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5 16:12: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

篇1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形象、城市文明、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对优化城市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态园林城市是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施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与交流,使城市的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

一、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的加剧,乡村人口大量地向城市转移,给城市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随之出现了城市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大幅度下降,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机。所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生态园林城市的核心问题是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居住,且城市绿化具有改善城市气候、卫生环境、美化景观、承载游憩和节能等功能。现代都市人们的生活节奏都比较快,生活压力也比较大,这就对城市的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改善城市居住环境的重要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的绿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生态园林的建设具体体现在最大限度的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提高单位面积绿地中的叶面积系数,用改善个人的居住环境来达到提高人们生存质量的目的。

尽管我国城市园林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在多是注重园林中的某个景点的建设,对城区和郊区一体化建设却缺乏应有的重视。对绿化治标的关注过于片面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上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但是总体的绿化量却不够。还有一些地方只是为了追求绿化的排场,或者对草木的种植过于单一,而忽视了草木种类的多样化和搭配种植。在园林建设的风格特色上过于注重欧美风格,反而忽视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另外,在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中,因为缺乏相应健全的政策、体制、机制保障体系,导致城市建设不太规范,过于随意化,缺乏一定的科学。

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措施

现代城市园林不仅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而且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一些休憩园地,所以,在城市生态园林化建设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建设的规范性。

(一)注意建设的可持续性及物种的丰富性

在城市的建设中要秉承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要注意保持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和系统性之间的平衡关系。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初期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生长速度和生命周期等因素,还要结合绿地的性质、土壤环境等综合条件,将绿化植物群落中的各种乔、灌、草进行合理的搭配,使植被构成像自然群落那样,具有层次性、物种多样性,有天然更新的能力。同时,积极开展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坚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坚持经济增长集约发展,努力遏制水资源恶化倾向,有效保护和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不能只注重单一方面的绿化,还要注意物种的搭配,实行多样化的种植,根据生态学的调查显示,城市园林绿地生物种类越丰富,园林绿地结构越复杂,园林绿地系统也就越稳定。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要对乔木、灌木、草坪以合适的比例进行搭配,这样,可以增加单位面积上绿化的覆盖率,提高绿化群落的整体的作用效益。同时,城市中植被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可以增加城市整体的观赏水平,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审美情趣、爱好的需要,防止人们审美的疲劳。另外,由于城市的每一个地方的环境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差别,对植被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品种的多样性可以最大程度上调节城市的环境,发挥植被群落的作用。

(二)在城市建设中融入地方的历史文化因素

正因为每一个城市具有不同的特色,才会吸引人们前往观赏,所以,在城市生态园林化的建设中要融入一些当地的历史文化因子,保护好具有历史和纪念价值的建筑、古树名木及独特的民俗风情,形成具有特定历史文化氛围的现代绿色城市,实现人文景观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时,也要对人们进行一些生态和道德意识相关的教育,切实增强全体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其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知,让其真正认识到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和建设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性,从而营造出一个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良好城市氛围。

(三)进行城内建设时还要兼顾城市周边的环境建设

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讲究的是生态的平衡性,重点是生态,所以,在进行城市的建设时,不能只注重城市内部生态的建设,还要兼顾城市周边环境的保护,将城市周边的树林、小溪、空地、农田等都要纳入城市生态建设的范畴,应该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保护周边农村环境结合起来,将城乡生态环境的建设有机地融合起来。

三、结语

总之,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保持城市和周边乡村环境生态的平衡,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城市生态园林中要把握好植被的多样性,建设的历史文化特色,建设的可持续性,以及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性,只有这样,才能建造出既符合生态发展要求,又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

篇2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园林绿地的概念与功能作用

园林与绿地的含义虽属同一范畴, 但概念有所不同。园林, 主要由地形地貌山石水体、建筑、动物、植物(主要是植物)、园路、广场等组成,再以自然、科学、艺术规律为指导,经过人的精心设计和艺术加工,赋予人的情感,形成环境优美、供人休憩、游览和活动的空间境域,它包括城市绿化、公园、庭园、风景区等, 是绿地的精华部分。绿地, 比园林范围更为广泛, 是以绿色植物为主的地面覆盖层。大体上包括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

根据规划工作的需要, 把城市园林绿地分成六种类型:公用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交通绿地、风景区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等。

绿色植物是园林绿地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制氧、调温、溢香,且体态多姿, 色彩艳丽,具有精神、物质双重功能, 是园林中的佼佼者, 最得人们的欣赏和崇尚。园林绿地可以美化造景,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并对大众生活具有安定身心的作用。还可以调节小气候净化大气,保护生态环境。

2、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整体上宏观失控

现在,人造景观的“泛滥”在城市建设中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投资失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本地的规划部门应该了如指掌的,但实际上他们只是看哪里的建筑新潮就往回搬,完全不顾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状况,不考虑自身的社会经济实力和生态环境条件。诚然,有些城市的“大手笔”“跳跃式发展”是成功的,都具有个性特征,是一定历史、地理、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但并不是可以随意到处照搬的。好大喜功,追逐大项目、大气派、大声势、高标准、高速度,调动千军万马,轰轰烈烈,任意改变、否定历史经验,结果造成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粗制滥造。

2.2 内容上过于贫乏简单

部分人造景观内容匮乏,缺少创意;有的背离市民意愿,未能做到因地制宜。当前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形象总体上,从南到北,照搬模仿,思想追求,俗不可耐,很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回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而且不少设计往往被僵化地局限于传统园林的模仿照搬。许多是在深圳“锦锈中华”等人造景观生意红火异常,投资回报率高的引诱下仓促上马的,缺少对项目的选题、选址、定位、规模、经营等方面细致周密的调查及实事求是的论证,造成了“宫”“村”“园”到处都有,而其艺术水平还属于模仿、复制、翻版阶段,停留在以点带面,以小喻大的加工制作层次,形似而神非,经不住时间的考验。

2.3 环境绿化比例失调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园林规划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园林环境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荫,忽视了自然山水、植物和地形特色的“软质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地建设中,各类岗砖、花岗岩、石料、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占比例越来越多。相比之下,绿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体则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回顾古今中外人类风景园林塑造的历史,硬质景观材料适合那些纪念性的建筑,如市政广场、公园假山、单位门前雕塑等。软质景观材料才适合大众所需要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试想,没有林木,哪来的鸟语花香,而连鸟类都不愿意停留的地方,人类还能健康地聚居生存吗?

