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5 16:12: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

篇1

发声训练是指通过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使演唱者具备优美、动听的音色。

儿童的嗓音是十分稚嫩的,还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歌唱教学中一定要十分注意保护他们的嗓音,但是这种保护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那就是应当对学生的嗓音给予一定的训练,使之更加健康地发展。关键是教师在歌唱教学的全过程中,时时刻刻都不忘用种种巧妙有趣的方法调整学生的声音,不断纠正错误的发声方法,不断强化正确的歌唱方法。因此,教师有正确的声音概念是十分重要的,他(她)应当能够敏锐地觉察儿童发声中存在的问题,并能采取针对性很强的、十分有效和十分形象的方法去纠正学生的发声。例如,一位小学音乐特级教师在发现学生歌唱中有“漏气”现象时,立即用因漏气而空虚的声音与正确保持气息所发生的结实声音进行对比,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的声音很快得到改善。当发现学生的声音“往下掉“时,教师拿起一根细长的棒说:“小猫在河边钓鱼,一会儿,大鱼上钩了!怎么办?”学生立即有了反应,知道声音应当“提起来”唱。我们提倡小学生唱歌时应多用“头声区”,因为头声区的声音清纯、最富有童声的特点,但是学生在唱到稍低一些音时,往往会过多地使用“胸声区”,造成在唱同一乐句或同一首歌时声区明显不统一。为此,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多做一些统一声区的练习。例如,可以选择歌曲中某些从高到低的乐句(包括片断)来进行练习,如《让我们荡起双桨》中的“美丽的白塔”,如用1=D的调高来唱,前三个音处在儿童的头声区,而最后一个音则处在儿童的中声区(偏低),儿童在演唱时很可能发生声音不统一的现象,这时教师就要耐心地示范,引导儿童将唱较高音时的感觉平稳地带到唱较低的音中去。

二、新歌学习

新歌教学中,教师的范唱尤为重要,特别是范唱要以清唱为主,教师范唱时要把学生当成亲切的观众,要怀着热情富有感情地唱,贴近学生,缩短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这就要求教师离开琴,走进学生,和学生面对面地唱歌,把歌唱的技巧,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亲切的态度充分表现出来,以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发展其积极丰富的情感。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和教师一起歌唱。范唱并不限于在学习新歌之前进行,而应贯穿在整个学习新歌的过程中,有时作片断示范,有时作正确与错误唱法的对比,有时作感情示范等,以有助于学生正确地感受和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现在很多音乐教师习惯放录音范唱给学生听,采取听唱法让学生学会唱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记忆力有好处。但是,如果只是把听范唱作为一种形式,听完就算,学生对于这首新歌还没有一个清晰、感性的认知,在学唱歌曲时也就无法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

三、歌曲复习

教会学生唱一首新歌,并不等于完成了唱歌教学的全部教学任务,而只能说才完成了一半任务。这是因为唱歌技巧的不断熟练、音乐兴趣的培养和音乐修养的提高以及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的进行,常常不完全在教唱新歌时实现,而主要还在复习旧歌时实现。

篇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音乐教育,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重要性

音乐教学是一种手段,它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新的发现,丰富情感生活;音乐也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之一,可见音乐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也是一门重要的教学。它有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1.采用音乐情境教学法

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法,将一些比较抽象的音乐通过情境设计,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会并掌握。比如《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曲,教师可以找四位同学进行角色分配,一个扮演小姑娘,三个扮演蘑菇,让他们在歌曲的范唱中进行表演,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学生掌握了歌曲旋律时,让他们用歌词跟着唱,学生自然就会很轻松地学会这首歌曲。

2.通过游戏进行音乐教学

小学生天性活泼爱玩,游戏自然就是他们喜爱的活动。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设计一些小游戏在音乐课教学中,让他们能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如《春天在哪里》,将学生分为男生、女生两队,男生唱到“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女生唱“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样运用音乐对话的方法来演唱歌曲,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分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说唱的能力。

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活泼生动、充满创造性的教育模式,重视音乐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要,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音乐、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篇3

小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较短,是一张没有描绘的白纸,教学方法得当就能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但小学生年级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其活泼好动的天性造成音乐课教学工作较难开展,课堂秩序的控制难度较大。现阶段,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大多比较呆板,音乐教师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学校、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导致小学音乐课教学水平有限。

