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11: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文化创意调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创意产业是我国实现经济快速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北京作为我国的文化中心,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具备发展创意产业的雄厚基础和绝佳条件。同时北京市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推动了北京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在2013年,北京市规模以上的创意产业总收入超过以1万亿元,增加值约2406.7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12.3%,仅次于金融业,成为仅次于金融行业的第二大支柱性产业,同时产业集聚初步形成,至今共认定了30个市级集聚区,主要涵盖7大领域。然而在该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北京市创意产业迅速发展,在2010年~2013年期间,创意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697.7亿元、1989.9亿元、2189.2亿元、2406.7亿元,占北京市生产总值比重在第三产业中仅次于金融业。(详情见表1-1)
表1-1 2010~2013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发展概况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目前,北京创意产业形成了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新闻出版,旅游、休闲娱乐,广告会展和广播、电视、电影等五大优势行业,2013年,五大行业实现的业务收入占全市创意产业的比重达到74.6%。(见表1-2)
表1-2 2010~2013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各领域业务收入比重(%)情况表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支持现状
北京市政府切实加大财政资金支持。自2006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5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和后期奖励等方式,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文化创意产品、服务和项目予以扶持。北京市市政府还积极支持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市政府设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资金规模5亿元,分3年投入。经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公共设施工程,市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予以支持。
2009年7月,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2010年3月,为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相关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联合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提出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金融业与文化产业全面对接,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三)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支持现状
各银行针对创意产业推出的特色金融产品,汇总整理如下(见表1-3)
表1-3 各大主要银行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特色金融产品表
资料来源:各银行官网上的相关资料。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项目组成员前往北京市包括北京798艺术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高碑店文化创意产业园、尚8文化创意产业园、77文化创意产业园、北京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等各个文化创业产业园区,对园区内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金融支持的详细情况。与此同时,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在园区内设置的营业点进行访问,了解银行对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方面的态度和现行做法。在调查的40家企业中有30家为私营企业,10家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运营时间大多为1~5年,服务类型包括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网络文化服务,广告和会展服务及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企业无形资产的主要形式为版权,著作权及商标权,在总资产中占有率较高。对于金融支持方面,95%的企业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资金缺口,资金的需求期限平均为1~2年,在面临资金问题时企业选择的筹资渠道主要为民间融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
(一)初创期企业融资能力弱
由图2-1可知,超过一半的企业成立时间在1~5年,属于初创期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不稳定,财务状况欠佳,在金融机构贷款时无法出示良好的运营状况证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信用评级较差或者无信用评级,认为风险较大,银行无法为其在现有的贷款制度下无法满足其贷款要求。
图2-1 企业运营时间分布图
(二)缺乏无形资产抵押类贷款
创意产业的主要资产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超过60%以上的企业有26家,占被调查企业的65%。可由于目前缺乏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类产品以及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机构专业化程度不高。银行更倾向于保证贷款和有形资产抵押贷款,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占贷款总次数的比重只有14%(详细见图2-2)。
图2-2 抵押贷款方式分布图
(三)金融市场不完善,融资渠道窄
统计结果显示有20家企业仅靠自有资本维持企业的运转,有12家企业仅通过向银行贷款或者民间融资的方式筹集过资金,仅有8家企业通过除银行贷款和民间融资以外的,如担保或典当、私募基金、信托公司理财产品等其他金融产品筹集过资金。
(四)政策资金支持覆盖面低
项目组成员统计了问卷中被调查企业获得政策优惠的情况。统计结果如图2-3所示
图2-3 政策优惠情况分布图
由图2-3可看出国有企业中有40%的企业曾享受过政策优惠,而私营企业中却只有16.7%的企业享受过政策优惠。在询问没有获得政策优惠的原因得知,部分私营企业因为申请手续繁杂而且获得政策优惠的希望渺茫所以放弃申请,还有些企业不知道政府有相关优惠政策。
三、A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融支持情况分析
A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批被授予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民营公司,公司创建于1999年,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年生产电视剧200多小时、电影1~2部的全方位影视制作集团。它的经营范围主要有:电影、电视剧制作;其衍生品;影视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等。A集团作为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影视制作机构之一,近几年来出品了《西游记》、《青盲》、《5号特工组》系列等数十部脍炙人口的电视剧。
(一)A集团金融支持基本现状
对于资金来源,独家制作作品主要通过集团内部拨款以及银行贷款获取资金。慈文传媒经过妥善经营,拍摄了《射雕英雄传》、《半生缘》等多部收视率极高的作品,也通过出售影视作品、外国作品引进版权等获利许多,在原始资金的基础上有了一定数额的后期累积,因此集团内部拨款成为独家制作作品的主要资金来源。多方合作作品主要的合资方有企业与电视台,在合资企业中影视制作公司为主体,当一个剧本同时被几家公司看好但每一方的通过人脉关系等所取得的资金有限时,会出现多家影视公司合作出品一个作品的情况,作品所得利润也会按照制作过程中的投资比例来合理分配,这一形式是多方合作作品的主要融资形式。另一种模式就是电视台既是买家,又参与到影视作品的制作,不仅电视台能够获得利润,同时该影视作品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前期宣传等,是一种双赢模式。而且A集团正在积极筹备上市,计划将在明年3~4月进行IPO第一阶段,希望通过发行股票来筹得资金。再者相应国家主旋律号召,拍摄内容符合国家主旋律、符合政府支持内容的影视剧作,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如项目补贴和贷款贴息,但对于制作作品所需全部资金而言这方面奖励金额较少。
(二)A集团金融支持的制约因素
首先,公司没有抵押质押物,目前北京市乃至全国对非物质形态资产都缺乏价值评估体系、版权评估制度和系统的评估标准,无形资产评估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区域差异大。作为影视文化产业,A集团没有足够的可抵押动产、不动产用作质押,这对企业申请银行贷款有极大的阻碍。其次,项目的经营风险较大。影视产品能否盈利取决于市场,难以保证全部作品都能盈利,企业现金流不稳定且产品生产过程的潜在风险较大且影视企业的主创风险发行推广环节风险大。最后,专项基金规模小,各地设立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规模较小,影视企业的受惠面较窄,保险和担保机构对影视文化产业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影视发展缺陷多。
四、关于北京市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企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为更好地实现文化产业与金融市场有机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应该与金融市场规律相适应。文化创意企业应该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结构,应该有较稳定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来为企业创造收入。只有文化创意企业增强了自身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和长期营利能力,银行才有可能为企业的优质项目提供贷款,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甚至以后上市直接融资做好制度准备。比如小型初创期企业可以通过并入大企业的方式得到更多的支持,进而在产业内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让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释放文化创意资源的整体经济效应,围绕“创意”这一核心环节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竞争力。
(二)完善无形资产抵押贷款配套措施
北京市政府应该规范引导文化产权交易机构健康发展,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和金融资源,提供文化产权交易和投融资综合服务,适时制定文化产权交易规则;积极探索文化类无形资产确权、登记、评估、质押、流转和变现等一系列操作规则,探索科学的无形资产评估标准,完善与文化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无形资产流转市场;开展文化产业征信体系建设,建立适用于文化产业的信用评价体系;鼓励各类担保机构探索创新与文化产业适应的融资担保方式,分散化解文化企业融资风险,完善无形资产抵押贷款配套措施。
(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金融市场
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深入推进文化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银行应该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信贷融资规模,提高信贷、集合票据等融资手段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以中小企业作为重要客户进行市场开发;证券公司应该推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建立并完善文化企业境内上市的培育辅导和审核推荐机制,形成文化企业上市梯次推进格局;推进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设计开发文化产业保险品种,完善保险服务体系。除此之外,大力发展担保或典当、私募基金、信托公司理财产品等其他融资渠道,促进金融市场的全面发展,使得企业在有资金需求时,市场可以给予多样化的渠道选择。
(四)拓宽政策资金支持的覆盖面
北京市政府应该加大北京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的规模,通过强有力的监管保证资金的运用效率,同时应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性、调控性作用,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扶持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有重要影响的大企业的同时,拓宽资金支持的覆盖面,也给予有发展潜力的小规模企业一定的资金或是特殊贷款,使企业及时得到资金,并持续跟踪资金使用情况和企业后续发展状况,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资金撤回或资金持续注入政策,使企业快速走向正轨。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5 ― 0082 ― 02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于资金的融通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投融资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桎梏。因此,如何以金融手段来解决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短缺,已成为业内专家和各经营单位不断探索的重要命题。
一、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现状
1.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到了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增加,自2010年至2013年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17.7亿元、285亿元、398.6亿元、500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2.1%、2.27%、2.9%、3.25%。截止到2013年文化产业机构达到8.4万个,从业人员55万人,1个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试验园区,8个国家级示范基地,56个省级园区基地,带动了全省影视制作、演艺娱乐、艺术品生产等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也促进了旅游休闲、动漫游戏、网络信息、文化会展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兴起。
2.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支持现状
随着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重视,黑龙江文化创意产业己经形成了与产业相关的一整套投融资体系。
(1)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支持现状
从2009年黑龙江省政府及人民银行哈尔滨支行等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金融办等部门关于促进我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发展实施意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金融保险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政策,对黑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2)黑龙江省成立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
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与其旗下的黑龙江文化产业发展基金被黑龙江省委确定全省文化产业唯一的投融资平台。该集团创新发展了“1+8”的产业模式,即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地产、教育、体育休闲、物流、信息融合发展的模式,努力打造以黑龙江文化产业基金、融资担保、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为核心的文化资本产业群,以文化置业、文化传媒、文化园区为核心的文化实业产业群,助推龙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3)黑龙江省成立文化金融服务中心
2014年黑龙江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成立。该中心是全国首家省级文化金融专业服务机构。该中心包括融资担保公司、文创银行、文化小贷公司、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文化产权交易所、版权评估公司、文化金融研究院等机构,形成一条完整的文化产业金融服务链。
(4)黑龙江省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状况
