不够的项目,出谋划策、主动运作积极办。
X、全力抓好“十四五”规划编制。目前,国家、省市层面都已经启动了“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我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也已经草拟完成,并报区政府。区发改委作为全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牵头抓总部门,将认真谋划提出一批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改革举措,认真起草“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在此恳请区里在领导协调、经费保障、人员安排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X、全力抓好迎省市高质量发展考评。迎省市年度高质量目标考评,是我委明年一项重要的中心工作,我委将全力以赴、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仔细分析研判各项考核指标,认真对标对表,充分认识GDP、X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十二大行业营业收入、服务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在找出差距的基础上合力追赶。加强日常调度,充分发挥每位同志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沟通,提出具体的办法措施,全力以赴把各项考核指标完成好。
X、全力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目前我委牵头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举措(征求意见稿)》,已广泛征求了区直各单位的意见建议,正在修改完善,之后将报区委、区政府会议研究,通过后印发执行。这X条举措聚焦全区营商环境中存在的企业融资难、经营成本高、审批环节多等突出问题,有针对性提出了具体解决举措,拿出了一些“真金白银”的政策干货。希望文件印发下去,涉及到的区里相关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不打任何折扣的执行到位。
X、继续抓好项目概算规范审批。认真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严格按照《X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和《X政府投资项目概算调整管理办法》两个文件规定,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概算审批,力争X年核减概算资金X亿元以上。
X、全力以赴跑省进市争资争项。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将掌握的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在项目资金上对我区最大限度的支持,确保“X元素”得到更高层面的关注和更多资源的倾斜。X年力争获得中央、省市上级资金超X亿元,项目X个以上。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扎实做好经济发展宏观统筹。一是谋划推动“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推动建立X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决策和工作推进机制。高标准编制出台、统筹实施X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三年行动方案、年度工作要点和X区先行示范区建设系列文件,主动对接市发改委(市示范办),积极争取试点示范项目在X区落地。
二是协调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起草形成《X市X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计划(2020-X年)》,并编制相应2020年工作要点,持续深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工作,于X月X日全市首个与X交易集团签订交接协议。目前,X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
三是稳步推进各项综合经济工作。
统筹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研究。密切关注全区经济运行态势,深入研判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科学开展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努力降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制定区2020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分解方案,压实各单位主体责任,推动各项指标顺利完成年度任务。
(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疫后恢复。
牵头成立X区建设项目推进与城市基本运行保障组,助力辖区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共渡难关;起草印发《X区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开工)工作方案》,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和启动建设。抽调党员干部驰通卡口和挂点社区一线防控,统筹协调辖区地铁工地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强化救灾物资保障,牵头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助力平稳疫情期间物价。
(三)攻坚提速固定资产投资。
一是力促固定资产投资逐月回升。统筹推进政府投资项目,高效执行政府投资计划。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班长制和每周调度机制,科学分解年度任务,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20年X-X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亿元,增速X%,计划完成率X%,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排名全市第三。
二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实行重大项目三级协调机制,全方位协调存在问题,加快建设进度,X-X月,X个在建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约X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X%,预计年底能X%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牵头梳理全区年度重点推进项目X个,并制定重点项目任务分解表,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全面统筹推进东进攻坚、新基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
三是引导优质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运营。
牵头编制《X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办法(试行)》,提升公共服务项目的供给水平和效率。探索采用市场化经营权配置、知识产权证券化、基础设施REITs等多种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多元化、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
(四)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统筹做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工作,全力推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改革;建成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信息超过X万条,涵盖辖区内登记的商事主体约X万个,累计访问量达X万次;研究制定《X区企业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全面铺开企业信用画像;优化“信易贷”服务、推动“信用+审计”联动、扩大“信用+执法”范围,全方位探索“信用+”应用模式。推出“信易贷”线上申报平台。推动成立X区信用促进会。
(五)推进节能减排引领绿色发展。
一是大运AI小镇成功获批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二是通过线上宣传模式创新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实现节能知识无接触式传播。三是大力推进全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做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安全监管工作。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一是保质保量完成区建设项目推进与城市基本运行保障组各项任务,统筹推进落实市区各项经济政策措施。二是建立健全“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体制机制,围绕“十四五”时期X区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各领域中心工作,形成有效工作机制,为“十四五”期间各项工作顺畅开展奠定基础。三是科学制定2021年主要经济目标任务,做好经济形势分析研判,科学监测和深入分析经济运行特征,努力实现“十四五”开局之年各项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四是抢抓“双区驱动”历史机遇,统筹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建设系列文件,编制2021年工作要点,积极争取双区建设在X落地结果。