2.4 城市园林用地有减无增

众多的人口、几十年来户外环境空间建设的紧缩,其结果是户外环境场地空间的极度缺乏。习以为常之后,甚至连风景园林师们也丧失了“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这一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意识和追求。当今,对于居住,人们都知道建筑面积、人均居住面积等术语;可是对于居住的景观环境、一个人起码应该有多少的户外活动场地才适合,恐怕连专业人员也很少去认真思量。对此,仅仅计算绿地率之类的指标,是远远不够的。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所应强调的不仅仅是为人观赏,更不是为少数人所“鸟瞰”,而是要为众人所“用”,使芸芸众生身临其境而活动其中。

2.5 疏于管理及绿化意识不强

城市园林绿化对城市形象的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和生态环境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园林绿化是一项公共事业,并不是具体直接受益某单位或个人,而投资又具有周期长、无形、潜在等特征,因此许多单位部门不重视此项工作,更不愿意投入,造成城市尘土飞扬,空气浑浊,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自然景观破坏严重,城市整体风貌受到影响。许多城市的市民环保绿化意识淡薄,乱踩乱挖草坪植物,随意攀折花果树木的现象时有发生。种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中,应当引起城市规划建设者的极大重视。

3、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对策

3.1因地制宜,适用、经济、美观。

现代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建设,应在刻意追求生态美、人文美、自然美、艺术美的前提下,尽力抒发个性美。工厂与学校的园林建设,各自功能要求不同,应各具特色,在植物品种、色泽配置上,必须有内涵和外表的区别。否则不仅失去了园林应有的深邃意趣,更无法满足各自不同的功能需求。因此在规划植物配置方案时,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因需选种,因势赋形,切忌不顾实际的生搬硬套,随心所欲的浪费钱财。就地就近选用植物材料来营造城市生态园林景观,不仅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可以造就一个独具特色并充满生机的优美环境,并能与周边氛围亲和、融合。绿地规划与设计主要是为使用者需求而考虑的各种空间,色彩、尺度均须符合所要表达主题的人性化,并尽量在费用、空间和时间上经济运作。要审时度势、顺势利导,争取事半而功倍;要倾听不同声音,大小兼顾、标本兼治,还应从技术上、管理上、机制上、机械上、文化上各方面加以改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预其善而先为之,预其恶而避之”这些个人修养命题似乎用在城市管理上,也是很恰当的。

3.2 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追求自然气息。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是最值得我们认真领会的。中国园林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与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相吻合。由于现代城市人整日被包围在灰色混乱的城市环境中,已厌恶了过分的人造环境,因而希望园林能够接近自然,渴望通过园林寻回日益失去的天然情趣,实现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现代人得自园林的感受已由单纯的艺术欣赏转为对园林空间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享受,因而现代城市园林在大体上而言,应当体现的是一种舒展大方的自然气息。作为设计工作者,在设计时就必须分析所做的方案实施后是否真正能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否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要从园林的形式上来审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且要以更理性、科学客观的观点去审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说:比如园林中的乔、灌、草的植物配比是否合理,是否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园林绿地能否兼顾景观与使用功能,绿地是否真正能满足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基本生态功能,园林的道路广场设置是否比例得当等等。在城市园林建设方面,有必要在保留与继承传统园林已有生态理念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学习好的东西,兼容并蓄,为中国园林赋予新的生命。

3.3 力求中西合璧,走生态多元化道路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古代造园以自然山水为创作摹本,造园者通过对自然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中,成就了无数美景名园。西方园林设计的思想则直接来源于建筑,强调的是人的力量,“人是最为重要的主题”,充分展现的是人在自然面前的进取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东西方不再因为长期地域上或人为的分隔按自己的思想观念撰写各自的历史,世界已进入了大溶合的时代。我们在园林设计中应对国外园林艺术成果兼收并蓄,加以消化吸收,在保持风格的基础上开辟多种途径,使园林走向多元化道路。

篇3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膨胀,高楼林立,增多的工厂,车辆等,形成了交通拥挤以及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产生大量的固体和气体废物,水质与空气被污染,噪音、光,热及视觉污染、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危机。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地球的碳平衡,氧、水、热平衡,人们面临着保护自然环境的巨大任务,因为一切生物都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在一定空间里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互相适应、互相制约、主要通过食物链进行物质循环过程,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即生态平衡。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认识到在城市内大量植树,栽花,种草,用园林绿化人为的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人们可以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生态功能,通过它们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利用它们吸收有毒气体,减轻空气污染和防尘杀菌,防病治病,用它们降温增湿,调节小气候、减弱噪音、防止沙尘等。

城市与自然融合是城市未来的希望,1977年,国际建筑师协会拟定《马丘比丘》指出:“城市要取得生活的基本质量以及与自然环境协调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建筑,城市与园林绿化的再统一”。近二十多年来,美国正开展城市森林运动,目标是从国土规划入手使国家公园和国家森林覆盖大片国土,城市建立大型公园,创造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绿岛,在缓和地球“温室效应”方面作为今后重点,美国计划在城镇地区植树一亿株。每年美国因燃油产生占全球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美国通过植树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并降低美国城镇地区的温度,任务完成以后每年将吸收1800万吨二氧化碳,每年可节约40亿美元能源投资。据法国测定,百货商店每立方米空气中含细菌400万个,而公园内每立方米空气中含细菌100个.据上海园林科研所测定树木的减尘率是38.8%-52%,草坪的减尘率仅为16.0%-39.3%.据测定,松、柏科、木兰科、忍冬科等植物中有许多种类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松、桦、柞、冷杉等植物可分泌杀菌物质,能杀死结核杆菌,白喉菌、霍乱菌、痢疾菌等。

生态园林的建设具体体现在最大限度的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提高单位面积绿地中的叶面积系数,合理布置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用改善人居环境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延长人的寿命,将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融入绿地中,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使人们在风景秀丽,鸟语花香的环境中幸福、健康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城市生态园林绿化的成就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城市园林绿化得到恢复和发展,1983年市政府提出“四季长青,三季有花”和“绿化、净化、美化”的绿化奋斗目标,并开始了环城公园治理工程,1985年开始建设三桥至秦俑馆的万里风景路,群众义务植树一年比一年深入。截止2004年先后举办过多次花卉、盆景展、吸引了大批群众参加和参观,建成了青龙寺公园,西郊公园,文景公园等等,随着西安城区的扩大,西安市人口已达716万,西安市建成了一环、二环、西安城市绿化得到了飞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不仅道路进行了绿化(包括一环,二环的绿化),增加了张家堡绿化广场、南门、大雁塔南、北广场以及曲江芙蓉园等。西安高新开发区与西安经济开发区都增加了大片绿地,使西安市拥有59座包括部分绿地广场在内的公园,占地总面积1143.7公顷,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267.56公顷,使西安人均绿地达5.03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0.06%,取得了显著的绿化成绩,近若干年来个体绿化公司的发展也为西安绿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安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

