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6:11: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简述教育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试题课程代码:0244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固定资产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在较长时期内为生产、人民生活等方面服务的A.物质资料 B.生产资料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2.规模较大、工期较长、技术比较复杂的工程一般采用的项目采购模式是A.DBB模式 B.DB模式C.EPC模式 D.PM模式3.建筑工程技术经济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力求三者效益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A.技术效益 B.环境效益C.投资效益 D.长远效益4.在价值工程活动中既可避免由于专家会议面对面讨论带来的缺陷,又可避免个人一次性通信的局限性,这种制定创新改进方案的方法是A.头脑风暴法 B.哥顿法C.德尔菲法 D.模仿法5.工程项目管理的对象是A.施工过程 B.企业生产C.施工企业 D.建设项目6.下列属于项目成本静态控制的任务是A.审核成本支出 B.分析费用变化情况C.研究成本减少途径 D.采取成本控制措施7.下列不属于投标文件内容的是A.投标函及其附录 B.投标报价C.联合体协议书 D.技术条款8.关于投标报价决策的一般规律描述不正确的是A.企业任务不足时工程报价宜高 B.一般房屋建筑工程报价宜低C.竞争对手多的工程报价宜低 D.工程量大且技术不复杂的工程报价宜低9.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按工作范围可分为施工总承包合同、专业承包合同和A.总价合同 B.单价合同C.成本加酬金合同 D.分包合同10.下列属于影响施工项目进度的外部因素是A.资源供应 B.施工条件C.设计单位 D.施工组织11.流水施工基本参数中,某一施工过程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程量叫做A.流水节拍 B.流水步距C.流水强度 D.流水施工12.某工程计划中,工作C是工作A和工作B的紧后工作,若工作A和工作B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7天和8天,持续时间分别为5天和6天,则工作C的最早开始时间为A.11天 B.12天C.13天 D.14天13.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应贯穿于施工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其起始于A.项目建议书编制 B.工程投标报价C.工程招标 D.可行性研究14.下列选项中可以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是A.编制项目目标成本 B.分析项目成本构成C.提高机械使用率 D.制定任务定额15.下列不属于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原则的是A.加强工程验收 B.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C.以人为核心 D.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1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相关标准制订的指导思想是A.验评分离、业主主导、完善手段、过程控制B.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C.验评分离、强化验收、政府指导、过程控制D.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质量控制17.某工程施工中突遇塌方造成10人死亡、3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该工程质量事故属于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18.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程序的首要工作是A.确定安全管理目标 B.制定安全管理措施C.编制安全措施计划 D.实施安全措施计划19.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土方开挖工程的深度界定标准是A.2m及以上 B.3m及以上C.4m及以上 D.5m及以上20.绿色施工的第一责任人是A.业主 B.公司经理C.设计者 D.项目经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21.根据投资主体不同,将建设项目分为A.中央投资项目 B.生产性项目C.企业投资项目 D.改扩建项目E.联合投资项目22.制订项目计划应遵循的原则有A.目的性 B.稳定性C.经济性 D.动态性E.独立性23.工程招标工作阶段一般包括A.准备阶段 B.招标阶段C.投标阶段 D.评标阶段E.决标成交阶段24.双代号网络图基本要素包括A.工作 B.关键线路C.节点 D.逻辑关系E.线路25.网络计划优化的基本形式包括A.工期优化 B.质量优化C.费用优化 D.安全优化E.资源优化26.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任务包含A.划清成本费用支出和非成本费用支出 B.计算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C.提供可靠的成本报告和有关资料 D.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E.正确划分各种成本界限27.施工项目的工序活动条件主要指影响质量的因素,包括A.施工工具 B.工程管理环境C.施工方案 D.施工组织设计E.考核方案28.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A.事故的初步原因 B.工程名称C.工程的开工时间 D.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E.工程的合同金额29.绿色施工管理的内容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以及A.质量管理 B.环境管理C.实施管理 D.评价管理E.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30.绿色施工职业健康措施包括A.施工现场员工的膳食、饮水、休息场所应符合卫生标准B.施工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应及时报告与处理C.定期对从事有害有毒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培训和体检D.为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E.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12分)31.项目风险分析中,盈亏平衡点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是识别风险因素和________措施策划的基础和手段。32.招标资格审查分为________和资格后审。33.单代号网络图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和箭线。34.工程质量检测一般可分为________项目、施工试验项目、竣工抽样检测项目三个部分。35.施工项目安全控制主要以施工活动中的人、物、________构成的施工生产体系为对象。36.绿色施工是________理念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体现和实践。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7.基本建设38.项目管理39.邀请招标40.施工项目成本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41.简述评标的基本要求。42.简述进度计划检查对比的主要方法。43.简述建筑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类型(按严重程度划分)。44.简述绿色施工目标管理的实现过程。六、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计算题相关参数如下表:
(P/A,8%,10)=6.7111 (F/A,8%,10)=14.4866(A/P,10%,10)=0.16275(A/F,10%,10)=0.0627545.某企业一项目期初投资100万元,寿命为10年,期末残值为5万元,利率为10%。10年期间每年应等额回收资金是多少?(请画出现金流量图,结果保留两位小数)46.某咨询单位为投资方案设计出两个筹资方案,方案A:投资年收益率12%,按月付息。方案B:投资年收益率12.5%,按年付息。投资方应选择哪个方案?47.已知三个独立方案A、B、C,寿命均为10年,其现金流量如下表,基准收益率为8%,投资资金限额为10000万兀。试用方案组合法做出投资决策。(结果保留整数) 方案 初始投资/万元 年净收益/万元 A 2500 600 B 4000 800 C 6000 120048.某建筑企业生产一种小型建筑设备,月销售收入与产量的关系为1=(650-0.5Q)Q,月总成本与产量的关系为C=36000+200Q+0.4Q2。试求该企业的盈亏平衡点。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053-01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推动力,是凝聚企业全体员工的重要向心力,是建设现代企业的必然过程。特别在建筑施工企业这种高度分散作业和流动民工众多的劳动力密集行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尤为重要。在企业内部良好的文化结构和氛围下的上下级关系以及员工关系、精神状态、工作热情、服务意识等都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本要素。
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建筑施工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及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习惯习俗、规章制度和精神风貌等。建筑施工企业文化是一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施工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得生存,保持优势,构筑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已成为现实需要和客观要求。
1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特殊内涵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既有企业文化的共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殊内涵及其规定性。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它的主要任务不仅在于完成一项具体的工程,而且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负有提高人类生存化境质量、保护文化发展连续性、创造新的文化形式的历史责任。其特殊性表现为投资高、劳动密集、施工现场分散、周期长、流动性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必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准则,是一种具有建筑施工企业个性和特色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习惯习俗、规章制度和精神风貌等。建筑施工企业文化是一个多元、动态、综合的概念,它贯穿于建筑施工企业内外部因素之中,贯穿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2 如何加强和改进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
第一,以培育先进的企业精神为核心,不断激发干部职工振兴企业、报效祖国的激情。
第二,针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和变化,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为严格对待建筑质量,更加关注品牌、售后服务、环保性等等,城市文明的不断进步对建筑施工现场的要求更为严格,对民工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企业在塑造自己企业文化、确定企业经营理念时,一定要把握社会文明进步的趋势,使建筑产品、施工现场管理和社会文化、城市文明建设之间相互协调。
第三,建立先进的经营理念体系为重点,不断丰富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内涵。现今建筑企业逐渐形成了“发展是建筑施工企业第一要务”、“文化管理是简述施工企业第一管理”、“创新是见识施工企业第一动力”、“人才资源是简述施工企业的第一资源”、“终身学习是建筑施工企业第一需要”的战略理念,“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性发展”的发展理念,“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质量理念,“客户至上、诚信服务”的营销理念等等,丰富了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内涵。
第四,要分析企业发展进程的实际状况,根据管理的重点需要,提炼和完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建立先进的经营理念体系为重点,不断丰富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内涵。
第五,以创新制度文化为基础,逐步实现施工企业管理升级。许多建筑施工企业注重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制度刚性化与管理人性化相结合;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把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制度化,将企业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广大建筑员工工作的动力和自觉行为,渗透到管理过程的细节中,逐步建立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
第六,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各种媒体工具、艺术载体、培训等,除此之外,更应重视人的价值,重视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要发掘出人的内在品质动因及典型性,通过这一过程,让干部职工了解企业在鼓励什么,反对什么,把符合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加以强化,得到肯定,形成员工稳定的习惯或品质。
第七,以导入企业识别系统为契机,不断优化建筑施工企业形象。导入企业识别系统是推进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优秀建筑施工企业形象,打造建筑施工企业品牌,增强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美誉度、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八,要下大力气研究企业成员的构成及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来自各地的员工和民工,他们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教养习惯、性格特征等诸多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个人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相融、互补或排斥,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文化交融或文化冲突,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能否为每一位员工所接受。因此,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项目经理部成员要依靠自身职位影响、资源调配、利益分配、人格魅力、业务联系、思想工作等手段,从不同角度宣传和落实企业文化。
第九,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满足建筑员工的文化需求。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员工科学文化素质,是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非常注重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公司教育示范基地和文体中心等,通过营造健康向上、宽松和谐的文化气氛,努力美化和净化建筑企业环境,使员工享受到环境的优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充分利用文化载体,为员工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提升员工的文化品位,陶冶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
第十,坚持文化育人,典型引路,培育高素质的建筑员工队伍。人才是企业兴盛之基,发展之本。坚持用先进文化凝聚人、培育人、激励人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有效做法。英雄模范是建制施工企业精神的人格化,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宝贵财富。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人才考评指标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
3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
其一,要从制度上对职工个人利益予以充分保障。企业必须承认合法追求个人利益是职工的基本权利,是激励职工的必要前提,企业的职工激励机制一定要建立在充分尊重职工个人利益的基础之上,要努力使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协调一致起来,使企业成为职工心目中真正认同的利益共同体。
其二,要从管理上对职工的心理需求予以充分满足。对职工的激励过程,就是不断满足职工个人心理需求的过程。因此,做好企业职工激励工作,更要深入地研究职工的心理需求,尽力满足职工的心理需求。在设计职工激励方式时,如在确认考核指标、工作定额时应充分考虑职工的自信心、自爱心,在设计精神鼓励项目时,应充分考虑职工的期望值、荣誉感等等。
其三,要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调动职工的创造力。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和平等沟通的平台,使职工之间没有观念、资历、权力、等级、背景等方面的障碍而能实现自由交流,创造公平竞争的人际环境和企业氛围,使企业成为职工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抱负和追求的广阔舞台。
4 对建设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展望
建筑施工行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个性、气质、文化修养、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的建筑企业员工个体中,创造形成一种共同信守的价值观及企业精神,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4.1 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大致应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分析内外因素,选择价值标准,即根据企业的性质、功能、特点等,来选择适当的价值标准,并认真分析人的因素和企业经常变化的外部环境;二是进行感情投资,增强企业意识;三是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企业价值观;四是积极强化行为,巩固企业文化;五是适应企业改制的形势与态势,不断丰富升华企业文化的内涵。
4.2 适应发展趋势
进入新世纪,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以下六种发展趋势:一是要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二是要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三是要适应生态文化的形成。四是要适应企业形象的树立。五是要适应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六是要适应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5 结束语
必须时刻注重学以致用、学而创新。要实施有效的学习培训计划。强化职工素质和再学习,推动企业向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经验,创造新思维,掌握竞争本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总之,人才是企业兴盛之基,发展之本。坚持用先进文化凝聚人、培育人、激励人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有效做法。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有自身的特点和独有的内涵外延,作为企业文化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只要我们正确认清建筑企业文化形成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而加以正确应用和研究,结合形势不断发掘和完善,我们就能够面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挑战和压力,对企业内部管理保持合理的整合,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完善,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战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藏和孕育企业创新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1 ― 0145 ― 02
[收稿日期]2014 ― 09 ― 20
[作者简介]黄志军(1964―),男,海南文昌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教育理论。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高校教育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研究高等教育的学者们也一直在思考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问题,希望为高校教育质量提升做一点事情。不过,高校本身和高校研究者们往往忽略了从心理资本视角去构思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策略。殊不知现实的高校教育运行,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已经在很大程度和范围上影响了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1〕,也影响了高校各大学科专业的教学及其改革发展进行。因此,从师生心理资本视角研讨和解决高校教育质量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笔者拟在挖掘心理资本与高校教育的关联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心理资本开发培育现状及其对高校教育的影响,提出了心理资本理论视角下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路径与对策。
一、心理资本与高校教育的内在关联
心理资本作为一个系统,具有自己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构成成分,也有自己的作用机制和机理在其中发生作用。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系统与高校教育存在非常多的内在关联,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良好发展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高校教育发展也是大学生心理资本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1.心理资本的构成与作用机理
一是心理资本系统的构成成分。关于心理资本构成,学界说法很多,不过比较通俗的说法,将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心理资本当作一个系统来解构。按照众多教育心理学家的说法,心理资本是指一个人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具有不同于一般心理表现的特点,比如具有为完成具有挑战性任务和项目的自我信任感,对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心态,怀抱一种既定的目标和希望、梦想,具有持久以恒的毅力和意志等等。由此,一个人的心理资本系统,主要包括自我信任、乐观向上、希望与理想、顽强的毅力等等构成。这些要素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作用巨大。凡是涉及到人的工作,不注重所有参与人的心理资本建设,都会影响完成任务和项目的效率。
二是心理资本发生作用的机制和机理。心理资本的诸多要素对一个任务和项目的完成发挥作用,就需要一定的作用机制,这些作用机制包括主效应型的、缓冲型、调节型、动态综合型等机制。这些作用机制和机理都有待积极掌控和引导,否则,不利于工作的完成和质量的提高。
三是心理资本的类型。关于这一点,说法也非常多。就大学生来说,主要包括就业与职业心理、恋爱与情感心理、学习心理、网络心理等等;也可以分为认知心理、情感心理和行为心理等,展现了大学生在不同领域和不同时段的心理资本形态,这些实际存在的心理资本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一段时间一些领域的心理健康运行和生活学习工作的发展质量。
2.大学生心理资本与高校教育的内在关系
大学生心理资本是高校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高校教育发展为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平台和可能的空间,具体关系如下:
一是大学生心理资本是高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最大的因素就是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否调动起来,而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心理资本系统。根据很多专家的调研分析,心理资本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机制运行,更是影响其学习方式和艺术的有限采用〔2〕。
二是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的重要渠道和平台。高校教育发展情况如何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也具有很大引导和促进作用。如果高校教育从教育价值取向、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方式、教育效果和评估等方面重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处理,那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反之,则不能很好地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介入。