截止到2013年5月,黑龙江省共有金融机构64家,证券业机构9家,保险机构3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我省实际文化产业项目及文化企业的资金需求,采取多种方式提供了资金支持,信贷金额不断增加,2011年至2013年文化产业信贷余额分别为:12.9亿元、21.4亿元和33.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8548.7亿元、9906.7亿元、11906亿元。分别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0.15%、0.216%、0.282%。
二、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相对于其他省份仍然处于落后的地位。就东北三省来说,黑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辽宁和吉林,金融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严重低限制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脚步。
1.金融支持滞后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黑龙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相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来说远远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对资金的需求。黑龙江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且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在该阶段对资金的需求较大,而主要的融资是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文化创意企业的特点使得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很少,很多项目由于资金短缺而搁浅。金融业对文化产业的贷款总额占社会贷款总额的比重还不到0.3%,与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匹配。
2.政策支持不完善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虽然制定了多项政策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14年设立1.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发展,但缺少基金的具体安排和用途安排的规范性文件。也没有税收优惠和政府贴息等规范性的文件。
3.金融机构发展滞后
黑龙江省与金融发达的地区相比,一是金融机构种类少,主要是银行类金融机构,而证券类和保险类的金融机构较少,限制了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有效对接。二是金融机构创新能力差,多数金融机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信贷支持模式不符合文化创意企业资产特点和资金需求特点,只有哈尔滨银行和浦发银行创新性推出以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针对知识产权质押及应收账款质押、未来收益权质押、订单质押、联保等组合担保方式的贷款产品等适合文化创意企业的金融信贷产品。
4.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目前黑龙江省融资担保公司法人机构共176家,注册资本超过一亿元的为90家。担保业务主要有:动产抵(质)押担保、供应链订单融资担保、一般性融资贷款担保和银行承兑汇票担保。从全省来看担保机构发展不平衡,机构数量少,规模小,担保方式品种少。另外虽然建立了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但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定价、流转、担保等全方位服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三、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支持村完善对策
为促进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金融部门应把握金融支持文化大繁荣的有利时机,积极创新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并积极探索融资支持模式,为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好资金需求服务,实现双赢的格局。
1.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支持体系
(1)健全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支持相关政策
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支持政策应包括黑龙江省财政资金中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财政贴息、税收优惠和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进行完善。
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一是应设立黑龙江省国家级和省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该园区的环境治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二是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贷款贴息、担保补贴、高端创意人才奖励、新技术开发、创新项目补贴及数字化建设与传播等方面。
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从事文化创意业务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事文化创意产业技术开发的科研机构取得的收入免征或减征营业税或所得税。
拓宽融资渠道:在该方面政府应创造文化创意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制定政策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引导、支持担保机构为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进行融资担保。
(2)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推动机制
制定的各项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支持政策一般只是纲领性文件,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针对每项政策都要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指导意见,对政策内容和具体事项予以详细说明,来推动该政策的有效实施,否则就形同虚设。
(3)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信息共享机制
黑龙江省为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应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信息共享机制。政府要支持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中心,该中心应汇集政府政策信息、银行的金融产品信息和中介机构的服务信息,实现政、银、企信息共享。提供以投融资服务为核心的产权评估、交易咨询和流转、金融中介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
(4)设立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中心
黑龙江省政府应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工作,包括相关金融支持政策、实施办法、实施意见、基金管理办法各种优惠措施等细则的制定;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先期工作的组织与引导等。
(5)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发展基金
在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中心的领导下,以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作为引导资金,引进商业性合作资金,启动和运作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发展基金,为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支持模式
为实现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的有效对接,金融机构应抓住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和大繁荣发展的有力时机,在政府政策的推动和引导下,应积极构建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产品,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共同繁荣。
(1)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专业行或专营机构
黑龙江省银行类金融机构应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全面服务体系,首先应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专业行或专营机构,培养专业团队,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模式,抢占市场先机。
(2)构建多元化融资平台
为满足不同发展阶段文化创意企业的资金需求,金融支持不能仅仅局限于银行放贷,应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设计基于债权、股权和版权为基础的交易平台,建立包括在内的完整的金融服务链条,发展多元化融资。对于经营稳定处于成熟期的文化创意企业应推动其在主板市场上市,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支持文化创意企业采取发行企业债、集合债和公司债等方式融资。对于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应发挥信用增进机构的作用,积极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为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3)开发创意金融产品
[中图分类号] G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1?0078?03
一、创业教育与大学文化竞争力现状的调查
1. 样本选取
为了解创业教育与大学文化竞争力的现状,从样本的有效性、代表性、科学性和随机性等角度出发,对浙江地区的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等若干高校的相关老师、大学生及大学生创业者进行调查。一方面,老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对创业教育有更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大学生及大学生创业在接受和实践创业教育上存在着不同的立场,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作者结合当地特色、各高校文化和各年级实际情况,通过撒网的方式进行非等比例分阶段随机抽样。
2. 实测过程
调查方式分为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问卷的填写一部分通过调查员发给被调查者,现场填写并当场收回;一部分通过网络传阅即借助QQ、E-mail等网络平台来完成。前者的受众方主要分布在温州茶山高教园区,后者的面向方主要为杭州、宁波等非温州地区的高校。2012年8月下旬开始问卷的下发及访谈,截止至9月末,共下发300份问卷,收回294份,有效问卷291份,有效回收率为97%。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内容涉及大学生创业的瓶颈、创业教育的现状和作用、大学文化的本质和作用、提高大学文化竞争力的途径等。
3. 数据处理
本研究全部的问卷资料、访谈资料及其它文献资料全部由作者核实、录入。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逻辑查错处理,通过相关分析、多元分析,在确保真实性、准确性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分析,以定量研究为主。
二、创业教育和大学文化存在的问题
1. 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76.8%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极度不完善,创业教育极不成熟。对于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社会支持程度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和学生自身素质问题分别占29.3%,46.9%和20.8%。事实上,不论是社会的支持程度,包括高校、政府、企业、行业、社会在资金、技术、人脉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还是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平衡、师资力量的专业程度等确实不够到位。
一个完整的创业活动应该包括创新想法、开创事业和价值创造,即前奏、进行、尾音三部曲。但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和阻碍着学生的创新创造本能,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造,但是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使得一部分学生失去了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意识与习惯,被动取代了主动,模仿代替了创新。大学生创业者的素质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例如创新创意程度、吃苦耐劳程度等。同时,由于学校、政府、企业、行业、社会的支持力度不够,使得大学生创业面临四座大山:资金短缺、技术短缺、创意短缺、人脉短缺。于此,价值创造无从谈起。
另外,现有创业教育课程以理论学习为主,创业实战少之又少。温州大学是全国创业教育示范院校,是国家创业型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创新实验区,可以说,在创业教育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虽然他的创业教育改革试点班课程设置分为创业理论、创业实务和创业实践三大课程模块,但是创业实践的执行率极低。据创业学院2010级A同学透露,他们只有暑假去企业实习过一次。需要注意的是:实习远不等于创业。浙江工商大学的创业孵化班的B同学说,学生能真正走出校园进行创业的机会亦是微乎其微。
对比国内外的创业教育,不难发现成熟的创业教育应当配有耳熟能详的创业模式。美国有聚焦模式、磁石模式和辐射模式;日本有创业家专门教育型、经营技能综合演戏型、创业技能副专业型和企业家精神涵养型。但是,中国没有完善的本土创业模式。据资料显示,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启动较晚,属于一种由政府要求、毕业生就业压力沉重的强制,不是大学价值观转型的自主行为,从而呈现为功利性。
2. 创业项目深度不够,局限于校短期创业
调查结果显示:创业项目服务类占69%,网络类占21.8%,技术类占8.2%,即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餐饮、服装、鞋帽、二手书等服务类项目,其中占21.8%的网络类项目中包括网店类似的不具创新性和技术性的项目,相反,最具创新性、技术性和战斗力的技术类项目只占8.2%。
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项目深度不够。80%的大学生创业者都将目标集中在“赚多少”“哪个项目的成本最低”“哪个项目的成本回收时间最短”等类似的肤浅问题上。他们没有把目光放长远,没有将项目与社会长期创业项目对接,只是局限于校园短期创业,满足于在校期间的创业。温州大学的商臣传媒(原名“蓝蜗牛工作室”)开创者安乐和安顺两兄弟,只是在校期间对工作室进行经营管理,毕业之后就另谋生路。至今为止,商臣传媒的每一届掌管者都是做出这种选择,即“在校—经营管理,离校—另谋生路”。
3. 大学文化呈现趋同化与边缘化
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加剧了高校之间的竞争。故各高校应当重视个性教育,这是应当也是必然趋势。大学的地理位置不同、人文环境不同、学科特色不同、教授师资不同、大学管理不同等必然要求多样性、差异性的大学文化形态[1]。然而,当前我国大学办学思想的随意化、组织机构的科层化、办学目标的趋同化,造成了大学精神文化的缺失[2]。当前的大学文化建设普遍注重形式性的师资力量、校园美化、特色活动建设,忽略了大学文化内涵性、本质性的建设,走向愈来愈肤浅。文化的缺失与肤浅即趋同化、边缘化。
当下是文化营销的时代,特色深远的大学文化建设达到了从未有过的现实意义和战略高度。然而,当问及“请您简略概括一下浙江高校的大学文化特点,比如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大学等”这一问题时,将近百分之百的被调查者仅仅知道自己所在学校的大学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比如温州大学的创业文化,有的甚至连自己学校最显著的大学文化特征都无从知晓。很多被调查者反应,大学文化建设停留于口号阶段,很多高校提出的大学文化建设都大同小异,没有明显的本土特色与深刻内涵。若干高校把精力放在“扩大”上,狠抓物质建设、师资力量等,使得大学文化应有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逐年减弱。其次,大学文化的趋同化和边缘化,造成了当今大学生和大学生创业者的素质教育面临严重警告。
4. 创新创造的大学文化逐渐流失
大学文化包括四大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其核心是精神文化。创新创造是精神文化的精髓,是大学文化的延展之基。大学的创新性是由大学文化的属性决定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学作为保存、传承、弘扬和创造先进文化的关键阵地,有责任进一步发挥对社会文化建设的示范功能、辐射功能和提升功能,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传承创新文化的神圣使命[3]。
但是,对于当今高校文化建设的侧重点,调研结果给予我们的数据是:校园美化占31%,特色活动站23.8%,师资力量占19.4%,专业学术占15%,创新创造占9.9%。显然,当今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中心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
其次,大学生创业的众多创业项目也反映了大学生创业者在自主创新、价值创造、吃苦耐劳素质上的严重欠缺。从论文造假到网店、餐饮店的加盟,我们感受到了学生不论是在专业领域的发展还是在创业领域的涉猎,都无法摆脱抄袭与模仿的影子,自主创新创造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与个人素质又何去何从?
