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11: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价值观思考,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再看目前__电厂的现状,从外部环境看,电力企业发展形成了新的格局:抢市场、抢能源、扩规模、求发展,竞争日趋激烈。__电厂在发展空间、赢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上已不占优势。煤炭紧缺、煤价上扬、环保成本逐年增加,企业在负重前行。再看企业内部,7炉8机,设备老化,运行多年的设备健康状况差,安全生产压力大;人员严重超编。同时,作为一个老企业历史的包袱还很沉重,5、6号机组的上网价在全国一直都是最低的,造成了连年亏损。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物质基础。我们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在这个物质基础上解决问题。首先要解决安全生产,这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其他工作都做不好,这是企业文化的根。在稳定住安全生产的同时,还要想办法解决发展问题,就是要“纲举目张”,要发展。我们的思路是先对机组进行设备置换,以大代小,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然后争取济阳项目,分流人员,解决企业人员超编问题,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迈上新的台阶。在这个过程中,要体现出__电厂的企业文化来,靠文化的价值导向、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支撑企业发展。
首先要普及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不懈、核心团队身体力行、全体员工都信奉的精神准则,它的培育和形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一个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相匹配的企业核心理念体系的创建和完善,对企业未来的影响是深远的。__电厂自建厂第一天起,就坚持“安全第一、效益至上”的价值观,48年来,不论企业处于什么时期,这一理念始终是全体干部职工笃定恪守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听许多老职工讲,__电厂的职工对安全生产是最为关心的,那时候,职工在家里不管干什么,一听到安全门放汽,就自觉往厂里跑。这种价值观念影响了一代代职工。到目前,每逢遇到恶劣天气,生产系统的干部职工不管白天黑夜都往厂里跑,很多家住市里的职工也趟着水往厂里赶。作为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基础,但不是为安全而安全,安全生产的目的是经济效益,这是相辅相成的,这是核心的价值观念。除了“安全第一、效益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以外,其他理念我们也要大力普及,如“效益论英雄,结果定成败”的企业理念,“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认真办正确的事,努力正确的办事”的工作理念,“安全是最基本的福祉”的职工福利观,“安全记录处于动态,要时刻如履薄冰”的安全成绩观等等。这些理念一旦被广大职工认同并附诸于工作实践中,对企业的积极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Keywords】socialist core valu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124-03
1 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在物质文化需求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然而,整个社会的正确价值观却不断弱化、缺失甚至被扭曲。因此,党的十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向全党全国人民指出了清晰的奋斗方向: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个人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激励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国有企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有着最坚实的党员队伍,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国有企业能否积极培育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全国、全社会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起到重要的表率作用。
3 浦东储运公司的特点
笔者所在的单位是上海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浦东储运公司,是东浩兰生集团下属的一家全资国有企业,主要从事仓储服务业务。企业历史悠久、业务传统、人员老化。老党员和老职工们怀有朴素的家国情怀,具有勤恳认真的工作态度,只是在思想上颇为固守。笔者作为一名年轻的支部书记和工会主席,如何帮助老党员老职工们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如何在企业中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是一道需要探索的课题,是一项需要突破的挑战。
几年的实践证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思想意识和行动实践两个层面入手。俗话说,意识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果。只有在意识上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在行动中有正确的表现。
4 在思想意识层面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在思想意识层面统一观念,做好准备。这是一个起步于对理论的认知学习,进而感受外部氛围宣传,最终实现内心意识确立强化的过程。
4.1 通过理论学习,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党、全社会基本的价值导向,也是企业开展一切工作的价值引领。我们不能单纯地机械地记住这简短的24个字,而是要结合实际工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深入解析,让企业的全体党员职工从细处体会掌握。因此,我们开展党支部活动,结合工作、生活,在全体党员内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讨论;我们开展全员班组生活,由支部党员在班组内开展学习讲解;我们组织党员职工观看《榜样》《感动中国》等节目,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深讲透,使党员职工能确切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内涵。[1]
4.2 通过氛围宣传、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支部利用各种载体,通过有效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的方方面面,使党员职工随处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辐射。其中,我们将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引申确定了自己的企业文化“激情、学习、合作、高效”。我们在企业内设置主题宣传专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涓涓细流沁入人心。我们持续开展“凝聚合力,促增长;敬业爱岗,筑平安”的劳动竞赛宣传活动,注重对班组和职工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即时生动地展现职工身上的闪光点,向广大职工传递正能量,激发工作热情,形成公司全体员工敬业爱岗的工作氛围。
4.3 通过承诺践诺、有效确立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意识上的强化是党员职工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我们企业的党员们通过“两学一做”活动,积极承诺践诺,明确自己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目标要求,党员带头,在工作中迎难而上,啃硬骨头,凸显党员的责任意识,树立榜样作用。我们企业全体员工,根据企业年度工作目标,在各自岗位上做出安全生产和文明工作的承诺,以自己创先争优的努力,实现企业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在党员职工心中融入生根,成为正确的价值导向,成为各项工作的助推器。[2]