二、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现状及其影响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整体上不错,但是不断出现的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影响了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些都表明了加大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开发和培育,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1.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
一是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系统构成。按照心理资本理论的观念,大学生心理资本基本要素也是乐观、希望、信心和毅力等,如果按照学生面对不同的事情,可以拓展为就业心理、学习心理、网络心理、婚姻情感心理和社交心理等等是其中重要构成部分〔3〕,这些对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模式方式都是有影响的。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资本系统是非常复杂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几个要素就了事。
二是当代大学生心理资本具有诸多的特点,对高校教育质量具有诸多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差距性大,这主要表现在同一年龄段的学生面对同样的问题,其心理资本中的乐观、希望、毅力和信心都是非常不平衡的。同时,这些心理资本要素随着科技的发达,其量化可能性大大增加,实用心理学的调研分析纷纷开展。大学生心理资本也具有多重性,积极的心理资本和消极的心理资本都有的,彰显了一个人的心理资本具有很多正面和反面的一个影响。
三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不断,表明了其心理资本开发和培育工作严重不够。由于当前社会的转型和国家各项政策的变化,现在青年的压力很大,面临着就业与求职心理、网络时代的网络困惑与依恋问题、学业问题〔4〕、恋爱情感心理、社交心理等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一起构成当代青年学生巨大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都是非常不利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高校教育质量提高。
四是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机制机理发挥功能不够。这主要体现在当代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调适能力很不高,尤其是在面对不同的挑战和困难时,心理资本发挥的缓冲、调整和适应做得很不及时。这就是为什么当代大学生抑郁症、孤独症、依恋症等不断出现的原因。
2.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高校教育如今面临价值选择与行为逻辑之间的困境、教育质量标准与现实要求的矛盾、自主发展与环境要求的困境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育质量〔5〕。除此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生心理素质、心态状况等对高校教育质量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或者是降低作用。
一是影响了高校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教育理念。这就是说高校大学生心理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求高校注重大学生本身的心智发展取向,建构起人性化的教育取向。这其实提出了高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回归到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
二是影响了高校教育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大学生心理发展特殊性要求高校教育将之为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求改变单一的知识教育模式,应该更多注重学生情感教育。这其实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高校学科教育应该将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健康运行和培育纳入其发展的视域。
三是影响了高校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这就是大学生各方面心理发展的情况对高校学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等的效果影响很大。这其实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其他学科教育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三、科学开发培育大学生心理资本,不断提升高校教育质量
鉴于心理资本的巨大作用和高校目前师生的心理资本现状,我们务必要抓住师生心理资本现状,多维度积极开发和培育心理资本,形成强大的教育内在驱动力,从而不断推动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具体的路径和措施如下:
1.切实解决高校学生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开发和培育奠定坚实基础。这就要求高校从学校层面到每一教职工要切实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工作理念和价值取向,从各个层面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推动高校教育各项工作科学发展。
一是学校应该多方面调研大学生对学校后勤服务、教育服务、学生工作、思想教育等各大模块的诉求和意见,切实针对学生的困难,不断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大学生心理资本发展和培育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二是教师们应该积极分析学生遇到的学业困难、就业困难、网络依恋症和认同问题等等,将这些问题纳入各大学科专业教育关注的视域,不断丰富高校教育的内容和范畴体系,力求从各个层面解决当代大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专业教育问题和网络文明问题。
2.科学介入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危机,推动高校教育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为心理资本开发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从而提升高校学生投入学习的良好心态的水平。鉴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资本发展的重要性,高校理应该纳入其教育关注的视域,从认知途径、情感途径、行为途径与价值途径等层面,积极疏导好大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心理和行为心理,努力引导学生建构起自我疏导和自我咨询的心理教育机制〔6〕,从而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促进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去。
3.努力在师生之间建构一种良好的心理契约体系,推动高校师生互动教育模式不断发展和拓展。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要重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构起一种彼此相互期盼和相互信任的心理契约机制〔7〕,为大学生心理资本系统的乐观向上、希望理想和毅力等资本要素带来更多的动力,从而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高校教育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发展。
4.多维开发和培育大学生心理资本,不断丰富高校教育视野和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们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要努力积极从以下各个层面开发和培育好大学生的心理资本〔8〕,设计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教育内容,采用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教学方法,多采用激励和鼓励的办法,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增强对学业、就业和自身各方面的自信心,培育学生一种放眼未来和着眼现实的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乐观心态;加大对学生克服各种困境能力和素质的指导和训练,提升大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与意志。
总之,心理资本理论为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视角。从高校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与培育来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综合性工程,这项工程需要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等各个要素的齐心协力,从各个层面为这项工程做好准备,建构起高校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和培育的长效机制,从而为高校学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与职业教育等等提供一种良好的学生心态文化运行机制。
〔参 考 文 献〕
〔1〕赵德慧.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学习绩效影响实证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06):97-98.
〔2〕张阔.心理资本、学习策略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11,(01):48-53.
〔3〕王海燕,吴国薇.大学生心理资本构成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0):109-113.
〔4〕 陈兰.转型期大学生学习心理分析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11):46-48.
〔5〕盛云,杨连生.高等教育价值困境探微〔J〕.社会科学辑刊,2014,(04):60-63.
历史上,文化传播出现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历史学家方豪概括中西文化交流,大略包括:“民族之迁徙与移植;血统、语言、习俗之混合;宗教之传播;神话、寓言之流传;文字之借用;科学之交流;艺术之影响;著述之翻译;商货之交易;生物之移植;海陆空之特殊旅行;和平之维系(使节之往来,条约之缔结等);和平之破坏(纠纷、争执与大小规模之战争等)。”武斌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一书中,将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归纳为以下四种途径:
(1)各种形式的人员往来。 文化传播和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与交流,所以,人员往来必然是文化传播的途径。第一,官方的使节往来。第二,留学生。第三,各国的旅行家。第四,移民。
(2)贸易。贸易历来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与世界上许多国家有着频繁而发达的贸易关系。著名的丝绸之路,最初就是为了国际性的丝绸贸易而由商人们所开辟的。
(3)宗教。宗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所以宗教的传播就属于文化传播的范围。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华文化的改造和剪裁,变成中国化佛教,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化佛教传至朝鲜、日本等国,并得到广泛流传和发展,使其成为中华文化圈的基本要素之一。
(4)战争。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既有友好交往,也是有战事争端。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角度来看,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俘虏和战利品,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作为赴韩汉语教育志愿者,我们属于第一种“两国之间各种形式的人员往来”。我们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播途径,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文化传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文化传播方式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课堂内的文化教学
课堂内的文化教学主要是教师讲解及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
①解释词汇中的文化内涵
词汇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的使用中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毫无疑问会在词汇层次上体现出来。所以在讲解词汇时必须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从而最大限度地传达语言载体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比如“手、吃、水、火、鸟、马”等字的演变,并让学生熟悉简体字而不是他们原来所认识的那些繁体字。同时要巩固韩国学生原来就认识的汉字词,要他们印象深刻。
②讲解句子的文化背景
当我们学到《生活中国语》的第五课“你吃饭了吗”时,学生会觉得很有意思,为什么中国人会经常问“吃饭了吗”?我解释为,这是中国人常用的一个问候语,但不是所有的人任何时间都会这么问,只有关系很好的朋友之间或者很关心对方的时候才会这么问。这种问候语是我们表达关心的方式,有的时候只是象征性地问一句然后再说正题。第九课的主题是购物,很明显在课堂上这个话题深受女学生们的喜爱,自然地在这种氛围内在讲解中国人在买东西时的习惯就很容易切入并让学生记忆犹新。
③体验对话中的文化背景
第九课学了“北京比香港冷。”我就给学生展示了中国地图,简述了一下为什么北京比香港冷,通过这个对话可以让学生知道中国的气候。“太贵了!便宜点儿吧。”“那45块吧” 教会学生如何买东西的同时给他们讲解中国的讲价文化。
2.课堂外的文化教学
如果志愿者所在的任教学校非常重视汉语,那么即使专门开设了中华文化课也不可能在短短的十一个月里给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因此,汉语课堂上我们主要是给学生一个示范引导,如果学生真的感兴趣想进一步的了解的话,那么就需要他们在课外自己主动去学习。
①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
网络是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韩国学生本身就对网络及其热衷,所以要能积极的引导学生在游戏之余正确利用网络查询学习资料和信息。很多志愿者会给学生介绍中国最流行的聊天软件QQ和微博,我还会告诉学生韩国的娱乐节目里哪一期是关于中国的,然后让他们自己在网上查看。
②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我所在学校是的初中,所以学生的汉语水平不高,这一点是其他在高中任教的志愿者分享的。他们会推荐水平高的学生多看一些中国的新闻和优秀的汉语书刊读物。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通过书籍里所记载的事物表达当时的文化背景,会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③组织课外文化活动
仁川有China Town,所以靠近中华城的志愿者都会周末带着学生去中国餐馆体验一下中国美食,或者带他们去参观炸酱面博物馆了解炸酱面是如何传到韩国来的,中华城里的老板们大多是中国人所以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1、简述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近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道路通车里程逐年增长,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道路交通事故也呈逐年增长趋势。根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统计,交通事故起数从1986年的29万起上升到2002年的77万多起,年均增长6.3%。死亡人数由5万人上升到10.9万人,年均增长5%。2004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6.77万起,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9.92万人,受伤45.1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7.7亿元。2004年全国特大恶性道路交通事故大幅上升,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群死群伤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55起,造成852人死亡、877人受伤。2000年至2004年,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40起左右。
2、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交通事故是在特定的交通环境影响下,由于人、车、路、环境诸要素配合失调偶然发生的。因此,分析交通事故成因最主要的是分析人、车、路、环境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
2.1人的因素
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活跃的因素。在人―车―路―交通环境构成的体系中,车辆由人驾驶,道路由人使用,交通环境要有人的管理。因此,对交通安全的研究应对人以足够的重视。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统计数据表明,超速行驶、客货运输、无证低龄驾驶、夜间行驶成为马路四大“杀手”。
2.2车辆因素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的主要运行工具。车辆技术性能的好坏,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车辆制动失灵、制动不良、机件失灵、灯光失效和车辆装载超高、超宽、超载、货物绑扎不牢固等,都是酿成交通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据我国交通事故的统计资料中可知,制动系和转向系故障是车辆因素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现有运行车辆中有50%左右属于机构失调、带病运行,特别是个体车辆和挂靠车辆更为严重。这些都构成了交通事故的机械隐患。
2.3道路因素
道路交通的安全取决于交通过程中人、车、路、环境之间是否保持协调。近几年,由于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远远超过交通基础设施增长速度,而我国低等级公路还比较多,道路狭窄或破损,大部分道路未设中央分隔带和路边两侧护拦,警告、禁止、指示等标志数量不足、标线不清晰不规范,这些都从客观上增加了道路交通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因此,除了前两个因素以外,道路本身的技术等级、设施条件以及交通环境作为构成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它们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道路建设和养护质量需进一步提高,从道路问题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尽可能的减少不良道路引发事故的隐患。
2.4环境因素
交通环境主要是指天气状况、道路安全设施、噪声污染以及道路交通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驾驶员行车的工作状况,不仅受道路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到道路交通环境的影响。
第一,交通量的影响。在影响驾驶员行车的诸多交通因素中,交通量的影响起着主导作用。交通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的心理紧张程度,也影响着交通事故率的高低。因此,在行车中,妥善掌握行车速度是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环节。
第二,交通混杂程度与行车速度的影响。我国的道路多为双车道混合式交通,由于各种机动车在一条道路上行驶,其动力性不同、行车速度相差很大,特别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差异更大。我国的混合交通和交通混杂程度严重是交通事故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交通信息特征的影响。汽车是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行驶的,行车过程中,驾驶员总是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从不断变化着的交通环境中获得信息,并通过对他们的识别、分析、判断和选择,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交通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改善交通环境,设置合适的交通标志来调节道路的安全保证与驾驶员安全感之间的关系,使其转向有利于交通安全的组合。
3、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
人、车、路、环境四个要素是解决道路交通事故高发问题的关键环节。要从根本上降低和防止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行车安全,减少伤亡和经济损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3.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减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诸多因素中,人是处在核心地位的。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违章现象比较严重,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从根本上讲,要从预防和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做起,要从对机动车驾驶员的教育和对全社会人员的安全教育做起。
①对驾驶员的教育内容主要分为驾驶员定期学习交通法规;学习机动车的新技术、新操作技能、机械理论,包括对驾驶员定期进行的理论考核、操纵考核和车辆审验都可以归纳到这个范围内。从驾驶员来说,具有良好的思想、心理、技术素质的驾驶员,就可以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②对全社会人员的教育内容主要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一是教育部门要坚持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从孩子抓起,将之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并在中考、高考中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二是利用一切新闻媒介和宣传手段对全社会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对交通法规的宣传,加强和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的观念。具有高度安全意识和懂得交通法规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也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2加强车辆维护,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良好的车辆技术性能是保证安全驾驶的物质基础。目前,除了要建立完善的汽车安全检测制度和基于检测的车辆维修制度外,驾驶员日常应勤于保养、维护车辆,出车前应彻底检查转向系和制动系,认真做好车辆的日常修理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保证车况良好,杜绝带病车上路行驶,严把车辆技术性能关。近年来,各汽车制造厂陆续推出了各种新型安全装置,如车载防撞系统、注意力不集中的报警系统、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视觉警报系统等。这些安全装置的应用使车辆进一步实现了智能化,能对驾驶员及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3.3完善道路安全设施
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严格按照(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整改不符合要求的交通标志、标线以及各种交通安全设施;改善和提高道路通行环境,夜间易出事的路段应增设“凸起路标”和照明设备。交通管理部门应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查处违章车辆,排除事故隐患,并按有关法规从严管理。在事故多发路段,以及在桥梁、急转弯、立交桥、匝道等路面复杂、积水地点设置警告牌。在雨、雾、雪天等灾害气候条件下应制定交通管制预案,合理控制交通流量,疏导好车辆通行;在城市道路,应实现人车分流,进行合理的交通渠化,科学的控制道路的进、出口;在交通量超过道路通行能力的路段,可以通过限制交通流量的方法来保证交通安全,同时路段的管理者在流量调整阶段,向车辆分流信息,提供最佳绕行路线。
4、结束语
交通事故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动态过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往往并不是人、车、路、环境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单独所致,而是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预防交通事故,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人的交通教育、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和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等四方面综合考虑来建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5-0100-03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integrate the network safety consciousness, real problem situation, professional quality concept into the college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cess under the strategy of network power, to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and guide students to find, analyze and solve the problem, to sum up the experiment in the form of lists. Ultimately, the "student oriented, supplemented by teachers" teaching ideas are reflected, and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re enhanced.