在中国大地上,近十年来开展了“园林城市”建设,经表彰达到“园林城市”的已有十二个,其中没有西安市。在去年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新闻会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介绍说:我国共有建制市662个,城市人口4.8亿,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覆盖率分别为30.2%和23.6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83平方米,西安市则低于此项标准。又如我国首批园林城市—南宁市,2002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5%,人均公共绿地达8.9平方米,西安市与先进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在看到自己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一、行道树的规划与建设

西安市行道树的规划建设,大街道优于小街道,僻背的街道更差,甚至没有行道树,炎热的夏季在南二环行走,常常无树遮荫还要晒太阳,因为有些地块根本没有设计行道树;有绿化美称的新加坡近年来特别强调人行步道的遮荫。因此,道路两旁植树不仅要顾及小街、背街、要认真开展对缺少行道树的地方进行补栽。在树种上,特意安排好市树,市花的栽植,对骨干树种如国槐、法桐、榆、银杏、女贞、白皮松、栾、合欢等可搭配其他适地适树进行栽植,在西安市要注意规划建造防护林。在行道树的管理上要严禁架线工对树木的疯狂修剪,要及时用无污染或低污染防治法防治树上的蚜虫、木虱、各种蚧壳虫、红蜘蛛、食叶害虫与蛀干害虫。

二、公园与广场建设

西安市的公园为数不多,特别大型公园太少,有的公园水质被污染,甚至散发着恶臭,从城市生态园林的要求出发,要在城区内比较均匀合理的布局各种类型的公园,特别要建大型公园,以增加城市绿化中的“绿岛”,改善城市环境。在公园设计上强调人性化的理念,作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使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能零距离接触绿色,休息和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泓清水,一片绿荫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感情,一片湖水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人们劳动之余可以沿湖岸散步,欣赏清澈的水面,或是水上泛舟,两三人或四五人划船,戏水,诗情画意陶冶情操,因而公园要有一定面积的水面。西安市十余年来建设了各种广场,除绿化广场外,其它一些广场绿化还不到位,应根据广场情况进行一些周边式,中心式的绿化,栽植树木,建立花坛,草坪或进行各种形式的嵌草铺装。

三、工厂、机关、学校与小区绿化

西安市工厂,机关,学校以及小区绿化自解放以来都很重视,现已涌现出省级园林式单位6个,市级花园式单位15个,绿化美化单位6个,市绿化达标单位34个,特别是新开发区,成片的绿地大量在增加,但在市区里不重视绿化的部门仍然存在,有许多单位至今还没有绿化,因为它们除建筑外全是水泥地面,根本没有绿化空间。在绿化设计方面近些年来以草坪为主或以修剪各种造型的绿篱为主的局面还没有改观,应进行一些绿化改造,在设计方面要强调乔木,灌木和草的科学搭配比例,逐步达到5:3:2以发挥乔木的生态作用。加大对园林绿化的立法管理,建设单位必须预留绿化空间,对破坏园林设施或植物者必须给予相应的处罚。

四、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少占地、见效快,可充分利用墙、栏、柱、坡等栽植藤本植物、攀缘植物、垂吊植物起到绿化、美化作用,例如:爬山虎、迎春、紫藤、凌霄、扶芳藤、藤本月季、金银花、木香、牵牛花等,有计划的推行屋顶花园,西安市立体绿化比较少,应大力发展,将平面绿化上升为立体空间的绿化。

五、加大园林机械现代化的投入

在当前体改中要加强园林机构的领导,而不是削弱;要重视生态园林建设并加大对园林投入,特别是园林机械现代化的投入。有的单位连洒水车都买不起,要建设自动化的喷灌设备,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将处理过的水用于园林植物的浇灌;在树木修剪方面,现在仍很落后,还是依靠农民架梯上树人工修剪,而在大树的高端根本无法修剪。上海市早在1986年前就对树木修剪养护机械进行研究,用130曲臂式液压登高车,用新加坡引进的液动剪枝工具,一台英国引进的EXENCO160TD型树枝粉碎机进行配套实验,能剪高达10米以上的树枝,每剪下6-8车的树枝,可切割成一车木屑,现场处理树枝不影响交通和市容,木屑可以用来造纸,制纤维板或用于改良土壤。因此,要投入资金加大对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机械现代化,如大树修剪、掘、移植、铺草、绿篱修剪等机械,将会给今后西安园林绿化事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结语

城市园林绿化是充分利用城市中自然条件栽植树木花草,结合园林艺术手段营造园林建筑、小品、园路等设施,为人们创造一个工作,生活和游憩的绿地空间。

城市生态园林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国土绿化的组成部分,惠及当代,荫及子孙,是一项庞大,世代相承的系统工程,应根据二氧化碳和氧平衡理论、吸收有毒气体理论、改善城市小气候理论、促进气体交流和除尘杀菌理论、通过城市园林绿化调整人居环境的生态系统,使城市成为具有生态、自然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园林,让我们共同为西安市建成一个“天人合一”的生态园林城市而努力奋斗。

主要参考文献:

陈有民等《园林树木学》1990中国林业出版社

杨赛丽等《城市绿地规划》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

王聚保胡年治《西安绿化》1989陕西科技出版社

胡年治丁绮《西安园林》1986西安城市绿化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特点

刘福才《园林科技情报》1991城市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

李洪溪等《沈阳园林科技情报》1982绿化植物消减噪声作用

贾荣普《园林科技情报》1988浅谈城市垂直绿化

梁全瑾《园林科技情报》1986富有生气的园林空间布局

篇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面貌也发生了翻大覆地的巨变,城市是人口、工业、建筑物高度集中的地区,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自然生境和自然景观逐渐消失,原生植被逐渐消亡,造成环境被破坏,污染严重等问题也日益严重。特别是在城市中这个矛盾就更加突出,严重激化了人类、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带来了新的城市问题和环境问题。城市成为环境污染最严重,最集中的地区,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悬浮尘粒污染、城区水污染等;水泥高层建筑增加,地面硬化量增大等,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人口增长快、生活节奏加快等,使人们更渴望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一、生态园林的内涵

