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业发展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5 16:12: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金融产业发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金融产业发展

篇1

1.良好的经济基础

青岛作为全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有着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443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财政总收入1251.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2.4亿元。青岛是国内少数几个同时拥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城市。青岛拥有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重点产品,拥有中国世界名牌2个,已培育出中国名牌产品69种,中国驰名商标23个,均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2.金融组织体系比较健全

截止到2007年末,青岛共有存款类金融机构32家,其中,政策性银行分行及代表处3家,国有商业银行分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10家,城市商业银行、市级农村信用联社、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邮政储蓄分局各1家,外资银行及代表处10家。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1家,法人证券公司1家,证券营业部39家,证券服务部3家;期货经纪公司3家,期货经纪营业部10家;保险分公司31家。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均在青岛设立了派出机构。

3.外向型金融发展初具规模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金融行业的开放力度也在加大。近几年青岛吸引了大量的外资金融机构前来扎根,这其中包括汇丰银行、瑞穗银行等全球知名性银行。这些金融机构的入驻,一方面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也将其客户的部分业务吸引到了青岛。同时由于青岛近年来国际贸易发展十分迅速,青岛金融业中与进出口相关的银行国际结算以及货物保险等业务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青岛金融产业的外向型特征日益明显。

(二) 青岛金融产业的劣势分析

1.信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作为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青岛的信用体系从无到有,成绩显著。但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信用意识不强,失信惩戒力度不够,逃废银行债务的问题仍有发生。保险诚信建设和保险知识普及宣传也有待加强,保险市场秩序没有根本好转,欺诈误导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行业形象和全社会保险意识亟待提高。

2.金融创新力度较弱

要想让金融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金融创新是关键。由于部分创新类业务需要总部机构统一研发并向下推行,再加上青岛本地金融研发人才的缺乏,导致青岛近年来金融创新的水平不足。大多都是模仿型创新,产品、服务之间同质现象突出,技术含量低,缺乏特色,缺少自主型创新,难以充分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对新型金融工具的需求, 特别是针对青岛市和辐射区域的金融创新工具不足。

3.资本市场不活跃,中小企业融资受限较多

企业融资模式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所占比重较小。目前,青岛市的经济总量居山东省第一,但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总额,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地位还不相匹配,与先进城市相比也有不小差距。在现阶段宏观调控形式日益趋紧,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越来越大,中小企业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亟需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直接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

4.缺少有辐射力的独立法人型金融机构

法人金融机构是一个城市成熟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单独完成金融产品的创新,提升整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如果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可以吸引异地资金回流到法人机构总部,形成资金流的“洼地”。虽然青岛金融机构的数量比较多,但是独立法人型的金融机构非常少,形态也不健全。除此之外,进驻青岛的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中外资金融总部也很少,使得全市金融业总体规模偏小,金融业的辐射影响力度有限。

(三) 青岛未来金融产业发展的机遇分析

1.后奥运经济效应

随着北京奥运会顺利落下帷幕,青岛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协办城市,通过此届奥运会,城市美誉度和国际知名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企业来到青岛。因为跨国公司和外资金融机构往往是相互伴生的,在目前情况下,不少外资金融机构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在当地投资的跨国公司的各种金融服务需求,而外资金融机构的高质量的服务,无疑对跨国公司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因此青岛将会吸引众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前来开展业务,金融业务量也将会有大幅增长。

2.国际化金融创新浪潮的深入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等国家由于金融管制的放松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掀起了一股金融创新的热潮,并迅速在全球范围推广。进入新世纪,金融创新浪潮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目前在青岛的一些金融领域,已设计出一些适应市场需求,利润率颇高的金融创新产品。随着国际化金融创新浪潮的深入,结合青岛本地企业的特色,会有更贴近需求,影响更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出现。

3.港口业务稳步增长

近些年来,青岛港集装箱及散货业务装卸量不断刷新历史新高,与之对应的贸易结算金额也在逐年增长。相关进出口类的业务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扩大,为金融产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而且由于青岛港作为大豆、橡胶、铝锭等重要物资的进口集聚地,在期货交割中也被作为交割指定地,随着未来贸易额的不断增长和影响的日益扩大,有望在期货交割和期货交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青岛期货业务的发展。

(四)青岛未来金融产业的挑战分析

1.金融危机的影响

起源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正在全球形成愈演愈烈的趋势,其在全球造成的危害绝不亚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金融危机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未来全球金融产业的不确定性和动荡性也会不断增加,青岛金融产业很难从这场危机中幸免。虽然金融危机没有直接发生在中国,但其所带来的间接影响不可忽视。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萧条,一些国外企业会放缓其在中国开拓业务的步伐,相应的金融业务也就会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境内金融机构持有的外国金融企业的债券,也会遭受一定的损失,自身业务范围也会进行收缩调整。总之,必须重视本轮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

2.国内同类城市间的激烈竞争

由于地理位置以及金融服务的类似性,青岛将会受到同类型城市的激烈竞争。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类型的业务量是一定的,所以将会出现多个地区竞争的情况。要想在这场竞争中胜出,

则必须充分突出自己的特色,突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国内外城市的发展经验

(一)伦敦的金融产业发展经验

1.汇聚了全球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组织

据统计,世界500强中,有近75%的企业的总部或分支机构设在伦敦。同时,全球性的金融机构也基本上都在伦敦设有分支机构。伦敦聚集了500多家外国银行,180多家外国证券交易中心,管理着全球4万多亿美元的资产;外汇、黄金交易额及基金管理量等均居世界第一。此外,伦敦金融城内还有一大批为整个金融市场服务的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咨询公司、保险经纪人组织等。

2.宽松的外部环境和自由的体制

伦敦城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著名的金融市场,除了特定的历史渊源外,首先得益于其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和政策环境能够充分满足金融服务的需要。政府政策扶持不等于直接干预,伦敦的金融业是在政府不干预政策下保持其活力,市场主体首先依靠市场,并根据市场状况采取灵活的措施,只有当市场难以解决或无力解决问题时政府才进行干预。

3.强大的创新能力

伦敦十分注重金融创新,根据不同时期金融业发展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首次公募债券的发行、欧洲债券和多种金融衍生品的诞生、国有企业重组与上市概念的首次提出、企业民营化后的管理体制的建立、国际存托凭证的发明等等,伦敦金融的不断创新保持了金融中心的活力。

(二)北京的金融产业发展经验

1.拥有健全和集中的金融市场体系

北京的金融街目前已有金融、电信等各类知名企业在金融街安营扎寨,这里聚集着中国金融业50%-60%的金融资产,汇总着全国居民和企业存款的80%以上的数据。已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全国性的金融管理中心。

2.金融街、CBD、中关村是拉动北京市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金融街作为全国的金融管理核心区和资金清算中心,其地位无法动摇;CBD作为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桥头堡,将成为迅速崛起的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金融财团的地区总部所在地;而作为世界六大硅谷之一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中关村技术产权交易所,架起了金融和科技完美结合的桥梁。

3.金融人才密集

北京在发展金融产业方面,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智力资源优势,这里聚集了全国众多的国内外优秀金融专业人才,特别是近年来人才的聚集吸纳越来越向高层次、高标准方向发展。外资银行、跨国公司都会在北京交流经验和培训许多金融相关人才,北京在20多年的对外交流的经历中已经拥有了一批与国际业务接轨的金融人才,并且还会继续从中受益,这对发展金融业是很有利的。这种人才与企业研发力量的互动将继续强化北京在金融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

三、青岛金融产业未来的发展路径分析

(一)积极稳妥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

在混业经营已越来越热的今天,传统的以银行为主的经营模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银行类业务,特别是存贷款业务的比重将逐渐降低,而非银行类业务,特别是新兴的信托、担保、财务咨询等业务将异军突起,并且其利润率也远高于银行信贷类业务的利润率。所以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和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为各类金融机构产品创新提供完善的配套措施。在此基础上,实现银行类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与相关中介机构的功能互补,加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完善青岛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水平。

(二)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以市场为中心,大力研发适应各类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面对企业出口收汇所面临的汇率下降风险,开发人民币掉期产品。利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进出口环节的相关流程。针对中小企业借贷困难的现状,创新信贷产品,积极协调资金需求双方的意愿,进行产品担保和中介。提高青岛金融业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金融创新的层次,打造更具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品牌,形成品种更加丰富、服务对象更加细分、与市场需求基本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市场,丰富品牌城市的内涵。

