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12: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绩效管理审计重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引言
学生在中小学学校阶段所受到的教育在学生的整个教育生涯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摆在整个社会面前的重要问题。随着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国家对教育也开始实行教学改革。这一改革过程不仅仅针对教学,同样也涉及中小学学校内部的各项工作,其中包括对各级的中小学学校进行评估,评估活动离不开审计。在这里审计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预算决算、财政收支以及对被审计单位在其他活动中的各种执行及控制情况来进行独立的评价。如何将内部审计在中小学学校日常工作所起到的监督作用发挥出来,进而促进中小学学校的发展,是目前摆在中小学学校内部审计工作面前的问题。
一、审计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中小学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情况:重点审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1.审查公用经费收入情况,审查其是否纳入财务部门统一核算和管理,有无隐瞒收入、转移资金、公款私存或将收入挂账等问题。2.审查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各项支出是否真实、合法,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有无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虚列支出、转移资金、滥发钱物等问题。重大经济行为是否经校班子集体研究讨论决定,是否实行政府采购,手续是否完备,程序是否合法。3.审查“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及占公用经费支出比例。
二、中小学学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审计发现,中小学学校会计基础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具体表现在绝大多数报账员通过培训或自学都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财务收支、财务核算更加规范。学校都制定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财务稽核,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有了良好的开端。建立了固定资产台账,乱收费现象得到了有效地遏制。但在审计中也发现少数中小学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公开不到位,个别校长民主理财观念不强,教辅资料代收代支操作不规范,少数中心学校分面上、本部两块核算,向所辖学校分摊费用等问题。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缺乏内部审计人员。村镇中的各级中小学学校没有对内部审计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学校内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学校员工主要由教工组成,在学校里有专门负责财务的人员比较少。与此同时,学校的负责人过分强调生源,认为在中小学学校里学校的主要工作只是教育好学生,认为财务、技术等活动不需要太过注意,也无须重视内部审计的工作。部分学校虽有内部审计人员,但由于学校的不重视,致使审计人员形同虚设,从而造成学校的大部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
2.审计人员的素质不够高。在各个中小学学校编制里,财务部门的人员不多,很难培养出能够实时更新财务思想的工作气氛。中小学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通常具有高重复性、比较简单的特点,所以很多的做账流程被固定化。中小学学校的财务信息不会像各个企业那样会得到社会的监督,所以中小学学校的财务人员就不会经常更新做账方式,也不会积极学习新的相关法律法规。所以,大部分中小学学校的财务人员现有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强化中小学学校财务管理的各种需要。
3.中小学学校的内部控制不够健全。中小学学校的内部控制不够健全,各个控制点的设置不够合理。为了促进各个中小学学校教育改革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政府的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内部审计意见。然而,各种实践结果证明,这类审计意见对中小学学校缺乏强有效的可操作性。在当下,我国的各级中小学学校基本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内部控制系统来指导内部控制在各个中小学学校中要如何实行。
4.中小学学校中缺乏经济责任审计。这里的经济责任审计指的是要对学校的负责人在任时的各种经济状况给予考核与评价。和其他政府部门的审计相比较,各个中小学学校的经济责任履行被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与监督,从而无法监督学校的管理状况,也就无法对学校的管理进行有实质性作用的帮助。
5.中小学学校的审计工作缺少有关的监督评价体系。在各个中小学学校日常工作中,比较重要的考核评价体系基本都与教学成果等问题有关,对于专门的内部审计还是比较缺乏,所以,很少有专门对学校的工作设定相应的监督与评价体系。即使有部分学校设有相应的体系,一般的内部监督也大都流于形式,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认真执行,甚至也会发生财务部门自己负责监督自己的工作情况。
三、如何对中小学学校内部的现状加以改善
1.提高中小学学校的内部审计意识,使内部审计工作得到重视,并强化中小学学校的内部审计的环境。首先,要使中小学学校负责人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的认识得到提高。单位的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财务状况的完整与真实性负主要的责任。各种工作都只有得到了负责人的认可,工作才会得到较有效的展开。其次,要在中小学学校中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与推广,要使学校中的教职员工都能对学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才会推动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
2.在各级中小学学校中要有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员,并且还要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由于大多数中小学学校对于审计等工作来说更重视教学工作,造成了学校内的审计部门形同虚设的局面。没有符合要求的审计人员,对于开展真正的审计工作来讲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对于各级中小学学校来说,要在学校中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同时,学校还要监督学校内的财务人员加强自身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学校在不断发展中的不同要求。
3.对于中小学学校内部的控制要加强,避免发生资产流失的现象。首先,学校要加强对于学校内的财务与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与学习,在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的同时,建立与学校自身的情况相符合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学校的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学校的负责人提交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通过学校的实际操作,要对这一制度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4.在中小学学校日常工作中,要加大负责人的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大多数的中小学学校并没有对学校的负责人所应负的经济责任制定相应的界定与考核办法,也没有对于学校的经济责任设立相关的审计量化指标,所以,大部分学校负责人应负的经济责任基本处于真空的状态。中小学学校自身也要建立起相应的考核制度以及对于经济责任的界定方法,使之可以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可以对负责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加强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也可以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5.按照“确认业绩,揭示问题,完善监督,改善管理”的原则,通过查阅财务制度、银行账户、财务报表、账簿、凭证等会计资料、固定资产明细台账、债权债务清理明细表、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材料及相关文件、合同、协议和会议记录等资料,对离任校长任职期间的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纪律、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核查审计。
