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计算机网络能力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5 16:12: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计算机网络能力,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计算机网络能力

篇1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课堂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育,结合以往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经验进行课堂教育体系的层次性构建,并且还要融入我国先进的技术来实现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有效完善以及调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平台以及空间,从而使得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效果和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帮助学生职业能力进行提升。

一、高校传统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师在当前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课堂中,在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时,需要对以往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搭建良好的教育平台,提高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效果以及质量。假如教师并没有加强对这一问题重视程度的话,那么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高校计算机作为重要的必修课程,在高等计算机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当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和各行各业进行了相互的渗透以及融合,并且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相关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在不断的增加,高校要紧跟当前时展的方向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是普遍运用的。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也没有对课堂教育内容进行多方位地整合以及科学性的研究,教师所讲述的一些理论知识,完全不符合学生当前的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再加上教师所实施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所以学生无法将课堂所讲授的知识内容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中来指导自身的实践操作,严重影响了学生专业水平的有效提高。其次,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课堂中,教师所实施的网络实验教学次数和比例是比较少的,纯理论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严重影响了学生专业能力和操作水平的有效提高[1]。因此在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课堂中,在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时,教师需要从这些问题的时候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主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多方位地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不断更新和转换教学理念

为了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在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得以有效地提高和锻炼,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及有效的更新以及调整,从而为创新能力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创新能力教学模式中,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角色,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中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要充分地发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进行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搭建一体化的网络实验教学平台,从而促进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开阔学生的学习眼界[2]。与此同时教师在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时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以往课堂的主导角色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角色,对学生学习思路进行良好的启发以及引导,从而保证学生更加高效率地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只有对课堂教学理念进行优化性的提升,才可以使教师冲破以往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弊端以及不足之处,从而实现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现代化转型,为实施创新能力教学模式提供重要的基础和开端,促进后续教学的有序进行。

(二)完善计算机教学项目设计

教师在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课堂中,在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时,需要对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进行科学性的项目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重点明确项目的布置内容,根据这节课所讲述的知识进行相关项目的学习和任务的安排,教师在设置学生的学习内容时,要充分地分析教师所设定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当前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从而使得教师所设定的项目学习内容能够具备可操作性和真实性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学习项目时,也要具备一定的难度,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行层次性的探究以及分析。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或者是书籍的方式进行资69料的有效查阅以及补充,引导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掌握更多课外的知识,教师在开展创新能力教学模式中,需要认识到创新能力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影响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所开展的创新能力教学模式中能够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在学生探究教师所开展的学习项目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良好的关注以及引导,着重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使学生能够激发起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助于凸显创新能力教学模式的作用。

(三)加强教学项目实践和检验

在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实施项目教学的实践和检验环节,对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以及调整,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水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时,要充分的了解不同专业的学习需求以及原有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专业的需求和要求来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另外教师还要对当前信息化发展规律进行充分的挖掘,在了解市场发展变化的基础上,科学的设置项目教学的任务,比如对于一些理科生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入有关机械制图方面的内容,从而突出可操作性的特征,在对文科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更加侧重的是一些办公软件的教学,通过不同项目的设定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主要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以及分析,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有效提高,教师需要将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操作水平进行相互的融合,搭建独特性的考核方式,从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四)突出实验内容的针对性

教师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课堂中,在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时,需要突出实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帮助学生全面素质有效提高,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需要明确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主要思路,比如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要为学生融入有关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从而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3]。其次还需要结合网络管理和应用设计方面内容,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技能实现综合性的发展,对于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说,发展速度是非常快速的,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需要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特征,教师需要充分地结合我国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开展符合当前市场发展的一些特殊性应用,从而使得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能够实现有效的更新,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相互的融合,形成连贯性的实验学习过程。教师在班级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基础理论为主要的内容配合着综合性和辅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制定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要在网络中融入一些新的实验内容,及时地将实验设备和实验辅助工具融入日常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网络技术,从而保证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到知识内容应用于实际中,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五)突出网络实验的开放性特征

篇2

二、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实践教学环境

高等学校的教学实验基地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实验基地在教学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的建设规划、实践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其行业发展规划一致,既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又必须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创新人才的培养。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若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就不能说我们的人才培养是成功的。我们将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的建设整体规划和目标确定为:建立一流的由计算机网络工程及应用综合实验及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设计综合实验两个实验系列构成的计算机专业网络实验体系,既满足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又适应当今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技术及其教学发展需求的多功能的、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我们在04年已完成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及应用实验室基础上,06年利用浙江省教育厅省属高校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完成了计算机网络安全及管理综合实验室和无线网络实验室建设,形成了功能完善、适应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为我校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5个专业共3千余名学生开设网络工程、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系统性网络工程、网络应用和安全管理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得我校在IT人才的培养上能适时的向社会输出适用的人才,提高了本校学生的就业率和社会适应程度。