(三)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增强市场功能

1.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

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融资券。继续利用再贴现政策工具,推进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完善票据市场主体,拓宽票据流通范围,帮助企业扩大融资、节约成本。发挥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中心的作用,增强区域资金的集聚与辐射能力。

2.加强以资本市场为重点的金融市场建设

加强对企业上市的统筹规划,扩大辅导和培植面,将具有地区主导型、支柱型企业推荐上市,增加主板市场上市数量;支持中小及民营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吸引更多期货公司来青,争取期货交易所在我市设立大宗商品交割库,促进物流与港口等实体经济的发展。加快发展再保险市场,完善保险市场体系,建设区域性保险中心。

3.培育建设区域外汇交易中心。鼓励银行加强外汇业务创新,积极参与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建设。支持外资银行和有条件、有客户资源的中资银行办理离岸金融业务,为跨国公司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提供便利。开展保险外汇业务,增加外汇保险种类,建成辐射全省的保险外汇业务中心。

篇2

1.金融总量支持大增。截止2011年6月末,郴州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2.32亿元,同比增长21.91%,增幅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比去年末提高3.19个百分点,剔除季节因素后月环比折年增长27.07%,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33.57亿元,同比增长25.14%;剔除季节因素后月环比折年增长率达到71.81%。2011年上半年新增各项存款134.82亿元,同比多增47.08亿元,增长53.66%。新增各项贷款61.52亿元,同比多增30.82亿元,增长100.41%。各项存款余额居全省第4位,各项贷款余额居全省第7位,新增贷款居全省第2位,新增贷款增幅居全省第1位。上半年,全市社会融资规模累计达119.9亿元,同比增长 3.7%。其中市内银行61.5亿元、外埠银行5.9亿元、住房公积金3.8亿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2.5亿元、小额贷款公司放贷6.5亿元、BT合同融资29.7亿元、私募股权3.1亿元、企业债券6亿元、租赁融资0.9亿元。金融总量的大幅增长,为我市的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

2.金融政策支持突出。郴州市为大力发展的有色金属产业,在政策、发展规划、园区建设等方面给予了优先支持。一是政策支持。2007年5月湖南省正式提出“湘南大开发”战略,2009年5月湖南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措施》涉及11个方面共34项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和融资渠道、产业布局、交通建设等。郴州市紧抓34条先行先试政策重大契机,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制定了《湖南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充分发挥有色金属资源优势,通过引进与吸收外来资金和技术,吸引有色金属龙头企业集聚郴州,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产业。二是支持工业园区建设。郴州市现有10个省级产业园区中有6个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包含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深加工,其中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重点发展钨、钼、铋、锡等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2010年有色金属总产值大38.5亿元,占园区总产值比重的73%;湖南省永兴经济开发区以金、银等稀贵金属冶炼为主,2010年有色金属总产值达43.7亿元,占园区总产值比重的99.5%。三是政府规制取得成效。近年来,对于有色金属产业无序发展局面,郴州市全面落实国家和湖南省对矿产资源的宏观调控措施,积极实行以整促改、以整促管,坚持依法办矿、依法管矿,实施国家、省、市三级规划矿区管理制度和“三区”管理制度,取得明显成效,初步扭转了钨、锡、铋等优势金属矿产过量开采的状况,走向了有色金属产业有序发展。

3.信贷投放向有色金属产业倾斜。郴州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郴州工业主要是在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成为银行信贷投放的主要领域。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对采矿和制造业(其中有色金属产业占一半以上)的贷款余额达到54.77亿元,同比增长38.62%,占全市贷款总额的14.7%,全年新增15.26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25.02%,其中向郴州钻石钨、金贵银业、宇腾化工、柿竹园等大中型有色金属企业累计发放贷款近7亿元。金融机构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贷款余额达到63.91亿元,全年新增9.18亿元,占新增额的10.6%。

4.根据产业特色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立足有色金属产业特色,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对有色金属产业的支持力度。一是金融机构对有色金属产业创新开办了贵金属质押、仓单、货权、贸易融资等金融品种。2009年重点在永兴、资兴开展了有色金属仓储质押贷款,较好地满足了冶炼产业对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解决了冶炼产业资金需求量大与融资渠道窄的矛盾,截止2010年底,永兴县累计发放仓储贵金属质押贷款4.12亿元,为企业创造了约6000万元的利润。二是率先在全省出台《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若干意见》(郴政办发〔2010〕6号),引进私募股权实现一级融资达11.3亿元。三是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正式落户郴州,项目注册资本5000万,首期投资2.6亿元,有力促进了金融与产业的融合。四是国有商业银行开辟了各种贸易融资渠道,其中市工商银行累计为企业贸易融资额达到8.9亿元。五是推出了中小企业联贷联保业务。2010年金融机构对中小型有色金属企业的贷款余额为36.65亿元,比年初增加10.23亿元。六是各类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4.7亿元;9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累计担保3724笔,担保金额为29亿元,在保金额14.6亿元,其中发放的大部分是有色金属企业。

二、金融支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有色金属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郴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变为产业优势,这使得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一是企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大型龙头企业。郴州有色金属及非金属产业集中度低,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重复建设严重,全市规模以上采矿及冶炼企业近700 家,但是大部分技术工艺落后,产业集中度低,产值过10亿的有色金属及非金属企业目前还没有。二是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结构不合理。郴州上游矿产原料及下游深加工能力偏小,特别是附加值高的产品深加工率过低,产业链延伸力度不够。目前,全市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占总产品的比例不足10%,产量较大的铅、锌、铋、白银等产品作为郴州有色金属的主打产品,80%的原料需从外省购入或依赖进口,而下游的精深加工不足,90%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产品附加值相当低。三是科研能力缺失。据调查,由于生产加工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辖内绝大多数规模以上企业,没有稳定的科研队伍,学者型高级工程师、技术员缺乏,生产加工主要沿袭传统技艺和经验,自我创新和研发能力不强,新产品研发动力不够。

2.新兴产业发展滞后造成缺乏新的信贷增长点。郴州传统产业比重偏高,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2010年郴州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24%,虽比2000年提高了5.35个百分点,但所占比重不到GDP的10%,比重仍然严重偏低,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1个百分点。2010年郴州高新区实现增加值仅为1.47

亿元,只相当于长沙的0.3%、株洲的0.7%、湘潭的1.9%、衡阳的3.3%。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信贷资产与朝阳产业、优质客户结合,既符合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也符合国家支持和鼓励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由于郴州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信贷向新兴产业倾斜的基础不牢靠,导致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步伐缓慢,辖内新兴产业信贷增长也驻足不前,2010年末金融机构向钻石钨、强旺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主要新兴产业企业合计发放贷款1.96亿元,占全市信贷投放的0.52%。

3.产品缺乏定价权导致信贷支持弱化。郴州矿产资源中虽然有很多品种储量及产量位居中国前列,比如钨、铋、钼、白银等,但出口主要以初级加工产品和原材料为主,在世界上缺乏定价权,议价能力较低,作为我市重要出口品种,2010年底铋出口3853万美元,白银出口17968万美元,石墨出口7559万美元,由于受世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影响明显,风险不断加剧,这对企业融资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银行对有色金属及非金属行业的贷款有敬而远之的苗头。2009年开办的有色金属质押贷款作为郴州金融创新的重要品种,在支持有色金属走出金融危机影响过程中抢占了先机,2010年累计发放贷款4.12亿元,较好的支持了有色金属企业发展,但随着欧债危机持续爆发,世界大宗商品市场受美元指数影响出现大幅波动,企业抗风险能力下降,被动性上升,银行对这一新的贷款创新品种也采取了谨慎的态度,有色金属质押贷款发展缓慢。2010年末贷款余额2.03亿元,和6月份相比仅增加0.02亿元,增长1.19%,和9月末相比减少了0.1亿元,下降4.65%。

4.多元化融资渠道尚未畅通。一是主要融资渠道靠银行信贷。但现有的“两高一资”产业和国家的产业政策相悖,和银行的“绿色信贷”相悖。郴州采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作为“两高一资”产业,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形势下,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同时不符合银行的信贷要求,金融支持的持续性可能会受影响。二是资本市场融资少。目前,郴州市有色金属产业是郴州市的支柱产业,也有几家企业如宇腾、金贵、雄风等正在上市培育,但还没有一家上市融资,大多有色金属企业由于达不到上市门槛只能“望股兴叹”。三是债券融资缺。我国债融券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有色金属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规模。四是基金融资未成规模。

