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本治则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6 16:11: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医基本治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医基本治则

篇1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5.067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近一百多年的时间内,经历了历史上空前激烈变革岁月,即现代医学西医东进所带来的变革。中医因其有着合理的内涵,有着西医学不能比拟的巨大药物学潜力,因此,在声、光、电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它仍然没有显出任何与时代的不协调,相反有些优势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尤其在抗病毒方面较西医更胜一筹。笔者深入剖析中医前辈各大名家对病毒性疾病的独到见解,同时提出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及治疗思路。

1抗病毒原则

中医不以谈虚用补为宗旨,历来重视“毒”和解毒。“疫”和“毒”在《皇帝内经、素问、刺法论篇》有所记载:“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这段对话可明确地了解到上古时代,人们已经明确地了解到“疫”是一种或多种具有传染性质的流行病,在相互“染易”的患者之间的,无论年龄大小所呈现的病状相似,引起相互传染的病因是“毒气”,所以需要加强正气同时避免毒气内侵显然这个“毒气”就是“五疫”相互“染易”的病因,所以“疫”和“毒”是可以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概念。由此可见“毒”是产生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启动因素,是中医的一个基本概念。

2中医对“毒”的认识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有“阴毒”“阳毒”的记载;隋代《诸病源候论》将“毒”分为风、火、湿、热四类;唐代《千金方》认为“历节风”是“风之毒害”导致“摊缓风”的也是一种“毒气”;宋代《圣惠方》《和剂指南》认为“脚气病”是“毒湿毒气”

“大风癞病”是“风毒入于皮肤”;《玉机微义》指出“破伤风”是“火热客毒”逐经传变引起;《东医宝鉴》认为“丹毒”是“热毒之气”与血相搏所致,概括中医对毒的认识:与现代医学所说的某些致病微生物相似,但意义更广泛;对各种蕴积于里而久治不愈的疾病,有积久成毒之说如《东医宝鉴》载“脏毒者”蕴积热毒久而始见;毒邪的性质有风、寒、暑、热、湿等多种性质;毒的性质尚与患者自身的阴阳气血偏差有关,如《玉肌微义》指出,传染病“有嗜欲饮食积毒”如“本无内热积毒,亦不能染也”。

中医对肝炎的认识是从“湿热”开始的,从对黄疸这个肝炎有密切关系的临床症状病因的探讨上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前人对病因的探索。《内经》所记载的“溽暑湿热相搏......民病黄疸”指出发生黄疸与外界湿热的气候环境有关,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从感受病邪的角度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淤热在里,身心发黄”,隋代巢元方认为“黄疸之病,由脾胃气实,而外有湿气乘之变生热;胃为水谷之海,热搏水谷气;蕴积成黄,蒸发于外”这里提到一值得重视的问题即“脾胃之实”究竟是一个什么含义,从字面上讲应该指体内素有的内热湿热的产生,应该说有两个层次上的含义,一是自然界的湿热型气候与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湿热,二是感染了某种毒素包括现代医学所认识的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导致的病理性湿热症候,所以就有了“疫邪”“毒邪”的概念。晋代葛洪把“天行”与“发黄”联系起来称为“天行发黄”其所谓之“时行热病”。宋代朱耾解释为“人感疫病之气,故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俗谓之天行是也,显然已经非常明确地认识到传染性。”孙思邈还提出了“急疫黄”“天行病急黄”等看作当时曾有过大流行的根据。”元代罗天盖将黄疸和瘟疫相联系,清代沈金鳌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了“瘟黄”这一病名,他说天行疫病以致发黄者俗谓之瘟,杀人最急,但早于他们的明代方隅《医林绳墨》中尚有“黄疸痧”的记载“痧”即含有强烈的传染性的含义。到了明代,吴又可则迳直天才地道出个中缘故,是“天地间别有一种戾气所谓病气流行......阖门传染”。《本草纲目》记载第三卷治疗黄疸时指出“黄疸有五,皆为湿热,从药物治疗中可以发现都以苦寒辛散淡渗芳香清补为主”,显然中医的临床家们是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发现其真谛的,时代推进与认识的逐渐正确,印证了中医的前辈们并非都是坐而论道的。

篇2

但不管怎么样,笔者以为,无论是白酒业的新生势力,还是旧有的传统势力,都不能离开以品牌为中心的市场运作,都不能离开资本和营销创新的两个基本点 ,都不能离开与联盟伙伴的诚信、共生和共赢的三项基本原则。这三个原则是决定白酒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核心因素。此因素是一直以来共同支撑白酒新旧势力不可或却的重要资源。

一、 一个中心:以品牌运作为中心

产品是支撑品牌运作的载体,品牌是市场运作的中心。一个产品如果最终形不成一个品牌的运作,那么这个产品是注定要失败的。品牌是产品向消费大众传递其自身价值的一个浓缩的表现,无论是旧有的传统白酒,还是新生的白酒势力群体,都是围绕着品牌的运作以及如何去演绎品牌的内涵等一系列所涉及到的工作核心来开展他们的营销活动。我们也能发现,凡是没有注重品牌运作的白酒产品在市场上存活 时间都是非常短暂的,没有把品牌运作视为自己的战略要点,也是导致产品发展不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我们常感叹的白酒产品“一年喝倒一个牌子”主要症结之一。

所以,品牌的运作成为了新老白酒势力发展的尤为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茅五剑”也好,还是“金六福”、“水井坊”、“国窖1573”,其发展的过程都无不证明了品牌的力量成就了他们的辉煌。

二、 两个基本点:以资本和营销创新为两个基本点

品牌的运作,除了产品外,还需要不同的资源去支撑,其中,资本 和营销创新是其发展的最为主要的两个 载体。近些年来,业外资本在白酒行业所演绎的许多故事,催生了一个不容行业忽视的新生白酒势力。他们的许多不同于传统白酒的运作模式,颠覆了很多传统的营销规则。金六福依附于这两个重要的市场运作资源,创造了金六福品牌发展的传奇,就是一个证明。

这些年来,资本的力量释放出了无限的潜能,而正是这些能量,白酒业的发展过程才充满了更多不可以预知的竞争局面。虽然有很多业外资本没有取得理想的业绩,但他们的经验和教训足以为后来者的白酒经营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竞争平台。

传统的白酒势力在最近几年内也在积极的寻求突变,也在考虑运用资本和营销创新这两个因素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其实,我们可以发现,新老白酒势力从运作的很多方面,都是在相互交叉的状态下进行的,新势力的出现不仅是带来了这两个资源的优势,同时也为传统白酒的发展探询了一条可持续性的出路。

三、 三项基本原则:以共信为原则、以共生为原则、以共赢为原则

五粮液集团针对白酒业的混乱无序的状况,开始担负起净化市场的领导角色,引领着众多的白酒品牌和经销商共同去遵循诚信经营的规范性秩序。但诚信机制的建立,却是一件很复杂的工程,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利益的因素不太好形成互动的局面。所以单方的诚信经营由于得不到另一方相应的响应,而流于形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两方达到良性的互动格局,还是需要把诚信的涵义更加深化一下,把诚信的机制从最初就围绕着互动与共识来进行运行。这就是,对诚信的一种更为全面的延伸,也是行业良性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以共信为原则,集中体现了越来越理性的市场运营和消费环境的基本要求。新老白酒势力的共信机制不仅要在内部建立,而且也要在双方之间同步的建立起来。