(二)抓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一是科学编制2021年政府投资计划。按照“保民生、保基础、保重点”原则,对项目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坚决剔除不必要和无效投资,推动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二是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运行。坚持固投任务双重分解,执行按月通报和“末位督办”,全力以赴保持投资强度;充分发挥稳投资工作专班和审批服务专班作用,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应统尽统。三是优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深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流程改革,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推进文体项目标准提升研究和应用工作,适时开展其它建设标准提升研究。
(三)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做好2021年市、区两级重大项目计划的组织申报和编制工作,推动重大项目实现滚动式发展,提升项目储备数量和质量,为X区经济发展夯实根基、打好铺垫。二是加强谋划梳理,认真做好“十四五”重大项目编制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全市“十四五”项目库。三是严格落实重大项目“责任制”和“承诺制”,提供高水准的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四是持续推进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三年计划,加紧推进小运量轨道交通建设示范线项目开工建设,统筹推动各龙头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四)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2020年法律合规部共《合同管理办法》《法律事务管理办法》《纠纷事务管理办法》《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合规管理制度》共五项制度文件,进一步划定岗位权限做到有权必有责、权责相一致。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初步构建合规管理制度体系,将合规管理纳入公司日常管理体系,从粗放式管理经营逐步转向优化流程化经营管理。
(二)加强合同管理,督促整改落实
依据合同管理办法,应做到依法签订合同,保证合同的合法性;公平公正签订合同,维护公司利益、促进合作共赢;切实履行合同,提高合同的履约率;有效监控合同,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及时处理合同纠纷,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依据以上五个要求全年分别对芜湖项目部、南京分公司、集成房屋分公司分别进行合同管理检查。南京分和集成房屋按照季度检查,自2020年5月1日授予合同备用章,已经完成对其二、三季度的检查并书面通报检查情况。
法律合规部将定期对合同管理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被检查单位合同规范管理,及时整改存在问题并提交书面整改回复。
(三)依法化解纠纷,保障公司权益
截止当前,2020年共发生11起诉讼案件,分别为3起主诉案件,8起被诉案件。主诉案件中2起为我方起诉南京政瀛高合金属有限公司,剩余1起主诉案件是我方起诉慈溪四海轴承有限公司为政瀛案衍生案件。
政瀛案件中,聘请外部大所上海市锦天城(南京)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协助处理案件纠纷。深入研究政瀛案件关键点即涉案票据的流转过程,法律手段和财务技巧双管齐下发现突破口,促使政瀛公司、四海公司与我方达成协议。追回公司损失、诉讼费、律师费、违约金的费用合计270万。
(四)培养合规理念,构建合规制度
开展公司内部培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和合同合规管理意识水平。协助搭建OA平台,优化重大经营决策流程、合同评审流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法律审核作为关键节点嵌入决策流程中并成为刚性约束。
(五)对标工业标准,总结法治建设
强化组织协调和统筹安排,组织法律合规部具体推动落实,逐项对照《统计表》验收标准,结合依法合规考核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找公司法治建设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年中初次向工业提交法治验收统计表以来,我司边查边改、以查促改完成《合规制度》《第一责任人》制度完善,组建合规管理委员会,统筹兼顾,在法律合规建设过程中保持动态管理。
二、2020年重点工作、创新工作主要做法
(一)合同信息化管理
推进合同信息化管理,实现合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避免违规操作。授予分公司合同备用章,提高小微合同管理效率,保障重大复杂合同管控在机关,实现降本增效。
(二)十四五合规管理规划
编制十四五合规管理规划,公司将继续开展合规建设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致力公司高质量稳定发展。立足合规管理的基本原则:全面覆盖、强化责任、协同联动、客观独立原则。将在公司内部建立覆盖全领域、全层级、全系统的合规管理体系,结合主营业务,为公司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三、面临的行业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新变化、新动态
利用《民法典》优化的公平有序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注重合法经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将法治能力转化为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持续动力。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法律原则转化为企业尊重契约、崇尚诚信的运营准则,构建完善的运营体系和信用体系。
“十四五”法治企业建设规划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的重要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使命和责任要求,是企业战略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十四五”期间,面临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等问题。加强法治企业建设,用法律手段为企业加快发展保驾护航,确保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竞争、依法发展、合规经营,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影响力与抗风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提前深入业务部门,为他们提供法律政策研究、交易架构设计、风险防范、协调纠纷、争议解决以及管理流程的改善等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
四、立足系统管理和全局角度,2021年系统工作基本思路、安排和措施
(一)基本思路
建立健全合规管理的制度体系和搭建合规管理组织体系。完善体系建设,加强合规管理程序规范,基本方法是合规管理部门作为合规主体应当对市场经营、产品质量、安全环保、劳动用工、财务税收等多个重点领域,依次进行合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最终由法律合规部形成合规检查报告。
同时,对标上级单位进行的法治经验总结验收边查边改自我提升工作,应当与十四五合规管理规划以及公司法治建设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有效衔接。促进法律合规工作进一步稳定进步,提升公司依法治企的水平。
(二)具体安排及措施
(1)构建合规管理制度体系
落实《中铁钢结构有限公司公司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中铁钢结构有限公司合规管理制度》总领性制度的落实工作,推进合规管理规划。
(2)实现合规管理部门建设
保证公司内部工作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将合规管理职责融入部门,落实岗位职责,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的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保证各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合法合规,实现合规管理部门基础建设。
(3)搭建公司合规管理架构
“十四五”期间搭建公司内部合规管理要素间关系的组织架构,开展合规管理活动。分配合规资源、合规职权、合规责任,保证合规信息在公司内部流转顺畅,增强各部门合规管理的协作与配合。
(4)注重落实管理链末端的合规建设
立足公司现有组织机构资源,将合规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责纳入法律合规部,建立复合交叉式的组织架构层层推进合规管理建设,落实到公司管理链的末端即项目部。降低成本消耗,加强合规综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协作互动,保障合规管理的动态运行。
(5)建立长效机制
一、 “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部署和任务,继续以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积极主动融入一体化发展进程,为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二、 “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
