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范的基本要素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6 16:11: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安全防范的基本要素,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安全防范的基本要素

篇1

引言:安全防范系统作为智能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工业园的安全生产、产品安全的保障,如何保证安全防范系统高效、准确、稳定的运用?我想只有应该从设计、施工每一个阶段扎实的抓好过程控制,才能得到安全防范系统在工业园中可靠的运用保证。

该工业园智能建筑工程包括办公楼综合管理系统、园区车间安全生产系统园区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系统、园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园区通讯网络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机房、电源及接地系统、环境系统工程等。智能建筑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是这样解释的: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及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对于智能建筑而言,安全防范系统是最重要的,安居才能乐业。安全防范系统是保障人们在生产、生活和一切社会活动中人身、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设施不受侵犯,防止侵害行为的总称。

安全防范系统的定义以维入侵报警系统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防范产品和其他相关产品所构成的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全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防爆安全监察系统,或有这些系统为子系统组合或集成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安全防范是包括人力防范、物理防范、和技术防范三方面的综合防范体系对于保护工业园目标来说,人力防范主要有保安站岗、人员巡更、报警按钮、有线和无线内部通信;物理防范主要是实体防护,如周界围墙、入口门栏、建筑物本身等;而技术防范则是以各种现代科学集成系统和网络来构成安全保证屏障。如周界围墙采用主动红外线探测系统,每个道路十字路口、两个大门口、地下停车场出入口、车间出入口、办公楼的出入口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

安全防范有三个基本防范要素,及探测、延迟和反应。首先要通过各种传感器和各种技术途径(如电视监控和门禁报警等),探测到环境物理参数的变化或传感器自身工作状态的变化,及时发现是否已有人强行或非法侵入的行为;然后通过实体阻挡和物理防护等设施来起到威慑和阻止的双重作用,尽量推迟风险的发生时间,理想的效果是在此段时间内使侵入不能实际发生或者入侵很快被中止;最后是在防范系统发出警报后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制止风险的发生,或者阻滞入侵者,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控制事态的发展。

安全防范的三个基本要素中,探测、反应、延迟的时间必须满足T探测+T反应≤T延迟的要求,必须相互协调,否则系统所选用的设备无论怎样先进,系统设计的功能无论怎样先进,都难以达到预期的防范效果。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如下:1系统的防护级别与被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相适应;2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探测、延迟、反应相协调;3满足防护的纵深性、均衡性、抗易损性要求;4满足系统的安全性、电磁兼容性要求;5满足系统的可靠性、维修性与维护保障性要求; 6满足系统的先进性、兼容性、可扩展性要求;7满足系统的经济性、适用性要求.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原则是国内外安全防范工程技术界多年来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和施工应遵循的原则。

工业园安全防范系统在监理工作过程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工作要点及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一首先熟悉智能建筑设计图纸,领会、消化设计意图,听取建设方对安防系统的具体功能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并结合以往的设计、施工经验及勘察现场结果,对照图纸设计参数落实每一个摄像头的具置,照射有效范围,每一条线缆走向是否合理、准确,每一台专用设备是否能高效、稳定、安全、可靠地运转,补充设计不足,消除现场投射盲点,使每一台设备终端的功能、长处都能有效发挥出来;后经建设方与设计方充分沟通,解决每一项现场存在问题,以设计变更形式补充设计文件,为以后现场施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 要求承包方根据设计图文件及设计变更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含相对应各系统详细的施工方案)、工程设备明细单、各类线缆清单,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复核(设备名称、类型、数量,线缆名称、规格、长度)无误后,由总监理工程师审定,报建设方最终确定;三方(承包方、监理方、建设方)在市场充分调研考察,货比三家,最终由承包方与供应方签订供货合同,合同中要明确设备及线缆进场时间,必须满足工程的进度要求。

三施工前准备包括与前期工程的交接和工程实施条件准备、进场设备材料的验收、施工过程控制、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工程安装质量检查、系统自检和试运行等。

工程实施前应进行工序交接,做好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建筑电气、通风与空调和电梯分布工程的接口确认;经与相关专业现场人员现场确认接口位置,并与设计文件核对无误后,要形成书面的交接文件,要有现场四方(建设方、监理方、相关工序交接方、弱电工程承包方)签字认可。

四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前端设备 设备进场在承包方自检的基础上,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设备实物与携带资料是否相符,重点关注其性能与技术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例如,工业园图纸对视频监控系统高速球形摄像机的主要性能要求有:保护等级、连续自动旋转、预置点数、自动变数扫描、比例变倍、坐标显示、引导定位、自动/手动控制及电源与浪涌及雷击保护等;技术面要求:供电电压/功率、手动控制(水平/垂直)速度与扫描范围、预置点数、预制点速度、预支点扑捉时间、预置位巡查精度、制式、通信制式、支持协议类型、波特率及使用温度等摄像机:光学变倍数、数字变倍数、最低照度、信噪比像素等。施工中,检查前端设备是否安装在施工图指定的地点、位置及要求高度;对于采集信号范围广且要求高的系统高清设备为了不出现死角,如视频监控系统的摄像器材施工前必须先行通过计算并联机试验作出样板机,满足图纸设计要求及现场需要后,在大面积统一调整每一台摄像机监控范围、投射角度。前端设备施工控制目标:确保信息采集范围满足图纸设计要求,高效、及时、准确、稳定、真实的将采集到的信息传给光缆传输部分。

光缆传输部分其材料及其附属设备进场时,重点审查其型号 、品种、规格、线径、绝缘电阻、绝缘厚度、耐压等级、护套及屏蔽层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光缆重点关注是单模还是多模,适应室内还是室外,明敷还是暗敷其光学特性(衰减率、波长等指标)、背向散射特性、几何特性、环境特性、机械特性等技术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符合国家标准;交换机是否满足系统输入、输出回路数、信号转换记录有分配工作的需要。施工中注意,重点控制线缆敷设的方式、路径、弯曲半径、敷设长度、抗干扰、线缆与附属设备、前端、终端设备之间连接的接头(插接、压接)点位质量。传输部分施工控制的目标:确保采集的信号不失真、衰减符合终端设备输入要求。

