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心得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6 16:11: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音乐教学心得,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

篇1

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作都是作曲家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作曲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超出了普通中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范围。然而,中小学生并非没有音乐创作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能写作文、会自由绘画的儿童不能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中小学音乐教学不以培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能通过创作实践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首先,要使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鼓励学生,使他们从原有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其次,在创作实践中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教师也要尽力发现学生在创作上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扬。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创作出较为流畅自然、相对比较理想的作品,好像朗读学生作文中的范文一样,在课堂上予以吟唱、分析。这样,学生必然会增强信心、提高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将创作教学融合于其他音乐教学领域当中

音乐作品体现着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以作品为载体,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渗透音乐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如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中使用的被称为“合尾”的传统作曲技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之后,给出一个旋律片断,要求每个同学(或分小组)创作一段旋律,均以此旋律片断做结束句,尝试“合尾”的创作手法。这种探究、体验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将创作实践融合于欣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唱《送别》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选用歌曲第一乐段来讲解乐汇、乐节、乐段、半终止、完全终止等作曲知识。在这个乐段里,可以让学生知道:第一乐句的第一乐节与第二乐句的第一乐节是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写成的,第一乐句的第一乐汇与第二乐汇是采用模仿的方法写成的。在结合经典实例学习了这些音乐结构知识之后,学生在创作中就可以尝试运用。

三、创作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创作教学要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假如学生们感到这种创作很难做到或很难做好,就会产生消极畏惧情绪,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小学生的音乐创作不是自由创作,而是一种指导性的作曲,具有体验和尝试的性质。特别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师应设定一些参数,确立一个适合学生能力的既定框架,从而保证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常见的方法如:1.用指定的节奏单词(节奏元素)编写节奏短句,并借助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不同的情绪。2.节奏填空练习。3.为乐句选择终止音,以感受旋律中稳定音与非稳定音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4.给出旋律问句,创作旋律答句。5.修改不适当的旋律线。6.引导学生为简短歌词或日常生活用语编写旋律。7.模仿经典作品片断创作等等。

篇2

一、结合舞蹈进行音乐教学

1. 音乐课堂融入舞蹈的作用。

音乐刺激学生的听觉,而舞蹈可以刺激学生全身的感官。在小学音乐课中融入舞蹈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在跟着音乐节拍翩翩起舞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全身肌肉关节及平衡度的协调配合,从而让学生身心协调一致地发展;二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美化学生的形体。在音乐课中进行简单的舞蹈教学,可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站姿、坐姿以及走姿,有助于学生骨骼发展的同时,让学生自身形象气质也得到提升;三是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跟着歌曲、歌词内容进行表现,让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和展现;四是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助于学生记住歌词内容。

2. 舞蹈融入音乐课的实施。

在音乐课教学中,笔者曾经因为教材内容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过边唱边跳的教学,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比以往的课堂表现都要好。总结了一下教学心得:一是舞蹈动作要简单易学,要形象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要考虑到全体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把最形象、最具体的动作教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乐趣并保持积极性。二是融入民族特色,让一些舞蹈动作经典化。比如,新疆舞蹈中经典的动作就是活动手腕、移动脖颈、蹲踏步等;蒙古族舞蹈就是粗犷形的,经典的骑马、挺肩等动作;傣族舞蹈最经典的就是孔雀舞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同民族的特点,开阔知识面的同时,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三是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灵活度不如其他学生,因为怕出丑,就不愿意进行舞蹈学习,这时,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情况并鼓励这类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四是注重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在课堂中播放一些音乐舞蹈视频,舞蹈又被称为是音乐的衣服,把音乐的抽象感知形象化,让学生欣赏舞蹈的编排和仔细聆听音乐,从中体会艺术的内涵并增强艺术修养。

在音乐课中融入舞蹈的教学模式,有着独特魅力的积极作用,不仅从多方面丰富学生的情感,发挥学生无限的想象力,而且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身心动作的协调性,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升学生所要具备的美好品质与修养。