1.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准入环境。落实市场准入政策共享和“放管服”改革协同,为地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便利化服务。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实现业务流程、条件要求、解释口径、办理时间“四个统一”。加快实现证照管理一体化,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事项相同、改革措施相同。协力推进“一网通办”建设。共同落实数字政府建设,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完善网上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文书归档等功能,统一电子营业执照运用场景。按照市级的统一部署设立地区“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加强政务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区域性一体化受理、收件、查询、发证等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2.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监管环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监管制度创新,营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监管环境,全面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公开”、抽查检查等信息在区域内充分共享应用,落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标准、企业信用修复规则、实现信用监管标准互认结果互用。对重点监管领域和对象实施精准监管,对守信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对失信企业实施重点监督和联合惩戒。落实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创造、运用和管理知识产权,鼓励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强地区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制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配合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满意消费行动,共建区域内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共同推动经营主体自律,配合打造统一的消费投诉公示平合。推进消费领域社会监督。协同监管网络交易。充分发挥全省网络市场监管服务系统平台作用,注重整合辖区电子商务经营者基础信息、经营信息、监管信息等信用数据,开展研究分析,实施分类监管。落实地区网络、合同案件查办协作机制,协同破解新形势下的网络监管难题。
3.合力打造一体化的质量供给环境。配合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建设。在信息、业务、资源各方面配合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协同联动、效率共同提升。配合建设和华东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促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培养计量技术人员,互派计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互动。推动特种设备监管一体化。推进特种设备单位、人员、设备信息互查互享,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运用。
4.合力打造一体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全面建成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程监管更加科学,“党政同责”、“四个最严”、“四有两责”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履行,社会满意度全面提升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有效遏制制假售假、无证经营等行为,杜绝和控制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控制和减少较大及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继续巩固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成果,积极配合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继续深化食品安全“四项治理”行动,全面推进小作坊登记和小餐饮、小摊贩备案管理。保持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的高压态势,公开违法违规、虚假欺诈产品和企业信息。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基础,推动实现顺向可追、逆向可溯、风险可控的地区食品领域全产业链追溯体系。不断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 “十四五”期间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共同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和“十四五”期间各项重点工作。“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2800字范文稿当前,以信息技术和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并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过近年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经济大国。“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准确研判“十四五”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地缘新特征新变化新趋势,对于维护延长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增强提升国际塑造力影响力引导力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社会前进动力,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强国建设发展对于我国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加快发展数字科技,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坚强基石。尽管我国是数字科技应用大国,却不是数字科技研发强国,很多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因此,须加强数字科技关键技术攻关和布局,以数字科技大突破带动数字经济大发展。
一是采取清单制梳理我国数字科技的短板软肋,短期内寻找可靠的替代源和备份源,使“卡脖子”技术不因外国的封锁而断供。
与此同时,发起专项研发计划,集中力量攻克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等短板,补齐数字科技研发链。
二是面向数字科技前沿领域,设立国家或世界实验室,牵头发起全球大科学计划或工程,更多更好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主动嵌入全球数字科技创新链条和生态系统,吸引和积聚全球创新人才。
三是支持数字科技试点应用,积极利用智慧城市、智能工业、智慧医疗等发展契机,推进数字新科技先行应用,为数字科技应用提供试验平台和应用场景,在应用中不断完善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数字基建,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我国在发展数字基建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而言比较滞后。由此,应科学决策、统筹布局,把数据中心、场景中心、区域中心、应用中心有效结合。
一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要有战略导向和规划牵引,前瞻布局数字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共同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正确处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做好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通过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规划布局、互联互通等,引导数字基础设施的有效投资和有序建设。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充分考虑本地发展情况和财力承受情况,尤其要根据实际需求开展数字基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注意避免一哄而上,形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三是正确处理好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以需求为牵引,把应用场景建设置于数字基建的重要位置,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和平台企业依托自身需求参与数字基建,并开放为社会使用,实现数字基建供给和需求精准匹配。合理跨区域布局数字基建,将数字基建同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打通,形成产业链应用生态。
