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6:11: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开放银行发展现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键词】
民营银行;发展现状;经验借鉴
1998年至2000年的三年时间里,世界银行金融市场发展局对世界107个国家的金融和银行体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截止2000年底,其资产规模占全球银行资产的比例接近70%。并且从发展趋势来看,自1990年以来,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民营银行的资产比重总体呈上升态势,而国有银行资产比重则在不断下降。其中,发达国家国有银行资产比重平均由40%下降到20%,发展中国家则平均由60%下降到40%。由此可见,民营银行已经日趋成为各国银行业的主流。
一、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发展民营银行并非是权益之计,而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战略改革的战略性步,从我国目前来看,发展民营银行有其客观必然性。
第一,是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竞争的客观要求。
中国的银行体制开始改革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中农工建4家国有银行为主体,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银行的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银行业格局,但是总体上银行业的集中度仍然很高,近70%的存贷款增量仍然被国有和国有控股银行掌握。到目前为止,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仍然处于垄断地位,而且这种由于计划经济的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垄断本身是不会主动产生优化银行产业结构的动力的,从而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对金融资源的配置低下的现状。发展民营银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加快国有银行的改革步伐,使得我国的金融体系更加健全和稳定。
第二,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必然要求。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企业总数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99%,对我国的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82%的新产品开发。当前,“十二五”规划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战略重点,这其中离不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小企业的转型发展,进而离不开一个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健全有效的金融体系支持。现阶段,我国的银行业仍然由国有银行垄断,它们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一直制约着他们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
第三,是促进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现实途径。
民间金融的特点是自发和自主,主要包括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地下钱庄和典当等形式。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民间金融的利率水平普遍比较高,并且缺乏法律保护,隐含较大的支付风险,并且民间借贷缺乏必要的监管机制,处于比较混乱的自发状态,因此容易引发借贷纠纷和刑事案件。不少债权人常通过暴力形式收回借款,导致地区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加大经济和金融运行风险。而民间银行有着现有正式融资渠道所不具有的优势,同时,可以使民间借贷起到很强的规范作用。
二、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民营银行是由民间资本控制与经营的,相对于国有银行而言的一种现代金融企业,它是产权结构、资产结构和治理结构的统一。
2013年,政策放开,民间资本兴办银行一浪高过一浪,出现了“全民银行”的投资热潮。民资渴望进入银行业,一是看中银行的高收益;二是期望能够为企业自身服务,解决融资困境,在更大范围内利用金融资源,甚至不排除有些企业想高关联交易,使民营银行成为自身的融资平台;三是将来民营银行可以上市,套现,这对企业来说可谓是一本万利。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目前,我国首批试点地区名单已经确定。
三、台湾民营银行的经验借鉴
台湾地区开放民营银行设立时,首批核准了16家民营银行。新设的民营银行资本规模远高于既有的公营银行,短期内对货币市场、人才储备等造成冲击,长期中更导致银行数量过多、竞争过度,银行业利润下降,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
(二)较高的资本金门槛不仅无法有效限制申报数量,反而导致其与公营银行形成了同质化竞争
为限制民营银行申报家数,台湾地区相关部门为其设定了远高于公营银行的资本金门槛。事实证明,资本金规模未能限制民营银行申报数量。准入门槛采取“一刀切”模式,未考虑新设银行的业务种类、经营规模等。民营银行诞生伊始就背负着巨额的资本金压力,业务重点自然是传统的大企业贷款,未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三)开放民营银行设立应考虑金融服务的地域性、产业性等特征
台湾地区开放民营银行设立时没有考虑地域、产业等因素,银行可自主选择网点分布、客户类型,几乎所有的银行都集中争抢大型企业客户的存贷业务。在总结开放民营银行设立的经验教训时,应多考虑客户的地域、产业等特征,首批开放针对特定地区。
(四)开放民营银行设立的同时应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与民营化同步进行的过程中
从开放民营银行设立至今,台湾地区一直没有建立可行的银行破产退出机制。这种“只进不出”的市场存在很高的道德风险。随着民营银行数量的激增,因其个体运营上的差异而导致的优胜略汰不可避免,但是台湾当局一直没有建立有效的银行退出机制。在这种环境下,经营不善的银行在考虑退出市场时发现退出成本太高,因而更多地依赖于台湾当局对银行采取的“不可倒闭”政策,形成了很高的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我国资本市场已列居世界第二,金融业的发展无疑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由于金融衍生品最大的特点是依托一种投资机制来规避资本运作风险,具有炒作交易、吸引投资的作用。因此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方向对于经济能否保持高速、稳定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金融业及金融衍生品发展现状
(一)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近几年来,我国金融业务与金融创新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产品及其衍生产品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金融衍生品经过衍生再衍生,组合再组合的形式,成为种类繁多的金融组合产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先进的思想不断涌入,使金融行业的经营理念得到了较大的改变,金融创新意识明显增强,金融业务收益已由传统的辅业务创造间接效益转变为主营业务创造直接效益,并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我国现有金融衍生品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加速,外国金融衍生品进入中国,在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发展现状,金融衍生品行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金融衍生品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以货币经济为主要形式的金融工具,如汇率、股票、债券等风险较大,为了规避风险实现盈利而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如股票、汇率、债券、外汇、指数等衍生出来的金融合约。目前我国常见的金融衍生品有远期合约、期货、期权等,国际上金融衍生品种类繁多,而我国以期货的形式较为多见。
