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伦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5 16:12: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成人教育伦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成人教育伦理

篇1

我国高校的正常运转主要依靠两支队伍:教学、教辅人员与行政人员,一类即作为专业技术岗位的专职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可通过进修、访学、攻读学位等方式进行在职学习,学校有多项支持、鼓励与优惠政策。近些年,为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教师队伍士气,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国内许多高校开始考虑参照西方高校的做法,对专职教师实行学术休假制度。另一类是党政管理岗位的行政人员,实行每天8小时坐班制,接受上级的指导,基本上在办公室内完成本职岗位工作。笔者是工作在一线的高校成人教育管理者,目前,高效成人教育管理者大都属于行政管理岗。笔者在该领域已工作14年,同事中不乏有在岗工作15年甚或是20余年的“老成教”,除了例行参加相关会议之外,从未有外出学习的机会。笔者曾就行政人员外出学习等问题专门咨询高校相关部门,调研结果是对于校内行政管理人员,学校没有相关学习支持政策,除非是脱产攻读学位。

(二)成人教育管理者无暇参加继续教育

从事过成人教育工作的教师与管理干部都清楚,成人教育工作的一个特点是没有工作日与节假日之分,许多报名、考试、培训等工作经常在节假日或双休日进行,所以成人教育管理干部总是处在别人上班他们也上班、别人休息或放假他们也还要做好函授学生面授、自考学生报考及各种非学历教育宣传和报名工作。同时,随着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成人教育工作者之前以接受计划性指令任务为主的工作状态已悄然发生了改变,除了要做好以前比较单纯的报名、注册、收费、发放考试通知和监考等任务之外,还渐渐承担起了招生、咨询、辅导、培训等任务,工作内容日渐丰富,工作岗位要求的专业素质越来越高。另外,学生学习需求不断多元化,自我维权意识逐渐增强,要求教育主体提供越来越完善的学习服务,这一切都使成人教育工作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考虑参加继续教育。再者,由于现代管理理论和绩效理论的渗透,分工越来越明细,岗位职责愈来愈明晰,工作岗位大多是专人专岗,一个人脱岗学习往往意味着给同事增加工作任务,也使得继续教育成为空谈。

(三)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成人教育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成人教育被当成是一项简单重复劳动,因而,高校成人教育工作人员在学校的地位低下,人员安排也非常随意。据初步调查,我国高校中许多从事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在从事此项工作之前,几乎不了解成人教育工作,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成人教育管理培训,没有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或管理学的知识,不了解我国成人教育工作的现状。在很多高校,经常有不适应教学岗位或其他管理岗位的人员甚至是学校其他人员的家属被硬塞到成人教育管理部门,这部分工作人员学历低、职称低,很多工作都是依据原有的经验,自主学习和提升的意识淡薄,工作没有主动意识,也缺乏超前意识。

二、国外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特色

一直以来,世界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养和培训,在积极促进本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同时,纷纷把促进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作为谋求本国成人教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也呈现不同特色。

(一)美国、法国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彰显法律尊严

成人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是美国成人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尤其是二战后,由于成人教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通过一系列的法令规范来加强成人教育的管理。1966年,美国颁布《成人教育法案》(AdultEducationAct)规定,联邦政府教育部负责全国性的成人教育师资培训和教材;联邦政府拨给每个州的款项中的一定数额必须用于培训已成从事或即将从事成人教育工作的人,使其成为合格的专业人员。这个法令后来经多次补充和修订,对成人高等教育地位、科学研究、师资培养和培训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政府在对成人教育继工作者继续教育给予法律、政策支持的同时,还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如成人教育工作者接受继续教育,可获得补助和小额基金。而作为终身教育思想故乡的法国,从上世纪初就开始陆续颁布相关成人教育的法令,涉及成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率先提出了“教育休假”津贴制度。1971年,法国颁布《继续教育法》,被认为是法国成人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该法律规定,接受继续教育是劳动者的权利,所有劳动者都应均等地享有继续教育的机会;法律还对企业员工继续教育的经费来源和使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英国的成人教育专业组织彰显其权威性

英国的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已逐渐走上专业化的道路,各种种类繁多、功能不尽相同的成人教育专业组织,它们在成人教育调查、研究、咨询、中介、监督、评估等方面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发挥着不同小觑的积极作用。一是国际性的成人教育专业组织,成立于1919年,经常举行专题研讨会,不仅推动了成人教育在新领域里的发展,也推动了跨地区、跨国家的成人教育活动的交流与合作。二是全国性的成人教育协会,分别成立于1921年的英国成人教育协会和1903年的工人高等教育协会。英国成人教育协会不仅协调成人教育活动,还组织研究和出版发行工作,总结、推广成人教育经验,加强与国际成人教育机构的联系,充分发挥了成人教育专业组织的理论指导作用。工人高等教育协会则与大学推广教育合作,共同创建“导师指导班”制度,与综合大学成人教育部在全国各地举办成人教育讲座,开设实用性短期课程。

(三)日本的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彰显其专业性

日本对各地教育委员会中的社会教育主事的培训相当严格,要求社会教育主事人员不仅要具有大学的资历或具有教育职员的普通许可证,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并在文部大臣委托的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所举办的培训班修满规定数量的学分。除此以外,日本对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实施继续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主要是由高等院校和研究生院培养,或向其他发达国家派遣留学生和进修生,学业完成后回国担任专业教师。对新任成人教育教师和在职成人教育教师的职业培训则更加突出其专业性,在为期一年的学习试用期间,首先,进行20天的学习,包括教育学、教学论、职业道德等内容;其次,接受70天的教学指导,再集中进行教材分析、专题研讨、观摩教学等方面的进修。至一年期满,通过讲评与综合分析转为正式教师。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则更加形式多样,包括鼓励进修和攻读学位,参加学术讲座,派遣国外深造等,并于学习进修期间给予高额奖学金与补贴。