Key words: ARP spoofing;network safety consciousness; problem situation; professional quality
1 引言
2014年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多次提出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以及“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论断。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 体现出信息化对网络发展巨大推动作用和以网络为载体的数据驱动巨大魅力的同时,也呼唤着人们通过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来不断提升网络安全的能力和意识。两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开展也为加强全民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提升网民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网络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各类网络攻击和窃取事件的频发驱动信息安全需求急剧增加,目前网络安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信息安全意识不强、缺乏整体安全方案、没有安全管理机制、系统本身不安全以及缺少必要的安全专才。
网络安全意识比技术更重要。作为培养网络专业技能人才的一线高校教师,在平常实验教学中除了借助各种安全设备和环境完成实训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在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因此设计好网络安全实验课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ARP欺骗攻击与防范实验教学为例,探索在真实网络安全情境下,新型安全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教学效果。
2 ARP欺骗攻击原理
ARP协议是以太网等数据链路层的基础协议,负责完成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工作过程简述如下:1)当主机或者网络设备需要解析一个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时,会广播发送ARP请求报文。2)主机或者网络设备接收到ARP请求后,会进行应答。同时,根据请求发送者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建立ARP表项。3)发起请求的主机或者网络设备接收到应答后,同样会将应答报文中发送者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记录下来,生成ARP表项。从ARP工作机制可以看出,ARP协议简单易用,但是却没有任何安全机制,攻击者可以发送伪造ARP报文对网络进行攻击。伪造ARP报文具有如下特点:伪造的ARP报文中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和以太网帧封装中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不一致;伪造的ARP报文中源IP地址和源MAC地址的映射关系不是合法用户真实的映射关系。目前主要的ARP攻击方式有如下几类:仿冒网关攻击、仿冒用户攻击(欺骗网关或者其他主机)、泛洪攻击。
3 问题情境设计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如何设计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一定的情感,就成为教学之初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一个没有防御的园区网中爆发的ARP病毒会造成网络丢包、不能访问网关、IP地址冲突等问题,实验室所有主机分配的是同一网段IP地址,接入交换机,预先在教师机上开启Sniffer嗅探者软件,运行数据包发生器,修改后的ARP广播报文会持续被发送到当前局域网中,为学生建立一个真实园区网面临的问题情境,接下来引导学生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完成实验内容,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实施过程
4.1 实验环境
实验室所有主机处于同一网段,类似如下所示的拓扑图环境:
4.2 问题情境的构造
教师机IP地址为172.16.75.105,在本实验中充当攻击者身份。首先构造用于攻击的ARP欺骗报文,在Sniffer软件上定义好过滤器后,开始捕获报文,首先将教师机的ARP缓存清空,尝试PING网关,停止捕获并显示结果如下图所示,
发送当前的帧之前做如下修改:(1)更改源IP地址为网关IP地址;(2)更改源MAC地址为伪造的MAC 地址11-22-33-44-55-66;(3)更改目的IP地址为任一同网段主机IP地址;(4)更改目的MAC地址为全F值。设置为连续不断地发送帧,启动数据帧发生器,此时当前网段会充斥着此类ARP广播报文。
4.3 问题情境的呈现
以4-5人为一组,以真实的网络管理员遇到的企业局域网故障为案例,向学生说明经常受到的网络攻击来自于网络内部,表现为访问互联网时断时续,打开网页或下载文件的速度明显变慢,甚至无法访问公司的Web服务器等资源,严重影响了企业办公业务的正常运行,公司领导对此很不满意,要求立刻彻底解决问题。要求在实验报告上完成每步测试内容并填写检查结果。此环节注重引入职业教育理念,既要注重技能锻炼,又要注意素质培养。立足本职岗位,敢于承担责任,从工作中发现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到怎么做,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4发现问题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网络维护技能发现当前局域网存在的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在测试环节中采用的方法,可以了解到学生能否快速有效地定位网络中的故障,在不投入新的设备情况下解决问题。
通过观察,多数学生会按照如下测试步骤检测网络状况:1)检查本机网络连接情况及IP地址是否有效;2)检查与同一网段内其余主机连接情况;3)检查与网关连接情况;4)检查与DNS服务器连接情况;5)检查与Web服务器连接情况。这一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基于收集到的测试数据判断问题症结点的能力,只有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把存在的问题症结点找准、找实、找透,才能开对方子,做到对症下药。
4.5分析问题
根据课堂反映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在实施到第3步时发现PING网关IP地址不通,并且重启机器后症状依旧,没过多久又会产生丢包现象。不少学生通过使用ARP -a命令发现学习到的网关MAC地址是伪造的11-22-33-44-55-66,进而判断出问题在于网关MAC地址被篡改,通过使用Sniffer软件,可以嗅探到局域网内充斥着大量的ARP报文,并且通过抓包分析,发现源IP地址为172.16.75.254的网关的MAC地址为11-22-33-44-55-66。此时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主机会无条件更新,二是如何防范此类错误。结合课本上提到的TCP/IP协议栈的脆弱性,部分同学会得出主机并不对收到的ARP报文进行检查,从而导致PC主机更新本机ARP缓存里的网关MAC地址的结论。
这个分析问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遇到问题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的训练对于今后可能从事的网络运维岗位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4.6 解决问题
明白了问题的原因,如何解决问题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通过几分钟分组讨论的形式,最后总结了几组的意见,归纳出两种解决思路:一是主机对于收到的ARP伪造报文不进行更新操作,二是限制此类ARP广播报文在局域网内的泛洪。此时,结合实训指导书内容,教师提出两种解决方案让学生选择,一是在局域网内各台主机上静态绑定正确的网关MAC地址,这样即使主机收到了虚假MAC地址也不予以更新;二是在交换机各端口上设置单位时间内允许通过的ARP报文数量的阈值,超过阈值则关闭端口。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对这两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最终得出如下的结论,方案一因为要在局域网内每台主机上配置命令,工作量较大,网关MAC地址一旦改变又得重新配置,而且治标不治本,不能有效遏制网段内ARP报文造成的广播风暴,网络传输性能较低;方案二只需在交换机端口上进行配置,与网关MAC地址无关,如果再在端口上划分好VLAN,将会进一步限制广播报文的传输范围。
4.7 实验总结
总结既是自己对于实验的理解归纳,也是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回放,既要总结有所收获的地方,也要归纳出不足之处。通过将实验全过程中涉及现象、情境及步骤列成问题清单,让每位学生都能从实验中总结出得与失。最后借鉴翻转课堂的思想,邀请一位学生就实验目的、方法、步骤进行口头陈述,由其余学生进行补充,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5 结语
通过网络安全实验课程的教学尝试,以及学生的反映来看,收到了一定成效。总结起来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探索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技能并重的新型网络安全实验教学方法,二是引导学生进入实际问题情境中,深入角色,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三是将个人责任感、团队合作等职业化素质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培养主人公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对于课堂进度以及时间的把握,如学生遇到难点应及时进行引导,推动进程。
参考文献:
[1] 迟恩宇,刘天飞,杨建毅,王东.网络安全与防护[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 叶成绪.校园网中基于ARP协议的欺骗及其预防[J].青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7(3):59-61.
[3] 秦丰林,段海新,郭汝廷.ARP欺骗的监测与防范技术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1):30-33.
[4] 孟令健.计算机网络安全ARP攻击行为的防范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3(3):9-11.
[5] 郭会茹,杨斌,牛立全.ARP攻击原理分析及其安全防范措施[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6):5-6.
第二节B>课程的要素教学任务:了解课程的概念,课程的基本要素,课程的结构,掌握B>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方法论.
重点及难点:课程的基本要素
教学内容提要:第一节B>课程的概念
课程的本质
课程即"学科"
课程即"经验"
课程即"目标"
课程即"计划"
B>课程的概念
20世纪20-40年代B>课程的主导概念
20世纪50-70年代B>课程的主导概念
20世纪80年代后B>课程的主导概念
第二节B>课程的要素
课程理念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的组织
课程内容的组织
教育过程的组织
五,课程评价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课程的概念,课程的基本要素,课程的结构
《B>教育活动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
《学前教育课程论》——石筠骏著,北京师大出版社,1999
《B>课程设计》——傅淳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
章节:B>课程
第三节B>课程的结构
第四节B>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教学任务:了解课程的概念,课程的基本要素,课程的结构,掌握B>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方法论.
重点及难点:B>课程的结构
B>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三节B>课程的结构
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它是指以间接的,内隐的形式作用于幼儿并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的课程.
显性课程
亦称形式课程,它是指B>为使幼儿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和发展而采用的一切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活动.
外部课程和内部课程
外部课程
即是显露于外的可视的课程.
内部课程
是内隐于每个学习者心灵中的课程
B>整体课程的结构
第四节B>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一,B>课程的设计
二,B>课程的实施
(实例分析)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B>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B>教育活动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
《学前教育课程论》——石筠骏著,北京师大出版社,1999
《B>课程设计》——傅淳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
章节:B>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一节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与幼儿发展
教学任务:了解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掌握B>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方法论.
重点及难点: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与幼儿发展
教学内容提要:第一节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与幼儿发展
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音乐教育是向儿童进行品德教育,培养良好性格的有力手段.
音乐教育可以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求知欲.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力手段.
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身体健康发育成长有重大影响.
世界流行的儿童音乐教育流派简介
奥尔夫体系
奥尔夫是西德作曲家,戏剧家兼音乐教育家,他强调节奏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其建立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中,他提出"节奏第一"的观点,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他主张把音乐,语言和动作的节奏结合起来训练,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达尔克洛兹体系
达尔克洛兹是瑞士作曲家,儿童教育家.其教学法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即身体动作,听觉训练,钢琴上的即兴演奏.
达尔克洛兹体系被称作"体态律动学".
柯达伊体系
柯达伊是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主张儿童的音乐教育应从他们创作自己的音乐开始.
铃木体系
铃木镇一是日本著名的音乐家,儿童音乐教育家.铃木的教学理论是"母语教学法",即给孩子创设像母语环境那样的音乐环境.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如何理解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
简述世界流行的四种儿童音乐教育流派
《B>音乐教学法》—汪爱丽主编,《B>各科教学法》,《B>与教育活动设计》等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
章节:B>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二节B>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教学任务:了解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掌握B>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方法论.
重点及难点:
B>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第二节B>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B>音乐教育的目标
目标的结构及分析
音乐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
B>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分析
歌唱活动
韵律活动
打击乐演奏
音乐欣赏活动
音乐教育活动的基本方法
示范
运用语言
练习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B>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B>音乐教学法》—汪爱丽主编,《B>各科教学法》,《B>与教育活动设计》等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
章节:第三节B>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任务:了解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特点,掌握B>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现代教育观,方法论.
重点及难点:
唱歌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内容提要:第三节B>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唱歌活动
幼儿唱歌水平的发展特点
选择和设计幼儿歌曲
1选择歌曲(1)歌词方面
(2)曲调方面
2教师处理歌曲的设计
伴奏
前奏
唱歌教育活动过程的指导和设计
1导入新歌
2范唱
3简短讨论
4教唱新歌
5熟练与巩固
6注意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制订教育活动计划,试讲
《B>音乐教学法》—汪爱丽主编,《B>各科教学法》,《B>与教育活动设计》等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
章节:第三节B>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任务:了解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特点,掌握B>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现代教育观,方法论.
重点及难点:韵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内容提要:二,韵律活动教学法
律动
内容
自然
社会
选材
动作
音乐
教学方法及一般步骤
1教学方法
丰富生活经验
设法引起兴趣
提供创造机会
逐步提高要求
2一般步骤
介绍名称
教师示范
熟悉音乐
教练动作
熟练与复习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舞蹈教学的方法及一般步骤
任选一律动,设计教学方法与步骤
《B>音乐教学法》—汪爱丽主编,《B>各科教学法》,《B>与教育活动设计》等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
章节:第三节B>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任务:了解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特点,掌握B>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现代教育观,方法论.
重点及难点: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内容提要:三,音乐欣赏活动
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特点
幼儿音乐欣赏教材的选择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和设计
1音乐感知
2情感经验
3联想想象
4理解认识
5审美活动
第一阶段初听
第二阶段再听
第三阶段复听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制订教育活动计划,试讲
《B>音乐教学法》—汪爱丽主编,《B>各科教学法》,《B>与教育活动设计》等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
章节:第三节B>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任务:了解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特点,掌握B>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现代教育观,方法论.
重点及难点:
打击乐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内容提要:四,打击乐活动
幼儿打击乐的配器设计
1选择音乐作品
2了解和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特点及其运用
3分析音乐作品,进行配器
打击乐活动过程的指导和设计
1幼儿欣赏,熟悉音乐
2练习整体的身体动作
3幼儿拿乐器的整体演奏练习
(三)指导幼儿自编乐曲节奏的活动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制订教育活动计划,试讲
《B>音乐教学法》—汪爱丽主编,《B>各科教学法》,《B>教育活动设计》等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
章节:
当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教学任务:了解当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其基本内涵及其理论依据,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并逐渐学会将这些观念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
重点及难点:
完整语言教育观,整合教育观和活动教育观的基本内涵.
教学内容提要:
当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完整语言教育观
基本内涵
强调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应当是完整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全面的,完整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应当是真实的,形式多样的交流情境等三个方面.
理论依据
工具性和对象性的统一
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日常生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统一.
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整合教育观
基本内涵:(一)目标整合(二)内容整合(三)方式整合
理论依据:(一)三环学说(二)四范畴说
活动教育观
基本内涵(一)提供学前儿童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二)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促进儿童语言发展(三)注意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理论依据(一)儿童发展有赖于活动
(二)同化和顺应
(三)儿童认知与语言发展.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完整语言教育观,整合教育观,活动教育观的基本内涵.
参考书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周兢主编
《学前教育活动设计》——人教社
课后小结:
教学任务完成,目标达到.
效果较好!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
章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
教学任务: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语言的目标制定的基本程序,使具体的活动目标的确定更具针对性,合理性,科学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及难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制定.
教学内容提要:
制定依据:社会要求
学前儿童发展规律
语言的学科性质以及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特点.
目标结构:
层次结构:总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
活动目标
分类结构:倾听行为培养
表述行为培养
欣赏文学作品行为的培养
早期阅读行为培养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参考书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
章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实施(第一节)
教学任务:初步了解和掌握有关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熟练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活动设计,组织和评价的基本技能,并有意识地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合理地运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
重点及难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实施途径.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实施途径
渗透的语言教育
1,概念
2,核心问题
3,教师需注意问题
4,组织形式:日常生活中,自由游戏中,其他领域活动中的语言交往.