加快发展数字贸易,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强大引擎。随着5g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b2b为主导的产业互联网推动的企业间数字贸易将成为拉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另一强大引擎。须顺势而为,充分发挥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先行优势,依托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数字贸易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效益与质量。
一是继续做大做强消费互联网驱动的数字贸易,利用数字技术“在线化、无接触、可传输”特性,进一步提升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数字娱乐、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更多高端便捷的消费选择。加大主要电商平台的全球化战略布局,通过收购或自建本土化网站,建设更多海外仓、展贸中心和营销服务中心等,带动更多中国产品与服务进入海外市场,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拓展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二是培育壮大产业互联网驱动的数字贸易。制订实施产业互联网国家战略,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打造“研发+生产+供应链”的数字化产业生态,共享产能、技术、数据、人才、市场、渠道、设施等,促进产业互联网带动的新型数字贸易快速发展,使其尽快成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稳步推进数字货币,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抓手。当前,各国高度重视数字货币的研究与实践,竞相加快央行数字货币布局。对于我国而言,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零售支付体系发达,同时,较早启动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理论研究,加快了央行数字货币试点落地步伐。展望未来,须顺应全球数字货币发展趋势,及早谋划、动态应对、争取主动。
一是加快战略布局,协同推进人民币数字化与国际化工作,实现国际国内同步部署,强化央行数字货币与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的联动发展,助力人民币更好承担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的计价、支付、结算职能并发挥世界储备货币角色。
二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先进地区整体落地,及时总结央行数字货币发行、运营与管理经验,有序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多场景推广应用进程。与此同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央行数字货币与其他零售移动支付方式联动互促、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随着我们对现代化的理解不断深入,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意味着在现代化进程中各领域的关联与耦合更加紧密,构成一个完整的现代化体系。信息化以信息为核心,通过信息的流动与处理,实现万物的互联与协同,让工业更加智能,让城市更加智慧,让农业更加精细。信息化还能优化治理结构、更新治理理念、提升治理效率。当前,信息化与现代化各领域正在发生“化学反应”,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对社会的影响也将从物质和制度层面进一步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当前,一个以人工智能为核心,融自然智能、人工智能、集成智能为一体的新的智能科技学科正在兴起,它必将改变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
二、“十四五”期间规划的信息基础设施项目
5G的商业化应用将进一步拓展我国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目前,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正处于商业推广阶段,2025年我国5G用户预计将达到亿级规模。5G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将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从交通、工业、农业到生活家居、健康管理,5G都将发挥重要作用。5G的商用推广不仅能提升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和智能设备的技术水平,还能加速半导体、车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成为开启万物互联、深度融合的“万能钥匙”。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领域基建被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依据市政府关于关于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关于主城区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批复,我市将在市通发办的指导下,大力推进5G网络的升级改造规划对接。实现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综合交通、地下空间、环境保护等多种规划统一衔接,引导城市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节约城市空间资源,助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随着5G的到来,移动数据流量将呈现爆炸式增长。在5G网络中,减小小区半径,增加低功率节点数量,是保证5G网络支持1000倍流量增长的核心技术之一。预计市在“十四五”期间新建地面宏站约600个,新建楼面宏站约450个,新建微站约750个。其中农村新建地面宏站约250个,新建楼面宏站约200个。由于5G覆盖的密度需求增高,城区新建室内分布系统将大幅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间新建室内5G分布系统约300个。
三、“十四五”期间强化信息化基础建设和应用的基本思路
(一)加强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高位推动、统筹协调职能,做好行业纵向与区域横向的有机衔接,形成高效协调的组织管理体。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细化责任分工、制定详细实施方案,落实工作举措。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推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加大政策支持
如何拟制“十四五”规划
在机关工作中,有一项需要综合能力并能够展示水平的重要任务,就是组织承办研究制定比较重要的规划、纲要或方案。例如组织制定一个行业或一个单位的发展规划;研究编制一项事业或一种体制的改革方案;调研提出加强一项工作或一个系统全面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调研拟制一项政策性或一部法规性文件等。这既不单纯是撰写一份文件材料,也不是组织办理一次事务性活动,而是一个计划设计、需求分析、调研论证、编制方案、评价选优、会审定稿和上报审批的完整过程。
我们以研究拟制一个单位或行业的发展建设规划为例,介绍组织承办这类工作的一般程序和作法。
1.总体设计和制定工作计划
如果拟制一项事业的5年全面发展规划,一般需要用1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应首先进行总体设计安排和制定一个拟制工作的具体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制定规划是一个单位的大事,应由单位最高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领导和首席专家参加,组成规划拟制领导小组。下设规划拟制组、专家论证组和若干分课题研究组。在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规划拟制组具体协调,按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规划拟制任务。
明确工作项目步骤和进度。研究拟制一个全面发展建设规划大体上要经过以下步骤:总体设计和制定工作计划;形势、任务、需求、现状和条件分析与研究;总体思路与目标体系研究;进行分课题(子规划)研究;组织拟制总体规划初稿(草案);重要项目建设方案分析、评价与选优;专家组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领导班子会审和上报审批。
以上这些工作内容项目,大体上是从先到后,有的要同时并行,有的要反复进行,要计划好开始和完成的时间节点。为便于工作开展和检查,最好划岀拟制工作统筹图。
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规划拟制工作涉及单位人员多,需用时间较长,应在工作原则、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和相互协调配合等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供参加拟制工作的人员遵照执行。
2.形势任务需求和现状分析研究
拟制发展规划,首先要弄清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机遇和挑战,弄清楚本系统的现状和条件。至少应系统收集和深入分析研究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国际国内相关行业的动态、成果、发展趋势与前景、经验和教训,以及对本系统本单位的影响、启示和借鉴作用。
国家和上级的有关指示与要求。包括国家现有和即将出台的有关政策、法规、规划和纲要;上级赋予的任务和明确应达到目标指标;有关领导提出的指示与要求等。
本单位本行业现状与条件。包括基本力量、可利用可开发资源、已有成果或成就、经验与教训、存在问题与差距及原因分析等。
3.初步研究提出规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体系