5 在行动实践层面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我们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企业的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充分践行,才能体现其广泛的先进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近年来,我们在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健全企业现代管理制度、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1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企业转型升级
进入21世纪,产业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严峻考验,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支撑,国有企业也同样面临转型升级的艰难抉择。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因循守旧,不进则退。企业如果不能改革创新,就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就没有生命力。
2016年,我们企业也遇到经营难题。下属一家仓库根据所在地区政府业态调整的要求,2月被迫全部关停,一度停产5个月,一下子影响全年收入近150万元。是要数字,还是要发展。面对改革,党员干部始终把握安全第一的原则,认为这既是困难也是机遇。通过积极探索转型,终于找到突破口,最终将仓库升级成为互联网加创意园区,在下半年即补回了上半年的损失,在提升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效益的提高。实践让我们尝到了转型升级的甜头,也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的理解。
5.2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创建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在制度管理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传承。我们企业也是一个成立于50年代的老国有企业。但是,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企业管理必须不断应对新问题,如果没有制度依据,凭借老经验、老做法必定行不通。比如在年度工资调整工作上,以往工资调整,没有明确的比例,到了年底,领导说了算。自从有了职工工资协商制度,职工们每年都期盼着6月的工资协商会议。在会上,职工代表与经营者代表进行对话,畅谈观点,签订工资协商协议,明确职工工资增减比例,将职工个人收益的增长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挂钩。通过交流互动,经营者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情况向职工交底,把职工的思想从个人的小家聚焦到企业的大家上来,坚定信心为实现大家的经营目标而努力,职工坚信企业的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实现大家小家的双赢。同时,我们制定了“三重一大”制度,坚持将企业中的重大决策、重大改革、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提交职代会审议,定期开展企业管理者与职工的对话交流,听取职工在各方面的合理诉求,深化党务公开和厂务公开,构建宽松和谐的职工之家。[3]
近年来,我们在企业这个小社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民主、平等、公正、法治的理念,坚持现代企业制度,以透明的制度做好经营管理和自我约束,实现管理制度化、常态化。随着普法工作的深入,基层企业干部员工的维权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我们仓储一线有许多农民工,在企业工作最短的也有十多年了。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与农民工签订新版劳动合同,让其和老职工同工同酬,待遇上一视同仁。由于有了合同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工安心工作,快乐工作,有的农民工已经成长为技术骨干。
5.3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作为国有企业,除了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经济贡献外,也要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国有企业的神圣使命。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企业的经营也要围绕着五大发展理念开展。2016年上海市开展“五违四必”综合环境整治,我们企业所在的军工路1300号被列入市级整治项目。虽然我们的经营会因为此次综合治理受到不小的冲击,但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指引下,我们深知作为国有企业不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是应当更多地承担起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为此,企业由党支部牵头成立整治项目小组,与政府综合治理小组对接,严格按照市政府整治的时间节点有序开展工作。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园区的道路变宽了,环境变美了,安全系数提高了。在圆满实现市级综合治理目标的同时,我们感受到了企业的社会价值。
6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尚待努力的方向
6.1 要善于运用各种新媒体开展宣传教育
互联网科技日新月异,我们要学会运用新工具来加强宣传,正确引导。从博客、微博到微信,信息传递只在指尖,对于党员职工接触到的各类思想言论,能否第一时间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是一个考验。我们要主动出击,利用各种平台载体,如微信群、微视频、公众号,向党员职工正确信息,统一思想。
企业的价值管理是以追求企业价值为目标,基于企业原有的传统管理体系,引导企业最终实现预定的资产价值和业绩要求的高效企业管理方式。随着价值最大化上升为公司整体的管理思想,价值管理作为一种以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增长为目标,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中遵循价值理念,依据价值增长规则和规律,探索价值创造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技术,逐渐成为企业现代管理实践的最佳模式。近年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在央企经济业绩考核中推行了经济增加值价值管理的考核方式,使我国企业充分意识到了研究与推行价值管理的重要性。树立价值管理理念,研究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管理会计,进行价值流程的优化与再造,提出推行价值管理的相关建议对于改进会计工作、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学者关于价值管理与企业管理会计的结合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价值管理与企业管理会计的结合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周琳、潘飞、刘燕军等(2012)认为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的成功要通过新的管理会计规则和管理的制度化来实现,这一制度化的实现过程需要通过一个进化式的阶段变革过程来完成,每个阶段在不同程度上又要受到外部环境、个人特征、组织、技术、任务特征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各因素、各阶段的制度化变革,最终建立管理会计变革的制度化模型。王洋(2015)通过研究价值管理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探究在价值管理导向下企化价值的内涵及其驱动因素,分析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探寻价值管理目标导向与管理会计目标的联系和区别及其对管理会计系统的影响,最终提出了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框架。吴联铤,李超(2017)在对价值管理与管理会计的意义和联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价值管理的管理会计的常见方法(成本管理、费用管理、资产管理)与提高基于价值管理的管理会计的实施策略。Burkert和Lueg(2013)分析比较了CEO和CFO的职业特征,及这些高层管理者对环境不确定性的认知对价值管理有效性的影响,认为相比于CEO而言,具有更高商业教育背景的CFO对价值管理的有效性具有更大影响,并且高层管理者对环境不确定性的认知越强烈,企业实施价值管理的有效性就越强。Dahl(2014)认为在当今知识社会,价值管理思想使人们敬业地并发自内也地为他们自身的利益和他们所在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在文章中探讨了在建设组织文化的过程中公司价值理念的发展和执行是怎样影响人们以价值为导向的态度、行为和行动的