生态园林是生态城市的基础,也是园林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当今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一严峻的现实,促使人类不仅要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同时还必须采取各种生态工程措施来改善目前业已受到严重破坏的地球环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园林和生态领域研究工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根据我国城市园林建设特点,从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条件的目的下提出了生态园林的想法。但由于生态园林建设是一个新兴的中国城市园林建设模式,所以该领域的众多学者对生态园林的涵义都持有不同的见解。

1)现代生态园林是以生态学和美学原理为基础,以生态理念和“以人为本原则为思想指导,是自然、生命科学与人文艺术结合的产物

现代生态园林是按照城市的“立地条件”类型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既将“绿色”自然风光引入城市,又有很好的“景观”享受,在绿化的点缀和绿地的分布上,使人们更直接和便捷。

2)城市生态园林是城市园林发展的新阶段,是对原有绿化和美化继承中的提高发展

应该说我国城市园林和城市绿化在建国后,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街道及居民区,厂矿等绿化,各种公园、绿地的建设,都为城市“增辉添彩”。但是功能是以美化为主,以提供休息娱乐为主。.我们今大面对的城市,是在其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又面临着环境恶化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又制约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现代的城市绿化应该在保护和恢复城市的生态环境,以绿色的自然环境起到生态良性循环和自净作用,创造更适合城市生存需要的良好环境手段和途径。

3)城市生态园林是将“生态效益"的城市绿色布局及配置和园林特色结合起来将“生态”本身应具备的功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治污染、净化空气等),与美的欣赏(四季赏心悦目),提高文化品位,陶冶情操等效应结合起来,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4)城市生态园林是要建设长期稳定的城市绿地生态体系,使其能较好发挥“功能”,持续发展生态体系建立,对于城市讲,分二个方面:一是“生态"应该是大生态,即在大范围内的绿化,从城内到城外,多层防护。这就是通常所讲的“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二是在一块绿地上,要使其发挥较好的生态效益,就要从增加“绿量",因地制宜,因树制宜、适地适树的形成立体层次,形成植物群落,而群落的形成和生态效应的发挥是随树木的生长而增人,是一个过程,需要有长期稳定性。

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原则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施中需要根据其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不断的调整思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重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生活、工作、休闲的要求,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

2、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

要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深化城市总体规划的内涵,做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使城市市区与郊区甚至更大区域形成统一的市域生态体系。确定以环境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发展战略,优化城市市域发展布局,形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在城市工程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中,从规划、设计、建设到管理,从技术方案选择到材料使用等都要贯彻“生态”的理念,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要开发新技术,大力倡导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环境容量允许的条件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环境,既不能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又要考虑治理环境的最小经济成本,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思路与措施

可持续发展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满足后代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包含了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和系统性。进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时,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做好以下几点:

1、要依法治绿,强化绿线

坚持依法治绿的方针,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和绿线地方法规体系,强化绿线管理和执法监督,严格保护绿地,严防绿地被占被毁,使城市园林绿化的各项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要科学规划

在认真调查生态资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完善城市生态设施、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主题,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首先,科学设置总体目标。以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生态良好为主要内容建设现代文明生态城市保障体系;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建设城市生态产业体系;以森林生态文化为主题,建设城市生态文化体系。其次,系统编制创建规划。组织编制和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提供规范和保障。 再次,精心设计城市规划。切实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设计工作,倾力做好“ 山、水、绿”三篇文章,营造生态园林城市特色。

3、要因地制宜,系统整合

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特点,利用山脉、河流、海域、道路、景观组团等自然资源,合理引导城市功能空间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重视发展公园绿地,加强居民小区及道路绿化,城市组团间隔绿地和近郊生态景观绿地的建设,综合考虑与平衡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发展之间的诸多因素,使绿地系统规划能符合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休憩环境。

4、提高生态园林科技水平

生态园林建设涉及到园艺、林业、建筑、规划以及文化艺术等学科内容,在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研究,必须重视和依靠科技进步,因此要加强生态园林建设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科研机构,增加研究资金。园林管理部门要与院校、科研机构加强联系和沟通,进行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特别要加强地方性物种保护与开发的研究,注重植物新品种的开发和利用,开展园林植物育种及新品种引进培育试验等。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城市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生活的高级形式。然而今天城市已经成为破坏环境的元首之一。在现代新建的城市,尤其在现代重视回归自然的潮流中,园林的主要内涵之一就意味着城市植被。园林城市是文明的目标,园林城市的发展道路早已经迈出了脚步。

1 城市生态园林的内涵

1.1 生态园林的内涵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1)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 、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 赖以生存的生态良 循环的生活环境;2)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3)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1.2 城市生态园林的基本特征

城市生态园林与一般城市绿化的差别 ,在于它改变了过去孤立的,狭窄的公园绿地设计 ,主要要解决了游览、休息、观赏、美化、文化娱乐等功能的观 ,而以生物T程技术措施为主,利用生物及其群体的发展规律,用尽可能少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及效益,它具有多属性、多功能、多效益,综合使用价值观的特征。从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角度看,它就是在传统园林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植物为主,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其内部的物质变换,能量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经济效益最好,社会高度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融为一体,同步发展 ,达到最高水平。为人类创造清洁、舒服、优美、文明的最佳生态环境。达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建设生态节约型园林的重要性

生态节约型园林作为当前园林行业倡导发展的主题,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实施生态节约型园林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通过生态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建节约型社会,是目前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事情。实施生态节约型园林是城市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履行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手段。它以节地、节水、节能、节财为主要手段,有助于实现园林景观生态、社会、景观、经济等综合效益最大化。实施生态节约型园林是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条件。城市园林绿化以植物造景为主体,植物的科学配置既能体现美感又能带来最佳的生态效益,是实现城市绿地可持续、自维持、高效率、低成本、稳定性的根本保证。同时园林绿化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适宜工作和居住的环境,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通过建设生态节约型园林,不断缓解城市发展与土地、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失衡等矛盾;制止一些地方过度铺装、高价造绿、大树移植等破生态、奢侈浪费问题。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规划的误区

伴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国内、国际对于“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国内很多城市的决策者处于自己城市形象和发展的需要纷纷打出建设生态旅游城市与绿色之都的“城市名片”,然而在环境改造与景观建设中进行大拆大建,把一些靠近城区的企业和城中旧房、危房进行大量拆迁,在其拆后场址上建造气势恢弘的市民广场、超大尺度的草坪绿地、蜿蜒盘旋的滨水景观等等,打造所谓“城市生态景观”。当然,在政府与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很多城市的环境与生态有了较大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景观设计与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较多不容忽视的“生态”问题,就连很多政府决策领导对“生态观念”的理解还存在诸多误区,反而实际上造成了生态的破坏。

