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5 16:12: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篇1

【关键词】

财务风险;会计;企业财务

0 引言

在企业快速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失败与企业能否保持企业财务状况稳定息相关。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更大意义的要求企业在正常的经营管理中必须时刻具备危机意识以及防御危机的能力。国际各项企业生存发展调查报告显示,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大部分企业的生存平均寿命都比较低,但其中一些百年的老公司也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不断的生存和发展。百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企业是否有对风险的预警和防范的意识息息相关。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正确的引导整个企业不同部门的经营行为,也有效的改善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使企业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所以,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体系中,企业必须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积极防御随时都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以确保自身健康的发展。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是指建立专业的财务敏感指标,在整个财务管理体系中,通过计算和统计来判断财务风险的 发生概率和发生值,利用财务敏感指标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体系。我国近年才开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开始研究,一般情况下对连续两年发生亏损,或者企业股票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市值的企业进行特殊的财务风险评估,一旦企业进入特殊的财务风险评估阶段,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就进入财务危机的状态。

1 财务风险的含义和产生原因

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货币化的表现形式,根据形成过程划分,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筹资风险;二是投资风险;三是信用风险。现行财务风险评价管理主要有两大趋势: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但是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企业,在财务风险体系上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对财务风险概念的界定,广义财务风险定义为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造成财务状况不确定而使企业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狭义上财务风险也称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由于筹资带来的负债有关的风险,尤其是指企业的大型筹资活动中利用财务杠杆可能导致企业股权资本所有者收益下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在市场风险不可控及增多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加大对自身财务状况的关注度,在动态中综合评价财务风险,增强风险的辨识,抵御和控制能力。

财务风险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风险是指企业财务管理整个宏观的环境非常的复杂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宏观环境带来的风险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其中的不利风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重大财务风险。

(2)财务活动的复杂性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企业在日程经营活动中,财务活动涉及的问题比较多,例如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的自有资金与借款的比例,所导致的企业负债经营问题;企业进行投资活动经常是存在比较多元化投资问题;企业进行利润分配中存在的比例分配问题;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存在的资金管理问题以及应收账款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3)不同企业进行合并分立,在债务重组之后,要充分保证现金流的正常运行,更好的保证完成本金和利息的清偿。企业的现金流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经营不善,出现非正常经营现象,没有充足的现金流量来应付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支出,支付到期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企业各类资产的流动性十分重要,它从不同的程度反映了企业潜在偿债能力。企业资产的偿债能力依次表现为货币资金的流动性最强,存货和应收账款次之,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当企业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多时,其财务风险会减小;反之,其财务风险较大。

(4)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企业的财务决策是促使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市场化和客观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财务决策没有进行科学的验证,无法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人为主观意见的主导决策因素存在,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同时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责权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无法有效的利用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从而引发财务危机。

2 对现有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改进

①现金到期债务比率。现金到期债务比率是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到期债务之间的比,其中本年到期债务是指一年之内到期的长期债务和应付票据,这两种债务在本期不能得到展期,而其他的流动债务都可以在到期时还旧借新。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经营现金净流量需保证偿还到期的债务。现金到期债务比率可以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一定时期内经营现金流量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越高,则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那么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小。

②负债现金流量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指的是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年末流动负债和年初流动负债两者差额的比值。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源于现金流量表,年末(初)流动负债则来源于资产负债表。考虑到即使有利润的年份也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便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这样能够充分地体现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其流动负债的偿还,更能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负债的实际能力。另外,可动用的现金资源与本期预计的现金支付之比就是现金支付保障率,它能够从动态角度衡量偿债能力的变化,反映企业在特定期间内可动用的现金资源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当前现金支付的水平。现金支付保障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资源越能够满足支付的需要,企业的支付能力正常、稳定,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小;如果该比率低显然会削弱企业的正常支付能力,就有可能引发财务危机,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改进

①现金债务总额比率。现金债务总额比率,也就是经营现金流量与负债之比。它是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动态指标,也是一种保守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通常不要求以经营现金净流量偿还债务,所以,在全部债务均能展期的情况下,经营现金净流量应与利息相等。这种比率反映了企业最大的支付能力,从而决定了企业最大的借款能力。现金债务总额的比率越高,则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利息支付能力和借款能力越强,那么企业财务风险越小。

②现金偿还比率。现金偿还比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长期负债之比。这一比率反映了企业当前经营活动所具备提供现金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虽然企业可以用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但是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还应该是企业现金的主要来源,所以这一比率越高,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

③利息现金保障倍数。利息现金保障倍数,指的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债务利息之比。这一比率反映的是企业以现金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

(3)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改进

①销售现金率。销售现金率,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之比。表明实现一元 销售所取得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一般而言,这一比率越高,说明企业销售款收回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管理越好,坏账损失风险越小,从而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越小。

②资产现金率。资产现金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平均资产之比。它能够体现出一元资产通过经营活动所能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了企业资产的经营收现能力。一般来说,这一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现金经营能力越强。它被当做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③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企业的利润总额中涵盖了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因素,然而这些因素是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收入,所以将成本费用利润率公式的分子改做营业利润更为合理,这样能较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收益状况。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防范财务风险所带来的财务危机,为企业的未来生存、发展带来最具实力的财务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篇2

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对现金流量的重视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中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而这些财务指标主要来自于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财务报表。代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由于权责发生制以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其相关的财务数据存在被粉饰或修改的风险,以至于相对应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值得怀疑。财务报告中关于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则由于收付实现制的原因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不易遭受修改或调整。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现金流量变化的状况,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水平最终也要反映在现金流量的金额上,总之,合理的现金流量对于维持企业的持续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从而使得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企业必须引入以现金流量为代表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然后严格监督和审查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指标的变化状况,从而及时的防范财务风险。

(二)对非财务风险指标的重视不足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守全面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要求,其中不应该仅仅包含财务指标,也应当引入非财务指标,从而有利于实现全面财务风险控制的目的。但是,很多企业重视财务风险指标的设置,对于非财务指标缺乏足够的重视。根据调查发现,只有财务指标来控制防范财务风险是不够全面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力、创新水平、研发能力、市场地位等非财务因素设计指标,从而实现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使两者相辅相成,互相照应,从而提高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工作效率。

(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前提和基础。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丰富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但是,有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满足标准要求。有些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其不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不重视对最新的财经法规的学习,也不能适应电算化会计的工作步骤。也有一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经验不足,缺乏对相关业务的职业判断能力,对内部控制制度工作不熟悉不了解,阻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进度。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决定了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培训。

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措施

(一)加强对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视

以往的财务风险指标比较重视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而缺乏对以现金流量指标为基础的重视,合理的现金流量能够保证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以及偿付债款的能力,企业应当逐渐引入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实现其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中,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现金流量特点,适当引入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综合分析多种因素,设置恰当的现金流量参考指标以及浮动范围,以便于及时的发现和防控财务风险。现金流量是企业持续运营的血液,没有充足的现金流量作保障,企业无法实现持续稳定的长远发展。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能够偿还企业债务的不是企业的资产,而是银行存款、现金等现金形式的货币资金,因此,引入现金流量指标更能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水平。另外,在综合评定企业的盈利能力时,企业可以依据利润指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率,来反映净利润为企业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从而使得盈利能力的反映更加的真实可靠。