三、重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意识

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实验的设置要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角和与专业基础理论学习相联系的主动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有专业知识纵向和横向自主扩展和创新的余地。因此我们设计的实践体系是开放式的、有层次的和与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密切配合的[3]。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必修、选修和自拟项目。我们反复认真研究了教育部制定的本科计算机专业培养大纲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出的最新基本要求。根据专业的特点,充分考虑目前IT企业与公司对人才的强烈需求,为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制定出由以下两个实验系列构成的计算机专业网络实验体系。计算机网络工程体系:主要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基础性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以及基础的网络技术培训。包括:局域网实验、广域网实验、无线网实验、各种网络接口的应用和网络应用实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管理体系: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基础性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实验教学,以及基础的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培训,包括:防火墙配置实验、网络管理实验、入侵抵御系统应用实验、用户安全实验和网络流量管理和优化实验。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和技能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对基本训练要求较高、对综合素质培养有利的综合性实验。综合实验中既有物理硬件设备,又有综合测试分析;既有基本操作的反复训练,又有知识综合应用。如“网络日志审计综合性实验”中要求学生首先通过路由器、交换机、BAS等网络设备进行组网,然后根据要求采集不同类型的网络流量信息,并通过聚合、分析与统计,提供用户行为审计、流量异常监控和网络部署优化的数据。另外我们还增设了设计研究性实验,这类实验着重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将来的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内容可在实验教材中选用,也可根据实验教师的科研题目,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经实验教师审阅批准后,独立完成实验,最后以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提交。通过这类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实验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实际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培养。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我们还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开放实验教学。我们的开放实验教学包括开放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内容两方面。开放实验室是指课余时间在教师监督和指导下,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入实验室,重复课堂上的演示实验;重做失败的实验;操作自己设计的微型实验;以及参与教师所做的课题实验等[4]。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生在自觉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不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参与者、探索者。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不断地解决问题和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得到培养[5]。

四、强化管理,实行教师负责制

新的人才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要有全新的管理模式。我们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和实验课程的管理采取课程负责人和实验室主任统一协调下的教师责任制。在两大实验系列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内容的布局进一步分为4类(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网络工程,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安全与管理)进行管理。原则上,实验设施的管理及实验科目的开放由相应专业理论课的教师负责,其责任的内容包括:组织设备的安装调试,设备使用规范细则的制定,实验指导书的编写等。在教学实验基地建设完成后,教学实验基地的管理将逐步由实验教师接任,其责任包括: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使用规范和记录执行情况的监督,组织对必修和选修科目实验指导书的更新,组织实验室开放及辅导教师的安排,完善实验室开放的实施细则等。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是开放式的。结合基础实验室的开放经验和计算机专业实验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计划和熟悉了设备使用规范细则的条件下,对其全面开放。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开放,采取提前申请,统一完成必要的基础培训后再安排实验的方式。同时将针对一些专业的特点编写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材。

五、取得的初步成果

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通过近一年来的运行,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成效显著,取得如下初步成果:

1.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建设的促进下,为适应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的实验教学,我们调整了教材的选用范围。计算机网络主干课教材立足选用国内外的优秀教材,特别是国外能反映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及方向的先进教材,我们还组织教师编撰能反映学生实际技能、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实训教材的编写,力图使实验教材能配合实验教学培养目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是诱发学生的原发性创新能力乃至创新冲动。

2.对本科计算机网络系列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调整,并充分考虑了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有机结合。通过对实验课及其内容进行整合更新,使实验更具综合性。使学生在独立设计出企业网络方案的同时,能对企业网络进行实际组网、实时网络流量和安全的综合分析和基本的网络应用编程。

3.所有的实验根据专业基础课的进度分段对各年级学生随时开放。学生根据已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指导书选择实验项目,提出实验路线。鼓励学生对可提供的实验设施作自拟的整合,促进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全身心的投入。在实验成绩的评定上,不简单地看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同时注重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创造性,注重是否能对实验现象有较敏锐的观察、分析和处理能力。

篇3

1引言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这一点不论从国内的计算机专业考研统考内容、本科教育课程体系[[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10.]]、国外的最新计算机课程体系[[ [] 马楠,Peter Sun,李天工,李京平.英国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计算机教育,2008(11): 80-82.]]来看,都是毋庸置疑的。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同时实践性与应用性也很强的课程。各高校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虽然都很重视,但是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仍然存在理论内容抽象、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等问题。在本科毕业生中出现的求职难等现象也反映出相关课程理论不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弱等问题,这与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忽视能力培养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加强能力训练,既是改善教学质量、夯实理论基础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关于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实验课建设等方面文献[[ [] 陈智罡,刘臻,金冉,方跃峰.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计算机教育,2009(20):97-98,49.],[ [] 吴功宜,张建忠,徐敬东,吴英.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计算机教育,2008(11):14-18.],[ [] 徐明伟,徐恪,崔勇,吴建平.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与NetRiver实验系统.计算机教育, 2008(24):3-6.]]中给出了不少建议和经验,本文主要讨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在课堂教学方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2 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对于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应当进行哪些方面的能力培养是个重要的问题。国内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是该项研究的结晶,其观点认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概括为四大基本能力: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能力(系统的认知、设计、开发、应用)。但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不可能制定相同的培养和发展目标。高校可大致划分为三大类型,即科学型(CS)、工程型(CE和SE)、应用型(信息技术型IT),不同类型的学校在培养计算机专业的能力方法,可以有自己的侧重点。例如科学型学校侧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工程型、应用型学校侧重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能力。

具体到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结合我校的应用型定位,虽然也可以培养计算思维和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能力,但我们认为更适合培养系统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种能力:(1)系统认知能力:即理解和掌握网络系统的构成的能力;(2)系统设计能力:即设计网络结构的能力;(3)系统开发能力:即制定计算机资源规划、选择网络部件、安装计算机网络、实现通信软件等的能力;(4)系统应用能力:即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通信资源等的能力。

3 能力培养的方法

能力的培养有多种方法,我们这里主要介绍以下四种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1)启发式教学。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很难养成主动的学习的精神。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例如,在使用ping命令验证网络的连通性时,我们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第一个ping包的反应时间明显比后继ping包反应时间长,但对某个主机多次运行ping命令时各个ping包反应时间近似,让他们分析其中的原因。在学生不能很快给出解释时,再通过运行清除ARP地址缓存的arp d * 命令然后再运行ping命令,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差异并给出解释。通过设计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系统认知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目前计算机网络的教材大多是以OSI七层模型,或TCP/IP五层模型为线索,概念多,理论抽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深感要在有限时间内把计算机网络抽象的原理和相对枯燥的协议讲清楚且能结合实际,并非易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课程枯燥、抽象,难以掌握。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个很好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网络层原理时,讲到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2008.1]]时,可以通过运行windows系统的route命令、tracert命令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理解这部分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台计算机本身也可以扮演一个路由器的角色,并进而直观理解路由表,设置静态路由等。另外,通过使用网络协议分析软件wireshark加强学生对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协议的理解,进而学习观察网络流量变化、分析发生的原因。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通信资源等系统应用能力。