三、对我国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工作的启示

有研究表明:组织提供的服务、产品质量与顾客满意度呈正相关,而组织内人力资源的质量与该组织提供的服务、产品质量亦呈正相关。在当下我国高校中,成人教育管理者提供的教育产品及其相关服务获得的社会认可度较低,与现有的成人教育管理者自身素质相对缺乏不无关系。当下,终身教育理念席卷全球,国外教育与培训机构纷纷抢占中国市场,我国成人教育管理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既需要握守住已经营达半个世纪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办学历史已达30年之久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还要面向市场,征询千差万别的成人学习诉求,调研多元与个性化共存的培训需求,不持续接受继续教育的成人教育管理者如何能够应对?成人教育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最紧迫的任务就是通过技能的提升、知识的积累和现代管理理念的侵润让自己变成一个专业的成人教育管理者。

(一)成人教育要尽快立法,明确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的权利

成人教育的立法问题,已有诸多学者在近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不断撰文论述其必要性和紧迫性。纵观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其办学历史之长、规模之大、学科门类之全、学习人数之多,实堪与我国任何一种教育形式相长,也可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成人教育相较。成人教育与基础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教育体系,目前只有成人教育没有立法。对习惯于“按政策办事”的相关教育部门来说,当下成人教育“无法可依寻法依,模棱两可辨其义”的尴尬着实令矛盾凸显,状况百出,严重制约了成人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概览已经出台的各类成人教育的政策法规,都没有涉及到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的权利。从人口基数看,我数当数世界教育大国,但从教育质量看,我国却为教育弱国。曾经被称为教育“半壁江山”的成人教育如今在质疑中踽踽前行,成人教育管理者的素质良莠不齐,在如今成人教育市场对外开放、教育客体个性迥异、教育产品丰富多元、办学主体泥沙俱下的纷争中,没有一支智慧的、坚忍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专业化队伍来从事和坚持成人教育事业,我国成人教育的后续发展令人堪忧。从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从事成人教育的工作者本身也是被教育的对象,需要补充各种新知识和新技能。学习型社会”中的学习主体队伍中不应该没有成人教育管理者的身影。因此,成人教育立法是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阳光雨露,明确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的权利,明确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经费的来源和具体使用。

(二)成人教育专业组织要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

作为惟一的一个全国性的成人教育行业组织,它在促进成人教育工作者交流、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训、开办成人教育讲座、制定成人教育办学规范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对全国范围内成人教育的办学和发展情况还缺乏一个宏观性、整体性的把握。目前的活动也多以会议的方式进行,缺少“走下去”的实践调研,对成人教育管理者的从业资格和教育培训关注得不够。区域性和地方性的成人教育专业组织多由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自发组成,工作方式多延续传统的年会形式,进行一些理论研讨和工作实践的交流,对地方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没有起到应有的行业指导、咨询和监督作用。因此,我们建议:要加强成人教育专业织织的行业权威作用,除了继续建立一些专业组织之外,还要加强和丰富成人教育专业组织的活动,如定期的学术交流、成人教育领域内专项调研、编辑发行学术期刊、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等。只有坚持不懈,才能逐步建立起全社会普遍认可的成人教育伦理规范,使成人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成人教育管理者要接受专业化培训

随着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的学习方式、学习诉求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无处不学、无人不学、无时不学的学习型社会中,成人教育管理者要应对求学者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就要使自己成为成人教育领域的专业管理人才,掌握管理学、社会心理学、成人学习理论等系列专业知识,由是,高校成人教育管理者必须接受专业化培训。应从两方面给予关注和支持:(1)成人教育管理部门要创建科学的成人教育管理者评价与激励机制,合理安排工作与学习。提供成人教育管理者学习、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支助,鼓励外出学习与进修,给予脱产学习者一定的经济资助,给予自学者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选派优秀的管理干部和成人教育教师赴国外学习和深造。(2)鼓励管理干部和教师根据成人学生学习的特点与学习目的开发和编写适合成人学习的教材,搭建为成人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施展才华的平台,提升成人教育管理者工作的热情,关注他们的职业成长,培养他们对成人教育管理、教学和科研的感情,提升他们的职业归属感。

篇2

道德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集体利益的调节器,虽然从表面上看,她强调牺牲个人利益以服从集体、社会的长远利益。但从根本上看,集体利益归根到底必然也必须归结为个人利益。科学的道德价值体系事实上正是个人正当合理利益的体现。伦理道德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不是一种人为的凌驾于人民头上的非人性的强制力量,而是为人而存在的一种生活规则本身的逻辑结果。这样,社会道德并非是外在于人的异己力量,它既可能也有必要转化为个人内心的道德,成为个人内在的需要。个人成为道德的主体,个人既是道德的创造者,又是道德的实践者。道德既是个人获得社会认同的一种手段,又是个人人格、价值等本质力量的一种体现。

因此,道德首先是作为一种个人需要而存在,然后才是作为一种社会需要而存在。因此,在道德教育过中,特别要成教学生充分认识和体验到道德的这种“为我”的性质,尊重和发挥他们在道德生活中的主体性。道德教育必须自觉将道德意识与道德品质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陶冶,变“要我讲道德”为“我要讲道德”,才能使他们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将外在社会道德原则规范转化为内心的道德力量,并逐步达到“从心所欲不逾距”的道德境界。这里,道德教育只起主导作用,并不直接干预学生的道德生活。

二、要满足成教学生的合理需要,以激发其内在的道德需要,并转化为其道德的直接动力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个体因某种缺失而力求满足的内趋状态。当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内部就会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这种心理上的焦虑就成为一种刺激作用于自身,变成一种推动力量。这种推动力量也称内驱力。内驱力是个人行为最深刻的心理动因。因此,要促使学生做出道德选择、实施道德行为,莫过于激发其内心深处的道德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道德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它建立在其他低层次需要满足的基础上。因此,满足学生的低层次的合理要求对于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于成教学生而言,物质层次&如生理需求’基本上可以满足,关键是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合理的精神需求。如归属的需要、情感的需要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等。特别是成人教育一般都比较松散,成人学生一般都很难找到作为学生的归属感,而学校对于成教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状况也不是很了解。因此,我们要以增强成教学生归属感和深入了解他们为突破口,因人而异地对学生的这些需要认真加以分析,并设法满足他们的这些需要。如组织成教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来加深对他们的了解,创造机会让学生施展自己的才能,充分肯定他们在工作中的成绩,对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给予帮助等。这样才能转化其不合理的需要,并逐渐将其导向高层次的道德需要。