(二)加强对非财务风险指标运用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主要依赖于财务指标的运用,而缺乏对非财务类指标的使用。企业的非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的评价同样重要,企业的非财务因素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经营状况,甚至会引发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经营环境和行业竞争,因此,非财务指标的选取应当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职业特点,来设计、选取非财务指标。在非财务指标的选取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因素,比如研发企业的人力资源因素、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因素等,从而使得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更加高效、科学。

(三)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发展需要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不是会计核算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准。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人员要求更高。首先,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是具备核算能力、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也就是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以及工作技能,同时也应当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理论的相关内容,另外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知道组织的战略目标以及市场定位并及时关注组织的经营状况。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具备综合性的技能,才能更有利于实行财务管理工作,全方位监督和管理经济业务的整个过程。因此,企业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企业应当定期组织人员学习最新的财经政策以及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及时交流学习经验和培训心得,监督会计人员认真学习岗位管理制度,提高其业务工作能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决定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实施水平。因此,企业在具备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的推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发展,进而更好的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篇3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财务评价指标,通过统计学和数学的方法将其整理为数学模型,并且通过计算的数值展示财务风险指数对财务风险进行客观化和量化的评价。

一、财务风险含义及形成原因

财务风险的含义,广义的观点是指财务风险在各项的财务活动进行中,由于受到各种难以控制和预料的各种因素影响,从而加大由于财务状况不明确所导致单位遭受损失的几率。狭义观点是指单位财务风险,即企业在经营生产的过程中与负债所相关的各种风险,特别是指筹资的过程中由于财务杠杆导致的单位股权持有者收益总产值下降,甚至致使企业面临着破产的风险。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企业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综合因素改变是致使企业财务产生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尽管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的外部,但对企业的内部发展和财务管理具有重大的影响。

第二、企业财务活动的复杂多变性也是导致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企业财务管理涉及的问题相对较多,遍布于企业运行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同时,伴随着资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发展速度的迅速加快,大多数的企业财务活动变得更加复杂。

第三、企业财务决策的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防止财务决策产生重大失误的前提是采取科学化的方法进行财务分析。目前,我国各个企业的财务系统普遍的存在着不客观的决策现象或者经验决策,由此而导致的财务决策失误也常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我国企业内部普遍存在财务管理关系混乱的现象。企业与上下级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在利益的分配、资金的使用及管理的方式等方面存在这管理混乱、责权不明的现象,从而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下降,企业财产严重流失,由于无法保障企业资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从而引起财务风险或金融危机。

二、构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第一、单变量判定模型:该方法是采取一种单一财务比率评定财务风险的判定模型,根据以往各个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情况时的财务比率和企业正常财务比率的明显的差别。单变量模型是财务指标应用于财务风险评价,该方法是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一大进步,简单易行,而且指标单一。但是,该方法仍然不可避免的产生片面性的评价。这种方法是人们认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初期所采用的评价方法。随着市场经营环境的日益发展和改变,该方法的单一指标形式已经不能对一个企业综合财务的状况进行全面的反映。

第二、多元线性模型:该方法较单变量模型评价相比在此基础上更加趋于综合性,将企业财务风险囊括在某一固定范围内是它的重要突破。但它仍然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具体发展能力和经营情况,同时多元线性模型的假设条件是在服从正态分布的条件下,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变量间的相关性问题。

第三、财务杠杆效应:企业在经营生产的过程中,除普通股东的投资外,还有一些优先股股东投入和债权人借入的资金。由于优先股股东和债权人的利息均是按照合同所约定的股息率和利率来计算的固定费用,因此当息税前的利润提高时,息税前的利润所承担的优先股股息及利息便会相对地减少,从而致使每股普通股的收益幅度提高。与其相反,如果利润减少,将会造成普通股每股的收益大幅度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财务杠杆效应。

三、目前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不足

财务风险评价的设计体系缺乏全面性,指标的选择欠佳。财务评价体系的设计过于简单,评价指标通常情况下只涉及到企业财务的某一个方面特点,并且以现金类型为主旨的指标更少。同时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及盈利能力等综合能力都可能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走向,众所周知,如果没有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将不能到期偿债,不能生存,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宣告破产,如果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过低,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导致企业利润增长降低,企业将不能继续生存下去。因此以责任发生制为基础的企业资产损益表和负债表的计算指标,不能够全面的反映多变的经济市场现状,根据实现制为基础的财务现金流量的分析指标,可以准确的反映企业财务在一定时间内现金流出及流入的基本过程,在评估单位财务的收益质量、偿债风险和营运能力等方面均可以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在新世纪信息时代中,企业所面临的未来具有非常高的不确定性,同时难以量化的信息化资料也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中不可忽视重要因素,例如企业的外部信用等问题,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致使企业产生财务风险。公司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人力资源因素分析等非财务指标成为财务的分析的主要内容,这种类型的非财务指标对企业财务发展目标的实现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还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关注的重要问题。

四、总论

综上所述,综合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更加全面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在财务指标的设计中,除了考虑定性指标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定量指标。构建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不仅需要简洁明了,还要全面直观的反应问题所在,在容易掌握的同时还应当充分的利用资金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负债表进行跨表的综合考评与综合分析,进一步有效的抑制企业造假行为,对广大债权人及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加以保护。

参考文献:

[1]李秀华,孙秋梅,张铁城.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03).

[2]陈晶璞,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燕山大学学报,2002(03).

[3]孙鹏,李泽红.改进的灰色关联在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者大会论文集,2007.

篇4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是指对将要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先的收集整理相关经济数据,并通过一系列的财务评价指标,运用统计学和数学的方法将其整理为数学模型,并且通过计算的数值展示财务风险指数对财务风险进行客观化和量化的评价,预测和评估其中的风险,以避免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或者获得更多利益。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主要是通过事前预测和控制管理来避免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它能有效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和防范风险能力,改善外部运营环境,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保障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构建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也是创建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和创建市场竞争体制的需求,企业可以通过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不但可以对经营事项做出客观评价,还可以全面加强财务监督管理,监测、预警、进而归避企业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其一是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具有难以预测和不可更改性,一些不利变 化必然会带来财务风险,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大的影响。

其二是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对风险管理缺乏科学性。财务风险只有产生并带来损失才能引起人们注意,但此时为时已晚,我们需要的是先预测并防范,而非后治理。现实情况是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风险意识极为淡薄,决策形成时主观随意性和经验决策较多,这种不客观观决策最容易导致财务决策失误,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其三是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不完善。在一些企业中,财务风险控制体系问题较多,如资金管理混乱,应收账款、存货缺乏控制,利益分配不合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等,而对已有的制度在执行力度上也是严重不够,这些现象导致企业资金流失严重,使用率也低,很容易加重企业财务负担,加大产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三、构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一)各企业应加强对财务风险评估体系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生存环境也越来越严峻,面对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应更加重视构建财务风险评估体系,树立企业财务风险意识,科学应对复杂经济形势,优化资本结构,保持资本的流动性。需要注意的是,财务风险意识的提高不仅限于企业管理层和财务部门,也是对全体员工的要求,企业领导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与未来,员工执行力的培养也依赖于企业的领导阶层,加强他们的风险意识有利于形成科学决策。但是,企业的经营发展和良性循环依赖的是全员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领导的有效传达和引导,促使员工也对财务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有正确认识,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和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从而达到财务风险的最优化控制。