(3)仿真软件的使用。由于课时的限制,多数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时间用于理论教学。如何在计算机网络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系统开发和设计能力成了一个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通过使用仿真软件进行教学并鼓励学生自己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简单的网络设计。我们使用的软件是Packet Tracer。Packet Tracer是由Cisco公司的一个辅助学习工具,为初学者设计、配置网络,以及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网络模拟环境。用户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通过使用该仿真软件,可以锻炼学生的网络设计和故障排查能力。

(4)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应用层知识的学习方面,我们推荐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布置任务让学生动手配置WEB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SMTP服务器等,并让先会的同学带动帮助其他同学。既可以让学生们学到了知识,体验了团队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系统开发和设计能力。

4 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本门课程的知识掌握上有一定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动手意愿和能力都有所提高。自主报考网络工程师并打算将来在相关领域就业的学生人数也有所增加。虽然成果还只是初步的,但证明了我们这项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10.

[2] 马楠,Peter Sun,李天工,李京平.英国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计算机教育,2008(11): 80-82.

[3] 陈智罡,刘臻,金冉,方跃峰.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计算机教育,2009(20):97-98,49.

[4] 吴功宜,张建忠,徐敬东,吴英.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计算机教育,2008(11):14-18.

篇4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2

从我院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来,怎样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一直都是我们探索问题,本人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的尝试,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搞好师资建设

搞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首先应该解决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我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由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组长,专业组长带领骨干教师,骨干教师与专业教师组建成课程小组协同工作。为了保证工学一体化课程的顺利实施,师资队伍主要由“双师型”教师组成,要求教师“能文能武”,既能教授理论,又能动手实践。为此,“双师型”的教师培养成为课程体系改革中的重要一环。那么,怎么培养“双师型”教师呢?我院是这样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除了定期选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外,还要求每年不少于30天的企业实践;并且在课程安排上,尽量做到每人每学期担任一门新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以促进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用“双师型”教师取代“传统型”教师,全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才能适应和满足“工学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师资队伍建设不光靠本校的教师,还需要企业专家和同行专家的指导和支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属于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所不同,这个专业的知识更新比其它行业快;所以在开发课程体系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聘请大量的企业专家和同行专家,引进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并参与到工学一体化课程的课程开发和教学活动中。如我们在实施《计算机装配、调试与维护》的“家用电脑装配与调试”工作任务时,我院就聘请了联拓公司的张总和鑫昊科技公司张经理参加我们的任务派发和评价工作;如典型工作任务《综合布线》就邀请了Vcom公司代表,参考了他们的设备使用光盘进行课程开发;而与H3C公司合作的网络学院也带来了很多当今社会网络设备的先进理念,在典型工作任务《中小型网络构建》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任务都由公司的合同演变而来,这种任务更加贴切工作任务,使学生就业时更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需要设计更加合理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做好师资队伍建设,除了“双师型”的专业教师,还需要企业专家和同行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二、规范学习工作站建设

学习的环境能改变学生的行为规范,传统的教室普遍都由黑板、讲台、桌面和椅子组成,培养出来的大多都是理论知识很强,实践能力弱的学生;这种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时,就需要再进行岗位培训;也就是说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不适合社会的需要;而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即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包括了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所以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习工作站需要与企业相当的工作环境,还要配备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时需要的辅助教学区,包括有信息检索区、计划讨论区、工具区、工作区、评价反馈区的学习环境;这样的学习工作站能方便学生检索学习工作过程所需的资源,并以6S管理标准规范,培养学生遵循企业工作规范和作业流程的习惯,并能够在这个环境中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互相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教学理念;学生步入社会工作时,能直接参与工作,不用再参加岗位培训,因为在学校学习时,学习的就是工作;在工学一体化学习工作站中学习,得到广大师生和企业人士的好评,具体体现在以下点个方面:一是学生认为,课程有一定的吸引力,完成学习任务有成就感,可锻炼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二是任课教师认为,学生的自信心、学习态度、沟通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有明显提高;三是教学管理人员认为,校园的学习氛围浓厚了,教学气氛活跃了,学生主体地位提高了;四是企业专家认为,一体化课程的理念与内容所培养的人才完全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一体化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成效初显。

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一体化的实施来说,规范学习工作站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工作中,按照企业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所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设规范的学习工作站很重要。

三、完善课程体系

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还需要合理的课程体系的支撑;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开发过程,是经过大量行业调研分析后,再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找出典型工作任务,确立典型工作任务中包含的学习领域,根据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学习工作任务再设计学习工作页。

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典型工作任务、也需要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力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典型工作任务的支撑。核心能力典型工作任务包括有:《形成职业价值观》、《学习社会技能》、《学习方法技能》和《发展职业体育》等的课程;核心能力典型工作任务能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能帮助学生认识职业与人生问题,并能提升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关键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生奠定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力中级阶段典型工作任务包括有:《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装配、调试与维护》、《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程序设计》、《综合布线》等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力高级阶段典型工作任务包括有:《中小型网络构建》、《计算机系统管理》、《计算机英语应用》、《网站建设》、《网络设计》、《网络管理员高级能力考核》、《产品营销与技术支持》等专业典型工作任务。