6.引进第三方对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中小学学校可以加强与第三方关于审计工作的交流。在各个企业中,不仅在企业内部会设有内审部门,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还会请独立的第三方对企业的财务报告提出具体的意见,同时还会对企业自身的各种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评价。对于各级中小学学校而言,这种方式也值得学校在工作中进行借鉴。学校也可以引进独立的第三方,对学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定期地进行评价以及相应的指导,找到学校在工作中的缺陷与漏洞,使学校可以及时对自身的内部审计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与订正,防止学校的资产发生流失的现象。
结束语
通过审计,为村镇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学校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得到了正确及时的评价。教育内部审计深入基层学校,强化审计监督,充分发挥教育内审的职能作用。同时达到了帮助学校把关理财,提高财经法律意识,健全内控,堵塞漏洞,预防警示的目的。村镇中小学学校的内部审计工作要想在新形势下开创出新的局面,就要从本校的内部审计的现状出发,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问题找到各种解决方法,同时还要抓住教育发展越快,就越需要对学校的工作进行审计的规律与机遇,为提高本校的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奋发工作,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一、基层央行财务预算绩效审计的实践探索
自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便开始探索构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强化绩效目标管理,积极开展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创新评价方法,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伴随着基层央行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探索,绩效审计于2019年启动,从审计情况来看,基层央行虽已具备预算绩效的理念,但对于绩效的认识和习惯还有待加强,绩效管理各环节工作的开展相对粗糙。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顶层设计的缺失,部分行虽起草了相关预算绩效管理办法,但无论从效力上还是从内容上讲,都存在指导性不足、约束力不够、内容不完整、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无法满足基层行绩效工作需要。与此同时,在进行绩效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也一度陷入无据可依的尴尬。对此,审计人员在认真梳理财政部关于绩效管理的一系列指导意见基础上,结合上级行下发的相关工作通知,并通过与会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专员的座谈交流,对基层央行绩效管理实际开展情况进行画像。总体来看,在绩效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更多的是侧重合规性评判,如:检查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开展了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等工作;是否将绩效评价结果进行了运用等。而对于绩效目标的设定是否科学,绩效监控是否有效,绩效评价结果能否产生约束、激励等深层次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不够。
二、基层央行财务预算绩效审计的内容重点
基层央行财务预算绩效审计应突出3方面内容,分别是:对绩效管理机制的审计、对绩效管理链条的审计、对绩效管理效果的审计。
(一)突出对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审计
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做保障。对绩效管理机制的审计需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绩效管理制度情况,是否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完善相关实施细则,能否有效指导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关注组织管理情况,是否构建了纵向一致和横向协同的组织架构,是否明确相关单位(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相关职能部门能否履行既定职责;关注激励、约束情况,是否夯实主体责任,相关激励、约束措施能否有效推动被审计单位绩效管理工作。
(二)突出对预算绩效管理链条的审计
对预算绩效管理链条的审计,是开展预算绩效审计的重中之重,也最考验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及专业素养。审计人员除了要关注各环节工作是否按既定程序、流程开展之外,还应重点关注内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审计各环节关注重点、关注内容如表1所示。
(三)突出对预算绩效管理效果的审计
预算绩效管理效果主要是指预算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其中,评判配置效率,审计人员除了可以通过对事前绩效评估环节及绩效评价环节的审计,实现对单个项目、政策支出的微观绩效进行关注之外,也应注重从宏观视角分析,对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的资金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关注。在评判使用效益过程中,一方面,遵守国家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法律法规的资金列支是评判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性基础,即审计人员仍需对被审计单位预算执行真实性、合规性进行重点关注。另一方面,在调查“职工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的基础之上,需关注被审计单位效益发挥与行业标准、业内标杆及自身以往年度数据对比情况。
三、基层央行财务预算绩效审计的对策建议
深入基层央行预算绩效管理审计,有效推动人民银行预算绩效管理,审计人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适时转变绩效管理审计思路
传统的审计思路主要是指“事中、事后审计”,但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涉及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闭环系统。因此,审计人员需适时将审计思路调整为“事前、事中、跟踪审计”,在开展基层央行预算绩效管理审计时,可将审计端口前延,在事前绩效评估环节,把关项目立项可行性;在事中绩效监控环节,把关预算执行进度及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在事后评价环节,向后延伸,跟踪项目效果、效益的发挥,把关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二)及时调整绩效管理审计方法
传统的审计方法主要包括复核法、核对法、审阅法、盘点法等,而在绩效管理审计过程中,除了运用常规的审计方法之外,需对审计方法及时调整。如:调查法,即借助座谈、问卷等方式,对观察到的现象或事实进行考察,通过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目标成果法,即根据实际产出成果,评价被审计单位绩效目标是否实现,将产出成果与事先确定的目标和需求进行对比,确定目标实现程度的方法等等。
(三)有效拓展绩效管理审计成果运用
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审计,既要关注“表”,即绩效管理程序性、流程性的工作,更要关注“里”,即各环节工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因此,审计条线需有效拓展绩效审计成果的运用,一方面,可将绩效审计报告在适当范围内公开,提醒相关审计人员学习,鼓励审计人员实行“项目+调研”,提升绩效管理审计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可总结、提炼绩效审计方式、方法,梳理、归纳相关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操作规范、标准及依据,形成《预算绩效管理审计小册子》,指导审计人员绩效管理审计工作的开展。
(四)积极开展绩效管理审计培训