另外,道德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不同的道德需要要求可能处在不同的道德层次上,因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不能脱离实际一味地追求所谓高起点和高标准,特别是要尊重成教学生作为个人所具有的不可侵犯的尊严和自主自决的权利以及正当的欲求和利益等。否则,道德就很可能演变成一种“非我”的存在,成为一种对“我”的苛求而遭到拒绝。显然,这种道德要求必然成为一种形式主义的道德要求而落空。只有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道德是为自己而存在,道德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道德需要,我们必须切入成教学生生活的实际,注重道德的层次性,构建自下而上、低重心、大众化、生活化并稳步提升的德育目标体系,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水平。不可采取高起点、“飞流直下”式的道德灌输,以免挫伤学生的道德追求的积极性。

三、制定适宜的情境,激发成教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人是感性的存在,不是抽象的存在。感情生活在人的一生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道德生活作为人的生活,必然渗透着人的感情,并非是外在于人的冷冰冰的东西。没有人的情感参与就不可能有人的道德行为。

成教学生的感情生活一般来说比较稳定和成熟,这对道德教育是一个有利条件。但成教学生本身处在复杂社会关系之中,很容易受各种不良现象影响,使他们的感情世界又显得非常复杂,某些反常的情感,如对某种道德说教的逆反心理和情绪、对道德行为的冷漠等,又成为道德教育的主要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创造适当的情境,通过实际中的事例,通过善恶的对比,让受教育者亲受感染,才能逐步形成比较稳固的道德情感,消除不良情感的影响。道德教育一旦触动了受教育者的情感,拨动了他们善良的心弦,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3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1 成人教育发展战略中所遇到各种问题的提出

目前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目前成人教育的基础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于成人教育这个基本概念,目前教育理论界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其次,对于成教基础性理论以及教育理念的研究较为落后,对于成教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成人教育发展理论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侧重于操作性以及技术性方面,对于成教发展较深层次的基础理论研究目前较少,研究过程中缺乏系统性以及整体性;最后,成人教育目前发展的比例存在这严重失调的现象,严重限制了成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目前成人教育的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不深入以及系统性不强等是限制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正确认识成教发展的现状,不断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才能够为成教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以及发展的前提。

2 成人教育发展战略的几个新基本观点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成人教育的发展状况的相关因素较多,其中包含诸多决定性的因素。从目前成人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本质来看,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主要决定性因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对于教育体制有较为深刻、清晰的认识。主要就是对于教育方面的基本理念的认识与理解。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理论性,在教育研究过程中能够以此作为主要依据,并作为教育理念的确立、战略发展制定的依据及基础。目前可以借鉴的主要有现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理念,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观念;其次是教育对象方面的研究。所涉及到的研究主要是对象的需求以及特点等方面的情况。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教育对象的学习认知规律以及学习的系统结构。教育、学习以及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方面。教育的目标和依据就是学习者的需要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学习者本身的需要一直是教育的出发点以及最终归宿点,因此教育战略决策的制定以及实施就必须建立在对于学习对象以及学习的系统的整体研究的基础之上。最后需要进行研究分析的有关于成人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理论。从哲学、教育学等学科角度进行分析,在教育过程中的人是整个教育的主体,教育的对象、教育的组织者以及教育的决策者都是人。所以对于人尤其是人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对于教育理论中教育生存以及发展的成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质上分析可以得出,人始终是教育最基本的出发点以及最终的归宿点,人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全部,因此教育本质功能的认识依赖于对于人的本质属性研究观念的认识与理解。

因此对于教育过程的研究一定要能够坚持研究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基本观念,在研究中一定要注重对于人本质属性深层次的把握,进一步明确教育的本质。教育成功生存以及发展研究的关键在于对人的本质研究。只有在解决好对于人的研究的问题,教育的核心理论基础才会确立。

3 成人教育发展战略中研究所采取的基本路线

篇4

一、引文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再加上“终身教育”思想日益广泛的传播,我国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劳动者,这样才能满足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要达到这一目的,依靠传统的全日制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因此,作为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教育便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人教育主要是对已经走上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为社会招揽优秀人才开辟了新的途径。

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是指管理人员按照教育方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与教学有关的各方面人员的活动,旨在高效率和高质量地完成各种教学任务,从而实现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对象是成人,因此与普通全日制学校的教学管理对象不尽相同,对成人教育的学生进行教学管理时,必须考虑到成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因才施管,这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特点

客观、全面的认识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是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其特殊性,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管理。

1.学习动机和目的各异

成人教育的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他们来自社会上的各行各业,背景各不相同。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一部分学生进行学习是为了接受更多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以应对时代提出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部分学生是受社会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只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在获得职称方面得到更大的机会。

2.文化基础差异大

成人教育的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差异很大,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是中专或者高中毕业多年,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所学知识不能应对工作的需要,因此再次入校,但是他们学过的知识已经忘掉很多;有的学生是高考落榜生,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好,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还有一部分学生原本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他们的文化基础更加薄弱。由于成人教育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差异大,这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

3.学生成分复杂

成人教育的学生来自社会上的各层各面,经历不一,年龄不一,他们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因此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他们的集体意识相对薄弱,许多学生对于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规定不熟悉,对自我要求不高,组织纪律性不强,这些情况给教学管理工作者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难度。

三、存在问题

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对象具有一定的特点,但是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学管理工作者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特殊性,实行“一刀切”管理,这给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质量造成相当不利的影响。

1.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

近几年来,我国的成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很多办学单位只注重抓招生,一年四季忙生源,教学管理工作意识淡薄,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另外,成人教育的教学对象是社会上的成人,他们有时会因为工作的事情等原因造成缺课,有些教学管理工作人员为了保证自己学校的生源率而故意将考题泄露给学生,如此一来,学生的培养质量就得不到保证。