专门的语言教育
(一)日常语言教育活动:听一听
玩一玩
说一说
读一读
(二)基本语言教育活动:谈话活动
讲述活动
听说游戏
文学活动
早期阅读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施途径有哪些
参考书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指导》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
章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实施(第二节)
教学任务:初步了解和掌握有关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熟练掌握学前儿童语言的活动设计,组织和评价的基本技能,并有意识地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合理地运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
重点及难点:
基本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
概念
步骤
活动目标的制定.
活动内容的选择
活动结构的研究
活动过程的展开
基本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
(一)让学前儿童积极活动的原则.
(二)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原则.
(三)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
(四)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基本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
参考书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指导》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
章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实施(第二节)
教学任务:初步了解和掌握有关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熟练掌握学前儿童语言的活动设计,组织和评价的基本技能,并有意识地将这些技能合理地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
重点及难点:基本语言的活动的组织原则.
教学内容提要:
一基本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
概念
2,步骤
活动目标的制定.
活动内容的选择
活动结构的研究
活动过程的展开
二基本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
(一)让学前儿童积极活动的原则.
(二)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原则.
(三)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
(四)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
评课:语言教育活动
《好玩的球》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基本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
参考书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指导》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
章节:B>的谈话活动
教学任务:通过教学,理解幼儿谈话活动的要领和谈话活动对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独特功能,了解特征掌握谈话活动目标,内容和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儿童观,教育观.
重点及难点:
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谈话活动的语言教育目标.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B>的谈话活动
第一节谈话活动概述
一,谈话活动的概念
二,谈话活动的作用
激发幼儿与他人交谈的兴趣.
帮助幼儿习得谈话的基本规则.
增强幼儿通过交流获取信息的意识.
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
5,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三,谈话活动的特点:
1,谈话活动有一个有趣的中心话题.
2,谈话活动注重多方的信息交流.
3,谈话活动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
4,谈话活动中教师起间接引导作用.
第二节谈话活动的语言教育目标
一,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他人的谈话,并及时从中捕捉有效的语言信息.
二,帮助幼儿学习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充分表达个人见解.
三,帮助幼儿学会基本的运用语言进行交谈的规则,提高语言交往水平.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息习思考题:1,谈话活动的要领及特点.2,谈话活动的语言教育目标.
参考书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指导》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
章节:
第三节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谈话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从事能力,树立正确儿童观,教育观.
重点及难点:
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三节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谈话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思路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以实物创设的情境
用语言创设的情境
注意问题——注意创设谈话情境方式
注意创设的情境与谈话话题之间的关系.
2,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1)应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2)鼓励每们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
(3)在自由交谈的活动过程中,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
3,教师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
学习运用新的谈话经验:是谈话活动目标在谈话活动中的具体化,是幼儿要学习的谈话思路和谈话方式的总和.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题目自选,备课,试讲)
参考书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指导》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
章节:
B>讲述活动
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B>讲述活动的概念及作用,了解讲述活动的目标和类形,掌握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基本方法.
重点及难点:
讲述活动的特点及语言教育目标.
教学内容提要:
B>的讲述活动
第一节讲述活动概述
一,概念:有目的有计划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语言教育活动.
二,作用:
三,特点:
第二节讲述活动的语言教育目标
第三节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类型
二,设计与组织的基本思路
(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二)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四)巩固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作业:设计讲述活动的教学方案,试讲
参考书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指导》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
章节:
B>的听说游戏活动
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听说游戏的涵义,把握主要特点,明确目标,掌握设计和组织的基本思路和指导要点.
重点及难点:
语言教育目标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二,主要特点:
三,教育目标
第二节听说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设计情景
1用物品创设情景
2用动作创设情景
3用语言创设情景
二交待规则:
1语言简洁明了
2讲清要点和顺序
3语速要慢
三,教师引导游戏:
四,幼儿自主游戏:
实例分析: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作业:设计听说活动的教学方案,试讲.(任选内容)
参考书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指导》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教案
章节:
第一章游戏的理论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掌握游戏概念,特点,了解游戏的相关理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游戏的概念,特点
游戏的相关理论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章游戏的理论基础
游戏的概念
福禄贝尔
霍尔
格罗斯
艾里康宁
布鲁纳
克莱伯
游戏的特点
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游戏是儿童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
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游戏伴随着愉快的情绪
游戏是社会性的活动
国外关于游戏特点的理论
1,美国
2,法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复习题:举例说明游戏的概念,特点是什么.
参考书目:1,《B>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刘焱主编
2,《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邱学华主编
3,《幼儿游戏大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朱延麟张泓张淑芬编著
4,《B>游戏精选》学林出版社吕樟源沈龙法主编
课后小结:
因学生没有游戏理论基础,进度较慢.需要到B> 见习,丰富感性经验.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教案
章节:
第一章游戏的理论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掌握游戏的教育作用,幼儿游戏活动的发展以及游戏的种类.了解游戏的相关理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幼儿游戏活动的发展,游戏的种类
游戏的教育作用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章游戏的理论基础
四,游戏的理论
早期的传统理论
当前的游戏理论
五,游戏的教育作用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六,幼儿游戏活动的发展
1,感觉运动阶段(0-3岁)
2,象征游戏阶段(3-6岁)
3,规则游戏阶段(6岁)
七,游戏的种类
(一)创造性游戏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二)有规则游戏
智力游戏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复习题:1,幼儿游戏活动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各阶段的特点
2,游戏的种类有哪些
3,举例说明游戏的教育作用.
参考书目:1,《B>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刘焱主编
2,《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邱学华主编
3,《幼儿游戏大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朱延麟张泓张淑芬编著
4,《B>游戏精选》学林出版社吕樟源沈龙法主编
课后小结:
因学生没有游戏理论基础,进度较慢.需要到B>见习,丰富感性经验.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教案
章节:
B>见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通过B>见习,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见习内容
教学内容提要:
一,园长介绍情况
二,任课教师讲解
三,学生见习
四,学生评价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复习题:见习略
参考书目:1,《B>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刘焱主编
2,《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邱学华主编
3,《幼儿游戏大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朱延麟张泓张淑芬编著
4,《B>游戏精选》学林出版社吕樟源沈龙法主编
课后小结:
通过见习,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效果好.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
章节:
第二章角色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掌握角色游戏的概念,特点,指导方法,理解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角色游戏的概念,特点
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一,概念
角色游戏是儿童依靠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二,特点
1,幼儿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
2,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
三,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
游戏前
1,精神准备:①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②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并分配角色
2,物质准备: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场地与玩具
(二)游戏中
帮助幼儿学会扮演角色
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适时地教育
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三)游戏后
1,愉快地结束游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带领幼儿收拾玩具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3,评价游戏,教育幼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复习题:1,角色游戏的概念,特点
2,举例说明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
3,举例说明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参考书目:1,《B>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刘焱主编
2,《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邱学华主编
3,《幼儿游戏大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朱延麟张泓张淑芬编著
4,《B>游戏精选》学林出版社吕樟源沈龙法主编
课后小结:
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讲到游戏中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教案
章节:
第二章角色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掌握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及各年龄班的指导,理解角色游戏水平的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
年龄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教学内容提要:
四,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
游戏前
1,精神准备:①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②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并分配角色
2,物质准备: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场地与玩具
(二)游戏中
1,帮助幼儿学会扮演角色
2,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适时地教育
3,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三)游戏后
1,愉快地结束游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带领幼儿收拾玩具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3,评价游戏,教育幼儿
五,年龄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求
(一)小班
(二)中班
(三)大班
六,角色游戏水平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复习题:举例说明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
参考书目:1,《B>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刘焱主编
2,《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邱学华主编
3,《幼儿游戏大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朱延麟张泓张淑芬编著
4,《B>游戏精选》学林出版社吕樟源沈龙法主编
课后小结:
角色游戏一章内容比较紧张,课时不够,需要加一节课.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教案
章节:
复习与测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通过复习和测验,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复习内容
教学内容提要:
举例说明游戏概念
举例说明游戏有何特点
阐述游戏的相关理论
举例说明游戏的教育作用
幼儿游戏活动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游戏的种类有哪些
角色游戏的概念
举例说明角色游戏的特点
结合见习谈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
10,结合见习谈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11,如何指导各年龄班的角色游戏
12,如何评价角色游戏的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复习题:复习,测验略
参考书目:1,《B>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刘焱主编
2,《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邱学华主编
3,《幼儿游戏大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朱延麟张泓张淑芬编著
4,《B>游戏精选》学林出版社吕樟源沈龙法主编
课后小结:
通过复习,测验情况看,学生基本理论掌握较好,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实践环节.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教案
章节:
第三章表演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掌握表演游戏的概念,特点,理解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表演游戏的概念
表演游戏的特点
教学内容提要:
概念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的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
二,特点
1,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的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
——与角色游戏的不同
2,是为幼儿自娱而进行的
——与文艺表演的不同
是以文艺作品为依据的幼儿自创表演
——与文艺表演的不同
三,教育作用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复习题:1,表演游戏的概念
2,举例说明表演游戏的特点
3,举例说明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
4,举例说明表演游戏与文艺表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5,举例说明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参考书目:1,《B>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刘焱主编
2,《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邱
学华主编
3,《幼儿游戏大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朱延麟张泓张淑芬编著
4,《B>游戏精选》学林出版社吕樟源沈龙法主编
课后小结:
结合实例分析表演游戏与文艺表演以及角色游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利于学生掌握表演游戏的概念及特点.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教案
章节:
第三章表演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掌握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理解各年龄班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各年龄班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四,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一)游戏前
1,精神准备:①选择内容健康,适合幼儿表演的文艺作品
②帮助幼儿熟悉文艺作品,充分理解作品内容
2,物质准备:为幼儿提供表演游戏的物质材料,并吸引幼儿参加准备工作
(二)游戏中
1,放手鼓励幼儿自然生动地表演
2,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适时地教育
3,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三)游戏后
1,愉快地结束游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带领幼儿收拾玩具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3,评价游戏,教育幼儿
五,各年龄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要求
(一)小班
(二)中班
(三)大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复习题:举例说明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参考书目:1,《B>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刘焱主编
2,《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邱
学华主编
3,《幼儿游戏大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朱延麟张泓张淑芬编著
4,《B>游戏精选》学林出版社吕樟源沈龙法主编
课后小结:
"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部分,学生联系实际不够,还要加强实践环节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教案
章节:
第四章结构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掌握结构游戏的概念,特点,指导方法,理解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结构游戏的概念,特点
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一,概念
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
二,特点
1,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是游戏的基础
2,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游戏的支柱
三,教育作用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一)游戏前
精神准备:①丰富并且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
印象
②教给幼儿结构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物质准备: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场地与玩具
(二)游戏中
1,教会幼儿结构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养幼儿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和爱护结
(三)游戏后
1,愉快地结束游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带领幼儿收拾玩具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3,评价游戏,教育幼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复习题:1,举例说明结构游戏的概念,特点
2,举例说明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
3,举例说明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参考书目:1,《B>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刘焱主编
2,《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邱
学华主编
3,《幼儿游戏大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朱延麟张泓张淑芬编著
4,《B>游戏精选》学林出版社吕樟源沈龙法主编
课后小结:
特点部分与角色游戏比较进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教案
章节:
第四章结构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掌握玩沙游戏的指导方法,理解各年龄班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玩沙游戏的指导方法
各年龄班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五,各年龄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要求
(一)小班
(二)中班
(三)大班
六,玩沙,玩水,玩雪等结构游戏的指导
(一)玩沙游戏的指导
1,游戏前
精神准备:①制定规则
(2)物质准备:为幼儿提供工具及辅助材料
2,游戏中
(1)提醒幼儿遵守游戏的规则
(2)在游戏中观察幼儿的表现,适时地教育
(3)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3,游戏后
(1)愉快地结束游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带领幼儿收拾玩具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3)评价游戏,教育幼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复习题:举例说明玩沙游戏的指导方法
参考书目:1,《B>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刘焱主编
2,《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邱
学华主编
3,《幼儿游戏大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朱延麟张泓张淑芬编著
4,《B>游戏精选》学林出版社吕樟源沈龙法主编
课后小结:
玩沙,玩水,玩雪游戏的指导方法,思路是一致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总结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教案
章节:
第四章结构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掌握玩水,玩雪游戏的指导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玩水,玩雪游戏的指导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六,玩沙,玩水,玩雪等结构游戏的指导
玩水游戏的指导
1,游戏前
(1)精神准备:制定规则
(2)物质准备:为幼儿提供工具及辅助材料
2,游戏中
(1)提醒幼儿遵守游戏的规则
(2)在游戏中观察幼儿的表现,适时地教育
(3)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3,游戏后
(1)愉快地结束游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带领幼儿收拾玩具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3)评价游戏,教育幼儿
玩雪游戏的指导
1,游戏前
(1)精神准备:制定规则
(2)物质准备:为幼儿提供工具及辅助材料
2,游戏中
(1)提醒幼儿遵守游戏的规则
(2)在游戏中观察幼儿的表现,适时地教育
(3)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3,游戏后
(1)愉快地结束游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带领幼儿收拾玩具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3)评价游戏,教育幼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复习题:举例说明玩水,玩雪游戏的指导方法
参考书目:1,《B>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刘焱主编
2,《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邱
学华主编
3,《幼儿游戏大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朱延麟张泓张淑芬编著
4,《B>游戏精选》学林出版社吕樟源沈龙法主编
课后小结:
玩沙,玩水,玩雪游戏的指导方法,思路是一致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总结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教案
章节:
结构游戏材料的操作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掌握结构活动的技能,技巧,为今后的结构游戏指导打下良好的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操作活动
教学内容提要:
编织
要求:利用纸,毛线等编出基本造型,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
二,手工制作
1,利用纸板制作满天星
2,利用纸板制作钟表
3,利用吸管制作帆船
4,利用纸杯制作课程表
5,利用纸杯制作天气表
三,摆木棍
要求:利用木棍摆出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蝴蝶,狮子,兔子,鱼等造型
四,搭积木
要求:利用积木搭成宫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复习题:操作活动略
参考书目:1,《B>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刘焱主编
2,《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邱学华主编
3,《幼儿游戏大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朱延麟张泓张淑芬编著
4,《B>游戏精选》学林出版社吕樟源沈龙法主编
课后小结:
通过操作活动,学生基本掌握了结构活动的技能,技巧,但是,还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练习.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教案
章节:
复习与测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通过复习与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复习与测验
教学内容提要:
表演游戏的概念
举例说明表演游戏的特点
例说明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
举例说明表演游戏与文艺表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举例说明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举例说明结构游戏的概念,特点
举例说明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玩沙游戏的指导方法
11,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玩水游戏的指导方法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玩雪游戏的指导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复习题:测验内容
参考书目:1,《B>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刘焱主编
2,《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邱学华主编
3,《幼儿游戏大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朱延麟张泓张淑芬编著
4,《B>游戏精选》学林出版社吕樟源沈龙法主编
课后小结:
游戏理论部分学生掌握较好,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教案
章节:
第五章智力游戏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掌握智力游戏概念,特点,及其指导方法,了解智力游戏的教育作用以及各个年龄班幼儿智力游戏的指导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智力游戏的概念,特点
智力游戏的指导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第五章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的概念
智力游戏的特点
有明确的教育任务
有一定的规则
有一定的结果
有固定的玩法
智力游戏的教育作用
智力游戏的指导方法
(一)游戏前
1,精神准备:根据法规和幼儿智力发展水平为各年龄班幼儿选编适合的智力游戏
2,物质准备:为幼儿准备游戏需要的玩具教具
(二)游戏中
1,教会幼儿正确地玩智力游戏
2,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智力游戏
(三)游戏后
1,愉快地结束游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带领幼儿收拾玩具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3,评价游戏,教育幼儿
五,各个年龄班幼儿智力游戏的指导
小班
中班
大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复习题:智力游戏的概念,特点,指导方法
参考书目:1,《B>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刘焱主编
2,《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邱学华主编
3,《幼儿游戏大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朱延麟张泓张淑芬编著
4,《B>游戏精选》学林出版社吕樟源沈龙法主编
课后小结:
因智力游戏在B>教学中很重要,学生需要重点掌握,要求学生会自己设计智力游戏,并作为考试内容.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教案
章节:
第六章B>游戏活动的组织与评价游戏的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掌握评价游戏的标准,了解游戏活动的组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评价游戏的标准
游戏活动的组织
教学内容提要:
第六章B>游戏活动的组织与评价游戏的标准
游戏活动的组织
充分利用时间组织游戏
组织幼儿从事多种形式的游戏
灵活机动地指导幼儿游戏
二,评价游戏的标准
幼儿按意愿选择玩具做游戏,在游戏中表现出主动性,积极性,摆脱被动随从的状态,心情舒畅,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
幼儿认真地游戏,能克服困难,能遵守游戏的规则,有不依赖他人独立游戏的能力.