三、几点建议
1. 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第一,形成五方联动。知识与网络经济下的创业时代需要创业教育。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份完备美好的创业计划书,一个理念相融的优秀团队,一些必备的创业知识与技能,若干接近有去无回的风险资本等。同样地,创业教育也是一项极具前瞻性、挑战性的大工程。它不可能仅仅由学校这一个角色孤军奋战,而应是一个“家族事业”,应该有高校、政府、企业、行业、社会等成员,并以这五者为主要、重点成员,五方联动、凝聚力量、缺一不可,形成“高校主导”“政府扶持”“企业参与”“行业支持”“社会关注”的创业教育体系,不仅使得创业教育得到了全社会人的关注,也能有效地解决资金瓶颈,从而全方面多角度地倡导、参与、完善创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体系。
第二,完善课程设置。创业教育的载体是创业课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理念外化为行为的过程。从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温州大学等浙江高校开设的创业课程及实践情况来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创业课程集中在理论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走出校园、面向社会的创业实践占所有课程的20%都不到。并且,有些课程直接从国外移植过来,没有结合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同时,创业教育应当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普及,高校阶段则是提供更多的创业平台,例如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服务指导站等。所谓“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夯实的基础必须通过良好的平台才能展现出来。
第三,提高师资素质。教授创业课程的老师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没有创业经历的学者,甚至没有在企业工作过,他们的经验与能力局限于理论部分。师资中真正具有丰富的创业实战经验的老师都是凤毛麟角,其课程内容和教授方式也就难以“脱离理论,面向实战”。因此,创业教育亟待有丰富创业阅历的企业家的加入,急需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2. 将创业教育上升到文化高度
国际创意产业泰斗、“红岁之父”姚研成曾经提出这样一个理论:一个文化家等于一万个企业家。大连大学在短短的20年里,从被撤销建制警告到如今辽宁省名列前茅的高等院校,其质上的飞跃源于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显而易见,大学文化则是一所大学的灵气所在,具有引导功能、凝聚功能、熏陶功能、辐射功能等。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处事风格、交谈能力。可以说,当今中国大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问题。当今高校的竞争其实就是大学文化的竞争,大学文化的传承程深度、创新程度决定了大学的厚度与高度。创业教育、创业文化、大学文化是一条循序渐进的文化链,三者的核心都是创意、创新、创造。在某种角度上,创业活动的背后是创业文化的作用、支撑和体现。美国的高技术产业园区硅谷就是最有利的说明。
因此,把创业教育、创业文化转换为外显文化徽证,把创业教育提升到文化高度是时代主流的要求,是创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是提高大学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创业教育与大学文化息息相关,创业教育强调的是创新精神、创业精神,这种既内敛又外放的精神凝练于创业文化,作用于大学文化。大学文化应当是海纳百川的包容文化,创业文化是它的一条主要干流即细分文化,必不可缺。由创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必定内涵与外显着她所在高校的大学文化,这对于大学文化的宣传无疑是一种最直接、性价比最高、效果最好的宣传,对于提高大学文化的竞争力无疑是最有说服力,最具霸性的一种成品展现。所以,想要将创业教育做到极致,必须采用一颗文化之心。
3. 注重个性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文化建设和创业教育的契合点有着高度的相融性,即创新创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创业者的个人素质和个人魅力正在走下坡路。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当今大学生都是全家的宝贝,经历的磨难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则体现了中国教育在学生个性素质培养上的短板。
注重个性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文化的竞争力。第一,要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必须传承本土的优秀文化,借鉴外来的经典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加强国际交流;第二,明确办学理念,坚持系统性原则和个性化原则。创新创造的大学文化并非一蹴而就、你我共通。系统性是指大学文化的建设要有整体规划,不能盲目跟随,从最初地设想到最后的落实,必须有理可依,有据可凭,有序可循。个性化则指大学文化的建设要有本土特色,区别于一般化和大众化,结合当地特色、办学以来的传统特色和成就和世界、国家、学校、师生对未来的展望,制定并实施一种独特唯一的大学文化身份证。第三,让创新创造之风遍布大学每个角落。可以设立相关的形象标识物,倡导并提供广阔的创新创造创业平台,例如科技园区、创业大赛等,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
参考文献:
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与问卷设计
首先,本文将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影响因素归纳至13个方面,包括基础设施、政策法规、社会中介组织、社会信任、决策、组织、领导、控制、资源、产业、营销、财务、文化,并假设以上方面对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最后,针对上述研究内容,形成了13个维度47个测量指标的分析框架,具体参见表1,并据此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设计中,对各变量依据其影响程度采用五级量表设问,设定“高”、“较高”、“一般”、“较低”、“低”5个取值刻度。
(二)预调查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1.预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在进行预调查之前,本研究征求了五位专家对预调查问卷文字描述及格式的意见,形成了预调查问卷;再向泉州、漳州、福州、厦门、武夷山等城市农业局、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创意农业企业的专家发放并收回50份预调查问卷。吴明隆﹙2003﹚认为,Cronbach?sAlpha与研究目的和测验分数的运用相关。如果研究目的在于编制预测问卷或者测量某构思的先导性研究,信度系数在0.5至0.6就已足够①。当前,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影响因素尚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鉴于此,本文设定信度标准为a≥0.6。本文对预调查的数据进行测算,分析结果显示,总量表以及各分量表的Alpha系数均大于原先设定的标准数值0.6,符合信度检验要求,证实问卷设计的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影响因素能够反映影响创意农业支持效果的概念。总量表的Alpha系数为0.968,明显高于各分量表,代表此量表信度颇佳。
2.预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本研究实施预调查的目的是通过专家访谈,充分收集专家意见,并将意见纳入预调查问卷,再通过数据分析以保证度量的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指度量是否涵盖足够具有代表性的变量﹙或题项﹚来度量所属概念。而保证问卷内容效度的首选方法是由该研究领域的专家对量表进行反复评价,直至取得一致意见。本研究在多次咨询资深专家的基础上,最后形成预调查问卷。此外,问卷中的变量﹙或题项﹚均来自权威文献,依据创意农业和金融支持的相关理论,对各因素的概念及操作化变量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分析。
3.正式问卷调查过程及信度分析
在充分进行预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最终形成正式调查问卷。之后,于2012年79月向福州、泉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南平、莆田、宁德九市农业局、林业局、人民银行、银监局、商业银行、创意农业企业发放问卷400份。共回收355份,其中有效问卷329份,回收率为88.75%,有效率为92.67%,均达到研究设计取样标准。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从实证角度肯定或否定研究假设,进而得出相关结论。信度是某一特定受试群测验分数的特性,分数受不同受试者的影响。基于此,对已经回收的正式调查问卷,再次检验量表分数的信度。预调查阶段已设定信度标准为Cronbach?salpha≥0.6。整理后各因素的Cronbach?salpha值如表2所示。从正式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结果可知,表2各因素变量值较预调查时信度有所提高,均符合本文所设定之标准,说明正式问卷调查一致性程度较高。其中,决策的Cronbach?salpha值最高,为0.900。
数据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
将创意农业金融支持指标测量体系中的47个指标,即基础设施﹙3个指标﹚、政策法规﹙3个指标﹚、社会中介组织﹙4个指标﹚、社会信任﹙4个指标﹚、决策﹙3个指标﹚、组织﹙3个指标﹚、领导﹙4个指标﹚、控制﹙3个指标﹚、资源﹙5个指标﹚、产业﹙4个指标﹚、营销﹙4个指标﹚、财务﹙3个指标﹚、文化﹙4个指标﹚。运用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从而提取最能影响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主要因素。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结果显示,KMO的值为0.950,根据KMO度量标准,在0.80~0.90被认为是极佳的。同时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值为3560.501,说明相关系数矩阵和单位矩阵存在显著差异。从此两点可得出,原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特征值表明,3个因子解释了总体方差的75.033%,而3个因子的一致性Cronbach?salpha值分别为0.831、0.905和0.911,显示因子内部一致性较好。依据有关因子对应各项目的含义,将3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创意农业组织、金融机构和社会环境。其中创意农业组织包括:产业、营销、资源、财务、文化这5个因素;金融机构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政策法规、控制这5个因素;社会环境包括社会中介组织、基础设施、社会信任这3个因素。#p#分页标题#e#
(二)相关分析
为探讨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影响最为重要的关键变量,并验证有关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应对这些影响因素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相关系数均为正数,即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13个影响因素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尤以营销因素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相关系数达到0.732﹙在p<0.01的水平上﹚,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与产业、财务、资源、文化、决策、组织、领导、社会信任、控制这9个因素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6000.706;而基础设施、政策法规、社会中介组织等3个因素相关系数分别为0.568、0.542和0.511。同时,营销、财务、产业、资源、文化与创意农业组织的相关性比社会环境与金融机构的相关性更显著;基础设施、社会中介组织、社会信任与社会环境的相关性比创意农业组织与金融机构的相关性更大;政策法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与金融机构的相关性比与社会环境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相关性更显著。下一步通过回归分析检验各因素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因果关系。