二、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
从衍生品形态发展过程分析。在我国金融行业发展、期货交易以来的近二十年的时间,尤其是社会转型期的这几年来,期货市场已经历了蓬勃发展、清理整顿和恢复发展三个阶段,其衍生品种类已涵盖了农产品、金属、化工产品等众多领域,交易量逐年增长。其中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在我国的发展态势较为良好。但不得不承认,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尤其是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也使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面临着了巨大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从外汇和本币衍生品的发展过程分析。人民币改汇以来,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交易已覆盖美元、欧元、英磅、日本、港币等五种外币币别。金融交易期间,投资者较为理性,初步实现了股指期货的高标准、稳起步。
我国金融衍生品风险是基于BIBS于1994年的《衍生品风险管理指南》而分为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五大类。
市场风险又称为价格风险,是指衍生品交易中出现的价格波动而造成的交易损失。由于衍生品价格受利率、货币、股权等波动影响形成风险,发生利率风险主要为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掉期、利率远期等;货币市场风险则受汇率市场变动,一般为外汇远期、外汇掉期、外汇期货等;股权市场风险是指股权类衍生品因价格变动而发生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因缺乏交易对手和流动资金不足,无法变现的衍生品风险,合约标准化程度越高、市场规模越大、流动风险就越小。信用风险是指衍生交易一方由于违约等带来的风险。信用风险分为交易对手风险和银行风险两大类。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交易中内部控制等因素影响而导致的程序失灵或不完善而带来的风险。法律风险则是指由于交易合约的相关条款或标的资产不符合交易所在国或地区法律规定而产生的风险。
三、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展望与应对策略
2009年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银行间交易协会在对金融衍生品主协议制度设计及操作的可行性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金融行业两大协议进行了统一,对净额结算制度、履约保障制度等做出了基础性改进,降低了衍生品系统风险。应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策略如下:
首先,我国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还有待加强。衍生品市场的参与主体是银行,转型阶段,银行面临多项体制变革,作为衍生品风险控制的第一次关卡,加强银行本身风险控制至关重要。衍生品是在交易所进行的,且受交易所的组织与管理。一般交易所会设置5%-10%的保证金,以避免风险的发生。交易所内部建立合理而严格的清算制度,加强衍生品的流动性与收益曲线监控,并对交易者持仓数量进行控制,以防止市场风险过度集中。
其次,央行要加强对衍生品市场的宏观调控,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衍生品常常会涉及跨国交易,加强国际间风险监管与合作,减少跨国交易风险也是刻不容缓的。央行要对衍生品市场动向予以及时管理,尤其是跨国交易情况下,结合《巴塞尔协议》,增强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第三,由于衍生品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产品,其本身具有复杂的因素及快速发展性。加强银行本身的内部监控管理的同时,可开放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国际衍生市场的限制,允许外国资本在规定条件下参与中国衍生品交易市场。当然在与国外衍生产品交易时,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需要,因此建议结合我国自身情况,衍生组合金融性产品而非一味地引进他国产品。
总之,随着我国金融行业市场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已得到世界瞩目,并开始影响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在推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应加强对我国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与控制,以防范金融衍生品风险。
参考文献:
[1]成思危.中国金融衍生品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12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2-0008-02
[作者简介]刁克武(198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服务贸易。一、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2003年,中国金融服务贸易总额只有526亿美元,但与2002年相比,增幅达到了46%。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消退,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贸易额超过了200亿美元。2011年和2012年分别达241亿美元和277亿美元。中国金融服务贸易主要是由保险、银行、证券等领域构成,保险服务贸易额从2003年的4877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239亿美元,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贸易额2012年达38亿美元[1]。
二、美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美国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具有一定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其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就是金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增长速度要高于美国服务部门的总增长速度。美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从2008年的630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7948亿美元;金融服务贸易顺差从2008年的458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585亿美元,金融服务贸易额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20%左右[2]。美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特点:第一,金融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2003―2013年十年间服务贸易出口额持续增长530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口额也增长了近80亿美元。第二,金融服务贸易处在顺差,其中保险服务贸易处于逆差。对于保险业务,美国既进口又出口。第三,美国金融服务贸易增长速度高于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这意味着金融服务贸易正逐渐成为美国支柱性产业。第四,美国主要的金融贸易伙伴为欧盟和拉美国家。美国对欧盟和拉美国家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全美金融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40%和25%,美国对欧盟和拉美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进口额分别占全美金融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50%和35%。