二、结合游戏进行音乐教学

1. 音乐游戏教学激起学生兴趣。

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如何在音乐课中利用好“玩”,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这也是一门艺术。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把音乐课变成学唱歌的课,学生体会不到音乐的美妙和乐趣。运用游戏教学,首先结合音乐的基础内容――节拍,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理解运用好节拍。比如,音乐教学中,跟学生一起互动“小动物行走”的游戏,教师说“小猴子来了”,学生就打着半拍的节奏,模仿猴子的形象,并发出有节奏的“跑、跑……”的声音;教师说“狗熊来了”,学生就打着一拍的节奏,并发出有节奏的“走、走……”的声音。通过这种游戏,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解音乐中的所有音符和节拍。

2. 音乐游戏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

学生本身就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在音乐课中,激发培养学生创造力,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去创编音乐。如,教师可以让7个学生分别扮演音乐中的7个不同音符,可以给这7个学生7个标有音符的小牌子,让学生挑选喜欢的小音符出列,教师根据出列的顺序进行弹奏,让学生感受自己创编的曲子的旋律,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奇妙,还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热爱。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这类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小游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篇3

12月6日,全区小学音乐教师汇聚一堂共同研讨。听了两节展示课:王云芹老师的《嘎达梅林》和李林老师的《久不唱歌,忘了歌》。两位老师的课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学生表现出的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有位哲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小学音乐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要通过各种有效地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可见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秩序井然的课堂常规是重要的保障。

孟子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即做任何事都必须有规定,有约束,否则一无所成。所以,每每新学期接手一批新生我觉得就得非常注重上好这“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就让学生们了解音乐课和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比如:准确的歌唱姿势、愉悦自信地歌唱;欣赏音乐时要静静的听,大胆的想,勇敢地说等等。师生心有了灵犀,配合就有了默契,老师的一个手势、一个表情学生都能读懂。有了这些“规矩”长期的潜移默化,我们的音乐课才能顺利进行,学生才能养成的行为习惯。

二、规范完美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

唱歌教学是音乐课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内容。但是怎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中常思常想的问题。面对学生大喊大叫缺乏美感的歌声,千姿百态的坐姿,木讷的表情。我每节课都要口感舌燥地反复强调歌声要优美一点,坐姿要端正,表情要愉悦自然一些。可效果不尽人意。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规范完美的示范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比唠唠叨叨的说教要实效的多。所以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为学生示范时的声音和表情。另外,为防止学生乏味,我还为学生寻觅了许多“老师”。如:“网络老师”从网上下载小学生歌唱比赛视频,让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歌唱姿势和歌唱表情;“摄像机老师”把学生自己的歌唱场面录制再播放,让他们在欣赏过程中给自己的歌唱找出优缺点。让学生在模仿和对比、鉴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歌唱习惯。

三、适时多样的课堂评价是最佳催化剂。

适时准确的课堂评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不断体验进步的快乐,享受成功的愉悦。在我们的课堂上采用最多的是单调的师评方式。这往往让学生感到乏味,产生“抗药性”。所以我采用学生自评、他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学生自评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自信,而且学生在自评的过程中不仅做到“知己”,也可做到“知人”;这不正验证了《吕氏春秋》上所说:“察己则可以知人”吗?俗话说的好:“旁观者清”他评,更是有趣而见效。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语言天真、真实,让小伙伴更容易接受,也更贴近他们的实际情况,更有说服力,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小学生音乐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耐心的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摸索、实践、验证、使用,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范文二:

优秀的老师不仅让人赞赏,更让人感动!因为他们身上那种对音乐教育的专情与热爱,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广博的学识,立足于为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稳健的教风,是教育之路上美丽的风景,更是让人感动的情怀!两天的学习太短,感受却分外深刻。名师风采和专家们生动的课堂与讲座给了我很多启发,也给了我前进的信念和动力。我也会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学习,反思和成长,努力做好以下方面:

1、加强学习,注重知识的涉猎与积累,丰富自己的学识和文化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广度的教师,能够准确轻松地理解和把握音乐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标准。从文化和品性上修炼和提升自我。