(二)建立和健全企业短期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编制现金预算

企业在经营发展,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发生,对于企业的资金管理不容忽视,当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大幅减少时,企业相对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相反则应引起高度警惕。因为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对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有很大的影响,这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失衡,均会引起企业危机,如果想要避免产生警情就要让这三个项目的增量间达到某种均衡。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很好的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其对问题进行早发现,早处理,避免企业产生的不必要损失。为此,企业可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效果计划以数量化的方式加以表达,从而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并在全面预算之下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旬、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三)构建企业长期财务预警系统,设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虽然构建了短期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也不能忽视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财务预警系统。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由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潜力四个模块构成,通过对这些量性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大小。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两大基本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长期财务预警模型所需数据易于从一般的财务报表中获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有效的预警评价模型和方法。

(四)做好控制财务风险的预警处理系统工作

企业管理层在评估了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以及平衡成本效益之后,要选择一系列策略使剩余风险处于期望的风险容限以内。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正是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决定着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的运行质量。各企业应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通过对财务风险形成过程的分析,采用定性预警分析和定量预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切实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启动、早处理。首先要做好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风险进行分类,如较大风险、重大风险、特大风险、一般风险等,并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较大、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进行重点监控,并进行定期报告。其次要做好预警信息的收集和传递,信息的收集并不是简单的信息采取,还包括对收集资料的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和防范、处置措施等信息诊断,并开放信息来源,通过信息化系统及时掌握财务风险预警所需的各类资料,并加及分析上报。再次是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预警指标体系,定性指标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主要财务指标显示财务状况恶化和部分定量预警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监控;定量预警主要指标包括限定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上述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以满足财务风险预警的质量要求,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最后要控制财务风险的应急处理,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防止财务风险扩大的、具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推迟或减少付款、加速货款回收、扩大关联贸易、实施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寻求获得新的投资、售后回租资产、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预测情况等。

(五)加强企业制度控制

篇5

(一)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无法适应企业的经营环境

相对于国外的大中型企业,我国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发展较慢,不仅理论知识匮乏,实践经验更是匮乏,而使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也较为落后,通常使用单变模型进行财务比率综合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很大,对于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效率较低,不适应于大规模的推广,尤其是我国企业竞争环境的白日化,需要与时俱进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才能适用于处理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因此,必须一步一步地改进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与企业经营环境相匹配。

(二)财务的各项指标不够详实

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采用的财务评价方法不够正确,其归类的财务指标也不够适合,并且没有国外大中型企业那么完善及准确,这种财务的各项指标与企业实际状况不符的状况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无法一目了然地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常常出现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第一,企业财务无法有效地分析企业短时间内的偿还债务的能力。第二,企业财务无法有效地分析企业长期的偿债能力。另外,企业财务无法有效地探析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通用的风险评价体系没有针对行业属性

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行业属性,由于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起步较晚,精通财务风险的专业财务人才也较少,各行各业几乎都使用共同的风险评价体系,这种通版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无法体现各个行业的特征,无法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优势展现出来,导致其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所以,在今后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设计中,需重点根据每个行业的特点来针对性的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做到每一个行业都需要建立特有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二、改进目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方法

(一)改进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指标

改进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可以从三个财务比率的指标出发,即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和周转率。通过提高这三个财务比率能够达到有效改善短期指标的目的:首先,对于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来说,用公式可以表现为:在整个经营活动中所有出现的现金流量÷(一年经营活动后年底的流动负债―年初的流动负债);在分析现金到期债务比率时,用公式可以表现为:经营现金净流量÷本年到期债务;其次,对于周转率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首先,将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改为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指标;其次,将存货周转率指标改为存货平均占用期指标。

(二)改进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指标

改进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指标也可以从三个指标出发,即现金债务总额比率、现金偿还比率、和利息现金保障倍数。首先,现金偿还能力用公式可以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长期负债,其次,现金债务总额比例用公式可以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长期负债,再次,利息现金保障倍数用公式可以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债务利息。

(三)改进盈利能力的分析指标

改进盈利能力的分析指标也可以从三个指标出发,即资产现金率、销售现金率以及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通过改善这三个指标,可以进一步合理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尤其是企业的盈利能力。首先,对于销售现金率通过公式可以改善:经营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一般而言,销售现金率的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销售回款速度越快,进一步地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到企业规避的财务风险是多大;其次,对于资产现金率,用公式可以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一般而言,资产现金率的比率值越高,说明企业的现金经营能力越强;最后,对于成本费用利润率而言,将成本费用利润率公式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更为合理,这样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收益状况。

(四)将非财务指标引入风险评价体系

篇6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指受内外部环境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国有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掌握有效防范与管控财务风险的能力。虽然我国国有企业在经历了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的改革后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但由于体制、经济和历史等原因,其财务风险管理仍处于风险发生的事后总结弥补与减少损失阶段,而没有实行科学、有效地事前与事中监控。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经营标准滞后性引发的财务风险

当前多数国有企业没有制定统一、明确的战略规划、经营计划和经营质量标准,具体表现在:缺乏具有科学性与指导性的财务预算编制基础,会计核算方法与手段比较落后、标准不一致;缺乏科学的交易审批与客户资信管理体系;一些亏损企业不仅存在挤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问题,还存在为了原材料等经济资源而拖欠债务人资金导致商业信誉下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二)缺乏科学的内部财务控制机制引发的财务风险

一些国企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母公司的会计政策不能及时、有效的贯彻、落实到子公司;缺乏有效地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财务监督机制和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使得企业财务部门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容易引发财务风险;不少国有大中型企业仍采用对下属企业的管理模式对子公司进行管理,资金的切块使用使各子公司甚至各个部门都设置了资金账户,资金的分散化也会加大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

(三)投融资决策不当引发的财务风险

国有企业投融资决策采取由企业负责人报有关政府部门审批后执行。我国国有企业存在乱投资、乱担保、乱拆借等问题,有些甚至在资产负债率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情况下进行盲目投资扩张,有些违规使用银行信贷资金进行股票或房地产投资、非主业投资、境外投资、高风险投资活动等等,并且不严格按照规定向国资委报告,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起步晚,与企业经营环境不相适应

由于体制、经济和历史等原因,我国关于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晚、所能依据的模型较少,当前国有企业多采用以单变量模型进行财务比率综合分析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方面都较落后与国外企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评价体系已经不能与国企经营环境相适应,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性不强;并且由于这种方法对信息的反应有限,使得企业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信息资源,从而不能更好地对政策、环境等变化作出及时、准确的反应,加大了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二)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与企业的实际状况不相适应

当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设计还不够全面、归类不够恰当,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净利率等相关指标主要来自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而较少考虑来自现金流量表和上市公司提供的其他数据,导致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应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短期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的分析不足。国有企业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得到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这两个指标从静态角度反映一定时期存量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但是,在企业流动资产质量很差时,就算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很高,仍然不能有效保障企业按时偿还到期债务;评价指标不能有效反映对于没有在财务报表数据中反映出来却会增加企业变现能力和短期债务负担的因素。此外,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并不能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的均衡情况,从而不能全面反映国企的运营能力。

2、对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不足。如果国有企业资产质量较差,资产负债率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长期偿债能力;如果企业运用会计手段进行利润的相关调节,会虚增企业利润,使得利息保障倍数指标也不能真实的反应企业实际偿债能力。

3、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足。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等盈利能力指标基本上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的评价会计数据的指标,这些指标只能分析盈利能力的量,而不能反映企业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和盈利能力的质,从而难以进行科学、可靠地财务风险评判。

(三)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缺少行业针对性

当前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采用的是通用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而不是根据各行业的特点制定的适合自身实际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现有的评价体系主要注重财务定量数据的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定性因素,造成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风险的防范预测能力可能失真。