三、中美金融服务贸易比较分析
(一)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业务、市场以及监管制度的创新。从金融初期产品出现的时间看,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已经出现了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相比而言,中国在20世纪末才出现可交易金融产品。美国具有相对完善的创新体系,其不仅在商业票据、国库券、回购协议、政府短期证券等传统产品方面占有优势,而且还创造了可转让定期存单、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和货币市场存款账户以及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和自动转账服务账户等全新概念。此外,美国金融业已逐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运作。中国目前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利率并未完全自由化,央行只准许各银行在标准利率的基础上浮动10%~20%,所以与利率相关的贷款类金融创新因缺乏市场基础而难以实现,资产证券化业务尚未实践,国内银行、证券业务网络化运作也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中国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也是金融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首先,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中国的证券和保险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其次,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滞后。金融衍生工具是作为企业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中国指数期货、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远期利率协议等金融衍生工具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第三,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债券融资额远远低于股票融资总额,说明中国融资结构失衡,而与之相对,美国的股票市场规模和债券市场规模基本匹配[3]。
(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度比较分析
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对外开放金融领域,不断健全金融服务贸易政策体系,从而吸引了大量外资金融机构进驻美国。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制度逐步趋于完善。但是由于对外资银行实行特殊优惠政策从而导致国内银行竞争力相对减弱。美国联邦储备国际银行委员会制定了一部对外国银行在美实施金融活动统一管理的《国际银行法》,从而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1992―1998年中国先后开放了4个经济特区和13个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加入WTO以后,中国逐步扩大了对外资银行的开放力度,外资银行可以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在中国开办合资银行,并且在经营两年后可取消经营人民币业务等方面的限制,三年后准许其开办人民币零售业务。与此同时,外资银行在指定地区与中资银行享有同等的权利。
(三)金融服务贸易监督体制比较分析
美国对于金融采取多头的功能监管模式。监管体系由联邦和州监管交织而成,常常会出现各州机构或联邦之间司法和权益的重叠现象。美国的信息监管延伸至金融业的各个领域;安全监管直接作用于所有金融集团;金融监管广泛运用于各家金融机构。
中国现有的金融监管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组成,共同协作对金融服务业进行分业监管。在这种分业监管体制中,中国人民银行处于核心地位,是全国金融业的最高主管机关,它不仅负责银行业和信托业的监管,还要从宏观上对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予以指导,以保证整个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银监会负责对银行业的监管,证监会作为国务院证券监督机构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督管理;保监会负责对全国保险业和保险市场的统一监管。
一、我国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
1.数量持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状况持续转好。截止2004年底,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204家营业性机构。以上海市为例,截止到2005年3月底,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3423.4亿元,同比增长了38.4%,占市场总额的12.8%,上升了2.2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1659亿元,同比增速达到50%以上,占上海市贷款市场总额的10.6%。2005年1-3月份,外资银行实现经营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了46.8%。
2.入股中资银行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在过去一年间,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相继启动股份制改造,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机制更为灵活的股份制银行,开放更是全面提速。截至2005年10月,共有19家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了16家中资银行,投资总额近165亿美元。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的股份,已经占到中资银行总资产的15%。
3.进入范围由京沪深向内地逐步扩散。目前,以京沪深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仍是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首要选择地域,并且以京沪深为中心不断向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延伸。随着鼓励外资金融机构为西部大开放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提供金融支持的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服务的对外开放区域将不断扩大,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的地域分布也将不断向中西部延伸。
4.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数量逐渐增多。截至2004年10月末,已有105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其中61家获准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从12月1日开始,中国将进一步按时开放昆明、北京、厦门三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并提前一年开放西安、沈阳两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使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增加到18个。
5.人民币业务主要集中于存贷款。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主要集中在存款与贷款上,结算方面也趋向活跃,其人民币的来源不仅依靠外商投资企业的存款,而且充分利用同业借款等市场机制来筹集,基本上满足了信贷资产上的需求。据业内人士预计,外资银行在大陆的贷款额将以每年40%速度增长,到2010年,外资银行占大陆总贷款的比例将达8%。
二、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前景展望