2、强化科研意识,让自己静下心来潜心教学,多阅读音乐教育教学专著,善于吸收和借鉴他人的优点长处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3、加强音乐教师专业技能学习提升,多学习研读音乐教学专著,加强歌曲即兴伴奏练习及儿童歌唱训练等方面的学习积累,让自己的教学更专业,更精彩。

4、转变消极观念,多从自身找不足和突破,对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要正确看待和积极解决,勇于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业”,不断学习,反思和积累,逐步形成个人特色教学风格。

范文三:

开学伊始我们参加了教研所音乐教研员周浩老师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感受很深,收获颇多。我们白碱滩区音乐教师从周老师激情洋溢、富有内涵的讲座中感受到成长是每位音乐教师的必经之路,“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个理念让我们意识到,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应该有追求完美、追逐成长和进步的信念,我们要在教学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使自己的音乐教学更饱满、更富有意境和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周老师告诉我们“音乐教师可以做一棵参天大树,也可以做一颗幸福小草。”关键在于作为音乐教师对自己的要求有多高,对音乐教育事业的追求有多执着。而我们认为,小草虽然幸福,但缺少一些成就感,而参天大树的成长过程要费一番功夫,最终却能站在不同的高度俯瞰世界,“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学生的成功需要我们呕心沥血的付出,但他们成功的一瞬间也是我们最幸福最有成就的时刻。

而在新课标解读的讲座中,我们通过周老师的讲解,对今后音乐课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以往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教学模式形式单一,内容死板,同时也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独立思维,运用知识、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新课标要求我们更新教学思维与教学理念,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

范文四: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小学高级教师的教学展示,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互动讨论,更有专家指导、引领的说课、评课、小组讨论。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观摩,将近一个月的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带着一颗好奇心和种种疑问,我走进了培训课堂。课堂上,专家们精彩的讲座一次次激起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听了教授们的讲座,我进一步体会到了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性。知道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对于课堂参与式教学的意义,在教学中,多创造互动机会,让学生与学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篇4

詹姆斯・L.默塞尔作为美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是一位多产的学者,曾出版专著25部,发表文章一百余篇,其研究成果涉及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其中专著有《笛卡尔科学哲学中直觉的功能》(Function of Intuition in Descartes' Philosophy of Science,1919)、《意义概念的分析》(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Meaning, 1920)、《战争时代的个人哲学》 (A Personal Philosophy for War Time,1923)、《中学教学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 1932)、《教育基本原理》(Principles of Education,1934)、《净化你的心灵》(Streamline Your Mind,1936)、《为美国民主的教育》(Education for American democracy,1943)、《心理学测量》(Psychological Testing,1947)、《如何形成习惯和改变习惯》(How to Make and Break Habits,1953)、《成功教学及其心理学原则》(Successful Teaching, its psychological principles,1954、1946)、《民主教育的原则》(Principles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1955)等。

默塞尔对20世纪美国学校音乐教育有着重要影响,他出版的音乐、音乐心理学与音乐教育方面的专著主要有《音乐教育基本原理》(Principles of Musical Education,1927)、《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School Music Teaching,与玛贝尔・格伦合著,1931)、《音乐教育中的人类价值观》(Human Values and Music Education ,与玛贝尔・格伦合著, 1934)、《音乐心理学》(Psychology of Music, 1937)、《美国学校中的音乐》(Music in American Schools,1943)、《音乐与课堂教师》(Music and the Classroom Teacher, 1951)、《音乐教育基本原理与项目》(Music Education Principles and Programs,1956)、《我们城镇的音乐(2册)》(Music in Our Town I& II,1956)、《我们国家的音乐》(Music in Our Country,1958)等。

导 读

默塞尔是一位跨学科且极为多产的作者,其典型的跨国(英、奥、美等)成长、求学经历,以及神学教育背景等,使其兴趣广泛,研究成果涉及多个学术(哲学、心理学、教育、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等)领域。他对20世纪美国学校音乐教育有着重要影响,著有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原理、音乐心理学、音乐教学心理学和课堂音乐等著述。早在1927年默塞尔就已经出版专著《音乐教育基本原理》,1929年默塞尔参加美国音乐教师协会年会,发表题为“理想的音乐课”的演讲,受到音乐教育界一致好评。因为当时音乐教育者急需“一位哲学家”和“一位发言人”为自己的专业做理论辩护,默塞尔作为一位拥有哲学、心理学、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研究背景的跨学科知名学者,对于当时音乐教育界而言,可谓“久旱逢甘霖”。