三、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针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以不断完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从而有效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

(一)综合运用与企业经营环境相适应的财务风险评价方法

财务风险评价方法不仅包括单变量判定模型、多元线性评价模型、综合评价法、概率模型等静态财务风险评价方法,还包括动态的神经网络分析模型。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应当将财务管理中边界不清、不一定量因素和定量指标相结合进行财务风险的综合评价,即应用多元统计学原理进行多元回归和相关性分析,找出影响财务风险的主要指标,并计算各种指标发生的概率,最终确定综合指标以明确财务风险发生的范围。

(二)优化现有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非财务风险评价指标

1、优化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运营能力指标。运用以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数据计算出的现金到期债务比,从动态角度反应一定时期经营现金流量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运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比,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流动负债的偿还;运用可动用现金资源与本期预计现金支付比指标,从动态角度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变化,以及映特定期间内可动用现金资源是否能满足企业当前现金的支付水平;运用应收账款平均占用期指标和存货平均占用期指标,较为准确的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变动情况、均衡与否,从而有效避免由于销售季节性等原因而导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不能如实反映企业应收款与存货的实际状况。

2、优化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运用动态反映国企最大支付能力的现金债务总额比率;运用现金偿还比率反映国企当前经营活动所具备的提供现金偿还长期债务能力;运用利息现金保障倍数指标反映企业以现金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

3、优化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并引入非财务评价指标。运用销售现金率和资产现金率分别反映企业主营业务和资产的的收现能力;运用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以能较真实的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此外,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国有企业应当科学引入人力资源状况分析、产品市场占有能力和企业发展潜力等非财务评价指标。

(三)建立健全各行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国有企业有必要按照行业分类与特点建立健全不同行业财务风险评价模型,从而增强各行业之间财务指标的可比性。例如,当前高新科技行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只包括产品成本,其巨额研发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使得行业的毛利率高于传统制造行业,降低了通用财务风险评价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四、结论

财务风险评价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必须认清自身所建立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体系的完善,做到资本结构、财务风险与企业价值的优化均衡,实现综合竞争实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475;G40-0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254(2017)01-0066-07

The Construction ofUniversityFinancial Risk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Cash Flow:

Tak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YANG Yanyan

(Financial Departmen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 Yunnan,China)Abstract:University capital operationmanagement is the core of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capital management quality determines the proficiency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ying from the angle of cash flow at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building the evaluation indexcan help to evaluate their status and financial ability to pay more objectively.By combing the characteristic and content of the cash flow of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e paper first made a risk assess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capital structure, operating activities, financing activities and investing activities, and made a financial risk evaluation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index system. The paper then selectsthe financial data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Yunnan province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isk evaluation system, thus providing effective money management approache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capital management proficienc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cash flow,financial risk,evaluation index system, Yunnan provi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橥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财政部不断增加对高校的资金投资,大部分高校在资金使用问题上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在资金内控、经费预算、经费使用和经费决算等方面。我国实行高校扩招政策后,高校采取积极建设和扩大招生规模等举措,由此带来的高额负债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运行,现金流面临着断裂风险;另外,最近几年高校在运营过程中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和全面的评价体系,造成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资金监管不力,高校资金违规现象频频发生。上述情况反映出我国高校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在资金管理方面却暴露出各种问题,已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应重视资金管理问题,优化资金管理方式,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防范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报告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决算总表、收入支出明细表等附表,在高校资金来源渠道与使用结构多元化的情况下,现有的财务报表已经无法适应高校资金管理的要求,不能满足资金筹措方的要求,不能严格控制资金使用额度。因此,高校应同时编制现金流量表,从现金流的角度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评价,以对高校收入支出情况进行监控,整体把握高校资金运行情况,是高校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一种有效方法,为高校财务风险的日常规范化管理提供诊断及防范的工具。

一、高校财务风险研究综述(一)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研究

王德春、张树庆从投资贷款、金融创新、总体失衡等角度探讨了高校财务风险。熊筱燕和孙萍(2005)从财务指标体现出来的风险和运营质量风险进行论述。沈莹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现状及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形成了一套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凌立勤和倪燕运用功效系数的方法建立了一套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并用实证分析法验证模型的实用性。张楠从高校财务的投资风险、偿债风险和总体失衡风险三个方面着手,分析并设立了12个指标进行评价。

(二)对现金流的研究

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性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并已经提出编报高校现金流量表的设想。丁绍凡和王丽洁虽已经提出编报高校现金流量表的设想,但针对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内容、结构与编制方法等却并未做深入研究。党江艳对高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运用现金流量表所显示的财务信息,分析了高校现金流情况,预测相关的财务风险。高新亮在分析高校现金流的基础上,按高校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分等级研究,将其分为高、中、低三等。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第1期杨艳艳:基于现金流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以云南省高校为例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高校财务状况的研究,主要从财务风险角度进行,对评价模型的构建也是从高校可能发生的投资风险、融资风险角度进行,很少从现金流角度进行研究。但是,从现金流角度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研究,构建评价指标,更能客观地评价高校的风险状况及财务支付能力。本文正是基于这个角度,提出以现金流的视角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然后选取12所高校2011-2015年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算例来例证风险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探求一种操作性强且高效的财务风险诊断和防范体系。

二、高校现金流的特点与内容

(一)高校现金流的特点

高校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进行运营,财政对高校的拨款主要用于高校的日常运营活动,包括教学、科研及辅助活动支出,属于专款专用[1]。另外,科研经费是按项目进行审批,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也属于专项经费,所以高校运营活动的现金流应分为“非限定性运行经费”和“限定性运行经费”。其中,专项经费、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属于“限定性运行经费”。所以,高校现金流不仅要实现总收支的平衡,还要保证非限定性运行经费和限定性运行经费各自的现金流平衡[2]。例如某高校期末有学生奖助学金等专项经费03亿元,横纵向科研经费08亿元,现金流量净额总额2亿元。该高校可以自由支配用于日常运行的经费只有09亿元,而不是2亿元。因此,对高校现金流的研究应区别“限定性运行经费”和“非限定性运行经费”,这样,使用者才能分辨出高校日常运营活动中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流,才能有效地防范现金流短缺的风险。

(二)高校现金流的内容

高校的运行活动主要包括日常运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对现金流的研究应结合高校的运行活动,主要包括\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1.运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运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主要是日常教学、科研及相关辅助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包括“非限定性运行经费产生的现金流”和“限定性运行经费产生的现金流”。“非限定性运行经费产生的现金流”包括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等的现金流入和职工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等的现金流出[3]。“限定性运行经费产生的现金流”包括专项经费、纵横向科研经费的现金流入和专项经费、纵横向科研经费的现金流出。

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是高校向外界借入款项以及支付利息所发生的现金流量,包括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基建投资贷款、其他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偿还短期贷款、偿还基建投资贷款等方式产生的现金流出[4]。

3.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是指投资于高校基建项目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活动的现金流,包括收回投资、投资收益、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投资活动发生的现金流出[5]。

三、基于现金流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一) 构建思路

高校的日常运行活动伴随着资金收入支出的发生,所以及时发现高校资金运行过程的各项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建立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止资金流断裂,可达到风险预警与监管的目的。其构建思路如下:一是构建高校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考虑高校现金流的特点和内容,将高校财务风险分类为资金结构、运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风险;二是选取一定的评价指标反映高校资金结构、运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各类风险的大小;三是按照科学统计方法和理论找出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的阈值[6];四是建立判断流程,得出高校风险评价结果。总体来说,高校对基于现金流的财务风险评价分为以下步骤:风险分类建立阈值与确定判断流程风险等级划分。其构建过程见图1所示。