篇3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037-02

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在内部管理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表现突出的诸如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基本的内控建设薄弱、控制职能的相关部门设置较少甚至不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对中小企业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意味着许多企业正在或即将支出一定的成本,尤其是资金缺乏的中小企业,如何合理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争取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

一、中小企业内控现状及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内控现状。中小企业一般有较少的业务范围,并且每一项业务内只有较少的产品;其销售渠道、拓宽的地域和市场销售量相对集中;管理层集权管理色彩比较浓厚,在重大项目的决策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存在长官意志办事;管理的层级、控制的环节相对较少;有相对简单的交易处理系统和规程;因经营规模小,人员配置上有时往往一人身兼数职,造成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现有的人员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且很少或没有员工正式培训;具有控制职能的相关部门设置较少。

2.中小企业内控弱化原因分析。中小企业内控薄弱有诸多原因,其中成本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内控是一种有成本的制度设计,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小企业内控的设计,将花费不小的成本,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自然会充分考虑内控的设计与实施产生的连环反映,尤其是那些将控制看做是增加企业管理负担的管理者会核算成本带来的效益和效率问题。往往管理者只看到内部控制成本的付出,而因内部控制的实施带来的诸如避免或减少风险及损失等带来的效益却报以怀疑的态度,因为这些损失或效益毕竟在很大程度上其发生与否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在考虑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时,期盼在不设置相应控制措施或尽可能少的内控成本下获得预期的收益。

二、成本和收益的权衡

内控是要付出成本的,而且可能是成本不菲的制度设计,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会对遵从内部控制条款产生的成本倍加关注,毕竟对遵从成本带来的收益难以估计。从眼前看,只有当内控带来的收益大于它所发生的成本时,内控才似乎具有存在价值。但从长远看,加强内部控制不仅能够敦促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也能保护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提高企业交易机制的速度和可靠性,也能使提供的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使管理者利用可靠且及时的信息作出明智的决策;不仅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且能持续发展,也能合理保障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内部控制的建立

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需要成本付出,但是中小企业基本的内控措施和运行相应也会减少企业错误和损失的发生,而这些减少或避免的错误和损失也就意味着给企业带来了收益。因此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在成本效益原则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1.内部控制环境的营造。企业整体上的价值观、职业操守、内控意识是控制环境的必要因素,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有时会影响内控意识,内控意识也会影响员工的价值观。在许多情况下,员工可能不知道自身行为错误或错误地认为其行为符合企业利益,而有时是出于某种动机或诱惑并有机会而做出不恰当的行为,这些行为必然造成企业的损失甚至损失是巨大的,因此提高全员内控意识自然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益的手段。

内部控制由人来设计并由人来执行、操控、考核和评价,是针对在该企业环境下的所有人,没有人能脱离该系统而自由运作。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管理层是否重视密切相关,提高企业管理层内控意识,使他们不仅认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树立任何人不得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的思想。由于中小企业组织结构层级较少,各级沟通影响比较直接,因此管理当局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员工,如果管理层能够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法规、规则以及公司政策并形成榜样,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自然会顺利地得以正常发挥。离开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再好的控制体系也会显得软弱无力而流于形式。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也要有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和意识,毕竟内部控制制度的牵制和约束关乎企业中的每一个人。

2.建立完善的用人制度。企业用工需要支付成本,因为企业也要为其支付工资、奖金等,但是每一位员工也为企业创造利润,提升企业价值,如何在人工成本及其带来的效益间合理安排人员数量及结构,需要建立完善的用人制度。企业应对用什么样的人、其做什么事、事情怎样做、做得如何等问题有正确的判断和考核,企业应在建立与实施人力资源政策内部控制中,根据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科学拟定人力资源需求计划,人员聘用和使用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筛选和留住适用的人才,通过培训,提高员工道德素养和专业胜任能力。

3.内部控制活动的设计。控制活动因与企业治理结构、经营规模、业务特点和管理水平及人员素质等相关而具有复杂性,企业的控制活动根据需要可采取人工控制,也可采取自动控制。复杂的活动只有在严密的控制中方能减少错误和损失,也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

对人工控制来说,以下控制措施必不可少:(1)财产保护控制。财产保护控制要做到日常管理、定期清查,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2)分工的控制。分工的控制重点关注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3)授权审批控制。授权审批控制应区分常规授权、特别授权,对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4)绩效指标控制。绩效指标的控制切记不要靠人去控制人,而是要靠制度去控制人,在这个制度里面依靠指标,把定性的问题定量化,把定量的问题考核化,考核结果跟部门利益和个人挂钩。

对于自动控制,企业应当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岗位责任制,系统分析、编程、测试、程序管理、数据库管理、数据控制、终端操作等岗位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不管人工控制还是自动控制,均需满足各自运行的需要,并将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有效结合,最终提升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降低企业的损失和浪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内部控制关键点的控制。中小企业应加强对关键点的控制,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时,通过关键点的控制使内部控制制度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捋顺中小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使各部门之间得到有效的沟通、协调和牵制。只有抓住关键控制点,可以避免较大的错误和损失的发生。

中小企业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1)资金控制。中小企业应当建立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建立资金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2)采购循环的控制。企业应在采购、验收、付款、审批与执行等重大采购业务方面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存货的保管、发出及处置的申请、审批与权限应予以明确。(3)销售循环的控制。建立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制定企业信用政策,加强销售合同协议的审批、签订与办理发货的不相容环节的控制,关注销售货款的确认、回收,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4)投资的控制。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极易受市场变化的影响,且船小好掉头,为追求较高的利润,有可能改变投资方向或投放新的投资项目,但一旦投资失误,会对中小企业产生致命影响甚至是毁灭性打击以至破产,所以企业对重大投资应建立集体决策制度。(5)企业信誉控制。为保证融资渠道通畅,企业应当建立筹资业务决策环节的控制制度,根据企业筹资预算要求,明确筹资规模、筹资用途、筹资结构、筹资方式和筹资对象,向银行提供真实、透明的财务信息,赢得银行信任,并对筹资时机选择、预计筹资成本、潜在筹资风险和具体应对措施以及偿债计划等作出安排。

5.内部控制监督职能的设置。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通过对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评价和提出建议,促进改善企业运行的效率效果、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企业应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节约开支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有的企业设置了内审部门,但其职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最高层的主观意愿,使内审流于形式。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也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熟悉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中可能存在偏离特定目标的差异或缺陷,这种差异或缺陷在特定环境下可能会影响管理层的判断或决策以及企业目标的实现,内审人员需定期或不定期向管理层汇报重大控制缺陷等问题,对偏差和缺陷及时纠正可以挽回企业的损失。

总之,内部控制是因企业的基本业务需求才存在,应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交织在一起,将内部控制纳入企业的基本建设之内,成为企业机体的一部分,虽然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需要成本的代价,但是当处理好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内控带来的收益会远远超过其所付出的成本。

篇4

当下,多数学生对德育课的理解往往是传统说教、死板无趣,这一现状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德育课认识的偏差,尚未意识到德育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这种普遍逆反心理的存在也影响着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改变学生对德育课的认知,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是广大德育工作者、特别是德育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