篇5

小学一月是为孩子打下音乐基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任何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方式都可以看做是帮助小学教学提升的方式,但是创新的前提是尊重现实,现代的教育多数只遵从理论却忽略了现实带来的重要性,而音乐教育一旦脱离现实那么也就变得不切实际,因此我们应当从三个方向重塑小学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第一遵循学生的实际年龄,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成年人强,但是在6-10这个年龄段,小学生的记忆能力确实最强的,因此我们应当抛去繁琐的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强加孩子理解作品的错误教学当中走出来,改为强化孩子的基础学习,比如弹钢琴,在小学阶段孩子对任何大师或者著名作品的理解都是有限的,天才儿童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普通教学,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尊重对钢琴教学的指法训练,以及乐谱熟悉程度训练,让孩子拥有超强的操作基础,先难后易,在拥有了自己的基础理念后,对后来的理解学习才能更上一层楼,在教学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第二遵循音乐的本质,音乐的本质是让人快乐抒绪的,音乐即属于民族特性同时也属于个人特性,是有非常强的思想基础以及社会环境基础的,因此让孩子在学习音乐前,应当首先熟悉什么是音乐,这些音乐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影响,自己心中的音乐是什么,只有充分的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了解音乐的本质,从而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这样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谈创新,如果孩子都不了解自己学习的东西与自身与社会环境有这么联系与影响,只是一味的追寻音乐的技巧,那么绝对无法将音乐融入到孩子的生活当中,也无法教好真正得以音乐;第三创新应具备时代精神,音乐是时代张力的表现,同时音乐也是抒发个人情绪的表现,只有将个人和时代完美的融合才能做好音乐的创新,现代的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并不注重对音乐的创新,而是一味的死板教育,从各种形式上改变音乐教学模式,认为这样的创新才是真正的教学创新,却最大的忽略了创新的本质,创新不是新的花样也不是新的模式,创新的本质是所创造出的作品能够符合时代脉搏的发展,否则再如何创作也只是原地踏步。

二、创新改革,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环境是创新的基础,我们在进行音乐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创造属于音乐的美好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其中,保障孩子能在学习的同时了解自身所处的范围,以及范围环境作用下对孩子理解能力的帮助,因此良好的音乐教育同时也是培养良好环境的开始,对环境的改善也就成为帮助孩子音乐提升的重要环境,所以在基础教育当中对音乐环境的培养以及对教学音乐环境的塑造至关重要。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今的音乐教育领域,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究竟谁才是教学的中心。有些小学音乐教师认为,教师才是课堂的主宰者。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要保障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人士,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有的时候教师偶尔唱错了音,小学生也不敢指出来,这样做容易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抵触心理,也就更谈不上实施创新教育了。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必须要认识到,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必须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追求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双向交流、和谐、自由的音乐教育教学氛围,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小学音乐课堂没有强迫性以及权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进而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融洽、宽松的学习环境。

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提升自身素质

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要拥有一桶水,小学音乐教学同样如此。想要在小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就必须不间断地加强自身音乐专业素质的培养。有些小学音乐教师只是安于现状,多年来都一成不变地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这也就从本质上阻碍了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发展。事实上,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所谓的创新精神就是指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方法、技能、信息以及知识,提出新观点以及新方法的精神。而要想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的音乐教师,我们就必须要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以及扎实的音乐专业基础,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而不能墨守成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实施创新教育,从而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篇6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249-01