(二)选取分类评价指标

高校的资金活动包括运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高校的财务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资金结构、运营风险、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对高校运行过程存在的现金流量风险,构建相应指标进行评价见表1。

1.资金结构评价指标。资金结构可以综合反映高校的财务风险,对高校现金流的研究应考虑资金结构。我们选取货币资金支出比率、金融机构借款比率、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金比率、其他应付款占流动负债比重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

2. 运营活动评价指标。根据高校现金流的特点可知,其涉及的现金流有着不同的性质。为了充分考虑高校间运营风险可比性,选择非限定性收支净额、非限定收支净额与本期运营收支结余的比率、现金流量比率进行评价。

3.筹资活动评价指标。高校筹资风险是多方面导致的,因此不能只根据贷款情况获得最真实的风险影响因素,而贷款利息能反映贷款的情况,且与运营结余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选择利息支出占运营支出的比例、贷款金额占货币资金的比重进行评价。

4.投资活动评价指标。高校在进行投资基础建设时需要考虑货币资金情况。因此,在评估投资风险时,选择投资于长期资产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以相对值进行比较才有可比性。

表1分类评价指标

项目资金分类评价指标基于现金

流的高校

财务风险评价资金结构货币资金支出比率=货币资金/本期运营支出金融机构借款比率=金融机构借款/负债总额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金比率其他应付款占流动负债比重运营活动非限定性收支净额非限定性收支净额占本期运营结余的比重现金流量比率=本期运营结余/流动负债筹资活动利息支出占本期运营支出比重贷款金额占货币资金比重投资活动投资于长期资产占流动资金的比重

(三)设计风险等级

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时,按照理论和科学统计方法得出的阈值将风险从低到高划分为A级、B级、C级及D级。A级风险,说明高校的现金流比较充足,能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有较强的风险应对能力;B级风险,说明高校财务基本上可实现收支平衡,能支付贷款利息、基本基建支出,但进行其他管理活动时资金比较紧张;C级风险,说明高校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资金收入不能满足日常运营的需要,需通过银行贷款来弥补较大的资金缺口;D级风险,说明高校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现金流不能满足日常运营的需要,非限定性收支净额、限定性收支净额都出现了赤字,自筹基建支出远远超过运营收支结余,高校陷入举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中,严重影响高校的日常运行。

(四)选取划分等级的阈值及判别流程

对高校财务风险的分类,按照经验估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确定的阈值进行分类[7]。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按确定的阈值将高校财务风险划分为四类等级,每项评价标准确定四个临界值。对高校财务风险的分析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分为资金结构、运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来进行研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四、云南省高校财务风险评价

本文应用前文构建的风险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研究,选取云南省规模较大的12所高校2011-2015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为依据资料来源:云南省教育厅各高校的财务报表数据,由于财务数据的保密性,这里未列出各高校的名称。,按照所构建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进行统计计算,得到如下阈值见表2。

根据所构建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经过计算分析,最终12所高校的风险状况如下见表3。表2风险等级阈值表

风险类别评价指标风险等级ABCD资金结构货币资金支出比率x≥107≤x

占本期运营结余的比重x≥0-05≤x

表3风险等级分布表

风险等级高校分布所占比重A21667%B21667%C325%D54166%

上述数据表明,处于C、D等级的高校占到统计数据的6666%,说明高校的现金流在日常运营、筹资活动或投资活动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并且笔者在数据统计中发现,处于较高风险的高校,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换句话说,云南省高校在2010年的校区搬迁建设中,大量向金融机构贷款,造成较大的债务压力,但是随着这几年政府化债政策和高校的应对措施,贷款产生的债务影响已经逐步扩散到高校的日常运营活动及投资活动中,日常运营管理及投资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高校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其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一)资金结构分析

本文选取货币资金支出比率、金融机构借款比率、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金比重、其他应付款占流动负债比重四个指标进行评价,通过数据分析得出,2/3高校存在货币资金支出比率低、金融机构借款比率过高、应收款占流动资金比重高等问题。这说明高校资金结构不合理,资金管理不规范。究其原因:从管理体制看,高校的产权不明晰,教育资源所有权缺失,导致资金成本观念淡薄、财务风险意识缺失、财务预算约束机制不够[8];从内部管理制度看,高校资金管理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二)运营能力分析

对高校运营活动现金流的分析,应着重考虑非限定收支净额、本期运营结余等因素。通过分析,高校运营活动现金流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校专项项目收支和科研经费收支占据高校运营收支较大比例,并且高校专项项目、科研项目是分阶段进行的。目前专项项目、科研项目拨款是全额拨款或分两次拨款,预算也是申项目时一次填报,项目执行过程中对现金流的预测造成较大的难度,所以出现一部分高校本期运营结余为负数、上期结余和结转金额较大等现象,不利于现金流的风险管理。

(三)偿债能力分析

2010年,在云南省高校搬迁校区建设中,政府拨付一部分资金,其余部分高校通过银行贷款筹集资金,给高校带来了较大的债务压力,以至于在近几年的日常运行中,高校还受到较大的影响。从分析数据来看,部分高校的利息支出比例较大,贷款金额占流动资金的比重较大,给高校资金流带来较大的风险。而高校的债务偿还主要依靠政府买单,中央财政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债务过大;另外,高校的筹资能力有限,还贷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学费、住宿费等各种收费以及各部门、学院的少量创收收入,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债务压力[9]。

(四)投资能力分析

高校拥有较多的教育资源,土地、教室、图书馆、无形资产等各种资产。所以,对投资活动的现金流情况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云南省高校校区建设的背景,选取长期资产占流动资金的比例进行分析,发现部分高校的投资比例达到3倍以上,甚至5倍以上,高校的投资活动面临较大的风险,而固定资产变现能力差,现金支付能力弱,容易导致现金流断裂[10]。政府应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批程序,严控资产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和审核,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五、高校财务风险评价建议(一)增强财务风险意识

高校的资金量运行较大,高校“报账记账算账”的“核算型”财务已不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11]。在教育环境的转变下,高校的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原来完全依赖国家财政拨款转变为风险管理模式。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且这种财务风险存在于资金活动的各个环节。所以,高校应加强财务管理,加强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建设,重视财务的预算、控制、分析、决策能力,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及时规避和防范风险。

(二)优化资金结构,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资金关乎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增强高校的资金支付能力,不仅要增加资金供给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资金质量。而高校一直以来应收及暂付款所占比例过大,长期挂账现象严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此,特提出如下对策:第一,高校应完善制度建设,明确应收及暂付款各方工作职责,将清账进行制度化管理,补充坏账的确认及资产损失经济责任追究制度;第二,高校应建立内部控制,规范审核报销人员对应收及暂付款的报销流程,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把好拒绝坏账的第一关;第三,创新应收及暂付款管理手段,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降低借款频率,减少应收及暂付款发生额;第四,做好应收及暂付款的催报清账工作,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另外,高校的其他应付款也存在长期挂账的现象,影响高校收入及时入账,造成收入核算不真实、不完整,容易导致单位违规操作,甚至造成资金流失。高校不能只重视单位经费拨入和支出管理,还应加强对“暂存款”账户的管理工作,做好“暂存款”的及时清理工作,联系经办人及时办理收入入账工作,及时确认收入。此外,还应加强高校财务审计,重视对“暂存款”账户的审计工作,应细查每笔业务的来龙去脉,加强其他应付款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按成本效益原则选择借贷资金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基本建设的需要,高校面临着巨大的债务压力,已经影响了高校的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高校不仅要控制贷款规模,还要考虑筹资成本和资金使用效益。另外,高校必须提高自身的资本运营能力。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教育特点和学科优势,发展核心竞争力,以在激烈的教育市场上处于有利位置,保证生源的稳定,确保学费收入稳步增长;高校还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多渠道筹措资金,可以与大型企业合作,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就业率的同时增加自主创收收入;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尽快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在为社会提供高科技产品或知识服务的同时也为学校增加一定的经费收入。