对此,我们认为,应从教学内容入手,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与学生共鸣,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在课程内容一定的前提下,教师对教学案例的选取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可选在此处破题。在选取德育课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应主要依据以下基本原则。

1.与时俱进,内容不断更新

德育课与其它基础课程相较,更具有时代性的特征。由于教材的出版和更新有一定的周期,教材案例与实际生活脱节的现象在所难免。这时,教师若仍沿用教材上提供的案例,就可能出现与社会生活、学生思想实际背离的情况,再加上学生对德育课原本就有的抵触情绪,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德育课教学案例选取的过程中,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德育案例,以贴近当下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

2.控制半径,时间空间接近

德育课教学案例选取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案例发生的时效性和空间性原则,发生时间越接近当下,地点越接近本地,学生对此案例的兴趣度越高,教学效果会越好。

时效性原则即选取时间轴上距离当下越近的案例故事,其效果越好。中职院校学生对历史的认知相对浅薄,对古代或近代历史人物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而时间上离己身越近的人物或事件则会越熟悉,当然这也得益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娱乐节目的丰富化、多元化。

空间性原则即选取在空间半径上距离教育对象越接近的案例越好。即使是教学对象十分熟悉的外国人物的案例仍远不及本土化的故事更贴近教学对象,教育对象甚至会因为自己身边、自己国家就拥有可以与国外人物相“抗衡”的优秀代表而倍感自豪。

3.关注热点,结合学生兴趣

此处所指的热点可以是新闻时事热点,也可以是案例选取时社会大众关注较多的社会热点。当然德育案例应特别针对德育课教学对象的兴趣点来选取社会热点,很多成年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未必是当下中职院校学生感兴趣的,如教师课堂上讲授成功和挫折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选取时下深受青少年追捧的 “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电视节目中参赛选手的成长故事做案例。“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是青年人成就梦想的舞台,也承载了观看此节目的人们对实现梦想的渴望,因此,在教师讲述这一案例时,教学对象会立刻兴奋起来,话题感十足。

4.年龄相仿,人生经历相似

德育课教学案例所涉及人物的年龄段和人生经历越接近教学对象越好。教学对象会对这类人物倍感亲切,甚至对案例人物的故事感同身受,从而引起教育对象的情感共鸣,更容易进行同类或相似对比,更容易从案例中受到启发。例如,在如何使教学对象了解职校,对自己充满信心的问题上,可以选取王洪军、苗俭等职校生通过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取得职业生涯成就的案例,因为他们在校学习时,年龄段与我们的教育对象相同,也有相同的职校生活经历,这样的案例说服力更大。

5.见微知著,从细小处着眼

德育课程包含着许多学生认为的“大道理”,在讲授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如果一味从理论高度阐述或选取英雄事迹来做案例讲解,其效果未必理想。而如果从生活小事或教学对象的个人微小行为引申出“大道理”,则更能够使学生从情义上接受进而内化为个人思想上的认同,最终通过外在行为的一致性体现出来。例如,在讲爱国主义时,选取、等英雄人物舍生忘死的事迹,其效果可能不及选取汶川地震时万人齐聚天安门默哀呐喊爱国的案例。在这里,虽然英雄人物是伟大的,他们的事迹是惊天动地的,但同时他们离我们的生活实际太遥远了,令普通人望尘莫及。这时,选取切入点小,起点低的案例,反而能使教学对象体悟到即便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能实践“大道理”。

6.导向正确,信息传递准确

选取的案例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对案例进行再加工以符合实际教学需要是必须的,在案例再加工的过程中,应注意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如案例论述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应保持一致,案例的内容应该与事实一致,避免数据或其他方面的错误等。整个案例在论述的过程中应注意价值导向的正面性,特别在运用反面案例时,更要给予全面的评价并注意阐述其正面意义。例如,在讲授拒绝沉迷网络世界时,可以介绍一些学生因沉迷于网络导致猝死的案例,在案例的介绍过程中,对事件人物及事件过程的介绍应准确,从中得出结论,沉迷网络十分有害,但同时应传递一个信息,即网络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问题不在于网络是好是坏,网络是中性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网络的作用,不能因为网络存在危害就一味排斥,只要在运用网络的时候把握好“度”,凡事不可“过度”即可。

7.图文并茂,呈现手段多样

“酒好也怕巷子深”,好的案例若要达到好的效果,也需要注重其呈现方式。单纯的口头介绍一般较为枯燥,如果采用图片或简短视频等方式呈现案例,其效果往往比较理想,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对图片或视频进行一定的编排,其效果会更好。例如:讲授知识点爱国主义时若涉及到问题,单纯口头讲述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图片展示更加直观,会立刻吸引学生眼球。

篇5

    诱导学生   自主学习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史上空前的改革,新世纪中小学课程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将由此开创。而实现这一历史转变的主要角色,是千千万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和学生。因此,承担这一历史使命的主体角色必须和新课程一起更新一起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随着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角色基本职责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基本职责,也必须与时俱进地随之转变;并作出言简意赅的基本解读,以便千百万中小学教师的领会和操作,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 传统教学角色基本职责的历史演变和历史局限

    千百年来,韩愈《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直被尊奉为教师角色与基本职责的经典解读,根深缔固地影响着我国的学校教育和教师行为。这种解读,有其历史的积极意义,也有其时代的历史局限。上世纪末,依据填补历史空白的首部《教师法》,虽有“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1] 的新说法,但教师行为并未有多少实质性的改变。随着新世纪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2 ] 的确立和贯彻,对于教学角色及其职责、行为、作用的讨论空前广泛,空前深入。人们从国家、学校,组织、管理,科研、创新,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等等不同的角度,赋予中小学教师种种职责;从各自不同的需要,期盼中小学教师承担种种角色。从传统的春蚕、蜡烛、园丁、人梯、助产士、人类灵魂工程师……到现在的向导、参谋、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参与者、促进者、激励者、对话者、合作者、咨询员、催化剂,等等——这些探讨和演绎,对于全面了解和全面发挥中小学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全面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从社会学的角度说,角色是社会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角色体现着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系列的权利义务和基本职责。从小农经济时代到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教学,教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许慎《说文解字》);师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传统的教师在扮演着先行者、有道者的角色。在欠发达的社会,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有道的偶像和道德的说教者,是有学问的尊者和活的教科书。教师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没有教师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天地君亲师的威严和霸道,传统的学生角色只能是驯服的羊羔。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描绘;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乏味读书生活的回忆;查魏巍《我的老师》全文对三位老师的不同介绍;听郁秀《花季·雨季》中“又搞突然袭击”和同学背地里喊老师“陈老太”、“老古董”叙述;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传统教学,师生关系,其历史的演变和局限,或许可由此而见一斑。这些是艺术的真实,也是生活的真实。