二、利用多元化模式开展小学音乐课教学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要想实现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质量,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元化教学模式是重要的方法和工具。根据多元化教学模式,小学音乐教学要“不拘一格”,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天真可爱的,综合采用多种有效方式才能实现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另外,音乐课本身就包含了歌曲、乐器、舞蹈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教学模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

1.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由此可见,培养和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课的兴趣,是开展好小学音乐课教学的关键,是音乐教师首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要做到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了解小学生的个性,并加以合理的引导。小学生具有“爱表现”的天性,因此在音乐课堂中可以设置一些学生展示自己特长的环节,学生通过展示音乐特长可以获得他们人认可和成就感,这将促使他们更加热爱音乐,对音乐课堂也保持积极的态度。特长展示可以是唱歌、舞蹈,也可以是乐器演奏或其他形式。音乐教师们还可以在课后组织音乐兴趣小组,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乐器、舞蹈或歌曲等,用音乐丰富他们的生活。

2.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生天真、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断创新。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听声判断乐器”等游戏,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乐器,在游戏中学习枯燥的音乐理论,是小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五线谱教学是非常枯燥的音乐理论教学内容,从游戏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设计“跳五线谱”游戏来完成该部分教学任务,在地上画好五线谱,选用一首简单的曲谱,让学生在唱出音名的同时,用脚在地面的五线谱上踏住这一唱名的音位,学生口、脚、脑并用,在游戏中掌握五线谱知识,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需要打开思路,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例如,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乐器制作,引导学生使用材料制作串铃、鼓、沙锤等简单的乐器,尽管学生的作品不是标准乐器,但制作过程会让学生感受到动手的快乐,用这些乐器进行演奏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随着小学教学条件的改善,音乐课教学也应该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工作,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有助于加强小学生对音乐课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工具制作和符合课程音乐意境的幻灯片、视频等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将多媒体文件和音乐播放一起进行,声图并茂的教学模式将从视觉、听觉两面方对学生产生冲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工具,相当于为音乐课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

4.再现音乐的美丽意境

从本质上讲,音乐能够带给人们的美好的体验和感受,这是音乐的深层次魅力,也是音乐的诱人指出。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帮助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是小学音乐课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小学生喜欢用动作表达情感,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小学生而言音乐和舞蹈是分不开的。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采取为歌曲编排相应的动作、为音乐中的形象编写故事、边唱边表演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这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教学方式。在遇到易于动作表现的歌曲时,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自编动作,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将自创的动作连贯的做起来,能够放大学生心灵深处感受到的音乐意境,学生在表演时会非常认真,对歌曲的演唱也会很投入,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5.结合音乐教学开展德育教育

小学生走进学校的时间还不长,尚未形成完整的个性,对学校环境、学习生活或多或少存在不适应,同时,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遵守课堂纪律的观念也比较淡,对小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一直是小学教学的重点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对音乐一般比较敏感,和其他课程相比,音乐教学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容易对学生产生持久、深层次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同时,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小学生德育教学。例如,教师可以把一些爱祖国、爱学校、爱学习的德育内容,经过音乐加工编制成便于传唱的童谣歌曲,在音乐可上教授学生学唱,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传唱。通过音乐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德育教学模式。

三、结束语

开展好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小学生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都有重要意义。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开展小学音乐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开展好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4

小学音乐课是小学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艺术课,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感知力和表现力,还可以使学生在音乐中学会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当今很多学校中,教师还未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在教授音乐时,尤其是在歌唱教学时,教学方法非常单一,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长此以往,小学生就会对歌唱失去兴趣。

一、情景教学法,让小学生感受歌曲意境

情景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法,主要运用一些图片和视频以及言语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文章或者案例的内容。虽然情景教学法主要运用在语文等科目的教学中,但是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也可以借鉴,以丰富音乐课的教学体系。在歌唱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时,主要是感知、理解、记忆这三个步骤。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家乡》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使用情景教学法帮助学生学习。首先,教师在上课前播放《美丽的家乡》这首歌曲,让学生整体感知歌曲的节奏以及歌词的意蕴。其次,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在朗读歌词后,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的教师的解读,让学生感受歌词里的景色。如:“在家乡有灿烂的阳光洒在你的脸上,质朴的风迎面吹来,绚丽的彩霞悠悠飘在天上,你听见了涓涓的流水声。还有家乡的人们为你讲传奇的故事。”通过这样的言语引导,学生很容易记住,并且很快理解意境。

