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科研课题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6 16:11: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市场营销科研课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市场营销科研课题

篇1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141

[中图分类号] F713.5;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252- 02

0 引 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得到极大的提升。市场营销课程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产物,必须要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将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置于体验营销视角下,才能进一步增强学生“体验营销”意识,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市场营销能力。

1 体验营销概念简述

“体验营销就是体验的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创造、提供和出售体验, 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有所感受, 留下印象, 精神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的一种管理过程。其核心实质就是要帮助所有顾客真正地达到自我实现的崇高境界。”体验营销是基于人们消费行为发展的一种营销方法,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追求数量再到品质,再从品质满足到感性满足。因此体验营销是人们消费行为日趋成熟的客观需要。

2 基于体验营销视角的市场营销课程实践研究意义

基于体验营销视角的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是由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决定的,具有积极的意义。

2.1 顺应市场营销课程发展要求

随着人们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日趋成熟与完善,人们越来越注重感性消费。这就需要市场营销课程进行及时地调整,构建基于体验营销视角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体验营销渗透,从而培养出适应市场营销要求的专业人才。

2.2 有助增强学生对体验营销的认识

基于体验营销视角的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重视体验营销教学,强调体验在营销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基于体验营销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体验营销的认识,转变传统营销理念,重视体验在在营销过程中运用,积极尝试体验营销的方式与路径等,逐步构建起基于体验营销的营销思想。

2.3 有助于市场营销专业定位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出现同质化现象,迫切需要改变课程教学思想与理念。基于体验营销的课程教学,必将丰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理论,帮助学生树立体验营销思想。这将有助于新时期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根据市场营销课程的发展不断调整课程定位,使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能够更贴近市场营销的实际需求,使培养出的人才更能适应市场需求。

3 基于体验营销视角的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探索

基于体验营销视角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把握体验营销的方法。

3.1 细化营销对象,因人实施体验营销

体验营销实施的对象是人,因此基于体验视角的市场营销课程实践要做到因人实施体验营销。不同的营销对象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要提升体验营销的实效性,必须要根据营销对象的特点实施体验营销。具体来说,体验营销要充分分析营销受众的年龄、职业、性别、文化水平、消费习惯等细化营销对象,这样才能根据不同对象,实施不同的体验营销策略,提升体验营销的针对性,切实做到因人而异实施营销策略,有效诱发不同营销受众的购买欲望。

3.2 深入市场调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基于体验营销视角的市场营销课程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必须要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市场营销发展的动向,通过市场调研把握营销受众的消费心理。这样才能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具体来说,通过市场调研,要深入分析市场营销的现状,基于现状才能探寻有效的措施,构建基于体验营销的营销路径;要剖析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危机,形成居安思危的思想意识,才能面对危机从容应对;要在市场调查的实践中,善于通过现象,深入本质,抓住市场营销潜在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市场营销受众的消费心理转变,只有抓住消费对象实施体验营销,才能提升营销效率,才能把握市场营销的市场需求,抓住先机,使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富有实效性。“体验营销的第一步是发现客户的体验过程。一般的体验过程应与客户的心理活动、情感变化、消费行为、交易过程相联系”

3.3 彰显个性特色,体现个性体验营销主题

基于体验营销视角的市场营销课程必须要彰显个性特色,在同质化发展现状中踏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市场营销课程实施的路径,才能在发展中独占鳌头。市场营销课程在实施体验营销教学实践中,要基于营销受众特点、学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实践、营销市场需求等,体现个性化营销主题。

4 结 语

基于体验营销视角的市场营销课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市场营销课程实践要具有开拓意识,积极探索基于体验营销视角的市场营销课程实施路径,提升市场营销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优质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篇2

一、奥林匹克营销市场结构

从传统的组织角度看问题同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相比较,就对潜在的体育市场经营者提供帮助而言,并不具备优势。当从消费者的角度来检查奥林匹克营销系统时,其复杂性和对体育市场经营者的挑战性是显而易见的。奥林匹克产业由三个主要成分组成:奥林匹克运动消费者、他们所消费的产品以及这些产品的制造者与中间结构。

二、奥林匹克营销消费者

奥林匹克营销是奥运与商家互惠互利的商业行为。对于企业来说,可借助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以改善企业形象,从而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对于奥林匹克运动来说,则可获得其生存与发展的经济资源。从法律意义上讲,消费者应该是为个人的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的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第二,消费者应当是商品或服务的受用者,第三,消费者客体既包括商品,也包括服务;第四,消费者主要是指个人消费。但是也有例外,如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是指消费者个人,实际上就是既包括了消费者个人,与包括了单位或集体,只要是用于生活消费的,都属于消费者范畴。奥林匹克营销就是为了满足以下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要而存在的:观众、赞助商和媒体。全球各国家、各民族、各年龄的数亿观众,全球性的、地方性的电视台和奥林匹克各级各类的赞助商构成了庞大的奥林匹克消费群体。

1.观众消费者

观众消费者有两种类型:个体消费者和企业消费者。与此类似,观众看奥运会也有两种途径:现场或通过媒体。如此就有了四个不同的消费群体。个体消费者通过购买单独的比赛门票或套票现场观看比赛。不仅个体消费者现场观看比赛,而且企业消费者也是如此。现在,在体育场有专门为企业消费者精心设计的豪华包厢和会议室。许多企业消费者能够购买专门区域的门票以观看奥运会。在企业消费者和个体消费者的需求之间时常会出现紧张状况。许多人认为能够花大笔钱购买门票的企业消费者抬高了门票的价格,排挤了个体消费者。在2008年奥运大背景下,随着新媒体的大量涌现和新技术的发展,促使受众对信息选择能力不断加强;商业广告对受众的感官系统达到了疲劳轰炸的密集程度,就像生物体的抗药性一样,受众对商业广告产生越来越强的抗拒心理形成“马其诺防线”;而一种近来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日益火爆的营销方式悄然进入大众的视野,那就是植入式广告异军突起,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到奥运会企业广告中,让其对产品及品牌有深刻良好印象,影响观众的消费价值取向,奥运会组织者俄焦点历来都放在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身上。以往奥运会现场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很少强调收看的观众或听众。可是由于企业消费者的影响力,这个焦点正在转变。电视图像可以达到最遥远的地方,可以将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任何奥林匹克运动之间的距离拉近。因为奥运会转播的高收视率可转化交换转播权里的惊人交易,所以奥运会组织者更趋向于去迎合媒体的需要,而满足媒体需要带来的金钱,继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2.赞助商消费者