    在目前中小学传统教学中,学习(读书),或者更确切说——接受学习(被动读书),作为传统学生角色的基本职责应该说也是很明确的,甚至是唯一的;与之相应的,这时教师角色的基本职责,最传统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教书——按书教学生读书(按课本给学生讲课)。几十年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一直是统一内容和标准、材和教参、统一考试和检查。人民教师一切行动听指挥,已无昔日塾师那样的“课堂主宰者”的风光和自由。无奈的教师只能被动地且必须严格地执行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计划,忠实地做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考试内容的教书匠。无奈的学生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书本知识、考试内容,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信息的容器、应试机械人。教学双方同在无奈地扮演着被动的角色,被动地履行着无奈的职责。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讲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传道授业解惑”与“教书育人”只剩“传道”与“教书”,教师只能仅仅是作为书本知识传授者在苦苦支撑着自己的角色。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肾活检标本,普通胶水(把胶水装入用完的OCT包埋剂的空瓶中),冰冻托盘架置于(-20℃~25℃)冰冻切片机箱体中待用,载玻片、荧光抗体(兔抗人IgA、兔抗人IgG、兔抗人IgM、兔抗人C1q、兔抗人C3)抗体为丹麦DAKO公司产品,PBS,缓冲甘油等。

1.2 方法 将肾活检组织取材后放置到待用的托盘架正中位置上(由于肾活检组织小,托盘架要做底座,用胶水替代OCT做底座),用胶水替代OCT将组织块完全包埋。在-20℃~25℃温度中托盘架上的组织被包埋剂包裹迅速凝冻固定。取下托盘架固定到冰冻机的冷冻头上。(冷冻头设定温度为-15℃左右)开始修切冷冻头上的组织至合适时留片,切片要求尽量薄些,以利抗原抗体接触和镜检。取出切片用吹风机冷风吹干固定。PBS冲洗3次,3 min/次,甩去PBS加荧光抗体20 μl,置于37℃温箱孵育18~30 min取出,PBS冲洗3次,3 min/次,甩去PBS,缓冲甘油封片避光。

2 结果

用胶水包埋的组织块凝冻迅速,质感均匀、易切出完整的组织片、易展片,留片后胶水在玻片上容易用水洗净,同时组织不易脱落。制成免疫荧光片后用荧光显微镜检查(最好在

作者单位: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病理科

染色当天即作镜检,以防荧光消退,影响结果),免疫荧光着色不受影响,背景染色、阳性强度及阳性检出率,与用OCT包埋剂包埋的冰冻切片制成的免疫荧光片相比较效果无异。(见图1、图2)

篇7

【关键词】 慢性肾衰; 肾性贫血; 肾性营养不良; 专家咨询

慢性肾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其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往往涉及到多个系统的损伤。多系统合并症的存在是影响慢性肾衰竭患者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其中,肾性贫血及营养不良是慢性肾衰竭的严重并发症,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目前,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复方α-酮酸分别是治疗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的有效药物,但由于这些药物价格昂贵,目前在我国尚难普及应用。中医中药治疗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已有多年经验,临床上疗效肯定。但目前涉及到的中医治法治则混杂多样,所用药物亦不能统一,使得中医治疗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的方法难以大范围推广实施,难以为西医医生所应用。通过对前期相关文献回顾,我们提取了各家治疗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的中医治则及选方用药,采用了专家咨询法,对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的中医治则、用药进行了两轮专家咨询,力求形成基本治则和基本方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现将咨询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问卷来源及形式第一轮咨询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慢性肾衰慢性合并症的治疗方式、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中医治则治法。第二轮咨询问卷内容包括:肾性贫血的选方用药、肾性营养不良的选方用药。主要是以选择题、问答题等方式供专家选择或回答。第二轮咨询选方用药的备选答案均来自前期文献研究。

1.2 咨询专家的选择

1.2.1 专家要求从事本专科工作的年份在10年以上(含10年);正高级职称或肾病学术带头人或《全国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认可的名老中医;遴选专家覆盖全国五大区域(东南西北中)。

1.2.2 专家数量专家数量为20名。

1.3 咨询方式通过信函的方式,将专家咨询问卷寄出,并电话通知各位专家注意查收。回收问卷,对专家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方法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问卷回收情况分别于2008-12和2009-02在全国范围内发出专家问卷20份,地区包括北京、上海、江苏、陕西、黑龙江、天津、四川、湖北、浙江、广东、广西、安徽。回收有效问卷20份,回收率100%。

2.2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2.2.1 治疗方式在慢性肾衰竭常见慢性并发症中,专家认为目前能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的主要为肾性营养不良、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75%专家认为可采用单纯中医或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治疗方式。肾性贫血:30%专家认为可采用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治疗方式。

2.2.2 肾性营养不良的中医治则总结:经统计,45%的专家同意单纯顾护胃气的治疗法则。另有专家提出温肾泻浊(6位),补益气血(2位)。

2.2.3 肾性贫血的中医治则总结:综合20位专家的意见,肾性贫血的中医治则可为温肾健脾,补益气血,填精,活血化瘀,泻浊排毒。

2.3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2.3.1 肾性营养不良选方用药通过前期文献研究,我们初步得出目前用于治疗肾性营养不良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有: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木香、生地、熟地、山茱萸、土茯苓、羊藿、丹参、炙甘草、淮山药、肉苁蓉、白豆蔻、大黄、当归、龙眼肉、女贞子、阿胶、仙灵脾、巴戟天、杜仲、紫河车、枸杞子、穿山龙、泽兰、远志、桃仁、桂枝、附子、泽泻、春砂仁。根据专家选用频率的大小,我们选取了选用频率超过50%的中药: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山萸肉、淮山药、太子参、丹参、枸杞、仙灵脾等11味药,拟定为基本方。其中药功效主要涉及补益气血、健脾补肾。见图1。

2.3.2 肾性贫血选方用药通过前期文献研究,我们初步得出目前用于治疗肾性营养不良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有:党参、北芪、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仙灵脾、红参、丹参、赤芍、红花、大黄、当归、补骨脂、鹿角胶、陈皮、六月雪、茯苓、白术、何首乌、白芍、龟板胶、熟地、紫河车、川芎、杜仲、巴戟天、肉苁蓉、灵磁石、黄精、太子参、羊藿、半夏、竹茹、土茯苓、阿胶、穿山甲、王不留行、地龙。根据专家选用频率的大小,我们选取了选用频率超过50%的中药:北芪、当归、党参、熟地、何首乌、菟丝子、白术、枸杞、阿胶、仙灵脾、白芍、紫河车12味中药,拟定为基本方。其中药功效主要涉及补益气血,健脾补肾、填精。见图2。图1 肾性营养不良用药频数图图2 肾性贫血用药频数图

3 总结及讨论

3.1 专家咨询法专家咨询法是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为更可靠地收集专家意见的一种直观预测技术。其核心是通过匿名方式进行几轮函询征求专家的意见,由预测、评价领导小组对每一轮意见汇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再发给每一位专家,供专家分析判断,提出新的意见。如此反复,意见逐步趋于一致,得到一个比较一致且可靠性较大的结论或方案 。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思维为特色的中医药“经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探讨和研究获得专家经验的方法学是中医药发展的要求和必然。因此应用专家咨询法提取专家经验具有客观性。目前,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研究报道较多,其治则及选方用药均为各家经验,较难形成统一共识而予以推广。本研究采用专家咨询法的目的在于利用专家的意见,使中医治疗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的治则治法、选方用药在国内达到一定程度的统一,以更广泛地推行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和肾性营养不良的特色,使西医医生能易于掌握应用。