终端设备 设备进场时,重点审查所报验的设备是否是设计图纸所选配的设备相符,其性能与技术参数是否满足该系统设计对其终端设备功能的要求,并关注终端各设备之间、终端设备与前端设备之间的性能匹配;终端设备与传输部分的连接的可靠性,保证信息从前端设备通过光缆高效、稳定的传入终端设备。例如,工业园安全防范监控系统的视频监控系统的终端设备配置有:有多台液晶电视组成的电视显示墙,用于显示图像;网络矩阵用于数字和模拟显示系统之间的转换,实现视频任意输入与任意窗口显示自动/手动的切换,支持画面分割;存储服务器用于存储所有的图像信息,供日后图像回放、查询及案件取证;流媒体服务器负责网络均衡及数据发转,实时显示所有图像信息;集中管理服务器负责对所有前端设备实施集中管理、集中设置、集中维护等;操作台通过安装在其上的操作平台对前端设备实施自动/手动遥控。终端设备与前端设备的匹配主要是功能上的匹配,两者之间比克出现有或无、高和低的差异,以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应予以关注。终端设备的施工控制目标:确保管理控制、处理使用信息的功能实现。

调试、联合试车与试运行在做好系统三大组成部分安装、调试质量控制预验收的基础上,对系统的联合试车监理人员要进行旁站监理,联合试车达到设计要求和国家规范要求后,还应按照规范规定与方案要求,监理方要跟踪监督系统的试运行(本工业园安全防范系统试运行期限为两个月);同时在工程试运行阶段我们建议驻工业园物业公司相关人员参与系统的调试、联合试运转与试运行,提前熟悉设备调试及操作要点,为以后的安全防范系统系统正常运行及维护创造一个先期熟悉过程。试运行阶段控制目标:观察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分析检查显示的参数及图像质量是否达到设计图纸要求,再根据建设方的功能要求,将前端设备调整到最佳捕捉状态,以求圆满的实现智能建筑设计功能要求。

结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必须从设计到施工抓好每一个产品的控制,每一个细节的控制及每一个过程的控制才能保证安防系统再工业园项目中可靠运用,向建设方交一个高效、安全、可靠、稳定的安全防范系统工程。

篇2

Abstract: The author combines with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analyzes several issues that need to pay attention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 architecture, for reference.Key words: city building; planning and desig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建筑规划是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城市建筑规划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而小区的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工作,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做好住宅小区的规划,为建设高质量、高技术小区建设提供更好的条件。要搞好城市建筑规划设计首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居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

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问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2 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 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生态住区要提倡环保理念、节能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节约用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居住区的安全性

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人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

3.1在小区和组团的人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

3.2 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人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

3.3 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杨”,减少交通环境的混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入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

所有新建的城市居民住宅必须将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纳入住宅建设规划中,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城市居民住宅建设设计文件应当包括住宅安全防范设施部分。设计单位应当依据《住宅建筑安全防范设计要求(试行)》(DB32/T024—93)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CB50180—93) 等有关的规范、标准、规定进行设计。市建设局施工图审查办公室和市公安局技防办( 设在治安大队) 共同负责对住宅安全防范设施设计的审查工作,与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同步进行。对不符合安全防范设施规范、标准的设计文件,一律责成原设计单位进行修改。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安全防范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改动。必须修改的,应当由原设计单位出具变更设计通知书及相应的图纸并报设计审批部门重新审批后方可进行。

4 居住区的配套服务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顺路购买。白行车、摩托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小区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住宅小区中的自行车库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以往住宅的垃圾处理通常是将垃圾道附设于住宅的楼梯平台处,因而经常发生堵塞而造成臭气四散、影响居住环境,在住宅小区规划中可以将垃圾道改设在住宅内部生活服务阳台处,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也可以放弃垃圾收集方式而采用室外垃圾桶、垃圾箱和中转站来处理。在垃圾中转站的设置上应注意便于垃圾清运和处理,不要使清运垃圾的车辆横穿小区,造成污染的扩散。

5 结束语

城市建筑是在一定的规划原则指导下将一栋栋住宅和公共建筑按照一定的间距或服务半径分散布置在建设用地上。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和各项房改政策的出台,住宅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种形式下,居住小区的规划、开发、建设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个人购买住房成为居民最大的消费支出,住户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了,住宅的开发也随之成为一种以高品质追求高经济回报为目的的纯粹的商业行为。以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经济增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创新的生机。因此,城市规划设计特别是城市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一定要尊重环境、因地制宜,这是设计者的共识。尊重环境不仅指尊重规划用地的地形、地貌、自然气候条件等自然环境,还应重视包括地域文化、历史名胜、民风民俗等在内的人文环境、交通环境及景观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我国城市人口激增和大规模的住宅建设。本文通过对历史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针对我国目前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对住宅区的环境系统、景观空间和建筑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对今后的住宅区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杨小东.胡大伟.对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素的再认识[J]《规划师》2008年第 19 卷第 2 期.

[2]斯建培.城市规划基本要素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年第 8 期.

篇3

(一)消防档案能增强文物单位的安全防范能力

消防档案是公安消防单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作为重要的资料和文献,记载着消防安全管理及单位的基本情况。对消防档案的运用,可使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和单位领导对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情况熟悉和掌握,并通过经验的总结,和相关研究分析,及时发现新问题和新情况,并针对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不断提高消防管理工作力度,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使文物单位的安全防范能力得到增强。

(二)消防档案能强化文物单位的消防安全意识

由于包含了和消防安全管理相关的内容,因此消防档案具体体现了文物单位对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能使消防管理力度得到提高。文物单位通过狠抓落实、周密部署,可使全员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防范意识得到提高。进而将隐患管理、检查和消防巡查工作进行落实,真正实现一种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消防管理,将静止的消防档案向动态的消防管理手段转化。

(三)消防档案能考核文物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力度

为了真正落实消防管理工作,消防档案是每年必查的软件材料,也是对消防安全工作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尽管在消防管理中,一些单位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因为没有及时归档,而对单位的业绩造成了影响。特别是在发生火灾时,认定法律责任的基本要素,就是原始的记录和文件,这是界定责任人和事故责任的最好的佐证。

二、强化文物单位消防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衔接

随着文物单位办公自动化的不断升级,作为公文流转主体的电子文件,会逐渐将纸质文件取代。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将庞大数目、繁多种类的课题进行归档,并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做好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衔接。部门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协调信息管理工作与消防档案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

随着日益普及的电脑网络,文物单位已经实现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办公方式。而电子文件的适时归档,会和信息部门的工作息息相关。所以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实现信息和档案部门的合二为一,通过将二者有效衔接,达到一种良好的规模效益。未来文物单位将实现信息管理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合体,通过日常维护单位内部局域网,并设计功能模块,使电子文档直接归档于档案管理系统。其管理和操作工作,将直接由专业的档案信息管理人员进行,以最终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三)对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权限和密级进行设置