奥林匹克赞助商分为三个级别:奥林匹克合作伙伴项目(即TOP赞助商)、当届奥运赞助商和各国国家奥运赞助商。不同级别的赞助商,对奥运会会徽及奥林匹克标志的使用权和宣传权不同。奥林匹克合作伙伴项目,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所有与奥运相关的标志,并独享奥运五环的使用权,一个行业中只能有一个TOP赞助商;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除奥运五环之外的所有当届奥运相关标志;只可在各自国家范围内使用各国自己的奥运标志。在奥林匹克营销中,同时重要的消费者是决定赞助者奥运会的许多商业组织。在奥运赞助中,消费者(多数情况下,跨国企业)是用钱或是产品和服务来做交换,以获得奥林匹克标志使用权理或其他权利。赞助奥林匹克运动的决定是复杂的。赞助商不仅要决定赞助国际奥委会还是奥运会组委会,还要考虑赞助国家奥委会、运动队还是单个运动员。赞助能帮助实现企业目标(例如扩大公众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和提升社团关联度),营销目标(例如影响目标市场、品牌定位和增加销售),媒体目标(例如产生知名度、加强广告力度和产生公众宣传)和个人目标(管理者兴趣)。对于奥运会顶级赞助商TOP合作伙伴来说,高额的赞助费只是开发奥运市场的入场卷。归根到底,奥运赞助商们巨资投资的目的就是将自己与这个极具价值的品牌结合到一起。

三、2008年北京体育营销的结构实体整合

中国奥委会的赞助权就可以提供给赞助商这样一个平台。在200个国家和地区做一次广告成本和价格是可想而知的,而奥林匹克可以更经济、更有效的方式在全球做廉价的广告,奥运匹克品牌价值就在于此,提高了市场效率。同样,中国奥委会无形资产除了有国际奥林匹克市场高端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国内还有着良好的公众形象和媒体受众,如果利用好中国奥委会无形资产,能够为合作企业带来额外的价值。中国奥委会无形资产鲜明的民族性将会打动越来越多的试图打开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企业。同时,中国企业也要向世界推销自己的民族品牌,中国的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需要利用大量优质的可与国际接轨又蕴含本民族精粹的无形资产,来携手打造中国的民族品牌,中国奥委会要在传承北京奥运的基础上,以为企业服务、满足赞助商需求为基本点,整合体育营销的结构实体,提高并适应奥运后的中国奥运营销。

篇3

深化改革之年的职业教育发展,面临重大机遇。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多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会议强调,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会议明确,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鼓励中外合作;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

不难看出,国家对职业教育有了新要求,有了新部署——“学以致用、教以致用”成为核心要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具有极强的应用特征,理应依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三对接”的战略部署,尽快做出调整,并有所规划。具体来看,应该尽快找准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关键环节的问题,细致分析,并妥善解决。本文将以北京经贸职业学院为例,结合我校2012年以来,市场营销重点专业建设中的具体情况,研究典型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现状

一直以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宗旨。为了获悉是否实现了上述目标,又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我们有针对性的对近两届大三学生的实习情况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实习单位普遍反映,高职营销学生较之于本科营销学生,工作态度、营销专业技能等方面更适合基层工作,但就胜任某项营销工作或营销岗位而言,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性明显不足。经过多次教研室多次探讨、并与用人单位沟通,我们总结了如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对高职教育定位认识不充分,人才培养没有真正突出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要求;其二,沿用多年的高职院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没能建立起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企业需求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存在着照搬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的倾向,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是什么导致了上述情况的出现?到底哪些方面,我们可以改进?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存在的问题

1.课程的设置缺乏有针对性的创新

现有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是各高职院校均基于教育部的专业设置要求制定的。这些方案具有目标上形成统一,较为重视对培养职业能力的特点,但对培养对象的具体职业定位较为模糊,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具体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与传统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大体一致,基本上是围绕着“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展开。三部分课程的课时安排大致相当,大量“公共基础课”因为与专业无关,课程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专业核心课”由于课时不足,致使学生没能深入学习,日后工作不够用的情况时有发生。事实上,学生在校三年始终处于忙于应付课程考试 ,缺乏“学以致用”的实践检验,导致不少同学经过三年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后,背记知识多,应用实践少。

2.理论与实践教学比重不合理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设计,基本上是“本科的压缩版本”。然而,传统的本科教育几乎都是理论导向,全面借鉴这一模式致使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没有根据其实践应用特点,打造一套适合自身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软科学”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及其重要。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条件所限,老师通常只能在课堂上,以模拟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组织。过于理想化和封闭式的情境设置,使得教学成效大打折扣。容易出现培养出的学生“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学生毕业后,大多反映学习的知识“太空、太虚”,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如此一来,用人企业还需花费成本采用的方式对招聘员工进行“二次培训”。不能马上上岗,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招聘高职毕业生的热情。

3.实用性专业课程开设滞后且过于集中

我们的调研没有局限在本校,走访的多所高职院校后,发现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不约而同的存在专业课程开设太过集中的问题:第1、2学期几乎都被公共课程占据,与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程也就2、3门, 而从第 4学期开始陡增,集中在第4、5学期, 这两个学期平均每学期有6、7门专业课。特别是第5学期课程尤为密集。因为第6学期是学生实习和就业的时间,第5学期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学期,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心思会被即将开始的实习和就业所牵绊,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的中去,错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

三、改进办法及构建思路建议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

市场是否需要是检验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及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标准。根据北京营销人才需求的调研,结合国家对高职培养目标的总体定位,确定我院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紧跟首都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培养现代营销理念的教学体系及课程设置,使学生具有全面的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具备独立完成市场营销相关工作的实战能力。学校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创新,从第一学期开始就开展实战教学,鼓励学生利用学习之余参与社会实践。老师教学不仅局限于讲授,更侧重与学生探讨,就市场中的营销新动向、新进展融入课堂讨论,形成互动教学模式。

2.以职业发展需要为宗旨,科学制定理论与实践课程比重

未来拥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是每一位高职同学的愿望。与其他学科不同,市场营销专业学习不仅是汲取知识,学以致用的过程,还是边学边思,培养职业能力的过程。学校在理论教学中突出基本原理的教授,对主干课程进行全面把关,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基础。与之匹配,学校侧重与实践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市场营销实践,通过实地调研、派遣学习、自主策划等方式,将理论最终落实到实践,充实了实践课程内容,保证了实践实习的时间。

3.以教学成效为目标,合理配置教学内容及时段

教学成效是衡量教学的终极目标。学校正在尝试突破学年限制,增加学生选课灵活性,鼓励学生旁听并参与不同阶段课程,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了既定教学计划的考核,不少低年级同学较早的参与到了实践环节,而不少高年级同学又重新学起了理论知识,这是“干中学”教学理念的体现。不少同学反映,这样的办法有助于理解书本知识和工作实践之间的联系,也加深了他们对市场营销职业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朱文峰.高职营销课程综合实践模式与考核体系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13.(1)

[2]周文根.职业高等教育“双型”课程模式特征探析.高等教育研究.2013.(3)

[3]吴瑱.市场定位下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改革分析.企业研究.2013.(2)

篇4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

随着大众旅游的深入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出现了新的格局和发展态势,即旅游者开始追求和参与到以体育为首要目的或与体育相关的旅游活动中来。在体育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不仅获得了传统旅游的观光赏景,而且登山、滑雪、穿越、潜水、观赛等体育活动也使旅游者获得了自我满足和成就感,而且强壮了身体,体育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为了适应和促进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应用型体育旅游人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更好地为体育旅游者服务,而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学是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基础性课程,它知识涉及面广;实用性强,能够直接服务于旅游业,深入掌握和正确运用对体育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大有裨益。