专家分析,外资银行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天然联系是割不断的,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初衷便是跟踪自己原有客户发展市场的需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资银行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已有的外币业务客户群中跨国公司占了绝大多数,目前,该行正在等待着获得人民币业务的经营权,而那些跨国公司、高端客户正是他们首先发展的目标。
对未来更长的时间,即全面开放人民币国内市场后,中国银行机构将继续保持在国内银行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而外资银行机构则可能稳步提高它们的市场份额。外资银行机构要显著地提高它们在中国国内银行业中的市场份额,将其地位提升到与现有的若干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类似的水平,它们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准备和开发工作。这包括,在更多的中国城市开设分行,在已经开设分行的城市中开设更多的经营网点,在推销成熟的银行服务产品的同时针对中国客户需求特点进行调整和创新,实行融合中外文化因素的经营和管理策略,推行人力资源上的本土化战略,与国内银行机构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多样化的密切合作。也就是说,外资银行需要成为被中国国内客户广泛认可的经营机构,为中国国内企业带来并增加直接经济效益,帮助中国经济改善资源配置,促进资金合理流动,降低金融风险,使外资银行真正成为中国经济体系和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1.外资银行并购中资银行的案例将大幅度减少。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外资行在限售期后大幅减持中资行股权获取暴利,引起国内舆论争议;二是学术界对海外战略投资者提高中资行公司治理水平、科技水平存不同看法;三是次贷危机后,外资行自顾不暇,光环破灭,中资行已不再盲目崇拜外资行的经验。
2.在我国建立分行或独立法人银行的外资行会越来越多。自2007年花旗等4家外资行率先成立独立法人银行后,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已成立24家独立法人银行。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小国的金融机构将不断在中国增设机构,大型外资行则成立独立法人银行。有必要指出的是,台资银行或大举进驻大陆。
3.一些外资行已完成中国境内机构布局并采取本土化策略。东亚、汇丰、恒生等外资行在中国境内分行数已达15个以上,多于所有城商行分行数,在东部沿海地区机构铺设已基本完毕,正在向中西部地区扩展。目前,港资、新资、美资等外资行大多采用了本土化的发展战略。预计今后有更多欧资和韩资银行采用本土化发展策略。
4.外资行市场准入将越来越广泛。一些外资行已经具备发行借记卡的资格,下一步外资行拓展的重点应是信用卡业务。一部分外资独立法人银行提出A股上市及发行次级债的要求。例如,东亚(中国)已经公开表达了A股上市的希望。外资银行业务准入水平将与中资银行相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外资银行希望分支机构能够扩大,能够更关注核心客户,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希望有更多网络的发展以及有更多客户的发展。深化:全球的网络是外资银行的一个优势,但不仅仅是在中国网络的优势,仅仅靠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行就要与中国内地银行竞争是很难取胜的,但是可以在这个市场带来国际化的发展,而且能够带来不同的产品和方案给客户。强化:从一个现有客户身上得到更多的收益与获得一个新客户相比是更容易的,外资银行希望通过强化客户关系以获得更多的份额。优化:外资银行希望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给客户,只有通过这样的优化才可以使外资银行和其他银行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165-01
自欧元诞生以来,欧盟特别是欧元区支付一体化日益加深,欧元区零售支付市场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支付市场,对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欧盟宣布欧元区范围内单一欧元支付区(SEPA)将于2014年建成,届时将对现有零售支付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研究欧元区零售支付市场的发展现状和经验,对于完善我国零售支付市场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一、欧元区零售支付市场发展现状和问题
现阶段,欧元区使用最为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主要是贷记转账、直接借记、银行卡、电子和移动支付,但各类支付工具的发展存在很大差异。
(一)贷记转账和直接借记
贷记转账和直接借记是泛欧洲支付体系下的核心支付工具,即欧洲支付委员会颁布的SEPA规章内以欧元支付的交易。贷记转账指由付款人主动发起支付指令,付款人将支付指令提交给开户银行,开户银行接收后根据指令要求将付款人资金转入收款人银行。直接借记是指由收款人对付款人的银行账户发起的事先由付款人授权的借记支付指令。
(二)银行卡支付
银行卡是零售支付中最普及和使用频率最高的电子支付工具。2010年,银行卡支付交易量在零售支付领域位居第3。目前,欧洲使用中的银行卡共7.26亿张,人均1.45张,平均每张卡消费2194欧元。
(三)电子支付
电子支付指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支付,通常包括3种方式。一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银行卡交易;二是支付者通过网上银行身份识别,在网上银行转账和直接借记,这种方式目前只可在一国范围内实现;三是通过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商支付。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电子支付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四)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指支付数据和支付指令通过手机发起、传递和确认,可应用于在线或离线购买服务、数字或商品。移动支付主要分为2大类:一是远程移动支付,通过Internet/WAP或SMS进行支付。目前,大部分通过Internet的远程移动支付基于银行卡;二是近程支付,通常在销售点直接发生。
二、欧元区零售支付市场未来发展目标
近年来,欧元区零售支付市场内外部环境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一是单一欧元支付区逐渐形成;二是各成员国零售支付基础设施之间联系进一步加强;三是新的SEPA工具,如卡支付、贷记支付、直接借记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四是部分基础设施发生重大变化,如单一欧元区证券结算体系(T2S)建设。
(一)是促进公平竞争性。基于共同的、开放的标准,服务供应商可在多国提供支付解决方案,扩大业务平台,推动创新,带来支付服务成本和价格同时下降,并对新进入者或其他成员国竞争者的市场准入提供便利,以此促进公平竞争。
(二)是促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性,并增加透明度。支付者可从更多的、有竞争性的支付工具中选择最适合需要的支付方式。同时,支付市场更透明,将引导消费者使用最有效的支付工具。
(三)是促进业务更具创新性。市场一体化可带来更多规模效益,对现有参与者而言,意味着节约更多成本或增加更多收益机会,且新进入者创新热情会更高,创新地域范围也会扩大。
三、欧盟培育和促进欧元区支付一体化的措施
(一)对电子货币机构和支付机构实行业务许可制度
欧盟规定各成员国应对电子货币机构和支付机构实行业务许可制度,确保遵守审慎监管原则的机构才能从事此类业务。市场准入业务包括跨国收购服务供应商、发行联名卡、信用卡支付方案、电子签名认证服务市场准入、依赖银行卡交易支付的付款机制等方面。
(二)增加支付服务透明度
目前,支付服务的真正成本通常是不透明的,特别是在信用卡方面透明度缺失严重,将给消费者、商家和欧盟经济带来更高的支付成本。欧盟鼓励通过利用综合返利、收取附加费等手段,使用消费者能够使用最有效的支付工具。
(三)对协议、接口、应用、服务等方面实行标准化
欧盟鼓励对银行卡、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实施标准化:一方面银行卡应遵循SEPA标准,即任何SEPA国家的银行卡,能够在其他SEPA国家的银行卡终端上使用;另一方面,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需要银行卡部门和移动网络运营商合作,实施统一的标准化解决方案,确保完全的互操作性和开放性,以适应消费者流动使用需求。