可利用计算机网络,完成电子文件的在线归档,这样档案部门可节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对电子档案进行记录和保存。基层单位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和上级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与控制。并且通过加密的方式,档案管理部门为一般使用者及各级档案管理员设置权限,来归档电子文件,便于文物单位对档案目录的管理。

(四)实现消防档案信息在线服务

篇4

一、量化班子、班线车组、司机管理,强化责任奖惩分明

班子成员严格管理是基础,班线车组情感管理是保障,驾驶员自我管理是关键。7月16日,大丰公司召开安全生产例会,会上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安全行车2000万公里的长客二车队、安全行车1500万公里的农二车队,安全行车100多万公里的24名驾驶员、31年安全行车200多万公里的上海班线驾驶员黄正球进行了通报表彰,并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安全标兵黄正球奖励人民币3000元,并请其在驾驶员安全会上介绍安全行车经验。会上同时对安全生产综合考核排名在后的两个车队进行了通报批评和经济上的处罚,并让其车队主要负责人上台做检讨,剖析原因,找出差距,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间。大丰公司今年初制订了全年安全目标和年度月度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公司与车队、车队与班线车组、班线车组与驾驶员层层级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车队班子每天召开一次碰头会,对重点人员、主要时段、关键地段、不良行为、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制定、落实防范措施。值班干部认真落实出车前安全教育、恶劣天气管理人员跟车、晚归车电话问询、长途车短信提示等规章制度,切实掌握重点车辆和人员动态,营造齐抓共管的安全氛围。

二、量化车队、旅客、亲情三个关系,延伸安全管理有效性

篇5

重点单位通常分为全国性的重点单位和地区性的重点单位,是指关系全国或者所在地区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单位。重点单位治安保卫工作作为社会治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维护社会稳定,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重点单位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社会治安问题,而且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这项工作具有鲜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重点单位安保工作法治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点单位负责人对保卫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正面临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产生的新矛盾对重点单位有着很大冲击,增加了单位的不稳定因素,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使重点单位治安环境更加复杂化。有些单位负责对安保工作认识片面,警惕性不高,思想上懈怠、麻痹。目前,单位负责人对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存在以下误区:一是观念陈旧,认为治安保卫工作人员是“看看大门,关关大门”,看不到新形势下治安保卫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二是重效益、轻安全,安全管理薄弱;三是缺乏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四是单位负责人认为治安保卫是公安机关的工作,与自己关系不大;五是“雷声甚大,雨点全无”,缺乏长效机制。

(二)重点单位的保卫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保卫能力是治安保卫基本要素之一,它通常是指保卫措施和物资装备。目前,重点单位的保卫能力存在以下问题:内部治安管理存在安全隐患、基础调查研究工作存在一定空缺、安全防范宣传不到位、突发事件应预案不健全等。另外,重点单位治安保卫物资装备相对较落后,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特别是在违法犯罪智能化、技术化的新形势下,物资装备应逐步实现科学化、现代化,这是提高保卫能力的重要条件。由于重点单位领导缺乏安全意识及单位制度的不完善,最终导致单位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物防设施老旧,不能及时更新;二是技防设施运转情况令人担忧,不能落实到位;三是人防制度落实情况效果不好。

(三)重点单位治安保卫队伍薄弱

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应当设置与治安保卫任务相适应的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并将治安保卫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情况报主管公安机关备案。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重点单位保卫机构设置不健全,没有配备专职保卫人员,或者专职保卫人员数量少,致使重点单位治安保卫很难正常、有序开展工作。另外,重点单位保卫人员存在年龄老化现象比较突出,当单位出现违法犯罪问题时,往往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贻误战机。重点单位治安保卫人员社会地位低,目前国家仍未出台关于保安人员的统一标准的正式职称序列,往往阻碍人才的发展或者留不住人才,这些都严重制约着重点单位治安保卫工作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四)公安机关对重点单位缺乏必要的指导监督

公安机关对重点单位进行指导监督,必须依据法定程序,结合不同性质重点单位的特点,建立起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制度,有效地维护单位的稳定。在现实工作中,经常存在公安机关对重点单位的指导监督不到位的情形:各级公安机关对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有关行业、系统和单位配合公安机关监督检查的效果不理想;公安机关对重点单位治安隐患的查处不彻底;没有做到公安机关监督检查工作与单位自查整改工作紧密结合;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没有进行认真梳理研究,做出分析研判。这些情况都会导致重点单位治安保卫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

(五)重点单位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尚未真正形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安全风险不断增加,而我国重点单位安全风险评估缺乏法律依据,直接导致重点单位安全风险评估流于形式,这是极其危险的。重点单位往往涉及重要的人、财、物以及重要事项,一旦发生案件、事件和事故,后果不堪设想,由此所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在现代社会中,安全风险评估也是重点单位安全管理的必备手段。只有全面地识别重点单位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才能做好预防工作,控制安全风险,进而达到保障单位安全的目的。

二、重点单位安保工作法治化建设的对策

(一)切实贯彻落实“十六字方针”,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

“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是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的方针,这一方针科学地表达了预防和安全的内在关系,体现出了重点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的战略思想。预防是重点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的核心与灵魂,我们要把战略上的防范和战术上的进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单位一切积极因素,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树立治安保卫工作的主体意识,认识到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公安机关的指导监督下,协调解决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推行完善各种保卫措施,积极开展保卫工作,实行责、权、利的统一。同时,还应该大力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做到监管到位,不流于形式,实行重点单位安全责任追查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把重点单位的安全工作作为考察领导政绩的重要性指标,体现出法律的尊严。

(二)切实构建重点单位现代化安全防范系统

人防和物防是较传统的治安保卫的方法,在现代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犯罪更趋智能化,手段更隐蔽,这种传统的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重点单位保卫的需求,加强现代化的安防技术就显得更为重要。针对重点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范模式,特别是要加大技防的经费投入和推广使用,可以安装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区域报警网络系统等实用的技防设施,增强重点单位的整体防范效能。构建重点单位现代化安全防范系统,应该依靠技术防范,并将人防、物防和技防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化解重点单位存在的潜在风险,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达到保障单位安全的目的。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重点单位技防工作尚没有一部完整的、全国性的法律规范,只有一些操作性不强的、笼统的原则和条款,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重点单位现代化安全防范系统,公安机关应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信息化主导警务”的理念,不断开拓进取,指导、督促重点单位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安全防范网络,提高整体防控水平。