会正确使用玩具,爱护玩具,会收取玩具.
在游戏中对同伴友爱,谦让,合作与帮助,不妨碍他人.
(五)游戏内容健康,有益于身心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复习题:1,如何组织幼儿的游戏活动
2,评价游戏的标准是什么
参考书目:1,《B>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刘焱主编
2,《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邱学华主编
3,《幼儿游戏大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朱延麟张泓张淑芬编著
4,《B>游戏精选》学林出版社吕樟源沈龙法主编
课后小结:
评价游戏的标准,结合B>见习介绍,效果好.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教案
章节:
第七章玩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掌握玩具的种类,选择玩具的标准,了解玩具的教育作用以及各个年龄班幼儿玩具的选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玩具的种类
选择玩具的标准
教学内容提要:
第六章玩具
一,玩具的教育作用
概念
教育作用
——促进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二,玩具的种类
成型玩具
主题玩具
表演玩具
结构玩具
智力游戏玩具
体育游戏玩具
音乐游戏玩具
技术玩具
娱乐玩具
未成型玩具
三,选择幼儿玩具的标准
有教育性
符合幼儿心理,为幼儿喜爱
符合卫生与安全的要求
坚固耐用,操作轻便
四,各年龄班玩具的选择
小班
中班
大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复习题:玩具的种类及其选择标准
参考书目:1,《B>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刘焱主编
2,《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邱学华主编
3,《幼儿游戏大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朱延麟张泓张淑芬编著
4,《B>游戏精选》学林出版社吕樟源沈龙法主编
课后小结:
重点介绍未成型玩具的作用,自制玩具部分如果能结合录象讲,效果会更好.可以考虑从B>录制一些好的手工制作,供教学参考.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教案
章节:
实践活动——角色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幼儿角色游戏的活动技巧,掌握角色游戏活动的组织领导,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理解游戏的相关理论,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学内容提要:
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
游戏前
1,精神准备:①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②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并分配角色
2,物质准备: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场地与玩具
游戏中
帮助幼儿学会扮演角色
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适时地教育
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游戏后
1,愉快地结束游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带领幼儿收拾玩具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3,评价游戏,教育幼儿
评价学生的活动
结合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复习题:评价实践活动
参考书目:1,《B>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刘焱主编
2,《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邱学华主编
3,《幼儿游戏大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朱延麟张泓张淑芬编著
4,《B>游戏 精选》学林出版社吕樟源沈龙法主编
课后小结:
由于学生实践经验比较少,试讲效果不好,需要加强实践.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教案
章节:
实践活动——结构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幼儿结构游戏的活动技巧,掌握结构游戏活动的组织领导,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理解游戏的相关理论,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学内容提要:
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一)游戏前
精神准备:①丰富并且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
印象
②教给幼儿结构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物质准备: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场地与玩具
(二)游戏中
1,教会幼儿结构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和爱护结构材料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游戏后
1,愉快地结束游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带领幼儿收拾玩具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3,评价游戏,教育幼儿
二,评价学生的活动
结合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复习题:评价实践活动
参考书目:1,《B>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刘焱主编
2,《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邱学华主编
3,《幼儿游戏大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朱延麟张泓张淑芬编著
4,《B>游戏精选》学林出版社吕樟源沈龙法主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小结:
由于学生实践经验比较少,试讲效果不好,需要加强实践.另外,学生对结构玩具操作不够熟练,需加强练习.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教案
章节:
实践活动——智力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幼儿结构游戏的活动技巧,掌握结构游戏活动的组织领导,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理解游戏的相关理论,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学内容提要:
智力游戏的指导方法
(一)游戏前
1,精神准备:根据法规和幼儿智力发展水平为各年龄班幼儿选编适合的智力游戏
物质准备:为幼儿准备游戏需要的玩具教具
(二)游戏中
1,教会幼儿正确地玩智力游戏
2,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智力游戏
(三)游戏后
1,愉快地结束游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带领幼儿收拾玩具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评价游戏,教育幼儿
二,评价学生的活动
结合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复习题:评价实践活动
参考书目:1,《B>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刘焱主编
2,《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邱学华主编
3,《幼儿游戏大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朱延麟张泓张淑芬编著
4,《B>游戏精选》学林出版社吕樟源沈龙法主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小结:
智力游戏部分要求学生能够自编游戏.
B>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教案
章节:
复习与测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通过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复习与测验
教学内容提要:
一,基本概念与知识
智力游戏的概念,特点是什么
举例说明智力游戏的教育作用是什么
智力游戏的指导方法是什么
如何指导各年龄班的幼儿的智力游戏
如何组织幼儿的游戏活动
评价游戏的标准是什么
玩具的种类包括哪些
玩具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如何选择各年龄班的玩具
二,灵活运用
有规则游戏与创造性游戏有何异同点
比较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概念的异同
比较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特点的异同
比较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教育作用的异同
比较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指导方法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复习题:测验内容
参考书目:1,《B>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刘焱主编
2,《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邱学华主编
3,《幼儿游戏大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朱延麟张泓张淑芬编著
4,《B>游戏精选》学林出版社吕樟源沈龙法主编
课后小结:
游戏理论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实践能力不够.
B>课程与教学活动设计(体育教法)
课
章节:
学前儿童体育的意义和任务
儿童身体的发展特点
教学任务:
明确学前儿童体育的意义任务,基本掌握儿童的骨骼,肌肉,关节,生理特点及发展作用,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
重点及难点:
学前儿童体育工作意义和任务
适宜运动对儿童骨骼肌肉的作用
教学内容提要:
学前体育的工作意义
是人的发展物质基础2,生长发育关键期
3,实现身体健康发展4,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
学前儿童体育的任务
培养幼儿体育活动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
培养幼儿正确的身体姿势
体质的相关概念
1,体格2,体能3,人体适应能力
心理状态
学前儿童骨骼,肌肉,关节的特点
骨骼
1,骨骼的特点2,骨骼的运动作用
肌肉
1,肌肉的特点2,肌肉的运动作用
关节
1,关节的特点2,关节的运动作用
运动时应注意的卫生
1,适宜适量2,避免不恰当的臂力练习
3,避免硬地跳跃等
运动时应注意的卫生
1,适宜适量2,避免不恰当的臂力练习
3,避免硬地跳跃等
B>课程与教学活动设计(体育教法)
课
章节:
B>体育的内容和教材
走,跑,跳,平衡.
教学任务:
了解B>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教材,学习掌握基本动作中走,跑,跳,平衡的有关知识,掌握其动作要领和发展幼儿走,跑,跳和平衡能力的方法.
重点及难点:
基本教材中走,跑,跳,平衡动作要领
发展幼儿走,跑,跳,平衡能力的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动作概念:
基本动作练习意义:
基本活动内容:
B>基本动作教学任务:1,教会基本动作和粗浅知识2 ,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3,培养果敢精神.
走:
1,走的教学任务(大,中,小班)2,走的动作要领.
不同年龄班要求.4,走的几种形式.5,走易犯的错误.
6,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跑:
跑的教学任务.2,不同年龄幼儿跑的基本特点(4个阶段)
3,各年龄内容及要求.4,跑的动作要领.
5,采用多种手段教学.6,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跳跃,平衡:
1,跳的教学任务.2,各年龄跳跃特点.
3,各年龄段教材内容和要求.4,跳跃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5,易犯的错误及纠正.6,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平衡:
1,教学任务.2,平衡分类.3,主要方法,要领.
4,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基本动作概念:
基本动作练习意义:
基本活动内容:
B>基本动作教学任务:1,教会基本动作和粗浅知识.
2,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3,培养果敢精神.
走:
1,走的教学任务(大,中,小班)2,走的动作要领.
不同年龄班要求.4,走的几种形式.5,走易犯的错误.
6,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跑:
跑的教学任务.2,不同年龄幼儿跑的基本特点(4个阶段)
3,各年龄内容及要求.4,跑的动作要领.
5,采用多种手段教学.6,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跳跃,平衡:
1,跳的教学任务.2,各年龄跳跃特点.
3,各年龄段教材内容和要求.4,跳跃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5,易犯的错误及纠正.6,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平衡:
1,教学任务.2,平衡分类.3,主要方法,要领.
4,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1,在跑的教学中使幼儿掌握正确姿势应采取哪些方法
2,画出立定跳远动作的动势图.
课后小结:
投掷
B>投掷练习的特点及价值.
1,特点:
2,价值:
投掷动作的分类及动作要领.
分类:
掷远:属速度型力量动作.
掷准:将投掷物击中指定目标.
动作要领:
投掷练习时易犯的错误和纠正的方法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钻,爬
分类:
价值:
基本方法和要求:
钻,爬易犯的错误:
钻,爬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攀登
攀登练习的特点及价值:
攀登动作的分类:
幼儿攀登能力的发展:
教学要点及注意事项: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在基本动作教材中任选一个大班教材内容写出教学任务,手段及方法.《参考B>体育教育法》
课后小结: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作业:什么是体质从哪些方面衡量幼儿在体质方面的强弱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学活动设计(体育教法)
课
年月日星期
章节:
B>体育的内容和教材.投,钻,爬与攀登.
教学任务:
基本掌握B>体育活动的投掷,钻,爬,攀登等教材的基本动作和相关知识,掌握动作要领和发展幼儿投,钻,爬,攀登能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重点及难点:
1,基本教材中投掷,钻,爬,攀登的动作要领.
2,指导幼儿发展各能力的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B>课程与教学活动设计
课
章节:
B>体育的内容和教材
走,跑,跳,平衡.
教学任务:
了解B>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教材,学习掌握基本动作中走,跑,跳,平衡的有关知识,掌握其动作要领和发展幼儿走,跑,跳和平衡能力的方法.
重点及难点:
基本教材中走,跑,跳,平衡动作要领
发展幼儿走,跑,跳,平衡能力的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动作概念:
基本动作练习意义:
基本活动内容:
B>基本动作教学任务:1,教会基本动作和粗浅知识.
2,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3,培养果敢精神.
走:
1,走的教学任务(大,中,小班)2,走的动作要领.
不同年龄班要求.4,走的几种形式.5,走易犯的错误.
6,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跑:
跑的教学任务.2,不同年龄幼儿跑的基本特点(4个阶段)
3,各年龄内容及要求.4,跑的动作要领.
5,采用多种手段教学.6,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跳跃,平衡:
1,跳的教学任务.2,各年龄跳跃特点.
3,各年龄段教材内容和要求.4,跳跃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5,易犯的错误及纠正.6,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平衡:
1,教学任务.2,平衡分类.3,主要方法,要领.
4,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1,在跑的教学中使幼儿掌握正确姿势应采取哪些方法
2,画出立定跳远动作的动势图.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学活动设计
课
章节:
B>体育的内容和教材.投,钻,爬与攀登.
教学任务:
基本掌握B>体育活动的投掷,钻,爬,攀登等教材的基本动作和相关知识,掌握动作要领和发展幼儿投,钻,爬,攀登能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重点及难点:
1,基本教材中投掷,钻,爬,攀登的动作要领.
2,指导幼儿发展各能力的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投掷
B>投掷练习的特点及价值.
1,特点:
2,价值:
投掷动作的分类及动作要领.
分类:
掷远:属速度型力量动作.
掷准:将投掷物击中指定目标.
动作要领:
投掷练习时易犯的错误和纠正的方法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钻,爬
分类:
价值:
基本方法和要求:
钻,爬易犯的错误:
钻,爬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攀登
攀登练习的特点及价值:
攀登动作的分类:
幼儿攀登能力的发展:
教学要点及注意事项: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在基本动作教材中任选一个大班教材内容写出教学任务,手段及方法.《参考B>体育教育法》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学活动设计
课
章节:
基本体操:颈,上肢,躯干,下肢动作.如何编徒手操.
教学任务:
基本掌握基本体操中徒手操的基本动作各手势和动作方法.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做操能力.
重点及难点:
基本体操中,颈部,上肢,躯干,下肢动作.
选编徒手操的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徒手体操分类
徒手体操和轻器械操
意义:
徒手体操和轻器械操的内容及特点:
徒手体操主要的基本动作:
(一)颈部动作:1,屈2,转3,绕环
(二)上肢动作:1,举2,振3,屈身4,绕环
(三)躯干动作:1,屈2,转3,绕环
(四)下肢动作:1,蹲2,踢腿3,弓部4,跳跃动作
幼儿各年龄段做操能力的发展
(一)3~4岁幼儿特点:
心理:2,生理:3,此阶段选操注意事项:
(二)5~6岁幼儿特点:
1,心理:2,生理:3,此阶段选操注意事项: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作业:画出颈部,上肢,躯干,下肢基本动作的动式图.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学活动设计
课
章节:
选编幼儿徒手操,模仿操,轻器械操方法,B>排队 和队形变化.