一、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分析

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学在使学生对体育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体系、营销观念、营销基本技能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三种类型的应用型人才。第一,体育旅游产品企划型人才。企划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在体育旅游产品市场需求状况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实际,进行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包括体育旅游线路的规划、体育旅游活动项目及场地的选取、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的安排等;体育旅游产品和线路的报价;分销渠道规划、产品经销商的选取;宣传促销决策等,如高级营销师就属于企划型人才。第二,体育旅游产品推销型人才。推销型人才是在销售第一线或销售现场按照企划型人才设计的营销计划、方案,通过运用各种推销技巧和方法把体育旅游产品或服务推销给体育旅游者的人才,他们主要从事具体的销售实践活动,如旅游推销员、旅行社前台接待员等。第三,体育旅游产品销售型人才。销售型人才是介于企划型人才和推销型人才之间的一种人才。销售型人才也处于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但他们不是具体的操作者,而是从事管理、服务等实践活动以及技术指导工作的人才,如销售经理、广告经理、公关经理、销售督导等。

二、高校旅游市场营销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现阶段国内绝大多数综合性大学、一些专业性大学和职业教育学校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或体育专业,但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体育旅游管理专业和休闲专业却较少,目前沈阳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和天津体育学院开设有体育旅游管理专业。因此,体育旅游的营销课程开设得也较少,但体育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在培养设计、营销体育旅游产品、体育旅游线路的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传统的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在培养应用型的体育旅游营销人才方面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完善。

(一)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重理论、轻实际

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强调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强调理论知识的输入和获得,而忽视体育旅游的实际需要,忽视了获得知识的同时学生专业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缺乏实用性。

(二)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探究和体验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课为主,以教师为主体,以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获取为目的。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接受填鸭式的教育,而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就很难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三)课堂内外实践教育缺失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旅游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大纲中对实践环节的任务要求不明确,甚至没有要求,或者实践环节安排的学时不足。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缺乏企业营销实战经验,在教学实际中,或对实践重视不够,或受自身实践能力限制,使得该课程的实践环节形式较单一,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要求不严格,流于形式,不够深入。

(四)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

现阶段,大多数学校的旅游市场营销学的课程考试采用单一的闭卷笔试成绩,而试卷的内容又大多集中在对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上,对实践部分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较少,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单一、片面,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随着体育旅游的深入发展,对复合型、应用型体育旅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体现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应在课内和课外都“以人为本、以能为先、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重点,将培养目标分解成不同的能力知识模块,课程以实现模块能力标准为目标,以锻炼学生的日后工作应用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参与性的学习过程。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内实践、课外实训、考核方式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构建应用型的体育旅游营销的教学模式。

(二)在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中,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地位

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学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显著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通过对体育旅游市场营销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联系体育旅游活动中的实际案例来教学。在案例的选编上要凸显体育的特色,合理地设计和组织实施体育旅游营销案例教学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对案例教学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是运用案例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关键。此外,可以在课堂上多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它寓教于乐,以学生为中心,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它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和谈判能力,如产品销售和商务谈判的情景模拟教学,有助于应用型营销人才的培养。情景模拟教学法从操作过程来看,可以分为情景设置、情景分析、仿真表演、评委会评议、教师总结评价五个步骤。

(三)借助实验室和营销软件,增强学生的旅游企业营销实战体验

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给旅游企业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情境模拟营销是运用电脑网络、电子游戏、计算机数据库等模拟企业的营销环境,强化企业与顾客的双向信息交流,加强企业对顾客消费心理的了解,实现营销目的的一种营销手段。在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也应体现最先进的营销工作实际,沈阳体育学院建有体育旅游虚拟体验实验室和市场营销综合模拟实验室,借助实验室的软硬件设施和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企业营销实务的直观认识和应用能力。例如,利用体育旅游虚拟体验实验室的情境模拟软件进行旅游企业体育旅游新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为内容的电子游戏模拟操作。

1.体育旅游线路、体育旅游活动项目、休闲度假区等的体育旅游新产品推广游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旅游企业设计体育旅游新产品,将所设计新产品的特点、价格、活动项目、线路安排,相关景点、度假区的介绍等制作成游戏软件,让消费者在娱乐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产品,旅游新产品推广游戏有利于激发消费者的占有欲,对产品发生浓厚的兴趣。待到新产品投入市场时,对于顾客来讲,它不再是新面孔,有助于顺利打开市场。

2.产品改进游戏在接下来的产品改进游戏中,软件主要为参与者提供一个操作平台,使其能够按自己的需求和意图对其他小组同学设计的新产品进行重新设计。并借助记录自动存贮系统,使研发者掌握消费者对产品进行的全部改进和设计。再根据游戏软件中的记录,获得“重新设计”信息,不断改进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此外,还可以利于实验室的计算机软件模拟现实的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在仿真的市场环境下完成市场调查、商业计划书撰写、旅游产品开发、营销方案设计、产品定价、渠道建设和广告设计、促销活动、模拟销售等流程,体会市场营销活动的各个环节。

(四)增加课外实训,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为了培养应用型的体育旅游营销人才,还应当多带领学生“走出去”,对与体育旅游相关的旅游景区、场地,体育旅游线路和活动项目等进行实地的实训考察。由教师或体育旅游相关企业事前布置实训的任务,学生带着问题、任务实地调研和考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或体育旅游相关企业的员工给与指导和答疑解惑,结束后学生撰写实训报告,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或提供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更充分地结合旅游实际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课程的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和理论成绩三部分构成,加大课堂实践环节和课外实训环节的分值比重。平时成绩根据学生课堂案例分析讨论、情景模拟、实验室虚拟经营的表现等打分;实训成绩根据撰写考察日记、综合实训报告、见习考察过程的表现与创新情况打分;期末的理论考试中,减少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加大灵活运用理论知识阐述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考核。

作者:刘华芝 单位: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朴勇慧.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现代管理,2006,(12):212.