二、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管理会计的几点思考
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根据我在工作中的体会,我对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管理会计有以下几点思考:1.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管理会计十分重要与必要。企业管理会计在思考企业战略如何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及价值创造如何保持可持续性时,应该高瞻远瞩,时刻以价值管理理念作为统领,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管理会计十分重要与必要。不仅要在经营管理全过程贯彻价值管理理念,建立或改进管理流程,将价值规划、控制、评价有效协调起来,而且要将价值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与员工价值观体系中,增加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感,改变员工的行为,使员工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力军。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制度,让企业最高领导从整个企业的大局与发展战略出发,参与与拥有财务预算的决策权。要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重视企业创新战略,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考评机制中纳入智力资本,建立全面的现代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从而使企业各部门上下同心、协调一致,整体利益最大化。2.优化与再造企业的财务层面的几点做法。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企业经营活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多因素共同驱动公司价值,优化与再造企业的财务层面十分必要。具体来说:2.1企业要重视长期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的变化代表着公司实际的、可控制支配的财富的变化。现金流优于利润,现金流在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管理会计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企业价值的根源。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及股东财富成正比。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管理会计应以长期现金流量状况为重,不能只顾改善短期利润状况,而应顾及长远发展。2.2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构与制度。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构与制度十分重要。明确责权,为提高预算的控制力与约束力,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应为预算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同时预算管理部门要对预算全程监督检查,及时反馈信息到企业决策部门。2.3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内部融资比重,发展债务融资方式,开拓新的筹资渠道。为提高内部融资比重,有必要通过企业的销售收入、销售利润率水平、企业总资产周转率、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的留存收益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企业的内部积累水平提高。安排融资时,发挥财务杠杆的效应,适度负债,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切忌过分的股权融资偏好,还可以利用风险基金,拓宽企业的筹资渠道。2.4把价值管理理念全面渗透到成本管理、费用管理、资产管理中。由管理会计出发的企业价值链管理的核心职能体现在对企业种种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针对性,企业未来的战略目标都是围绕企业如何控制成本展开。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企业情况的战略规划,必将使企业的成本费用得到有效的控制,使企业受益。由于管理财务报告是对公司的各种费用做的数据报告,因此它直接作用于企业的费用开销。价值管理理念对资产管理的启示是: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直接作用于企业的资产管理,企业要按规划有序发展,企业的各类资产要由划分得详细的不同的管理部门管理。
三、结语
企业要想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实施有效治理,实现价值最大化,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与企业的状况,应用正确的价值管理理念和方式。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管理会计的关键在于树立价值管理的先进理念,优化与再造企业财务层面。
参考文献:
[1]刘巧.企业价值管理创新模式研究———基于自发秩序与程序理性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5(10):254-255.
[2]何瑛,彭晓峰.价值管理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04):110-113.
[3]周琳,潘飞,刘燕军等.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的实地研究化会计研究,2012(3):85-93.
执行力建设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执行强弱决定着企业管理策略是否能落实下去,决定着项目施工能否顺利展开,决定着项目能否实现效益目标,决定着工程在同行业竞争中能否打赢。一般来说,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企业,发展的快慢、经营的高下、管理的成败,关键是这个企业的执行力建设如何。今年我们通过深入调研,针对我们施工企业的现状和思考,认为加强施工企业执行力建设应从三个方面抓起:
1 加强执行力建设,要做到执行文化先行
做企业先做文化。企业文化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企业对精神理念、行为习惯、思想观念、价值观等追求认可、认同,目的就是步调一致,高效执行。执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实现迅速、高效地执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因此,加强执行力建设,执行文化要先行。
1.1 融合认同的企业文化才会产生强执行力。一个时期以来,国有施工企业经过重组改革,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但是也应该看到,经过重组后的企业普遍存在着思想观念陈旧、不同地域职工思维习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无不显现出原企业的影子,加之旧有的文化理念落后,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处于养成期。旧文化、旧习惯的影响的淡化和消除决不是短期就能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淡化、消磨和融合过程。但这种过程并不是被动等待的过程,经过企业有意识地对新企业文化理念的倡导,并采取相应的引导、催化、助力措施,是能够加快文化的融合和认同的。企业从用人导向、薪酬激励导向、考核评价导向、典型示范等入手,是可以加快企业文化、队伍的融合的。融合的企业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就会增强,工作中就会减少内耗,提高执行的效率。
1.2 宣贯企业文化一定要符合企业发展实际。推陈出新的企业文化需要一个务实的、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脚踏实地的、甚至是长期的推介过程。企业文化的宣贯、推介实际上是一个提炼、策划、实施、认知、认可、认同的过程,以企业文化CI视觉识别系统的执行为例:既要满足市场竞争的前瞻性,与时俱进,不能老气横秋,又要结合管理实际需要,重视文化的传承,好传统不丢,因地制宜,不铺张浪费。达到对外展示市场形象,对内让职工看到得体,让职工容易接受,达到凝聚职工的作用。在具体的策划、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做到“提前整体策划、逐级审批核定、分步快速实施、兼顾业主要求、因地制宜落实、满足形象展示、注重成本控制、持续改进提高”八项原则,形成以审批表、策划内容、预算表、效果图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展示方案,然后按程序实施。企业文化的宣贯、推介不浮燥、不浮夸,让职工接受,实现认同感,实现文化的融合,进而队伍融合、团结,执行力得到加强。