二、律动教学法,让小学生感受歌曲节奏

律动教学法是瑞士音乐家、教育家达尔科罗兹所创,这种教学法就是新体系中的一种,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大的作用。音乐是一门艺术,它是声音有节奏、有规律的波动而产生的。然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单纯地教学生如何唱歌,如何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却忽略了音乐具有律动性的这个本质。这种只教授如何唱歌而不结合身体律动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而言,是不全面的。所以,在教学生唱歌时,要让他们知道音乐是律动的,并且他们可以用肢体表达音乐歌曲的律动。

例如,在学习《小螺号》这首歌时,可以运用律动教学法进行教学。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使用律动教学法时,先让学生听一遍歌曲,在听第一遍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律动,这样也容易吸引学生学习歌曲。在第一遍歌曲播放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拿出双手,跟着老师边听歌曲边拍手掌,以加强对歌曲节奏的理解。如:“小螺号”拍一次手掌,“滴滴滴吹”拍一次手掌,以@样的节奏,让学生学唱歌曲的同时感受歌曲的节奏。之后再让学生手、脚和嘴一起配合,让歌曲的律动通过演唱和动作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教授小学生歌唱,不仅对学生艺术感知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整体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三、表演法教学,让小学生感受歌曲魅力

表演法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并不是特别常见的教学方法,但不可否定的是,这种教学方法对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谈起表演法,想必大多数人会觉得表演法应该多用于戏剧、影视学校中。其实不然,表演法在很多学科中都有运用,比如英语和语文等。在小学歌唱课上运用表演法,要求教师在教授歌曲演唱的同时,也要教授学生如何演唱。除此之外,一些歌曲也可以配上简单的舞蹈动作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边唱边演。

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使用表演法。首先,在学习这首歌曲前,教师应当在网上找一些关于歌曲的表演视频,并且应当从诸多视频中挑一些比较简单的视频,进行学习。其次,在学完歌曲时,就可以看着这些视频学习,让学生观看歌唱演员的动作,并且模仿。最后,下节课老师教授学生舞蹈动作,并结合歌曲边跳边唱。

随着近年来新体系教学方法的不断推进,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音乐课的歌唱教学,不能再用以前旧的方法去教。在音乐教育新体系的背景下,要想教好音乐歌唱课,就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并且教师也要多学习一些才艺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在小学课堂歌唱教学中教好学生,让学生对音乐感兴趣。以上是笔者对新体系下小学课堂歌唱教学策略的几点感想,如有不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篇5

音乐教学是一种手段,它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新的发现,丰富情感生活;音乐也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之一,可见音乐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也是一门重要的教学。它有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1.采用音乐情境教学法

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法,将一些比较抽象的音乐通过情境设计,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会并掌握。比如《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曲,教师可以找四位同学进行角色分配,一个扮演小姑娘,三个扮演蘑菇,让他们在歌曲的范唱中进行表演,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学生掌握了歌曲旋律时,让他们用歌词跟着唱,学生自然就会很轻松地学会这首歌曲。

篇6

关键词:器乐教学 情感 价值

随着音乐教育的深入发展,器乐教学已经逐渐被推广普及。世界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在小学阶段对器乐的教学,而且将之视为培养少年儿童音乐素质的极好手段。在我国,已被国家教委正式列入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成为小学阶段音乐课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举措,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历史。当前,对器乐教学进行探讨,将有助于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的前进与发展。

一、器乐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现阶段,小学音乐课上教学所使用的器乐就是竖笛和电子琴。首先,从意义上来说,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比如,当学生在学习吹奏的时候,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大脑相应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了出来,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不仅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其次,从价值上来说,考虑到普通家庭的具体情况,应该尽量采用一种价格比较低而且又正规的乐器。竖笛和电子琴就是这类乐器中比较适合的一种。