正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

1.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消耗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厌倦心理。这时为了让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如在学习节奏排列的课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张节奏卡片,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随琴声学会节奏,接着我让学生五人围成一组进行讨论:节奏卡片如何讨论更通顺流畅?当话音刚落,全班同学便纷纷讨论起来,这回他们可忙了,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安排顺序,有的眉开眼笑,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拍手叫好,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我也不断地在一旁给予鼓励,最后还让全班同学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大家在游戏或观察的过程中都很投入,发言也很积极。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节奏的排列要领和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作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同学间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少参与。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听众和机械的模仿者,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3.以课堂为主渠道,从生活取材,展开创新思维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服务,将会对创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家里经常看到爸爸妈妈为他们做饭而忙碌于厨房的情景,我便将它运用到《买菜》一课的教学中,让孩子们也做一回"爸爸妈妈",以组为单位结成各个"小家庭",开展"烹饪大赛",让学生以文具盒作为烹饪工具,橡皮当菜来烹制。在报菜名时,则要求学生用"×××"节奏说出,并将这些菜名取代歌中"×××"节奏处的歌词,以演唱的形式向别人介绍自己家庭的"成果"。在教学中,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总结并创造,最后又回到生活。这些设计,将音乐教学生活化、平凡化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其实音乐就在我们身边。

4.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

例如,在教授"爱唱什么歌"这个专题时,我让学生欣赏《青蛙合唱》这首曲子,首先向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夏天的池塘,然后对学生说:"夏天到了,池塘里的青蛙爸爸和青蛙宝宝们又开始了唱歌比赛。你听……",我开始模仿青蛙爸爸和青蛙宝宝的歌声。并问学生:"你觉得哪个是青蛙爸爸在唱歌?哪个是小青蛙?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呢?"接着我给学生播放钢琴曲《青蛙合唱》这首曲子,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做游戏:听到小青蛙的声音迅速站起来,听到大青蛙的声音迅速坐下,反应迅速整齐的小组获胜,得到青蛙合唱团送出的智慧星。游戏做完后我组织学生学习歌曲第一段。我说:"小青蛙看到小朋友的表现如此的出色,它要为小朋友唱首歌奖励大家。可是……它把歌名给忘了,请聪明的小朋友听完后帮它起个歌名。"随后,我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唱第一段歌词。之后我对学生说:"想不想学小青蛙唱歌?"学生们很积极,于是学生用听唱法学唱。学生学完之后我对学生说:"看着小青蛙唱得那么开心,其他小动物都坐不住了了,你还能替它们唱出自己的歌?"于是,学生们替小蜜蜂、老虎、小鸟等唱歌,氛围十分活跃。之后,我向学生揭示本次课题为"爱唱什么歌"。

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并让学生模仿,给学生开阔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篇7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76-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拥有一个相对属于自己又能自由健康发展的平台,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低年级音乐教学的几点粗浅看法。

1 创置形象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音乐知识和听辩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注意力较易转移,但他们特别爱跳、爱说、好动、模仿力强,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能力和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先给孩子们创置一种便于记忆的直观形象,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将形象化教学寓于音乐教学之中。

首先我根据学生模仿力强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联想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现象的教学活动,使他们对各种声音能够回想起来。利用打击乐器、电子琴、非常规音源等来模仿鸟鸣声、风声、雨声、马的奔跑声、汽车喇叭声、敲门声等各种声音来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联想,并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形象化的直观教学。在教学法中,我做了各种各样的头饰,小鸟、小猫、小狗、汽车、飞机、火车、军号等,在教学中按照不同的练习,创设不同的场景,选择有针对性的头饰,让学生分别戴上。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用幻灯片设置场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其次,音乐教育内容在创造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音乐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需要教师善于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教师要利用各种教育手段,敢于突破教材,选择一些适合儿童音乐活动的形象化教学内容,以自身的创造精神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如:在教节奏“××.|××.我就用汽车的喇叭声音“笛笛.|笛笛.等来教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形象化教学,丰富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又使学生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体会到了各种节奏的长短。