篇5

一、体验式学习理念概述

体验式学习是整合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在做中学”、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David Kolb)的“体验式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的“发生认识论”以及其他学者的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框架。其中Kolb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较完整地提出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理论,并构建了体验式学习模型―体验式学习圈(如图1),其构建的“体验式学习圈”指出了学习的四种方式:具体体验(concrete experience)、观察与反思(reflective observation)、抽象概括(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和积极实践(active experimentation)。这四种学习方式构成了一个学习循环系统:具体体验――对真实世界进行实际感知和体验;观察与反思――多思维多角度对自己的感知经验进行回顾和反思;抽象概括――对自己关注的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抽象出合乎逻辑的概念和理论;积极实践――在实践中验证自己新形成的概念和理论。从这里可以看出,Kolb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

二、酒店市场营销课程需要引入体验式学习模式

《酒店市场营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性课程,它是建立在经济学、管理学、行为学和市场学等学科之上并与酒店行业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因此,在《酒店市场营销》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的灌输,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将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学习在方面进行了比较(如表1),可以看出,在体验式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强调参与性、仿真性和应用性,强调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教师注重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专业知识和个人的经验、感受,然后通过反思、总结并提升为真正理解的理论,最后积极主动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笔者认为,体验式学习模式的这些特点与《酒店市场营销》的课程要求是非常吻合的。

三、《酒店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设计――基于体验式学习理念

“Learning By Doing”是体验式学习的精髓,人们学习游泳或骑车等必须要亲自去体验,任何人都无法代劳,否则,掌握再多的理论知识也是徒劳。看似简单的道理,实质上其中的关键即在于蕴含其中的学习链是否包含“体验环节”,只有有了体验这一环节,我们才能真正地去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获得最深刻的记忆和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酒店市场营销》课程中,笔者认为应基于体验式学习理念进行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设计,强化“体验”环节,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将酒店营销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酒店市场营销知识,对案例所提供的背景、数据及相应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研究。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案例中,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这种方法在《酒店市场营销》课程中的运用已经比较广泛,但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预习、准备资料和思考的时间和环节,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应设立标准答案,而是应该鼓励创新,进行开放式探讨,使学生不仅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也使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2、情境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脱胎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在这里学习过程被置于接近现实的酒店营销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情境观察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学习和体会相关营销知识,以游戏式的体验去完成学习,寓教于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辅助者,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情境式教学法大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接受者,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幅度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在情境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中,要防止学生一味模仿或完全拘泥于情境,应引导学生跳出情境思考和处理问题,提高灵活应变能力。

3、PBL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巴罗斯(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以此类教学法出名的包括荷兰顶级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世界著名院校。

PBL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起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模式(如图2)。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了“我讲你听,我做你看”、“预习―听课―复习―考试”四段式教学方法,以“酒店市场营销任务”布置为基础,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收集、整合各种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PBL教学法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因此,PBL教学法的实施还得依托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生源的不断优化和整体能力素质的不断提高。

四、体验式学习模式实施过程中相关问题探讨

1、授课内容不能适应《酒店市场营销》课程的权变性特征。酒店的营销环境和理念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中,在酒店市场营销的很多问题上并没有绝对标准的答案,而且,理论的总结往往落后于现实的行业实际。需要教师时刻关注酒店行业在市场营销领域的最新动态,将之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另外,由于较为系统的营销理论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相对较为领先,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地关注国内外酒店营销的学术动态,将最新的酒店营销理念引入课堂。

2、教师和行业脱节、缺乏实践经验。酒店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主要课程之一酒店市场营销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国内高校的大部分教师走的是从校门到校门的路线,没有或者是较缺乏酒店的实践经验,这样在任教中出现的一个必然现象就是传授的营销理论贫乏枯燥,不能很好地联系酒店营销的实际情况,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和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支持和鼓励专业教师进入酒店补充实战经验,努力从制度、经费等多方面为教师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如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实施的上海高校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3、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由于《酒店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性很强,所以在各大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该课程的设置都包含了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实践场地的限制、实训设施的缺乏、教学经费的不足等原因,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最终都流于形式或大为缩水,无法很好地支撑和深化理论教学内容。对此,一方面,可以进行情境模拟实训,即模拟酒店市场营销的情境,将之搬入课堂,使学生在情境模拟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更好的方法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把学生带入真正的酒店环境中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时间和机会,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留下最深刻的学习体验和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首创上海市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学历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多家涉外高星级酒店建立了长期而又稳定的深度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注:基金项目: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8GD02);上海商学院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酒店市场营销》(043110)。)

【参考文献】

[1] Kolb,D.A.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M].New Jersey:Prent ice-Hall,1984.

篇6

在新的高考政策下,中职英语教学的定位需要重新思考。单纯的单词、语法、对话学习已不再符合当前的发展需求。一方面,技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足,传统的学习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传统教学内容在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用处不多。

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是需要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在15届新生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于职场英语兴趣较浓,希望多学习一些与人交流沟通所需的日常用语和工作中所需的专业英语。针对这一情况,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职场体验式教学模式是非常有效的。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情景式教学,它强调以学生为主导,以体验为基础,使得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取领悟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技巧,以实现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这一教学方法对于语言学习是非常有效的。因为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运用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职场体验通过模拟职场,让学生身处模拟的情景中体验感知,更是和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技工学校的英语课堂中以模拟职场为载体,开展有效教学,让学生学习有用的英语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开展职场体验式教学呢?本文将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

一、结合职场需求,整合教材资源

当前中职学校的英语教程基本以英语基础模块为主,当中有不少内容涉及职场英语对话、交流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资源的整合以及完整的职场体系的构建。中职学校专业众多,教师们应该要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结合各个专业学生日后可能会从事职业的岗位要求,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例如针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汽车销售、售后服务、汽车维修等方面的职场英语;针对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电脑维修、安装系统、电脑提示信息等相关内容;而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安排车间工作、机械设备说明书的阅读、图纸设计交流等专业英语。此外,诸如招聘面试、电话预约、会面交流、外出就餐等话题则可以作为各专业共同学习的话题。

在整合职场英语教学资源的时候,尤其要关注本地区近阶段各类工作对于英语的需求,结合地方特色,做到英语学习为今后的就业服务。

二、设置模拟职场,开展体验式教学

环境对于语言的学习是很重要的。要想学好英语,创建一个易于学习者理解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而这却恰恰也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所欠缺的。良好的语言环境能够不断提升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认知度,因此将课堂搬到实操场地,将课堂搬到餐厅,将课堂搬到大自然,让学生随时想、随时看、随时学,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1.创设情境,将课堂变成职场

情境的设置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首先,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情境缺失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常常缺乏对知识应有的兴趣,把职场情境引入到课堂中,学生会耳目一新,会在体验中感知知识。如在认识机床等操作设备、学习专业英语知识的时候,把课堂放到实训车间。在触摸机器、了解结构的同时学习对应的英语,比在教室里简单的讲述更具直观性。在电子实验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边动手实验边学习用简单的英文描述实验步骤更是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创设教学情境还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通过具体情境中的学习,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牢固地掌握知识应用的条件及其变式,从而灵活地迁移和应用学到的知识。以面试应聘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把课堂搬到会议室,隔出一个师生面对面就坐的空间,给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面试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中来学习英语单词、对话语句的运用,这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发展思维能力。

再次,教学情境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创设、呈现教学情境,有利于克服纯粹认知活动的缺陷,使学习成为一种包括情感体验在内的综合性活动。在生活点滴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室布局成餐厅,制作菜单,准备托盘、杯子、碗碟等简单的道具等,在点餐等实践活动中渗透英语教学,学生边学边练,现学现用,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2.角色扮演,在体验中学习