(三)回归分析
各因素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但是否为因果关系,需经回归分析证明。
1.单变量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显示,三个主要因子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有显著影响。但分析表明,创意农业组织对金融支持的影响最大,调整后的R2=0.674,表示该因素单独作用时,可解释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67.4%,回归系数为0.821,F检验通过,表示回归模型具有统计意义;金融机构因子与社会环境因子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影响较小,R2分别为0.554和0.420,回归系数为0.744和0.648,F检验均通过,表示回归模型具有统计意义。可见各个影响因子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创意农业组织的影响是最主要的。
2.多元回归分析
在多元回归分析中,首先,用Durbin-Waston统计判断是否存在序列相关。初步回归结果输出Durbin-Waston统计值为1.672,接近2,说明不存在序列相关。依据测算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标准化回归方程是:金融支持绩效=0.171营销+0.195产业+0.107领导+0.219财务+0.112基础设施+0.116控制+0.105文化可见,财务、营销和产业等3个因子对金融支持绩效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余4个因子的标准系数均接近0.1,影响力相似。
结论与对策建
议通过上述数据统计分析,本研究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验证。具体结果见表3。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数据获取以问卷调查分析为基础,以行业相关人士的专业判断作为变量取值样本,侧重反映的是被调查者就相关因素对被解释变量产生影响的看法的一致或差异程度。上述假设验证结果说明,基础设施、领导、控制、产业、财务、营销和文化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政策法规、社会中介组织、社会信任、决策、组织、资源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有影响但不显著。财务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影响最大,财务因子包含创意农业组织资产负债率、利润率、现金流,这三个指标一方面表明财务状况良好、利润率高的创意农业组织在获得金融支持时,能够取得较好的绩效,另一方面也表明财务指标是商业银行在评估创意农业组织融资申请时最重视的一个环节。因此创意农业组织在获得扶植政策的情况下,也应着力改善财务状况,提高企业赢利能力,以获得银行持续的支持。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该文件明确提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这一概念主要从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来分析的。我国在定义上与之稍有差异。根据2006年北京市统计局出台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随着技术和管理的创新,人类用于物质生产劳动的时间越来越少,而自由时间越来越多。在自由时间,人们进行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这一经济社会发展律动已经使得文化产业研究进入学者和民众的视域。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已经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支柱产业,众多学者开始对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展开研究,主要从三个视角进行研究的,第一个视角是从政府的视角,如对北京城区文化产业空间分布的研究(周尚意,2009);对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分析(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课题组,2010);对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性优势的分析(邹红,2011)。第二个视角是从企业的视角,如对动漫类企业的发展路径的分析(刘玉珠,2011),对软件类企业的发展路径的分析(曹仁超,2011),对出版类企业的发展路径的分析(李彦珍,2011)。第三个视角是从一般民众的视角对文化产业进行分析,如从大众文化的视角对文化产业展开分析(邹广文,2011)。
以上学者的研究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价值,但是有一点不足,就是对北京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的研究欠缺大学生文化需求的视角。文化产业的主要消费群体是青年尤其是在校的大学生,从这一个群体的视角来看待文化创意创业产业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的最大的特色就体现在,研究者是首都在校大学生,主要调研的群体也是首都大学生。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学术价值:基于大学生的文化需求的视角构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分析框架,有一定的理论学术价值。
2.现实价值:基于大学生的视角对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数据和分析结论,对于政府和企业进行文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实际借鉴价值。
3.战略价值:基于大学生文化需求视角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抵制文化侵略,维护国际的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二手资料调查、走访以及问卷调查三种调查方法。如下面所显示:
三、调查对象及样本选择
鉴于对调查的可操作性与调查的现实意义代表性的综合考虑,在本次调查中,选定了北京市区的大学生以及文化企业作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设计专门的问卷以及访谈提纲,实地去接触调查对象,来进行调查,获取所需的信息。经过初稿的制作、试投放以及反复修改后,完成问卷设计并进行了投放与后期处理。
(一)抽样方法
我们采用的是分层抽样的方法,大学生方面根据其所在院校的类别以及代表性进行大致的分层,文化企业方面根据其企业主要业务以及发展方向进行分层,然后根据他们各自在所在分类中的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进行抽样。
(二)抽样地点
为了更高效的获取有效的问卷样本,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以及能够完成的工作量的具体情况,我们选择抽样的具体地点主要在大学校园、自习室、文化企业聚集区。
(三)抽样过程
抽样的过程比较科学、合理、有效,且主要以通过纸质问卷填答的实地问卷发放,为信度和效度提供了保障。
(四)抽样结果
问卷共发放了160份,回收筛选得有效问卷为153份,问卷有效率为95.625%,具有统计分析意义。
(五)数据分析软件
我们将有效问卷进行了整理、数据录入,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EXCEL软件进行了分析。以下是具体的数据分析过程。
四、数据分析过程
(一)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
在调查中,我们首先询问了受访者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并且做了详细的分类。有修读本科课程、专业知识类、通识教育类、娱乐类、艺术类、投资类、益智类、运动类、休闲类等。每个分类后还有具体项目的举例,以便受访者更好的作答,共收集了来自北师大、北理工、人大、民大,北航五所学校共153名学生的问卷反馈,同时也对他们的个人基本情况有所调查,应该说可以保证样本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从表1中可以看出,22%的受访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还是娱乐类(看电影电视剧、听音乐、玩游戏、打牌、浏览娱乐新闻等);通识教育和专业知识位列第二和第三,两者差距较小。只有11%的受访者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本科课程上。受访者的偏好依然以娱乐为主,但时事要闻和专业知识依然占据了不小的部分,分类的详细和选择的分布也体现了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多样性。
(二)大学生欣赏与体验文化产品的主要目的
大部分大学生欣赏与体验文化产品的目的还是相当良好的。“补充和巩固专业知识”、“拓展视野”与“提升艺术修养”这三项共计56.7%,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正确使用文化产品的大趋势。当然,也有17.2%的被访者选择了消遣娱乐,9.6%的被访者选择了发泄情绪,但是总体而言,大学生依然是以自我提升为基本目的进行文化产品的欣赏与体验的。
(三)北京市文化产业需要加强的方面
分析调查结果得出,39.9%的广大高校学生认为对于北京市文化产业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利用各种新兴手段,丰富文化内容的表现形式,提高文化原创力和竞争力”。结合我国具体的文化产业现状,这一建议不无道理。当今的文化产业虽然有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仍没有将世界文化产业烙上“中国印记”。而反观美国的好莱坞影视公司,则纷纷将“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中国形象搬上屏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高科技方式,将原有的文化内容以全新的形式演绎了出来,而这,也是我们的文化产业迫切需要加强之处。
(四)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指向
调查发现,在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指向上,除“建立和维护文化市场竞争秩序”之外,大学生的选择的差异度较小。一方面,这表明了大学生对北京市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了解有限,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做出相对集中的判断;同时,这也说明了首都高校学生认为北京市在这几个方面都急需加强,也表明了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五)存在的问题
通过我们调研问卷总结的数据及对部分文化产业基地和企业的访谈中得出当前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如下问题:
1.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文化产业方面的人才需求加大,企业及相关部门提供给大学生新的就业机会和方向,但相关人才匮乏的现象十分明显。
文化产业中主要缺乏新兴行业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既有宽广人文视野、又具备精深产业理念的复合型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是目前文化产业重点需要的人才。以北京为例,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在总的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过千分之一,不仅人才的储备不够,而且结构也不尽合理,尤其是缺少一批顶尖的领军人物式的创意人才。相比之下,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占该城市全部工作人口总数的12%;在伦敦占14%;而在东京,这一比例更高达15%。
2.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与国外成熟的文化产业体系具有不小的差距。不可否认,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我们认为文化资源不等于生产力。从拥有资源到形成生产力,到形成高附加值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生产力,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而且,新经济时代的文化产业对资源的依赖度不高。文化产业更多地依赖其自身建立起来的时尚文化和当代大众流行文化机制,以及全球化的市场及其明星制度、经纪人制度和全球营销方式,这几点恰恰是中国文化产业所欠缺的。