(四)编制货币资金预算,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高校应加强资金预算管理,量入为出,将财务预算做到“细”“全”“深”,严格控制资金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于经常性支出预算,按需支出,对于建设性预算支出,要进行审批,对可行性进行评价、严格进行论证,设立偿债基金预算,以保证按时还本付息,防止资金链断裂;同时,高校应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在编制年度收支预算的同时,应编制货币资金预算,每月编制资金预算表,对下期资金收付事项提前安排,以对现金流进行严格控制,保持资金平衡。高校应根据专项项目和科研项目周期比较长的特点,分阶段编制预算,将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结合起来,既能保证高校日常运营资金需求,又能合理持有货币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完善资金管理的监督机制,健全高校质量评估机制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预算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工作,建立完善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制度,特别是对于高校的投资建设项目,要加强对贷款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全程监管,对项目绩效进行评价;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高校的财务监督职能,对高校资金的日常运行、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加强审计和监督职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降低资金风险;尽快建立健全高校质量评估机制,优化质量评估方法,将高校的绩效与拨款挂钩,对高校拨款的使用效益、效率和质量进行评估,加强资金管理。

六、结论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资金投入、专项项目、科研项目拨款急剧增长,高校财务工作越来越繁琐,而目前的财务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核算上,财务的分析、预测、决策职能并未体现出来。本文以现金流的角度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通过代表性的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并以云南省12所高校2011-2015年的数据进行验证。统计结果表明,所构造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全面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为高校资金管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根据分析研究,本文认为高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预测现金流的状况,并形成对财务风险的总体评估,及时采取措施应对财务风险,从源头上控制风险。随着行业竞争环境的变化,高校财务职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应从事后核算职能转变为事前的分析、预测、决策职能,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控制环境,提高资金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明稚,张丹,姜晓璐.基于现金流量模型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体系[J].会计研究,2012(7):57-64.

[2]周y健.基于现金流量模型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估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6(14):116-118.

[3]黄建新,楼燕芬,慕兴宏.关于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经济师,2011(8):32-36.

[4]党江艳.高校现金流量表编制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13(10):29-31.

[5]李强,相二卫,阮文娟.高校贷款风险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9):102-104.

[6]宋加山,李勇.极值理论中阀值选取的Hill估计方法改进[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8(9):104-108.

[7]陈志斌,叶玲娜.企业现金流状况评价模型构建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52-60.

[8]高新亮.现金流视角下高校财务危机研究[J].财会研究,2014(9):277.

篇8

企业的正常经营与长远发展常常受到诸如原料成本、流动资金、货币汇率等财务风险的威胁,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如果管理不善,会给自身带来很大亏损,严重时甚至可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动态监测财务管理并及时避免财务风险,是企业管理层和相关研究机构普遍关注的课题。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是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估、预警并规避的关键手段之一,能够为管理部门、企业、债权人和投资者制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是目前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的热点,国外研究人员在建模方面已取得系统化成果,但国内目前的财务风险管理主要为实证研究,采用构建模型来评估预测的报道较少。并且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价建模的研究中,大多是基于财务管理特点、财务风险成因或企业经营绩效等单因素水平,分析研究财务风险的致因、评估与控制,考虑财务风险与企业价值相互关联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导向,以利润、偿债、发展、管理资产和吸引现金能力建立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模型构建,构建了一套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该体系能够为企业提升价值和规避风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现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优缺点

财务评价体系一般可以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根据准则层的区别,可将目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分作两类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一)采用融资、投资、经营、收益配置和资金回笼五大类风险作为一级指标,注重财务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但其局限性在于一方面使用的会计收益存在模糊性和虚拟性,使得现金流量与企业实际盈利不统一;另一方面没有考虑成长因素的重要作用。

评价指标体系(二)则源自企业绩效评价,采用盈利、清偿、发展、资产管理和获取现金五种能力作为一级指标,能够系统反映企业价值,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盈利能力指标中资产损益未计入利润表,一些二级指标存在不规范性;二是清偿能力忽视了企业的短期变现偿债能力;三是成长能力未考量企业动态发展;四是资产管理能力没有定性分析企业资产质量;五是获取现金能力的子指标归类不准确。

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优化构建路径

考虑到现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对评价指标体系(二)进行优化选择和总结归纳,构建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第一步,评估企业价值与财务风险的联系。根据文献分析,企业价值V与未来现金流总量F成正比,与贴现率D成反比,而贴现率是由风险决定的,可以反映出风险大小的变化。具体关系见公式(1)。

[V=inFi1+Di] 公式(1)

第二步,选择归纳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在遵循适用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的前提下,得到基于企业最大化目标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第三步,选用因子分析法建模。首先归一化处理样本数据,然后求解系数矩阵的特征值贡献率,再通过主成分法计算因子载荷矩阵,最后由主因子贡献率得到各变量系数矩阵,转化为线性方程,即因子数学模型。

三、结束语

建立一套兼具系统化、实用性和易操作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有利于企业及时地对内部财务情况的危险因素进行信息反馈与判断,为管理决策和预控措施提供可靠的参照,对企业的正常运转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鉴于企业价值与财务风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视角,探讨了一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为企业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风险评价体系的数据实证、其他构建模型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适用性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篇9

关键词:财务风险;评价;AHP

Key words: financial risk;appraisal;AHP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024-02

0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会,但经营的不确定性也不断增强。企业在新经济时期所面临的风险将比其它任何经济时期的风险都要复杂。财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一旦遭遇财务风险而面临财务失败,企业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都会受损,这使得公司对财务风险愈加重视。

1财务风险的涵义

国内外学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一定的差异,总的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公司的举债活动给公司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即在公司的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通常也称为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从公司理财活动的全过程和财务的整体观念透视财务本质来界定财务风险[1],是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内外部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使公司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更能够全面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从广义的视角来研究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广义的财务风险来探讨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2财务风险的范围及成因

2.1 财务风险的范围财务风险贯穿于公司的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收回、分配等一系列财务活动中,公司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不同行业的公司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由于投资活动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使投资项目的实际投资利润率小于预计投资利润率,从而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长期投资中由于投资额、投资回收额、投资项目的使用期限大幅度变动,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的财务目标而发生的风险;另一方面是短期投资中,由于各项流动资产的结构不合理,信用政策制定的不恰当而发生的风险。

2.1.2 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由于筹资过程和筹资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筹资运用效果的不确定引起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公司筹资的渠道可分为两种:一是借入资金,二是所有者投资。筹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公司支付能力下降,即公司不能足额及时的还本付息;②公司自有资金经济效应不稳定,即所有者投资资金使用不确定。