在深入研究了形势任务需求和分析清楚了现状与条件的基础上,规划拟制组应集中力量研究拿出一个规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体系的初稿,经领导小组初步审定后,供分课题研究和具体编制规划参考使用。这个初稿的内容是:
规划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或指导原则。一般内容高度概括的称为指导思想,分条表述的称为指导原则,两种都有的称为总的指导思想和几项基本指导原则。因为是初稿,可先不过多考虑文字篇幅的长短,主要把思想内容表述完整清楚即可。
主要任务和总要求。规划期的主要任务可以分若干项,总要求一般概括一段话。
总目标及指标体系。总目标可以根据规划事业的性质特点和包含的范围恰当表述,有的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有的用一段文字表述;指标体系通常用倒树形结构表示,在总目标下面有若干分指标,在每一个分指标下面有若干子指标。指标体系一般分三层,某些指标需要四层、五层均可。
目标和指标能够定量的尽量定量,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4.进行分课题研究
根据总目标和主要任务,可将整个规划分解为若干课题或子规划,由几个课题组分别进行深入具体地研究。课题的划分一般是按照规划包含几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措施考虑,例如某大学的5年发展规划划分了以下课题:
(1)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研究。
(2)学科与专业建设发展研究。
(3)教学保障资源设施建设研究。
(4)科研学术工作发展研究。
(5)对外交流与合作发展研究。
(6)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研究。
(7)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
(8)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发展研究。
(9)学校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研究。
(10)思想工作与组织建设研究。
(11)分校建设与发展研究。
分课题的研究程序与步骤大体上与总规划相同,相当于一个子规划的研究拟制。各分课题研究组及时将研究报告提交总体规划拟制组。
5.组织拟制总体规划初稿(草案)
在总体思路、目标和若干分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可以集中力量拟制总体规划初稿(草案)。各种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内容提纲也有一个大同小异的模式,我们以一个大学的“十四五”发展规划提纲为例,看一下发展规划的写法格式。
XX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新时期面临的使命、机遇与挑战
(主要写学校在“十四五”期间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需求,承担的主要使命和任务,有什么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等。这部分内容一般比较简要,可不分小标题。)
二、“十一五”建设的主要成就、经验与差距
(这部分是现状分析,可分条总结成绩成果、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三、“十四五”发展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总的指导思想
2.几项基本原则
四、总目标和具体工作目标
1.总的发展目标
2.具体工作目标和指标
五、主要工作任务
1.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水平
2.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3.进一步发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
4.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学术水平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6.完善教学科研条件,加强教育资源建设
7.大力发展校园文化
8.抓紧搞好分校建设,稳步扩展培养能力
六、主要保障措施
1.思想与组织保障
2.后勤与服务保障
3.体制与制度保障
4.领导作风与管理方式保障
附表:“十四五”主要发展建设项目及进度一览表
6.重要规划项目可行性分析与评估
对规划中的重要建设与发展项目,都要在综合平衡、系统配套和协调发展的原则下,进行专门的可行性分析、效益评估和多方案选优。一是进一步论证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分析该项目对于整体规划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是进一步论证建设项目实现的可能性,弄清楚发展条件是否具备,技术途径是否可行,时间进度是否允许,经费保障能否到位,需要什么配套措施等。
三是进一步进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对投入和产出作定性和定量的研究论证,必要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对项目的规模、数量、指标及成本等进行优化设计。
四是对大型复杂项目,可研究拟制多个建设方案,运用综合评价、专家打分等科学方法进行评估选优,确定一个或两个方案提交下一步统一研究决策。尽量做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五是对全部项目统一进行整体优化平衡的分析和调整,防止和避免重复建设与相互干扰,力求实现规划建设项目的系统配套和整体优化。
7.提交专家组评审论证把关
应集中本行业和相关专业的资深专家,组成规划拟制专家论证组,了解和参与规划拟制工作的全过程,在关键环节和阶段发挥作用。
对重点科技项目的分析论证,可主要依靠专家组进行,或先由专家组专家组织相关专业的其他专家,分别承担不同项目的论证,然后再汇总到专家组统一论证。
重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基本完成和总体规划初稿形成后,一般应首先提交规划拟制专家论证组,进行集中统一的专家会审把关,并根据会审意见进行修改调整,形成规划的征求意见稿。
8.广泛征求意见和领导班子集体决策
整个规划征求意见稿出来后,广泛征求意见和领导班子集体会审可同时并交叉进行。这个过程一般要经过“三上两下”:
第一步,将征求意见稿(第一稿)提交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会审,并同时下发所属各部门各单位,包括必要的相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
第二步,对第一轮会审和征求提出的意见,进行汇总研究并对规划稿进行修改,形成第二稿,再次提交领导班子会审,同时第二次印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
1.推进质量与知识产权工作。结合调研座谈会征集意见、召开专家论证会后形成《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审议稿》,并向市政府报送请示,争取6月底完成规划编制。5月底至6月初召开长三角区域冶金行业质量提升试点建设推进会,会议成立工作秘书处,冶金行业质量提升专家库、技术机构,召开冶金行业质量提升论坛。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活动,助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工作,推动《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完成。
2.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部署开展严惩重处药品违法违规行为“雳剑2021”专项行动。聚焦关系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贴近群众生活的重点服务行业,以及农村与城乡结合部市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多发的重点区域,严厉打击销售药残超标的畜产品、水产品及未经检验检疫或检出“瘦肉精”的肉类、宣称减肥和降糖降压降脂等功能的食品中添加药品、生产销售“偷工减料”劣质钢筋、线缆等类违法行为。
3.中高考食安保障。监督保障考点学校的食品安全,中高考前开展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预评估;对食品货源渠道、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过程和环境进行监管;对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考点学校落实各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开展现场食品快速监测工作;对可疑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必要的行政控制措施,负责考点学校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必要时依法采取行政控制措施,确保六月中高考顺利进行。
4.强化食品安全检查与通报。根据市政府安排择机召开市食安委全体会议,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宣传活动,6月上旬宣传周活动方案,6月第三周按计划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开展食品安全抽检工作,5月下旬制定6月我市食品抽检计划,6月上中旬实施抽检,6月底汇总抽检结果。6月初对新承检机构抽检人员组织考试。
5.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重点对社会普遍关注、企业反映强烈、问题较为突出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不动产登记等领域收费进行检查。
6.修改完善《关于规范非公立医疗机构医药价格行为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草案。书面征求非公立医疗机构意见建议,召开座谈会,就《关于规范非公立医疗机构医药价格行为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听取非公立医疗机构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草案。