3.我国文化产业现阶段基本停留在吸取国外成功经验,进行模仿再创造阶段。没有实现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这一方面是起步晚,而另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传统文化中规避风险的意愿,企业不愿主动尝试新鲜事物,不愿意轻易冒险。企业的最终目的仍然是盈利为主,虽然有国家或相关部门的资金补贴,但是依然很少有企业敢于对文化产品进行自主创新,融会我国传统文化的产品研发寥寥无几。所以当国外先进的文化产业对我国市场大规模进军时,我国本土的文化产品相比国外产品缺乏竞争优势。这种严峻情况使得我国文化企业生存空间狭小,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诟病。
五、建议和思考
(一)政府层面
1.继续加大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引导力度。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投资周期长、研发成本高、风险高等特点。从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政府的扶持,特别是政府在产业、金融政策方面的引导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助力。一方面,要将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和科技等政策进行统一整合,为其打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成长环境;另一方面,要对这些扶持政策的实施程度、效果进行监督和考核,使政策落实到位。
当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均处在成长期,尚未形成足够规模,游戏、动漫、影视企业在发展中需要相关信息和技术服务,但没有力量建立自成一体的平台。建议北京市搭建一个公共的技术和服务平台,一般性的技术和服务均可通过该平成,不必企业各起炉灶,从而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抵御风险、共享信息。该平台今后还可以称为各企业互通信息,创造合作机会的一个有效途径。
2.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文化创意产品的形成是智慧和创意的体现,对文化创意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相关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调研中,北京斯巴科工业设计公司的负责人指出,企业在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时,出现申请程序繁琐、周期长、费用高等问题,导致企业丧失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因此,政府必须见面专利权申请费用、简化专利权申请的程序和周期,尽快使相关企业从其文化创意产品中获得应有的收益,从而为其发展提供正向的动力。
此外,要在北京市营造尊重和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的氛围,加大对文化创意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特别是要重点打击对文化创意产品的盗版侵权行为。对于电影、动漫企业的反盗版行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3.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的不同,科学规划,形成产业集聚区错位竞争发展。目前北京市各个区县均以建设产业集聚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划之一。在对朝阳区、石景山区、东城区、西城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进行调研中,课题组发现各产业基地定位的差异性不足,导致产业基地内企业间恶性竞争,甚至打价格战,导致企业入住产业基地的积极性减弱。这阻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产业集聚区热”的现象,北京市应统一规划,立足全局,依据各自资源特色与现有规模进行严格审核,对于重复的集聚区报批的要慎批、限批。鼓励各集聚区良性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对于已形成的聚居区,努力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入住园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中小企业进入园区,形成产业发展生态链;要采用市场化模式,积极引进有园区开发经验的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规划园区产业发展,制定园区发展战略;加强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筑市场化的资源共享模式,为园区企业和机构提供咨询服务、技术支持、决策辅助等各种服务,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分工明确的专业服务网络。
(二)企业层面
1.打造核心产品,树立品牌形象。任何产品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创意产业也同样如此。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立足本土文化资源,采取差异化竞争手段,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势和经营手段开发精品,打造拥有自己专利的高水准核心文化产品。北京市的个别文化产业已形成若干初具实力的核心产品,如湖广会馆、老舍茶馆等处的曲艺艺术表演、报刊行业的《北京青年报》等。这些核心产品都是不断地推陈出新,扩大自身的品牌效应。而对于那些缺乏核心产品的文化产业,如广告业、动漫、著作业等产业亟待提高自身产品地位,创造出自身的产品优势。
2.把握大学生需求,提高产品品味。大学生普遍认可制作精良、有人文关怀、技术水平高、有中华文化背景的文化产品。美国的迪斯尼乐园、好莱坞影视城的竞争优势正是源于其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北京的文化创意企业要注重利用中国文化和北京地域文化资源,结合两者得天独厚的优势,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品味。
3.加强企业间协作,抱团发展。文化创意企业相互协作可以完善管理体制,形成规模经济,。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基地中的“DRC”是“Design Resource Cooperation”强调的就是企业间的协作。处于成长期的文化创意企业加强合作,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能有效抵御各类市场风险,做到标准化、集约化管理。在广播电影电视业,可借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公司(CRFTG)的经验,集合北京几家影视剧制作单位,联合组建成北京影视剧制作集团,实现电影电视节目内容系列化、影视剧制作化、精品生产机制化的目的;在电子出版物行业组建以形成“大出版”格局为目标的北京市电子出版产业集团,集制作、出版、开发、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纸介质、图书、光盘、网络等多媒介并行发展。
参考文献
[l] 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2] 徐丹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上海:华夏未来出版社,1997.
[4] 于国华.文化创业产业实务全书[M].台北:商周出版社,2004.
[5] 肖璇.北京圈文化创意产业分布及集群式发展研究[D].沈阳:北京工商大学,2010.
[6] 吴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7] 王世崇.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J].经济纵横,2012(3).
[8] 吴婷婷,李存金.北京文化创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0 (6).
[DOI]10.13939/ki.zgsc.2016.40.034
文化创意产业因其本身的复杂性,其内涵仍然充满争议,行业分类也较为模糊,不同国家各有不同的标准。笔者在研究过程中留意到,尽管国内学术界、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和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但作为大众的文化消费者对于何为文化/创意产业没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而任何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因而本研究拟从文化消费者的角度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传播程度,并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1 研究假设
根据心理学认知态度与行为的关系,认知影响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是认知态度的外在表现,但是行为与态度有时也会出现偏差。由于文化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知态度难以直接测量,因此研究者通过测量文化消费行为来间接衡量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知态度。刘平(2014)提出文化消费空间日益多样化,“微传播”“微内容”能创意地与体验消费融合,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有趣的创造性的文化体验,使人们享受文化创意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进而产生对创意的喜好。[1]据以上提出假设1如下。
H 1:日常浏览新闻偏好、去公共文化场所的频率、使用社交软件关注文创信息的程度与文化消费者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意义的评价正相关。
资树荣(2013)在梳理国外关于文化消费的研究时发现年龄、性别、教育水平、职业层次等对文化消费有显著影响。[2]姚永玲、郑国楠(2012)认为创意产品不存在收入歧视,证明了创意聚集区的消费阶层不存在收入歧视的论断。[3]因而提出假设2如下。
H2:日常浏览新闻偏好、去公共文化场所的频率、使用社交软件关注文创信息的程度与文化消费者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意义的评价这4个变量与收入水平无关,但与年龄、文化程度相关。
Hesmondhalgh(2002)提出文化产业主要生产具有社会意义的文本和象征物,包含影视广播、出版、音乐、广告和行为艺术。[4]Howkins(2001)认为,创意产业是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包括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四个部门。[5]Reese(2010)等借助产业和职业分类法,认为创意产业不仅包括艺术、音乐和写作,还应纳入教育和高科技产业。[6]可以看出尽管学者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分类仍有争议,但是媒体艺术被基本认可,网络信息相关也日渐被接受,但设计相关的争议较大,基于此提出假设3如下。
H3:文化消费者对于文化产业行业分类中媒体、艺术业的认可度最高,网络信息业其次,工业、建筑设计的认可度最低。
2 样本的基本特征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210份,回收210份。剔除一些填写不完整或者不规范的问卷,此次有效问卷共200份,有效回收率为95.2%。
由于问卷中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变量皆为分类变量,因此只做简单的频率统计,并不涉及均值、方差等。在所有被调查者中男性占35.5%,女性占64.5%;被调查者年龄集中在两个层次,20~30岁的占47.5%,20岁以下的占25%;职业以学生为主,占54.5%,其次是教育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员,分别占14%、10%;文化程度以本科为主,占50%,其次是硕士,占24%;月收入水平集中在2000元以下,占57.5%,其次是2000~5000元,占28.5%,这可能与被调查者多数为学生有关。
3 数据分析
3.1 因子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检验日常生活中文化消费相关的行为、文化消费者关于文化产业涵盖行业的理解或接受度这些问题是否存在潜在变量。由表1可知,KMO值为0.691>0.5,此处样本量基本可以接受;X2=217.738,P
3.2 信度检验
因子分析后,再进行信度检验。分别对已得到的4个因子进行信度检验,结果如表3,只有因子1的α值为0.734,0.7
戏剧文化市场是连接戏剧文化生产与戏剧文化消费的纽带,无论是发展戏剧文化生产,还是扩大文化消费,都能促使文化市场的扩展。所以,戏剧文化企业积极开发戏剧文化产业项目,既有利于戏剧文化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能增加戏剧文化市场的有效供给,从而满足戏剧文化消费者不断增长和变化着的需求。
戏剧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类型
戏剧文化产业开发项目按是否具有创新性划分,可以分为产业创新项目和产业推广项目两大类。