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中实施的过程包括激发兴趣、实践感受、体验内化、强化反馈等阶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经历、操作、行动、表现的机会,强调学生巨大的潜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内化吸收。在职场体验式教学过程中,角色扮演是最重要的。

首先,角色扮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害怕开口说英语,角色扮演则能有效解决这一困境。技校生思维活跃,善于模仿,表现欲旺盛,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学生为更好地展示自己,必然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教学内容反复揣摩、排练,从而增强记忆力和理解力。

其次,角色扮演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职场环境中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并把在职场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事情用英语和动作表达出来,让学生在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和英语素质的同时,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在角色扮演中,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感受、认识不同的社会角色。

再次,体验学习让知识更易于接受与内化。知识的吸收与内化最关键的是取决于学生是否主动地去完成。之所以出现学生记忆单词困难、语句表述不清,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在体验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在模拟或真实的职场环境中,通过直观、切身的感知,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学习购物这一内容的时候,笔者把教室变成小卖部,让学生自由买卖课前准备的小物件。原先闷声不响的周同学在大家的影响下居然也上台参与其中,虽然所说的英语不乏语病和单词错误,但他学会了最基本的对话句型。在获得盈利和老师肯定的同时,周同学也感受到了英语学习的快乐,树立了些许信心。

职场体验式教学注重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根据技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实际的或模拟的职场情境和生活环境,将枯燥的英语学习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亲历整个活动过程,最终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知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并产生情感。这一教学模式的运用,关注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且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场景挂钩,在掌握英语的同时也增强了职业体验。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能够获得积极愉悦的学习感受,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慈勤佳.体验式教学法在职业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职业,2014(11).

篇7

一、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特点

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建设状况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质量,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该系统已开始逐渐呈现出虚拟化状态,它可以直接采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与客户的沟通。客户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来查询产品服务以及产品信息,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了解认识,为提高企业形象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客户也可以利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来反应自身的产品需求,企业管理人员结合这些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生产方案,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化生产。采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交易,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交易成本,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生产,同时也可以减少客户的费用。除此之外,客户关系系统的运用,可以缩短交易时间,提高交易效率,为企业与客户搭建良好的交易平台,增强企业利润,为客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所以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建设,将客户需求放在重要位置,从而提升企业市场营销水平。

二、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1.利用数据降低企业市场营销风险

客户关系管理体系主要是解决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该种交流方式要建立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企业营销风险,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空间。通过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可以使双方在更加公平的状态下进行交易,可以利用该系统获得更加真实的产品信息,结合产品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状况来进行消费选择。同样,企业也可以利用该平台来及时分析客户需求数据,结合这些数据来调整自身的生产,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客户关系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不断寻找对本企业所生产产品感兴趣的客户群体,然后制定出相应的营销策略,使其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亲睐,从而赢得更多市场份额,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市场营销风险。除此之外,在这样的体系中,营销人员可以快速掌握市场反馈的信息,针对原有营销方案进行适当修改,保证企业营销更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吸引客户群体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营销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可以充分利用客户关系管理体系来吸引客户群体,针对不同客户的特点来制定出不同的营销方案,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来增加目标客户,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市场。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在操作时要掌握专业的营销技能,认识到客户关系的重要性,工作中处处以客户为重,最大限度的保证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树立企业良好信誉形象。为了吸引客户群体,管理人员也要提高客户关系系统的运行效率,加大对潜在客户价值的培养,同时还可以分析出新兴消费群体的消费特点,制定出符合他们消费需求的营销方案。对于客户反映的问题,营销管理人员要非常重视,并且针对这些客户来制定特殊的市场营销活动,加强客户对自身产品的认识和了解,为产品销售赢得更多目标人群。比如上海宝钢集团首先建立相关电子商务平台,对现货库存实现网上交易。这样可以直接实现生产到销售的过程,减少中间环节,从而降低企业销售成本,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对客户而言,可以以恰当的价格采购到合适的产品,甚至是市场上难以采购的专用钢材,有效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可以维护企业与客户的利益,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产品的销售空间,赢得更多消费群体的信赖。企业也可以在该体系下来及时找到自身生产销售中的不足,从全局出发来维护好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3.利用先进技术扩大企业营销市场

篇8

教师在校外科技场馆(实验室)进行教学准备和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两种误差,一种是将此类课程视为校外课外活动,主要表现为课程过程设计松散,学生活动过多,缺乏教师引导等;另一种是直接照搬校内课堂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忽视了学生在校外场馆学习时,普遍表现出的兴奋、放松,渴望了解新场地、新教具的心理,以及校外场馆与教室在空间上的差异性。

这种误差最显著的表现多集中于教案与学案,视为校外课外活动的教师在撰写教案的时候,多忽视三维目标的应用,取消了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的较少,多采用活动式方案设计,弱化了教师在知识建构中的引导作用;照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师则在教案设计中忽视了场地大小、封闭性(许多场馆为开放或半开放环境)以及课桌椅的差异性对学生注意力、教学响应速度上的影响,使得同样教学时间单元下,在校外场地往往无法完成相同的教学内容。而在学案上,则多表现为没有学案,或者设计的学案开型过大,根本无法在没有相应课桌椅的开放环境使用,使得学案使用起来非常困难,甚至形同虚设。

二、校外科技场馆(实验室)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活动设计

使用校外科技场馆(实验室)的初衷主要在于实验设备、教学资源的使用。因此,活动或实验的设计往往是其中的重点,需要在备课和教案设计中着重考虑。其中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校外场馆资源(区域)圈定。

校外科技场馆(实验室)不是为基础教育专门设置的,设备、资源、展教具的空间摆放,课程所需资源之间的距离等因素将对课程的实施、学生的位置以及教学环节间隔的时间造成很大影响。

2.学生行走路线的设计。

许多资源(设备)是固定摆放的,特别是精密仪器或大型展教具,无法为一次教学活动调整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及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行走路线。

哪些位置需要学生驻足,哪些需要学生经过,哪些是在同一教学单元使用,行走路线是否重复或交叉,行走路线所需时间在每个教学单元的比例,是否影响到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等。

3.教学过程的节奏把握。

校外科技场馆(实验室)不同于教室,它们往往场地更加开阔,甚至本身就是一个小型广场(如科技馆、博物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甚至视觉的游离频率都会不同于普通教室的学习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应该避免长时间讲授或长时间分组活动环节的设计,而是让各环节更紧凑,避免节奏松散拖沓,更要避免将大时间块的学生活动内容放在整个教学活动的中间环节,一方面会造成课时的不好把控,另一方面,学生的注意力会过于分散,不利于学生进入教学情景。

三、实施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案设计

1.学案开型设计。

学校教室开展教学活动时的学案,往往是采用8开或16开设计,一方面此种开型设计简便,另一方面也与各学校一体机印制试卷多采用8开纸型相关。但是校外场地往往无法为学生提供常规的课桌椅,甚至在一些开放场地,并不具备50套以上的学生座椅。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8开或16开纸型的学案不方便学生的使用,特别是在书写方面,造成很大困难。