2.沿袭普通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当前有很多成人教育办学单位在教学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没有针对成人学习的特殊性,仍然简单地沿袭着普通全日制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没有设计出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3.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低

目前很多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者学历偏低,他们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对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特点认识不够深。因此无法实现对学生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而且,这些教学管理人员基本上忙于调课、排课、评课和考核等工作,忙于落实教育部下达的教学计划等,基本上很难抽出多余时间钻研新的教学理论。

四、建议和对策

为了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对于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1.进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

对成人教育的学生进行教学管理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培养、促进其成才。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有服务意识,一切“以人为本”,从成教生的生活、工作实际出发,充分、全面的体谅学生的困难,尽量减轻他们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在管理方法上灵活多样,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其不良的思想风气及时加以纠正,对其出现的消极心态及时加以调整,鼓励学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更好的姿态接受时代的挑战。

2.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

健全、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促进成教生进行自我管理的良好保障。制度不严格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学生就会失去一个奋发学习的氛围,所以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要全力制定一个合理、规范、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制度;另外,管理人员还要认真执行这些制度,将其落到实处。

3.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

成人教育要想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必须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教育理论素质,建立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工作者要有意识的进行深造学习,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理论,分析教与学的规律,按照教育规律办实事;还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建立一套与人才培养相配套的教学管理体制,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从成教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须围绕成人教育培养目标探索出一套合理、健康的教学管理制度,不断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这样,我国的成人教育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杜以德,姚远峰,李醒东.成人教育发展纵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郭兴达,魏学文.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几点体会[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篇5

特别许多成教学生身兼学业与工作两项,管理范围大,牵涉面广,难度增加。为适应成人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日常管理及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实施,不可能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集中;为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教育专业设置较灵活,课程变动大。

2.学籍管理过程呈现间接性,响应速度慢

成人教育的学生分布在社会各个工作岗位上,采取走动式上课模式,虽然每学期都定期集中授课,但时间短,主要靠学生业余自学、复习完成知识的积累及课程的考核。为此,学籍管理工作往往衔接不上,易中途中断,无法继续进行。另外,许多继续教育的分校及教学点承担了成人教育的招生、学习、学籍和教学等管理工作,管理过程实际为非直接性的远距离管理。

3.领导不重视,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部分学校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管理工作,缺乏对新形势下学籍管理工作的认识。未配备专职的学籍管理人员,学籍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业务培训较少,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得不到提高,忙于应付日常工作,学籍管理效率不高。另外,学籍管理的相关硬件设施跟不上,由于人力、经费投入不足,计算机系统未能及时换代升级,管理工作未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成人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新形势下完善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对策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人员

学校要重视、加强对成人教育的管理工作,原则上成人高校应由一名副校长分管学籍管理工作,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职能部门要有一名副院长主管学籍管理工作。同时,成立学籍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硬件调协设施、安排责任心强并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管理人员专职负责学籍管理工作,并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把学籍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健全和完善学籍管理的相关制度及实施办法

学校要积极根据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学籍管理文件、精神及制度制定,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出实施细则、工作程序和运行模块。从制度上规范学籍管理的行为,从程序上严把学籍管理的质量,从运行模块中提高学籍管理的水平。通过学籍管理,使学生的个性与潜力在可能的范围得到充分而自由地发展,从而调动成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快成才、成好才。

篇6

(1)成人教育地位边缘化,社会对成人教育的认可度低。我国的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缺乏竞争力,社会对成人教育的认可度比较低。

(2)自身改革滞后,教学模式僵化。我国成人教育一直借鉴普通教育的发展模式,很显然这并不利于成人教育的长足发展,急需在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3)制度保障不够完善。要保证成人教育的良性发展,就必然需要国家给予相关的制度保障,但是目前,我国有各方面的教育法律法规,但是在成人教育方面,并没有相关的成人教育法,成人教育的发展亟需国家给予制度保障。

2新时期成人教育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途径

2.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认识,准确定位

成人教育的对象大都是在职的成人,教育实施的过程是与学习者进行物质财富创造的过程同时进行的,这就要求成人教育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也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目前实际准确地定位,才能让成人教育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社会大众。

2.2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与普通学校教育不同,成人教育的对象群体比较复杂,既包括社会上的在职人员,也包括专业进修人员和接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进修人员。成人教育对象群体的复杂性决定了学习需求的多样性,也要求成人教育要能提供多样的服务,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所以,成人教育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教育,要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结合学习者自身的实际,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另外,研究制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3大力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时代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成人教育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首先,在教育理念上,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因为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社会大趋势;教学内容上,要与科技发展接轨,反映最新科技发展水平,将科技发展的新成果运用于教学之中;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各种图像、音频、视频使教学生动化,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上,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符合成人学习的学习特点。

篇7

治理理论认为,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是确定一致的目标。“治理是由共同目标所支持的”。治理的各参与主体都有自身的目标追求,这些目标的指向是多元的。治理就是要在多参与主体间通过协商、互动,构建起各参与主体都认同和支持的一致目标。因为,“目标的一致性,可以减少成员之间冲突的数量和强度,进而改善组织的总体协同”[2]。作为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参与主体包括成人教育班主任、成人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生、成人教育任课教师、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等。这些参与主体有各自的目标和利益追求,但在增强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活力和工作能力,提升成人教育质量这一目标上是一致的。这种目标的一致性,构成了成人教育各参与主体共同建设班主任队伍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二)过程的互动性

过程的互动性是治理的基本特征。“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治理过程,不是权力的单向运动,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商、合作、认同和达成共同目标等方式来实施组织既定的目标。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必然要求各参与主体保持持续的互动。这种互动体现在:班主任队伍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进行管理经验分享、工作体验分享等;成人教育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互动,学生把学习体验反馈给学生,班主任把管理心得传递给学生;成人教育学院与班主任之间的互动,学院把成人教育政策法规、规章制度传递给班主任,班主任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学院;成人教育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之间的互动,任课教师把课堂情况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传递给任课教师;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和成人教育学院之间的互动等。这种成人教育管理过程不断的互动,是推动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基本条件。