开展人民银行预算绩效管理审计,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人民银行的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仅2年有余,不少审计人员对其接触有限。另一方面,开展绩效管理审计,除了关注各环节工作的程序合规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关注其科学性、合理性,能够在审计过程中,检查发现一些缺陷,提出一些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改进意见。因此,需针对事前预算绩效的评估方法、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通过邀请业内专家开展讲座、与绩效管理相关部门座谈交流、解读绩效考评报告等方式,积极开展审计培训,促进审计人员了解熟悉一系列前沿、通用、可行的绩效审计操作规范,提升实务技能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徐燕.浅议预算绩效管理审计的关注点[N].中国审计报,2020-02-05(04).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79-01
糖尿病肾病主要指的是糖尿病微血管发生病变,引发肾小球硬化,是比较常见并发症,糖尿病肾病通常是进行性发展,最终会出现肾衰竭【1】。终末期糖尿病肾病通常患病时间较长,年龄偏大,免疫水平较低,容易出现感染,治疗存在困难,经常出现并发症,为患者带来痛苦,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影响。现阶段,对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还缺乏有效的方法。相关的研究显示,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蛋白尿发展,缓解肾功能减退。本次研究主要是选择4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其中男性为24例,女性为16例,年龄为35至78岁,平均为61.5岁,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非糖尿病肾病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50
例,其中男性为32例,女性为18例,年龄为31至70岁,平均为58.5岁,作为对照组。
1.2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的透析机型号是GambroAK-95、Fresenius4008B,每周进行透析,时间为2至3次,每次时间为4至5h。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降压,并补充如下药物:(1)促红细胞生成素,(2)叶酸,(3)维生素,(4)活性维生素D,观察组进行皮下胰岛素注射,对血糖进行控制。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若P
2.2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在透析过程中,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感染、心功能不全、透析低血压、高血压、低血糖以及脑血管意外。在低血糖方面,观察组、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25.0%、4.0%;在感染方面,发生率分别为30.0%、10.0%;在透析低血压方面,发生率分别为30.0%、6.2%;在心功能不全方面,发生率分别为45.0%、12.0%,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脑血管意外、高血压方面,两组的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 心理护理。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时间的受到疾病痛苦,血液透析方法是一种替代式疗法,在进行透析时,患者身体存在不适,透析费用比较高,患者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在临床中,部分患者的情绪比较低沉,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让患者之间相互的进行交流,使得患者能够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多和患者进行交流,分析影响患者心理压力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心理疏导,增加患者自信心。
3.2 并发症护理。首先是透析低血压护理。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植物神经变性,神经调节的功能降低,血管的顺应性比较差,容易出现低血压。在透析过程中,患者的体重增加,是危险的因素,是引发低血压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解释体重过度增长所产生的危害。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应当注意控制水分的摄入量。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泵速由慢到快,首先是60mL/min,结合血压和患者的反应,增加到150―260mL/min,若患者具有进餐习惯,降低速度,开始为20―40mL/min,直到结束,低血压发生率得以降低【2】。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若患者存在出冷汗、头晕等症状,平均动脉压降低大于30mmHg,就应当想到透析低血压,采用高渗盐水、降低血流量等处理方法。
其次是心功能不全。这种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死亡的原因之一。在本次研究中,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为45.0%,发生率较高。在透析之前,若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容易死亡【3】。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需要强化宣传教育,引导患者提前进行透析,用药和饮食合理,在透析过程中,限制水的摄入量,对体重进行控制。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应当多吸氧,观察是否出现憋气等症状,帮助患者选择卧位。定期进行血液滤过,使得透析更加具备充分性。
再次是感染。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增加,糖代谢出现紊乱,机体的免疫功能较差,感染发生率比较高,在本次研究中,感染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30.0%,对照组发生率为10.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应当引导患者适度的强化营养,适当的进行活动,机体的抵抗力能够增加;房间定时的进行通风,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防止感冒【4】。并注意进行皮肤护理,注重个人卫生。
总之,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做好早期的护理,进行心理护理,并针对并发症做好护理工作,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相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病人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3,27(8):2326-2327.
二、海关内部绩效审计的现实基础
(一)合规性问题呈现减少的趋势,为开展绩效审计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近年来,海关构建风险管理机制,推进大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各领域加强职能监控和检查,有效控制了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专门审计监督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海关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督察等监督工作,发现和查处了大量违规情事。从审计监督的结果看,商品归类、减免税等领域的合规性问题呈下降趋势,发现的问题多涉及新的商品以及非海关审批权限所致,为开展绩效审计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基础;另一方面,部门之间的联系配合,“结合部”之间的问题日益突出,对开展绩效审计提出了现实需求。(二)海关内审体制不断规范健全,为开展绩效审计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近年来,海关相继出台了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督察、内部控制等内审领域的署级规范,海关内审的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不断创新,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海关内审法制、组织、评价、队伍体系,为开展海关内部绩效审计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三)各领域逐步形成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为开展绩效审计提供了权威的标准内审部门在开展绩效审计时,需要运用相关领域的考核评价指标,一方面评估考核评价指标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指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予以评价。