三、金融支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1.政府加大对有色金属产业的指导,加快构建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政府要加大对有色金属产业的规划指导,提高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引进技术成熟、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明确引导金融支持的目标和方向。根据郴州目前有色金属产业情况,重点扶持有色金属产业及以石墨为代表的非金属产业集群,改变当前产业结构“小、散、乱”状况。充分利用省委出台的《关于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重点支持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发展,实现金融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效对接,结合政府对产业集群的规划,制定相应的金融支持规划,满足产业集群建设各阶段的资金需求。

2.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拉长金融服务链。目前郴州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大部分停留在原产品开采和初级产品加工,深加工企业相对缺乏。为此,应依托优势资源,壮大深加工、精加工企业,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和产业链,着力发展集采矿、精加工、硬质合金产品生产于一体的生产加工企业。重点加快发展钨、钼、铋、锡、铅、锌、白银、石墨、萤石等矿产品产业链。金融机构在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的过程中,根据产业链不同位置企业的金融需求,搭建信贷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信息平台,开发适应产业链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积极介入项目的起步及发展阶段,实现信贷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对接。

3.加快直接融资等多元化资金支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把资本市场作为构建郴州现代产业体系重要的投融资平台,为自主创新企业及成长性企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促进郴州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运行质量较好的重点培育企业要加快股份制改制步伐,加大企业上市力度。重点组织和推进我市金贵银业、宇腾有色、雄风稀贵等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畅通资本市场的投融资渠道,促进企业新上深加工项目。加强有色金属企业和深加工企业并购重组的协调和引导,形成采、选、深加工利用一条龙的综合类企业,集中资源优势,发挥规模效应,实现强强联合,促进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集聚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有色企业龙头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类融资工具,募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鼓励经营业绩好、资信优良的中小企业按市场化原则,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

4.加快创新金融产品,建立银、信、证、保相结合的多样化的产品。一是推进知识产权、股权质押融资以及产业链融资等信贷产品创新。各金融机构要根据有色金属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文化创意产业版权质押等担保方式创新,让更多的企业分享银行的服务。二是推出“投保贷”创新产品。各金融机构为有色金属企业提供授信支持的同时,利用银行的资源优势向企业推荐优质的投资机构。三方协商后,银行提供贷款融资,投资机构提供股权融资,这样既解决了企业负债率过高不能融资的问题,也为企业引入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为企业提供了全面融资的方案,最终实现“三赢”。三是开展“信托+理财”的融资方式。各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然后委托信托公司对企业进行投资(信贷投资或权益投资)。信托理财产品既能实现对受政策扶持产业的支持,又有效规避了对于银行股权投资的限制、对银行信贷规模的限制等。信托融资可以涵盖筹资转贷、融资租赁、债务重组、收益权信托等相关金融产品,为分散的社会资金提供了较好的投资渠道,起到了连接资金供需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10).

篇3

1.样本选择、模型构建与指标设计

(1)模型建立和指标设计。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选取商业银行贷款余额、股票市场总值、政策性银行贷款余额为解释变量,以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被解释变量。样本时间段选取1995~2010年。建立的模型如下:LnGJS(i)=α0+β1LnCB+β2LnSMA(i)+β3LnPBC+γLnL(i)将高技术产业分为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室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五大行业。并以YY代表医药制造业,HH代表航空航天制造业,DT代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DB代表电子计算机及办公室设备制造业,YL代表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以GJS代表高技术产业的总产值,CB代表商业银行信贷总额,SMA代表股票市场总值,PBC代表政策性银行信贷总额,L()i表示i行业从业人员,模型β1、β2、γ分别代表商业性银行信贷总额、股票市场总值、政策性银行信贷总额和从业人员数量变化引起的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变化的弹性系数。

(2)模型数据说明。被解释变量———高技术产业中各个行业的总产值数据来源于1996~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各个行业的股票市场总值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商业银行信贷总额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1996~2010年数据。在商业银行中选取四大国有银行即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即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本文政策性银行信贷额数据来源于1996~2010年《中国金融年鉴》,各行业从业人员数据来源于1996~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2.计量结果基于高技术产业

1995~200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Eviews7.0软件的混合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其中,被解释变量为第i个高技术产业的总产值,LnSMA、LnCB、LnPBC、LnL被设置为截面单元特定系数,表示这四者对5个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影响在不同产业之间是不同的。模型估计的结果见下表:上表中的结果表明,在1995~2009年,国内的商业性金融对高技术产业的影响大于政策性金融的影响。具体表述如下:

(1)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股票市场总值对高技术产业3个行业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影响系数最大,为0.418981。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股票市场总值与生产总值是不显著的负相关,可能是国家对药品相关调控政策的影响。如近年来,国家为了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先后出台了药品降价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医药制造企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另外,近年来人民币升值也是较大原因,使大部分原料药企业受到重创。从影响大小看,我国股票市场对高技术产业的影响较小,可能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比较滞后、市场不健全所致。

(2)商业银行贷款对4个高技术产业行业的影响在统计上基本显著。同时,对他们有很高的正相关,其中最大的是医药制造业,为0.829701。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商业银行贷款与其生产总值呈现负相关,即商业银行贷款增加一个百分点,其生产总值减少3.67053个百分点。原因可能是因为,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需要大规模的设备,资金投入较大,风险也较大。银行为了规避风险,提高其贷款利率,则使该行业成本增加,总产值降低。

(3)政策性银行信贷对4个高技术产业行业的影响在统计上很显著。其中,医药制造业与其是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为0.956182。说明对医药制造业的政策性支持方向正确,其余4个行业总产值与政策性银行信贷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中最大的是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为30.962079。最小的是航空航天制造业,为0.000404,而且不显著。政策性银行可以弥补商业性银行的不足,但从这几个行业来看,对于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本身,商业银行对其的贷款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政府的支持。但是,政策性银行对其的负面影响较大,其原因,一是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有限。国外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于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但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欠发达,政策性银行资金全都是政府资金。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四万亿”的救市计划,使得政府资金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大。二是2007年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转型,其商业性质银行的特点,使本身就面临融资难的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更加雪上加霜。

二、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1)商业性金融主导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其正相关。商业银行和股票市场对高技术产业中除了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影响系数均为负,而且是不显著的负相关。

(2)政策性金融与高技术产业负相关。即政策性金融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2.几点建议

(1)应加大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室设备制造业的资金支持。因为,这两者是高技术产业的主导产业。

(2)应增加政策性金融资金的来源渠道,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制定政策性银行的管理法规,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通过其诱导和扩张,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篇4

【关键词】

金融创新;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甘肃省

一、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015年1月30日甘肃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记者会——《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介绍》中的信息显示:2014年,甘肃省紧紧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1313”工程,围绕构建“6551”文化产业体系,全力推进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开拓创新,初步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32.91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25.65%,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有以下特点:

(一)文化产业化进程加快。2014年甘肃省入选当年度《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手册》的项目达69个。至此,甘肃省拥有文化部备案的文化产业项目数达207个。其中,以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7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文化产业园区聚集示范作用逐步凸显。甘肃省已形成涵盖民俗文化、文化创意及文化旅游的8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2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些园区及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对省内各地规模以下文化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促进作用,聚集效应日益凸显。

(三)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在2014年之前,甘肃省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如杂技剧《博鳌传奇》《敦煌神女》,情景剧《天下雄关》在旅游景点的驻点演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甘肃省政府于2014年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推进文化与制造业、数字内容产业、人居环境建设、旅游业、特色农业、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全省文化产业的结构和层次。

(四)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加强。甘肃省政府于2014年制定出台的《关于促进文化对外贸易的实施意见》,从制度上保证了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甘肃省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宣传、推介和营销甘肃文化,并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背景下努力将甘肃文化产业推出国门。

二、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困境

文化产业融资是指文化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科学的预测与决策,采取一定的方式向金融机构或者银行筹集资金的商业活动。但是,文化产业有其特殊性,其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尤其是甘肃地区。[1]甘肃地处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产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更多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产业难以获得金融行业的关注。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知识化程度较高、固定资产少的特点明显,其资产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甘肃文化产业除了“轻资产”外,具备的知识产权与人力资本也非常有限,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产业的融资行为。对于金融行业而言,一是甘肃文化产业缺少传统的“抵押担保”;二是即便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可以充当“抵押担保”,金融行业也缺少这方面的评估体系。因此,很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文化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三是甘肃文化产业相对而言缺少较为稳定的现金流,且发展前景及还款来源往往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相比较传统产业而言风险就要高很多。最终,以上三个问题的存在导致金融行业虽有服务中小文化企业的美好愿望,但寻找合适服务对象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导致金融机构在实际操作上束手束脚;另一方面,众多中小文化企业为寻找发展资金而犯愁,到处寻求金融服务,但成效并不显著。