二、挖掘学生的内在创造力

培养演奏器乐的学生,应尊重作曲家的意图,尊重那些在音乐作品中所固有的客观因素和不变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理解和解释艺术的本质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非常重要,墨守陈规地追求所谓的“正确”表演,很容易走向呆板,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际上,学生需要的不是那些“什么都懂”的教师,而是能传授探究创新方法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常常会引导学生思考,发挥他们自身的想象力。学生的创作个性都是从知识、文化和生活的学习中吸取营养的,这常常被教师所忽略。一位古代哲学家曾经这样说道:“学生不是待装知识的船只,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这话很有哲理性,学生的火把要靠教师点燃,燃料就是知识和文化,就是教师调动学生创造能力的艺术。所有明智的教师在教授技能的同时,更要使学生各方面的知识都能够得到补充,这才是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三、情感在器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在器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是第一位的,并且贯穿于整个器乐教学之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表现能力,运用各种技能技巧,让他们主动地去创造各种美妙的音响效果,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体验情感,并转化为自己独特的音乐感受,通过具体的器乐演奏的形式表达出来。人们对音乐的认识,是在欣赏与分析的过程中进行的。音乐艺术作为人类高级文明的产物,既以独特、客观的感性形式存在,又常常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因此,音乐只被大概地、模糊地感知是不够的,重赏轻析或只是满足于模糊的感性认识的教学,会使学生时常陷入“听不懂”的境地。所以,加强对理性因素的注意和把握,才能真正认识音乐,这对提高和培养器乐演奏人员的技巧、技能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音乐又是一个流动的过程,音乐本身所固有的特点需要器乐演奏者做更多更深的了解。如: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的基本音响特性,旋律、音阶等基本结构形态,在音响效果方面如纵横起伏的旋律,音响在引导、过渡、交接等细节上的具体特点等等。只有让学生对这些进行理性的学习,才能具备良好的感知音乐作品的能力。理性的学习是为了帮助感性认识的提高,认识音乐的能力和效率,了解和分析音乐艺术使用的特定材料,遵循艺术规律及其审美追求,能使器乐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条理化,进而更能领会音乐作品的结构、思想以及手段的内涵。我们的学生,在演奏教学曲目的过程当中,应以感性的理解,体会歌曲的意境。

四、反复聆听,轻松学唱

反复聆听是学好音乐的基础,咬字清楚是轻松唱好歌曲的关键。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每一节音乐课,我都会分别选择采用适合于教学的不同乐器进行教学。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老师像妈妈》这支歌时,我先让学生反复聆听我用二胡演奏的旋律,指导熟悉旋律、会唱旋律,我注重了培养学生聆听旋律的良好习惯。以琴声引导学生唱歌词,确有唱不准确的地方,教师再次进行范唱和反复弹奏给予纠正,这种听唱结合、以琴代声的教学方法,学生喜闻乐见,容易连贯地直接唱好唱准歌词,也能更好地唱好旋律和节奏。这首歌,通过以上教学,学生琅琅上口,不但唱得好,而且唱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总之,器乐表演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演奏器乐的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去解释和反映艺术家的内心世界,通过自己的技能、形体变化和表情变化来展现音乐作品的全部内涵,给人们以最美好的享受。因此,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调整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创新能力,跟上时代步伐,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器乐表演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当代音乐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音乐教学是很重要的,它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小学阶段又是给音乐艺术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深入挖掘学生学习音乐的潜力,广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一些适合音乐课教学使用的乐器,配合辅助音乐课教学,使学生在学习音乐和训练音乐的过程中,去获取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开拓进取、咬字清楚、轻松演唱的良好效果,同时也使学生在将来学习声乐的道路上越走越靓丽。

文献参考:

[1]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篇7

识谱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掌握好识谱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歌曲的演唱,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蕴。然而,在以往的识谱教学中,教师采用枯燥的语言描述,学生只是在机械地听与背,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对识谱教学的最大的感受就是难学难记、枯燥沉闷,而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动力与兴趣,学生只会把学习当做一件繁重的任务,学习过程呆板枯燥,学习效果低下。改变识谱教学的枯燥性与无趣性,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识谱兴趣,让学生愉快地接受、主动地学习,这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音乐是灵动的艺术,本身就富有激情与活力,而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爱跳爱唱,这本身就是学习音乐最宝贵的资源。在识谱教学中,我发动学生,与学生一起来创编歌曲,将枯燥抽象的理论性知识寓于活泼生动的歌曲中,这样的设计大大化解了识谱教学的枯燥性、抽象性与无趣性,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符合小学生以形象事物为获取信息渠道的思维特点,激起了学生参与的激情,学生踊跃参与,整个课堂教学异常活跃,学生始终保持着愉悦的心态与强烈的求知欲,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如在学习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我教学生来唱歌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伸出小左手,手心朝向外;五个手指头,代表五条线;四个手指空,代表四个间;从左向右数,一二三四五;就像上楼梯,越来音越高。”这样的儿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更利于学生理解原本抽象的五线谱知识。