3.2 肾性贫血目前现代医学认为肾性贫血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肾脏产生的EPO(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因而补充EPO是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措施。但是EPO价格相对较高,使用过程中存在使患者血压升高、增加癫痫发作风险、促进透析通路血栓形成、高钾血症发生率升高等副作用,甚至仍有部分患者即使使用EPO,肾性贫血仍未纠正。祖国医学认为肾性贫血,可归入“虚劳、关格、血虚”等范畴,中医药在协助纠正肾性贫血,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对EPO的反应性方面疗效甚优,当代中医临床专家对肾性贫血有其独特的认识及相应的治疗方法,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由于治则治法、选方用药的多样性,难以形成统一共识,以供临床推广实施,因此,我们采用了专家咨询的方式,力求达到初步统一,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疗肾性贫血的特色及优势。通过第一轮的专家咨询,我们初步得出肾性贫血的中医治则:温肾健脾,补益气血,填精,活血化瘀,泻浊排毒。在第二轮的专家咨询中,我们从相关文献报道中抽取出各家治疗肾性贫血经验方的药物供专家选择,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将所用药物按频数大小重新排列。最后我们选择了选用频率超过50%的药物,作为中医治疗肾性贫血的基本方组成,以供参考加减应用。其中药功效主要涉及补益气血,健脾补肾、填精,基本与第一轮专家咨询的结果相符合。因此,通过专家咨询,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肾性贫血病位主要在肾、脾,病机主要为脾肾两虚,瘀毒互结,治则主要采用补益气血、健脾补肾、填精、活血化瘀、泻浊排毒。基本方组成:北芪、当归、党参、熟地、何首乌、菟丝子、白术、枸杞、阿胶、仙灵脾、白芍、紫河车。

3.3 肾性营养不良肾性营养不良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营养不良是慢性肾衰患者死亡的强烈预测因子[1]。目前,西医对肾性营养不良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复方α酮酸补充必须氨基酸。但由于该药物价格昂贵,难以普遍应用。中医认为慢性肾衰病人脾胃薄弱,肾精匮乏,吸收之水谷精微不能满足正常人体机能需要,则易发为营养不良。从目前有关中医治疗的肾性营养不良文献报道来看,医家多采用维护胃气、补益脾肾、泻浊排毒的治法并取得一定疗效,但选方用药均以采用经验方为主,较难推广运用。通过第一轮的专家咨询,我们可以初步确定肾性营养不良的中医基本治法为维护胃气,健脾温肾泻浊,补益气血。在第二轮专家咨询中,我们采用频数分析方法,确定中医治疗肾性营养不良的基本方为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山萸肉、淮山药、太子参、丹参、枸杞、仙灵脾,其中药功效亦与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相符。

4 展望

篇8

1现代医学

对亚健康的基本认识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之称谓[1],是一种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亚健康状态也是很多疾病的前期症兆。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2]。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未及时调理纠正,可进入“潜临床”状态[3],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出现躯体亚健康,心理障碍,社会适应性、道德方面活力下降、适应力减腿 。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三种减退[4]: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亚健康表现错综复杂,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反应程度的一种状态,体格检查并无器官上的问题,主要是功能性的问题。

2中医对亚健康的基本认识

我们通常说“疾病”,祖国学认为“疾”与“病”是两个不同含义。“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病”。这种患病的状态,现代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医学中称“未病”[5]。

中医学认为,人体阴阳平和,阳气固守,两者相互调节,维持其相对平衡,即“阴平阳秘”,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如果来自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失去应有的调节能力,即“阴阳失调”,就是在未有显著疾病征兆之时,出现虚损或某些功能不足,但不一定是有病,现代人们所谓的亚健康状态,中医称为“未病”。对“未病”的解释则不应简单地认为是没有疾病,而应视为人体在未呈现明显自觉症状及体征前的各种状态。它既可是尚未患病的健康状态,也可是某些疾病的潜伏、隐匿阶段,亦可是某些疾病的稳定期以及尚未发生和认识的无症状疾病等,这些亦可称为未病状态。

3阴阳失调是亚健康的主要病机

中医认为阴阳失调是亚健康的主要病机,辨别阴阳偏盛偏衰是治疗亚健康重要基础[6]。人体以阴阳为代表的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充盈和功能协调是最佳状态,一言以蔽之:“阴平阳秘”,即完全健康。一旦阴阳之间这种平衡状态出现盛衰之偏,可以概括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痰湿、血瘀等诸证,人体就会出现各种趋向病理的亚健康状态。中医把“阴平阳秘”的阴阳平衡作为心身和谐的健康标准;“阴平阳秘”,这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这种平衡是体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在机体体的自身平稳调节作用下达到内环境与外环境和谐统一的结果。如果能维持平衡则机体各功能系统正常,如果“阴阳失调”,不平衡机体就会不正常,也可能出现“未病”。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只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疾”或“病”的发生、发展,都不外乎阴阳的偏胜偏衰,“阳虚侧寒,阴虚侧热”、“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皆为“阴阳失调”所致。

4中医治“未病”在防治亚健康中的作用

中医学倡导“消患于未兆”。“未兆”,中医以“治未病”为先的原则。“上工治未病”的观念,是中医“治未病”重要学术思想,早在《黄帝内经》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臂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千金要方》也提出,“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中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思想,一方面是强调“未病先防”,另一方面是重视“已病防变”。亚健康也即中医的“未病”状态,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阴阳的平衡和顺;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治疗,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未病的思想,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即健康”的理念,为亚健康状太的调治指明了方向。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提出临证做到“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防治亚健康从整体的调节平衡出发,使阴阳平衡,脏腑气血失调恢复正常。具体体现在“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调节阴阳平衡是中医学治疗的基本原则,常以益气温阳、滋阴降火、健脾祛痰、清热利湿、理气活血等治法,使阴阳和调,恢复平衡,调节到正常体质,达到“阴平阳秘”,及时防止疾病的发生,从而防止疾病的发展。

转贴于

5调节阴阳平衡,防治亚健康调节阴阳平衡

为中医治疗亚健康的基本原则[7],中医理论认为健康人应是平衡协调的有机体,《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这里的“平”与“秘”均指平衡,是以阴阳平衡为纲,是“精神乃治”即身心健康的根本。《素问·调经论》也对平人进行定义:“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正常机体在一定限度内通过自我调节,维持人体阴阳气血、升降出入的相对平衡。出现一定限度内的偏失,未成显著疾病的状态即可为亚健康。根据阴阳盛衰,利用药物“温、热、寒、凉”之气,“升、降、沉、浮”之性,可单味,也可复方,逆其病势,“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以期平衡。如情志抑郁,胸胁胀痛或痞闷不舒,善叹息,月经不调者,为气郁,可疏肝解郁调理;如症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精神萎靡之气虚证。可益气补虚。对于在大常生活中,并不是补药或保健品人人皆可服用,要根据其性味之偏加以选择。因其性有寒热之异,补有阴阳之分,偏泻者亦不乏有之,谨遵“阴平阳秘”,来养护正气。因此在使用时,要全面了解它的功效特点,根据体质的阴阳盛衰,最好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选用。饮食要营养全面合理,既要重视五味对人体的促进作用,又要防止五味太过而损伤五脏。《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所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当是对合理饮食的极好指导。调和阴阳,是防病摄生的关键,中医几千年的养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多种方法:运动、气功、导引吐纳、情志疗法等。阴阳平衡要求大家在方法选择上注意劳逸结合,平衡适度。早在《内经》中就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寒暑过度则伤形,七情过度则伤神”。例如喜可让人情志愉悦,血脉通利,但过喜则“气缓”伤心。适量运动可促进气血运动,疏通经络,改善体质,增强机能,但过劳则伤津耗气。总之要“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以适合个体为法,以“阴阳平和”为度。亚健康证候表现错综复杂决定了其治疗方法的多样性。无论何种方法,只要秉承“辨证论治”的原则,以“调节阴阳平衡”为宗旨,就是合理的方法。传统中医理论对此类疾病的病因病机有明确认识,并具有丰富的防治经验,经过深刻研究,必将为亚健康的防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钱会南.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特色优势.辽宁中医杂志,2006,33(6):660.