(二)文化产业风险大,收益难以预见。文化产业很大程度上提供的是创意产品,这与物质产品的生产不同,在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往往带来较为确定的产出,而文化产业在创作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到创意人员创作灵感的影响,灵感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往往使得投入后的产出具备不确定性。[2]最后,即便投入后取得了预期的产出,那这种文化创意产品还存在不被市场所认可和接受的情况,具有较强的不可预见性。

(三)文化产业融资门槛过高。近些年来,虽说国家在政策层面不断加大了对于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也对文化产业的融资方式进行了有力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文化传媒类公司上市的案例大大增加,目前我国上市的文化企业己达34家,市值超过2000亿元。但就资本市场的融资规模而言,相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严重滞后,原因就在于资本市场为文化产业设置了过高的准入门槛,而这对于大多数文化企业是短期内达不到的。

(四)对于融资途径和方式的了解匮乏。很多文化企业对融资途径和方式不甚了解直接导致其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方式简单。文化企业大多是由从事文化艺术的人进行管理与经营,这些“企业家”对于文化产业领域非常了解但缺乏投融资意识和能力,一般不会安排专门的投融资部门及人员。他们经营的企业通常以自有资金为主,同时辅以少量自筹资金,缺乏资金时,极少考虑银行贷款以外的其他融资方式。

(五)地方政府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地方政府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进而缺乏对于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3]最终,由于违法成本过低而导致文化产品经常面临被盗版的危险。文化产品一旦遭遇盗版,不仅文化企业的收益无法保证,而且增加了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最终影响到文化产业的融资。

三、支持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创新模式

甘肃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困境已经严重制约了其正常发展,我们非常有必要创新金融模式,为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为此,针对于甘肃文化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以下金融创新模式。

(一)股权众筹股权众筹是金融市场新兴起来的一种融资方式,具体是指公司出让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资者,投资者通过出资入股公司,获得未来收益。股权众筹2009年在欧洲金融市场兴起,2年后进入我国,2013年国内诞生股权众筹第一案例,2014年诞生第一个有担保的股权众筹项目。股权众筹完全体现了一种新的融资理念,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甘肃而言,该理念不管对于甘肃文化企业还是金融机构可能都需要一个接受和认可的过程。为了加速这一进程,我们需要构建一个众筹平台,通过该平台我们可以将投资、创意及文化产业链更深的结合起来,尽最大限度发挥平台的服务能力。此外,由于众筹平台上拥有很多有潜力的项目,这样众筹平台有机会演变为一个孵化器,进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版权交易及质押贷款版权即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复制权、发行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等,版权与他财产权利一样受到法律保护,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流转。甘肃省产权交易所负责甘肃省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产权交易,目前己有一百多个“甘肃省重点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到甘肃产权交易所,这在推动了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文化产业融资难的问题。[4]与此同时,版权作为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价值载体和文化金融服务的关键要素,强调以版权价值为核心,推动版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尤其是结合甘肃文化产业可抵押资产少的现状,大力发展以商业版权本身作为唯一标的的贷款及融资项目。

(三)产业链担保贷款产业链担保贷款就是金融机构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金融创新模式。对于甘肃文化产业而言,产业链担保贷款可以进一步整合甘肃文化产业的各个环节,通过提供包括应收账款保理、租赁保理、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保兑仓、商票贴现、终端客户按揭等全流程金融服务,为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资金支持。与此同时,产业链担保贷款作为经营性贷款,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除了稳定的利息收入外,该业务还带来稳定的对公存款,工资、个人储蓄、理财、银行卡、网银、保险等负债、中间业务多点开花。总而言之,这对于甘肃文化产业及金融机构实现了双赢。

(四)政府引导基金政府引导基金是通过引导创业投资行为,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技术创新。政府引导基金的宗旨是,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增加创业投资资本供给,克服单纯通过市场配置创业投资资本的市场失灵问题。特别是通过鼓励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于种子期、起步期等创业早期的企业,弥补一般创业投资企业主要投资于成长期、成熟期和重建企业的不足。引导基金的运作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科学决策、防范风险。对于甘肃文化产业而言,其中大部分文化企业规模很小,通过其他融资渠道得到资金支持的可能性更低,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引导基金对于甘肃文化产业的而发展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四、结语

甘肃虽然经济发展落后,但却是传统的文化资源大省,近些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尤为迅速。与此同时,政府层面也在不断加大支持力度。2012年年底甘肃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和国有文化企业签订了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未来几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平均增速将超过30%,2015年预计文化产业增加值有望超过170亿元,并致力于在5年之后使得文化产业成为甘肃省支柱性产业,但这离不开金融行业的大力支持,需要积极探索适合甘肃省省情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本文正是基于此,在阐述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融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终在借鉴国内外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甘肃实际的金融创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周小华.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甘肃人民出版社,2012:102-117.

[2]刘进军,周小华.甘肃文化产业发展分析与预测(2013)[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24-137.

篇5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众多,文化积淀厚重,旅游资源丰富。然而陕西的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大省的身份极不相称。因此,在分析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对全面提升陕西文化产业层次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陕西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存在问题分析

(一)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012年,陕西文化产业飞速发展,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00.4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占GDP比重达3.5% (数据来源:《2012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十一五”时期,陕西文化产业投资年均增长7.7%左右,文化产业投资由2006年的70.192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2.6779亿元,年均增长5.5亿元。2010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基本建设投资92.6779亿元。在投资构成中,艺术业、图书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和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博物馆投资仍然是文化产业投资的重点。陕西省以网络文化服务、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服务以及广告、会展、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呈现多元化发展,使文化产业发展更具活力。

(二)金融支持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成为经济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资源配置工具。陕西要实现“文化强省”的建设目标,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突破资金的“瓶颈”约束。目前陕西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单一

长期以来,陕西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偏小,地方财政支持有限,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使得民营投资成本较高,外资由于文化市场准入机制的限制也较难进入,陕西激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文化活动的创新举措和政策倾斜比较少,市场化的融资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文化投资仍以政府投资为主,民间力量参与较少,没有形成多元化的融资体系,投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2.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力度不强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为产业发展提供着不竭的动力和血液。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其发展和成长离不开金融支持,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目前陕西省仅有陕西广电网络一家文化类企业上市公司,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尚属于空白,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创新能力较弱,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陕西文化产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陕西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信贷投放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明显的重基础设施建设,轻企业日常经营特点,金融机构针对文化产业特点主动开展融资产品创新能力较弱,尤其缺乏针对无形资产抵质押的金融产品。

二、陕西文化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体系

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驱动,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既不符合陕西省的省情,也不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因此,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供给模式。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扶持为辅”,构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加强政府的投入和引导

政府在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陕西文化产业要蓬勃发展,必须加强政府的投入和引导。政府应在文化产业发展起步阶段,充分发挥示范效应,积极引导市场机构参与到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中,待文化产业市场机制成熟后,再进行市场化。在保证陕西省政府对文化产业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优先上市发行股票以及企业股份合作等途径募集资金,实现文化产业融资形式的多元化,使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扩大陕西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创新融资模式

1.产业链融资

构建以文化产业为精髓的产业链发展模式,以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科技和文化创新为前端,引导大型核心企业为上下游担保融资、并购重组融资,将企业融资需求嫁接到核心企业,从而间接支持文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

2.租赁融资模式

对文化企业来说,租赁融资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租赁融资门槛低,对承租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要求不高,考察重点不以以往的财务记录为主,而是以现在的现金流量为主,一般以租赁物本身作为担保,无需其他财产担保,这对于文化企业而言尤为方便,还可改善承租人的财务状况。陕西文化企业发展,政府应在税收、财政、融资渠道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外,应加强融资租赁的扶持和宣传力度,设立融资租赁信用机构,降低融资租赁信用风险。

3.资产证券化模式

篇6

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信息科技、文化工业、思想工厂四位一体时代所出现的一种新型产业经济类型,具有低资源依赖、高附加值、长价值链、大需求弹性等特征,是典型的绿色经济。当前,浙中文化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已成为拉动浙中地区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市,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对于建设和谐金华和实现浙中崛起,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高效益的行业,金融支持对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浙中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正当其时。