2.1.3 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是指公司在提供了产品和劳务之后不能按期收回货币资金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资金回收是公司财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意味着产品销售的实现。资金回收的步骤是:成本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赊销一定程度上会扩大销售,但也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使公司遭受损失。

2.1.4 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收益分配可能给公司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偿债能力的降低、公司声誉下降等。不合理的收益分配会大大降低公司的偿债能力,影响公司的再生规模,最终会阻碍公司长远的发展[2][3]。

2.2 财务风险的成因造成以上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

2.2.1 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对所有的企业都会产生影响的因素,是企业无法回避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市场变动,即市场由于政治形势、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造成的供求关系的改变。②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如一国的经济形势变动会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形势的变动、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利率变动、汇率变动、税收政策变动等。影响财务风险的这些外部因素,企业无法回避,但是对这些因素进行及时监控,可以帮助企业采取措施应对,避免产生较大的危机和损失。

2.2.2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企业特有因素,是由企业自身事件产生的因素,包括内部管理因素,财务管理因素,财务因素和经营因素。在内部因素中,有些因素在短期内将引起财务风险,而有些因素是在长期内将引起财务风险,而实际上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由于内部管理不当、财务管理失误、经营决策错误,最终引起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应收账款过多、现金不足以支付到期债务等财务风险的出现。

因此,对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财务指标的评价,而应当同时将能够导致财务风险的非财务性指标诸如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企业创新能力等相关因素考虑在内。

3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文在以往研究主要针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财务风险评价的基础上,以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信息数据为基础,以反映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以及现金能力的若干财务指标作为评价体系中的定量指标,同时引入对公司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定性指标作为对定量指标的必要补充,共同构成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3.1 财务性指标

3.1.1 基础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由于财务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控制的基本目标就是保障公司的偿付能力,只有保障偿债能力才能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而偿债能力的高低是财务风险的直接保证[4]。

3.1.2 辅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指标盈利是公司承担风险的主要保证,当公司发生损失时,首先要用积累起来的收益来弥补。在收益不能抵偿亏损时,就会使资本发生损失。另外,对财务风险的控制需要保持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这就要求具备相应的资产管理水平。所以,在财务风险指标体系中,还应选取以上辅指标。

3.1.3 保障能力指标――成长能力和现金能力指标公司要想做大做强,不能只考虑短期发展,还要注重其成长能力的培养。此外,在公司运营过程中,现金犹如公司的血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 非财务性指标财务指标反映的只是过去,而非财务指标则是面向未来,体现公司管理层绩效和发展前景。因而本文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引入适当的非财务指标作为风险评价体系的有益补充:①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所谓公司的人力资源,就是指能够推动整个公司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的总称。人力资源是公司一项宝贵的资产,是风险评价体系中不可忽略的方面。②产品市场占有能力。市场占有率是指公司的销售占整个行业销售的比重,其反映了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市场占有能力直接影响了公司收益的获取能力。③创新和公司潜在发展能力。创新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公司兴旺发达的关键,也是公司文化最重要的理念。只有创新,公司才能不断开发新产品,才能不断发展,才能不断开拓新市场,这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4基于AHP法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确立

公司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是具有多层次的结构模型[5]。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将与决策紧密相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依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6]。本文将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4.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如图1、图2所示。

4.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在建立了以上递阶层次结构后,上下层之间元素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假定以上一层元素C为准则,所支配的下一层的元素为u1,u2,…,un。层次分析法所采用的导出权重的方法是两两比较法。通过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即决策者针对上一层准则,对下一层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哪一个更重要,重要多少,从而进行评分,至此,对于准则C,n个被比较元素构成一个两两判断矩阵:A=(aij)n×n

公司财务风险(A)为最高层指标,其下一层指标为财务指标(B1)和非财务指标(B2),选择专家对B1,B2进行两两比较后,得到判断矩阵A-B。

同理可以构建B1-C1,B1-C2,B1-C3,B1-C4,B1-C5,B1-C6,B1-C7,B1-C8以及C1-C11,C1-C12,…,C8-C84的判断矩阵。

4.3 单一准则下元素相对权重的计算进一步要根据n个元素u1,u2,…,un对于准则C的判断矩阵A,求出它们对于C的相对权重w1,w2,…,wn,并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矩阵A的一致性由一致性比例C.R.判定。

C.R.=,C.I.=(1)

当时C.R.

A=(0.67,0.33)

B1=(0.17,0.42,0.20,0.11,0.10)

B2=(0.41,0.36,0.23)

C1=(0.26,0.21,0.23,0.14,0.16)

C2=(0.32,0.30,0.18,0.20)

C3=(0.48,0.27,0.16,0.09)

C4=(0.56,0.32,0.12)

C5=(0.45,0.28,0.27)

C6=(0.17,0.23,0.26,0.12,0.22)}

C7=(0.75,0.25)

C8=(0.37,0.25,0.22,0.16)

4.4 计算各层元素对目标层的合成权重为了得到各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相对权重,需将单一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假定第k-1层上nk-1个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向量w(k-1)=(w,w,…,w),第k层上第nk个元素对k-1第j层上第j个元素为准则的排序权重向量设为p=(p,p,…,p),其中不受j支配的元素的权重为零。令p=(p,p,…,p),表示k层上元素对k-1层上各元素的排序,那么第k层上元素对总目标的合成排序向量w(k)由下式给出:w(k)=(w,w,…,w)=Pw(2)

由式(2)计算出C11,C12,…,C84相对于财务风险评价体系A的权重如表1所示。

5结语

本文在对公司财务风险的涵义、范围及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以往对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选取的特点,指出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不应仅仅包含财务性指标,亦应当包含非财务性指标,进一步,运用AHP法对公司财务风险指标体系进行确立,该指标体系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建立财务评价体系,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 2007, (04): 28-31.

[2]徐慧芳.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社会科学版), 2007, (08): 4-5.

[3]陈文俊.企业财务风险识别、评估与处理[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03):33-34.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088-02

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校进入了一个超常规发展、大规模举债办学的阶段,其扩张速度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在此期间,全国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由1998年的340万人猛增至2009年的2100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7.9%迅速提高到2009年的24.2%,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获得了更大的办学自,筹资渠道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其财务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财务状况一旦出现恶化,就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高校也不例外,一旦发生财务危机,虽不至于破产,但同样会对其正常运行和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全面考核和评价高校的财务发展潜力,衡量高校在负债和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因此,在高校现有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建立一套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分析和评价高校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财力情况,通过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找出高校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而为高校管理层宏观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并对高校财务潜在的风险起到预警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学术界对其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是风险的货币化表现;而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一是由于负债要支付利息,从而带来盈利能力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二是由于负债意味着企业要还本付息,从而带来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高等院校作为非营利组织,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从其性质看,更接近于狭义的财务风险概念,即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其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所导致的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按其主要内容一般可分为筹资、投资、资本运营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其财务风险也相应地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方面。高校的资金流转环节虽然与企业类似,但因其是非营利组织而不存在收益分配环节,因此,高校的财务风险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筹资风险。高校的筹资风险主要是指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而产生的严重影响教学、科研和学校稳定等不良后果的可能性。过度举债是指借款金额超过实际还款能力的举债行为,不良举债是指以借款维持日常运转的举债行为。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各高校都在大规模的举债建设,在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建设需要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困难。高等学校在利用银行贷款,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高校对贷款的风险认识不够,还贷责任意识不强,对建设规模缺乏科学论证,盲目求大求洋,过度举债,造成了巨大的潜在财务风险。同时,由于一些高校日常资金周转困难,只能通过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来解决,导致负债风险的短期集聚,甚至借新债还旧债,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资金链断裂的财务风险。