二、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唱歌兴趣

唱歌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会唱几首歌,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将歌曲所表达的感情、所塑造的形象准确理解与表达,能够真正地走进歌曲所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只让学生机械模仿的教唱方式,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向学生传递歌曲所表现的内容,使学生理解歌曲的感情基调,从而使学生真正学会用心去唱歌,而不只是简单的模仿。因此,在学习一首新歌前,我总是深入挖掘歌曲内容,将之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相联系,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场景来解说歌曲内在的情感与意境,以此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得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理解歌曲,使学生发现歌曲的生活美、意境美,读懂歌曲的艺术形象,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中来。如在学习《蜗牛与黄鹂鸟》时,我并不只是简单地领唱,而是运用图片加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歌曲所描绘的景象,在此基础上再教唱,更能激起学生唱歌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鉴赏能力

欣赏音乐作品既需要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需要欣赏者能够运用自己的生活阅历去感受、去体验。而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且生活经历少,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就必须要改变以语言描绘为主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的运用使得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活泼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感人的故事、生动的情节等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进行学习,图文声像效果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唤起学生的直接或间接记忆,使学生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画面来丰富音乐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与音乐作品融于一体。这样更利于诱发学生欣赏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组织学生表演,提升学习兴趣

音乐是有声的艺术,舞蹈是无声的艺术,二者是紧密相连的统一体。音乐可以更好地诠释舞蹈,舞蹈也能更好地表现音乐。音乐的学习离不开舞蹈。同时,小学生活泼好动,表演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我总是为学生的自我表演留足空间,引导与启发学生来为音乐配相应的动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记忆歌词,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教师编排动作。教师可以编排适合小学生表演、符合小学生认知,同时又可以很好地表现作品的整套动作,然后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练习,载歌载舞。整个课堂一片欢腾,充满着学生的笑脸、优美的动作与动听的声音,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2.学生即兴表演。小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与表现方式,教师在讲解完作品的相关信息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伴着音乐进行即兴表演。我们往往会被学生漂亮的动作、优美的造型、独创的新意所打动,会忍不住为学生喝彩,教室里随时都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全体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表演中来,从而将教学推向。

五、带领学生制乐器,提高学习兴趣

篇8

高师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担负着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高素质音乐教师的重任。《声乐》是“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中一门重要课程,是基础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也是高师师生专业技术训练的重点。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始于20世纪初,一直以来都为“西乐”模式。声乐课程的学习,以西洋美声唱法为主,1949年以后又有了“中国民族唱法”,所以一直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声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美声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为主,有些学生能够演唱技巧很高的美声、民族声乐作品,而毕业到了小学却唱不好“儿歌”,也不懂怎样进行声乐教学,这不仅对高校音乐教育是一种师资浪费,对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一种浪费。所以高师在声乐课中应该增设声乐教学法课程,使培养的人才在工作岗位上学为所用,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

一、声乐教学法课程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开设的必要性

1.对声乐教学法的认识

高师声乐教学法是高师音乐教育的一门重要专业理论课,是对学生声乐学习中的声乐理论知识与声乐表演技能技巧等方面的指导课。它是一门集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声乐教学理论课。它在声乐技能小课的基础上将声乐实践理论化,将声乐训练总结成系统的、较全面的声乐教学方法与研究,以提高学生就业之后的声乐教学水平,使其在基层声乐教学领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声乐教学法是提高学生歌唱教学能力的基础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通过嗓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表现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控制歌唱的心理手段,使发声器官具有适应歌唱时所要求的那种协调与耐力,并改善嗓音,使学生获得歌唱表演的知识。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能力,则首先要对人体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歌唱发声的肌能状态,歌唱的姿势、正确呼吸、共鸣以及歌唱的咬字吐字、声区的划分及其特征等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认识,并在歌唱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更好的歌唱技能的学习训练。因此,声乐教学法课是培养和指导学生歌唱教学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歌唱能力的必要环节。

3.声乐教学法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需要

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而声乐教学又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要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仅要有自己“唱”的能力,还要有“教”的能力。而声乐教学法就是解决教师该如何教的问题,因此,声乐教学法课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需要。