一、浙中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背景

(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振兴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

2009年,又提出了《关于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推动金华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浙中文化产业的发展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二)浙中文化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金华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小邹鲁之称,曾孕育了邵飘萍、严济慈、黄宾虹、李渔、吕祖谦、骆宾王等一大批文化大师,历史积淀十分深厚,文化类型极其丰富,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本。

在厚重历史文化的继承发扬中,浙中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在加快建设文化大市政策的推动下,金华各地文化产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目前,全市有各类文化产业经营单位1.4万余家,从业人员30多万人,年产值超过450亿元,形成了印刷包装业等年产值达150多亿元的五大类文化产业,全市除了拥有5000余家文化经营单位之外,还有近9000家文化产品生产加工企业;

文化产品年出口销售额达50多亿元,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212个[1]。网络文化产业、影视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电子信息服务业等异军突起,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市资源消耗较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朝阳产业,正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三)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体现金融发展内在要求

二、金融支持浙中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近年来,金华市金融机构着力改进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方式,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浙中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总体而言,金融支持浙中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仍较为有限,金融服务滞后,不能适应浙中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截至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贷款余额只有3.45亿元,仅占各项贷款的0.1%,与文化产业在全市GDP中超过6%的比重相比,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偏小,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文化企业的资金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究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浙中文化产业自身不足制约金融介入

近年来,尽管浙中地区的文化企业数量迅猛增长,文化产业发展较快,但是浙中地区的文化产业总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主体以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具有小、散、滥的三大特点,主要分布在文化旅游、娱乐、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领域,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偏小,效益不高,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缺乏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金华也一度被称为卖廉价劳动力的文化沙漠。义乌、永康等地的小商品、小五金等特色产业虽然较为发达,知名度较高,但由于缺乏文化创意的支持,只能处于产业链的底层,产品档次不高,利润十分微薄。同时,浙中地区的文化体制改革尚在进行,市场化程度相对低,市场主体数量较少,尚未形成规模性的主体群。加上文化产业有形资产不多,还款来源无保证,市场价值确定性不强,文化企业的品牌、商誉和知名度等主要的无形资产难以进行有效评估等客观因素,使我市文化产业缺乏信贷准入的依据,影响了金融对浙中文化产业发展的应有支持力度。

(二)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服务创新滞后

文化企业与工业企业有着显著的不同,文化的产业属性对大多数金融机构来说还很陌生,客观上制约了金融机构对浙中文化产业的介入力度。一是对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我市文化产业产值较小,金融机构往往对其不够重视,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忽视文化企业的惯性思维,导致服务于文化产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动力和技术不足,很多银行业务人员对文化企业的业务不熟悉,存在畏难情绪,信贷介入积极性不高。二是现有金融服务品种难以满足文化企业需要。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仍局限于传统的信贷服务,文化企业亟需的咨询、顾问、理财等金融服务严重滞后,普遍缺乏针对文化产业的金融产品,大都把文化产业贷款等同于一般性的贷款,没有在贷款利率、服务等方面区别对待。

三是基层银行对文化产业贷款审批权限不够。由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不成熟和高风险,信贷审批权限往往集中在上级行,很多小型文化企业的贷款均通过第5期陈婧:浙中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探讨55个人贷款的方式获得,影响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如前几年,磐安县某银行曾有向当地传媒中心放贷的打算,却没得到上级行的批准。

(三)浙中文化产业的金融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与工业企业比较成熟的融资模式相比,文化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尚缺乏成熟的评估、交易和风险分担等平台,金融生态环境较差,这对以版权收益为核心资产的文化企业的融资带来明显的制约。一是融资中介服务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浙中地区尚无权威的无形资产评估中介机构,也未建立著作权或版权等权利的登记、评估、交易流转和处置保护机制,对文化企业融资服务能力不足。二是缺乏贷款风险分担组织。浙中地区各级政府现有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规模普遍较小,可用于文化企业融资担保和贷款贴息的扶持资金有限,仅少部分文化企业能够受惠,同时现有的保险和担保机构对文化行业的介入积极性不高,专业性的文化创意融资担保机构非常匮乏。三是缺乏质押版权的交易平台。与有形资产交易相比,文化企业知识产权的交易更加复杂和专业化,由于缺乏完善的交易处置平台,银行作为贷款债权人通常很难处置企业贷款融资时所质押的文化版权,因而在更注重风险控制和责任追究的形势下,银行信贷员对文化企业的融资往往爱莫能助。

三、金融支持浙中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浙中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要素的保障和支持。在当前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站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高度,加大对浙中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加大浙中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扶持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浙中文化产业的财政性投入,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增加担保资金的规模,研究出台文化产业的贷款贴息和贷款风险补偿政策,研究设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充分激励商业银行、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及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支持浙中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如可由政府成立财政独资或注资控股的担保公司,对需要金融机构信贷支持而暂时又达不到信贷准入条件的文化产业项目提供担保,降低信贷风险,从而提高金融机构支持浙中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要进一步加大信贷窗口指导的工作力度,通过出台金融支持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从文化行业金融的角度,注重研究浙中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和金融需求特征,深入挖掘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新增长点,重点支持浙中地区的网络文化、影视文化、文化旅游、电子信息服务、会展服务等文化产业发展。

(二)推动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金融机构

要抓住当前国家深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良好契机,对各重点文化产业领域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明确信贷投入的重点,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新的信贷业务增长点,稳步提高文化产业信贷投放的比重。要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借鉴其他地区和其他业务领域的金融产品设计理念,结合实际开发出一些有助于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提高金融支持文化发展的能力。如针对文化企业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较多,可供抵押的房地产等有形资产有限的特点,大力发展股权、商标专用权、门票收益权、版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抵质押贷款业务,解决文化企业抵押担保难问题,推动文化产业融资取得实质性突破;进一步深化金融服务,推动贷款流程改造,简化授信审批程序,提高贷款发放效率,有效满足文化企业高时效性的资金需求,并结合网络文化、影视、文化旅游、电子信息服务业等文化产业的特点设计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纳入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范畴,建立健全内部的文化金融业务考核激励机制,积极推动文化金融业务快速发展。

(三)增加文化产业的多渠道资金供给能力

篇7

2012年11月,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在北京隆重举行,党的十报告中专门用一个部份就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行了阐述,凸显出新时期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极端重要性。当前,云南正在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绿色经济大省和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并行并重,彰显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腾飞的宏大战略和深邃眼界。在推动“两强一堡”战略建设过程中,大力培植特色优势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云南省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金融重要支撑作用,加强金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既是云南金融业承载的重要使命,也是推动云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手段,值得深思。

一、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1年9月,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发表了题为《抢抓文化建设重大机遇实现云南文化跨越式发展》的文章,充分阐述了加快云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为各类金融机构加强文化产业金融服务指明了方向。文化产业作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产品附加值高、就业吸纳能力强的重要产业,是云南省重点发展的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也是云南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强全省文化软实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推动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强一堡”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全省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结构不优、投入不足等差距,迫切需要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精神,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云南实际,开发符合全省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融资方式,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充分发挥金融重要支撑作用,推动全省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促进全省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转变为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拓展金融业发展空间。

二、突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

一要支持重要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走实体化的发展道路,加快培育具有云南特色优势的文化产业集群是推动云南文化发展的比由之路。全省金融机构要对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在重点支持和打造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演艺、旅游、节庆会展、广告印刷、珠宝玉石、茶文化、体育健身等传统文化集群发展的同时,也应注重对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的云南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二要支持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重大文化设施的建设是全面提升全省文化发展水平的突破口。省级文化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加快文化产业项目库建设,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衔接,加大重大文化设施建设的前期投入,吸引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文化项目建设的信贷投入,重点支持各类文化艺术中心、影视传媒中心、国际图书城、高原体育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区等省级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全省文化设施水平的迅速提升。

三要支持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文化企业是推动全省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繁荣云南主流文化的发动机。全省金融机构要积极构建与重点文化企业的全面战略合作机制,为重点文化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支持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广电网络集团公司、云南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文化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四要支持特色中小文化企业发展。中小文化企业是推动全省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是云南特色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针对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担保抵押物不足的特点,金融机构要支持中小文化企业有效扩大抵质押物范围,发展中小文化企业联保联贷、网络循环贷款、周转限额贷款等信贷产品,稳步增加对中小文化企业的信贷投入;要加强与融资性担保公司和保险机构合作,积极开展履约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构建促进中小文化企业加快发展的“信贷+保险”机制。