3.1误区一:将城市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简单地等同于植物种类的多而杂

当前,生物多样性也是我们在设计中常说的一个名词,它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但很多人把生物多样性简单的理解为使用植物品种越多越好,认为植物的种类越多越杂就是越生态。

大家知道,植物之间有“相生相克”的现象,如核桃树旁边不能种苹果树、海棠等蔷薇属花木和多种草本花卉。因为核桃树的根、茎、叶会分泌一些有毒物质,所以在核桃树下的地面都是光光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但跟山楂树种在一起可以相互促进生长。檫树和杉树,牡丹与芍药,金盏菊和月季间种能互惠互利、相得益彰,等等。

因此一个绿地环境的创造不仅要“宜人”同样要“宜物”。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应该是一个和谐共荣的生态系统,是多种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和平共处,互惠互利。

3.2误区二:将城市中的景观生态建设等同于景观高档化、复杂化

景观生态的营造比一般的景观建设需要更多的金钱和精力,但这绝不意味着景观的高档化。这种误区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盲目引进外来物种,追求异地、异国情调。其特点就是看中外来物种的新奇,却忽视了对其生理习性的关注和跟本土植物相比到底具有多大的生态价值。由于是外来引进物种,其所需的运输费、养护管理费要大大高于本土植物,而其生态、景观效果却并不会强多少甚至还要差,结果是花钱费力不讨好,严重的还会造成外来物种的入侵。追求异地、异国情调主要体现在对营造热带海滨风情的过分热情。什么“夏威夷情调”、“澳洲风情”……,诸如此类的居住区的广告可谓是满天飞。大量的棕榈、大王椰等热带海滨植物占据了人们的视野(有资料表明目前广州市接近80%的楼盘普遍引进热带海滨植物),认为这些异地、异国的东西才是高档、富贵又绿色、生态的,而乡土植物却被认为是低档、粗野、上不了台面的。

3.3误区三:将城市生态绿化等同于克隆自然,“湿地景观”比比皆是

在生态城市(或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中,我们提倡的“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将自然引入城市的理念,指的是借自然生态系统中原有的“山、水”之景为我所用,并通过树种的科学选择和合理搭配,构建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生态园林景观。

但很多地方却把这个理念理解成了“克隆自然”。近年来,湿地景观的生态效益得到重视和认可,于是在城市中无论大小的水边,只要种上一些芦苇、几株蒲棒,便冠名为“湿地”。

4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规划的对策

现代城市园林不仅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而且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一些体憩园地,所以,在城市生态园林化建设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建设的规范性。

4.1注意建设的可持续性及物种的丰富性

在城市的建设中要秉承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注意保持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和系统性之间的平衡关系。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初期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生长速度和生命周期等因素,还要结合绿地的性质、土壤环境等综合条件,将绿化植物群落中的各种乔、灌、草进行合理的搭配,使植被构成像自然群落那样,具有层次性、物种多样性,有天然更新的能力。同时,积极开展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坚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坚持经济增长集约发展,努力遏制水资源恶化倾向,有效保护和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不能只注重单一方面的绿化,还要注意物种的搭配,实行多样化的种植,根据生态学的调查显示,城市园林绿地生物种类越丰富,园林绿地结构越复杂,园林绿地系统也就越稳定。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要对乔木、灌木、草坪以合适的比例进行搭配,这样,可以增加单位面积上绿化的覆盖率,提高绿化群落的整体的作用效益。同时,城市中植被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可以增加城市整体的观赏水平,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审美情趣、爱好的需要,防止人们审美的疲劳。另外,由于城市的每一个地方的环境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差别,对植被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品种的多样性可以最大程度上调节城市的环境,发挥植被群落的作用。

4.2在城市建设中融入地方的历史文化因素

正因为每一个城市具有不同的特色,才会吸引人们前往观赏,所以,在城市生态园林化的建设中要融入一些当地的历史文化因子,保护好具有历史和纪念价值的建筑、古树名木及独特的民俗风情,形成具有特定历史文化氛围的现代绿色城市,实现人文景观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时,也要对人们进行一些生态和道德意识相关的教育,切实增强全体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其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知,让其真正认识到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和建设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性,从而营造出一个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良好城市氛围。

4.3进行城内建设时还要兼顾城市周边的环境建设

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讲究的是生态的平衡性,重点是生态,所以,在进行城市的建设时,不能只注重城市内部生态的建设,还要兼顾城市周边环境的保护,将城市周边的树林、小溪、空地、农田等都要纳入城市生态建设的范畴,应该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保护周边农村环境结合起来,将城乡生态环境的建设有机地融合起来。

结论

当今城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的质量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实现城市园林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需求也迫在眉睫,生态园林的建设能够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这个大趋势面前,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坚持各项原则,把城市生态同林建设的有声有色。独树一帜,刨造出最美丽的环境,带给人们最棒的享受。

参考文献:

[1]茆灵龙,陈翟胜. 加快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3,22:172-173.

篇6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针对生物防治来说,它属于一种新兴的学科,主要探究的就是景观生物群落以及与环境条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学科,不仅要探究景观结构单元组成以及相关的类型、空间格局和及生态过程之间所具有的相互作用,还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空间上的格局、生态过程和尺度等方面之间的相关作用进行有相应的确定。在城市生态园林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一是斑块一廊道一本底理论;二是景观异质性理论;三是景观连接度;四是连通理论等等。

1.简述城市生态园林

所谓的生态园林主要是以生态学作为基础,并且是融入了景观学、植物生态学以及生物的防治技术等有关城市生态的系统理论作为基础,在对风景园林以及城市的绿化进行研究时可能会影响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生态园林的宗旨就是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协调、追求和谐以及谋求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也是解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和自然有限供给之间的关系,在保证了社会经济的不断高效发展的过程中,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生态的建设以及发展。

2.生物防治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城市的绿化从而形成了城市的生态系统,它能够更好的跟随城市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在城市的园林生态系统当中的昆虫也比较复杂,其主要是表在昆虫群落当中的种群组成以及种群密度之间发生的各种变化。但是,关于化学的防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对于环境的污染也是十分的严重,并且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也是十分有影响,同时还对自然界当中的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的破坏。然而生物的防治能够很好的克服这些问题,并且在现阶段已经是被园林植物防治过程中广泛的应用。