(四)加强支付安全和信息保护建设
―是欧盟从1990年起就开始实施银行卡EMV迁移,即将磁条卡更换为芯片卡;二是欧盟要求其成员国切实做好数据保护,客户信息无论是在处理还是存储过程,都应存放在安全支付基础设施中;三是支付交易认证机制从设计开始,就必须包括必要的安全措施,以符合数据保护需求。
四、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一)以制度作保障,加快建立非现金支付法规制度
一是推动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条例》、《银行卡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等业务规范和管理,促进发卡、使用、清算、收单等各环节业务可持续发展;二是建立和完善电子支付业务管理制度,制定完善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业务管理办法,夯实支付体系法律基础,有效防范支付风险。
(二)以规范促发展,加强对新兴电子支付业务的监管
一是建立健全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监管体系,尤其是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对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组织开展现场与非现场检查,规范其经营行为;二是加强对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风险监管,包括运行风险、技术风险、系统性风险、法律风险、欺诈风险等风险防范与处置。
(三)以推动促普及,引导新兴支付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大力支持银行卡产业发展,继续扩大银行卡受理范围,不断改善受理环境,全面促进银行卡应用;二是优化政策和信用环境,促进移动支付、电话支付、预付卡支付等电子支付业务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权益;三是加快农村地区电子支付普及,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网络通信设施,推动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网上支付等业务在农村地区的开展。
在我国信用卡产业参与金融全球化态势下的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和深入研究信用卡的发展历史的同时,更需要分析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所产生的背景、信用卡业务经营中的安全风险和强化信用卡安全监管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使我国信用卡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就必须着眼于实际、综合分析,并阐明观点、提出建议。
在上述背景的前提下《论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应依据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产生于金融领域中的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金融创新产业,通过分析不同阶段的信用卡发展状况及其水平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通过比较中外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过程,深度剖析信用卡的安全风险,并提出保障信用卡安全的意见和建议,为完善信用卡安全机制提出了发展思路。
二、选题依据
1. 与选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虽然信用卡业务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在国外信用卡产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对于信用卡业务的研究也有比较深入的见解。xx年,美国戴维h布泽尔在其《银行信用卡》中队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美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经营与管理进行了权威的分析与介绍,并提出了一些其所在的弊端。xx年美国戴维s埃文斯、理查德斯默兰在《银行卡时代消费支付的数字化革命》中总结信用卡支付产业的发展教训,分析了制度与技术聚合而起的新经济对支付产业的深层影响,解释了信用卡产业的影响魔力。相比较国外的研究,陈建在《现代信用卡管理》〔xx〕、尹龙《信用卡业务管理与监管制度发展》、毕曼《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与回顾》〔xx〕等对于我国信用卡也务的风险与防范做深入的研究,但从国外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与我国市场现状来看,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防范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迫在眉睫的必然选择。
随着金融经济在金融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态势,以知识为载体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不断加剧,信用卡产业全球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信用卡市场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成立独立核算、专门管理的信用卡业务中心,并实行高度专业化分工,加强发展信用卡监管原则,健全信用卡法律体系。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实用的风险防范与评价体系就是一个非常有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
2.与选题相关的参考文献
[1] 虞月君.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xx年版
[2] 陈建. 现代信用卡管理[m]. 北京:中央财政经济出版社, xx年版
[3] 戴维h布泽尔. 银行信用卡[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xx年版
[4] 尹龙. 信用卡业务管理与监管制度发展[j]. 中国信用卡, xx年第2期
[5] 刘沛、卢文刚. 金融安全的概念及金融安全网的建立[j]. 中国信用卡,xx年第2期
[6] 马丁迈耶. 大银行家[m]. 海南:海南出版社, xx年版
[7] 陈勇、胡改琴、胡雪琴等.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操作风险控制研究[j]. 现代经济, xx年第8期
[8] 张倩、张云志. 刍议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及风险监管[j].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 xx年第10期
[9] margaret. credit reporting systems and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m]. the mit press,xx年版
[10] 赵永林. 信用卡安全机制与法律问题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 xx年版
[11] 王娜娜. 信用卡业务历史沿革研究[r].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生产力研究, xx年
三、研究方案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归纳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来源,明确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现状
二、通过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等国外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找出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中所体现的不足
三、通过研究现有的背景情况,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的措施
[10]吴斌.台湾就业怪相:七成毕业生待业七成企业招人难[EB/OL].台湾社会.环球网.(2010-09-14) [2013-01-22]. .