戏剧产业创新项目产业创新项目是指文化企业运用艺术创作、科学普及、技术发明、表现形式等手段生产出具有一定思想内容的戏剧产品。产业创新项目包括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两大类:①内容创新,即创造性生产具有一定思想内容,通过某种载体形式表现出来或进行传播的戏剧产品。②形式创新,即应用现代化的艺术手段、大众传播技术生产出来新的戏剧产品,以及利用特定地域的人文资源编排出来新的戏剧剧目。
戏剧产业推广项目戏剧产业推广项目是指戏剧文化企业安排生产本地市场或本国演出市场短缺或紧缺的、具有市场推广价值和发展前景的优秀剧目。
收集作品创意确定作品开发目标之后,就需要收集有关作品方面的创意。所谓创意,就是开发作品的设想和构思,它既包括新作品创意,也包括引进作品创意。创意信息来源主要有以下渠道:观众。观众需求是寻求创意的基本源泉,因为只有适合观众需要的新作品才会有市场。从顾客那里获取创意的最佳方法,就是调查和收集观众对现有作品的印象和意见;专家学者。在知识经济时代专家学者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迅速升值,并且成为创意的重要源泉。他们能对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局部改进、引进改良等提供最有价值的创意,所以咨询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是非常必要的;竞争对手。分析同业以及关联竞争者作品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往往可以发现新的创意。戏剧表演团体必须随时注意同业以及关联竞争者开发的新作品,了解其作品的演出市场情况以及观众对他们的反映和评价;推销人员。他们经常与观众打交道,最了解观众的需求欲望和观赏动机,也最清楚竞争对手的作品优势。所以,从他们那里获得的作品创意往往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演出市场调查公司。戏剧表演团体可以委托演出市场调查公司对观众需求偏好的发展趋势进行专题调研。此外,还可以通过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大众传媒等渠道收集有价值的作品创意。
几年来,很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和运营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园区同质化严重,园区发展产业定位缺失,没有重点、缺少特色,专业不突出,发展无规划,方向不明确,经济效益差;二是变相搞房地产,成了不少文化产业园的主要项目。这些项目或者以文化休闲,或是以高端概念出现,实际就是开发一批商住楼盘或者别墅,利用产业优惠政策或资金扶持政策等,一方面把钱圈到手,一方面打政策的球。这类文化产业园区,通常在占地后,主要设施就是盖房子,主要业务是卖房子或者租房子。许多学者概括为新一轮圈地运动;三是硬件不完善,物业管理不到位;四是软件和服务不到位,产品展示、信息、技术研发服务、孵化培训、知识产权保护、融资服务等等均不到位;五是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缺乏上下游产业的支撑;六是开发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甚至形成投资泡沫,政府资金支持方向不明确,“撒芝麻盐”倾向严重;七是创意人才缺乏,知识产权缺乏,只有文化企业,实质上还没有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文化部早在2010年6月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中就尖锐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良倾向,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势头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和调控,势必影响到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2012SJD790066)《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和江苏省2013年大学生实践指导项目(项目编号:201314160010Y)《洋河酒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基于宿迁学院万名以上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
收录日期:2014年1月24日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一些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文化创意概念其实早已应用于苏北白酒的发展中,如苏北白酒中“洋河蓝色经典”的蓝色文化、“双沟酒”的醉猿文化、“今世缘”的缘文化等。“苏酒”现在又正处于全面振兴的阶段,尤其是在当前,苏北白酒面临沿海开发和融入长三角的重大发展机遇,更应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引擎,寻求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新一轮高水平增长,集聚资源优势,推动沿海开发实现新突破。
苏北白酒的两大主力品牌均位于宿迁市,宿迁学院的学生也均来自于江苏省,很多学生家长工作在白酒类相关领域,同时90%以上的家长都饮酒,对苏北白酒发展了解得非常深入。为更好地了解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利用地域优势,特对宿迁学院万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总共发出问卷1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501份,占96.16%。
一、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分析
(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我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其早已息息相通、水乳相融。早在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很多文人对酒的描述和钟爱,不胜枚举。在现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白酒文化一方面继承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紧跟时代步伐正在迅速流传。我国的苏北白酒(三沟一河)传统文化因素丰富,经历了享有盛名到渐衰,到如今又走向全面振兴。早在两汉时,“苏酒”的主力品牌洋河酿酒便起源,兴于唐宋,在唐代时洋河大曲盛名远播,到了明末清初,洋河大曲更是闻名遐迩。洋河大曲历史上多次获得名奖。(表1)
洋河酒业从2009年上市成功后,发展态势良好。在2011年9月16日,华樽杯第三届中国酒类品牌价值研究成果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上,中华品牌战略研究会及我国酒类流通协会共同公布出我国新的白酒品牌,洋河的品牌价值再创新高,品牌价值(210.89亿元)仅次于国酒茅台和五粮液,位列第三位,与其他主力白酒品牌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茅五洋”的时代正在逐步形成。2012年8月8日,洋河又以320亿元的品牌价值首次入选胡润研究院的《2012中国企业品牌排行榜》,位列第17位,在江苏上榜品牌中居首位。
“苏酒”另一主力品牌“双沟”被誉为中国酒源头,自古已名扬江淮,香飘九州。早在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上获金质奖章,被评为国际名酒第一。在1984年、1989年的第四、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获评“国家名酒”,荣获金质奖章。“苏酒”中的今世缘酒业近年来以其“缘”文化为主打,发展态势也非常好。传统文化元素一直在助力苏北白酒文化的发展。
(二)软实力助推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伴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白酒自身也相应经历了农业-工业-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现已进入文化创意阶段,充分利用文化创意元素提升中国白酒产业竞争力成为业界努力的方向。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江苏省大力振兴“苏酒”,打造“酒都宿迁”的良好契机。江苏省政策上鼓励苏北白酒产业带的发展,同时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也为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温床。随着茅台、五粮液等高端产品的价格不断攀升,空出来的价格必须要有产品替代并覆盖;高端产品价格不断攀升,逐步成为奢侈品,而奢侈品是不可能作为行业主导产品的。目前,苏北各家白酒厂商作为次高端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无论是政商宴会还是家庭用酒,都可以经常看到苏北白酒的影子。
(三)洋河酒业快速发展。“苏酒”以三沟(双沟、高沟、汤沟)一河(洋河)而著称,洋河和双沟为“苏酒”的龙头,为更好促进“苏酒”的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从2010年开始,洋河酒业分为三个阶段逐步收购双沟酒业,使双沟酒业成为洋河酒业的子公司。洋河酒业成功牵手双沟酒业,为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拉开序幕,也为洋河酒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众多潜在的经济效应。洋河酒业并购双沟酒业后,大幅度提高了产品获利能力,营业收入攀升,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140亿元;同时也很好地改进了资产管理效率,短期偿债能力表现增强。
“苏酒”的龙头老大和老二的强强联合,洋河酒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应。我国白酒业前三名为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随着洋河酒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白酒行业前三位巨头的排名已逐步被改写,洋河酒业逐渐位居第三。通过杜邦财务体系对比分析五粮液和洋河股份的盈利能力,五粮液和洋河股份利用财务杠杆能力都比较好,两企业在产品获利能力方面相当;但五粮液在资产管理效率方面低于洋河股份;在利用流动资产方面,洋河股份做得更好些;五粮液的净现金流入更充足些。洋河股份作为后起之秀,成功上市后,充分发挥其传统白酒优势,与双沟酒业强强联合,带来强大的规模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目前,该企业是白酒领域同时拥有两大名酒、五枚中国驰名商标的白酒企业集团,与五粮液和茅台形成强有力的竞争。2013年2月4日,由市委宣传部、宿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宿迁报业传媒集团共同组织开展的“2012宿迁最具影响力十件大事”评选活动正式揭晓,“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苏酒集团)跻身上市公司全球500强”成功入选。2012年7月1日,在英国《金融时报》评选出的上市公司全球500强排行榜中,公司首次入围,位列425位,打破了江苏省上市公司世界顶级企业的零记录。
(四)婚宴市场的迅速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大家的婚宴费用上升速度非常高,酒水在婚宴开销中占非常大的比重。在婚宴上,热闹的气氛需要我们的白酒文化。问卷调查中显示,98.9%的家庭办婚宴时选择的用酒均是白酒。一方面是根据我国传统的饮酒习惯;另一方面也是对我国白酒文化的追溯。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000万青年男女喜结良缘,平均每次婚宴用酒(指白酒)大概在80瓶,则总用酒量为16亿瓶,每瓶以平均80元计算,总消费量为1,080亿元。如果以10%的市场占有率计算,就可拥有108亿元的销售额。而且这种商机的主流地位轻易不会发生改变,因为白酒是我国中华民族非常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如此巨大的商机怎能不吸引众多白酒企业,因此越来越多的白酒品牌将抢占婚宴消费市场。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早已发现此商机,“今世缘”酒的“缘”文化,品牌定位——中华婚宴用酒;核心诉求——中华文化名酒,婚宴首选品牌;文化内涵:今世有缘,无怨无悔,包容创新,日日增辉,内圆外方,和谐社会。今世缘迅速抢占了很多婚宴市场的用酒,同时也很好地为其做了免费的宣传。2012年今世缘酒业的“幸福”工程打造,充分体现了今世缘酒业充分利用白酒文化创意为其宣传,既提升了其自身的品牌价值,也为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二、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劣势与威胁分析
(一)苏北白酒文化创意观念弱。在宿迁学院万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大多数对白酒文化了解较多,对苏北白酒文化也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整体上对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了解较少,同时能给出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建议的也比较少。(图1)