2王珑德.慢性病及亚健康状态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原则.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2):1031-1034.

3夏忠诚,李敬会,赵霞.中医药防治亚健康状态刍议.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113(1):4.

4周英,尤黎明.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715.

5赵歆,陈家旭.亚健康状态常用评估方法.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4):709.

篇9

【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2-0085-02

One Case of Professor Niu Yang Tak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Multiple Neurofibromatosis

YE MengyiNIU Yang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Yinchuan 750004,China

Abstract:Neurofibromatosis is typical characterized by cafe-au-lait spots and neurofibromatosis of skin tissue,with multiplicat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lesions involving multiple systems and parts,modern medical treatment is difficult to cure.Professor Niu Yang think of lung lose rise and fall,phlegm-damp block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as the pathogenesis, so take warming lung、reducing phlegm、dreging collaterals as the therapeutic rules,apply er chen tang combine san zi yang qin tang as base case and ad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ng medicine to cure this disease.Now,to report one follows outpatient case.

Keywords:Neurofibromatosis;Clinical Report;Differential Treatment

神纤维瘤病是一种由于神经嵴细胞过度增生导致的多系统损害为主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典型特征为皮肤组织的牛奶咖啡斑和神经纤维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变可累及人体多个系统和部位,包括皮肤、周围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目前国内文献报道的病例中,大多数表现为周围型,占到90%,但侵犯至颅内中枢神经的病例尚鲜见[1]。现代医学治疗主要是针对单个巨大瘤体,以及引起疼痛、机能障碍和趋于恶性病变的肿瘤群,进行对症手术治疗及激光处理,但多为改善外形与功能,难以彻底根治。

神经纤维瘤病的可归属中医“瘤赘”、“痰核”、“气瘤”、“痹症”、“痰证”等范畴。赵炳南[2]认为,本病多由先天缺陷或劳伤肺气,腠理不密,外邪所搏,气血不和,阻滞经络而发于皮肤,故治以中和气血、通经活络、软坚内消。吴正本[3]则以结者散之、顽痰软之、火者清之、痹者通之行之、虚者补之为治。赵麦焕[4]认为,本病属肺气不宣,痰气凝结所致,故治疗以祛痰为主,兼以宣肺益气、散结通络。徐铁有[5]认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发病之本,以痰毒瘀结为发病之标,故治疗上立足于扶助正气,以健脾温肾为根本之法,以化痰解毒为辅助之术。王俊志[6]认为,本病由于元气不足,肺气失于宣和,以致气滞痰凝,营卫不和,痰气凝聚肌表,积久成形,发为气瘤,故治疗上立足扶助正气,以宣肺调气、化痰、散结为主。

综上而言,诸医家大都认为神经纤维瘤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其次在脾、肾,病机核心在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肺脾肾虚为本,痰浊瘀血凝滞为标,治疗时应攻补兼施,以祛痰散瘀解毒为主,益气扶正为辅。

牛阳教授主要从事中(回)医教学、科研、临床及管理工作,擅长运用中医药、回医药治疗内科杂病。牛阳教授从事临床30年,主张把握中医学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两大特点,以传统中医理论思想指导临床实践。他认为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的基本病机在于肺失宣降,痰浊阻络,故在治疗上采用温肺化痰通络的治疗大法,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作为基础方,加用活血通络药物进行治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病案一则报道如下。

1病案举例

本病例来自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银川医院门诊。患者李某某,男,53岁,司机。2016年5月30日初诊,患者诉20年前于当地医院诊断皮肤神经纤维瘤。刻下患者神清,精神欠佳,面色黑黯,素体恶寒,全身可见咖啡色斑片及囊性肿物,无痛无痒感,上述症状渐进性加重,神疲乏力,口干,无口苦,纳少,睡眠尚可,二便正常,舌暗苔白略腻。查体见:全身多发咖啡色斑片,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以四肢及后背部多见;躯干及四肢部可见数十个囊性肿物,呈半球形,质地较软,大者如小指腹大小,小者如米粒。中医诊断:气瘤(痰浊阻滞);西医诊断: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治则温肺化痰通络。治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白芥子12g,紫苏子12g,莱菔子12g,法半夏10g,茯苓20g,炒白术12g,陈皮15g,厚朴12g,浙贝母15g,竹茹12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2g,桃仁12g,红花10g,生甘草6g。共7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服用,嘱患者清淡饮食,禁食辛辣刺激之品。

2016年6月6日二诊,诉服药后神疲乏力症状减轻,较大的囊性肿物较前缩小,纳少,睡眠好转,二便正常,舌暗苔白略腻。故继续沿用温肺化痰通络的治疗法则,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对症治疗,在原方基础上调整莱菔子15g,炒白术15g,以加强健脾化湿、消食导滞的功效。继服7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服用,嘱患者清淡饮食,禁食辛辣刺激之品。

2016年6月13日三诊,患者诉服药后无不适感,面色黑黯好转,周身恶寒减轻,偶感神疲乏力,咖啡色斑片仍在,囊性肿物较前明显缩小,基本如米粒大小,纳食尚可,睡眠好转,二便正常,舌暗苔白。效不更方,继续温肺化痰通络治疗大法,嘱患者饮食清淡,禁食辛辣刺激之品。

治疗3个月后,患者症状较前明显好转,病情稳定,无渐进性加重,四肢偶见咖啡色斑片,后背部仍散见,躯干及四肢部的囊性肿物基本缩小至米粒大小。

2按语

21先正确辨证首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治病必求于本”,即是f在错中复杂的临床表现中,要探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并确定正确的治法方药。纵观上述患者的病情可知,其病在肌表,而肺主皮毛,皮毛有赖于肺之精气的滋养与温煦,加之肺主气,通过呼吸运动,调节一身之气得升降出入,保持全身气机调畅,故治疗因从肺脏入手。其次,患者囊性肿物无痛无痒感,故可排除瘀血、风邪等致病致病因素。再次,通过望闻问切可知,患者面色黑黯,素体恶寒,神疲乏力,由此判断有阳气虚衰的表现存在。综上所述,结合舌、脉,四诊合参,本例患者发为肺失宣降,导致肺气布散津液失常,从而形成痰浊,由于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的特点,凝聚肌肤,久而发为气瘤。