四、工作页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通过召开企业调研和专家研讨得到的,而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页是教师在实施工学一体化课程最直接的资料,也是体现学生工作过程的一种媒体,所以合理的设计工作页,对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帮助;设计工作任务的完整过程由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组成。按照职业能力发展的规律,“新手”通过完成定向任务晋升为“生手”,“生手”通过实践程序任务晋升为“熟手”,“熟手”通过解决问题任务晋升为“能手”,“能手”通过不断探索未知任务才能晋升为“专家”。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计算机装配、调试与维护》工作页定向任务是“计算机使用与维护”,程序任务是“家用电脑装配与调试”,问题任务是“系统性能检测与优化”,未知任务是“计算机故障诊断与排除”;通过变化工作任务的难度,不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同一级别的任务中,也可以设计几个相类似的任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计算机装配、调试与维护》工作页的定向任务还可以设计有“商用电脑装配与调试”、“网吧电脑装配与调试”、“笔记本选购与调试”等等,让学生通过完成同级别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能体验到从不会解决问题到模仿教师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达到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不同的问题;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能体会到自己的能力变化,也越来越自信的去解决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规范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是由平时成绩、期中测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这样的评价大多数的时间都要靠教师一个人测评,不但要花掉大量的精力,而且得出的成绩不够客观;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一体化的评价不再完全依赖于教师,而是在每个工作任务中需要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习任务都必须列出该任务的评价项目,每个评价项目都要与学习目标对应,每个目标都要设计学习内容;这种阶段性考核评价方式,能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构建哪种能力,需要学习哪些学习的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一体化的评价模式,才能做到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也能根据每个评价项目,完成学习任务的工作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总之,在实施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中,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能文能武“双师型”的师资团队、有工学一体化标准的学习工作站、合理的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体系、合理的设计学习工作页和多方位的课程评价体系,这个五方面不断探索和改进,进一步优化教学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不断优化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最终实现技工院校教学实施的效果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篇5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18-0114-01

中职院校教师在培养学生时,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基础。由于网络技术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中,对很多知识感到很难理解。要想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首先,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说明(讲解与分析),在实验(实训)过程中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按照实验(实训)操作规程及步骤来完成实训项目,教师要按课程对接工作岗位、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来实施教学,对学生实训进行指导与严格训练。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能让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网络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师生互动交流的有效性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就是要在实践中能够通过应用该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沟通与交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并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对遇到的问题要不怕困难,大胆尝试。教师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交流与引导,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引导学生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基于师生互动和教师引导的基础上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理实一体化教学融合,突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三、加强协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要进行积极的讨论与交流,并将所有的意见进行汇总与筛选,最后形成最优的项目实施解决方案。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还可以在其他学生的观点中受到启发,涌现出新的观点与创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地对学生的项目实施方案给予评价与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小组学习,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专业技能型应用人才。

篇6

研究对象为76名中北大学非英语专业在校本科生,成绩优异,除正常的英语学习外,能定期去自主语言学习中心进行学习。

2.研究工具。

通过问卷形式进行数据收集。问卷主要参照Holec的三元框架下的自主学习和文秋芳的学生管理观念与策略问卷。第一部分获取对象的个人信息;第二部分收集他们对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的态度;第三部分为实际自主学习行为,包括目标设定、自我规划、学习策略与评价。

3.数据收集。

本次研究共发放78份问卷,收回76份有效问卷。通过SPSS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本章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本章将详细说明大学生对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的态度、行为及对计算机及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的态度。根据莱克特量表,MEAN≥3.5表示强烈赞成,MEAN取值2.5~3.4表示支持程度中等,MEAN≤2.4表示支持程度低。MEAN最高为4.22,最低值为3.24。这表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对WAEL持积极态度,并有信心进行网络英语学习。学习者对网络学习的态度要来自两个因素:一是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英语学习作用;二是学生自身作用。题目6~8(对教师作用的态度)低于题目9~11(学习者自身作用的态度),这说明学习者在心理上已经把自己的学习主导作用放在首位,而不是一味地依赖教师,但是他们同时也认为教师指导工作是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的方式得以实施的关键因素。数据显示前三个题目MEAN值较高,而后五个则逐渐变低。这种差别意味着大多数学生对于网络学习持积极态度,但他们不知道采用何种学习方式。显然,“学习策略”并没得到很好的应用。据题25、27来看,学生很少与老师、同学通过网络交流学习。反映出这样一个现象,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交流和讨论,并且他们不积极参互动。表5中30、31的MEAN值相对较高,这意味着受试者更注重调整他们的网络英语学习的内容和节奏来完成英语学习任务。其他四个处于中等水平,在线资源多样化可能会失去他们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对英语自主学习持积极的态度,特别是题目5、9、10的MEAN值较高,说明学生有信心学好英语。然而,也有一些学生持怀疑态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学习者会采取适量的行动去评估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是仍有一些学生不采取任何行动。

三、结果分析

本章主要讨论影响网络环境下影响英语自主学习的积极和消极因素。通过问卷形式,对中北大学76名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普遍持积极态度,但其中也有一些消极想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高,主要表现为学习缺乏明确目标,不能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及缺乏自主学习所需要的独立学习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方法,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态度,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一)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

1.基于网络的英语学习环境。

网络环境在学生自学学习中有很大作用,一方面,网络为学生之间交流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环境。另一方面,网络交流软件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避免当面接触的尴尬并收到来自老师的真实反馈。这与Krashen的环境友好理论相一致,所谓环境友好理论就是指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学习。

2.建构主义教学法。

通过推行各种各样的在线学习,学生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并慢慢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而Nunan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Learner-CentredApproach)正是学生要学习的,老师要教授的重要内容。网络课程其特点就是强调其真实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然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练习课堂以外的技能。很多研究人员发现当学生处于一种解决与自己密切相关并自己感兴趣的学习环境时,学习效果最好。这就是为什么参与本研究的同学会定期进行自主学习课程。