[11]台湾“教育部”.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台湾教育部门户网.(上载日期不详)[2013-01-25]. [EB/OL]..
作者简介
胡世良,男,安徽当涂人,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现就职于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总工助理。长期从事电信市场经营分析、商业模式研究、战略规划等工作,对移动互联网有着较深的研究,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产业网聘为特约专家,思路敏捷,洞察力强,对行业发展、企业运营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现从事电信产品开发相关工作,具有20年的电信行业从业经验。迄今在《通信企业管理》、《中国电信业》、《邮电经济》、《人民邮电》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数百篇论文,著有《赢在创新:产品创新新思路》、《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与变革》等书。
内容简介
打造平台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本,《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创新》从平台经济的角度,对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电商金融、众筹模式、直销银行模式和余额宝模式进行深度分析,并系统介绍了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苏宁、电信运营商等企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生动展示互联网金融发展新动态,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面临的经营风险进行了系统阐述,其中互联网金融向移动互联网金融转变大势所趋,并提出加快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传统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监管更好地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创新》适合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政府监管等行业的从业人员阅读学习,也适用于对互联网金融有着浓厚兴趣的投资者、研究人员以及高校的广大师生等相关人士。
目录
第一部分互联网金融本质及特征
第1章互联网金融本质内涵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优势和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2章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我国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原因分析
正确看待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发展为大势所趋
互联网金融发展利远大于弊
第3章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理解和认识
模式决定互联网金融的命运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本质是平台经济
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的主要特征
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成功的判断标准
第二部分互联网金融六大平台模式
第4章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
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概述
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主要特征
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现状和问题
第三方支付:支付宝盈利模式分析
支付宝发展迅猛
支付宝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石
第5章P2P网贷平台模式
P2P网贷平台模式的内涵
我国P2P平台模式发展现状
P2P网贷平台模式经济分析
P2P网贷企业案例
拍拍贷
宜信网
好贷网
有利网
Lending Club
平台间竞争的三个关键点
第6章电商金融模式
电商金融服务模式发展背景分析
电商金融服务平台模式概述
电商金融模式本质是大数据金融
电商金融模式分类
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
以京东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电商金融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7章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概述
什么是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的参与主体
众筹融资的运营模式
众筹模式的分类
我国众筹模式发展现状
众筹模式案例——天使汇
对众筹模式的认识
众筹模式关键成功因素
第8章直销银行模式
直销银行模式的内涵及主要特点
直销银行模式的内涵
直销银行模式主要特点
对我国发展直销银行的认识
直销银行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微信银行商业模式分析
对国内银行开展直销银行的建议
第9章余额宝模式
余额宝引发群雄之战
余额宝模式案例分析
百度百发——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
微信理财通——注重打造理财平台
余额宝模式盈利模式分析
正视余额宝模式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第三部分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案例
第10章阿里金融
阿里金融战略——打造金融平台
布局互联网金融,打造阿里金融帝国
阿里金融成功的关键要素
第11章平安玩转互联网金融
明确的战略定位
以金融切入生活,进行互联网金融布局
壹钱包——移动金融服务平台
壹钱包定位为社交金融
壹钱包与余额宝形成差异化竞争
陆金所——打造网贷平台
陆金所的互联网基因
架构全新商业模式
构筑担保风控机制
第12章腾讯金融布局
腾讯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独特优势
腾讯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
腾讯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
第13章苏宁进军互联网金融
苏宁“全金融”的互联网金融战略
苏宁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特征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应对策略
第14章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之路
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是电信运营商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电信运营商进入互联网金融
积极拓展移动支付市场
推出互联网理财产品,角力互联网金融
关注供应链金融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策建议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关键举措
第四部分互联网金融发展和未来
第15章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
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是大势所趋
互联网对传统金融业影响将更大
互联网金融向移动互联网金融转变不可逆转
我们正阔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移动互联网金融活力限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展望
第16章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与出路
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创新不足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风险
加快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建议
打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实现商业模式差异化创新
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有效监管
参考文献