(三)推行保卫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保卫队伍

保卫人员职业化是重点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符合法治化和市场条件的本质特征,而推行保卫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职业化的关键环节。保卫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能够衡量保卫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保卫人员进入就业岗位的凭证。目前,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保卫人员职业标准体系,致使我国重点单位的安保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保安人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经济较发达的欧美国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保卫专业资格培训体系,并根据不同岗位确定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实行职级工资制度,使保安人员有归属感,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积极性。

在我国推行保卫职业标准,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我国具有强大的职业教育资源,可以由公安机关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运作,探索出适合我国实际的治安保卫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建立保卫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规范保卫职业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保卫工作进入职业化、正规化和系列化的轨道,为重点单位的治安保卫工作奠定坚实的治安基础。

(四)加强公安机关对重点单位的执法规范化建设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部提出、部署的“三项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警务机制的重要体现。公安机关对重点单位的指导监督,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的职责。公安机关应监督指导重点单位建立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与治安保卫工作相适应的专职保卫人员;单位逾期不整改,造成公民人身伤害,公私财产损失,或者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公私财产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依法处罚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保障公私财产和公民人身安全。

通过公安机关的指导监督,能够为重点单位的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内部工作秩序和外部治安环境,达到保障安全的目的。公安机关对重点单位的指导监督形式多样,可以按照条块结合、分级负责的原则和本级列管的权限,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且检查内容不应流于形式,最后形成法律文书,按规定存档;此外,还可以采取抽样性、其他专项检查等形式进行。加强公安机关对重点单位的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公安民警转变执法观念,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强化执法监督,真正实现严格、公正、文明、高效执法。

篇6

1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业产值持续增长,屡创新高,同时也带动了智能建筑的高速发展。智能建筑满足了人类对建筑舒适性、安全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的要求,使建筑不再是一堆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而是具有感知、传输、记忆、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续发展功能环境的建筑[1]。判断、感知是智能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实现安全性、便利性的基本途径。智能建筑中身份识别主要采用智能卡、生物识别两种方式,智能卡因其价格便宜、符合人们使用习惯等特点仍被大面积的使用,但卡片一旦遗失或者被盗,就很容易被他人冒用,产生安全隐患。而生物识别技术具有极高防伪性、唯一性、不易复制和伪造、随身“携带”随身可用等优点,将在智能建筑中大规模的应用并最终取代传统身份识别技术。声纹识别技术作为主要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因其显著的特点及优势,已被应用于国防、军事、金融等领域,但在智能建筑领域仍极少应用。为了使智能建筑具备更丰富的判断手段,更进一步提高建筑对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灵活性,拓展智能建筑新功能,本文将初步探讨声纹识别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以期为智能建筑中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2声纹识别技术的概述

2.1声纹识别技术基本概念

声纹是指用电声学仪器显示的携带语音信息的声波频谱,包含了说话人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特征的语音参数[2~3]。人类说话或发声是通过语言中枢和发声器官相结合的生物、物理的复杂过程,人们在说话时会用到舌头、喉头、鼻腔、肺等发声器官,发声器官和声道个体间的差异性很大,这些为先天性的差异。个体的发音习惯、身体健康状况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些为后天性差异。说话人之间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差异导致了每个人的声波频谱的唯一性,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就能判别不同人的声音或判断是否是同一人的声音。声纹识别技术就是基于这些信息来搜索人类身份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根据实际应用范畴,可分为以下两类[4~5]:(1)声纹辨认:给定一个目标说话人集合,包含所有用户的语音特征序列,将待测语音从说话人集合的用户中辨认出来,从而鉴别出说话人,是一个“多选一”的选择问题。(2)声纹确认:声纹确定是一个“一对一”的过程,即通过待测试的语音来鉴别确定是否来自其所声明的目标说话人。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包括以下两类[5]:(1)说话人检测:即检测目标说话人是否在某段语音中出现。(2)说话人追踪:即以时间为索引,实时检测每段语音所对应的说话人。

2.2声纹识别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结构

声纹识别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机的理解能力提取说话人语音信号所携带的个性特征,根据一定准则与数据库中的训练模型进行匹配、鉴别或确认出说话人的身份[4]。声纹识别主要包括说话人模型训练、测试语音识别两个阶段,整个过程由特征提取、模型训练、模型库建立、打分判决等组成,声纹识别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2.3声纹识别技术的特点声纹识别与其他生物特征相比,具有一些特殊的优势[2~5]:(1)声纹提取简单、便捷,可在无声无息中完成,使用者接受度高;(2)成本低廉,只需麦克风、声卡等设备即可进行声音信号的采集,无需像指纹、人脸、虹膜等识别技术需要昂贵的传感器或扫描设备;(3)适合远程身份确认,只需通过手机、PAD或麦克风等就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身份识别;(4)相较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声纹识别算法复杂度低;(5)与语音识别技术相结合,可使声纹口令动态变化,能有效的防止复制和剽窃,大幅提高系统安全性。同时,提供一种人机交互模式,并可构建具有声纹识别功能的分权限语音控制系统。

3声纹识别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声纹识别作为一种重要的、具有广阔发展、应用前景及优势明显的生物识别技术,可极大的提高智能建筑的感知、判断、决策能力,应更广泛的、更大规模的应用于智能建筑中。以下将结合智能建筑各智能化子系统及声纹识别的特点,探讨声纹识别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具体应用。

3.1在出入口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出入口控制系统应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安全防范管理要求,对需要控制的各类出入口,按各种不同的通行对象及其准入级别,对其进、出实施控制与管理,并应具有报警功能[6]。声纹识别属于出入口控制系统所规定的人体生物特征信息识别,符合并适用于出入口控制系统。现有的出入口控制系统通常采用智能卡、指纹、密码作为身份识别的方式,少部分项目会采用人脸、虹膜、掌纹识别方式。但以上方式均有不同程度的缺点。采用密码的方式则被他人盗用的隐患更大,只能用于安全级别要求不高的场所。常用的人脸、虹膜、掌纹、指纹等生物识别方式则存在系统造价高、采集设备昂贵等缺点,并且这些方式采集的是人体固有生理特征,降低使用者的接受度。声纹识别技术可解决现有身份验证方式存在的问题,可为系统增加新的功能及身份验证方式。声纹识别自然解决了携带不便问题,可防止冒充、伪造、盗用情况的发生,并且采集方便,造价低廉。同时,声纹识别属于行为特征,不涉及使用者隐私,易于接受。并且可根据项目的安全防范级别,结合语音识别技术,采用动态声纹口令方式,大幅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结合语音识别技术,可使出入口控制系统具备人机交互能力,可增加防尾随、防胁迫、自动报警等功能,如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者可说出预定的语句,系统照常开门的同时自动发出报警,既保障了使用者的安全又及时的发出了报警。