三、大力拓展文化产业融资渠道

一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文化企业的实际需要,积极打造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专业营销团队,主动开展文化企业的营销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适当简化授信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合理确定文化企业的贷款期限,给予适当贷款利率和费率优惠,切实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投入;要积极开展文化企业银团贷款、联保联贷、信用保证贷款、并购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探索开展文化企业版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质押业务,扩展抵质押范围等方式,增强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投放能力;要积极探索适合文化企业需求的供应链融资,对资信良好的文化企业给予贷款、票据、贸易融资和保函等多种授信支持,提供财务顾问、电子银行、现金管理等综合银行服务。

二要积极支持优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大力支持优质文化企业上市工作的扶持,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参股、控股、兼并、收购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进入资本市场。要建立文化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政策支持和指导,推动处于成熟期、经营较为稳定的优质文化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鼓励资产质量较好、盈利能力较强的中小文化企业在中小板上市;引导创新性、高成长性的中小文化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或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交易。

三要鼓励文化企业发行债券。省内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债、集合票据,扩大文化企业债务性融资规模。鼓励文化企业中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骨干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募集发展资金。

四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根据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快发展以文化产业为投资对象的各类基金,推动全省基金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要引导境内外各类创业投资基金进入我省文化产业,鼓励和支持国内外金融机构或知名企业来滇发起设立文化股权投资基金,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设立云南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建设文化产业投资项目库,完善以政府资金引导、民间资本为主的文化基金投资机制,推动云南文化产业基金健康快速发展。

五要多方位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支持民间资本以参股、兼并、收购、承包、租赁、托管等形式,积极参与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改制,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兴建各类公益类文化基础设施,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原则,依法保护好民营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形成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同生共赢的良性互助格局。

六要规范发展文化产权交易。在积极开展各类交易所清理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规范有序发展省内文化、珠宝玉石类交易所,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文化领域的渠道,完善文化艺术品和文化产业无形资产登记、评估、流转、质押和托管制度,大力发展文化领域资产评估、研究策划、市场经纪等市场中介机构,尊重和保护文化领域知识产权和艺术品交易,活跃文化市场,繁荣文化产业。

七要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财政部门要针对文化产业发展实际需要,通过专项资金、补贴、贴息、风险补偿等手段,积极支持全省文化企业加快发展。要注重探索建立财政与金融联动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功能,促进更多的信贷、保险资金和民间资本跟随财政资金共同投入文化产业发展。

篇8

[关键词]

西部地区;物流产业;金融支持

随着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到来,物流产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并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如此,物流产业也是评价现代化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准,它与现代经济生活中多种支柱性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些行业的发展。从另一角度来看,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物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产业的支持,而物流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金融产业的发展创新,二者联系密切,互相依存。在西部地区政府的努力下,《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意见》于2011年正式颁布实施,提出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产业,这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任务。也正是因为如此,金融产业也必须创新、发展,这样才能适应物流产业的发展,并为其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持。

一、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的理论分析

从现代经济整体来看,金融产业居于核心地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金融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它以资本支持或发行金融产品的形式支持社会各个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不同产业的交叉、融合。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金融产业是现代经济中的剂和催化剂。从另一角度来分析,社会不同产业的发展加大了金融需求,客观上也刺激了金融产业的发展创新,二者互相促进。通常,金融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对产业结构变化产生影响。融资渠道主要包括两种:一是间接融资渠道;二是直接融资渠道。前者是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的主要渠道,指的是金融在信贷市场中发挥中介功能,在选择金融机构的过程中优化产业结构。金融机构首先分析同一区域内不同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对其进行有效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同产业结构实施相应的信贷政策,进而利用信贷政策的调节作用,使资金向发展前景良好的产业集中,这样一来,不同产业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金融机构还可以调节居民消费结构,并以此来推动当地重要产业的发展,扩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

二、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现状

(一)物流业发展现状西部地区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物流运输总量很大。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促进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业、电子商务业以及相关存储行业都表现出较快的发展速度。西部地区2011年的总货运量比上一年度上升了30个百分点,创下了19.7亿吨的货运总量。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行业同样得到较快的发展,从交通运输条件上支持了物流产业的发展。随着“十二五”计划的实施,物流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产业的地位被确立下来,西部地区物流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尽管西部地区物流产业表现出较快的发展速度,也拥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条件,但物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限制了物流产业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物流产业的集中性较差。在产业市场理论中,恰当的产业集中度有助于解决市场竞争效率与规模化经营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中,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被重组或兼并,第三方物流中超过一半的企业都是如此。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却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物流企业的集中化程度较低,特别是基础能力,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非常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2.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不高。由于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企业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货物存储成本和运输成本大幅降低,物流服务效率必然得到提升。根据这一点,现代化物流体系必须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之上,即通过提高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物流服务效率。西部地区物流信息化水平还停留在较低水平,不仅缺乏精通信息技术的优秀人才,而且物流专业软件也相对不足。由此可见,西部地区需建立起全面覆盖的物流信息网络体系,才能更好地推动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3.服务水平较低。通过分析西部地区物流现状发现,第三方物流所占比例很小,企业物流占主要地位,也正是因为如此,西部地区物流服务比较单一,服务质量较差,高水平物流服务无法满足物流需求。除此之外,物流设施的落后也是造成物流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先进的物流设施,装卸设备以及运输设备也处于紧缺状态,造成整个物流运输成本的增加。西部地区不同部门、企业之间很少进行有效沟通,这也客观上造成物流服务水平低下的局面。相比东部地区企业,西部地区企业规模偏小,企业设备相对落后,再加上不同行业之间基本不交流,很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物流产业很难实现快速发展。4.运营方式单一,有待及时更新。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到来,人们迈入个性化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但对商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而且对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表现出多样化特征,因此,必须及时优化物流产业服务,以便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流服务需求。5.专业化物流人才紧缺。对任何产业来说,人力资源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物流产业同样如此。我国物流产业出现时间晚于西方发达国家,专业化人才处于紧缺状态,而西部地区更为严重,既需要大量专业化物流人才前来支持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又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具有良好竞争合作意识的物流团队。6.物流网络建设落后。西部地区尽管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多种运输方式并存,但迄今为止却没有建立起全面的综合性物流网络系统。当前西部地区主要进行交通运输线路的建设工作,却不重视建设物流节点。

(二)金融支持现状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物流产业开始在经济市场中崭露头角,并以大容量信息以及大范围覆盖面积等优势条件不断扩大在经济市场中的影响力。如果没有金融的支持和扶助,物流产业不可能实现如此快速的发展。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也是如此,金融机构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根据权威部门的相关数据,仅以2014年为例,金融机构投资于物流产业的总额度为543.44亿元,其中有31.96亿元用于购买先进的物流设备,435.93亿元用于建设物流相关场所。2015年,金融机构投资于物流产业的资金额度迅速上升为1388亿元,其中有10.45亿元用于购买物流设备,建设物流场所所用资金为1136亿元。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尽管金融机构不断增加对物流产业的投资额度,但用于购买物流设备的资金所占比例却逐年下降,相关部门以及负责人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如果持续减少用于购买物流设备的投资,势必会对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三、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必要性

(一)融资需求物流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物流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物流产业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大,企业很难凭借一己之力很好地完成物流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中的业务,因此,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的难度也大大增加。很明显,物流企业必须通过融资渠道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西部地区越来越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并从多个方面对其给予大力支持,金融产业的大力支持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尽管金融产业对物流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但与快速发展的物流产业相比,金融产业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资金规模仍然停留在较小的水平,这使得物流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资金的限制。

(二)金融管理需求金融产业对物流产业的支持不单单体现在资金的筹集上,如果没有妥善管理和运用所筹集的资金,金融产业的支持作用很难充分发挥出来,物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也会成为“水中月”。在物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实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有的企业尽管融资成功,但却由于忽视资金管理而最终无法实现自身发展。因此,西部地区物流企业一方面要设法拓宽多种融资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稳步提高。