2.1生物防治病虫天敌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不仅生物防治的定义得到了相应的扩充,其生物防治的范畴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充。针对目前而言,生物防治在进行研究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在一定的程度上引进了天敌的增加,同时也进行散放对害虫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对微生物农药的研制,开发与商品化为主。城市园林植物丰富的种类和充足的蜜源,为害虫天敌在一定的程度上建立稳定种群发挥了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的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一是应注意就是对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补充天敌的食料和寄主,进一步创造有利于天敌越夏、越冬的场所,使天敌种群能够顺利地生存、繁衍。二是,注意协调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这两者之间所存在的一些矛盾,注意选用特异性、选择性农药或生物农药,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对天敌的杀伤。

经对天敌昆虫的引进以及使用,防治害虫上在一定的程度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对益螨进行研究以及开展的过程中,不仅会涉及到益螨的研究和分析,还会进一步的涉及植绥螨类群、肉食螨类群等等,植绥螨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单一害螨进行捕食,还可以对一些小型的昆虫进行捕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生物学、人工饲养以及释放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推广以应用。比如:西方盲走螨防治李始叶螨。对于优势种天敌的不断繁殖以及工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对赤眼蜂的繁殖技术研究已经是取得了国际领先的水平,同时也对柞蚕卵繁殖赤眼蜂的技术进行了创新,对于平复小蜂的繁殖以及散放防止松毛虫等大型的娥类效果十分的良好,通过人工的进行饲料防止瓢虫以及对保幼激素促进瓢虫成虫产卵进行结合利用,我国人工饲养的多种小蠢冲重要天敌蚁行郭虫的技术已经是取得十分良好的成绩。管氏肿腿蜂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很好的防治粗鞘双条杉天牛、杨干象以及桃红颈天牛等害虫。

2.2我国微生物农药的发展

我国在微生物农药的研究以及开发都一直十分的活跃,并且在“九五”期间对生物农药的研究更加的深入,并且也已经把生物技术开发生物农药选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关于BT类作为代表的细菌杀虫剂已经是其主导的产品,在投入到城市园林绿化当中的主要有日本金龟子芽抱杆菌对蟒槽发挥杀虫作用以及苏云金芽袍杆菌对鳞翅目的幼虫有较强毒性,之后又发现了该种菌的不同类型菌株对双翅目以及鞘翅目等七个目的的昆虫也有着不同程度的杀虫活性,在当前国际中生产量最大的就是苏云金芽抱杆菌,同时也是在城市园林防治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微生物杀虫剂。

昆虫病毒杀虫剂在一定的程度上为“病毒―微生物复合杀虫剂”中的主要复配剂,结合园林绿化植保报道的过程中为松毛虫细胞质多角体病毒以及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着比较快速作用的BT杀虫剂进行有效的配合,结合相关的林间试验的表明,不仅要比单施BT发病快,还能够让松毛虫在一定的程度上都会保持着低密度。针对昆虫病原真菌杀虫剂而言,其主要是应用的就是球孢白僵菌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规模性的防治松毛虫、开展卵孢白僵菌防治地下害虫。结合相关的一些报道,EB一82灭蚜菌为蚜虫病原真菌毒力虫霉的发酵制剂,其主要的代谢产物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其杀虫组成的成分是一种醋溶性街醇类化合物,不仅击倒蚜虫的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快,还能够杀害叶螨。转基因以及天敌等方面的生物农药,比如:例如高效方面的研究、新型苏云金芽抱杆菌方面的研究、重组昆虫病毒杀虫剂方面的研究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比较满意的进展,在不久的将来,一会会进入有序的开发。

2.3在园林当中的应用

关于植物源杀虫的物质是在天然产物尤其是植物当中寻找出的杀虫活性的物质,其主要就是次生代谢的物质,同时它也是植物自身防御以及昆虫适应演变一同进化的结果所在,在很多种的次生代谢物对昆虫的变现是在杀毒以及行为干扰等作用。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是比较迅速的,并且对苦皮藤、沙地柏、马桑以及苦参等很多种的杀虫植物进行了研究,从而开发出了百分之零点五的楠素杀虫乳油、百分之二十九的油酸烟碱氯氰乳油以及百分之零点五的羊角扭水剂等。

随着高线技术不断的发展,不仅分子生物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发展和普遍的应用。给生物防治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转微生物杀虫基因抗虫植物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农药特性,而美国的环保局早已经将其进行了确定,并且列人农药范畴,针对转基因抗虫植物而言,只能够在抗虫农作物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以及应用,BT抗虫基因在一定的程度上成功的被人为的转到落叶松、苹果等相关的树木,还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结束语:在自然的生态系统当中,生物和生物之间是有着相互适应的过程中,通过对植物、害虫以及天敌间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导导致害虫的种群一直都围绕着低平衡的密度进行相应的波动,从而使得某一五中在生物群落当中来维持一定的种群密度,从对于这种密度就称作为平稳的密度,这种现象就称之为自然的控制。然而关于种群维持在平稳密度的过程就叫做自然条件的过程中,同时也是生物密度制约因子的结果。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城市园林的生物防治,必须要强调以整个城市原理生态系统当中生物群落每个功能团作为条件单元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本地的有益生物进行保护,来不断的改善以及增强有益生物的因此,从而长期有效的防止有害生物的危害以及暴风,这将是城市园林病虫害生物防治发展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闫淑君,洪伟,吴承祯. 生物防治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J]. 福建林业科技.2003,12(24):103-106

篇7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inevitable tren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 and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ecology landscape, and puts forward the main technology, plant configuration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ecological; Garden; The plant configuratio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前言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就是一门交叉的学科,涉及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因此,我们做园林设计时要与农业、林业、水产养殖等行业,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生态园林不能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能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中国园林的精髓,继承和发展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在一起,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游憩地,极大地改善、丰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2 生态园林的概念和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的自然景观,为人们提供旅游、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是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3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原则

3.1 坚持植物多样性与整体统一性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佯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如果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也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太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就会显得单调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绿化设计时,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基调树种种类少,但数量大,形成该城市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作用;而一般树种,则种类多,每种量少,五彩缤纷,起到变化的作用。乔木、灌木、地被合理配植,体现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

3.2讲求对比突出整体协调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都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地,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