在当前海关系统,有的部门已经建立了或正在研究制定本领域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并逐步予以完善。这些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的确立,为海关内部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了检查评价依据和权威标准。(四)海关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5年,海关开始探索开展内部绩效审计,在前期试点和学习先进审计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海关自身特点,于2007制定了《开展海关管理审计的指导意见(试行)》,用以指导全国海关的绩效审计工作。经历了最初的试点后,至2012年,已对多个海关开展了管理审计,另外,许多绩效审计的要求分散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控审计、业务督察的相关规定中。通过绩效审计实践,海关基本理清了开展绩效审计遇到的主要问题,取得了一定经验。2013年,海关内审工作目标中,增加了绩效管理的标准,要求在内审工作中,围绕绩效管理要求,检查资金使用、进出口监管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揭示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问题。
三、海关内部绩效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绩效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首先,存在“依法行政”教条化的倾向。目前,海关已经从1998年腐败案件的阴影中走出,在十六字工作方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很好地发挥了各项职能,但是与此同时,有的执行者,甚至于有的管理层又走进了“机械执法”的误区,有的认为海关就是执行部门,只需要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实现工作目标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效率、效益的问题,投入成本与实际产出是否成比例不是海关应该考虑的问题。其次,对绩效审计的理解还不统一,一方面,我国的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大多是“舶来品”,有的理论著作甚至是纯粹翻译国外的著作,同时冠以效益审计、风险管理审计、风险绩效审计等全新的名字,还提出了“5E”、“6E”等诸多内容,而对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别是符合我国政府管理实际情况的绩效审计理论,则是较少涉及;另一方面,深圳市、浙江省的政府绩效审计走在了前列,其实务做法具有指导意义,但至今未形成一套国家颁布的绩效审计准则,这种局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家对绩效审计理解的不一致。再次,有的审计人员对开展绩效审计有“畏难情绪”,审计人员在开展绩效评价时,往往难以找到问题的依据,最终的结果是相关不良绩效的问题作为审计建议提出,内部审计人员也多由此对开展绩效审计产生“畏难情况”,希望能在相关规定完善后再开展绩效审计。(二)绩效审计机制不健全首先,绩效审计制度不健全,限制了包括海关内部绩效审计在内的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大家都在摸索着开展绩效审计,并没有多少成文的规定,《审计法》及相关规章也主要是针对财务审计和法规审计而做出的规定,基本上没有考虑绩效审计的特殊要求。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07年实施了《经济性审计》、《效果性审计》、《效率性审计》等关于绩效审计的内部审计准则,对绩效审计做出了一些原则的规定,但是这些准则一方面由于机构的原因,并不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地位,只能供海关参考,另一方面其规定较为原则和理论化,对绩效审计具体操作实施的指导性并不大。海关总署自2005年至2007年在海关系统开展了绩效审计(管理审计)试点,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2007年制定了指导意见,该意见对海关内部绩效审计起到了推动和指导作用,但由于无成熟审计程序和标准可以借鉴,该意见并没有对海关绩效审计的标准以及评价指标的获得予以规定,因此,该意见对海关内部绩效审计的理念启蒙作用远大于其实务指导作用。其次,绩效审计的开展方式有待明确,审计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绩效审计不同于传统审计,它在审计方式和审计方法上与传统审计有着明显的区别,海关目前的审计还大多停留在合规性审计阶段,使用的审计方法多为报表审查法、流程记录检查法等方法,并不能充分揭示绩效管理方面的问题,亦无法对绩效问题做出有效的评价。(三)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还需进一步增强一方面,不同部门对某一项业务的考核有重复,都根据自身监控范围制定了评价指标,但是由于评价指标的计算统计口径不一,导致指标计算结果出现差异,内审部门在使用相关指标时,被审计单位常常提出异议,有时会出现内审部门无法做出评价或做出的评价难以得到被审计单位认可的情况;另一方面,指标应用的公信力有待行政高层的确认和高级管理层的认可,各部门的考核指标在本业务领域的适用比较顺畅,但内审部门在把相关指标整合成综合性指标体系,评价被审计单位整体情况时,则需要得到行政高层和总署各部门、各直属海关等高级管理层的认可,在现行行政体制下,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协调、逐步推进的工作。(四)现有海关内审人员的素质难以满足开展绩效审计的需要首先,绩效审计师需要具有较强的资料分析判断能力和归纳评价能力,需要不断更新知识,适应审计发展的需要,这就对绩效审计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海关内审部门作为海关一个新生部门,内审人员长期从事合规性审计,对开展绩效审计的认识还不到位,其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评价水平离绩效审计的要求还有差距。其次,海关对内审人员的绩效审计业务的培训还需加强,近年来,海关系统每年都要举办内部审计培训,主要围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题目开展内审业务培训,培训的内容大多是工作任务的布置,合规性审计的方法和技巧,并没有针对绩效审计理念、绩效审计方法等内容的培训。再次,绩效审计师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过程,一个优秀的绩效审计师需要经过海关多个岗位的培养,既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也需要管理、审计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海关对绩效审计人员的培养缺乏长远的规划,对绩效审计师与传统审计师的区别没有研究,这种缺乏人才储备和规划的情况都不利于今后海关内部绩效审计的全面开展。
[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156-02
Abstract: In responding to the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ituations, internal audit of commercial banks must be conducted in a way that adds valu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promotion. Value added internal audit of commercial banks could be fulfilled by carrying out the audit following up strategic decisions, risk-oriented audit,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udit and by improving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To ensure a value-added internal audit, 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change the audit idea, build a scientific internal audit system, innovate internal audit method, and invest more in building internal audit talent teams.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internal audit, adding value
一、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简述