1995年7月,以深圳城市合作银行正式成立为起点,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在中国金融舞台上开始出现。其在我国的地位比较特殊,一向被看作是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后的第三梯队。城商行主要来源于原城市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城市企业和居民投资入股组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虽然出现较晚,但数量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最多,目前全国共有117家。根据中国加入WTO签订《服务贸易总协定――金融服务协议》的规定,2006年底我国金融业将对外资全面开放。开放后,数量众多、出现时间晚、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如何生存和发展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将以城商行为研究对象,就开放条件下其应如何市场定位及进行业务选择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能对城商行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城商行经过10年有余的发展,当前总体发展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资本充足率低,不良贷款率高
资本充足率低和不良贷款率高这两个问题是城商行自出生以来就有的先天不足,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仍是困扰城商行的两大难题。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城商行目前在这一指标上总体较低,不符合要求。根据2004年2月27日,中国银监会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07年1月1日以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对于那些资本未能达标的银行,银监会将限制其机构和业务发展。目前,四大国有行和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总体情况较好(参见表1)。城商行中也有很多符合标准,如2005年底天津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8.64%,北京银行则高达10.83%。然而,资本充足率低的城商行更多,导致城商行的整体资本充足率较低。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末,城商行的总体资本充足率仅2.7%,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为1.8%,在112家城商行中,有80%左右的银行未能达到8%的最低监管要求。
资料来源:各银行网站2005年年度报告
不良贷款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好坏的标准,城商行目前在这一指标上总体较高(参见图1)。不良贷款率一般的警戒标准是15%,低于这一标准被认为是资产质量较好。在我国的金融机构中,虽然四大国有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2005年为10.49%,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主要集中在农业银行一家,其2005年不良贷款率为26.17%,而其他三家则都低于15%的警戒标准,2005年工行、中行、建行这一指标分别为4.69%、4.62%、3.84%。对照而言,城商行不良贷款率高则是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银监会的《2005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整理得出
2.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仍表现为中小商业银行,所占市场份额较小,实力较弱
自1995年城商行组建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扩张更快。2001年我国加入WTO时,城商行总资产为8730亿人民币,2005年底增至20367亿人民币,资产每年平均递增27%,发展可谓十分迅速 。然而,城商行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总体上仍属于中小商业银行之列,所占市场份额较小,实力较弱。以2005年的资料为例,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仅四家,但其资产占国内同期全部金融资产的50%还强;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其资产占国内同期全部金融资产的15%多些;城商行为112家,数量最多,而其资产占国内同期全部金融资产仅5%多些(参见表2)。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银监会的《2005年总资产、总负债》整理得出
3.市场定位不清
城商行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但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城商行表现出市场定位摇摆不定的现象,突出表现为很多城商行热衷于跟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抢大客户、大项目。例如有资料显示,目前如果按贷款对象进行划分,城商行向国有企业、5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100-500人中型私企以及地方政府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平均分别为17%、14.5%、18.6%和6.7%,对100人以下的小型私企平均为17.8%,而对家庭的消费贷款(包括商品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信贷,以及其他耐用消费品贷款)更少,平均仅2.2%。
4.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城商行的利益格局中,地方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城商行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从地方政府来说,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能保留一家属于自己的城商行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当前,大多数城商行的第一大股东都为当地地方政府。目前我国东、中、西部省份地方政府对城商行的平均持股比例分别为22.3%、28.9%和21.9%,全国地方政府对城商行平均持股为23.75。
二、城市商业银行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分析
1.众多的中小企业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资源优势
当前,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使城商行拥有一笔其他竞争主体无法比拟的客户资源优势。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全部企业总数中占99%以上,在工业产值中占60%左右,实现利税占40%,就业人数占75%,在新增就业机会中占80%以上,其增长速度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4倍 。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来讲,银行贷款仍是其目前众多融资渠道中的首选(参见图2)。但由于中小企业缺少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和与生俱有的高风险性,其往往被大银行排斥在外,从而出现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普遍现象。这对规模较小的城商行来讲,恰恰是一笔难得的客户资源。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金融时报(第2版).2004-6-22
2.城市商业银行具有与客户地域联系密切,熟悉客户资信与经营状况的优势
城商行自成立之初,就面临一个只能在本地经营的区域限制,直到近来,监管当局才鼓励其跨区域发展。长期的区域限制使城商行与本地客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熟悉当地的经济民俗,对本地客户的客户关系、经营状况、资信情况等十分了解。与之相对,国内其他银行及外资银行不具有这种优势。因为一方面国内其他银行及外资银行在某地方上不可能设置过多的分支机构,从而加深对一地客户的了解;另一方面国内其他银行及外资银行在某地方即使设有分支机构,其经理人员也会因经常调换,使得其对地方客户的了解程度相对较差。而且即使这些地方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能够了解地方客户的经营状况,他们也很难向其上级机构传递一地客户的经营信息。
3.城市商业银行具有经营灵活,决策效率高的优势