市场监管局十三五总结报告一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始终以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贯彻落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企业登记审批事项全面实施缺少非主要材料或者材料存在缺陷、瑕疵的,窗口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期限和超期处理办法的“容缺受理”,进一步简化住所登记,实施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清单管理制”登记模式。推动“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使“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全面实行“最多跑一次”,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完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系统,实现区域全覆盖、业务全覆盖、企业类型全覆盖。十三五以来各类市场主体新增设立登记xx户,其中企业xx户,个体工商户xx户。
(二)认真履行职责,构建市场监管新格局
20xx年开始,我局承接“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构建基于大数据,广覆盖、专业化、一体化、高效率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监管部门由最初的3+7个部门到3+11再到现在的1+xx个部门,监管事项从最初的xx项扩大到xx项。对市场主体建立“一户一档”电子档案,内容涵盖监管的全部事项内容,截至目前,共建立一户一档xx户,通过监管信息平台的运用,监管部门对监管对象的数量、分布、生产经营状况一目了然,心中有数,执法管理由粗放式迈向精准化。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制定我区“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制度和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建立各部门“一单两库”——检查对象库和检查人员库,并实施动态管理。积极探索做好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对各类电子商务经营者特别是电子商务平合经营者,采取送法上门、加强行政指导、规范经营、平台监测等方式,了解电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解难题办实事。
(三)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加快建设质量强区工作,积极推进质量品牌建设。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质量发展委员会,出台了xx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区实施方案》,召开了xx区创建质量强区动员会。十三五期间我区共有xx家企业获得“xx名牌”称号,x家企业获得“芜湖名牌”称号。目前全区在用在册特种设备总数xx台,其中电梯xx台,锅炉xx台,起重机械xx台,压力容器xx台,场(厂)内机动车辆xx台,大型游乐设施x台。我局对全区xx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了安全警示教育集中培训,全面落实“一书一单一报告”工作。建立一般安全隐患清单和重大安全隐患清单,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及时查封各类超期未检设备和不合格设备,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深入贯彻实施《xx省食品安全条例》,召开宣贯会xx次、发放宣传资料xx份、实施小餐饮备案xx家、小作坊登记xx家;落实“党政同责”,出台了《xx区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办法》;完成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扎实推进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管理工作,严格实施风险分级动态管理;稳步推进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工程,全区完成“明厨亮灶”工程建设的餐饮单位达xx余家,其中学校(幼儿园)“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完成率达100%;继续强化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监管,深入开展了“执业药师挂证情况交叉互查”等一系列专项检查;严格落实各级食品药品监督抽检任务,积极完成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任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一大批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公开率和食品药品违法案件查处率达双“100%”;持续强化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建成并正常运行xx家食品“快检室”,累计实施快检并上传数据xx批次;组织实施小餐饮后厨前置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x个,完成xx家小餐饮后厨前置安全隐患整改,xx个独立式烟感报警器投入使用。积极开展监管人员大培训;修订了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了专项培训暨演练。扩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严格执行各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制度,做到标准公开、程序公开、信息公开;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等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二、“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
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部署和任务,继续以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为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贡献xx市场监管力量。
三、“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
1.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准入环境。落实市场准入政策共享和“放管服”改革协同,为长三角地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便利化服务。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实现业务流程、条件要求、解释口径、办理时间“四个统一”。加快实现证照管理一体化,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事项相同、改革措施相同。协力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建设。共同落实数字政府建设,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完善网上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文书归档等功能,统一电子营业执照运用场景。按照市级的统一部署设立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加强政务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区域性一体化受理、收件、查询、发证等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2.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监管环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监管制度创新,营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监管环境,全面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等信息在区域内充分共享应用,落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标准、企业信用修复规则、实现信用监管标准互认结果互用。对重点监管领域和对象实施精准监管,对守信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对失信企业实施重点监督和联合惩戒。落实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创造、运用和管理知识产权,鼓励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强地区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制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配合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共建区域内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共同推动经营主体自律,配合打造统一的消费投诉公示平合。推进消费领域社会监督。协同监管网络交易。充分发挥全省网络市场监管服务系统平台作用,注重整合辖区电子商务经营者基础信息、经营信息、监管信息等信用数据,开展研究分析,实施分类监管。落实长三角地区网络、合同案件查办协作机制,协同破解新形势下的网络监管难题。