(三)方式的协调性

方式的协调性是治理的必要条件。治理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参与治理的各主体树立协调的观念,保持有效的沟通,根据治理进程,进行不断的协调,从而为治理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使治理目标的实现。协调能促使治理各参与主体在治理进程中步调一致、思想统一、目标明确。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同样需要采用协调的方式进行。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构成非常复杂,以退休返聘为主,学历不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成人教育学院要多和班主任沟通协调,以让班主任真正理解和支持成人教育的管理制度、既定目标。同时,在成人教育进程中,各方参与主体要加强沟通协调,通过协调,统一想法,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达到成人教育的目标。

二、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需要治理理论的原因分析

(一)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多参与主体性需要治理理论

班主任队伍成员、成人教育学院、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任课教师、成人教育学生等参与主体在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但他们要彼此帮助、互相依赖、互为依托,呈现出明显的多主体性特征。成人教育班主任是队伍建设的主体和对象,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需要每一名成人教育班主任主动适应成人教育现代化的趋势,认真学习现代成人教育理论,注重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和工作能力。成人教育学院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指导者和管理者,承担了明确队伍建设方向、规范队伍建设内容等工作。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任课教师、成人教育学生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外部参与者,是成人教育班主任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多领域性需要治理理论

1.队伍内部建设需要治理理论

队伍内部建设包括班主任素质建设、班主任设置建设等。在队伍内部建设过程中,既需要班主任队伍上级部门的指导,也需要班主任成员之间通过持续不断的交流、分析、互动,达成队伍建设的一致目标。

2.队伍外部建设需要治理理论

队伍外部建设包括密切联系成人教育学生、任课教师、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等。在队伍外部建设中,需要班主任和相关主体保持密切联系,通过沟通协调,为培养优秀的成人教育学生贡献力量。

3.队伍文化建设需要治理理论

在队伍文化建设中,需要队伍内外密切合作,把为学生服务、实现国家成人教育目标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三)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构成的复杂性需要治理理论

从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现状看,队伍老龄化严重、管理观念陈旧,队伍整体学历不高,专业知识欠缺,服务意识不强;考核与激励措施不足,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等。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构成复杂性特征,要求以治理的思维和视角考虑问题,通过持续的沟通协调,不断吸纳班主任的想法,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让班主任在队伍建设活动中获得自我成长。

三、治理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思路

(一)培育各参与主体的治理观念

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增强队伍凝聚力,培育出优秀班主任。这一目标既是班主任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根本价值所在。如果各参与主体没有对这一目标达成共识,治理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就无法实施,可以说,目标一致观念是治理观念的首要因素。要达成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目标,互动协调是关键。具体包括:一是建立互动机制,在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具体问题上,各参与主体保持持续互动,为达成一致目标奠定基础;二是建立协调机制,对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各参与主体要积极协商,通过不断沟通、协商,修正错误观念,达成一致目标。这种互动协调观念是建立在目标一致观念基础之上的,是治理理念指导下的互动协调,这与以往独立推进的互动协调有根本的区别。

(二)构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治理机制

治理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治理机制建设。“机制是指社会有机体各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机制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一定的运作方式,使组织发挥更大的整体性作用。

1.要构建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活力机制

一个优质的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活力机制,应该是队伍富有活力和极强的工作能力;上级管理部门的指导富有前瞻性;其他参与主体的意见富有启发性。

2.要构建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育人机制

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育人模式发挥作用不能单独依靠班主任自身,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要发挥成人教育学院、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任课教师、成人教育学生等参与主体的作用,构建一套以成人教育班主任为主、借助其他参与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的育人机制。

篇8

教育知识和理论包括教育学科本身的发展,教育本质和职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课外校外教育、班主任工作等内容。

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

(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教育规律不等教育方针政策。

篇9

世界上任何一种教育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与社会环境和某种理论或某种哲学思想相联系的。成人教育也不例外。正如美国成人教育家达肯沃尔德、梅里安指出的:“教育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对构成实践基础的假说进行系统的考察,人们如何去分析和解释成人教育的实践,这取决于人们的哲学观点”成人教育哲学,是成人教育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而基础的部分,因此,在研究成人教育时,应该以成人教育价值的哲学理论为基础。

一、成人教育的个人价值理论

哲学,是时代精神文化的精华,任何时代的成人教育无不受到哲学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实践中成人教育的个人价值。

(一)实用主义成人教育(Pragmatism Adult education)理论

实用主义成人教育理论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的实用主义,“是对美国社会发展的一般思想文化的理论概括,也是美国精神的一种理论总结”。实用主义关注观念和命题的意义,探索真理的效用性和思维的工具作用。在他们眼中,经验是基础,行动是中心。诸如经验、知识、真理的信念都是适应环境的工具。有实用价值的便是有用的,有用的便是真理性的。

实用主义一词,源于古希腊行为实践的含义。其中杜威对实用主义提出的经验自然主义与工具主义颇有影响,并将工具主义充分渗透到政治、道德、教育等社会各个领域。在中国,由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也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在“生活教育”中明确表述了教育应扩展到一个人的一生的观点。他认为:“是生活就是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受恋爱的教育。即“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意义”。其中就蕴藏了实用主义成人教育丰富的内涵。

实用主义的价值就在于强大的渗透性与应用性,它是人类现代文明追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哲学抽象与文化写照。其兴起于美国,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它讲求实效的特性,在西方社会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而笔者认为,实用主义由于其对于功利与效率实用的追求,必然也对成人教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并引导着成人教育朝向实用性方向发展。

(二)人文主义成人教育(Liberal Adult education)理论

人文主义成人教育思潮也常被称为古典人文主义成人教育或博雅成人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哲学家们主张教育的目的应是发展那些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把人塑造为人,从而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人,突出强调了人的自由和尊严,并将其视为人文主义哲学传统的精华。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工作者关注培养完善的人,其别强调注重人的感情领域。其主要研究的内容是自由、自主、信任、主动协作、教学参与和自学。