(三)金融服务需求物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金融服务需求,如物流保险业务、外汇服务业务、资金结算业务等,因此,西部地区要大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完善金融服务质量,满足物流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1.资金结算业务需求。随着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各种相关业务不断出现,而且资金量也会相应增长。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机构要不断完善资金结算业务,并扩大宣传,使更多的企业了解电子支付工具。总之,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应该集中力量优化资金结算业务体系,以满足物流市场不断增长的需要。2.物流保险体系需求。物流产业链条包括运输、存储、配送等多个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做到百分百规避风险,所以应该在发展物流产业的同时,积极开展物流保险业务,保证物流产业的发展。3.外汇服务需求。由于西部地区不断落实对外开放政策,对外贸易量不断增加,同样的道理,物流产业在发展中也促进了国际贸易量的增加,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外汇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外汇服务业务,提高外汇服务水平,为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4.中间业务需求。从整体来看,西部地区的物流服务比较落后,服务项目比较单一,中间业务基本在原地打转,发展速度极为缓慢,但这也恰好说明物流产业中间服务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金融机构应针对物流产业的具体需要,不断推广物流中间业务,为物流企业提供更为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企业利润率,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金融信息需求影响西部地区物流发展的因素包括物流产业发展需求与金融机构的支持难以实现有效结合。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不仅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较低,物流企业也无法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支持自身发展,因此,物流企业必须与金融机构进行有效交流,使金融机构准确了解自己的金融需求。必须建立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消除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之间的沟通障碍,为二者的沟通和交流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使物流需求与金融服务实现完美结合。

(五)金融人才需求物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物流金融人才的支持,但物流金融服务人才需求一直存在很大的缺口,这一状况严重影响了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金融机构不但要适当增加专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同时还要通过颁布实施相关措施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物流金融人才需求。由于物流产业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物流产业逐渐开始走向国际,西部地区必须重视金融人才的培养,以便适应飞速发展的物流产业。

四、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

(一)完善物流企业的融资体制1.构建完善的财政扶持体系,颁布实施有效的融资政策。物流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时,它也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是物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无法摆脱资金短缺的限制。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如颁布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相关税率等,力争从政策上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2.企业要不断探索新的融资渠道,提升自身融资水平。物流企业应加强管理,将先进的管理模式应用于管理实践中,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另外,企业要不断探索新的融资渠道,如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力,通过发行债券或者股票的形式筹集资金。从政府角度来看,应该在政策中明确规定减少物流企业融资条件的限制,帮助物流企业提高自身融资水平。

(二)建立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1.重视与银行的交流和沟通。由于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有限,无法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问题,因此,物流企业当前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仍然是从银行贷款。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设法提升自身信用等级,并及时与银行进行交流,使银行准确掌握自己的融资需求。显然,物流企业必须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更好地解决自身融资问题,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从银行角度来看,也要从物流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物流企业研发金融产品,以便增加自身收益。2.与保险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双赢。物流产业是高风险行业,因此,物流企业普遍具有强烈的保险需求。首先,对物流企业来说,可以从自身需要出发,与保险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风险控制,减少自身损失。其次,从保险公司来看,保险公司也要立足于物流企业的保险需求,积极研发针对性强的险种,以此提高自身实力。双方只有加强沟通,确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有可能实现双赢。

(三)优化物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环境1.重视相关法制体系建设,推动物流市场的规范化发展。由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时间并不长,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法制体系,整个物流市场仍然在法律缺失的条件下运行,因而物流产业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行为。为此,不仅国家要重视物流法制体系建设,而且西部地区也要从区域内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加快法制建设步伐,推动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及早实现规范化发展。2.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改善金融服务质量。尽管金融产业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作用,但其中的风险同样居高不下,如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等。金融产业能否充分发挥自身对物流产业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于金融机构自身能否及时察觉风险,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基于此,必须构建起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以便准确认识风险、控制风险,从而改善金融服务质量,最终实现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物流企业的软实力建设1.重视人才培养,吸引外来优秀人才。从当前来看,同时具有金融知识和物流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在数量上无法满足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综合性人才的紧缺程度不断加深。一方面,要加强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外来优秀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以便满足物流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2.将先进管理模式应用于实践,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过快,物流企业管理模式的落后性逐渐凸显出来,越来越不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物流企业应开拓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运营管理经验,并在管理实践中应用先进的管理模式,以便提升自身竞争实力,从而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高新才,咸春林.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10-114.

[2]任少军.西部资源型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以陕北地区为例[J].西部金融,2008,(12):3-4.

[3]唐昭霞.新形势下西部物流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1,(30):105-108.

篇9

郴州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 “湖南能源基地”。截止2010年末,郴州辖内已探明矿产资源112种,其中64种有色金属矿中已发现4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23种,储量达600多万吨,占湖南省总储量的三分之二,其中钨、铋储量居全国第一,锡、锌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三、四位,白银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非金属矿产品中隐晶质石墨、萤石储量居全国之首。全市煤炭储量11亿吨,年产量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是全国19个重点产煤市州之一。

(一)企业数量较多,是地方工业经济的主体。全市规模以上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企业从2000年的212户增达到2010年的700户,发展迅猛,占2010年全市规模企业的61.6%。2010年全市规模工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1.97亿元,同比增长20.4%,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5.35亿元,同比增长15.1%,占比13.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占比10.7%、6.5%。2010年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合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96.52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1.73%,近五年累计占比61.08%,可见资源型工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二)经济效益较好,是地方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郴州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盈利能力大幅增长,是地方利税收入的重要来源。2010年采矿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合计实现工业利润56.79亿元,同比增长55.93%,占规模工业利润的51.07%。近五年,全市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累计创造税收高达71.47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23.94%,其中采矿业累计实现税收52.17亿元,占比17.48%。

(三)辐射能力较强,是对外经济贸易的主力军。随着郴州对外合作日益加强,郴州矿产品对外贸易取得长足进展,产品远销西欧、美日,有色金属产业和以石墨为代表的非金属产业的国际知名度不断提高,据统计,郴州矿产品进出口占了全市进出口的半壁江山。2010年白银、铋、铅锭、石墨四种矿产品实现出口2.9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7.28%。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吸引了与产业相关联的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其他工业产业发展,同时还带动了物流、酒店、餐饮娱乐、信息中介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辐射力较强,是社会就业和居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二、金融支持资源型产业发展成效

(一)金融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一是域外金融机构纷纷入驻。2010年,浦发、光大、交通银行分支机构相继开业,中信、华夏、华融湘江、广发等银行即将落地郴州;湘财证券、东海证券、金信期货、大有期货、生命人寿保险公司纷纷进驻郴州,截止2011年5月,全市有银行类、证券类、保险类金融机构分别为 12家、13家、24家。二是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快速发展。资兴浦发村镇银行、宜章长行村镇银行已挂牌运营;11个县市区的农村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全面启动,宜章农村商业银行已挂牌成立。三是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积极稳妥推进。现已有8家小额贷款公司、8家各类担保公司。

(二)金融资源向资源型产业倾斜。郴州是一个典型资源型城市,郴州工业主要是在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县也以资源型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成为银行信贷投放的主要领域。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对采矿和制造业(其中有色金属产业占一半以上)的贷款余额达到54.77亿元,同比增长38.62%,占全市贷款总额的14.7%,全年新增15.26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25.02%,其中向郴州钻石钨、金贵银业、宇腾化工、柿竹园等大中型有色金属企业累计发放贷款近7亿元。金融机构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贷款余额达到63.91亿元,全年新增9.18亿元,占新增额的10.6%。

(三)创新融资方式满足资源型产业发展需求。为了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多样性需求,金融机构立足资源型产业特色,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对资源型产业的支持力度。一是金融机构对有色金属产业创新开办了贵金属质押、仓单、货权、贸易融资等金融品种。2009年重点在永兴、资兴开展了有色金属仓储质押贷款,较好的满足了冶炼产业对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解决了冶炼产业资金需求量大与融资渠道窄的矛盾,截止2010年底,永兴县累计发放仓储贵金属质押贷款4.12亿元,为企业创造了约6000万元的利润。二是率先在全省出台《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若干意见》(郴政办发〔2010〕6号),引进私募股权实现一级融资达11.3亿元。三是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落户郴州,项目注册资本5000万,首期投资2.6亿元,有力促进了进入与产业的融合。四是国有商业银行开辟了各种贸易融资渠道,其中市工商银行累计为企业贸易融资额达到8.9亿元。五是推出了中小企业联贷联保业务。2010年金融机构对中小型采矿业及制造业企业的贷款余额为36.65亿元,比年初增加10.23亿元。