(二)影响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对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问卷调查中发现,资本因素、人才因素、科技因素、人文因素、信息通讯因素等均是主要影响因素。54.4%的人认为资本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20.3%的人认为人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15.4%的人才认为科技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5.3%的人认为人才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4.6%的人认为信息通讯因素也非常重要。(详见图2)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这几方面因素都存在一定不足。(图2)
1、资本因素方面。从资本市场发展上看,洋河股份2009年上市成功后,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了一定的资金,为其进行产业整合奠定了基础。不过目前在资本市场上融资情况逐渐下降,具体情况见表2(数据来源于东方财富股吧)。因此,需要更好地培育洋河酒业资本市场,以便为其提供充足快捷的资金。今世缘酒业现在正积极推进上市工作,还未能上市,其让今世缘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最具竞争力的创新企业,最具吸引力的精神家园”的文化创意,还需成功上市为其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表2)
从苏北白酒本身的发展需要上看,我国白酒文化历史悠久,有众多的白酒品牌,各白酒品牌间竞争非常激烈。高端白酒“五粮液”产地宜宾,酒都宜宾的打造与中国“白酒金三角”发展战略紧密融合,发展态势非常好。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刚刚起步,洋河酒业正极力打造洋河酒业文化创意新城,名优酒酿技改二期、三期工程、三万吨名优酒酿造技改工程、双沟酒业园区包装物流项目等建设正处在稳步推进并逐渐投产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洋河酒业近年来虽然发展迅速,但与其他白酒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在流通市值方面,洋河酒业的流通市值与茅台和五粮液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情况见表3和图3。(数据来源东方财富股吧,2012年底)(表3、图3)
2、人才因素、科技因素、人文因素、信息通讯方面。苏北白酒的发展应实施“打造品牌、以质取胜、文化营销、人才强企”的战略。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人才和科技创新。而目前苏酒的主要品牌“洋河”、“双沟”位于宿迁市,“今世缘”位于淮安市。2012年宿迁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500亿元,达到1,516.77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3.0%。全市人均GDP达到31,717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首次突破5,000美元大关,达5,024美元,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排最后。宿迁市正在快速发展,但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全国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没听说过宿迁。淮安市2012年GDP为1,968亿元,常住人口479.99万,人均41,000.85元,仅比宿迁好一些,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排第12。苏北白酒的两大主产地经济发展虽然正在快速发展,但无论在人才引进、科技投入、人文环境方面,还是信息通讯方面都不是特别利于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很多高尖端的人才,很多投资资金都不愿意来,这些因素均是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障碍。
(三)其他酒类的竞争巨大
1、其他白酒品牌的竞争。我国有很多白酒品牌,汾酒、泸州老窖、茅台酒、西凤酒、古井贡酒、洋河大曲、双沟大曲、五粮液、郎酒、剑南春、绵竹大曲、全兴大曲、酒鬼酒、沱牌曲酒、水井坊、孔府家酒、董酒、特制黄鹤楼酒、宋河粮液、宝丰酒、桂林三花酒、习酒、四特酒、白云边等等;白酒香型也有很多,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凤香型、米香型、药香型、馥郁香型、特香型、老白干型、豉香型、芝麻香型、兼香型、复香型等等。众多的白酒品牌和白酒香型都和苏北白酒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竞争。
2、洋酒的竞争。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我国酒业市场的半壁江山逐渐被洋酒占据。很多西方白酒(葡萄酒、红酒、冰酒以及白兰地、威士忌等)极大地挑战着我国的传统白酒。特别是在一些公关场合、涉外场合和高档场合,我国的传统白酒一定程度上好像有些不适合,传统白酒的身影逐渐消失;另一方面在很多城市里,很多酒吧、KTV里,年轻人喝的大多也是洋酒和啤酒。如何进军这些市场,为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极大的难题。
三、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借力传统文化优势。苏北白酒具备悠久的传统文化优势,我们可以继续发挥其传统文化优势。以苏北白酒中丰富的酒文化元素为基础进行研究和提炼,大大提高苏北白酒的附加值,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寻找文化的根源和立足点处着手。白酒与其他商品不同,很多商品讲究新鲜,而白酒却不同,她讲究的是年份越久越好,俗话说得好:“陈年的酒是佳酿”。我国现在有很多白酒品牌,像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金六福等各白酒品牌,为增强其白酒品牌的历史价值,均充分挖掘自身白酒的历史素材。各白酒品牌在营销时,哪一件文物,哪一处古迹,一个传说,有时甚至连一句诗词,都可能成为白酒企业获得成功营销、提升品牌价值的法宝。对于苏北白酒文化创意发展,我们可以在乾隆下江南等历史时间上下文章,乾隆帝大驾来宿迁,品尝佳酿而赞不绝口,植入此类的历史,大家对乾隆大帝的敬仰,为这个白酒品牌省去了很多宣传和广告,大家很容易便可将传统的历史嫁接到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中来;另一方面苏北白酒文化创意在传统文化方面下文章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提炼,形成苏北白酒独特的个性。像“今世缘”酒,成为许多婚宴的首选酒,从省内省外强有力竞争的白酒品牌中能脱颖而出,让消费者认准她的品牌,形成强有力的品牌号召,靠的就是她的“缘”文化,与消费者形成共鸣。消费者现在饮酒非常注重精神消费,在饮酒的同时,希望所钦之酒可以为其带来精神方面的附加价值,希望酒的品牌具备文化符号。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85.5%的家长选择洋河蓝色经典均是基于她的“蓝”文化。苏北白酒可以新创更多其他文化的白酒品牌,尤其是国际知名品牌。
(二)打造新生文化品牌。苏北白酒具备传统文化优势,但如果全部打造传统文化,容易脱离新生代消费者,使白酒成为传统文物。苏北白酒在奋力挖掘历史文化元素来丰富自身内涵的时候,也要注意打造新生文化品牌,以适应新一代年轻群体。当今社会更具备消费潜力的还是不断的年轻群体,而年轻群体一定程度抵触古老的、传统的、跟不上时尚的东西。苏北白酒在借力传统文化的同时,应针对不同群体打造不同白酒文化品牌。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各方面与世界接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群体一定程度上不喜欢喝白酒,对白酒文化也不了解,使白酒的消费群体容易出现断层。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年龄在25岁以下的消费群体,有88.7%的人不喜欢喝白酒,倾向于喝红酒和啤酒。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把这部分断层通过新的白酒文化创意给补充上,可以通过更为年轻、时尚动感的包装,更加小资的饮用方式方面来吸引年轻的消费群体;另一方面,苏北白酒目前还未能有效打开国际市场,苏北白酒虽曾获过国际金奖,但并没有形成国际市场。苏北白酒也应打造新生的国际白酒文化品牌,突破白酒国际化瓶颈。从饮酒的生活方式如何与发达国家的现代生活理念相结合上入手,找出适应国外消费者口感和文化的白酒品牌,通过现代化的营销渠道使苏北白酒走上国际化。
(三)形成有效的支持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制。苏北白酒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只有有效保护和维护才能使其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虽已起步,但起步相对比较晚,需要政府进行良好的引导与服务。
1、加大对苏北白酒原产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可以发展洋河古镇和双沟古镇酒窖的旅游文化,在旅游文化保护区域内大大加快苏北优质白酒的发展。
2、在资金方面,大力支持洋河酒业及今世缘酒业加大科研投入。一方面可以搭建银行与苏北白酒企业沟通合作平台,洋河和今世缘企业也应建立文化创意信息库,为关系型贷款的开展提供真实低成本的模块化信息,以便更好地利用银行资金;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总之,多方面推动洋河酒业更好地提升自身白酒的核心竞争力,实施白酒文化品牌战略、多极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使苏北白酒突破目前已有的品牌,把洋河酒业打造成跨国公司,使苏北白酒走向国际。
3、税收政策上,加强公平税赋的管理,创造机会使苏北白酒与国外白酒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支持苏北白酒向世界酒类行业进军,使苏北白酒成为世界的白酒,像法国的葡萄酒一样,成为全世界畅销的酒,使苏北白酒文化成为全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有效培育苏北白酒发展的资本市场,放松洋河酒业、今世缘酒业等白酒创意企业无形资产占比上限的规定,加快其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同时,政府应大力支持今世缘酒业快速上市成功,从资本市场上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以促进苏北白酒更好地发展,同时也可以减轻政府负担。
5、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培养和流动机制,洋河酒业和今世缘酒业一方面应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大量培养一批头脑创新、善于营销、管理的综合型人才,同时支持相应人才到外地去学习;另一方面高薪和情感留人引进高尖端人才,同时形成良好的流动机制,实现人才区域内自由流动,资源共享,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
(四)追寻消费者喜好。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一定要注重消费者的喜好,消费者十分的满意,是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不懈追求。苏北白酒目前以浓香型为主,现借力传统文化优势,可以试着推出酱香型苏北白酒品牌,进一步抢占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来越注重健康饮酒,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将自然的、健康的元素引入苏北白酒的生产中,在白酒的包装、香、味、色、质上体现出健康、美丽、自然,让消费者感受到,饮用苏北白酒,是一种健康的文化消费;另一方面,苏北白酒在文化形象的打造与广告宣传上还需继续努力,加大苏北众多品牌在电视,网络,路边宣传牌的广告投资,既可以提升苏北白酒的知名度,又可以宣传其优秀的形象。我们不难发现,洋河近年来大大加大对电视广告上的投资。如其与浙江台的合作,主打“蓝”这一概念,提出了中国蓝的口号,很好地融入了蓝色经典系列酒的宣传。又如其在近年来央视春晚上的广告投资,洋河酒在小品中的出现和广告的插入,很好地提升了它的形象效应,为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做了较好的铺路;又如双沟珍宝坊的广告:“低度的柔和,高度的激情,开创中国白酒自由调兑风格”,很好地阐释了其一瓶酒,两个浓度的特点,合适而有宣传力。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出发点需始终围绕着消费者的喜好,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苏北白酒。
主要参考文献:
[1]姜丽丽.基于钻石模型分析洋河收购双沟的背景及动因[J].时代金融,2011.8.