二、声乐教学法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声乐教学法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将来的声乐教学水平,因此,声乐教学法教学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首先是弄清人体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认识到儿童与成人在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上并无根本区别,只是器官的大小与成熟度不同,只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儿童与成人的声乐学习效果也将是一致的。其次是变声期与嗓音的保护。主要介绍儿童嗓音保护与发声指导,青春期变声的生理卫生知识和嗓音保护方法,以及变声期科学、合理的发声训练与歌唱教学方法。再者是声乐艺术心理学、共鸣的原理、歌唱表演的原理等方面的内容。

2.声乐教学中的歌唱技能、技巧训练模块

一是歌唱基本技能、技巧训练。主要包括:良好的歌唱姿势(站姿、坐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科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等。歌唱技能、技巧训练内容一般要通过讲解、发声练习和歌曲演唱实践教学等环节来完成。二是演唱作品的选材。给学生选择能唱好的作品,可以直接引起学生演唱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去学习,获得有效的音乐表演实践体验。一般要做到:选择音域适中、容易上口、具有情感和美感价值的作品,以及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和唱法。三是清晰的吐字。吐字也称“咬字、吐字”。所谓咬字是指找准声母的着力点,咬准字头。所谓吐字是指将韵母的主要母音引长,然后归韵。在歌唱教学过程中通过歌唱实践运用示范、模仿的方法,借助学生较熟悉的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教学。四是歌曲的处理。歌曲演唱教学主要是指对演唱作品内容的分析和艺术处理。教师要通过范唱,介绍、分析演唱作品的内容和音乐表现手法,启发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引导他们正确地处理和表达作品的情感。

3.课堂歌唱教学方法模块

一是听唱法和视唱法。听唱法是由教师进行范唱,学生进行模唱的学习歌曲方法。学生可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感和韵味上,直接、简便地学习唱歌。视唱法是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识谱技能,通过看谱学习歌曲的方法。教师应注意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要使用不同的方法。二是新歌教学的方法。教授新歌并无固定的程序和方法。教师应根据当代的课程标准及学校所在地的基础与条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教唱方法。教师们一般常用的过程是:复习学过的歌曲或发声练习;范唱和导入新歌;教师指导学生用听唱法和视唱法相结合的方法学会新歌;歌曲的艺术处理,使学生有感情地唱歌。三是歌曲教学的穿插与交错。每一堂音乐课中,以学习一首歌曲为主,同时学习或复习另外一两首歌曲,将同期学习的几首歌曲恰当地相互配合。将学习过的歌曲不断进行复习、背唱。

三、声乐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模式

1.声乐理论集体大课教学模式

声乐理论集体大课一般由20名以上的学生在一起接受一名教师教育的授课形式,一般安排一个年级(同专业)的学生同时上课,并由讲师及其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主要是让学生系统的学习人声发声器官构造,声乐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声乐学习中必须的声乐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以及相关的人体生理学知识,形成科学、正确的声音概念,从而指导学生的演唱实践,提高演唱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中级以上程度的中外声乐作品,同时逐步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和训练手段,以胜任中小学以及各层次声乐教学的工作。

2.声乐小组实践课教学模式

现代声乐教学理论要求下的声乐小组实践课,要求小组成员应主要由同一年级或同一专业的学生组成(一般5到8人),教师统一讲授基本要求,布置作业,然后一起听、唱、评价。小组课的教学,主要解决同一小组的学生演唱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统一传授歌曲演唱的知识,以利于同一程度的学生取长补短、展开竞争。小组课的教学任务应当由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选择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小组的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学习一段时间后(一般在期中、期末)及时调整,根据学生嗓音条件和程度重新调整班组。

3.声乐个别课教学模式

沿袭了几百年的传统声乐个别课授课形式,至今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个别课的教学更加细致深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纠正、解决问题,使其在演唱技术和作品表现力两个层面都得以提高。主要是针对有一定的声音条件,基本功扎实,演唱水平较高的学生。个别课教学一般由高职称教师或是教学效果较好的优秀讲师专门进行辅导、讲授。

4.声乐艺术实践教学模式

声乐艺术实践课教学模式,可以进行声乐观摩,如观看声乐教学录像、名人名曲欣赏、名家声乐讲座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乐演唱的艺术魅力,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从而指导他们进行歌唱技能的训练。同时,还要通过舞台艺术实践,获得舞台经验,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舞台歌唱的表演能力,逐步掌握教授声乐的基本方法和训练手段。