2 培养创新意识,提供想象空间

在音乐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现代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合作”的方法,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应该是引导的教,学生的学应该是发现的学。为此,教学中必须把学生置于一种崭新的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把学生置于主人翁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不断培养。例如:在学习《共产儿童团》时,这首歌的主要节奏型是:“××.×××|×.××××-”。在做练习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办法,说:“老师我想在鼓掌的时候,可以采用这种节奏型”。又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更有趣的问题:“老师,可不可以用舌头打节奏”。当采用这两种办法的时候,同学们很快掌握了这种节奏型,也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大胆创新的意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还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要相信学生的表演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探索新知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童心是小鸟》这一课时,学会这首歌后,学生根本不满足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这时,教师启发学生创编歌曲的肢体动作,让学生来表演。在活动中,教师注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伙伴、朋友,教师以隐蔽性的间接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表演时,教师鼓励学生想象歌曲的意境和理解歌曲的内容,通过体验,学生都能勇敢地争着表演,而且创编出吻合意境的动作和一些小树、小鸟、小鸽子、小蜻蜓这些环境氛围,教师和学生互相讨论、共同交流,最后综合加工,选出一组代表表演,教给其他学生。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在创新活动中体验了创新实践的乐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以及动作表演的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我通过有趣的游戏对学生进行听辨音的高低、速度、力度、音色变化的训练。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给学生一个逗真、贴切、生动的音乐环境和直观音乐形象,让孩子们置身于所设置的音乐环境和形象之中,不仅耳听有声,而且眼看有形,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学生以自身的动态形象配加音乐与歌曲所表现出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达到形声有机结合,来唤醒孩子们幼小心灵所蕴藏着的巨大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首先,我利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长短、快慢、高低。如:学生在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时

5 3|1 3 | 5

师问:布谷鸟在叫?

5 3 0|5 3 0 |3 1 | 1

生答:布谷布谷布谷

在弹奏的时候教师必须把布谷鸟由近到远的力度变化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布谷鸟渐渐飞远了。

其次,在听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自身的感受,自身的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让孩子们先听后做,边听边做,以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然后,让他们去感知音乐的意境、速度、力度的变化。

篇8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对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音乐欣赏课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音乐欣赏能够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产生了欣赏音乐的兴趣,就产生了参与的动机。在欣赏教学中,要根据音乐作品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欣赏教学有机地与器乐、歌唱、美术、律动、说话等教学形式融合,让学生充分探究和表现音乐。

音乐欣赏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欣赏主体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当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体验音乐美,与音乐融为一体时,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表现欲、和实践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调动听觉、视觉,去体验、表现音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性格、音乐素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他们可能对一首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不尽相同,这又要求教师用心保护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在参与中,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通过参与体验,学生们获得审美的愉悦,提高了审美能力和修养。音乐欣赏就是这样把学生引人一个美的天地,又启发他们去创造更美的世界。

二、音乐欣赏教学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应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审美意境,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

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启迪智慧、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三、音乐欣赏教学磨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欣赏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之外还要学生将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来。好动和爱美是学生的两大个性特征,唯其好动,才能将喜形于心的思想感情借助模仿一定的动作表达出来;唯其爱美,才能通过模仿一定的动作表达美、创造美、欣赏美,比如在教《我是人民小骑兵》(三年级上册)欣赏课时,先启发引导孩子们创设一个与音乐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孩子们个个参与创造表演:有的孩子伸开双臂,如雄鹰展翅;有的孩子则扮演马儿悠闲地吃着青草;还有的则扮演着不同姿势的小骑兵,一会儿扬鞭催马,一会儿悠闲遛马……孩子们把自己的想象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表演得尽善尽美、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我们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发掘潜能、表达情感、张扬个性、增强表现意识,从而使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不断得到培养,不断提升。

四、音乐欣赏教学引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力和思维的延伸与拓展,有想像力才会有创造力,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首先要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让人兴奋不已;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人们的丰富联想,同时音乐又具有不确定性,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坐在一起欣赏,个人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与人特有的性格、气质、修养、民族风俗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因此音乐欣赏带给人们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因此,音乐欣赏要注意音乐的这种不确定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强求一律。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在欣赏教学中,要牢牢把握音乐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的审美升华。这种情感应该是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有专家云:美的最后价值永远是以情感的直接验证为依据的,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应有感情的参与。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音乐教学发生了变革,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创新了音乐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音乐教学水平。将创新教育方法贯穿于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能不断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