1.1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目前并无统一的说法。“创意产业之父”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在其《创意经济:人们如何从思想中创造金钱》一书中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之内的经济部门”。英国、新西兰、加拿大、芬兰、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发展路径,对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不尽相同的定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在蒙特利尔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创意产业做出的如下解释,“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纵观这些概念,创意产业包括物质形态的生产和服务两个方面,它是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业。
1.2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街区改造
北京的南锣鼓巷和798艺术工厂、成都的宽窄巷子、上海的新天地,均是我国基于文化创意背景下的历史街区改造的成功案例。南锣鼓巷基于老北京独特的胡同文化,将老北京的民俗、工艺、生活方式作为创意素材,将其形象定位为“大都之心、原生胡同、民居风情、创意空间”;宽窄巷子依托于仅存的南方胡同的文化布局,将成都的井肆文化例如茶馆、曲艺、评书与名人、艺术家留下的雅士之风结合,既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又不脱离群众保留着原生态的地域文化,成为成都的城市名片;798艺术工厂开我国创意工业园区之先河,将旧厂房的低价租金与创意产业的低成本、低投入、小企业的特点结合,厂房的现代工业建筑元素和大尺度的空间又能孵化出更多的创意产业,掀起我国创意工业园区潮流;上海新天地则充分利用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结合历史街区建筑中西结合的特有魅力,将新天地打造成为城市名片。近年来,国内关于历史街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一直都在持续,但是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入驻前后历史街区的变迁研究较少。本文希望通过对武汉市昙华林历史街区的实地调研,从而寻求一种历史街区与文化创意产业共生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2昙华林街区现状
自2005年武汉市对昙华林一带进行了重新的保护和利用规划设计。该项设计将整个昙华林街区划分为核心保护、风貌协调区和建设控制区三个保护层次,制定了街区规划道路网,同时对用地的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在一期改造后形成了昙华林路的中西文化街区(中部:从十四中至瑞典教区)、市井文化街区(西部:从瑞典教区至得胜桥),改造后在市井文化街段形成了一个文化创意产业街区。
3案例调查
调研对象是现昙华林街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全长1200m的路段(图1)。为了更真实地了解昙华林历史街区的实际情况,2013年4月,笔者在前期通过查阅文献,实地预调研,对街区内的老居民进行了深入访谈,同时走访了粮道街社区居民委员会,对整个昙华林街区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2013年5月,对街区交通等问题作了全天候的实地观测,对环境空间作了全面勘查。5月9日,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走访相关部门得到大量的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过程中,分别对街区居民,街区从商者以及过往的路人进行调研,对街区居民采用按年龄层次抽样调研,对于从商者和过往的游客均采用随机抽样调研,考虑到各类调研对象的数量和调研的可操作性,居民问卷发放50份,经营者问卷40份,过路者问卷5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居民90%,经营者85%,过路者92%。
4调查结果
4.1用地演变
(1)历史文化基因显著昙华林位于老武昌城的东北角,地处城区城墙内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南麓之间,随两山并行呈偏南的东西走向,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在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1946年,民国政府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区域并入后统称为昙华林,其街名一直沿用至今(图2)。昔日的昙华林是儒释道三教繁盛之地。街区内有集中的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历史遗存,中西建筑华洋杂处比邻而居,同时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痕迹也展现了武昌旧城原汁原味的风貌特色,其文化积蕴深厚且具有多元性特点(表1)。(2)文化创意产业植入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神产业。昙华林地区改造后,依托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校区的艺术专业优势和昙华林历史街区深厚的文化积蕴,许多文化创意产业入驻该地区。这些产业集聚在昙华林路中段及西段,形成以湖北当代书画、雕塑、陶艺、创意设计、经销展览为一体的文化创意街区(图3)。在调研中我们统计了街区内店面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图4)。从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来看,昙华林文化产业的类别比较集中单一,均属于文化传媒创意、时尚消费创意范畴。调查发现,如果严格的按照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来说,部分有文化创意和特色的休闲饮品店、餐饮店并不属于文化创意产业范畴。但是它们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灵感,带来了客源,丰富了业态,文化创意产业依托于它们而生成。因此将文化创意产业分为创意核心层、创意依托层、文脉基底层等三类。创意核心层是指,直接从事创意文化产品的创作与销售工作的店铺,它们是创意文化产业的核心。昙华林街区的创意礼品、手工艺品、艺术工作室均属于创意核心层,占比达到46%,它们是昙华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体部分(图5~6),创意依托层是指,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上发展起来的相关餐饮、休闲文化配套设施。表现在昙华林的具体业态为休闲饮品店、餐饮等店铺,占比达到54%。由此可见,昙华林的文化创意产业初具规模,但是从产业类型和占比来说,创意核心层仍稍显薄弱。文脉基底层为创意核心层和创意依托层提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和文脉。一方面,昙华林独特的历史建筑与悠久的地域文脉为创意产业提供了场所、氛围与灵感来源;另一方面其历史价值又带来了大量的游客,与文化创意产业一起,形成“昙华林”的品牌。文脉基底层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动力来源和核心特色,使得昙华林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3)用地结构的演变昙华林历史街区用地演变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图7)。如图7所示在文化创意产业进驻后,昙华林街区的用地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之前的以居住为主发展成为居商结合的模式。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文献资料,总结出其用地结构演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商业用地增加——昙华林街区改造后,街区内的历史建筑得到修缮,沿昙华林路两侧的居民大多将修缮后的房屋出租给商户,沿街居住房屋的变为商业门面。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增加——文化创意产业进驻后,昙华林地区的一批新的为解决游客和购物者集散的公共服务设施逐渐增多,尤其显著的是街区内的配套卫生设施增加。③绿化用地增加——昙华林街区改造前,街区内公共绿地较少,改造中拆除了一些建筑,退出场地建设绿地与广场。例如在昙华林路与胭脂路交叉路口有一块较大的公共绿地,位于花园山北侧,是由拆迁民居后改建的。同时在整个街区的改造中,也有部分建筑拆除,退让出街旁绿地。通过调研发现,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入驻,街区内的用地结构发生了诸多变化,沿街面房屋的一层空间,人流主要交通线的地方逐渐都成为商业用地,并且有逐渐向街区后的住区延伸的趋势。街区内的居住用地逐渐转为商业用地和绿化用地,各类用地比例向更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演进。
4.2交往空间
(1)外来空间主体入侵昙华林历史街区文化和经济价值早已为政府及社会各界所认知,在文化创意产业入驻后,多种多样的主体也开始进入街区内部,并改变了街区旧有的社会空间结构,进而新的空间主体在对空间进行消费的同时也开始影响着空间的生产。
5文化创意背景下的昙华林街区改造分析
5.1昙华林街区改造要素分析
(1)营造有活力的交往空间①在规划调整中建议在保持原有的街区肌理的基础之上,整合建筑形体,同时在街巷内重点开辟一些供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交往空间,补偿街区居民被挤占的交往空间。②规范道路两侧停车,防止路旁停放车辆占据居民宅前的交往空间。(2)梳理层次性的交通结构①加强昙华林历史街区内部道路的交通管理:将昙华林路段调整为限时通行,在人流量较多时,限制机动车通行。或者将其设为单向交通,以消除狭窄道路上的对向交通冲突。②充分利用街区的停车设施,同时规范道路两侧停车,避免阻挡周边社区的消防出入口以及内部步行路与外部车行路段的交叉口。同时可考虑在非历史风貌区增设停车设施。(3)改善街区的环境质量①加强街区垃圾的管理,集中规划垃圾收购存贮点的位置。建议将临近主街的垃圾站移至街区远端。②适当拆除文化价值低的危旧建筑,增加主要街道的街旁绿化。(4)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①加强社区居委会对街区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防范流动人口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和不规范行为。②增加街区安全基础设施的配置,如设置电子眼等以加强街区安全的监控,同时加大宣传提高街区居民的防范意识。
5.2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昙华林提升改造
昙华林历史街区通过2005年的改造后,街区内文化创意产业初具规模。但通过调研发现,昙华林街区的创意核心层稍显薄弱,提供的创意产品没有根据昙华林街区的特点和老武汉的历史人文要素进行本土化的提炼和推广;针对年轻群体的“泊来”文化越来越受到推崇,而本土的地域文化正在逐渐消退。通过调研,笔者认为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昙华林提升改造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加大历史街区的保护力度,完善动态保护机制计划经济时代,历史街区保护往往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存在着资金匮乏的问题。基于文化创意产业与历史街区的互动机制,历史街区成为了孕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土壤,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又能用于历史街区的保护。首先,昙华林街区的历史建筑虽不乏精品,但是如果不注入新的活力,大部分一般性历史建筑将无法得到法规保护,它们将逐渐衰败。其次,昙华林作为历史街区的价值,是其作为反映武昌城百年发展的历史老街,同时承载着近现代革命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非物质形态的内容。它需要进行现代化的演绎,进行新的诠释,才能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延续文化的承载。历史在不断往前推进,今日将成为昨日,将创意产业引入历史街区,实现了历史性建筑的多样化价值,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注入了新的生命,挖掘出昙华林的文化特色,才能让历史街区不再定格于某个历史时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历久弥新。(2)提炼特色文化创意资源,挖掘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域特色”,打造整个昙华林地区的创意产业品牌昙华林历史街区文化积蕴深厚且具有多元性特点,它承载着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融合了中西方的宗教文化,记录着近现代教育卫生史。这样丰厚的资源本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绝佳前提,但昙华林的文化创意产业所缺失的恰恰是文化内涵和文化个性。调研发现,创意产品多是拾人牙慧,看不到当地特色文化,同样的产品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具体来说,首先,充分挖掘出本地文化的特色,并将这种本地特色文化与新的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形成一种创新的文化品牌。在这期间,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人才优势,与当地大学师生进行一些交流。其次,是品牌的推广。政府可以给予相当的倾斜,制作官方宣传片与武汉的城市形象一起推广,建立官方网站,通过借助各种新媒体、新平台进行品牌传播而扩大影响力。发展创意产业的立足点在于文化品牌的塑造,正如好莱坞代表着美国大片、巴黎代表着浪漫时尚之都,文化品牌展示了城市别具特色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产业发展的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