在不增加学校印制成本的前提下,笔者建议使用16开纸型,3段式设计(如图所示):

这种样式的好处在于,一方面还是16开纸型,便于文印室印制,节省成本;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折叠使用,16开三分后,学生可以相对轻松地单手握持,便于在没有课桌或只有小桌板的情况下使用,特别是在学生需要在场馆中观察、调研时,随手记录。当然这样对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9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093-02

学生的实践技能是高职高专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也是用人单位招聘考量的重要指标,对于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医药营销的实践技能更是成就其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所必须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一、目前《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集医药营销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偏重于实践的综合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医药相关产品(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原料药、医疗器械、食品等)营销策划、销售执行核心能力的支撑课程。该课程,不仅是我校经营管理系医药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而且是我校各系专业群的共享课程。目前,该课程在我校14个专业中以专业平台(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种形式进行开设,专业覆盖面达87.5%[1]。但由于受传统文科类课程对实践环节的轻视、课堂时间有限,以及缺乏多元、创新的实践教学形式,受制于营销实践技能训练的场地、学生安全、教师药学专业背景、实践经历缺乏等因素,该课程的教学目前还是停留在“以老师讲授,学生堂听为主”、“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虽然设有部分实践教学学时,也有部分实践教学项目,但却无基于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的、可操作性的具体实践教学项目执行方案(缺乏具体实践项目的教学目的、教学器具、教材场景、教学步骤、预期教学效果等),授课老师各自为政,以自己对营销的理解较随意地进行实践教学,造就了目前“有行无神,浮于表面”的实践教学现状。虽多次进行教学改革,但其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未能突破瓶颈,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学生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多元、生动的医药营销实践教学项目和手段,理论教学的枯燥让学生对营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仅仅停留在字面中,无法体会真正的营销内涵,从而无法激发学生对医药营销的学习兴趣,造成了部分学生上课睡觉、逃课、厌学等现象,让本应具备“活力、激情”的医药营销课程也变得“冗长、乏味”。

二、国内对于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概况

国内对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比较深入,如杨君茹在《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进行了目前市场营销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实践教学方法[2];安强身等在《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基于CDIO教育理念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实训中心与校外实习基训地、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入手构建全面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3];叶伟英在《体验式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中提出了体验式的营销实践教学模式[4]。国内学者的研究探索值得本课题借鉴,但在以下方面存在缺憾:未考虑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对《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该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基本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有力的实践案例和真实效果评价;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中并未基于提升学生营销实践应用能力而进行相对应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发,缺乏针对性。因此,该课题的研究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和价值。

三、我校基于提升学生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1.树立以“技能为重,知识够用”为原则,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和“以教师教学为引导”的教学理念。我学院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学分是5分,目前在我校的教学课时为85学时,其中实践学时为34学时,理论学时为51学时,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彻底转变课程教学理念,在进行基本医药营销理论的教学基础上,将34学时的实践课程进行了统筹安排和设计,贯彻以“技能为重,知识够用”为原则,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整合,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化网络资源和手段,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和“以教师教学为引导”的实践教学理念,实现“学”与“导”的有效互动,充分锻炼学生的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

2.对学生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并细化,提炼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学生的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术语,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医药营销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社会和企业以及自身的营销活动中帮助社会、企业、个人实现其营销目标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沟通能力(表达、倾听、谈判等)、营销环境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销售执行能力等。在我校对于该课程的改革中,我们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医药企业的营销人才需求标准进行调研和分析,进一步明确医药营销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以及相关的支持课程,建立医药营销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表。该专业的工作任务,主要分药品营销策划、药品销售及管理、药店经营与管理,其中的药品营销策划工作任务的主要支撑课程就是《医药市场营销》,该任务有医药市场调查、顾客行为分析、营销策三个典型工作任务,再延伸出各自的职业能力,如药品营销策划典型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职业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营销知识分析医药营销环境和机会;能够进行医药竞争者分析;能够进行医药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能够进行医药产品品牌管理;能够制定医药产品价格;能够进行医药分销渠道设计;能够进行医药促销方案设计;能够熟练运用医药市场策划的基本方法、原理、步骤与技术方法完成一份医药营销方案。《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中的34学时的实践课程紧紧围绕其上述的职业能力而设计,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营销实践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该专业学生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与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

3.着力改革现有的实践教学形式,开发基于提升学生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项目,创建多元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医药营销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对现在《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大纲进行修改,适当增加实践环节的课时,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设计与开发10~15个基于能力组成模型的医药营销实践教学项目(编写实践教学目的、实践教学情境、教学步骤等);建立医药企业营销案例库、视频库等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结合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虚拟实训法等实践教学形式在教学地点(不局限于教室)、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充分利用医药企业资源(学校实习基地、横向科研项目、学生自主项目)、采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营销实战演练,结合校内营销策划大赛、职业经理人大赛、校外案例分析大赛、营销技能大赛等形式开拓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如2014年我校举行经营管理学院“药商文化节”,其中的营销方案设计就是2012级医药营销专业全体同学分组参加该比赛,融合市场营销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根据大赛的要求,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极大地锻炼了同学们的营销策划实践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评价实践教学效果,总结并提炼实践教学模式,为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思路。经过《医药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发和实践,在实践教学改革理念、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提炼,采用了同学座谈会、教师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相对应的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获得同学与老师的认可,特别是同学们在进行《医药市场营销》实践环节教学时,同学们的参与性、互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明显减少,同学们的注意力和对营销课程的兴趣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目前,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为我校其他同类课程如《医药企业管理》、《医药商务谈判和推销技巧》、《药店经营与管理》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必须基于提升学生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专业老师需要重新树立教学理念,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并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同学们对营销的兴趣,将同学们培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施能进,罗文华,徐茂华.高职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3,(14):94-96.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1-0008-04

市场营销学理论诞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一门独立学科。随着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医疗器械生产、销售的实际需要,市场营销学知识已逐渐渗透到医疗器械学科之中,形成一门专业性的市场营销分支学科,是一门内容涉及生物医学工程学、哲学、数学、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它将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医疗器械经济发展与企业经营管理而出现的机会与优势而产生和发展,并且有着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医疗卫生行业、个人或家庭广泛的服务利用的需求,必将成为本世纪发展最快的管理学科之一。

一、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历史沿革

戚鹏等人认为,“教材建设工作在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教材内容、创新性的滞后,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相脱离,教材重复建设严重,缺乏对教材编写质量的监控”[1]。就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来讲,起步较晚,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从国外引进市场营销学编著、杂志和国外学者讲课的内容译稿。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更是黑洞,开设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的高校只是近十年来的事,且并不多见.即使开设此课程的高校也没有教材,所用教材几乎都是教师自编,湖北科技学院与国内多数高校一样,采用自编自用教材。2011年7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医疗器械营销实务》十二五规划教材,供高职高专医疗器械类专业用,可视为教育史上第一部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教材,它只为今后教材建设提供最初的式样和铺垫,也能为编著出版一部供医疗器械类专业使用的《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优质教材提供研究基础。