在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2004年制定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II》中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工作应该符合经济金融运行的特点,通过独立、客观的鉴证与咨询活动,系统地、规范地评价银行的治理、风险管理与控制过程,通过为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经营管理意见,间接的为银行增加价值,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2009年将内部审计重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新定义的提出,标志着内部审计增加企业价值这一目标的确立。内部审计通过对组织内部管理活动进行独立的系统评价,促进各管理职能、项目目标、社会目标及员工发展的实现来增强组织的获利能力,并增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该定义不仅强调了内部审计与组织目标的趋同性,更强调了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增加组织价值以实现组织目标。
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06年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将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义为:“保证国家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监管部门规章的贯彻执行;在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框架内,促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运营,增加价值。”这一目标的提出使得以价值增值为导向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当注重内部风险的把控及对公司治理有效性的评价,在找出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的同时,积极的提出改进措施,在提高运作效率的同时,满足战略需求,致力于价值创造力的提高和改善,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已从传统的合规型审计向增值型审计发展,“为组织增加价值”是内部审计的首要目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程序也将成为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向增值型发展的必要性
(一)适应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迫切需要
面对当前新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内部审计应当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从公司全局和战略角度加强内部控制,降低经营风险,增强对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对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提前预警,对重大的战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切实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实现内部审计职能转型的必然要求
随着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外部监管要求也日益严格。传统意义上的内部审计职能已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遵循国际通行的专业框架与实务标准,全面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层次。
(三)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找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发挥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目前加强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而风险管控是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参与银行的风险决策,不断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将创新发展与风险控制能力同步提升。
三、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现途径
(一)关注公司治理目标,开展战略决策跟踪审计
内部审计部门需代表董事会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密切关注高级管理层的经营决策行为。围绕公司整体战略决策、面临的重大风险等问题进行战略决策跟踪审计。重点关注业务经营体制、机制与流程方面的问题,并及时向董事会汇报,为董事会作出决策提供依据。
(二)关注行业风险变化,开展风险导向审计
内部审计部门应密切关注内部业务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行业性风险。科学的选择高风险的行业进行持续性、重点性审计跟踪,揭示风险、防范风险、化解风险,确保国家金融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和商业化运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关注公司经营管理,开展绩效管理审计
绩效管理审计是现代审计的重要标志,是内部审计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也是传导贯彻落实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战略和指导思想的主要措施。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金融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当构建高性能大数据分析平台,对海量多样化的审计数据进行高效分析,探索创建切合大数据关联分析的绩效管理联动审计新模式,形成全覆盖、智能化、一体化的绩效管理联动审计新格局,
(四)关注新型审计领域,完善经济责任审计
首先,通过建立定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实现经济责任审计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变,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其次,实现审计重心由低向高转变,要把审计重心更多地放在决策层面和管理层面,通过分析控制力、执行力、决策力、价值创造等方面的审计结论,作出符合职责的审计评价。最后,建立领导干部的动态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的数据库,在领导干部提拔任用时,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获取相关资料,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商业银行实现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保障机制
(一)建立科学的内审组织保障体系
为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向增值型发展,保证审计行为既符合程序规范,又要针对增值转型的现实需要,要建立健全以审计章程、审计管理办法、审计工作规范和操作指南等为主要内容的一套审计制度体系框架,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内容,以统一审计内容,规范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规范化程度,为增值型审计提供制度层面的支持。
(二)研究科学的审计方法体系
基于提高审计的增值目标与规避审计风险和责任,审计人员要在审计效率、质量、风险、责任之间不断进行权衡,选择既能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又能规避审计风险与责任,进而满足所有权监督需要的审计方法,从而实现审计目标。应当对现有的内部审计方法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创新,建立起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审计规划、审计实施、审核查证、审计记录、审计评价、审计报告和审计管理的方法体系库。科学的运用审计方法,以保证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实现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目标。
(三)完善非现场审计技术
完善非现场审计系统功能。及时将成熟的审计方法向全系统推广,使得全行都能使用有效的审计方法,充分发挥非现场审计功能,逐渐实现非现场审计自动化,改进非现场审计运用方式。建立非现场审计远程监控的常态化运行机制,落实规范、有序的非现场实时监控,将审计关口前移,不定期地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和结果进行经常性、连续性审计监督,实现非现场审计协同作业及资源共享,确定风险监管的区域重点和业务重点,实现对被监管单位风险的即时、动态、全面监控,将审计工作由单纯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相结合。实现对重要事项、重点业务及重大风险点的持续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及时核实、消除风险隐患。