教学任务:
掌握徒手操,模仿操和轻器械操的不同特点和选编时应注意的问题.明确B>排队和变换队形的方法及口令.
重点及难点:
掌握徒手,模仿,轻器械操的特点和排队,队形变化的方法及口令.
选编和创编的方法,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提要:
如何选编幼儿操
选编徒手操
符合幼儿年龄特点2,合理安排操节顺序和负荷
突出特点4,考虑场地气候
选编模仿操
(三)选编轻器械操
原则
创编幼儿徒手,轻器械操时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目的,任务2,讲究科学性3,讲究艺术性
4,体现各类操特点5,要有创新
在基本体操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B>的排队和变换队形:
1,排队和变换队形2,任务
排队和变换队形的动作要领及口令
4,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作业:创编一套B>大班的轻器械操.(要求有图解和说明)操节编的有新意.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学活动设计
课
章节:
创编小动物模仿操教法示范课.
教学任务:
寻求体育与幼儿教学的结合点,根据幼儿模仿性强的特点,以"动物园之行"的故事情节为导线而进行创编小动物模仿操的情景教学,使学生了解幼儿体育教法.
重点及难点:
掌握创编《小动物模仿操》的原则及学会此套模仿操.
把握此操的设计特点.
教学内容提要:
课前提示问题:本节课设计特点
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的情境教学.
律动组合《跟我来》乘上火车到动物园参观.
到动物园看到了许多小动物,有鸭子,山羊,青蛙,公鸡,喜鹊,蜜蜂,花猫,狗狗等.
创编一套小动物模仿操:
第一节:仿花猫第二节:仿鸭子第三节:仿青蛙
第四节:仿公鸡第五节:仿喜鹊第六节:仿蜜蜂
第七节:仿花狗
逐节教授并配音乐.
六,结合小动物冬天储食物做一个搬运游戏.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作业:创编小动物模仿操一套.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学活动设计
课
章节:
B>游戏1,2,
体育游戏的组织与领导.
教学任务:
使学生了解体育游戏的组织领导,掌握组织游戏过程和创编变化游戏的方法.
重点及难点:
1,组织好一节游戏课的基本方法.
2,创编游戏的方法及原则.
教学内容提要:
幼儿游戏活动能力发展与特点:
小班孩子的特点及游戏特点
中班孩子的特点及游戏特点
大班孩子的特点及游戏特点
体育游戏的组织领导:
游戏前的准备:
游戏的进行:
游戏的结束:
开展游戏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指导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游戏的组织教学:
创编和变化游戏的方法
游戏的结构:
1,游戏任务2,游戏内容3,游戏的活动方式
4,活动条件5,游戏情节6,游戏规则7,游戏结果
创编游戏原则和方法:
1,原则2,方法
(三)创编应注意的问题: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任选一班别游戏教材,写出试教.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学活动设计
课
章节:
教学实践
B>体育游戏试教
教学任务:
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将理论课所学的幼儿游戏内容,运用于教学,使学生在试教中掌握B>游戏和教学特点,更好地为未来服务.
重点及难点:
掌握B>大,中,小班游戏的组织于与教学.
教学内容提要:
内容:《B>体育教材》大,中,小班的体育教材.
分成四大组,每组三轮按大,中,小班教材搭配.
方法:
选好教材,写出
每人教学实践15分钟.
试教一轮,本小组评价教学优点与不足.
教师参与评课.
要求
课前场地器械要准备好.
备课多想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把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之中.
每轮之间要衔接好.
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试教,方法活用.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指出同组同学试教中出现的问题,并说明如何改进.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学活动设计
课
章节:
1,B>体育教学中应遵循的规律
2,运动中的生理,心理负荷
教学任务:
明确B>体育教学的规律,基本掌握生理,心理负荷在教学中的作用,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重点及难点:
体育教学中的规律
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量
教学内容提要:
体育教学中应遵循的规律
动作形成规律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改善与提高阶段.
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
(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1,工作阶段
2,相对恢复阶段
3,超量恢复阶段
4,复原阶段
(三)人体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
上升阶段
相对稳定阶段
下降阶段
运动中的生理,心理负荷
概念
1,生理负荷2,心理负荷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意义
教学上的基本要求
评价效果指标
影响生理负荷的因素
强度2,密度3,时间4,数量
5,质量6,项目特点
体育课的运动量
合理安排体育课运动量
调节运动量的方法
生理负荷的检查与评定
分析评定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作业:如何安排体育课的运动量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学活动设计
课
章节:
体育教学法
B>组织形式体育课
教学任务:
使学生基本掌握体育教学及各种方法综合运用.明确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初步掌握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
重点及难点:
条件练习法及几种方法综合运用.
体育课的三个环节的具体内容.
教学内容提要:
体育教学法
概念
幼儿体育教学法特点
B>常采用的方法
1,语言法2,示范法3,练习法
B>的组织形式
早操
1,意义2,内容3,组织领导4,注意的问题
户外活动
1,意义2,内容3,教师的任务
体育课
1,幼儿体育课的特点2,体育课的游戏性
3,体育课的任务4,体育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
5,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作业:编写一节幼儿体育课(大,中,小)班内容任选.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学活动设计
课
章节:
教材中的主题教育活动内容试教
教学任务:
可借鉴书中的活动设计,拓展思路,提高个人设计主题教育活动的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
重点及难点:
理解主题教育活动内容
优选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提要:
内容
可爱的大皮球
秋天里的小树叶
采蘑菇
雪花飘飘
运彩球
骑上漂亮的自行车
小小运动会
运沙包过小桥
时间:试教 者每人20分钟
方法:分四组,规定内容
要求
1,场地器材安排好2,钻研教材
3,合理组织教学4,课后小节5,收放器械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作业:指出本组试教者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课后小结:
B>课程与教学活动设计
课
章节:
幼儿体育课教学试教
教学任务:
通过试教使学生基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搭配教材编制教育活动,提高组织教学能力.
重点及难点:
合理设计教育活动内容
组织教学得法
教学内容提要:
内容:B>(大,中,小)班教材内容
教学分组:分四大组,每组进行两轮,教材内容自选
方法
1,选好教材写出2,每个试教者教学时间20分钟
3,每结束一轮,小组评价4,教师引导评课
5,指出共性问题
要求
1,选择搭配教学内容要合理2,运动量合理安排
3,教学方法,手段得当4,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
5,讲解简练,示范动作规范
一、文献简述
教师课堂话语是国外语言学家近年来对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如Nunan于1990年提出: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调查记录结果表明提问占了课堂话语的相当比重,一直以来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如White和Lightbown于1984年用录像设备摄录的一堂可观察到50分钟的课堂中教师提了427个问题。而在当今盛行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中,正如郑树棠等所说,“课堂提问仍然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因为“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参与交流,还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其更具有可理解性”(Richards & Lockhart),“多年来课堂提问一直是语言教学所关注的一个焦点”(Nunan,1991)。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研究在国外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如Long & Sato(1983),Brock(1986),Nunan(1990),Lynch(1991),Richards&Lockhart(1996)及Thompson(1997)等人从课堂提问的分类、内容、时机、作用等角度做了研究,先后总结了许多成功运用课堂提问的经验。而在中国,香港Wu Kam-yin对香港的外语教师的课堂提问也作了较深入的调查,得出了不太雷同但也很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涉及的文章与调查寥寥无几或欠全面。
总之,目前对外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一些国家或地区,而且这些研究主要是关于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集中在提问的分类、提问后等候时间和提问分配等方面。尽管他们提出了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分类,并认识到学生回答参考性问题时使用的语言更为复杂,更接近自然环境的话语,但在Long & Sato研究的课堂中,学生作答的问题有79%为展示性问题,与二语教学专家所建议的相反,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仅占很小一部分。少数国内学者进行了课堂提问基本模式以及学生提问的现状研究。
目前尚未搜索到有关文献论证教师自觉将语言教学与学生自身探求“真知”的过程融为一体,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而使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提高的大学英语课堂对话模式。
由此可见即便是目前课堂提问在理论上受到重视,但理论研究的着眼点却多局限于教师提问类型、策略和艺术的研究。根据搜索到的文献,可以看出在实践教学中课堂提问主要以展示性提问为主,较过去有所改进,但并未改变教师为主体的现状,也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及内容
(一)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的教育研究方法是指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发现其内在规律或一般性结论的研究方法。英语课堂提问模式的理论研究涉及到英语教育的目的论、英语课堂的主体论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的行为参与和管理等理论研究方面。首先,从大学英语教育的目的论来看,大学英语教育的目的反映了国家对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能力的质量规定。大学英语教育的目的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有明确的表示,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那么,“教师提问―指定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提供一定的回馈”的大学英语提问模式能够满足这一教学目标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大学英语教学是一种技能培养课,同时又通常采取班级教学的组织形式。采用上述大学英语提问模式对大学生的英语技能的培养不利,因为大学生已经经过了中学英语技能的培养,有一定的听说技能,那种以教师提问为主的模式不能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其已经具有的听说技能、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在上述文献综述中提到,在这样的英语课堂提问中,与二语教学专家所建议的相反,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仅占很小一部分。而且,在班级教学的这样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中,一般只有被教师提问到的学生在练习口语甚至拒绝回答,同时,其他的同学则极有可能在等待,课堂上的这段时间容易浪费掉。其次,从英语课堂的主体论来看,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如“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学生双主体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论”等。从逻辑上分析,有以教师为主体的主体论和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论两种对立观点。笔者认为,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教师是英语课堂的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是英语学习的主体,教育措施是教学手段。教育者固然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但是,如果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育活动是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的。再次,从大学英语课堂主体性的参与行为来看,采用上述课堂提问模式,学生即使广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即便人数增多、次数增多,但却多数是被动参与。徒有其双向交流的形式和热闹的场面,却从根本上丢失了问答式教学功能和价值上最核心的东西――启发灵魂和思维的内涵。所以教师必须转换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间的提问与讨论、辩论,当然也可以附之以师生间的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这种新的课堂提问模式是多向的,使问答式教学转化为对话式教学。
(二)比较研究:学生问题意识的现实反思
比较研究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共同规律和特殊本质,从而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结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现实反思离不开比较研究。笔者曾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中国人和犹太人是世界上非常重视教育的两个民族。但是,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很少,但却有很多犹太人获得呢?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家长和犹太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要求不同。中国家长总是问孩子在学校学到了什么;而犹太家长则不然,他们更关注的是孩子在课堂上有没有提问。正是是否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拉开了双方的距离。
课堂上的中西教学模式不同更能说明为什么学生问题意识匮乏。西方教育是一种强调输出为主、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文化。学生上课是否积极提问是西方教学衡量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是否勤于思考的标准之一,所以它注重学生提问。长期以来我国教学仍然以知识输入、教师讲解为主导,课堂教学较少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在高校英语课堂,仍然经常是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而且多数西方国家属于弱权势文化,在教学上的反映就是教师把学生看作是平等的个体,学生在课堂上打断教师,或者提问被视为正常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而受到鼓励。而中国属于强权势文化,反映到师生关系上,师生地位非平等关系。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支配地位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提问行为。
由此可见,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深层次原因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思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的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追问式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反思和理解得到结论,教师通过师生间的问答、交谈、讨论甚至争辩来向学生传播自己的观点。这种教育方法特别对有着强权势文化背景的大学英语教学有启发意义。教师应当汲取其教育思想精华,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追求真理、完善自笔者的过程不自觉地使用目标语言。学生在不自觉的提问―讨论过程中,在探求“真知”的过程中,运用英语表达思想,进行交流,赋语言以生命,体味到语言的功能与力量,产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三)描述研究
描述研究,即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及测验等手段收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者回答有关现实研究的问题。要回答“大学英语课堂怎样的提问模式好呢”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描述研究。作者首先在所教的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两个班45人中作问卷调查,其中主要涉及到“英语教学中你赞同哪种方法”及“你最喜欢的回答问题方式”。由于谈话是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所以收集到的资料比较真实。对第一个问题,80%以上的学生主张师生双边交流,主张以学生为主的有10%左右,只有不到5%的学生赞同以教师为主。结果是非常令人吃惊的。学生对以教师为主的输入式教学是非常有意见的。对第二个问题,约50%的学生希望自己主动回答,只有约25%的学生希望老师点名回答。这对“教师提问―指定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提供一定的回馈”的模式确为当头棒喝。
(四)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根据一定的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造能验证实验假设的系统和环境,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为了探求大学英语课堂提问模式转换的效果。笔者对所带的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两个班学生进行了教学对比实验,一个采取常规教学方法,另外一个采取反常规教学方法,并对反常规教学方法的班作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回收率较高,有一定的代表性。具体方式是把学生分组,各小组轮流作主题发言,有意识地表扬和鼓励他们提出好的问题或者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大家讨论。课后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任务,把整理好的发言稿、课堂记录、课堂的评论和感受用英语写出来,发到笔者的邮箱,没有字数要求,但要有自己真实的思想和创新。还有一组要就下次课堂所要讲的内容提前预习和收集资料准备好发言并要提出若干问题,笔者则对教学进行引导和控制,且要给予他们发到邮箱中的内容及时恰当地进行反馈。在实验过程中,笔者用录音笔录下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请学生特意记下课堂提问、辩论、学生发言的频率和时间,然后结合学生们的课堂记录分析统计出数据,对比实验班的变化并和非实验班进行对比。大半个学期后,对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显示,“对教学改革的态度”90%以上的学生是认可的,原因是学生们认为“有利于发挥主动性”,“更多地练习了英语的听说”或者“终于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激励同学们多看英语书籍”“付出的多收获的也多”。“对新方法的适应性”9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该坚持,觉得“有利于英语思维能力培养”,“及时解决了疑问”,“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培养了协作精神”。这说明新的提问模式得到了好的效果。尽管实验班提问讨论的次数/时间和效果并不如期望的,但结果显示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这方面的潜能,人的潜能是让人吃惊的。相信实验继续下去,一定可以证明这种尝试的价值。
三、结论
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对话系统一直以来由师生的“Ask and Answer”占统治地位,虽改革呼声强烈,但总是因班级里学生多等原因,而讨论多办法少,解决问题困难。本课题从理论讨论入手,把问答作为一种课堂话语框架来构建,那就说明这不是一个要不要改变现状的问题,而是实不实行于外语教学的一个法则问题。英语课堂提问模式的转换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出版社,1995.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郑庆文,王德清.苏格拉底“产婆术”教育思想述评及其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8).
[4]郁小萍.中西方学生课堂提问对比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3,(5).