1.3 要用务实精神打造追根究源的执行文化。执行文化归根到底就是执行的习惯、意识、理念、精神等的总和,属于执行行动中的思想意识、文化氛围的范畴。执行文化就是把企业战略、任务、目标变成现实结果的文化。以结果为导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目标明确,行动的方同明确;以责任为载体。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以检查为手段。过程节点管控是最终达成目标的保障;以奖惩为动力。即时奖惩不过夜,好报才会有好人,让员工始终保持执行的期待感、成就感、满足感。执行文化的形成,实际上是在执行当中,千万次地,成年累月地从头追到尾,刨根问底,实现管理环闭合的结果,最终形成大家认为工作就应该这么抓、这么干的习惯和共识,最终形成了行为方式的一致性。执行文化形成了,高效执行力的效果也就显现了。
2 加强执行力建设,重视从培养部属做起
管理者的决策、指令总是需要得力的部属去完成,执行力是部属的执行力,做为企业管理者,同时自身也是部属。目标的层层分解,也是执行力的层层传递,越做越细,越落越实,而不是层层稀松,最后没了影踪。部属的分层执行,说明部属决定了执行力的效果。
2.1 提升执行力不只是少数管理者的事。一个独立经营管理的施工企业,提升执行力不是只是企业主要领导的事,也非只是班子的事。上边雷声大,下边雨点稀,反映的就是执行力存在问题。主要领导或者班子起的是火车头的作用,起的是表率作用。班子的团结问题、工作作风问题等,也是对着执行力去说的,班子建设的核心也是为了更好执行和抓落实。从企业整体来说,执行力是全体员工的事,只不过是分层的职责不同,但就执行力来说,所有的分层级的管理者仍然是执行的主体,是抓执行力建设的重点。全员抓执行力,重要的是全体管理人员的执行力。
2.2 做一个会培养部属执行力的管理者。管理者与部属的情感联接,对部属的威信、管理能力、业务能力,都会直接影响部属的执行力。管理者真诚对待自己的部属,是培养部属执行力的前提。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到指令是否清晰,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执行过程可能遇到的阻碍,部属对指令的领会程度,执行结果要达到的效果,等要提前预想。执行前要向部属交待好,提示好。如果部属对所需执行的任务并不理解,或者没接触此类业务,或者是经验不足,明显示不足以独立完成此项任务,甚至可以说不称职的部属总是客观存在的。做为管理者,要做好“打样儿管理”,手把手,帮其骑上马,送一程,直至完成执行,这就是管理的示范,这也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
2.3 部属的执行力直接体现上级的能力。部属和部属的上级在职责和岗位上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做为管理者应站在更高的一个层次上认识这个问题,谨慎出现把两者割裂开来的语言和行为。一个管理者的工作习惯、行为方式,可以从部属的习惯方式体现出来,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也是这个道理。部属一而再,再而三地执行不到位,做为管理者一定有责任,管理者应该自查原因,及时调整。部属执行迅速有力、条理分明、绩效显著,体现的是指令的清晰、可操作性,体现的是管理者调动了部属的积极性,体现的是管理者的能力。
3 加强执行力建设,策略和执行要两手抓
管理策略是指管理目标、决策、指令等,执行是行动本身和落实的结果。加强执行力建设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策略和执行是一对辨证统一的关系。管理策略的出发点是为了执行,执行追求结果是为了完成策略。没有执行的策略是放空枪,是纸上谈兵;不遵循策略的执行是胡干乱干,会南辕北辙。因此,策略和执行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依存的。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07-01
党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企业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人而人的管理除了制度管理以外,更需要关爱职工,从思想上激发潜能。因此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道路运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举措,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及时化解各种问题和矛盾,为企业保驾护航成为业内关注的重要课题。
1 道路运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创新的重要意义
随着高铁网络的建设,道路运输企业面临着转型发展和运营机制变革的抉择,企业转型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新问题。如:机构、岗位和福利待遇等调整与变动,这些都直接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在进行思想工作时,应充分把握工作对象的心理变化,通过交流、政策讲解及转型对企业自身发展的意义,使职工真正认识到企业转型与变革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企业,提高职工收入。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要找准切入点,真心实意地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才能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进入二十一世纪,职工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80后、90后独生子女一代正逐渐成为企业的生力军,这些新生代的思想、价值取向等观念更加现实,在面临企业转型、岗位竞争等问题上都迫切需要企业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更需要充满爱心地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面去开展工作。尤其是企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调节各方利益、化解各种矛盾,凝心聚力谋转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效果方面,更显的紧迫与重要并具有深远的意义。
2 以人为本充满爱心地加强职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重视精神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爱心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只有爱才能感动并触及人的思想心灵。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的理解人、尊重人、关怀人,同时更要充满爱心地教育引导人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来看待企业转型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树立大局意识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企业在转型期凸显的矛盾,积极投身到企业改革和转型当中。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应做到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执行国家政策和企业决策之前,应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开展相关调研活动,充分了解掌握职工群众对该政策意见和建议,实事求是地有针对性的对政策及措施进行必要的修正与完善,从而保证政策及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更加科学和民主。另外,为了更加切实的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理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大力提倡尊重、关心、爱护、帮助企业的职工群众。因此,无论进行什么思想工作,在工作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在表述的选择内容上,在沟通的方式上,从源头上都要做到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诉求,要实事求是地从职工群众的实际出发,力争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促进职工群众思想得到进步的工作目的。
3 充分理解和关注职工群众多方面的需求感受
企业转型发展还可能带来一些新课题。比如企业在机构改革中可能会进行机构重新设置,岗位调整、部分中层干部提前离岗等问题,由此可能引发一系列直接关系中层干部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因此,如何帮助干部职工正确对待这一问题,是党务工作者重点思考的问题。在进行思想工作时,应充分了解工作对象的思想动态、工作诉求及需求感受,通过心灵交流、政策讲解以及企业转型发展的目的,使干部职工切实认识到企业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企业,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生活水平。