3.合力打造一体化的质量供给环境。配合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建设。在信息、业务、资源各方面配合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协同联动、效率共同提升。配合建设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促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培养长三角计量技术人员,互派计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互动。推动特种设备监管一体化。推进特种设备单位、人员、设备信息互查互享,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运用。
4.合力打造一体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全面建成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程监管更加科学,“党政同责”“四个最严”“四有两责”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履行,社会满意度全面提升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有效遏制制假售假、无证经营等行为,杜绝和控制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控制和减少较大及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继续巩固xx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成果,积极配合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不断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化芜湖市食品安全“四项治理”行动,推动实现小作坊、登记和小餐饮、小摊贩备案管理,公开违法违规、虚假欺诈产品和企业信息。以落实企业追溯管理责任为基础,推进长三角地区食品领域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实现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有效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四、“十四五”期间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共同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和“十四五”期间各项重点工作。
市场监管局十三五总结报告二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
2020年1至10月份,全市共计成交各类交易项目2.3万宗,成交金额243.26亿元。其中工程建设项目6xx项,成交金额78.8亿元;政府采购项目xx94项,成交金额21.5亿元;土地出让项目1xx项,成交金额120亿元。
20xx年至20xx年交易额分别为52.63亿元、246.58亿元、2xx.50亿元、303.48亿元,成逐年上涨态势。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紧紧围绕全市大局主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持续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全市范围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平台体系逐步健全,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概括起来,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积极推进行政执法权集中行使,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立公共资源交易执法支队,整合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医疗保障、数据资源等部门的监督、管理、执法等职责,统筹配置执法资源,执法监督审查力量不断增强,监管效能不断提升。
(二)制度规范加快出台,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不断健全。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和交易规则,坚决遏制低于成本价竞标行为,覆盖平台运行、服务和监管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组织清理并修订废止相关交易制度文件,重点纠正限制市场公平竞争、干预交易主体自主权等行为,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制度规则更加合理合法。
(三)平台运行更趋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实行“容缺受理+承诺制”,企业申请事项实现程序优化、流程简化、限时办结、进度可查,交易便捷度明显提高。支持企业采用非现金形式缴纳保证金,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交通运输、水利工程造价数据交互接口规范,推行远程电子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平台电子化水平稳步提升。
(四)监管体制改革创新,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全市范围内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更加注重标后履约监管,信用监管加快推行,依法依规开展失信联合惩戒,规范市场行为。大数据应用加快推广,开展数据关联比对和数据统计分析,做到实时智能预警“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问题整改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线索发现移交、结果通报反馈以及联席会议制度初步形成,形成协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长效机制。通过全面排查一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立案侦查一批涉嫌串通投标案件,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明显改善,各方市场主体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安排
主要目标:到十四五末,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基本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行目录管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纵向全面贯通、横向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电子化交易全面实施,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过程在线实时监管。在此基础上,公共资源交易流程更加科学高效,交易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升,违法违规行为发现和查处力度明显加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运行,市场主体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一)进一步拓展平台覆盖范围。完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逐步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范围由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扩大到国有产权交易、农村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等各类公共资源,系统梳理公共资源类别和范围,制定和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坚持应进必进,做到“平台之外无交易”。稳妥推进各类市场主体跨地市自主选择平台进行公共资源交易。力争到十四五末,我市全年公共资源交易金额达到600亿元。
(二)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效率。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系统建设。精简管理事项和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对于能够采用告知承诺制的实行容缺受理。建立完善公平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规范投诉及受理投诉行为。不断优化场所、信息、档案、专家抽取等服务。推广通过“一表申请”将市场主体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收集、后续重复使用并及时更新。持续推进“不见面开标”“掌上交易”等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例。
(三)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进一步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实施协同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推行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形成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开。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信息依法公开。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促进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完善评标评审专家、机构管理办法,健全培训、考核和清退机制。强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加快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力争到十四五末,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更加清朗,围标串标等突出问题逐渐减少。