(四)加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为了适应业务经营转型的需要,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快内部审计人才培养,打造出一支结构优化、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新型职业化内部审计队伍。培养内部审计人员树立现代审计理念和大局观,引导内部审计人员将增加组织价值贯穿到每一个审计项目中去;建立内部审计部门与经营管理部门的岗位轮换制度,定期让内部审计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进行轮岗交流,既保证了向管理层不断输送人才,也将经营管理层的优秀人才引进,为内部审计部门注入新鲜血液。
[参 考 文 献]
[1]马志娟,黄杉杉.对商业银行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1(3):22-25
(1)财务维度。财务业绩指标可以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对改善企业盈利做出贡献。财务目标通常与获利能力有关,其衡量指标有营业收入、资本报酬率、经济增加值等,也可能是销售额的迅速提高或创造现金流量。
(2)客户维度。在平衡计分卡的客户维度,管理者确立了其业务单位将竞争的客户和市场,以及业务单位在这些目标客户和市场中的衡量指标。客户层面指标通常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盈利率及在目标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客户层面使业务单位的管理者能够阐明客户和市场战略,从而创造出色的财务回报。
(3)内部流程维度。在这一维度上,管理者要确认组织擅长的关键的内部流程,这些流程帮助业务单位提供价值主张,以吸引和留住目标细分市场的客户,并满足股东对卓越财务回报的期望。
(4)学习与成长维度。它确立了企业要创造长期的成长和改善就必须建立的基础框架,确立了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平衡计分卡的前三个维度一般会揭示企业的实际能力与实现突破性业绩所必需的能力之间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差距,企业必须投资于员工技术的再造、组织程序和日常工作的理顺,这些都是平衡计分卡学习与成长维度追求的目标,如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员工培训和技能等,以及这些指标的驱动因素。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商业企业管理审计框架构建
笔者借助平衡计分卡理论,将管理审计和烟草商业企业大背景联系起来,结合现代的管理创新,运用到实际的审计工作中,提出对烟草商业企业开展管理审计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卷烟经营是烟草商业企业两大核心业务之一,笔者选择卷烟业务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财务维度管理审计关注的财务维度的指标可以包括卷烟销量、销售收入、盈利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等内容。卷烟销量方面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卷烟销售完成率、低档烟销售完成率、一二三类烟销售完成率等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经营贡献、卷烟销售毛利等指标;经营水平指标涵盖于经营贡献指标中,有关费用指标在经营贡献中体现,如果需要重点监控哪些费用性指标,也可将明细项列入财务指标,如人工费、配送成本等。财务指标需要自上而下逐层确定,由被考核单位根据企业近期经营目标、卷烟营销战略、上级关注的财务目标等先提出初步方案,考核者与被考核单位协商后确定。目标值的确定:当年目标值的确定需要考虑卷烟长期经营目标、省公司当年下达的卷烟销售计划、区域市场特点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地市级烟草公司及其职能部门的销量目标值一致,销量目标值根据各县级分公司市场特点分解到各县营销部门;盈利能力指标和经营水平指标以年初预算为目标值,市烟草公司经营贡献指标在一定的数据积累后宜对关键的二级指标设定单独的目标值。
(二)客户维度管理审计关注客户的满意度,包括零售户和工业企业的满意度。客户维度的指标一般选用能够体现客户满意度的指标,主要从销售计划完成情况来评价工业企业满意度,从断货天数、获利能力及服务等方面评价零售客户满意度。各下属部门和单位分别从其作业职能方面评价客户满意度:如营销部门主要从货源组织和分配、零售户对服务流程的接受度等方面评价零售客户满意度;从品牌管理和信息提供等方面评价工业企业满意度;电访中心从电话占线时间、服务态度、信息告知、咨询解答等方面评价零售户满意度。同时设置“客户投诉”作为事件性指标。客户维度指标由考核者根据上期同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在期初调整确定目标值,设计需通过客户调查得到实际值的指标,由考核者在制定调查问卷时根据期望的客户满意度确定目标值,确定目标值时需考虑问卷设计、调查方法等因素。
(三)内部流程维度管理审计关注内部业务流程是否理顺。内部业务流程方面的指标分两个阶段设计。在重要业务的标准化流程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可选取适当指标直接评价流程的效率与成本,如用“存销比”指标评价整个卷烟经营流程的效率,用“日均接单达标率”指标评价电访中心接单流程的效率。
(四)学习与成长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是衡量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长期指标,这类指标的特点是:短期投入往往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被许多强调短期财务目标的企业所忽视;但如果长期都不投入,往往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未来竞争力,到发现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时再来投入为时已晚。因此,对于一个渴望持续、高速发展的企业而言,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学习与成长维度,管理审计主要关注员工满意度、工作效率、工作胜任能力以及相关组织机制等方面内容,如通过评价“员工满意度”,促进企业关注员工士气、心态等因素,提升员工的向心力;通过评价“培训计划完成率”,促进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过评价“论文、课题等成果评比”,评价员工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使企业永远保持强劲的生机与活力。
三、对平衡计分卡理论应用于管理审计的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需要战略明确且全员认同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核心是企业战略——唯此方可指导企业组织所有的行动和决策,确保全员团结一心。在整个企业战略导向不清的条件下在管理审计中导入平衡计分卡,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绩效考核作为内部控制五要素之一———控制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公司的发展规划、战略目标体系及其目标责任体系、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等,其核心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其实质是使员工个人的能力得到提升,并确保人尽其才,使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作为一项监督评价机制,是公司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企业的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为了保持独立性,内部审计不参与任何经营管理工作。
2.二者的关联度。
第一,二者总体目标相同。绩效考核已经从单纯对财务指标的衡量而逐渐发展为一个业绩评价的体系。评价方法着重于从长远的眼光看企业的发展,从而进行业绩的考核。第二,二者评价范围相似,但各有侧重点。绩效考核一般从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几个方面对企业、部门或员工进行评价,内部审计主要侧重关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这几个方面都有所涉猎,但不是直接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内部审计活动自身也需要有一套评价体系对其考核,而绩效考核过程本身也需要内部审计的评价。第三,二者作用互相促进。企业管理复杂性的增加使内部控制日益重要,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各项活动(包括绩效考核)进行监督,为其合理有效执行提供了保证;而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又增强了企业人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有关内部控制各种规章制度的遵循程度,这又为内部审计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内部审计与绩效考核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首先,内部审计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进行内部审计的是企业内部机构,了解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具有审查问题及时、深入等特征,这为企业开展绩效评估提供了组织、人员、技能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其次,内部审计通过绩效考核得到延伸。绩效审计是传统财务审计的延伸。通过绩效审计,在确认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真实、合法的基础上,还能对企业经营目标、生产技术、成本效益、资金效果、经营决策等作出正确评价,进而帮助管理者分析原因,找出根源,从而改善经营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内部审计参与绩效考核应关注的问题