城商行规模普遍较小,属于中小商业银行之列,与大银行相比,其具有决策层少、业务集中、决策效率高、同样的技术条件下业务调整快的比较优势。以中小企业融资为例,企业要申请贷款,如果是大银行常常要经过多方面调查,再加上层层审批,所耗费的时间很长。可是城商行则不同,一方面,他们熟悉本地情况,了解借款企业,省去了方方面面的调查,另一方面,简单的管理结构也使得贷款申请无须经过层层审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决策。例如,宁波市商业银行提出,公司业务从申请到决定一般在3-5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在实际操作中真切地做到了这一点。
4.地方政府支持的优势
如前所述,地方政府在城商行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也很希望在本地经营的城商行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从而在多方面对地方城商行给予支持。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xx城商行是当地人自己的银行”这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使城商行在当地拥有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这种优势是国有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有的。
三、开放条件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与业务选择
1.开放条件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目前,中外银行的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与117家城商行所住暂的城市重合。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生存并发展,城商行必须首先明确市场定位。对此,城商行的选择应是:
(1)企业客户群体定位在中小企业。一方面这是城商行避免与竞争对手正面交锋的唯一选择。长期以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主要立足于国家重点发展行业和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等优质客户,信贷业务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在看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市场定位,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竞争首先集中在对高端优质客户的争夺上。花旗、恒生、渣打等大银行对小存户开始收取多项服务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抓大放小的竞争策略。显然,城商行在实力较弱的情况下与以四大行及外资银行为首的大银行争夺大型优质客户是不明智的。
另一方面这是城商行发挥比较优势的唯一选择。目前中小企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其在融资时首选的又是银行贷款,但实际中却面临着大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现象,这为城商行提供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对于中小企业的高风险,城商行因具有熟悉当地客户资信与经营状况的比较优势,因而可将这种风险降到最低。城商行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也容易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从而可以降低经营成本。
(2)个人客户定位在大众客户和中产阶层。与企业客户群体定位类似,城商行在个人客户定位上若想回避与大银行发生正面交锋,又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获得发展,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个人客户群体,这一群体就是大众客户和中产阶层。这一客户群体对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较多,如信用卡业务、汽车、住房信贷业务等。这对金融资源有限和业务范围受地域限制的城商行恰好适合。长沙市商业银行的成功是城商行应将个人客户定位在大众客户和中产阶层的典型例证。该行在本市率先推出了汽车消费贷款、二手房按揭贷款和“芙蓉医保卡”等针对大众客户的业务,使得该行七年内从一家亏损严重的小银行跻身于全国城商行的十强之列。
2.开放条件下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选择
我国地域优势不同的城商行要想在开放条件下获得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取得当地客户的认同,这就需要城商行根据客户需要恰当选择业务。结合城商行的市场定位和比较优势,适合城商行发展的业务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种:
(1)大力开发人民币理财业务。人民币理财业务在我国始于2004年10月初光大银行首推的“阳光理财B计划”。该业务具体操作方式是投资者通过储蓄存款的形式购买该产品,银行和投资者之间共同签署一份承诺到期还本付息的理财合同;之后银行将募集到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投资,最后将扣除银行应得收益外的投资收益按照之前承诺还给投资者。由于这一业务具有收益较高、低风险、银行的信誉保障等特征而受到投资者推崇。但自从2005年3月17日人民银行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由1.62%调低至0.99%,导致货币市场的各种投资工具收益率急剧下降,使得该业务因收益减少而进入低谷。
然而,对于城商行来说,在开放条件下必须始终坚持大力发展人民币理财业务。一方面,城商行会通过人民币理财业务而吸收存款,从而达到扩大银行规模以应对开放条件下的竞争危机;另一方面,城商行开发人民币理财业务所获得的收益率将远高于股份制、国有、外资银行开发同类产品的收益率。因为,城商行面对的企业对象是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的步伐下,城商行可以将通过人民币理财业务募集到的资金进行贷款利率较高的中小企业贷款。
二、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开放政策的经验借鉴
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各国间资本的自由流动,同时也使得各国在金融开放政策上逐步成熟起来。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开放经验尤其值得深入学习与探讨。东南亚国家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一批有一批的新兴市场国家开始走出金融开放的第一步,而新加坡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成为继伦敦、纽约和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跻身离岸金融市场的行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新加坡虽然未能幸免,但凭借其成功的金融开放政策,相比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新加坡受到的危机影响最小、处境最佳。总结其能在多次经济危机中依据保持国家金融状况稳定多半归功于其良好的金融开放政策,尤其是以下几方面比较值得借鉴。1.重点发展金融业,大力发展离岸金融业务,1968年创立新加坡亚洲美元市场,2013年5月,新加坡开展离岸市场人民币清算服务,成为第三大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2.引进声誉良好且注册资本不少于800新币的外资银行,并建立商业银行竞争机制,在资本充足率、存贷比例等方面实行极其严格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使得呆坏账比例控制在2%-3%。3.对于本国金融机构及外资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的金融监管制度,尤其是银行业务的管理上,例如资本充足率最低设限为12%,但实际中甚至高达20%。然而相比之下,泰国1997年首发罕见的金融危机,墨西哥1994年也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其多半是泰国与墨西哥的不当的金融开放政策引起的。均由于两国大肆放开对外资的限制,而导致其走上了匆忙的金融自由化道路。过快的经济自由化造成经济实体空虚,从而禁不住丝毫的“泡沫经济”的打击,最终演变为金融危机。澳大利亚在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上,同样在推进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方面实现了出乎意料的成功。20世纪80年代初,澳大利亚开始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20多年的改革经验对我国金融开放的进程有很大的借鉴意义。1.实行金融市场全面自由化。以放松管制为自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1980年起,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取消金融机构存贷利率,取消外汇管制等金融管制措施,实现金融全面开放。2.推进金融监管市场化,1996年,成立金融体系调查组,提高监管效率,实现金融监管体制的严格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