充分发挥宣传文化阵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媒介、视频、刊物、简报等进行广泛宣传,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方面、各个角落,通过各种活动载体,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用渠道,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在活动中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同时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应时刻关注干部职工群众的精神娱乐需求,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如书法、绘画、摄影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的展开,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于其中培养和教育职工敬业爱岗的精神。
存货在制造业企业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重,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加强企业存货管理,是维持企业生产或销售的均衡需要,是应付市场行情的变化的需要。加强存货管理可以使企业抓住市场,调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存货数量,使企业的存货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拥有更加广阔发展空间。
一、当前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存货积压,存货占有资金比例高
企业由于存货管理制度的不到位,多进存货来避免因缺货导致的延误交货期,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了存货的积压。一些企业存货利用率不高,积压数量较多,导致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存货积压会产生如下问题:增加仓库面积和库存保管费用,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造成资金呆滞,既加重了货款利息等负担,又会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收益;造成产成品和原材料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闲置,影响其合理配置和优化。
(二)存货资产质量差
有效存货质量管理必须要求企业具备一套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以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原料,以及企业生产成品等方面管理,并且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对多方面问题都给予重视,由于当前一些制造业企业内部质量控制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存货管理质量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并直接导致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货管理问题不断出现,对企业发展日常销售、未来战略产生影响。
(三)缺乏信息共享制约
由于制造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生产产品是最重要一点,在生产过程中,要有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同时也会有产成品、半成品等等,对于这些物品进行储存是保证企业的正常的生产经营。但由于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采购与生产以及销售等部门的分开的,如果这些部门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就会出现存货过多或者是过少的问题,如果存货过多就将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而存货过少就将会影响企业的生产,也将会导致企业的销售受到影响。因此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使企业的存货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加强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的建议
(一)注重存货资产协调
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的,最好能够按订单备货生产,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存货周转速度。在完善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以信息换库存,提高存货周转率,以及优化各方面指标,如减少过期损耗额、降低库存成本、节省库存空间。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信息系统,实时连接门店销售、仓库库存和供应商库存,结合联合采购战略等,在充分的信息支持的基础上,提高存货周转率,继续加快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赢利能力。
(二)采用灵活方式减少库存
1.降低在库库存。降低在库库存的基本策略是尽量使生产速度与需求变化吻合。把需求的波动量拉平,针对性的开发新产品,使不同产品间的需求峰谷错开,相互补偿。
2.减少在途库存。降低这种库存的基本策略是缩短生产和配送周期,可采取的措施一是标准品库存前置,二是选择更可靠的供应商和运输商,以尽量缩短不同存放地点之间的运输和存储时间。
3.增加设备。这种方法可以增加生产的柔韧性,通过生产运作的缓冲,可以使企业很好的调节生产速度,若暂时存货较多,销量较少,此时就可以减慢生产速度;若存货较少,销量较多,这是就可以发挥多台设备的好处加速生产。
(三)加强存货质量控制
当今社会生产技术日新月异,产品更换的周期也日益缩短,这样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滞销存货的问题,需要对这些存货进行削价处理,因此会产生一定的削价损失。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建立存货削价准备,以便于及时盘活挤压存货,加速资金周转。另外,企业建立了存货削价准备制度也是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对于滞销存货及时盘活存货资金,不但可以节约利息费用,费用开支,得到抵税好处,而且还能将这些资金尽快的投入再增值的过程当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具体的操作当中,企业要根据存货滞销的原因、未来的销货趋势以及企业的资金现状等等因素,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灵活的削价处理。
(四)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企业可以将存货信息、物流、资金实现有效的结合,并且得出明确的数据结果。但是,电子存货管理系统是依靠计算机网络而存在的,也具有风险和漏洞。所以,企业需要加强对电子存货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从而保证存货管理数据的安全。建立存货管理系统是保存存货数据,形成有效的存货管理系统。实现电子化、信息化的管理也有利于加强对存货管理人员的监督,减少人为暗箱操作的可能,从而有效的保证企业的经营利益。
(五)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
存货管理部门要与不同的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合作。存货管理部门要与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加强沟通合作。企业的存货的量直接关系到采购部接下来要采购数量,因此存货人员要与采购人员适时联系,信息共享。存货管理人员还应该与生产部门积极主动的沟通,如果企业存货很多的话,生产部就要少生产些或生产慢些;如果存货很少的话,生产部就要多生产或生产快些;总之生产产品的多少要与存货的多少成反比,这样才更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此外,全体员工都应参与沟通。任何一个团队,都需要全体成员的精诚团结,密切合作才能达成团队目标,而要实现团结合作,离不开充分的沟通,只要企业内部的沟通足够充分,就会团结合作,努力使企业达到“零存货”的最佳经营状态,共同为企业更好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于书凤.JIT思想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经济,2013(1).