[5]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哲学”一词最早出自于古希腊,其拉丁语为 philosophia,即“philo”(喜爱)和“Sophia”(智慧),其含义是爱智慧。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0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但在西方特别欧洲,“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一直受到质疑。其实,关于中国有没有哲学,本来不能成为问题,在西方许多哲学著作中,如1687年巴黎就已经出版了《孔子与中国哲学》,1716年莱布尼茨出版了《关于中国哲学的信》,黑格尔也在其《哲学史讲演录》一书中列有“中国哲学”一节,尽管他极力贬低中国哲学。由于近代西方的强盛和兴起,西方文化中心论主导了学者的心灵和思维,他们提出中国哲学尤其是古典哲学不具有体系的合法性的局限性思想。
中国自古就有追求智慧之精神,先哲们在寻求智慧的“道”,尽管没有引用“哲学”名称。但无论从体系形式还是研究探索的主要内容以及其特征、精神、本质、价值等方面都充分表现了哲学的存在,而且更能关注人类与自然之关系、关切人生之价值。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思想极其丰富多彩,内容深刻精深。尤其是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起着重要的影响,其所内容和形式完全可以证实中国哲学的存在和真实性。为了说明先秦儒家思想证实中国哲学的真实确切性,以下就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一、哲学的“合法性”的首要问题在于弄清哲学的确切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古今中外对哲学是什么探讨甚多,也是哲学家们最感兴趣却最为头痛的问题。每个哲学家都有着自己的界定。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一书中是如此下的定义:“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思考;但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以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地域,这片无人地域就是哲学。”[1] 梯利在其著作中说到:“只有理性代替幻想,用智慧代替想像,摈弃超自然的动因作为解释的原则,而以经验的事实作为探究和解说的基础,这时才产生哲学”。[2] 可以看出,梯利和罗素对哲学阐述是区别与科学和神学而言的,也就是说哲学不是纯粹的研究自然科学,如果那样,那就只能叫做科学;也不是一味地研究精神和幻想,如果那样,那就只能叫神学。哲学应该是研究人之学,是研究与人发生一切关系的存在之学,研究的是人所处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人与世界的关系怎么样、人是什么样的、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以及人应该怎么样去做等一切有关于人之问题。
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一书中开宗明义的给哲学下了个界定:“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样学问叫做哲学。”[3] 黑格尔在其书中把哲学比喻成“庙里的神”、“厮杀的战场”、“花蕾、花朵和果实”、“密涅瓦的猫头鹰”、“消化和生理学”、“同一句格言”、“动物听音乐”。说明了哲学是灵光之学、批判之学、自我否定之学、反思之学、真理之学、体会情感之学、思维撞击之学。如此说来,哲学应该是人反思人自身之智慧之学,是人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学,所要研究的是天地万物从何而来、状态如何(宇宙论),人生在世应如何、该如何实现自身价值(人生论),怎样才可使人有知识、有思想(知识论)。 冯友兰 先生也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把哲学研究对象界定为:“宇宙论——目的在求‘对于世界之道理';人生论——目的在求‘对于人生之道理';知识论——目的在求‘对于知识之道理'”。
综上而言,哲学的确切定义应是:哲学是爱智慧之学,是追求人生价值之学,关注人与周围一切之学问。所研究的内容应是:天地万物从何而来、与人关系怎么样(宇宙论);人生在世应如何、归宿何在、价值何处(人生论);人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的关系,怎样提高知识、充实思想(知识论)。
那么,基于如此之定义和研究内容,中国哲学的正宗地位和真实合法性就是可以肯定而确切的,先秦儒家思想也以包含此内容证实了中国哲学的合法地位。
二、先秦儒家思想简述
(一)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宇宙论
人立于世,世界万事万物与人发生着各种联系关系。人类产生发展之过程中,便面临着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任务。众多思想家也试图从各方面来揭示洪荒宇宙之真实面目,先秦诸子百家也多有探索,儒家思想对此有着众多的思考和探寻。
《易传》关于宇宙论之基本概念是太极和阴阳。《系辞上、下》多有记载。《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阐述了宇宙之根本,万事万物之发生发展过程。以宇宙变化之大历程有所始,是为太极。太极几至极无以复加之义,指最高无上之本始。由太极而生两仪,两仪即是阴阳;由两仪生四象,四象即是四时;由四象生八卦,八卦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也就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是自然中八项最显著的事物;[4] 是世界万事万物构成最基本要素。
孔子亦言天道,对宇宙之奥秘试图探索。《论语·阳货》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也就是说四时之行,百物之生,皆由于天意,天是一切之主宰。《论语·子罕》曰“天之将丧斯文夜,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八佾》曰“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所谓天,认为此苍苍之天即生成一切、统治一切之最高主宰。一切皆此天之所生,此天对于一切有主宰控制之力。孔子的天之观念,可以说是由上帝之天到自然之天过渡。[5] 孔子可谓是中国宇宙论的先驱前导。
孟子也对天进行言道。《孟子·万章》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明与之。天与之者,浮浮然命之乎?曰否。天不眼,以行与事示之而已也。”又曰:“莫之为而为之着天下也。莫之致而圣之者命也。”认为非人力之所能为者,便是由天决定。同时孟子还认为,天是人性之本命,天是万物之本原。
荀子论天之处甚多,并在儒家中最为特殊。他重的是“天人相分”,“明于天人之分,则谓至人矣”。在“天人之分”理论的基础上,荀子在《荀子·天论》中提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认为天是自然之天,能被人所用。《荀子·天论》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脩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荀子的思想确实超出常人,从自然的角度对于“天”的深刻认识,确实是难得可贵的。
在当时,儒家思想的宇宙论已经丰富,尽管当时还未系统,但诸先哲在研究人生之过程已经充分思考到宇宙万事万物之奥秘、人与自然之关系,乃为后来的宇宙论的发展提供了先驱之导向。
(二)先秦儒家思想中的人生论
先秦儒家着重关注人世、关切人生、关怀人情,对人生伦常之学探索最为丰富。孔子曰成仁,孟子曰取义,荀子曰重礼。义利、德力、群己之辩十分激烈。
孔子其人生思想核心在于“仁”,其基本思想就是人与人相处,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不离人伦日用。从个人方面讲,着重讲个人修养,建立理想人格。推崇的是“忠恕”之道,推行的是“仁者爱人”的理想,遵循的是“克己复礼”的原则,讲究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于人”,遵从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追求的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的目标。可以说孔子的人生论思想最具体系,内容最为丰富,影响最为深远。
孟子重内省,讲人的心、性。孟子主张性善“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说人性本有四善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致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体也。”提出了人性就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从而解决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孟子重“养吾浩然之气”,其核心是“仁义”等道德观念,其基本价值取向是重义、重精神修养,重人的主动精神。“尽其心者,知起性也。知其性,则知天也。”孟子对人生论的思想突出了人的文化特性、社会特性。强调的是人伦、人性、人文。
《易传》在解释乾坤二卦时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赞扬“刚健中正”之道,鼓励人发扬自强不息和奋发有为的精神,强调人们既要有刚健的“德行恒易,以知险”,又要柔顺的“德行恒简,以知阻”。《易传》倡导的这种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气质对整个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荀子主张性恶论,“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于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而在人者,谓之伪。”提出了“隆礼重法”的思想,发展出一套完整的礼治体系,主张通过“化性起伪”的过程来使人向善,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和自觉性,提高了人的价值地位,肯定了人的自我发展可能性。
先秦儒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对人生论的看法,尽管在一些基本命题产生过不同看法,乃至出现过一些对立。但总的说来,先秦儒家在人性问题、人文关怀和道德本位问题以及人生修养问题皆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也深远影响中国文化的发展。
(三)先秦儒家思想中的知识论
先秦儒家最注重人生,尤其是人性、人伦、人文、人道。但论人论天都在求知之中,“闻道之方”也即是“致知之方”。先秦儒家皆论及致知之道,寻求“教化之路”,亦多谈知识论。
孔子极重教育,其致知方法之核心是“一以贯之”,而亦颇注重“博学之文”。可以说,一以贯之是第一原则,博学于文是第二原则。《论语》一书多次谈到求真知之方法和态度:“盖有不知而作之着,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绝曰: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子罕》)孔子讲正名,重视近的名词之间的区别,注重使名实相应,使名符于实,实符于名。“必也正名乎!”、“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子路》)
孟子着重言及道德的知识来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尽心》)在学思二者之中,比较注重思。孟子以为思是达到真理的主要道路。“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孟子·告子》)思是心的机能。由感官不能得真知。欲求真知,须反求于心。思,便得到真理,不思则不能。孟子又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能尽量发明此心,即能知性,知性就能知天了。孟子的方法亦是一种直觉法。注重反省内求,用思的功夫,以自省其心。自省其心,以至于无不尽,便能知天了。[6] 孟子是主张由心的内省直觉以达到领会宇宙之根本原理、万事万物之根本知识。
荀子的知识论是中国文化的辉煌一页,其反映论和认知方法以及逻辑思想极其系统。他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荀子·解蔽》)”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荀子·正名》)明确指出,人对于外界的不同事物的认识,都起始于人的各种感官所有的不同的感觉(“缘天官”),“然而征知,必将待天官之当薄其类,然后可也。”(《荀子·正名》)并认为要得到正确的认识,必须使“心”保持“虚壹而静”,要“解蔽”。荀子认为,“名闻而实喻,名之同也。”(《荀子·正名》)注重名实相符,着重研究了判断和推理的性质和作用。
“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辩说也者,不异实名,以喻动静之道也。”(《荀子·正名》)荀子还指出当时逻辑谬误:“惑于用名以乱名”、“惑于用实而乱名”、“惑于用名以乱实”、“凡邪说辟言之离正道而擅作者,无不类于之惑者也。”(《荀子·正名》)
《易传》和《大学》亦有关于求知方法的思想。《易传》的方法,以仰观俯察为初步,以穷神知化为至极;由现象的观察来获得事物之规律,从而探知万物之秘密。[7]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彖上传》)“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系辞上》)“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也!”(《系辞上》)“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系辞上》)
周秦之际的儒家所作之《大学》,颇注重致知,《大学》认为“欲成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所谓致知在格物,在于求知必须与物之接触,必须实际去考察物体,方才能获得真知。[8]
先秦时期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儒家诸子的思想开始形成了有系统的思想体系。在整个先秦儒家思想中,注重探讨人生论问题,重的是人性伦理,寻的是人生价值。但在宇宙论和知识论也充分展示其体系的一面,可以说,先秦儒家思想为以后二千多年里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示了方向。先秦儒家思想所包含的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内容极其丰富,完全体现了哲学所在。
三、先秦儒家思想说明了中国哲学存在的真实确切性
哲学应是研究人类之智慧,关注的是人所处的世界怎样,关心的是人怎样生活,关切的是人如何完善自己。正如罗素所说:哲学是区别科学和神学的,哲学是大智慧,其价值在于是给予人们对生活的挚爱、对命运的关切、对境遇的思虑、对未来的期待。
哲学不是科学,也不是神学。如果依据科学研究来确立哲学体系的标准,依据科学的体系来核实中国哲学的“合法”与否,则是非常荒谬的,荒谬之处在于没有充分理解哲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更不知道哲学的价值所在;拿着西方的近代所谓的“方法”来说中国哲学“不合法”是极其错误的,错误之处在于没有对中国哲学的特征、精神、内容以及地位进行充分了解。
中国哲学具有着哲学的普遍特征,那就是追求智慧,寻求真知;同时中国哲学又有着自己的体系、特征和丰富的内容,那就是更加的关注人的一切,更关切人生的真谛。先秦儒家思想所包含的丰富精神之内容和基本精神完全表现出中国哲学的精神和价值所在。重做人和重视道德,探究天人之际,求和谐的辩证思维,以群体为主、重视人的社会价值,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重视教育、寻求真知等基本精神都体现了哲学所有的本质所在。孔子之仁思想,孟子之义境界,荀子之礼思想,《易传》之易理念,皆是着重对人世的关注、怀着人生终极关怀的情怀,表现出人生论之精华。孔孟论天人合一,荀子讲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易传》思天地之产生变化之道,这都展现了宇宙论的体系。求真知,重和谐的辩证,从格物致知到修身养性,再到知天知人“观天文、察地理、探幽明”皆涵盖了知识论的精神。
所以说,中国哲学的存在是毫无可疑之处,先秦儒家思想以极其丰富的内容和精深的体系展现了哲学存在的一切可能,包容了人类智慧的所有精神。如果要分析所谓的“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比西方哲学更“合法”,更是哲学。
参考文献
[1] 《价值的历程》 赵馥洁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中国哲学大纲》 张岱年 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3] 《卷·中国哲学史大纲》 刘梦溪 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
[4] 《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友兰 著 人民出版社。
[5] 《中国人学思想史》 李中华 主编 北京出版社。
[6] 《西方哲学史》 罗素 著 商务印书馆。
[7] 《西方哲学史》 梯利 著 伍德 补 商务印书馆。
[8] 《简明哲学通论》 孙正聿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9] 《先秦儒学》 钱逊 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
[10] 《中华文学名著百部之论语·孟子·周易·荀子·礼记卷》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注释:
[1] 罗素: 《西方哲学史》上册 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11 页
[2] 梯利:《西方哲学史》 商务印书馆 1995 年版第 6 页
[3] 刘梦溪:《卷·中国哲学史大纲》河北教育出版社第 5 页
[4]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江苏教育出版社第 46 页
[5]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江苏教育出版社第 28 页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关于教育技术,在不同时期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其典型的定义来自于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简称AECT),包括:媒体—工具论(AECT’70)、手段—方法论(AECT’72)、理论—实践论(AECT’94)、绩效—创新论(AECT’05)等。虽然教育技术的内涵与外延均在不断变化,但是从各种定义可以看出:(1)教育技术支持和优化教学,最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2)教育技术围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3)教育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方法、工具和技能[1]。因此,有一点是无可争议的:教育技术要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问题,即如何运用“技术”来支持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这里的“技术”主要是指狭义的技术(物化的技术),尤其包括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中的新技术。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2],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与教的互动”等三个方面。从“技术”支持教学过程的角度来看,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或多或少存在这样一种取向:用“技术”来(部分地)“代替”教师进行教学。从20世纪20年代的教学机开始,到5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发明程序教学机器,教育界出现了一场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3]。尽管现在这股浪潮早已平息下去,但“教学机器”却大大影响了教育界,并成为CAI/CAL(计算机辅助教学/学习)的雏形。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CAI/CAL软件开发一直被计算机界与教育技术界认为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比较“有水平”的一类研究工作。这对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丰富了人类知识的宝库。
但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研究表明:一项技术(或者一种工具)应用于教学的效果取决于使用者如何使用,而不是技术本身。从学习理论的发展来看,也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的发展,特别是由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风靡于全球。直到20世纪末,人们发现风靡于全球的e-Learning并不如想象的那样有效,人们开始反思学习理论与技术应用方式,试图用B-Learning来实行“回归”,即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混合学习”(BlendedLearning)就是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和在线学习(OnlineLearning,或E-Learning)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求付出的代价最小,取得的效益最大[4]。
学与教的观念在变,学与教的环境与方式也在变,教师从为课堂教学“备课”,到为学生“自学”而“备资源”,再到运用多种方式来实施“教学”,这虽然不是一种必然变化路径,但也是一种普遍发展趋势。随着教学理念的变化,教学的设计、教学(过程)互动的分析与教学评价方式变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显然,这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额外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繁杂。那么,能否利用新技术来(部分)支持教师的“额外工作”呢?更进一步说,新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能否(显著)提高其效果、效益或效率呢?