二、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构架

(一)课程内容目标与体系设计

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课程内容总体设计,在“管用、够用、实用”的整体设计指导思想和“边教学、边探索、边选材、边优化”的内容建设原则的影响下,探索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课程内容,本着以营销理论为主干线,融洽医疗器械知识特点,在市场领域中形成专业性营销学分支学科,突出以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目标、任务为中心组织选择教学内容,以医疗器械营销对象为载体而设计营销知识点,达到以点带面,把握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匹配、实践知识与岗位技术匹配、营销知识与管理能力匹配的关联性,并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营销知识、技能的要求,完善课程内容构建体系。

(二)课程性质定位与适用专业

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探索,实质是课程性质的择向。作为非营销类专业或医疗器械类专业使用,在其使用策略选择方面,它针对不同学科或专业来说,可以是一专业基础课,也可以是一专业的主干课;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可以作为医疗器械营销或其他专业的必修课程,也可以成为选修课。当然,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作为新学科、新课程的面世,依内容体系的整体设计,其课程性质应定论为是一门具有系统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适应什么专业用?课程性质的定位已阐明,它主要适用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医疗器械制造与维修(维护)专业,药剂设备制造与维修(维护)专业、医学影像设备与管理专业、眼视光学专业使用;也可供医疗器械营销专业、药学营销专业及从事市场营销或销售管理人员参考。

(三)课程范畴教学要求与学时

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属于管理学科范畴。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讨论等教学方法与手段相结合,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牢固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观念,培养学生应用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知识解决企业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学时分配,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的先修课程是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经济学原理等课程,明确了这些课程,有了这些课程的知识,其营销学的学时配量也就有了基础和方向目标,一般要求是按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占地位与实际需要而分配学时数,其课时量策划,医疗器械类本科专业必修课配量48学时,专科类专业以36学时为宜;如果作为本科专业选修课来开设,学时分配宜36学时为度;公共选修课就不用分专业,教学形式可多样化,分配18学时左右,当然这都是个商榷的课时量,仅是个参考的标准。

(四)课程内容体系的架构

四年多来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课的教学实践,探索课程内容与结构体系,以总结性概括出适合理工医类专业特点,体现出医疗器械行业开发生产、营销管理的思想方法,针对医疗器械类专业的差异,已将基本内容的精选与结构框架设计分为10个主体模块部分,并在每个模块后备用中英对照的关键词、模块思考题、典型案例与思考分析,以助知识认知、识记与保持,达到理解、掌握与应用知识、技能的目的。

1.医疗器械市场营销概述。(1)目标与要求: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营销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阶段特征、内涵及其外延,市场营销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方法;掌握医疗器械营销的含义、内容,熟悉医疗器械营销与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关系、医疗器械营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医疗器械营销学的意义。(2)教学内容:市场与市场营销概念,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市场营销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方法,医疗器械营销的含义、内容与范围,医疗器械营销与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关系,医疗器械营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环境。(1)目标与要求:了解市场营销环境对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环境和企业营销行为的关系、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掌握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的主要构成,应用分析、评价市场机会与环境威胁的基本方法,分析企业面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所应采取的对策,熟练掌握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2)教学内容: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环境概念和特点,医疗器械市场宏观环境分析,医疗器械市场微观环境分析,医疗器械企业内外环境SWOT分析。

3.医疗器械市场购买行为分析。(1)目标与要求:了解消费者市场的含义、特点以及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掌握消费者购买一般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学会运用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分析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类型及其特征。了解生产者市场、中间商市场和非营利组织市场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市场营销组织的演变,掌握生产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影响生产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和生产者购买决策过程的阶段特征,运用生产者、中间商和非营利组织的购买行为类型及其相关原理,分析中国组织市场购买行为的特殊性[2]。(2)教学内容:消费者市场的概述,医疗器械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分析及其购买决策过程,医疗器械组织市场购买行为分析。

4.医疗器械市场调查与预测。(1)目标与要求:了解医疗器械市场信息对企业法的重要性,掌握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含义与构成,掌握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过程和方法、步骤;预测市场的需求,应用市场营销调研和预测结论为企业市场营销决策服务。(2)教学内容:医疗器械市场现况调查与分析,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的预测[3]。

5.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组织、计划与控制。(1)目标与要求:了解市场营销组织的演变、组织形式及其对现在和将来的事务的具体安排职能,掌握营销计划内容与实施,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指标及其意义,明确计划是企业进行营销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能够协调营销活动,掌握面向对象的营销技术,加强营销管理,从而实现营销目标;掌握营销控制,面对现在和将来,开展营销质量监控,实施营销质量评估[4]。(2)教学内容: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组织,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计划,面向个人或家庭消费者、经销商、医疗卫生机构推销医疗器械实务,医疗器械市场营销控制。

6.医疗器械目标市场营销战略。(1)目标与要求:了解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市场定位营销战略各步骤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及其联系,理解市场细分的作用和依据,应用市场细分原理和市场定位方法,处理企业目标市场营销中存在的各种问题。(2)教学内容:医疗器械市场细分,医疗器械目标市场选择,医疗器械市场定位。

7.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组合策略[5]。(1)目标与要求:了解产品的概念及其营销价值,掌握产品组合策略和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特征及其营销策略,学会应用新产品开发过程、新产品采用与扩散过程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决企业市场营销实践存在的各种问题;了解医疗器械定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定价的一般定价方法和基本策略,学会应用价格变动的反应及价格调整原理,分析医疗器械行业的价格大战及其利弊得失;熟悉分销渠道和物流的含义及作用,掌握分销渠道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分销渠道和物流管理,以及各类中间商的作用,并应用分销渠道理论来解决当前企业营销的现实问题。掌握促销的含义与作用,促销组合的基本内容以及各种促销方式的主要特点,理解广告的设计原则和人员推销的基本策略,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的主要活动方式,应用促销组合理论,分析中国企业促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教学内容: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内涵、构成、特点与作用,医疗器械产品策略,医疗器械定价策略,医疗器械分销策略,医疗器械促销策略。

8.医疗器械招投标与融资租赁[6]。(1)目标和要求:了解医疗器械招投标、融资租赁的基本概念、形式、特点及其流程,掌握合同签约与履约的法律责任。(2)教学内容:招标、投标及其融资租赁的基本概念,经营租赁、金融租赁与融资租赁,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医疗器械招投标的种类、范围与形式,医疗器械融资租赁方案设计与实施,合同签约与履约。

9.医疗器械市场国际营销。(1)目标与要求:了解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掌握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市场营销的区别,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的内容及其在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选择国际目标市场的基本标准,揭示和分析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和基本营销策略。(2)教学内容:医疗器械国际市场营销概述及其演进,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市场营销的比较,医疗器械国际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医疗器械国际市场目标选择与进入方式、关税知识,医疗器械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与组织形式,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国际市场营销问题与对策。