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础,培养创造型的人才为根本任务。音乐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课程,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进行深化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小学生由于年龄相对较小,存在自制能力差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选择合理的音乐教学方法,确保音乐教学资源的巧妙运用,这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应用方法

1.学生成为课堂教育的主体。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传授知识,学生和教师之间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导致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对学生和教师的角色重新进行定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将传统的传授式教学转变为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音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创新教育内容要符合学生特点。创新教育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创新教育的实施在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适应了当前多元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创新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研究小学生的特点,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课堂学习中存在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需要以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为切入点,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教育。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途径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小学生的思维意识不强,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较为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好。为了促进音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给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现思维的机会,让学生针对某一音乐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教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进行表扬;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做到因材施教。

4.教育方法灵活多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没有结合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要求,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每个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促使学生牢固掌握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5.创新思维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将创新教育方法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创新思维,要求摒弃传统音乐教学思想,将创新思维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要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快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或者在教室中悬挂音乐照片的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深刻感受音乐的魅力,学会鉴赏音乐的方法。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音乐人才。因此,要促进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学习的魅力,将创新思维贯穿于音乐课堂教学的始终,展现出创新教育的魅力,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薛艳玲.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吉林教育,2015(35):23.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89-02

一、注重音乐审美,提高欣赏能力

(一)转变教学理念,创设审美情境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推行音乐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有关的音乐技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以“学科本位”思想为主导,只注重教材内容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转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理念,构建“以人为本”的音乐课堂,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致力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指引,加强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采用多变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尽可能避免理论知识所带来的重复单调。在音乐技能学习以及实际操作中,应尽量简化训练过程,引导学生感知歌曲所带来无穷魅力,在反复倾听与练习过程中,从内到外领略音乐的美,试着用情绪控制音乐的节奏与旋律。

(二)采用科技手段,丰富审美感知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应用于大部分的基础学科中,而音乐是一门非常需要借助设备进行授课展示的课程,多媒体应成为其重要的教学手段。在课前,教师可以准备各种类别的课件,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音乐教师需要有较强专业能力,同时还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多媒体,可以更好地传授音乐知识,打造一堂声、像、图为一体的优质课堂,让学生爱上学习音乐,同时为以后的音乐之路做好铺垫。

二、注重音乐引导,提高综合竞争力

(一)结合音乐审美,激发创造思维

创新思维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年龄小,发育还不成熟,教师应该给予适当地引导与指引,努力开发其音乐天赋,使其发散创造性思维,切忌给予打击,泯灭学生心中的音乐梦想。每个人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都不一样,更谈不上对与错;当学生提出与教材内容不一样的观点时,教师应积极给予鼓励,甚至可以给其平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还可选取合适的歌曲进行改编与创造,加强学生的记忆,提高课堂趣味性,带给学生一种创作性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

(二)结合音乐活动,鼓励学生交流

合作学习小组是新课标中推行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同样也是适用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不同的乐器带入课堂,将学生进行分组,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任务去认识这些乐器,鼓励学生团队合作研究这些乐器的不同特征,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在音乐海洋里进行艺术思维的碰撞,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

三、注重音乐拓展,体现音乐文化

(一)结合生活体会,感受音乐魅力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样音乐同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将音乐知识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接触。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不论是公共场所还是家里,音乐几乎无处不在,教师应让学生去留意生活中的音乐,感受生活赋予其不一样的涵义,学着聆听音乐,感悟生活的美。教学不能只限制于课堂,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走近自然、社会,甚至可以去感受一些民间音乐,寻找音乐的灵感,挖掘学生的潜力,也为学生未来系统化地学习音乐做好了铺垫。

(二)贯穿音乐精神,融合其他课程

学科整合,是要求将音乐同其他学科建立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和综合竞争力。小学期间,语文、数学等属于专业课程,需要学生的投入主要学习精力,音乐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闲暇之余,可以将音乐欣赏作为一种放松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另外这种学科间的有机融合,对学生感悟、认知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地帮助,也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形象的理解。总之,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积极探索一条高效率、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新途径,同时为学生终身的艺术音乐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闫凤. 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及教学建议[J]. 才智,2013,16:16.

[2]马春玲. 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 音乐时空,2013,09: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