三、金融支持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资源型产业结构“小而散”,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郴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变为产业优势,这使得产品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一是企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大型龙头企业。郴州资源型产业集中度低,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全市规模以上采矿及冶炼企业近700 家,但是大部分技术工艺落后,产值过10亿的资源型企业目前还没有。二是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结构不合理。郴州上游矿产原料及下游深加工能力偏小,特别是附加值高的产品深加工率过低,产业链延伸力度不够。目前,全市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占总产品的比例不足10%,产量较大的铅、锌、铋、白银等产品作为郴州有色金属的主打产品,80%的原料需外购,而下游的精深加工不足,90%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产品附加值相当低。三是科研能力缺失。据调查,由于生产加工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辖内绝大多数规模以上企业,没有稳定的科研队伍,学者型高级工程师、技术员缺乏,生产加工主要沿袭传统技艺和经验,自我创新和研发能力不强,新产品研发动力不够。

(二)资源型产品缺乏定价权,社会融资存在不确定性。郴州矿产资源中虽然有很多品种储量及产量位居中国前列,比如钨、铋、钼、白银、石墨、萤石等,但出口主要以初级加工产品和原材料为主,在世界上缺乏定价权,议价能力较低,作为我市重要出口品种,2010年底铋出口3853万美元,白银出口17968万美元,石墨出口7559万美元,由于受世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影响明显,风险不断加剧,这对企业融资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银行对资源型产业的贷款慎之又慎。2009年开办的有色金属质押贷款作为郴州金融创新的重要品种,在支持有色金属走出金融危机影响过程中抢占了先机,2010年累计发放贷款4.12亿元,较好的支持了有色金属企业发展,但随着欧债危机持续爆发,世界大宗商品市场受美元指数影响出现大幅波动,企业抗风险能力下降,被动性上升,银行对这一新的贷款创新品种也采取了谨慎的态度,有色金属质押贷款发展缓慢。2010年末贷款余额2.03亿元,和6月份相比仅增加0.02亿元,增长1.19%,和9月末相比减少了0.1亿元,下降4.65%。

(三)融资渠道不畅,信贷资金可能受限。一是主要融资渠道靠银行信贷。但现有的“两高一资”产业和国家的产业政策相悖,和银行的“绿色信贷”相悖。郴州采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作为“两高一资”产业,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形势下,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同时不符合银行的信贷要求,尤其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意味着以高耗能、高污染为特点的传统采矿业和传统能源产业到了不得不变的紧要时期,但产业转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金融机构在支持资源型产业发展过程中受到政策约束,金融支持的持续性可能会受影响。二是资本市场融资少。目前,郴州市资源型产业是郴州市的支柱产业,也有几家企业如宇腾、金贵等正在上市培育,但还没有一家上市,大多资源型企业由于达不到上市门槛只能“望股兴叹”。三是债券融资缺。郴州市的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源型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规模。四是基金融资未成规模。

四、金融支持资源型产业转型的相关建议

篇10

蜿蜒崎岖的大马群山横贯张家口中北部,把全市分为南北两部,这段山岭俗称“坝”,又称“大坝”,乃蒙语,译言为“岭”。岭之北被称为“坝上”,平均海拔1400米,较张家口市南部(俗称坝下)高出400至600米。大坝划南北,也割寒暖,是明显的气候分界线。坝上夏季凉爽,年平均气温2.6度,原始生态草原保存完整,是华北地区最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历代诸多王侯留有足迹,安固里淖潜兽藏禽、元中都曾显赫草原,草原天路更是名满天下。均是理想的旅游、休闲避暑之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目前,一个自然与人文古迹结合、生态观光与避暑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格局,正在张北县悄然形成。

一、张北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把旅游业作为张北县第三产业的重中之重,进行总体规划。近年来,依托坝上地区独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张北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了全县经济发展规划,邀请清华大学、社科院有关专家参与,并先后制定印发了张北旅游业发展的“九五”、“十五”规划和加快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旅游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使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步被社会各界认识。特别是第7届草原音乐节的成功举办和“坝上草原爽天下”品牌的打造,使人们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形成了“举县一致兴旅游”的良好局面,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县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一大要务。

(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张北经济新的增长点。几年来,张北县旅游行业累计投入建设资金91100万元,其中吸引外资47600万元,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20.6亿元。其中,2015年10月末,累计接待游客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200万元,占GDP的比例为23%。每年7、8月份,县城宾馆、饭店、农家小院游客盈门,同时拉动运输、餐饮、影视传媒、土特产品销售等行业每年实现税收2100多万元。目前,张北县“吃、住、行、游、购、娱”基本配套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三)以草原景观为主的景点建设飞速发展,基础设施显著改善。近年来,张北县充分发挥“京津风沙源”治理投资优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积极实施精品战略,努力打造一批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平的旅游产品,如草原天路、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塞娜都草原度假村、太子湖旅游度假村、桦皮岭原始森林度假村、元中都遗址及博物馆、野狐岭苏蒙烈士纪念塔、坝头风电山庄、802军演国教基地、台路沟石柱群等,全县对外开放营运的旅游景区(点)已达近20家。近年来,县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县城面积由原来的15平方公里扩展到70多平方公里。县城基础建设投资20.6亿元,相当于前20年的总和,公园、饭店、会展中心、公路等条件的不断提升,建成8纵10横的道路网;游客出行方便快捷,开播张北交通广播电台,移动通信网覆盖全县各旅游景区(点)、宾馆饭店;新建6家4星级酒店,开辟了以草原烤肉等风味为主的餐饮一条街,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大大增强,整体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四)一批品牌旅游项目正在建设当中,旅游业也由接待事业型逐步向经济产业型转变。由天津大田集团公司预计投资5亿元的仙娜都国际度假中心项目于2004年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20亿元,2014年已完成国际会议中心、四星级宾馆、滑雪场等景观工程的工程建设。草原天路2015年投资2亿多元,已建成停车场、公厕、观光台等设施130多处。

二、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上看,近年来张北县旅游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旅游业综合收入在GDP中所占份额少,资源优势还远远没有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发展旅游业起步晚、意识差,观念相对滞后。未确立起发展旅游产业链的整体观念,仅仅停留在就旅游言旅游上。没有充分考虑旅游业相关产业的跟进和发展,与之相关的文化、戏剧、通信、社会治安等相关产业相对滞后。为旅游业提供了物质和非物质供应的支撑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众多行业和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其自身与旅游业发展的相会联系。事实上,旅游业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全县上下,支持参与旅游的氛围,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之要求相距甚远。

(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缺乏金融业的强力支持。银行的逐利性,使得对旅游的信贷投入严重不足。旅游业的前期开发和建设时间长,投入大,信贷资金回收时间长,而且鉴于坝上地区经济结构现状,近年来金融机构的贷款绝大多数投向了矿山、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和一些国家投资建设的云计算等新型产业中。对旅游业的信贷支持占比低且机构有限。据调查,张北县只有农联社向安固里草原度假村发放贷款120万元,向从事旅游的农民投入少量购买马匹、帐篷等物资的流动资金贷款,其他金融机构未涉及该产业。同时无论是从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还是旅游景点(区)和企业自身看,也缺乏一种把旅游业完全推向市场,寻求金融支持的运作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金融部门对旅游产业的认识和了解,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信息的平台。

(三)旅游服务滞后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在各旅游景点,相关配套设施落后,没有可供游客居住的上档次宾馆,更无介绍坝上风情和历史文化的高级导游,没有金融服务点和自动提款机,各宾馆、饭店和商品销售点大多不接受信用卡消费等,都制约着张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金融业推动张北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张北县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旅游产业的支撑,如何把张北旅游产业做大做强,需要全社会和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银行信贷的大力支持和金融服务的相应配套。同时,金融业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自身的持续发展,也需要不断寻求具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的产业项目,从而形成互动双赢的良好局面。

(一)银行机构要提高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认识。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提高,尤其是作为北京后花园的坝上草原,以其凉爽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原始的生态、丰富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吸引京津、河北南部各市、周边省市游客光临。随着草原天路等名牌旅游线路的建成,吸引游客成几何倍增加,张北的特色旅游具有无限开发的优势和前景。因此,各银行机构应把旅游产业作为一种资源型产业、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来认识和对待,主动寻求和建立金融业与旅游业相互交流的信息平台,加强了解与合作。通过对旅游产业的支持,既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培育一批增强自身持续发展的产业群体。人民银行应组织制定金融业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建议、协助政府召开旅游产业项目推荐会,努力促进旅游产业项目资金需求社会化、市场化机制的形成,为双方的合作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