从成人教育发展历史来看,人文主义教育哲学,对成人教育的个人价值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文主义成人教育者认为个人的改变过程要靠教育力量。教育应为个人提供有意义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机会。其教育目标可以概括为:发展个人,使其成为适应变化、适应终身教育的人;力争自我实现的人;能与他人共存,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总之,人文主义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自我实现的人。

促进成人个体的天性、本能不断发展和成长,这是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对成人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功能的认识。他们认为成人教育可以没有社会的目的,跟社会没有什么关系,只应传递值得教的知识,在人的身上形成丰富的连贯的有价值的知识体系,以发展人的理性。达肯沃尔德和梅里安在其著作《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础》中分析上述主张时说:“对于他们来说,成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理性,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是传递值得教的知识。教育独立于社会,因而不需要有与社会相关的目的”。②因此,人文主义认为对人进行的适合其本性的教育便是一种包括智力教育、道德教育、精神或宗教以及审美观教育在内的教育。

今天的人文主义哲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原理已广泛渗透于成人教育领域。一些成人教育专家的强烈呼吁,即当今成人教育课程不能仅仅强调职业性、专业性,也要重视人文教育的价值即是很好的明证。在一个崇尚终身学习的社会中,博雅的人文教育对不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发展人的多方面潜能,无疑具有独到的作用。

(三)人本主义成人教育(Humanisticeducation)理论

另一学说与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主张个人自我实现是成人教育的目的,并培养适应环境变化和不断学习的人,可以生活在一起并能发挥个人作用的人。这就是自我实现说。人本主义教育家都很强调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承担自我发展的个人责任,在人性上持一种积极乐观的人性论,极力强调人性的主动和自我实现的倾向。因此,该学说主张教育过程以人为中心,教育活动必须满足成人学习者的生存需要,即其教育重心在于学习的个人而不是内容,在教育的情感方面而不是认知方面。也就是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人成为他能够成为的最好的人。”现实中的成人教育多少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四)存在主义成人教育(Existentialisteducation)理论

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流行很广的一种哲学流派,它注重人的存在,注重现实人生,强调人是由他自己自由选择而构造出来的,并把人看作是超越他自己、又超越于他的文化的人。存在主义认为,人的特征就是决定、意志和选择,只有人自己才可以回答他自己的问题并对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此为出发点,在成人教育目的观上,存在主义者指出,以往各派教育将个人自由、个人的自我发展置于次要地位,只强调与个人自由相对立的东西。因此,成人学校应培养科学家、造就公民、使个人适应社会等等。他们认为教育目的应是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形成一套与众不同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所以,成人教育要维护个人的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从这种目的观出发,存在主义反对把知识传授作为教育的中心任务,不把心理训练和理性发展放在主要地位,而强调成人教育要促进成人学习者对自己本性的体验,着重感情与意志的发展。

二、成人教育的社会价值理论

哲学,作为成人教育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形成于一定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中的不同的成人教育哲学流派,对于实践中成人教育的社会价值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进步主义成人教育(Progressiveeducation)理论

进步主义教育哲学强调:个人生存于社会关系之中,并认为教育有双重职能:既能促进个人成长,又保持和促进一种美好的社会,因此,个人学习者与社会是不能分开的,并由此提出个人与社会关系说。

进步主义成人教育中,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改革社会,发展社会理解能力,也就是从实践中认识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同时,还强调教育必须能够真正延续人的一生。杜威指出“教育必须加以重新考虑,不应当把它仅仅看成是为成熟期做准备,而应看成是一个智能的不断成长和对生活的不断说明”。

因此,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对成人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第一、进步主义将教育视为一种社会化过程,因而强调成人的学习,并主张终身教育的必要性。第二、强调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个人需要、兴趣、经验和期望,为成人教育项目和课程注入实践性、实用性和功利性。第三、反对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从而更新了教师的作用,创新了师生关系。

(二)激进主义成人教育(Radicaleducation)理论

在激进主义者看来,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正是实现彻底变革社会的根本途径,因此提出社会变革说。他们指出:个人解放与社会解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堆积教育”强迫人民接受现成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吞没了人们的主动意识。现存社会的政治、经济压迫已成为人性化的桎梏。因此,必须将包括成人在内的所有受教育者从现存的社会结构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成人不仅关注自己,还要肩负改造社会,唤醒成人对社会的认知热情。

激进主义成人教育者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不仅有主动的意识,而且能通过活动改造客观,故主张成人教育的首要功能或称核心功能就是促使社会和政治变革。成人教育被视为压迫或不公正社会的途径,“他们强调的是用教育引起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教育必须“向现存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理论挑战”,主张“教育必须加以改革,以使社会永久化的,因而也是压迫人的教育,改革成向社会制度挑战的,因而也是解放人的教育”。④同时,通过实施相应的文化知识教育,提高广大成人的自我意识水平。通过鼓励人们积极介入社会变革的实践,以提高改变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条件的能力。可见,激进主义认为成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成人成为自我导向学习者,以便生活更有意义。

(三)行为主义成人教育(Behavioristeducation)理论

在各种成人教育哲学思潮中,行为主义成人教育是一种更多地以心理学观点表达。其哲学性的思潮,形成了组织效率说。显而易见,在公共机构、私人机构和组织中所雇佣的成人,都被包括到各种教育计划中。而这些计划则是各种组织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制订的。所以,为提高组织效率而开发人力资源已成为成人教育的目的之一。行为主义者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必须培养出具备与他人共同工作能力的人、具备建设社会能力的人,他们构思、创造的社会将是一个世间苦难被最大限度地缩小、生存机会被扩大的美好社会。而对于个人,行为主义教育强调获取能够保证其生存于当今社会的职业能力,并要求其学会学习,认为这是一种良好适应多变性环境的必备能力。

行为主义者还认为,一切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确保人与社会的生存,故主张成人教育就是对成人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劳动组织的效率。这种训练包括:“学习管理和监督技术、发展基本技能、获得技术情报或改变观念等”,“其特点是目的和目标明确”,“行为主义原理和方法是大部分此类成人教育的基础。”⑤