平衡记分卡是试图将非财务指标纳入管理控制系统的一种新的管理工具,它强调因果关系链的选择与运用,但平衡记分卡所描述的只是企业中众多因果关系的一部分。因果关系中的因与果实质上是一种先行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关系。非财务指标具有双重性:虽然从产出的角度看,它可以作为一种结果指标,解决基于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所无法反映的产出结果,如无形资产、风险产出。但是它更主要的是从动因的角度,作为财务指标的前导指标,是企业发展的价值驱动因素。因此,基于价值管理的非财务指标的研究核心是对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分析。对非财务指标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进而研究它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对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非财务指标的相关研究综述
综观国外相关研究,与非财务指标相关的研究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以战略为导向的非财务指标的选择与业绩的关系
这是侧重于研究非财务指标与战略之间的紧密度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现有对非财务指标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集中于验证顾客满意程度与全面质量管理(TQM)方面非财务指标的运用与业绩间的关系。
1.在顾客满意程度方面。Anderson等(1994,1997)通过从77家代表不同行业的瑞典企业中取得的横截面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会计业绩与顾客满意度正相关。Perera等(1997)发现公司通过改变他们的生产战略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使用非财务指标与改进业绩有关。Ittner等(1998)用顾客层面、业务单位以及公司层面的数据检验了顾客满意度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发现只有公司层面的顾客满意度与公司当前的市价有关,但与当前的会计指标并不相关。
2.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现有对TQM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基本上都证明了采用TQM的公司会计业绩与市价都会提高。Symons 等(1995)研究表明,基于TQM的报酬体系会带来更高的业绩。Chenhall(1997)的研究认为,同时采用TQM与非财务指标的企业会比只采用TQM但是未使用非财务指标的企业得到更好的业绩。
这方面的研究总体上都表明同时使用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比单一使用财务指标要更为有效地反映企业真实业绩。
(二)基于理论的研究
理论是解决委托问题及研究激励机制的主要经济学理论。基于理论的研究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从管理效率的角度,分析综合业绩评价体系能否更有效反映管理行为,以利于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如Barua等(1995)的研究发现,将非财务指标加入业绩评价体系在一些情况下能比单一使用财务指标更快与更直接地反映出管理行为。Rees等(1994)认为,非财务指标能更好地衡量现在的管理行为所能带来的经济影响,这使管理人员能够很快地纠正管理上的行为。另一方面,研究非财务指标在经理人报酬契约中的作用。Rees 等(1994)研究表明非财务指标更不容易纵,因为它们不象成本分配或资产估值那样那么依靠管理人员的判断。
(三)基于权变理论研究不同变量对非财务指标选择的影响
权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所形成的两大综合理论之一,它强调对管理会计特定技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通过早期一些不同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非财务指标的使用与企业的一些变量(如:时间等)相关。当考虑到非财务指标是否与公司的特性相符时,非财务指标与公司业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权变的关系。这使近年的一些研究意识到基于管理会计的柔性化特点,只有从权变理论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影响变量,才能更好区分非财务指标在不同条件下使用的有效性。如:Ittner等(2002)通过对雇员的报酬体系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非财务指标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所产生的业绩是不同的。Amal 等(2003)的研究则表明非财务指标的使用与企业以下几个变量显着相关:是否存在革新进取的战略、质量导向的战略、产品开发周期的长短、行业规则、处于财务困境的程度。
对现有研究的分析与思考
从以上文献可看出现有研究具有如下优点:强调了非财务指标与战略相结合的重要性,改变了传统业绩评价模式下,业绩衡量与战略不相关的研究方式;验证了非财务指标与业绩方面存在的关系,研究方法具有多样化,采用了实验研究和实地研究、统计研究调查等不同实证研究方法,符合非财务指标具有多种量化表现形式缺乏统一比较规则的特性,在数据取样上,也使用了横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不同的数据取样方法;研究了非财务指标在激励机制中的作用,有助于解决传统业绩评价模式难以解决委托问题的困境,并且开始用权变理论的观点对非财务指标的变量选择进行研究。权变性是非财务指标区别于财务指标的一大特点。权变理论的引入,是符合非财务指标特质的研究基础。
但是,从文献中还可以看到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大部分研究将非财务指标作为财务指标的补充,侧重于从反映企业价值创造的结果角度对它进行研究,而对它在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非财务指标作为价值动因在企业价值管理中所形成的因果链研究得很少。除了Ittner等少数学者的一些研究开始注意到权变理论在非财务指标研究中的意义外,相当部分的研究对权变关系并不十分关注,对非财务指标的研究还限于一些粗糙的模块分析,套用财务会计的实证研究方法,影响研究结果的说服力。
因此,对非财务指标在价值管理中的作用的研究仍处于进展中,各种实证研究还需进一步结合企业内外部影响要素进一步细化深入,特别是对因果关系链的研究应成为对非财务指标进行研究的关键要点。如果缺乏因果关系的研究,将会使在非财务指标研究中出现以下不足:可能对不正确的目标设置了错误的指标,导致了最后结果的不利;可能导致企业财务业绩与非财务业绩之间出现背离的现象,缺乏因果关系,非财务指标同样易于受到人为操纵,由于财务指标具有统一的披露规则与适用标准,具有规则约束,刚性较强,而非财务指标并无统一标准,一旦受到操纵,影响企业未来决策,可能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可能导致企业产生大量“噪声”,误导管理人员决策选择;对一些公司而言,它存在成本效益问题。大量的分散的业绩指标通常会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大量投资,以从不同的数据库中提取相关信息,如果指标间缺乏因果关系,用不同的指标进行衡量可能费钱费时。
基于因果关系的价值动因研究是未来研究方向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对非财务指标的研究应围绕价值管理为核心,强调企业因果关系链的价值动因研究。而对因果关系链的研究,最终应以能找出对长期财务业绩影响最大的非财务指标为目标,这使构建一个有效的因果模型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围绕企业战略建立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建立是确定所选指标权重的基础,而指标与权重二者又决定了企业资源的配置。因果关系的建立应该围绕企业战略而建立,才可以令企业取得战略成功的价值驱动因素与企业业绩之间建立因果关系,因果关系链与企业价值链连为一体。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2
引言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在注重提高经济收益的同时,必须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核心凝聚力,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另外,企业还应该加强创新,建立和完善新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体制,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不动摇,建立和健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提高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素质,并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实际工作业务相结合,以此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基层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到位
伴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转变,无论在任何国家还是企业,经济利益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金钱利益等负面因素已经逐渐的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很多职工产生很多消极怠慢的思想,不利于企业适应社会新的社会发展形势,甚至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想在新时期取得发展,对基层职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必然。
(二)企业缺乏专门的政工人员
很多企业的管理组织架构尚未完善,在目前大多数企业中,存在多部门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专门的政工部门和人员管理政工工作。政工系统缺乏专业的人才,就会导致在企业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保障。
(三)教育手段与方式落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以互联网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普及教育越来越成为各类教育方式的首选。然而,在基层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上, 企业的教育方式选择就略显落后。目前, 虽然基层单位大多配置了电脑,但电脑大多仅仅用于办公使用, 对于职工的教育座谈会等等的场合,多数企业没有采用现代科技的方式来提升教育方式的趣味性与吸引力,仍旧依靠单调的纸与笔的组合进行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此外, 对于教育的网络宣传许多企业做的也并不到位, 网络页面形式单调、内容陈旧, 许久不更新, 未能够发挥出互联网技术原有的提升效果。
(四)职工思想信念薄弱
在企业中,大部分员工大都只关心自己的薪酬待遇好坏问题,而很少去关心国家政治时事,对政治发展认识不到位,更谈不上有什么理想信念了。部分职工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尤其是个人与集体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占了首位,缺乏职业道德和集体主义思想,这就对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企业应该很好的去引导,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加强企业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注重以人为本