1.内部审计要在绩效考核中发挥长足作用,必须注重对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及绩效评价指标考核的全程监控。
要建立最高管理者分管的内部审计机构,并将审计机构负责人纳入绩效考核工作小组的领导层,确立权威性。在绩效考核办法制定阶段,发挥内部审计的分析评价职能,并结合审计过程中了解的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在绩效考核实施阶段,监督考核程序、考核方式、考核依据是否规范有效,考核结果是否公正,并对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使之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2.领导应高度重视。
只有领导重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有效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对绩效考核的促进作用就越高。我们的工作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另外应注意的是,为保持高度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人员应对绩效考核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是否适当、考核程序是否规范、考核结果是否公正进行评价,而不应直接参与绩效考核工作对企业、部门或个人的业绩进行评价。
3.应配备各类专业人才,加快审计转型发展。
要想在企业绩效考核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就不能停留在原来以财务审计为主的阶段,而是要加快审计转型发展,从单纯的财务审计为主转向内控审计、绩效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为主,从单一的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发展。要顺利完成审计转型,最关键的要素是人才。
儿童基金会资金来源分为一般资金来源和其他资金来源,其中,一般资金来源来自总部的拨款(即联合国的财政拨款),而其他资金来源是来自于当地政府的捐赠、公司的捐赠,和儿童基金会贺卡销售业务。在儿童基金会开展的业务主要围绕四个领域展开:(1)生存、增长和发展:将在正常、紧急和过渡情况下支持基本健康、营养、水和卫生方案,环境等新兴领域,在家庭、社区、服务提供者和政策等层面上支持幼儿和产妇护理;(2)优质教育和两性平等:为完善教育设施做好发展准备;改进就学机会、坚持学业和完成学业,尤其要照顾女童;提高教育质量;减少风险和紧急情况下的教育;以及儿童基金会继续在联合国女童教育倡议方面起领导作用,继续发挥带头作用;(3)艾滋病毒/艾滋病:重点是加强对因为艾滋病毒/艾滋病而成为孤儿和变得脆弱的儿童的照管和服务,促进扩大妇女儿童的就医机会,在儿童和青少年中预防感染;以及继续大力参与联合国艾滋病毒/艾滋病联合规划署的工作;(4)保护儿童:加强国家环境、能力和应对措施,以保护儿童免受暴力、剥削、虐待、忽视及冲突的影响。
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机构进行外部审计的是联合国审计委员会(United Nation Board of Directors),其是设置于大会下的一个机构,根据大会(General Assembly)1946年12月第74(I)号决议成立,其负责审计联合国各组织及其各基金和方案的账目,并通过行政和预算问题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 on Administrative and Budgetary Questions)向大会报告其审计结果和建议。为此,大会任命了三名审计委员,所有接受任命者必须是会员国的审计长(或担任同等职务的高级官员)。审计委员会的委员对审计工作负有共同责任。审计委员会是完全独立的,只对审计工作负责。
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办公室审计特点
笔者通过参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审计,发现联合国审计与国家审计有很大的差别,其特点如下。
(一)经常与管理当局交流,尊重管理当局的意见。
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及时与国家办公室管理当局交流,并找出引发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交予管理当局,请他们对提出的建议进行评价。审计人员把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汇集写成审计观察记录(Audit Observation Memorandum(AOM)),AOM的写作要求表述一定要有逻辑,应该按照法规、事实、原因分析、后果和建议表述清楚,这样才能使提出的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审计人员在收到管理当局对AOM的意见反馈后,应该认真分析管理当局的意见,针对意见差异大的问题,再次与被审计沟通。最后,审计小组需要把经过与国家办公室管理当局交流意见后的的AOM汇总归类写作管理建议书(Management Letter)提交给儿童基金会总部,接受它们的意见评价,对于被审计单位已经接受并作出更正的问题在管理建议书中可以不再提及。
(二)强调对以前审计建议实施情况的跟踪审计。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办公室审计非常强调跟踪审计,一般在审计后,都要求审计小组写一份管理建议书,就被审计国家办公室内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同时,在第二次审计时,要对上一次审计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跟踪审计,看被审计国家办公室是否进行了改进,以前年度审计的执行情况一般都会作为本次审计的一个审计领域。
二、完善制度建设,强化质量控制
河南移动内部审计通过统一搭建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内审制度体系,规范了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保证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权威性。河南移动内审部门认为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管理包含审计工作整体质量管理、项目审计质量管理等多个层次。在项目审计质量管理上,河南移动内审部从成立伊始,就规范执行三级项目质量复核制度,审计组组长、项目负责人和部门领导分别对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进行全面或抽样的审核确认,有效地保证了审计工作成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深入性。河南移动从未来内审工作提升要求出发,在梳理法规文件和内部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基本管理制度、审计业务规范、实务指南”三个层次及内容为主体的公司内审制度框架体系,并制订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加快制定出台相关制度,目前已出台各项规章制度22个。通过一系列内审制度体系完善措施的施行,促进了审计工作流程、作业规范及工作标准的统一性和规范化。
三、创新工作方法,构建信息平台
一是引入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丰富审计手段。在开展资本开支全流程审计项目中,引入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通过与ERP系统对接,实现快速锁定审计重点。二是建设内审管理平台,提升内部审计管理水平。把内审日常工作中的计划管理、作业管理、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等统一整合到平台上。三是充分利用业务系统,量化数据分析,服务专项管理审计。在开展有价卡管理审计和低质客户审计调研中,直接远程利用经营分析系统数据仓库,实现对用户清单、账单、营销活动等海量数据的实时监控。四是探索将SOX测试与专项审计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内部控制常态化管理。每年在开展各专项审计过程中,选取部分风险较高的SOX控制点,进行穿行测试和抽样检查,以此作为评估企业风险和评价被审单位内部控制遵循情况的主要依据。
绩效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的既定方向和要达到的预定结果,也是审计理论联系审计实践的桥梁。审计目标是审计与外部环境的纽带,它直接反映社会环境的需求,影响和制约审计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对审计目标提出调整要求,进而引起审计实践的变革。同时,审计目标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也有直接影响,有什么样的审计目标就有什么样的审计责任。
一、国外研究现状