可见,行为主义对成人教育的影响之大是难以估计的,而深入考察成人教育的政策、培训项目和实践,我们会发现行为主义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其中课程或项目设计、成人教学方法、继续教育教学方法中仍包含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概念。因此,更好的认识行为主义,对认识整个学习过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改造主义成人教育(Reconstructiveeducation)理论

改造主义是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的一个分支,是在20世纪30年代冲击实用主义教育的浪潮中产生的。改造主义最根本的思想是,社会需要持续不断地改造和变化,教育也要进行改造和变化,同时需要借助于教育,达到实现社会改造的目的。如果说进步主义教育目的具有双重职能:既能促进个人成长,又促进社会发展的话,改造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则更多的是为实现社会考虑,主张通过教育来促进社会改造,设计并实现理想的社会,其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认为,改造主义要考虑社会大目标,要求通过教育来实现“共同的生活远景”。教育不再是为了个人的自我实现,而是为了社会的自我实现,即大众的、群体利益的自我实现,“教育应该成为制订一个明确的社会行动方案的主要手段”。因此,改造主义认为,成人教育应发挥两种作用,一是成人教育必须承担建设“新文化”的任务;二是成人教育还必须承担培植“社会同意”的职责。所谓“社会同意”,即“群体思想”“共同经验”,也就是说,要在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各个阶级的个体之间培养共同的思想、信仰、习惯和价值观念。

教育哲学对成人教育而言,就如成人教育家阿普斯(Apps)在其著作《成人教育工作哲学的探讨》一书中所作的评价一样:成人教育工作需要有一个基础,以便观察各种教育问题之间的关系。成人教育工作者需要弄清楚成人教育活动跟社会的关系。一种成熟的工作哲学,可以为成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方法。可见,研究成人教育的哲学基础,是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注释:

①②④⑤达肯沃尔德,梅里安著,刘宪之等译.承认教育――实践的基础.44.79-88.95.

③杜威.我的教育信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8.

⑥王天一等.外国教育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228.

参考文献:

[1]达肯沃尔德,梅里安著,刘宪之译.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础.

篇10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8―0082―03

在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研究中,对它的伦理规范问题的研究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它为我们对远程教育进行伦理反思提供了基本标尺和方向。对于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促进远程学习者全面发展及教育公平、公正的发展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远程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所表现出伦理精神。人们对远程教育所探讨的问题的关注大多集中在教育的公正、公平、教育的尊严、人道的研究,无疑这是社会普遍伦理对远程教育的期望,是教育伦理规范的一个重要的维度。对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研究必然以教育伦理规范为前提,即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必须满足教育的伦理功能。但当我们用公平、公正、自由、人道等一系列观点研究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时,它是外在社会对远程教育的一种考量,是远程教育外生式伦理责任;对于远程教育伦理责任,其本身还应具有内含性需求,即远程教育本身所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是一种内含式伦理责任。

一 远程教育外生式伦理责任及其规定性

目前人们讨论较多的如远程教育的平等、公正、质量、教育人道等,实际上是社会普遍伦理在远程教育中的反映和投射,是远程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是指现代远程教育活动所体现的特定社会伦理价值,这是指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社会性,它是把既定的远程教育活动放在社会伦理道德的背景中而引申出的伦理责任的原则和要求,这种要求虽然也是远程教育伦理规范的一部分,但它的最初源头是来自远程教育的外部,故称为远程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远程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进行,只能处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与技术支持之中,这样,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技术的道德价值的影响和制约下,使远程教育这一活动总是要承载特定的社会道德价值规范和伦理责任的原则。远程教育本身虽然不是直接的伦理行为规范,但它要依据特定的伦理责任要求来进行,最终使自身符合于或趋向于特定的教育伦理目的,从而产生一定的伦理责任。其一,远程教育活动的主体总是处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受到社会伦理责任观念的熏陶和支配,从而使自身的伦理责任符合时代的要求。而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本身又必然投射到自身的教育活动中,使自身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其二,远程教育活动以外的人们和社会总是要对远程教育的某项活动在伦理意义上做出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从而区分出善的或恶的、好的或坏的,以此来评定远程教育的活动,使远程教育活动符合评价主体的伦理道德取向。[1]其三,国家或教育部门总会对远程教育活动进行适当的控制,也包含对远程教育伦理道德的控制,要求远程教育体现社会所认同的伦理规范和要求。

远程教育的外生伦理责任非常重要,是对远程教育伦理责任进行规范和批判的一个重要维度。一方面,它保证远程教育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进步相适应,使得远程教育与整个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保持和谐。另一方面又具有积极的人文价值,促进远程学习者的发展和完善,使远程教育活动体现出一定的社会伦理责任。必须指出的是,远程教育外生式伦理责任是社会道德在远程教育中投射的结果,但是,远程教育伦理责任体现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要求,不是简单、直接地移植和粘贴社会伦理规范。一方面,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极其复杂多样;另一方面,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又具有普遍性和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因此,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就必须对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做出某种选择并使之具体化.因为只有这样才使其既真正切合远程教育的特点,又使社会伦理规范在远程教育中真正得以落实。譬如教育人道而言,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涵:第一,远程教育要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尊严,应将之提高到人的权利的高度来认识。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尊重学习者的人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尊重学习者的一般人权,如人身权、人格权等;另一方面,要尊重学习者的受教育权,并且,应该从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立场重新加以解释。换句话说,我们不仅要在远程教育认识论层面上确立主体性原则,而且要在远程教育伦理责任层面上确立主体性原则,同时把它提到学习者权利的高度去认识。因为“教育权本身意味着‘受教育之权利’,它超越了均等地享受提供的教育机会的权利,还包括对远程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发言权、教育管理的参与权等等。[2]第二,远程教育过程成为学习者的生活过程。远程教育要做到立足于现实生活,理应要关注学习者当下的现实状况。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反对人的异化。远程教育的一切要为了人,一切要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也就是说,远程教育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价的进行,都要围绕学习者的发展和需求这一目标和主题。