(四)进一步健全标后监管体制机制。一是动态掌握项目开工及进展情况,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坚持全面覆盖、规范透明,对一般性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常态化的常规巡查。二是创新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管检查方式,开展芜湖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履约巡查,由标后办及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聘请外地专家和第三方机构组成巡查小组,深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三是建立标后履约“双约谈”机制,由市政府负责同志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诚信履约事项的中标约谈;由建设单位牵头与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专门问题的履约约谈。四是开发应用芜湖市政府性资金项目标后履约监管平台,自动对关键岗位人员异常变更、工期拖延等异常情形发出预警提示,提升监管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亮点、创新点和问题
(一)创新“智慧监管”,精准打击串通投标。市公管局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推进新技术和公共资源交易的融合,会同公安部门创新构建“芜瑕·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扫黑除恶”打击串通投标专项整治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共摸排线索问题线索53条,行政处罚7条,立案32件,审判9件。20xx年,“芜瑕·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入选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成果,纳入2020年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重点工作,并在全国公安机关列装和推广使用。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专报》第62期介绍了芜湖市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的先进经验,充分肯定了芜湖市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智慧监管的创新做法。2020年10月,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入选安徽省第xx届长三角法治论坛现代化法治保障创新实例。
(二)市县一体化平台改革。2015年芜湖市作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试点城市。20xx年4月1日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平台正式转轨运行,是全省唯一统一企业(供应商)库、统一交易系统、统一信息、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流程、统一诚信评价、统一专家库的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形成了具有芜湖特色的市县一体化平台交易模式。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试点工作被省发改委公管办作为20xx年度改革工作的重点成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三)打造“三位一体”的信用体系。市公管局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对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制定《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黑名单、不良行为认定披露、机构名录管理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等一系列信用制度,通过实施全流程信用评价、失信联合惩戒和信用评价结果运用等有力举措,切实加强履约现场交易市场两场联动,努力营造“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招标投标市场环境。
四、对市政府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诉求
(一)加大对公管系统人员编制支持力度,适度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执法支队架构;
(一)夯实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能力。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全面加强医疗救治指导支持。强化医疗救治“五个结合”。强化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建设和发热病人闭环管理,推进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风险排查和评估。健全县核酸检测体系,加强医疗机构核酸检测室间质评。提升全员核酸筛查应急能力。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做好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加强医疗机构院感防控,优化感控资源配置,强化感控制度建设与感控措施落实。加大民营医院和私人诊所疫情防控措施督导检查力度。
(二)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立足平战结合、防治结合,加强医疗资源动员响应、区域联动,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推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落实,提升县级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助力医防协调机制健全完善。总结提炼肺炎疫情防治经验,重点推进重症医学、呼吸、麻醉、感染防控、传染、精神、儿科、院前急救等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传染病优势学科群,提升传染病依法依规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优化资源布局,提升医疗服务核心能力
(三)启动规划编制。突出规划纲领指导约束作用,推进“十四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精神心理卫生规划等多规合一。强化医疗机构规范发展,研究医疗机构多院区管理相关政策,引导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科学有序发展。
(四)打造医疗高地。推进县公共卫生中心(传染病救治基地)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围绕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推进县临床专科能力建设。
(五)补齐发展短板。深化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县级医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以“三大中心”建设为抓手,推进城乡一体、院前院内协同的急危重症救治网络体系,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加强癌症、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罕见病、脑卒中等重大疾病诊疗管理。
三、聚焦创新驱动,深化医疗领域改革试点
(六)深化医疗管理要素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机构、科室、人员、技术准入备案管理。全面推行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证照。启动2021年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一年两试”和2020-2021年度分层分类医师定期考核改革。
四、深化内涵建设,提高医疗治理能力水平
(七)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压实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主体责任,加强“限制类技术”备案管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规范化培训。加强医疗机构药品、耗材、器械管理,强化重点监控药耗临床使用监测,推动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考核,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合理诊疗、合理用药水平。推进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
(八)深化医疗纠纷预防调处。巩固深化“平安医院”建设和治理体系,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安保力量、安检设施、安保系统在内的“三防”能力建设。巩固发展医疗纠纷调处机制,强化部门协同,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推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
(九)提质推进精神心理服务。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抓好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和精神科转岗医师培训,开展民营精神疾病专科机构规范化巡回指导培训,促进全县精神心理卫生工作提质增效。
五、坚持多措并举,加强系统医德医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