有关于绩效审计,国外有多种定义。据统计,有关绩效审计的提法多达20多种,例如: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管理业绩审计(management performance audit)、效率审计(efficiency audit)、效果性审计(effectiveness audit)、“3E审计”(economy,efficiency & effectiveness auditing)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审计部门规范了绩效审计在本国的称谓,比如美国的绩效审计、英国的货币价值审计、加拿大的综合审计、澳大利亚的效率审计、中国香港的衡工量值审计,最高审计机关称为效率审计。
国外绩效审计起步时间长,发展较为完善,但是各国绩效审计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尽相同,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水平对绩效审计的影响也不一样,因而各国所进行的绩效审计从内容、重点和形式也存在差异。
美国是最早开始发展绩效审计的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其绩效审计逐渐走向准则化和法定化。1972年,美国审计总署根据立法所赋予的权限制定了《政府的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准则》(Standards For Audit Of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Programs,Activities And Functions)。这份被成为“黄皮书”的审计准则,突出强调“3E”审计(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s)的重要性,并首次规定了如下审计目标:检查财务活动和遵守现行法律和规定的情况;评价管理工作的经济性和效率性;评价项目成果与预期成果的关系。直至今日,3E审计仍然是绩效审计的重要审计准则。
英国的政府绩效审计称为“货币价值审计”(Value-for-Money Audit)。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凭借其资本主义经济所创造的雄厚实力,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虽然英国风光不再,但仍是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之一。就绩效审计领域来看,英联邦五十多个成员国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英国审计的影响。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公共支出的增加,英国的绩效审计开始发展起来。直至1983年《国家审计法》的颁布,第一次从法律上正式授权英国国家审计部门实施绩效审计。目前,英国的绩效审计大致可分为四类:对严重的铺张浪费、效率低下和控制薄弱现象的检查;针对特定的部门、重大项目、工程的调查;对管理活动的检查;其他较小规模的检查。
澳大利亚审计署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对联邦公共部门开展绩效审计。1979年,有关绩效审计的授权写入修订后的《审计法》。目前,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内设四个业务局,两个从事财务审计,两个从事绩效审计,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平起平坐。
加拿大审计署的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称为综合审(Comprehensive audit),审计资源中用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的约占43%。
德国的审计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绩效审计始于1969年修改的《预算法》中,其明确了审计院具有开展绩效审计的权利。但是,总体来说,在发达国家中,德国在绩效审计方面的成就并不引人注目,其绩效审计主要任务并不是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合法性而是经济合理性。
二、我国绩效审计
我国审计机关对于绩效审计的称谓形成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在2007年前,一直称之为效率审计,中《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才提出:全面推挤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可见,直到2008年才正式使用绩效审计这个属于,在此之前一直使用绩效审计。
当前我国国家审计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仍然以检查真实性、合法性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形成这一局面有其客观原因,我国的国家审计制度自恢复重建以来(1983年9月15日国家审计署成立)只有20多年,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国家审计制度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尽管我国经济绩效审计的开展相对落后,政府和国家审计机关对于经济绩效审计的重视却并不是近几年才开始,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经济绩效审计的探索几乎从国家审计制度恢复重建时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审计学会自1984年成立以后,多次举行经济绩效审计的研讨会,各种审计学刊物也有大量的文章专门探讨经济绩效审计。
从使用惯例及我国传统来看,可以将针对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非财务审计称谓绩效审计,把针对企业进行的非财务审计称谓管理审计或经济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就是审计人员采用系统方法,客观、系统地对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项目、活动和政策就其实现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程度进行独立的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改善公共责任,为有关方面决策提供信息。
《宪法》和《审计法》规定了政府审计的职责范围。绩效审计出发点主要是资金的流出,所以绩效审计一般不关注财政收入。我国绩效审计的范围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大类:1.财政性资金(或称公共资金)支出;2.国有及国有资产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
经济绩效审计不仅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我国经济绩效审计实务也在稳步实施,各级国家审计机关已在实践中初步摸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绩效审计思路和方法。
三、对比分析
各国绩效审计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尽相同,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水平对绩效审计的影响也不一样,因而各国所进行的绩效审计从内容、重点和形式也存在差异。但总的来说,绩效审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共性:
一、绩效审计已成为各国政府审计工作的重点
绩效审计已成为许多国家政府审计关注的焦点和主要的工作内容。
二、绩效审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
西方国家大都制订了详细的绩效审计准则或指南。例如美国审计总署的出版物《政府组织、项目和职能部门审计准则》1981年修订本中,制定了七条公共部门绩效审计测试与评估准则,对难以量化的标准,建立了“优先实践”概念作为衡量标准,并实行“金额化”法。随着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不断发展,澳大利亚国家审计署先后编制了《澳大利亚国家审计署绩效审计手册》、《绩效审计业务指南》,从而使绩效审计日益成熟,并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三、绩效审计的范围广泛且形式多样
西方政府绩效审计对象一般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国家投资的公共项目和公共资金、公营企业等。绩效审计的开展可以有多种形式,既可以作为单独的一种形式开展,比如美、英、澳大利亚、日本、瑞典等国都是如此,也可以与财务审计结合进行,比如,加拿大的综合审计、印度的经营审计就是其典型代表。
四、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与手段
绩效审计中十分重视质量分析方法及决策模型研究,将一些科学理论,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和概率论、数理统计等运用到绩效审计中,广泛利用各方面专家的工作,增加绩效审计的科技含量。审计手段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十分普遍,不仅对电子计算机系统本身进行审计,也将计算机运用于审计计划、管理、计算、审计数据库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