3.2在访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在新建写字楼项目中,为了提高物业的管理水平、增加大楼的安全性,提升用户的舒适度及便利性,提高使用效率,访客管理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访客管理系统可完成访客预约管理、快速通道闸控制的功能。3.2.1访客预约及管理访客预约及管理一般是采用智能卡、二维码、条形码等作为身份验证的方式,以上方式通常会带来卡片、纸片回收问题,增加运营成本,而且效率及便利性较差,并且存在多人共用卡片、二维码或条形码的情况,不便于访客的登记和管理。声纹识别技术则可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访客可提前远程预约并录入语音信息,系统完成声纹采集后,访客便可以在授权期内进入大楼。声纹识别的应用免除了临时卡、二维码、条形码的发放,提高了访客的便利性,提高了访客预约及管理系统的效率,并且杜绝了多人共用情况的发生。3.2.2快速通道闸控制快速通道闸一般设置于写字楼首层大堂电梯厅出入口,对进出写字楼的人员进行管理和控制。根据使用者可划分为常驻员工、访客、临时员工、管理人员等。对于常驻员工、管理人员,系统可提前采集声纹信息并实时设置用户权限,当常驻员工、管理人员离职,可即刻取消相应的权限。对于临时员工、访客,可远程采集声纹信息并录入系统,授予相应时间段的权限。可提高管理者效率、提高使用者便利性。

3.3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声纹识别技术远程身份确认、与语音识别技术结合后的动态验证、提供人机交互能力的特殊优势,非常适用于建筑设备的智能控制,具体应用如下:3.3.1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家庭成员录入声纹信息并设置好权限后,可通过智能手机、PAD、电脑等方式远程的进行身份的识别,并通过语音控制家里的电视、空调、洗衣机等电器设备、照明灯具、窗帘等各种设备的运行。3.3.2酒店宴会厅、会议室、总裁办公室的智能控制酒店宴会厅、会议室、总裁办公室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设备的控制可能需仅对部分人授权,声纹识别系统即满足身份验证,又提供便捷的人机交互方式,非常的适用于该类应用。3.3.3办公建筑的智能控制办公建筑的使用人员相对固定,人员行为习惯具有规律性,可采用声纹识别技术,通过设置于建筑内的拾音设备,使整个建筑成为一个具备语音感知能力智能建筑。建立大楼的声纹识别系统,实时采集人员的声纹信息并分析人员的活动规律、工作作息等行为数据,并以这些数据为基础,优化建筑内的照明、空调、送排风等系统,达到更加舒适、节能、高效的效果,使建筑成为真正具备“思考”能力智能控制系统。

4总结与展望

本文对声纹识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系统结构及特点进行了叙述,根据声纹识别的特点结合智能建筑的建设要求及现有技术的应用情况,探讨了声纹识别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几种应用方式。声纹识别技术相较于传统身份验证技术及其他生物识别技术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可以预见,该技术的应用可大幅提升建筑的智能化程度,使智能建筑的判断、感知、决策等能力得到整体的提高。希望本文能为声纹识别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提供些许新思路,促进声纹识别技术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应用于智能建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S].2015,11.

[2]李文.智慧家庭中声纹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沈阳:东北大学,2012.

[3]付浩楠.声纹识别在声控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2.

[4]裴鑫.声纹识别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篇7

21世纪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经济一体化和教育社会化,为适应这一潮流,我国的高等院校正在深化改革,实现“四化”,即办学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经济行为市场化、学校后勤社会化。我校作为国家重点中职院校、兵团职业院校的龙头,正参照高校管理模式,完善财务制度,减少财务风险。

学校财务风险指学校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带来的风险,集中采现在预算收支不平衡、资本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同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中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我校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我校基建资金的主要来源有:国家拨款、事业结余等。合理、高效地使用这些资金,避免损失和浪费是目前我校发展的主要问题。

学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特殊的经济主体,随着其发展与建设,也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学校财务风险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现金收付实现制、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建投资分离核算制度缺陷,诱因是学校事业收入的季节性与支出刚性的矛盾,应严格执行预算审批制度,加强成本核算意识,完善项目核算辅助帐,监控账外债务的变动情况,建立财务风险责任制,引进社会力量改革校办企业。

1本校财务风险的来源

1.1成本意识淡薄可能引起的支付风险

虽然近年来,我校加强了部门成本核算力度,但仍有部分部门、专业系对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安排和教师聘用,从不进行成本核算,致使部分专业或培训不但不能赚取收益,还会造成支付教师各项费用的困难。

1.2大额采购活动、维修工程形成的欠款可能引起的支付风险

大额采购是指学校成批量采购教学仪器设备、家具、用具等,这类采购一般合同约定货到验收合格后付款,并且供货方亦习惯按付款进度开具销货发票,因而所签购货款一般都没有进入学校的负债账簿中,财务部门难以监控,一旦大批欠款到期,往往会造成支付困难。

1.3后勤的粗放式管理可能引起的支付风险

到目前为止,我校后勤工作中仍存在部分因粗放管理造成的管理漏洞,如:大宗采买较随意,不办理统一采购报批手续、不经正常手续订立采买合同等,这种随意性的管理方式,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预算开支,容易造成支付困难。

1.4基建工程欠款可能引起的支付风险

近年来,我校明显加大了基建投资规模,办学条件“瓶颈”迅速转变为资金“瓶颈”,基建的投资规模及工程款的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项目的完成进度。

2本校采取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

2.1尽快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对学校确定长期发展思路意义重大,它是对学校各项经济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和财务管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贯穿于学校经济活动全过程,通过对管理对象分别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以财务报袭、预算指标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采用数学模型、比例分析等一般方法,达到整体控制风险的目的。

2.2加强预算管理

学校预算是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一方面要求提高预算与事业发展计划的关联性,确保预算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求提高预算的前瞻性,从而发挥预算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此外还要通过行政手段保证预算的严肃性,通过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计划性。

2.3健全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保障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手段。健全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将有助于营造安全、高效的资金运行环境,有效实施资金安全防范,确保资金效益的发挥。

(1)营造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学校管理层应充分重视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积极支持和参与财务内部控制,将资金的安全作为控制的主要目标,确保财务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构建安全高效的会计系统。从会计业务流程中涉及资金业务的重点环节着手,通过建立会计责任制和操作规程,加强资金内部控制。超级秘书网