本文将介绍与此相关的四个关键技术:教学设计自动化技术、教学互动分析技术、教学自动测评技术与教育系统仿真技术。前三种技术主要关注教育的微观层面,即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前期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互动过程)、“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后者关注教育的宏观层面:把教育看成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进行研究,从数量与模型角度研究和发现一些普遍的规律。随着知识科学领域的兴起与知识工程等的进一步发展,这四项关键技术可望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为广大教师与教育研究者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教学设计自动化技术
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也是教育技术学区别于教育学领域中其它学科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为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教学设计仍然是少数教学设计专家的“专利”,在广大教师中普及应用仍然有一定的距离。究其原因,首先教学设计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包括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比较复杂、“通用”模式在各种教学情况下的不适应等;其次“设计”的工作量过于繁杂(如内容分析阶段的ABCD方法就是一项复杂的“机械”劳动),尤其是在新的知识观背景下,知识管理越来越重要。因此,若能让计算机帮助教师完成一些“机械劳动”,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关注于学与教的过程和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设计自动化”(AutomatedInstructionalDesign或AutomatingInstructionalDesign,简称AID)是指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为教学设计人员和其他教学产品开发人员在教学设计和教学产品开发过程中提供辅助、指导、咨询、帮助或决策的过程[5]。“教学设计自动化”更为贴切的提法应该是“计算机辅助的教学设计”(ComputerAidedInstructionalDesign,简称CAID)。
从1984年梅瑞尔首次提出“教学设计自动化”开始,教学设计自动化吸引了很多教育技术专家、心理学家、人工智能专家和计算机专家的参与[5],如:Tennyson、Spector等,并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从1984年到90年代中期,教学设计自动化发展十分迅速,并产生了大量著作和产品原型,从90年代后期开始,教学设计自动化大多以别的面貌出现,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目前教学设计自动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5][6][7][8][9]:(1)提供集成写作工具。如WebCT、WebCL等各大网络教学支撑平台都集成了写作工具,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简化了过程。(2)提供教学设计专家系统。例如,梅瑞尔等人研究与开发的IDExpert就是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它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人员提供的信息,提出关于课程组织、内容结构、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建议。(3)提供教学设计咨询服务。专家系统开辟了教学设计的新领域,但是却抑制了教学设计开发人员创造性的发挥,咨询系统更注重发挥教学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Duchastel提出的教学设计咨询系统原型IDAW-InstructionalDesignAdvancedWorkbench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的基础开发平台,支持不限制设计者情况下的认知任务的教学设计。(4)提供教学设计的信息管理系统。如学习研究协会(InstituteforResearchonLearning)开发的IDE(InstructionalDesignEnvironment)系统。(5)提供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如Paquetteetal(1994)在Duchastel的Workbench基础上推出的名为AGD的绩校支持系统,DesignersEdge(Chapman,1995)和InstructionalDesignWare等。另外,教学设计自动化技术一个最直接的应用是为教师提供教学设计模板。WebQues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提供了多套方便适用的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人员和教师只需填入相应的内容,就可生成WebQuest教学网站,大大降低了教学设计的难度。
教学设计自动化的更进一步发展要求它具备更高的“自动化”,这需要积极借助自然语言理解和信息检索领域的成果。例如,我们有理由要求教学设计自动化系统能够帮助我们抽取文章中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生成一定的可视化图表,如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并在人工校对后,生成可用的演示文稿。达成这一目标的核心技术包括信息抽取领域的实体抽取技术和关系抽取技术。
三、教学互动分析技术
教学的互动本质说认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反映了教学过程的本质。教育心理学界很早就关注到:应从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入手解析教育教学现象,探讨互动与学生发展及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比如对课堂情境中师生互动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微观研究[11],研究的主要方法就是分析课堂情境中的师生互动行为。
教学互动分析技术是一种适合从微观上探索行为规律和性质,综合运用结构性观察、描述性观察、访谈、内容分析、话语分析、定量数据处理等多种方法的研究技术,通常用于互动过程规律、互动特征、教学结构的发现以及教与学现象的评估。
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以弗兰德互动分析技术(Flander’sInteractionAnalysisSystem,FIAS)为代表[12]。该分析技术大致由三个部分构成:(1)一套描述课堂师生互动行为(仅用于言语交互,不包括非言语交互)的编码系统;(2)一套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3)一个用于显示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研究目的的矩阵表格。弗兰德编码系统把课堂上的语言交互行为分为教师语言、学生语言和沉寂或混乱(无有效语言活动)三类共10种情况。按照弗兰德分析技术的规定,在课堂观察中,每3秒钟取样一次,对每个3秒钟的课堂语言活动都按编码系统规定的意义赋予一个编码码号,作为观察记录。这样,一堂课大约记录800—1000个编码,它们表达着课堂上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每个事件占有一个小的时间片断,这些事件先后接续,连接成一个时间序列,表现出课堂教学的结构、教学行为模式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记录数据的显示和分析是通过分析矩阵来实现的。从弗兰德的课堂教学互动分析技术可以看出,教学互动分析强调结构化、定量化,有利于从大量微观的信息中挖掘意义。
在远程教育领域,由于教学互动的媒介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媒体为中介的交互成为远程环境下学与教再度整合的关键,因此教学互动的问题得到了更多研究者的关注。应用互动分析的相关技术,可以深入探讨不同技术环境的交互性、不同教师的教学策略如何影响学生的互动行为、社会性互动对远程学习的影响等系列研究问题,从而为远程环境下的学习支持服务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源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互动的重视,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CollaborativeLearning,简称CSCL)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认为互动是协同建构意义的形式,尤其注重言语所扮演的“社会情境角色”[13]。目前在CSCL领域中,互动分析技术主要集中在探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成员个体和小组整体的知识结构变化;(2)小组内社交关系网络(SocialNetwork)的形成;(3)协同知识建构过程的互动结构;(4)互动过程中的情感水平和认知加工水平。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智能交互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保证高质量的意义协商、相互教导和小组协作。
目前教学互动分析技术主要是基于交互言语的分析,即会话分析(conversationanalysis或discourseanalysis)。许多与语言相关的理论成为互动分析的基础,其中尤以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的作用最为显著。
虽然会话分析技术并不是一种新技术,但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会话分析,并在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互情境中应用会话分析,却是一类较新的研究领域。面对面的互动活动中,参与者的行为表现(包括身体姿势、语调、表情等)均可被录像保存供分析者作反复而细致的分析。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互记录(包括文本信息、语音信息、与系统软件的交互行为序列)也可被保存。这些交互数据的分析可借助一些工具软件来实现,包括德国Altasti公司产品(支持文本、声音、视频格式的定性内容分析)、澳大利亚QSR公司产品NUD*IST、CATPAC(应用神经网络算法确定文本中词句的关联性)、Transana(方便标注视频录像信息,建立解释信息和视频信息的关联)、希腊的Agna(社交网络分析软件)等。
针对不同研究问题,编码后的交互信息的处理方法不一样,因此就出现了针对特定研究问题的互动分析工具。如:日本OsakaUniversity的AkikoInaba等人开发了专门支持CSCL中互动模式(比如认知学徒模式)辨识的分析工具;美国匹兹堡大学AmySoller等人利用结构化的句首自动识别聊天室内的互动文本,并利用互动模型的匹配来判断互动的有效性。
四、教学自动测评技术
计算机辅助评价(Computer-AssistedAssessment,简称CAA)是一个应用面比较普及的领域。教学自动测评是CAA的核心内容和研究前沿之一,其基本流程是:把问题和任务通过计算机终端传给学生,学生通过计算机输入设备将问题的答案输入给计算机,计算机自动或半自动判断答案并记录分数。CAA可在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等三类评价中均可得到有效应用;既可以用于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可以用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4]。CAA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题库与组卷;(2)测试环境与自动阅卷;(3)测评数据的统计分析:负责管理测评结果,按要求生成各种报表以及对题目进行分析。
目前,CAA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5]:(1)客观测试:测试题的答案从预先定义好的有限个问题答案中选择或比较,计算机对考题答案的评分不需要任何的主观因素参与,客观测试主要用于评估知识覆盖型和事实记忆型为主的课程;(2)计算机自适应测试(CAT):指在具有一定规模的精选试题组成的题库支持下,按照一定的规则并根据被试的反应选取试题,直到满足停止条件为止;(3)基于Internet的远程考试与评价。客观测试和计算机化自适应测试的相关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已相当成熟,能比较好地解决了知识层面的评价问题。其热点及前沿课题主要有两方面:(1)主观题的测评问题及其自动化,例如,对自由文本答案的计算机测评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2)技能性非客观题的测评。
五、教育系统仿真技术
建模与仿真,是继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之后的第三种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已经成为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影响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16]。仿真技术有各类不同的方向和分支,如虚拟仿真技术、全过程动态仿真技术、三维仿真技术、三维实体仿真技术、虚拟现实等。在人文社会领域,仿真技术同样有其用武之地,如生产系统、物流系统、港口工程、制造过程管理、物资供应等系统中已经开始应用仿真技术。经济、交通、地理信息等不同的行业领域也纷纷应用仿真技术来促进本领域的研究。
近年来,复杂系统、复杂自适应系统(ComplexAdaptiveSystem,CAS)成为系统建模与仿真理论研究的热点。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可信度是建模与仿真科学发展的决定因素,目前学术界正试图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校验、验证和确认(VerificationValidation&Accreditation,VV&A)技术理论体系。复杂系统可以定义为是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的系统。复杂系统涉及到耗散结构、涨落、熵、灰箱、混沌、自组织、非平衡、非线性、开放、有序等许多概念,它们对研究复杂系统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教育系统是一个独特的复杂系统,具有开放性、松散结合性、非线性与非均衡性等特征。从微观层面上看,学校甚至是一个课堂也可视作复杂系统,另外,也存在多种维度和多种粒度上的教育复杂系统,比如,有人就讨论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复杂性[17]。从复杂系统视野对教育系统的研究目前才刚刚开始,也仅只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而使用建模与仿真的方法进行探索的几乎还是空白。
运用复杂科学的管理熵与耗散结构理论,可以揭示复杂的教育组织结构演化以及管理决策临界点的内在矛盾运动和规律;运用建模与仿真的方法,可以指导教育组织系统的科学组织与决策,建立科学的教育组织结构,进行组织再造和提高教育组织效能[18]。
六、结语
目前是教育技术学科发展最快的时期。首先,除师范院校外,大批的理工类院校也开始开设教育技术的本科和硕士专业;其次,一大批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中青年学者在不同程度的加盟到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从不同视角开展相关研究;第三,本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日益得到教育类学科与信息类学科同行的认同,实践领域在日益拓广,应用效果明显提高。
但是,教育技术作为一门应用叉学科,依然面临一系列挑战。首先,教育技术学科面临教育类学科与信息类学科的双重压力,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得到两类学科同行们的认同;其次,教育技术学科的学者因为各自背景的差异,对于学科及相关理论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还没有很好地形成“科学共同体”,尤其缺乏研究方法的相对一致性与共同理解;第三,近几年内新增了大量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在全国本科生大面积扩招和激励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加上毕业生质量的良莠不齐,其学术与专业声誉将受到极大的挑战。
本文谈到的四大关键技术,并不是教育技术学领域中关键技术的全部。比如智能教学系统、远程教育支撑平台等一直是本领域最活跃的研究热点,而且依然是本领域的研究前沿。这四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依赖于多学科领域知识的综合发展,包括来自哲学领域的本体论、计算机领域的协同计算与知识库系统、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问题表征与知识表征、计算语言学领域的语言理解、以及数学建模与复杂系统研究等,尤其跟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密切相关。上述四大关键技术,都需要应用知识科学与工程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知识工程的方法为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当然,这些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只是教育技术学科中众多研究方向之一,并不提倡大批的教育技术工作者转向从事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即使有一批学者对此感兴趣,也建议把这四大关键技术当作问题的起点,应用其它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来解决问题。
致谢:本文的撰写得到了我的几个博士生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张燕、刘黄玲子、赵国庆、江新、程志等同学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黄荣怀,曾兰芳,余冠仕.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2,(9):13—16.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4.
[3]师书恩.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看学习理论在CAI软件中的作用[DB/OL].
[4]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DB/OL].
[5]马宁,余胜泉.简述教学设计自动化研究[DB/OL].
[6]Merrill,M.David.AnIntegratedModelforAutomatingInstructionalDesignandDelivery[A].MichaelSpector,MarthaC.Polson&DanielJ.Muraida.AutomatingInstructionalDesign:ConceptsandIssues[C].EnglewoodCliffs,NJ:EducationalTechnologyPublications,1993.147-190.
[7]Kasowitz,Abby.ToolsforAutomatingInstructionalDesign[DB/OL].
[8]Ellis,T.J.,Hafner,W.,&Mitropoulos,F.AutomatinginstructionaldesignwithEcad[A].Proceedings:FrontiersinEducationConference2004,Savannah,GA[C].Piscataway,NJ:IEEE,2004.T1H1–T1H6.
[9]SpectorJ.M.&Song,D.Automatedinstructionaldesignadvising[A].R.D.Tennyson&A.Barron(Eds.).Automatinginstructionaldesign:Computer-baseddevelopmentanddeliverytools[C].Brussels:Springer-Verlag,1995.377-402.
[10]MarceloFernandes&SJosedosCampos.UsingDigitalTechnologiestoAutomateInstructionalDesign[DB/OL].
[11]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情境中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宁虹,武金红.建立数量结构与意义理解的联系——弗兰德互动分析技术的改进运用[J].教育研究,2003,(5):23-27.
[13]Rogoff,B.Apprenticeshipinthinking[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0.
[14]黄荣怀,刘黄玲子,李向荣.计算机辅助评价的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2,(5):15-21.
[15]puter-assistedAssessment(CAA)[DB/OL].application.asp?app=resources.asp&process=full_record§ion=generic&id=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