22后准确施治牛阳教授临证时坚持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对本例四诊合参,辨为气瘤(痰浊阻滞),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施治。方中白芥子长于行气散结,温肺化痰通络;紫苏子长于降气化痰,气降痰自消;莱菔子长于消食导滞,行气化痰,以上三药合用温肺化痰降气;法半夏辛温而燥,既能入肺燥湿化痰,治已生之痰,又能入脾燥湿化痰,治生痰之源;气顺则痰消,陈皮理气燥湿,醒脾化痰,与半夏配伍,顺气消痰;茯苓健脾渗湿,使脾主运化水湿,无生痰之源,并使水湿从下而去;甘草益气祛痰,并调和诸药;厚朴苦降下气,燥湿消痰,与半夏合用,则辛开散结,化痰消痞;浙贝母苦寒,性偏于泄,长于消肿散结;竹茹具有清热化痰之功;由于“气滞则痰凝,气行则痰消”,故加用活血通络药物:当归为补血调血之良药,既可补血又可活血,“血为气之母”,血足而气旺,气利则痰自消;川芎调畅气血,与当归配伍则行气活血之力益彰;赤芍活血散瘀;桃仁活血作用较强,红花则长于通利血脉,两者合用增强活血祛瘀通经之效。诸药配伍,以奏温肺化痰通络之功。

3结语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的西医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如对单个巨大瘤体及趋于恶性病变的肿瘤群进行手术切除,对咖啡牛奶斑进行激光治疗,但难以根治,故可以考虑中医药治疗来改善患者症状,缓解其痛苦。牛阳教授之临证经验,可供借鉴。由于本病易复发,故应长期随访,观察长期疗效。

参考文献

[1]吕妍.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与中医治疗1例[J].天津中医药,2006,23(6):517.

[2]赵炳南,张志礼. 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M]. 北京:中国中医学出版社,1983:231.

[3] 吴正本. 右颈部神经纤维瘤治验[J]. 江西中医药,1985(5):30.

篇10

【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2

当前中医药治疗胰腺癌已成为胰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主要手段之一,并得到了国内外肿瘤学界的共识。中医药在胰腺癌的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和辨证分型等方面文献表述各异,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同时在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广泛的共识。各家对胰腺癌的病名、病因病机、证型分类、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认识上基本趋于一致。由于相关的文献数目较少,涉及的样本量较少,还不能客观地反映胰腺癌的中医药诊疗规律,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论证。

1 中医病名的研究

祖国医学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胰腺癌这一概念,但对于类似胰腺癌的症候表现的描述在祖国医学历代文献中并不乏见,散见于“伏梁”、“积聚”、“瘕”、“黄疸”、 “腹痛”等论述中。范氏等根据文献研究,将胰腺癌的古文献命名归属为以下几个病,并按出现频次的多少依次为:“瘕积聚”、“黄疸”、“伏梁”、“腹痛”、“结胸”、“脾积”、“积”、“痞块”、“积证”、“心痛”等。由各家对胰腺癌的古文献命名归属可以看出,比较一致的认为胰腺癌有三大突出的症状表现:腹中积块、黄疸及疼痛。《难经》有“起脐下,大如臂,上至心下, 久不愈,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曰伏梁,裹有脓血,居肠膏之外,不可治”的记载,“伏梁”与胰腺癌类似。金代・李东垣记载“心之积,起脐下,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烦心”,并创制“伏梁丸”治疗该病。《伤寒论》中“心下痛,按之”的结胸证也与胰腺癌的证候特点有相似之处。

虽然各家对胰腺癌的古文献的命名归属认识略有差异,但各病名均反映了胰腺癌主要临床证候特征,即在认识胰腺癌一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上是趋于一致的,即腹中积块、黄疸及疼痛三大临床表现。

2 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

当代各家对于胰腺癌的病因病机认识有颇多论述。如周仲瑛认为胰腺癌多为肝脾两伤,土败木贼,气不化水,湿热瘀毒互结引起。王庆才认为该病多由七情郁结或饮食失调,久而肝脾受损,脏腑失和,脾运受阻,湿热内蕴,瘀毒内结所致。刘合心认为其因湿热内蕴,腑气壅滞,气滞血瘀所致;曹志成认为外感湿毒损脾,内伤忧思抑脾,饮食不节伤脾,而致痰湿瘀血结聚于脾,酿生癌瘤;杨柄奎认为外感湿热毒邪,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气机不利,络脉不通,湿热毒邪与瘀互结,久留不去,而成积证;孙玉冰认为人体正气亏损,七情内伤,外感湿热,饮食失常,导致肝胆气机受阻、脏腑失和而发病。顾缨及杨金组认为胰腺疾病的发生与肝脾二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湿热、瘀毒、正虚是胰腺肿瘤发病的基本病理因素,肝脾功能的失调是产生这些病理因素的关键,而其中中焦脾虚则是最根本的内因。浙江中医学院学报编辑部认为胰腺癌不外乎三种病因:一为脾胃湿热:乃气机不畅,脾湿郁困,郁久化热,湿热蕴结,日久成毒;二为肝脾瘀结:乃情志郁怒,肝郁气滞,饮食不节,过食厚味,脾失运化,结胸膈痛所致;三为心脾实热,乃素宿毒热,耗阴伤血,阴虚内热,血热妄行,心火上炎所致。刘鲁明胰腺癌总的病因病机系脾胃虚弱、肝气郁结致气滞、血瘀、湿热为患,久而结成坚块。李永浩等认为正气亏虚,痰湿瘀毒内阻为胰腺癌的主要病机,其发病与脾、胃、肝、胆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气机不畅、脾湿困郁是胰腺癌的主要病因病机,正气虚弱、脏腑失调是发病的内在条件。究其发病之根本,则跟机体正气虚衰有关。

总结历代医家对胰腺癌的论述,对胰腺癌的病因认识大体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外感湿热毒邪、饮食失调、情志失调、后天失养。胰腺癌的病机突出集中在两个方面:外感或内伤因素使肝胆气机受阻;外感或内伤因素使中焦脾胃功能失调。胰腺癌的病因病机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看:内因包括七情失调,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有余便是火”;以及寒温不调,饮食失节,恣食肥腻,醇酒厚味等,损伤脾胃,脾虚生湿,湿郁化热,热毒内蓄。外因为外邪中的湿、热、毒邪直接侵入人体。内、外因所致湿、热、毒邪互结,久之积而成瘤。而胰腺癌发病的重要或关键环节,便是“湿、热、毒”邪的形成。晚期患者病期表现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无不是湿、热、毒邪致病的特性所决定的。中医所认识的胰腺癌的临床表现,均与“湿、热、毒”邪的形成密切相关,可用“湿、热、毒”邪的病变特征来加以解释,因此认为,胰腺癌病位在胰,实系肝脾。湿热毒外邪入侵,及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等导致的气机不畅、脾湿困郁、湿热毒邪内蕴是本病首要病因,正气虚弱、脏腑失调是发病的内在条件。而“湿、热、毒”邪的形成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各医家对胰腺癌的论述,对胰腺癌的病机认识虽然各有千秋,但突出集中在肝胆气机受阻及中焦脾胃功能失调两个方面。肝郁气滞,疏泄失常,脾气亏虚,运化失常,两方面的综合作用导致气滞、湿阻、痰留、瘀停等的病理变化。各种病理因素相互胶结为患,互相影响,临床出现复杂的证候表现。机体的虚弱失调状态是发病的内在因素,也是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的重要原因。诸家观点各有侧重,或侧重肝郁,或偏于脾虚。总之,本病属本虚标实之候,肝脾功能失调是病机关键,病位在脾胃肝胆。随疾病的演变,病机有邪实和正虚的不同侧重, 可能反映了胰腺癌不同发展阶段的病机变化。