二 远程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及其规定性

远程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是对其自身伦理批判和规约的一个重要维度。但这种规约和批判原则上还是表层的和外界的,在多数情况下,只是对远程教育的一种道义约束,而非其本身的道德和责任的反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还容易导致架空伦理责任的本身,使之不可避免地成为某种责任乌托邦。其实,远程教育伦理责任还有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维度即远程教育的内含式伦理责任。所谓远程教育的内含式伦理责任,是指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而必然体现的人类道德精神或伦理责任的要求,它是远程教育这一活动本身的内在性要求,是保证远程教育活动得以存在的道德合理性基础,是保证远程教育活动正常展开的一个内在要素,也是远程教育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伦理维度,它包括发展、合作、自主、尊重理性等。从形成方式上看,它不是把某种抽象的伦理规定和道德命令强加于远程教育而推演出的伦理规范,而是对远程教育这一教育活动进行反思而得出的伦理责任。由于这种责任不是直接来源于远程教育的外部,而是从远程教育自身中反思、推导出来的,故称为远程教育的内含式伦理责任。

远程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要求现代远程教育应该反对脱离现实只作空洞的逻辑推演或架空道德价值的伦理责任理论倾向,主张伦理责任成为远程教育中的内在要素或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内在机制,而不做旁敲侧击的姿态。当前,我国经济伦理、管理伦理、法伦理研究都重视揭示经济、管理、法本身的内在道德要求或伦理基础。这种内在要求实际上是经济、管理等活动自身的内在要素之一,是解决该活动现实问题的有效机制。如市场经济活动本身的道德是价值效率、市场分配正义、较充分的行为交往和利益共享,或者说,利益共享、市场分配正义等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在伦理要求,它保证市场经济活动的正常有效运转。[3]

那么,如何确立远程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呢?如前所述,远程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必须到远程教育活动得以存在的道德基础中去探求,到远程教育活动的内在道德要求中去思索。那么,远程教育活动有这种道德基础或内在责任要求吗?我们知道,远程教育是一种人类的创造性成果,而非自发性的产物。也就是说,远程教育作为人类一种创造性活动的存在,必定有其充分的“道德理由”作为其内在支持或者说必定有其内在的伦理责任基础。问题是这种“责任”或合道德性的论据到底何在?由于长期以来对远程教育本身狭隘的知识论了解,这一问题较少受到人们的关切而长时间处于被遮蔽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樊浩教授等在其著作《教育伦理》中,认为“教育的伦理意义可以归纳为三个命题:教育关系是一个共同体,教育共同体是一个伦理实体;教育的根本人文使命是伦理解放;教育的人文精神基础是性善信念”。[4]因此,远程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远程教育是促成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教育进步双向生成的共同体。从远程教育的发生意义上来看,远程教育就是使人“全面发展”,使学习者既掌握生产的知识与技能,又掌握人的生活、生存相关的知识、技能、习俗等。它的目的就是为人的生存、发展服务,维持着生命的延续,创造生命的意义。应该说,这是远程教育活动的内在蕴涵。如果远程教育失去了这种蕴涵,那么,远程教育这种活动就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换言之,远程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教育进步的双向生成是远程教育存在的第一个伦理责任的基础。

第二,远程教育是相互促进的双向活动的伦理实体。如果说第一个伦理责任基础是从促进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说的,那么,这第二个伦理责任的基础是从远程教育发生的过程角度来说的。从远程教育过程来看,远程教育活动是以一定的技术和媒介为基础的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活动中,交往双方只有相互敞开,相互接纳,相互促进,相互理解,才能达成师生共同分享知识经验、共同成长的目的,完成远程教育促进人的生成发展的目标。换句话说,远程教育不是相互封闭、猜疑、算计,它蕴涵着特定的伦理责任的意义,不该带有功利性的,而应该具有互惠性,强调的是真诚合作。

第三,远程教育是尊重人的自主和理性的活动。这是就远程教育的方式手段而言的。学校意义的“教”有许多方式,如演示、解释、证明、训练、乃至灌输、施加条件,但作为“教育”之“教”却不是无所不包的,它对常识意义上的“教”的方式做出了一定的筛选。远程教育的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习者自主性和个性,强调对学习者实行人文关怀,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远程教育就会失去它顺利完成其使命的基础。其次,远程教育还必须尊重人的理性,这种理性表现为学习者有目的、有选择的进行学习,也包含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 远程教育外生式伦理责任与内含式伦理责任的关系

远程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是规约和促进远程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维度,一方面它能促进远程教育外生式伦理责任的实现,促进远程教育向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使远程教育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相适应。另一个方面它能够保证远程教育活动依照基本的教育原则进行,促进“诚信、关爱、责任心”等一系列社会伦理在远程教育活动中形成与发展。

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这两个维度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就实际存在的状态而言,内含式伦理责任的表现形式从属于相对应的外生式伦理责任,对远程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存在着依附性和亲和性。二者之间又是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远程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制约着其内含式伦理责任的现实存在形态,有什么样的远程教育外生式伦理责任就有什么样的现实形态的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但远程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对其内含式伦理责任的制约,绝不是意味着外生式伦理责任可以任意地取消或添加一种新的远程教育的内含式伦理责任,而是意味着外生式伦理责任可以造成远程教育的内含式伦理责任的现实表征,影响原有理想的远程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的实现程度、方向,直至扭曲。譬如,自主性是远程教育的内生式伦理责任之一,就这而言,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是无法把之取消,或者说自主性始终是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维度之一,但是,远程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能够制约它的表现形式和实现程度。当然,远程教育的内含式伦理责任作为远程教育存在的道德合理性前提,作为远程教育得以顺利完成其使命的伦理责任的合理性基础,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顽强地抗争、生发,从而抵制不合理的外生伦理责任对它的压制。而且,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以及远程教育的主体性的增强,这种倾向将更加明显。总之,远程教育伦理责任有外生式伦理责任和内含式伦理责任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完整系统。

参考文献

[1] 夏天成.网络游戏的伦理问题及其规范[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