篇8

二是以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取消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内部保卫机构行使的行政职权,一些企事业单位原有的保卫体制改革后,保卫机构和保卫队伍客观上受到削弱,有些单位甚至撤并了保卫机构,出现了内保工作无人过问的现象。一些单位只追求经济效益,对内部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法人责任制不落实,保卫人员量少质弱,保卫队伍不稳定,专业性不强,制约了保卫工作的开展。

三是在我市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社会处于历史转型的特殊阶段,社会防控机制、政府监管机制、单位内部安全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单位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增多、一些单位在改革过程中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上访、阻断交通等事件多发,对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压力。

四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一些重点单位、重点工程已发展成为全省重要基础设施、重要资源高度集中的地方,其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与公共安全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一旦发生问题,损失难以预料。五是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和外来人口进城务工经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被雇佣到各类单位从事各种工作,这些人员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良莠不齐,成分复杂,由于目前我们对外来人员的用工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管理上存在漏洞,因此,外来人员在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单位的行政管理和治安保卫工作带来了压力。

对于上述问题,各县区人民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要按照《条例》的规定,坚持“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工作方针,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切实加强对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及时化解影响单位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严厉打击破坏企业生产、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整改单位内部的各类不安全隐患,为维护单位内部正常秩序提供有力保障。要做好《条例》的宣传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宣传贯彻《条例》工作的组织领导。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当前社会治安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指导有关行业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宣传工作。各企事业单位要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张贴宣传挂图、举办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条例》的有关规定及其颁布的重大意义,迅速掀起宣传、学习、贯彻《条例》的,为全面贯彻落实《条例》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明确职责,确保《条例》在全市单位内部得到贯彻落实。各县区人民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坚持“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内保工作方针和“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努力营造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单位具体负责,—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搞好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组织领导,扎扎实实地抓好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把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要定期听取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把贯彻《条例》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范畴,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度考核。对那些不重视单位内部安全防范工作,导致单位或行业内部秩序混乱,或发生重大治安事故和严重刑事案件的单位及其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并坚决实行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

政府各有关部门对本系统、本行业的治安保卫工作应承担相应约监管责任。负责指导、检查本行业、本系统的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要及时掌握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要情况,定期组织开展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检查,督促整改重大隐唐,解决本系统、本行业内部单位治安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针对各行业、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的特点和工作实际,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

单位是做好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主体。要按照法人代表责任制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其他业务工作与治安保卫工作的关系,把治安保卫工作与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项工作同安排、同考核、同奖惩,纳入单位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保卫责任制,制定本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的制度和措施,落实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保障本单位治安保卫工作所需的经费开支,落实人员,配备必要的通讯器材和防护器械,处理好涉及本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的重大问题。

单位内部的治安保卫机构知保卫人员在做好内部保卫工作中负有重大责任。要按照《条例》的规定,在协助、配合公安机关打击单位内部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针对本单位的性质、特点和对防范工作的特殊要求,以防盗、防抢、防火、防破坏、防泄密、防事故为重点,制定内部防范工作制度,落实防范措施。要加强对重点地区、要害部位、单位内部的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物品、剧毒有害物品的管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有效防止各类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要积极配合司法、公安等部门做好对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教人员、轻微违法犯罪人员的管理、教育、挽救、转化工作,落实帮教措施,减少重新犯罪。要结合全民普法工作,在单位内部开展经常化、制度化的法制宣传教育,培养职工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要加强对进出单位流动人员和在单位内部从事务工、经商等经济活动人员的治安管理,确保单位内部的安全。

公安机关是社会治安的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对企事业单位治安保卫工作进行监督、指导。要依法监督企事业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治安保卫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指导单位制定、落实治安保卫工作制度和措施,督促单位及时整改影响公共安全和单位正常治安秩序的安全隐患,指导单位特别是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建立健全保卫机构和保卫队伍。要加强对单位治安问题的分析研究,及时向单位通报存在的突出治安问题,提出整改的具体要求,帮助单位提高保卫工作水平。要指导重点单位建立应对突发事件、重大案件、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预案,完善处置措施,经常组织演练,提高应对能力,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要依法协助单位化解不安定因素,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对单位内部发生的案件,要及时出警、依法处置,严厉打击侵害公共财产和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对居住在单位内部的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周边的出租房屋要加强管理,公安派出所要建立辖区所有单位安全保卫工作档案和要害部位档案,实行建档管理。

司法行政部门要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工作质量,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做好单位内部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

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健全学校治安保卫组织,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学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管理长效机制,落实校园治安防范措施。

民政、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单位职工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加强社区建设,强化对各种社会团体的管理,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困难职工和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单位和社会稳定。要做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减少不稳定因素。

建没、信息产业部门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推进社会治安防范设施建设,指导物业管理公司参与社区和内部治安防范工作。要加强邮政、通讯的安全保卫工作,与有关部门—起搞好计算机互联网络的管理。

广播电视、文化出版、工商管理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广播电视设施保护工作,有效防范各种破坏活动,加强对娱乐场所和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强对出版业和出版物市场的监管,净化社会文化环境,配合有关单位维护好市场治安秩序。

人民银行、银监部门要指导、推动各金融机构的安全防范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完善物防、技防设施,加强金库和运钞车的守护押运,防止和减少抢劫案件的发生。

经贸部门要指导和督促企业搞好安全保卫,减少和防上安全隐患与事故,积极化解单位内部发生的矛盾纠纷,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可能引发治安问题的内部信息、并配合有关部门加强企业周边地区的治安整治,加大对单位治安防范工作的宣传力度,宣传贯彻《条例》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增强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要充分发挥社团的优势,全面开展保护职工、妇女合法权益和青年志愿活动,积极参与单位内部治安防范工作。

石油、输油、电力、电信传输等部门要加强单位内部保卫机构建设,确定并充实专职的巡逻、看护人员,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预防各类盗窃、破坏设施的案件,保障生产设施的安全。

三、健全机制,加强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规范化建设。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在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规范化建设上多下功夫,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机制。

—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保障机制。全市所有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单位规模大小,人数多少分别设立保卫机构或配备专职、兼职保卫人员,并将治安保卫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情况报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必须建立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专职保卫人员。治安保卫一般单位要根据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需要,配备专职,兼职保卫人员,各企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内部及周边的治安状况,配备值班、门卫、巡逻、专职守护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巡逻看护扩制度,切实维护好本单位治安秩序和公共财产安全。