2.投资风险。高校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指高校因举办校办企业而可能产生的连带责任风险。我国高校举办校办企业的初衷是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但是,由于多数校办企业校办产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力量以及人员素质都无法与社会上完全市场化运作的企业相比。所以,在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明、责任不清、效益低下的现象,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一旦因经营不善而出现亏损或者破产清算,学校将承担连带责任,给学校财务造成潜在风险。

3.失衡风险。高校财务失衡风险主要是指一所高校的财务状况在进行中长期平衡的过程中出现的失衡现象,主要表现为高校经费收入与支出不平衡,出现收不抵支、流动资金短缺、净资产潜亏等情况。通常情况下,高校经费收入往往是当年现金的流入,但经费支出却不一定是当年现金的流出。由于暂付款项的存在,有些上年付出的款项在本年报账时也形成支出,本年期末发生的现金流出则不一定在本年形成费用。因此,在高校现金流入、现金流出与经费收入、支出之间形成了一种非对称关系。目前,在高校经费收入总量不足的情况下,财务既要保证重点开支,又要保证日常运转,如果不能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就会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从而出现财务状况失衡的风险。虽然高校因财务危机发生而破产的可能性很小,但因为流动资金短缺,导致出现发不出工资、日常开支困难等情况,同样会给学校的安全和稳定造成重大影响。

三、构建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为有效地识别和衡量高校在一定时期面临的财务风险,就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笔者认为,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总体性原则,应当将高校事业发展、基本建设、校办企业等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评价;二是科学性原则,即选取的指标应是影响高校财务风险状况的主要因素,能够客观反映高校财务状况的实际和财务风险的本质。三是可比性原则,建立指标体系必须考虑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和通用性,即要求指标建立在统一的核算范围之内和相同的可比基准点之上;四是可行性原则,即建立指标既要从理论上注意其科学性和完整性,又要考虑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本文拟根据高校财务风险的特征,选取以下三方面的指标,构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评价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

1.债务风险指标。

(1)资产负债率。本指标是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体现了学校的负债情况和长期偿债能力,学校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学校的净资产越多,偿债能力也越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流动比率。本指标是指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现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学校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但是流动比率过高又会占用过多的流动资产,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3)累计借款占总收入的比率。本指标是指累计借款占当年总收入的比率,反映学校以年收入承受财务风险的程度。公式中分母选择的是当年总收入而不是总资产,原因是学校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不能用于还债,学校用于还本付息完全要靠学校的收入,靠流动资金而不是靠固定资产。该指标值越高,则说明风险越大,将对学校的发展形成威胁。

累计借款占总收入的比率=累计借款总额/总收入×100%

(4)累计借款占总支出的比率。本指标是指年末累计借入款项占当年学校总支出的比率,反映当年财务支出对当年举债的依赖程度。

累计借款占总支出的比率=学校借入款项/总支出×100%

(5)借入款项占货币资金的比率。本指标是指年末借入款项与年末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加债券投资的总额)对比,说明了学校的还款储备率。因学校借入款项分不同渠道与不同还款期限,无法准确测算其年度偿还额,只能以其总额与货币资金的比率来测算到期的还款压力。该比值越高,说明学校财务风险越大,到期还款压力越大。

借入款项占货币资金的比率=借入款项/(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100%

2.投资风险指标。

(1)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本指标是校办产业的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反映校办产业的长期偿债能力。适度的资产负债比率是校办产业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但该比率过高,在现有校办产业产权不够明晰的情况下,给学校带来的连带风险也越大。

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校办产业负债总额/校办产业资产总额×100%

(2)校办产业速动比率。本指标主要反映校办产业速动资产(指几乎立即可变为现金用以偿付流动负债的流动资产)对于流动负债的比率。通常该比率为1时被认为正常,因为此时的速动比率表示:即使不处理存货,仅出售有价证券,收回应收账款加上货币资金,也能偿付到期短期债务,低于1则被认为其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校办产业速动比率=速动资产/短期负债×100%

3.财务失衡风险指标。

(1)总收入支出比率。本指标是指年度经费总支出与经费总收入的比值,若年度总支出大于总收入,比值超过1,反映学校该年度出现赤字,或已动用历年财务结余,或已向银行贷款。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财务运转越困难,若这个指标值长期大于1,说明学校就会面临长期的财务赤字,面临较大的债务风险。但在运用这个指标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学校的基本建设和发展周期,因为学校经费支出增长和经费收入增长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步性。

总收入支出比率=年度经费总支出额/年度经费总收入额

(2)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金比率。本指标是指年末应收及暂付款总额占年末全部流动资产的比重,它反映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这一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的财务风险越大。

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产比率=应收及暂付款年末数/年末流动资产总额×100%

(3)现实支付力比率。本指标是指年末货币资金结存数与月均支出额的比值, 是学校财务运转状况的重要考核指标,它用来评价高校近期正常的支付能力,反映期末货币资金可供正常支付的月周转数。该指标值越大,说明学校现实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货币资金支付率=((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支出总额/12)×100%

(4)潜在支付力比率。本指标分析是指年末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是现实支付能力指标的补充。它反映了高校货币资金与所有短期可变现资产扣除短期应付款后,满足正常运行管理所需的周转月份数。该指标值越大,表明潜在的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潜在支付能力=(年末货币资金+年末应收票据+年末借出款+年末债券投资-年末借入款-年末应缴财政专户-年末应缴税金)/月均支出额

(5)事业基金可用率。本指标是指年末学校可动用的事业基金占事业基金总数的比例,用于衡量学校事业基金可动用程度。该比值越高,说明学校调剂弥补预算缺口的能力越强。

事业基金可用率=(事业基金-借出款-对外投资)/事业基金×100%

四、财务风险的评价

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指数化处理和综合运算,从多个方面对高校的财务风险做出一个较为科学、全面的量化评价,为学校管理层进行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在利用财务指标体系对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时,如何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合理确定各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是一个难点。目前,根据指标赋权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常用的评价方法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其中:主观赋权法是根据各指标对整个综合评价值的重要性赋权,即根据各指标自身价值的重要性来确定指标的权重,主要有: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较好地体现了人们思维的过程,考虑了分析时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判断,是一种系统的合理性的过程,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信性。但层次分析法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有时可能会偏离财务综合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客观赋权法是根据各指标的实际观察值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适用于各指标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比较常用的是因子分析法,即通过在多个指标中寻找因子,用因子来充分反映原来的信息,并通过因子来确定权数,所得的结果客观性较强。当然用因子分析法也有其缺点:一是不能体现各指标自身价值的重要性;二是只适用于指标间存在较强相关性的情况,而对于相关性较弱的多项指标则很难用一个综合指标来反映。

由于各个高校所处的时期和环境不同,其财务状况也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加上在构建财务风险指标体系过程中,对各项具体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都难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任何一种评价体系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很难有一种方法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所有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因此,在采用数量方法对高校财务风险状况进行量化分析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才能准确的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的真实状况。

[本文为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办学财务风险评价研究》(编号:2009C250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周复,施建军著.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程李梅.高校动态财务预警系统研究[J].事业财会,2007(5)

3.黄青山.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估[J].商业会计,2009(10)

4.曹娟娟.公办高校财务风险的制度成因及控制对策[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