(二)消极因素

1.学生对自主学习概念认识的不足。

Brog(2001)曾提出语言学习观念就是人们对待语言的态度。因此,态度影响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和学习。研究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对自主学习概念较为模糊,不能够理解自主学习课程的核心,致使他们把这项课程当作上网时间。加之他们的认知水平不高,使他们很难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正是由于自主学习的消极观念且缺乏相关知识,使他们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效率低下。

2.学习策略的缺乏。

Oxford早年就提出学习策略这一概念,他指出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所采取的能够使自己轻松并快速学习的行为;Ellis也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学习策略就是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所采用的特定的学习方法或技能。有效运用策略能促进自主学习,因为能够从广泛的策略中选择和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效,会使他们更好的掌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策略的使用还处于懵懂阶段。多数学生在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材料、评价学习成果并监督其学习过程中较薄弱。即使有学生能够自主定制学习计划,也很难坚持下去。这可能是因为有些学生不会做学习计划,无法控制自己的学习,尤其是新生。自主学习强调“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因此,学习计划是自主学习的前提。监控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落实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因此,如果老师能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策略使用为目标,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3.教师指导的缺乏。

学生通常习惯于课堂环境中学习英语,并在老师指导下,开展学习活动。因此,当缺乏老师指导时,他们会无法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向。对他们来说,互联网学习环境太自由,并且网络教学过程复杂。因此,适当的课前培训以及老师的语言学习活动指导尤为重要。这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铺平道路。

篇7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各类中职院校计算机类的一个热门专业。随着互联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很多中职学校每年都能吸引许多的初中毕业生报读该专业。但在当下社会,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能力普遍偏低。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毕业生在就业上所面临的压力也较为巨大,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相比高校学生的就业率而言要低得多,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来自于很多方面。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是中职学校校方和教育管理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职毕业生在就业这一问题上存在着比本科生、高职生更加明显的劣势,如何有效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成为中职教育当下所面临的难题。通过对中职学校就业率的数据分析,可以明显发现当下中职毕业生就业中的一些问题。

1.教师实践经验存在不足,直接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的不够全面,专业水平跟不上社会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不足,间接影响了自身的能力因素。对就业情况产生不利的影响。

2.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在校所学内容脱离了企业需求,在专业应用型和针对性上无法达到就业过程中企业所要求的标准,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和就业正确率。

3.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缺失,对中职学生的就业状况产生了严重影响。

4.中职校方对学生就业工作落实不到位,对学生的就业分配、未来发展方向、实际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实,导致学生在如何应对就业上存在部分空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状况,加剧了当下中职学生的就业劣势。

二、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措施

中等职业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民族产业的发展实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国家高素质劳动者的核心竞争力,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就业过程中,企业不单单只是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考量,计算机综合素质更是就业过程中所不能或缺的能力。所以,对于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在当下这个中职学生就业难、就业率低的情况下,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1.全面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就业能力指的是一个多方面的,涵盖了专业技能基础、社会适应能力、自身综合素质等因素的统称[1]。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首先就要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起,而学生综合素质从总体上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和人文素质,这两个方面成为衡量当下中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重点。

(1)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首先需要掌握的技术,就是计算机在各种网络应用下的具体操作,有效锻炼计算机技能,才足以应对越来越高的就业标准。

首先,学校方面需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做到教材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使中职网络实践教学达到更高的标准。同时,对于学生的技能素质的考核要做到严格把关,避免出现漏网之鱼的情况。在规章制度上更要做到切实执行,规范学生的技能素质学习,有效做到学生学习中的正确把关。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游戏教学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是当下中职教学中的有效方式,让学生逐渐转变学习态度,让传统的中职化教育逐渐演变为以学生积极探索为主的高效学习模式。从而达到了高效的专业技能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2)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只是单纯地关注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知识能力的储备情况,往往都会忽略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对于就业能力的考察中,人文素质往往都会占有很大的比重,其对于学生的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当下中职教育中,应该一改以往的教学理念,在提高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着重的关注。

首先,对于学生的知识面与所学知识类型,进行开拓创新,让学生了解更多专业以外的知识点,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职业观,这是未来就业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竞争能力。在进行技能教学的同时,开设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素质教育等建设精神文明的培训课程,充分响应国家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政策的同时,又给予了中职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为将来的就业提供了有效的基础。定期在中职教学中开展专题的讲座和报告,将社会的实际现状与当下企业的就业形势通过讲座和报告的类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加以阐述和说明,让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形式和未来自身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将来的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2.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极大的影响,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在很大一部分上都要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但是在当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着普遍的教师理论与就业实践相脱离的问题。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系统程度不高,对就业的实际需求不了解,甚至于课堂上教授的东西已经落后于当下的职业需求,这对于当下的中职教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因此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企业实践技能成为当下中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

(1)对教师进行统一的专业培训,在保证教师教学水平达到教学要求以后,才能进行实际授课。在实行专业师资力量培训的同时,可以聘请高校中的专业教师在中职课堂上进行走教授课,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有效保证中职教学水平不会存在断层或者参差不齐等情况。

(2)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在企业的实习工作中,锻炼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实习及就业打下了基础。

3.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的改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其学科内容繁杂多样、实践性强,在当前的中职课程学习状况上,表现出来的教育效果都没有达到预期估计,所以针对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适当地改善更能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

(1)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上的改善,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就业问题,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开设就为了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求,所以课程安排上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只有合理的课程安排,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形式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学校需要在这一方面结合社会工作形势及专业特点进行合理分析后,对课程进行有效改善。

(2)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方式上的改善,首先应该将当下重理论轻实际的教学模式予以改变,在当下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只有掌握更好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就业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稳定。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当下的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存在的问题较为明显。所以,就当下如何改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本文给予了几点建议和合理的分析,为今后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提供了参考,希望未来中职教育可以做得更好,为我国教育事业创造一个更好的明天。