二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各级公安机关和主管单位的组织指导下,内部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以下安全保卫制度:①门卫、值班、巡查制度;②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③现金、票据、印鉴,有价证券等重要物品使用、保管、储存、运输的安全管理制度;④单位内部消防、交通安全管理制度;⑤治安防范教育培训制度;⑥单位内部发生治安案件、刑事案件、事故的报告制度:⑦治安保卫工作检查、考核及奖惩制度;⑧存放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传染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和传染性菌种、毒种以及武器弹药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其他有关的治安保卫制度。

三要以规范情报信息、防范指导、安全检查等基础业务工作为重点,着力构建职责明确、责任落实、管理高效、监督有力的工作运行机制。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保卫工作情报信息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不稳定、不安定、不安全因素排查工作,定期制定排点和工作要求,使各类矛盾引发的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要建立发案原因倒查制度,注重从查处案件、打击犯罪过程中查找单位内部防范工作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指导督促单位加强安全防范,要积极推行治安防范等级标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部位治安防范工作的不同要求,重点制定和实施财会室、仓库、变电站(所),计算机中心等要害部位的等级化、规范化安全防范标准,提高单位安全防范规范化标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全面推进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和实体治安防范等级标准的落实,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安活动,增强单位抵御不法侵害的能力。要探索建立适应不同经济主体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新模式和内保工作运行机制,及时总结和推广不同模式的治安保卫工作典型经验。

四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公安机关要严格依据法律来防范单位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和事件,规范民警安全检查行为和程序规范,实行“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提高安全检查质量,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限时督促整改,增强行政监督效能。要积极开展重大责任事故等案件侦办工作,加强与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的联系,建立案件线索移送工作制度,加强公安机关内部诸警种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办案工作程序规范,形成运转高效的侦办工作协作机制要充分运用刑事案件信息、经济案件信息、治安管理信息以及内保业务信息等多种信息资源,开展单位内部治安信息的综合分析研究,定期向单位治安防范信息通报,提出防范重点。要建立单位内部安全综合评估制度,以单位刑事案件、经济案件、治安案件、、职工违法犯罪、职工群众安全感等为基本要素,建立单位内部治安动态评估系统,推动单位不断改进和加强治安保卫工作。

五要加强物防、技防建设。公安机关要加强监督指导,督促企事业单位树立“花小钱、保大钱、保重点”的思想,对未安装物防、技防设施的要害部位要限期安装,尽快投入使用,对闲置和未发挥作用的技防设施,要尽快修复,投入使用。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全市内部单位中的要害部位全部安装物防、技防设施,并与公安报警系统联网,初步建成安全网络防范体系,全面提高防范能力。

四、强化服务,为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发展”的思想,积极开展对外资、民营以及其它中小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努力为单位的改革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要规范监督、指导、检查执法行为,减少办事环节,规范操作程序,切实防止对企事业单位正常工作的干扰,坚决杜绝向企事业单位乱摊派、乱收费、拉赞助等违法违纪行为。

二要建立与重点单位的经常性联系制度,注意了解这些单位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要大力整治单位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集中解决影响企事业单位发展的突出治安问题,强化重点地区的治安巡逻防控工作,为企业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四要以贯彻《条例》为契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本地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难点和薄弱环节,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着力解决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

篇9

一、影响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安全的主要因素

根据安全事故致因理论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分类,可以归纳出引发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边施工边通车”模式下施工阶段安全事故的五个基本要素,即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

1、不安全行为

在施工作业中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例如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以及能够引起安全事故的行为,这些都是不安全行为。因此,想要减少和消除此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必须营造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围。其次在交通运行中,由于驾乘人员或非驾乘人员的个人原因而引起安全事故,也属于不安全行为。

2、不安全状态

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的不安全状态常常存在工程施工期间和交通运行中。一方面是在交通建设工程施工中由于一些事故引起的不安全状态。另一方面是在交通运行中由于车辆、道路和环境等因素造成的不安全状态,此状态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随机性和偶然性。

3、起因物和致害物、伤害方式

起因物是指直接引起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物体;而致害物则是指造成伤害或中毒事故发生的物体;致害物作用于被害者的方式称为伤害方式。

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起因物和致害物是判定事故和性质的最有利因素。因此二者构成了不安全状态和安全事故隐患,若想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必须杜绝起因物和致害物的。

伤害作用发生的方式、部位和后果都属于上海方式。

二、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面临的安全管理问题

1、施工安全设施不够完善

在已有的施工安全设施中,静态安全设施,普通安全设施,图形显示安全设施,适用于一般公路的安全设施多;动态安全设施少电子安全设施,声响警示安全设施,适用于高速公路的安全设施少。此现象远远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

2、施工作业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由于部分驾驶人的安全意识淡薄,经常疲劳开车,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作业路段现场缺乏足够的诱导、警示和安全防护设施,施工人员安全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等原因,因此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就会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例如人员伤亡、机械设备损坏甚至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3、施工安全规程不够健全

面对高速公路车辆流量大、行驶速度高的新形势,仅仅靠现有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或规范主要规定了一般公路施工安全的技术要求是无法满足的。特别是国内部分高速公路进行的扩建工程,施工现场与运行车辆会相互干扰,主要的因素是采用两侧拼接施工工艺,由此许多问题会一一出现。

4、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薄弱

部分施工企业领导的思想仍然侧重于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的倾向,很容易忽略到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责任感以及安全管理工作薄弱,特别在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建章立制等方面,差距很大。

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的安全防范措施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多数公路建设为扩建工程,各路建设大军聚集公路建设的施工现场,大批的农民工也投入到了建设队伍中来,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倍重视安全生产,保证在施工中,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1、安全生产应从源头抓起,严格审查施工单位资质业绩,设定严格准入制度

安全施工生产资金投入质押,让有资格的企业进入,杜绝夹包企业进入施工行列,从而让施工变得有资质、有业绩、有施工能力、职工能力强、技术先进、机械设备雄厚、敢于为人民负责任、敢于为工程负责任。这样的企业,具有高度的爱国之心,强烈的责任感,丰富的施工经验,这样施工建设会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2、做好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工作

项目管理人员及专职安全员应随时在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这样可以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只有安全准备工作做好,安全问题才可放心。各施工单位之间要相互沟通和配合,协调工作,各个施工安排以及工期要安排的合理有序,不要发生“撞车”情况,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影响施工效率。这样的安排施工是保质保量以及提高速率的有效保证,减少安全隐患,增加安全系数,为施工工程加上保险,体现高度责任感。