3.3力求均衡配置稳定的生态景观效果

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比较顺眼一点。如色彩太浓重、体量太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减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无论是规则式均衡(对称式)还是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都应充分考虑植物群落。每一种植物群落应有一定的规模和面积、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来表现群落的种类组成,规范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保证群落的发育和稳定状态,群落中组合不是简单的乔、灌、藤本、地被的组合,应从自然界或城市原有的,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中去寻找生长健康、稳定的组合,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建立适合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工植物群落,形成稳定的园林生态景观。

4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几个具体方法

4.1 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城市文化特征

(1) 广泛应用市花市树,体现城市绿化特点。市花市树是适合当地气候特点,受到群众普遍喜爱的植物品种,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是地区文明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在植物配置时,重点地段,主要景点大量种植市花市树,与其他植物合理配置,对彰显城市文化气息和绿化特征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注重乡土树种应用,突出地方特色。各个城市规模都不一样,经济发展也不平衡,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城市绿化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只有把握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地方风格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位。

4.2 注重科学性和以生态理论来指导

(1)生态园林建设设计中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再现自然,改善和维持生态平衡为宗旨,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充分考虑园林绿化的系统性、生物多样性、景观的自然和丰富性及城市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 遵循自然植物群落规律,充分掌握植物生物系特性,依据自然植物群落组成成分、结构、季相及相互关系进行合理配置,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植物造景和环境要求的统一。

(3) 园林植物与环境资源价值利用,园林植物发挥美化环境满足城市居民观赏休憩需要的同时,具有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水土保持、减低噪音、吸收和排解污染物等作用,因此,同时具有环境资源价值。

5 几个注意问题

5.1关于植物群落

每一种植物群落应有一定的规模和面积,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来表现群落的种类组成,规范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保证群落的发育和稳定状态,群落中组合不是简单的乔、灌、藤木、地被的组合,应从自然界或城市原有的、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中去寻找生长健康、稳定的组合,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建立适合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工植物群落。

5.2 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

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但另一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在配置植物种类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

5.3 植物配置应突出地方特色

篇8

人类从古到今都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进行城市建设。但人类对城市的需求不仅局限在物质上, 还会对城市的环境提出更多层面的要求。城市空间发展要源于自然生态的视角: 城市空间发展不是人工环境不断侵占自然生态空间的过程, 而应是与自然协同演进。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 我国城市化运动迅速展开, 城市面积快速扩张。多年的快速城市化之后, 种种城市顽疾已经成为发展的桎梏, 大地自然系统在城市化过程中遭到彻底的摧残。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必须的, 但自然系统是负荷量是有限的,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整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未来 15 年以防治各类污染为重点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各地各部门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 建设人类和自然相利共生的城市。

然而虽然城市生态问题的迫切性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但由于缺乏现实的实施手段和管理体制, 生态理念还很难真正落实到现实的发展计划中去。因此, 改变城市扩展的运营模式建立城市生态园林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一、植物生态学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植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植物种群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植物的作用。植物生态学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学四部分。植物生态学则是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之一。其使命是利用植物生态学的原理,揭示植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掌握自然规律,以便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治理和保护环境,使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时达到最好的生态效应和经济利益。

园林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态效应一直受到有关专业人员的重视。园林植物具有维持城市碳氧平衡、蒸腾吸热、净化空气(如吸收有毒气体、滞尘、杀菌)、监制环境污染和降低城市噪音等生态效应。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在城市低空范围内总量上调节和改善城市的碳氧平衡状况,改善地区的空气质量。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消耗城市中的辐射热,以及通过植物枝叶形成浓荫来阻挡太阳的直接辐射和来之路面和墙面等的放射热,产生降温增湿效应,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三、生态处理手法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随着环境资源被不断开发利用, 经济的高度增长, 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局部地区后工业社会的逐渐到来, 利用绿化技术对受损环境与被破坏环境进行生态与景观恢复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生态处理手法是值得大力推广运用的, 但以为设计人造的绿色空间, 植林挖池就具有生态效益, 未免是将复杂的生态系统简单化了。从表象上看, 城市景观大都体现了绿色的主题, 但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 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形成和保持的景观效果并不是生态意义上的“绿色”。自然有其演变和更新的规律, 站在生态的角度上看, 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种类, 尊重场地的自然再生植被, 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或是充分利用基址上的原有植被, 发挥自然系统的能动性, 这才是绿色生态设计

四、城市特殊地区更新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生态学的引入使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 甚至改变了景观的形象。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建筑和设施, 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再生原料支撑的材料, 将场地的材料循环使用, 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潜力, 减少生产、加工而消耗的能源, 减少施工废弃物等。今天, 景观设计师面对的基址是越来越多的那些看起来毫无利用价值的废弃地和被生产破坏的区域。更多的是为我们的城市治疗疮疤, 用景观的方式来修复城市的肌肤, 促进城市各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五、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性是生态设计的重点。生态水环境终目标是使流入自然流域的水实现污水“零排放”。城市里一般污水都被收集到污水处理厂, 处理之后再排回河道中。但水处理厂的排水一般为三级排放, 仍然携带大量污染物质, 所以排放到自然河道仍然是超 V 类水体, 易引发诸多问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会上,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 根据去年的检查, 我们国家 600 多个城市中间有230 多个城市的污水处理率等于零。也就是说, 这些城市的污水是直接排放的, 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而且也使水的循环利用在这些城市受阻。为了扭转该现状, 根据生态设计理念在规划中, 我们应分考虑了污水治理、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回用以及水质保持的问题。

篇9

记得在美国大片《后天》中,描写了一场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大自然对人们生活造成严重破坏的“事故”,而2005年的印度洋海啸则似乎是真实《后天》的翻版,肆虐的海啸转眼间冲垮了海滩旁边稀疏的防护林,进入到城市里面,只有在这一刻,人们才真正感觉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多么微不足道,而这一切灾难的产生,人们自身又怎能逃脱干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作为物质的积累,文化的结晶,其规模也迅速扩大。相应地出现了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热岛效应等不利于人们生存的诸多因素。

1.当前城市环境问题

1.1城市气候

由于城市下垫面多数是水泥或沥青铺装的街道广场和由疏密相间的高低错落的建筑群形成的屋顶和墙面,以及城市雾障而使热量不易扩散等,形成城市气候有以下特点:气温较高,空气温度低并多雾,云多、降雨多,形成城市风,太阳辐射强度减弱,日照持续时间减少。