篇8

2003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以来,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国内高校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就计算机网络课程而言,目前已有包括本科、高职两个层次,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多个层次的数十所院校的精品课程项目得以立项、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国内兄弟院校前期开展的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2-3],大多围绕这个目标,根据不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大胆改革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产生了很好的借鉴和示范效应。

我校是一所有着二十四年办学历史的地方性高职高专院校。长期以来,学校坚持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十分重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工作。计算机网络是我校信息与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汲取他人宝贵的经验,借鉴兄弟院校的创新成果,同时结合自身地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定位的具体特点,积极探索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组)建设和改革新路子,这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

1高职毕业生网络技术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1.1网络技术岗位特点分析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信息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之一。社会用人单位对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工作岗位呈现多样性。IT行业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岗位主要特点可概括如下。

1.1.1技术更新快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猛,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因此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的要求特别突出。学生不可能仅仅依靠学校所学的知识和养成的能力去适应其长久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学生注重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高职高专学校2~3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本身比较短暂,如何兼顾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快速适应未来就业岗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之具备未来在岗知识更新的要求需要很好地加以平衡。

1.1.2实践能力要求高

与其他IT技术岗位类似,网络技术工作岗位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实际动手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也非常突出。学生无论从事的是网络组建、网络运行、网络开发,还是网络管理等不同岗位的具体工作,都需要在熟悉典型网络技术、掌握典型网络设备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注重应用。这就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指明了路子――那就是必须在学校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以真实工作岗位的模拟环境为实践教学空间,立足应用能力的培养。

1.1.3知识的复合特点明显

从事网络技术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除了要有一定计算机科学素养,熟悉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础知识外,另外具体岗位类型的细分,对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还提出了一定的复合要求。比如,从事网络应用,如网站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学生,除了对计算机局域网、互联网比较熟悉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据库、程序设计等知识和技能。

1.2网络技术典型工作岗位及其能力规格分析

我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于1993年,多年来,先后为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了一大批IT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先期开展的毕业生就业典型岗位调查中,我系针对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提出了包括企事业单位中小型局域网管理与维护、企事业单位网站建设与管理、企事业单位中小型MIS系统程序员等6个典型工作岗位,并对不同的职业岗位分析了各自应重点培养和训练的核心专业能力。

从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从事网络技术工作的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还需要具备较强职业岗位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专门技能等。从实际岗位的需求看,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分析如表1所示。

2 “计算机网络”课程组建设的具体实践

表1的网络技术工作岗位职业素养和能力分析,为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培养计划中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组的体系构建提出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2.1计算机网络课程组体系设计

从高职高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培养计划中计算机网络课程组的设置,既要突出未来从事网络技术工作学生的能力培养,也要兼顾未来从事其他IT技术工作学生的需要[4-5]。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提出计算机类专业“网络技术课程组体系设计”,如图1所示(图中“*”课程系选修课)。

为使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组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具备计算机网络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的能力,图1中网络技术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以下4个不同的层次。

2.1.1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课程

主要包括3门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PC组装与维护、Linux操作系统。这一模块为网络技术职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奠定基础。全部课程为必修课。

2.1.2计算机网络基础(核心课程)

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典型局域网组网技术,深刻理解TCP/IP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典型网络技术的基本专业素养。该课程作为网络技术课程组中的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课程建设的重点。课程的教学采用“理论+实验”的形式组织,实验部分可分为模拟环境的验证性实验和真实环境的开放性实验两类。

2.1.3网络基础架构能力培养课程

主要包括实用组网技术和PDS与组网两门课程。前者以基本路由、交换技术为重点,以著名网络设备厂商的典型设备为背景,学习、掌握常见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的配置和管理技术,使学生熟悉业界主流网络基础设备的应用;后者为选修课,供有意从事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选学。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知识,训练其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该课程中通过典型组网案例的分析、课程实训等环节,使学生具备独立开展一般中小企业内部局域网、互联网接入的规划和设计能力。

2.1.4网络综合技能训练教学环节

由“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网络工程实训”以及“网络技术职业技术资格认证培训”构成。该模块强调的是网络综合应用技能的训练,属于提高性课程,旨在使学生在前述3个模块学习的基础,进一步延伸、拓展专业知识,进一步训练网络综合工程能力。

2.2核心课程的优化与重组

课程建设初期,通过对我校及兄弟高职院校现行课程教学情况的调研,我们发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

(1) 课程应用性特点尚不鲜明。

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是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但传统国内高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以OSI/RM七层模型为主线加以组织,“学院”气息很重。这一点对高职高专院校来说,问题特别突出。过于强调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系统性,显然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实际不相符合,导致课程教学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的现状严重脱节。

(2) 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呆板。

一般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大多采用“课堂教授+验证实验”的教学形式。从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看,这本无可厚非,符合课程的教学特点。现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过多强调课程的理论知识传授,导致“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形式的风行,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枯燥,特别是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分析部分,高职学生往往如坠云雾,师生难以互动,学习趣味索然。

(3) 师资队伍不能与时俱进。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许多担任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师,自身缺少专业实践背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的现象普遍存在,授课只能纸上谈兵,难以适应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其次,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和知识更新,使课程教学与技术发展不相适应。

(4) 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建设滞后。

受专业建设时间和教学经费投入的制约,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条件与本科院校的差距十分明显,而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两者的矛盾比较突出。单纯依靠普通计算机机房开设基于模拟环境(如Boson、Packet Tracer等)的网络基础实验,使得学生在网络技术诸多专业的技能训练上受到很大制约,存在很多缺失。

基于上述分析,我系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实践,首先从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入手。其基本思路是:

(1) 突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突出职业性和岗位性。通过与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神州数码网络大学等著名网络教学平台的合作,开展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课程的教学贯穿于实际的网络构建、应用和管理的工作过程中,突出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训练。

(2) 强调学以致用,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与周边网络、通信行业、企业的联系与互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新路子;充分发挥已建立的“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等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深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构建校内网络实验室、网络工程实训室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拓展实践教学空间;以验证性基础实验、案例式组网实训、网络工程综合实训和实际岗位实践等形式,充实完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3) 课程教学与职业证书有机结合。

将网络技术职业技能取证引入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在前期已开展的“网络设备调试员”培训考证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思科、H3C、神州数码等著名网络行业资格证书,丰富课程的教学模块,凸现课程教学的职业性。

为此,我们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大胆摈弃了传统的OSI/RM模型为主线的组织体系,新的教学内容的组织体现了一般知识基础、基本技术方法和综合技术应用3个层次,兼顾了网络与通信基本原理、典型局域网技术、TCP/IP原理与技术和Internet典型应用等4个重点,如表2所示。

2.3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我们的课程改革探索中,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是其中的重点工作。首先在实践教学内涵的充实上,初步构建了以下较为完善的体系。

(1) 网络基本原理实验:以校内“网络实验室”、“网络工程训练中心”为基地,采用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如Cisco Packet Tracer、Boson等)相结合的实验方式组织开展。

(2) 典型案例综合实验:在校内“网络工程训练中心”及校外合作企业中国电信衢州分公司、衢州市爱得发网络工程公司等基地分别组织实施。

(3) 网络工程实训:主要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在校外实习实施,并与学生的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有机结合。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我们通过依托校外合作企业,在实践教学中聘请了十余名行业技术专家,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本系教师在配合外聘教师工作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锻炼机会。

2.4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取证的有机融合

为了体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职业性特点,我们将网络技术职业技能取证与相关课程组建设加以融合。相关证书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关系如下:

(1) 网络设备调试员(管理员)技能证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应覆盖该证书所要求的知识、能力规格,学生修完该课程,完成全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后,具备参加该证书考试的条件。

(2) CCNA、HCNE、DCNE等行业通用证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上述证书的部分教学模块供学生课内选修。学生修完本课程,选修网络技术课程组后续课程,或利用课程网站自主学习,扩展知识能力结构,经过短期培训后,具备参加该证书考试的条件。

3结语

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组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开展以来,大大推进了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能力“中小型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组建、运行、维护和管理能力”的训练工作。限于篇幅,课程建设其他层面的工作,如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本文没有系统介绍,留待后续进一步总结和报告。

鉴于课程建设工作的系统性和长期性特点,我系前期开展的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组建设工作,尚在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之中。此前的许多改革实践,借鉴了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在此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EB/OL]. [2003-4]. /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193&infoid=13676.

[2] 蔡开裕,朱培栋,徐明,等. 国家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8):69-70.

[3] 张继山,杜玉桥,王坤. 精品课程建设――三联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与实施[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10):54-55.

[4] 尹德志. 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高等教育研究,2007(3):65.

[5] 周鸣争,汪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综合化的尝试[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74-76.

Professional Competence-oriented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Group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AN Yi-ming, QIN Ben-tao, LI Lin-jing, ZHENG Yue-zhai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West Branch of Zhejiang

篇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204-01

现在的教育机构非常重视人才创新性的培养,并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加大科研立项或者资金资助扶持力度,用于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创新精神的增加,创新能力的提高,创建利于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体系,进而成为满足社会市场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

一、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现状及社会期待

目前很多中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基本上都是“拿来主义”,将其中的一些理论性知识删除或者做浅略更改,原版复制其他学校的方法与模式,这些既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教育体制改革的开展、计算机网络的兴起,教育事业迎来了创新教育时代,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大,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复合型技术人才成为中职院校的育人目标,因此,社会给予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更高的期望。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现代化市场经济建设的用人需求,大力培养具有扎实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事业的重任。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全能型人才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中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准决定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前进速度,加剧了中职院校针对具有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速度。

在计算机网络应用逐步普及的形势下,需要网络教育者将教学改革放在首位,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社会认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拥有立足之地。

三、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

确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得到充分渗透,需要老师的自我意识发生基础转变。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老师对教学的认知与理解、教育成果的优劣与成败完全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思想观念,目前多数老师受传统教育的约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难免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当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极不相称。所以,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当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必须要先从思想观念上发生转变,认识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譬如,在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时,将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在不同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被挖掘激化,聪明才智得以启发和拓展。

四、创新环境的营造

创新是一种对新事物的认真发现以及探索的心理取向。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当中执行“创新教育”。在民主、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和谐学习环境,营造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温馨和谐氛围。借此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的积极性,增添学习动力。因此需要老师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针对教材,通过教课形式的精心设计,将知识和趣味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计算机是一种知识变化比较快的工具,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老师应当将传授的知识面拓展扩大,并且达到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渗透,将计算机广泛灵活地运用到各专业教学过程中,保证各个专业之间创新能力的巧妙迁移,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提高。采取有效措施,为广大学生营造创新环境、创建创新平台,激励学生的创新学习积极性是相关学校与老师的重要责任。譬如在讲解网页制作知识时,鼓励学生尽其所能制作作品,并将作品进行评比展示,对于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等等。依靠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首创性、自主性、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展示机会,在学生之间形成尊重人才、热爱创新、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

五、教学方面激励创新的有效措施

1.实践操作方面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课程,为了让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真实用途了解,做到明明白白学习,应先将好的成果展示给学生,了解学习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及常用工具的使用技术,最后将教学课件及所需素材提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觉主动学习,针对课程的学习方法逐步了解掌握,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举行形式多样的创作比赛,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激情。