企业要实现稳定发展,就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认识企业的发展问题,在企业中,上至领导层,下到普通职工,都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首先,尊重职工的价值,尽可能的满足企业职工的愿望,使职工当前迫切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以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更加全面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企业在促进职工发展的过程中既需要给予利益,也需要让职工看到前途,将提高职工的生存能力作为对职工最大的关心与支持。其次,全面提升职工福利待遇和保障。在企业经营效益不断增长的同时,注重将企业发展成果惠及职工,如不断提高职工薪酬福利待遇,改善职工工作和休息环境,组织优秀职工出国考察和国内旅游等,通过种种方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加强企业团队建设
一个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要塑造与自己的企业环境相符的企业精神,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一定的思想基础。团队建设属于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支撑,团队精神是企业员工具有共同个价值观和共同的道德理念。通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来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能有效地号召并激励企业员工为了完成这一目标而共同奋斗,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员工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一员,培养团队精神。企业凝聚力的提升和员工自我认同感的增加,会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首先,增加培训的机会,逐步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在提高员工技能和道德素养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发展需求。培训的形式和内容要注意创新,为激发职工的主动性,要积极改变枯燥的教学培训方式。其次,要及时积极的与员工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员工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上的需求。若职工由于工作周期长而不能按时回家时,企业领导也要能够做到经常关心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以及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职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从而使得职工认真工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
一个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一点原因就是在于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培养和对员工创造力的激发。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决策固然重要,但是人才才是企业的最大财富。加大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根据员工需求和企业需要开展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及整体素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加强企业思想教育工作,把员工塑造成能够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勇于创新、团结合作、诚实守信、文明高尚的新时代人才,把企业建设成讲文明、有素质、有文化的现代化企业。
(五)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企业政工队伍,是搞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一是要在坚持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学习现代企业管理、金融、法律、科技以及文学、历史、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使政工干部成为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结合实际,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政工干部要抓住影响职工群众的热点、难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准突破口,突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部分企业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需要企业各方面共同努力,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认识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企业价值;价值评估;管理创新
1战略决策与企业价值增长
企业战略决策实质上就是企业的发展思路和总体安排,是在变化的环境下为求得持续发展的总体性谋划,是企业经营理论的理性的反映。其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进入什么产业、选择何种技术、采用什么样的融资方式等等。它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着总体性和方向性的指导作用,H·A·西蒙指出:“管理就是一系列决策”。企业能否做出有企业特色并与企业实际环境相协调的战略决策,是企业能否具备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的关键,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与成败。决策得当,则企业的价值就会在预定的轨道上平稳甚至加速增长;决策不当,轻则伤筋动骨,重则一败涂地,不用说价值增长,就连原有的价值也会大幅贬值缩水。因此,企业必须要有健全的决策体制、正确的决策导向、敏捷的决策行动,又由于战略决策极为复杂,不确定性程度高,要求企业要始终采取有效的战略风险分析系统,具体来说,就是建立战略风险档案,应用“风险——应对矩阵”,实施“反馈——修正机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战略方案权衡利弊,由此来决定企业的最优战略。
2人力资源增值与企业价值
人力资源是核心能力知识系统的载体,在培育和提升企业价值增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催化剂作用,它可以不断开发企业价值使其增值的增量资源。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富论》中阐述道:在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笔者认为;在企业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核心资源,经过开发、拥有高新知识和技能的技术力量能不断为企业创造奇迹,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人的增值、人力资源的增值才能最终带动和提升企业价值的增长。目前,企业可采取的使人力资源增值的方式主要有:①加大对人力资本的物质投入,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深度开发员工的才能和潜质;②用长期激励手段(如股票期权、认股权证等)使员工能分享企业价值增长带来的利益,从而留住人才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建立信任和重用优势人才的企业文化环境;④优化人才结构、吐故纳新、实现企业内部人才有序流动过程。比如企业内部岗位调换,使之能够始终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3管理创新与企业价值增长
价值管理是一种诸多管理理念与模式的综合集成,具体而言,价值管理的实现需要以下几种管理方式的支持,以实现企业价值增长的目标。
3.1 法治化管理。法治化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健全法规制度,运用法律手段实现管理的目标。法治化管理首先表现为制度化管理,企业的决策、行政、财务、人力、物流、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损公肥私、资源内耗、秩序混乱和效率低下;其次,法制化管理还表现为合同化管理,即明确界定组织中的成员承担的责任、享受的权利、应尽的义务、完成的目标、违约的制裁,从而最大限度的简化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提高企业价值增长空间。
3.2 成本化管理。成本化管理就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从而保持总成本领先地位。在企业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情况下,低成本就会转化为高收益,成本的单位总和越低,创造的价值和收益就越高,企业就越有竞争力。所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其成本管理系统,使之成为一种以团队参与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成为一种以预算约束硬化为依据的管理系统。
3.3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进行设计、规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供应链管理不单纯是个技术问题,而且也是减少多余库存、降低存货贬值速度、减少非增值环节、创造顾客价值增值的重要的企业战略。因而,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决定着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价值增值幅度。不同的企业必须明确特定的供应链目标,选择合适的供应链结构,制定合理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建立专业的供应链实施部门。
3.4 目标化管理。目标化管理是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最早提出来的,目标管理的人性假设以麦格维格的Y理论为心理假设,其本质是一种以“激励”而非“控制”为哲学指导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目标”更多地采取上级与下级双向协商和制定的方式,是一种妥协的、各方都认可的且必须执行的目标。同时,对目标完成的实际绩效进行严格公正的评估和考核,奖优罚劣,使每个人都在目标的激励和约束下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因此,目标化管理是通过一种激励机制来刺激人力资源在企业价值增长中的最大潜能发挥。