总之,声乐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加进声乐教学法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歌唱能力的基础,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需要。随着我国教育与国际的全面接轨,我们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重视教师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为培养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婉.高师声乐教学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3]曹理,缪斐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陈玉丹.音乐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9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181-01

一提到唱歌,大多数小学生都很兴奋。因为喜欢唱歌是小孩子的天性。从幼儿时代的“小兔乖乖 ”、“找朋友”、“一分钱”到小学时代的“上学歌”、“读书郎”、“让我们荡起双桨”等等歌曲,孩子们都非常喜爱。无论是电视剧里的插曲,还是流传于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孩子们都能朗朗上口,兴趣盎然。他们之所以能准确演唱难度较大的通俗歌曲,就是因为他们听得多,自然就会唱了。可是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情况却不容乐观。在从教不到一年中,我发现小学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少学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相当强,但是让他们唱曲谱时却感到了困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不能说这些学生都是“音盲”或者“音高感不强”,因为他们在学会某首歌曲后,课上、课下唱时许多学生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他们在模仿唱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时是连相当难的音程也都唱得非常准确的,所以这说明他们的音高感是相当好的。

首先,这种过分分散的识谱教学法违反了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课都只学识谱内容,很难及时组织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前面,缺少连续性,形不成系统,效果自然不佳。其次,分散识谱教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按目前课程的编排体系组织教学,学生不可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获得初步的识谱能力。小学学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然无法独立视唱简谱,初中学了一二年仍然无法独立视唱简单的五线谱。这样,整个小学、初中阶段,学生都必须在老师的“教”和“带”之下进行读谱练习,不能脱离老师学步,以获得自我发展。这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识谱能力的提高。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集中识谱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选择。所谓“集中识谱教学法”,即缩短战线,集中一点打歼灭战,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初中阶段来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二年级或三年级、初中一年级,用二到三个学期学完。这样,一方面学习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或初中毕业时,他们就基本上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24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159

一、唱游课概述

唱游课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大转变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当今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新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化“填鸭式”教学模式,使音乐教学重新焕发了生机。唱游课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为目的,简单地讲就是使学生“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一切从学生出发。唱游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课堂氛围更活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启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从而使学生在自我展示中愉悦,增强自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显然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音乐教学发展的趋势,教师需要不断探索适应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音乐教学新模式。

二、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概况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音乐教学几乎就是“唱歌课”,也就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学生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基本的发声,听音训练,学习歌谱,老师教唱,歌曲处理等。后来,传统音乐教学为改变单一的“唱歌课”教学,又增加了器乐教学,但是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享受教学的过程。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学习的过程必定是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传统音乐教学模式违背了这一规律,磨平了学生的个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难以很好的结合,从而造成音乐教学缺少活泼的课堂氛围,长期以往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音乐教学领域的显著变化是促使唱游课产生的必然因素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音乐教育有了更深刻和理性的认识,音乐教学以体现学生主体性,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愉悦身心为最终教育目的,在继续沿用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教学、电声乐器配合等新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网络多媒体参与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体现出了直观性和易接受性。教师可以根据某一节课的内容从网络上搜集材料,从而选择出最适合的材料来为音乐教学服务。比如,在教唱歌曲《青藏高原》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关于高原地区地形地貌的图片。也可以播放关于地区的影视资料,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接着可以向学生播放制作好的集图片、声音、影象三位一体的幻灯片,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造成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震撼,学生们便会自发地跟随音乐来学唱这首歌曲,感受歌曲的独特魅力。而且学生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对青藏高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参与音乐教学过程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接受音乐教育,改变了枯燥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敢于突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束缚,敢于接受全新的教学理念,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模式。

四、唱游课的基本手段

(一)注重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最大动力,如果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话,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采取“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唱歌曲《共和国之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播放关于祖国名胜古迹的幻灯片,以此来导入新课,这样学生便会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便会自发地畅所欲言,指出图片中的古迹分别是什么,位于什么地方,自己都去过什么地方等。通过学生对图片的直观认识,以及自己的发言会对歌曲《共和国之恋》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与歌曲相结合,学生便会自觉地学唱歌曲,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使本节课的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二)真正做到“人人参与”

由于中小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因此要想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教师就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优势,让他们各尽其职,做自己的主宰,敢于肯定自己,积极参与老师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