在施工中电源随意分是经常引起安全隐患的导火线,许多事故有事因此导致,因此在施工现场的各个电源路线,都应有路线标志牌,施工人员有专用道路,不得随意走动。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施工现场睡觉是很不安全的,一旦有车辆碾压就会造成伤亡。由于灰尘以及水泥浓度严重超标,施工人员尽量戴上口罩,以免造成中毒以及呼吸道疾病。施工单位应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防护服装,并且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控制性标准。

3、大力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生产知识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进度在变化,施工工序也在变化,施工方法、所使用的机械、使用的材料、施工的位置都在不断的变化,在这些情况下,应有施工组织设计中都有安全操作在指导施工。

安全生产中加大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投入,并对施工人员进行考验,合格后方可上岗。例如机械操作人员工龄、技术、经验是否与工程相匹配,是否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特殊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等等。这是对安全施工的有利保障。施工单位对施工的机器要进行相应检查,确定使用机械种类、型号、数量,该机械的安全性能、可操作性等指标,这点非常重要,为了使其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有效发挥作用。制定严格的机械管理制度对机器要爱护有加,专职驾驶人员不得随意更换,随时保养以及检查,一旦出现事故要及时维修,操作人员一定要健康,不允许带病工作,达到从根本上消除机器安全隐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其设计的难度和复杂的施工管理环境都不同于一般的新建工程,需要结合和跟踪目前已经竣工和正在实施的工程并进行全面的经验总结和技术交流,制定完善的高速公路改建工程安全保障措施技术标准,以便更好地指导各改建工程的实施。

篇10

引言

二十世纪以来,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建筑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的居住观念己从低水平的简单要求逐步向舒适性、环保型及智能性等高层次需求转变,直接导致了建筑能耗越来越快的增长。作为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建筑电气节能己经成为关乎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智能化建筑数量在二十一世纪后期将占据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当前我国建筑电气己经经历了电气化阶段、自动化阶段,正在朝着智能化阶段迈进,为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可见,为保证所有电子设备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高效、智能运行,建筑电气的技术在智能化建筑领域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智能建筑与智能化建筑电气

1.1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现代建筑、计算机、通讯和控制的先进技术手段,将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进行优化整合,通过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为人们实现一种安全、高效、舒适、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楼宇,智能建筑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对建筑的通讯设备、硬件设施、水电设备等方面进行系统而高效的操作与管理。

目前,由于我国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实践操作不够完善,导致我国不少智能楼宇的控制系统未能正常运转,其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1.2智能化建筑电气及其作用

建筑电气系统是现代建筑智能化运行的核心,其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是在建筑平台上实现的。作为一个核心系统,它对整个建筑物功能的发挥、建筑布局和结构的选择、建筑艺术的体现、建筑的灵活性以及建筑安全的保证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智能化建筑需要数量庞大的电气电子设备才能够实现全部的建筑功能。如果想要使这些电子设备都维持正常运转状态,就不能离开多种电气技术支持。可以说多种电子技术的根本来源就是建筑电气技术,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设备、缆线安全必须依靠电气技术如:电源技术、防雷与接地技术、布线技术、等电位技术等众多的电气技术来支持方可奏效。显然智能建筑对智能控制提出了较高要求,而智能控制的根本取决于智能化建筑电气。即电气节能技术的革新决定了是否能降低智能化建筑的电气耗能,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直接关乎了智能楼宇的智能化控制体系和技术。

在智能化建筑中,建筑电气技术起到的作用不会仅限于解决弱电设备间(弱电设备间存在干扰现象)的冲突,它也能够被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帮助智能化建筑进行智能化监控、对智能化建筑安全防范措施的加强和促进智能化建筑之间的信息传输。对于电子监控技术,建筑电气设计是通过新技术的研发不断推动了智能化建筑的监控水平的提升。此外,安全防范技术通过建筑电气技术实现了在子系统间进行联动协作,提高了安防系统的可靠度、严密度和实时度,且子系统相继进行数字化,整体的安防系统不断向数字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2我国智能化电气技术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专门的针对建筑电气节能有关设计方面的规范标准,同时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相关技术人员未能对节能优化控制环节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综合把握,阻碍了电气建筑节能的具体设计和安装环节。可见,目前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技术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乏智能化建筑电气质量安全监控优化,主要在建筑电气监控安全优化的控制方面,部分建筑电气工倒币未能有效地对现有建筑电气节能技术进行掌握、分析和运用,导致某些设计环节缺乏可实施性,使得某些智能楼宇的电气节能体系无法正常运行,电气系统的安全也难以保障。

(2)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中缺少自动化、智能化电气设备及其配套设施,导致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控制体系不能正常运行,即在设计方面使用了最先进的智能楼宇电气节能技术,却无法获得实际节能效果,耗电量:大。因此,对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工程型研发是电气节能的关键所在。

(3)基于我国当前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现状可以看出,目前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体系缺乏全面有效的协调统筹,而且控制制度尚不完善,控制方式也不尽科学,实际运行效率低下。

3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系统优化

基于以上问题,为符合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在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的目的,应采取以下优化措施。首先,实现智能控制体系的优化是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技术体系优化的重要环节,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智能控制策略的优化:②智能控制管理方式的优化;③智能数字控制器的优化;④智能控制网络的优化。其次,建筑电气质量安全监控技术是确保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体系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行的保障,应正视建筑电气质量安全监控进行优化在智能化建筑节能电气工程中的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优化智能建筑电气节能供电系统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优化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的安全防范系统。包括对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的集成与技术融合等方面的节能优化等,以此来优化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设备的质量安全。

另外,对于电气系统的节能优化设计还应充分考虑以下方面:①供配电系统的节能优化设计:要综合考虑建筑用电设备的特点、用电负荷容量和设备具体布置等情况,基于多个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合理的供配电节能设施使设备在保持正常运行状态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能源消耗;②照明系统的节能优化设计:照明系统是建筑节能的一个重大方面,用节能照明灯具取代普通照明灯具,采用声光控系统设计照明开关灯措施都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浪费:③电梯、通风、空调及够供水系统的电气节能优化设计:应合理的选择电梯型号,合理选择节能环保高效的产品;④充分利用新型资源:利用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高品质能源使用的设备耗能以及对非节能设备的依赖。

4小结

智能化建筑作为建筑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城市、地区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在相应的自动化、智能化电气设备研究、开发和生产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应重点关注智能化建筑电气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优化与安全,把智能建筑和建筑电气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真正的发挥智能建筑的优势,更好的满足人们在生活上的需要,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