3.5 学习型管理。学习型组织管理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何谓学习型组织?在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戴维·加尔文(David A Garvin)发表的先驱文章《建立学习型组织》中,对这种新型的组织形态做了这样的描述: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善于修正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信息复杂多变,人类知识日益膨胀。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一个企业只有当它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时候,才能获得绵延不绝的发展动力,才能促使创新源源不断地出现,才能具备快速应变市场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知识资本的作用。学习型组织的出现,是企业制度的一次创新。企业实行学习型组织管理,就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建立以团队学习为特征的、对顾客负责的扁平化的横向网络系统,强调“学习+激励”,以增强企业的学习力为核心,提高群体智商,使员工理解生命意义,自我超越、不断创新,达到企业财富速增、服务超值的目标。
4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价值增长
核心能力理论是美国经济管理学家C·K普拉霍莱德和G·哈米尔在他们的经典论文《公司的核心能力》中首次提出来的,它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是公司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和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知识体系,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知识与资产互补的体系,是公司竞争能力的基础。世界大企业的成长经历表明,核心竞争力是引导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放眼《FORTUNE》500强,几乎无一不在技术诀窍、创新能力、管理模式、市场网络、品牌形象、顾客服务等方面具有独特专长。可以说,这些公司成功的过程,也就是其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展的过程。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价值增长最核心的驱动因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报酬递增的特征,能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超额利润。因此价值管理不能忽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寻找自己的潜在能力,真正了解自己;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并构建支撑这种优势的潜在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针对如何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建议及实施方案,期望能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关键词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措施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对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社会,只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防范企业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舞弊现象,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和效率。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内部制度是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一般来说,大部分企业在内部都建立了一定的管理制度,但必须要根据内部控制规范,对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与提升。只有建立了完善、紧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严格地进行执行,才会使企业的内部结构合理、人员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二)内部控制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使企业内部经营能够科学、有序的进行,不仅堵塞了由于企业管理疏忽产生的漏洞,降低了企业资源的使用量,还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尤其在当前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的竞争力以及促进企业在金融危机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护企业资产安全
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企业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错误失真的数据信息,会使企业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甚至造成企业资源的严重损失,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安全。企业内部控制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企业内部控制有内部监督的环节,可以及时发现错误的数据信息,避免企业资金的损失,保证企业资产的增值保值。
二、企业内部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视度低,内部控制作用得不到发挥
我国自身资本市场制度不健全,所以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者内容不合理,导致在企业内部不能够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大部分企业只重视生产经营和那些有形资产的管理,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要通过一定长的时期才能表现出来,不能够直接为企业创造出一定的利益价值,所以企业就忽视了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修改与完善,使得企业控制手段落后、控制方式单一,从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只停留在表面的建设上,而实质上则流于形式,缺乏一定的有效性。
(二)公司治理结构有缺陷,有些机制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大多都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操作应用。我国许多企业都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部门的监控作用都严重弱化,企业不能够从根本上建立真正对企业发展有用的公司治理机制。另外,公司对内部各种机构的建立和执行缺少重视监督,很多公司甚至没有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机构,或者建立的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机构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公司组织机构不完善,更谈不上落实到具体实际工作中,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企业产生了大量无为的内耗,不仅没有促进公司的运营发展,反而在无形中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成本。
(三)企业内部人员素质低,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
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对企业的经营也尤为重要,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财务和会计人员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社会上的财务和会计人员队伍迅速扩大,但对于工作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训却没能跟上。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要加强企业管理者和内部职员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与认识,认识到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从企业成员态度的转变带动整个企业环境的变化;其次,明确企业各岗位的职责,对每位职员划分责任权限,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分工和制约机制,切实发挥出各职员的价值作用,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最后,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明确的奖罚制度,调动起企业职员工作的积极性,使企业职员都能遵守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经营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加强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
首先要提高管理者对内部制度监督和评价的高度重视,使内部监督能更有效地进行;其次,优化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的职能;最后,要提高监督人员的职业素质,确保内部监督体制科学有效的运转。
(三)完善企业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
一般来说企业风险评估,就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致使公司破产现象屡见不鲜。在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公司对于经营和财务风险的防范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部门,完善风险预警、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和风险责任机制,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找出业务的风险点,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风险,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
(四)提高企业员工职业素质
一是企业负责人要定期对各岗位职员进行检查,对职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分析,掌握职员是否存在不良习惯以及犯罪外因,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二是对会计人员进行严格审核与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增强其自我约束能力,能自觉遵守财经纪律。三是及时加强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减少工作的失误。
四、总结
总而言之,企业必须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企业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断完善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经营能力,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樊丽君,王晶.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