1.1.1大气污染

二氧化碳的含量,由一般平均含量0.03%(按体积)增加到0.05%-0.07%,局部地区可高达0.2%;有毒气体也大量增加,光化学污染:臭氧、二氧化氮、乙醛、过氧酰基硝酸酯等影响严重;粉尘及有毒的重金属颗粒,如铅、锡、铬、砷、汞等以及一些放射性物质都有所增加。由于城市中的微尘、煤烟微粒以及各种有害气体,有许多是吸湿性核或冻结核,使水汽凝结形成城市雾障。

1.1.2热岛效应

城市下垫面多数是水泥或沥青铺装的街道广场和由疏密相间的高低错落的建筑群形成的屋顶和墙面,人为的建筑物面积占绝对优势,植被相对较少,消耗于蒸腾的热量少;城市上空污染物质多,产生了保温作用,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市区风速较弱,热量的水平输送少;同时城市下垫面的热容量也较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城市内部的气温常比周围高0.5-2摄氏度,湿度低、地表辐射少、风速小,从而出现热岛效应。

1.1.3城市风

“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建筑物阻挡,摩擦减弱风力、改变风向。

1.2城市的水和土壤

1.2.1城市的水

随着城市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剧增,城市所排放的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城市地面径流,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当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自净能力,使水质、物理、化学、生物群落变化,降低使用功能和价值。河水水质和地下水水质变坏,尤其是饮用水水质下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1.2.2城市的土壤

由于城市建设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改变了土壤原来的结构,使土壤一般缺乏完整的发育层次,在此环境中的树木生长不良,易发生风倒。许多园林树木地下根系发育不均,地上茎干易弯曲不直,高、径生长缓慢,甚至容易表现枯黄、早衰,开花结实较少等现象。用以栽培花卉,表现为黄瘦,生长不良,另外还有以下土壤污染物:有机物质,氮、磷化肥,重金属,放射性元素,污泥、矿渣、粉煤灰,有害的微生物等都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严重的损害。

1.3环境噪声

随着城市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的飞速发展,城市噪声来源增多,噪声分贝增大。

2.生态设计理念的内涵

生态设计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1)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2)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3)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3.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3.1生态园林中的生态学原理

3.1.1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

3.1.2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篇1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people understanding of trees and flowers are also gradually increase.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s one of the measures of improving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has made full re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put forward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ecological gardens; Construc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发展趋势,而城市建设也加快了前进的步伐。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可以说,在人们正在面临的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时,生态园林建设为解决环境问题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生态园林强调生态、社会以及美化的综合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生态园林的内涵

我国是在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研究生态园林的。对于生态园林,我们可以说它是当代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遵循生态学的原理,以自然与人、社会的和谐为核心,通过考虑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而规划出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生态园林的内涵在于:依靠科学合理的配置,选择具有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使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持良性循环。并且要充分利用绿色植被,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生态平衡。人们在观赏景观时,需要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和娱乐需要,使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空间更好。

生态园林建设的原则

(一)物种多样性原则

物种的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园林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维系和保护城市物种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对于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起到一定的作用。增强园林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增加环境效应对物种的多样性有很大的相关性。不同的审美和生态功能以及不同的立地条件对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要求是不一样的,只有物种的多样性才能形成多样的景观。因此,一定要重视丰富城市绿化的植物品种,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城市个性城市绿地景观的植物,通过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植物配置,增加对绿地适应性的植物种类选择,合理建设和改造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丰富地被植物的多样性。

(二)“生态位”原则

城市生态园林中生态位能够反映出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它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对于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需要根据其自身的条件进行因地制宜的配置与因势利导的科学经营,做好植物配置的工作。在生态园林构建中,还要充分考虑物种间的生态位特征,避免种间出现的直接竞争,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使种间能够相互补充,形成优美的景观。

(三)协调性原则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是一个具有协调性的完整个体,各个景观之间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并且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在园林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各种植物的相互关系,也要明确植物与景观、绿地与人以及植物与动物间的相互关系。总而言之,生态园林建设必须遵从协调性的原则。

(四)整体性原则

现代城市生态园林要实现整体综合功能的完备性,需要具有多动能特点。在局部上要考虑生态园林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发挥内部生态园林的作用,使其能够起到相铺相成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园林景观结构功能的一致性。如果生态系统中整体功能比部分之和还有大的话,意味着这个生态园林建设需要在整体上在加以考虑,以追求更大整体的完善。

(五)可持续性原则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但要非常主动长远的发展,还要对眼前的利益进行规划,以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六)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原则

现代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为核心,建设既能满足人们观赏的需要,又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使人与自然环境能够相互依存。在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过程中,要通过相应的植物材料进行选择适地的自然环境,同时还要协调好植物与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措施

加强对大树进城观念的认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生态园林建设是其重要措施之一。园林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叶面积,能够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吸收各种有毒气体,增加空气湿度,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还能降低植物周围的温度,还能吸收噪音甚至粉尘等。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效益是与单位面积绿地的页面数成正比的。所以,要想增加生态效益,就要增加叶面积。实践证明,乔木、灌木和草坪所具有的叶面积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乔木的叶面积可达到它树冠正投影面积的20倍左右,而灌木只有5-10倍,草坪则更小。可见,乔木的生态效益要比灌木和草坪高的多。现代城市中由于众多高大建筑的出现,也只有大树能够与其进行匹配,使城市景观更加优美。

增加城市生态园林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生态学原则“多样性导致稳定性”认为,城市园林绿地生物的物种种类越是丰富多样,园林绿地结构越复杂,那么,园林绿地系统也就越是稳定。在城市园林规划过程中,若物种能以合适的比例进行搭配,就能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提高群落的生态效益。城市生态园林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不仅有利于美化城市景观,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和爱好的需要;还有利于满足城市不同环境状况的需要,符合在适当的地区种植合适的品种。

建立健全城市生态园林绿化体系

一般来说,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包括公共绿地、生产绿地、专用绿地、防护绿地等部分组成。而对于一些植物群落,各项生态效益的水平不仅会随着空间距离的加大逐渐减弱,还会由于绿地规模和植被的数量的不同造成一定的差距。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使园林绿地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绿地网络系统。这样不仅能增加城市总的园林植被数量,还能保持城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对稳定。

结束语

现如今,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环境问题正在加剧,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成了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我们要居住在城市这个有限的环境里,就必须尽可能地科学设置绿地,增加绿量,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杨清,许再富,易国南,等.生态园林的特征及构建综述[J].广西农业科学,2004(1).

[2] 于凯,章淑辉,王志清.浅谈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J].科技资讯,20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