3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研究

3.1 胰腺癌的治则治法

李氏认为临证时须抓住其主要病机,分清标本虚实,灵活运用健脾理气、化痰祛湿、祛瘀散结等治法,然“扶正祛邪”为本病的主要治疗原则,应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邪正盛衰情况而有所侧重。刘氏认为胰腺癌多由于湿、热、毒互结所引起。论治以清热解毒、理气化湿原则疗效较佳。胰腺癌发病的机理为肝气受阻、脾失运化所致的湿、热、毒交阻成癌,强调理气、通下、清热、消导、化痰、散结;同时注意扶脾化结,不宜专事攻下,宜扶正祛邪。胰腺癌发病的重要或关键环节,便是“湿、热、毒”邪的形成。故清热化湿、理气散结为治胰腺癌根本大法。范氏统计的20 篇文献共涉及具体治则43 种,虽然表述上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主要有4种主要治疗法则,即清热利湿解毒类(出现频次为18,占25%)、活血化瘀类(出现频次为16,占22.22%)、软坚散结类(出现频次为16,占22.22%)、扶正培本(主要是益气养血,出现频次为12,占16.67%)类。

中医之脾,包括现代医学胰与脾的功能。中医认为胰为脾之副脏,多为散膏(《难经》),所以胰病当从脾治。病位在中焦,与肝胆关系密切。文献归类分析提示,治则与胰腺癌的证型相呼应,体现出临证时抓住了胰腺癌的中医证候特征。治疗以祛邪法占多数比重,包括理气、化瘀、清献,结果显示,虽然各家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认识上基本趋向于一致。

3.2 胰腺癌证型研究

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资料是散在的,其中一部分是验案介绍,尚未见有大样本的临床观察资料问世,目前亦没有较为公认的可供参考的辨证标准出现。由于各医家对胰腺癌的病因病机特点认识的差异和临床经验的不同,对胰腺癌的中医证候的分型依据、分型方法、语言表述等都不尽一致,列型从2型到4型不等,还有以复合证型表述者。范氏将纳入文献中涉及到的证候类型作一汇总,涉及证候名称共21 种,出现频次较多者依次为: 气滞血瘀证(出现频次为8,占26. 67%)、湿热证(出现频次为7,占23.23%)、气血虚弱证(出现频次为5,占16.67%)。其他证候则十分散在。对文献中出现的证型名称进行归类分析,不难看出胰腺癌具有以下证候特征:其一为胰腺癌的证型以实证证型为多,集中在气滞血瘀证(出现频次为8,占26.67%)和湿热证(出现频次为7,占23.23%),说明湿热和瘀血是胰腺癌最主要的病理因素,也是本病的突出表现,与病机认识基本一致。其他如痰证、寒湿证则在本病较为少见;其二为气血虚弱证(出现频次为5,占16.67%)也是本病突出的表现,虽然所占比例较少,但反应了胰腺癌终末期的病理变化。范忠泽等综合文献研究结果认为胰腺癌证型的可以分为湿热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三种基本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证型命名的多样化,分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因患者本身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质等)表现出不同的证候特点;②随着疾病的演变及治疗方式等的影响使证候表现有所侧重;③医家对胰腺癌病因病机的不同认识等。证型命名的不同也揭示了胰腺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证候特征,可能在正气尚强的情况下,实证证型为主要表现,或侧重于血瘀,或侧重于湿热;而在机体极度虚弱的状态下,虽然邪实仍客观存在,但证候特征表现为以虚证为主。邪实与正虚的不同侧重,反映了不同阶段胰腺癌病机的主要矛盾,为进一步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胰腺癌的中医证型研究较为复杂,表述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以邪实的病理因素命名,例如气滞血瘀证、湿热结证、邪毒内攻证、寒湿阻滞证等;以脏腑的病理变化命名,如肝脾两虚证、肝脾湿热证、脾虚湿阻证、肝郁脾虚证;以全身的虚弱状态命名,如气血虚弱证、阴虚内热证等。证候命名特点及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疾病的特点,对胰腺癌中医证候特点及其分布规律的深入探讨是进一步研究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胰腺癌的基础。清热、利湿、解毒、消积(消瘤)等。而扶正法以益气、养血为主或集中在培补后天脾胃,养阴法则较少见,体现了胰腺癌之虚仍以气血亏虚为主。治疗法则的多样性体现出胰腺癌的证候以邪实为特征,主要为湿热和瘀血,瘀血多与气滞并存,化瘀必兼理气,湿热炽盛成毒, 清热利湿必兼解毒,随疾病的发展祛邪与扶正各有侧重。

对胰腺癌治则的分析也体现出胰腺癌的辨证论治方法较为灵活,涉及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等,也体现了证候的复杂性。同时,治则的研究也反映了胰腺癌辨证分型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特点,比如根据胰腺癌“腹中积块”的临床特征,软坚散结法成为较为常用的治疗法则。

4 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疗效

古代的医家已经认识到本病凶险,多认为不可治。如《素问・腹中论》论述伏梁时认为:“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此旧病也,难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论及积聚时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刘鲁明采用中医清热化积之法为主治疗胰腺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以清胰化积为主中药及化疗分别治疗60例IV期胰腺癌,中药组1年生存率(34.37%)及中位生存期(6.07月)明显优于化疗组(11.25%、4.17月),不良反应也较轻(P

目前胰腺癌尚缺乏有效的诊治手段,因确诊时多已属于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中医药治疗可望缓解病情进展,改善症状,提高临床受益率,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胰腺癌的中医药治疗可以充分体现中医治癌“带瘤生存”的特点。但目前对胰腺癌的中医药治疗,尚停留在经验医学的阶段,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客观上制约了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发展。现代中医在胰腺癌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先进的诊疗手段,对胰腺癌的中医药治疗进行了一定的临床实践研究,显示了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诸多优势,如延长生存期,减轻疼痛,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增加放化疗疗效等。循证医学、标准化与个体化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中医药治疗生存期、生存质量、临床受益率等临床主要终点指标方面临床报告具有一定优势,其辨证论治的观念充分体现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但目前对胰腺癌的中医药治疗,尚停留在经验医学的阶段,客观上制约了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发展,有待于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出现。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目前文献涉及的病例数较少,也较为散在,目前尚未有严格按临床流行病原则设计的前瞻性、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的临床观察资料发表,文献中涉及的病例可能因为时间、地域、各家经验不同等存在一定的偏倚,中医药治疗胰腺癌临床研究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缺乏严格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科研质量有待提高。所以呼唤大样本的、前瞻性的临床研究,以利于更客观地研究胰腺癌的中医诊疗规律,为胰腺癌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参考文献

[1]周岱翰.论中医肿瘤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世界中医药, 2007,2(1):6-7.

[2]周岱翰.肿瘤治验集要[M].广东: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91-96.