2.软件编程方面

编程一类的课程能够很好地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但是编程类的课程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掌握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可在程序软件的设计编写过程,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所设计编写项目要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并且难度适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习惯的养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同时,学生还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掌握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交叉运用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够举一反三,使学生的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得以提升。

3.技术培训方面

学习掌握一项或者多项技术知识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技训类的课程不仅理论知识丰富,而且动手操作性比较强。学生不仅要掌握其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掌握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了解决学习此类课程的乏味无趣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一些考试软件通过比赛的形式,在寓教于乐的情景下锻炼学生们排版速度,提高正确率,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风尚,无形中培养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挑战的学习精神。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学需要方法,但是没有固定的方法。综合以上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建设是一些复杂的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教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强化自身建设,合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在科学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不断革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个性维修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93-4

1 民办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目前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每一所高职院校都有开设,属于大众化的专业,由于各院校在资金、人力、物力、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最后培养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民办高职院校作为一支新兴的教育力量,近年来,发展迅速,借助社会力量,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筹资金,自谋发展,每年都为社会输送大批量的人才,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服务社会,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从目前来看,存在以下现状:

1.1 社会需求与实际培养质量的矛盾

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民办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与实际企业所需要的才人规格形成差距,造成学生就业难,但是实际企业需求又很旺盛的尴尬局面。

1.2 理论与实践脱节

从课程的体系来看,各个高职院校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都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规划,编写了与之配套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计划中规定了课程的开设顺序,遵循从理论基础慢慢的过渡到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规律,如果严格按照此计划来实施,则培养的学生质量肯定不错,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所有课程不可能由一位老师来担任,在具体的教学中出现上理论的老师只讲理论,学生对所学的理论应该用在哪里以及如何运用产生困惑,到了实践环节又觉得自己的理论明显不足,出现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衔接不上。

1.3 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民办高校学生大部分是应届、往届高考生和职高、技校、中专毕业生,甚至有少量的初中生。由于其成份复杂,是一个多样性突出的群体,学生入学前的成绩普遍较低,底子薄,相关的基础知识不牢靠,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是真正想学习的人,表现出有较强的求学求知欲望,也许是整个大环境的原因,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够持久,表现在上课不专心,自学不用心,经常迟到、早退、旷课等,为此给任课的老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如何让愿意学习的同学真正学到知识,又能够让不想学习的同学有进步,不管是思想上还是生活、学习方面。

1.4 实践教学环节老师的认识或者知识储备不充分

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部分担任实践教学任务的老师缺乏一线的企业实践经验,对真实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了解不深入或缺乏认识,导致实践教学安排存在随意性。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能胜任理论教学;而且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能指导学生实训、实践;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参与企业相关的研发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克服技术难题、开展应用研究。

1.5 实验、实训设备建设问题

从目前大部分民办高职高专的现状来看,由于实践环节所需设备和场地不足,或者由于资金不足,加上网络设备本身价格昂贵,购买一套完整的实训设备需要相当多的资金,导致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在计算机网络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操作环节缺失或安排时机不当,导致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训练效果不佳,甚至有些关键的实践项目仅停留在“认识状态”,而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掌握”。

2 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针对以上现状,从实际出发,以提高民办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加强实训条件的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管是日常的教学活动还是集中的实训,都离不开好的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好的实训条件,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不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的过程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理论指导实践,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走出校门,迈向社会,进入企业,寻求一份好的工作,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最终要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跟企业实际情况相吻合,就不应该闭门造车,而应该与企业深入合作,这样既可以解决民办院校自身资金不足的困难,也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通过在企业中挂职锻炼或者参观、观摩等,认识自己的未来所从事工作的岗位要求,在校期间就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实现企业与学校的零距离接轨。

2.3 把课堂作为实际工作的场所

通过真实项目的模拟,创建仿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把每一堂课都当做是在工作,老师要对所上的每一堂课都要精心准备,认真挑选,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不仅仅只是上好一堂课,而是把每一堂课都上好,要做点这点,对老师的要求提出更高的挑战,需要老师具备很高的学识修养,渊博的知识,对所上的课程有深刻的理解,让学生信服,对学习充满强烈的渴望,不厌学,这样日积月累,每天都进步一点点,对未来的就业,充满信心。

2.4 建立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环境

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中,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实训室或者实训条件不能满足,也可能无法通过真实项目开展实训的情况下,此时可以借助一些比较专业的模拟软件,通过虚拟的环境,完成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对于比较综合的复杂实验,由于设备的种类、型号、数量有限等原因,此时就可以通过Dynamips等模拟软件来完成;又如要完成Linux服务器的配置与搭建,由于设备兼容性、安装驱动等的局限性,学生在操作中要反复的修改配置,实训室中所有的机器都安装Linux环境并不现实,就可以用虚拟机来帮助完成,由此,针对具体的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实训环境,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5 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

通过企业参观考察、邀请企业专家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同时,通过以赛代训,举办或者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学习心态,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认识自己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

2.6 建设合理的实践教学教师团队

加大现有师资的培养,特别注重企业工作经历的锻炼,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加大力度引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职教师,完善“双师结构”;逐步建立完善的兼职教师库,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能工巧匠进课堂,在学生技能指导、现场实习教学、学生顶岗实习指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专兼结合、分工协作的“双师”教学团队。

3 结束语

针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特点,精心挑选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根据企业的就业岗位设置要求,以就业为导向,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在实际开展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拓宽渠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角度,多渠道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遵循“学中做、做中学”,把课堂教学和实际工作环境相结合,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以提高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的,提升就业竞争力,立足社会,适合社会发展,服务社会,服务企业。

参考文献:

[1]胡云端,熊春秀.计算机实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0,4.

[2]祝青.浅析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运用[J].成功(教育),2009,5.

[3]丁金昌.关于高职教育体现“高教性”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