10.创新理念与特色营销。(1)目标与要求:了解关系营销理论知识,掌握关系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关系;掌握绿色产品市场,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服务营销的定义、分类,服务营销组合策略,了解网络营销特点,运用网络营销策略;了解体验营销特点,学会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体验医疗器械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了解文化营销内涵,掌握文化营销特征。(2)教学内容:关系营销的概述及其运作;绿色营销的内涵及其特征;服务营销营销概念、分类及其服务特征,服务营销组合与质量管理;网络营销特点与运行方式;文化营销内涵及其特征,文化营销层次与功能;医疗器械体验营销的产生与发展,体验营销特点营销策略;水平营销的概念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三、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设计的实践探索

(一)近几年课程教学实践成效

几年来,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内容,在满足教学需要中选材,在不断充实内容中优化知识体系。已在2008级、2009级、2010级、2011级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必修课)和2010级、2011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专选课)的教学中,通过课程试教、试改与内容精选的程序运行中,使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完善,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从理论教学上讲,仍采用课堂班级授课,辅导课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实践教学主要途径是每年参加一次区域性或省、市大型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5―6次医疗器械市场调研、营销案例分析,也有平时的课堂案例短时讨论。

(二)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综合运用

主要教学方法。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教学鉴于目前还没有正式出版教材,书市上典型营销案例也较少,教学参考也处于短缺状态,教学仍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适量结合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阅读有关医疗器械市场营销案例资料。讲授要求少而精,讲重点和难点,启发引导学生自学;也可运用医疗器械典型案例进行课堂讨论式学习;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参与营销多种形式的实践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主用教学手段。采用讲授与自学结合,案例分析与讲堂讨论结合的方式。基本策略是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借助课堂讨论、计算机模拟、情景模拟、社会实践、市场调查、营销策划、营销咨询与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营销知识应用能力、营销决策能力和营销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安排案例分析作业,给学生接触实际、运作分析的机会,达到实践操作的训练目的。

(三)课程考核目标与单科成绩计算法则

课程结业考核。实行试卷考核的传统模式,采用百分制计分。对于非营销学专业学生来讲,可以通过营销学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加深对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系统性认知,体察其课程内容的整体概貌。但这方法有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的基本概念、难以考量出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的缺陷。

考核成绩计算。采用闭卷考试,卷面成绩占50%;医疗器械年展会和医疗器械营销案例分析是学生实践课考核的资料与标准,成绩占30%;平时上课考勤、课堂纪律等项占20%。综合计算单科结业成绩,满分100分。

(四)课程考核命题设计

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开设的一门专选课、专业必修课程。课程考核试卷命题标准参照全日制普通高校同专业、同层次、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结业水平,以《课程教学进度计划》中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和目标层次要求编制。试卷分大题型,以各大题学时分布与该门课程教学中所占的学时数对应,各大题考分分布以考试内容所占全卷的总分分值,体现教学时数的短长,体现知识单元在整个学科领域中的重要性。全卷知识考点涵盖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体系,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要求,并保证多数考生能够在规定考核时间内完成全部试题回答,其试题难易度、期望考试质量与实际命题目标测试要求相符合。

(五)课程内容构建质量与效果的实证分析

课程内容构建质量与效果的实证分析,其实证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是多方面的,本例见证于采用课程内容选择与内容结构体系调研,课程教学考核的质量分析等手段举证比较。

1.课程内容及其结构体系实证分析。调研对象与方法,以调研开设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必要性、学时数、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及其结构体系设计问卷调查表。2011年7月以来,先后通过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回校面谈等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向毕业生和在校生共发放调研问卷46份,实际收集有效电子版、纸质版问卷共37份,无效卷3份,有效卷回收率约占80%。

调查结果。对医疗器械类专业开设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必要性回答,有19人认为很有必要开设,14人认为可以开设,4人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对开设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时的回答,23人认为开设36学为好,10人认为54学时合适,4人认为36学时多了;对近三年开设医疗设备营销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知识含量与内容结构安排的认知,24人认为内容管用、够用、实用,13人认为内容基本上管用、实用,内容缺少不够用。

实证分析一。从教学学时看,认为36学时多了的观点认为,医疗器械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是医疗器械使用、维护与维修,做售后服务性技术工作,学点营销知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深学;持36学时不够用的观点认为,医疗器械产业是关系人身安全与健康的“朝阳产业”发展迅猛,将会推动医疗器械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这个需求量就包括数量和质量,需要懂得医疗器械营销学专业知识,才能适应市场营销工作。最后的结论佐证了开设36学时比较合适,其点击36学时的人数也占多数(62%,23/37)。

实证分析二。从教学内容方面看,撇开认为内容基本管用、够用的观点而来讨论其认为内容不够用的说法。认为内容不够用是因为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较大的支柱产业,营销学涉及的学科知识面宽阔,只有足够学时、丰富知识内容才能构成知识内容结构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的连贯性、实用性,才能更好地融入特色营销、家庭医疗保健仪器营销,体验营销知识内容。

结论,教学内容的充实性,内容知识的宽度、深度及其结构体系的科学性,是个漫长的建设与优化过程。对已持有的不同学说,可能是当时的问卷调查表没有把本专科分类设计而形成的调查自身误差,还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2.课程考核与考试质量实证分析[7]。在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探索研究,以教学实践为手段,并在教学实践中选材,2010年以来,对课程内容构建质量与效果的考核,用教学测量来举证分析。以2010级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医疗设备营销课程结业考核为例,考核资料来源于湖北科技学院课程考试质量软件录入医疗设备营销课程结业考核分数,自动生成考核结果及其成绩分析、质量分析数据。

考核结果,本专业共有35人参加考试,最高分92分, 最低分61分,平均分75.8分,标差8.37,偏差0.12,峰度2.18,区分度 0.23。

考试成绩分析,从成绩分数段分布频数看,高分或低分的学生数相差也不远,大约处于持平,频数曲线显示中间高、两边低状态,近似于正态分布,大部分学生考试分数在均值75.8±8.37的范围内,考核结果与结论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系统掌握和理解程度。

考试质量分析,从试题总体上看,以偏度与峰度见证,偏度值为0.12,表明考试成绩的分配,属于正偏态,偏态程度属中下等。峰度值为2.18,本次考试成绩的分配曲线属于近似于正态曲线,为扁平而略带尖的顶峰度。再从区分度看,它是衡量、鉴别学生水平能力差异的指标,本次考试区分度值为 0.23,在区分范围 0.4~0.5之外的下限,表明考试质量没有较好地区分学生实际水平。

参考文献:

[1]戚鹏,邢鹏.高校教材建设工作问题及对策分析[J].高

校教育管理,2009,(4).

[2]蒋长顺,乔忠.安徽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

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3).

[3]胡亚荣,金浩宇.把握企业需求提升医疗器械专业学生

就业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2012,(18).

[4]王能河.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研究[J].中国市场,2012,(5).

[5]吴锦.浅谈药店会员制创新营销策略研究[J].价值工

程,2012,(17).

[6]金兴,乔忠,王能河.医疗器械营销实务[M].北京: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